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43075A - 升降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升降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43075A
TW201843075A TW107112902A TW107112902A TW201843075A TW 201843075 A TW201843075 A TW 201843075A TW 107112902 A TW107112902 A TW 107112902A TW 107112902 A TW107112902 A TW 107112902A TW 201843075 A TW201843075 A TW 2018430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amper
moved
lifting device
pis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2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澤武志
太田晶久
關根伸一
片原伸郎
豐內敦士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Kyb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Kyb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Kyb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3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307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5/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 carts
    • B62B5/02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 carts providing for travelling up or down a flight of st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6Endless track vehicles with tracks without ground wheels
    • B62D55/075Tracked vehicles for ascending or descending stairs, steep slopes or vertical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7/00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 B62D57/0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 B62D57/024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ving on inclined or vertical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可容易地進行操控之升降裝置。
升降裝置(1)具備有框架(10)、履帶(20)、迴轉單元(30)、及液壓式阻尼器(60)。於框架(10)組入有驅動履帶(20)之驅動單元(11)。迴轉單元(30)具有於突出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自如之車輪(31)。阻尼器(60)於框架(10)與迴轉單元(30)之間伸縮自如地被設置。升降裝置(1)在為了藉由履帶(20)進行移行而使車輪(31)自突出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而將車輪收納之情形時,自突出位置至中間位置之移動,阻尼器(60)之活塞(62)於作動液體中移動。使車輪(31)自中間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時,活塞(62)於較作動油(F)之油面(FS)更上方移動。

Description

升降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升降裝置。
專利文獻1揭示有習知之升降裝置。該升降裝置具備有左右一對履帶(crawler)式無限軌道(以下簡稱為履帶)、及具有驅動履帶之驅動源之車體。又,於升降裝置之前部與後部,設置有較履帶朝向下方突出之左右一對腳輪(caster)。升降裝置於階梯上移行時藉由履帶來移行,而於平地上移行時藉由前後之腳輪來移行。又,腳輪移行與履帶移行之切換係藉由驅動電動汽缸(cylinder)所進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0-129541號公報
然而,於如專利文獻1之升降裝置中,亦可以手動來進行腳輪移行與履帶移行之切換。於該情形時,可預知根據裝置本體或裝載物之大小或重量,切換會需要過大之力,或因重力等作用產生較大之衝擊,而導致在操控上伴隨著困難。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習知之實情所完成者,且以提供可容易地進行操控之升降裝置為其應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之升降裝置具備有框架(frame)、履帶、迴轉單元(unit)、及阻尼器(damper)。於框架組入有驅動單元。履帶於框架之左右側方設置有一對,且由驅動單元所驅動。迴轉單元具有車輪。車輪係繞與升降裝置之前後方向正交之旋轉軸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又,車輪於較在平地移行之狀態下之履帶之下表面朝下方突出之狀態的突出位置、於側視時位於履帶之外周面內側之中間位置、及自該中間位置朝與突出位置之相反側移動而被收納於履帶之外周面內側之狀態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自如地被設置。阻尼器於框架與迴轉單元之間伸縮自如地被配置。阻尼器具有汽缸、活塞(piston)及桿(rod)。汽缸封入有作動液體。活塞沿著軸向移動自如地被收納於汽缸內。桿其前端部側朝汽缸之外部突出並且基端部被連結於活塞。阻尼器於車輪在突出位置與中間位置之間移動時活塞於作動液體中移動,而於車輪在中間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活塞於較作動液體之液面更上方移動。
於本發明之升降裝置中,阻尼器可於車輪自中間位置朝向突出位置移動時賦予彈性力。
1‧‧‧升降裝置
10‧‧‧框架
10A‧‧‧水平部
10B‧‧‧傾斜部
10C‧‧‧履帶導引部
10D‧‧‧把手支撐部
11‧‧‧驅動單元
11A‧‧‧馬達
11B‧‧‧驅動軸
11C‧‧‧驅動輪
12‧‧‧從動單元
12A‧‧‧從動軸
12B‧‧‧從動輪
20‧‧‧履帶
30‧‧‧迴轉單元
31‧‧‧車輪
32‧‧‧操作槓桿
33‧‧‧第1鎖定機構
33A‧‧‧第1卡止部
33B‧‧‧第1被卡止部
34‧‧‧第2鎖定機構
34A‧‧‧第2卡止部
34B‧‧‧第2被卡止部
40‧‧‧載物台
50‧‧‧把手
50A‧‧‧直線狀部
50B‧‧‧彎曲部
51‧‧‧把持部
51A‧‧‧操作開關
52‧‧‧定位部
60‧‧‧阻尼器
61‧‧‧汽缸
62‧‧‧活塞
63‧‧‧桿
A1‧‧‧車輪之旋轉軸
A2‧‧‧迴轉單元之轉動軸
B‧‧‧裝載物
F‧‧‧作動油
FS‧‧‧油面
G‧‧‧壓縮氣體
S‧‧‧階梯
W1‧‧‧把手之直線狀部之寬度
W2‧‧‧把手之彎曲部之寬度
Wc‧‧‧履帶之寬度
θ‧‧‧將與阻尼器之迴轉單元之連結部位和迴轉單元30之轉動軸加以連結之假想線、與阻尼器之中心軸所成之角度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升降裝置之側視圖。
圖2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升降裝置之俯視圖。
圖3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升降裝置之後視圖。
圖4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1之升降裝置之階梯升降時之狀態的圖。
圖5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升降裝置之側視圖,且為用以說明迴轉單元之作用的圖。
圖6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升降裝置之側視圖,且表示車輪位於突出位置之狀態。
圖7係圖6之主要部分放大圖。
圖8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升降裝置之側視圖,且表示車輪位於中間位置之狀態。
圖9係圖8之主要部分放大圖。
圖10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升降裝置之側視圖,且表示車輪位於收納位置之狀態。
圖11係圖10之主要部分放大圖。
一邊參照圖式,一邊對將本發明之升降裝置具體化之實施形態1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關於前後之方向,將沿著階梯下降移動時之行進方向(於圖1中為左方)定義為升降裝置之前方,而將上升移動時之行進方向(於圖1中為右方)定義為升降裝置之後方。又,關於上下方向,將圖1及圖3所表示上下之方向直接定義為升降裝置之上下方向。
<實施形態1>
實施形態1之升降裝置1係沿著階梯升降之裝置。如圖1~圖3所示,升降裝置1具備框架10、履帶20、迴轉單元30、及阻尼器60。又,升降裝置1具備有載物台40及把手(handle)50。如圖1~圖3所示,框架10係構成為具有水平部10A、傾斜部10B、及 履帶導引(guide)部10C。又,於框架10組入有驅動單元11。
水平部10A係設置為將沿著前後方向延伸之構件左右平行地配置。傾斜部10B係形成為自水平部10A之後端朝後方側斜上方延伸。履帶導引部10C於水平部10A及傾斜部10B之左右側方設置有一對。履帶導引部10C形成有朝下方開口並且沿著前後方向延伸之溝。如圖1所示,履帶導引部10C係形成為於側視時沿著水平部10A及傾斜部10B延伸之方向延伸。又,框架10具有把手支撐部10D。把手支撐部10D支撐後述之把手50。
如圖1所示,驅動單元11具有馬達(motor)11A、驅動軸11B、及驅動輪(pulley)11C。馬達11A係履帶20之驅動源,且由未圖示之電池(battery)所驅動。驅動軸11B旋轉自如地由框架10所軸支。驅動軸11B係藉由鏈輪(sprocket)及鏈條(chain)傳遞馬達11A之動力而進行旋轉。驅動輪11C係繞掛有履帶20之帶齒滑輪。又,如圖1所示,於框架10組入有從動單元12。從動單元12具有從動軸12A及從動輪12B。從動軸12A旋轉自如地由框架10所軸支。從動輪12B繞掛有履帶20。
履帶20於框架10之左右側方設置有一對。如圖1所示,履帶20於側視時呈大致三角形之環狀,且被繞掛於驅動輪11C、從動輪12B、及履帶導引部10C。履帶20係橡膠(rubber)履帶。履帶20於其背面設置有既定間隔之複數個齒,該等齒與驅動輪11C之齒嚙合而傳遞驅動單元之動力。又,於履帶20之正面(階梯升降時與階梯接觸之面)形成有波浪狀之起伏。如圖4所示,履帶20於階梯S進行升降時,在由履帶導引部10C所導引之側(圖1所示之下側)之部位抵接於階梯S之角部。藉由在該狀態下驅動履帶20, 履帶導引部10C於履帶20之背面上滑動使升降裝置1沿著階梯S升降。各履帶20沿著階梯S升降時成為接地面之部位,以跨越階梯S之至少2個以上之角部的長度被繞掛。
迴轉單元30具有車輪31。車輪31繞沿著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向(圖2及圖3之左右方向)延伸之旋轉軸A1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本實施形態中,迴轉單元30具有2個車輪31。各車輪31係配置為沿著旋轉軸A1延伸之方向排列。如圖2及圖3所示,該等2個車輪31彼此之間隔係設為裝置寬度之1/3左右。如圖5所示,車輪31係於較在平地移行之狀態下之履帶20之下端朝下方突出之狀態的突出位置(圖5之二點鏈線所示之位置)、於側視時位於履帶20之外周面內側之中間位置(圖5之單點鏈線所示之位置)、及自中間位置朝與突出位置之相反側移動而被收納於履帶20之外周面內側之狀態的收納位置(圖5之實線所示之位置)之間移動自如地被設置。於本實施形態中,該收納位置係較中間位置更內側之位置。
於本實施形態中,迴轉單元30繞圖5所示之轉動軸A2轉動自如地由框架10所支撐。轉動軸A2係沿著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之軸,且為與車輪31之旋轉軸A1平行之軸。迴轉單元30係設置為隔著該轉動軸A2於下端部配置車輪31,並於上端部配置操作槓桿(lever)32。
操作槓桿32係變更車輪31之位置時加以操作之槓桿。操作槓桿32係沿著前後方向移動自如地被設置於把手50之前方。操作槓桿32若使其朝前方移動,便使車輪31朝自突出位置朝向收納位置之方向移動,若使其朝後方移動,便使車輪31朝自收 納位置朝向突出位置之方向移動。迴轉單元30藉由將操作槓桿32朝前後方向移動操作,而使包含車輪31在內之其整體繞轉動軸A2轉動。迴轉單元30藉由該轉動使車輪31於突出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
又,如圖1所示,迴轉單元30具有第1鎖定(lock)機構33及第2鎖定機構34。第1鎖定機構33係將車輪31在位於收納位置之狀態下加以鎖定。第2鎖定機構34係將車輪31在位於突出位置之狀態下加以鎖定。具體而言,第1鎖定機構33係藉由將操作槓桿32朝前方操作而將框架10側之第1卡止部33A與操作槓桿32側之第1被卡止部33B卡止,藉此被設為鎖定狀態。藉此,操作槓桿32在移動至前方之狀態下被保持,使車輪31在位於收納位置之狀態下被鎖定。
第2鎖定機構34將車輪31在位於突出位置之狀態下加以鎖定。具體而言,第2鎖定機構34藉由將操作槓桿32朝後方操作而將框架10側之第2卡止部34A與操作槓桿32側之第2被卡止部34B卡止,藉此被設為鎖定狀態。藉此,操作槓桿32在移動至後方之狀態下被保持,使車輪31在位於突出位置之狀態下被鎖定。
載物台40係配置於框架10之上部而供裝載物B載置。如圖1所示,載物台40係形成為如將側視呈大致L字形狀之棚架於上下重疊2層般之形態。載物台40係配置為使相當於L字棚架之背板之部位以與框架10之傾斜部10B大致平行之角度朝後方傾斜。於本實施形態之升降裝置1之載物台,搭載有作為裝載物B之聚乙烯槽(polyethylene tank)。於載物台40每1個棚架可載置2 個,合計4個20公升(liter)之聚乙烯槽。
把手50係配置於升降裝置1之後部。於本實施形態中,把手50係形成為自載物台朝後方延伸。詳細而言,如圖1所示,把手50其下端部由把手支撐部10D所支撐且被形成為朝後斜上方延伸。把手50係以延伸方向為中心軸轉動自如地且沿著延伸方向移動自如地由把手支撐部10D所支撐。把手50係隔開既定之間隔沿著左右方向排列而配置有一對。各把手50具有沿著各把手支撐部10D之延伸方向朝後斜上方呈直線狀地延伸之直線狀部50A、及自直線狀部50A之上端朝左右方向外側彎曲所形成之彎曲部50B。如圖2所示,把手50係設置為左右之直線狀部50A之寬度W1較一對履帶20之寬度Wc窄。另一方面,左右之彎曲部50B之寬度W2雖較履帶20之寬度Wc擴大,但被設為可藉由使其轉動而抑制於直線狀部50A之寬度W1以內。
又,各把手50具有把持部51及定位部52。把持部51係由升降裝置1之操縱者所把持而進行行進方向之變更與迴轉等操縱。左右之把持部51係設置為隔開可供人進入之程度之間隔(例如450mm以上)。又,於把持部51之內側端部設置有用以進行履帶20之驅動操作之操作開關(switch)51A。操作開關51A分別被設置於2個把持部51。定位部52係隔著把手支撐部10D被設置於把手50之下端部。定位部52進行把手50之轉動及使其朝延伸方向移動時之定位。
阻尼器60係配置為在框架10與迴轉單元30之間伸縮自如。阻尼器60具有汽缸61、活塞62、及桿63。於本實施形態中,阻尼器60係油壓阻尼器。於汽缸61封入有作為作動液體之作 動油F。又,於汽缸61封入有壓縮氣體(gas)G。活塞62係沿軸向移動自如地被收納於汽缸61內。桿63其前端部側朝汽缸61之外部突出。又,桿63其基端部被連結於活塞62。如圖5~圖11所示,阻尼器60將汽缸61側之端部連結於迴轉單元30之操作槓桿32,並且將桿63側之端部連結於框架10。阻尼器60係如下之壓縮阻尼器:伸長時一邊使利用壓縮氣體G之氣壓所得之賦能作用一邊伸長,而於收縮時一邊使利用作動油F之流體阻力所得之減振力作用一邊抵抗利用氣壓所得之賦能而收縮。
阻尼器60於車輪31在突出位置(圖6所示之位置)與中間位置(圖8所示之位置)之間移動時,活塞62於作為作動液體之作動油F中移動。又,阻尼器60於車輪31在中間位置與收納位置(圖10所示之位置)之間移動時,活塞62於較作動油F之油面FS更上方移動。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於在平地上移行之狀態下之升降裝置1中,阻尼器60自最伸長之狀態到收縮至既定之長度為止之期間,活塞62於作動油F內移動,而於收縮既定之長度以上之狀態下,活塞62於較作動油F之油面FS更上方、即壓縮氣體G內移動。因此,於車輪31位於中間位置之狀態下,活塞62位於較作動油F之油面FS更上方。如此,於實施形態1之阻尼器60中,作動油F係以活塞62按照如此之形態在汽缸61內移動之油量被封入汽缸61內。
又,阻尼器60於車輪31自收納位置朝向突出位置移動時賦予彈性力。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阻尼器60藉由被封入汽缸61之壓縮氣體G之作用而使彈性力朝向伸長方向作用。阻尼器60將如此之彈性力賦予至迴轉單元30。而且,藉由該彈性力, 迴轉單元30被賦能繞轉動軸A2之轉動。阻尼器60之彈性力於迴轉單元30中朝向車輪31自收納位置移動至突出位置之方向作用。
又,阻尼器60於車輪31自突出位置朝收納位置移動時使減振力作用。具體而言,阻尼器60於操作槓桿32朝前方移動時一邊使活塞62在作動油F內移動一邊收縮,藉此使減振力作用。又,如圖5所示,阻尼器60隨著迴轉單元30之轉動而傾動。阻尼器60於將與迴轉單元30之連結部位和迴轉單元30之轉動軸A2加以連結之假想線、與阻尼器60之中心軸所成之角度θ為20°~60°之範圍內傾動。
其次,對具有上述構成之升降裝置1之作用進行說明。升降裝置1於沿著階梯升降時藉由一對履帶20進行移行。在使其沿著階梯升降時,首先將迴轉單元30之車輪31之位置自突出位置切換至收納位置。詳細而言,首先,為了解除位於突出位置之狀態之車輪31之鎖定,而解除第2鎖定機構34之鎖定。然後,使操作槓桿32朝前方移動,使圖6所示之車輪31位於突出位置之狀態之迴轉單元30繞轉動軸A2轉動。此時,施加於升降裝置1之重力作為將車輪31自突出位置朝向收納位置之方向賦能之力而發揮作用。但是,阻尼器60於車輪31在突出位置與中間位置之間移動時,活塞62於作動油F內移動。
亦即,如圖6及圖7所示,於車輪31位於突出位置之狀態下,活塞62被設為浸漬於作動油F內之狀態,活塞62自該狀態朝阻尼器60收縮之方向於作動油F內移動。藉此,阻尼器60產生利用作動油F之流體阻力所得之減振力。又,阻尼器60將利用氣壓所得之伸長方向之彈性力賦予至迴轉單元30。另一方面,升 降裝置1整體之重力作用於車輪31。該等阻尼器60之減振力及彈性力,抵抗施加於升降裝置1之重力而發揮作用。藉此,車輪31朝向收納位置之方向急遽之移動,換言之,升降裝置1急遽之掉落被緩和。
在使車輪31移動至側視時履帶20之外周面內側之位置即中間位置之後,其次,使車輪31朝向收納位置移動。阻尼器60於車輪31在中間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活塞62於較作動油F之油面FS更上方移動。詳細而言,如圖8及圖9所示,阻尼器60於車輪31位於中間位置之狀態下,活塞62自作動油F之油面FS朝上方露出而位於壓縮氣體G內。自該狀態使操作槓桿32進一步朝前方移動並使迴轉單元30轉動,使車輪31進一步朝向圖10及圖11所示之收納位置之方向移動。於該情形時,阻尼器60其活塞62於油面FS之上方即壓縮氣體G內移動而收縮。如此,活塞62由於在油面FS之上方即壓縮氣體G內移動,因此阻尼器60以不產生利用作動油F所得之減振力之方式收縮。因此,可容易地使操作槓桿32朝前方移動,且可容易地使迴轉單元30轉動,從而容易地使車輪31移動至收納位置。最後,將第1鎖定機構33鎖定而將車輪31於收納位置固定。
在如此將車輪31收納於收納位置,並藉由履帶20使升降裝置1移行之後,於使升降裝置1在平地上移行、或使其於階梯S之樓梯間平台迴轉之情形時,再次使車輪31移動至突出位置。具體而言,解除第1鎖定機構33之鎖定。然後,使操作槓桿32朝後方移動,並使迴轉單元30轉動而使車輪31移動。此時,阻尼器60由於使伸長方向之彈性力作用,因此可容易地使操作槓桿32移 動。最後,將第2鎖定機構34鎖定而將車輪31於突出位置加以固定。
再者,於利用車輪31進行迴轉與平地移行之情形時,將把手50之把持部51加以把持並朝下方壓下,以車輪31為軸而將升降裝置1之前部抬起。藉此,成為僅突出狀態之車輪31接地之狀態,而可利用車輪31進行迴轉或平地移行。
如以上所說明般,升降裝置1具備有框架10、履帶20、迴轉單元30、及阻尼器60。於框架10組入有驅動單元11。履帶20於框架10之左右側方設置有一對,且由驅動單元11所驅動。迴轉單元30具有車輪31。車輪31係繞與升降裝置1之前後方向正交之旋轉軸A1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又,車輪31於較在平地移行之狀態下之履帶20之下表面朝下方突出之狀態的突出位置、於側視時位於履帶20之外周面內側之中間位置、及自該中間位置朝與突出位置之相反側移動而被收納於履帶20之外周面內側之狀態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自如地被設置。阻尼器60於框架10與迴轉單元30之間伸縮自如地被配置。阻尼器60具有汽缸61、活塞62及桿63。汽缸61封入有作為作動液體之作動油F。活塞62沿著軸向移動自如地被收納於汽缸61內。桿63其前端部側朝汽缸61之外部突出並且基端部被連結於活塞62。阻尼器60於車輪31在突出位置與中間位置之間移動時活塞62於作動油F中移動,而於車輪31在中間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活塞62於較作動油F之油面FS更上方移動。
藉由如此之構成,升降裝置1由於在為了藉由履帶20進行移行而使車輪31自突出位置朝收納位置移動之情形時,自 突出位置至中間位置之移動,活塞62於作動油F中移動,因此可使利用作動油F之流體阻力所得之減振力作用。因此,可緩和隨著車輪31之移動而因重力等作用所產生之衝擊。又,在使車輪31自中間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時,活塞62於較作動油F之油面FS更上方移動。藉此,可不使利用作動油F之流體阻力所得之減振力作用,而容易地使車輪31移動。
因此,升降裝置1可容易地加以操控。
又,阻尼器60於車輪31自中間位置朝向突出位置移動時賦予彈性力。藉此,由於彈性力朝車輪31之移動方向被賦予,因此可容易地使車輪31移動。
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藉由上述記述及圖式所說明之實施形態1者,例如如下之實施形態亦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內。
(1)於實施形態1中,雖已例示藉由車輪繞既定之轉動軸轉動而於突出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之形態,但該形態1並非為必須。車輪於突出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車輪沿著上下方向直線地移動之形態等。
(2)於實施形態1中,雖已例示迴轉單元具有切換車輪之位置之操作槓桿之形態,但該形態並非為必須。迴轉單元用來切換車輪之位置之構成並無特別限定。
(3)於實施形態1中,雖已例示阻尼器於車輪自中間位置朝向突出位置移動時賦予彈性力之形態,但該形態並非為必須。又,於阻尼器賦予彈性力之情形時,並不限定於利用壓縮氣體之氣壓所得之彈性力,例如亦可為利用壓縮線圈(coil)彈簧等其他手段或該等之組合等所得之彈性力。
(4)於實施形態1中,雖已採用作動油來作為封入汽缸內之作動液體,但並不限定於此,只要為可產生既定之減振力者,亦可採用其他液體(例如水等)。
(5)於實施形態1中,雖已例示聚乙烯槽來作為裝載物,但藉由升降裝置所搬送之裝載物並無特別限定。
(6)於實施形態1中,雖已將車輪之數量設為2個,但亦可為1個或3個以上。
(7)於實施形態1中,雖已例示橡膠履帶來作為履帶,但亦可採用金屬製之履帶等使用其他材料之履帶或由該等材料之組合所形成之履帶。
(8)於實施形態1中,雖已例示將履帶以沿階梯升降時成為接地面之部位跨越階梯之至少2個以上之角部之長度繞掛於履帶導引部的形態,但就升降時之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跨越階梯之3個以上之角部之長度。

Claims (2)

  1. 一種升降裝置,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框架,其組入有驅動單元;一對履帶,其等係設置於上述框架之左右側方,且由上述驅動單元所驅動;迴轉單元,其具有車輪,該車輪繞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旋轉軸旋轉自如地被支撐,且於較在平地移行之狀態下之上述履帶之下表面朝下方突出之狀態的突出位置、於側視時位於上述履帶之外周面內側之中間位置、及自上述中間位置朝與上述突出位置之相反側移動而被收納於上述履帶之外周面內側之狀態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自如地被設置;以及阻尼器,其具有封入有作動液體之汽缸、沿著軸向移動自如地被收納於上述汽缸內之活塞、及前端部側朝上述汽缸之外部突出並且基端部被連結於上述活塞之桿,且於上述框架與上述迴轉單元之間伸縮自如地被配置,上述車輪於上述突出位置與上述中間位置之間移動時上述活塞於上述作動液體中移動,而上述車輪於上述中間位置與上述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上述活塞於較上述作動液體之液面更上方移動。
  2. 如請求項1之升降裝置,其中,上述阻尼器於上述車輪自上述中間位置朝向上述突出位置移動時賦予彈性力。
TW107112902A 2017-04-20 2018-04-16 升降裝置 TW2018430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3462A JP6411575B1 (ja) 2017-04-20 2017-04-20 昇降装置
JP2017-083462 2017-04-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3075A true TW201843075A (zh) 2018-12-16

Family

ID=63855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2902A TW201843075A (zh) 2017-04-20 2018-04-16 升降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11575B1 (zh)
TW (1) TW201843075A (zh)
WO (1) WO20181938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4226A (zh) * 2020-07-27 2020-10-27 广州赢帝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城市智能交通运输设备
CN112319648B (zh) * 2020-11-09 2021-06-0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可切换自由度的足式机器人的腿部机构
CN113276973B (zh) * 2021-05-25 2022-04-01 中山小神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楼梯攀爬装置、爬楼机和爬楼轮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2752Y2 (zh) * 1972-08-25 1977-05-25
JPS6120484U (ja) * 1984-07-12 1986-02-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走行車
US6805209B2 (en) * 2002-03-27 2004-10-19 Nils Hedeen Wheelchair motorizing apparatus
JP2005096487A (ja) * 2003-09-22 2005-04-14 Katsuhisa Yokoyama クローラ式動力運搬車
JP5872634B2 (ja) * 2013-05-29 2016-03-01 Kyb株式会社 転倒防止装置
JP2018001920A (ja) * 2016-06-30 2018-01-11 Kyb株式会社 階段昇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11575B1 (ja) 2018-10-24
WO2018193821A1 (ja) 2018-10-25
JP2018177137A (ja)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43075A (zh) 升降裝置
WO2018155027A1 (ja) 昇降装置
KR101685615B1 (ko) 핸드 트럭
US20190270621A1 (en) Lifting devices
CA3191179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 improved all-terrain telehandler
WO2012153087A1 (en) Lifting machine
US2790568A (en) Swing-type material moving machine
US2473873A (en) Wheeled carrier
CN212766379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多功能搬运装置
JPH1160177A (ja) 高所作業車
GB2459458A (en) A means for rotating a cart
CN109368565A (zh) 高空作业设备
KR100763688B1 (ko) 핸드카
AU2022250082A1 (en) Tire handler having tire lay flat capability
US3534868A (en) Lifting equipment
JP2006312520A (ja) 昇降装置
JP6935901B2 (ja) 昇降装置
WO2013074832A1 (en) Pool life portabil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21038089A (ja) リフト装置
JP2018134957A (ja) 昇降装置
JP6092705B2 (ja) 階段移動式足場
JP5279590B2 (ja) 自走式高所作業台車
CN220745282U (zh) 一种叉车臂支撑装置
CN217780679U (zh) 一种可稳定行走的双向叉取堆垛车
JP2010132173A (ja) 階段昇降作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