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1320A - 跨坐型車輛及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之安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及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之安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1320A
TW201821320A TW106124714A TW106124714A TW201821320A TW 201821320 A TW201821320 A TW 201821320A TW 106124714 A TW106124714 A TW 106124714A TW 106124714 A TW106124714 A TW 106124714A TW 201821320 A TW201821320 A TW 2018213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tracking device
straddle
body frame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4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0139B (zh
Inventor
富永修治
Original Assignee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1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1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0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01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30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 B60R25/33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of global position, e.g. by providing GPS coordi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45/40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 B62J45/42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2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30Vehicles applying the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306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機車100包含左右一對腳踏板21、隧道式外殼22及左右一對側外殼23。各腳踏板21於車體框架1及引擎8之左右位置沿前後方向L延伸。於左側之腳踏板21之下方形成有用以收容追蹤裝置之收容空間30。收容空間30於車輛側視下與左側之側外殼23重疊。收容空間30位於一對側外殼23之內側,並且於車輛俯視下與左腳踏板21A重疊。收容空間30之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車體框架1之下端部之附近部分重疊並且於車輛側視下與引擎8之前半下部重疊。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及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之安裝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能夠安裝追蹤裝置之跨坐型車輛及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之安裝方法。
為了追蹤被盜之車輛而於車輛設置追蹤裝置。通常,機車等跨坐型車輛不具有駕駛室,座部露出於外部。追蹤裝置係以將車輛之當前位置無線發送給追蹤裝置之管理者之方式構成。因此,為了保護追蹤裝置不受雨水等侵蝕並且確保良好之通信環境,需將追蹤裝置設置於該跨坐型車輛之限定空間。於日本專利第4189154號公報所記載之速克達型機車中,在設置於座部之下之頭盔收容空間內設置被盜對策裝置(追蹤裝置)。
於上述日本專利第4189154號公報所記載之機車中,盜竊犯只要能將座部卸除,便能夠容易地將頭盔收容空間內之追蹤裝置卸除。若考慮盜竊犯對追蹤裝置之卸除,則追蹤裝置較佳為設置於自跨坐型車輛之外部更不易接近之位置。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保護追蹤裝置不受雨水侵蝕且確保追蹤裝置之通信環境並且使將追蹤裝置自車輛卸除之難度提昇的跨坐型車輛及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之安裝方法。 (1)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跨坐型車輛具備:車體框架;車輛構成零件,其由車體框架支持;左右一對腳踏板,其等在車輛前後方向上延伸;隧道式外殼(tunnel cover),其係以自上方及左右方向圍著一對腳踏板之間之上方空間的方式設置;及左右一對側外殼,其等係以自左側之腳踏板及右側之腳踏板分別向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且隧道式外殼收容車體框架之一部分及車輛構成零件之至少一部分;於一對腳踏板中之至少一腳踏板之下方形成有能夠收容追蹤裝置之收容空間,收容空間處於一對側外殼之內側,於車輛俯視下與至少一腳踏板重疊且於車輛側視下與一對側外殼重疊,收容空間之至少一部分係以於車輛側視下與車體框架之除一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及車輛構成零件之除一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中之至少一者重疊之方式配置;於收容空間設置有追蹤裝置用之安裝構件。 於該跨坐型車輛中,在至少一腳踏板之下方形成有收容空間。收容空間處於一對側外殼之內側,於車輛俯視下與至少一腳踏板重疊。又,收容空間於車輛側視下與一對側外殼重疊。於該情形時,收容空間由腳踏板及側外殼保護而不受雨水侵蝕。又,於腳踏板之上方空間,不存在阻斷無線通信之電波吸收體。因此,於將追蹤裝置安裝至收容空間內之安裝構件之情形時,能夠確保追蹤裝置之良好之通信環境。 進而,根據上述構成,於收容空間之一側存在側外殼,於收容空間之另一側存在車體框架之其他部分及車輛構成零件之其他部分中之至少一者。因此,難以自車輛之左右接近收容空間。又,由於收容空間存在於靠近路面之位置,故而盜竊犯無法於立起之狀態下將收容空間內之追蹤裝置卸除。 其等之結果為,能夠保護追蹤裝置不受雨水侵蝕且確保追蹤裝置之通信環境,並且使將追蹤裝置自車輛卸除之難度提昇。 (2)亦可為,跨坐型車輛進而具備追蹤裝置,且追蹤裝置係安裝於收容空間內之安裝構件。 於該情形時,追蹤裝置得到保護而不受雨水侵蝕並且追蹤裝置之通信環境得到確保。藉此,於未將追蹤裝置自車輛卸除之狀態下,能夠藉由追蹤裝置容易且準確地掌握跨坐型車輛之當前位置。 (3)亦可為,追蹤裝置係以如下方式配置:追蹤裝置之車輛左右方向上之中央部相較於至少一腳踏板之車輛左右方向上之中央部而言,於車輛左右方向上位於更內側。 於該情形時,追蹤裝置係於至少一腳踏板之下方之空間,配置在接近於車體框架之其他部分及車輛構成零件之其他部分中之至少一者的位置。藉此,未形成用以供卸除追蹤裝置之作業空間,故而追蹤裝置之卸除變得困難。 (4)亦可為,追蹤裝置係以如下方式配置:追蹤裝置之車輛左右方向上之內側之邊緣相較於隧道式外殼之車輛左右方向上之最外側之邊緣而言,於車輛左右方向上位於更內側。 於該情形時,追蹤裝置之車輛左右方向上之內側之邊緣係配置在相對於車體框架之其他部分及車輛構成零件之其他部分中之至少一者更近之位置。藉此,未形成用以供卸除追蹤裝置之作業空間,故而追蹤裝置之卸除變得困難。 (5)亦可為,追蹤裝置包含:天線,其用以取得與跨坐型車輛之當前位置相關之資訊;通信裝置,其將藉由天線而取得之與當前位置相關之資訊無線發送至跨坐型車輛之外部;及保持構件,其保持天線及通信裝置;且保持構件係使用抗剪螺栓而安裝至安裝構件。 於該情形時,天線與通信裝置係由保持構件一體地保持,並且保持構件係藉由抗剪螺栓而安裝至安裝構件。藉此,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之安裝作業變得容易。又,於將保持構件安裝至安裝構件之後便無法將保持構件自安裝構件卸除。因此,能夠使將追蹤裝置自車輛卸除之難度進一步提昇。 (6)亦可為,安裝構件具有供抗剪螺栓插入之插入孔,且插入孔係以該插入孔之軸線朝向與至少一腳踏板對應之側外殼之外側的方式開口。 於該情形時,在將側外殼卸除而將追蹤裝置安裝至安裝構件時,能夠自車輛之側方之位置將抗剪螺栓容易地插入至安裝構件之插入孔。因此,追蹤裝置之安裝作業變得更容易。 (7)亦可為,跨坐型車輛進而具備:電池;及線束,其至少被用作將來自電池之電力供給至通信裝置之電力供給線;且通信裝置包含供線束連接之連接器,保持構件包含以圍著連接器之周圍之方式設置之連接器周壁。 於該情形時,通信裝置之連接器由保持構件之連接器周壁保護。因此,能夠防止通信裝置之連接器被破壞,從而確保自電池向通信裝置之電力供給。其結果為,追蹤裝置之各種功能之無效化得到防止。 (8)亦可為,追蹤裝置進而包含將通信裝置緊固於保持構件之緊固構件;且保持構件包含:保持板,其藉由緊固構件而將通信裝置緊固;及緊固構件周壁,其係以於藉由緊固構件將通信裝置緊固於保持構件之狀態下,圍著緊固構件之周圍之方式設置於保持板上。 於該情形時,緊固構件由保持構件之緊固構件周壁保護。因此,能夠防止通信裝置被自保持構件卸除。 (9)亦可為,車輛構成零件包含引擎,且收容空間之至少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引擎重疊。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引擎,使自與收容空間為相反側之跨坐型車輛之位置接近收容空間變得困難。 (10)亦可為,收容空間之至少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車體框架之其他部分重疊,且於車輛俯視下車體框架之其他部分配置於引擎與收容空間之間。 根據上述構成,自引擎產生之噪音被車體框架吸收。藉此,安裝於收容空間之追蹤裝置不受來自引擎之噪音之影響。因此,能夠確保追蹤裝置之更良好之通信環境。 (11)亦可為,跨坐型車輛進而具備:散熱器;及冷卻配管,其使冷卻液於引擎與散熱器之間流通;且散熱器係以於車輛前視下與收容空間重疊之方式在車輛前後方向上設置於收容空間之前方,冷卻配管係以於車輛俯視下與收容空間重疊之方式設置於收容空間之下方之位置。 於該情形時,藉由散熱器,使自跨坐型車輛之前方之位置接近收容空間變得更困難。又,藉由冷卻配管,使自跨坐型車輛之下方之位置接近收容空間變得更困難。 (12)亦可為,跨坐型車輛進而具備:散熱器風扇,其設置於散熱器;及排氣管,其連接於引擎之排氣埠;且引擎具有油系元件,散熱器風扇之至少一部分、油系元件之至少一部分及排氣管之至少一部分係以於車輛俯視下與隧道式外殼重疊之方式設置於較收容空間靠下方之位置。 於該情形時,在較收容空間靠下方且隧道式外殼之下方,配置有散熱器風扇之至少一部分、油系元件之至少一部分及排氣管之至少一部分。藉此,自與收容空間為相反側之跨坐型車輛之下方之位置接近收容空間變得更困難。 (13)亦可為,車輛構成零件包含燃料箱,且收容空間之至少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燃料箱重疊。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燃料箱,使自與收容空間為相反側之跨坐型車輛之位置接近收容空間變得困難。 (14)亦可為,跨坐型車輛進而具備設置為能夠於路面上支持車輛之支架,且於車輛由支架支持時,與車輛直立時相比,收容空間位於更下方。 根據上述構成,於車輛由支架支持時收容空間更靠近路面。藉此,覆蓋收容空間之側外殼與路面之間之間隙變小。因此,能夠使將配置於收容空間內之追蹤裝置自車輛卸除之難度進一步提昇。 (15)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之安裝方法係對跨坐型車輛安裝追蹤裝置之安裝方法;且跨坐型車輛具備:車體框架;車輛構成零件,其由車體框架支持;左右一對腳踏板,其等在車輛前後方向上延伸;隧道式外殼,其係以自上方及左右方向圍著一對腳踏板之間之上方空間的方式設置;及左右一對側外殼,其等係以自左側之腳踏板及右側之腳踏板分別向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且隧道式外殼收容車體框架之一部分及車輛構成零件之至少一部分;於一對腳踏板中之至少一腳踏板之下方形成有收容空間,收容空間處於一對側外殼之內側,於車輛俯視下與至少一腳踏板重疊且於車輛側視下與一對側外殼重疊,收容空間之至少一部分係以於車輛側視下與車體框架之除一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及車輛構成零件之除一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中之至少一者重疊之方式配置;安裝方法包含如下步驟:將至少一腳踏板下之側外殼卸除;及將追蹤裝置以位於收容空間內之方式使用安裝構件進行安裝。 於該安裝方法中,將至少一腳踏板下之側外殼卸除,而將追蹤裝置安裝至收容空間內之安裝構件。因此,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無需繁雜之作業。 如上所述般,於安裝有追蹤裝置之跨坐型車輛中,收容空間內之追蹤裝置由腳踏板及側外殼保護而不受雨水侵蝕。又,於腳踏板之上方空間,不存在阻斷無線通信之電波吸收體。因此,能夠確保收容空間內之追蹤裝置之良好之通信環境。 進而,於收容空間之一側存在側外殼,於收容空間之另一側存在車體框架之其他部分及車輛構成零件之其他部分中之至少一者。因此,難以自車輛之左右接近收容空間內之追蹤裝置。又,由於收容空間存在於更靠近路面之位置,故而盜竊犯無法於立起之狀態下將收容空間內之追蹤裝置卸除。 其等之結果為,能夠保護追蹤裝置不受雨水侵蝕且確保追蹤裝置之通信環境,並且使將追蹤裝置自車輛卸除之難度提昇。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進行說明。於以下之說明中,以機車作為跨坐型車輛之一例進行說明。 [1]機車之概略構成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機車之概略構成的側視圖。於圖1中,表示機車100相對於路面垂直地立起之狀態。於圖1及其之後之一部分圖式中,適當以箭頭表示機車100之前後方向L、左右方向H及上下方向V。在以下之說明中,於前後方向L,將箭頭朝向之方向稱為前方,將其相反之方向稱為後方。又,於左右方向H,將箭頭朝向之方向稱為左方,將其相反之方向稱為右方。又,於上下方向V,將箭頭朝向之方向稱為上方,將其相反之方向稱為下方。 再者,所謂車輛俯視及仰視係指自機車100之上方之位置朝向下方觀察機車100,或自機車100之下方之位置朝向上方觀察機車100。所謂車輛側視係指自機車100之右方之位置朝向左方觀察機車100,或自機車100之左方之位置朝向右方觀察機車100。進而,所謂車輛前視係指自機車100之前方之位置朝向後方觀察機車100。 圖1之機車100具備設置於車輛前半部之車體框架1。於車體框架1之前端部設置有頭管11。車體框架1係以自頭管11向左右分支並且向斜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於以下之說明中,視需要將車體框架1中向左延伸之部分稱為左框架1A,將車體框架1中向右延伸之部分稱為右框架1B。 於頭管11,經由未圖示之轉向軸而能於左右方向H搖動地設置有前叉2。於前叉2之上端部安裝有把手3,於前叉2之下端部可旋轉地安裝有前輪4。 於車體框架1之後方設置有後部框架5。後部框架5係以於車輛後半部沿前後方向L延伸之方式連接於車體框架1之後端。於車體框架1之後端部及後部框架5之前端部之上設置有燃料箱6。自燃料箱6之上方之位置至後部框架5之後半部上方之位置,以沿前後方向L延伸之方式設置有座部7。 於機車100之中央下部設置有引擎8。引擎8係以引擎8之前部配置於左框架1A與右框架1B之間之狀態由車體框架1支持。在位於引擎8之左側之左框架1A之下端部,能夠支持機車100地安裝有側支架70。側支架70構成為能夠切換為將機車100支持於路面上之支持狀態及不將機車100支持於路面上之非支持狀態。於圖1之例中,側支架70處於非支持狀態。 以自引擎8之後端部向後方延伸之方式於引擎8安裝有後臂9。於後臂9之後端部可旋轉地支持有後輪10。後輪10係利用引擎8所產生之動力而旋轉驅動,從而產生機車100之推進力。 於機車100之前部,以主要覆蓋前叉2及車體框架1之前端部之方式設置有前外殼20。又,於機車100之後部,以自左右覆蓋座部7之後半部之下方之空間並且向座部7之後方延伸之方式設置有後外殼28。進而,於機車100之中央部,以將前外殼20與後外殼28連接之方式設置有中央外殼29。中央外殼29包含左右一對腳踏板21、隧道式外殼22、左右一對側外殼23及左右一對下部外殼24。 一對腳踏板21係以於車體框架1及引擎8之左右之位置分別沿前後方向L延伸之方式設置。再者,本實施形態之各腳踏板21係由構成中央外殼29之複數個外殼構件之一部分形成。圖1中,以粗實線僅示出左側之腳踏板21。 隧道式外殼22自上方及左右方向H圍著一對腳踏板21之間之上方空間。再者,本實施形態之隧道式外殼22係由構成中央外殼29之複數個外殼構件之一部分形成。圖1中,為了使隧道式外殼22之形狀容易理解,而對隧道式外殼22標註點圖案。於隧道式外殼22之內部收容有車體框架1之一部分及引擎8之一部分。 一對側外殼23係以自一對腳踏板21中之左右方向H上之外側之端部分別向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又,一對下部外殼24係以自一對側外殼23之下緣部分別向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再者,各側外殼23由單個構件形成,各下部外殼24亦由單個構件形成。 於以下之說明中,視需要將一對腳踏板21中之左側之腳踏板21稱為左腳踏板21A,將右側之腳踏板21稱為右腳踏板21B(圖2)。又,將一對側外殼23中之左側之側外殼23稱為左側外殼23A,將一對下部外殼24中之左側之下部外殼24稱為左下部外殼24A。圖1中,為了使左側外殼23A之形狀及位置容易理解,而對左側外殼23A標註影線。左側外殼23A構成為使用複數個螺絲而相對於包含左腳踏板21A及左下部外殼24A之中央外殼29之其他部分能夠裝卸。 [2]追蹤裝置之收容空間 如圖1中以粗單點鏈線所表示般,於左腳踏板21A之下方且左側外殼23A之內側之位置,以於車輛側視下與左側外殼23A重疊之方式形成有用以收容追蹤裝置500(圖2)之收容空間30。追蹤裝置500具有例如於機車100被盜之情形時將表示機車100之當前位置之資訊無線發送給追蹤裝置500之管理者的功能。關於追蹤裝置500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敍述。 圖2係主要用以說明圖1之收容空間30與左腳踏板21A之位置關係的機車100之模式性俯視圖。於圖2之俯視圖中,機車100之外觀之一部分係以虛線表示。另一方面,圖1之前外殼20及中央外殼29內所設置之車體框架1係以實線表示。又,為了使機車100之隧道式外殼22之形狀及位置容易理解,而以粗實線表示隧道式外殼22之外觀。進而,為了使機車100之一對腳踏板21之形狀及位置容易理解,而對一對腳踏板21標註影線。如圖2所示,左右方向H上之隧道式外殼22之兩側部於車輛俯視下與一對腳踏板21之各者重疊。 如圖2所示,於左框架1A固定有自左框架1A之左側部向左方延伸之2個板支持片12A、13A。2個板支持片12A、13A係隔開間隔地於前後方向L上排列。左腳踏板21A支持於2個板支持片12A、13A上。又,於右框架1B亦固定有自右框架1B之右側部向右方延伸固定距離之2個板支持片12B、13B。2個板支持片12B、13B係隔開間隔地於前後方向L上排列。右腳踏板21B支持於2個板支持片12B、13B上。 於本實施形態中,在支持左腳踏板21A之2個板支持片12A、13A之各者分別設置有用以安裝追蹤裝置500之安裝構件14、15(圖3)。關於安裝構件14、15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敍述。以包含2個板支持片12A、13A之間之空間及板支持片12A、13A之方式形成有收容空間30。藉由將追蹤裝置500安裝至安裝構件14、15(圖3),而使追蹤裝置500位於收容空間30內。 如上所述般,收容空間30於車輛側視下與左側外殼23A重疊。又,如圖2所示,收容空間30位於一對側外殼23之內側,並且於車輛俯視下與左腳踏板21A重疊。於該情形時,收容空間30由左腳踏板21A及左側外殼23A保護而不受雨水侵蝕。又,於一對腳踏板21之上方空間,不存在阻斷無線通信之電波吸收體。因此,於追蹤裝置500收容於收容空間30內之狀態下,能夠確保追蹤裝置500之良好之通信環境。 如圖1所示,機車100除了具備上述構成以外,進而具備包含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電子控制單元)91及電池92等之複數個電氣零件。複數個電氣零件相互電性連接。如圖1中以粗二點鏈線所表示般,於本例之機車100中,在車體框架1及後部框架5安裝有主線束MH。主線束MH包含複數個線束。 主線束MH之複數個線束之各者係包含1條或複數條電線之配線用導線束把。導線束把係用以例如於ECU91與其他電氣零件之間傳輸電氣信號,或將電池92之電力供給至其他電氣零件。 此處,圖1之主線束MH包含線束HA,該線束HA將收容於收容空間30之追蹤裝置500與ECU91及電池92電性連接,並且將電池92之電力供給至追蹤裝置500之下述通信裝置520(圖9)。線束HA之一部分於中央外殼29之內側被拉入至收容空間30。 [3]收容空間之周邊構造及收容空間之配置 圖3係主要表示車體框架1及引擎8之左側視圖,圖4係主要表示車體框架1及引擎8之前視圖。又,圖5係主要表示車體框架1及引擎8之俯視圖,圖6係主要表示車體框架1及引擎8之仰視圖。進而,圖7係將機車100之左半部以包含圖1之A-A線之鉛垂面切斷之情形時之切斷部剖面圖。 如圖3所示,收容空間30之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車體框架1之下端部之附近部分重疊並且於車輛側視下與引擎8之前半下部重疊。於收容空間30內,設置有追蹤裝置500用之安裝構件14、15。藉由此種構成,而於收容空間30之左方側存在圖1之左側外殼23A,於收容空間30之右方側存在車體框架1之一部分及引擎8之一部分。因此,難以自機車100之左右接近收容空間30。又,由於收容空間30存在於靠近路面之位置,故而機車100之盜竊犯無法於立起之狀態下將收容空間30內之追蹤裝置500卸除。因此,將追蹤裝置500自機車100卸除之難度得到提昇。 如上所述般,收容空間30之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車體框架1之下端部之附近部分及引擎8之前半下部重疊。又,如圖5所示,於車輛俯視下車體框架1之一部分配置於引擎8與收容空間30之間。於該情形時,當引擎8進行動作時,自引擎8產生之噪音被車體框架1吸收。藉此,安裝於收容空間30之追蹤裝置500不受來自引擎8之噪音之影響。因此,能夠確保追蹤裝置500之更良好之通信環境。 如圖3、圖4、圖5及圖6所示,於引擎8之下半部前方設置有散熱器210。散熱器210包含冷卻液之導入埠形成構件211及導出埠形成構件212。導入埠形成構件211設置於散熱器210之右端部,導出埠形成構件212設置於散熱器210之左端部。 如圖4所示,散熱器210之導出埠形成構件212於車輛前視下與收容空間30重疊。於該情形時,藉由散熱器210,使自機車100之前方之位置接近收容空間30變得困難。 如圖3及圖5~圖7所示,以將散熱器210之導出埠形成構件212與引擎8之左側部連接之方式設置有冷卻配管310。冷卻配管310使冷卻液自散熱器210向引擎8內部流通。又,冷卻配管310係以於車輛俯視下與收容空間30重疊之方式設置於收容空間30之下方之位置。藉由此種冷卻配管310之配置,使自機車100之下方之位置接近收容空間30變得困難。 如圖6所示,於散熱器210之後部安裝有散熱器風扇220。又,於引擎8之底部,以沿前後方向L延伸之方式設置有連接於引擎8之排氣埠之2根排氣管180。進而,於引擎8之底部,設置有將引擎8內之油淨化之油系元件81。 散熱器風扇220之後端部、2根排氣管180之前端部及油系元件81於車輛俯視下位於收容空間30之右方並且位於左框架1A與右框架1B之間。於該情形時,散熱器風扇220之後端部、2根排氣管180之前端部及油系元件81於車輛俯視下與圖1之隧道式外殼22重疊。又,如圖3所示,散熱器風扇220之後端部、2根排氣管180之前端部及油系元件81位於較收容空間30靠下方。藉由此種構成,使自與收容空間30為相反側之機車100之右側下方之位置接近收容空間30變得更困難。 於圖7中,示出通過左右方向H上之追蹤裝置500之中央部的假想鉛垂線L1、及通過左右方向H上之追蹤裝置500之最內側之邊緣(追蹤裝置500之最右側之部分)的假想鉛垂線L2。又,示出通過左右方向H上之左腳踏板21A之中央部的假想鉛垂線L3、及通過左右方向H上之隧道式外殼22之最外側之邊緣(隧道式外殼22之最左側之部分)的假想鉛垂線L4。 如圖7所示,隧道式外殼22之左側部係以向左方(外側)且上方鼓出之方式形成。再者,未圖示之隧道式外殼22之右側部係以向右方(外側)且上方鼓出之方式形成。 若參照圖7之假想鉛垂線L1、L3,則追蹤裝置500之左右方向H上之中央部相較於左腳踏板21A之左右方向H上之中央部而言,於左右方向H上位於機車100之更內側。即,追蹤裝置500配置於更靠近機車100之與左右方向H垂直之車輛中心面的位置。於該情形時,追蹤裝置500係配置於較左腳踏板21A之中央部更靠近左框架1A之位置。因此,於追蹤裝置500與左框架1A之間形成較大空間之情況得到抑制。即,於追蹤裝置500與左框架1A之間未形成用以供卸除追蹤裝置500之作業空間。因此,追蹤裝置500之卸除變得困難。 又,若參照圖7之假想鉛垂線L2、L4,則追蹤裝置500之左右方向H上之內側之邊緣相較於隧道式外殼22之左右方向H上之最外側之邊緣而言,於左右方向H上位於機車100之更內側。即,追蹤裝置500配置於更靠近機車100之與左右方向H垂直之車輛中心面的位置。於該情形時,追蹤裝置500係配置於更靠近左框架1A之位置,故而於追蹤裝置500與左框架1A之間未形成用以供卸除追蹤裝置500之作業空間。因此,追蹤裝置500之卸除變得困難。 圖8係表示圖1之側支架70處於非支持狀態時之收容空間30之位置與側支架70處於支持狀態時之收容空間30之位置之關係的模式圖。於圖8(a)中表示側支架70處於非支持狀態時之機車100之前視圖。於圖8(b)中表示側支架70處於支持狀態時之機車100之前視圖。 如圖8(a)所示,於側支架70為非支持狀態且機車100直行之情形時,機車100相對於路面RS垂直地立起。另一方面,於側支架70為支持狀態且機車100停止之情形時,機車100以相對於路面RS傾斜之狀態立起。 此處,如圖6所示,收容空間30及側支架70位於較左右方向H上之機車100之中心靠左方。因此,如圖8(a)、(b)所示,側支架70處於支持狀態時之收容空間30距路面RS之高度H2與側支架70處於非支持狀態時之收容空間30距路面RS之高度H1相比有所降低。即,於側支架70處於支持狀態時,與側支架70為非支持狀態且機車100直立時相比,收容空間30位於更下方。 如此,於機車100由側支架70支持時收容空間30更靠近路面RS。藉此,覆蓋收容空間30之左側外殼23A(圖1)與路面RS之間之間隙變小。因此,能夠使將配置於收容空間30內之追蹤裝置500自機車100卸除之難度進一步提昇。 [4]追蹤裝置之詳細情況 圖9係自一方向觀察追蹤裝置500之外觀立體圖,圖10係自另一方向觀察圖9之追蹤裝置500之外觀立體圖,圖11係圖9之追蹤裝置500之側視圖。又,圖12係圖9之追蹤裝置500所具備之保持構件600之俯視圖,圖13係自箭頭Q1之方向觀察圖12之保持構件600之側視圖,圖14係自箭頭Q2之方向觀察圖12之保持構件600之側視圖。 如圖9~圖11所示,追蹤裝置500主要包含天線510、通信裝置520、纜線530及保持構件600。天線510例如為GPS(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用之天線,用以於已將追蹤裝置500安裝至機車100之狀態下取得與機車100之當前位置相關之資訊。於天線510連接有纜線530之一端。 通信裝置520具有前端面521、後端面522、上表面523及下表面524。於通信裝置520之後端面522設置有供電用連接器529及天線用連接器531。於供電用連接器529連接圖1之線束HA。藉此,對通信裝置520供給來自圖1之電池92之電力。又,於天線用連接器531連接纜線530之另一端。通信裝置520將藉由天線510而取得之與當前位置相關之資訊無線發送至機車100之外部。 保持構件600將天線510及通信裝置520一體地保持。此處,對保持構件600之構造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如圖12所示,保持構件600具有由右構件610及左構件650相互接合而成之構成。右構件610及左構件650分別係藉由將金屬製之板狀構件加工成預先規定之形狀並且進行彎折加工而製作。 如圖12~圖14所示,右構件610包含右保持板620、前壁631及側壁632。右保持板620具有矩形形狀。以自右保持板620之長邊方向之一端部朝向上方垂直地延伸之方式形成有前壁631。以自右保持板620之一側邊朝向上方垂直地延伸之方式形成有側壁632。如圖12中以單點鏈線所表示般,於右保持板620之上表面之一部分區域RP,使用螺絲或接著劑而安裝上述天線510。於右保持板620中自安裝有天線510之區域偏離之部分形成有長孔621。 左構件650包含左保持板660、前壁671、後壁672、側壁673、支持板680及連接器周壁690。左保持板660具有較右保持板620小之矩形形狀。右構件610與右保持板620係以右保持板620與左保持板660於同一平面上彼此相鄰之方式接合。 以自左保持板660之長邊方向之一端部朝向上方垂直地延伸之方式形成有前壁671。以自左保持板660之長邊方向之另一端部朝向上方垂直地延伸之方式形成有後壁672。以自右保持板620之位於右構件610之相反側之一側邊朝向上方垂直地延伸之方式形成有側壁673。於左保持板660之中央部形成有長孔661。 以自左保持板660之接近於右構件610之另一側邊朝向上方垂直地延伸並且向與另一側邊平行之方向進一步延伸之方式形成有帶狀之支持板680。支持板680之長度長於右保持板620之長邊方向之長度。於支持板680之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分別形成有插入孔681、682。以自位於左保持板660與支持板680之另一端部之間之支持板680的下緣部向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有連接器周壁690。 連接器周壁690係藉由將自支持板680之下緣向下方延伸之帶狀之板構件彎折而形成。如圖14所示,連接器周壁690於自箭頭Q2之方向觀察圖12之保持構件600之情形時,於右構件610之下方之位置呈U字形彎曲。連接器周壁690之前端部接合於右保持板620之下表面。 此處,如圖9及圖11所示,於通信裝置520,以自上表面523向上方延伸之方式設置有2根雙頭螺栓BL。於將通信裝置520安裝至保持構件600時,首先於右保持板620(圖12)之一部分區域RP上安裝天線510。其次,將通信裝置520之供電用連接器529如圖10所示般插入至連接器周壁690之內側。又,將2根雙頭螺栓BL分別插入至形成於右保持板620及左保持板660之長孔621、661。於該狀態下,如圖9及圖11所示,將2個螺帽NU分別安裝至2根雙頭螺栓BL,而將通信裝置520緊固於保持構件600。藉此,將天線510及通信裝置520一體地保持於保持構件600。其後,使天線510與通信裝置520經由纜線530而電性連接。 如此,於追蹤裝置500中,複數個構件係由保持構件600一體地保持,故而下述將追蹤裝置500安裝至機車100之安裝作業變得容易。 [5]追蹤裝置之安裝方法 說明用以對未安裝追蹤裝置500之機車100安裝追蹤裝置500之安裝方法之一例。圖15~圖17係表示追蹤裝置500之安裝方法之機車100之局部放大側視圖。如上所述般,左側外殼23A構成為使用複數個螺絲而相對於包含左腳踏板21A及左下部外殼24A之中央外殼29之其他部分能夠裝卸。於安裝追蹤裝置500時,首先將左腳踏板21A之下之左側外殼23A卸除。於圖15中示出將左側外殼23A卸除之前之收容空間30周邊部之外觀。 如圖16所示,若將左側外殼23A卸除,則包含收容空間30之中央外殼29之內部空間於機車100之左方露出。於收容空間30,以隔開間隔地於前後方向L上排列之方式配置有安裝構件14、15。於安裝構件14、15分別形成有插入孔14h、15h,該等插入孔14h、15h與形成於追蹤裝置500之保持構件600之插入孔681、682(圖11及圖13)對應。各插入孔14h、15h係以該插入孔之軸線朝向圖15之左側外殼23A之外側之方式開口。 其次,準備追蹤裝置500。以追蹤裝置500之2個插入孔681、682(圖11及圖13)於車輛側視下分別與安裝構件14、15之插入孔14h、15h重疊之方式,將追蹤裝置500定位。 其次,如圖17所示,向追蹤裝置500之插入孔681及安裝構件14之插入孔14h插入1根抗剪螺栓SB。又,向追蹤裝置500之插入孔682及安裝構件15之插入孔15h插入1根抗剪螺栓SB。此時,由於如上所述般安裝構件14、15之插入孔14h、15h之軸線朝向圖15之左側外殼23A之外側,故而作業者能夠自機車100之左方之位置容易地將抗剪螺栓SB插入至各插入孔14h、15h。 其次,對各抗剪螺栓SB安裝未圖示之螺帽。以此方式,使用2根抗剪螺栓SB及未圖示之螺帽將追蹤裝置500之支持板680緊固於安裝構件14、15。 此處,抗剪螺栓SB為防盜型螺栓,用於需要牢固且永久性防盜用具之諸多領域。具體而言,抗剪螺栓SB係於頭部與軸部之間具有小直徑部之螺栓。小直徑部係設計為於預先規定之擰緊轉矩下斷裂。於支持板680與安裝構件14、15之緊固時,對各抗剪螺栓SB之頭部賦予超過預先規定之擰緊轉矩的擰緊轉矩。藉此,於已將支持板680與安裝構件14、15緊固之狀態下,各抗剪螺栓SB之頭部與軸部分離。因此,於將支持板680安裝至安裝構件14、15之後,便無法自較安裝構件14、15靠左方之位置將各抗剪螺栓SB擰鬆,從而無法將支持板680卸除。因此,能夠使將追蹤裝置500自機車100卸除之難度進一步提昇。 再者,亦可為於安裝構件14、15之插入孔14h、15h各自之內周面預先形成有與抗剪螺栓SB之外螺紋對應之內螺紋。或者,亦可為於安裝構件14、15以與形成插入孔14h、15h之部分重疊之方式預先藉由焊接等接合有與抗剪螺栓SB對應之螺帽。於該情形時,利用抗剪螺栓SB進行之緊固作業變得更容易。 其後,使被拉入至收容空間30之線束HA連接於設置在追蹤裝置500之通信裝置520(圖10)的供電用連接器529(圖10)。藉此,將機車100之電池92(圖1)之電力通過主線束MH(圖1)及線束HA供給至通信裝置520(圖10)。以此方式將追蹤裝置500安裝至收容空間30內。 最後,將左側外殼23A安裝至包含左腳踏板21A及左下部外殼24A之中央外殼29之其他部分。藉此,追蹤裝置500之安裝作業完成。 此處,如圖10所示,保持構件600之連接器周壁690及右保持板620圍著通信裝置520之供電用連接器529之周圍。於該情形時,供電用連接器529由連接器周壁690及右保持板620保護。藉此,於追蹤裝置500安裝於機車100之狀態下,防止供電用連接器529被破壞,確保線束HA連接於供電用連接器529之連接狀態。因此,自電池92向通信裝置520之電力供給得到確保,包含當前位置之取得功能及通信功能的追蹤裝置500之各種功能之無效化得到防止。 如圖9所示,保持構件600之前壁671、後壁672、側壁673及支持板680圍著將通信裝置520緊固於保持構件600之一螺帽NU之周圍。又,如圖9所示,保持構件600之前壁631、右構件610及支持板680以及天線510圍著將通信裝置520緊固於保持構件600之另一螺帽NU之周圍。進而,如圖7及圖17所示,於追蹤裝置500安裝於機車100之狀態下,左腳踏板21A位於追蹤裝置500之正上方。此時,追蹤裝置500中圖9之左保持板660與左腳踏板21A之下表面對向。又,圖9之右保持板620及天線510之大部分與左腳踏板21A之下表面對向。 其等之結果為,藉由將追蹤裝置500安裝至機車100,使一螺帽NU由保持構件600之前壁671、後壁672、側壁673及支持板680、以及左腳踏板21A保護。又,另一螺帽NU由保持構件600之前壁631、側壁632及支持板680與天線510、以及左腳踏板21A保護。因此,於追蹤裝置500安裝於機車100之狀態下,通信裝置520被自保持構件600卸除得到防止。 [6]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之機車100中,在左腳踏板21A之下方形成有用以收容追蹤裝置500之收容空間30。如上所述般,收容空間30由左腳踏板21A及左側外殼23A保護而不受雨水侵蝕。又,於左腳踏板21A之上方空間不存在電波吸收體,故而於追蹤裝置500收容於收容空間30內之狀態下,追蹤裝置500之良好之通信環境得到確保。進而,根據上述構成,圖1之左側外殼23A及車體框架1之一部分存在於收容空間30之左右,故而難以自機車100之左右接近收容空間30。又,收容空間30存在於靠近路面之位置。因此,於追蹤裝置500安裝於收容空間30內之安裝構件14、15之情形時,機車100之盜竊犯無法於立起之狀態下將收容空間30內之追蹤裝置500卸除。 基於該等,能夠保護追蹤裝置500不受雨水侵蝕且確保追蹤裝置500之通信環境,並且使將追蹤裝置500自機車100卸除之難度提昇。因此,藉由將追蹤裝置500安裝至機車100,能夠藉由追蹤裝置500容易且準確地掌握機車100之當前位置。 又,於將追蹤裝置500安裝至機車100時,將左腳踏板21A下之左側外殼23A卸除,而將追蹤裝置500安裝至收容空間30內之安裝構件14、15。因此,將追蹤裝置500安裝至機車100無需繁雜之作業。 [7]其他實施形態 (1)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在機車100之收容空間30內之安裝構件14、15已安裝追蹤裝置500,但亦可為尚未於機車100安裝追蹤裝置500。於此種情形時,在機車100中,安裝追蹤裝置500亦無需繁雜之作業。因此,使用者能夠視需要以簡單之作業安裝追蹤裝置500。 (2)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收容空間30之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車體框架1之下端部之附近部分重疊並且於車輛側視下與引擎8之前半下部重疊,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亦可為以如下方式配置或設計車體框架1、引擎8及收容空間30,即,收容空間30之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位於較隧道式外殼22靠下方之車體框架1之部分重疊,並且收容空間30於車輛側視下不與引擎8重疊。於此種情形時,車體框架1之一部分存在於收容空間30之右方側,故而亦能夠使自機車100之右方接近收容空間30之難度提昇。再者,於收容空間30在車輛側視下不與引擎8重疊之情形時,引擎8整體亦可收容於隧道式外殼22內。 或者,亦可為以如下方式配置或設計車體框架1、引擎8及收容空間30,即,收容空間30之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位於較隧道式外殼22靠下方之引擎8之部分重疊,並且收容空間30於車輛側視下不與車體框架1重疊。於此種情形時,引擎8之一部分存在於收容空間30之右方側,故而亦能夠使自機車100之右方接近收容空間30之難度提昇。 (3)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在隧道式外殼22之內部收容車體框架1之一部分及引擎8之一部分,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由燃料箱代替引擎8而與車體框架1之一部分一併收容於隧道式外殼22之內部。 圖18係另一實施形態之機車之模式性側視圖。關於本例之機車100X說明與圖1之機車100不同之方面。機車100X具備與圖1之車體框架1對應之車體框架1X。於車體框架1X之前端部設置有頭管11X。車體框架1X包含上部框架12X及下部框架13X。上部框架12X係以自頭管11X向左右分支並且向後方延伸之方式形成。下部框架13X於較上部框架12X靠下方之位置自頭管11X向左右分支且朝向後方往斜下方延伸,並且朝向後方彎曲。 於頭管11X,經由未圖示之轉向軸而能於左右方向H上搖動地設置有前叉2X。於前叉2X之上端部安裝有把手3X,於前叉2X之下端部可旋轉地安裝有前輪4X。 於上部框架12X之後半部之上以沿前後方向L延伸之方式設置有座部7X。於座部7X之下方之位置以自下部框架13X之後部向後方延伸之方式設置有單元擺動式引擎8X。於單元擺動式引擎8X之前方且向左右分支之下部框架13X之內側設置有燃料箱6X。於單元擺動式引擎8X之後端部附近可旋轉地安裝有後輪10X。後輪10X係利用藉由單元擺動式引擎8X所產生之動力而旋轉。 機車100X具備分別與圖1之前外殼20、後外殼28及中央外殼29對應之前外殼20X、後外殼28X及中央外殼29X。中央外殼29X包含分別與圖1之一對腳踏板21、隧道式外殼22及一對側外殼23對應之一對腳踏板21X、隧道式外殼22X及一對側外殼23X。圖18中,以粗實線表示左側之腳踏板21X,且對隧道式外殼22X標註點圖案,對左側之側外殼23X標註影線。以位於一對側外殼23X之內側並且於車輛俯視下與左側之腳踏板21X重疊之方式設置有收容空間30X。 於圖18之例中,在隧道式外殼22X之內部收容車體框架1X之一部分及燃料箱6X之一部分,且在隧道式外殼22X之內部未收容單元擺動式引擎8X。又,收容空間30X之至少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位於較隧道式外殼22X靠下方之車體框架1X之部分重疊,並且於車輛側視下與燃料箱6X重疊。於此種情形時,車體框架1X之一部分及燃料箱6X之一部分存在於收容空間30X之右方側,故而亦能夠使自機車100X之右方接近收容空間30X之難度提昇。 又,於圖18之機車100X中,亦可為以如下方式配置或設計車體框架1X、燃料箱6X及收容空間30X,即,收容空間30X之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位於較隧道式外殼22X靠下方之車體框架1X之部分重疊,並且收容空間30X於車輛側視下不與燃料箱6X重疊。於此種情形時,車體框架1X之一部分存在於收容空間30X之右方側,故而亦能夠使自機車100X之右方接近收容空間30X之難度提昇。再者,於收容空間30X在車輛側視下不與燃料箱6X重疊之情形時,燃料箱6X整體亦可收容於隧道式外殼22X內。 或者,亦可為以如下方式配置或設計車體框架1X、燃料箱6X及收容空間30X,即,收容空間30X之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位於較隧道式外殼22X靠下方之燃料箱6X之部分重疊,並且收容空間30X於車輛側視下不與車體框架1X重疊。於此種情形時,燃料箱6X之一部分存在於收容空間30X之右方側,故而亦能夠使自機車100X之右方接近收容空間30X之難度提昇。 (4)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在隧道式外殼22之內部收容作為車輛構成零件之一例的引擎8之一部分。又,於圖18之例中,在隧道式外殼22X之內部收容作為車輛構成零件之另一例的燃料箱6X之一部分。本發明之車輛構成零件並不限定於上述例。於隧道式外殼22、22X之內部,作為車輛構成零件,既可收容引擎8之一部分及燃料箱6X之一部分,亦可設置空氣清潔器或儲物箱等其他零件。 (5)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用以收容追蹤裝置500之收容空間30以於車輛俯視下與左腳踏板21A重疊之方式形成於左腳踏板21A之下方,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收容空間30亦可為以於車輛俯視下與右腳踏板21B而非左腳踏板21A重疊之方式形成於右腳踏板21B之下方。於該情形時,右側之側外殼23及車體框架1之一部分存在於收容空間30之左右,故而難以自機車100之左右接近收容空間30。因此,能夠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再者,亦可為於機車100之左右一對腳踏板21之下方分別形成有左右一對收容空間30。於該情形時,亦可將2個追蹤裝置500分別安裝至2個收容空間30內。 (6)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一對腳踏板21、隧道式外殼22、一對側外殼23及一對下部外殼24之各者分別分開地構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隧道式外殼22、一對腳踏板21、一對側外殼23及一對下部外殼24中之至少一部分由單個外殼構件一體地形成。 例如,亦可為一對腳踏板21及隧道式外殼22由單個外殼構件構成,左側之側外殼23及左側之下部外殼24由單個外殼構件構成,右側之側外殼23及右側之下部外殼24由單個外殼構件構成。於該情形時,較佳為左側之側外殼23及左側之下部外殼24構成為能夠相對於中央外殼29之其他部分裝卸。 (7)上述實施形態係將本發明應用於機車之例,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將本發明應用於自動四輪車、自動三輪車或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行駛車輛)等其他車輛。 [8]技術方案之各構成要素與實施形態之各部分之對應關係 以下,對技術方案之各構成要素與實施形態之各構成要素之對應之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下述之例。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車體框架1係車體框架之例,引擎8及燃料箱6X係車輛構成零件之例,一對腳踏板21、21X係一對腳踏板之例,隧道式外殼22、22X係隧道式外殼之例,一對側外殼23、23X係一對側外殼之例,左腳踏板21A及圖18之左側之腳踏板21X係至少一腳踏板之例,追蹤裝置500係追蹤裝置之例,收容空間30、30X係收容空間之例。 又,位於隧道式外殼22內之引擎8之部分及位於隧道式外殼22X內之燃料箱6X之部分係車輛構成零件之一部分之例,位於隧道式外殼22內之車體框架1之部分及位於隧道式外殼22X內之車體框架1X之部分係車體框架之一部分之例,位於較隧道式外殼22靠下方之引擎8之部分及位於較隧道式外殼22X靠下方之燃料箱6X之部分係車輛構成零件之其他部分之例,位於隧道式外殼22內之車體框架1之部分及位於較隧道式外殼22X內靠下方之車體框架1X之部分係車體框架之其他部分之例,安裝構件14、15係安裝構件之例,機車100、100X係跨坐型車輛之例。 又,天線510係天線之例,通信裝置520係通信裝置之例,保持構件600係保持構件之例,抗剪螺栓SB係抗剪螺栓之例,插入孔14h、15h係插入孔之例,電池92係電池之例,線束HA及主線束MH係線束之例,供電用連接器529係連接器之例,連接器周壁690係連接器周壁之例,螺帽NU係緊固構件之例,右保持板620及左保持板660係保持板之例,前壁631、671、側壁632、673、後壁672及支持板680係緊固構件周壁之例。 又,引擎8係引擎之例,散熱器210係散熱器之例,冷卻配管310係冷卻配管之例,散熱器風扇220係散熱器風扇之例,排氣管180係排氣管之例,油系元件81係油系元件之例,燃料箱6X係燃料箱之例,側支架70係支架之例。 作為技術方案之各構成要素,亦能夠使用具有技術方案所記載之構成或功能的其他各種構成要素。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能夠有效地用於各種跨坐型車輛。
1‧‧‧車體框架
1A‧‧‧左框架
1B‧‧‧右框架
1X‧‧‧車體框架
2‧‧‧前叉
2X‧‧‧前叉
3‧‧‧把手
3X‧‧‧把手
4‧‧‧前輪
4X‧‧‧前輪
5‧‧‧後部框架
6‧‧‧燃料箱
6X‧‧‧燃料箱
7‧‧‧座部
7X‧‧‧座部
8‧‧‧引擎
8X‧‧‧單元擺動式引擎
9‧‧‧後臂
10‧‧‧後輪
10X‧‧‧後輪
11‧‧‧頭管
11X‧‧‧頭管
12A‧‧‧板支持片
12B‧‧‧板支持片
12X‧‧‧上部框架
13A‧‧‧板支持片
13B‧‧‧板支持片
13X‧‧‧下部框架
14‧‧‧安裝構件
14h‧‧‧插入孔
15‧‧‧安裝構件
15h‧‧‧插入孔
20‧‧‧前外殼
20X‧‧‧前外殼
21‧‧‧腳踏板
21A‧‧‧左腳踏板
21B‧‧‧右腳踏板
21X‧‧‧腳踏板
22‧‧‧隧道式外殼
22X‧‧‧隧道式外殼
23‧‧‧側外殼
23A‧‧‧左側外殼
23X‧‧‧側外殼
24‧‧‧下部外殼
24A‧‧‧左下部外殼
28‧‧‧後外殼
28X‧‧‧後外殼
29‧‧‧中央外殼
29X‧‧‧中央外殼
30‧‧‧收容空間
30X‧‧‧收容空間
70‧‧‧側支架
81‧‧‧油系元件
91‧‧‧ECU
92‧‧‧電池
100‧‧‧機車
100X‧‧‧機車
180‧‧‧排氣管
210‧‧‧散熱器
211‧‧‧導入埠形成構件
212‧‧‧導出埠形成構件
220‧‧‧散熱器風扇
310‧‧‧冷卻配管
500‧‧‧追蹤裝置
510‧‧‧天線
520‧‧‧通信裝置
521‧‧‧前端面
522‧‧‧後端面
523‧‧‧上表面
524‧‧‧下表面
529‧‧‧供電用連接器
531‧‧‧天線用連接器
530‧‧‧纜線
600‧‧‧保持構件
610‧‧‧右構件
620‧‧‧右保持板
621‧‧‧長孔
631‧‧‧前壁
632‧‧‧側壁
650‧‧‧左構件
660‧‧‧左保持板
661‧‧‧長孔
671‧‧‧前壁
672‧‧‧後壁
673‧‧‧側壁
680‧‧‧支持板
681‧‧‧插入孔
682‧‧‧插入孔
690‧‧‧連接器周壁
BL‧‧‧雙頭螺栓
H‧‧‧左右方向
H1‧‧‧高度
H2‧‧‧高度
HA‧‧‧線束
L‧‧‧前後方向
L1‧‧‧假想鉛垂線
L2‧‧‧假想鉛垂線
L3‧‧‧假想鉛垂線
L4‧‧‧假想鉛垂線
MH‧‧‧主線束
NU‧‧‧螺帽
Q1‧‧‧箭頭
Q2‧‧‧箭頭
RP‧‧‧區域
RS‧‧‧路面
SB‧‧‧抗剪螺栓
V‧‧‧上下方向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機車之概略構成的側視圖。 圖2係主要用以說明圖1之收容空間與左腳踏板之位置關係的機車之模式性俯視圖。 圖3係主要表示車體框架及引擎之左側視圖。 圖4係主要表示車體框架及引擎之前視圖。 圖5係主要表示車體框架及引擎之俯視圖。 圖6係主要表示車體框架及引擎之仰視圖。 圖7係將機車之左半部以包含圖1之A-A線之鉛垂面切斷之情形時之切斷部剖面圖。 圖8(a)及(b)係表示圖1之側支架處於非支持狀態時之收容空間之位置與側支架處於支持狀態時之收容空間之位置之關係的模式圖。 圖9係自一方向觀察追蹤裝置之外觀立體圖。 圖10係自另一方向觀察圖9之追蹤裝置之外觀立體圖。 圖11係圖9之追蹤裝置之側視圖。 圖12係圖9之追蹤裝置所具備之保持構件之俯視圖。 圖13係自箭頭Q1之方向觀察圖12之保持構件之側視圖。 圖14係自箭頭Q2之方向觀察圖12之保持構件之側視圖。 圖15係表示追蹤裝置之安裝方法之機車之局部放大側視圖。 圖16係表示追蹤裝置之安裝方法之機車之局部放大側視圖。 圖17係表示追蹤裝置之安裝方法之機車之局部放大側視圖。 圖18係另一實施形態之機車之模式性側視圖。

Claims (15)

  1.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 車體框架; 車輛構成零件,其由上述車體框架支持; 左右一對腳踏板,其等在車輛前後方向上延伸; 隧道式外殼,其係以自上方及左右方向圍著上述一對腳踏板之間之上方空間的方式設置;及 左右一對側外殼,其等係以自左側之腳踏板及右側之腳踏板分別向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且 上述隧道式外殼收容上述車體框架之一部分及上述車輛構成零件之至少一部分; 於上述一對腳踏板中之至少一腳踏板之下方形成有能夠收容追蹤裝置之收容空間,上述收容空間處於上述一對側外殼之內側,於車輛俯視下與上述至少一腳踏板重疊且於車輛側視下與上述一對側外殼重疊,上述收容空間之至少一部分係以於車輛側視下與上述車體框架之除上述一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及上述車輛構成零件之除上述一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中之至少一者重疊之方式配置; 於上述收容空間設置有上述追蹤裝置用之安裝構件。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上述追蹤裝置,且 上述追蹤裝置係安裝於上述收容空間內之上述安裝構件。
  3. 如請求項2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追蹤裝置係以如下方式配置: 上述追蹤裝置之車輛左右方向上之中央部相較於上述至少一腳踏板之車輛左右方向上之中央部而言,於車輛左右方向上位於更內側。
  4. 如請求項2或3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追蹤裝置係以如下方式配置: 上述追蹤裝置之車輛左右方向上之內側之邊緣相較於上述隧道式外殼之車輛左右方向上之最外側之邊緣而言,於車輛左右方向上位於更內側。
  5.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追蹤裝置包含: 天線,其用以取得與上述跨坐型車輛之當前位置相關之資訊; 通信裝置,其將藉由上述天線而取得之與當前位置相關之資訊無線發送至上述跨坐型車輛之外部;及 保持構件,其保持上述天線及上述通信裝置;且 上述保持構件係使用抗剪螺栓而安裝至上述安裝構件。
  6. 如請求項5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安裝構件具有供上述抗剪螺栓插入之插入孔,且 上述插入孔係以該插入孔之軸線朝向與上述至少一腳踏板對應之側外殼之外側的方式開口。
  7. 如請求項5或6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 電池;及 線束,其至少被用作將來自上述電池之電力供給至上述通信裝置之電力供給線;且 上述通信裝置包含供上述線束連接之連接器, 上述保持構件包含以圍著上述連接器之周圍之方式設置之連接器周壁。
  8. 如請求項5至7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追蹤裝置進而包含將上述通信裝置緊固於上述保持構件之緊固構件;且 上述保持構件包含: 保持板,其藉由上述緊固構件而將上述通信裝置緊固;及 緊固構件周壁,其係於藉由上述緊固構件將上述通信裝置緊固於上述保持構件之狀態下,以圍著上述緊固構件之周圍之方式設置於上述保持板上。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車輛構成零件包含引擎,且 上述收容空間之至少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上述引擎重疊。
  10. 如請求項9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收容空間之至少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上述車體框架之上述其他部分重疊,且 於車輛俯視下上述車體框架之上述其他部分配置於上述引擎與上述收容空間之間。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 散熱器;及 冷卻配管,其使冷卻液於上述引擎與上述散熱器之間流通;且 上述散熱器係以於車輛前視下與上述收容空間重疊之方式在車輛前後方向上設置於上述收容空間之前方, 上述冷卻配管係以於車輛俯視下與上述收容空間重疊之方式設置於上述收容空間之下方之位置。
  12. 如請求項11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 散熱器風扇,其設置於上述散熱器;及 排氣管,其連接於上述引擎之排氣埠;且 上述引擎具有油系元件, 上述散熱器風扇之至少一部分、上述油系元件之至少一部分及上述排氣管之至少一部分係以於車輛俯視下與上述隧道式外殼重疊之方式設置於較上述收容空間靠下方之位置。
  13.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車輛構成零件包含燃料箱,且 上述收容空間之至少一部分於車輛側視下與上述燃料箱重疊。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設置為能夠於路面上支持上述車輛之支架,且 於上述車輛由上述支架支持時,與上述車輛直立時相比,上述收容空間位於更下方。
  15. 一種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之安裝方法,其係對跨坐型車輛安裝追蹤裝置之安裝方法;且 上述跨坐型車輛具備:車體框架;車輛構成零件,其由上述車體框架支持;左右一對腳踏板,其等在車輛前後方向上延伸;隧道式外殼,其係以自上方及左右方向圍著上述一對腳踏板之間之上方空間的方式設置;及左右一對側外殼,其等係以自左側之腳踏板及右側之腳踏板分別向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且上述隧道式外殼收容上述車體框架之一部分及上述車輛構成零件之至少一部分;於上述一對腳踏板中之至少一腳踏板之下方形成有收容空間,上述收容空間處於上述一對側外殼之內側,於車輛俯視下與上述至少一腳踏板重疊且於車輛側視下與上述一對側外殼重疊,上述收容空間之至少一部分係以於車輛側視下與上述車體框架之除一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及上述車輛構成零件之除一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中之至少一者重疊之方式配置; 上述安裝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將上述至少一腳踏板下之側外殼卸除;及 將上述追蹤裝置以位於上述收容空間內之方式使用安裝構件進行安裝。
TW106124714A 2016-12-06 2017-07-24 跨坐型車輛及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之安裝方法 TWI6301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7054A JP2018090175A (ja) 2016-12-06 2016-12-06 鞍乗型車両および鞍乗型車両への追跡装置の取付方法
JP??2016-237054 2016-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1320A true TW201821320A (zh) 2018-06-16
TWI630139B TWI630139B (zh) 2018-07-21

Family

ID=5950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4714A TWI630139B (zh) 2016-12-06 2017-07-24 跨坐型車輛及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之安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33056B1 (zh)
JP (1) JP2018090175A (zh)
TW (1) TWI6301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0788B (zh) * 2018-09-14 2021-08-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6210B2 (ja) * 1997-09-30 2006-08-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TW418806U (en) * 1999-12-04 2001-01-11 Kwang Yang Motor Co A object-placing space for the stepping area of a scooter and its disposing structure
JP4189154B2 (ja) 2001-04-02 2008-12-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盗難対策装置設置構造
DE102005001209A1 (de) * 2005-01-11 2006-07-20 Hans-Peter Leicht Fahrradortung, -erkennung, -sicherung durch GPS/Galileo-Empfänger (Chip)
JP4503514B2 (ja) * 2005-08-31 2010-07-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928209B2 (ja) * 2006-09-26 2012-05-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通信装置の取付構造
WO2009010065A2 (en) * 2007-07-19 2009-01-22 Ct Tracking Systems Aps Tracking unit
JP5088088B2 (ja) * 2007-10-24 2012-12-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JP5427735B2 (ja) * 2010-08-31 2014-0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33056B1 (en) 2021-07-28
EP3333056A1 (en) 2018-06-13
TWI630139B (zh) 2018-07-21
JP2018090175A (ja)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2768B2 (en) Straddle vehicle
US8448738B2 (en) Electrical component mounting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WO2013001712A1 (ja) 鞍乗型車両
WO2012029687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0120626A (ja) 自動二輪車
EP2180332B1 (en) Motorcycle
JP548696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WO2012176303A1 (ja) 電子装置用防水構造
JP7029436B2 (ja) ショベル
US8424902B2 (en) Saddle-type vehicle
TWI630139B (zh) 跨坐型車輛及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之安裝方法
JP2010203388A (ja) 電装品の配置構造
JP3159264U (ja) 車両
US8648701B2 (en) Saddle riding vehicle
JP2022001452A (ja) 鞍乗型車両
JP6343103B2 (ja) 自動二輪車制御ユニット用の配置構造
JP4870590B2 (ja) 作業車両
JP5667929B2 (ja) 自動二輪車
JP648788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における収納ボックス構造
JP547010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65692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盗難対策装置
JP523517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電装品ユニット
JP2009056828A (ja) ホイ−ルロ−ダにおける電気配線の配設構造
JP613959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238058B2 (ja) 作業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