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7601A -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圖像顯示裝置、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圖像顯示裝置、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7601A
TW201817601A TW106133564A TW106133564A TW201817601A TW 201817601 A TW201817601 A TW 201817601A TW 106133564 A TW106133564 A TW 106133564A TW 106133564 A TW106133564 A TW 106133564A TW 201817601 A TW201817601 A TW 2018176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re
layer
reflection
coating film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3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七里慧
森本芳孝
平木聡一郎
宮内英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7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760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1/00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iffusing ions or metals in the surface
    • C03C21/001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iffusing ions or metals in the surface in liquid phase, e.g. molten salts, solutions
    • C03C21/002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iffusing ions or metals in the surface in liquid phase, e.g. molten salts, solutions to perform ion-exchange between alkali 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其可賦予優異的防眩性及防反射性,於用於各種顯示器中時眩光少且視認性良好,進而亦可用作表面保護用膜。本發明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依序具備:透明的膜狀基材10;以及於基材10的單面側,自基材10側的一層防眩層12與一層防反射層11。防眩層的厚度為3 μm~15 μm,防反射層的厚度為50 nm~150 nm。防眩層是對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的樹脂組成物進行了硬化的硬化物,樹脂組成物含有體積平均粒徑為0.3 μm~0.9 μm的二氧化矽粒子。

Description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圖像顯示裝置、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具備防眩功能及防反射功能的膜,尤其是有關於一種藉由抑制眩光、映入、反射、白濁感而提高視認性且具有硬塗性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
關於圖像顯示裝置(液晶顯示器、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顯示器、電漿顯示器等),若室內照明(螢光燈等)或太陽光等外光入射至顯示面,則由於映入、反射等而視認性下降。因此,為了抑制該些情況,而進行於圖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實施防眩處理或防反射處理的操作。
防眩處理是於含有微粒子的層中於表面設置凹凸並藉由該凹凸與層中的微粒子來使入射光發生散射的處理。藉由入射光發生擴散反射,反射圖像變得不清晰,外光等的映入得到抑制。但是,該凹凸亦使透射光發生散射,因此不適合於高精細的圖像顯示裝置。 另一方面,防反射處理是藉由防反射層的表面反射光和防反射層與其下層的界面反射光的干擾而削弱反射光的處理。藉由抑制入射光的反射,對比度、光的透射率或圖像顯示裝置的視認性等提高。 再者,圖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較佳為具有更高度的耐擦傷性、耐摩耗性、高硬度性。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是將該些防眩處理與防反射處理加以組合者,與單獨為防眩層的情況相比,圖像的視認性或對比度提高。另外,與單獨為防反射層的情況相比,可抑制外光等的映入。
作為於膜上形成防眩層的方法,已知有使粒徑處於特定範圍內的樹脂珠或無機氧化物(二氧化矽等)分散的方法(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 藉由於以所述方式形成的防眩層上積層一層或多層低折射率的樹脂或無機化合物的超薄膜(厚度為數十nm~數百nm)而製作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
以所述方式製作的防眩性硬塗膜或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具有充分的防眩性。然而,專利文獻3中指出了於所分散的粒子的粒徑不適當的情況下,由於被稱為「眩光」或者「閃光」、「閃爍」、「閃耀」等的現象而圖像顯示裝置的視認性下降。「眩光」是因粒子或表面凹凸的透鏡效果紅綠藍(Red Green Blue,RGB)畫素擴大或者明度產生不均而圖像顯示裝置的視認性下降的現象。即,利用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等記載的方法未必可避免眩光的問題。
藉由專利文獻3中記載的發明,可於圖像的解析度為某種程度上小的情況下抑制眩光。然而,可知近年來圖像顯示裝置的高精細化進一步發展,對於高精細的圖像顯示裝置而言,利用專利文獻3中記載的方法未必可抑制眩光。另外,專利文獻3中記載的方法中,必須將防眩層的膜厚抑制為2.5 μm以下,而難以確保硬塗膜的硬度(鉛筆硬度)。作為針對所述問題的對策,於專利文獻3中於防眩層的下層進一步設置清楚的硬塗層,但若增加層數,則今後大幅度的製造時間或製造成本的上漲成為問題。
作為針對眩光的對策,於專利文獻4中記載了使「平均粒徑為0.5 μm~5 μm的二氧化矽粒子」與「平均粒徑為1 nm~60 nm的微粒子」分散的高精細防眩性硬塗膜。說明書中記載有平均粒徑為1 nm~60 nm的微粒子的功能在於維持良好的防眩性且提高透射清晰度。根據非專利文獻1,認為數十nm的微粒子具有防止更大的粒子的附著·凝聚的效果,藉由所述效果而抑制平均粒徑為0.5 μm~5 μm的二氧化矽粒子的凝聚,透射清晰度提高。但是,所述方法中另外需要使粒徑為1 nm~60 nm的微粒子分散的步驟,於購入分散液的情況下價格亦高,因此仍無法避免製造時間或製造成本的上漲。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9-26940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6-4802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9-10373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2-036452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諸星敦士(2008)、「煙熏二氧化矽[日本艾羅西爾(Japan Aerosil)(股)]」、田崎裕人(編)、各種填料的結構·規格·功能[資料集]、技術資訊協會、p.100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伴隨著圖像顯示裝置的高性能化、高精細化,對圖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中使用的膜要求更優異的防眩性及防反射性。具體而言,要求更高度地防止映入、防止眩光、消除白濁感(提高對比度),於高精細的圖像顯示裝置中防止眩光尤其重要。但是,防止映入與防止眩光處於折衷,存在若使其中任一者變良好則另一者變差的課題。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如下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即便為高詳細的圖像顯示裝置,亦可使防止映入與防止眩光併存,可不使顯示畫質下降而賦予優異的防眩性及防反射性,於用於各種顯示器中時視認性良好,進而亦可用作表面保護用膜。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解決所述課題而進行了努力研究。其結果發現:若控制防眩層所含有的粒子的平均粒徑及粒子的種類、粒子的形狀則可使防止映入與防止眩光併存;若將防眩層與防反射層組合並以成為基材/防眩層/防反射層的方式於透明的膜狀基材的一個面依序積層則可廉價地獲得抑制畫質的下降且抑制眩光、映入、反射而進一步提高視認性且兼具硬塗性的膜,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第1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例如如圖1所示依序具備:透明的膜狀基材10;以及於基材10的單面側,自基材10側的一層防眩層12與一層防反射層11。所述防眩層的厚度為3 μm~15 μm,所述防反射層的厚度為50 nm~150 nm。所述防眩層是對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的樹脂組成物進行了硬化的硬化物,所述樹脂組成物含有體積平均粒徑為0.3 μm~0.9 μm的二氧化矽粒子。 若以所述方式構成,則可藉由防眩層中所含的二氧化矽粒子而使入射光擴散,抑制眩光且減少映入。進而,可藉由防反射層的表面反射光與防反射層的下層的界面反射光的干擾而削弱反射光並減少耀眼程度。進而,防眩層是由硬化性樹脂形成,因此防眩層可作為硬塗層發揮功能。
關於本發明的第2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於所述本發明的第1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中,所述二氧化矽粒子為不定形二氧化矽粒子,且於所述防眩層中包含10重量%~50重量%,霧度為2%~20%,380 nm~780 nm的波長區域中的視感反射率為2.0%以下。 若以所述方式構成,則可藉由較佳的粒子形狀與粒子濃度而對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賦予合適的表面粗糙度。另外,可藉由較佳的視感反射率而抑制外光等的映入或耀眼程度。進而,可藉由較佳的霧度而抑制映入、顯示圖像的模糊。
關於本發明的第3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於所述本發明的第1態樣或第2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中,所述防眩層形成後的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為0.02 μm~0.1 μm,所述防反射層形成後的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為0.02 μm~0.1 μm,所述防反射層形成後的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為所述防眩層形成後的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的60%以上。 若以所述方式構成,則可藉由於防眩層上追隨防反射層,而抑制膜厚的偏差所引起的干擾不均且提高防反射效果。另外,不存在算術平均粗糙度過小而無法抑制映入的情況、或者算術平均粗糙度過大而無法抑制眩光的情況。
關於本發明的第4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於所述本發明的第1態樣~第3態樣中任一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中,所述防反射層含有:氟系樹脂;以及體積平均粒徑為5 nm~70 nm且使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基的有機化合物鍵結的金屬氧化物微粒子;折射率為1.25~1.38。 若以所述方式構成,則可藉由較佳的防反射層的折射率而形成良好的防反射膜來作為防反射層。另外,可藉由包含氟系樹脂而使表面的光滑度良好且提高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抗損傷性。進而,可藉由含有體積平均粒徑為5 nm~70 nm且使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基的有機化合物鍵結的金屬氧化物微粒子而增強氟系樹脂的低的膜強度,而獲得耐擦傷性優異的防反射層。
關於本發明的第5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於所述本發明的第1態樣~第4態樣中任一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中,於所述基材的另一面側具備可印刷層。 若以所述方式構成,則可提高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印刷性,並賦予設計性。
關於本發明的第6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於所述本發明的第1態樣~第5態樣中任一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中,於所述基材的另一面側具備黏著層。 若以所述方式構成,則可提高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黏著性,提升使用時的便利性。
本發明的第7態樣的圖像顯示裝置於表面具備所述本發明的第1態樣~第6態樣中任一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 若以所述方式構成,則圖像顯示裝置具有抑制眩光、映入、反射且兼具硬塗性的膜。因此,可提高畫面的視認性與抗損傷性。
本發明的第8態樣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為製造於透明的膜狀基材上積層有防眩層與防反射層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方法,且所述製造方法包括:於透明的膜狀基材的一面側塗佈用以形成所述防眩層的包含硬化性樹脂的塗佈液而形成塗膜,並使所述塗膜硬化,藉此積層所述防眩層的步驟;以及於所述防眩層上塗佈用以形成防反射層的包含硬化性樹脂的塗佈液而形成塗膜,並使所述塗膜硬化,藉此積層防反射層的步驟。所述防反射層藉由於氧濃度為5%以下的環境下照射紫外線而進行硬化。所述防眩層的厚度為3 μm~15 μm,所述防反射層的厚度為50 nm~150 nm。所述防眩層的塗佈液是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的樹脂組成物,所述樹脂組成物含有體積平均粒徑為0.3 μm~0.9 μm的二氧化矽粒子。 若以所述方式構成,則可提高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防污性。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是使良好的防眩性、防反射性、抑制眩光併存且維持硬度的硬塗膜,可抑制映入、反射且提供硬塗性。
本申請案是基於2016年9月30日於日本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特願2016-194444號,將其內容作為本申請案的內容而形成其一部分。本發明可根據以下的詳細說明而更完全地理解。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應用範圍將由以下的詳細說明所表明。然而,詳細說明及特定的實例為本發明的理想實施形態,僅是以說明為目的而記載。其原因在於: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確,根據該詳細說明的各種變更、改變屬於本發明的精神與範圍內。本申請人無意將所記載的實施形態均呈現於公眾,其改變、代替案中在文句上可能未包含在申請專利範圍內者亦被視為均等論下的發明的一部分。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各圖中對彼此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註相同或類似的符號,省略重覆說明。另外,本發明不受以下的實施形態的限制。 本發明中,塗佈液包含硬化性樹脂,可僅為硬化性樹脂,亦可為硬化性樹脂與溶媒的混合物。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1》 參照圖1來對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1(以下,亦有時表述為膜1)進行說明。再者,圖1是對構成為多層的膜1的層構成進行說明,對各層的厚度進行了誇大。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1具備透明的膜狀基材10、以及防反射層11、防眩層12。如圖1所示,於透明的膜狀基材10的一個面(圖1中為基材10的上側)依序積層有防眩層12、防反射層11。
如圖4(a)所示,防眩層具有藉由所含有的粒子與表面凹凸而使入射光擴散並減少反射光的耀眼程度的功能。 如圖4(b)所示,防反射層具有藉由防反射層的表面反射光與下層(圖4(b)中為基材)的界面反射光的干擾而削弱反射光並減少耀眼程度的功能。 本申請案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藉由防眩層與防反射層的組合而抑制眩光、映入、反射,同時亦具有硬塗性。
[基材10] 基材10可使用具有透明性的膜狀的各種塑膠或玻璃。作為具有透明性的塑膠膜的材料,例如可列舉:聚酯系樹脂、乙酸酯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丙烯酸酯系樹脂、聚苯硫醚系樹脂、降冰片烯系樹脂等樹脂。具體而言,較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三乙醯纖維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聚醚碸、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芳酯、聚醚醚酮、環烯烴聚合物(Cycloolefin Polymer,COP)、環烯烴寡聚物(Cycloolefin Oligomer,CO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PC積層膜等。再者,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由於機械強度、尺寸穩定性、耐熱性、耐化學品性、光學特性等、及膜表面的平滑性或操作性優異,因此更佳。聚碳酸酯由於透明性、耐衝擊性、耐熱性、尺寸穩定性、燃燒性優異,因此更佳。三乙醯纖維素由於光學各向異性小,因此更佳。若亦考慮價格·獲取的容易性,則尤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基材10的膜厚較佳為50 μm~500 μm,更佳為80 μm~300 μm。若基材10的膜厚為50 μm以上,則基材的機械強度充分,容易於基材上形成各層。另外,若膜厚為500 μm以下,則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1的厚度不會變得過厚,使用該膜的製品(例如後述的圖像顯示裝置)為小型。
[防眩層12] 如圖1所示,防眩層12是藉由於透明的膜狀基材10上塗佈包含微粒子及硬化性樹脂的樹脂組成物的塗佈液,且使所得的塗膜硬化而形成。防眩層12的積層較佳為使用均勻地塗佈塗佈液的濕式塗佈法。作為濕式塗佈法,可使用棒塗佈(bar coat)法、凹版塗佈法、模塗佈法等。
凹版塗佈法是如下方式:將對表面實施了凸凹的雕刻加工的凹版輥浸漬於塗佈液中,利用刮刀將附著於凹版輥表面的凸凹部上的塗佈液刮落,於凹部中蓄積液體,藉此準確地計量,並轉移至基材上。可藉由凹版塗佈法將低黏度的液體薄薄地塗佈。
模塗佈法為一面對液體進行加壓而自被稱為模的塗佈用頭中擠出一面進行塗佈的方式。藉由模塗佈法可實現高精度的塗佈。進而,於塗佈時液體不暴露於外部空氣下,因此不易引起由乾燥導致的塗佈液的濃度變化等。
作為其他濕式塗佈法,可列舉:旋轉塗佈法、反轉塗佈法、輥塗佈法、狹縫塗佈法、浸漬法、噴霧塗佈法、吻合式塗佈法、反轉吻合式塗佈法、氣刀塗佈法、簾幕式塗佈法、棒式塗佈(rod coat)法等。積層的方法可自該些方法中根據所需要的膜厚而適宜選擇。 藉由使用濕式塗佈法,可以每分鐘數十米的線速(例如為約20 m/min)且大面積積層,因此可大量製造而提高生產效率。
此處,所謂硬化性樹脂是指藉由α射線、β射線、γ射線、中子射線、電子束、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照射而進行交聯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或者藉由加熱而進行交聯的熱硬化性樹脂。作為硬化性樹脂,可列舉:矽酮樹脂、丙烯酸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酯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等。該些硬化性樹脂中,就生產性方面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藉由紫外線照射而於短時間進行成膜硬化的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紫外線硬化性樹脂通常添加光聚合起始劑而使用。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各種安息香衍生物、二苯甲酮衍生物、苯基酮衍生物等。相對於紫外線硬化性樹脂100重量%,光聚合起始劑的添加量較佳為設為1重量%~10重量%。若為1重量%以上,則不易引起硬化不良,若為10重量%以下,則不易成為著色等的原因。再者,關於硬化性樹脂,為了進行塗佈而於塗佈液的狀態下使用。因此,硬化性樹脂較佳為液狀。於硬化性樹脂為固體的情況下,只要於溶媒中溶解而使用即可。
塗佈液中的硬化性樹脂的濃度可以塗佈液的黏度成為對應於濕式塗佈法等積層方法的黏度的方式選擇。所述濃度較佳為1重量%~80重量%,更佳為2重量%~60重量%。塗佈液中的硬化性樹脂的濃度例如可使用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等溶媒來進行調整。另外,亦可視需要於塗佈液中添加公知的其他添加劑,例如界面活性劑等調平劑。若添加調平劑,則可控制塗佈液的表面張力,可抑制凹陷、凹坑等層形成時所產生的表面缺陷。
作為用以使硬化性樹脂硬化的硬化處理,可列舉加熱、紫外線照射、電子束照射等硬化處理。再者,於在塗膜中包含溶媒的情況下,通常較佳為於50℃~200℃的範圍內對塗膜進行數十秒~數分鐘加熱,將塗膜中殘留的溶媒去除,然後進行硬化處理。作為利用加熱而進行的硬化,例如通常只要於180℃~250℃、較佳為200℃~250℃的溫度下進行加熱即可。此時,於使用烘箱的情況下,只要進行30分鐘~90分鐘加熱即可,於使用加熱板的情況下,只要進行5分鐘~30分鐘加熱即可。另外,作為利用紫外線照射而進行的硬化,只要自紫外線(ultraviolet,UV)燈(例如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高功率金屬鹵化物燈)對塗膜短時間(數秒~數十秒的範圍內)地照射200 nm~400 nm的波長的紫外線即可。另外,作為利用電子束照射而進行的硬化,只要自300 keV以下的自遮蔽型的低能量電子加速器對塗膜照射低能量電子束即可。
為了硬化後的防眩層12使入射光擴散,於防眩層12中含有二氧化矽(氧化矽)粒子。再者,為了防眩層12的折射率調整或導電性賦予,亦可進而含有有機系或無機系微粒子。更具體而言,可使用有機微粒子或無機氧化物微粒子。
作為防眩層中含有的有機微粒子的具體例,有丙烯酸樹脂微粒子、丙烯酸-苯乙烯樹脂微粒子、聚苯乙烯樹脂微粒子、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微粒子、環氧樹脂微粒子、聚乙烯樹脂微粒子、苯并胍胺樹脂微粒子、三聚氰胺樹脂微粒子。該些可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防眩層中含有的無機氧化物微粒子的具體例,有氧化矽、氧化鋁(alumina)、矽酸鋯、金紅石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鋯、氧化鈰、氟化鎂、氧化鐵、氧化鋅、氧化銅、氧化銻、冰晶石、螢石、磷灰石、方解石、石膏以及滑石。較佳為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鋯、矽酸鋯、金紅石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鈰、氟化鎂及氧化鐵,更佳為折射率大的金紅石型氧化鈦、氧化鋯、可賦予導電性的經摻雜的氧化錫、廉價的氧化鋁、氧化矽。該些可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二氧化矽粒子的含量於防眩層中較佳為10重量%~50重量%,更佳為15重量%~25重量%。為了顯現出良好的防眩性,較佳為10重量%以上,為了維持對於基材的良好的密接性,較佳為未滿50重量%。 二氧化矽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較佳為0.3 μm~0.9 μm,若考慮塗膜的透明性,則較佳為0.4 μm~0.7 μm。若體積平均粒徑為0.3 μm以上,則可充分擴散入射光,若為0.9 μm以下,則可充分抑制眩光(閃光)。再者,微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是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徑分佈測定裝置(LA-950V2、堀場製作所(股)製造)而進行測定。亦可利用材料廠商提供的體積平均粒徑資訊,應容許粒徑值的少許的差異作為機械差。 二氧化矽粒子的形狀有球狀、中空狀、多孔質狀、棒狀(是指縱橫比超過1且為10以下的形狀)、板狀、纖維狀或不定形狀,較佳為不定形狀的二氧化矽粒子。若使用不定形的粒子,則可對塗膜表面有效地賦予凹凸。
如此,於防眩層12中添加有微粒子,因此可藉由調整微粒子的種類或量而容易獲得具有所需的防眩性的防眩層12。 防眩層12的折射率為1.45~1.58,較佳為1.48~1.52。若折射率為1.45以上,則與後述的防反射層11的折射率差不會變得過小,可充分防止反射·映入。另一方面,若折射率為1.58以下,則可形成以丙烯酸樹脂等為基底的防眩層,可確保充分的硬度。
防眩層12的膜厚為3 μm~15 μm,較佳為3 μm~8 μm,尤佳為4 μm~6 μm。若膜厚為3 μm以上,則可獲得充分的鉛筆硬度。若膜厚為15 μm以下,則可抑制硬化膜的拉伸應力所引起的膜的捲曲。
[防反射層11] 如圖1所示,防反射層11是藉由於防眩層12上塗佈包含硬化性樹脂的樹脂組成物的塗佈液並使所得的塗膜硬化而形成。防反射層11中使用的硬化性樹脂的種類、硬化性樹脂的積層方法、硬化處理方法可使用關於防眩層12中記載的硬化性樹脂的種類、積層方法、硬化方法。再者,防反射層11與防眩層12中使用的硬化性樹脂的種類可相同亦可不同。若使用相同的硬化性樹脂,則可使用相同的材料,因此可提高生產性。若使用不同的硬化性樹脂,則可選擇的折射率的範圍變廣,折射率的調整變得容易。尤其於防反射層的情況下,較佳為利用使中空二氧化矽分散、使用氟系樹脂等的方法來使折射率減小。
防反射層11的膜厚為50 nm~150 nm,較佳為70 nm~110 nm,更佳為80 nm~100 nm。若防反射層的膜厚為50 nm~150 nm,則可將反射率為最小的波長設為可見光線的波長的中央(550 nm)附近,可使視感反射率明顯下降。另外,若防反射層的膜厚為50 nm以上,則可避免反射光變為黃色。若為150 nm以下,則可避免反射光變為藍色,並且防反射層的表面不會變得過於平滑,可維持防眩性。
防反射層11的折射率為1.25~1.38,較佳為1.30~1.38。若折射率為1.25以上,則可避免由於所添加的無機物(中空二氧化矽等)的量過剩且相對地硬化性樹脂的比率變少而硬化性樹脂層的強度變得不充分的情況。或者,於使用包含氟樹脂作為硬化性樹脂的混合物的情況下,可避免氟樹脂的量過剩且硬化性樹脂層的強度變得不充分的情況。若折射率為1.38以下,則可避免與所述防眩層12的折射率差小而無法充分防止反射·映入的情況。再者,防反射層11的折射率必須以低於防眩層12的折射率的方式進行調整。
作為防反射層11的一實施形態,可使用包含下述成分的光硬化性低折射率樹脂組成物。 (A)使具有聚合性基的有機化合物鍵結的金屬氧化物微粒子 (B)具有聚合性基的含氟聚合物及單體 (C)(甲基)丙烯酸系單體 (D)光聚合起始劑 (E)溶媒 所述光硬化性低折射率樹脂組成物可購入市售品而使用,亦可混合使用所述(A)~(E)的成分。作為市售品,可利用TU-2361、TU-2360(均為JSR(股)製造)。
使具有聚合性基的有機化合物鍵結的金屬氧化物微粒子(A)是使金屬氧化物微粒子(A1)與包含聚合性基的有機化合物(A2)鍵結的粒子。所謂鍵結,可為共價鍵結,亦可為物理吸附等非共價鍵結。作為利用聚合性有機化合物修飾的金屬氧化物微粒子的漿料,可利用有機二氧化矽溶膠PGM-AC-2140Y及PGM-AC-4130Y(均為日產化學工業(股)製造)、亞都瑪納恩(admanano)YA010C-SM1及YA050C-SM1(均為亞都瑪科技(Admatechs)(股)製造)等。 作為具有聚合性基的含氟聚合物及單體(B),可利用戴芬薩(Defensa)OP-3803(DIC(股)製造)、低折射率氟單體LINC-202UA、LINC-152EPA(均為共榮社化學(股)製造)等。 作為(C)(甲基)丙烯酸系單體、(D)光聚合起始劑、(E)溶媒,可利用與防眩層製作時所使用者相同者。
作為金屬氧化物微粒子(A1),例如可列舉:氧化鈦、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鋅、氧化鍺、氧化銦、氧化錫、含銻氧化錫(Antimony Tin Oxide,ATO)、含錫氧化銦(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銻、氧化鈰等粒子。尤其,由於容易將高硬度及折射率調整地較低的原因,較佳為非晶矽石。 金屬氧化物微粒子(A1)的體積平均粒徑較佳為5 nm~70 nm,若考慮硬化後的厚度,則較佳為30 nm~60 nm。 金屬氧化物微粒子(A1)的形狀為球狀、中空狀、多孔質狀、棒狀(是指縱橫比超過1且為10以下的形狀)、板狀、纖維狀或不定形狀,較佳為可賦予塗膜強度的球狀、不定形狀、棒狀、可減小折射率的中空狀。
所述(A)的含量於防反射層中較佳為10重量%~80重量%,更佳為20重量%~60重量%。為了顯現出(A)的功能,較佳為10重量%以上,為了維持塗膜強度或對於下層的良好的密接性,較佳為80重量%以下。(D)光聚合起始劑的含量於防反射層中較佳為0.1重量%~10重量%。若為0.1重量%以上,則不易引起硬化不良,若為10重量%以下,則不易成為著色等的原因。相對於塗佈液的總體含量,(E)溶媒的含量較佳為80重量%~99重量%。若為80重量%以上,則塗佈液的黏度不會過大,可形成數十nm~數百nm的均勻的薄膜,若為99重量%以下,則塗佈液的黏度不會過小,可形成數十nm~數百nm的均勻的薄膜。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較佳為380 nm~780 nm的波長區域中的視感反射率為2.0%以下,更佳為1.2%以下。若為所述範圍,則可進一步抑制映入或外光的耀眼程度。 進而,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霧度較佳為2%~20%,更佳為3%~10%。若為2%以上,則可進一步抑制映入。若為20%以下,則可防止顯示圖像模糊。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較佳為將防眩層形成後的防眩層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設為0.02 μm~0.1 μm,將防反射層形成後的防反射層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設為0.02 μm~0.1 μm,且防反射層形成後的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為防反射層形成前的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的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若為所述範圍,則容易使防反射層追隨防眩層表面的凹凸,抑制膜厚的偏差所引起的干擾不均且可提高防反射效果。另外,若算術平均粗糙度為0.02 μm以上,則可抑制映入,若算術平均粗糙度小於0.1 μm,則可抑制眩光。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亦可於無防眩層/防反射層的基材的另一面側具備功能層。例如,可列舉可印刷層。可印刷層是由硬化性樹脂、即具有羥基、羧基、聚乙二醇鏈、聚丙二醇鏈中的至少一種的丙烯酸系化合物形成。再者,藉由硬化性樹脂中所含的官能基(或高分子鏈),可印刷層較佳為具有30 mN/m~50 mN/m、較佳為35 mN/m~45 mN/m的表面自由能。印刷的油墨並不作特別限定。可印刷層的折射率為1.30~1.70,較佳為1.40~1.60。可印刷層的膜厚為0.5 μm~5.0 μm,較佳為2.0 μm~4.0 μm。藉由具備可印刷層,而成為防止反射·映入且兼具印刷性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亦可於無防眩層/防反射層的基材的另一面側進一步具備黏著層。黏著層只要為提高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黏著性者,則並無特別限制。
《圖像顯示裝置2》 參照圖2來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圖像顯示裝置2進行說明。圖像顯示裝置2具備本發明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1、以及顯示藉由機械處理而放映出的圖像的圖像面板14。圖像面板14例如可列舉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電漿顯示器等。如圖2所示,於圖像面板14上以防反射層11(參照圖1)成為上側的方式載置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1。 再者,圖2中誇大顯示器的窗框13,因此圖像顯示裝置2的中央部分、即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1與圖像面板14之間存在空間,但實際上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1密接載置於圖像面板14上。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 參照圖3來對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使用濕式塗佈法將塗佈液塗佈於透明的膜狀基材10的一個面上,於包含溶媒的情況下,使所述塗佈液乾燥,然後使所得的塗膜硬化,藉此積層防眩層12(S01)。其次,使用濕式塗佈法將塗佈液塗佈於防眩層12的與基材10側為相反側的面上,於包含溶媒的情況下,使所述塗佈液乾燥,然後使所得的塗膜硬化,藉此積層防反射層11(S02)。再者,於使防反射層11硬化時,較佳為藉由氮氣沖洗而使氧濃度為5%以下。若氧濃度為5%以下,則於使用氟系樹脂的情況下,可賦予優異的防污性。 另外,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亦可進一步具備為了使防反射層11的膜厚為所需的膜厚而調整塗佈液中的樹脂的濃度等的步驟,為了使防眩層12的霧度為所需的霧度而調整無機氧化物的種類或量的步驟。 [實施例]
以下使用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例中所記載的內容。
首先,示出各種物性等的測定方法。
<粒徑> 微粒子的粒徑是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徑分佈測定裝置(LA-950V2、堀場製作所(股)製造)而進行測定。利用丙二醇單甲醚稀釋製備後的塗佈液並進行測定,而獲得體積平均粒徑與粒徑分佈。於存在微粒子廠家提供的體積平均粒徑與粒徑分佈的情況下使用所述值。再者,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徑分佈測定裝置中,於粒子的形狀並非球狀的情況下,粒徑被確定為具有與被測定粒子相同的光散射特性的球狀粒子的粒徑。
<粒子形狀> 粒子形狀是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SU-70、日立高新技術(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股)製造)而確認。再者,為了防止電子束所引起的試樣的帶電,於SEM觀察前藉由鍍箔膜被覆試樣,對表面賦予導電性。
<視感反射率> 藉由反射分光膜厚計(FE-3000、大塚電子(股)製造)測定波長380 nm~780 nm的範圍的絕對鏡面反射率光譜,基於以下式子計算視感反射率(刺激值Y)。 [數1][數2]其中,λ表示可見光線的波長(nm),S(λ)為國際照明委員會(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CIE)所定義的D65光源的光,y(λ)為CIE所定義的2°視野的等色函數,R(λ)為利用反射分光膜厚計進行測定的絕對鏡面反射率。
<膜厚> 藉由反射分光膜厚計(FE-3000、大塚電子(股)製造)測定絕對反射率光譜。使用絕對反射率的實測值與理論式,將膜厚作為擬合參數,藉由最小二乘法確定膜厚。
<折射率> 藉由旋轉塗佈而於玻璃基板上製作薄膜,利用烘箱進行乾燥後,照射紫外線而獲得折射率測定用硬化膜。藉由表面粗糙度測定裝置(α-斯黛普(alpha-step)IQ、科磊(KLA-Tencor)(股)製造)而測定硬化膜的厚度。進而,藉由反射分光膜厚計(FE-3000、大塚電子(股)製造)而測定硬化膜的絕對反射率光譜。使用絕對反射率的實測值與理論式,與膜厚測定時相反,將折射率作為擬合參數,藉由最小二乘法確定折射率。折射率具有光的波長依存性,使用589 nm的值。
<總光線透射率> 依照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 7361-1的規格,使用霧度計(NDH-5000SP、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測定總光線透射率。
<霧度> 依照JIS K 7136的規格,使用霧度計(NDH-5000SP、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測定霧度。
<光澤度> 依照JIS Z 8741的規格,使用光澤度計(VG-7000、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測定入射角為60°的光澤度。再者,為了防止測定光自膜的形成有防眩層及防反射層的面的相反側(膜背面)反射,而於在膜背面上貼附黑色PET膜(NE-B50S+、日榮化工(股)製造)後進行測定。
<眩光(閃光)> 使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與液晶顯示器(264ppi、iPad(註冊商標)第3代、A1416)密接,藉由目視比較眩光(閃光)。結果如以下般進行判定。 ◎:幾乎無眩光。 ○:仔細觀察存在眩光,但無須介意。 △:存在眩光而使畫面的視認性稍微下降。 ×:存在眩光而使畫面的視認性明顯下降。
<映入> 為了防止測定光自膜的形成有防眩層及防反射層的面的相反側(膜背面)反射,而於膜背面上貼附黑色PET膜(NE-B50S+、日榮化工(股)製造)。而且,以膜不會發生捲曲的方式貼附於玻璃板上,如鏡子般映入自己的臉,並藉由目視比較映入。結果如以下般進行判定。 ◎:臉的輪廓不清楚。 ○:臉的輪廓模糊。 △:仔細觀察可確認到臉的輪廓。 ×:可清晰地確認到臉的輪廓。
<外光的耀眼程度> 為了防止測定光自膜的形成有防眩層及防反射層的面的相反側(膜背面)反射,而於膜背面上貼附黑色PET膜(NE-B50S+、日榮化工(股)製造)。而且,以膜不會發生捲曲的方式貼附於玻璃板上,映入螢光燈,並藉由目視比較耀眼程度。結果分成以下的四個階段進行判定。 ◎:螢光燈不刺眼。 ○:感覺到螢光燈稍微刺眼。 △:感覺到螢光燈刺眼。 ×:感覺到螢光燈非常刺眼。
<白濁感> 為了防止測定光自膜的形成有防眩層及防反射層的面的相反側(膜背面)反射,而於膜背面上貼附黑色PET膜(NE-B50S+、日榮化工(股)製造)。而且,以膜不會發生捲曲的方式貼附於玻璃板上。藉由目視比較透過膜而觀察到的黑色PET膜的黑度、以及不透過膜而觀察到的黑色PET膜的黑度。結果分成以下的四個階段進行判定。 ◎:於透過膜的情況與不透過膜的情況下黑色PET膜的黑度相同。 ○:相較於不透過膜時而言,於透過膜時感覺到黑色PET膜些許發白。 △:相較於不透過膜時而言,於透過膜時感覺到黑色PET膜發白。 ×:相較於不透過膜時而言,於透過膜時感覺到黑色PET膜非常白。
<鉛筆硬度> 依照JIS K 5600-5-4的規格(負荷750 g),使用劃痕硬度(鉛筆法)試驗機(KT-VF2380、塗佈科技(Coat-Tech)(股)製造)而測定鉛筆硬度。
<表面粗糙度> 依照JIS B 0651的規格,使用表面粗糙度測定裝置(α-斯黛普(alpha-step)IQ、科磊(KLA-Tencor)(股)製造)而測定算術平均粗糙度Ra。
其次,示出防眩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的製備方法。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A的製備 將具有光聚合性的丙烯酸酯寡聚物及單體的混合物:30.5重量%、光聚合起始劑:1.6重量%、二氧化矽微粒子:8.5重量%、丙二醇單甲醚:59.4重量%混合,利用分散器進行攪拌,然後利用珠磨機進行二氧化矽微粒子的分散,利用過濾器進行過濾而獲得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徑分佈測定裝置測定所得的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的二氧化矽微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二氧化矽微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為0.6 μm。於製作薄膜後,在藉由SEM確認粒子形狀時,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A中所含的二氧化矽粒子為不定形。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B的製備 藉由於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A中進一步加入具有光聚合性的丙烯酸酯寡聚物及單體的混合物、光聚合起始劑、丙二醇單甲醚,而使二氧化矽微粒子的濃度下降。將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B的組成示於表1中。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C的製備 將具有光聚合性的丙烯酸酯寡聚物及單體的混合物:32.6重量%、光聚合起始劑:1.6重量%、二氧化矽微粒子:6.2重量%、丙二醇單甲醚:59.6重量%混合,利用分散器進行攪拌,然後利用珠磨機進行二氧化矽微粒子的分散,利用過濾器進行過濾而獲得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徑分佈測定裝置測定所得的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的二氧化矽微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二氧化矽微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為1.2 μm。於製作薄膜後,在藉由SEM確認粒子形狀時,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C中所含的二氧化矽粒子為不定形。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D的製備 將具有光聚合性的丙烯酸酯寡聚物及單體的混合物:31.7重量%、光聚合起始劑:1.6重量%、正球狀二氧化矽微粒子(亞都瑪費恩(admafine)SC2500-SMJ、體積平均粒徑為0.5 μm、亞都瑪科技(Admatechs)(股)製造):5.6重量%、丙二醇單甲醚:61.1重量%混合,利用分散器進行攪拌而獲得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D。於製作薄膜後,在藉由SEM確認粒子形狀時,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D中所含的二氧化矽粒子為球狀。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E的製備 將具有光聚合性的丙烯酸酯寡聚物及單體的混合物:31.7重量%、光聚合起始劑:1.6重量%、丙烯酸樹脂微粒子(新日石尤尼帕德(ENEOS Uni-Powder) 次微米級別、體積平均粒徑為0.5 μm、JX能量(股)製造):5.6重量%、丙二醇單甲醚:61.1重量%混合,利用分散器進行攪拌而獲得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E。於製作薄膜後,在藉由SEM確認粒子形狀時,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E中所含的二氧化矽粒子為球狀。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F的製備 將具有光聚合性的丙烯酸酯寡聚物及單體的混合物:33.4重量%、光聚合起始劑:1.6重量%、丙二醇單甲醚:65重量%混合,利用分散器進行攪拌而獲得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F。
將塗佈液A~塗佈液F的組成示於表1中。再者,微粒子的調配比是以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製作後的霧度成為2%~10%的方式進行調整。
[表1] 表1.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
進而,示出防反射層形成用光硬化性低折射率樹脂組成物(塗佈液)的製備方法。
·光硬化性低折射率樹脂組成物(塗佈液)G的製備 利用溶媒75重量%來稀釋如下光硬化性低折射率樹脂組成物(TU-2361、JSR(股)製造)25重量%,將其作為光硬化性低折射率樹脂組成物(塗佈液)G,所述光硬化性低折射率樹脂組成物是含有乙烯性不飽和基的含氟聚合物、使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基的有機化合物鍵結的金屬氧化物微粒子、(甲基)丙烯酸單體、光聚合起始劑及溶媒等的混合物。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徑分佈測定裝置測定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二氧化矽)的體積平均粒徑,結果為47 nm。
[實施例1] ·透光性基材 作為透光性基材,使用兩面進行了易接著加工的厚度為125 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泰特龍(tetoron)KEL86W、帝人杜邦(Teijin Dupont)膜(股)製造)。
·防眩層的形成 使用棒塗佈機,將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A以乾燥後的平均膜厚成為4 μm~5 μm的方式塗佈於所述基材上後,利用溫度為85℃的烘箱進行2分鐘乾燥。其後,使用高壓水銀燈,以照射量300 mJ/cm2 進行光硬化,而形成防眩層。 難以利用本說明書中記載的方法來測定包含如超過100 nm般的粒徑的微粒子的層的折射率。由於僅589 nm下的防眩層的樹脂的折射率為1.52,二氧化矽微粒子的折射率為1.46,丙烯酸樹脂微粒子的折射率為1.49,因此認為此次所形成的防眩層的外表的折射率處於1.46~1.52之間。
·防反射層的形成 使用棒塗佈機,將光硬化性低折射率樹脂組成物(塗佈液)G以乾燥後的平均膜厚成為90 nm~100 nm的方式塗佈於所述基材的形成有防眩層的面上後,利用溫度為85℃的烘箱進行1分鐘乾燥。其後,於氮氣環境下使用高壓水銀燈,以照射量300 mJ/cm2 進行光硬化,而形成防反射層。防反射層的589 nm下的折射率為1.35。
[比較例1] 除了未形成防反射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防眩膜。
[比較例2] 除了於防眩層的形成時以乾燥後的平均膜厚成為1 μm~2 μm的方式進行塗敷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
[實施例2] 除了於防眩層形成時使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B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形成防眩層及防反射層。
[比較例3] 除了未形成防反射層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製作防眩膜。
[比較例4] 除了於防眩層形成時使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C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形成防眩層及防反射層。
[比較例5] 除了於防眩層形成時使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D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形成防眩層及防反射層。
[比較例6] 除了於防眩層形成時使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E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形成防眩層及防反射層。
[比較例7] 除了於防眩層形成時使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液)F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形成防眩層及防反射層。
將實施例1~實施例2及比較例1~比較例7的組成示於表2中。亦一併示出各種物性值的測定結果。再者,微粒子的調配比是以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製作後的霧度成為2%~10%的方式進行調整。
[表2] 表2.實施例1~實施例2及比較例1~比較例7的組成與物性值
若對實施例1與比較例1、實施例2與比較例3進行比較,則可知藉由設置防反射層,可抑制映入且白濁感亦減輕。另外,實施例1中,鉛筆硬度相較於比較例1而言增加。防反射層極薄,因此幾乎無助於塗膜的硬度,但防反射層包含氟系樹脂,藉此容易使表面平滑,結果不易受損。
若對實施例1與比較例2進行比較,則可知藉由使防眩層的膜厚厚至3 μm以上而鉛筆硬度增加。
若對實施例1及實施例2、與比較例4進行比較,則可知藉由將不定形二氧化矽的體積平均粒徑設為0.3 μm~0.9 μm的範圍內,即便高精細的畫面亦抑制眩光,且亦可獲得防止映入的效果。
若對實施例1及實施例2、與比較例5進行比較,則可知藉由使用不定形二氧化矽(體積平均粒徑為0.3 μm~0.9 μm)而非球狀二氧化矽,即便高精細的畫面亦可獲得眩光的抑制與映入防止取得均衡的效果。
若對實施例1及實施例2、與比較例6進行比較,則可知藉由使用不定形二氧化矽(體積平均粒徑為0.3 μm~0.9 μm)而非丙烯酸樹脂微粒子,即便高精細的畫面亦可獲得眩光的抑制與映入防止取得均衡的效果。
若對實施例1及實施例2、與比較例5及比較例7進行比較,則可知若防眩層與防反射層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則無法獲得充分的映入防止效果。另外,若對實施例1及實施例2、與比較例2、比較例4及比較例6進行對比,則可知若防眩層與防反射層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大則無法獲得充分的眩光抑制效果。
關於包括本說明書中引用的出版物、專利申請案及專利的所有文獻,以分別具體示出各文獻並以參照的方式併入,另外與本說明書中描述其所有內容相同程度地,以參照的方式併入至本說明書中。
關於與本發明的說明相關(尤其與以下的申請專利範圍相關)而使用的名詞及同樣的指示語的使用,只要本說明書中未特別指出,或不與文意明顯矛盾,則應解釋為包含單數及複數兩者。語句「具備」、「具有」、「含有」及「包含」只要未特別說明,則應解釋為開放式用語(open end term)(即,「含有~但不限定」的含意)。關於本說明書中的數值範圍的具體描述,只要本說明書中未特別指出,則是指僅發揮作為用以分別提及相當於該範圍內的各值的簡記法的作用,各值是如本說明書中分別列舉般併入至說明書中。關於本說明書中說明的所有方法,只要本說明書中未特別指出,或不與文意明顯矛盾,則可依所有適當的順序來進行。關於本說明書中使用的所有例子或例示性的說法(例如「等」),只要未特別主張,則僅是指更佳地說明本發明,並非對本發明的範圍設置限制。說明書中的所有說法亦不應解釋為本發明的實施不可或缺的、表示申請專利範圍未記載的要素者。
本說明書中,包括本發明者為了實施本發明而已知的最佳形態,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閱讀所述說明後應明白該些較佳實施形態的變形。本發明者預計熟練者適當應用此種變形,預測藉由本說明書中具體說明以外的方法來實施本發明。因此,本發明如基準法所允許,包含隨附於本說明書的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內容的所有變更及均等物。進而,只要本說明書中未特別指出,或不與文意明顯矛盾,則所有變形中的所述要素的任意組合亦包含在本發明中。
1‧‧‧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
2‧‧‧圖像顯示裝置
10‧‧‧基材
11‧‧‧防反射層
12‧‧‧防眩層
13‧‧‧窗框
14‧‧‧圖像面板
圖1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1的剖面圖。 圖2為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圖像顯示裝置2的構成的圖。 圖3為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4(a)為用以說明防眩層的功能的圖。圖4(b)為用以說明防反射層的功能的圖。

Claims (8)

  1. 一種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其依序具備: 透明的膜狀基材;以及 於所述基材的單面側,自所述基材側的一層防眩層與一層防反射層, 所述防眩層的厚度為3 μm~15 μm, 所述防反射層的厚度為50 nm~150 nm, 所述防眩層是對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的樹脂組成物進行了硬化的硬化物, 所述樹脂組成物含有體積平均粒徑為0.3 μm~0.9 μm的二氧化矽粒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其中所述二氧化矽粒子為不定形二氧化矽粒子,且於所述防眩層中包含10重量%~50重量%, 霧度為2%~20%, 380 nm~780 nm的波長區域中的視感反射率為2.0%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其中所述防眩層形成後的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為0.02 μm~0.1 μm, 所述防反射層形成後的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為0.02 μm~0.1 μm, 所述防反射層形成後的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為所述防眩層形成後的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的60%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其中所述防反射層含有:氟系樹脂;以及體積平均粒徑為5 nm~70 nm且使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基的有機化合物鍵結的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並且 所述防反射層的折射率為1.25~1.38。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其中於所述基材的另一面側具備可印刷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其中於所述基材的另一面側具備黏著層。
  7.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於表面具備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
  8. 一種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所述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為於透明的膜狀基材上積層有防眩層與防反射層,且所述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包括: 於所述透明的膜狀基材的一面側塗佈用以形成所述防眩層的包含硬化性樹脂的塗佈液而形成塗膜,並使所述塗膜硬化,藉此積層所述防眩層的步驟;以及 於所述防眩層上塗佈用以形成所述防反射層的包含硬化性樹脂的塗佈液而形成塗膜,並使所述塗膜硬化,藉此積層所述防反射層的步驟, 所述防反射層藉由於氧濃度為5%以下的環境下照射紫外線而進行硬化, 所述防眩層的厚度為3 μm~15 μm, 所述防反射層的厚度為50 nm~150 nm, 所述防眩層的塗佈液是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的樹脂組成物, 所述樹脂組成物含有體積平均粒徑為0.3 μm~0.9 μm的二氧化矽粒子。
TW106133564A 2016-09-30 2017-09-29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圖像顯示裝置、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 TW2018176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4444A JP6414173B2 (ja) 2016-09-30 2016-09-30 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6-194444 2016-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7601A true TW201817601A (zh) 2018-05-16

Family

ID=61759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3564A TW201817601A (zh) 2016-09-30 2017-09-29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圖像顯示裝置、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33506A1 (zh)
EP (1) EP3521870A4 (zh)
JP (1) JP6414173B2 (zh)
KR (1) KR20190053920A (zh)
CN (1) CN109791226A (zh)
TW (1) TW201817601A (zh)
WO (1) WO20180624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3951A (zh) * 2018-12-14 2020-06-23 日铁化学材料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这些中使用的防反射层用树脂组合物溶液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219622A (ja) * 2018-06-22 2019-12-26 株式会社クラレ 光拡散性複層樹脂板
JP7328774B2 (ja) 2019-03-18 2023-08-17 株式会社きもと スモーク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WO2021182424A1 (ja) * 2020-03-09 2021-09-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反射防止部材、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偏光板、表面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防眩性反射防止部材の選別方法
CN112341145A (zh) * 2020-07-23 2021-02-09 王誉富 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功能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60658A1 (en) * 2021-06-08 2022-12-15 Applied Materials, Inc. Anti-reflective and anti-glar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nti-reflective and anti-glare film
CN116184538A (zh) * 2022-11-02 2023-05-30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9403A (ja) 1996-03-29 1997-10-14 Nippon Kayaku Co Ltd ノングレア層を有するシート
JP3862941B2 (ja) 2000-07-21 2006-12-2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高精細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4701492B2 (ja) * 2000-11-21 2011-06-15 Jsr株式会社 構造体
JP2006048025A (ja) 2004-07-07 2006-02-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29862B2 (ja) * 2004-10-06 2010-03-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181692B2 (ja) * 2007-01-22 2013-04-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03734A (ja) * 2007-10-19 2009-05-14 Fujifilm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244382A (ja) * 2008-03-28 2009-10-22 Sharp Corp 機能性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JP2011081217A (ja) * 2009-10-07 2011-04-21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975032B2 (ja) * 2011-06-30 2016-08-23 Jnc株式会社 耐候性積層フィルム
JP6520114B2 (ja) * 2014-12-25 2019-05-29 日油株式会社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6594641B2 (ja) 2015-03-31 2019-10-23 株式会社Lsiメディエンス トロンビン・アンチトロンビン複合体の測定試薬及び測定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3951A (zh) * 2018-12-14 2020-06-23 日铁化学材料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这些中使用的防反射层用树脂组合物溶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55056A (ja) 2018-04-05
EP3521870A1 (en) 2019-08-07
EP3521870A4 (en) 2020-06-10
JP6414173B2 (ja) 2018-10-31
WO2018062442A1 (ja) 2018-04-05
CN109791226A (zh) 2019-05-21
KR20190053920A (ko) 2019-05-20
US20200033506A1 (en) 2020-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17601A (zh) 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圖像顯示裝置、防眩性防反射硬塗膜的製造方法
JP4155337B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4839212B2 (ja) 防眩フィルム
JP4887612B2 (ja) 減反射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画像表示装置
TWI443157B (zh) 硬塗層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塗薄膜之製造方法,硬塗薄膜,偏光板及顯示面板
JP2003302506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471692B1 (ko)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그리고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JP4788830B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08140108A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9204837A (ja)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618952B (zh) 偏光板、光學構件套組及觸控輸入式圖像顯示裝置
JP2009128393A (ja) 防眩材料
JP5725216B2 (ja) 光学シート
JP2006078710A (ja) 防眩フィルム
TW201812342A (zh) 影像顯示裝置、防眩性薄膜及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
US20090059408A1 (en) Optical layered product
JP2010078888A (ja)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0223985A (ja) 金属酸化物微粒子、塗料および光学積層体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36910A (ja) 光学フィルム
JP2008276205A (ja) 光学積層体
JP2020122926A (ja) 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343273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187096B2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3156643A (ja) 光学積層体
JP2011034103A (ja) 減反射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