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3479A - 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 - Google Patents

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3479A
TW201833479A TW106146255A TW106146255A TW201833479A TW 201833479 A TW201833479 A TW 201833479A TW 106146255 A TW106146255 A TW 106146255A TW 106146255 A TW106146255 A TW 106146255A TW 201833479 A TW201833479 A TW 2018334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burner
heated
supply pipe
fu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6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2984B (zh
Inventor
萩原義之
松村孝之
清野尚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陽日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陽日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陽日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3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3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2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29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6/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bustion chambers or combustion zones, e.g. for staged combustion
    • F23C6/04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bustion chambers or combustion zones, e.g. for staged combustion in series connection
    • F23C6/042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bustion chambers or combustion zones, e.g. for staged combustion in series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in st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1/00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 B22D41/005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with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 B22D41/01Heating means
    • B22D41/015Heating means with external heating, i.e. the heat source not being a part of the lad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20Non-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on arrival at the combustion zone
    • F23D14/22Non-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on arrival at the combustion zone with separate air and gas feed ducts, e.g. with ducts running parallel or cross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32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using a mixture of gaseous fuel and pure oxygen or oxygen-enrich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7/00Supplying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other than air, to the fire, e.g. oxygen, st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7/00Supplying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other than air, to the fire, e.g. oxygen, steam
    • F23L7/007Supplying oxygen or oxygen-enrich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MCASINGS, LININGS, WALLS OR 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CHAMBERS, e.g. FIREBRIDGES; DEVICES FOR DEFLECTING AIR, FLAMES OR COMBUSTION PRODUCTS IN COMBUSTION CHAMBERS; SAFETY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DETAILS OF COMBUSTION CHAMB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3M5/00Casings; Linings; Walls
    • F23M5/02Casings; Linings; Wa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bricks or blocks used
    • F23M5/025Casings; Linings; Wa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bricks or blocks used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rne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1/00Regulating fuel supply
    • F23N1/02Regulating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ir supply
    • F23N1/022Regulating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ir supply using electron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5/00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5/00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5/02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using devices responsive to thermal changes or to thermal expansion of a medium
    • F23N5/022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using devices responsive to thermal changes or to thermal expansion of a medium using electron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00/00Burners for fluid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08/00Control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bur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11/00Thermal dilatation prevention or compen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2900/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r treating air or oxidant for combustion; Injecting inert gas, water or steam in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23L2900/07005Injecting pure oxygen or oxygen enrich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2900/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r treating air or oxidant for combustion; Injecting inert gas, water or steam in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23L2900/07006Control of the oxygen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MCASINGS, LININGS, WALLS OR 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CHAMBERS, e.g. FIREBRIDGES; DEVICES FOR DEFLECTING AIR, FLAMES OR COMBUSTION PRODUCTS IN COMBUSTION CHAMBERS; SAFETY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DETAILS OF COMBUSTION CHAMB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3M2900/00Special features of, or arrangements for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M2900/05021Wall blocks adapted for burne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23/00Signal processing; Details thereof
    • F23N2223/08Microprocessor; Microcompu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35/00Valves, nozzles or pumps
    • F23N2235/02Air or combustion gas valves or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35/00Valves, nozzles or pumps
    • F23N2235/12Fuel valves
    • F23N2235/16Fuel valves variable flow or proportiona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37/00Controlling
    • F23N2237/24Controlling height of burner
    • F23N2237/26Controlling height of burner oxygen-air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37/00Controlling
    • F23N2237/24Controlling height of burner
    • F23N2237/28Controlling height of burner oxygen as pure oxyd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37/00Controlling
    • F23N2237/24Controlling height of burner
    • F23N2237/32No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2Direct CO2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 Pre-Mixing And Non-Premixing Gas Burn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可在短時間中對被加熱物均勻地加熱,並且可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的產生,能有效率地以顧及環境的方式進行乾燥-加熱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本發明提供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1),該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係對燃燒器(3)供應燃料流體(M1、M2)及助燃性氣體(G3),以燃燒這些流體及氣體所生的火焰(2)為熱源對被加熱物進行加熱的方法,且藉由使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中的氧濃度逐漸增加,而增加被加熱物的升溫速度;該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1)係具備:燃燒器(3),係對被加熱物加熱;流量控制部(4),係控制燃料流體(M1、M2)及助燃性氣體(G3)的流量;及運算部(5),將燃燒器(3)的燃燒資訊傳送到流量控制部(4),而流量控制部(4)係使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中的氧濃度逐漸增加,而增加被加熱物的升溫速度。

Description

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
在煉鐵或煉鋼廠中,用來運送熔鐵或熔鋼的熔鐵鍋及熔鋼鍋(以下有稱為盛桶或融液盛桶(ladle)的情形),一般而言,係採取在熔鐵鍋及熔鋼鍋內面砌貼耐熱磚(耐火磚)等耐火材料之構造,俾使收容於內部的熔鐵-熔鋼得以維持溫度。
在將熔鐵或熔鋼注入盛桶時,首先,係在除去耐火材料內面的水分後,為了防止熔鐵-熔鋼的溫度降低,必須預先乾燥-加熱(預熱)至1000至1400℃程度。這種盛桶的乾燥-加熱方法,已有例如使用燃燒器實施乾燥-加熱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再者,使用於盛桶之乾燥-加熱的燃燒器,除了使用空氣作為助燃性氣體的空氣燃燒器之外,亦有為了更有效地乾燥-加熱盛桶之目的而使用蓄熱式燃燒器的情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3)。
另一方面,在地球環境問題迫在眉睫的當前,在利用燃燒器產生火焰時,透過控制燃燒狀態以減少燃燒氣體中的氮氧化物(NOx)的方法正受到矚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5421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16064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5-100823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1-179751號公報
此處,要將盛桶預熱至預定溫度時,砌貼在盛桶等熔融液容器內之耐火磚的破損等也必須加以考量。例如,加熱前的熔融液容器接近室溫時,若為了要將容器內設至預定溫度而急遽加熱時,會有耐火磚因局部性熱膨脹而破損的可能。因此,要將熔融液容器內的耐火磚加熱時,必須耗費長時間使燃燒器進行燃燒,才能將容器內部緩慢地均勻加熱。
然而,若熔融液容器的預熱耗費太多時間,作業時間會變得冗長而招致煉製效率的降低,故要求以更短時間進行預熱。
再者,在以燃燒器產生火焰時,因不可避免地會產生 二氧化碳或微量氮氧化物等,故需要有能盡量減少這些物質的燃燒方法。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而研發者,其目的在提供可將如盛桶等熔融液容器之類的被加熱物以較習知更短的時間均勻地加熱,並且能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NOx)等的產生,而可有效率地以顧及環境的方式進行乾燥-加熱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經本案發明人等專志銳意探討的結果,瞭解到以燃燒器的火焰作為熱源對被加熱物進行加熱時,將供應給燃燒器的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徐徐增加,就可在較習知更短時間中均勻地對被加熱物進行加熱。例如,使用空氣作為助燃性氣體,透過在其中徐徐增加氧氣而使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持續增加時,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會從21體積%(空氣中的氧濃度)逐漸增加到100體積%。本案發明人等藉由採用此種方法,發現到可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等的產生,可有效率地以顧及環境之方式進行被加熱物的乾燥-加熱,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亦即,換言之,本發明旨在提供以下的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
(1)一種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其特徵在於係對燃燒器供應燃料流體及助燃性氣體,以該等流體及氣體燃燒所生的火焰作為熱源而對被加熱物進行加熱的方法,該加熱 方法係藉由使對前述燃燒器供應之前述助燃性氣體中的氧濃度逐漸增加,而令前述被加熱物的升溫速度增加。
(2)如上述(1)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其特徵在於:一面使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前述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以具周期性變化的狀態逐漸增加,且一面使前述燃料流體的流量與前述助燃性氣體的流量之至少一方作周期性變化,並且將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總氧量除以使前述燃料流體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氧量所得的當量比作周期性變化,且在前述氧濃度的周期性變化與前述當量比的周期性變化之間設置相位差,藉此將前述燃燒器的燃燒狀態設成周期性振動狀態。
(3)如上述(2)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前述燃料流體流量的周期性變化、與前述氧濃度及前述氧比的周期性變化之間設置相位差。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其特徵在於:使前述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的增加速度與前述被加熱物的溫度上升同步。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其特徵在於:前述被加熱物係在製鋼程序中使用的盛桶或餵槽(tundish,亦稱為澆鑄用漏斗或鋼液配桶)。
(6)一種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中所使用的加熱裝置,該加熱裝置至少具備:燃燒器,係使燃料流體及助燃性氣體燃燒以對被加熱物加熱;流量控制部,係控制供應 給前述燃燒器的前述燃料流體及前述助燃性氣體的流量;及運算部,係根據前述燃燒器的燃燒狀態進行運算處理,並將燃燒資訊傳送至前述流量控制部;而前述燃燒器至少具備:中心供應管,係沿著該燃燒器的中心軸配置,且供應前述燃料流體及一次氧氣;及助燃性氣體供應管,係在該中心供應管的周圍以同心狀至少配置一支以上,且供應前述助燃性氣體;前述中心供應管具有:一次燃料供應管,係配置於前述燃燒器的中心軸上;二次燃料供應管,係配置成包圍該一次燃料供應管之周圍;及一次氧氣供應管,係配置成包圍該二次燃料供應管之周圍;且前述流量控制部係根據從前述運算部輸入的前述燃燒資訊,使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前述燃料流體及前述助燃性氣體的流量各自增加或減少,藉此使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前述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逐漸增加,而令前述被加熱物的升溫速度增加。
(7)如上述(6)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流量控制部係進一步控制成:一面使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前述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以具周期性變化的狀態逐漸增加,一面使前述燃料流體之流量與前述助燃性氣體之流量的至少一方作周期性變化;並且進一步控制成使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總氧量除以使前述燃料流體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氧量所得的當量比作周期性變化,且在前述氧濃度的周期性變化與前述當量比的周期性變化之間設置相位差,藉此將前述燃燒器的燃燒狀態控制成為周期性振動狀態。
(8)如上述(6)或(7)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流量控制部係控制成:在將前述燃料流體作為一次燃料及二次燃料而供應給前述燃燒器時,使供應到前述一次燃料供應管的前述一次燃料以恆定流量供應,並且使供應到前述二次燃料供應管之前述二次燃料的流量增減。
(9)如上述(6)或(7)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流量控制部係控制成:在將前述燃料流體作為一次燃料及二次燃料而供應給前述燃燒器時,使供應到前述二次燃料供應管的前述二次燃料以恆定流量供應,並且使供應到前述一次燃料供應管之前述一次燃料的流量增減。
(10)如上述(6)至(9)中任一項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燃燒器中,前述一次氧氣供應管的噴出口係配置在較前述中心供應管的前述一次燃料供應管及前述二次燃料供應管的噴出口更向火焰噴出方向突出的位置。
(11)如上述(6)至(10)中任一項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燃燒器中,在前述助燃性氣體供應管係供應有空氣及二次氧作為前述助燃性氣體。
跟據本發明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透過採用藉由使對燃燒器供應的前述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逐漸增加,令被加熱物的升溫速度增加的方法,而可在短時間中對被加熱物均勻地加熱。藉此特點,可大幅減少二氧 化碳或氮氧化物(NOx)等的產生,可有效率地以顧及環境的方式進行被加熱物的乾燥-加熱。
再者,根據本發明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係具備:運算處理部,係將燃燒器的燃燒狀態進行運算處理;及流量控制部,係使向燃燒器供應的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逐漸增加,令被加熱物的升溫速度增加,即可和上述同樣地在短時間中對被加熱物均勻地加熱。藉此特點,可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等的產生,且可有效率地以顧及環境的方式進行被加熱物的乾燥-加熱的加熱裝置即得以實現。
從而,將本發明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應用於例如對煉鐵或煉鋼廠中之用以運送熔鐵或熔鋼的熔鐵鍋及熔鋼鍋(盛桶)預作加熱之用途時,從設於盛桶內面的耐火磚不會產生破損等,且可有效率地以顧及環境的方式進行乾燥-加熱的觀點而言,非常的適合。
1‧‧‧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
2‧‧‧火焰
3‧‧‧燃燒器
3A‧‧‧燃燒器組塊
3B‧‧‧燃燒器組塊固定治具
4‧‧‧流量控制部
5‧‧‧運算部
6‧‧‧溫度檢測部
10‧‧‧熔融液盛桶(被加熱物)
11‧‧‧容器本體
11a‧‧‧開口
11b‧‧‧內面
12‧‧‧爐蓋
30‧‧‧中心供應管
31‧‧‧一次燃料供應管
31a、32a、33a、34a、35a‧‧‧噴出口
31b、32b、33b、34b、35b‧‧‧供應口
32‧‧‧二次燃料供應管
33‧‧‧一次氧氣供應管
34‧‧‧二次氧氣供應管
35‧‧‧助燃性氣體供應管
41、42、43、44、45‧‧‧開閉閥
61‧‧‧檢測體
62‧‧‧溫度計
71、72、73、74、75‧‧‧配管
M1‧‧‧一次燃料(燃料流體)
M2‧‧‧二次燃料(燃料流體)
G1‧‧‧一次氧氣
G2‧‧‧二次氧氣
G3‧‧‧助燃性氣體(也包含二次氧氣G2)
3a、3b‧‧‧流路
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的示意性說明圖,且顯示將熔融液盛桶作為被加熱物進行加熱時的加熱裝置之一例的概略構成圖。
第2圖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的示意性說明圖,且顯示燃料流體及助燃性氣體的流量以及改變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時的爐內溫度與升溫時間之關係的曲線圖。
第3圖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的示意性說明圖,且顯示具備第1圖所示的加熱裝置的燃燒器之一例的俯視圖。
第4圖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的示意性說明圖,且為第3圖所示之燃燒器的A-A剖面圖。
第5圖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的示意性說明圖,且為第3圖所示之燃燒器的B-B剖面圖。
第6圖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的示意性說明圖,且顯示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與隔熱理論火焰溫度之關係的曲線圖。
以下,適當參照第1圖至第6圖,就應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進行說明。另外,下文說明所使用的圖示中,為了得以容易瞭解本發明之特徴,而有權宜上將作為特徴的部分予以放大顯示的情形,各構成要素的尺寸比例等和實際裝置不一定相同。再者,下文說明中所例示的材料等僅為一個例子,本發明並不受這些例子的限定,在不變更其旨趣的範圍內,可酌予改變並實施。
本發明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可應用於對例如煉鐵或煉鋼廠中運送熔鐵或熔鋼用的熔融液盛桶(ladle)或餵槽予以預備加熱等用途。本實施形態 中,係舉第1圖所示之熔融液盛桶10作為被加熱物,且將該熔融液盛桶10實施預備乾燥的情形為例作說明。
<被加熱物(熔融液盛桶)>
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被加熱物的熔融液盛桶10係使用在用以運送熔鐵或熔鋼的容器,容器本體11之上部設有開口11a。再者,容器本體11之內面11b砌貼有用以保持熔鐵或熔鋼之溫度的耐熱磚(圖示省略)。此外,圖示例的熔融液盛桶1中,容器本體11上部之開口11a係用安裝有配設於後述加熱裝置1之燃燒器3及溫度檢測部6的爐蓋12加以覆蓋。
<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1的概略構成具備:燃燒器3,使燃料流體(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及助燃性氣體G3燃燒,並對上述的熔融液盛桶10中形成火焰2,對作為被加熱物的熔融液盛桶10進行加熱;流量控制部4,用以控制供應給燃燒器3的一次燃料M1、二次燃料M2、助燃性氣體G3、及氧氣(一次氧氣G1及二次氧氣G2)的各別流量;及運算部5,根據以溫度檢測部6量測的溫度進行運算處理,並將其結果作為燃燒資訊向流量控制部4傳送。
燃燒器3為藉由形成火焰2而對熔融液盛桶10之內面11b加熱的設備。圖示例的燃燒器3係以火焰2的噴出方向朝向鉛直下方的方式安裝在構成熔融液盛桶10的爐蓋12。亦即,燃燒器3係安裝成得以在容器本體 11的內部形成火焰2。燃燒器3係從流量控制部4經由各配管71、72、73、74、75分別供應經施以流量控制的一次燃料M1、二次燃料M2、助燃性氣體G3、一次氧氣G1及二次氧氣G2而形成火焰2。
更具體而言,如第3圖的俯視圖、第4圖(第3圖中所示的A-A剖面)及第5圖(第3圖中所示的B-B剖面)的剖面圖所示,本實施形態的燃燒器3具有:中心供應管30,沿著燃燒器3的中心軸配置,用以供應一次燃料M1、二次燃料M2及一次氧氣G1;及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在該中心供應管30之周圍至少配置一支以上,圖示例中,係以同心狀配置在四個部位,藉以供應助燃性氣體G3。
此外,圖示例的燃燒器3更裝設有燃燒器組塊3A,該燃燒器組塊3A係形成為朝中心供應管30及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的火焰噴出方向延伸,且設有用以將火焰及各氣體導出外部的各流路。亦即,在燃燒器組塊3A中,收容上述中心供應管30的流路3a係形成為沿著燃燒器3的中心軸,且收容上述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及後述的二次氧氣供應管34)的共計四個部位的流路3b係配置成同心狀。而且,中心供應管30、助燃性氣體供應管及燃燒器組塊3A係藉燃燒器組塊固定治具3B固定成一體。
中心供應管30係設成內部按一次燃料供應管31、二次燃料供應管32、及一次氧氣供應管33的順序從中心軸向著外側方向配置成同心狀的三層管構造。藉此構造,中心供應管30得以一次燃料供應管31的內部作為 一次燃料M1的流路,一次燃料供應管31與二次燃料供應管32之間作為二次燃料M2的流路,並且二次燃料供應管32與一次氧氣供應管33之間作為一次氧氣G1的流路。
一次燃料供應管31之供應口31b係藉由連接於第1圖中所示的配管71而得以供應一次燃料M1;而且,二次燃料供應管32之供應口32b係藉由連接配管72而得以供應二次燃料M2;此外,一次氧氣供應管33之供應口33b則藉由連接配管73而得以供應一次氧氣G1。
並且,構成為從作為一次燃料供應管31之流路前端的噴出口31a係朝向收容有中心供應管30的流路3a內噴出一次燃料M1,而且,從作為二次燃料供應管32之噴出口32a係朝向收容有中心供應管30的流路3a內噴出二次燃料M2。此外,構成為使一次氧氣G1從作為一次氧氣供應管33之流路前端的噴出口33a朝向流路3a內噴出。
再者,圖示例的中心供應管30係配置成使一次燃料供應管31之噴出口31a與二次燃料供應管32之噴出口32a位在同一面。另一方面,亦採取一次氧氣供應管33之噴出口33a配置在較噴出口31a、32a更朝火焰噴出方向突出之位置的構成。
再者,雖然在第3圖至第5圖省略了詳細的圖示,但從俯視觀看燃燒器3時,中心供應管30係使一次燃料供應管31之噴出口31a、二次燃料供應管32之噴出口32a及一次氧氣供應管33之噴出口33a分別形成為環狀。
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藉由將設在中心供應管30的燃料供應管構成為雙層,假設在例如燃料流速大幅變化時,也可將燃料的流速收斂在一定範圍內,俾得以抑制發生流速參差的情形。另一方面,在燃料供應管由1支所構成的情況中,例如,在燃料流體的流量減少的狀態下流速變得極端緩慢時,會有火焰長度變短、或燃燒變得不穩定的疑慮。
此外,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噴出一次氧氣G1的噴出口33a配置在較分別噴出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的噴出口31a、32a更向火焰噴出方向突出的位置,可藉各燃料流體M1、M2及一次氧氣G1以優異燃燒效率形成火焰2。
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係相對於燃燒器3的中心軸設為平行,且藉由在中心供應管30的周圍配置至少一支以上(在第4圖等所示的例子中係以同心狀配置在四個部位),而在中心供應管30的周圍形成助燃性氣體G3的氣體流路。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配管75連接於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之吸入口35b而得以供應助燃性氣體G3。而且,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係構成為從作為流路前端且俯視呈圓形的噴出口35a朝向形成在燃燒器組塊3A之流路3b內噴出助燃性氣體G3。此外,在圖示例中,從俯視觀看燃燒器3時,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之四個部位的噴出口35a係形成為分別均等配置成圓周狀。
更且,如第5圖的剖面圖(第3圖中的B-B 剖面)所示,燃燒器3在設於四個部位的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中,以插入介著燃燒器3之中心軸相對向的兩個部位的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內的方式,裝設有用以供應二次氧氣G2的二次氧氣供應管34。再者,二次氧氣供應管34係與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同樣,相對於燃燒器3的中心軸設成平行,且設成同心狀。該二次氧氣供應管34之供應口34b係藉由連接於配管74而得以供應二次氧氣G2。並且,構成為從作為二次氧氣供應管34之流路前端的噴出口34a朝向收容有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及二次氧氣供應管34的流路3b內噴出二次氧氣G2。此外,第5圖中雖省略了詳細圖示,但從俯視觀看燃燒器3時,二次氧氣供應管34之合計兩個部位的噴出口34a係和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同樣地形成為分別均等配置在圓周上。
另外,第4、5圖(一併參照第3圖)中,設在合計四個部位的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中,雖僅在其中兩個部位顯示內部裝設有二次氧氣供應管34的例子,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在設於四個部位的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的所有內部裝設二次氧氣供應管34。
更且,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及二次氧氣供應管34的設置數量可為例如六個部位或八個部位左右,其設置數量或設置位置可斟酌能維持燃燒器組塊3A之強度的情況等而作適當決定。
藉由採用具備如上述的二次氧氣供應管34的構成,即可在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之內部,將二次氧氣 G2加入助燃性氣體G3中。藉此構成,可將助燃性氣體G3中的氧濃度作適當調整,例如,可在21體積%至100體積%的範圍內一面調整氧濃度,一面供應助燃性氣體G3。
如上所述,關於助燃性氣體G3中之氧濃度的調整方法雖將陳述於後,但在採用一部分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內部未配置二次氧氣供應管34的構成時,則例如可依需要進行控制,而停止從該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供應助燃性氣體G3。亦即,如第4圖所示,在內部未配置二次氧氣供應管34的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中,可藉由適當減少助燃性氣體G3的供應、或者停止供應,而將氧濃度提高至100體積%。
如第3至5圖所示,燃燒器3係配置成使一次氧氣供應管33之噴出口33a經由燃燒器組塊3A包圍一次燃料供應管31之噴出口31a及二次燃料供應管32之噴出口32a的周圍。再者,四個部位的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之噴出口35a係以同心狀配置在二次燃料供應管32之噴出口32a的周圍。
藉由上述構成,在燃燒器3進行燃燒時,首先,係使從噴出口31a,32a噴出的燃料流體(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與從噴出口33a噴出的一次氧氣G1混合,並從流路3a噴出而形成火焰2。
並且,在燃燒器3中,由空氣構成的助燃性氣體G3係從四個部位的噴出口35a噴出,再藉由助燃性氣體G3 從流路3b噴出並作用在火焰2,即可形成穩定的火焰2。
另外,上述各構成中,有關燃燒器的噴嘴排列、或各噴出口的配置、形狀、角度及數量等,在不逸離本發明的範圍內,可採用經適當設定之製品。
如上所述,裝設在本實施形態之加熱裝置1的燃燒器3,係在二次燃料供應管32的周圍配置有一次氧氣供應管33。藉此構成,由於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在各自的噴出口31a、32a附近的點火性可獲得提升,而有助於形成穩定的火焰2。
再者,如上所述,燃燒器3在噴出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的噴出口32a、32a以及噴出一次氧氣G1的噴出口33a的周圍,經由燃燒器組塊3A在四個部位以圓周狀配置有噴出助燃性氣體G3的噴出口35a。藉此構成,從噴出口35a噴出的助燃性氣體G3可對火焰產生良好的作用,而得以形成穩定的火焰2。而且,將加入有二次氧氣G2而提高氧濃度的氣體供應作為助燃性氣體G3的情況中,富有氧分子的助燃性氣體G3可對火焰產生更良好的作用,能形成更穩定的火焰2,同時可對被加熱物(熔融液盛桶1)均勻地加熱至高溫領域。
如上所述,流量控制部4係一邊對供應給燃燒器3的一次燃料M1、二次燃料M2、助燃性氣體G3、一次氧氣G1及二次氧氣G2的各流量進行控制,一邊向燃燒器3的各管供應燃料及各氣體。
裝設在本實施形態的加熱裝置1的流量控制部4係根 據從後述的運算部5輸入的燃燒資訊執行控制,使各別供應給燃燒器3的燃料流體M1、M2及助燃性氣體G3的流量增加或減少。藉此方式,流量控制部4即可進行控制,使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中的氧濃度逐漸增加,並增加作為被加熱物之熔融液盛桶10的升溫速度等。
再者,流量控制部4在內部具備複數個開閉閥41、42、43、44、45。
開閉閥41係用以控制經由配管71供應給燃燒器3之一次燃料供應管31的一次燃料M1的流量。再者,開閉閥42係用以控制經由配管72供應給燃燒器3之二次燃料供應管32的二次燃料M2的流量。
開閉閥43則用以控制經由配管73供應給燃燒器3之一次氧氣供應管33的一次氧氣G1的流量。此外,開閉閥44則控制經由配管74供應給燃燒器3之二次氧氣供應管34的二次氧氣G2的流量。
開閉閥45則控制經由配管75供應給燃燒器3之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的助燃性氣體G3的流量。
從流量控制部4向燃燒器3供應作為燃料流體的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只要適合作為燃燒器3的燃料,即不特別予以限定,例如,除液化天然瓦斯(LNG)之外,可例舉如液化石油瓦斯(LPG)、丁烷瓦斯等。
再者,從流量控制部4向燃燒器3所供應的一次氧氣G1及二次氧氣G2以使用純氧為佳。然而,在工業生產上,因使用純度100體積%的純氧在成本方面很 不經濟,故並不必一定要100體積%的純氧,也可使用具適當的期望氧濃度的富氧氣體,例如,氧濃度大約90體積%以上的富氧氣體。
此外,從流量控制部4向燃燒器3所供應的助燃性氣體G3可使用從大氣中取得的空氣,也可使用空氣中加入有二次氧氣G2之氣體。另外,本實施形態中說明的助燃性氣體G3,係使用包含氧分子的氣體,亦即典型上是使用空氣,進一步則使用如上文所述之藉加入二次氧氣G2調整其氧濃度的氣體。
另外,本實施形態的加熱裝置1中,流量控制部4以再具備以下的功能為佳。
例如,流量控制部4進行控制的方式也可為:使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中的氧濃度在具周期性變化的狀態逐漸增加,而使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的流量或助燃性氣體G3的流量之至少一方作周期性變化。在此同時,流量控制部4進行控制的方式也可為:使供應給燃燒器3的總氧量除以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氧量所得的當量比作周期性變化,且藉由在氧濃度的周期性變化與當量比的周期性變化之間設置相位差,而將燃燒器3的燃燒狀態設為周期性振動狀態。
再者,也可以使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的流量以及助燃性氣體G3的流量各自獨立變化的方式構成流量控制部4。
如上所述,透過使燃料流體、或助燃性氣 體G3的流量作周期性變化,或使向燃燒器供應3的總氧量作周期性變化,而將燃燒器3的燃燒狀態設為周期性振動狀態的方法,可例舉如藉由將裝設在流量控制部4的各開閉閥41、42、43、44、45進行開閉,使各流量改變的方法等。
而且,將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供應給燃燒器3時,流量控制部4也可依將供應到一次燃料供應管31的一次燃料M1以恆定流量供應,並且使供應到二次燃料供應管32的二次燃料M2的流量增減的方式進行控制。
或者,將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供應給燃燒器3時,流量控制部4也可依將供應到二次燃料供應管32的二次燃料M2以恆定流量供應,同時使供應到一次燃料供應管31的一次燃料M1流量增減的方式進行控制。
運算部5係根據以設置於熔融液盛桶10的後述溫度檢測部6量測所得的熔融液盛桶10內之溫度量測值進行運算處理,並將運算處理的結果作為熔融液盛桶10內部(爐內)之火焰2的燃燒狀態資訊向流量控制部4輸出。
溫度量測部6係如上所述方式設置於熔融液盛桶10內,用以量測爐內溫度,並將其量測值傳送到運算部5。溫度檢測部6可使用例如熱電偶等溫度檢測手段,無任何限制。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為了適時因應熔融液盛桶10的爐內狀況,也可例如在熔融液盛桶10內配置 溫度檢測部6以外的偵知器(圖示省略)。再者,也可具備循序程式(squence program),俾根據藉該偵知器所偵測的數據掌握熔融液盛桶10內的狀況,自動地適當變更燃料流體或氧氣或助燃性氣體的流量等。
本實施形態中,係從氧濃度較低的狀態開始熔融液盛桶10的加熱,藉由配合熔融液盛桶10內壁溫度的上升而逐漸提高氧濃度,使溫度上升率徐徐提高,俾可有效率地將熔融液盛桶10加熱。
而且,使氧濃度及氧比作周期性變化,再藉由在該等周期性變化中設置相位差,即可抑制燃燒廢氣中產生氮氧化物(NOx)。
<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
有關本實施形態的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茲舉出使用如第1圖所示的加熱裝置1(一併參照第3至5圖所示的燃燒器3),將用以運送熔鐵或熔鋼的熔融液盛桶10進行預先乾燥的例子詳述於下。
本實施形態的加熱方法係對燃燒器3供應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燃料流體)以及助燃性氣體G3,以所形成的火焰2作為熱源,將作為被加熱物的熔融液盛桶10施行加熱的方法。並且,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使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中的氧濃度逐漸增加,令作為被加熱物的熔融液盛桶10的升溫速度增加。在下文所述的例子中,係說明有關熔融液盛桶10已冷卻至室溫時,使用空氣作為助燃性氣體G3,一面在其中加入二次 氧氣G2而使氧濃度逐漸增加,一面將熔融液盛桶10加熱的方法。
[被加熱物的加熱步驟]
如第1圖所示,以本實施形態的加熱方法對作為被加熱物的熔融液盛桶1加熱時,係藉由以安裝在爐蓋12的燃燒器3所形成的火焰2,對作為熔融液盛桶1的容器本體11之內面11b加熱。此時,在燃燒器3形成的火焰2係向鉛直下方延伸,將整個容器內面11b均勻地加熱。
燃燒器3的構成係透過從上述的流量控制部4依如下文說明的方法分別供應經控制流量的一次燃料M1、二次燃料M2、助燃性氣體G3、一次氧氣G1及二次氧氣G2,俾得以形成最適於熔融液盛桶1之加熱的火焰2。
[流體燃料、氧氣及助燃性氣體的供應量控制]
如上所述,本案發明人等在以燃燒器3的火焰作為熱源對被加熱物加熱時,發現使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中之氧濃度徐徐增加,可在短時間中對被加熱物均勻加熱,進而完成本發明。
此處,在第2圖的曲線圖中,顯示了改變燃料流體(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及助燃性氣體G3的流量、以及助燃性氣體中3的氧濃度時之熔融液盛桶10的爐內溫度(T)與升溫時間(t)的關係。
本實施形態的加熱方法中,係使用包含氧分子的空氣作為助燃性氣體G3,藉由在其中徐徐加入二次 氧氣G2,使助燃性氣體G3中之氧濃度增加,可令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中的氧濃度徐徐增加。亦即,如第2圖的曲線圖所示,使用空氣作為助燃性氣體G3時,該助燃性氣體G3中之氧濃度為約21體積%(空氣中的氧濃度)。於是,藉由向助燃性氣體G3徐徐加入二次氧氣G2,助燃性氣體G3中之氧濃度就會從燃燒開始時的約21體積%逐漸最後增加到約100體積%。此處,助燃性氣體G3中之氧濃度在21體積%的狀態下燃燒時,二次氧氣G2的供應量為0(零)。另一方面,使二次氧氣G2的供應量徐徐增加,當氧達100體積%時,自當初即包含在助燃性氣體G3中的氧之外的氣體的供應量即成為0(零)。
本實施形態的加熱方法中,首先係對燃燒器3供應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以及使這些各燃料流體燃燒所需量的助燃性氣體G3,而形成火焰2。此時助燃性氣體G3中之氧濃度,係如第2圖的曲線圖中所示,約21體積%。
此處,從火焰2向熔融液盛桶10的熱傳效率係大幅取決於該火焰2與作為被加熱物的熔融液盛桶10的溫度差。因此,燃燒器3的燃燒條件,亦即,助燃性氣體G3中之氧濃度或燃料流體的供應量為恆定的情況中,熔融液盛桶10之爐內溫度係從室溫上升到T1(第2圖之曲線圖中的升溫時間t=0至t1的範圍)。另一方面,上述的熱傳效率則隨著熔融液盛桶10之爐內溫度提高而降低。
因此,本實施形態中,係隨著利用以燃燒 器3所形成的火焰2進行加熱使熔融液盛桶10內的溫度上升,而在助燃性氣體G3中加入二次氧氣G2,同時使其供應量徐徐增加。因助燃性氣體G3中的氧濃度增加,以燃燒器3形成的火焰2的燃燒溫度也徐徐增高(第2圖之曲線圖中所示的升溫時間t=t1至t2的範圍)。隨著此種效應,熔融液盛桶10的爐內溫度也在第2圖之曲線圖所示的爐內溫度T1至T2的範圍內持續上升。
透過採用這種方法,可在熔融液盛桶10冷卻的情況中,使燃燒器3產生的火焰2之溫度降低,然後,將火焰溫度徐徐提高,故可防止熔融液盛桶10內發生局部性且急遽的溫度上升。
並且,熔融液盛桶10內的溫度上升到預定的溫度,例如1200℃附近時,以再將火焰溫度提高為佳(第2圖之曲線圖所示的升溫時間t=t2至t3的範圍)。在此情況中,係使加入至助燃性氣體G3的二次氧氣G2增量,最後,將作為助燃性氣體而加入至燃燒器3的氣體之全量替換為氧(第2圖之曲線圖中的升溫時間t=t3至t4的範圍)。此時的熔融液盛桶10的爐內溫度係上升至第2圖的曲線圖所示的爐內溫度T3
如上所述,藉由將二次氧氣G2加入助燃性氣體G3,使向燃燒器供應3的助燃性氣體供應管35的氣體徐徐替換為氧時,由於包含在空氣中而對燃燒無助益的氮或氬會減少,故將熱量帶出熔融液盛桶10外部的燃燒廢氣量也會減少。藉此效應,可獲致使取得單位熱量所需的 燃料流體供應量降低的效果。由第2圖之曲線圖所示的例子中可知,將燃燒開始時的燃料流體(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的流量設為100時,助燃性氣體G3的氧濃度增加到100體積%時的燃料流體流量可降低至一半流量的50。
另一方面,使用通常的燃燒器時,若減少燃料的流量會有燃燒器的火焰長度縮短的傾向。火焰若呈此種狀態,不僅熔融液盛桶內距離燃燒器較遠的部位無法充分加熱,也會發生整個熔融液盛桶難以均勻加熱的問題。
因此,本實施形態中,使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中的氧濃度逐漸增加時,較佳為將供應給燃燒器3的燃料流體(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的整體流量或助燃性氣體G3流量的至少一方隨著時間周期性變化。與此同時,較佳為透過對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中所包含的氧濃度賦予周期性變化,使氧比周期性變化,且藉由在氧濃度的周期性變化與氧比的周期性變化之間設置相位差,而將燃燒器3的燃燒狀態設為周期性振動狀態(振動燃燒)。依此方式,藉由使燃燒器3以周期性振動狀態燃燒,而使燃燒器3所生之燃燒氣體在熔融液盛桶10內產生對流,即得以將熔融液盛桶10之內面11b均勻加熱。
在將燃燒器3的燃燒狀態設為周期性振動狀態時,可藉由採用以如上述方式裝設在流量控制部4的各開閉閥41、42、43、44、45的開閉,而將一次燃料M1、 二次燃料M2、一次氧氣G1、二次氧氣G2及助燃性氣體G3的各流量適當變化的方法。
此處,本實施形態中說明的所謂氧濃度的周期性變化,係指供應給燃燒器3的總氧量(用於一次氧氣G1、二次氧氣G2及助燃性氣體G3的空氣中所包含的總氧量)中的氧濃度變化。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說明的所謂氧比,係由供應給燃燒器3的總氧量與燃料流體(二次氧氣G2及助燃性氣體G3)的供應量的關係所決定,且該氧比係指供應給燃燒器3的總氧量除以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氧量所得的當量比。因而,理論上,氧比1.0的狀態係指可用氧氣完全燃燒而不會有過與不足的狀態。
另外,燃料流體中使用LNG時所需的理論氧量雖亦依LNG的組成而定,但設為摩爾比時,則約為LNG的2.3倍左右。
更且,本實施形態中,在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流量的周期性變化、與上述氧濃度及氧比周期性變化設有差異時,也可獲得燃燒器3燃燒時抑制產生氮氧化物(NOx)的效果。
如上所述,以使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中之氧氣的增加速度和作為被加熱物的熔融液盛桶10的溫度上升同步提高的方法時,可防止從燃燒器3向被加熱物(熔融液盛桶10)的熱傳效率(輻射熱傳或對流 熱傳的效率)降低的情形。藉此即可有效率地對被加熱物進行加熱。
另外,上述的輻射熱傳導係藉例如下述式(1)來表示。
[數式1]Q=εσ(Tf 4-Ts 4)‧‧...(1)
此處,上述式(1)中的各符號係以下所示的各值。
Q:熱傳量
ε:輻射率
σ:斯蒂芬-玻爾茲曼常數
Tf:火焰溫度
Ts:被加熱物溫度
此外,上述的對流熱傳導係以例如下述式(2)來表示。
[數式2]Q=h(Tf-Ts)‧‧‧‧‧(2)
此處,上述式(2)中的各記號係指以下所示的各值。
Q:熱傳導量
h:熱傳達率
Tf:火焰溫度
Ts:被加熱物溫度
再者,助燃性氣體G3中的氧濃度與火焰2之溫度的關係係例如第6圖之曲線圖所示的關係。第6圖為顯示助燃性氣體G3中之氧濃度與隔熱理論火焰溫度之關係的曲線圖。
第6圖中所示曲線圖的曲線中,伴隨著助燃性氣體G3中氧濃度的上升,火焰2的溫度也以描繪和緩曲線的方式上升,氧濃度為100體積%時,隔熱理論火焰溫度達到約2780℃。
藉由以如上所述的加熱方法對被加熱物加熱,因隨著被加熱物的溫度達到高溫,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中之氧濃度也升高,故傳熱效率得以提高。結果,燃燒器3的燃料供應量得以降低。因而,本實施形態中所用的燃燒器3以設成可大幅確保燃料流體(一次燃料M1及二次燃料M2)的流量調整幅度的構成較理想。依此方式,為了大幅確保燃料流體的流量調整幅度,不論其流量的大小如何,均要求燃燒器3的燃燒狀態得保持更佳穩定性的方式來構成燃燒器3。
因此,本實施形態所用的燃燒器3中,如上所述,係將供應一次燃料M1的一次燃料供應管31配置在燃燒器3的中心軸上,並將供應二次燃料M2的二次燃料供應管32配置成包圍一次燃料供應管31的周圍。藉此方式,例如在燃料流體(一次燃料配置M1及二次燃料M2)的流量較小時,可僅使用一次燃料供應管31來供應燃料流 體,而在燃料流體的流量較大時,則可控制成在一次燃料供應管31之外再加上使用二次燃料供應管32來供應燃料流體。藉由以如上述方式構成燃燒器3,即可使火焰2的形成狀態,亦即燃燒狀態的穩定性更加提高。此時,向一次燃料供應管31及二次燃料供應管32之燃料流體供應的有無可藉由流量控制部4實施控制。
此處,如上所述,在燃料流體供應管僅用1支構成的情況中,因燃料流體供應管的剖面積為恆定,故向供應燃燒器的燃料流體的供應量變少時,燃料流體的流速也會變小,而有無法形成穩定之火焰的疑慮。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用的燃燒器3具備上述構成之中心供應管30,不論燃料流體的流量及流速在何種狀態,均可形成穩定的火焰2。
<作用效果>
如以上所說明,若依本實施形態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藉由採用使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中之氧濃度逐漸增加,令作為被加熱物的熔融液盛桶10的升溫速度增加的方法,可在短時間中對熔融液盛桶10均勻地加熱。藉此構成,可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NOx)等的產生,可有效率地以顧及環境的方式進行熔融液盛桶10的乾燥-加熱。
再者,若依本實施形態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1,藉由具備:對燃燒器3的燃燒狀態實施運算處理的運算處理部5;及將供應給燃燒器3的助燃性氣體G3 中之氧濃度逐漸增加,而使熔融液盛桶10的升溫速度增加的流量控制部4,就可和上述同樣地,在短時間中將熔融液盛桶10均勻的加熱。藉此構成,可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等的產生,使有效率地以顧及環境的方式進行熔融液盛桶10之乾燥-加熱的加熱裝置1得以實現。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相較於習知技術,可在短時間中對被加熱物均勻地加熱,並且可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等的產生。因此,將本發明應用於例如煉鐵廠或煉鋼廠中對用以運送熔鐵或熔鋼的熔鐵鍋及熔鋼鍋(盛桶)預先加熱之用途時,砌設於盛桶內面的耐火磚不會產生破損,在可有效率地以顧及環境的方式進行乾燥-加熱的觀點上,非常合適。

Claims (11)

  1. 一種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係對燃燒器供應燃料流體及助燃性氣體,且以該等流體及氣體燃燒所生的火焰作為熱源而對被加熱物進行加熱的方法,該加熱方法係藉由使對前述燃燒器供應之前述助燃性氣體中的氧濃度逐漸增加,而令前述被加熱物的升溫速度增加。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其中,一面使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前述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以具周期性變化的狀態逐漸增加,且一面使前述燃料流體的流量與前述助燃性氣體的流量之至少一方作周期性變化,並且將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總氧量除以使前述燃料流體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氧量所得的當量比作周期性變化,且在前述氧濃度的周期性變化與前述當量比的周期性變化之間設置相位差,藉此將前述燃燒器的燃燒狀態設成周期性振動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其中,在前述燃料流體流量的周期性變化、與前述氧濃度及前述氧比的周期性變化之間設置相位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其中,使前述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的增加速度與前述被加熱物的溫度上升同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其中,前述被加熱物係在製鋼程序中使用的 盛桶或餵槽。
  6. 一種加熱裝置,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中所使用的加熱裝置,該加熱裝置至少具備:燃燒器,係使燃料流體及助燃性氣體燃燒以對被加熱物加熱;流量控制部,係控制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前述燃料流體及前述助燃性氣體的流量;及運算部,係根據前述燃燒器的燃燒狀態進行運算處理,並將燃燒資訊傳送至前述流量控制部;前述燃燒器至少具備:中心供應管,係沿著該燃燒器的中心軸配置,且供應前述燃料流體及一次氧氣;及助燃性氣體供應管,係在該中心供應管的周圍以同心狀至少配置一支以上,且供應前述助燃性氣體;前述中心供應管具有:一次燃料供應管,係配置於前述燃燒器的中心軸上;二次燃料供應管,係配置成包圍該一次燃料供應管之周圍;及一次氧氣供應管,係配置成包圍該二次燃料供應管的周圍,前述流量控制部係根據從前述運算部輸入的前述燃燒資訊,使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前述燃料流體及前述助燃性氣體流量各自增加或減少,藉此使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前述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逐漸增加,而令前述被加熱物的升溫速度增加。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其中,前述流量控制部係進一步控制成:一面使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前述助燃性氣體中之氧濃度以具周期性變 化的狀態逐漸增加,一面使前述燃料流體之流量與前述助燃性氣體之流量的至少一方作周期性變化;並且進一步控制成:使供應給前述燃燒器的總氧量除以使前述燃料流體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氧量所得的當量比作周期性變化,且在前述氧濃度的周期性變化與前述當量比的周期性變化之間設置相位差,藉此將前述燃燒器的燃燒狀態設成周期性振動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所述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其中,前述流量控制部係控制成:在將前述燃料流體作為一次燃料及二次燃料而供應給前述燃燒器時,使供應到前述一次燃料供應管的前述一次燃料以恆定流量供應,並且使供應到前述二次燃料供應管之前述二次燃料的流量增減。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所述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其中,前述流量控制部係控制成:在將前述燃料流體作為一次燃料及二次燃料而供應給前述燃燒器時,使供應到前述二次燃料供應管的前述二次燃料以恆定流量供應,並且使供應到前述一次燃料供應管之前述一次燃料的流量增減。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其中,前述燃燒器中,前述一次氧氣供應管的噴出口係配置在較前述中心供應管的前述一次燃料供應管及前述二次燃料供應管的噴出口更向火焰噴出方向突出的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被加熱物的加熱裝置,其中,前述燃燒器中,在前述助燃性氣體供應管係供應有空氣及二次氧作為前述助燃性氣體。
TW106146255A 2017-03-13 2017-12-28 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 TWI7329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7839 2017-03-13
JP2017047839A JP6592025B2 (ja) 2017-03-13 2017-03-13 被加熱物の加熱方法及び加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3479A true TW201833479A (zh) 2018-09-16
TWI732984B TWI732984B (zh) 2021-07-11

Family

ID=63522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6255A TWI732984B (zh) 2017-03-13 2017-12-28 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4823B2 (zh)
EP (1) EP3598002A4 (zh)
JP (1) JP6592025B2 (zh)
CN (1) CN110392805B (zh)
TW (1) TWI732984B (zh)
WO (1) WO20181681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07682B1 (ko) * 2019-10-31 2021-10-01 주식회사 포스코 가열 장치 및 가열 방법
CN111604493B (zh) * 2020-06-19 2021-12-07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包烘烤防护系统及方法
CN113787185B (zh) * 2021-08-19 2023-04-14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回流低氮钢包烘烤器及使用方法
CN113864781B (zh) * 2021-09-30 2023-08-18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两端式辐射管分级燃烧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4535554A (zh) * 2022-02-22 2022-05-27 重庆燃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燃料富氧钢包烘烤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7150A (en) * 1984-05-10 1985-10-15 Midland-Ross Corpor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oxygen enriched air burner
US4718643A (en) 1986-05-16 1988-01-12 American Combusti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pid high temperature ladle preheating
JPS6423017A (en) * 1987-07-17 1989-01-25 Sumitomo Metal Ind Heating method
JPH0669609B2 (ja) * 1990-04-16 1994-09-07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溶鋼容器の昇熱方法
JPH04143047A (ja) * 1990-10-03 1992-05-18 Sumitomo Metal Ind Ltd 溶融金属容器の加熱方法
US5871343A (en) * 1998-05-21 1999-02-16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NOx production during air-oxygen-fuel combustion
FR2837913B1 (fr) * 2002-03-29 2004-11-19 Air Liquide Procede de dopage a l'oxygene utilisant la combustion pulsee
JP2005016854A (ja) * 2003-06-26 2005-01-20 Tokyo Gas Co Ltd 酸素燃焼バーナおよび該バーナを備えた炉とその運転方法
JP4245424B2 (ja) * 2003-07-18 2009-03-25 日本エア・リキード株式会社 ガラス溶融窯
DE102004037620C5 (de) * 2004-08-02 2015-09-17 Air Liquide Deutschland Gmbh Brennstoff-Sauerstoff-Brenner mit variabler Flammenlänge
JP2007154215A (ja) 2005-11-30 2007-06-21 Jfe Steel Kk 取鍋乾燥用バーナ装置
US20070231761A1 (en) * 2006-04-03 2007-10-04 Lee Rosen Integration of oxy-fuel and air-fuel combustion
US7549858B2 (en) * 2006-12-04 2009-06-23 Praxair Technology, Inc. Combustion with variable oxidant low NOx burner
JP2009160640A (ja) 2008-01-10 2009-07-23 Chugai Ro Co Ltd 取鍋予熱装置
JP5451455B2 (ja) * 2010-03-01 2014-03-26 大陽日酸株式会社 バーナの燃焼方法
JP5762713B2 (ja) * 2010-10-04 2015-08-12 株式会社キンセイ産業 乾溜ガス化焼却処理装置
JP5485193B2 (ja) * 2011-01-26 2014-05-07 大陽日酸株式会社 バーナの燃焼方法
US8945464B2 (en) * 2011-05-20 2015-02-03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Heat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ir ingress into enclosed spaces
JP5642864B1 (ja) 2013-11-26 2014-12-17 中外炉工業株式会社 溶湯容器の加熱装置
WO2016125260A1 (ja) 2015-02-04 2016-08-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心理状態計測システム
CN205592955U (zh) 2016-05-06 2016-09-21 北京佳德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级空气分布的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51131A (ja) 2018-09-27
WO2018168160A1 (ja) 2018-09-20
US11534823B2 (en) 2022-12-27
EP3598002A4 (en) 2021-01-13
EP3598002A1 (en) 2020-01-22
CN110392805A (zh) 2019-10-29
CN110392805B (zh) 2021-06-29
JP6592025B2 (ja) 2019-10-16
US20200016652A1 (en) 2020-01-16
TWI732984B (zh) 2021-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33479A (zh) 被加熱物的加熱方法及加熱裝置
US9505646B2 (en) Panel-cooled submerged combustion melter geometry and methods of making molten glass
EP1644291B1 (en) Front end with low heat capacity gas oxy fired burner
JP4959786B2 (ja) 液体金属輸送容器を予熱するための加熱装置
TWI497018B (zh) 於傾斜旋轉爐中提昇進料加熱均一性的熱流量選擇性調整
TW201641907A (zh) 用於迴轉爐的選擇性氧-燃料燃燒器及方法
MXPA04009694A (es) Extremo frontal que quema oxigeno para una operacion de formacion de vidrio.
JP2009186157A (ja) アルミニウム溶解炉
JP2015519289A (ja) ガラスの溶融装置及び方法
TWI487797B (zh) 控制空氣進入封閉空間的加熱方法及系統
US10344970B2 (en) Burner device and method
CN104515392A (zh) 用于陶瓷产品等的烧窑
KR101109455B1 (ko) 버너 장치
KR101362013B1 (ko) 멀티용광로
JP3111330U (ja) 溶湯保持炉
JP3111330U7 (zh)
GB630549A (en) Fluid heating
CN207079269U (zh) 一种沉没辊预热保温装置
Alsoufi et al. Economical and technical way of ladle pre-heating by the use of flameless oxyfuel (HSD/LPG) gas in the steel industry
US20220153622A1 (en) Oxygen fuel burner for a forehearth system
KR20090005774A (ko) 도자기 소성로
TWI791564B (zh) 富氧化燃燒器及使用富氧化燃燒器之加熱方法
JP5141950B2 (ja) 流動層熱処理炉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RU2006133907A (ru) Способ для прямой плавки и цех
CN204202370U (zh) 高纯竖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