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3210A - 相機模組 - Google Patents

相機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3210A
TW201913210A TW107110581A TW107110581A TW201913210A TW 201913210 A TW201913210 A TW 201913210A TW 107110581 A TW107110581 A TW 107110581A TW 107110581 A TW107110581 A TW 107110581A TW 201913210 A TW201913210 A TW 2019132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camera module
optical axis
lens barrel
co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0358B (zh
Inventor
崔盛皓
黃琮洙
李復熙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3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3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0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03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5Blur de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可包括:外殼,收容透鏡鏡筒,於側面具備開口部;焦點調整部,以使上述透鏡鏡筒沿光軸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晃動修正部,以使上述透鏡鏡筒沿垂直於光軸的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及基板,向上述焦點調整部與上述晃動修正部提供驅動訊號;且上述基板包括積層埋設有多個銅箔圖案的硬性部,及形成於上述硬性部的外側面且以可彎折的方式構成的軟性部,上述硬性部插入至上述開口部,上述軟性部附著至上述外殼。

Description

相機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相機模組。
最近,於包括智慧型手機在內的平板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筆記型電腦等移動通訊終端中採用相機模組。
另外,於相機模組搭載有自動焦點調整功能及晃動修正功能,為了進行精確的控制而亦追加用以測定透鏡的位置的構成。
最近,隨著移動通訊終端及相機模組的小型化趨勢,用以發揮自動焦點調整功能及晃動修正功能的致動器的尺寸亦變小。
然而,存在如下問題:致動器的尺寸越小,則使透鏡驅動的驅動力的大小越小,測定透鏡的位置的感測器的感度亦下降而變得難以進行精確的驅動。
即,存在難以同時滿足相機模組的小型化與相機模組性能的提高的問題。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其既將相機模組小型化,亦確保充分的驅動力,另一方面,可精確地測定透鏡鏡筒的位置。
[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可包括:外殼,收容透鏡鏡筒,於側面具備開口部;焦點調整部,以使上述透鏡鏡筒沿光軸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晃動修正部,以使上述透鏡鏡筒沿垂直於光軸的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及基板,向上述焦點調整部與上述晃動修正部提供驅動訊號,上述基板包括積層埋設有多個銅箔圖案的硬性部,及形成於上述硬性部的外側面且以可彎折的方式構成的軟性部,上述硬性部插入至上述開口部,上述軟性部附著至上述外殼。
[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既將相機模組小型化,亦確保充分的驅動力,另一方面,可精確地測定透鏡鏡筒的位置。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地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的思想並不限制於所提出的實施例。
例如,理解本發明的思想的技藝人員可藉由追加、變更或刪除構成要素等而揭示包括於本發明的思想範圍內的其他實施例,但該等實施例亦包括於本發明的思想範圍內。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相機模組,其可應用至移動通訊終端、智慧型手機、平板PC等可攜帶的電子設備。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立體圖,圖2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概略分解立體圖。
另外,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晃動修正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參照圖1至圖3,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100包括透鏡鏡筒210、使透鏡鏡筒210移動的透鏡驅動裝置、將藉由透鏡鏡筒210而入射的光轉換成電訊號的影像感測器模組700、收容透鏡鏡筒210與透鏡驅動裝置的外殼120及殼體110。
透鏡鏡筒210可呈中空的圓筒形狀,以便可於內部收容拍攝被攝體的多個透鏡,多個透鏡沿光軸安裝至透鏡鏡筒210。
多個透鏡根據透鏡鏡筒210的設計而配置所需要的數量,各透鏡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折射率等光學特性。
透鏡驅動裝置是使透鏡鏡筒210移動的裝置。
作為一例,透鏡驅動裝置可藉由使透鏡鏡筒210沿光軸(Z軸)方向移動而調整焦點,可藉由使透鏡鏡筒210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移動而修正拍攝時的晃動。
透鏡驅動裝置包括調整焦點的焦點調整部400及修正晃動的晃動修正部500。
影像感測器模組700是將藉由透鏡鏡筒210而入射的光轉換成電訊號的裝置。
作為一例,影像感測器模組700可包括影像感測器710及與影像感測器710連接的印刷電路板720,可更包括紅外線濾波器。
紅外線濾波器發揮阻斷藉由透鏡鏡筒210而入射的光之中的紅外線區域的光的作用。
影像感測器710將藉由透鏡鏡筒210而入射的光轉換成電訊號。作為一例,影像感測器710可為電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
藉由影像感測器710轉換的電訊號藉由可攜帶的電子設備的顯示單元而以影像形式輸出。
影像感測器710固定至印刷電路板720,藉由打線接合而與印刷電路板720電性連接。
透鏡鏡筒210與透鏡驅動裝置收容至外殼120。
作為一例,外殼120呈上部與下部開放的形狀,於外殼120的內部空間收容透鏡鏡筒210與透鏡驅動裝置。
於外殼120的下部配置影像感測器模組700。
另外,於外殼120的側面配置向焦點調整部400及晃動修正部500提供驅動訊號的基板600。以包覆外殼120的4個側面的一個基板600的形式提供基板600。
如下所述,於外殼120的側面具備開口部,以便可插入焦點調整部400的第一驅動線圈430及第一感測線圈470,以及晃動修正部500的第二驅動線圈510b、520b及第二感測線圈530b。
殼體110與外殼120結合,發揮保護相機模組100的內部構成零件的功能。
另外,殼體110可發揮屏蔽電磁波的功能。
作為一例,殼體110可屏蔽電磁波,以不使於相機模組中產生的電磁波對可攜帶的電子設備中的其他電子零件產生影響。
另外,可攜帶的電子設備除相機模組以外安裝多個電子零件,因此殼體110可屏蔽電磁波,以不使於此類電子零件中產生的電磁波對相機模組產生影響。
殼體110以金屬材質提供,從而可接地至具備於印刷電路板720的接地墊,藉此可屏蔽電磁波。
參照圖2,對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透鏡驅動裝置中的焦點調整部400進行說明。
為了將焦點對準至被攝體,透鏡鏡筒210藉由透鏡驅動裝置而移動。
作為一例,本發明具備使透鏡鏡筒210沿光軸(Z軸)方向移動的焦點調整部400。
焦點調整部400包括收容透鏡鏡筒210的載體300,以及產生驅動力以使透鏡鏡筒210與載體300沿光軸(Z軸)方向移動的磁體410與第一驅動線圈430。
磁體410安裝至載體300。作為一例,磁體410可安裝至載體300的一面。
第一驅動線圈430可為積層埋設於基板600的內部的銅箔圖案。基板600以磁體410與第一驅動線圈430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相對的方式安裝至外殼120的側面。
磁體410為安裝至載體300而與載體300一併沿光軸(Z軸)方向移動的移動構件,第一驅動線圈430為固定於外殼120的固定構件。
若對第一驅動線圈430施加電源,則可藉由磁體410與第一驅動線圈430之間的電磁影響力而使載體300沿光軸(Z軸)方向移動。
於載體300收容透鏡鏡筒210,因此藉由載體300的移動而透鏡鏡筒210亦沿光軸(Z軸)方向移動。如圖2所示,於載體300收容框架310及透鏡固持器320,因此藉由載體300的移動而框架310、透鏡固持器320及透鏡鏡筒210亦沿光軸(Z軸)方向移動。
於載體300移動時,為了減少載體300與外殼120之間的摩擦而於載體300與外殼120之間配置滾動構件B1。滾動構件B1可呈球形態。
滾動構件B1配置至磁體410的兩側。
磁軛450以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與磁體410相對的方式配置。作為一例,磁軛450安裝至基板600的外側面(埋設有第一驅動線圈430的面的相反面)。因此,磁軛450以隔以線圈430而與磁體410相對的方式配置。
於磁軛450與磁體410之間,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作用有引力。
因此,滾動構件B1可藉由磁軛450與磁體410之間的引力而與載體300及外殼120保持接觸狀態。
另外,磁軛450亦發揮使磁體410的磁力聚焦的功能。藉此,可防止發生漏磁通。
作為一例,磁軛450與磁體410形成磁路(Magnetic circuit)。
本發明使用感測透鏡鏡筒210的位置而進行反饋的閉環控制方式。
因此,為了進行閉環控制而提供第一位置測定部。第一位置測定部包括第一感測線圈470。與第一驅動線圈430相同,第一感測線圈470亦可為積層埋設於基板600的內部的銅箔圖案。
第一感測線圈470以與磁體410相對的方式配置,配置至與第一驅動線圈430鄰接的位置。
作為一例,第一感測線圈470以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與磁體410相對的方式配置。
藉由磁體410沿光軸(Z軸)方向移動而第一感測線圈470的電感發生變化。因此,可根據第一感測線圈470的電感變化而感測磁體410的位置。磁體410安裝至載體300,於載體300收容透鏡鏡筒210,載體300與透鏡鏡筒210一併沿光軸(Z軸)方向移動,因此其結果可根據第一感測線圈470的電感變化而感測透鏡鏡筒210的位置(於光軸(Z軸)方向上的位置)。
第一感測線圈470可包括沿光軸(Z軸)方向配置的多個線圈。例如,第一感測線圈470包括沿光軸(Z軸)方向配置的2個線圈470a、470b。
於磁體410沿光軸(Z軸)方向移動的情形時,可利用於第一感測線圈470的2個線圈470a、470b中產生的訊號差更準確地感測透鏡鏡筒210於光軸(Z軸)方向上的位置。
另一方面,第一位置測定部可更具備至少一個電容器,至少一個電容器與第一感測線圈470可形成特定的振盪電路。作為一例,至少一個電容器與包括於第一感測線圈470的線圈的個數對應地設置,從而一個電容器與一個線圈470a或線圈470b可構成為特定的如電感電容(Inductance Capacitance,LC)振盪器的形態。
第一位置測定部可根據於振盪電路中產生的振盪訊號的頻率變化而判斷透鏡鏡筒210的位移。具體而言,於形成振盪電路的第一感測線圈470的電感變更的情形時,在振盪電路中產生的振盪訊號的頻率變更,因此可基於頻率的變化而檢測透鏡鏡筒210的位移。
另一方面,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測線圈470說明為與磁體410相對,但亦能夠以與第一感測線圈470相對的方式於鄰接於磁體410的位置配置感測磁軛。能夠以導電體提供感測磁軛。
其次,參照圖2及圖3,對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透鏡驅動裝置中的晃動修正部500進行說明。
晃動修正部500用於修正於拍攝影像或拍攝視頻時因使用者的手部抖動等因素而影像模糊或視頻晃動的情形。
例如,晃動修正部500在因使用者的手部抖動等而在拍攝影像時發生晃動的情形時,藉由對透鏡鏡筒210賦予與晃動對應的相對位移而補償晃動。
作為一例,晃動修正單元500使透鏡鏡筒210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移動而修正晃動。
晃動修正部500包括導引透鏡鏡筒210的移動的導引構件,以及產生驅動力以使導引構件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移動的多個磁體510a、520a與第二驅動線圈510b、520b。
導引構件包括框架310及透鏡固持器320。框架310與透鏡固持器320插入至載體300中而沿光軸(Z軸)方向配置,發揮導引透鏡鏡筒210的移動的功能。
框架310與透鏡固持器320具備可插入透鏡鏡筒210的空間。透鏡鏡筒210插入固定至透鏡固持器320。
框架310及透鏡固持器320藉由因多個磁體510a、520a與第二驅動線圈510b、520b產生的驅動力而相對於載體300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移動。
多個磁體510a、520a與第二驅動線圈510b、520b中的一部分磁體510a與一部分線圈510b於垂直於光軸(Z軸)的第一軸(X軸)方向上產生驅動力,其餘磁體520a與其餘線圈520b於垂直於第一軸(X軸)的第二軸(Y軸)方向上產生驅動力。即,磁體與線圈於彼此相對的方向上產生驅動力。
此處,第二軸(X軸)是指垂直於光軸(Z軸)與第一軸(Y軸)的軸。
多個磁體510a、520a以於垂直於光軸(Z軸)的平面彼此正交的方式配置。
多個磁體510a、520a安裝至透鏡固持器320。作為一例,多個磁體510a、520a分別安裝至透鏡固持器320的側面。透鏡固持器320的側面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面與第二面,於透鏡固持器320的第一面與第二面分別配置磁體。
第二驅動線圈510b、520b可為積層埋設於基板600的內部的銅箔圖案。基板600以多個磁體510a、520a與第二驅動線圈510b、520b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相對的方式安裝至外殼120的側面。
多個磁體510a、520a為與透鏡固持器320一併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移動的移動構件,第二驅動線圈510b、520b為固定於外殼120的固定構件。
另一方面,於本發明中提供支持晃動修正部500的框架310及透鏡固持器320的多個球構件。多個球構件發揮於晃動修正過程中導引框架310、透鏡固持器320及透鏡鏡筒210的移動的功能。另外,亦發揮保持載體300、框架310與透鏡固持器320間的間隔的功能。
多個球構件包括第一球構件B2及第二球構件B3。
第一球構件B2對框架310、透鏡固持器320及透鏡鏡筒210沿第一軸(X軸)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第二球構件B3對透鏡固持器320及透鏡鏡筒210沿第二軸(Y軸)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
作為一例,於產生沿第一軸(X軸)方向的驅動力的情形時,第一球構件B2沿第一軸(X軸)方向進行滾動運動。因此,第一球構件B2對框架310、透鏡固持器320及透鏡鏡筒210沿第一軸(X軸)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
另外,於產生沿第二軸(Y軸)方向的驅動力的情形時,第二球構件B3沿第二軸(Y軸)方向進行滾動運動。因此,第二球構件B3對透鏡固持器320及透鏡鏡筒210沿第二軸(Y軸)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
第一球構件B2包括配置至載體300與框架310之間的多個球構件,第二球構件B3包括配置至框架310與透鏡固持器320之間的多個球構件。
分別於載體300與框架310彼此沿光軸(Z軸)方向相對的面形成收容第一球構件B2的第一導槽部301。第一導槽部301包括與第一球構件B2的多個球構件對應的多個導槽。
第一球構件B2收容至第一導槽部301而嵌入至載體300與框架310之間。
第一球構件B2於收容於第一導槽部301的狀態下,沿光軸(Z軸)及第二軸(Y軸)方向的移動受限,可僅沿第一軸(X軸)方向移動。作為一例,第一球構件B2僅可沿第一軸(X軸)方向進行滾動運動。
為此,第一導槽部301的多個導槽的各平面形狀可呈沿第一軸(X軸)方向具有長度的長方形。
分別於框架310與透鏡固持器320彼此沿光軸(Z軸)方向相對的面形成收容第二球構件B3的第二導槽部311。第二導槽部311包括與第二球構件B3的多個球構件對應的多個導槽。
第二球構件B3收容至第二導槽部311而嵌入至框架310與透鏡固持器320之間。
第二球構件B3於收容於第二導槽部311的狀態下,沿光軸(Z軸)及第一軸(X軸)方向的移動受限,可僅沿第二軸(Y軸)方向移動。作為一例,第二球構件B3僅可沿第二軸(Y軸)方向進行滾動運動。
為此,第二導槽部311的多個導槽的各平面形狀可呈沿第二軸(Y軸)方向具有長度的長方形。
另一方面,於本發明中提供配置至載體300與透鏡固持器320之間而支持透鏡固持器320的移動的第三球構件B4。
第三球構件B4對透鏡固持器320沿第一軸(X軸)方向的移動及沿第二軸(Y軸)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
作為一例,於產生沿第一軸(X軸)方向的驅動力的情形時,第三球構件B4沿第一軸(X軸)方向進行滾動運動。因此,第三球構件B4對透鏡固持器320沿第一軸(X軸)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
另外,於產生沿第二軸(Y軸)方向的驅動力的情形時,第三球構件B4沿第二軸(Y軸)方向進行滾動運動。因此,第三球構件B4對透鏡固持器320沿第二軸(Y軸)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
另一方面,第二球構件B3與第三球構件B4接觸支持透鏡固持器320。
分別於載體300與透鏡固持器320彼此沿光軸(Z軸)方向相對的面形成收容第三球構件B4的第三導槽部302。
第三球構件B4收容至第三導槽部302而嵌入至載體300與透鏡固持器320之間。
第三球構件B4於收容於第三導槽部302的狀態下,沿光軸(Z軸)方向的移動受限,可沿第一軸(X軸)及第二軸(Y軸)方向進行滾動運動。
為此,第三導槽部302的平面形狀可呈圓形。因此,第三導槽部302的平面形狀與第一導槽部301及第二導槽部311的平面形狀不同。
第一球構件B2僅可沿第一軸(X軸)方向進行滾動運動,第二球構件B3僅可沿第二軸(Y軸)方向進行滾動運動,第三球構件B4可沿第一軸(X軸)及第二軸(Y軸)方向進行滾動運動。
因此,本發明的支持晃動修正部500的多個球構件於自由度方面存在差異。
此處,自由度可指於三維座標系統中表現物體的運動狀態所需的獨立參數的數量。
通常,於三維座標系統中,物體的自由度為6。可藉由三個方向的正交座標系統與三個方向的旋轉座標系統表示物體的活動。
作為一例,於三維座標系統中,物體可沿各軸(X軸、Y軸、Z軸)進行平移運動,能夠以各軸(X軸、Y軸、Z軸)為基準而進行旋轉運動。
於本說明書中,自由度可指如下含義:於對晃動修正部500施加電源而晃動修正部500因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產生的驅動力移動時,表示第一球構件B2、第二球構件B3及第三球構件B4的活動所需的獨立參數的數量。
作為一例,藉由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產生的驅動力而第三球構件B4可沿兩個軸(第一軸(X軸)及第二軸(Y軸))進行滾動運動,第一球構件B2及第二球構件B3可沿一個軸(第一軸(X軸)或第二軸(Y軸))進行滾動運動。
因此,第三球構件B4的自由度大於第一球構件B2與第二球構件B3的自由度。
若沿第一軸(X軸)方向產生驅動力,則框架310、透鏡固持器320及透鏡鏡筒210一併沿第一軸(X軸)方向活動。
此處,第一球構件B2與第三球構件B4沿第一軸(X軸)進行滾動運動。此時,第二球構件B3的活動受限。
另外,若沿第二軸(Y軸)方向產生驅動力,則透鏡固持器320及透鏡鏡筒210沿第二軸(Y軸)方向活動。
此處,第二球構件B3與第三球構件B4沿第二軸(Y軸)進行滾動運動。此時,第一球構件B2的活動受限。
本發明使用於晃動修正過程中感測透鏡鏡筒210的位置而進行反饋的閉環控制方式。
因此,提供用以進行閉環控制的第二位置測定部。
第二位置測定部可包括感測磁軛530a及第二感測線圈530b。
感測磁軛530a附著至透鏡固持器320的側面。作為一例,感測磁軛530a可附著至透鏡固持器320的第三面。透鏡固持器320的第三面可為垂直於第一面或第二面的面。
第二感測線圈530b以於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上與感測磁軛530a相對的方式配置。
與第二驅動線圈510b、520b相同,第二感測線圈530b亦可為積層埋設於基板600的內部的銅箔圖案。
第二感測線圈530b可包括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配置的多個線圈。作為一例,第二感測線圈530b可包括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配置的3個線圈531b、532b、533b。
若對第二感測線圈530b施加交流電流,則第二感測線圈530b的磁場可對第二感測磁軛530a誘發渦電流(Eddy current)。此處,能夠以導電體提供第二感測磁軛530a。
藉由渦電流而第二感測線圈530b的電感發生變化。第二感測線圈530b的電感的變化量受第二感測線圈530b與第二感測磁軛530a之間的距離的影響。
第二感測磁軛530a附著至透鏡固持器320,透鏡固持器320與透鏡鏡筒210一併沿垂直於光軸(Z軸)的第一軸(Y軸)及第二軸(X軸)方向移動,因此可根據第二感測線圈530b的電感變化而測定透鏡鏡筒210於第一軸(Y軸)及第二軸(X軸)方向上的位置。
另一方面,為了根據電感變化而感測透鏡鏡筒210的位置,第二感測線圈530b可包括2個線圈,但為了減少因溫度變化引起的電感變化產生的雜訊,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感測線圈530b包括3個線圈。
另一方面,於本發明中,提供多個磁軛510c、520c以使晃動修正部500與第一球構件B2、第二球構件B3至第三球構件B4保持接觸狀態。
多個磁軛510c、520c固定至載體300,以沿光軸(Z軸)方向與多個磁體510a、520a相對的方式配置。
因此,於多個磁軛510c、520c與多個磁體510a、520a之間沿光軸(Z軸)方向產生引力。
藉由多個磁軛510c、520c與多個磁體510a、520a之間的引力而向朝向多個磁軛510c、520c的方向加壓晃動修正部500,因此晃動修正部500的框架310及透鏡固持器320可與第三第一球構件B2、第二球構件B3至第三球構件B4保持接觸狀態。
多個磁軛510c、520c為可與多個磁體510a、520a之間產生引力的材質。作為一例,以磁性體提供多個磁軛510c、520c。
於本發明中,提供多個磁軛510c、520c以可使框架310及透鏡固持器320與第三第一球構件B2、第二球構件B3至第三球構件B4保持接觸狀態,另一方面,提供擋止件330以防止因外部衝擊等而第三第一球構件B2、第二球構件B3至第三球構件B4、框架310及透鏡固持器320向載體300的外部脫離。
擋止件330以覆蓋透鏡固持器310的上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結合至載體300。
圖4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基板的側視圖,圖5是沿圖4的I-I'觀察的剖面圖。
參照圖4及圖5,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100提供向焦點調整部400及晃動修正部500提供驅動訊號的基板600。
以一個基板600包覆外殼120的4個側面的方式提供基板600。
為此,基板600以可彎曲或彎折的方式構成。基板600包括:硬性部(Rigid part)610,於內部積層埋設有多個線圈430、470、510b、520b、530b;及軟性部(Flexible part)620,以可彎曲或彎折的方式構成。軟性部620可形成至與外殼120的稜角區域對應的部分。
作為一例,基板600包括:第一硬性部611,積層埋設有焦點調整部400的第一驅動線圈430及第一感測線圈470;第二硬性部612與第三硬性部613,積層埋設有晃動修正部500的第二驅動線圈510b、520b;及第4硬性部614,積層埋設有第二感測線圈530b。另外,基板600於第一硬性部611與第二硬性部612之間包括第一軟性部621,於第二硬性部612與第三硬性部613之間包括第二軟性部623,於第三硬性部613與第4硬性部614之間包括第三軟性部623。
參照圖5,軟性部620配置至基板600的最外側面。作為一例,軟性部620可為基板600的最外側面。基板600的最外側面可指與外殼120的側面相對的基板600的一面的相反面。或者,基板600的最外側面可指與殼體110的內部面相對的面。
於基板600的硬性部610積層埋設多個銅箔圖案而構成多個線圈。
於外殼120的側面具備開口部,以便可插入焦點調整部400的第一驅動線圈430及第一感測線圈470,以及晃動修正部500的第二驅動線圈510b、520b及第二感測線圈530b。
即,基板600的硬性部610插入至具備於外殼120的側面的開口部。另外,基板600的軟性部620安裝至外殼120的側面。
如圖5所示,基板600的軟性部620構成基板600的最外側面。即,基板600的軟性部620構成基板600的最外側面,因此基板600的硬性部610可插入至外殼120的開口部,基板600的軟性部620安裝至外殼120的側面。
於軟性部620形成於基板600的中間部分而並非基板600的最外側面的情形時,插入至外殼120的硬性部610的體積受限,因此其結果積層埋設於硬性部610的線圈的尺寸亦變小。
最近,相機模組的尺寸呈小型化的趨勢,相機模組的尺寸越小,則線圈的尺寸亦越小。然而,於線圈的尺寸變小的情形時,驅動力的大小亦變小,感測感度亦變差,因此存在相機模組的性能下降的問題。即,存在難以同時滿足相機模組的小型化與相機模組性能的提高的問題。
然而,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100使軟性部620位於基板600的最外側面,藉此可增加插入至外殼120的開口部的硬性部610的體積,因此可增加積層埋設至硬性部610的銅箔圖案的數量。因此,即便相機模組100的尺寸變小,亦可確保充分的驅動力,可提高感測感度。即,可同時滿足相機模組100的小型化與相機模組100的性能的提高。
另一方面,安裝至外殼120的側面的構成為基板600的軟性部620,因此為了提高硬度,可於基板600的軟性部620安裝補強板。
硬性部610是對以環氧樹脂為基底的第一絕緣層630加工銅箔圖案640而形成。作為硬性部610的一例,可使用銅箔積層板(Copper Clad Laminate,CCL)。
於硬性部610的最外側面附著軟性部620。以圖5為基準,於硬性部610的下部積層加工軟性基底膜660及銅箔670而在硬性部610的下部形成軟性部620。軟性基底膜660可為聚醯亞胺膜(Polyimide film)。
作為軟性部620的一例,可使用軟性銅箔積層板(Flexible Copper Clad Laminate,FCCL)。
於基板600的上部面(即,硬性部610的上部面)與基板600的下部面(即,軟性部620的下部面)分別形成絕緣層650、680。
此後,對硬性部610的特定位置進行雷射加工而形成空腔。此處,於進行雷射加工時,軟性部620的銅箔層作為擋止層而發揮功能,因此可藉由雷射加工而僅去除硬性部610。因此,於經雷射加工的部分僅殘留軟性部620,因此基板600以可彎曲或彎折的方式構成。
另一方面,於利用軟性銅箔積層板在基板600的最外側面形成軟性部620的情形時,可於軟性部620設計用以與印刷電路板720連接的電路。
因此,除硬性部610以外亦可於軟性部620形成用以與印刷電路板720連接的電路,因此設計自由度會變高。
根據上述實施例,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既將相機模組小型化,亦確保充分的驅動力,另一方面,可精確地測定透鏡鏡筒的位置。
以上,以本發明的實施例為基準而對本發明的構成與特徵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本發明所屬的技術領域內的業者應明白可於本發明的思想與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或變形,因此如上所述的變更或變形屬於隨附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
100‧‧‧相機模組
110‧‧‧殼體
120‧‧‧外殼
210‧‧‧透鏡鏡筒
300‧‧‧載體
301‧‧‧第一導槽部
302‧‧‧第三導槽部
310‧‧‧框架
311‧‧‧第二導槽部
320‧‧‧透鏡固持器
330‧‧‧擋止件
400‧‧‧焦點調整部
410、510a、520a‧‧‧磁體
430‧‧‧第一驅動線圈
450、510c、520c‧‧‧磁軛
470‧‧‧第一感測線圈
470a、470b、531b、532b、533b‧‧‧線圈
480‧‧‧位置測定部
500‧‧‧晃動修正部
510b、520b‧‧‧第二驅動線圈
530a‧‧‧感測磁軛
530b‧‧‧第二感測線圈
600‧‧‧基板
610‧‧‧硬性部
611‧‧‧第一硬性部
612‧‧‧第二硬性部
613‧‧‧第三硬性部
614‧‧‧第4硬性部
620‧‧‧軟性部
621‧‧‧第一軟性部
622‧‧‧第二軟性部
623‧‧‧第三軟性部
630‧‧‧第一絕緣層
640‧‧‧銅箔圖案
650、680‧‧‧絕緣層
660‧‧‧軟性基底膜
670‧‧‧銅箔
700‧‧‧影像感測器模組
710‧‧‧影像感測器
720‧‧‧印刷電路板
B1‧‧‧滾動構件
B2‧‧‧第一球構件
B3‧‧‧第二球構件
B4‧‧‧第三球構件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概略分解立體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晃動修正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基板的側視圖。 圖5是沿圖4的I-I'觀察的剖面圖。

Claims (14)

  1.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 外殼,收容透鏡鏡筒,於側面具備開口部; 焦點調整部,以使所述透鏡鏡筒沿光軸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 晃動修正部,以使所述透鏡鏡筒沿垂直於光軸的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以及 基板,向所述焦點調整部與所述晃動修正部提供驅動訊號, 所述基板包括積層埋設有多個銅箔圖案的硬性部,及形成於所述硬性部的外側面且以可彎折的方式構成的軟性部, 所述硬性部插入至所述開口部,所述軟性部附著至所述外殼。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軟性部為軟性銅箔積層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軟性部構成所述基板的最外側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基板以包覆所述外殼的4個側面的方式結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焦點調整部包括插入至所述外殼以便與所述透鏡鏡筒一併沿所述光軸方向移動的載體, 於所述載體的一面配置磁體,於與所述磁體相對的所述硬性部埋設第一驅動線圈及第一感測線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一感測線圈包括沿所述光軸方向配置的2個線圈,且可根據因所述磁體沿所述光軸方向移動而發生變化的電感變化來感測所述磁體於所述光軸方向上的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晃動修正部包括: 框架,以所述透鏡鏡筒沿垂直於所述光軸的第一軸方向移動的方式進行導引;以及 透鏡固持器,安裝有所述透鏡鏡筒,以所述透鏡鏡筒沿垂直於所述第一軸方向的第二軸方向移動的方式進行導引, 所述框架以與所述透鏡鏡筒一併沿所述第一軸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 所述透鏡固持器以與所述透鏡鏡筒一併沿所述第一軸方向及所述第二軸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於所述透鏡固持器的第一面與第二面分別配置磁體,於與所述磁體相對的所述硬性部埋設第二驅動線圈, 於所述透鏡固持器的第三面配置感測磁軛,於與所述感測磁軛相對的所述硬性部埋設第二感測線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二感測線圈包括沿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配置的3個線圈,且可根據因所述感測磁軛沿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移動而發生變化的電感變化來感測所述感測磁軛於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的位置。
  10.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 載體,收容透鏡鏡筒,以可與所述透鏡鏡筒一併沿光軸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 導引構件,配置於所述載體中,以使所述透鏡鏡筒沿垂直於光軸的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以便對所述透鏡鏡筒的移動進行導引; 焦點調整部,包括附著於所述載體的磁體; 晃動修正部,包括附著於所述導引構件的不同的面的多個磁體; 基板,向所述焦點調整部與所述晃動修正部提供驅動訊號, 所述基板包括: 硬性部,分別於沿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與所述焦點調整部的所述磁體及所述晃動修正部的所述多個磁體相對的位置積層埋設有線圈;以及 軟性部,形成所述基板的最外側面,包括軟性銅箔積層板。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相機模組,更包括收容所述載體且於側面形成有開口部的外殼, 所述硬性部插入至所述開口部, 所述軟性部附著至所述外殼的側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軟性部以包覆所述外殼的4個側面的方式結合。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積層埋設於所述硬性部的所述線圈包括: 第一驅動線圈及第一感測線圈,與所述焦點調整部的所述磁體相對;以及 第二驅動線圈,與所述晃動修正部的所述多個磁體相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於所述導引構件附著感測磁軛, 積層埋設於所述硬性部的所述線圈包括與所述感測磁軛相對的第二感測線圈。
TW107110581A 2017-09-12 2018-03-28 相機模組 TWI7503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16392A KR102527720B1 (ko) 2017-09-12 2017-09-12 카메라 모듈
??10-2017-0116392 2017-09-12
KR10-2017-0116392 2017-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3210A true TW201913210A (zh) 2019-04-01
TWI750358B TWI750358B (zh) 2021-12-21

Family

ID=66014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581A TWI750358B (zh) 2017-09-12 2018-03-28 相機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35258B2 (zh)
KR (1) KR102527720B1 (zh)
TW (1) TWI7503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0805A (zh) * 2020-01-10 2022-08-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和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14252A (ko) * 2019-03-28 2020-10-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장치
KR102316052B1 (ko) 2019-04-22 2021-10-22 자화전자(주) 카메라용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327730B1 (ko) 2019-12-10 2021-11-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20210090525A (ko) * 2020-01-10 2021-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391582B1 (ko) * 2020-04-03 2022-04-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CN111474804B (zh) * 2020-05-07 2022-05-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40060B (zh) * 2020-06-24 2023-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2351233B1 (ko) * 2020-07-16 2022-01-14 자화전자(주) Af용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구동 제어하는 구동드라이버
KR102435752B1 (ko) * 2020-09-28 2022-08-24 주식회사 엠씨넥스 자동 초점 조정 및 흔들림 방지 기능을 구비한 카메라
KR102549137B1 (ko) * 2020-12-11 2023-06-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용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20113022A (ko) * 2021-02-05 2022-08-1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용 액추에이터,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3515B2 (ja) * 1999-03-31 2007-0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装置
JP5267504B2 (ja) 2009-05-19 2013-08-21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操作入力装置及び操作入力検出装置
JP2012177754A (ja) 2011-02-25 2012-09-13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装置
KR101328301B1 (ko) * 2012-10-10 2013-11-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액추에이터
JP5542898B2 (ja) * 2012-10-24 2014-07-09 Jx日鉱日石金属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チタン銅箔
JP6265988B2 (ja) 2013-07-04 2018-01-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6145377B2 (ja) * 2013-09-30 2017-06-1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撮影用光学装置
CN205211518U (zh) 2013-11-28 2016-05-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磁体、相机镜头驱动装置
JP5765507B1 (ja) 2013-12-06 2015-08-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素子及び電子機器
US9915802B2 (en) * 2014-07-11 2018-03-13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ing device
EP3413119A1 (en) * 2014-12-17 2018-12-1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JP2016191849A (ja) * 2015-03-31 2016-11-1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06772912B (zh) 2015-09-21 2021-12-1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单元
KR102140296B1 (ko) 2015-11-13 2020-07-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1912277B1 (ko) 2015-11-23 2018-10-30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액추에이터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10418507B2 (en) * 2015-12-08 2019-09-17 New Japan Radio Co., Ltd. Opto-reflector
KR102485461B1 (ko) 2017-08-07 2023-01-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0805A (zh) * 2020-01-10 2022-08-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和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29169A (ko) 2019-03-20
TWI750358B (zh) 2021-12-21
KR102527720B1 (ko) 2023-05-02
JP2019053271A (ja) 2019-04-04
JP7135258B2 (ja)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0358B (zh) 相機模組
US20230056716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107028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1792441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2632362B1 (ko) 카메라 모듈
US11650394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102115520B1 (ko) 카메라 모듈의 액츄에이터
CN110308605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相机模块
KR20190110412A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2653204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의 액츄에이터
KR102183095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460755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3325652B (zh) 相机模块及包括该相机模块的电子设备
CN214409530U (zh) 相机模块及包括该相机模块的电子设备
KR20180135270A (ko) 렌즈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모듈
KR20230102298A (ko) 카메라 모듈
KR20220157811A (ko) 카메라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