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9554A - 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9554A
TW201919554A TW107130562A TW107130562A TW201919554A TW 201919554 A TW201919554 A TW 201919554A TW 107130562 A TW107130562 A TW 107130562A TW 107130562 A TW107130562 A TW 107130562A TW 201919554 A TW201919554 A TW 2019195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rea
sheet
fold line
absorbent art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0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7047B (zh
Inventor
林俊久
野田祐樹
鞍迫美
秋山紗恵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9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9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0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51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F13/5513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feminine sanitary napkins
    • A61F13/55135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feminine sanitary napkins before use
    • A61F13/5514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feminine sanitary napkins before use each item packaged sing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A61F13/15747Folding; Pleating; Coiling; Stacking; Pack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2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emale use
    • A61F13/47263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emale use with activating means, e.g. elastic, heat or chemical activatable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51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F13/5519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kind of item, e.g. tampon and napkin, or diaper and an exchangeable inse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針對具備有功能層之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既可維持功能層的功能成分之效果,又可抑制功能層的流體成分附著於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區域。個別包裝體(K)係具備有包裝薄片(29)和吸收性物品(1),吸收性物品與包裝薄片一同被折疊。個別包裝體係在已經展開的狀態,具有沿著寬度方向延伸且從長度方向的一方側朝另一方側,以預定間隔相互地平行排列之第1折線(FL1)及第2折線(FL2),且包含有藉由第1折線及第2折線所區劃且從長度方向的一方側朝另一方側排列之第1區域(S1)、第2區域(S2)及殘餘部區域(S3+S4),在第1區域及第2區域的至少一方之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包含具有預定功能之功能層(13)。個別包裝體係寬度方向的兩端部被密封或折疊,在厚度方向上,第1區域及殘餘部區域朝第2區域側折疊。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
本發明係關於包含功能劑之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
經由皮膚使吸收性物品的穿用者感到溫感、涼感等,包含具有預定的功能之功能劑的吸收性物品為眾所皆知。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一吸收性物品,其包含有不需要作出藉由穿用者所認識的外部條件,能將知覺傳達給穿用者之劑(功能劑)。若依據專利文獻1,作為該劑的例子,可舉出不需要在穿用者的身體面上做出溫度變化,又可刺激皮膚的溫度接收器(溫熱或寒冷感覺接收器)之加溫劑(溫感劑)或清涼劑(涼感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表2004-52809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功能劑係包含有溫感成分、涼感成分等之功能成分和溶媒成分。該等功能成分、溶媒成分等會有包含以氣體、液體等的形態,可從配置的場移動之流體成分的情況。
因此,針對以包裝薄片包裝吸收性物品而形成個別包裝體之情況進行考量,其中該吸收性物品係設有功能層,該功能層具有包含流體成分的功能劑。在此情況,會有在個別包裝體的包裝薄片內,流體成分從配置有吸收性物品的功能層之區域揮發或流動,然後,附著到其他不適當的區域之虞。例如,會有當將功能層配置於吸收性物品的長度方向之端部時,該功能層的流體成分揮發或流動,然後,附著到排泄口抵接區域之虞。在這種情況,排泄口抵接區域會抵接於對藥劑等敏感的排泄口,因此,會有因為該流體成分的種類,對穿用者施加不舒適感等之虞。又,就算為了作成當功能層的流體成分揮發或移動時,不會移動至不適當的區域,將個別包裝體的包裝薄片內藉由熱封或壓花密封加以區分一事也很困難。又,若減少流體成分的量,或縮小功能層的區域的話,則會有功能成分的效果降低之虞。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於提供針對具備有功能層之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既可維持功能層的功能成分之效果,又可抑制功能層的流體成分附著於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區域的個別包裝體。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個別包裝體,係具有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並具備有包裝薄片與吸收性物品,在已經將前述吸收性物品載置於前述包裝薄片之狀態下,與前述包裝薄片一同折疊而進行包裝之個別包裝體,其特徵為:前述個別包裝體係在已經展開的狀態,具有沿著前述寬度方向延伸且從前述長度方向的一方側朝另一方側以預定間隔相互地平行排列的第1折線及第2折線,並包含有藉由前述第1折線及前述第2折線所區劃且從前述長度方向的前述一方側朝前述另一方側排列之第1區域、第2區域及殘餘部區域,在前述第1區域及前述第2區域的至少一方之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包含有具有預定功能之功能層,前述功能層係具有包含流體成分之功能劑,前述個別包裝體係前述寬度方向的兩端部被密封或折疊,藉由前述第2折線,將前述殘餘部區域朝前述第2區域的一方的面或另一方的面之側折疊,藉由前述第1折線,將前述第1區域朝前述第2區域的前述一方的面之側折疊。

[發明效果]
依據本發明,針對具備有功能層之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既可維持功能層的功能成分之效果,又可抑制功能層的流體成分附著於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區域。
具體而言,本發明係揭示有以下的態樣。

[態樣1]
一種個別包裝體,係具有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並具備有包裝薄片與吸收性物品,在已經將前述吸收性物品載置於前述包裝薄片上之狀態下,與前述包裝薄片一同折疊而進行包裝之個別包裝體,其特徵為:前述個別包裝體係在已經展開的狀態,具有沿著前述寬度方向延伸且從前述長度方向的一方側朝另一方側以預定間隔相互地平行排列的第1折線及第2折線,並包含有藉由前述第1折線及前述第2折線所區劃且從前述長度方向的前述一方側朝前述另一方側排列之第1區域、第2區域及殘餘部區域,在前述第1區域及前述第2區域的至少一方之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包含有具有預定功能之功能層,前述功能層係具有包含流體成分之功能劑,前述個別包裝體係前述寬度方向的兩端部被密封或折疊,藉由前述第2折線,將前述殘餘部區域朝前述第2區域的一方的面或另一方的面之側折疊,藉由前述第1折線,將前述第1區域朝前述第2區域的前述一方的面之側折疊。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在第1區域(包含前方的端部或後方的端部之區域)及第2區域(與第1區域相鄰接之大約中央部的區域)中的至少一方之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具有包含流體成分之功能劑。此時,第1區域之長度方向的第2區域側的端部係在第1折線之位置被折疊。因此,個別包裝體的第1區域的長度方向的第2區域側之端部,就連在包含吸收性物品內的區域幾乎不存在有會讓流體成分朝其他區域移動之間隙,可視為某種程度被封閉。又,第2區域之長度方向的第1區域側的端部係在第1折線之位置被折疊,殘餘部區域側的端部係在第2折線的位置被折疊。因此,個別包裝體的第2區域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就連在包含吸收性物品內的區域幾乎不存在有會讓流體成分朝其他區域移動之間隙,可視為大致被封閉。亦即,第1區域及第2區域之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大致形成為封閉空間。
因此,即使在第1區域及第2區域之至少一方的吸收性物品的區域配置功能層,也可夠抑制流體成分從該等功能層揮發或流動而移動至吸收性物品內的其他區域。亦即,在具備有功能層之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既可維持功能層的功能成分之效果,又可抑制功能層的流體成分附著於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區域。
[態樣2]
如態樣1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在前述厚度方向上,前述第1區域係位於前述第2區域與前述殘餘部區域之間。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第1區域是位於第2區域與殘餘部區域之間。此時,第1區域之長度方向上與第2區域相反之相反側的端部係在厚度方向上被挾持於第2區域與殘餘部區域之間而處於封閉的狀態,第2區域的端部在第1折線的位置被折疊。因此,個別包裝體的第1區域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就連在包含吸收性物品內的區域幾乎不存在有會讓流體成分朝其他區域移動之間隙,可視為大致被封閉。亦即,第1區域之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形成為更封閉的空間。因此,即使在第1區域配置功能層,也可進一步抑制流體成分從該等功能層揮發或流動而朝外部消散,或朝吸收性物品內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之情況。亦即,在具備有功能層之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既可維持功能層的功能成分之效果,又可抑制功能層的流體成分附著於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區域。
[態樣3]
如態樣1或2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個別包裝體係在已經展開的狀態,還具有沿著前述寬度方向延伸且在前述長度方向,於對前述第2折線,與前述第1折線相反側以預定間隔相互地平行排列之第3折線,前述殘餘部區域是以前述第3折線所區劃,前述個別包裝體還包含有從長度方向的前述一方側朝前述另一方側排列之第3區域及第4區域,在前述第3區域及前述第4區域中的至少一方之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包含有具有預定功能之其他功能層,前述其他功能層係具有包含有其他流體成分之其他功能劑,前述個別包裝體,在前述厚度方向上,前述第1區域位於前述第2區域與前述第4區域之間,前述第4區域位於前述第3區域與前述第1區域之間。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在第3區域(與第2區域相鄰接之大約中央部的區域)及第4區域(包含後方的端部或前方的端部之區域)中的至少一方之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具有包含其他流體成分之其他功能劑。
此時,第3區域之長度方向上的其中一方的端部係在第2折線之位置被折疊,另一方的端部係在第3折線的位置被折疊。因此,個別包裝體的第3區域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就連在包含吸收性物品內的區域幾乎不存在有會讓流體成分朝其他區域移動之間隙,可視為大致被封閉。又,第4區域之長度方向上的其中一方的端部係在第3折線之位置被折疊,另一方的端部係在厚度方向上挾持於第1區域與第3區域之間。因此,個別包裝體的第4區域的兩端部,就連在包含吸收性物品內的區域幾乎不存在有會讓流體成分朝外部或其他區域移動之間隙,可視為大致被封閉。亦即,第3區域及第4區域之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大致形成為封閉空間。
因此,即使在第3區域及第4區域之至少一方的吸收性物品的區域配置其他功能層,也可夠抑制流體成分從該功能層揮發或流動而消散至外部,或吸收性物品內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或與其他區域功能層的功能成分混合而引起功能降低、功能改變等。亦即,在具備有功能層之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既可維持功能層的功能成分之效果,又可抑制功能層的流體成分附著於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區域。
[態樣4]
如態樣1至3中任一個態樣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包裝薄片之前述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是較前述吸收性物品之前述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在前述長度方向的外側上更長。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在長度方向上,包裝薄片是較吸收性物品長。因此,比起吸收性物品的兩端部,在外側,可使包裝薄片彼此密接。因此,例如,第1區域之長度方向上的其中一方的端部係包裝薄片彼此密接,且被挾持於第2區域與殘餘部區域之間,因此,可將第1區域的長度方向的端部進一步封閉。藉此,即使在第1區域之吸收性物品的區域配置功能層,也可進一步抑制流體成分從該功能層揮發或流動而朝外部消散,或朝吸收性物品內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之情況。
[態樣5]
如態樣4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包裝薄片之前述長度方向上的前述第1區域側的端部被密封。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於長度方向上,包裝薄片之第1區域側的端部藉由熱封、壓花密封等加以密封。因此,例如,第1區域之長度方向上的其中一方的端部係被密封,且挾持於第2區域與殘餘部區域之間,因此,可將第1區域的長度方向的端部進一步封閉。藉此,即使至少在第1區域之吸收性物品的區域配置功能層,也可進一步抑制流體成分從該功能層揮發或流動而朝外部消散,或朝吸收性物品內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之情況。
[態樣6]
如態樣4或5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個別包裝體係在已經展開的狀態,還具有沿著前述長度方向延伸且在前述寬度方向上以預定間隔相互地平行排列之左側折線及右側折線,並包含有以前述左側折線及前述右側折線所區劃之左側區域、中央區域及右側區域,前述個別包裝體係前述左側區域及前述右側區域重疊於前述中央區域。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藉由左側區域及右側區域折疊於中央區域上,寬度方向上的兩端部被封閉,使得流體成分無法經由寬度方向的兩端部朝外部或其他區域移動。亦即,寬度方向的兩端部是未藉由熱封等之密封製程封閉。因此,可抑制因密封製程的熱,使流體成分揮發或而從開口部朝外部消散,或附著於吸收性物品內的其他區域。
[態樣7]
如態樣1至6中任一態樣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包含有位於前述肌膚抵接面側之透液性薄片、位於前述非肌膚抵接面側之不透液性薄片、及位於前述透液性薄片與前述不透液性薄片之間的吸收體,前述第1區域係位於較設有前述吸收體的區域更靠近前述長度方向上的前方或後方,在前述第1區域之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包含有前述功能層。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因功能層是形成於較吸收體更靠近長度方向的前方或後方的第1區域之吸收性物品的區域,所以,對腹部或背部,能夠有效地發揮功能劑之功能。又,即使在該情況,個別包裝體係在排泄口抵接區域所在的吸收體,亦即,第2區域或殘餘部區域與第1區域之間被折疊,因此,能夠抑制第1區域內的功能層的流體成分朝第2區域或殘餘部區域內的排泄口抵接區域移動而附著。
[態樣8]
如態樣7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功能層係為具有薄片形狀之液體保持性且透液性之薄片構件,前述薄片構件係位於前述透液性薄片與前述不透液性薄片之間。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功能層具有薄片形狀,亦即,以與透液性薄片、不透液性薄片等不同體的方式形成。因此,可更正確地形成流體成分的量、功能層的區域或位置等。藉此,既可更確實地維持功能層的效果,又可更確實地防止功能層的流體成分朝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
[態樣9]
如態樣1至8中任一態樣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包裝薄片係非透液性薄片。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包裝薄片為非透液性。因此,可進一步抑制流體成分從功能層揮發或流動而穿過包裝薄片並朝外部消散,或朝吸收性物品內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之情況。亦即,在具備有功能層之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既可維持功能成分之效果,又可進一步抑制功能層的流體成分附著於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區域。
[態樣10]
如態樣1至9中任一態樣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功能層係具有功能劑,該功能劑包含有可將TRP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活化之功能成分與溶媒成分,前述流體成分係包含前述功能成分及前述溶媒成分中的至少一方。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功能層係具有功能劑,其包含有使TRP通道活化之功能成分。因此,當穿用吸收性物品時,不需要在穿用者的身體上做出溫度變化,而能刺激皮膚的接收器,使功能劑的功能發揮。藉此,既可更確實地維持功能層的效果,又可抑制功能層的流體成分朝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
[態樣11]
如態樣10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功能層係為溫感層或涼感層,前述溫感層具有溫感劑,該溫感劑包含有將TRP通道活化之溫感成分與溶媒成分,前述涼感層具有涼感劑,該涼感劑包含有將TRP通道活化之涼感成分與溶媒成分。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功能層為溫感層或涼感層。因此,當穿用吸收性物品時,即使不使吸收性物品發熱或冷卻,穿用者亦可感覺到暖度或涼度。藉此,既可更確實地維持溫感層或涼感層的效果,又可抑制功能層的流體成分朝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
[態樣12]
如態樣11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溫感劑為對TRPV1受體之促效劑,前述涼感劑為對TRPM8受體之促效劑。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溫感劑為對TRPV1受體之促效劑,涼感劑為對TRPM8受體之促效劑。因此,當穿用吸收性物品時,即使不使吸收性物品發熱或冷卻,穿用者亦可感覺到超過TRPV1受體的活化溫度閾值之43℃的溫度,或感覺到TRPM8受體的活化溫度閾值之25~28℃的溫度。藉此,既可更確實地維持溫感層或涼感層的效果,又可抑制功能層的流體成分朝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
[態樣13]
如態樣1至9中任一態樣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功能層係為發熱層,該發熱層具有發熱劑,該發熱劑包含有功能成分與溶媒成分,前述流體成分係包含前述發熱成分及前述溶媒成分中的至少一方。
在前述個別包裝體,功能層係具有發熱劑,其包含發熱成分。因此,當穿用吸收性物品時,可使穿用者的肌膚暖和,穿用者可感覺到溫暖。藉此,既可維持發熱層的效果,又可抑制功能層的流體成分朝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
以下,作為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的一例,說明關於生理用衛生棉的個別包裝體。又,作為吸收性物品所具有的預定的功能的一例,說明關於溫感功能。溫感功能係為可經由皮膚使穿用者感覺到溫感的功能,可藉由例如保持於薄片等的溫感溶液達到。
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結構。
圖1至圖4係本實施形態之個別包裝體K之構成例的圖。圖1係顯示已展開的個別包裝體K的平面圖,圖2係顯示其分解斜視圖,圖3係顯示其穿用狀態的示意圖,圖4係顯示已被折疊的個別包裝體K之斜視圖。個別包裝體K係具有相互正交的長度方向L、寬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T,且具有通過寬度方向W的中心而朝長度方向L延伸之長度方向中心線CL,並具備有生理用衛生棉1和包裝生理用衛生棉1之包裝薄片29。個別包裝體K的長度方向L、寬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T亦同樣地適用於生理用衛生棉1、其各資材及包裝薄片29。又,當設定穿用生理用衛生棉時,在生理用衛生棉1、其各資材,將相對接近肌膚之側稱為肌膚側,將相對遠離肌膚之側稱為非肌膚側。
包裝薄片29係形成為長度方向L的兩端部較生理用衛生棉1的長度方向L之兩端部在長度方向L的外側更長、且寬度方向W的兩端部較生理用衛生棉1的寬度方向W之兩端部在寬度方向W的外側更長。亦即,當將生理用衛生棉1載置於包裝薄片29上時,在平面視角,亦即,從厚度方向T的上方觀看生理用衛生棉1之情況,可將生理用衛生棉1載置成不會突出至包裝薄片29的外側。
生理用衛生棉1係具備有:吸收本體3、及較吸收本體3配置於更靠近長度方向L的前方之溫感本體5。生理用衛生棉1係在吸收本體3具備有:當穿用時抵接於穿用者的肌膚之透液性薄片7;當穿用於抵接於衣物19之不透液性薄片9;及配置於透液性薄片7與不透液性薄片9之間的吸收體11。又,生理用衛生棉1係在溫感本體5,具備有:當穿用時抵接於穿用者的肌膚之透液性薄片7;當穿用時抵接於衣物19之不透液性薄片9;配置於透液性薄片7與不透液性薄片9之間的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以及較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配置於更靠近不透液性薄片9側之形狀保持構件15。形狀保持構件15係為支承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並且保持溫感本體5的形狀之薄片。又,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係形成於較設有吸收體11的區域更靠近長度方向L的前側之位置。再者,在其他實施形態,生理用衛生棉1亦可不具備形狀保持構件15。
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功能層)係由不織布這種可保持液體的薄片所構成,包含有溫感溶液(未圖示)。溫感溶液(功能劑)係包含有:不需要將生理用衛生棉1的穿用者的身體或其附近進行加熱等,可刺激皮膚的溫度接收器(溫熱感覺接收器),使穿用者覺到溫感之溫感劑(溫感成分)和溶媒(溶媒成分)。溫感溶液係氣體、液體等的形態,包含有藉由溫度、氣壓、外力等的影響可從配置的場所移動之流體成分,例如溫感劑及溶媒的至少一方包含有流體成分。在平面視角,溫感溶液係含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全體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寬度方向W之長度係構成為較吸收體11的寬度方向W之長度更長。藉此,溫感溶液的效果可影響到較吸收體11朝寬度方向W更寬廣的區域。再者,在其他實施形態,在平面視角,溫感溶液並非含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全體中,而是含於預定的部分,例如含於除了周緣部以外的內側之中央部。
吸收本體3之透液性薄片7和溫感本體5之透液性薄片7係為一體的薄片。又,吸收本體3之不透液性薄片9和溫感本體5之不透液性薄片9係為一體的薄片。又,吸收本體3之吸收體11和溫感本體5之形狀保持構件15係為不同的構件。吸收體11的一部分與形狀保持構件15的一部分是在重複部17,於厚度方向T上相互地重複,在重複部17,吸收體11是比起形狀保持構件15,配置於更接近透液性薄片7之位置。再者,在其他實施形態,吸收體11與形狀保持構件15係未重複於厚度方向T上,亦可不具有重複部17。
在生理用衛生棉1,透液性薄片7的肌膚側之表面,可稱為生理用衛生棉1之肌膚抵接面,不透液性薄片9的非肌膚側之表面,由於是與肌膚抵接面相反側的面,故可稱為生理用衛生棉1之非肌膚抵接面。因此,生理用衛生棉1係比起非肌膚抵接面,在更靠近肌膚抵接面之側,沿著肌膚抵接面具有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
在生理用衛生棉1,吸收本體3係與一般的生理用衛生棉相同的形狀,又,在吸收本體3,具備有從長度方向L的略中央部朝寬度方向W之兩外側延伸伸出之一對襟翼部23、23。生理用衛生棉1係在吸收本體3及溫感本體5雙方,具備有用來將生理用衛生棉1固定於穿用者的衣物19之黏著部21(黏著層)。黏著部21之其中一方的面係固定於不透液性薄片9,另一方的面係暫時固定於生理用衛生棉1之包裝薄片29。其中,在吸收本體3,配置有:黏著部21-1,其在平面視角上,配置於與吸收體11重疊之區域,且例如沿著長度方向L延伸,並間歇地排列於寬度方向W上;黏著部21-2,其配置於襟翼部23的寬度方向W之略中央部,沿著長度方向L延伸。另外,在溫感本體5,於寬度方向W的兩端部之區域,配置有黏著部21-3。
在此,黏著部21及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係形成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T上未與黏著部21重複,且黏著部21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T未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重複的位置。例如,黏著部21-3及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係形成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至少一部分係形成於在厚度方向T未與黏著部21-3重複,且黏著部21-3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T未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重複的位置。換言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與黏著部21-3係在厚度方向T上,一部分相互地重複或完全未重複。關於黏著部21-1、21-3也相同。在本實施形態、黏著部21-1~21-3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係形成於未在厚度方向T上重複的位置。
例如,黏著部21-3係形成於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寬度方向W的至少中央部未在厚度方向T上重複的位置。在此,從提高溫感功能的觀點來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寬度方向W的中央部係指從長度方向中心線CL起,朝寬度方向W之兩側,分別到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寬度方向W之寬度的30%為止的範圍,理想為40%為止的範圍,更理想為45%為止的範圍。在本實施形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形成於不僅是中央部而是全體與黏著部21-3未在厚度方向T上重複的位置。
個別包裝體K(生理用衛生棉1+包裝薄片29)係如圖1所示,具有:長度方向第1折線FV1 (例示:左側折線)及長度方向第2折線FV2 (例示:右側折線);和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例示:第1折線)、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例示:第2折線)及寬度方向第3折線FL3 (例示:第3折線)。其中,長度方向第1折線FV1 及長度方向第2折線FV2 係沿著長度方向L延伸,從寬度方向W的一方側朝另一方側,以預定間隔相互平行地排列。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及寬度方向第3折線FL3 係沿著寬度方向W延伸,從長度方向L的一方側朝另一方側,以預定間隔相互平行地排列。再者,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係配置於生理用衛生棉1之前方,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係配置於生理用衛生棉1的略中央,寬度方向第3折線FL3 係配置於生理用衛生棉1的後方。
在此,個別包裝體K係包含有以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及寬度方向第3折線FL3 所區劃,從長度方向L的一方側朝另一方側排列之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例示:第1區域)、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例示:第2區域)、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例示:第3區域)及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例示:第4區域)。再者,亦可將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與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總稱為殘餘部區域。又,個別包裝體K係在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及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的至少一方之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包含有具有溫感功能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在其他實施形態,亦可在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及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的至少一方之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包含有具有其他功能之其他功能層。其他功能層係具有包含其他流體成分之其他功能劑。
又,個別包裝體K係包含以長度方向第1折線FV1 及長度方向第2折線FV2 所區劃,從寬度方向W的一方側朝另一方側排列之長度方向第1區域P1 (例示:左側區域)、長度方向第2區域P2 (例示:中央區域)及長度方向第3區域P3 (例示:右側區域)。長度方向第1區域P1 及長度方向第3區域P3 係重疊於長度方向第2區域P2 。亦即,寬度方向W之兩端部係被折疊。
又,如圖4所示,生理用衛生棉1係在使用前,與包裝薄片29一同以長度方向第1折線FV1 及長度方向第2折線FV2 和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及寬度方向第3折線FL3 作為基軸分別進行折疊,形成生理用衛生棉1個別包裝體K。此時,在個別包裝體K,在厚度方向T,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係位於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與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之間,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係位於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與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之間。又,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與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係藉由黏著部(未圖示)相互地接合。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係配置成在生理用衛生棉1及包裝薄片29的展開狀態,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在厚度方向T上重複。長度方向第1折線FL1 及長度方向第2折線FV2 係配置成在生理用衛生棉1及包裝薄片29的展開狀態,與吸收體11在厚度方向T上不重複,但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在厚度方向T上重複。
又,生理用衛生棉1係具備有密封部25和壓花部27。密封部25係將透液性薄片7與不透液性薄片9在該等薄片之外緣部分,以熱封等的該技術中的習知之方法加以接合並密封。壓花部27係在本實施形態,形成為至少包為排泄口抵接區域,理想為進一步包圍該長度方向L的外側。其中,排泄口抵接區域係為可藉由吸收體11的形狀等改變,但,例如在長度方向L,以略襟翼部23的範圍或吸收體11的中央1/3的範圍所規定的區域,在寬度方向W,以吸收體11的中央1/3的範圍所規定的區域。
在生理用衛生棉1,透液性薄片7的非肌膚側之面與吸收體11及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肌膚側之面係以接著劑(例示:熱熔膠接著劑)等加以接合,吸收體11及形狀保持構件15的非肌膚側之面與不透液性薄片9的肌膚側之面係以接著劑等加以接合。又,透液性薄片7的非肌膚側之面的周緣部和不透液性薄片9的肌膚側之面的周緣部係以接著劑等加以接合。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非肌膚側之面與形狀保持構件15的肌膚側之面係以接著劑等加以接合。
其次,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使用方法。
如圖3所示,在穿用者A穿戴生理用衛生棉1之情況,首先,使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與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之間的黏著部(未圖示)之接合消除,將個別包裝體K作成展開狀態(圖1)。其次,因吸收本體3係與一般的生理用衛生棉相同的形狀,所以,以吸收本體3的吸收體11對應於穿用者A的排泄口抵接區域(未圖示)的方式,將包裝薄片29取下且將生理用衛生棉1固定於衣物19(例示:短褲)。藉此,生理用衛生棉1被固定於衣物19,使得溫感本體5尤其是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對應於穿用者A的下腹部。又,在溫感本體5的肌膚抵接面已經接觸於穿用者A的下腹部之肌膚的狀態下,使用生理用衛生棉1。
換言之,生理用衛生棉1係具有以下的形狀,亦即,當以吸收體11的排泄口抵接區域(未圖示)抵接於穿用者A的排泄口抵接區域的方式,將吸收本體3配置於衣物19時,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配置於與穿用者A的下腹部相對應之位置的形狀。因此,吸收本體3的吸收體11之排泄口抵接區域(未圖示)和溫感本體5的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距離係與穿用者的排泄口和下腹部之距離(肌膚面上的距離)大致相等。
在本實施形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溫感溶液(功能劑)係含有使TRP通道活化之溫感劑(溫感成分)與溶媒(溶媒成分)。因此,將生理用衛生棉1固定於衣物19並使用的話,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所含有的溫感溶液會透過透液性薄片7而與穿用者A的肌膚接觸,使穿用者A的肌之與溫感劑接觸的溫感劑接觸部分的TRP通道有效率地活化,可對穿用者的下腹部有效率地賦予温感。
藉由對穿用者的下腹部賦予溫感,使得穿用者的下腹部的肌膚之與溫感劑接觸的溫感劑接觸部分的TRP通道活化之結果,能夠期待可經由交感神經系統,從溫感劑接觸部分產生熱,使得穿用者的肌膚之溫感劑接觸部分的溫度上升。其結果,可使穿用者之接近子宮的部位感到溫暖,將疼痛物質前列腺素排出,能夠期待緩和穿用者的生理痛。又,藉由使穿用者之接近子宮的部位感到溫暖,亦可期待能夠減輕穿用者的經前綜合症(Premenstrual Syndrome)、敏感性冷、更年期障礙等。又,藉由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淋巴的流動),亦可期待廢棄物排出與敏感性冷改善,脂肪燃燒提升、免疫力提升等。
其次,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個別包裝體K的包裝方法。
圖5及圖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個別包裝體K的包裝方法之示意圖。首先,如圖5(a)所示,將生理用衛生棉1載置於包裝薄片29上。其次,如圖5(b)所示,關於生理用衛生棉1及包裝薄片29,以長度方向第1折線FV1 作為基軸,將長度方向第1區域P1 折疊於長度方向第2區域P2 上。其次,如圖6(a)所示,以長度方向第2折線FV2 作為基軸,將長度方向第3區域P3 折疊於長度方向第2區域P2 上。其中,長度方向第1區域P1 及長度方向第3區域P3 之折疊順序亦可相反。其次,如圖6(b)所示,以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作為基軸,將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折疊於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上,並且以寬度方向第3折線FL3 作為基軸,將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折疊於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上。然後,如圖6(c)所示,以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作為基軸,將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折疊於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上。其中,亦可將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折疊於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上。藉此,形成生理用衛生棉1被包裝薄片29包裝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個別包裝體K。
在此,在以包裝薄片包裝具有包含流體成分的溫感溶液之生理用衛生棉而形成個別包裝體之情況,會有在個別包裝體的包裝薄片內,從配置有生理用衛生棉的溫感溶液之區域,溫感溶液之流體成分揮発或流動,然後,附著到生理用衛生棉內的其他不適當的區域之虞。例如,會有當將溫感溶液配置於生理用衛生棉的長度方向之端部時,該溫感溶液的流體成分揮發或流動,然後,附著到排泄口抵接區域之虞。在這種情況,排泄口抵接區域會抵接於對藥劑等敏感的排泄口,因此,會有因為該流體成分的種類,對穿用者施加不舒適感等之虞。又,就算為了作成當溫感溶液的流體成分揮發或移動時,不會移動至不適當的區域,將個別包裝體的包裝薄片內藉由熱封或壓花密封部分地加以區分一事也很困難。又,若減少流體成分的量,或縮小溫感溶液的區域的話,則會有溫感成分的效果降低之虞。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之個別包裝體K,於藉由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所區劃之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及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中的至少一方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區域,具有含有流體成分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此時,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之長度方向L的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側的端部係在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之位置被折疊。因此,個別包裝體K的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的長度方向L的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側之端部,就連在包含有生理用衛生棉1內的區域幾乎不存在有會讓流體成分朝其他區域移動之間隙,可視為某種程度被封閉。又,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之長度方向L的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側之端部,係在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的位置被折疊,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殘餘部區域)側之端部係在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的位置被折疊。因此,個別包裝體K的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的長度方向L的前方及後方之端部,就連在包含生理用衛生棉1內的區域幾乎不存在有會讓流體成分朝其他區域移動之間隙,可視為幾乎被封閉。亦即,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及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領域,都大致形成為封閉空間。
因此,即使在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及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之至少一方的生理用衛生棉1的區域配置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也可夠抑制流體成分從該等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揮發或流動而移動並附著到生理用衛生棉1內的其他區域。亦即,在具備有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個別包裝體,既可維持溫感成分之效果,又可抑制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流體成分附著到生理用衛生棉1之其他區域。
在前述實施形態,作為理想的態樣,在個別包裝體K,於厚度方向T上,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係位於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與殘餘部區域(例示: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或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之間。此時,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之長度方向L上與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相反之相反側的端部,係在厚度方向T上被挾持於寬度方向第2區域S2與殘餘部區域之間而處於封閉的狀態,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的端部在第1折線的位置被折疊。因此,個別包裝體K的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的長度方向L的兩端部,就連在包含生理用衛生棉1內的區域幾乎不存在有會讓流體成分朝外部或其他區域移動之間隙,可視為幾乎被封閉。亦即,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領域,變得更被封閉之空間。因此,即使在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配置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也能進一步抑制流體成分從該等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揮發或流動而朝外部消散,或朝生理用衛生棉1內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亦即,在具備有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個別包裝體,既可維持功能成分之效果,又可抑制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流體成分附著到生理用衛生棉1之其他區域。
在前述實施形態,作為理想的態樣,比起遠離排泄口抵接區域之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的溫感溶液之量,接近排泄口抵接區域之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的溫感溶液之量較少。這是為了迴避對排泄口的影響,可更確實地抑制流體成分朝排泄口抵接區域之移行的觀點。
又,前述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係配置於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與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但,本實施形態係不限於此例,亦可為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係僅配置於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及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中的其中一方。
前述實施形態,作為一例,將生理用衛生棉1在三個部位進行折疊,作成四折之個別包裝體。但,本實施形態不限此例。例如,亦可為藉由使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及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中的至少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的位置朝長度方向L的後方偏移等,將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及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整合而作成為殘餘部區域,再將生理用衛生棉1在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及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的兩個部位,作成三折之個別包裝體。又,例如亦可為一邊調整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寬度方向第3折線FL3 的長度方向L的位置,一邊在較寬度方向第3折線FL3 更靠近長度方向L的後方進一步配置一條以上的寬度方向折線FL ,將個別包裝體的折數增加為五個以上。
將這樣的個別包裝體K的其他構成例的平面圖顯示於圖7。個別包裝體K,係藉由將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及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之雙方的位置朝長度方向L之後方偏移,將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及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整合而作成為殘餘部區域(在此,為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在此情況,個別包裝體K係如圖7所示,具有長度方向第1折線FV1 及長度方向第2折線FV2 和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及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個別包裝體K係包含有以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及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所區劃,且從長度方向L之一方側朝另一方側排列之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及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亦稱為殘餘部區域)。其中,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係為例如配置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與吸收體11之間,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係為配置於生理用衛生棉1之後方(較排泄口抵接區域更後方)。將生理用衛生棉1在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及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的兩個部位進行折疊,作成為三折的個別包裝體K。
將這樣的個別包裝體K之折疊的狀態之斜視圖顯示於圖8。如圖8所示,生理用衛生棉1係與包裝薄片29一同各自以長度方向第1折線FV1 及長度方向第2折線FV2 為基軸進行折疊,然後再以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及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作為基軸分別進行折疊,形成個別包裝體K。此時,在個別包裝體K,於厚度方向T,以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將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朝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的一方之面的側折疊,以寬度方向第1折線FL1 將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朝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的一方之面的側折疊。然後,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與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藉由黏著部(例示:鉛膠帶;未圖示)相互地接合。其中,在圖8,在厚度方向T,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是位於較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更靠近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之側,但,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亦可位於較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更靠近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之側。在該情況,能夠以寬度方向第3區域S3與寬度方向第2區域S2挾持寬度方向第1區域S1的長度方向L的外側之端部,能夠防止溫感溶液的流體成分從該部位揮發或流動而洩漏。再者,亦能以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將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朝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的另一方的面之側折疊。
上記實施形態,作為一例,適用於將溫感本體5或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設在吸收本體3之長度方向L的前方之生理用衛生棉1。但,本實施形態不限此例。例如,對將溫感本體5或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設在吸收本體3之長度方向L的後方之生理用衛生棉1,僅將前後關係對調,亦可同樣地適用。
作為其他實施形態,亦可進一步在藉由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寬度方向第3折線FL3 所區劃之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及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中的至少一方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區域,具有含有其他流體成分之其他功能劑。例如,在生理用衛生棉1,不僅可將溫感本體5或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設在吸收本體3之長度方向L的前方,就連在後方亦可設置。
此時,寬度方向第3區域S3之長度方向L上的前方的端部係在寬度方向第2折線FL2 之位置被折疊,後方的端部係在寬度方向第3折線FL3 的位置被折疊。因此,個別包裝體K的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的長度方向L的前方及後方之端部,就連在包含生理用衛生棉1內的區域幾乎不存在有會讓流體成分朝其他區域移動之間隙,可視為幾乎被封閉。又,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之長度方向L上的前方的端部係在寬度方向第3折線FL3 之位置被折疊,後方的端部係在厚度方向T上,被夾於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與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之間。因此,個別包裝體K的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的前方及後方之端部,就連在包含有生理用衛生棉1內的區域幾乎不存在有會讓流體成分朝外部或其他區域移動之間隙,可視為幾乎被封閉。亦即,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及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領域,都大致形成為封閉空間。
因此,即使在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及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之至少一方的生理用衛生棉1的區域配置其他功能層,也可夠抑制流體成分從該其他功能層揮發或流動而消散至外部,或生理用衛生棉1內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或與其他區域功能層的功能成分混合而引起功能降低、功能改變等。亦即,在具備有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其他功能層等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個別包裝體K,既可維持功能成分之效果,又可抑制功能層之流體成分附著到生理用衛生棉1之其他區域。
在前述各實施形態,作為理想的態樣,包裝薄片29之長度方向L的兩端部係較生理用衛生棉1之長度方向L的兩端部在長度方向L的外側更長。
因此,比起生理用衛生棉1的兩端部,在外側,可使包裝薄片29彼此密接。因此,例如,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之長度方向L上的其中一方的端部係包裝薄片29彼此密接,且被挾持於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與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之間,因此,可將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的長度方向L的端部進一步封閉。藉此,即使在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區域,配置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也能進一步抑制流體成分從該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揮發或流動而朝外部消散,或朝生理用衛生棉1內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
作為其他實施形態,亦可為包裝薄片29之長度方向L的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側之端部,亦即,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側的端部被密封。例如,亦可藉由熱封、壓花密封等,將端部密封。因此,例如,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之長度方向L上的其中一方的端部係被密封,且被挾持於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與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或殘餘部區域)之間,因此,可將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的長度方向L的端部進一步封閉。藉此,即使至少在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區域,配置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也能進一步抑制流體成分從該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揮發或流動而朝外部消散,或朝生理用衛生棉1內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
在前述各實施形態,作為理想的態樣,在個別包裝體K,以長度方向第1折線FV1 及長度方向第2折線FV2 作為基軸,將長度方向第1區域P1 及長度方向第3區域P3 折疊於長度方向第2區域P2 上,藉此,寬度方向W的兩端部被封閉,使得流體成分不會經由寬度方向W的兩端部朝外部或其他區域移動。亦即,寬度方向W的兩端部是未藉由熱封等之密封製程封閉。因此,可抑制因密封製程的熱,使流體成分揮發或而從開口部朝外部消散,或附著於生理用衛生棉1內的其他區域。又,能夠抑制開封時產生聲音。在其他實施形態,寬度方向W的兩端部,亦可藉由熱封等加以密封。
在前述各實施形態,作為理想的態樣,在前述個別包裝體K,因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是形成於較吸收體11更靠近長度方向L的前方或後方的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區域,所以,對腹部或背部,能夠有效地發揮溫感溶液之功能。又,即使在該情況,個別包裝體K係在排泄口抵接區域所在的吸收體11,亦即,寬度方向第2區域S2或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殘餘部區域)與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之間被折疊,因此,能夠抑制寬度方向第1區域S1 內的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流體成分朝寬度方向第2區域S2 或寬度方向第3區域S3 、寬度方向第4區域S4 等(殘餘部區域)內的排泄口抵接區域移動而附著。
在前述各實施形態,作為理想的態樣,在個別包裝體K,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係具有薄片形狀,亦即,以與透液性薄片7、不透液性薄片9等不同體的方式形成。因此,可更正確地形成流體成分的量、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區域或位置等。藉此,既可更確實地維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效果,又可更確實地防止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流體成分朝生理用衛生棉1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
在前述各實施形態,作為理想的態樣,在個別包裝體K,包裝薄片29為非透液性。因此,能進一步抑制流體成分從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揮發或流動,穿過包裝薄片29而朝外部消散,或朝生理用衛生棉1內的其他區域移動而附著。亦即,在具備有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個別包裝體K,既可維持功能成分之效果,又可進一步抑制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流體成分附著到生理用衛生棉1之其他區域。
在前述各實施形態,含於功能劑中之功能成分為溫感劑。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若含於功能劑之功能成分及溶媒成分中的至少一方含有親油性成分的話,則功能成分的種類亦可為其他種類,例如亦可為涼感劑、發熱劑等。在使用涼感劑之情況,功能層係例如具有包含涼感劑與溶媒成分之涼感溶液。在使用發熱劑之情況,功能層係例如具有包含發熱劑與溶媒成分之發熱溶液。
(吸收性物品之各材料等)
其次,說明官於前述各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的各材料等。
前述各實施形態之功能層係具有功能劑,其包含有使TRP通道活化之功能成分與溶媒成分。
例如,溫感溶液係包含:使TRP通道活化之溫感劑;及溶媒。作為前述溫感劑,若為可使TRP通道活化的話,則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對TRPV1受體之促效劑、對TRPV3受體之促效劑等,理想為對TRPV1之促效劑。這是因為TRPV1受體係活化溫度閾值超過43℃之較高的溫度,可對穿用者賦予較高的溫感。
從穿用者的安心感的觀點來看,前述溫感劑,理想為來自於植物之化合物。作為前述溫感劑,例如可舉出辣椒苷、辣椒素、辣椒素類(Capsaicinoid)(二氫辣椒素、原二氫辣椒素、高二氫辣椒素、高辣椒素、諾尼哇醯胺等);辣椒紅素;菸鹼酸芐酯;菸鹼酸-β-丁氧基乙酯;甘油磷酸-N-乙醯基酯;壬酸香草基醯胺;多元醇;辣椒粉;辣椒酊劑;辣椒萃取物;壬酸香草基醚;香草基醇烷基醚衍生物(例如:香蘭基丁基醚、香草醇乙醚、香草基戊基醚、香草基己基醚);異香草基醇烷基醚;乙基香草基醇烷基醚;藜蘆基醇衍生物;取代苯甲基醇衍生物;取代苯甲基醇烷基醚;香草精丙二醇乙醛;乙基香草精丙二醇乙醛;薑粹取物;薑油;薑辣醇;薑辣酮;橙皮苷;及吡咯烷酮羧酸;以及該等的任意的組合。
從穿用者不易感覺到疼痛、搔癢的觀點來看,前述溫感劑不是辣椒素為佳,而且香草基醇烷基醚衍生物最為理想,例如:香草醇乙醚、香蘭基丁基醚、香草基戊基醚、香草基己基醚、薑粹取物、薑油、薑辣醇、及薑辣酮、以及該等的任意的組合更佳。
例如,涼感溶液係包含有使TRP通道活化之涼感劑;及溶媒。作為前述涼感劑,若為可使TRP通道活化的話,則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對TRPM8受體之促效劑、對TRPA1受體之促效劑等,理想為對TRPM8之促效劑。這是為了不會對穿用者賦予過度的涼感。
作為前述涼感劑,例如可舉出:薄荷腦(例如l-薄荷腦)以及其衍生物(例如:乳酸薄荷酯、1-薄荷基甘油基醚等之薄荷基甘油基醚);水楊酸甲酯;樟腦;源自植物(例如:薄荷、尤加利)的精油等。
作為前述溶媒,若為可包含前述溫感劑及涼感劑者的話,則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親油性溶媒及親水性溶媒。前述溶媒,能夠將前述溫感劑及前述涼感劑例如予以溶解、分散等。作為前述親油性溶媒,可舉出例如天然油之油脂(例如,甘油三酯等的脂肪酸酯、椰子油、亞麻籽油等)、碳氫化合物(例如流動石蠟等之石蠟)等。作為前述親水性溶媒,可舉出水及醇類。作為前述醇類,可舉出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等的低級醇,辛醇、月桂醇、肉荳蔻醇等的高級醇等。
作為前述溶媒,從容易控制揮發性特別是使揮發性降低的觀點來看,油脂(親油性溶媒)或醇(親水性溶媒)為佳。又,在吸收性物品,從不易阻礙吸收性的觀點來看,前述溶媒,理想為親油性溶媒。
前述溫感溶液或涼感溶液,理想為包含0.0001~5.0質量%的前述溫感劑或涼感劑,更理想是包含0.0005~3.0質量%,又更理想是包含0.1~1.0質量%,而最為理想是包含0.3~0.7質量%。這是來自於溫感或涼感的效果之觀點。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是以溫感劑或涼感劑的基重理想為含有0.001~10g/m2 的基重、更理想是含有0.003~5g/m2 的基重、更佳理想是含有0.01~2.5g/m2 的基重、而且又更佳理想是含有0.05~1.5g/m2 的基重的方式,含有溫感溶液或涼感溶液。這是來自於對穿用者賦予溫感或涼感的觀點。
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前述溫感溶液或涼感溶液,除了前述溫感劑、涼感劑及溶媒以外,在不阻礙賦予穿用者溫感或涼感的效果的範圍,亦可包含下述這樣之至少1種的其他成分。
作為前述至少1種的其他的成分,可舉出冷卻劑,例如藉由氣化熱使周圍的溫度下降的冷卻劑,作為該冷卻劑,例如可舉出甲醇及乙醇等之醇類等。作為前述至少1種的其他的成分,例如可舉出:矽氧油、二氧化矽、矽氧系樹脂等。就上述至少1種的其他的成分來說,例如可舉出BHT(2,6-二-t-丁三基對甲苯酚)、BHA(丁基化羥基苯甲醚)、沒食子酸丙酯等之抗氧化劑。
作為前述至少1種的其他的成分,例如可舉出:如天然維生素或合成維生素之維生素。作為前述維生素,例如可舉出: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1 、維生素B2 、維生素B3 、維生素B5 、維生素B6 、維生素B7 、維生素B9 、維生素B12 等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C。作為前述維生素,例如可舉出維生素A群、維生素D群、維生素E群、以及維生素K群等之脂溶性維生素。又,前述維生素,亦含有該等維生素之衍生物。
作為前述至少1種的其他的成分,例如可舉出丙胺酸、精胺酸、離胺酸、組胺酸、脯胺酸、羥基脯胺酸等之胺基酸、以及胜肽。又,作為前述至少1種的其他的成分,例如可舉出沸石,其例如方沸石、菱沸石、片沸石、鈉沸石、輝沸石、及桿沸石等之天然沸石,以及合成沸石。又,作為前述至少1種的其他的成分,例如可舉出膽固醇、玻尿酸、軟磷脂、腦醯胺、胎盤、膠原蛋白、彈性蛋白、角鯊烷、凡士林、海藻醣等。
又,作為前述至少1種的其他的成分,例如可舉出皮膚收斂劑、抗粉刺劑、抗皺劑、消橙皮脂肪劑、美白劑、抗菌劑、抗黴菌劑等之藥劑。作為前述皮膚收斂劑,例如可舉出氧化鋅、硫酸鋁、丹寧酸等,如油溶性多酚類之油溶性皮膚收斂劑。作為前述油溶性多酚類,可舉出天然的油溶性多酚類,其例如黃柏萃取物、小連翹萃取物、野芝麻萃取物、苷菊萃取物、牛蒡萃取物、丹蔘萃取物、日本椴萃取物、紫椴萃取物、白樺葉萃取物、木賊葉萃取物、鼠尾草萃取物、胡桃殼萃取物、木槿花萃取物、枇杷葉萃取物、白椴花萃取物、蛇麻花萃取物、七葉樹籽萃取物、薏苡仁萃取物等。作為前述抗粉刺劑,例如可舉出水楊酸、過氧化苯甲醯、間苯二酚、硫、紅黴素、鋅等。作為抗皺劑,例如可舉出乳酸、水楊酸、水楊酸衍生物、乙醇酸、植酸、硫辛酸、溶血磷脂酸。作為前述消橙皮脂肪劑,例如可舉出胺基菲林、咖啡因、茶鹼、可可鹼等之黃嘌呤化合物。作為前述美白劑,例如可舉出菸鹼醯胺、麴酸、熊果苷、葡萄糖胺及衍生物、植物固醇衍生物、抗壞血酸及其衍生物以及桑樹皮萃取物及胎盤萃取物。
又,作為前述至少1種的其他的成分,例如可舉出抗發炎成分、pH調整劑、抗菌劑、保濕劑、香料、色素、染料、顏料、植物萃取物等。作為前述抗發炎成分,可舉出例如牡丹、黃芩、貫葉連翹、洋甘菊、甘草、桃葉、苦艾、紫蘇葉萃取物等之來自天然的抗發炎藥劑,尿囊素、甘草酸二鉀等之合成抗發炎藥劑。作為前述pH調整劑,用來將肌膚保持在弱酸性者,例如可舉出蘋果酸、琥珀酸、檸檬酸、酒石酸、乳酸等。作為前述顏料,例如可舉出氧化鈦。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及前述溫感溶液,理想為不含發熱劑。藉此,穿用者不易引起低溫燙傷。又,由於吸收性物品本身不會發熱,故,將吸收性物品固定在衣物、肌膚抵接用的黏著部不易軟化,吸收性物品使用結束,從衣物、穿用者的肌膚等取下吸收性物品時,吸收性物品的黏著部不易殘留在衣物、肌膚等。作為前述發熱劑,若為發熱劑本身發熱者,在該物質、溶媒或將該物質、溶媒等固定於薄片等之劑具有浸油成分者的話,則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利用金屬粉(例如鐵粉)的氧化熱、酸鹼中和熱、無機鹽水合熱等的化學能者。
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作為透液性薄片,若為具有透液性者,則未特別限定,例如由織物(例如:不織布、織布、編物)、開孔薄膜等所構成。作為前述織物,從吸收性物品的製法之容易度的觀點來看,不織布為佳。作為前述不織布,例如可舉出氣流成網紙漿、熱風不織布、紡黏不織布、點式黏合何不織布、水針不織布、針刺不織布、熔噴不織布、及該等不織布的組合(例如、SMS等)等。
作為構成前述織物的纖維,例如可舉出天然纖維、合成纖維、及半合成纖維。作為前述天然纖維,可舉出紙漿纖維及再生纖維素纖維。作為前述再生纖維素纖維,可舉出嫘縈纖維,例如從粘膠所獲得的粘膠嫘縈,從多元腦纖維(Polynosic)及莫代爾纖維(Modal)、從纖維素的銅氨鹽溶液所獲得的銅氨嫘縈纖維(亦被稱為Cupra纖維)等;藉由使用作為有機化合物及水的混合溶液的有機溶劑的有機溶劑紡絲法所獲得,而不經纖維素衍生物的萊賽爾纖維及天絲棉等。作為前述半合成纖維,可舉出半合成纖維素纖維,例如三乙酸酯纖維及二乙酸酯纖維等的乙酸酯纖維。作為前述合成纖維,例如可舉出熱熔著性纖維,其例如聚烯烴系聚合物,該聚合物,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聚酯系聚合物,例如對苯甲酸酯系聚合物,該聚合物,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戊烯對苯甲酸酯;聚醯胺系聚合物,例如耐綸6或耐綸6,6;聚丙烯酸系聚合物;聚丙烯腈系聚合物;或該等的改質化合物、或者由該等地組合等所形成的纖維。作為前述開孔薄膜,例如可舉出在聚乙烯、聚丙烯之薄片上設置複數個開孔者。
前述透液性薄片,具有理想為10~100g/m2 之基重,更理想為20~50g/m2 之基重。
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作為不透液性薄片的材料,若為具有不透液性者的話,則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薄膜,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薄膜;具有通氣性之樹脂薄膜;在紡黏或水針等的不織布接合具有通氣性的樹脂薄膜者;SMS等的複層不織布等。
前述不透液性薄片,具有理想為10~50g/m2 之基重,更理想為15~30g/m2 之基重。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係在透液性薄片與不透液性薄片之間,可包含有追加的構件,例如中間薄片(如溫感溶液保持薄片)、吸收體等。作為前述中間薄片的材料,可舉出作為透液性薄片的材料所列舉者。前述中間薄片可含有溫感溶液,亦即,可為溫感溶液保持薄片,又亦可不含有溫感溶液。在將前述中間薄片作為溫感溶液保持薄片使用之情況,溫感溶液的溶媒為親油性溶媒時,前述中間薄片係可為由合成纖維所形成的織物例如不織布、織布、編物等,例如可為由合成纖維所形成的不織布。又,在將前述中間薄片作為溫感溶液保持薄片使用之情況,溫感溶液的溶媒為親水性溶媒時,前述中間薄片係可為由合纖維素系纖維所形成的織物例如不織布、織布、編物等,例如可為由紙漿纖維所構成的薄紙、氣流成網紙漿等。
作為前述吸收體,可舉出例如芯材繞包層覆蓋包含紙漿纖維及高分子吸收劑之吸收芯材者、芯材繞包層覆蓋含有高分子吸收劑之吸收芯材或由高分子吸收劑所構成的吸收芯材者等。作為前述芯材繞包層,例如可舉出前述中間薄片。作為具備前述吸收體的溫感物品,例如可舉出吸收性物品。
前述中間薄片,具有理想為10~200g/m2 之基重,更理想為15~150g/m2 之基重。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可具備將該吸收性物品固定於衣物、穿用者的肌膚之黏著部,作為該黏著部,例如可舉出熱熔膠接著劑,其例如為以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E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SIS)等的橡膠系為主體、或以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等的烯烴系為主體之感壓型接著劑或感熱型接著劑;由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明膠等)或水膨潤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乙酸酯、聚丙烯酸鈉等)所構成之水敏性接著劑等。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理想為在使用前,以包裝薄片包裝著。這是基於保護吸收性物品所保持的溫感溶液之觀點、使吸收性物品所保持的溫感溶液不會漏出至外部之觀點等。例如,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係為一個或複數個吸收性物品以包裝薄片所包装之包裝體為佳,又,1個吸收性物品以包裝薄片所包装之個別包裝體為更佳。作為前述包裝薄片之材料,例如可舉出聚乙烯及聚丙烯等之聚烯烴系聚合物。從提高前述個別包裝體的氣密性的觀點來看,前述包裝薄片亦可含有氣密層,又,作為該氣密層的材料,例如可舉出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例如為偏二氯乙烯丙烯酸甲酯聚合物、聚乙烯醇、耐綸例如耐綸6、鋁箔、基材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上,蒸鍍有氧化鋁、二氧化矽等者。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若為含有溫感溶液者,則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吸收性物品、溫感薄片等。作為前述吸收性物品,未特別限定,可舉出具備吸收體者,例如生理用衛生棉、短褲型生理用衛生棉、衛生護墊、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失禁用墊片、陰唇間墊片、衛生棉條、產褥墊片、母乳墊、痔瘡用墊片、吸汗墊片、褥瘡薄片(敷料薄片)、寵物用尿布、寵物用薄片等。
在前述吸收性物品,溫感溶液係可配置於與吸收體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不重複之位置、與吸收體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重複之位置等,在厚度方向上即使與黏著部相互地部分重疊而也不會相互全面重疊之任意的位置。在前述吸收性物品,溫感溶液係可被保持於透液性薄片、前述中間薄片、吸收體等。前述吸收性物品,通常具備有透液性薄片、不透液性薄片及透液性薄片與不透液性薄片之間的吸收體。
作為前述溫感薄片,例如可舉出衣物固定型的溫感薄片(例如在不透液性薄片的衣服抵接面具備有用來固定於穿用者的衣物之黏著部,將前述黏著部黏貼於衣物的內面而使用者)、肌膚固定型的溫感薄片(例如在透液性薄片的肌膚抵接面(例如溫感薄片的周緣部)具備有用來固定於穿用者的肌膚之黏著部,將前述黏著部黏貼於穿用者的肌膚而使用者)等。
作為固定有衣物固定型的溫感薄片之衣物,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具有與穿用者的肌膚直接接觸之部分,理想為可與穿用者貼身而使用者。作為前述衣物,例如可舉出貼身衣物(例如,內褲、內衣、胸罩等)、外衣(例如,上衣、下身衣物)、襪子、手套、圍巾、口罩、眼罩等。
作為前述溫感薄片能賦予溫感的部位,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頭(例如臉部,如眼部);脖子、上肢(例如,胸部、腹部、鼠蹊部、背部、腰部、上臂部、前臂部、手部);下肢(例如,大腿部、小腿部、足部)等。
在前述溫感薄片,溫感溶液係可被保持於透液性薄片、前述中間薄片等。前述溫感薄片,一般為至少具備有不透液性薄片和透液性薄片者。
1‧‧‧生理用衛生棉
3‧‧‧吸收本體
5‧‧‧溫感本體
11‧‧‧吸收體
13‧‧‧溫感溶液保持薄片
15‧‧‧形狀保持構件
17‧‧‧重複部
21-1、21-2、21-3‧‧‧黏著部
23‧‧‧襟翼部
25‧‧‧密封部
27‧‧‧壓花部
29‧‧‧包裝薄片
CL‧‧‧長度方向中心線
FL1‧‧‧寬度方向第1折線
FL2‧‧‧寬度方向第2折線
FL3‧‧‧寬度方向第3折線
FV1‧‧‧長度方向第1折線
FV2‧‧‧長度方向第2折線
K‧‧‧個別包裝體
P1‧‧‧長度方向第1區域
P2‧‧‧長度方向第2區域
P3‧‧‧長度方向第3區域
S1‧‧‧寬度方向第1區域
S2‧‧‧寬度方向第2區域
S3‧‧‧寬度方向第3區域
S4‧‧‧寬度方向第4區域
L‧‧‧長度方向
W‧‧‧寬度方向
圖1係實施形態之已經展開的個別包裝體之構成例的平面圖。
圖2係實施形態之已經展開的個別包裝體之構成例的分解斜視圖。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的穿用狀態之示意圖。
圖4係實施形態之已經折疊的個別包裝體之構成例的斜視圖。
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個別包裝體的包裝方法之示意圖。
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個別包裝體的包裝方法之示意圖。
圖7係實施形態之已經展開的個別包裝體之其他構成例的平面圖。
圖8係實施形態之已經折疊的個別包裝體之其他構成例的斜視圖。

Claims (13)

  1. 一種個別包裝體,係具有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並具備有包裝薄片與吸收性物品,在已經將前述吸收性物品載置於前述包裝薄片上之狀態下,與前述包裝薄片一同折疊而進行包裝之個別包裝體,其特徵為: 前述個別包裝體係在已經展開的狀態, 具有沿著前述寬度方向延伸且從前述長度方向的一方側朝另一方側以預定間隔相互地平行排列的第1折線及第2折線, 並包含有藉由前述第1折線及前述第2折線所區劃且從前述長度方向的前述一方側朝前述另一方側排列之第1區域、第2區域及殘餘部區域, 在前述第1區域及前述第2區域的至少一方之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包含有具有預定功能之功能層, 前述功能層係具有包含流體成分之功能劑, 前述個別包裝體係前述寬度方向的兩端部被密封或折疊, 藉由前述第2折線,將前述殘餘部區域朝前述第2區域的一方的面或另一方的面之側折疊,藉由前述第1折線,將前述第1區域朝前述第2區域的前述一方的面之側折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在前述厚度方向上,前述第1區域係位於前述第2區域與前述殘餘部區域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個別包裝體係在已經展開的狀態, 還具有沿著前述寬度方向延伸且在前述長度方向,於對前述第2折線,與前述第1折線相反側以預定間隔相互地平行排列之第3折線, 前述殘餘部區域是以前述第3折線所區劃,還包含有從長度方向的前述一方側朝前述另一方側排列之第3區域及第4區域, 在前述第3區域及前述第4區域中的至少一方之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包含有具有預定功能之其他功能層, 前述其他功能層係具有包含有其他流體成分之其他功能劑, 前述個別包裝體,在前述厚度方向上,前述第1區域位於前述第2區域與前述第4區域之間,前述第4區域位於前述第3區域與前述第1區域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包裝薄片之前述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是較前述吸收性物品之前述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在前述長度方向的外側上更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包裝薄片之前述長度方向上的前述第1區域側的端部被密封。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個別包裝體係在已經展開的狀態, 具有沿著前述長度方向延伸且在前述寬度方向上以預定間隔相互地平行排列之左側折線及右側折線, 並包含有以前述左側折線及前述右側折線所區劃之左側區域、中央區域及右側區域, 前述個別包裝體係前述左側區域及前述右側區域重疊於前述中央區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包含有位於前述肌膚抵接面側之透液性薄片、位於前述非肌膚抵接面側之不透液性薄片、及位於前述透液性薄片與前述不透液性薄片之間的吸收體, 前述第1區域係位於較設有前述吸收體的區域更靠近前述長度方向上的前方或後方, 在前述第1區域之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區域,包含有前述功能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功能層係為具有薄片形狀的液體保持性及透液性之薄片構件, 前述薄片部材係位於前述透液性薄片與前述不透液性薄片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包裝薄片係非透液性薄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功能層係具有功能劑,該功能劑包含有使TRP通道活化之功能成分與溶媒成分, 前述流體成分係包含有前述功能成分及前述溶媒成分中的至少一方。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功能層係為溫感層或涼感層,前述溫感層具有溫感劑,該溫感劑包含有將TRP通道活化之溫感成分與溶媒成分,前述涼感層具有涼感劑,該涼感劑包含有將TRP通道活化之涼感成分與溶媒成分。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溫感劑為對TRPV1受體之促效劑,前述涼感劑為對TRPM8受體之促效劑。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個別包裝體,其中,前述功能層係為具有發熱劑的發熱層,該發熱劑包含有發熱成分與溶媒成分, 前述流體成分係包含有前述發熱成分及前述溶媒成分中的至少一方。
TW107130562A 2017-09-01 2018-08-31 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 TWI767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8902 2017-09-01
JP2017168902 2017-09-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9554A true TW201919554A (zh) 2019-06-01
TWI767047B TWI767047B (zh) 2022-06-11

Family

ID=6552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0562A TWI767047B (zh) 2017-09-01 2018-08-31 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821040B2 (zh)
KR (1) KR102623844B1 (zh)
CN (1) CN111031979B (zh)
TW (1) TWI767047B (zh)
WO (1) WO20190450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7429B (zh) * 2019-06-20 2023-03-28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和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制造方法
JP7431635B2 (ja) 2020-03-26 2024-02-1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包装吸収性物品
JP7275070B2 (ja) * 2020-05-20 2023-05-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包装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4193B2 (ja) * 1993-06-29 2000-10-03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用当て材
JP2001087306A (ja) * 1999-09-21 2001-04-03 Zuik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
EP1250940B1 (en) * 2001-04-17 2010-01-0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n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an agent able to convey a perception to the wearer
JP4804306B2 (ja) * 2006-10-25 2011-11-0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EP1941852B1 (en) * 2006-12-21 2012-07-0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Individually packaged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CA2733472C (en) * 2009-09-29 2017-10-3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products having improved packaging efficiency
JP5697342B2 (ja) * 2010-02-03 2015-04-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構造及び包装構造の製造方法
JP2012075569A (ja) * 2010-09-30 2012-04-19 Uni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
JP5947582B2 (ja) * 2012-03-23 2016-07-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JP5904841B2 (ja) * 2012-03-30 2016-04-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JP6224433B2 (ja) * 2013-11-20 2017-11-0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50911A (ko) 2020-05-12
WO2019045080A1 (ja) 2019-03-07
JP6821040B2 (ja) 2021-01-27
KR102623844B1 (ko) 2024-01-10
TWI767047B (zh) 2022-06-11
CN111031979A (zh) 2020-04-17
CN111031979B (zh) 2022-10-25
JPWO2019045080A1 (ja) 2020-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89861U (zh) 功能性物品
JP7085836B2 (ja) 吸収性物品、吸収性物品用の温感部材、及び温感部材の吸収性物品に貼付しての使用
CN109419586B (zh) 温感物品
TWI767047B (zh) 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
CN112334101B (zh) 吸收性物品
CN110520085B (zh) 温感物品
JP6765356B2 (ja) 温感物品
KR102611290B1 (ko) 흡수성 물품
JP735745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9068946A (ja) 吸収性物品
JP6637001B2 (ja) 温感物品
JP6903053B2 (ja) 温感シート
JP2020146458A (ja) 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
JP3229293U (ja) 温感物品の個包装体
CN213250461U (zh) 吸收性物品的独立包装体及收纳该独立包装体的包装体
TWI711436B (zh) 溫感物品
JP6635997B2 (ja) 温感物品
JP2020039965A (ja) 温感物品
CN111902114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9042168A (ja) 温感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