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0705A - 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一) - Google Patents

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0705A
TW201820705A TW107104456A TW107104456A TW201820705A TW 201820705 A TW201820705 A TW 201820705A TW 107104456 A TW107104456 A TW 107104456A TW 107104456 A TW107104456 A TW 107104456A TW 201820705 A TW201820705 A TW 2018207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onductor
side wall
spring
contact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4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3782B (zh
Inventor
柯曼哈森約瑟夫
史托茲亨利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瓦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瓦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瓦戈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0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0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3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37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65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with integral releas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5U-shaped sockets having inwardly bent legs, e.g. spade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15Terminal blocks providing connections to wir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用於夾住導電體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該導體接頭接觸元件具有導電軌塊(2)與夾持彈簧(3)。該導電軌塊(2)由板金件構成,該板金件具有:對向的第二側壁(4、5);底部(7);及對向的蓋部(6)。該等側壁(4、5)與該底部(7)及該蓋部(6)圍繞成導體導入通道(8)。該夾持彈簧(3)配置於該導電軌塊(2)上。該夾持彈簧在第一端部區域上具有依靠部(9),且在與該第一端部區域對向的第二端部區域上,具有包含夾持邊緣(22、36、41)的夾持部(11),用以夾住該導電體。該依靠部(9)配置於該導電軌塊(2)的該底部(7)上。該夾持部(11)以該夾持部自由運動的端部延伸至該蓋部(6)。 若從橫截於該夾持部(11)的導體插入方向(L)的方向觀察,在該側壁(4)的方向上,在該夾持邊緣(22、36、41)旁,具有可被操作工具觸及的操作部。與該夾持部(11)鄰接的導體引導區域(14、34)設置於該第一側壁(4)上。該導體引導區域(14、34)是該第一側壁(4)往對向之該第二側壁(5)的方向傾斜定向的部分。

Description

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一)
本發明關於一種用於夾住導電體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該導體接頭接觸元件具有導電軌塊與配置於該導電軌塊上的夾持彈簧,該導電軌塊由板金件構成,該板金件具有:第一側壁;第二側壁,與該第一側壁對向;底部,從該第一側壁延伸至對向的該第二側壁;及蓋部,與該底部對向,且從該第一側壁延伸至對向的該第二側壁;其中,該等側壁與該底部及該蓋部圍繞成導體導入通道,該夾持彈簧在第一端部區域上具有依靠部,且在與該第一端部區域對向的第二端部區域上,具有包含夾持邊緣的夾持部,用以夾住該導電體。依靠部配置於該導電軌塊的該底部上。該夾持部以該夾持部自由運動的端部延伸至該蓋部。
以多種形式使用這樣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初始設置與建構該導體接頭接觸元件,將其直接安裝到電路板上且被焊接到電路板上,進而實現電路板接觸來藉助於彈簧作用力接頭夾住導電體。設置導體接頭接觸元件,可在沒有圍繞的絕緣材料殼體的情況下使用。
DE 20 2013 105 670 U1顯示用於發光二極體的接頭,具有設置有按鍵的絕緣材料殼體與多個在該絕緣材料殼體中的傳導接觸單元。接觸單元係由兩個金屬條所構成。第一金屬條具有向上延伸的金屬壁,該金屬壁形成上側向內彎曲成半圓的態樣。第二金屬條在該第二金屬條的一個端部上與第一金屬條的上部端部連接,且在該第二金屬條的另一端部上設置有兩個分支舌部。分支舌部中的一個係設置用以夾住導電體。另一個分支舌部則設為朝向按鍵的方向,使得該按鍵可推壓第二金屬條,而開啟第一分支舌部與第一金屬條所形成的夾持位置,進而夾住導電體。
DE 20 2014 101 856 U1公開了一種快速連接夾,具有可傳導的銅連接片與柔性可傳導的鋼片,該鋼片被安裝在銅連接片上。對此,相互對向的支持板從銅連接片彎曲,鋼片被支撐在支持板上。在用於夾住導電體的鋼片的夾持部與銅連接片的底部之間,傾斜進入導體導入通道指向的引導連接片從支持板彎曲,進而從左側與右側在朝向夾爪的方向上引導待夾住的導電體,該夾爪係藉由夾金屬盤與銅連接片構成。
WO 2014/124475 A2公開了一種接頭夾或連接夾,用於電連接至少一個導體,且具有電接觸體。該接頭夾具有絕緣材料殼體,該絕緣材料殼體中配置有接觸體。接觸體具有衝壓件,該衝壓件具有開口與配置於開口中的彈簧件。該彈簧件形成U形彎曲的螺旋扭力彈簧,該螺旋扭力彈簧具有依靠部、連接依靠部的彈簧彎曲部以及與依靠部對向且與彈簧彎曲部連接的夾持腿部。依靠腿部依靠在衝壓件的底部上。夾持腿部朝向衝壓件的蓋部地被定向成,用於形成夾持位置,進而夾住導電體。為開啟夾持位置,操作工具可透過絕緣材料殼體中的開口而置於夾持腿部上,進而移動該夾持腿部,使該夾持腿部遠離衝壓件的蓋部。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實現一種用於夾住導電體的改良式導體接頭接觸元件。
該目的係藉由具有請求項1與15之特徵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實現。在附屬請求項中描述了有利的實施態樣。
若從横截於夾持部的導體插入方向的方向觀察,具有導電軌塊與夾持彈簧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在夾持邊緣旁邊有可被操作工具觸及的操作部。鄰接夾持部的導體引導區域設置於第一側壁上。導體引導區域,是第一側壁朝向對向之第二側壁的方向上,傾斜定向的部分。
導體接頭接觸元件在夾持部上的操作部的幫助下,如此配置,在操作工具的幫助下,藉由施加作用力於操作部,可開啟用於夾住導電體的夾持位置。此處,夾持部中,於操作部旁的夾持邊緣,移動離開導電軌塊的蓋部。第一側壁中往對向之第二側壁傾斜的導體引導區域上,導電體朝向夾持邊緣運動,且此處阻止導體整體或若需要則細金屬絲導電體的多股絞合線進入操作部的區域中。
藉此,藉由在第一側壁上的該導體引導區域的幫助,提供用於將待夾住的導電體引導至夾持邊緣的側壁部分。此外,藉由第一側壁的該導體引導區域,具有並排配置的夾持部與操作部的夾持彈簧的操作部,從導體導入的方向來看,成為被覆蓋的態樣。藉此,實現非常緊密且可靠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該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夾持位置可藉由操作工具朝底部方向移動,進而開啟夾持位置。
操作部可具有從第一側壁往側向突出的操作接片。除此之外,操作部具有在對向側上同樣從夾持部往側向突出的其他操作接片。
就此而言,在本發明的意義下,不定冠词「一」不可被理解成數詞。
藉由從側壁突出的操作接片,操作工具可被放置到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上。對此,操作工具被放置到操作接片上,且將用於開啟夾持位置的作用力施加到操作接片上。此處操作工具較佳為螺絲扳手,但亦可以是使用者的手指。
此處,導體接頭接觸元件可在第一側壁上具有可供操作接片通過的開口。此處,導體引導區域,其方向係設定為「從與導體引導區域對向的第一側壁的限制開口之正面邊緣遠離」的方向。藉此,可防止被導入導體導入通道中的、待被夾住的導電體整體或以該導電體的多股絞合線碰到從第一側壁之開口露出的正面邊緣。藉此,導體引導區域保持該開口及限定該開口的正面邊緣與被導入且待夾持的導電體不接觸。
導體引導區域可形成第一側壁的材料舌部,該材料舌部朝第二側壁方向傾斜且朝向夾持部。此處,該材料舌部未與底部及蓋部連接。更具體而言,材料舌部與底部及蓋部脫離。此處,該材料舌部可在蓋部與夾持部之間的中間空間中,使得夾持彈簧被定位在底部與材料舌部之間。藉此,在底部與蓋部之間,提供用於夾持彈簧的自由空間,藉由至少一個材料舌部,可部分地封閉該自由空間,進而提供導體引導。
操作部可具有朝蓋部的平面方向延伸的操作接片。該操作接片在夾持部的延伸方向上錯開地在夾持邊緣旁邊被配置。藉此,用於操作的作用點,朝向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之蓋部上的上側移動。
然而亦可設想,操作部具有操作接片,該操作接片側向地配置於第一側壁的開口中,該開口在導體插入方向上配置於材料舌部的空置端部之後且從外部可進入。
在導電軌塊的與導體導入通道對向的後部端部上,可藉由從側壁、從底部或從蓋部彎折出的一材料凸部形成一端部檔板。藉此,導電軌塊的板金件可以非常簡單的方式形變,而成為導體收納部。
此處可設想,從兩壁彎折出對向的材料凸部,以形成一端部檔板。
依靠部可被夾持在側壁與底部之間。藉此,夾持彈簧可透過簡單的方式被夾持到導電軌塊上且被固定於此。
然而亦可設想,依靠部藉由從依靠部插入底部的開口的固定部分或藉由從底部插入依靠部的開口的固定部分被位置固定在導電軌塊上。此處,固定部分可以是接片或凸塊等。藉此,可在夾持彈簧掛到導電軌塊中後透過簡單的方式防止夾持彈簧滑落。
夾持彈簧可具有連接依靠部與夾持部的彈簧彎曲部,且藉此例如可形成U形彎曲的螺旋扭力彈簧。從導體插入方向看,在彈簧彎曲部之前,從至少一個側壁朝對向側壁的方向彎折出導體引導面。該導體引導面此處在導體插入方向上在彈簧彎曲部之前,且用於在彈簧彎曲部上經過地將導電體引導至夾持部。對此,導體引導面傾斜地在導體插入方向上指向蓋部地被定向。該導體引導面可簡單地由板金件藉由從側壁上彎折出一部分而實現。
蓋部或底部可具有焊接區域。該焊接區域例如可以是不接觸蓋部或底部的焊接旗狀物。然而亦可設想,蓋部的或底部的部分自身可用於被焊接在電路板上。
從側壁可突出朝對向的側壁方向延伸的超載檔板接片,該超載檔板接片被定位在夾持部與底部之間的空間中。這樣的接片同樣可透過下述方式由板金件非常簡單地成形,即,接片在側壁形成側開口的部分中進入籠形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內部空間指向地被彎曲。
根據本發明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亦可透過下述方式建構,即,夾持彈簧具有操作部,且操作部形成側向配置於夾持彈簧的夾持部上的且側向從第一側壁突出的操作接片。
藉此,在這樣的籠狀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中,以下述方式實現非常簡單且緊密的設計方案,藉由操作工具或使用者手指可以開啟夾持位置進而夾住導電體,即,操作接片側向從導電軌塊的第一側壁突出。
第1圖圖示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第一實施態樣的透視圖,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係由導電軌塊2以及插設在該導電軌塊中的夾持彈簧3所構成。導電軌塊2由板金件形成為籠形。該板金件具有第一側壁4與對向的第二側壁5。這兩個側壁4與5透過蓋部6相互連接。在所示出的實施例中,蓋部6透過兩個側壁4與5的彎曲與兩個側壁整體成形。
導電軌塊2具有與蓋部6相對的底部7,該底部同樣從第一側壁4延伸至第二側壁5。底部7係以將側壁5彎折的方式所形成,且與第一側壁4相接。底部7藉此不與第一側壁4材料一體地連接。
藉由相互間隔的第一與第二側壁4與5,以及與第一與第二側壁橫向地延伸且同樣相互間隔的蓋部與底部6與7,圍繞成導體導入通道8,該導體導入通道被設置成用於導入與引導導電體以及用於容納夾持彈簧3。
夾持彈簧3形成U形彎曲的螺旋扭力彈簧,該螺旋扭力彈簧具有:放置在底部7上的依靠部9、與該依靠部連接的彈簧彎曲部10以及在導體插入方向L上、即在導體導入通道8的方向上或傾斜插入該導體導入通道8的夾持部11。夾持部11以該夾持部的自由運動端部延伸至蓋部6。
明顯地,第一側壁4具有開口12,該開口用於使從夾持部11往側向突出的操作接片13通過。藉由對操作接片13施加操作作用力,夾持部11可克服夾持彈簧3的彈簧作用力而朝依靠部9方向移動。藉此,在夾持部11的夾持邊緣與導電軌塊2之間所形成的夾持位置開啟,進而夾住導電體。
從橫截於夾持部11的縱向延伸方向的方向觀察,形成操作部的操作接片13位於該夾持邊緣旁邊。導體引導區域14與設於導電軌塊2內部空間中而不可見的夾持部鄰接,該導體引導區域設置於第一側壁4上。對此,側壁4的位於針對夾持部的引導區域與操作部之間的部分,傾斜地在對向的第二側壁5的方向上以及在夾持部11的方向上被定向。被引導到導體導入通道8中的導電體在該導體引導區域14的幫助下朝向夾持邊緣被引導,且防止該導體或細金屬絲導體的多股絞合線進入操作部,並因此而在操作接片13的區域中透過開口12伸出導電軌塊2。
此外明顯地,在第一側壁4上有朝向第二側壁5指向的超載檔板接片15,該超載檔板接片形成用於夾持部11的端部檔板。夾持部可在依靠部9的方向上向下被加壓,直至夾持部觸碰到超載檔板接片15上。
此外,在該超載檔板接片15的幫助下,夾持彈簧3被位置固定在導電軌塊2上。此位置固定進一步藉由依靠部9中的凹部或開口16而實現,底部7的凸塊伸入該凹部或開口。依靠部9亦可選擇性地以焊接、鉚接、栓接或藉由其他方式固定在底部7上。亦可設想,從依靠部9凸出一例如接片形式的固定部分,該固定部分插入底部7的開口。
此外,明顯地,在上述實施態樣中,在彈簧彎曲部10正前方的區域中,從兩個側壁4與5彎折出導體引導面17。導電軌塊2中,形成導體引導部的板金部分,在導體插入方向L上,往蓋部6的方向傾斜。藉此,實現漏斗形的導體導入通道8,其中,導電體至少在下部區域中,從彈簧彎曲部10旁邊,被引導向夾持部11的傾斜延伸的面。
作為「從兩個側壁4與5彎折出導體引導面17的上述實施態樣」的替代,導體引導面17亦可僅由從側壁4或5彎折出的一板金件形成,在此情況下,該板金件與對向的側壁鄰接,且延伸至該側壁。
此外,明顯地,蓋部6在相互對向的端部區域上具有從蓋部6懸空凸出的、更窄的接片18a、18b,該等接片用於在製造工具中生產期間連接導電軌塊2。在底部7的下側上將接點焊接至電路板。蓋部6的上側,在以吸附式抓持器自動裝配電路板時用作平面吸附面。然而,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亦可透過蓋部6被放置到電路板上,並於該處將接片18a、18b與電路板上的導電通路焊接在一起。在此情況下,接片18a、18b形成焊接區域。
此外可看到,在對向於導體導入通道8的導電軌塊2的後部端部上,端部檔板19係由從側壁4、5中的至少一個彎折出的材料凸部所形成。明顯地,材料凸部從第一側壁4朝對向之第二側壁5方向彎折以形成端部檔板19。
第2圖圖示第1圖中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側視圖。此處明顯地,超載檔板接片15直接鄰接依靠部9。藉此,防止夾持彈簧3在導體插入方向L上的運動。
亦可看到,導體引導面17從導體插入方向L看係設於彈簧彎曲部10之前,並呈現傾斜的態樣,使得藉由彎折槽所示出的導體引導面17大致在彈簧彎曲部10與連接該彈簧彎曲部的夾持部11之間的過渡部之上,被進一步引導。藉此,導電體可靠地被引導到夾持部11的面上,而不會觸碰彈簧彎曲部10。在此情況下,建構於第一側壁4上的導體引導區域14與彈簧彎曲部間隔地延伸。該導體引導區域從第一側壁4朝對向的第二側壁5方向形變。該導體引導區域材料一體地與第一側壁4連接,且可在部分區域中,例如在上部部分中從第一側壁4被切斷。
亦明顯地,存在於操作部上的操作接片13從開口12中側向地突出,且此處,開口12使得夾持部11可朝依靠部9方向無阻礙地運動,進而開啟夾持位置。超載檔板接片15亦不阻礙操作接片13。更確切地,超載檔板透過連接操作接片的區域,而提供有夾持邊緣。
第3圖圖示第2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側剖視圖。此處明顯地,蓋部6的內側具有凹陷20,透過該等凹陷形成夾持突出部21。此外可看到,夾持部11在該夾持部自由運動的端部上具有夾持邊緣22,該夾持邊緣在所示出的靜止狀態下,在沒有被插入的導電體時,依靠在蓋部6的內側上。夾持邊緣例如終止於這樣的夾持突出部21上。藉此,插入夾持邊緣22與夾持突出部21上之間的導電體,在最佳面壓力與減小的接觸電阻的情況下,藉由夾持彈簧3的夾持作用力被夾持在導電軌塊2上。此處,夾持彈簧3的夾持作用力被集中到夾持突出部21的減小的面上,使得每單位面積的有效作用力(面壓力)提高。
此外明顯地,在對向側上,依靠部9被放置在底部7上。透過下述方式實現位置固定,即,底部中的凸塊23伸入依靠部9的開口16中。藉此,防止夾持彈簧3在導體插入方向L上滑動。此外,夾持彈簧3透過依靠部9與夾持部11依靠在第二側壁5上,而能夠防止夾持彈簧3傾斜。
此外,可看到在導體導入通道8的前部、在正側開放區域中傾斜、且引導導電體經過後續的彈簧彎曲部10的導體引導面17,以及在導電軌塊2的對向端部上的端部檔板19。此外明顯地,彈簧彎曲部10相對於底部7的內側向外(在該圖中向下)錯開地延伸,且藉此配置於底部7的平面部分與導體引導面17之間的區域中。
第4圖圖示不包含夾持彈簧的導電軌塊2的透視圖。此處,在底部7上的凸塊23是明顯的。該凸塊形成部分圓形之凸起的態樣。
此外可看到,若從導體插入方向L觀察,則開口12透過位於超載檔板接片15之上的正面邊緣24而被限制。為了使導電體脫離開口12且防止觸碰到該正面邊緣24,導體引導區域14在正面邊緣24上游,成為第一側壁的部分,該部分傾斜於第二側壁5。
導體引導區域14,係以「遠離限制開口12的、對向於導體引導區域14的第一側壁4的正面邊緣24」的方式定向。
第5圖圖示用於第1圖至第3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夾持彈簧3的透視圖。此處明顯地,夾持部11在該夾持部的寬度的主要部分上具有夾持邊緣22,操作部透過側向突出的操作凸部13連接到該部分上。藉此,若從橫截於夾持部11之縱向延伸方向的方向觀察,具有操作凸部13的操作部,係設置於夾持邊緣22的區域旁邊,即定位在夾持部11的側邊緣上。
第6圖圖示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第二實施例的透視圖。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同樣由導電軌塊2與夾持彈簧3所形成。夾持彈簧3形成從底部7延伸至對向的蓋部6的片簧。該片簧透過該片簧的依靠部9在導體引導區域14的入口側部分中依靠在底部7上。導電體從該前側被導入仍呈籠形的導電軌塊2中。
對此,同樣由蓋部6的板金件彎折出兩個相互對向且相互間隔的側壁4與5,在側壁部分4與5之間橫向延伸、且與蓋部6間隔的底部7則連接至上述側壁。
明顯地,夾持彈簧3的依靠腿部9被夾持在兩個側壁4與5的正側邊緣與底部7之間。
若從導體插入方向L觀察,至少在第一側壁4上,且在所示實施例中在兩個側壁4與5上,存在導體引導區域34。該等導體引導區域34,形成朝相應的對向的側壁5、4方向傾斜且朝向夾持部或朝向夾持彈簧3的夾持部11的自由運動的端部的材料舌部,該等材料舌部材料一體地連接到側壁4、5。材料舌部由下述方式以側壁4成形,即,材料舌部面對底部7與蓋部6的正側,而在鄰接的底部7或蓋部6露出。
此外明顯地,第一側壁4同樣的在側向上具有開口12,在夾持彈簧3的夾持部11上的操作部35插入該開口。在夾持部11與蓋部6之間形成的夾持位置,藉由下述方式被開啟,進而夾住導電體,即,操作工具觸碰到操作部35上,且操作作用力朝底部7方向被施加到夾持部11上。
第7圖圖示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側視圖。明顯地,蓋部6在夾持彈簧3的位於夾持部11的自由端部上的夾持邊緣36的區域中具有接觸突出部37。該接觸突出部,係以下述方式所形成:朝底部7方向,對其外平面的蓋部6進行去邊或衝壓。藉此,在接觸突出部37與夾持邊緣36之間形成用於夾住導電體的夾持位置。
此外可看到,材料舌部34與側壁4材料一體地成形,且向內傾斜而被插入導體導入通道8。材料舌部指向夾持彈簧3的夾持部11。側壁4在材料舌部34的自由端部與後部區域(在圖中左側)之間的區域中設置有開口12,夾持部11透過該開口而可被觸及。
第8圖圖示第7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側剖視圖。此外同樣明顯地,在蓋部6上,接觸突出部37形成插入導電軌塊2的內部空間的態樣。夾持彈簧3的夾持部11的自由運動的端部,藉由該端部的夾持邊緣36,在所示出的靜止狀態下,於未夾持導電體時,直接依靠在接觸突出部37之後。接觸突出部37的位置對準夾持邊緣36,使得在夾持導電體時夾持彈簧3作用到導電體上的夾持作用力,將被夾持的導電體夾緊在接觸突出部37上。藉此,夾持彈簧3的夾持作用力集中到接觸突出部37上,且導電體若需要,則大致在接觸突出部37之後呈現彎曲的態樣,以便在導電體與接觸突出部37之間形成形狀配合。
此外可看到,在導體插入方向L上看,入口側(即,在右側上),第二側壁5面對底部7的部分被插入導電軌塊2的內部空間,進而依靠在夾持彈簧3的依靠部9上且將該依靠部夾持在導電軌塊2上。此處亦配合參考第6圖。在第一側壁4上亦有相應向內設置的固定部分38。
此外明顯地,導電軌塊2在端部側具有從蓋部6朝底部7方向向下彎曲的材料凸部19,進而形成端部檔板。被導入導體引導通道8中的導電體藉此在端部側觸碰該材料凸部19,且不可再次向外伸出。
第9圖圖示用於第6圖至第8圖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第二實施態樣的夾持彈簧3的透視圖。明顯地,依靠部9在該依靠部的側邊緣上具有凹部39。向內彎曲的固定部分38的在第6圖與第7圖中可看到的凸緣40伸入該等凹部39中,進而透過該方式將夾持彈簧3在導電軌塊2上固定就位。
此外明顯地,在夾持彈簧3的夾持部11的自由運動的端部上,在中心區域中,有夾持邊緣與在兩個相互對向側上從側邊緣突出的操作接片35,進而形成操作部。該等操作部如第6圖中所示,插入各側壁4與5的側向開口,且從此處可被操作工具觸及。
此外可看到,夾持部11從依靠部9首先錐形變細,進而透過側向突出的操作接片35,再次過渡到變寬的部分中。
第10圖圖示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第三實施態樣,該導體接頭接觸元件同樣係由導電軌塊2與夾持彈簧3形成。夾持彈簧3形成U形的螺旋扭力彈簧,該螺旋扭力彈簧具有依靠部9、連接依靠部的彈簧彎曲部10與連接到彈簧彎曲部10的夾持部11。依靠部9依靠在導電軌塊2的底部7上。
在該實施例中,導電軌塊2亦形成籠形,進而藉由相互對向的蓋部與底部6、7以及側向連接該蓋部與底部6、7的第一與第二側壁4、5,圍繞成導體導入通道8。
與第一側壁材料一體地實施的材料舌部34被定向成從第一側壁4朝向對向的第二側壁5,該材料舌部用於將導體引導區域形成到導體導入通道8的內部空間中。該材料舌部34,即導體引導區域位於蓋部6與夾持部11之間,使得夾持彈簧配置於材料舌部34與底部7之間。
從前部(圖中左側)被導入導體導入通道8中的導電體,在材料舌部34的幫助下朝向夾持彈簧3的夾持邊緣41被引導。在該夾持邊緣41的側邊,有向上突出的操作凸部42,該操作凸部朝蓋部6的平面方向延伸,且在所示靜止狀態下側向配置於側壁4與蓋部6旁邊。
相同地,在第一側壁4中有開口12,操作部透過操作接片42側向突出穿過該開口。開口12形成下述態樣:可使夾持部11朝依靠部9方向移動,進而開啟在夾持邊緣41與蓋部6的內壁之間的用於導電體的夾持位置。
蓋部6具有例如部分圓形變寬的抓持部43,該抓持部提供用於安裝機器人的吸附與抓持工具的平臺與/或可被用作為焊接區域。
此外明顯地,兩個側壁4、5在兩個側壁的端部區域中具有相互指向的材料凸部44進而形成端部檔板。藉此提供導體收納部。在該導體收納部的區域中沒有蓋部6,而形成視窗,進而能夠檢查被插入的導體的插入狀態。
第11圖圖示第10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從對向側看向第二側壁5的透視側視圖。此處可看到,側壁5不具有開口且不具有伸入導體插入開口8的導體引導部分。
此外可看到,蓋部6與底部7藉由折疊或彎曲與第二側壁5材料一體地連接。
此外,如第10圖所示,亦可看到傾斜設置的導體引導面,該等導體引導面從兩個側壁4、5彎折而出且在彈簧彎曲部10上游。此點參考第一實施例。
第12圖圖示從第10圖中的第一側壁4觀察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側視圖。此處明顯地,第一側壁4具有開口12,夾持彈簧3的操作部穿過該開口。操作凸部42突出超過開口,使得操作凸部被定位在鄰接開口12的第一側壁4旁邊。
第13圖圖示第12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側剖視圖。此處明顯地,底部7具有固定開口46,該固定開口鄰接夾持彈簧3的依靠部9的端部。
第14圖圖示第10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透視側剖視圖。此處可看到,如在第一實施例中傾斜設置的導體引導面17,係設置於彈簧彎曲部10之前。該導體引導面作為從至少一個側壁4、5彎折出的材料部分,而與導電軌件2一體成型。
在該實施例中,藉由形成於依靠部9上的接片45的固定部分,將夾持彈簧3的位置固定於導電軌塊2上。該接片45伸入底部7中的固定開口46。依靠部9此外精確如夾持部11地依靠在第二側壁5的內側上,進而防止翻倒或轉動。
第15圖圖示第10圖至第14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導電軌塊2的透視圖。此處再次更加明顯地,導體引導面17由兩個分別從第一與第二側壁4、5彎折出的且朝蓋部6方向傾斜設置的材料凸部形成。
在導體插入方向L上看,底部7間隔地在導體引導面17之後。在底部7與蓋部6之間配置形成導體引導區域的、且朝向第二側壁5傾斜設置的材料舌部34。
第16圖圖示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第10圖與第11圖的第三實施態樣的夾持彈簧3的透視圖。此處明顯地,形成固定部分的接片45鄰接側邊緣地從依靠部9彎折而出。該接片45,藉此在夾持彈簧3的夾持部11的夾持邊緣41之下。在此實施例中,接片45未配置於依靠部9更中心的區域中。此處當然亦可選擇性地為其他型態。
亦明顯地,若從橫截於夾持部11的縱向延伸方向的方向觀察,則操作接片42被定位在夾持邊緣41旁邊,且突出超過夾持邊緣41的自由端部區域所形成的端部區域。藉此使得操作區域向上移動,即在遠離底部7而朝向蓋部6的方向上移動。
第17圖圖示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第四實施態樣的透視圖。此處,係細部修改第一實施態樣的變型方案,基本上可參考對第1圖至第5圖的描述。
此處所提及之替代方案,用以實施導體引導面17從側壁4朝向對向的側壁5突出。
在該實施態樣中,端部檔板19從第二側壁5往第一側壁4的方向上彎曲,且在該橫向延伸的部分中具有朝底部7方向突出的引導面47。藉此,提供錐形或漏斗形逐漸形變的導體收納部。
在此實施例中沒有在第一實施例中的超載檔板接片15。在合適的高度上,藉由第一側壁4的在下方限制開口12的邊緣48提供超載檔板。
此外,明顯地,在鄰接導體引導區域14的、且在導體引導區域14與導體引導面17之間的區域上,由第一側壁4提供依靠面49,夾持彈簧3在所示出的靜止狀態下依靠在該依靠面上進而穩定位置。在所示出的變型方案中,夾持彈簧3的夾持部11在彈簧彎曲部10之後不遠處依靠在形成側壁4的彎曲部的依靠面49上。
第18圖圖示第17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側視圖。此處同樣明顯地,依靠面49形成直接連接導體引導區域14的區域,該區域過渡到緊接其後的、透過彎曲類型輪廓建構的窪部中直至導體引導面17。
此外,在第17圖與第18圖中明顯地,操作接片13,在更遠離蓋部6的方向上進一步延伸,並再度朝底部7方向稍微向下地回彎。在此情況下,操作接片13以該操作接片的部分長度配置於側壁4旁邊,且藉此伸出開口12。藉此,相較於第一實施態樣,操作接片13基本上更為延長。
此外明顯地,夾持桿50從第二側壁5向開口12或第一側壁4的平面突出。該夾持桿50係配置為與夾持彈簧3的彈簧彎曲部10相鄰的態樣,使得夾持桿50被定位在夾持部11與依靠部9之間在彈簧彎曲部或彈簧根部的區域中。
第19圖圖示第18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側剖視圖。此處再次更加明顯地,夾持桿50在彈簧彎曲部10中被定位在與該彈簧彎曲部連接的夾持部11與依靠部9之間。
亦可看到,具有端部檔板19與引導部分47的導體收納部,該引導部分反向於導體引導方向L地指向底部7。
明顯地,夾持部11的、形成有夾持邊緣22的自由運動的端部輕微地朝蓋部6方向彎曲,使得夾持部11從彈簧彎曲部10出發在第一彎曲之後以第一銳角朝蓋部6定向,且在該夾持部的端部區域中以第二銳角朝蓋部6定向。第二銳角大於第一銳角。
第20圖圖示導電軌塊2的透視圖。此處基本上可參考針對第4圖的實施態樣。明顯地,在第一側壁4上,開口12的邊緣48是對向於導體引導區域14,該邊緣朝底部7方向限制開口12。該邊緣可用作為超載檔板。
亦可看到,底部7在部分區域中由從第二側壁5翻折出的板金部分且另一方面由從第一側壁4翻折出的板金部分形成,該等板金部分相互鄰接。
第21圖圖示用於第17圖至第19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的夾持彈簧3透視圖。此處同樣明顯地,操作接片13在夾持部1上側向地配置於夾持邊緣22旁邊。此處,操作接片13與夾持邊緣22分離,且透過彎曲的輪廓再次略微向下朝依靠部7的平面方向彎曲。
1‧‧‧導體接頭接觸元件
2‧‧‧導電軌塊
3‧‧‧夾持彈簧
4‧‧‧第一側壁
5‧‧‧第二側壁
6‧‧‧蓋部
7‧‧‧底部
8‧‧‧導體導入通道,導體插入開口
9‧‧‧依靠部,依靠腿部
10‧‧‧彈簧彎曲部
11‧‧‧夾持部
12‧‧‧開口
13‧‧‧操作接片,操作凸部
14‧‧‧導體引導區域
15‧‧‧超載檔板接片
16‧‧‧開口
17‧‧‧導體引導面
18a,18b‧‧‧接片,焊接區域
19‧‧‧端部檔板,材料凸部
20‧‧‧凹陷
21‧‧‧夾持突出部
22‧‧‧夾持邊緣
23‧‧‧凸塊
24‧‧‧正面邊緣
34‧‧‧導體引導區域,材料舌部
35‧‧‧操作部,操作接片
36‧‧‧夾持邊緣
37‧‧‧接觸突出部
38‧‧‧固定部分
39‧‧‧凹部
40‧‧‧凸緣
41‧‧‧夾持邊緣
42‧‧‧操作凸部,操作接片
43‧‧‧抓持部
44‧‧‧材料凸部
45‧‧‧接片
46‧‧‧固定開口
47‧‧‧引導面,引導部分
48‧‧‧邊緣
49‧‧‧依靠面
50‧‧‧夾持桿
L‧‧‧導體插入方向
下文中結合實施例利用所附圖式進一步描述本發明。圖式中:
第1圖圖示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第一實施態樣的透視圖;
第2圖圖示第1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側視圖;
第3圖圖示第2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側剖視圖;
第4圖圖示第1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導電軌塊的透視圖;
第5圖圖示第1圖至第3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夾持彈簧的透視圖;
第6圖圖示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第二實施態樣的透視圖;
第7圖圖示第6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側視圖;
第8圖圖示第7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側剖視圖;
第9圖圖示第6圖至第8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夾持彈簧的透視圖;
第10圖圖示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第三實施態樣的第一側透視圖;
第11圖圖示第10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第二側透視圖;
第12圖圖示第10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側視圖;
第13圖圖示第12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側剖視圖;
第14圖圖示第10圖至第13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透視剖視圖;
第15圖圖示第10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導電軌塊的透視圖;
第16圖圖示第10圖至第14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夾持彈簧的透視圖;
第17圖圖示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第四實施態樣的透視圖;
第18圖圖示第17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側視圖;
第19圖圖示第18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側剖視圖;
第20圖圖示第17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導電軌塊的透視圖;
第21圖圖示第17圖至第19圖中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的夾持彈簧的透視圖。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Claims (5)

  1. 一種用於夾住一導電體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該導體接頭接觸元件具有一導電軌塊(2)與置於該導電軌塊(2)上的一夾持彈簧(3),該導電軌塊由一板金件構成,該板金件包含:一第一側壁(4);一第二側壁(5),與該第一側壁(4)對向;一底部(7),從該第一側壁(4)延伸至對向的該第二側壁(5);及一蓋部(6),與該底部對向(7),且從該第一側壁(4)延伸至對向的該第二側壁(5);其中,該等側壁(4、5)與該底部(7)及該蓋部(6)圍繞成一導體導入通道(8);該夾持彈簧在一第一端部區域上具有一依靠部(9)且在與該第一端部區域對向的一第二端部區域上具有包含一夾持邊緣(22、36、41)的一夾持部(11)用於夾住該導電體,其中,該依靠部(9)配置於該導電軌塊(2)的該底部(7)上,且其中,該夾持部(11)透過該夾持部自由運動的一端部延伸至該蓋部(6),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側壁(4)包含一開口(12),且其中該夾持彈簧(3)與該夾持彈簧(3)之該依靠部(9)、該夾持部(11)以及該彈簧彎曲部(10)插入該開口(12),該彈簧彎曲部(10)將該依靠部(9)與該夾持部(11)連接。
  2. 一種用於夾住一導電體的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該導體接頭接觸元件具有一導電軌塊(2)與置於該導電軌塊(2)上的一夾持彈簧(3),該導電軌塊由一板金件構成,該板金件包含:一第一側壁(4);一第二側壁(5),與該第一側壁(4)對向;一底部(7),從該第一側壁(4)延伸至對向的該第二側壁(5);及一蓋部(6),與該底部對向(7),且從該第一側壁(4)延伸至對向的該第二側壁(5);其中,該等側壁(4、5)與該底部(7)及該蓋部(6)圍繞成一導體導入通道(8);該夾持彈簧在一第一端部區域上具有一依靠部(9)且在與該第一端部區域對向的一第二端部區域上具有包含一夾持邊緣(22、36、41)的一夾持部(11)用於夾住該導電體,其中,該依靠部(9)配置於該導電軌塊(2)的該底部(7)上,且其中,該夾持部(11)透過該夾持部自由運動的一端部延伸至該蓋部(6),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側壁(4)包含一開口(12),且該開口(12)具有一尺寸,該尺寸包括:該夾持彈簧(3)之該依靠部(9)以及該夾持彈簧(3)之一彈簧彎曲部(10),該彈簧彎曲部(10)係建構為從該依靠部(9)至該夾持部(11)。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其中該夾持彈簧(3)具有一操作部,且其中該操作部配置為:一側向地配置於該夾持彈簧(3)的該夾持部(11)上、且側向地由該開口(12)從該第一側壁(4)突出的操作接片(13、35)。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者所述之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其中,一導體引導區域(14、34)從與該導體引導區域(14、34)對向的該第一側壁(4)的限制該開口(12)的正面邊緣(24)遠離指向地被定向。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導體接頭接觸元件(1),其特徵在於:該開口(12)係藉由該第一側壁(4)的邊緣(24)以及觸碰到該側壁(4)的一底部(7)而被限制。
TW107104456A 2015-09-18 2016-08-15 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一) TWI703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115791.8A DE102015115791B4 (de) 2015-09-18 2015-09-18 Leiteranschlusskontaktelement
??102015115791.8 2015-09-18
DE102015115791.8 2015-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0705A true TW201820705A (zh) 2018-06-01
TWI703782B TWI703782B (zh) 2020-09-01

Family

ID=569206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4456A TWI703782B (zh) 2015-09-18 2016-08-15 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一)
TW105125949A TWI619318B (zh) 2015-09-18 2016-08-15 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一)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5949A TWI619318B (zh) 2015-09-18 2016-08-15 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一)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10297931B2 (zh)
EP (3) EP3350883B1 (zh)
JP (2) JP6665280B2 (zh)
KR (1) KR102646774B1 (zh)
CN (2) CN108028473B (zh)
DE (1) DE102015115791B4 (zh)
PL (1) PL3350883T3 (zh)
TW (2) TWI703782B (zh)
WO (1) WO20170459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104374U1 (de) * 2016-08-09 2017-11-13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Federkraftklemme zum Anschluss eines elektrischen Leiters
DE102016115490B4 (de) * 2016-08-22 2018-06-07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Anschlusselement
DE202017101148U1 (de) * 2017-03-01 2018-06-04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anschlusskontaktelement
CN109216953A (zh) * 2017-07-04 2019-01-1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7994374A (zh) * 2017-11-27 2018-05-04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整体式铆压矩形插孔及其加工方法
DE102018109545A1 (de) 2018-04-20 2019-10-24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Federkraftklemmanschluss und Leiteranschlussklemme
DE102018116665A1 (de) 2018-07-10 2020-01-16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anschlussklemme
DE102018117954A1 (de) * 2018-07-25 2020-01-30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griff
DE102018124622B3 (de) * 2018-10-05 2020-03-12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Kontakteinsatz, damit gebildete Anordnung, Leiteranschlussklemme sowie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des Kontakteinsatzes
DE102019125886B4 (de) * 2019-09-26 2021-06-17 Bjb Gmbh & Co. Kg Gehäuselose Anschlussklemme mit Öffnungswerkzeug
DE102019125895B4 (de) 2019-09-26 2021-06-10 Bjb Gmbh & Co. Kg Anschlussklemme mit Einführtrichter
BR112022013003A2 (pt) * 2020-01-30 2022-09-06 Baker Hughes Oilfield Operations Llc Rolamento de motor com mola antirrotação para bomba de poço elétrica submersível
CN113518512B (zh) * 2021-03-23 2022-08-26 沙桂林 电子器件的焊接方法及线路板焊接设备
CN113451794B (zh) * 2021-06-04 2023-03-21 厦门广泓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夹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45490U (zh) * 1976-04-30 1977-11-04
JP2795409B2 (ja) * 1987-11-14 1998-09-10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ボックスの構造
JP2601193Y2 (ja) * 1993-02-01 1999-11-08 株式会社白山製作所 差込形接続端子
JP3379747B2 (ja) * 1997-05-20 2003-0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低挿入力端子
US6024612A (en) * 1997-09-23 2000-02-15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Receptacle contact
JP3576488B2 (ja) * 2000-12-18 2004-10-1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雌端子
EP1353407B1 (de) * 2002-04-12 2011-01-19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Leiter
JP2005142066A (ja) * 2003-11-07 2005-06-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雌端子金具
JP2005183160A (ja) * 2003-12-19 2005-07-07 Jst Mfg Co Ltd 雌コンタクト
DE102006019150B4 (de) * 2006-04-21 2011-06-09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Elektrische Verbindungsklemme
FR2904150B1 (fr) * 2006-07-19 2008-10-10 Legrand France Appareil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e borne de connexion bilaterale
US7351118B1 (en) * 2006-10-17 2008-04-0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oke-in contacts for modular PCB assembly
DE102007031194B4 (de) * 2007-07-04 2019-06-19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Federklemme, Anordnung aus Federklemmen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von Federklemmen an einem Bauelement
JP5355333B2 (ja) * 2009-09-30 2013-11-27 株式会社マックエイト 印刷配線基板にリード線を接続するための接続具
CN102832465B (zh) * 2012-08-21 2016-04-20 江门市创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led用一体式连接器
US8721376B1 (en) * 2012-11-01 2014-05-13 Avx Corporation Single element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AT13705U1 (de) 2013-02-15 2014-07-15 Tridonic Connection Technology Gmbh & Co Kg Anschluss- oder Verbindungsklemme sowie Leiterplatte und Leuchte mit Anschluss- und Verbindungsklemme
GB2516555B (en) * 2013-06-26 2015-07-29 Avx Corp Single element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JP5456925B1 (ja) * 2013-07-03 2014-04-02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用端子
JP5604575B1 (ja) * 2013-09-25 2014-10-08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線状導体接続用端子
DE202014101856U1 (de) 2013-11-12 2014-05-06 Jiangmen Openwise Electrical Factory Schnellanschlussklemme
CN203674471U (zh) * 2013-11-15 2014-06-25 江门市创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led用连接器
DE202013105670U1 (de) 2013-12-12 2014-02-05 Jiangmen Krealux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Anschluss für Leuchtdioden
DE102014200271A1 (de) * 2014-01-10 2015-07-16 MCQ TECH GmbH Leiterplattenanschlussklemme
CN203721935U (zh) * 2014-03-06 2014-07-1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导线的连接端子
CN204190042U (zh) * 2014-11-17 2015-03-04 江门市创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led用接线端子
CN104377488A (zh) * 2014-11-17 2015-02-25 江门市创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led用接线端子
DE202017101148U1 (de) * 2017-03-01 2018-06-04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anschlusskontaktel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8473A (zh) 2018-05-11
JP2018527720A (ja) 2018-09-20
TWI703782B (zh) 2020-09-01
WO2017045952A1 (de) 2017-03-23
DE102015115791A1 (de) 2017-03-23
EP3350883A1 (de) 2018-07-25
EP3910741A1 (de) 2021-11-17
JP6665280B2 (ja) 2020-03-13
EP3979425A1 (de) 2022-04-06
KR102646774B1 (ko) 2024-03-13
JP6932802B2 (ja) 2021-09-08
US10297931B2 (en) 2019-05-21
US20190229441A1 (en) 2019-07-25
JP2020098797A (ja) 2020-06-25
CN113285246B (zh) 2024-02-23
CN113285246A (zh) 2021-08-20
PL3350883T3 (pl) 2022-03-21
US20180212342A1 (en) 2018-07-26
TW201712956A (zh) 2017-04-01
KR20180053299A (ko) 2018-05-21
TWI619318B (zh) 2018-03-21
CN108028473B (zh) 2021-05-07
EP3350883B1 (de) 2021-11-03
US10658767B2 (en) 2020-05-19
DE102015115791B4 (de) 2017-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9318B (zh) 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一)
US9847587B2 (en) Spring-force terminal connection and plug connector
TWI605653B (zh) 用於電子連接終端的致動裝置(三)
JP6317164B2 (ja) 導体接続端子
KR102145876B1 (ko) 전기 전도체를 위한 스프링 클램프 접촉부 및 연결 단자
JP5712417B2 (ja) 導体用の接続装置
JP2022177194A (ja) 導体接続端子
US7762834B2 (en) Pluggable conductor terminal
JP2017050281A (ja) タブコンタクトと高電流導体との間の電気接続を確立するための機構
JP6861841B2 (ja) 小型導体接続端子
EP3407428B1 (en) Metal leaf spr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
TWI706612B (zh) 導線接線端子
JP2006505107A (ja) 2つのリボン状導体を接続するための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関連するプラグ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JP2017514282A (ja) 導体接続端子
TWM505098U (zh) 接線端子的改良結構
US20220216622A1 (en) Junction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