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9231A - 座席裝置 - Google Patents

座席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9231A
TW201829231A TW107104526A TW107104526A TW201829231A TW 201829231 A TW201829231 A TW 201829231A TW 107104526 A TW107104526 A TW 107104526A TW 107104526 A TW107104526 A TW 107104526A TW 201829231 A TW201829231 A TW 2018292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eat
rotation
seat device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4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8969B (zh
Inventor
長尾裕
中根正伸
中山務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小糸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242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3285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242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6339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小糸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小糸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9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9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8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89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95Lower-leg-rests, e.g. calf-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以較輕的力使可動部移動的座席裝置。藉由對操作杆(10)的旋轉操作而使得旋轉軸(11)旋轉。利用該旋轉軸(11)的旋轉力驅動腿托(5)。第一齒輪(91)與旋轉軸(11)聯動。第一卡止部(92)卡止於第一齒輪(91)而與對操作杆(10)的旋轉操作相應地使第一齒輪(91)旋轉。第一齒輪(91)以及第一卡止部(92)係棘輪構造,若朝一個方向對操作杆(10)進行旋轉操作,則第一卡止部(92)卡止於第一齒輪(91)而使得旋轉軸(11)朝一個方向旋轉,若朝另一方向對操作杆(10)進行旋轉操作,則第一卡止部(92)未卡止於第一齒輪(91)而不會使旋轉軸(11)旋轉。

Description

座席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交通工具之旅客用座椅等座席裝置。
以往,作為前述座席裝置,使用在展開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旋轉自如的腿托(可動部)。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如下座席裝置:將操作杆的操作力傳遞至腿托而進行該腿托的展開、收納。
然而,為了減輕操作杆,必須在操作杆與腿托之間設置腿托的驅動量小於操作杆的操作量的傳動機構。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座席裝置中,使操作杆僅向一個方向旋轉而驅動腿托。由於操作杆的旋轉範圍有限,因此,存在無法充分減輕操作杆的第一問題。
具備斜倚機構的座席裝置係設置為從靠背傾倒的斜倚位置向靠背立起的豎立位置移動自如。又,亦考慮到與靠背的傾倒聯動地使座部向前方滑動的座席裝置。
為了使座部以前述方式滑動而考慮到如下之結構(專利文獻1)。以隔著靠背以及座部的左右側的方式配置底架側部。在底架側部形成有沿著前後方向的引導槽,從座部突出的引導銷插入於引導槽。據此,引導銷沿引導槽移動而使得座部相對於底架側部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
但是,為了維護而必須使座部的前端向上方升起。然而,在前述結構中,為了使座部升起而必須從座部將引導銷拆下,從而存在維護操作繁瑣的第二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8-2946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 本發明係鑑於以上背景而完成的,其第一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以較輕的力使可動部移動的座席裝置。
又,本發明係鑑於以上背景而完成的,其第二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簡單地使座部升起的座席裝置。
[技術手段] 作為為了解決上述第一問題而完成的本發明的第一態樣的座席裝置具備:操作部,對該操作部進行旋轉操作;旋轉軸,藉由對前述操作部的旋轉操作而使得該旋轉軸旋轉;以及可動部,利用前述旋轉軸的旋轉力對該可動部進行驅動,前述座席裝置的特徵在於,具備將前述操作部的旋轉力向前述旋轉軸傳遞的傳動機構,前述傳動機構將前述操作部朝一個方向的旋轉力向前述旋轉軸傳遞,而前述操作部朝另一方向的旋轉力不會向前述旋轉軸傳遞。
在第一態樣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二態樣的座席裝置的特徵在於,前述傳動機構係棘輪構造,該棘輪構造包含:第一齒輪,當該第一齒輪旋轉時使得前述旋轉軸聯動地旋轉;以及第一卡止部,該第一卡止部與前述操作部聯動,當前述操作部朝一個方向旋轉時,該第一卡止部卡止於前述第一齒輪而使得前述第一齒輪朝一個方向旋轉,當前述操作部朝另一方向旋轉時,該第一卡止部未卡止於前述第一齒輪而未使得前述第一齒輪朝另一方向旋轉。
在第一態樣或第二態樣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三態樣的座席裝置的特徵在於,前述可動部係腿托。
在第一態樣至第三態樣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四態樣的座席裝置的特徵在於,具備鎖止機構,該鎖止機構允許前述旋轉軸朝一個方向的旋轉、且禁止前述旋轉軸朝另一方向的旋轉。
在第四態樣的前述鎖止機構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五態樣的座席裝置的特徵在於,前述鎖止機構係棘輪構造,該棘輪構造包含:第二齒輪,該第二齒輪與前述旋轉軸聯動;以及第二卡止部,當前述旋轉軸朝一個方向旋轉時,該第二卡止部未卡止於前述第二齒輪卡止而允許前述旋轉軸的旋轉,當前述旋轉軸朝另一方向旋轉時,該第二卡止部卡止於前述第二齒輪而禁止前述旋轉軸的旋轉。
在第四態樣或第五態樣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六態樣的座席裝置的特徵在於,前述操作部具有主體部、以及設置為相對於前述主體部擺動自如的操作片,前述操作片在朝一個方向擺動時與前述主體部抵接而使得前述主體部亦朝一個方向旋轉,前述操作片在朝另一方向擺動時相對於前述主體部朝另一方向擺動而將前述鎖止機構解除。
在第二態樣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七態樣的座席裝置的特徵在於,具備:止動件,該止動件與前述操作部抵接而限制朝另一方向的旋轉;以及限制部,當前述操作部處於與止動件抵接的抵接位置時,該限制部與前述第一卡止部接觸而使得前述卡止部與前述第一齒輪分離。
為了解決上述第二課題而完成的本發明的第八態樣的座席裝置具備:底架;座框,該座框設置為相對於前述底架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以及背框,該背框安裝為相對於前述座框傾轉自如,與前述座框向前方的移動聯動地傾倒,與前述座框向後方的移動聯動地立起,前述座席裝置的特徵在於,具備固定於前述底架的上方、且沿著前後方向的軌道,在前述座框設置有在前述軌道的上方行走的行走軸。
在第八態樣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九態樣的座席裝置的特徵在於,前述底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對置的側板,在前述側板設置有引導槽,在前述背框設置有插入於前述引導槽的引導銷,前述引導銷沿前述引導槽移動,從而前述背框與前述座框向前方的移動聯動地傾倒,並與前述座框向後方的移動聯動地立起。
在第八態樣或第九態樣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十態樣的座席裝置的特徵在於,前述底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對置的側板,在前述側板設置有引導槽,在前述背框設置有插入於前述引導槽的引導銷,前述引導銷沿前述引導槽移動,從而前述背框與前述座框向前方的移動聯動地傾倒,並與前述座框向後方的移動聯動地立起。
在第十態樣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十一態樣的座席裝置的特徵在於,前述引導銷具有:第一銷部,該第一銷部具有將前述背框以及前述引導槽貫通的第一軸部、以及設置於前述第一軸部的一端部且重疊固定於前述背框的第一凸緣部;第二銷部,該第二銷部具有將前述第一軸部貫通的第二軸部、以及設置於前述第二軸部的另一端且與前述第一軸部的另一端重疊的第二凸緣部;以及附加安裝部,該附加安裝部設置於前述第二銷部的一端、且防止前述第二軸部從前述第一軸部脫落,前述第一軸部分割為將前述背框的背框軸部、以及插入於前述引導槽的底架軸部。
[發明之效果] 根據以上說明的第一態樣,藉由反復使操作部朝一個方向旋轉以及朝另一方向旋轉,能夠使旋轉軸朝一個方向旋轉而對可動部進行驅動。據此,即使操作部的旋轉範圍狹小,亦能夠與可動部的驅動量相比而充分增大操作部的操作量,因此,能夠利用較輕的力使操作部旋轉而對可動部進行驅動。
根據第二態樣,能夠由棘輪構造簡單地構成傳動機構。
就座者在將腳放置於腿托的狀態下對操作部進行操作。因此,若操作部較重,則就座者使腳進行蹬踏而在妨礙腿托的驅動的方向上施力。因此,操作部會變得更重。根據第三態樣,能夠利用較輕的力使操作部旋轉,因此,就座者無需使放置於腳托的腳進行蹬踏,從而效果更佳。
根據第四態樣,在利用鎖止機構朝另一方向對操作部進行旋轉操作的期間,旋轉軸不會朝另一方向旋轉。
根據第五態樣,能夠由棘輪構造簡單地構成鎖止機構。
根據第六態樣,能夠利用一個操作片而進行用於對可動部進行驅動的操作、以及鎖止機構的解除操作。
根據第七態樣,當操作部處於抵接位置時,第一卡止部以及第一齒輪允許旋轉軸朝另一方向的旋轉。
根據第八態樣,設置於座框的行走軸在軌道的上方行走從而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因此,能夠簡單地使座框升起。
根據第九態樣,在底架前方連結部的上方支撐有軌道。據此,能夠穩定地將座框支撐為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
根據第十態樣,能夠與座框的前後方向的移動聯動地將背框安裝為傾轉自如。
根據第十一態樣,從軸向的一側以及另一方均能夠將引導銷拆下。
(第一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1A~圖13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座席裝置進行說明。此外,以下說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後係從就坐於座席裝置的就座者觀察的上下左右前後。
第一實施方式的座席裝置1係裝配於鐵路車輛等交通工具的旅客室內的旅客用座椅。如圖1A、圖1B等所示,座席裝置1具備底架2、座部3及靠背4、作為可動部的腿托5、以及腿托驅動機構6。
底架2固定於旋轉臺上、且對座部3以及靠背4進行支撐。在本實施方式中,相對於一個底架2,兩個座部3以及兩個靠背4排列支撐於左右方向上。由於左右排列的座部3以及靠背4等大致相同,因此,以一個座部3以及一個靠背4為代表進行說明。
座部3以及靠背4以在圖1A所示的豎立位置與圖1B所示的斜倚位置之間移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於底架2。腿托以在圖1A所示的收納位置與圖1B所示的展開位置之間移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於座部3。腿托驅動機構6係如下機構:進行使腿托5從收納位置向展開位置移動的操作、從展開位置向收納位置移動的操作,將其操作力傳遞至腿托5而使得腿托5從收納位置向展開位置、從展開位置向收納位置移動。
如圖2以及圖3、圖5等所示,底架2具有:一對底架側管21;底架前杆22;底架後杆23;相對於一個座部3及一個靠背4分別設置有一對的引導板24;以及相對於一個座部3以及一個靠背4分別設置有一對的導軌25(圖5)。
如圖2及圖3所示,一對底架側管21形成為長條的方管狀、且配置為長度方向沿著前後方向。一對底架側管21在兩名就座者的左右方向上對置配置。底架前杆22將一對底架側管21的前端彼此連結、且對底架側管21進行支撐。底架後杆23將一對底架側管21的後端彼此連結、且對底架側管21進行支撐。
如圖2等所示,一對引導板24的下端部安裝於底架後杆23。在一對引導板24設置有供後述的從靠背4、座部3朝左右方向外側突出的引導銷P1、P2插入的引導槽24A、24B。引導銷P1、P2沿前述引導槽24A、24B移動,從而使得座部3以及靠背4以在豎立位置以及斜倚位置之間移動自如的方式支撐於一對引導板24。在豎立位置處,座部3位於後方、且靠背4立起。在斜倚位置處,座部3位於前側、且靠背4傾倒。
如圖5所示,一對導軌25在底架前杆22的上方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設置。一對導軌25分別沿前後方向設置,設置於座部3的軸部Z1在該導軌25上行走,據此座部3以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的方式支撐於底架2。
座部3包含:座框31,該座框31設置為相對於底架2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以及緩衝材料32(圖1A、圖1B),該緩衝材料32安裝於座框31。如圖2及圖3所示,座框31具有:一對座框側板311;座框後杆312(圖2),該座框後杆312將一對座框側板311的後端部彼此連結;以及座框前杆313(圖3),該座框前杆313將一對座框側板311的前端部彼此連結。一對座框側板311配置為比一對引導板24在左右方向上更靠內側、且在左右方向上對置配置。又,如圖2所示,一對座框側板311具有:側板主體部311A,該側板主體部311A配置為長度方向沿著前後方向;背框支撐部311B,該背框支撐部311B在隨著從側板主體部311A的後端趨向後方而接近上方的傾斜方向上延伸,且對後述的背框進行支撐;以及腿托支撐部311C,該腿托支撐部311C從側板主體部311A的前端的上側朝向前方延伸,且對後述的腿托5進行支撐。
如圖5所示,分別在前述導軌25上行走的一對軸部Z1分別從一對側板主體部311A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內側突出設置。在背框支撐部311B設置有供從背框41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外側突出的引導銷P1插入的貫通孔H1。將引導銷P1插入於該貫通孔H1,據此將背框41支撐為以引導銷P1為中心而相對於座框31傾轉自如。
如圖2及圖3所示,座框後杆312以及座框前杆313以長度方向沿著左右方向的方式將一對座框側板311之間連結。座框前杆313安裝為在一對座框側板311之間旋轉自如。
靠背4包含:背框41,該背框41安裝為相對於座框31傾轉自如;以及緩衝材料42(圖1),該緩衝材料安裝於背框41。如圖2所示,背框41具有:配置於一對引導板24之間的一對側方板部411;上方板部412;以及中央板部413。一對側方板部411在與一對引導板24相同的方向上對置配置、且配置為長度方向沿著上下方向。一對側方板部411的下端與前述的背框支撐部311B的內側重疊。前述引導銷P1、P2以向左右方向外側突出的方式安裝於前述側方板部411。
上方板部412將一對側方板部411的上端彼此連結、且配置為其長度方向沿著左右方向。中央板部413將一對側方板部411的中央彼此連結、且配置為其長度方向沿著左右方向。在本實施方式中,中央板部413沿上下方向排列設置有三個。
腿托5以在如圖1A所示從座框31的前端下垂的容納位置、與如圖1B所示比座框31的前端更向前方延伸的展開位置之間旋轉自如的方式安裝於座框31。腿托5具有:腿托框51;以及安裝於腿托框51的緩衝材料52(圖1A、圖1B)。如圖2所示,腿托框51具備:在左右方向上對置的一對側框部511;將一對側框部511連結的連結部512;以及板部513。
一對側框部511形成為近似方柱狀、且長度方向上的一端軸支撐於座框31的腿托支撐部311C。據此,腿托框51相對於座框31旋轉自如。連結部512形成為近似方柱狀、且配置為長度方向沿著左右方向,該連結部512的兩端與一對側框部511連結。板部513在收納位置處配置於比連結部512更靠下側的一對側框部511之間,在收納位置處與前後方向垂直、且在展開位置處與上下方向垂直。
腿托驅動機構6具備操作機構7、驅動機構8以及鎖止機構9。如圖3所示,操作機構7安裝於一對底架側管21中的一方(在本實施方式中,左側的座席裝置1的操作機構7安裝於左側的底架側管21,右側的座席裝置1的操作機構7安裝於右側的底架側管21),根據對作為操作部的操作杆10的操作而使旋轉軸11(圖7及圖8)朝一個方向Y1旋轉。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一個方向Y1係圖3中的順時針方向。
如圖5及圖6所示,驅動機構8安裝於座框31的座框前杆313的中央,將旋轉軸11朝一個方向Y1的旋轉傳遞至腿托5而將腿托5從收納位置驅動至展開位置。如圖4所示,鎖止機構9安裝於一對座框側板311的另一方(在本實施方式中,左側的座席裝置1的鎖止機構9安裝於右側的座框側板311,右側的座席裝置1的鎖止機構9安裝於左側的座框側板311),禁止旋轉軸11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另一方向Y2係圖3中的逆時針方向、且為圖4中的順時針方向。
如圖6、圖7及圖8等所示,操作機構7具有:操作杆10,對該操作杆10進行旋轉操作;旋轉軸11(圖7以及圖8),藉由對操作杆10的旋轉操作而使得該旋轉軸11旋轉;作為傳動機構的第一齒輪12,當該第一齒輪12旋轉時,旋轉軸11聯動地旋轉;作為傳動機構的第一卡止部13,該第一卡止部13卡止於第一齒輪12,從而與對操作杆10的旋轉操作相應地使第一齒輪12旋轉;作為限制部的銷P3(圖7以及圖8);第三齒輪14及第一齒條15,該第三齒輪14及第一齒條15將旋轉軸11的旋轉力轉換為前後方向上的移動;以及支撐部16,該支撐部16對前述部件進行支撐。
操作杆10形成為長條狀,旋轉軸11將該操作杆10的一端貫通。操作杆10未固定於旋轉軸11、且設置為使得旋轉軸11相對於中心而擺動(旋轉)自如。操作杆10與設置於後述的支撐部16的第一止動件S1以及作為止動件的第二止動件S2抵接而限制擺動範圍,該操作杆10的另一端在比座框31更向上方突出的範圍內擺動。
旋轉軸11以其軸向沿著左右方向的方式旋轉自如地支撐於後述的支撐部16。旋轉軸11將第一齒輪12貫通。第一齒輪12固定於比操作杆10更靠左右方向內側的旋轉軸11,若第一齒輪12旋轉,則旋轉軸11亦與第一齒輪12的旋轉聯動地朝相同的方向旋轉。如圖9A及圖9B所示,第一齒輪12的齒的比頂部更靠一個方向Y1側的傾斜面M1設置為比卡止面M2更平緩,該卡止面M2比頂部更靠另一方向Y2側。
如圖6、圖7及圖8所示,第一卡止部13安裝為,前端相對於操作杆10的內側而以沿著左右方向的軸為中心擺動自如。第一卡止部13的後端比操作杆10更向後方突出、且位於第一齒輪12的上方。第一卡止部13在其後端形成有朝向第一齒輪12的齒突出的爪部13A。利用未圖示的螺旋彈簧等對第一卡止部13的爪部13A朝接近第一齒輪12的方向施力,從而使得爪部13A與第一齒輪12接觸。
如圖9A及圖9B所示,爪部13A的比其頂部更靠前方的端面M3設置為,與第一齒輪12的齒的卡止面M2大致相同的角度。又,爪部13A的比頂部更靠後方的傾斜面M4設置為,與第一齒輪12的齒的傾斜面M1大致相同的角度。據此,如圖9A所示,若第一卡止部13朝一個方向Y1移動,則第一卡止部13的端面M3及第一齒輪12的卡止面M2卡止而使得第一齒輪12朝一個方向Y1旋轉。另一方面,如圖9B所示,若使第一卡止部13朝另一方向Y2移動,則第一卡止部13的爪部13A一邊與第一齒輪12的傾斜面M1滑動接觸一邊被逐漸向上方按壓而越過一齒輪12的齒。因此,第一齒輪12未與第一卡止部13卡止,從而第一齒輪12不進行旋轉。
銷P3突出設置在比第一卡止部13靠下側。如圖7所示,當操作杆10處於與第二止動件S2抵接的初始位置時,銷P3對第一卡止部13向上方進行按壓而使得第一卡止部13的爪部13A及第一齒輪12分離。
如圖6所示,第三齒輪14被旋轉軸11貫通。第三齒輪14固定於第一齒輪12與操作杆10之間的旋轉軸11,若旋轉軸11旋轉,則第三齒輪14亦與該旋轉軸11的旋轉聯動地朝相同的方向旋轉。
第一齒條15在第三齒輪14的下方配置為與第三齒輪14嚙合,並沿前後方向滑動自如地支撐於支撐部。據此,若第三齒輪14朝一個方向Y1旋轉,則第一齒條15向前方移動,若第三齒輪14朝另一方向Y2旋轉,則第一齒條15向後方移動。在第一齒條15的左右方向外側的側面,突出設置有供後述的線纜C1的內側線材W1的一端安裝的安裝銷P4。
如圖6所示,支撐部16具有對金屬板進行衝壓加工設置而成的第一支撐板161以及第二支撐板162。第一支撐板161具有:前後方向上呈長條的近似矩形的底板161A;以及從底板161A的左右方向內側的端部向上方立起設置的近似矩形的立起板161B。旋轉軸11旋轉自如地安裝於該立起板161B。又,在立起板161B設置有:第一止動件S1,該第一止動件S1與操作杆10抵接而限制操作杆10朝一個方向Y1的旋轉;以及第二止動件S2,該第二止動件S2與操作杆10抵接而限制操作杆10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在立起板161B設置有從其上端的後側向上方立起設置的凸部161C,第一止動件S1從凸部161C的前端的上側朝左右方向外側立起設置。第二止動件S2從立起板161B的前端的上側朝左右方向外側立起設置。
第二支撐板162具有:近似矩形的底板162A,該底板162A沿前後方向延伸;近似矩形的立起板162B,該立起板162B從底板162A的左右方向內側的端部向上方立起設置;以及近似矩形的立起板162C,該立起板162C從底板162A的左右方向外側的端部向上方立起設置。在底板162A形成有供前述的第一支撐板161的立起板161B插入的狹縫SL。若第一支撐板161的立起板161B插入於該狹縫SL,則立起板161B從底板162A立起設置,立起板161B、162B在左右方向上隔開間隔地排列。在將底架側管21夾持於該立起板161B、162B之間的狀態下,支撐部16固定於底架側管21。又,上述第一齒條15配置於立起板162B、162C之間的底板162A上。
如圖5所示,驅動機構8具備:第二齒條81,該第二齒條81與第一齒條15聯動地沿前後方向移動;齒條支撐部82,該齒條支撐部82將第二齒條81支撐為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線纜支撐板83,該線纜支撐板83對將第一齒條15的移動向第二齒條82傳遞的線纜C1進行支撐;第四齒輪(未圖示),將第二齒條82的移動傳遞至座框前杆313而使得該第四齒輪旋轉;以及一對連杆部84(圖4),該一對連杆部84將第二齒條82的移動傳遞至腿托5的連結部512而使得腿托5旋轉。
第二齒條81配置於座框前杆313的下方、且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地支撐於齒條支撐部82。齒條支撐部82固定於座框前杆313。齒條支撐部82具有:底板821,該底板821供第二齒條81搭載;以及一對立起板822,該一對立起板822從底板821的左右方向兩端向上方立起設置。座框前杆313將前述一對立起板822貫通。又,向左右方向內側突出的銷(未圖示)分別安裝於一對立起板822。在第二齒條81的側面設置有沿著前後方向的引導槽81A,上述銷插入於第二齒條81的引導槽81A。據此,第二齒條81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地支撐於齒條支撐部82。
一端安裝於第一齒條15的內側線材W1的另一端安裝於齒條支撐部82。利用螺釘等將線纜支撐板83固定於第二齒條81的後端。線纜C1的外殼OC1的另一端支撐於線纜支撐板83。
未圖示的第四齒輪被座框前杆313貫通、且配置為由一對立起板822夾持。第四齒輪配置於第二齒條81的上方、且與第二齒條81嚙合。據此,若第二齒條81向前方移動,則第四齒輪朝一個方向Y1旋轉,若第二齒條81向後方移動,則第四齒輪朝另一方向Y2旋轉。座框前杆313固定於第四齒輪,若第四齒輪旋轉,則座框前杆313亦朝相同的方向旋轉。
如圖4所示,一對連杆部84配置為在左右方向上隔開間隔。一對連杆部84卡止於連結部512的下側。第二齒條81的前端夾持於一對連杆部84之間。一對連杆部84將第二齒條81支撐為以沿著左右方向的軸為中心而旋轉自如。據此,若第二齒條81向前方移動,則連杆部84以軸為中心而旋轉,使得連結部512朝一個方向Y1旋轉,從而腿托5朝向展開位置升起。
如圖10及圖11所示,鎖止機構9具備:第二齒輪91,該第二齒輪91與座框前杆313聯動;第二卡止部92,該第二卡止部92卡止於第二齒輪91而禁止旋轉軸11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螺旋彈簧Co (Co1);連杆部93;線纜支撐部94;以及銷P5。
第二齒輪91被座框前杆313貫通。第二齒輪91固定於座框前杆313,若座框前杆313旋轉,則第二齒輪91亦與該座框前杆313的旋轉聯動地朝相同的方向旋轉。如圖12A及圖12B所示,第二齒輪91的齒的比頂部更靠一個方向Y1的傾斜面M5設置為,比卡止面M6平緩,該卡止面M6比第二齒輪91的齒的頂部更靠另一方向Y2。
如圖10及圖11所示,第二卡止部92的前端相對於座框側板311的外表面安裝為以沿著左右方向的軸Z2為中心而擺動自如。第二卡止部92的後端位於第二齒輪91的上方。第二卡止部92在其後端形成有朝向第二齒輪91的齒突出的爪部92A。如圖12所示,爪部92A的比其頂部更靠後方的端面M7設置為,與第二齒輪91的齒的卡止面M6大致相同的角度。又,爪部92A的比頂部更靠前方的傾斜面M8設置為,與第二齒輪91的齒的傾斜面M5大致相同的角度。
據此,如圖12A所示,當欲使第二齒輪91向另一方向Y2旋轉時,第二卡止部92的端面M7及第二齒輪91的卡止面M6卡止而禁止第二齒輪91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另一方面,如圖12B所示,若第二齒輪91向一個方向Y1旋轉,則第二卡止部92的爪部92A一邊與第二齒輪91的傾斜面M5滑動接觸一邊逐漸被向上方按壓而越過第二齒輪91的齒,因此,允許第二齒輪91朝一個方向Y1的旋轉。
如圖10及圖11所示,螺旋彈簧Co1的一端安裝於第二卡止部92,另一端安裝於後述的連杆部93。利用該螺旋彈簧Co1對爪部92A向接近第二齒輪91的方向施力,從而使得爪部92A與第二齒輪91接觸。
連杆部93安裝為,在座框側板311的外表面以沿著左右方向的軸Z3為中心而旋轉自如。連杆部93配置為比第二卡止部92在左右方向上更靠內側。在連杆部93,銷P5朝向左右方向外側突出設置,若線纜C2的力傳遞至該連杆部93,則該連杆部93以軸Z3為中心朝一個方向Y1旋轉而使得銷P5從圖10所示的鎖止位置向圖11所示的解除位置移動。在鎖止位置處,銷P5未將力作用於第二卡止部92,第二卡止部92處於與第二齒輪91接觸的位置。銷P5的解除位置位於比鎖止位置更靠上方的位置。在解除位置處,銷P5對第二卡止部92的爪部92A向上方進行按壓而使得第二卡止部92及第二齒輪91分離。
連杆部93具有前方側在上下方向上分支為二岔的兩岔部93A、93B。在下側的兩岔部93B設置有軸Z3。銷P5比兩岔部93B的軸Z3更向前方突出、且配置於第二卡止部92的下方。上述螺旋彈簧Co1安裝於上側的兩岔部93A的前端。
線纜C2的內側線材(未圖示)的一端安裝於連杆部93的後端。線纜支撐部94在座框側板311安裝為比連杆部93更靠後側,線纜C2的外殼OC2的一端安裝於該線纜支撐部94。
上述線纜C2的另一端與上述的操作杆10連接。接著,對前述概要說明的操作杆10的詳情進行說明。如圖3、圖4、圖7及圖8所示,操作杆10具有:作為主體部的杆主體部101;相對於杆主體部101設置為擺動自如的操作片102;以及對操作片102進行施力而使其朝一個方向Y1擺動的螺旋彈簧Co2(圖13)。操作片102若相對於杆主體部101朝一個方向Y1擺動則與杆主體部101抵接,從而杆主體部101亦朝一個方向Y1旋轉。又,操作片102若朝另一方向Y2擺動,則如圖7中的虛線所示,相對於杆主體部101朝另一方向Y2擺動。利用線纜C2將該操作片102朝另一方向Y2的擺動傳遞至鎖止機構9,從而將第二卡止部92及第二齒輪91的卡止解除。
杆主體部101設置為與左右方向垂直地配置的板狀,且分割為在長度方向上連結的第一主體部101A以及第二主體部101B這兩部分。旋轉軸11安裝於第一主體部101A。第二主體部102(101B)安裝於第一主體部101(101A)的長度方向上的遠離旋轉軸11的一側的端部,且安裝為比第一主體部101(101A)更向後方傾斜。第二主體部101B具有:主體上方部101C,該主體上方部101C在該第二主體部101B的上方朝向前方突出;以及操作片支撐部101D,該操作片支撐部101D從主體上方部101C的下端的前方突出。又,如圖13所示,在第二主體部101B設置有對線纜C2以及螺旋彈簧Co2進行支撐的線纜/線圈支撐部101E。線纜C2的外殼OC2支撐於線纜/線圈支撐部101E。又,螺旋彈簧Co2的一端支撐於線纜/線圈支撐部101E。
如圖13所示,操作片102具有:由就座者進行操作的操作片主體102A;支撐於杆主體部101的主體支撐部102B;以及對線纜C2、螺旋彈簧Co2進行支撐的線纜/線圈支撐部102C。操作片主體102A形成為板狀,如圖4、圖13所示,該操作片主體102A配置為在比主體上方部101C靠前方且左右方向內側與杆主體部101正交。如圖13所示,主體支撐部102(102B)從操作片主體102向後方突出,與操作片支撐部101D的左右方向內側重疊,且安裝為以軸Z4為中心而旋轉自如。線纜/線圈支撐部102C從比操作片主體102的主體支撐部102B更靠上方的位置向後方突出。線纜C2的未圖示的內側線材及螺旋彈簧Co2的另一端安裝於線纜/線圈支撐部102C。
前述螺旋彈簧Co2以前述方式安裝於杆主體部101與操作片102之間,並對操作片102施力以使其朝一個方向Y1擺動。據此,如圖13中的實線所示,操作片102被向接近主體上方部101C的前端的方向施力而與主體上方部101C的前端抵接。
接下來,對前述結構的座席裝置1的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如圖1A所示,將腿托5設為處於收納位置。在就座者未對操作杆10進行操作的狀態下,操作片102因螺旋彈簧Co2的作用力而處於圖7中的實線所示的初始位置。又,杆主體部101處於與第二止動件S2抵接的初始位置。若就座者對操作片102的上端朝向後方進行操作,則杆主體部101被操作片102按壓而朝一個方向Y1旋轉。
若使杆主體部101朝一個方向Y1旋轉,則如圖9A所示,第一卡止部13的爪部13A的端面M3與第一齒輪12的卡止面M2抵接而使得第一齒輪12朝一個方向Y1旋轉。若第一齒輪12朝一個方向Y1旋轉,則第一齒條15朝向前方移動。該第一齒條15向前方的移動由線纜C1來傳遞,而使得第二齒條82向前方移動。第二齒條82向前方的移動經由連杆部84傳遞至腿托5的連結部512而使得連結部512朝一個方向Y1旋轉。據此,腿托5朝向展開位置升起。
若第二齒條82向前方移動,則與第二齒條82嚙合的第三齒輪14朝一個方向Y1旋轉。固定有第三齒輪14的座框前杆313亦與第三齒輪14朝一個方向Y1的旋轉聯動地朝一個方向Y1旋轉。固定於座框前杆313的鎖止機構9的第二齒輪91亦與座框前杆313朝一個方向Y1的旋轉聯動地朝一個方向Y1旋轉。若第二齒輪91朝一個方向Y1旋轉,則如圖12B所示,第二卡止部92的爪部92A一邊與第二齒輪91的平緩的傾斜面M8滑動接觸一邊被逐漸向上方按壓而越過第一齒輪91的齒。即,第二卡止部92允許第二齒輪91朝一個方向Y1的旋轉。
若就座者使手從操作杆10離開,則操作杆10因未圖示的螺旋彈簧的作用力等而朝另一方向Y2旋轉。若使得操作杆10朝另一方向Y2旋轉,則如圖9B所示,第一卡止部13一邊與第一齒輪12的平緩的傾斜面M1滑動接觸一邊被逐漸向上方按壓而越過第一齒輪12的齒。據此,操作杆10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力未傳遞至第二齒輪12,因此,不會因操作杆10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而使得腿托5返回至收納位置。
又,若就座者以前述方式使手從操作杆10離開,則腿托5因自重而要返回至收納位置,從而使得第二齒條81要向後方移動。若第二齒條81要向後方移動,則使得與第二齒條81嚙合的未圖示的第四齒輪要朝另一方向Y2旋轉,從而座框前杆313以及第二齒輪91亦要與第四齒輪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聯動地朝另一方向Y2旋轉。若第二齒輪91朝另一方向Y2旋轉,則如圖12A所示,第二卡止部92的端面M7及第二齒輪91的卡止面M6卡止,而不會使得第二齒輪91朝另一方向Y2旋轉。即,第二卡止部92禁止第二齒輪91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據此,即使就座者使手從杆離開,腿托5亦不會因自重而返回至收納位置。
如圖7中的虛線所示,若使得操作片102向前方傾倒,則操作片102相對於杆主體部101朝另一方向Y2旋轉。此時,杆主體部101不旋轉。操作片102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經由線纜C2而傳遞至鎖止機構9的連杆部93,如圖11所示,使得連杆部93朝另一方向Y2旋轉。據此,銷P5將第二卡止部92向上方按壓而使得第二卡止部92及第二齒輪91分離。因此,允許第二齒輪91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因此,腿托5因自重而向收納位置返回。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構成傳動機構的第一齒輪12以及第一卡止部13將操作杆10朝一個方向Y1的旋轉力傳遞至旋轉軸11,操作杆10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力並未傳遞至旋轉軸11。因此,藉由反復進行操作杆10朝一個方向Y1的旋轉以及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據此能夠使得旋轉軸11朝一個方向Y1旋轉而對腿托5進行驅動。據此,即使操作杆10的旋轉範圍狹小,亦能夠與腿托5的驅動量相比而充分增大操作杆10的操作量,因此,能夠利用較輕的力使操作杆10旋轉而對腿托進行驅動。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能夠利用包含第一齒輪12以及第一卡止部13的棘輪構造而簡單地構成傳動機構。
特別地,就座者在將腳放置於腿托的狀態下對操作杆10進行操作。因此,若操作杆10較重,則就座者使腳蹬踏腿托5而將腿托5向收納位置壓回。因此,操作杆10變得更重。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座席裝置1,利用較輕的力使操作杆10旋轉,因此,就座者無需將腳放置於腿托而進行蹬踏,從而效果更好。
又,根據前述實施方式,鎖止機構9允許旋轉軸11朝一個方向Y1的旋轉(=允許向腿托5的展開位置的驅動),禁止旋轉軸11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禁止向腿托5的收納位置的驅動)。據此,在對操作杆10朝另一方向Y2進行旋轉操作的期間,旋轉軸11不會朝另一方向Y2旋轉而返回至展開位置。
又,根據前述實施方式,鎖止機構9具有:第二齒輪91,該第二齒輪91與旋轉軸11聯動;以及第二卡止部92,該第二卡止部92對第二齒輪91進行卡止,第二齒輪91以及第二卡止部92係如下棘輪構造:若旋轉軸11朝一個方向Y1旋轉,則第二卡止部92未卡止於第二齒輪91而允許旋轉軸11的旋轉,若旋轉軸11朝另一方向Y2旋轉,則第二卡止部92卡止於第二齒輪91而禁止旋轉軸11的旋轉。因此,能夠利用棘輪構造而簡單地設置允許旋轉軸11僅朝一個方向Y1的旋轉的鎖止機構9。
又,根據前述實施方式,操作片102若朝一個方向Y1擺動則與杆主體部101抵接而使得杆主體部101亦朝一個方向Y1旋轉,操作片102若朝另一方向Y2擺動則相對於杆主體部101朝另一方向Y2擺動,從而將鎖止機構9解除。據此,能夠利用一個操作片102進行用於對腿托5進行驅動的操作、以及鎖止機構9的解除操作。
又,根據前述實施方式,若使操作杆10朝另一方向Y2旋轉而使其向與第二止動件S2抵接的初始位置返回,則銷P3與第一卡止部13接觸而與第一齒輪12分離。據此,當操作杆10處於初始位置時,第一卡止部13以及第一齒輪12允許旋轉軸11朝另一方向Y2的旋轉。
此外,根據前述實施方式,作為操作部而使用長條狀的操作杆10,但並不侷限於此。作為操作部,只要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即可,亦可為圓板狀。
又,根據前述實施方式,將第二齒輪91安裝於座框前杆313,但並不侷限於此。作為第二齒輪91,只要與旋轉軸11聯動即可,例如,可直接安裝於旋轉軸11而實現聯動。
又,根據前述實施方式,鎖止機構9安裝於未安裝有操作機構7的座框側板311,但並不侷限於此。作為鎖止機構9,亦可安裝於一對座框側板311之間的座框前杆313。
又,根據前述實施方式,藉由將操作片102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於杆主體部101,能夠利用一個操作片102進行用於對腿托5進行驅動的操作、以及鎖止機構9的解除操作,但並不侷限於此。亦可不將操作片102設置於操作杆10,而將用於將鎖止機構9解除的解除操作部設置於與操作杆10不同的場所。
又,根據前述實施方式,作為可動部而對腿托5進行驅動,但並不侷限於此。亦可將座框31、背框41設為可動部。
又,根據前述實施方式,將旋轉軸11的旋轉經由第三齒輪14、第一齒條15、線纜C1、連杆部84傳遞至腿托5而使腿托5旋轉,但並不侷限於此。亦可將腿托5以及第一齒輪12安裝於座框前杆313,將座框前杆313作為旋轉軸,並與座框前杆313的旋轉相應地使得安裝於該座框前杆313的腿托5旋轉。
(第二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14A至圖19對第二實施方式的座席裝置進行說明。此外,以下說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後係從就坐於座席裝置的就座者觀察的上下左右前後。
本實施方式的座席裝置100係裝配於鐵路車輛等交通工具的旅客室內的旅客用座椅。如圖14A及圖14B等所示,座席裝置100具備底架200、座部300及靠背400以及腿托500。
底架200固定於旋轉臺上、且對座部300以及靠背400進行支撐。在本實施方式中,相對於一個底架200在左右方向上排列並支撐兩個座部300以及兩個靠背400。左右排列的座部300以及靠背400等大致相同,因此以一個座部300以及一個靠背400為代表進行說明。
座部300以及靠背400以在圖14A所示的豎立位置與圖14B所示的斜倚位置之間移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於底架200。腿托以在圖14A所示的收納位置與圖14B所示的展開位置之間移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於座部300。
如圖14A至圖16等所示,底架200具備:一對作為底架側部的底架側管201;作為底架連結部的底架前杆202;底架後杆203;相對於一個座部300及一個靠背400分別設置為一對的作為側板的引導板204;以及相對於一個座部300及一個靠背400分別設置為一對的導軌205。
如圖15及圖16所示,一對底架側管201形成為長條的方管狀、且配置為長度方向沿著前後方向。一對底架側管201在兩名就座者的左右方向上對置配置。底架前杆202將一對底架側管201的前端彼此連結而對底架側管201進行支撐。底架後杆203將一對底架側管201的後端彼此連結而對底架側管201進行支撐。
一對引導板204的下端部安裝於底架後杆203。在一對引導板204分別設置有供後述的從靠背400、座部300朝左右方向外側突出的引導銷600插入的一對引導槽204A。引導銷600沿該引導槽204A移動,從而座部300以及靠背400以在豎立位置與斜倚位置之間移動自如的方式支撐於一對引導板204。在豎立位置處,座部300位於後方、且靠背400立起。在斜倚位置處,座部300位於前側、且靠背400傾倒。
如圖16所示,一對導軌205在底架前杆202的上方沿左右方向排列設置。一對導軌205分別設置為長條的板狀,並以板厚方向沿著左右方向、且長度方向沿著前後方向的方式安裝於底架前杆202。一對導軌205以後端比底架前杆202更大幅地向後方突出、且前端比底架前杆202略微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安裝於底架前杆202。
設置於座部300的行走軸303在該導軌205上行走,據此座部300以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的方式支撐於底架200。又,在導軌205的前端設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205A。座部300的行走軸303無法超過該凸部205A而向前方行走。
座部300包含:座框301,該座框301設置為相對於底架200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以及緩衝材料302(圖14A及圖14B),該緩衝材料302安裝於座框301。如圖15所示,座框301具有:一對座框側板3011;座框後杆3012,該座框後杆3012將一對座框側板3011的後端部彼此連結;以及座框前杆3013,該座框前杆3013將一對座框側板3011的前端部彼此連結。一對座框側板3011配置為比一對引導板204更靠左右方向內側、且在左右方向上對置配置。又,如圖15所示,一對座框側板3011具有:側板主體部3011A,該側板主體部3011A配置為長度方向沿著前後方向;背框支撐部3011B,該背框支撐部3011B隨著從側板主體部3011A的後端趨向後方而在接近上方的傾斜方向上延伸,且對後述的背框401進行支撐;以及腿托支撐部3011C,該腿托支撐部3011C從側板主體部3011A的前端的上側朝向前方延伸,且對後述的腿托500進行支撐。
如圖16所示,分別在前述導軌205上行走的一對行走軸303分別從一對側板主體部3011A朝向左右方向內側突出設置。行走軸303設置為近似圓柱狀,並具有直徑較大的一對大徑部303A、以及設置於一對大徑部303A之間的小徑部303B。導軌25夾持於一對大徑部303A之間,小徑部303B在導軌205上行走。
在背框支撐部3011B設置有供從背框401朝向左右方向外側突出的引導銷600插入的貫通孔H1。將引導銷600插入於該貫通孔H1,據此背框401支撐為以引導銷600為中心而相對於座框301傾轉自如。
靠背400包含:背框401,該背框401安裝為相對於座框301傾轉自如;以及緩衝材料402(圖14A及圖14B),該緩衝材料402安裝於背框401。如圖15所示,背框401具有:配置於一對引導板204之間的一對側方板部4011;上方板部4012;以及中央板部4013。一對側方板部4011在與一對引導板204相同的方向上對置配置、且配置為長度方向沿著上下方向。一對側方板部4011的下端與前述背框支撐部3011B的內側重疊。前述引導銷600以朝左右方向外側突出的方式安裝於前述側方板部4011。
上方板部4012將一對側方板部4011的上端彼此連結、且配置為其長度方向沿著左右方向。中央板部4013將一對側方板部4011的中央彼此連結、且配置為其長度方向沿著左右方向。在本實施方式中,中央板部4013沿上下方向排列設置有三個。
腿托500以在如圖14A所示從座框301的前端下垂的容納位置、與如圖14B所示延伸至比座框301的前端更靠前方的展開位置之間旋轉自如的方式安裝於座框301。
接下來,對前述引導銷600的詳細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5所示,引導銷600相對於一對側方板部4011分別上下安裝有兩個。即,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一對側方板部4011安裝有四個引導銷600。上方的引導銷600插入於引導板204所設置的一對引導槽204A中的上方。下方的引導銷600將設置於座框301的貫通孔H1(圖16),插入於引導板204所設置的一對引導槽204A中的下方。
如圖18所示,引導銷600具備第一銷部601、第二銷部602以及隔離件603。第一銷部601具有:第一軸部601A,該第一軸部601A貫通背框401以及引導槽204A;以及第一凸緣部61B,該第一凸緣部61B設置於第一軸部601A的左右方向內側的端部(一端)、且重疊固定於背框401。第一軸部601A在軸向(左右方向)上分割為貫通背框401的背框軸部61C、以及插入於引導槽204A的底架軸部601D。
在背框軸部601C以及底架軸部601D設置有在左右方向上貫通的貫通孔H2、H3,後述的第二軸部602A插入於該貫通孔H2、H3。在本實施方式中,相互接觸的背框軸部601C的左右方向外側的端面及底架軸部601D的左右方向內側的端面以與引導板204的左右方向內側的內表面大致處於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分割為背框軸部601C以及底架軸部601D。
第一凸緣部601B從背框軸部601C的左右方向內側的端部沿徑向突出、且與背框401的內側重疊。第一凸緣部601B與背框軸部601C設置為一體。在第一凸緣部601B形成有供用於將引導銷600固定於背框401的螺釘N1貫通的貫通孔H4。在背框401設置有與螺釘N1螺合的螺孔H5。在將螺釘N1插入於第一凸緣部601B的貫通孔H4的狀態下,使螺釘N1與設置於背框401的螺孔H5螺合,據此能夠將引導銷600固定於背框401。第一凸緣部601B設置為長條狀,並在遠離貫通孔H2離開的那側形成有貫通孔H4。
第二銷部602具有:第二軸部602A,該第二軸部602A將第一軸部601A的貫通孔H2、H3貫通;以及第二凸緣部602B,該第二凸緣部602B設置於第二軸部602A的左右方向外側的端部(另一端),且與第一軸部601A的左右方向外側的端部(底架軸部601D的端部)重疊。第二軸部602A的外徑設置為與貫通孔H2、H3的直徑大致相同。若第二軸部602A從左右方向外側藉由第一軸部601A的貫通孔H2、H3,則第二凸緣部602B與底架軸部601D的端面抵接,從而第二軸部602A不會從第一軸部601A的左右方向內側脫落。第二凸緣部602B設置為圓板狀,其直徑設置為小於第一軸部601A的外徑。
又,在第二凸緣部602B及底架軸部601D抵接的位置處,第二軸部602A的前端設置為比第一軸部601A更朝左右方向內側突出。在第二軸部602A的比第一軸部601A更突出的部分形成有供作為附加安裝部的卡止銷700(圖17)插入的銷插入孔H6。銷插入孔H6貫通設置在第二軸部602A的徑向上,卡止銷700從銷插入孔H6的貫通方向兩端突出。據此,卡止銷與第一銷部601的端面抵接,從而第二軸部602A不會從第一銷部601的左右方向外側脫落。
如圖18所示,設置於下方且插入於座框301的引導銷600的隔離件603配置於座框301與引導板204之間,且設置有貫通第一軸部601A的貫通孔H7。設置於下方且插入於座框301的引導銷600的隔離件603在左右方向上排列設置有兩個。另一方面,如圖17所示,設置於上方且未插入於座框301的引導銷600的隔離件603在座框301與引導板204之間配置有一個。
接下來,對前述結構的座席裝置100的維護進行說明。設置於座框301的行走軸303在導軌205的上方行走,據此使得前述座席裝置100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如圖19所示,座框301及底架200並未在上下方向上卡止,因此,若使得座框301的前端升起,則座框301以引導銷600為中心而相對於背框401旋轉,從而能夠簡單地使座框301的前端向上方升起。據此,容易進行座框301的下側的清掃、維護。
又,若將四個引導銷600拆下,則能夠將座框301以及背框401從底架200拆下而進行維護。亦可從左右方向的兩側將引導銷600拆下。
首先,對從左右方向內側將引導銷600拆下的次序進行說明。若將螺釘N1拆下並朝向左右方向內側拉動第一銷部601,則能夠從引導槽204A、背框401的貫通孔H2拔出第一銷部601以及第二銷部602。據此,若使座框301以及背框401向上方升起,則能夠將它們從底架200拆下。
接下來,對從左右方向外側將引導銷600拆下的次序進行說明。從第一軸部601A的銷插入孔H6拔出卡止銷700。據此,若朝向左右方向外側拉動第二銷部602,則能夠從第一銷部601拔出第二銷部602。第一軸部601A分割為背框軸部601C以及底架軸部601D這兩部分,背框軸部601C貫通背框401,但並未插入於引導槽204A。底架軸部601D插入於引導槽204A,但並未插入於背框401。據此,若使得座框301以及背框401向上方升起,則能夠將它們從底架200拆下。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設置於座框301的行走軸303藉由在導軌205的上方行走而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因此,能夠簡單地使座框301升起。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導軌205支撐於底架前杆202的上方。據此,能夠穩定地將座框301支撐為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底架20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對置的引導板204,在引導板204設置有引導槽204A,在背框401設置有插入於引導槽204A的引導銷600。而且,引導銷600沿引導槽204A移動,從而背框401與座框301向前方的移動聯動地傾倒,並與座框301向後方的移動聯動地立起。據此,能夠與座框301的前後方向上的移動聯動地將背框401安裝為傾轉自如。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引導銷600具有:第一銷部601,該第一銷部601具有貫通背框401以及引導槽204A的第一軸部601A、以及設置於第一軸部601A的一端部且重疊固定於背框401的第一凸緣部601B;第二銷部602,該第二銷部602具有貫通第一軸部601A的第二軸部602A、以及設置於第二軸部602A的另一端且與第一軸部601A的另一端重疊的第二凸緣部602B;以及卡止銷700,該卡止銷700設置於第二銷部602的一端,且防止第二軸部602A從第一軸部601A脫落,第一軸部601A分割為貫通背框401的背框軸部601C、以及插入於引導槽204A的底架軸部601D。據此,從左右方向(軸向)的一側以及另一側均能夠將引導銷600拆下。
此外,根據前述實施方式,導軌205固定於底架前杆202,但並不侷限於此。只要導軌205固定於對座框301進行支撐的底架200的上方即可,亦可不為底架前杆202。例如,亦可在底架前杆與底架後杆之間設置底架中央杆、將導軌205設置於該底架中央杆的上方,亦可將導軌205設置於底架側管。
又,前述實施方式使用能夠從左右方向的兩側拆卸的引導銷600,但並不侷限於此。亦可使用僅能從左右方向的一側拆卸的通常的引導銷。
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前述實施方式。即,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而實施。
本發明要求享有於2017年2月13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2017-024205以及於2017年2月13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2017-024206的優先權,該申請的全部內容藉由引用併入本文中。
1‧‧‧第一實施方式的座席裝置
5‧‧‧腿托(可動部)
9‧‧‧鎖止機構
10‧‧‧操作杆(操作部)
11‧‧‧旋轉軸
12‧‧‧第一齒輪(傳動機構)
13‧‧‧第一卡止部(傳動機構)
91‧‧‧第二齒輪
92‧‧‧第二卡止部
101‧‧‧杆主體部(主體部)
102‧‧‧操作片
P3‧‧‧銷(限制部)
S2‧‧‧第二止動件(止動件)
100‧‧‧第二實施方式的座席裝置
200‧‧‧底架
600‧‧‧引導銷
700‧‧‧卡止銷(附加安裝部)
201‧‧‧底架側管(底架側部)
202‧‧‧底架前杆(底架連結部)
204‧‧‧引導板(側板)
204A‧‧‧引導槽
205‧‧‧導軌(軌道)
301‧‧‧座框
303‧‧‧行走軸
401‧‧‧背框
601‧‧‧第一銷部
601A‧‧‧第一軸部
601B‧‧‧第一凸緣部
601C‧‧‧背框軸部
601D‧‧‧底架軸部
602‧‧‧第二銷部
602A‧‧‧第二軸部
602B‧‧‧第二凸緣部
【圖1A】係表示本發明的座席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其示出腿托處於容納位置、且座部以及靠背處於豎立位置時的座席裝置。 【圖1B】係表示本發明的座席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其示出腿托處於展開位置、座部以及靠背處於斜倚位置、且腿托驅動機構拆下時的座席裝置。 【圖2】係從左前方觀察緩衝材料拆下後的圖1A所示的座席裝置的立體圖。 【圖3】係從左後方觀察緩衝材料拆下後的圖1A所示的座席裝置的立體圖。 【圖4】係從右後方觀察緩衝材料拆下後的圖1A所示的座席裝置的立體圖。 【圖5】係構成圖1A所示的座席裝置的座框的立體圖。 【圖6】係構成圖1A所示的座席裝置的座框以及腿托驅動機構的立體圖。 【圖7】係第三齒輪拆下、且操作杆處於初始位置時的圖6所示的操作機構的側視圖。 【圖8】係第三齒輪拆下、且使操作杆朝一個方向略微旋轉時的圖6所示的操作機構的側視圖。 【圖9A】係使操作杆朝一個方向旋轉時的第一卡止部以及第一齒輪的局部放大圖。 【圖9B】係使操作杆朝另一方向旋轉時的第一卡止部以及第二齒輪的局部放大圖。 【圖10】係鎖止未解除時的圖4所示的鎖止機構的側視圖。 【圖11】係鎖止解除時的圖4所示的鎖止機構的側視圖。 【圖12A】係座框前杆要朝另一方向旋轉時的第二卡止部以及第二齒輪的局部放大圖。 【圖12B】係座框前杆朝一個方向旋轉時的第二卡止部以及第二齒輪的局部放大圖。 【圖13】係圖1所示的操作杆的局部側視圖。 【圖14A】係表示本發明的座席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側視圖,並示出座部以及靠背處於豎立位置時的座席裝置。 【圖14B】係表示本發明的座席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其示出座部以及靠背處於斜倚位置時的座席裝置。 【圖15】係從左前方觀察坐墊拆下後的圖14A所示的座席裝置的立體圖。 【圖16】係構成圖14A所示的座席裝置的底架以及座框的立體圖。 【圖17】係構成圖14A所示的座席裝置的底架以及背框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18】係圖15的A-A線剖視圖。 【圖19】係使圖14A所示的座席裝置的座部向上方升起時的立體圖。

Claims (7)

  1. 一種座席裝置,其係具備:操作部,對該操作部進行旋轉操作;旋轉軸,藉由對前述操作部的旋轉操作而使得該旋轉軸旋轉;以及可動部,利用前述旋轉軸的旋轉力對該可動部進行驅動, 其特徵係, 前述座席裝置具備將前述操作部的旋轉力向前述旋轉軸傳遞的傳動機構, 前述傳動機構將前述操作部朝一個方向的旋轉力向前述旋轉軸傳遞,而前述操作部朝另一方向的旋轉力不會向前述旋轉軸傳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座席裝置,其中, 前述傳動機構係棘輪構造,該棘輪構造包含:第一齒輪,當該第一齒輪旋轉時使得前述旋轉軸聯動地旋轉;以及第一卡止部,該第一卡止部與前述操作部聯動,當前述操作部朝一個方向旋轉時,該第一卡止部卡止於前述第一齒輪而使得前述第一齒輪朝一個方向旋轉,當前述操作部朝另一方向旋轉時,該第一卡止部未卡止於前述第一齒輪而未使得前述第一齒輪朝另一方向旋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座席裝置,其中, 前述可動部係腿托。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座席裝置,其中, 亦具備鎖止機構,該鎖止機構允許前述旋轉軸朝一個方向的旋轉、且禁止前述旋轉軸朝另一方向的旋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座席裝置,其中, 前述鎖止機構係棘輪構造,該棘輪構造包含:第二齒輪,該第二齒輪與前述旋轉軸聯動;以及第二卡止部,當前述旋轉軸朝一個方向旋轉時,該第二卡止部未卡止於前述第二齒輪卡止而允許前述旋轉軸的旋轉,當前述旋轉軸朝另一方向旋轉時,該第二卡止部卡止於前述第二齒輪而禁止前述旋轉軸的旋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所記載之座席裝置,其中, 前述操作部具有主體部、以及設置為相對於前述主體部擺動自如的操作片, 前述操作片在朝一個方向擺動時與前述主體部抵接而使得前述主體部亦朝一個方向旋轉,前述操作片在朝另一方向擺動時相對於前述主體部朝另一方向擺動而將前述鎖止機構解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座席裝置,其中, 前述座席裝置亦具備: 止動件,該止動件與前述操作部抵接而限制朝另一方向的旋轉;以及 限制部,當前述操作部處於與止動件抵接的抵接位置時,該限制部與前述第一卡止部接觸而使得前述卡止部與前述第一齒輪分離。
TW107104526A 2017-02-13 2018-02-08 座席裝置 TWI738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4206 2017-02-13
JP2017-024205 2017-02-13
JP2017024206A JP7032858B2 (ja) 2017-02-13 2017-02-13 座席装置
JP2017024205A JP6963391B2 (ja) 2017-02-13 2017-02-13 座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9231A true TW201829231A (zh) 2018-08-16
TWI738969B TWI738969B (zh) 2021-09-11

Family

ID=63486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4526A TWI738969B (zh) 2017-02-13 2018-02-08 座席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28305B (zh)
TW (1) TWI7389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4695A (zh) * 2018-11-15 2019-02-15 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用靠坐联动结构
CN111873862A (zh) * 2020-08-04 2020-11-03 青岛美莱轨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靠背与座架联动式新型座椅
CN113715858B (zh) * 2021-09-15 2022-08-26 安徽砺剑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座椅腿托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91234C (zh) * 1954-07-08
JPS63172739U (zh) * 1987-05-01 1988-11-09
FR2750371B1 (fr) * 1996-06-28 1998-08-21 Ampafrance Siege pour enfant destine a etre fixe sur un siege de vehicule au moyen d'une ceinture de securite
JP4211515B2 (ja) * 2003-07-16 2009-01-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装置
JP4502625B2 (ja) * 2003-10-27 2010-07-14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ート装置
KR100936331B1 (ko) * 2008-04-30 2010-01-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오토만 장치
US8132855B2 (en) * 2009-01-08 2012-03-13 La-Z-Boy Incorporated One-piece 3-position leg rest member for furniture member
CN201334124Y (zh) * 2009-01-12 2009-10-28 杭州海利机械有限公司 间歇释放式紧带器
JP6056525B2 (ja) * 2013-02-12 2017-01-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連動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JP6039457B2 (ja) * 2013-02-25 2016-12-07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オットマン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14110205A1 (de) * 2014-07-21 2016-01-21 Wan-Yu Li Einklappbare Beinstütze
CN205440371U (zh) * 2016-04-13 2016-08-10 山东嘉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商务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8305A (zh) 2018-09-14
CN108528305B (zh) 2021-11-16
TWI738969B (zh) 2021-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29231A (zh) 座席裝置
JP6065626B2 (ja) シートバック連動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CN101495342B (zh) 车辆座椅装置
JP2005034233A (ja) シート装置
JP2020536794A (ja) ベビーカーシートおよびベビーカー装置
JP2010162334A (ja) 座席構造
CN103171462B (zh) 车辆座椅
TWI422507B (zh) Baby carriage
JP2006082698A (ja) 折畳み収納式自動車用シート
JP451530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10082099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48637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634108B2 (ja) 座席装置
JP6963391B2 (ja) 座席装置
JP6056525B2 (ja) シートバック連動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JP5900230B2 (ja) スライド装置
JP2008239013A (ja) フットレスト
JP2010005242A (ja) 車いす
JP671875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334953B2 (ja) 背対面切替式乳母車
JP2009017974A (ja) 車椅子
US20230293371A1 (en) Wheeled nursing and medical device
JP5209657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5349066A (ja) 車椅子及びその付属金具
JPWO2017203939A1 (ja) 車両用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