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4316A - 按鈕開關用部件 - Google Patents

按鈕開關用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4316A
TW201824316A TW106144966A TW106144966A TW201824316A TW 201824316 A TW201824316 A TW 201824316A TW 106144966 A TW106144966 A TW 106144966A TW 106144966 A TW106144966 A TW 106144966A TW 201824316 A TW201824316 A TW 2018243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key body
key
movable contact
button swit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4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1691B (zh
Inventor
伊藤正幸
本木俊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信越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信越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信越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4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4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1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16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06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omprising a separate movable contact element for each switch site, all other elements being integrated i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8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 H01H13/79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contacts, e.g. interspersed fingers or helic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5/00Movable contacts
    • H01H2205/016Separate bridge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5/00Movable contacts
    • H01H2205/016Separate bridge contact
    • H01H2205/024Means to facilitate pos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5/00Movable contacts
    • H01H2205/016Separate bridge contact
    • H01H2205/024Means to facilitate positioning
    • H01H2205/026Adhesive she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04Collapsible dome or bubble
    • H01H2215/012Positioning of individual do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5Force concentrator; Actuating dimp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7/00Dimensions; Characteristics
    • H01H2227/026Separate dome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7/00Dimensions; Characteristics
    • H01H2227/026Separate dome contact
    • H01H2227/0261Separate dome contact with an aperture in contact making centre of do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46Camera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現小型且可對應高負荷、並且為高點擊觸感、長期穩定的開關。本發明涉及一種按鈕開關用部件(1),其具備可動接點(10)、和與可動接點(10)的突出側接觸或分開地對置配置的操作鍵(30),可動接點(10)具備配置於操作鍵(30)的鍵主體(31)的正下方部位且通過鍵主體(31)的按下與接點(21)接觸的上側接觸部(11)、位於上側接觸部(11)或比其更靠徑向外側且固定於比鍵主體(31)更靠徑向外側的外側固定部(14)、位於比上側接觸部(11)更靠可動接點(10)的徑向外側且以通過鍵主體(31)的按下而可以與配置於上側接觸部(11)相接的接點(21)的徑向外側的其他接點(22)接觸的方式與其他接點(22)以非接觸的狀態對置配置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具備與其他接點(22)可線接觸或面接觸的底部(17)。

Description

按鈕開關用部件
本發明涉及按鈕開關用部件。
以往,已知有從金屬圓頂的外側對其中央頂部部位施加按壓,利用金屬圓頂的變形使開關接通的按鈕開關用部件(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另外,近年來,伴隨裝入按鈕開關用部件的設備的小型化,在鍵的小型化及鍵間的窄小化發展過程中,各鍵和金屬圓頂的高精度的對位的要求增強。當在鍵的按壓位置和金屬圓頂的中央頂部部位之間產生位置偏移時,不能得到良好的點擊感。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還開發了具有在鍵的正下方粘合有金屬圓頂的中央頂部部位的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當在鍵的正下方連接金屬圓頂時,因為使鍵和金屬圓頂的位置固定,而能夠總是相對於金屬圓頂的中央頂部部位進行按壓,因此,得到了可獲得良好的點擊感的優點。
特別是,也能夠實現如下二段開關,即:在電路基板側形成與金屬圓頂的中央可接觸的第一固定接點、和與金屬圓頂的外周圍可接觸的第二固定接點,當將金屬圓頂以從電路基板浮起的狀態與鍵連接時,則通過來自鍵的金屬圓頂的按下,第二固定接點和金屬圓頂的外周圍接觸,使開關接通,接著,金屬圓頂的中央部和第一固定接點接觸,使開關接通。(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1887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52962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WO2012/153587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以往,公知的上述的按鈕開關用部件存在如下這樣的問題。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按鈕開關用部件中,存在難以對應高負荷的問題。為了通過金屬圓頂單體實現高負荷的開關,需要增加金屬圓頂的片的厚度、直徑或曲率,相對於重複變形的耐久性降低,並且導致開關的大型化。進而,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按鈕開關用部件中,當在金屬圓頂的上方配置橡膠開關時,則上述問題減小,但會發生容易產生橡膠開關的下表面的按壓件和金屬圓頂頂部的位置偏移的問題。該位置偏移導致操作觸感的惡化,所以是優選的。另外,在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按鈕開關用部件,因為將位於橡膠開關的正下方位置的按壓件和金屬圓頂的頂部粘接,所以不存在上述那種位置偏移的問題,但會產生因粘接劑的存在而產生的其他問題。該問題為:因粘接劑的厚度的偏差而按壓方向的尺寸公差較大,難以保證良好的操作觸感。而且,在粘接劑的存在區域,不易產生金屬圓頂的變形,因此,難以得到金屬圓頂原本的高點擊感。
為了解決上述以往公知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問題,本發明人在本發明之前考慮到了下述結構,即,在具備圓頂狀的可動接點和操作鍵的按鈕開關用部件中,在可動接點,具備配置於鍵主體的正下方部位且通過鍵主體的按下而與接點接觸的上側接觸部、和位於上側接觸部或比其更靠徑向外側且固定於比鍵主體更靠徑向外側的外側固定部。根據該結構可知,能夠得到小型且可以對應高負荷,並容易實現高點擊觸感的按鈕開關用部件。
但是,在上述結構的按鈕開關用部件中,也有進一步高功能化的要求。這是起因於在可動接點的倒碗狀的上側接觸部的徑向外側所形成的部位即與基板上的固定電極可接觸的外側接觸部的形狀的要求。更具體而言,有如下要求,即,改善外側接觸部的向基板側突出的部分與基板上的固定電極的點接觸,即使重複進行開關的輸入操作,固定電極也難以擦除,使電阻值穩定為低的要求。另外,也有在進行開關的接通、斷開時,在可動接點的外側接觸部和基板上的固定電極之間不易產生微振動,實現可靠地接通、斷開的要求。
本發明是用於回應上述要求而做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小型、可對應高負荷、且以高點擊觸感能夠實現長期穩定的開關的按鈕開關用部件。 用於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用於實現上述目的的一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按鈕開關用部件,其具備:圓頂狀的可動接點;以及操作鍵,其與該可動接點的突出側接觸或分開地對置配置,將操作鍵向可動接點的方向按壓,使可動接點與基板上的至少兩個接點導通,其中,操作鍵具備:鍵主體;圓頂部,其與該鍵主體的外周圍連接且通過該鍵主體向基板側的按壓可發生變形;以及足部,其與該圓頂部的外周圍連接且固定於基板上,可動接點具備:上側接觸部,其配置於鍵主體的正下方部位,通過鍵主體的按下與接點接觸;外側固定部,其位於上側接觸部或比上側接觸部更靠徑向外側,且固定於比操作鍵的鍵主體更靠徑向外側;以及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其位於比上側接觸部更靠可動接點的徑向外側,以通過鍵主體的按下可以與配置於上側接觸部相接的接點的徑向外側的其他接點接觸的方式,與其他接點以非接觸的狀態對置配置,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具備與其他接點可線接觸或面接觸的底部。
其他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按鈕開關用部件,其具備:圓頂狀的可動接點;以及操作鍵,其與該可動接點的突出側接觸或分開地對置配置,將操作鍵向可動接點的方向按壓,使可動接點與基板上的至少兩個接點導通,操作鍵具備:鍵主體;圓頂部,其與該鍵主體的外周圍連接且通過該鍵主體向基板側的按壓而可發生變形;以及足部,其與該圓頂部的外周圍連接且固定於基板上,可動接點具備:上側接觸部,其配置於鍵主體的正下方部位,通過鍵主體的按下與接點接觸;外側固定部,其位於上側接觸部或比上側接觸部更靠徑向外側,且固定於比操作鍵的鍵主體更靠徑向外側;以及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其位於比上側接觸部更靠可動接點的徑向外側,與配置於上側接觸部相接的接點的徑向外側的其他接點接觸配置。
在其他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可動接點還可以具備下方突出部,該下方突出部位於比上側接觸部更靠可動接點的徑向外側,在上側接觸部相接的接點的徑向外側以與基板接觸或非接觸的狀態配置。
在其他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還可以是,下方突出部為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該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以通過鍵主體的按下與其他接點可接觸的方式,與其他接點以非接觸的狀態對置配置,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具備與其他接點可線接觸或面接觸的底部。
在其他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還可以是,操作鍵具備在圓頂部和足部之間與基板經由間隙對置的1或2個以上的中間部,在可動接點,使外側固定部固定配置於中間部。
在其他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還可以是,可動接點在俯視時包括中央部的區域具有第一貫通孔,並通過操作鍵的按下在第一貫通孔的周圍與鍵主體接觸。
在其他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還可以是,從在基板上的接點的徑向內側所具備的照光單元透過第一貫通孔可透光。
在其他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還可以是,操作鍵在鍵主體的下部具備通過鍵主體的向下移動可收納照光單元的凹部,將操作鍵的至少一部分設為透光性。
在其他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還可以是,操作鍵在鍵主體上具備從鍵主體的外側朝向可動接點貫通的第二貫通孔。
在其他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還可以是,第二貫通孔在其長度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埋設有透光性的材料。
在其他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還可以是,操作鍵由透光性材料構成。
在其他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還可以是,還具備設於鍵主體的頂面或外周圍的突出部,該突出部從鍵主體的頂面突出,並且在將操作鍵朝向基板按壓的動作中可壓縮變形。
在其他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還可以是,突出部在鍵主體的頂面以點狀、棒狀、框狀或環狀形成。
在其他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還可以是,突出部位於鍵主體的外周圍,為向比鍵主體的頂面更靠上方延伸的柱狀部。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小型、可對應高負荷、且以高點擊觸感實現長期穩定的開關的按鈕開關用部件。
接著,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以下說明的各實施方式並非對權利要求書的技術方案進行限定,另外,各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各要素及其全部組合對於本發明的解決方案而言不一定是必須的。
(第一實施方式) 圖1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縱剖視圖。圖2分別表示圖1中的可動接點的俯視圖及縱剖視圖。圖3表示圖1中的基板的俯視圖。圖4分別表示圖1中的操作鍵的俯視圖(4A)及A-A線剖視圖(4B)。
此外,本申請中,只要沒有特別定義,則“上”、“上方”或“上側”是指從基板朝向按鈕開關用部件的方向。“下”、“下方”或“下側”是指從按鈕開關用部件朝向基板的方向。“縱”是指基於上述定義連結上與下的含義。“俯視”是指從上方觀察的狀態。“徑向外側”是指特定的物件物的俯視時從中心描繪假想圓時的假想圓的擴徑方向。“徑向內側”是指上述的假想圓的縮徑方向。
第一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具備圓頂狀的可動接點(以後,簡稱為“可動接點”)10、和與可動接點10的突出側以接觸狀態或分開狀態配置的操作鍵30,並且是將操作鍵30向可動接點10的方向按壓,使可動接點10與基板(也稱作電路基板)20上的至少兩個接點21、22導通的部件。“分開”是指非接觸狀態。以下,基於圖2、圖3及圖4,對可動接點10、基板20及操作鍵30進行詳細說明。
(1)可動接點 可動接點10具備配置於後述的操作鍵30的鍵主體31的正下方部位且通過鍵主體31的按下與基板20上的接點(以後,稱作“第一接點”)21接觸的上側接觸部11。上側接觸部11在該實施方式中俯視時為大致圓形狀,是向上方突出的圓頂形狀的部件,但也可以將俯視時的形狀設為多邊形等其他形狀。可動接點10具備上側接觸部11、俯視時呈圓環狀形成於上側接觸部11的外周圍並向下方彎曲的臺階部12、與臺階部12的徑向外側連接的下擺板部13。臺階部12在該實施方式中俯視時為大致圓環形狀,並且是從徑向內側朝向外側向下方擴徑的部件。但是,臺階部12的俯視時的形狀也可以為多邊形等其他形狀。
而且,可動接點10具備位於上側接觸部11或比其靠徑向外側且固定於比操作鍵30的鍵主體31更靠徑向外側的作為外側固定部的一例的帶部14。帶部14俯視時為大致矩形,並且是從可動接點10的俯視時對置的2邊向徑向外側細長地延伸的部分。在可動接點10,將帶部14固定配置於操作鍵30。下擺板部13俯視時具有使相當於大致矩形的四個角的部位15、15、15、15向對角線上突出的形狀。另外,上述的帶部14向比下擺板部13更靠徑向外側延伸,並且是位於比上側接觸部11更靠徑向外側且固定於比鍵主體31更靠徑向外側的外側固定部。在該實施方式中,與操作鍵30固定的可動接點10的部位僅為帶部14。
在將操作鍵30向基板20側按下之前,上側接觸部11的上表面和按壓件36的下表面不經由粘接層(例如粘接劑、雙面膠帶等的層)以非固定狀態接觸、或經由間隙分離。以後的各實施方式中的按壓件36和可動接點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n的關係也相同。另外,可動接點10具備外側接觸部(該實施方式中稱作“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其位於比上側接觸部11更靠可動接點10的徑向外側,以通過鍵主體31的按下而可以與配置於上側接觸部11相接的接點(以後稱作“第一接點”)21的徑向外側的其他接點(以後稱作“第二接點”)22接觸的方式與第二接點22以非接觸的狀態對置配置。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形成於下擺板部13的部位15的區域,且以與基板20對置的方式形成於下擺板部13的下表面。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和第二接點22的間隙只要在操作鍵30向基板40的方向的按下時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第二接點22可接觸即可,並沒有特別限制。在該實施方式中,將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和第二接點22的間隙設置在0.03~0.1mm的範圍內。
在將操作鍵30向基板20側按下時,位於鍵主體31的下側的按壓件36能夠將可動接點10的上側接觸部11向基板40方向壓下。該壓下的結果是,首先,可動接點10整體地下降,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與第二接點22相接。接著,在承受了來自按壓件36的按壓的可動接點10上,臺階部12反轉,上側接觸部11與第一接點21相接。臺階部12可以成為上側接觸部11的撓曲變形的支點。
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在下擺板部13的四個角的部位15、15、15、15分別各設置一個。因此,在鍵主體31按下時,可動接點10能夠在4個部位與第二接點22接觸。但是,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的數量只要為1個以上即可,並沒有特別限定。為了在可動接點10和第二接點22接觸時使可動接點10不傾斜,更優選在夾著可動接點10的中央而對置的位置以兩個1組的方式具備1組或2組以上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
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具備可以與和其接觸的第二接點22面接觸的底部17。在該實施方式中,底部17為與第二接點22的上表面大致平行的面。但是,如以後的實施方式中所進行的說明,底部17也可以是可以與第二接點22線接觸的部位。即,底部17只要是相對於第二接點22不點接觸的部位,則也可以是以線接觸或面接觸的任一方式接觸的部位。在此,為了具備不點接觸的底部17,優選可動接點10承受來自鍵主體31的按壓而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與第二接點22接觸的部位的長度為0.2mm以上,更優選為0.5mm以上。這樣,通過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相對於第二接點22進行線接觸或面接觸,即使長期使用按鈕開關用部件1,也能夠抑制第二接點22的磨耗,能夠抑制第二接點22的電阻的升高,進而,能夠抑制以下狀態,即,在開關接通、斷開時交替重複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和第二接點22電連接的狀態和不連接的狀態。
就可動接點10而言,作為其構成材料,能夠使用具有導電性的金屬材料。作為例示性的金屬材料,能夠舉出不銹鋼、鋁、鋁合金、碳鋼、銅、銅合金(青銅、磷青銅、黃銅、白銅、鎳銀等)、銀或選自上述金屬的2種以上的合金。特別優選的金屬材料為SUS301,但也可以使用SUS301以外的奧氏體系不銹鋼、或馬氏體系不銹鋼、鐵素體系不銹鋼或奧氏體-鐵素體二相系不銹鋼等。另外,也可以由樹脂基體的材料構成可動接點10。例如,也可以在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醯胺6、聚醯胺66、聚醯胺610、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聚萘二甲酸伸乙酯或聚碳酸酯等透明的樹脂的一面形成碳、金、銀或銅的膜,呈倒碗狀實施成形加工,製造可動接點10。即使在由金屬或樹脂的任一種構成可動接點10的情況下,對於可動接點10的至少與接點21、22接觸的面,為了實現耐腐蝕性、耐塵性或導電性的穩定化,優選以單層或多層實施鍍敷或蒸鍍等表面處理。作為該表面處理,特別優選鍍金(厚度:約0.05μm)和封孔處理的並用。從耐蝕性的觀點出發,鍍金的厚度理論上期望越厚越好。但是,現實上從成本的觀點出發受到制約,為0.01μm以上1.00μm以下,優選為0.03μm以上0.50μm以下,更優選為0.05μm以上0.30μm以下。作為上述以外的例示性的表面處理,可舉出鍍金、鍍鎳和鍍金和封孔處理、鍍鎳和鍍金、鍍鎳、鍍銀、鍍鎳和鍍銀、鍍銀和封孔處理(防硫化處理(=防變色處理))、鍍鎳和鍍銀和封孔處理(防硫化處理(=防變色處理))、碳系導電油墨或碳系導電塗料的塗布。另外,在表面處理中,也可以使用金合金、銀合金、鈀、鈀合金、鎢或鎢合金。
(2)基板 如圖3所示,基板20優選在可動接點10的上側接觸部11的正下方位置具備第一接點21。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一接點21的俯視時的形狀為大致圓形,但其形狀沒有限制,也可以為多邊形等其他形狀。第一接點21從其一部分經由線21a與其他部位電連接。但是,關於該其他部位,省略其說明。另外,基板20在第一接點21的徑向外側具備不與第一接點21電連接的第二接點22。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二接點22的形狀俯視時為大致V字形狀,但對其形狀沒有限制,也可以為其他形狀。大致V字形狀的第二接點22在基板20上設有兩個。兩個第二接點22、22通過線22b連接。因此,將通過線22b連接的兩個大致V字形狀的第二接點22、22稱作一個第二接點22。以後,作為一個第二接點22來進行說明。第二接點22與第一接點21相同,從其一部分經由線22a與其他部位電連接。但是,關於該其他部位,省略其說明。第二接點22在基板20上被設置於與可動接點10的4個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16、16、16可接觸的位置。圖3中的4個接觸痕跡X、X、X、X是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16、16、16的底部17、17、17、17與第二接點22接觸的痕跡。這樣的痕跡實際上不一定出現在第二接點22的表面,但在圖3中,為了容易理解底部17和第二接點22的面接觸而特意進行了圖示。
基板20由絕緣性優異的材料形成,作為一例,可舉出用酚醛樹脂固定紙基材而成的紙酚醛基板、用環氧樹脂固定紙基材而成的紙環氧基板、用環氧樹脂固定由玻璃纖維編織的布而成的玻璃環氧基板、將紙和玻璃基材混合固定而成的玻璃複合基板,除此之外還可適宜舉出由氧化鋁等絕緣性高的陶瓷形成的陶瓷基板、由聚四氟乙烯、聚醯亞胺等絕緣性高的樹脂形成的樹脂基板。第一接點21及第二接點22適宜由金屬中導電性較高的材料、例如金、銀、銅、鋁青銅、鋁合金或這些材料中的2種以上的合金構成。此外,對第一接點21及第二接點22而言,為了耐腐蝕性或導電性的穩定化,也可以對它們的表面以單層或多層實施鍍敷。作為鍍敷,能夠例示金、銀、鎳等的鍍敷、或以它們的1種以上為主成分的合金鍍敷。
(3)操作鍵 操作鍵30具備:鍵主體31;圓頂部32,其與鍵主體31的外周圍連接並構成為通過該鍵主體31向基板20側的按壓可發生變形;足部34,其與圓頂部32的外周圍連接並固定於基板20上;設於鍵主體31的頂面的突出部37,該突出部37從鍵主體31的頂面突出,並且在將操作鍵30朝向基板20按壓的在動作中可壓縮變形。另外,如圖4所示,操作鍵30優選在圓頂部32和足部34之間具備經由間隙與基板20對置的兩個中間部33。兩個中間部33形成於俯視操作鍵30時夾著中央部對置的位置,相當於與可動接點10的固定部位。操作鍵30在中間部33的上方具備向下方凹陷的凹部35。因此,中間部33形成為比足部34的上下方向的長度(厚度)薄。當對操作鍵30進行按壓操作時,圓頂部32逐漸變形,隨之,下方變形力、與足部34向XY方向的外側作用力而要變形的力發揮作用。通過減薄中間部33使其以小的力容易拉伸並變形,能夠降低作用於與可動接點10的固定部分的應力,其結果,能夠避開可動接點10向下方的應力和向拉向外側的方向的力。在該實施方式中,通過設置凹部35而使中間部33薄型化,在可動接點10的帶部14和足部34之間也設置有間隙。但是,凹部35不是必須的結構,例如在以比按壓可動接點10而使其變形更大的負荷接通開關的用途的情況下,為了採用變更圓頂部32的厚度等其他方案製作與該用途對應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能夠使用變更圓頂部32的厚度和形成凹部35、變更圓頂部32的厚度和不形成凹部35、或不變更圓頂部32的厚度和不形成凹部35等方案。
鍵主體31具有大致長方體的形狀,並以從基板20浮起的狀態被支承於圓頂部32。鍵主體31在俯視時大致中央下側具備朝向基板20以大致圓柱狀突出的按壓件36。按壓件36為將可動接點10的上側接觸部11向下方按壓的部位。圓頂部32俯視時具有方筒形狀,為從鍵主體31側朝向基板20側擴徑的部件。圓頂部32為以如下方式設計的薄壁狀的彈性部件,在將鍵主體31向基板20的方向壓下時在其中途發生變形,之後在解除壓下時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在該實施方式中,由彈性材料構成包括圓頂部32的操作鍵30整體,但也可以由彈性材料僅構成圓頂部32。足部34是俯視時為長方形(也包括正方形)的薄板,並具有使中間部33以外的部位與基板20接觸的形狀。
突出部37為設於鍵主體31的頂面的大致圓錐狀(或“大致錐狀”)的結構部,在該實施方式中,在俯視鍵主體31時在四個角各具備一個,共計具備4個。突出部37設於在手指或其他部件接觸鍵主體31的頂面時能夠壓縮變形的位置。例如,在用手指按下鍵主體31的方式的情況下,可以以使由4個突出部37包圍的區域比手指向鍵主體31的頂面的接觸區域更窄的方式來配置突出部37。突出部37由較柔軟的材料構成,以使其在如下期間可壓縮變形,該期間為從操作鍵30的上方開始按壓,直到可動接點10發生變形並與第二接點22接觸,開關接通為止的期間。
對操作鍵30而言,作為其構成材料,優選使用:矽酮橡膠、聚氨酯橡膠、異戊二烯橡膠、乙丙橡膠、天然橡膠、三元乙丙橡膠等熱固性彈性體;聚氨酯系、酯系、苯乙烯系、烯烴系、丁二烯系或氟系等熱塑性彈性體、或者它們的複合物等。作為上述以外的操作鍵30的構成材料,也可以使用丁苯橡膠(SBR)或丁腈橡膠(NBR)。另外,在上述構成材料中也可以混入以氧化鈦、炭黑為代表的填料。在基板20上具備照光單元(作為一例為LED),在以使從LED發出的光透過操作鍵30內的一部分的方式進行設計的情況下,優選將操作鍵30的至少一部分(來自LED的光通過的部位)或全部設為透光性。如果由矽酮橡膠等透光性材料構成操作鍵30整體,則可以從LED通過操作鍵30的任意部位進行發光。
配置於鍵主體31的頂面的突出部37也可以由與操作鍵30的上述材料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的任一種形成,但優選直至按壓件36的下表面使可動接點10發生變形為止的期間可壓縮變形的材料。也可以由同一材料(例如矽酮橡膠)構成包括突出部37的操作鍵30整體。為了使突出部37的壓縮變形更顯著,除使突出部37的構成材料為比鍵主體31柔軟的材料之外,也可以進一步減小突出部37的底面積、或者進一步增大突出部37的高度。
(第二實施方式) 接著,對第二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進行說明。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對於與第一實施方式共通的部分標註同一符號,且代替有關其結構或動作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說明,省略重複的說明。
圖5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縱剖視圖。圖6分別表示圖5中的可動接點的俯視圖及縱剖視圖。圖7表示圖5中的基板的俯視圖。
如果將第二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a和以上說明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進行比較,可動接點的形狀及基板上的各接點的形狀不同。另外,操作鍵的頂面的狀況也不同。以下,主要對該不同點進行說明。
(1)可動接點 該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可動接點10a在下擺板部13的下表面不具備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而具備從俯視下擺板部13時對置的兩個邊分別朝向徑向外側延伸的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該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a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相同,具備兩個帶部14。下擺板部13在不具備帶部14的其他對置的兩個邊側具備兩個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位於比上側接觸部11更靠可動接點10a的徑向外側,在沒有來自操作鍵30a的按壓的狀態下,與配置於第一接點21的徑向外側的第二接點25接觸配置。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在可動接點10a的徑向外側的前端附近具備向下方突出並與第二接點25接觸的部位19。部位19總是與第二接點25接觸。而且,因為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的部分具有彈簧功能,所以在作用壓力時發生變形,作用於部位19的力得到緩和。其結果,幾乎不會產生伴隨著重複輸入操作的第二接點25的磨耗。
(2)基板 在該實施方式中,基板20a具備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20不同的形狀的接點21、25。在按壓操作鍵30a時與上側接觸部11接觸的第一接點21的徑向兩側,配置有大致圓形狀的第二接點25、25。第二接點25、25只要存在於與可動接點10a的部位19、19相接的位置,就可以為任意的大小及形狀。第二接點25、25從它們的一部分經由線25a、25a與其他部位電連接。但是,關於該其他部位,省略其說明。在按壓鍵主體31之前,處於通過可動接點10a將兩個第二接點25、25電連接的狀態。因此,電流在第二接點25、25間流通。當在該狀態下按壓鍵主體31時,上側接觸部11與第一接點21接觸。其結果,在第二接點25和第一接點21之間也流通電流。作為其他方式,也可以採用如下的電流流通的方法。在按壓鍵主體31之前,處於通過可動接點10a將兩個第二接點25、25連接的狀態,但未流通電流。當在該狀態下按壓鍵主體31時,上側接觸部11與第一接點21接觸。通過線21a流經第一接點21的電流經由可動接點10a也流經兩個第二接點25、25。
在圖7中,圖示出第二接點25、25與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的部位19、19的接觸部分Y、Y。該接觸部位Y、Y是部位19、19總是與第二接點25、25接觸的部分。部位19、19不一定需要是與第二接點25、25線接觸或面接觸的部分。但是,部位19、19更優選為與第二接點25、25線接觸或面接觸的部分。
(3)操作鍵 該實施方式的操作鍵30a具備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操作鍵30類似的方式,但在鍵主體31的頂面不具備突出部37。另一方面,在未按壓鍵主體31的狀態下,按壓件36不與可動接點10a的上側接觸部11接觸。這樣,代替具備突出部37,使上側接觸部11和按壓件36分開,使得不損害高行程的開關的操作感。但是,也可以在鍵主體31的頂面具備突出部37並進一步延長操作鍵30a的行程。而且,在高行程的要求低的情況下,也可以在使上側接觸部11和按壓件36總是為接觸狀態的同時,而且在鍵主體31的頂面不設置突出部37。另外,操作鍵30a在俯視時為大致十字狀的4個方向具備中間部33。對置的兩個中間部33為固定帶部14的部分。其他對置的兩個中間部33為僅從上按壓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的部分(或進行固定的部分)。此外,在該實施方式中,在中間部33的正上方具備凹部35,但未必需要凹部35。特別是,在保持或固定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的中間部33的正上方也可以沒有凹部35。以後的實施方式中也相同。
如上,第二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a具備圓頂狀的可動接點10a、和與可動接點10a的突出側接觸或分開地對置配置的操作鍵30a,該按鈕開關用部件1a為將操作鍵30a向可動接點10a的方向按壓,使可動接點10a與基板20a上的至少兩個接點21、25導通的按鈕開關用部件。操作鍵30a具備:鍵主體31;圓頂部32,其與鍵主體31的外周圍連接且通過鍵主體31向基板20a側的按壓可發生變形;足部34,其與圓頂部32的外周圍連接且固定於基板20a上。可動接點10a具備:上側接觸部11,其配置於鍵主體31的正下方部位且通過鍵主體31的按下與第一接點21接觸;作為外側固定部的帶部14,該帶部14位於上側接觸部11或比其更靠徑向外側且被固定於比操作鍵30a的鍵主體31更靠徑向外側;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18,其位於比上側接觸部11更靠可動接點10a的徑向外側且與配置於第一接點21的徑向外側的第二接點25、25接觸配置。
(第三實施方式) 接著,對第三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進行說明。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對於與之前說明的各實施方式共通的部分標註同一符號,且代替有關其結構或動作的之前的各實施方式中的說明,省略重複的說明。
圖8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縱剖視圖。圖9分別表示圖8中的可動接點的俯視圖及縱剖視圖。圖10表示圖8中的基板的俯視圖。
如果將第三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b、和以上說明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a進行比較,可動接點的形狀、基板上的方式及操作鍵的方式不同。以下,主要對該不同點進行說明。
(1)可動接點 在該實施方式中,如圖9所示,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可動接點10b具備從下擺板部13朝向徑向外側延伸的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18及帶部14、14。另外,與第二實施方式不同,可動接點10b在下擺板部13的下表面具備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類似方式的下方突出部16b、16b、16b、16b。
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位於比上側接觸部11更靠可動接點10b的徑向外側,在沒有來自操作鍵30b的按壓的狀態下,與配置於第一接點21的徑向外側的第二接點25接觸配置。另一方面,下方突出部16b、16b、16b、16b在沒有來自操作鍵30b的按壓的狀態下,不與基板20b上接觸。各下方突出部16b的底部的形狀為細長的弧狀。當從操作鍵30b朝向基板20b進行按壓時,可動接點10b的下方突出部16b、16b、16b、16b與基板20b上的第一接點21及第二接點25的任一方均不接觸。下方突出部16b、16b、16b、16b具有分散壓力的功能,以使得在進行開關的輸入操作時,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18不對第二接點25、25施加過度的力。而且,因為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的部分具有彈簧功能,所以在作用了壓力時發生變形,作用於部位19的力得到緩和。此外,也可以使得下方突出部16b、16b、16b、16b即使在沒有來自操作鍵30b的按壓的狀態下,也與基板20b上接觸。
可動接點10b在其俯視時包括上側接觸部11的大致中央部的區域具備沿上下方向貫通的第一貫通孔11a。通過操作鍵30b的按下,可動接點10b在第一貫通孔11a的周圍與鍵主體31的按壓件36接觸。另外,如後述,基板20b在第一接點21的徑向內側具備作為照光單元的一例的LED26。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一貫通孔11a位於LED26的正上方向。因此,來自LED26的光可通過第一貫通孔11a透光。
(2)基板 在該實施方式中,與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板20a不同,基板20b具備環狀的第一接點21。基板20b在第一接點21的環內具備LED26。但是,代替LED26,也可以使用其他照光單元,例如有機EL、無機EL、燈絲發熱型的燈泡。關於第二接點25、25及線25a、25a,與第二實施方式共通。如圖10所示,在基板20b的不具備接點21、25的區域所示的4根線X為可動接點10b的下方突出部16b、16b、16b、16b的弧狀部分接觸的接觸痕跡。另外,第二接點25、25上的接觸部位Y、Y為部位19、19與第二接點25、25總是接觸的部分。在進行開關輸入時,可動接點10b經由部位19、19及下方突出部16b、16b、16b、16b與基板20b接觸。由此,能夠降低對第二接點25、25的負荷,能夠防止第二接點25、25的損傷(也包含磨耗)。此外,下方突出部16b、16b、16b、16b也可以不與基板20b上線接觸而面接觸。該情況下,下方突出部16b優選如第一實施方式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那樣具備作為與基板20b大致平行的面的底部17。另外,在該實施方式中,下方突出部16b與基板20b上的不存在接點21、25的區域接觸。因此,下方突出部16b不限於上述那樣的線接觸或面接觸,也可以是進行點接觸的部位。
(3)操作鍵 該實施方式的操作鍵30b在鍵主體31上具備從其頂面朝向可動接點10b貫通的第二貫通孔38這一點上與上述的各實施方式的操作鍵30、30a不同。第二貫通孔38位於可動接點10b的第一貫通孔11a的正上方,可形成為比第一貫通孔11a直徑大、直徑小或與其同直徑。但是,為了將從LED26透過第一貫通孔11a的光不漏光地引導至鍵主體31的頂面,優選將第二貫通孔38的直徑設為與第一貫通孔11a的直徑相同或比其大。另一方面,為了使第二貫通孔38的俯視時的整個面更均勻地發光,優選將第二貫通孔38的直徑設為與第一貫通孔11a的直徑相同或比其小。操作鍵30b未必需要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構成,但也可以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構成。
如上,在第三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b中,可動接點10b具備下方突出部16b、16b、16b、16b,該下方突出部16b、16b、16b、16b位於比上側接觸部11更靠可動接點10b的徑向外側,且在上側接觸部11相接的第一接點21的徑向外側以非接觸的狀態配置於基板20b上。因此,能夠降低從可動接點10b向第二接點25、25的負荷,能夠防止第二接點25、25的損傷。
(4)第三實施方式的變形 在第三實施方式中,下方突出部16b為不與接點21、25接觸的部分。但是,與第一實施方式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相同,下方突出部16b也可以是與基板20上的第二接點22可接觸的部分。該情況下,也可以使用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20,使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的部位19和下方突出部16b與第二接點22接觸。在採用這樣的結構時,在進行鍵主體31的按壓之前,僅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的部位19與第二接點22上接觸,在按壓之後,下方突出部16b也與第二接點22接觸。即,下方突出部16b以通過鍵主體31的按下與第二接點22可接觸的方式成為在不按壓時以非接觸的狀態與第二接點22對置配置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此外,該情況下,下方突出部16b優選具備與第二接點22線接觸或面接觸的底部17,以儘量不損傷第二接點22。
(可動接點的變形例) 圖11表示圖2的可動接點(11A)及其各種變形例(11B、11C、11D、11E)的後視圖。
圖11中(11B)的可動接點10c具備使圖11中(11A)的可動接點10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變形的部件。可動接點10c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在下方具備細刀形狀的底部17b。底部17b是與第二接點22可線接觸的部分。圖11中(11C)的可動接點10d具備使可動接點10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呈背面觀察為大致圓形變形的部件。可動接點10d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在下方具備大致圓形平面的底部17。底部17是與第二接點22可面接觸的部分。圖11中(11D)的可動接點10e具備使可動接點10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變形的部件。可動接點10e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背面觀察為大致矩形且在下方具備細刀形狀的底部17b。底部17b是與第二接點22可線接觸的部分。圖11中(11E)的可動接點10f具備使可動接點10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呈背面觀察為馬蹄形變形的部件。可動接點10f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在下方具備大致馬蹄形平面的底部17。底部17是與第二接點22可面接觸的部分。上述各種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對於第三實施方式的可動接點10b的下方突出部16b也可以適用。
(操作鍵和可動接點的固定方法的變形例) 圖12表示用於說明在操作鍵的下表面固定可動接點的方法的變形例的圖。
圖12所示的操作鍵30g具備第二貫通孔38。在操作鍵30g的中間部33固定可動接點10g的帶部14。在帶部14和中間部33之間不存在粘接層。在操作鍵30g的背側配置可動接點10g,通過從該背側貼附固定片40,能夠將可動接點10g固定於操作鍵30g。固定片40具備比第一貫通孔11a大的孔42,以使得不會妨礙上側接觸部11的反轉,且也不會妨礙來自LED26的光。另外,固定片40分別具備孔46,以能夠使4個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向基板20側突出。
固定片40具有絕緣性基材、和設於絕緣性基材的一面的粘接層43。固定片40具備可貼附於至少包含帶部14及操作鍵30g的中間部33周圍的區域的範圍大小的粘接層43。圖12中,粘接層43的區域為可動接點10g的上側接觸部11的徑向外側且除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之外的區域。在使用這種固定片40固定可動接點10g和操作鍵30g時,通過重複對操作鍵30g的按壓,能夠有效地防止帶部14從中間部33脫落並向基板20側移動的狀況。粘接層43優選不向基板20側部分地突出而為大致平坦。因此,優選使帶部14的厚度與中間部33的深度大致相同。在將固定片40貼附於中間部33時,通過將帶部14和中間部33以大致平坦且無臺階的狀態固定,不會使空氣進入帶部14的周圍,能夠使固定片40的粘接層43和帶部14緊密貼合。另外,也能夠避免由於粘接劑使基板20污染而損害導電性、或者行程相較於設定變長而開關觸感或耐久性變差的情況。
構成固定片40的絕緣性基材優選由例如聚烯烴、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酯、聚碳酸酯、氟樹脂、聚苯硫醚、丙烯酸樹脂等各種樹脂構成。粘接層43不僅是含有粘接劑的層,也可以是含有粘合劑的層。對固定片40的厚度而言,沒有特別限制,優選為15~500μm,更優選為20~300μm,進一步優選為30~200μm。對固定片40而言,除將所希望的絕緣性基材和粘接層43組合進行製造之外,也可以使用市售的帶粘合劑的膜或市售的帶粘接劑的膜。例如,可從市場購入帶矽酮系粘合劑(或粘接劑)的PET膜、帶矽酮系粘合劑(或粘接劑)的聚苯硫醚膜、帶矽酮系粘合劑(或粘接劑)的聚醯亞胺膜、帶矽酮系粘合劑(或粘接劑)的氟樹脂膜、帶丙烯酸系粘合劑(或粘接劑)的聚酯膜等。在需要耐熱性或耐化學品性的情況下,絕緣性基材優選使用聚苯硫醚、聚醯亞胺、氟樹脂。在使用具有由矽酮系以外的粘合劑(或粘接劑)構成的粘接層43的固定片40時,為了提高與操作鍵30g的固定,優選至少對足部34的與固定片40的粘接面實施氨基甲酸酯塗層處理、表面改性處理(紫外線照射處理、電暈處理、等離子體照射處理、火焰處理或伊特羅(ITRO)處理等)。
(第四實施方式) 接著,對第四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進行說明。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對於與之前說明的各實施方式共通的部分標註同一符號,且代替有關其結構或動作的之前的各實施方式中的說明,省略重複的說明。
圖13分別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縱剖視圖(13A)及操作鍵的各種變形例的縱剖視圖(13B、13C、13D、13E)。
第四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h具有與第三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b類似的方式,但在鍵主體31的頂面具備將縱截面設為半圓的俯視時為環狀的突出部50這一點上與按鈕開關用部件1b不同。即使將第一實施方式的突出部37變更成突出部50,也能夠進行高行程的開關操作。但是,突出部50的徑向內側的圓形區域優選比第二貫通孔38大,以不妨礙來自LED26的光的光路。
突出部50也可以變更為在圖13的(13B)的操作鍵30i的頂面的四個角上呈島狀形成的突出部51。另外,突出部50也可以變更為在圖13的(13C)的操作鍵30j的頂面的周緣部呈四邊形環狀形成的突出部52。而且,突出部50也可以變更為在圖13的(13D)的操作鍵30k的頂面散佈的縱截面半圓狀的突出部53。操作鍵30k其整體沒有由透光材料形成,而是在第二貫通孔38形成了由透光材料構成的填充部件39。此外,也可以由透光材料中分散有碳系填料等有色或遮光性的材料的混合材料形成操作鍵30k的整體,並且在第二貫通孔38形成由透光材料構成的填充部件39。另外,作為其他變形例,也可以由透光材料構成操作鍵30k,並且在相當於上述填充部件39的區域以外的表面形成遮光層。圖13的(13E)的操作鍵30l在操作鍵30k的第二貫通孔38具備比鍵主體31的上下方向短的厚度的充填部件39。這樣,填充部件39也可以不充填第二貫通孔38的全部空間。該情況下,操作鍵30l在鍵主體31的下部具備通過鍵主體31的向下移動可收納LED26的凹部55。
(第五實施方式) 接著,對第五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進行說明。在第五實施方式中,對於與之前說明的各實施方式共通的部分標註同一符號,且代替有關其結構或動作的之前的各實施方式中的說明,省略重複的說明。
圖14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縱剖視圖。
第五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m具備第三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b的可動接點10b及基板20b,但具備與按鈕開關用部件1b的操作鍵30b不同的方式的操作鍵30m、和其他結構部件。
操作鍵30m在對置的兩個中間部33對可動接點10b的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進行保持。在中間部33的上方未設置凹部35。另外,在鍵主體31的頂面未設置突出部。按鈕開關用部件1m具備:突出部60,其設於鍵主體31的外周圍,且向比鍵主體31的頂面靠上方突出,並且在將操作鍵30m朝向基板20b按壓的動作中可壓縮變形;板狀的操作板61,其以與鍵主體31的頂面具有間隙的方式固定於突出部60的上部。突出部60位於鍵主體31的外周圍,為向比鍵主體31的頂面更靠上方延伸的柱狀部。突出部60和操作板61為代用上述的突出部37等的部件,有助於按壓操作時的高行程化。另外,在操作鍵30m上不存在之前的實施方式中的操作鍵30a上所形成的凹部35。在按壓操作時,需要用足部34承受來自突出部60的按壓,因此,必須設為使足部34不易變形的形狀。在該實施方式中,突出部60為包圍鍵主體31的壁,但也可以是以俯視時大致相等的中心角(約90度)配置於鍵主體31的周圍的4根柱。不管突出部60是否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但為了使來自LED26的光透射到外部,優選操作板61由透光性材料形成。基於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突出部37相同的理由,突出部60由較柔軟的材料構成,以使其在如下期間可壓縮變形,該期間為從操作鍵30m的上方開始按壓,直到可動接點10b發生變形並與第一接點21接觸,開關接通為止的期間。另一方面,操作板61優選具備比突出部60高的剛性,以使得在從其上方按壓時能夠將突出部60優先壓縮變形。例如,在由矽酮橡膠構成突出部60的情況下,能夠由聚碳酸酯樹脂構成操作板61。此外,也可以由與鍵主體31相同的材料使突出部60與鍵主體31形成為一體。
(按鈕開關用部件的使用例) 圖15是說明安裝有多個操作鍵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應用例的圖,分別表示將包括該按鈕開關用部件的複合鍵裝入汽車的方向盤的狀態的主視圖(15A)、拆下了複合鍵的上方的表面罩的狀態的主視圖(15B)及複合鍵的沿圖(15A)中H-H線的剖視圖(15C)。
如圖15的(15A、15B)所示,包括安裝有多個(在此為5個)操作鍵30b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n的複合鍵101被裝入汽車的方向盤100。複合鍵101在中央鍵110的周圍4個方向以大致等角度具備外周鍵111、112、113、114。就複合鍵101而言,當拆下其表面罩102時,如圖15的(15B)所示,具備按鈕開關用部件1n。按鈕開關用部件1n與各鍵110、111、112、113、114相對應地具備各1個操作鍵30b。操作鍵30b的足部14為與各鍵110、111、112、113、114共通的足部。操作鍵30b具有空氣流路70。因此,能夠減輕操作時的空氣阻力。
各操作鍵30b分別獨立地以上下可動的方式構成。另外,鍵主體31俯視時形成四邊形狀。鍵110、111、112、113、114(為方便,稱作“鍵110等”)在其正下方具備操作鍵30b。鍵110等由透光性高的材料構成,且構成為使從基板20n上的LED26透過操作鍵30n的光容易向外方向透過。操作鍵30b以使鍵主體31的正下部與可動接點10n的頂部附近接觸的方式進行配置。對操作鍵30b的集合體而言,其外周圍被筐體130包圍。另外,基板20n被固定於背板140上,由操作鍵31的足部34覆蓋其外側部的上方部分。背板140具備到達基板20n的貫通孔151。基板20n上的各接點(第一接點21、第二接點22)及LED26通過貫通孔151與和這些部件電連接的多個電氣佈線152連接。可動接點10n具備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成為當受到來自鍵主體31的按壓時,使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與第二接點22可接觸的結構。另外,可動接點10n在頂面中央部分具備第一貫通孔11n。第一貫通孔11n的周緣部分在受到來自鍵主體31的按壓時,與俯視時呈環狀配置於LED26的徑向外側的第一接點21接觸。
這樣,按鈕開關用部件1n成為通過裝入汽車的方向盤100,以不會對汽車駕駛帶來妨礙的方式可實現各種操作,且具有高行程及高點擊觸感的開關。而且,按鈕開關用部件1n也發揮優異的消音效果。
圖16表示圖15(15C)所示的複合鍵的變形例的縱剖視圖。
與圖15所示的複合鍵101不同,圖16所示的複合鍵101a在鍵主體31的頂面具備突出部51,使除其以外的結構與複合鍵101相同。通過使用具備該突出部51的操作鍵30i,能夠實現按壓操作時的高行程化。
(基於按鍵測試的性能評價) 圖17分別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可動接點的俯視圖(17A)及以該可動接點為樣品進行按鍵測試時的性能評價結果(17B)。圖18分別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可動接點的俯視圖(18A)及以該可動接點為樣品進行按鍵測試時的性能評價結果(18B)。圖19分別表示以往公知的可動接點的俯視圖(19A)及以該可動接點為樣品進行按鍵測試時的性能評價結果(19B)。此外,圖17(17B)、圖18(18B)及圖19(19B)中,考慮到照片上的波形不易觀察,還示出波形的示意圖。
關於可動接點10、10b的結構,在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三實施方式中已進行過說明,所以在此省略。以往公知的可動接點200具備俯視時在大致中央為圓頂形狀的上側接觸部211、形成於其徑向外側且俯視時為大致圓環狀的臺階部212、沿大致水準方向向臺階部212的徑向外側延伸的俯視時大致矩形的下擺板部213。上側接觸部211具有俯視時在大致中央沿上下方向貫通的第一貫通孔211a。在下擺板部213,俯視時,使相當於大致矩形的四個角的部位215、215、215、215向對角線上突出。另外,在下擺板部213的俯視時大致的2個邊的長度的中間位置具備向徑向外側突出並延伸的帶部214。帶部214是與操作鍵的固定部位。部位215在其下表面具備向下方突出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216。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216為向下方以半球形狀突出的部分,在與基板上的接點接觸時進行點接觸。這樣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216與具備相對於第二接點22可面接觸的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的可動接點10、或具備從按壓前就總是與第二接點25接觸的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的可動接點10b是決定性不同的。
按鍵測試使用以下機構的測試機。使用於載置測試品的工作臺上下移動的凸輪機構設置於該工作臺的下方。通過凸輪的旋轉速度來決定工作臺的按鍵迴圈。另外,在測試品的上部設置有成為人的手指的替代品的重物。測試機具有在工作臺上升至一定以上的高度時,測試品與重物接觸而作用負荷的結構。按鍵測試的條件如下。 ・負載負荷:12N ・按鍵次數:30萬次(1次/秒的重復) ・電壓:12V ・電流:20mA
如圖17(17B)所示,如果將可動接點10的測試開始前及測試結束後的開關動作時的電壓的變動進行比較,則幾乎看不到測試前後的差異,並得到了數字型的波形。與可動接點10相同,在可動接點10b的情況下,也幾乎看不到測試前後的差異,並得到了數字型的波形。
另一方面,在以往公知的可動接點200的情況下,在從按鍵測試的最初至測試結束後為止,能看到由圖19(19B)的箭頭S所示的那樣的電壓的微細變動。在以往的結構中,因為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216和基板的電極彼此是自由的,所以在按壓按鈕開關而可動接點發生變形時,產生振動。將該現象稱作顫動。由於這種顫動的重複,基板的電極表面的鍍金、甚至電極自身發生損傷,從而產生腐蝕,可動接點和電極之間的接觸電阻值會上升,可能不能作為開關發揮作用。
在圖17及圖18所示的實施方式的可動接點10、10b中,這種以往的缺陷幾乎不會產生。在可動接點10的情況下,通過增大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6和第二接點22之間的接觸面積,能夠確保這些部件的接觸穩定性。在可動接點10b的情況下,通過在可動接點10b上設置部位19,即使在下方突出部16b和基板20b之間產生顫動,也能夠通過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18的彈簧效果吸收振動,能夠確保部位19和第二接點25的接觸穩定性。
(其他實施方式) 如上述,對本發明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優選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方式,可以進行各種變形來實施。
之前所說明的帶部14只不過是固定於比操作鍵30、30a、30b、30g、30h、30i、30j、30k、30l、30m(以後,稱作“操作鍵30等”)的鍵主體31更靠徑向外側的外側固定部的一例。固定可動接點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n(以後,稱作“可動接點10等”)和操作鍵30等的外側固定部只要在上側接觸部11或比其靠徑向外側可固定,且在比鍵主體31更靠徑向外側可固定即可。
另外,對以帶部14為代表的外側固定部和操作鍵30等的固定方法而言,除使用圖12中的固定片40的方法以外,還可以是使用粘接劑的固定、使用雙面膠帶的固定、基於嵌合的固定、在操作鍵10等上形成槽並將外側固定部插入該槽的固定等的任何方法。另外,可動接點10等和操作鍵30等的固定位置只要是可動接點10等的圓頂頂部及其附近,且比與最內側的接點(例如,第一接點21)接觸的位置更靠可動接點10等的徑向外側的位置即可,沒有特別限制。
在沒有將以LED26為代表的照光單元配置於可動接點10等的正下方位置的情況下,未必需要在可動接點10等上設置第一貫通孔11a、11b、11n。另外,在進行操作鍵30等的按壓時,在LED26和按壓件36不接觸的情況下,也可以在鍵主體31上不形成凹部55。另外,至少兩個接點不限於第一接點21和第二接點22、25,也可以包括其他接點。另外,對可動接點10等和接點21、22、25的接觸次數沒有特別限制。
除突出部37、51、53等的點狀的部件之外,也可以在一個方向設置長的棒形狀的突出部。突出部的數量也可以為1~3個或5個以上。還可以在突出部50、52的環狀部件的內側或外側形成點狀或棒形狀的突出部。也可以將突出部60那樣的柱狀部構成為完全或部分地包圍鍵主體31的周圍的環狀或框狀的壁體。操作板61也可以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貫通的孔,或者也可以具有閉塞該孔的深度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透光性的蓋部或充填部。
各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1、1a、1b、1h、1m、1n的各種結構要素除不能組合的情況之外,可以彼此任意地組合。例如,用於操作鍵30g(參照圖12)的固定片40也可以用於其他操作鍵30等。另外,第四實施方式中說明過的操作鍵30i、30j、30k、30l也可以用於第一~第三、第五的各實施方式。另外,權利要求書的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構成要素除技術或結構上不能組合的情況之外,也可以彼此自由地組合。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按鈕開關用部件例如可以用於便攜通信設備、PC、照相機、汽車、車載用電子設備、家庭用音訊設備、家庭用電器等具備操作鍵的各種設備。
1、1a、1b、1h、1m、1n‧‧‧按鈕開關用部件
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n‧‧‧可动接点
11‧‧‧上侧接触部
11a、11b、11n‧‧‧第一贯通孔
14‧‧‧帶部(外側固定部的一例)
16‧‧‧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
16b‧‧‧下方突出部(也有時兼作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
17‧‧‧底部
18‧‧‧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
20、20a、20b、20n‧‧‧基板
21‧‧‧第一接點(接點的下位概念)
22、25‧‧‧第二接點(接點的下位概念、其他接點)
26‧‧‧LED(照光单元的一例)
30、30a、30b、30g、30h、30i、30j、30k、30l、30m‧‧‧操作键
31‧‧‧鍵主體
32‧‧‧圓頂部
33‧‧‧中間部
34‧‧‧足部
37、50、51、52、53‧‧‧突出部
38‧‧‧第二貫通孔
55‧‧‧凹部
60‧‧‧突出部(柱状部)
圖1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縱剖視圖。 圖2分別表示圖1中的可動接點的俯視圖及縱剖視圖。 圖3表示圖1中的基板的俯視圖。 圖4A表示圖1中的操作鍵的俯視圖。 圖4B表示圖1中的操作鍵的A-A線剖視圖。 圖5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縱剖視圖。 圖6分別表示圖5中的可動接點的俯視圖及縱剖視圖。 圖7表示圖5中的基板的俯視圖。 圖8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縱剖視圖。 圖9分別表示圖8中的可動接點的俯視圖及縱剖視圖。 圖10表示圖8中的基板的俯視圖。 圖11A表示圖2的可動接點的變形例的後視圖。 圖11B表示圖2的可動接點的變形例的後視圖。 圖11C表示圖2的可動接點的變形例的後視圖。 圖11D表示圖2的可動接點的變形例的後視圖。 圖11E表示圖2的可動接點的變形例的後視圖。 圖12表示用於說明在操作鍵的下表面固定可動接點的方法的變形例的圖。 圖13A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縱剖視圖。 圖13B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操作鍵的變形例的縱剖視圖。 圖13C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操作鍵的變形例的縱剖視圖。 圖13D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操作鍵的變形例的縱剖視圖。 圖13E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操作鍵的變形例的縱剖視圖。 圖14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縱剖視圖。 圖15A是說明安裝有多個操作鍵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應用例的圖,表示將包含該按鈕開關用部件的複合鍵裝入汽車的方向盤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15B是說明安裝有多個操作鍵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應用例的圖,表示拆下了複合鍵的上方的表面罩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15C是說明安裝有多個操作鍵的按鈕開關用部件的應用例的圖,表示複合鍵的沿圖15的(15A)中H-H線的剖視圖。 圖16表示圖15(15C)所示的複合鍵的變形例的縱剖視圖。 圖17A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可動接點的俯視圖。 圖17B表示第一實施方式以該可動接點為樣品進行按鍵測試時的性能評價結果。 圖18A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可動接點的俯視圖。 圖18B表示第三實施方式以該可動接點為樣品進行按鍵測試時的性能評價結果。 圖19A表示以往公知的可動接點的俯視圖。 圖19B表示以往公知以該可動接點為樣品進行按鍵測試時的性能評價結果。

Claims (14)

  1. 一種按鈕開關用部件,其具備: 圓頂狀的可動接點;以及 操作鍵,其與該可動接點的突出側接觸或分開地對置配置, 將所述操作鍵向所述可動接點的方向按壓,使所述可動接點與基板上的至少兩個接點導通,其中, 所述操作鍵具備: 鍵主體; 圓頂部,其與該鍵主體的外周圍連接且通過該鍵主體向所述基板側的按壓可發生變形;以及 足部,其與該圓頂部的外周圍連接且固定於所述基板上, 所述可動接點具備: 上側接觸部,其配置於所述鍵主體的正下方部位,通過所述鍵主體的按下與所述接點接觸; 外側固定部,其位於所述上側接觸部或比所述上側接觸部更靠徑向外側,且固定於比所述操作鍵的所述鍵主體更靠徑向外側;以及 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其位於比所述上側接觸部更靠所述可動接點的徑向外側,以通過所述鍵主體的按下可以與配置於所述上側接觸部相接的所述接點的徑向外側的其他接點接觸的方式,與所述其他接點以非接觸的狀態對置配置, 所述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具備與所述其他接點可線接觸或面接觸的底部。
  2. 一種按鈕開關用部件,其具備: 圓頂狀的可動接點;以及 操作鍵,其與該可動接點的突出側接觸或分開地對置配置, 將所述操作鍵向所述可動接點的方向按壓,使所述可動接點與基板上的至少兩個接點導通, 所述操作鍵具備: 鍵主體; 圓頂部,其與該鍵主體的外周圍連接且通過該鍵主體向所述基板側的按壓而可發生變形;以及 足部,其與該圓頂部的外周圍連接且固定於所述基板上, 所述可動接點具備: 上側接觸部,其配置於所述鍵主體的正下方部位,通過所述鍵主體的按下與所述接點接觸; 外側固定部,其位於所述上側接觸部或比所述上側接觸部更靠徑向外側,且固定於比所述操作鍵的所述鍵主體更靠徑向外側;以及 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其位於比所述上側接觸部更靠所述可動接點的徑向外側,與配置於所述上側接觸部相接的所述接點的徑向外側的其他接點接觸配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鈕開關用部件,其中, 所述可動接點還具備下方突出部,該下方突出部位於比所述上側接觸部更靠所述可動接點的徑向外側,在所述上側接觸部相接的所述接點的徑向外側以與所述基板接觸或非接觸的狀態配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按鈕開關用部件,其中, 所述下方突出部為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該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以通過所述鍵主體的按下與所述其他接點可接觸的方式,與所述其他接點以非接觸的狀態對置配置, 所述非接觸配置型外側接觸部具備與所述其他接點可線接觸或面接觸的底部。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鈕開關用部件,其中, 所述操作鍵具備在所述圓頂部和所述足部之間與所述基板經由間隙對置的1或2個以上的中間部, 在所述可動接點,使所述外側固定部固定配置於所述中間部。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鈕開關用部件,其中, 所述可動接點在俯視時包括中央部的區域具有第一貫通孔,並通過所述操作鍵的按下在所述第一貫通孔的周圍與所述鍵主體接觸。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按鈕開關用部件,其中, 從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接點的徑向內側所具備的照光單元透過所述第一貫通孔可透光。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按鈕開關用部件,其中, 所述操作鍵在所述鍵主體的下部具備通過所述鍵主體的向下移動而可收納所述照光單元的凹部, 將所述操作鍵至少一部分設為透光性。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鈕開關用部件,其中, 所述操作鍵在所述鍵主體上具備從所述鍵主體的外側朝向所述可動接點貫通的第二貫通孔。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按鈕開關用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貫通孔在其長度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埋設有透光性的材料。
  11.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鈕開關用部件,其中, 所述操作鍵由透光性材料構成。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鈕開關用部件,其中, 還具備設於所述鍵主體的頂面或外周圍的突出部,該突出部從所述鍵主體的頂面突出,並且在將所述操作鍵朝向所述基板按壓的動作中可壓縮變形。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按鈕開關用部件,其中,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鍵主體的頂面以點狀、棒狀、框狀或環狀形成。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按鈕開關用部件,其中, 所述突出部位於所述鍵主體的外周圍,為向比所述鍵主體的頂面更靠上方延伸的柱狀部。
TW106144966A 2016-12-22 2017-12-21 按鈕開關用部件 TWI7016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8919 2016-12-22
JP2016-248919 2016-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4316A true TW201824316A (zh) 2018-07-01
TWI701691B TWI701691B (zh) 2020-08-11

Family

ID=62627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4966A TWI701691B (zh) 2016-12-22 2017-12-21 按鈕開關用部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0448B2 (zh)
JP (1) JP6599570B2 (zh)
KR (1) KR102429628B1 (zh)
CN (1) CN109964296B (zh)
DE (1) DE112017006494T5 (zh)
TW (1) TWI701691B (zh)
WO (1) WO20181167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07507A1 (de) * 2018-05-15 2019-11-21 De'longhi Braun Household Gmbh Betätigungseinheit für ein Haushaltsgerät
WO2019229944A1 (ja) * 2018-05-31 2019-12-05 株式会社ソシオネクスト 車載装置
JP7422601B2 (ja) * 2020-04-28 2024-01-26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TWI749840B (zh) * 2020-10-30 2021-12-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橡膠圓頂以及應用此橡膠圓頂的按鍵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29440E (en) * 1973-01-02 1977-10-11 Bowmar Instrument Corporation Calculator keyboard switch with disc spring contact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3996429A (en) * 1975-04-18 1976-12-07 Northern Electric Company Limited Multi-contact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plural prestressed contact members designed to provide plural circuit simultaneous switching inputs
US4084071A (en) * 1976-12-06 1978-04-11 Rca Corporation Switch mechanism for a calculator type keyboard
JPS5624718A (en) * 1979-08-06 1981-03-09 Shinetsu Polymer Co Pushhbutton switch
US4385218A (en) * 1981-04-21 1983-05-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ic switch
US4933522A (en) * 1989-03-07 1990-06-12 Itt Corporation Flanged snap dome
JPH09171740A (ja) 1995-12-21 1997-06-30 Kawai Musical Instr Mfg Co Ltd 照光式スイッチ
JP3988203B2 (ja) 1996-10-22 2007-10-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パネルスイッチ用可動接点体
JPH11111106A (ja) 1997-09-30 1999-04-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JP2002093274A (ja) 2000-09-08 2002-03-2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JP4428120B2 (ja) * 2003-06-16 2010-03-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JP4088577B2 (ja) * 2003-10-16 2008-05-2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用可動接点および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JP4466314B2 (ja) * 2004-10-20 2010-05-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JP4513688B2 (ja) 2005-08-17 2010-07-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KR101111457B1 (ko) * 2006-02-06 2012-0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키패드 및 그를 적용한 이동단말기와 키입력 처리방법
US7199321B1 (en) * 2006-07-25 2007-04-03 Altek Corporation Metal dome switch
JP2010146737A (ja) * 2008-12-16 2010-07-01 Fuji Denshi Kogyo Kk 2段クリック付き接点ばね
JP5221819B2 (ja) 2011-05-10 2013-06-26 株式会社コバック 2段式スイッチ
JP3179036U (ja) * 2012-08-01 2012-10-1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14099398A (ja) * 2012-10-18 2014-05-29 Panasonic Corp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US10403451B2 (en) * 2015-06-25 2019-09-03 Shin-Etsu Polymer Co., Ltd. Pushbutton switch member
EP3327743B1 (en) * 2015-07-24 2021-05-26 Shin-Etsu Polymer Co., Ltd. Push-button switch mem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30448B2 (en) 2021-02-23
JPWO2018116702A1 (ja) 2019-07-18
DE112017006494T5 (de) 2019-09-12
WO2018116702A1 (ja) 2018-06-28
KR102429628B1 (ko) 2022-08-04
JP6599570B2 (ja) 2019-10-30
CN109964296A (zh) 2019-07-02
CN109964296B (zh) 2021-11-12
US20200006020A1 (en) 2020-01-02
TWI701691B (zh) 2020-08-11
KR20190094148A (ko) 2019-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0476B (zh) 按鈕開關用構件
TW201824316A (zh) 按鈕開關用部件
TWI685867B (zh) 按鈕開關用構件
JP2002025374A (ja) El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
US8319671B2 (en) Keypad structure
CN212625301U (zh) 按钮开关用构件
TWM468767U (zh) 薄型按鍵結構
JP2018006264A (ja) 照光式押釦スイッチ部材
JP2008243655A (ja) 可動接点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構成した照光式パネルスイッチ
JP6718794B2 (ja) 押釦スイッチ
JP6641186B2 (ja) 照光式押釦スイッチ部材
JP2010192275A (ja) 導光シートスイッチ
JP2017157441A (ja) 押釦スイッチ
JP2017157434A (ja) 照光式押釦スイッチ部材
JP2023058761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6700864B2 (ja) 押釦スイッチ
EP2317415A1 (en) Keypad structure
JP2018078037A (ja) 押釦スイッチ
JP2008177006A (ja) 可動接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