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3541A - 拉鏈用之鏈布 - Google Patents

拉鏈用之鏈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3541A
TW201813541A TW106109490A TW106109490A TW201813541A TW 201813541 A TW201813541 A TW 201813541A TW 106109490 A TW106109490 A TW 106109490A TW 106109490 A TW106109490 A TW 106109490A TW 201813541 A TW201813541 A TW 2018135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double
warp
woven por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9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1337B (zh
Inventor
葛山満夫
山本貴寛
Original Assignee
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3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3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1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13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094Bel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4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with weave pattern being non-standard or providing special effec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8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characterised by weave density or surface weigh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4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coloured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3Fasteners
    • D10B2501/0631Slide faste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容易安裝鏈齒排且於正面及背面呈現不同之外觀,並且儘可能地使顏色為高品質的梭織物之鏈布。 本發明之拉鏈用之鏈布係具備位於緯向之一端部之單層織部(T1)及於上述單層織部之緯向上相鄰之雙層織部(T2)之梭織物。而且,上述雙層織部具備用以露出於上述雙層織部之正面側之正面紗(Y1)、及用以露出於上述雙層織部之背面側之背面紗(Y2)作為經紗(Y)。上述正面紗係相較於上述背面紗更多地露出於上述雙層織部之正面側者,並且上述背面紗係相較於上述正面紗更多地露出於上述雙層織部之背面側者。上述正面紗與上述背面紗係不同顏色之先染色之紗。

Description

拉鏈用之鏈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拉鏈之鏈布,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梭織物之鏈布。
梭織物之鏈布於製造後,於其一側緣部安裝鏈齒。有如下技術常識:一般地,若梭織物之鏈布較厚,則難以安裝鏈齒。例如,於將包含單絲之鏈齒排縫製於梭織物之鏈布之情形時,若鏈布較厚,則針難以穿過,因此難以安裝鏈齒排。 又,作為鏈布之一例,存在為了使正面及背面成為所期望之顏色而使用可後染色之2種紗之梭織物(專利文獻1)。更詳細而言,該鏈布係如下梭織物,其使用可利用特定之染料染色之第1紗、及不被將第1紗染色之染料染色而可利用其他染料染色之第2紗作為可後染色之紗,且以使第1紗相較於背面側更多地露出於梭織物之正面側,使第2紗相較於正面側更多地露出於梭織物之背面側之方式梭織而成。而且,該鏈布於成為梭織物後,可利用噴墨染色法或噴霧染色法將第1紗、第2紗染色成所期望之顏色,從而使正面及背面成為所期望之顏色。因此,藉由將第1紗與第2紗後染色成不同顏色,而鏈布成為於正面及背面展現不同外觀之梭織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5-27700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上述鏈布由於係經後染色之梭織物,故而與利用經先染色之紗梭織而成之梭織物相比,其顏色之品質較差。 本發明之鏈布係考慮上述情況進行創作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梭織物,該梭織物容易安裝鏈齒排,且於正面及背面呈現不同外觀,並且儘可能地使顏色為高品質。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拉鏈用之鏈布係具備位於緯向之一端部之單層織部、及於上述單層織部之緯向上相鄰之雙層織部之梭織物。而且,雙層織部具備用以露出於雙層織部之正面側之正面紗、及用以露出於雙層織部之背面側之背面紗作為經紗。正面紗係相較於背面紗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之正面側者,並且背面紗係相較於正面紗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之背面側者。而且,正面紗與背面紗係不同顏色之先染色之紗。 為了於鏈布之正面側與背面側之兩者根據顏色於外觀上辨別單層織部與雙層織部,理想的是設為如下。 即,雙層織部之正面紗及背面紗設為顏色與單層織部之經紗不同之先染色之紗。 又,為了僅於鏈布之正面側及背面側中之一者根據顏色於外觀上辨別單層織部與雙層織部,理想的是設為如下。 即,雙層織部之正面紗及背面紗中之一者設為顏色與單層織部之經紗相同之先染色之紗,另一者設為顏色與單層織部之經紗不同之先染色之紗。 又,雙層織部亦可為僅具備正面紗與背面紗作為經紗者,但為了補強作為梭織物之強度,理想的是設為如下。 即,雙層織部除具備正面紗、背面紗以外,還具備補強紗作為經紗,補強紗相較於正面紗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之背面側,並且相較於背面紗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之正面側。 又,雙層織部中之經紗與緯紗之密度雖不受限制,但為了使經紗之顏色相較於緯紗之顏色更加反映於雙層織部之顏色,而容易根據顏色於外觀上辨別單層織部與雙層織部,理想的是設為如下。 即,雙層織部中之經紗之密度大於緯紗之密度。 又,單層織部與雙層織部之經紗之密度雖不受限制,但為了容易根據顏色於外觀上辨別單層織部與雙層織部,理想的是設為如下。 即,雙層織部中之經紗之密度大於單層織部之經紗之密度。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鏈布,單層織部之厚度較雙層織部薄,而且將其厚度較薄之單層織部設於緯向之一端部,因此,容易於單層織部安裝鏈齒排。又,由於對雙層織部之經紗使用先染色之紗,故而與例如於成為梭織物後將經紗染色而成者相比,鏈布(雙層織部)之顏色成為高品質。又,由於在雙層織部之正面側,正面紗之顏色產生外觀上之影響,於雙層織部之背面側,背面紗之顏色產生外觀上之影響,故而鏈布於正面側與背面側成為不同之外觀。 又,根據將雙層織部之正面紗及背面紗設為顏色與單層織部之經紗不同之先染色之紗的鏈布,可於鏈布之正面側與背面側之兩者根據顏色於外觀上辨別單層織部與雙層織部。 又,根據將雙層織部之正面紗及背面紗中之一者設為顏色與單層織部之經紗相同之先染色之紗,且將另一者設為顏色與單層織部之經紗不同之先染色之紗的鏈布,可僅於鏈布之正面側及背面側中之一者根據顏色於外觀上辨別單層織部與雙層織部。 又,根據除具備正面紗、背面紗以外還具備補強紗作為雙層織部之經紗的鏈布,補強紗係相較於正面紗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之背面側,並且相較於背面紗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之正面側者,因此,與例如僅將正面紗與背面紗作為經紗之雙層織部相比,作為梭織物之強度提高,並且作為梭織物之厚度變薄。 又,根據使雙層織部中之經紗之密度大於緯紗之密度之鏈布,相較於緯紗之顏色而經紗之顏色更顯現於雙層織部之顏色,從而容易根據顏色於外觀上辨別單層織部與雙層織部。 又,根據使雙層織部中之經紗之密度大於單層織部之經紗之密度的鏈布,於雙層織部中,相較於單層織部更容易看到經紗,從而容易根據顏色於外觀上辨別單層織部與雙層織部。
於圖4中表示拉鏈20之一例。該拉鏈20主要具備對向之2片拉鏈鏈帶21、21、及能夠沿著2片拉鏈鏈帶21、21之對向之側緣部往復移動之滑件22。該拉鏈20具備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T、及沿著鏈布T之對向之側緣部縫製安裝之鏈齒排E。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T係梭織物。對本發明進行說明時,以如下方式規定方向。所謂「經向」,係指自厚度方向觀察梭織物時,構成梭織物之經紗與緯紗中之經紗延長之方向。所謂「緯向」,係指自厚度方向觀察梭織物時,緯紗延長之方向。再者,圖4由於係表示拉鏈20之整體者,故而未示出經紗、緯紗,但於圖4中,經向為上下方向,緯向為左右方向。又,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T者,示出經紗Y、緯紗X,於圖1中,經向為上下方向,緯向為左右方向。所謂「正面側」係指梭織物之厚度方向中之一側,於圖1、4中為紙面側,更詳細而言,為可目視之面側。所謂「背面側」係指梭織物之厚度方向中之另一側,於圖1、4中為紙面之背面側,更詳細而言,為無法目視之面側。 如圖1、4所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T係於緯向上依序連續地配置有單層織部T1、雙層織部T2、單層織部T1之梭織物,且係藉由導針織機梭織而成者。換言之,本實施形態之鏈布T係於緯向之兩端部分別具備單層織部T1,且於2個單層織部T1、T1之間相鄰地具備雙層織部T2者。2個單層織部T1、T1中之一者係藉由縫製而安裝鏈齒排E之部分。又,另一者係藉由縫製而安裝於衣服等對象物之部分。以下,對單層織部T1及雙層織部T2進行詳細敍述。 於圖1中,除示出鏈布T以外,還示出鏈布T之一部分之放大圖,於該放大圖中,展現出經紗Y與緯紗X之組合方式。又,於放大圖中,為了使該組合方式明確化,而以3種粗線表示經紗Y,以1種線表示緯紗X。 表示經紗Y之3種粗線係黑色之較粗之實線(以下,稱為「黑線」)、於平行之兩條實線之間分佈有黑點之線(以下,稱為「水珠花紋之線」)、於平行之兩條實線之間等間隔地配置有平行之斜線之線(以下,稱為「斜線花紋之線」)。表示緯紗X之線係將平行之兩條實線之間設為白色之線(以下,稱為「白線」)。 又,於圖1中,省略左側之單層織部T1之緯向之中間部分,省略雙層織部T2之右側部分,並省略右側之單層織部T1之右側部分。 所謂單層織部T1,係指包含相互為單層之經紗及緯紗之梭織物。單層織部T1可為任意組織,例如有平紋織物組織、斜紋織物組織、緞紋織物組織等。附帶而言,於圖1中,單層織部T1之經紗係以水珠花紋之線表示,並標註有符號Y0。 所謂雙層織部T2,係指經雙層織物、緯雙層織物、經緯雙層織物之任一種。 所謂經雙層織物,係指包含一層緯紗X、及相對於一層緯紗X為正面及背面雙層之經紗Y、Y之梭織物。 所謂緯雙層織物,係指包含一層經紗Y、及相對於一層經紗Y為正面及背面雙層之緯紗X、X之梭織物。 所謂經緯雙層織物,係指經紗Y與緯紗X均為雙層之梭織物。 又,雙層織部T2於本實施形態中為經雙層織物,並且對經紗Y使用3種紗,對緯紗X使用1種紗。 第1種經紗Y係用以露出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之紗即正面紗Y1。第2種經紗Y係用以露出於雙層織部T2之背面側之紗即背面紗Y2。 正面紗Y1係相較於背面紗Y2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者,更詳細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中,係相較於雙層織部T2之背面側更多地露出於正面側之紗,且係位於緯紗X之正面側之量較多之紗。因此,正面紗Y1之全長中之位於緯紗X之正面側之長度較位於緯紗X之背面側之長度長。正面紗Y1於圖1之放大圖中為黑線。 背面紗Y2係相較於正面紗Y1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T2之背面側者,更詳細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中,係相較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更多地露出於背面側之紗,且係位於緯紗X之背面側之量較多之紗。因此,背面紗Y2之全長中之位於緯紗X之背面側之長度較位於緯紗X之正面側之長度長。於圖1之放大圖中為斜線花紋之線。 第3種經紗Y係用以相較於僅使用正面紗Y1及背面紗Y2作為經紗Y之雙層織部補強作為梭織物之強度的紗、即補強紗Y3。補強紗Y3係相較於正面紗Y1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T2之背面側,並且相較於背面紗Y2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者,更詳細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中,係同等地露出於梭織物之正面側與背面側之紗。於圖1之放大圖中為水珠花紋之線。 於圖2中,表示將圖1之模式圖之一部分中之雙層織部T2放大表示之模式圖。於圖2之例中,於緯向上示出十八條經紗Y,自圖式中之左側朝向右側依序對各經紗Y一併記載由圓形之框(○)所包圍之1~18的編號。又,於經向上示出十六條緯紗X,自圖式中之下側朝向上側依序對各緯紗X一併記載由四邊形之框(□)所包圍之1~16的編號。而且,經紗Y中之正面紗Y1係1、3、5、7、10、12、14、16號經紗Y。經紗Y中之背面紗Y2係2、4、6、8、11、13、15、17號經紗Y,經紗Y中之補強紗Y3係9、18號經紗Y。再者,於圖2中,雙層織部T2之經紗Y為18條,但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為35條,如圖1所示,單層織部T1之經紗Y中相對於雙層織部T2為緯向之相鄰左邊的經紗Y設為0號經紗Y0,相鄰右邊之經紗Y設為36號經紗Y0。 如圖2、圖3(A)所示,正面紗Y1係每八條緯紗X重複相同之梭織方式進行梭織者。1、5號正面紗Y1係相對於1~8號八條緯紗X,以重疊於1~6號六條緯紗X之正面側,並且重疊於7~8號兩條緯紗X之背面側之方式交錯地梭織,且相對於接下來之9~16號八條緯紗X亦以該梭織方式進行梭織。3、7號正面紗Y1係相對於1~8號八條緯紗X,以重疊於1、2、5~8號六條緯紗X之正面側,並且重疊於3、4號兩條緯紗X之背面側之方式交錯地梭織,且相對於接下來之9~16號八條緯紗X亦以該梭織方式進行梭織。 如圖2、圖3(A)所示,經紗Y中之背面紗Y2亦為每八條緯紗X重複相同之梭織方式進行梭織者。2、6號背面紗Y2係以重疊於1~4、7、8號六條緯紗X之背面側,並且重疊於5~6號兩條緯紗X之正面側之方式交錯地梭織,且相對於接下來之9~16號八條緯紗X亦以該梭織方式進行梭織。4、8號背面紗Y2係以重疊於1、2號兩條緯紗X之正面側,並且重疊於3~8號六條緯紗X之背面側之方式交錯地梭織,且相對於接下來之9~16號八條緯紗X亦以該梭織方式進行梭織。正面紗Y1與背面紗Y2佔據構成雙層織部T2之經紗Y中之大部分,並且於雙層織部T2中使用相同條數。 如圖2、圖3(A)所示,經紗Y中之補強紗Y3佔據構成雙層織部T2之經紗Y中之極少之一部分,並且隔開間隔而配置於雙層織部T2之緯向之中間部。又,補強紗Y3係每四條重複相同之梭織方式進行梭織者。9號補強紗Y3係以重疊於1~2號緯紗X之背面側,並且重疊於3、4號兩條緯紗X之正面側之方式交錯地梭織,且相對於接下來之5~8號四條緯紗X亦以該梭織方式進行梭織。 再者,雙層織部T2係如下梭織物:於緯向上隔開間隔而具備複數組(於本實施形態中為4組)於緯向上交替地排列正面紗Y1與背面紗Y2之組,且於相鄰之兩組之間具備補強紗Y3。於本實施形態中,補強紗Y3如圖1所示為9、18、27號經紗Y3。又,位於雙層織部T2之相鄰兩邊之經紗Y係2個單層織部T1、T1之經紗Y0,於圖1中為0號、36號經紗Y0,該0號、36號經紗Y0亦如圖2、圖3(B)所示般,以與補強紗Y3相同之梭織方式梭織。 再者,單層織部T1之38號經紗Y0係每八條重複相同之梭織方式進行梭織者。38號經紗Y0係以重疊於1、2、7、8號緯紗X之背面側,並且重疊於3~6號兩條緯紗X之正面側之方式交錯地梭織,且相對於接下來之9~16號八條緯紗X亦以該梭織方式進行梭織。 又,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T係於梭織梭織物時,以使緯紗X於梭織物之至少一端部回折之方式每隔複數次、更詳細而言以最低2次為單位地通過雙層織部T2之梭口(shed)而形成者,其結果,以相對於以最低2條為單位之緯紗X而使經紗Y重疊於其正面側或背面側之方式進行梭織。附帶而言,所謂梭口,係指藉由利用梭織機使多條經紗Y上下移動而由經紗Y形成之間隙,係供緯紗X通過者。 又,正面紗Y1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與背面側以6:2之比例顯現,背面紗Y2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與背面側以2:6之比例顯現。即,於梭織物之正面側存在經紗Y與緯紗X之兩者,因此,若僅考慮此情況,則認為外觀上看上去正面紗Y1與背面紗Y2之兩者分別以6:2之比例存在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然而,事實上,於梭織物之正面側之外觀上看上去僅存在正面紗Y1,於梭織物之背面側之外觀上看上去僅存在背面紗Y2。以下,陳述關於梭織物之正面側之外觀之原因,省略關於背面側之外觀之原因。 由於正面紗Y1重疊於相鄰之「六條」緯紗X之正面側,故而關於該部分,正面紗Y1之經向之長度充分長於緯向。若如此,則於正面紗Y1中之經向之兩端,緯紗X之約束較強,但於經向之中間部,緯紗X之約束變弱,而正面紗Y1成為向緯向擴展之狀態。另一方面,由於背面紗Y2重疊於相鄰之「兩條」緯紗X之正面側,故而關於該部分,背面紗Y2於經向之長度與緯向之長度幾乎無差,因此,於緯向上幾乎不擴展而成為一條直線之狀態。因此,存在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之正面紗Y1與背面紗Y2之比例並非6:2,而係與正面紗Y1於緯向上擴展之部分對應地,正面紗Y1佔據更多之比例。 又,根據上述緯紗X之約束之關係,正面紗Y1成為如下狀態,即,於經向之中間部於緯向上擴展,不僅如此,而且亦於經紗Y與緯紗X之重疊方向上擴展。另一方面,背面紗Y2於經紗Y與緯紗X之重疊方向上亦幾乎不擴展而成為一條直線之狀態。因此,正面紗Y1隨著朝向縱向之中間部而相較於背面紗Y2,更位於正面側,正面紗Y1相較於背面紗Y2更容易視認。 又,於導針織機中製造時,與經紗Y相比,緯紗X之張力較高(如圖1之放大圖所示,相鄰之2條緯紗X、X於梭織物之緯向之一端側以彎折之方式連續),因此,成為梭織物時,若將該梭織物放置於平面上,則看上去所有緯紗X存在於同一平面。因此,正面紗Y1重疊於存在於同一平面之多條緯紗X之正面側,而正面紗Y1明顯,但緯紗X不明顯。再者,由於正面紗Y1成為於緯向上擴展之狀態,故而緯紗X成為由正面紗Y1覆蓋之狀態,而緯紗X更不明顯。 又,雙層織部T2中之經紗Y之密度大於緯紗X之密度。作為具體之一例,關於紗之粗度,經紗Y、緯紗X均設為330 T,經紗Y之密度設為220條/英吋,緯紗X之密度設為98條/英吋。因此,經紗Y之密度與緯紗X之密度之比率成為220:98=2.24:1。藉由將經紗Y之密度之比率設為2.24以上,於本實施形態中之雙層織部T2中,緯紗X更不明顯。 而且,一條背面紗Y2與其相鄰兩邊之兩條正面紗Y1之關係如下。關係為,於背面紗Y2中之位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之部分之相鄰兩邊始終存在正面紗Y1中之位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之部分。該關係更具體而言,於5、6號緯紗X之正面側不僅存在2號背面紗Y2,亦存在1、3號正面紗Y1。因此,本實施形態之雙層織部T2中背面紗Y2之存在難以顯眼。 根據以上原因,於外觀上看上去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僅存在正面紗Y1。 又,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T對經紗Y與緯紗X使用於利用梭織機梭織前經染色之紗、即先染色之紗,而且對雙層織部T2之經紗Y中之正面紗Y1、背面紗Y2及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使用不同顏色之先染色之紗。更詳細而言,對位於雙層織部T2之相鄰兩邊之2個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雙層織部T2之經紗Y中之補強紗Y3、及所有緯紗X使用相同顏色之單色之先染色之紗,對雙層織部T2之經紗Y中之正面紗Y1與背面紗Y2使用顏色與該先染色之紗不同之先染色之紗。又,雙層織部T2之經紗Y中之正面紗Y1與背面紗Y2亦使用顏色互不相同之單色之先染色之紗。 而且,如上所述,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之外觀上看上去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僅存在正面紗Y1,因此,於正面側之外觀上,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T如圖1所示,看上去於位於雙層織部T2之相鄰兩邊之相同顏色之2個單層織部T1之間雙層織部T2呈沿經向延伸之較粗之直線狀存在,不僅如此,而且看上去為與單層織部T1之顏色不同之顏色(正面紗Y1之顏色)。本實施形態之鏈布T如圖4所示,看上去為沿著鏈布T之鏈齒排E窄幅之線沿經向延伸之設計。 又,雖未圖示,但於背面側之外觀上,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T亦看上去於位於雙層織部T2之相鄰兩邊之相同顏色之2個單層織部T1之間雙層織部T2呈沿經向延伸之較粗之直線狀存在,不僅如此,而且看上去為與單層織部T1之顏色不同之顏色(背面紗Y2之顏色)。 又,例如於將雙層織部T2之正面紗Y1設為顏色與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不同之先染色之紗,且將雙層織部T2之背面紗Y2設為顏色與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相同之先染色之紗的情形時,鏈布T之正面側看上去於位於雙層織部T2之相鄰兩邊之相同顏色之2個單層織部T1之間雙層織部T2呈沿經向延伸之較粗之直線狀存在,不僅如此,而且看上去為與單層織部T1之顏色不同之顏色(正面紗Y1之顏色)。另一方面,鏈布T之背面側無法確認單層織部T1與雙層織部T2之顏色之差異。由此,僅鏈布T之正面側看上去是雙層織部T2以與單層織部T1不同之顏色呈沿經向延伸之直線狀存在。 本實施形態之鏈布T不僅對雙層織部T2之經紗Y使用先染色之紗,亦對單層織部T1之經紗Y使用先染色之紗,因此,與例如於成為梭織物後將經紗染色而成者相比,鏈布T之顏色成為高品質。又,由於在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正面紗Y1之顏色產生外觀上之影響,於雙層織部T2之背面側,背面紗Y2之顏色產生外觀上之影響,故而鏈布T於正面側與背面側成為不同之外觀。 又,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T係使雙層織部T2中之經紗Y之密度大於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之密度。如上所述,於雙層織部T2,經紗Y之密度與緯紗X之密度之比率設為2.24:1。以該雙層織部T2中之密度比為前提,將雙層織部T2之經紗Y之密度與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之密度的比率設為1.61:1。因此,雙層織部T2中之經紗Y之密度大於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之密度,故而於雙層織部T2中,相較於單層織部T1更容易看到經紗Y(不易看到緯紗X),從而容易根據顏色於外觀上辨別單層織部T1與雙層織部T2。 又,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T係將鏈齒排E安裝於單層織部T1者,與雙層織部T2相比,單層織部T1之厚度較薄,且與雙層織部T2之經紗Y之密度相比,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之密度較小,因此,例如於作為鏈齒排E而縫製環扣狀之單絲之情形時,容易安裝。 又,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T除具備正面紗Y1、背面紗Y2以外,還具備補強紗Y3作為雙層織部T2之經紗Y,補強紗Y3係相較於正面紗Y1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T2之背面側,並且相較於背面紗Y2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者,因此,與例如僅將正面紗Y1與背面紗Y2作為經紗Y之雙層織部相比,作為梭織物之強度提高。而且,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T由於在梭織物之緯向上隔開間隔地配置有複數條補強紗Y3,故而與僅將正面紗Y1與背面紗Y2作為經紗Y之雙層織部相比,作為梭織物之厚度變薄。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適當進行變更。雙層織部T2如上所述不限於經雙層織物,亦可為緯雙層織物、經緯雙層織物。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對雙層織部T2使用正面紗Y1、背面紗Y2、補強紗Y3,但並不限定於此,本發明亦可對雙層織部T2僅使用正面紗Y1、背面紗Y2。 又,於經緯雙層織物之情形時,雙層織部T2可為簡單地將兩片僅由正面紗Y1與緯紗X所構成之正面側之單層梭織的梭織物及僅由背面紗Y2與緯紗X所構成之背面側之單層梭織的梭織物重合者,亦可為使用用以補強作為雙層織部T2之梭織物之強度之補強紗Y3,且於雙層織部T2之緯向之適當位置利用補強紗Y3將正面側之梭織物與背面側之梭織物接結者。又,關於該補強紗Y3,可將構成雙層織部T2之全數之正面紗Y1或全數之背面紗Y2中的1條、或複數條兼用作補強紗Y3,亦可使用與構成雙層織部T2之全數之正面紗Y1及背面紗Y2完全不同之紗且將正面側之梭織物與背面側之梭織物接結之專用之接結紗。於該情形時,補強紗Y3亦相較於正面紗Y1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T2之背面側,並且相較於背面紗Y2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 附帶而言,於簡單地將兩片正面側之梭織物與背面側之梭織物重合之情形時,正面紗Y1僅露出於鏈布T之正面側,而於背面側完全不露出,且背面紗Y2僅露出於鏈布T之背面側,而於正面側完全不露出。於該情形時,正面紗Y1亦係相較於背面紗Y2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者,並且背面紗Y2亦係相較於正面紗Y1更多地露出於雙層織部T2之背面側者。
20‧‧‧拉鏈
21‧‧‧拉鏈鏈帶
22‧‧‧滑件
E‧‧‧鏈齒排
T‧‧‧鏈布
T1‧‧‧單層織部
T2‧‧‧雙層織部
X‧‧‧緯紗
Y‧‧‧經紗
Y0‧‧‧單層織部之經紗
Y1‧‧‧正面紗
Y2‧‧‧背面紗
Y3‧‧‧補強紗
圖1係併用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之俯視圖、及將其一部分放大而展現紗之組合方式之模式圖的圖式。 圖2中,(A)圖係將圖1之模式圖之一部分中之雙層織部放大表示的模式圖,(B)圖係以接近實際之梭織物之狀態表示(A)圖之模式圖中展現之紗之組合方式的模式圖。 圖3中,(A)圖係表示雙層織部之1號、2號、9號三條經紗與緯紗之關係之圖式,(B)圖係表示圖1之單層織部之0號、36號經紗與緯紗之關係的圖式,(C)圖係表示圖1之單層織部之38號經紗與緯紗之關係的圖式。 圖4係表示使用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鏈布之拉鏈的俯視圖。

Claims (10)

  1. 一種拉鏈用之鏈布,其特徵在於:其係具備位於緯向之一端部之單層織部(T1)、及於上述單層織部(T1)之緯向上相鄰之雙層織部(T2)之梭織物,且 上述雙層織部(T2)具備用以露出於上述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之正面紗(Y1)、及用以露出於上述雙層織部(T2)之背面側之背面紗(Y2)作為經紗(Y), 上述正面紗(Y1)係相較於上述背面紗(Y2)更多地露出於上述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者,並且上述背面紗(Y2)係相較於上述正面紗(Y1)更多地露出於上述雙層織部(T2)之背面側者,且 上述正面紗(Y1)與上述背面紗(Y2)係不同顏色之先染色之紗。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用之鏈布,其中上述雙層織部(T2)之上述正面紗(Y1)及上述背面紗(Y2)係顏色與上述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不同之先染色之紗。
  3. 如請求項1之拉鏈用之鏈布,其中上述雙層織部(T2)之上述正面紗(Y1)及上述背面紗(Y2)中之一者係顏色與上述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相同之先染色之紗,另一者係顏色與上述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不同之先染色之紗。
  4. 2或3之拉鏈用之鏈布,其中 上述雙層織部(T2)除具備上述正面紗(Y1)、上述背面紗(Y2)以外,還具備補強紗(Y3)作為經紗(Y),且 上述補強紗(Y3)相較於上述正面紗(Y1)更多地露出於上述雙層織部(T2)之背面側,並且相較於上述背面紗(Y2)更多地露出於上述雙層織部(T2)之正面側。
  5. 2或3之拉鏈用之鏈布,其中上述雙層織部(T2)中之上述經紗(Y)之密度大於緯紗(X)之密度。
  6. 如請求項4之拉鏈用之鏈布,其中上述雙層織部(T2)中之上述經紗(Y)之密度大於緯紗(X)之密度。
  7. 2或3之拉鏈用之鏈布,其中上述雙層織部(T2)中之上述經紗(Y)之密度大於上述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之密度。
  8. 如請求項4之拉鏈用之鏈布,其中上述雙層織部(T2)中之上述經紗(Y)之密度大於上述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之密度。
  9. 如請求項5之拉鏈用之鏈布,其中上述雙層織部(T2)中之上述經紗(Y)之密度大於上述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之密度。
  10. 如請求項6之拉鏈用之鏈布,其中上述雙層織部(T2)中之上述經紗(Y)之密度大於上述單層織部(T1)之經紗(Y0)之密度。
TW106109490A 2016-09-27 2017-03-22 拉鏈用之鏈布 TWI641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8479 WO2018061090A1 (ja) 2016-09-27 2016-09-27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ファスナーテープ
??PCT/JP2016/078479 2016-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3541A true TW201813541A (zh) 2018-04-16
TWI641337B TWI641337B (zh) 2018-11-21

Family

ID=59333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9490A TWI641337B (zh) 2016-09-27 2017-03-22 拉鏈用之鏈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89999B2 (zh)
CN (2) CN206680654U (zh)
TW (1) TWI641337B (zh)
WO (1) WO20180610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61090A1 (ja) * 2016-09-27 2018-04-0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ファスナーテープ
CN107637925B (zh) * 2017-10-27 2024-01-30 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用布带以及拉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7006A (ja) * 1992-04-01 1993-10-26 Yoshida Kogyo Kk <Ykk> 布 地
JP2576583Y2 (ja) * 1992-08-31 1998-07-16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
JP3320560B2 (ja) * 1994-08-26 2002-09-03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経メリヤス製ファスナーテープ
JPH1170007A (ja) * 1997-08-29 1999-03-16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およ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
CN1074066C (zh) * 1998-05-14 2001-10-31 杨孟欣 具有挡边棱条的提花拉链织带的制作方法及其整烫装置
JP2000303298A (ja) * 1999-04-14 2000-10-31 Ykk Corp 帯 体
JP3679009B2 (ja) * 2001-01-17 2005-08-03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
JP3857541B2 (ja) * 2001-04-25 2006-12-13 Ykk株式会社 帯体
JP3120630U (ja) * 2006-02-02 2006-04-13 株式会社東京サンキ 保形性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WO2012063340A1 (ja) * 2010-11-10 2014-05-1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DE112011105602B4 (de) * 2011-09-09 2018-10-04 Ykk Corporation Verschlussband für Reißverschluss und Reißverschluss
JP5795074B2 (ja) * 2011-10-19 2015-10-14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18061090A1 (ja) * 2016-09-27 2018-04-0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ファスナーテー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8040A (zh) 2017-07-21
JP6689999B2 (ja) 2020-04-28
JPWO2018061090A1 (ja) 2019-06-24
CN106968040B (zh) 2019-12-20
WO2018061090A1 (ja) 2018-04-05
TWI641337B (zh) 2018-11-21
CN206680654U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9782B2 (ja) 凹凸模様装飾帯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317347A (ja) 帯 体
CN101092780A (zh) 多色两面提花花纹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经编织物
KR101677929B1 (ko) 자카드 직기를 이용하여 제직한 위장복지 및 그 제직방법
JP3225204U (ja) 装飾布帛
TWI641337B (zh) 拉鏈用之鏈布
JP2006299442A (ja) 多重ガーゼのデザイン織成方法
TWI403284B (zh) Woven into the chain
TWI484928B (zh) Chain and zipper
EP3290553B1 (en) Fabric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1645568U (zh) 凹凸花型效果双层贾卡经编织物
JP5731797B2 (ja) 玉虫色調編成体
JP3217916U (ja) 装飾布帛
CN110923937A (zh) 凹凸花型效果双层贾卡经编织物
JP4538534B1 (ja) 伸縮性を備えた細幅織物
US2167350A (en) Wearing apparel
JP2912612B1 (ja) 二重タオル織物及びその織成方法
JPH0949178A (ja) ぼかし調の意匠布帛
CN219645188U (zh) 一种多色拉链带及拉链制品
KR100957451B1 (ko) 불규칙한 이색조의 편직물 및 그 직조방법
WO2022186106A1 (ja) 編物基材の編成方法及び編物基材
RU2374366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двухслойных тканей
RU2374367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двухслойных тканей
CN107956035B (zh) 经编织物
JP3116061U (ja) 織物の織成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