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2748A - 離合器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離合器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2748A
TW201902748A TW107115080A TW107115080A TW201902748A TW 201902748 A TW201902748 A TW 201902748A TW 107115080 A TW107115080 A TW 107115080A TW 107115080 A TW107115080 A TW 107115080A TW 201902748 A TW201902748 A TW 2019027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center
pressure
teeth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5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8038B (zh
Inventor
小林佑樹
大石榮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F.C.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F.C.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F.C.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2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2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8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80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16D2013/565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with means for releasing the clutch pressure in case of back torqu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具備不使離合器片脫落而可保持,並且亦可抑制強度降低的中心離合器以及加壓離合器的離合器裝置。[解決手段]離合器裝置100具備保持與藉由主動軸進行旋轉驅動的摩擦片103面對配置的離合器片104的中心離合器105以及加壓離合器112。中心離合器105具備與離合器片104的內齒嵌合的中心側嵌合部108,並且在中心側嵌合部108具備突出齒110。加壓離合器112具備與離合器片104的內齒嵌合的加壓側嵌合部116,並且在加壓側嵌合部116具備離隙部117。突出齒110係構成中心側嵌合部108的花鍵齒之一個齒延伸於加壓側嵌合部116的離隙部117上。

Description

離合器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離合器裝置,係將藉由發動機進行旋轉驅動的主動軸的旋轉驅動力相對於使被動體驅動的從動軸傳送以及切斷。
以往,在二輪機動車或四輪機動車等車輛方面,為了將發動機的旋轉驅動力相對於被動體傳送以及切斷,而使用離合器裝置配置於引擎等發動機與車輪等被動體之間。一般而言,離合器裝置係將藉由發動機的旋轉驅動力進行旋轉的多片摩擦片與連結於被動體的多片離合器片互相面對來配置,並且藉由使此等摩擦片與離合器片密合及分離,可任意來進行旋轉驅動力的傳送及切斷。
例如,在下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一種離合器裝置:藉由設置凸部與凹部,以防止離合器中心與加壓片互相分離時離合器板的脫落,該凸部與凹部係在分別保持互相接近或分離的離合器中心及加壓片中的離合器板的花鍵狀部分的端面互相嵌合。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36653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離合器裝置方面,由於離合器中心及加壓片保持離合器板的花鍵狀部分的整個端面,係沿著周向斷續地形成為凸狀或凹狀,所以在動力傳送時,應力容易集中於凸部與凹部的邊界部分,有難以保持強度這種問題。
本發明係為處理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離合器裝置,該離合器裝置係分別具備可保持不使離合器片脫落,並且亦可抑制強度的降低之分別相當於離合器中心及加壓片的中心離合器以及加壓離合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在將主動軸的旋轉驅動力相對於從動軸傳送以及切斷的離合器裝置中,具備:多片離合器片,其等係以環狀的平板構成,並且在該平板的內周部具有內齒,該環狀的平板係與藉由主動軸的旋轉驅動進行旋轉驅動的多片摩擦片分別面對來配置;中心離合器,其具有與離合器片的內齒嵌合的外齒,並連結於從動軸;以及加壓離合器,其具有與離合器片的內齒嵌合的外齒,並在相對於中心離合器接近及分離的方向可分別位移地鄰接配置,而推壓摩擦片或離合器片;其中,中心離合器及加壓離合器,係互相面對的各端面無凹凸而形成為平坦,並且各外齒形成為彼此相同的齒頂圓,而且分別具備:突出齒,其係一邊的外齒之中的至少一個齒突出延伸於另一邊的外齒上;以及離隙部,其係使突出齒在物理上不會干涉該突出齒延伸的另一邊的外齒。
依據如此構成的本發明之特徵,由於離合器裝置係保持離合器片的中心離合器及加壓離合器的互相面對的各端面無凹凸而形成為平坦,所以可避免動力傳送時的局部應力集中,防止強度降低。此外,關於本發明的離合器裝置由於具備一邊的外齒之中的至少一個齒突出延伸於另一邊的外齒上的突出齒,並且具備該突出齒在物理上不干涉此突出齒延伸的另一邊的外齒上的離隙部,所以可防止中心離合器與加壓離合器互相分離時的離合器片脫落。此情況,離隙部在突出齒延伸的另一邊的外齒上形成為與此外齒的齒根相同的高度,換言之即形成為齒根表面的假想延長面以下即可。
此外,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在於:在前述離合器裝置中,中心離合器及加壓離合器具備:凸輪機構,其具有一對凸輪面,該等凸輪面係互相相對旋轉時,用來增強或減輕加壓離合器對摩擦片或離合器片的推壓力,而使加壓離合器相對於中心離合器接近或分離;離隙部,係與和該離隙部在周向鄰接的齒根直接連接。
依據如此構成的本發明之其他特徵,由於離合器裝置係中心離合器及加壓離合器具有凸輪機構,並且離隙部係與鄰接的齒根直接連接來形成,所以中心離合器與加壓離合器一邊相對旋轉一邊接近或分離時,可一邊避免突出齒的物理干涉一邊使兩者順利接近或分離。
此外,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在於:在前述離合器裝置中,突出齒係與形成於中心離合器或加壓離合器的凸輪面鄰接來形成。
依據如此構成的本發明之其他特徵,由於離合器裝置係突出齒與形成於中心離合器或加壓離合器的凸輪面鄰接來形成,所以藉由在剛性因形成凸輪面而變高的部分的周邊形成突出齒,可使突出齒的強度提高。
此外,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在於:在前述離合器裝置中,離隙部係遍及外齒的齒寬方向的整個區域來形成。
依據如此構成的本發明之其他特徵,由於離合器裝置係離隙部遍及外齒的齒幅方向的整個區域來形成,所以可以防止中心離合器與加壓離合器分離時之離合器片的物理干涉與接近之際之離合器片的插入,使中心離合器與加壓離合器的分離及接近的動作性順利。
此外,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在於:在前述離合器裝置中,突出齒係形成於中心離合器及加壓離合器之中之保持多片離合器片之一側。
依據如此構成的本發明之其他特徵,由於離合器裝置,係突出齒形成於中心離合器及加壓離合器之中之保持多片離合器片之一側,所以藉由保持多片離合器片,可提高傳送轉矩大之一側的中心離合器或加壓離合器的剛性,穩定地傳送驅動力。此情況,雖然在中心離合器及加壓離合器之中之保持少片離合器片之一側形成離隙部,但因保持少片離合器片之一側傳送轉矩也小,所以可穩定地傳送驅動力。
此外,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在於:在前述離合器裝置中,形成有突出齒的中心離合器或加壓離合器,係相對突出齒在周向兩側的齒根形成為比形成有該突出齒的外齒的齒根圓更凹入內側。
依據如此構成的本發明之其他特徵,離合器裝置,因相對於形成有突出齒的中心離合器或加壓離合器的突出齒在周向兩側的齒根形成為比形成有該突出齒的外齒的齒根圓更凹入內側,所以在以鑄造加工或切削加工形成突出齒時,可容易更厚地形成齒厚,使突出齒的強度提高。
以下,就關於本發明的離合器裝置的一實施形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進行說明。圖1為顯示關於本發明的離合器裝置100的整個構造示意的剖面圖。再者,在本說明書中參照的各圖,為了容於理解本發明,將一部分的構成元件誇大顯示等來示意顯示。因此,各構成元件間的尺寸或比率等有時會有不同。此離合器裝置100為用來將二輪機動車(摩托車)的發動機即引擎(未圖示)的驅動力相對於被動體即車輪(未圖示)傳送以及切斷的機械裝置,配置於該引擎與變速器(transmission)(未圖示)之間。
(離合器裝置100的構造) 離合器裝置100具備離合器殼101。離合器殼101為保持摩擦片103並將來自引擎的驅動力傳送到此摩擦片103用的零件,且將鋁合金材料形成為有底圓筒狀而構成。更具體而言,在離合器殼101的筒狀部形成有內齒齒輪狀的花鍵,多片(在本實施形態中為5片)的 摩擦片103可沿著離合器殼101的軸線方向位移,並且在可與該離合器殼101一體旋轉的狀態,和此花鍵進行花鍵嵌合而被保持。
此離合器殼101的圖示左側側面經由轉矩減振器(未圖示)而為鉚釘101a所安裝於輸入齒輪102。輸入齒輪102為與利用引擎驅動進行旋轉驅動的未圖示的驅動齒輪嚙合而進行旋轉驅動的齒輪零件,經由軸承102a而為後述的軸111所自由旋轉地支持。即,離合器殼101在與軸111同心的位置上係獨立於離軸111,而與輸入齒輪102一體旋轉驅動。
摩擦片103為被推壓到離合器片104上的平板環狀的零件,係將由鋁材構成的薄板材料衝製成環狀來形成。在此等摩擦片103的各兩側面(表裡面)上黏貼有由未圖示的多張紙片構成的摩擦材料,並且在各摩擦材料間形成有未圖示的油槽而構成。此外,此等摩擦片103分別形成為相同的大小及形狀。
在離合器殼101的內側,多片(在本實施形態中為4片) 離合器片104在以前述摩擦片103夾住的狀態,分別被中心離合器105及加壓離合器112保持。
離合器片104為被推壓到前述摩擦片103的平板環狀的零件,係將由SPCC(冷軋鋼板)材料構成的薄板材料衝製成環狀來形成。在此等離合器片104的各兩側面(表裡面)上形成有保持離合器油用的深度幾μm~幾十μm的未圖示的油槽,並且以使耐磨性提高為目的而分別施有表面硬化處理。
此外,在各離合器片104的內周部分別形成有內齒齒輪狀的花鍵,該內齒齒輪狀的花鍵係與形成於中心離合器105上的中心側嵌合部108及形成於加壓離合器112上的加壓側嵌合部116分別進行花鍵嵌合。此等離合器片104分別形成為相同的大小及形狀。再者,摩擦材料也可以取代前述摩擦片103而設於離合器片104上。
如圖2所示,中心離合器105為分別保持前述離合器片104及加壓離合器112,並且將引擎的驅動力傳送到變速器側用的零件,係將鋁合金材料形成為略圓筒狀而構成。更具體而言,中心離合器105主要是將連接部105a、中間部105b及片保持部105c一體形成而構成。
連接部105a為一面保持加壓離合器112一面連接於軸111的部分,並形成為圓筒狀。在此連接部105a的內周面,沿著中心離合器105的軸線方向形成有內齒齒輪狀的花鍵,軸111與此花鍵進行花鍵嵌合。即,中心離合器105在與離合器殼101及軸111同心的位置上,與軸111共同一體旋轉。
中間部105b為形成於連接部105a與片保持部105c之間的部分,係在配置成圓周狀的3個中心側凸輪部106之間分別形成3個支柱貫穿孔107而構成。3個中心側凸輪部106為形成中心側輔助凸輪面106a及中心側滑動凸輪面106b的凸狀部分,並沿著中心離合器105的周向延伸來形成。此情況,3個中心側凸輪部106係沿著中心離合器105的周向而均等地形成。而且,在各中心側凸輪部106的中心離合器105的周向的兩端部分別形成有中心側輔助凸輪面106a及中心側滑動凸輪面106b。
各中心側輔助凸輪面106a,為與後述的加壓側輔助凸輪面113a協同運作用來產生增強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的壓接力的輔助力的部分,而分別以沿著中心離合器105的周向而逐漸突出於加壓離合器112側的傾斜面所構成。
各中心側滑動凸輪面106b,為用來與後述的加壓側滑動凸輪面113b協同運作而使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及早分離而轉移到半離合器狀態的部分,且在與中心側輔助凸輪面106a周向的相反側,分別以傾斜於與中心側輔助凸輪面106a相同方向的傾斜面所構成。此處,所謂半離合器狀態,係在離合器裝置100的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完全密合前的狀態下,引擎驅動力的一部分傳送到驅動輪側的不完全的傳送狀態。
3個支柱貫穿孔107為使後述的3個筒狀支柱114分別貫穿用的貫穿孔。此等3個支柱貫穿孔107係沿著中心離合器105的周向而均等地形成於前述3個中心側凸輪部106之間的位置上。
片保持部105c為保持前述多片離合器片104一部分的部分,形成為圓筒狀,並且形成為此圓筒狀的部分的端部係突出形成凸緣狀。在此片保持部105c之形成為前述圓筒狀的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中心側嵌合部108。
中心側嵌合部108是將離合器片104以在夾住摩擦片103的狀態可沿著中心離合器105的軸線方向位移且可與該中心離合器105一體旋轉的狀態保持的部分,且以外齒齒輪狀的花鍵所構成。此外,中心側嵌合部108係在構成此中心側嵌合部108的花鍵的一部分形成有突出齒110,並且在與後述的加壓側嵌合部116面對的中心側端面108a上除了突出齒110以外的部分,也就是,較花鍵齒更內周部分形成為無凹凸的平坦面。
如圖3所示,突出齒110為用來防止離合器片104及/或摩擦片103脫落的部分,係構成中心側嵌合部108的花鍵齒之一個齒形成延伸到達加壓離合器112的加壓側嵌合部116的離隙部117上的長度。此突出齒110係形成在與前述3個中心側凸輪部106分別於中心離合器105的徑向外側鄰接的位置上。即,突出齒110係沿著中心離合器105的周向均等配置而設有3個。
軸111為形成為中空狀的軸體,係一邊(圖示左側)的端部側經由圓筒狀的軸承102a而自由旋轉地支持輸入齒輪102及離合器殼101,並且經由螺母111a而固定地支持前述花鍵嵌合的中心離合器105。此軸111的另一邊(圖示左側)的端部連結於二輪機動車的未圖示的變速器。即,軸111相當於本發明中的從動軸。
如圖1所示,加壓離合器112為藉由推壓摩擦片103而使此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互相密合用的零件,且將鋁合金材料形成為與離合器片104的外徑略相同大小的外徑的略圓盤狀而構成。更具體而言,如圖4所示,加壓離合器112主要是一體形成內側圓盤部112a及片保持部112b來構成。
內側圓盤部112a係在配置成圓周狀的3個加壓側凸輪部113之間分別具有3個筒狀支柱114,在自由滑動的狀態,嵌合在中心離合器105的連接部105a的外周面上。即,加壓離合器112在與離合器殼101、中心離合器105及軸111同心的位置上,係獨立於中心離合器105及軸111而可旋轉地設置。
3個加壓側凸輪部113為形成加壓側輔助凸輪面113a及加壓側滑動凸輪面113b的凸狀的部分,且沿著加壓離合器112的周向延伸來形成。此情況,3個加壓側凸輪部113係沿著加壓離合器112的周向而均等地形成。而且,在各加壓側凸輪部113的加壓離合器112周向的兩端部,分別形成有加壓側輔助凸輪面113a及加壓側滑動凸輪面113b。
各加壓側輔助凸輪面113a為在前述中心離合器105的中心側輔助凸輪面106a上滑動的部分,且以沿著加壓離合器112的周向而以逐漸突出中心離合器105側的傾斜面來構成。即,以中心側輔助凸輪面106a與加壓側輔助凸輪面113a構成輔助機構。而且,藉由以此輔助機構產生的輔助力,可使用負載量(彈性係數)低的離合器彈簧115c。
各加壓側滑動凸輪面113b為在前述中心側滑動凸輪面106b上滑動的部分,且在與加壓側輔助凸輪面113a周向的相反側,分別以在與加壓側輔助凸輪面113a相同方向來延伸的傾斜面而構成。即,以中心側滑動凸輪面106b與加壓側滑動凸輪面113b構成滑動機構。
3個筒狀支柱114為為了支持升降片115a而在中心離合器105的軸向延伸成柱狀的圓筒狀的部分,且在其內周部形成有螺旋嵌合安裝螺栓115b的內螺紋。此等3個筒狀支柱114係沿著加壓離合器112的周向而均等地形成。
升降片115a為以中心離合器105的中間部105b夾住離合器彈簧115c用的零件,係以金屬製的板狀體所構成。在此升降片115a的中央部,經由軸承而設有釋放銷115d。
離合器彈簧115c為用來藉由將加壓離合器112推壓到中心離合器105側而將加壓離合器112的片保持部112b推壓到摩擦片103的彈性體,係由將彈簧鋼捲成螺旋狀的螺旋彈簧所構成。此離合器彈簧115c分別配置於3個筒狀支柱114的各個之間。
釋放銷115d為用來使離合器裝置100的旋轉驅動力的傳送狀態成為切斷狀態時,推壓升降片115a的棒狀零件,一邊(圖示右側)的端部連接於未圖示的離合器釋放機構。此處,所謂離合器釋放機構,係藉由搭載離合器裝置100的自行式車輛的駕駛者的離合器操作桿(未圖示)的操作,而將釋放銷115d推壓到軸111側的機械裝置。
片保持部112b為保持前述多片離合器片104的其他一部分的部分,並形成為圓筒狀,並且此形成為此圓筒狀的部分的端部突出成凸緣狀來形成。在此片保持部112b之形成為前述圓筒狀的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加壓側嵌合部116。
加壓側嵌合部116為將離合器片104以在夾住摩擦片103的狀態可沿著加壓離合器112的軸線方向位移且可與該加壓離合器112一體旋轉的狀態保持的部分,且以外齒齒輪狀的花鍵所構成。
此情況,構成加壓側嵌合部116的花鍵,係以與構成中心側嵌合部108的花鍵相同的齒頂圓、齒根圓及齒厚所形成,並且以比構成中心側嵌合部108的花鍵齒短的齒寬來形成。此外,加壓側嵌合部116,係與中心側嵌合部108面對的加壓側端面116a形成為無凹凸的平坦面,並且在構成加壓側嵌合部116的花鍵的一部分形成有離隙部117。
離隙部117為用來防止前述突出齒110的物理干涉的部分,係省略構成加壓側嵌合部116的花鍵齒之一個齒而以曲面構成。更具體而言,離隙部117係省略突出齒110所在位置的加壓側嵌合部116上的1個花鍵齒,並且以與和此省略的花鍵齒分別鄰接於周向的兩側的2個齒根齊平面地直接連接的無凹凸的平坦圓弧面來構成。因此,離隙部117,係與3個突出齒110對應,並沿著加壓離合器112的周向均等配置所形成。
而且,在此離合器裝置100內填充有預定量的離合器油(未圖示)。離合器油主要是供應給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之間,並防止在此等摩擦片與離合器片之間產生的摩擦熱的吸收或摩擦材料的磨損。即,此離合器裝置100為所謂的濕式多板摩擦離合器裝置。
(離合器裝置100的動作) 其次,就如上述構成的離合器裝置100的動作進行說明。如前所述,此離合器裝置100,係配置於車輛的引擎與變速器之間的裝置,藉由車輛駕駛者對離合器操作桿的操作,進行引擎的驅動力往變速器的傳送及切斷。
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離合器裝置100在車輛駕駛者(未圖示)不操作離合器操作桿(未圖示)時,由於離合器釋放機構(未圖示)不推壓釋放銷115d,所以加壓離合器112利用離合器彈簧115c的彈力來推壓摩擦片103。藉此,中心離合器105成為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被互相推壓而摩擦連結的狀態,而進行旋轉驅動。即,發動機的旋轉驅動力被傳送到中心離合器105,而軸111進行旋轉驅動。再者,此情況,加壓離合器112被輔助機構以強力推壓到中心離合器105上。
在這種離合器ON狀態,形成於中心離合器105的片保持部105c上的突出齒110,係位於離隙部117上,互相重疊,該離隙部117,係形成於加壓離合器112的加壓側嵌合部116上。因此,存在於中心側嵌合部108與加壓側嵌合部116的邊界部分的摩擦片103及/或離合器片104係因突出齒110而不會從片保持部105c、112b脫落。
此外,在離合器ON狀態,藉由駕駛者對變速器的切換低速換檔操作等而驅動輪側的轉速超過引擎側的轉速時,軸111的轉速會超過輸入齒輪102的轉速,而有逆轉轉矩作用於離合器裝置100的情形。此情況,離合器裝置100,係藉由形成於加壓離合器112上的加壓側滑動凸輪面113b滑移到形成於中心離合器105的中心側滑動凸輪面106b上的作用,使加壓離合器112相對於中心離合器105一面相對旋轉一面向分離的方向位移,而產生推壓力急劇變弱的滑動功能之作用。
在此滑動功能產生作用時,突出齒110雖然相對於加壓離合器112相對地進行旋轉位移,但因離隙部117與鄰接的齒根齊平面且一體連接形成於加壓離合器112的加壓側嵌合部116上,所以不會有碰撞構成加壓側嵌合部116的花鍵齒等物理干涉。
另一方面,如圖5所示,離合器裝置100在車輛駕駛者操作離合器操作桿時,由於離合器釋放機構(未圖示)推壓釋放銷115d,所以加壓離合器112會抗拒離合器彈簧115c的彈力而往從中心離合器105分離的方向位移。藉此,中心離合器105成為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的摩擦連結被解除的狀態,所以成為旋轉驅動衰減或旋轉驅動停止的狀態。即,發動機的旋轉驅動力相對於中心離合器105被遮斷。
而且,在此離合器OFF狀態,形成於中心離合器105的片保持部105c上的突出齒110,係位於不與形成於加壓離合器112的加壓側嵌合部116的離隙部117上重疊的分離的位置,並且位於中心側嵌合部108的中心側端面108a與加壓側嵌合部116的加壓側端面116a之間的分離的間隙上。因此,存在於中心側嵌合部108與加壓側嵌合部116的邊界部分的摩擦片103及/或離合器片104係不會因突出齒110而從片保持部105c、112b脫落。
此後,離合器裝置100即使是再藉由車輛駕駛者操作離合器操作桿而轉移到離合器ON狀態時,突出齒110也不會物理干涉加壓側嵌合部116,並且存在於中心側嵌合部108與加壓側嵌合部116的邊界部分的摩擦片103及/或離合器片104也不會因突出齒110而從片保持部105c、112b脫落。
如從上述動作說明也可以理解,依據上述實施形態,離合器裝置100由於在保持離合器片104的中心離合器105以及加壓離合器112之互相面對的中心側端面108a與加壓側端面116a分別形成無凹凸的平坦面,所以可避免動力傳送時的局部應力集中,防止強度降低。此外,關於本發明的離合器裝置100由於具備:突出齒110,其係構成中心離合器105的中心側嵌合部108的花鍵之中的至少一個齒突出延伸於構成加壓離合器112的加壓側嵌合部116的花鍵上;並且在此突出齒110延伸的加壓側嵌合部116上具備與該加壓側嵌合部116的齒根相同高度的離隙部117;所以可防止中心離合器105與加壓離合器112互相分離時之離合器片104的脫落。
再者,當實施本發明時,並不受上述實施形態限定,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目的,就可以進行各種變更。再者,下述所示的各變化例中,與上述實施形態的離合器裝置100同樣的構成部分,附上與離合器裝置100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構成加壓側嵌合部116的花鍵,係以與構成中心側嵌合部108的花鍵相同的齒頂圓、齒根圓及齒厚來形成,並且以比構成中心側嵌合部108的花鍵齒短的齒寬來形成。然而,構成中心側嵌合部108的花鍵與構成加壓側嵌合部116的花鍵,係至少彼此以相同的齒頂圓來形成並且彼此面對配置即可。藉此,可將多片離合器片104全部以相同的大小及形狀來構成。另一方面,構成加壓側嵌合部116的花鍵也可以例如以比構成中心側嵌合部108的花鍵小的齒根圓或長的齒厚來形成。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突出齒110,係沿著中心側嵌合部108的周向而均等配置,而設有3個。然而,突出齒110在中心側嵌合部108或加壓側嵌合部116至少設置1個即可,也可以設置2個、3個或4個以上。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突出齒110,係形成於中心離合器105及加壓離合器112之中之保持多片離合器片104之一側的中心離合器105上。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中心離合器105,係保持3片離合器片104。藉此,離合器裝置100藉由多片保持離合器片104,可提高傳送轉矩大之一側的中心離合器105的剛性,穩定地傳送驅動力。然而,突出齒110當然也可以形成於中心離合器105及加壓離合器112之中之保持少片離合器片104之一側的加壓離合器112上。此情況,離隙部117,係形成於中心離合器105上。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突出齒110,係形成為與加壓離合器112的加壓側嵌合部116上重疊的長度。然而,突出齒110,係形成為與加壓離合器112的加壓側嵌合部116上重疊的長度。然而,突出齒110形成為至少到達加壓側嵌合部116的加壓側端面116a的長度即可。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突出齒110,係形成在與3個中心側凸輪部106分別於中心離合器105的徑向外側鄰接的位置上。藉此,離合器裝置100,係藉由在因形成中心側凸輪部106而剛性變高的部分的周邊形成突出齒110,故可使突出齒110的強度提高。然而,突出齒110當然也可以形成於與中心側嵌合部108周向的中心側凸輪部106鄰接的位置以外的地方,例如與支柱貫穿孔107的徑向外側鄰接的位置上。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中心側嵌合部108,係包含突出齒110周向兩側的齒根,而以一定的齒根圓構成。然而,如圖6所示,中心側嵌合部108也可以使突出齒110周向兩側的齒根形成為比形成在突出齒110以外的花鍵齒兩側的齒根(花鍵槽的底部)更凹入徑向內側。藉此,離合器裝置100,由於相對於突出齒110在周向兩側的齒根形成為比形成有該突出齒110的外齒的齒根圓更凹入內側,所以在以鑄造加工或切削加工形成突出齒110時,可容易更厚地形成齒厚,可使突出齒110的強度提高。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離隙部117,係與周向鄰接的齒根齊平面而構成。然而,離隙部117形成為不衝擊或碰撞到突出齒110等物理干涉即可,所以形成為與周向鄰接的齒根相同的高度以下(換言之,對於齒根的假想延長面,齊平面以下)即可。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離隙部117,係形成遍及構成加壓側嵌合部116的花鍵齒齒寬方向的整個區域。藉此,離合器裝置100可以防止中心離合器105與加壓離合器112分離時之離合器片104的物理干涉及接近之際的離合器片104的插入,而使中心離合器105與加壓離合器112的分離及接近的動作性順利。然而,離隙部117形成為在物理上不干涉突出齒110即可,所以也可以構成為只形成於構成加壓側嵌合部116的花鍵齒齒寬方向的一部分上,並且在其他的一部分上形成花鍵齒。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離合器裝置100,係具備輔助機構及滑動機構而構成。然而,離合器裝置100也可以是不具備輔助機構及滑動機構之中的至少一個的構造。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加壓離合器112,係構成為推壓摩擦片103。然而,加壓離合器112構成為推壓摩擦片103或離合器片104以使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互相密合即可。即,加壓離合器112構成為推壓離合器片104即可。例如,也可以構成為調換上述實施形態的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的配置位置,而加壓離合器112推壓離合器片104。
100‧‧‧離合器裝置
101‧‧‧離合器殼
101a‧‧‧鉚釘
102‧‧‧輸入齒輪
102a‧‧‧軸承
103‧‧‧摩擦片
104‧‧‧離合器片
105‧‧‧中心離合器
105a‧‧‧連接部
105b‧‧‧中間部
105c‧‧‧片保持部
106‧‧‧中心側凸輪部
106a‧‧‧中心側輔助凸輪面
106b‧‧‧中心側滑動凸輪面
107‧‧‧支柱貫穿孔
108‧‧‧中心側嵌合部
108a‧‧‧中心側端面
110‧‧‧突出齒
111‧‧‧軸
111a‧‧‧螺母
112‧‧‧加壓離合器
112a‧‧‧內側圓盤部
112b‧‧‧片保持部
113‧‧‧加壓側凸輪部
113a‧‧‧加壓側輔助凸輪面
113b‧‧‧加壓側滑動凸輪面
114‧‧‧筒狀支柱
115a‧‧‧升降片
115b‧‧‧安裝螺栓
115c‧‧‧離合器彈簧
115d‧‧‧釋放銷
116‧‧‧加壓側嵌合部
116a‧‧‧加壓側端部
117‧‧‧離隙部
圖1為顯示關於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離合器裝置的整個構造示意的剖面圖。 圖2為示意顯示組裝在圖1所示的離合器裝置內的中心離合器的外觀構造的立體圖。 圖3為示意顯示組合圖2所示的中心離合器與圖4所示的加壓離合器的狀態的外觀構造的立體圖。 圖4為示意顯示組裝在圖1所示的離合器裝置內的加壓離合器的外觀構造的立體圖。 圖5為顯示圖1所示的離合器裝置的離合器OFF狀態的剖面圖。 圖6為示意顯示關於本發明變化例的中心離合器的外觀構造的立體圖。

Claims (6)

  1. 一種離合器裝置,係將主動軸的旋轉驅動力相對於從動軸傳送以及切斷,其中具備: 多片離合器片,其等係以環狀的平板構成並且在該平板的內周部具有內齒,該環狀的平板係與利用前述主動軸的旋轉驅動進行旋轉驅動的多片摩擦片分別面對配置; 中心離合器,其具有與前述離合器片的前述內齒嵌合的外齒,並連結於前述從動軸;以及 加壓離合器,其具有與前述離合器片的前述內齒嵌合的外齒,在相對於前述中心離合器接近及分離的方向可分別位移地來鄰接配置,並推壓前述摩擦片或前述離合器片; 其中,前述中心離合器及前述加壓離合器,係互相面對的各端面無凹凸而形成為平坦,並且各前述外齒彼此形成為相同的齒頂圓,而且分別具備: 突出齒,其係一邊的前述外齒之中的至少一個齒突出延伸於另一邊的前述外齒上;以及 離隙部,其係該突出齒在物理上不干涉前述突出齒延伸的前述另一邊的前述外齒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合器裝置,其中,前述中心離合器及前述加壓離合器具備: 凸輪機構,其具有一對凸輪面,該等凸輪面係互相相對旋轉時,為增強或減輕前述加壓離合器對於前述摩擦片或前述離合器片的推壓力,而使前述加壓離合器相對於前述中心離合器接近或分離; 前述離隙部,係與和該離隙部在周向鄰接的齒根直接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離合器裝置,其中,前述突出齒,係與形成於前述中心離合器或前述加壓離合器的前述凸輪面鄰接來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合器裝置,其中,前述離隙部,係形成在遍及前述外齒的齒寬方向的整個區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合器裝置,其中,前述突出齒,係形成於前述中心離合器及前述加壓離合器之中之保持多片前述離合器片之一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合器裝置,其中,形成有前述突出齒的前述中心離合器或前述加壓離合器,係相對前述突出齒在周向兩側的齒根形成為比形成有該突出齒的前述外齒的齒根圓更凹入內側。
TW107115080A 2017-06-01 2018-05-03 離合器裝置 TWI7680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8974 2017-06-01
JP2017108974A JP6498722B2 (ja) 2017-06-01 2017-06-01 ク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748A true TW201902748A (zh) 2019-01-16
TWI768038B TWI768038B (zh) 2022-06-21

Family

ID=64456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5080A TWI768038B (zh) 2017-06-01 2018-05-03 離合器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5236B2 (zh)
EP (2) EP3633220B1 (zh)
JP (1) JP6498722B2 (zh)
CN (1) CN110651130B (zh)
BR (1) BR112019025113A2 (zh)
TW (1) TWI768038B (zh)
WO (1) WO20182211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3696B2 (ja) * 2017-10-26 2019-07-31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
JP6691563B2 (ja) * 2018-03-14 2020-04-28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JP6851340B2 (ja) * 2018-03-14 2021-03-31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JP7429484B2 (ja) 2019-06-06 2024-02-08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
JP2022072810A (ja) * 2020-10-30 2022-05-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鞍乗型車両
US11905660B2 (en) * 2021-12-01 2024-02-20 Andritz Inc. Deflaker with serrated tooth pattern
JP7212193B1 (ja) * 2022-07-06 2023-01-24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7291309B1 (ja) * 2022-07-15 2023-06-14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7252405B1 (ja) * 2022-09-28 2023-04-04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09795B1 (fr) 1993-09-10 1995-12-08 Robert Blanchard Dispositif d'entraînement non permanent pour mécanisme réducteur de transmission.
JP2009063023A (ja) * 2007-09-04 2009-03-26 F C C:Kk 動力伝達装置
JP4344396B2 (ja) * 2007-09-12 2009-10-14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CN201281091Y (zh) * 2008-07-29 2009-07-29 梁业华 摩托车离合器
JP5267869B2 (ja) * 2009-03-23 2013-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JP5297252B2 (ja) * 2009-03-31 2013-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クラッチ
JP5502507B2 (ja) * 2010-01-27 2014-05-28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DE102010044379A1 (de) * 2010-09-04 2012-03-08 Volkswagen Ag Kupplung
JP5879094B2 (ja) * 2011-10-27 2016-03-08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5995439B2 (ja) 2011-12-28 2016-09-21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WO2013183588A1 (ja) * 2012-06-04 2013-12-12 株式会社エフ・シ-・シ- 動力伝達装置
JP5972783B2 (ja) * 2012-12-27 2016-08-17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多板式クラッチ装置
EP3181933B1 (en) * 2014-08-12 2019-10-09 Kabushiki Kaisha F.C.C.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6376662B2 (ja) * 2015-05-12 2018-08-22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車両用動力伝達システム
JP6801956B2 (ja) * 2015-12-04 2020-12-16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CN105757134B (zh) * 2016-05-09 2017-12-29 黄山奔马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片式离合器总成
DE102017206053A1 (de) * 2017-04-10 2018-10-11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element für ein Automatikgetrieb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33220A4 (en) 2021-03-10
JP6498722B2 (ja) 2019-04-10
US11215236B2 (en) 2022-01-04
EP3892881A1 (en) 2021-10-13
EP3892881B1 (en) 2023-06-21
CN110651130B (zh) 2021-11-16
TWI768038B (zh) 2022-06-21
CN110651130A (zh) 2020-01-03
WO2018221135A1 (ja) 2018-12-06
US20210123482A1 (en) 2021-04-29
JP2018204655A (ja) 2018-12-27
BR112019025113A2 (pt) 2020-06-23
EP3633220B1 (en) 2023-01-04
EP3633220A1 (en) 2020-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02748A (zh) 離合器裝置
CN111148917B (zh) 离合器装置
JP6890150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6596180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WO2019176537A1 (ja) クラッチ装置
JPWO2016088860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0084860A (ja) 多板式クラッチ
WO2020246429A1 (ja) クラッチ装置
EP3892878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00055086A (ja) クラッチ装置のバックトルクリミッタ機構
WO2021065521A1 (ja) クラッチ装置
US11940013B1 (en) Clutch device and motorcycle
US11946513B1 (en) Clutch device and motorcycle
US11859674B1 (en) Clutch device and motorcycle
WO2023063153A1 (ja)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