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4374A - 面板體的製造方法及面板體 - Google Patents

面板體的製造方法及面板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4374A
TW201814374A TW106130295A TW106130295A TW201814374A TW 201814374 A TW201814374 A TW 201814374A TW 106130295 A TW106130295 A TW 106130295A TW 106130295 A TW106130295 A TW 106130295A TW 201814374 A TW201814374 A TW 2018143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sided tape
panel
peeling
separation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0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9044B (zh
Inventor
髙田啓介
鈴木裕太
小原有司
Original Assignee
雙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雙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雙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4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4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9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9044B/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面板體的製造方法,用以提高在將觸控感測器面板等之面板體製造成適合出貨的狀態時的製造效率。
準備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該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具有:呈現出邊部迴繞形狀的雙面膠帶部,係沿著成為黏貼對象的面板構型部的平面周邊而遍布整個周圍;輕剝離分離膜,係黏貼於雙面膠帶部的第一黏合面;以及片材體,係黏貼於雙面膠帶部的第二黏合面。片材體為呈現能夠覆蓋住面板體的平面的平面形狀,並且做為剝離強度比輕剝離分離膜還高之重剝離分離膜而發揮功能。面板體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的步驟:從上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剝離輕剝離分離膜的步驟;以及沿著面板體的平面的周邊黏貼雙面膠帶部的第一黏合面的步驟。

Description

面板體的製造方法及面板體
本發明係關於面板體的製造方法以及利用該方法製造的面板體。
在下述專利文獻1中已揭示了一種可在觸控面板和液晶面板等的貼合中使用的黏合薄膜,其為在黏合層的兩面黏貼有基材層的薄膜。而且,公開了一種能夠容易逐層地將黏合層的兩面的基材層剝離的黏合薄膜相關的技術。
設想有:製造例如觸控感測器面板等面板體的一次製造公司,以及購買前述面板體後再製造例如附帶觸控感測器的液晶顯示裝置等的二次製造公司。
前述一次製造公司為製造黏貼有雙面膠帶的狀態的前述面板體,並將前述面板體供貨至屬於交易對象的前述二次製造公司等。
前述二次製造公司則是使用前述雙面膠帶將前述面板體黏貼固定於指定的裝置,藉以製造出完成品、中間製造品的機器、裝置或部件等。
於此,由前述一次製造公司製造的黏貼有前述雙面膠帶的前述面板體可以想像為如第6圖之A、第6圖之B所示的構造。第6圖之A是面板體的構造的分解立體圖,第6圖之B是剖面圖。前述任一者都是用以圖面例示及說明的示意圖。
在觸控感測器面板100的背面(觸控面的相反面)黏貼有口字形的雙面膠帶91。此外,前述雙面膠帶91的內外黏合面分別預先黏貼有分離膜(separator)。在黏貼前述雙面膠帶91時,先剝除未圖示的一側的面(第一面)的分離膜之後,再將前述雙面膠帶91黏貼於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00。
在已被黏貼之前述雙面膠帶91的另一側的黏合面(第二黏合面)則黏貼有尚未被剝除的分離膜92。
在前述分離膜92的上表面側黏貼用以覆蓋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00的整體背面的保護薄膜93。前述保護薄膜93可使用平面尺寸為比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00的平面整體還大者。
此外,分別在前述分離膜92安裝剝離拉片92a,並且在前述保護薄膜93安裝剝離拉片93a。
例如,在前述一次製造公司製造這樣的前述面板體,並供貨至前述二次製造公司。
在前述二次製造公司,首先,以手抓住前述剝離拉片(peel tab)93a來剝除前述保護薄膜93。
接著,以手抓住前述剝離拉片92a來剝除前述分離膜92,使前述雙面膠帶91的黏合面顯露出來。
然後,利用前述雙面膠帶91將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00黏貼於指定裝置的指定部位。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4-47345號公報
關於上述這樣的面板體的製造會產生如以下之類的問題。
首先,關於在前述一次製造公司側的面板體的製造,前述雙面膠帶91對於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00的黏貼步驟費工又費時。即,形成為口字形(窗框形狀)的前述雙面膠帶91的強度較弱,難以藉由自動機器來進行黏貼。因此,必須由操作者使用定位工具,藉由手動操作而將前述雙面膠帶91黏貼於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00的背面,效率非常差。
另外,由於是手動操作,因此黏貼精度就會不穩定,產品的品質也不穩定。
此外,由於在黏貼前述雙面膠帶91之後,還需要黏貼前述保護薄膜93的步驟,因此產品的製造效率下降。
另外,在前述二次製造公司側則存在有以下之問題。
在製程步驟上,需要剝除前述保護薄膜93,以及剝除 前述分離膜92。因為剝除的工作進行了兩次,所以製程效率下降。
另外,所使用之前述保護薄膜93係具有平面為比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00的平面面積整體更大者。因此,前述保護薄膜93的平面的端部會包裹住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00的緣部,以致在許多時候會發生黏貼至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00的前表面側的情況。因此,前述保護薄膜93的剝離是非常麻煩瑣碎的。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出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面板體的製造方法以及面板體的構造。
本發明有關的面板體的製造方法是使用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的面板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具有:呈現出邊部迴繞形狀的雙面膠帶部,係能夠覆蓋住成為黏貼對象的面板構型部的平面之周邊的整體;輕剝離分離膜,係黏貼於前述雙面膠帶部的第一黏合面;以及片材體,係為能夠覆蓋住前述面板構型部的前述平面的平面形狀,並且做為剝離強度比前述輕剝離分離膜還高的重剝離分離膜而發揮功能,前述片材體黏貼於前述雙面膠帶部的第二黏合面,前述面板體的製造方法包含如下的步驟:從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剝離前述輕剝離分離膜的步驟;以及沿著前述面板構型部的前述平面的前述周邊黏貼前述雙面膠帶部的前述第一黏合面的步驟。
在該情況下,前述邊部周圍形狀的前述雙面膠帶部係成為例如沿著方形的觸控感測器面板等的面板構型部的平面的周邊的口字形。例如,在剝離前述輕剝離分離膜之後,再將前述口字形的前述雙面膠帶部的一側的黏合面(第一黏合面)黏貼至前述面板構型部的前述平面。如此,在黏貼至前述面板構型部時被黏貼於另一側的黏合面(第二黏合面)的前述片材體為具有能夠覆蓋前述面板構型部的前述平面的尺寸,而且,例如設為長方形形狀的物體。因此,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係維持有至少與前述面板構型部的前述平面大致相同尺寸的面積的平面形狀,操作變得容易。
在上述製造方法中,還可以包含在前述片材體上安裝剝離用拉片的步驟。
藉此製造的前述面板體的前述片材體,就能夠以手抓住前述剝離用拉片而變得容易剝離。
本發明有關的前述面板體具備:面板構型部;呈現出邊部迴繞形狀的雙面膠帶部,係具有第一黏合面以及第二黏合面,該第一黏合面黏貼於前述面板構型部的平面之周邊的整體;以及片材體,係覆蓋住黏貼有前述雙面膠帶部的前述面板構型部的前述平面,並且被黏貼於前述雙面膠帶部的前述第二黏合面,前述片材體兼具有前述雙面膠帶部的分離膜功能和前述面板構型部的保護功能。
即,若是前述面板體的情況,則使用呈現出沿著前述 面板構型部的前述平面的前述周邊之例如口字形等的前述邊部迴繞形狀的前述雙面膠帶部,就能夠容易地將前述雙面膠帶部黏貼於前述面板構型部。由於前述片材體發揮做為分離膜兼保護薄膜的機能,因此前述面板體作為出貨狀態係為適合者。
在上述面板體中,前述片材體可以是透明或半透明者。
藉由使作為分離膜以及保護薄膜而發揮功能之前述片材體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則就能夠從片材體側以目視確認面板構型部的平面。
根據本發明,在前述一次製造公司側,具有口字形等的前述邊部迴繞形狀的黏合面的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係成為強度高者,而使操作變得容易。另外,前述片材體能夠做為分離膜兼保護薄膜而發揮功能。利用這些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及前述片材體,就可實現製造程序的簡化及高效率化。
另外,在前述二次製造公司側,由於只要剝除前述片材體即可,因此可簡化將前述分離膜92和前述保護薄膜93分別剝除的步驟。因此,對於前述二次製造公司,也能夠提高製程效率。
1、91‧‧‧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
2‧‧‧雙面膠帶部
2a‧‧‧開口部
2b‧‧‧第一黏合面
2c‧‧‧第二黏合面
3‧‧‧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
4‧‧‧輕剝離分離膜
5‧‧‧剝離拉片
10‧‧‧面板體
11‧‧‧觸控感測器面板
12‧‧‧裝飾罩玻璃
30‧‧‧吸附工作臺
31‧‧‧吸附臺
32‧‧‧輥
92‧‧‧分離膜
92a、93a‧‧‧剝離拉片
9‧‧‧保護薄膜
100‧‧‧觸控感測器面板
第1圖係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 的說明圖。
第2圖係實施方式的面板體的製造方法的說明圖。
第3圖係實施方式的製造步驟的說明圖。
第4圖係實施方式的面板體的黏貼步驟的說明圖。
第5圖係在實施方式的黏貼步驟中使用的自動機器的說明圖。
第6圖係現有的面板體的說明圖。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在實施形態中,對在作為面板構型部的觸控感測器面板黏貼有雙面膠帶的面板體10、以及面板體1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第1圖係顯示在實施形態的面板體10中使用的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
第1圖之A是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的分解立體圖,第1圖之B是俯視圖,第1圖之C是a-a剖面圖。此外,上述圖以及後述的第2圖、第4圖、第5圖的各圖為用於說明的示意圖,並因考慮到圖示的便利性以及理解的容易度而對於實際尺寸(平面尺寸、厚度尺寸等)進行某種程度修飾而予以表示。
第1圖之A、第1圖之B以及第1圖之C所示的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是以口字形的雙面膠帶部2來做為膠帶主體。即,雙面膠帶部2具有開口部2a,該開口部2a被構成為不覆蓋觸控面板的操作面的背面及液 晶面板的液晶顯示部等的顯示面的整體。另外,雙面膠帶部2具備第一黏合面2b和第二黏合面2c作為四邊環形的黏合面,該第一黏合面2b為可供輕剝離分離膜4黏貼,該第二黏合面2c為可供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黏貼。
口字形的外緣尺寸是約略與待黏貼對象的面板構型部(後述的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平面尺寸大致相同。此外,口字形的前述外緣尺寸亦有約略小於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平面尺寸之情形。
口字形的前述雙面膠帶部2是形成為呈現出沿著成為黏貼對象的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平面的周邊而遍布整個周圍的邊部迴繞形狀。
口字形(窗框型)的框部分的寬度雖然是沒有特別指定,然而可設定為在利用前述雙面膠帶2將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藉由黏合而固定於其他的部位時可獲得足夠的固定強度的寬度。
在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一側的黏合面(圖的下側,前述第一黏合面2b)黏貼有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在本例中,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為具有比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外緣尺寸還寬的平面尺寸的薄膜。
例如,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係設為整個周圍是從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外緣露出5至10mm左右之平面尺寸。這是為了能夠藉由抓住該輕剝離分離膜4的緣部而容易地從前述雙面膠帶部2剝除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
此外,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亦可為在整個周圍內端部 皆未從前述雙面膠帶部2露出之形狀,或亦可為僅有一部分的端部露出而能夠做為剝除時可拉取的形狀。
在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另一側的黏合面(圖的上側,前述第二黏合面2c)上黏貼有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例如,前述第二黏合面可以是前述第一黏合面的相反面。另外,前述第二黏合面可以是平行於前述第一黏合面的面。在本例中,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為具有與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外緣尺寸大致相同的平面尺寸。
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和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任一者皆是薄膜狀,並形成為由該等薄膜夾住口字形的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兩面的狀態。
另外,至少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是透明薄膜。但也可以為半透明者。
用來做為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及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者,例如,可使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及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的厚度,例如設為0.1mm左右。
用來做為塗布於前述PET薄膜的剝離塗層的材質係可使用聚矽氧。另外,也有的情況是採用氟塗層之非聚矽氧系。
“輕剝離”以及“重剝離”表示剝離強度的程度。輕剝離係指剝離強度比重剝離還低。該輕剝離和重剝離的不 同處係取決於剝離塗層的聚矽氧成分的配比。當聚矽氧成分的配比量越多時,則剝離強度就變得越低。
對使用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的前述面板體10的製造步驟進行說明。
第2圖之A、第2圖之B以及第2圖之C為示意性地表示前述面板體10的製造過程的狀態,另外,第3圖之A表示前述面板體10的製造步驟。
首先,第2圖之A表示在第1圖中說明的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第3圖之A的步驟S1是從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剝離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
如第2圖之A所示,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係被形成為從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口字形的外緣部遍布整個周圍露出的平面尺寸。因此,操作者或自動機器等可將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的端部做為拉取部分,而能夠容易地剝除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
另外,藉由設置輕剝離和重剝離,而可在不剝離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之狀態下,容易地剝離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
第2圖之B為顯示在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已被剝離的狀態下的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
接著,第3圖之A的步驟S2是將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黏貼於做為面板構型部的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平面。
在第4圖之A中顯示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和 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在第4圖之B中顯示已將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黏貼於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狀態下的剖面構造。
在本例中,在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表面(觸控面)上黏貼有裝飾罩玻璃12,且在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和前述裝飾罩玻璃12形成有雙面膠帶黏貼對象的面板。
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被黏貼於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於此,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被剝除後的黏合面係以會成為沿著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背面R(觸控面的相反面)的周邊部全周的狀態之方式被黏貼。
在此處,雖然前述雙面膠帶部2為口字形,但是由於黏貼有平面形狀的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因而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具有某種程度的強度。因此,黏貼步驟就能夠容易地藉由自動機器等來完成。
此外,如上前述,藉由使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具有例如0.1mm左右的厚度,能夠讓口字形的前述雙面膠帶部2維持於適當的強度。為了獲得製程上的操作所需的適當強度,不宜過薄。例如,在PET薄膜的情況下,較佳者是厚度為0.05mm以上。
第5圖為示意性地顯示用以進行黏貼的自動機器。
在吸附工作臺30上吸附固定有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以及前述裝飾罩玻璃12的複合體。
與被固定的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相對向地配置有 已吸附了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之吸附工作臺31以及輥32。
由於不僅存在口字形的前述雙面膠帶部2,還存在平面形狀的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故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容易地被前述吸附工作臺31吸附。此外,由於可獲得如上前述的強度,因此容易進行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的定位。
此外,前述吸附工作臺31係以比前述吸附工作臺30還弱的吸附力來吸附保持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
前述輥32和前述吸附工作臺31為藉由未圖示的機構而一體地向箭頭P的方向行進。此時,前述輥32係一邊將在定位的狀態下從前述吸附工作臺31被拉出的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按壓於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並一邊向箭頭P的方向行進。
利用這樣的自動機器,能夠將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穩定地黏貼至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平面。
接著,第3圖之A的步驟S3是進行剝離拉片5的黏合。
第2圖之C顯示在將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黏貼至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之後,進一步黏貼有前述剝離拉片5的狀態。前述剝離拉片5被黏貼於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的端部。
前述剝離拉片5是用來做為在後續剝除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時的拉片,為了實現該功能可以適當的 配置來進行安裝。
此外,前述剝離拉片5的安裝步驟,例如,可以是在將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黏貼至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之前進行。
另外,也可以是預先將成為前述剝離拉片5的部分於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一體地形成。在該情況下,則無需前述剝離拉片安裝步驟。
藉由以上的製造步驟則可製造出第2圖之C的狀態的前述面板體10。
例如,在前述一次製造公司中製造第2圖之C的前述面板體10,並將它供貨給前述二次製造公司。此時,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黏貼面側就可成為被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確實地保護的狀態。
第3圖之B為表示前述二次製造公司側的步驟。
在前述二次製造公司,第3圖之B的步驟S10是首先對於所供貨的前述面板體10進行檢查。例如,進行檢查前述雙面膠帶部2進行是否被適當地黏貼在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或者檢查其黏貼面的污染或傷痕。
接著,第3圖之B的步驟S11是剝離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此時,可抓住前述剝離拉片5來剝除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第2圖之D為顯示在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已被剝離的狀態下的前述面板體10。在該狀態下,在前述雙面膠帶部2上露出 黏合面。
接著,第3圖之B的步驟S12是將前述面板體10固定於指定的機器上。即,將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黏合面按壓於機器並進行固定。
根據上述,就能夠完成將前述面板體10安裝於指定機器的安裝步驟。
以上,以實施方式說明的前述面板體10的製造方法係包括進行以下的步驟:從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剝離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的步驟(S1);以及沿著成為黏貼對象的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面板構型部)的平面的周邊而黏貼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一側的黏合面的步驟(S2)。前述雙面膠帶部2被設成沿著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面板構型部)的平面的周邊並遍布全周之邊部迴繞形狀。另外,前述雙面膠帶部2係具有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做為黏貼於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另一側的黏合面的片材體。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係被形成為能夠覆蓋住面板構型部的整體平面(或者大致整體)的平面形狀,並且做為剝離強度比前述輕剝離分離膜4還高的重剝離分離膜而發揮功能。
在該情況下,雖然前述雙面膠帶部2是口字形,然而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亦可作成為覆蓋住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整體平面的尺寸,例如可以是形成為長方形形狀。因此,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就能夠維持成至少與面板構型部的平面大致相同尺寸的面 積的平面形狀。
由此,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的強度就不會像例如口字形的片材那樣地較弱,而能夠以穩定的平面形狀容易地進行處理,因此提高了作業性。從而,在向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面板構型部)進行黏貼時,相對於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平面的定位或黏貼步驟就變得容易,且定位精度也穩定。
特別是,因為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的強度增大,所以能夠利用自動機器來進行黏貼操作,因而適合於自動化。
另外,由於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1具有平面形狀,因而容易在利用如第5圖所示的吸附機而定位的狀態下進行固定,並且能夠以使用吸附機的自動機器來進行高精度的黏貼操作。
進一步地,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直接成為對於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保護薄膜。因此,就不需要另外黏貼保護薄膜的步驟,而能夠實現製造步驟的高效率化。由於不需要另外的保護薄膜,因此能夠削減用於保護薄膜的成本。
另外,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形成為與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平面尺寸大致相等的尺寸。由此,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的薄膜端部就不會從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緣部包裹住前面側,因而在前述二次製造公司就能夠容易地剝除前述重剝離分離膜 兼保護薄膜3。
以往,由於是使用如第6圖之A、第6圖之B所示之另外個體的前述保護薄膜93,因此使用平面尺整體更大的保護薄膜,藉以使得前述保護薄膜93確實地覆蓋住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整體背面。由此,產生以下之問題:前述保護薄膜93的端部包裹住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前面側,變得難以剝除前述保護薄膜93。
在實施形態中,使用已被黏貼在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黏合面上的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而且將前述雙面膠帶部2定位並黏貼至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平面。在該狀態下,前述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就成為確實地保護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背面的狀態。亦即,不需要為了保護而使用整體更大的薄膜。因此,不會如上述發生薄膜端部會包裹住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前面的情況。
在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中,具有在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片材體)安裝前述剝離拉片5(剝離用拉片)的步驟(S3)。
藉由包含該步驟(S3),就可抓住前述剝離拉片5而容易地剝離前述面板體10的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
因此,前述面板體10的購買者(例如,前述二次製造公司)就可以容易地進行剝離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並將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面板構型部)固接於指定位置的作業。
此外,如前前述,也可以預先將與前述剝離拉片5相當的部位一體地形成於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在該情況下,無需前述剝離拉片5的黏合步驟(S3),而能夠進一步將在前述一次製造公司側的面板製造步驟的效率提高。
實施形態的前述面板體10具備: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面板構型部);呈現出邊部迴繞形狀的前述雙面膠帶部2,係一側的黏合面(第一黏合面)沿著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平面的周邊而遍布整個周圍地黏合於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以及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片材體),係在覆蓋住黏貼有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平面整體(或者大致整體)的狀態下,被黏貼於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另一側的黏合面(第二黏合面)上。
亦即,雖是使用呈現出沿著面板構型部的平面的周邊之例如口字形等的邊部迴繞形狀的前述雙面膠帶部2,仍能夠容易地製造出前述面板體10。
用來做為片材體的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係具有做為分離膜的功能和做為保護薄膜的功能。因此,具有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的前述面板體10係適合於用來做為出貨狀態。
前述面板體10的購買者側(二次製造公司側)只要單純地剝離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就能夠進行將前述面板體10固接於指定位置的固接作業(參照第3圖之 B)。與以往需要剝離保護薄膜93、並進一步地剝離分離膜92的情況相比(參照第6圖之A),本實施方式的剝離步驟是非常高效率化。
在本實施方式的前述面板體10中,屬於片材體的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是透明或半透明。由於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是透明或半透明,從而能夠從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側目視確認前述觸控感測器面板11的平面。由此,購買者側(前述二次製造公司側)就能夠在收到前述面板體10之後,在不剝離前述重剝離分離膜兼保護薄膜3的狀態下,對於前述面板體10進行目視確認檢查(第3圖之B的S10)。
以上,雖然是針對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上述例僅是一個例子。
前述面板體10及與其相應的前述雙面膠帶部2的形狀可以設想有各種形狀。
例如,還可以設想到平面為三角形面板、多邊形面板、圓形面板、橢圓形面板或者不規則形狀面板等。做為前述雙面膠帶部2係設想到設為沿著上述該等形狀的周邊而遍布整個周圍的邊部迴繞形狀。例如,做為前述邊部迴繞形狀,可舉例有環狀的三角形、環狀的多邊形、環狀的圓形、環狀的橢圓形、環狀的不規則形狀等。
另外,用來做為前述面板體10的具體的製品,除觸控感測器面板以外,也還能設想到有各式各樣的種類。例如,可設想到操作盤面板、液晶面板、螢光顯示管面板、有機 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面板以及其他各種的面板體。

Claims (4)

  1. 一種面板體的製造方法,係使用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的面板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具有:呈現出邊部迴繞形狀的雙面膠帶部,係能夠覆蓋住成為黏貼對象的面板構型部的平面之周邊的整體;輕剝離分離膜,係黏貼於前述雙面膠帶部的第一黏合面;以及片材體,係為能夠覆蓋住前述面板構型部的前述平面的平面形狀,並且係做為剝離強度比前述輕剝離分離膜還高的重剝離分離膜而發揮功能,前述片材體黏貼於前述雙面膠帶部的第二黏合面,前述面板體的製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驟:從前述附有分離膜的雙面膠帶剝離前述輕剝離分離膜的步驟;以及沿著前述面板構型部的前述平面的前述周邊黏貼前述雙面膠帶部的前述第一黏合面的步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面板體的製造方法,更包含在前述片材體上安裝剝離用拉片的步驟。
  3. 一種面板體,具備:面板構型部;呈現出邊部迴繞形狀的雙面膠帶部,係具有第一黏合面以及第二黏合面,該第一黏合面黏貼於前述面板構型部的平面之周邊的整體;以及 片材體,係覆蓋住黏貼有前述雙面膠帶部的前述面板構型部的前述平面,並且被黏貼於前述雙面膠帶部的前述第二黏合面,前述片材體兼具有前述雙面膠帶部的分離膜功能和前述面板構型部的保護功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面板體,其中,前述片材體係透明或半透明者。
TW106130295A 2016-09-16 2017-09-05 面板體的製造方法及面板體 TWI6390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1371 2016-09-16
JP2016181371A JP6620080B2 (ja) 2016-09-16 2016-09-16 パネル体の製造方法、パネル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4374A true TW201814374A (zh) 2018-04-16
TWI639044B TWI639044B (zh) 2018-10-21

Family

ID=61694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0295A TWI639044B (zh) 2016-09-16 2017-09-05 面板體的製造方法及面板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20080B2 (zh)
CN (1) CN207549649U (zh)
PH (1) PH12017000253A1 (zh)
TW (1) TWI63904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5055A (ja) * 2004-08-27 2006-03-09 Optrex Corp フィルムの貼り付け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9025602A (ja) * 2007-07-20 2009-02-05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液晶セル接着用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011067B2 (ja) 2011-08-12 2016-10-19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粘着フィルム
JP2014047345A (ja) * 2012-09-04 2014-03-17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粘着フィルム
JP2014173014A (ja) * 2013-03-09 2014-09-22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光学基材用粘着シート
JP3188866U (ja) * 2013-11-28 2014-02-13 株式会社キーズファクトリー 携帯型ゲーム機のスクリーン保護シート
JP2016071161A (ja) * 2014-09-30 2016-05-09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3200045U (ja) * 2015-07-10 2015-10-01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保護フィルム複合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9044B (zh) 2018-10-21
JP2018045555A (ja) 2018-03-22
PH12017000253B1 (en) 2018-08-06
CN207549649U (zh) 2018-06-29
JP6620080B2 (ja) 2019-12-11
PH12017000253A1 (en) 2018-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5930B2 (en) Laminated film and film attachment method
TWI537182B (zh) 撕膜機台與撕膜方法
US20130171400A1 (en) Film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the same
TW201325904A (zh) 可撓式元件的取下方法
JP2020038254A (ja) 光学フィルム
TWI639044B (zh) 面板體的製造方法及面板體
US20130243994A1 (en) Protection film for lens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125966B2 (ja) 透明ト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10237319A1 (en) Templat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ed material application
WO2013021825A1 (ja) シート貼付方法およびシート貼付治具
TW201932310A (zh) 保護貼及貼保護貼之方法
TWI652544B (zh) Membrane structure, film storage body and fixing method
CN104679317A (zh) 触控式显示器
JP2006163035A (ja) 大型ペリクル、ペリクル搬送方法、ペリクルケース及びペリクル移載装置
JP5199217B2 (ja) ペリクル
JP2007125854A (ja) 補強部材付きシート部材、および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209759374U (zh) 具有两种不同厚度的平板电脑前双摄像头泡棉组件
JP4478558B2 (ja) 大型ペリクルの搬送方法、搬送用治具及びペリクルケース
JP6463705B2 (ja) シール部材、バックライト、及び製造方法
KR101677343B1 (ko) 액정보호용 고경도 필름 제작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 제작된 액정보호용 고경도 필름
TWI829955B (zh) 保護帶、附有保護帶的光模組、光模組的保護方法及光學裝置的製造方法
KR102174485B1 (ko) 표시패널용 점착필름 프레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CN107009725B (zh) 剥离方法
JP2006065055A (ja) フィルムの貼り付け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40137732A (ko) 형상 처리를 위한 터치 패널용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