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9831A - 成膜方法及成膜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膜方法及成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9831A
TW201829831A TW106126805A TW106126805A TW201829831A TW 201829831 A TW201829831 A TW 201829831A TW 106126805 A TW106126805 A TW 106126805A TW 106126805 A TW106126805 A TW 106126805A TW 201829831 A TW201829831 A TW 2018298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lasma
semiconductor film
forming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6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7931B (zh
Inventor
鄰嘉津彦
鈴木康司
Original Assignee
愛發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愛發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愛發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9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9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7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79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21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2Reduction or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e.g. CV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5Plasma etching; Reactive-ion e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成膜方法及成膜裝置。課題在於,提供對於形成於溝槽等內的膜而言不形成空隙地在溝槽等內埋入膜的成膜方法。本發明的一方式的成膜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通過在設置有具有底部和側壁的溝槽或孔的基板的表面產生包含矽的成膜氣體的等離子體,從而在上述底部及上述側壁形成包含矽的第1半導體膜。形成於上述側壁的上述第1半導體膜通過在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產生包含鹵素的蝕刻氣體的等離子體而被選擇性除去。通過在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產生第1等離子體,從而在上述底部及上述側壁形成第2半導體膜。

Description

成膜方法及成膜裝置
本發明涉及成膜方法及成膜裝置。
伴隨著近年的微細化工藝的進展,有在元件分離區域中使用的高長寬比的溝槽或孔(以下,溝槽等)內不產生空隙地以絕緣膜進行埋設這樣的要求。此時,有時在形成於溝槽等內的膜中形成空隙。在這樣的狀況下,有將形成於膜中的空隙暫且通過蝕刻開放並在開放後的空隙內再次埋入膜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34288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在暫且將所形成的空隙開放並在開放後的空隙內埋入膜的技術中,成膜工藝變得複雜。由此,需要一種不形成空隙地在溝槽等中埋入膜的技術。
鑒於以上那樣的情況,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對於形成於溝槽等內的膜而言不形成空隙地在溝槽等內埋入膜的成膜方法及成膜裝置。 用於解決課題的方案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方式的成膜方法包含以下工序:通過在設置有具有底部和側壁的溝槽或孔的基板的表面產生包含矽的成膜氣體的第1等離子體,從而在上述底部及上述側壁形成包含矽的第1半導體膜。 形成於上述側壁的上述第1半導體膜通過在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產生包含鹵素的蝕刻氣體的第2等離子體而被選擇性除去。 通過在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產生上述第1等離子體,從而在上述底部及上述側壁形成包含矽的第2半導體膜。 由此,對於形成於溝槽等內的半導體膜而言,不形成空隙地在溝槽等內形成膜。
在上述的成膜方法中,形成於上述側壁的上述第1半導體膜被選擇性除去、在上述底部及上述側壁形成上述第2半導體膜的處理也可以重複2次以上。 由此,在溝槽等內可靠地形成半導體膜。
在上述的成膜方法中,產生上述第1等離子體的時間也可以為5分鐘以內。 由此,溝槽等不會被半導體膜閉塞。
在上述的成膜方法中,產生上述第2等離子體的時間也可以為5分鐘以內。 由此,形成於溝槽等的側壁的半導體膜被選擇性除去。
在上述的成膜方法中,上述蝕刻氣體也可以包含NF3 、NCl3 、Cl2 及H2 中的至少1者。 由此,形成於溝槽等的側壁的半導體膜通過NF3 、NCl3 、Cl2 及H2 中的任一者被化學性地除去。
在上述的成膜方法中,作為上述第1半導體膜及上述第2半導體膜,形成包含矽的膜及包含磷、砷、銻、硼、鋁、鎵、銦、鍺中的至少1者作為摻雜劑的矽膜中的至少任一者。 由此,形成於溝槽等內的上述第1半導體膜及第2半導體膜成為包含矽的膜及包含磷、砷、銻、硼、鋁、鎵、銦、鍺中的至少1者作為摻雜劑的矽膜中的至少任一種膜。
在上述的成膜方法中,在上述第1半導體膜與上述第2半導體膜的介面包含鹵素,所述鹵素是上述蝕刻氣體中包含的鹵素。 由此,在形成於溝槽等內的上述第1半導體膜及上述第2半導體膜的介面包含鹵素,所述鹵素是上述蝕刻氣體中包含的鹵素。
此外,本發明的一方式的成膜裝置具備真空槽、支撐台、等離子體產生源和控制部。 上述真空槽能夠維持減壓狀態地構成。 上述支撐台可以載置基板。在基板上設置有溝槽或孔。溝槽或孔各自具有底部和側壁。 上述等離子體產生源可以通過產生被導入上述真空槽內的包含矽的成膜氣體的第1等離子體而在上述底部及上述側壁形成包含矽的半導體膜。此外,等離子體產生源可以通過產生被導入上述真空槽內的包含鹵素的蝕刻氣體的第2等離子體,將形成於上述側壁的上述半導體膜選擇性除去。 上述控制部可以對上述第1等離子體的產生與上述第2等離子體的產生進行切換。 由此,對於形成於溝槽等內的半導體膜而言,不形成空隙地在溝槽等內形成膜。
在上述的成膜裝置中,上述等離子體產生源也可以通過電感耦合方式的等離子體產生源而構成。 由此,在溝槽等的底部及側壁分別形成膜質不同的半導體膜。
上述的成膜裝置也可以進一步具備第1氣體供給源和第2氣體供給源。上述第1氣體供給源也可以向上述真空層內供給上述成膜氣體,並具有將上述成膜氣體噴出的第1供給口。上述第2氣體供給源也可以向上述真空層內供給上述蝕刻氣體,並具有將上述蝕刻氣體噴出的第2供給口。上述第2供給口的位置也可以與上述第1供給口的位置不同。 由此,在基板內均勻地形成半導體膜的膜厚。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對於形成於溝槽等內的膜而言,能夠不形成空隙地在溝槽等內埋入膜。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各附圖中,有時導入XYZ軸座標。
[成膜裝置] 圖1是適用於本實施方式的成膜方法的成膜裝置的概略構成圖。
圖1中所示的成膜裝置100具備真空槽10、支撐台20、等離子體產生源30、氣體供給源40、45和控制部50。成膜裝置100兼備通過等離子體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在基板1形成膜(例如,半導體膜)的成膜單元、和通過乾式蝕刻將形成於基板1的膜除去的蝕刻單元。作為等離子體產生源30,作為一個例子示出電感耦合方式的等離子體源。作為本實施方式的等離子體源,不限於電感耦合方式的等離子體源。
真空槽10是能夠維持減壓狀態的容器。真空槽10具有底部11、筒狀壁12和蓋板(蓋)13。在真空槽10上,例如連接有渦輪分子泵等真空泵(未圖示)。真空槽10內的氣氛通過該真空泵被維持在規定的壓力。底部11例如將支撐台20包圍。筒狀壁12被設置在底部11上,例如將噴嘴41、46包圍。蓋板13被設置在筒狀壁12上,與支撐台20相對。底部11及蓋板13例如具有包含導電體的構成。筒狀壁12具有石英等透明絕緣材料。此外,在真空槽10中,設置有計測真空槽10內的壓力的壓力計(未圖示)。
在真空槽10的內部,設置有支撐基板1的支撐台20。基板1為例如半導體基板、絕緣基板、金屬基板等中的任一者。半導體基板為矽晶圓、表面形成有絕緣膜的矽晶圓等。絕緣膜為例如矽氧化物、矽氮化物、鋁氧化物等。晶圓直徑為例如150mm以上且300mm以下,例如設定為300mm。但是,晶圓直徑不限於該例子。此外,絕緣基板為玻璃基板、石英基板等。
支撐台20例如具有包含導電體的構成。在支撐台20中,載置基板1的面可以是導電體,也可以是絕緣體。例如,在支撐台20中,也可以在載置基板1的面上設置靜電卡盤。當支撐台20包含絕緣體或靜電卡盤時,即使支撐台20被接地,也會在基板1與地面之間產生寄生電容21。此外,在支撐台20上,也可以按照能夠對基板1施加偏置電位的方式,連接直流電源或交流電源(高頻電源)。進而,在支撐台20中,也可以內置將基板1加熱至規定溫度的加熱源。
等離子體產生源30具有等離子體產生用的高頻線圈(天線)31、與高頻線圈31連接的高頻電源32和整合電路33。整合電路33被設置在高頻線圈31與高頻電源32之間。高頻線圈31例如在筒狀壁12的外周纏繞。高頻線圈31在筒狀壁12的外周纏繞的圈數並不限於圖示的數目。高頻電源32例如為RF電源。高頻電源32也可以為VHF電源。
等離子體產生源30不限於電感耦合方式的等離子體源,也可以是電子迴旋共振等離子體(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Plasma)源、螺旋波激發等離子體(Helicon Wave Plasma)源等。
若向真空槽10內導入氣體,並向高頻線圈31輸入規定的電力,則在真空槽10內的等離子體形成空間10p中產生等離子體。該等離子體通過電感耦合方式而形成。由此,在等離子體形成空間10p中,產生雖為低壓但高密度的等離子體(以下,低壓高密度等離子體)。此外,通過在等離子體形成空間10p中產生高密度的等離子體,變得容易對基板1施加自偏置電位。進而,高頻線圈31由於設置在真空槽10的外側,所以不會與真空槽10內產生的等離子體直接接觸。因此,高頻線圈31的成分(例如,金屬)也不會由於被等離子體濺射而向基板1飛去。
若向真空槽10內導入成膜氣體,並通過等離子體產生源30在等離子體形成空間10p中產生等離子體,則在基板1形成膜。該情況下,成膜裝置100作為在基板1形成膜的成膜裝置發揮功能。此外,由於該等離子體為低壓高密度等離子體,所以例如在基板1上設置有溝槽或孔(溝槽等)時,變得容易在其底部及側壁各自形成膜質不同的半導體膜。對於該理由,將在後面敘述。此外,溝槽等的長寬比例如為4以上。
另一方面,若向真空槽10內導入蝕刻氣體,並通過等離子體產生源30在等離子體形成空間10p中產生等離子體,則形成於基板1的膜被除去。該情況下,成膜裝置100作為將形成於基板1上的半導體膜除去的蝕刻裝置發揮功能。
氣體供給源40向真空層10內供給成膜氣體。氣體供給源40具有環狀的噴嘴41、氣體導入管42和流量計43。噴嘴41與支撐台20相對。在噴嘴41上,設置有將工藝氣體噴出的供給口41h。供給口41h例如與支撐台20相對。例如為了得到所期望的膜厚分佈,噴嘴41的直徑或供給口41h朝向支撐台20的角度可適當調整。氣體導入管42與噴嘴41連接。氣體導入管42例如設置於蓋板13。在氣體導入管42上,設置有調整工藝氣體的流量的流量計43。
作為成膜氣體,使用包含矽的氣體。由此,在基板1上例如形成包含矽的半導體膜。例如,作為成膜氣體,使用SiH4 或Si2 H6 中的至少任一者。此外,也可以在SiH4 或Si2 H6 中的至少任一者中混合不活潑氣體(Ar、He等)。此外,在SiH4 或Si2 H6 中的至少任一者中也可以添加包含P(磷)或B(硼)的氣體。
氣體供給源45向真空層10內供給蝕刻氣體。氣體供給源40具有環狀的噴嘴46、氣體導入管47和流量計48。噴嘴46與支撐台20相對。在噴嘴46上,設置有將工藝氣體噴出的供給口46h。供給口46h例如與支撐台20相對。例如為了得到所期望的蝕刻分佈,噴嘴46的直徑或供給口46h朝向支撐台20的角度可適當調整。
氣體導入管47與噴嘴46連接。氣體導入管47例如設置於蓋板13。在氣體導入管47上,設置有調整工藝氣體的流量的流量計48。
其中,噴嘴46的直徑小於噴嘴41的直徑。由此,供給口46h的位置與供給口41h的位置不同。例如,當與成膜氣體相比蝕刻氣體更容易吸附於真空槽10上時,優選噴嘴46的直徑小於噴嘴41的直徑地構成。由此,噴嘴46與噴嘴41相比遠離真空槽10,蝕刻氣體變得難以吸附於真空槽10。其結果是,可得到所期望的蝕刻分佈。
作為蝕刻氣體,使用包含鹵素的氣體。例如,作為蝕刻氣體,使用包含氟的氣體或包含氯的氣體。由此,例如可以將形成於基板1上的包含矽的半導體膜進行蝕刻。例如,作為蝕刻氣體,使用NF3 、NCl3 及Cl2 中的至少1者。此外,NF3 、NCl3 及Cl2 的至少任一者也可以混合不活潑氣體(Ar、He等)。除此以外,作為蝕刻氣體,也可以使用CF4 及SF6 中的至少任一者。此外,NF3 、NCl3 及Cl2 中的至少任一者中也可以添加CF4 及SF6 中的至少任一者。
另外,氣體供給源並不限於兩個氣體供給源40、45,也可以進一步設置別的氣體供給源。此外,氣體供給源40、45也可以是噴淋板型的氣體供給源。此外,噴淋板也可以與氣體供給源40、45分開設置,例如也可以設置在筒狀壁12與底部11之間。進而,該噴淋板例如具有多個樹形排狀(日語:トーナメント)結構的孔,能夠對基板1均勻地供給氣體。
控制部50能夠對使用成膜氣體的等離子體的產生與使用蝕刻氣體的等離子體的產生進行切換。控制部50通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等電腦中使用的硬體要素及必要的軟體來實現。代替CPU或在其基礎上,也可以使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等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或者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等。
例如,控制部50在產生使用了成膜氣體的等離子體時將流量計43設定為接通狀態(此時,流量計48為斷開狀態)。由此,成膜氣體從噴嘴41被導入真空槽10內。然後,控制部50驅動高頻電源32,在真空槽10內產生使用了成膜氣體的等離子體(第1等離子體)。控制部50控制整合電路33,使等離子體穩定。此外,控制部50在產生使用了蝕刻氣體的等離子體時將流量計48設定為接通狀態(此時,流量計43為斷開狀態)。由此,蝕刻氣體從噴嘴46被導入真空槽10內。然後,控制部50驅動高頻電源32,在真空槽10內產生使用了蝕刻氣體的等離子體(第2等離子體)。
在成膜裝置100中,通過對基板1交替地重複進行成膜工序和蝕刻工序,在形成於基板1的高長寬比的溝槽等內不形成空隙地形成半導體膜。
由於近年的光刻技術中的微細化工藝的困難性、因微細化而產生漏電流的增大的半導體裝置的結構上的問題,如FinFET(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鰭式場效應電晶體)那樣,嘗試半導體裝置的結構的重新研討。在這樣的狀況下,在半導體裝置的三維加工中,要求在微細化的溝槽等中埋入膜的技術。但是,對於被埋入微細化的溝槽等中的膜,由於升溫時的回流特性、蝕刻特性等的不同,狀況是難以與絕緣膜同樣地不產生空隙地形成。
針對於此,本實施方式解決上述的狀況。以下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成膜方法。
[成膜方法] 圖2是本實施方式的成膜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圖。 例如,在基板1中設置有高長寬比的溝槽或孔(溝槽等),通過在基板1的表面產生成膜氣體的高密度等離子體,從而在溝槽等的底部及側壁形成包含矽的半導體膜(第1半導體膜)(步驟S10)。 接著,通過在基板1的表面產生蝕刻氣體的等離子體,形成於側壁的半導體膜被選擇性除去(步驟S20)。 接著,重複進行步驟S10和步驟S20。例如,重複在設置於基板1中的溝槽等的底部及側壁形成包含矽的半導體膜的工序、和形成於側壁的半導體膜被選擇性除去的工序(步驟S30)。例如,形成於溝槽等的側壁的半導體膜被選擇性除去,進而在下一成膜工序中在溝槽等的底部及側壁形成包含矽的半導體膜(第2半導體膜)的處理被重複2次以上。 根據這樣的成膜方法,不形成空隙地在溝槽等內形成半導體膜。以下,對圖2的流程更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3的A~圖5的B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成膜方法的概略截面圖。 例如,以在設置於基板1中的溝槽內形成半導體膜的成膜工藝為例,對本實施方式的成膜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3的A中所示的那樣,在基板1中設置有高長寬比的溝槽5。其中,“β”的長度(溝槽5的深度)設定為“α”的長度(溝槽5的底部5b的寬度)的4倍以上。此外,“α”的長度設定為數nm~數10nm。此外,作為一個例子,基板1設定為在矽基板1a形成有矽氧化膜(SiO2 )1b的基板。
接著,如圖3的B中所示的那樣,通過等離子體CVD在溝槽5內及基板1的上表面1u形成包含矽的半導體膜70a。例如,以Ar稀釋的SiH4 氣體從噴嘴41被導入。作為成膜氣體,也可以使用Si2 H6 被Ar稀釋而得到的氣體。接著,通過高頻電源32向高頻線圈31輸入電力。在真空槽10內,在基板1的上表面1u產生SiH4 /Ar氣體的高密度等離子體(第1等離子體)。由此,在溝槽5的底部5b、溝槽5的側壁5w及基板1的上表面1u形成半導體膜70a(步驟S10)。
成膜條件的一個例子如下所述。 基板直徑:300mm 成膜氣體:SiH4 /Ar 成膜時間:5分鐘以內 放電功率:300W以上且600W以下(13.56MHz) 壓力:0.05Pa以上且1.0Pa以下 基板溫度:室溫
半導體膜70a例如具有形成於溝槽5的底部5b上的膜71a、形成於溝槽5的側壁5w的膜72a和形成於基板1的上表面1u上的膜73a。膜72a也形成於溝槽5的角部5c附近。即,膜72a包含與側壁5w相接的部分、和形成於與側壁5w相接的部分上且與膜73a相接的部分。此外,圖3的B中例示出在溝槽5內、膜72a不與膜71a相接的構成,但膜72a也可以在溝槽5內與膜71a相接。
在成膜工序中,按照溝槽5的上部不被半導體膜70a閉塞的方式調整成膜條件。例如,若成膜時間變得長於5分鐘,則有時從兩側壁5w的角部5c生長的膜72a彼此接觸,溝槽5的上部被膜72a被閉塞。由此,成膜時間被調整為5分鐘以內,優選設定為2分鐘。
若通過低壓高密度等離子體在溝槽5內及基板1形成半導體膜70a,則半導體膜70a邊接受等離子體中的離子照射邊進行生長。該離子通過等離子體電勢與基板1的自偏置電位的電位差,例如相對於基板1垂直地入射。此時,成為膜71a的基底的底部5b及成為膜73a的基底的上表面1u與離子的入射方向正交。由此,膜71a及膜73a在底部5b上及上表面1u上邊接受離子的動能邊逐漸生長。其結果是,膜71a及膜73a成為結晶性較好的膜。例如,膜71a及膜73a與膜72a相比,成為密度高、且緻密的膜。
其中,上述的電位差越高則照射膜71a及膜73a的離子的能量越增加。例如,若放電功率變得小於300W,則有時離子的照射能量減少,膜71a及膜73a的結晶性下降。此外,若放電功率變得大於600W,則該能量變得過大,膜71a及膜73a變得容易被物理性蝕刻。由此,放電功率優選為300W以上且600W以下,優選為500W。
此外,若成膜中的壓力也小於0.05Pa,則有可能成膜氣體的量減少而放電變得不穩定。此外,若成膜中的壓力大於1.0Pa,則膜71a及膜73a的高低差被覆性變差。由此,壓力優選為0.05Pa以上且1.0Pa以下,優選0.1Pa。
另一方面,形成於溝槽5的側壁5w的膜72a在成膜中不具有基底。由此,膜72a與膜71a及膜73a相比難以接受離子的動能、或膜72a的一部分通過入射來的離子濺射膜71a等而形成,所以與膜71a、膜73a相比,膜72a的結晶性不好。由此,例如,膜72a與膜71a及膜73a相比,成為密度低、且不緻密的膜。例如,膜72a與膜71a及膜73a相比,成為不耐受氟的蝕刻的膜。例如,在使用包含氟的蝕刻氣體的情況下,膜72a的蝕刻速度與膜71a及膜73a的蝕刻速度相比快。
像這樣,在成膜工序中,形成膜71a、膜73a以及膜質與膜71a和膜73a不同的膜72a。
接著,如圖4的A中所示的那樣,通過反應性的乾式蝕刻(化學蝕刻),形成於溝槽5的側壁5w的膜72a被選擇性除去(步驟S20)。例如,NF3 氣體從噴嘴46被導入。關於蝕刻氣體,也可以使用包含NF3 、NCl3 及Cl2 中的至少1者的氣體。接著,通過高頻電源32向高頻線圈31輸入電力。在真空槽10內,在基板1的上表面1u產生NF3 氣體的高密度等離子體(第2等離子體)。由此,不耐受蝕刻用等離子體的蝕刻的膜72a被選擇性除去。例如,若膜72a中的矽與等離子體中的氟反應,則生成SiFx 等,SiFx 等通過真空泵從真空槽10被排氣。
蝕刻條件的一個例子如下所述。 基板直徑:300mm 蝕刻氣體:NF3 蝕刻時間:5分鐘以內 放電功率:500W(13.56MHz) 壓力:1Pa 基板溫度:室溫
在蝕刻工序中,按照膜72a被選擇性除去的方式調整蝕刻條件。例如,若蝕刻時間變得長於5分鐘,則有時膜71a及膜73a與氟進行反應而膜71a及膜73a也被除去。由此,蝕刻時間優選被調整為5分鐘以內,優選為20秒鐘。
另外,在蝕刻工序中,例如,若使用利用Ar等離子體的物理蝕刻,則有可能膜71a也與膜72a同時被蝕刻,不優選。
接著,如圖4的B中所示的那樣,通過等離子體CVD在溝槽5內及膜73a形成包含矽的半導體膜70b。例如,在與半導體膜70a相同的條件下,在溝槽5內及膜73a形成半導體膜70b。
半導體膜70b例如具有形成於溝槽5內的膜71a上的膜71b、形成於溝槽5的側壁5w的膜72b、和形成於基板1的上表面1u的膜73b。膜72b包含與側壁5w相接的部分、和形成於與側壁5w相接的部分上且與膜73b相接的部分。此外,在溝槽5內,膜72b也可以與膜71b相接。此外,由於對膜71a進行了蝕刻處理,所以在膜71a與膜71b的介面有時殘存微量的氟。
在半導體膜70b中,膜72b與膜71b及膜73b相比,也成為密度低、且不緻密的膜。例如,膜72b成為與膜71b及膜73b相比不耐受氟的蝕刻的膜。
接著,如圖5的A中所示的那樣,通過反應性的乾式蝕刻而形成於溝槽5的側壁5w的膜72b被選擇性除去。例如,膜72b在與除去膜72a的條件相同的條件下被選擇性除去。
接著,如圖5的B中所示的那樣,重複成膜工序(步驟S10)和蝕刻工序(步驟S20)(步驟S30)。重複的次數(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個例子為5次)例如設定為2次以上。由此,在溝槽5內,形成膜71a、形成於膜71a上的膜71b、形成於膜71b上的膜71c、形成於膜71c上的膜71d和形成於膜71d上的膜71e。形成於基板1的上表面1u上的膜例如通過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學機械拋光)被除去。此外,在膜71a、膜71b、膜71c、膜71d及膜71e各自的介面有時殘存微量的氟。
像這樣,重複進行在溝槽5的底部5b及側壁5w形成包含矽的半導體膜的工序、和形成於側壁5w上的半導體膜被選擇性除去的工序,在溝槽5內形成包含矽的半導體膜70(膜71a、71b、71c、71d、71e)。根據這樣的成膜方法,不形成空隙地在溝槽5內形成半導體膜70。此外,不限於溝槽5,在具有與溝槽5相同的長寬比的孔中,也不形成空隙地在孔內形成半導體膜70。
此外,也可以在成膜氣體中添加包含磷(P)、硼(B)、鍺(Ge)等的氣體而形成半導體膜70。例如,形成於溝槽5內的半導體膜70中的矽的組成比為50atom%以上,優選為90ato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99atom%以上。即,作為半導體膜70,形成包含不可避免的雜質的矽膜(包含矽的膜)及包含磷(P)、砷(As)、銻(Sb)、硼(B)、鋁(Al)、鎵(Ga)、銦(In)、鍺(Ge)中的至少1者作為摻雜劑的矽膜中的至少任一者。其中,“不可避免的雜質”是指不是有意導入的雜質,而是在原料氣體或製造工藝中必然地導入的雜質。
此外,在蝕刻工序中,蝕刻等離子體的反應性越高,則圖3的B中所示的膜71a、73a例如越有可能容易受到來自蝕刻等離子體的損傷,或者膜72a的選擇比越無法充分取得。關於圖4的B中所示的膜71b、73b及膜72b也可以引起同樣的現象。
在引起這樣的現象的情況下,在蝕刻工序中,也可以使用H2 (氫)氣來代替鹵素系氣體。使用H2 氣體的蝕刻條件的一個例子如下所述。
基板直徑:300mm 蝕刻時間:7分鐘以內 放電功率:1000W(13.56MHz)以下 壓力:5Pa 基板溫度:室溫
例如,若在基板1的上表面1u上產生H2 氣體的等離子體,則與膜71a、73a相比不耐蝕刻的膜72a與氫等離子體反應,膜72a被選擇性除去。該情況下,膜72a中包含的Si變化成SiHx 等,SiHx 通過真空泵從真空槽10等被排氣。之後,重複成膜工序和利用H2 氣體的蝕刻工序,在溝槽5內形成半導體膜70。
進而,在本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導入乾式洗滌工序,其在成膜工序後對真空槽10內進行乾式洗滌。
例如,在成膜工序中,除了基板1以外,半導體膜還附著在真空槽10的底部11、筒狀壁12、蓋板13、支撐台20及噴嘴41、46等。之後,若在蝕刻工序中氫等離子體被暴露在附著於真空槽10的底部11、筒狀壁12、蓋板13、支撐台20及噴嘴41、46等的半導體膜,則有時半導體膜與氫等離子體發生反應,SiHx 等從真空槽10的底部11、筒狀壁12、蓋板13、支撐台20及噴嘴41、46等放出。
例如,若該SiHx 在等離子體形成空間10p中飛行,通過蝕刻等離子體而發生分解,則SiHx 其自身成為膜形成用的氣體,再次在基板1形成半導體膜。但是,在成膜工序後,通過將附著於真空槽10的底部11、筒狀壁12、蓋板13、支撐台20及噴嘴41、46等的半導體膜以乾式洗滌工序除去,半導體膜向基板1上的再附著得到抑制。
以下,對在成膜工序後不進行乾式洗滌就轉移至利用氫等離子體的蝕刻工序時和在成膜工序後進行乾式洗滌後轉移至利用氫等離子體的蝕刻工序時的蝕刻後的狀態進行說明。
圖6的A是表示在成膜工序後不進行乾式洗滌就轉移至利用氫等離子體的蝕刻工序時的蝕刻時間與膜厚的關係的概略座標圖。圖6的B是表示在成膜工序後進行乾式洗滌後轉移至利用氫等離子體的蝕刻工序時的蝕刻時間與膜厚的關係的概略座標圖。
在圖6的A、B中,橫軸為蝕刻時間,縱軸為半導體膜的膜厚。圖6的A、B中示出重複成膜工序和蝕刻工序的迴圈的每1個迴圈的結果。例如,蝕刻時間為0秒時的膜厚相當於在1次成膜工序結束後形成於基板1的上表面1u或溝槽5的底部5b的半導體膜的膜厚。該膜厚為約5nm。
乾式洗滌條件的一個例子如下所述。 乾式洗滌氣體:H2 乾式洗滌時間:7分鐘以內 放電功率:1000W(13.56MHz)以下 壓力:5Pa
在乾式洗滌工序中,可以在將結束成膜處理的基板1載置於支撐台20上的狀態下對真空槽10內進行洗滌,也可以將基板1移送至與真空槽10不同的真空槽中後對真空槽10內進行洗滌。但是,在乾式洗滌工序中將基板1載置於支撐台20上的情況下,基板1以百葉窗等覆蓋。乾式洗滌工序可以在每1次成膜工序結束時實施,也可以在多次成膜工序結束時每次實施。
首先,通過圖6的A,對在成膜工序後不進行乾式洗滌就轉移至利用氫等離子體的蝕刻工序時的例子進行說明。
該情況下,若以100W的放電功率進行100秒鐘的蝕刻處理,則膜厚從約5nm減少至約4nm。接著,若以100W的放電功率進行300秒鐘的蝕刻處理,則膜厚變成約2.5nm。像這樣,在放電功率為100W的蝕刻處理中,蝕刻時間越增加,則膜厚越減少。即,在100W左右的放電功率時,蝕刻量可以通過蝕刻時間來控制。
若使放電功率從100W增加至200W,則通過300秒鐘的蝕刻處理膜厚減少至約2nm。
但是,在400W的放電功率時,通過100秒鐘的蝕刻處理膜厚上升至約12nm,通過300秒鐘的蝕刻處理膜厚減少至約2nm。關於該膜厚暫且變厚的現象,放電功率越大則越顯著。此外,在1000W的放電功率時,通過100秒鐘的蝕刻處理膜厚上升至約28nm,通過300秒鐘的蝕刻處理,膜厚減少至約3.5nm。
像這樣,若以放電功率大於200W的功率進行蝕刻處理,則存在在蝕刻時間為100秒左右時半導體膜的膜厚與當初的膜厚相比上升的傾向。認為這是由於,在成膜工序後不進行乾式洗滌就轉移至利用氫等離子體的蝕刻工序時,附著於真空槽10的底部11、筒狀壁12、蓋板13、支撐台20及噴嘴41、46等的半導體膜通過氫等離子體而發生分解,再次沉積在基板1上。
像這樣,在採用在成膜工序後不進行乾式洗滌就轉移至利用氫等離子體的蝕刻工序的工藝的情況下,放電功率為低功率(例如,200W以下)時,雖然可以通過成膜時間和蝕刻時間來控制半導體膜的膜厚,但是若增加放電功率(例如,大於200W),則從蝕刻開始,產生半導體膜的膜厚暫且增加的現象,變得難以通過成膜時間和蝕刻時間來控制半導體膜的膜厚。
另一方面,圖6的B中示出在成膜工序後進行乾式洗滌後轉移至蝕刻工序時的結果。在該情況下,在蝕刻工序前,附著於真空槽10的底部11、筒狀壁12、蓋板13、支撐台20及噴嘴41、46等上的半導體膜被除去。
在該工藝中,在100W的放電功率下的蝕刻處理中,在蝕刻時間為30秒鐘時半導體膜的膜厚從約5nm減少至約4nm,在蝕刻時間為60秒後膜厚變成約3nm,在蝕刻時間為75秒後時,膜厚進一步減少。
進而,在200W的放電功率時,蝕刻時間為30秒時膜厚變成約2.5nm,蝕刻時間為60秒時膜厚變成約0.5nm。在400W的放電功率時,蝕刻時間為30秒時膜厚變成約2.5nm,蝕刻時間為60秒時膜厚變得薄於1nm。在1000W的放電功率時,蝕刻時間為30秒時膜厚變得薄於1nm。
像這樣,通過在成膜工序後實施乾式洗滌,蝕刻工序中的半導體膜的膜厚暫且增加的現象得到抑制。即,認為由於在蝕刻處理前附著於真空槽10的底部11、筒狀壁12、蓋板13、支撐台20及噴嘴41、46等的半導體膜通過乾式洗滌被除去,所以半導體膜在基板1上再沉積的現象得到抑制。
像這樣,通過採用在成膜工序後進行乾式洗滌後轉移至蝕刻工序的工藝,可通過成膜時間和蝕刻時間而高精度地控制半導體膜的膜厚。
此外,為了提高形成於基板1的上表面1u及溝槽5的底部5b的膜的表面的平坦性,在蝕刻工序中,也可以對支撐台20施加偏置電位。由此,在蝕刻時,例如相對於膜表面的離子轟擊效應起作用,膜表面的平坦性提高。但是,若偏置電位變得過高,則離子轟擊效應變得過量,膜通過離子照射而從基板1的上表面1u及溝槽5的底部5b被除去。施加於支撐台20的偏置電位被調整為不易引起膜厚減少而膜表面的平坦性提高的程度。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上述的實施方式,當然可以加以各種變更。
1‧‧‧基板
1a‧‧‧矽基板
1b‧‧‧矽氧化膜
1u‧‧‧上表面
5‧‧‧溝槽
5c‧‧‧角部
5b‧‧‧底部
5w‧‧‧側壁
10‧‧‧真空槽
10p‧‧‧等離子體形成空間
11‧‧‧底部
12‧‧‧筒狀壁
13‧‧‧蓋板
20‧‧‧支撐台
21‧‧‧容量
30‧‧‧等離子體產生源
31‧‧‧高頻線圈
32‧‧‧高頻電源
33‧‧‧整合電路
40、45‧‧‧氣體供給源
41、46‧‧‧噴嘴
41h、46h‧‧‧供給口
42、47‧‧‧氣體導入管
43、48‧‧‧流量計
50‧‧‧控制部
70、70a、70b‧‧‧半導體膜
71a、71b、71c、71d、71e、72a、72b、73a、73b‧‧‧膜
100‧‧‧成膜裝置
S10‧‧‧步驟S10
S20‧‧‧步驟S20
S30‧‧‧步驟S30
α‧‧‧長度
β‧‧‧長度
圖1是適用於本實施方式的成膜方法的成膜裝置的概略構成圖。 圖2是本實施方式的成膜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圖。 圖3的圖A及圖B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成膜方法的概略截面圖。 圖4的圖A及圖B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成膜方法的概略截面圖。 圖5的圖A及圖B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成膜方法的概略截面圖。 圖6的圖A是表示在成膜工序後不進行乾式洗滌就轉移至利用氫等離子體的蝕刻工序時的蝕刻時間與膜厚的關係的概略座標圖。圖B是表示在成膜工序後進行乾式洗滌後轉移至利用氫等離子體的蝕刻工序時的蝕刻時間與膜厚的關係的概略座標圖。

Claims (10)

  1. 一種成膜方法,通過在設置有具有底部和側壁的溝槽或孔的基板的表面產生包含矽的成膜氣體的第1等離子體,從而在所述底部及所述側壁形成包含矽的第1半導體膜, 通過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產生包含鹵素的蝕刻氣體的第2等離子體,從而將形成於所述側壁的所述第1半導體膜選擇性除去, 通過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產生所述第1等離子體,從而在所述底部及所述側壁形成包含矽的第2半導體膜。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膜方法,其中, 形成於所述側壁的所述第1半導體膜被選擇性除去、在所述底部及所述側壁形成所述第2半導體膜的處理被重複2次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成膜方法,其中, 產生所述第1等離子體的時間為5分鐘以內。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成膜方法,其中, 產生所述第2等離子體的時間為5分鐘以內。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成膜方法,其中, 所述蝕刻氣體包含NF3 、NCl3 、Cl2 及H2 中的至少1者。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成膜方法,其中, 作為所述第1半導體膜及所述第2半導體膜,形成包含矽的膜及包含磷、砷、銻、硼、鋁、鎵、銦、鍺中的至少1者作為摻雜劑的矽膜中的至少任一者。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成膜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1半導體膜與所述第2半導體膜的介面包含鹵素,所述鹵素是所述蝕刻氣體中包含的鹵素。
  8. 一種成膜裝置,其具備: 真空槽,所述真空槽能夠維持減壓狀態; 支撐台,所述支撐台能夠載置設置有具有底部和側壁的溝槽或孔的基板; 等離子體產生源,所述等離子體產生源能夠通過產生被導入所述真空槽內的包含矽的成膜氣體的第1等離子體而在所述底部及所述側壁形成包含矽的半導體膜,能夠通過產生被導入所述真空槽內的包含鹵素的蝕刻氣體的第2等離子體而將形成於所述側壁的所述半導體膜選擇性除去;和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能夠切換所述第1等離子體的產生和所述第2等離子體的產生。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成膜裝置,其中, 所述等離子體產生源通過電感耦合方式的等離子體產生源而構成。
  10. 如請求項8或9所述之成膜裝置,其還具備: 第1氣體供給源,所述第1氣體供給源向所述真空層內供給所述成膜氣體,並具有將所述成膜氣體噴出的第1供給口;和 第2氣體供給源,所述第2氣體供給源向所述真空層內供給所述蝕刻氣體,並具有將所述蝕刻氣體噴出的第2供給口,且所述第2供給口的位置與所述第1供給口的位置不同。
TW106126805A 2016-08-12 2017-08-08 成膜方法 TWI7479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8649A JP6745166B2 (ja) 2016-08-12 2016-08-12 成膜方法
JP2016-158649 2016-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9831A true TW201829831A (zh) 2018-08-16
TWI747931B TWI747931B (zh) 2021-12-01

Family

ID=61195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6805A TWI747931B (zh) 2016-08-12 2017-08-08 成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45166B2 (zh)
CN (1) CN107731657A (zh)
TW (1) TWI7479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9580A (zh) * 2019-08-06 2021-02-09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3222B2 (ja) * 1990-12-10 2000-0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配線形成方法
JP2861601B2 (ja) * 1992-03-04 1999-02-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エピタキシャル膜の選択成長方法及び成長装置
JP2625072B2 (ja) * 1992-09-08 1997-06-25 アプライド マテリアル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電磁rf結合を用いたプラズマ反応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4695824B2 (ja) * 2003-03-07 2011-06-08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ウエハの製造方法
US7682940B2 (en) * 2004-12-01 2010-03-23 Applied Materials, Inc. Use of Cl2 and/or HCl during silicon epitaxial film formation
JP4534041B2 (ja) * 2005-08-02 2010-09-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150048B2 (ja) * 2005-09-29 2013-02-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
US7494545B2 (en) * 2006-02-03 2009-02-24 Applied Materials, Inc. Epitaxial deposi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7931B (zh) 2021-12-01
CN107731657A (zh) 2018-02-23
JP6745166B2 (ja) 2020-08-26
JP2018026494A (ja)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7724B (zh) 在先進圖案化製程中用於間隔物沉積與選擇性移除的設備與方法
US7517804B2 (en) Selective etch chemistries for forming high aspect ratio features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
US10304725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s to protect ULK materials from damage during etch processing to obtain desired features
US6617259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forming interlayer dielectric film using high-density plasma
TWI553712B (zh) 用以減少蝕刻時對於低k閘極間隔物之損壞的方法
KR101223819B1 (ko) 플라즈마 에칭 방법 및 플라즈마 에칭 장치
TW201732872A (zh) 清潔方法
JP7422557B2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CN109983558B (zh) 成膜装置及成膜方法
JP2024045236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5521799A (ja) エッチング及びアッシング中での低誘電率材料の側壁保護
KR20010049274A (ko) 종횡비가 높은 개구에 대한 반응성 플라즈마 에칭 세정
JP2007305981A (ja) 総合プロセスモジュレーション(ipm)hdp−cvdによるギャップ充填のための新規な解決法
US7811939B2 (en) Plasma etching method
JP2008198659A (ja) プラズマエッチング方法
JP2023026624A (ja)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
TW202004902A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KR20150031227A (ko) 플라즈마 에칭 방법 및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US20040222190A1 (en) Plasma processing method
TWI747931B (zh) 成膜方法
US11342195B1 (en) Methods for anisotropic etch of silicon-based materials with selectivity to organic materials
JP5171091B2 (ja) 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JP7467708B2 (ja) 基板処理装置
JP2003163205A (ja) 酸化膜エッチング方法
TW202324531A (zh) 用於製造高深寬比(har)特徵部的電漿蝕刻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