TW201927088A - 印刷電路板 - Google Patents

印刷電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7088A
TW201927088A TW107125944A TW107125944A TW201927088A TW 201927088 A TW201927088 A TW 201927088A TW 107125944 A TW107125944 A TW 107125944A TW 107125944 A TW107125944 A TW 107125944A TW 201927088 A TW201927088 A TW 2019270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insulating layer
layer
printed circui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5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8105B (zh
Inventor
朴眞吾
閔太泓
金柱澔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7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7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8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81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8Improvement of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insulating substrate and the metal
    • H05K3/382Improvement of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insulating substrate and the metal by special treatment of the met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5Via connections; Lands around holes or vi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44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building the multilayer layer by layer, i.e. build-up multilaye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Printing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根據實例的一種印刷電路板包括:絕緣層,所述絕緣層的底表面中嵌置有金屬接墊;金屬通孔,穿透絕緣層且形成於金屬接墊上,以及低熔點金屬層,形成於金屬通孔的上部部分上且具有較金屬通孔的熔點低的熔點,其中金屬接墊的底表面凹陷超過絕緣層的底表面。

Description

印刷電路板
以下說明是有關於一種印刷電路板。
隨著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服務的實施,正在開發一種將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雙工器(duplex)及射頻(radio frequency,RF)開關模組化的複雜通訊模組。另外,隨著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技術的發展,複雜通訊模組被與感測器組合於一起。複雜通訊模組中所使用的基板可為無核心基板(coreless substrate)。在無核心基板的情形中,基板可利用載體、藉由漸成式積層方法(sequential lamination method)而形成為多層式基板。作為另一選擇,可單獨地製造單個基板並接著將所有單個基板壓縮於一起。
韓國專利第10-0734234號闡述一種印刷電路板的實例。
本發明的目標是提供一種具有極佳層間結合強度的印刷電路板。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提供一種印刷電路板,所述印刷電路板包括:絕緣層,所述絕緣層的底表面中嵌置有金屬接墊;金屬通孔,穿透所述絕緣層且形成於所述金屬接墊上,以及低熔點金屬層,形成於所述金屬通孔的上部部分上且具有較所述金屬通孔的熔點低的熔點,其中所述金屬接墊的底表面凹陷超過所述絕緣層的所述底表面。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印刷電路板,所述印刷電路板包括:第一絕緣層,所述第一絕緣層的底表面中嵌置有第一金屬接墊;金屬凸塊,穿透所述第一絕緣層且形成於所述第一金屬接墊的上部部分上;第二絕緣層,形成於所述第一絕緣層上,且所述第二絕緣層的底表面中嵌置有第二金屬接墊,其中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底表面凹陷超過所述第二絕緣層的所述底表面,且其中所述金屬凸塊的上表面接觸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所述底表面。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印刷電路板,所述印刷電路板包括:第一絕緣層,所述第一絕緣層中嵌置有第一金屬接墊;金屬凸塊,穿透所述第一絕緣層且形成於所述第一金屬接墊的上部部分上;以及第二絕緣層,形成於所述第一絕緣層上,且所述第二絕緣層中嵌置有第二金屬接墊,其中所述金屬凸塊穿透所述第二絕緣層,且所述金屬凸塊的上表面接觸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底表面。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提供以下詳細說明是為了幫助讀者獲得對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對於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改變、潤飾及等效形式將顯而易見。本文中所述操作順序僅為實例,且並非僅限於本文中所提及的該些操作順序,而是如對於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將顯而易見,除必定以特定次序出現的操作以外,均可有所改變。此外,為提高清晰性及明確性,可省略對對於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眾所習知的功能及構造的說明。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被實施為不同形式,且不應被解釋為僅限於本文中所述實例。確切而言,提供本文中所述實例是為了使此揭露內容將透徹及完整,並將向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傳達本發明的全部範圍。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所使用的全部用語(包括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的含義均與其被本發明所屬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在常用字典中所定義的任何用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在相關技術的上下文中的含義相同的含義,且除非另有明確定義,否則不應將其解釋為具有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含義。
無論圖號如何,將對相同的或對應的組件給定相同的參考編號,且將不再對相同的或對應的組件予以贅述。在本發明的說明通篇中,當闡述特定相關傳統技術確定與本發明的觀點無關時,將省略有關詳細說明。在闡述各種組件時可使用例如「第一(first)」及「第二(second)」等用語,但以上組件不應僅限於以上用語。以上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組件。在所附圖式中,可誇大、省略或簡要示出一些組件,且組件的尺寸未必反映該些組件的實際尺寸。
在下文中,將參照所附圖式來詳細闡述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
圖1示出印刷電路板的實例。圖2示出印刷電路板的另一實例。圖3至圖10是示出製造印刷電路板的方法中所使用的各示例性製程的剖視圖。
參照圖9,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印刷電路板包括絕緣層100、金屬接墊110及金屬凸塊120。如圖1或圖2中所示,該些單個印刷電路板被積層於一起以形成多層式印刷電路板(mutl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絕緣層100是由例如樹脂等絕緣材料形成且為板型。絕緣層100的樹脂可為例如熱固性樹脂及熱塑性樹脂等各種材料,且具體而言可為環氧樹脂或聚醯亞胺。環氧樹脂的實例包括萘環氧樹脂(naphthalene epoxy resin)、雙酚A型環氧樹脂(bisphenol A type epoxy resin)、雙酚F型環氧樹脂(bisphenol F type epoxy resin)、酚醛清漆環氧樹脂(novolac epoxy resin)、甲酚酚醛清漆環氧樹脂(cresol novolak epoxy resin)、橡膠改質環氧樹脂(rubber modified epoxy resin)、脂環族環氧樹脂(cycloaliphatic epoxy resin)、矽系環氧樹脂(silicon-based epoxy resin)、氮系環氧樹脂(nitrogen-based epoxy resin)、磷系環氧樹脂(phosphorus-based epoxy resin)等。然而,其並非僅限於此。
絕緣層100可包括加強材料(reinforcing material),且所述加強材料可為例如玻璃布(glass cloth)、二氧化矽等無機填料。絕緣層100可為含有玻璃纖維的預浸體(prepreg,PPG)或含有無機填料的增層膜。可使用味之素增層膜(Ajinomoto Build-up Film,ABF)等作為此種增層膜。
絕緣層100可由具有低介電常數Dk及介電正切(dielectric tangent)Df的材料形成,所述材料例如為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聚苯醚(polyphenylene ether,PPE)、環烯烴聚合物(cyclo olefin polymer,COP)、全氟烷氧基(perfluoroalkoxy,PFA)等。
絕緣層100亦可由例如感光成像介電(photoimageable dielectric,PID)等感光性材料形成。
金屬接墊110嵌置於絕緣層100的底表面中且連接至隨後欲闡述的電路130。此處「嵌置於底表面中」意指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被插入絕緣層100中以暴露至絕緣層100的底表面。亦即,金屬接墊110被插入絕緣層100中,但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被暴露出。
金屬接墊110可由例如銅(Cu)、鈀(Pd)、鋁(Al)、鎳(Ni)、鈦(Ti)、金(Au)、鉑或其合金等金屬形成。
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凹陷超過絕緣層100的底表面。亦即,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相較於絕緣層100的底表面而言更進入絕緣層100內部。在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與絕緣層100的底表面之間形成台階高度(step-height)。設置有被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及絕緣層100環繞的預定空間。此種空間可稱作凹陷空間或凹陷部。
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可處於其中粗糙度Ra幾乎為零的低粗糙度或無粗糙度狀態。舉例而言,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的粗糙度Ra可小於0.1。
電路130物理性地連接至且電性連接至金屬接墊110且根據設計而被圖案化以傳輸電性訊號。電路130變為用於傳輸電性訊號的線路,且金屬接墊110變為所述線路的端子。金屬接墊110的寬度(面積)可被形成為大於電路130的寬度(面積)。
電路130亦嵌置於絕緣層100的底表面中且電路130的底表面凹陷超過絕緣層100的底表面,以使電路130的底表面中形成凹陷空間或凹陷部111。
電路130亦可由例如銅(Cu)、鈀(Pd)、鋁(Al)、鎳(Ni)、鈦(Ti)、金(Au)、鉑(Pt)或其合金等金屬形成。
金屬凸塊120穿透絕緣層100且形成於金屬接墊110的上部部分上。金屬凸塊120可藉由以金屬材料填充在絕緣層100中形成的開口而形成,以位於金屬接墊110上方。金屬凸塊120可被形成為例如圓柱或多角柱等柱狀形狀。金屬凸塊120的底表面可接觸金屬接墊110的上表面,且金屬凸塊120的上端部可突出超過絕緣層100的上表面。
金屬凸塊120可形成為兩個層。亦即,金屬凸塊120可由金屬通孔121與低熔點金屬層122形成。金屬通孔121的熔點高於低熔點金屬層122的熔點。
金屬通孔121是由具有相對高的熔點(相較於低熔點金屬層122而言)的金屬製成,且是由例如銅(Cu)等金屬形成。金屬通孔121可佔金屬凸塊120的大部分。金屬通孔121可藉由鍍覆(plating)等形成。
低熔點金屬層122形成於金屬通孔121的上部部分上且是由例如錫(Sn)等具有相對低的熔點的金屬製成。低熔點金屬層122可藉由鍍覆等形成。
金屬通孔121可佔金屬凸塊120的大部分,且低熔點金屬層122可以相對小的體積形成於金屬通孔121的上部部分上。在此種情形中,低熔點金屬層122的厚度可小於金屬通孔121的厚度。
低熔點金屬層122可突出超過絕緣層100的上表面。金屬通孔121的上表面可與絕緣層100的上表面在位置上重合,或者可位於絕緣層100的上表面之下。然而,並非僅限於此。
金屬凸塊120的上表面(特別是低熔點金屬層122的上表面)可處於其中粗糙度Ra幾乎為零的低粗糙度或無粗糙度狀態。舉例而言,低熔點金屬層122的上表面的粗糙度Ra可小於0.1。
如圖9中所示,在積層前的單個印刷電路板中,低熔點金屬層122的橫截面積與金屬通孔121的橫截面積可實質上相同。
參照圖1,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印刷電路板包括堆疊於彼此上方的多個絕緣層100、200、300、…。現將闡述所述多個絕緣層中彼此相鄰的絕緣層100與200。以下所述特徵可適用於全部絕緣層或者適用於由多個絕緣層構成的印刷電路板中的絕緣層的一部分。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印刷電路板包括第一絕緣層100、第一金屬接墊110、金屬凸塊120、第二絕緣層200及第二金屬接墊210。
第一絕緣層100及第二絕緣層200是由例如樹脂等絕緣材料形成且為板型。第一絕緣層100及第二絕緣層200的樹脂可為例如熱固性樹脂及熱塑性樹脂等各種材料,且具體而言可為環氧樹脂或聚醯亞胺。環氧樹脂的實例包括萘環氧樹脂、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酚醛清漆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環氧樹脂、橡膠改質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矽系環氧樹脂、氮系環氧樹脂、磷系環氧樹脂等。然而,其並非僅限於此。
第一絕緣層100及第二絕緣層200可包含加強材料,且所述加強材料可為例如玻璃布、二氧化矽等無機填料。
第一絕緣層100及第二絕緣層200可由具有低介電常數Dk及介電正切Df的材料形成,所述材料例如為液晶聚合物(LCP)、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醚(PPE)、環烯烴聚合物(COP)、全氟烷氧基(PFA)等。
第一絕緣層100及第二絕緣層200亦可由例如感光成像介電(PID)等感光性材料形成。
第一絕緣層100與第二絕緣層200可由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
第一絕緣層100的底表面中嵌置有第一金屬接墊110,且第二絕緣層200的底表面中嵌置有第二金屬接墊210。
第一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凹陷超過第一絕緣層100的底表面所凹陷的程度。亦即,第一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相較於第一絕緣層100的底表面而言更進入第一絕緣層100內部。在第一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與第一絕緣層100之間形成台階高度。設置有被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與絕緣層100環繞的凹陷空間或凹陷部111。
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凹陷超過第二絕緣層200的底表面。亦即,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相較於第二絕緣層200的底表面而言更進入第二絕緣層200內部。在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與第二絕緣層200的底表面之間形成台階高度。設置有被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與第二絕緣層200環繞的凹陷空間或凹陷部211。
第一金屬接墊110及第二金屬接墊210可由例如銅(Cu)、鈀(Pd)、鋁(Al)、鎳(Ni)、鈦(Ti)、金(Au)、鉑(Pt)或其合金等金屬形成。
第一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及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可處於其中粗糙度Ra幾乎為零的低粗糙度或無粗糙度狀態。舉例而言,第一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及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的粗糙度Ra可小於0.1。
金屬凸塊120穿透第一絕緣層100且形成於第一金屬接墊110上。金屬凸塊120可藉由以金屬材料填充在第一絕緣層100中形成的開口而形成,以位於第一金屬接墊110上方。金屬凸塊120可被形成為例如圓柱或多角柱等柱狀形狀。
金屬凸塊120可形成為兩個層。亦即,金屬凸塊120可由金屬通孔121與低熔點金屬層122形成。金屬通孔121的熔點高於低熔點金屬層122的熔點。
金屬通孔121是由例如銅(Cu)等具有相對高的熔點(相較於低熔點金屬層122而言)的金屬製成。金屬通孔121可佔金屬凸塊120的大部分。金屬通孔121可藉由鍍覆等形成。
低熔點金屬層122形成於金屬通孔121的上部部分上且是由例如錫(Sn)等具有相對低的熔點的金屬製成。低熔點金屬層122可藉由鍍覆等形成。
金屬通孔121可佔金屬凸塊120的大部分,且低熔點金屬層122可以相對小的體積形成於金屬通孔121的上部部分上。在此種情形中,低熔點金屬層122的厚度可小於金屬通孔121的厚度。
金屬凸塊120的上表面接觸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由於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凹陷超過第二絕緣層200的底表面,因此金屬凸塊120的上表面位於第二絕緣層200的底表面上方。在此種情形中,金屬凸塊120的上表面接觸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且具體而言,低熔點金屬層122的上表面接觸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
金屬凸塊120與第二金屬接墊210之間的接觸面積小於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的面積。具體而言,低熔點金屬層122與第二金屬接墊210之間的接觸面積小於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的面積。在此種情形中,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的不接觸低熔點金屬層122的區接觸第一絕緣層100。此可為當個別的基板積層於一起時位置較低的第一絕緣層100流動至凹陷空間或凹陷部211中的結果。
低熔點金屬層122可在積層期間在側向上流動,且積層之後的面積大於積層之前的面積。如圖9中所示,即使積層之前在單個印刷電路板中低熔點金屬層122的橫截面積與金屬通孔121的橫截面積實質上相同,積層之後低熔點金屬層122的橫截面積仍可大於金屬通孔121的橫截面積。
低熔點金屬層122不覆蓋第二金屬接墊210的整個底表面,而是覆蓋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的僅一部分。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的其餘部分可被第一絕緣層100覆蓋。
當多個層在高溫環境中以其中第二金屬接墊210接觸低熔點金屬層122的狀態積層於一起時,由於第二金屬接墊210與低熔點金屬層122之間形成金屬間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MIC),因此在第二金屬接墊210與低熔點金屬層122之間可形成Cu3 Sn或Cu6 Sn的層。具體而言,當在壓力下以高於低熔點金屬層122的熔點的溫度執行對多個層的積層時,在其中低熔點金屬層122熔化且金屬通孔121不熔化的狀態中,第二金屬接墊210與低熔點金屬層122之間形成MIC。當藉由適合地提供高壓、以低於低熔點金屬層122的熔點的溫度執行積層時,在其中低熔點金屬層122熔化且金屬通孔121不熔化的狀態中,第二金屬接墊210與低熔點金屬層122之間可形成MIC。在後一種情形中,可能不出現空隙(void)。
此外,金屬凸塊120的上表面(特別是低熔點金屬層122的上表面)可處於其中粗糙度Ra幾乎為零的低粗糙度或無粗糙度狀態。舉例而言,低熔點金屬層122的上表面的粗糙度(Ra)可小於0.1。當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及低熔點金屬層122的上表面的粗糙度低時,在積層期間在第二金屬接墊210與低熔點金屬層122之間會形成精確的IMC且第二金屬接墊210與低熔點金屬層122之間形成空隙的情況可減少。如此一來,層間黏合強度及可靠性可提高。
金屬凸塊220亦在第二絕緣層200中形成於第二金屬接墊210上且因此能夠連接至在第二絕緣層200上形成的第三絕緣層300的第三金屬接墊310。亦即,多個絕緣層之上可重覆形成金屬凸塊與金屬接墊之間的密切結合關係。
位於最上層上的絕緣層上可形成有電路圖案層P。由例如金或鎳等金屬製成的表面處理層可被形成在電路圖案層P的表面的一部分上。儘管圖式中未示出,亦可向位於最上層及最下層處的絕緣層塗覆阻焊劑(solder resist)。
參照圖2,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印刷電路板包括堆疊於彼此上方的多個絕緣層100、200、300、…。現將闡述所述多個絕緣層中彼此相鄰的絕緣層100與200。以下所述特徵可適用於全部絕緣層或者適用於由所述多個絕緣層構成的印刷電路板中的所述多個絕緣層的一部分。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印刷電路板包括第一絕緣層100、第一金屬接墊110、金屬凸塊120、第二絕緣層200及第二金屬接墊210。
第一絕緣層100及第二絕緣層200是由例如樹脂等絕緣材料形成且為板型。第一絕緣層100及第二絕緣層200的樹脂可為例如熱固性樹脂及熱塑性樹脂等各種材料,且具體而言可為環氧樹脂或聚醯亞胺。環氧樹脂的實例包括萘環氧樹脂、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酚醛清漆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環氧樹脂、橡膠改質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矽系環氧樹脂、氮系環氧樹脂、磷系環氧樹脂等。然而,其並非僅限於此。
第一絕緣層100及第二絕緣層200可包含加強材料,且所述加強材料可為例如玻璃布、二氧化矽等無機填料。
第一絕緣層100及第二絕緣層200可由具有低介電常數Dk及介電正切Df的材料形成,所述材料例如為液晶聚合物(LCP)、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醚(PPE)、環烯烴聚合物(COP)、全氟烷氧基(PFA)等。
第一絕緣層100及第二絕緣層200可由例如感光成像介電(PID)等感光性材料形成。
第一絕緣層100與第二絕緣層200可由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
第一絕緣層100中嵌置有第一金屬接墊110,且第二絕緣層200中嵌置有第二金屬接墊210。
由於金屬接墊110嵌置於絕緣層100「內部」,因此金屬接墊110的上表面及底表面不經由絕緣層100的上表面及底表面暴露出。在前一實施例(參見圖1)中,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經由絕緣層100的底表面暴露出是因為金屬接墊110嵌置於絕緣層100的底表面中。在此實施例中,金屬接墊110的上表面及底表面不被暴露出是因為其位於絕緣層100內部。
第一金屬接墊110及第二金屬接墊210可由例如銅(Cu)、鈀(Pd)、鋁(Al)、鎳(Ni)、鈦(Ti)、金(Au)、鉑(Pt)或其合金等金屬形成。
第一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及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可處於其中粗糙度Ra幾乎為零的低粗糙度或無粗糙度狀態。舉例而言,第一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及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的粗糙度可小於0.1。
金屬凸塊120穿透第一絕緣層100且形成於第一金屬接墊110上。金屬凸塊120可藉由以金屬材料填充在第一絕緣層100中形成的開口而形成,以位於第一金屬接墊110上方。金屬凸塊120可被形成為例如圓柱或多角柱等柱狀形狀。
金屬凸塊120的底表面可接觸第一金屬接墊110的上表面,且金屬凸塊120的上表面可突出超過第一絕緣層100的上表面。
金屬凸塊120的上表面穿透第二絕緣層200,且金屬凸塊120的上表面接觸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
金屬凸塊120可形成為兩個層。亦即,金屬凸塊120可由金屬通孔121與低熔點金屬層122形成。金屬通孔121的熔點高於低熔點金屬層122的熔點。
金屬通孔121可由例如銅(Cu)等具有相對高的熔點(相較於低熔點金屬層122而言)的金屬製成。金屬通孔121可佔金屬凸塊120的大部分。金屬通孔121可藉由鍍覆等形成。
低熔點金屬層122形成於金屬通孔121的上部部分上且是由例如錫(Sn)等具有相對低的熔點的金屬製成。低熔點金屬層122可藉由鍍覆等形成。
金屬通孔121可佔金屬凸塊120的大部分,且低熔點金屬層122可以相對小的體積形成於金屬通孔121的上部部分上。在此種情形中,低熔點金屬層122的厚度可小於金屬通孔121的厚度。
金屬凸塊120與第二金屬接墊210之間的接觸面積小於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的面積。具體而言,低熔點金屬層122與第二金屬接墊210之間的接觸面積小於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的面積。在此種情形中,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的不接觸低熔點金屬層122的區接觸第二絕緣層200。此可為當將個別的基板積層於一起時位於下側上的第二絕緣層200流動至凹陷空間或凹陷部中的結果。
低熔點金屬層122可在積層期間在側向上流動,且積層之後的面積大於積層之前的面積。如圖9中所示,即使積層之前在單個印刷電路板中低熔點金屬層122的橫截面積與金屬通孔121的橫截面積實質上相同,積層之後低熔點金屬層122的橫截面積仍可大於金屬通孔121的橫截面積。
低熔點金屬層122不覆蓋第二金屬接墊210的整個底表面,而是覆蓋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的僅一部分。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的其餘部分可被第二絕緣層200覆蓋。
當多個層在高溫環境中以其中第二金屬接墊210接觸低熔點金屬層122的狀態積層於一起時,由於第二金屬接墊210與低熔點金屬層122之間形成金屬間化合物(MIC),因此在第二金屬接墊210與低熔點金屬層122之間可形成Cu3 Sn或Cu6 Sn的層。具體而言,當在壓力下以高於低熔點金屬層122的熔點的溫度執行對多個層的積層時,在其中低熔點金屬層122熔化且金屬通孔121不熔化的狀態中,第二金屬接墊210與低熔點金屬層122之間形成MIC。當藉由適合地提供高壓、以低於低熔點金屬層122的熔點的溫度執行積層時,在其中低熔點金屬層122熔化且金屬通孔121不熔化的狀態中,第二金屬接墊210與低熔點金屬層122之間可形成MIC。在後一種情形中,可能不出現空隙。
此外,金屬凸塊120的上表面(特別是低熔點金屬層122的上表面)可處於其中粗糙度Ra幾乎為零的低粗糙度或無粗糙度狀態。舉例而言,低熔點金屬層122的上表面的粗糙度(Ra)可小於0.1。當第二金屬接墊210的底表面及低熔點金屬層122的上表面的粗糙度低時,在積層期間在第二金屬接墊210與低熔點金屬層122之間會形成精確的IMC且第二金屬接墊210與低熔點金屬層122之間形成空隙的情況可減少。如此一來,層間黏合強度及可靠性可提高。
金屬凸塊220亦在第二絕緣層200中形成於第二金屬接墊210上且因此能夠連接至在第二絕緣層200上形成的第三絕緣層300的第三金屬接墊310。亦即,多個絕緣層之上可重覆形成金屬凸塊與金屬接墊之間的密切結合關係。
位於最上層上的絕緣層上可形成有電路圖案層P。由例如金或鎳等金屬製成的表面處理層可被形成在電路圖案層P的表面的一部分上。儘管圖式中未示出,亦可向位於最上層及最下層處的絕緣層塗覆阻焊劑。
將參照所附圖3至圖10闡述製造以上印刷電路板的方法。
參照圖3,製備載體C。載體C是由載體構件C1及載體金屬箔C2構成。載體金屬箔C2包括晶種金屬層。
參照圖4,在載體C上形成電路130及金屬接墊110。電路130及金屬接墊110形成於載體C的晶種金屬層C2上且是藉由電解鍍覆方法(electrolytic plating method)而形成。電路130與金屬接墊110可由與晶種金屬層C2相同的金屬形成。
參照圖5,形成絕緣層100,且在絕緣層100中形成開口100’。當絕緣層100為感光性的時,可藉由微影製程形成開口100’,但並非僅限於此。
參照圖6,在開口100’中形成金屬通孔121。可藉由鍍覆方法形成金屬通孔121。
參照圖7,在金屬通孔121上形成低熔點金屬層122以提供金屬凸塊120。低熔點金屬層122可藉由鍍覆方法形成且突出超過絕緣層100。
參照圖8,將絕緣層100自載體C分離,且使載體C的晶種金屬層C2保留在絕緣層100上。
參照圖9,移除晶種金屬層C2,且可藉由蝕刻等移除晶種金屬層C2。具體而言,當晶種金屬層C2、電路130及金屬接墊110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時,隨著晶種金屬層C2藉由蝕刻而被移除,電路130的底表面的一部分及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的一部分可被移除。如此一來,在電路130的底表面及金屬接墊110的底表面中設置有凹陷空間或凹陷部111。可提供藉由一系列製程而形成的多個單層式印刷電路板。
參照圖10,可藉由其中在高溫環境下對多個單層式印刷電路板進行積層及按壓的批量積層方法(batch lamination method)形成多層式印刷電路板。此處,當位於相鄰的所述兩個絕緣層100與200之下的絕緣層100流動至凹陷空間或凹陷部211中時,如參照圖1所述提供多層式印刷電路板。另一方面,當位於相鄰的所述兩個絕緣層100與200上方的絕緣層200流動至凹陷空間或凹陷部211中時,如參照圖2所述提供多層式印刷電路板。
如圖10中所示,可在位於最上層上的絕緣層上形成單個電路圖案層P且所述單個電路圖案層P能夠被積層於一起。在此種情形中,可使用一種在形成包括電路圖案層P的金屬層之後移除所述金屬層的除電路圖案層P以外的不必要部分的方法。
另外,批量積層中提供的高溫環境可為較金屬凸塊120的低熔點金屬層122的熔點高的溫度或者為低溫。具體而言,當以低於低熔點金屬層122的熔點的溫度提供適宜的高壓環境時,IMC充分地形成在低熔點金屬層122與金屬接墊110之間,且可能不出現空隙。
儘管本發明包括特定實例,然而對於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將顯而易見,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在該些實例中作出各種形式及細節上的變化。本文中所述實例應被視作僅用於說明意義,而非用於限制。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應被視作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以不同的次序執行所述技術及/或若以不同的方式對所述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加以組合及/或以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組件進行替換或補充,則可達成適合的結果。因此,本發明的範圍並非由詳細說明界定,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界定,且處於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範圍內的所有變動皆應被視作包含於本發明中。
100‧‧‧絕緣層/第一絕緣層
100’‧‧‧開口
110‧‧‧金屬接墊/第一金屬接墊
111、131、211‧‧‧凹陷空間/凹陷部
120、220‧‧‧金屬凸塊
121、221‧‧‧金屬通孔
122、222‧‧‧低熔點金屬層
130、230‧‧‧電路
200‧‧‧絕緣層/第二絕緣層
210‧‧‧第二金屬接墊
300‧‧‧絕緣層/第三絕緣層
310‧‧‧第三金屬接墊
C‧‧‧載體
C1‧‧‧載體構件
C2‧‧‧載體金屬箔/晶種金屬層
P‧‧‧電路圖案層
圖1示出印刷電路板的實例。 圖2示出印刷電路板的另一實例。 圖3至圖10是示出製造印刷電路板的方法中所使用的各示例性製程的剖視圖。 在所有圖式及詳細說明全文中,相同的圖式編號指代相同的元件。各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晰、示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大小、比例及繪示。

Claims (19)

  1. 一種印刷電路板,包括: 絕緣層,所述絕緣層的底表面中嵌置有金屬接墊; 金屬通孔,穿透所述絕緣層且形成於所述金屬接墊上,以及 低熔點金屬層,形成於所述金屬通孔的上部部分上且具有較所述金屬通孔的熔點低的熔點, 其中所述金屬接墊的底表面凹陷超過所述絕緣層的所述底表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低熔點金屬層突出超過所述絕緣層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絕緣層的所述底表面中嵌置有連接至所述金屬接墊的電路,且所述電路的底表面凹陷超過所述絕緣層的所述底表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絕緣層為感光性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金屬接墊的所述底表面的粗糙度(Ra)及所述低熔點金屬層的上表面的粗糙度(Ra)小於0.1。
  6. 一種印刷電路板,包括: 第一絕緣層,所述第一絕緣層的底表面中嵌置有第一金屬接墊; 金屬凸塊,穿透所述第一絕緣層且形成於所述第一金屬接墊的上部部分上; 第二絕緣層,形成於所述第一絕緣層上,且所述第二絕緣層的底表面中嵌置有第二金屬接墊, 其中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底表面凹陷超過所述第二絕緣層的所述底表面,且 其中所述金屬凸塊的上表面接觸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所述底表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金屬凸塊與所述第二金屬接墊之間的接觸面積小於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底面積,且 其中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所述底表面的不接觸低熔點金屬層的區接觸所述第一絕緣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金屬凸塊包括:形成於所述第一金屬接墊上的金屬通孔;以及形成於所述金屬通孔上的低熔點金屬層, 其中所述低熔點金屬層接觸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所述底表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低熔點金屬層的厚度小於所述金屬通孔的厚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低熔點金屬層的橫截面積大於所述金屬通孔的橫截面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層及所述第二絕緣層為感光性的。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所述底表面的粗糙度(Ra)及所述金屬凸塊的所述上表面的粗糙度(Ra)小於0.1。
  13. 一種印刷電路板,包括: 第一絕緣層,所述第一絕緣層中嵌置有第一金屬接墊; 金屬凸塊,穿透所述第一絕緣層且形成於所述第一金屬接墊的上部部分上;以及 第二絕緣層,形成於所述第一絕緣層上,且所述第二絕緣層中嵌置有第二金屬接墊, 其中所述金屬凸塊穿透所述第二絕緣層,且所述金屬凸塊的上表面接觸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底表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金屬凸塊與所述第二金屬接墊之間的接觸面積小於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底面積。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金屬凸塊包括:形成於所述第一金屬接墊上的金屬通孔;以及形成於所述金屬通孔上的低熔點金屬層, 其中所述低熔點金屬層接觸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所述底表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低熔點金屬層的厚度小於所述金屬通孔的厚度。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低熔點金屬層的橫截面積大於所述金屬通孔的橫截面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層及所述第二絕緣層為感光性的。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印刷電路板,其中所述第二金屬接墊的所述底表面的粗糙度(Ra)及所述金屬凸塊的所述上表面的粗糙度(Ra)小於0.1。
TW107125944A 2017-12-04 2018-07-26 印刷電路板 TWI778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65225A KR20190065748A (ko) 2017-12-04 2017-12-04 인쇄회로기판
KR10-2017-0165225 2017-12-04
??10-2017-0165225 2017-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088A true TW201927088A (zh) 2019-07-01
TWI778105B TWI778105B (zh) 2022-09-21

Family

ID=66845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5944A TWI778105B (zh) 2017-12-04 2018-07-26 印刷電路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02790A (zh)
KR (1) KR20190065748A (zh)
TW (1) TWI77810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5747B (zh) * 2019-08-30 2020-09-21 嘉聯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層軟性電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12449512A (zh) * 2019-08-30 2021-03-05 嘉联益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多层软性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740767B (zh) * 2021-01-07 2021-09-21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線路板及其製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36298A (ja) * 2022-03-16 2023-09-29 Fict株式会社 多層基板、多層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08211A (ja) * 2004-10-01 2006-04-20 North:Kk 配線板と、その配線板を用いた多層配線基板と、その多層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KR100734234B1 (ko) 2006-05-29 2007-07-02 전자부품연구원 다층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905566B1 (ko) * 2007-04-30 2009-07-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회로 전사용 캐리어 부재, 이를 이용한 코어리스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들의 제조방법
KR100886720B1 (ko) * 2007-10-30 2009-03-04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적층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464929B (zh) * 2011-03-16 2014-12-11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提昇散熱效率之光源模組及其嵌入式封裝結構
JP6819599B2 (ja) * 2015-09-25 2021-01-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実装部品、配線基板、電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5747B (zh) * 2019-08-30 2020-09-21 嘉聯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層軟性電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12449512A (zh) * 2019-08-30 2021-03-05 嘉联益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多层软性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740767B (zh) * 2021-01-07 2021-09-21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線路板及其製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65748A (ko) 2019-06-12
JP2019102790A (ja) 2019-06-24
TWI778105B (zh)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8105B (zh) 印刷電路板
US8686300B2 (en)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878649B1 (ko) 전자 장치용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및 그제조 방법
US8247890B2 (en) Wiring circuit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tructure
US826867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806865B (zh) 印刷電路板
TWI813580B (zh) 印刷電路板
JP2008159973A (ja) 電子部品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内蔵した部品内蔵回路基板
TWI714953B (zh) 印刷電路板
US10779414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embedd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2134432A (ja) 部品内蔵配線板
JP3856743B2 (ja) 多層配線基板
US20080308309A1 (en) Structure of packaging substrate having capacitor embedded therein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7770946A (zh) 印刷布线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1985234B1 (ko) 반도체 패키지용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3219204A (ja) 配線基板製造用コア基板、配線基板
JPH10335528A (ja)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および半導体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US6913814B2 (en) Lamination process and structure of high layout density substrate
EP3846598A1 (en) Arrangement with a central carrier and two opposing layer stacks, component carri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7214951B2 (ja)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
TW201933958A (zh) 印刷電路板
US20230300990A1 (en) Component-containing substrate
KR101184784B1 (ko) 전자부품 내장기판 제조방법 및 전자부품 내장기판
US20150282315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4228446A (ja) プリント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