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2343A - 偏光薄膜、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薄膜、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2343A
TW201812343A TW106130636A TW106130636A TW201812343A TW 201812343 A TW201812343 A TW 201812343A TW 106130636 A TW106130636 A TW 106130636A TW 106130636 A TW106130636 A TW 106130636A TW 201812343 A TW201812343 A TW 2018123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protective
protective film
film
liquid crystal
polarizing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0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4370B (zh
Inventor
吉村和也
伊崎章典
品川玲子
木村啓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2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2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4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43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32/00Copolymers of 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a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一種偏光薄膜,其在偏光件的兩面隔著水系接著劑層具有第1透明保護薄膜和第2透明保護薄膜,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的透濕度(p1)為370~430g/m2 /24h,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的透濕度(p2)為1~15g/m2 /24h。本發明的偏光薄膜能夠抑制加濕環境下的偏光度降低。

Description

偏光薄膜、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涉及能夠應用在液晶單元視辨側的偏光薄膜。另外,本發明涉及在液晶單元視辨側應用了前述偏光薄膜的液晶面板。該液晶面板可以形成液晶顯示裝置。前述液晶面板、液晶顯示裝置能夠用於各種用途,例如,可以與應用在液晶顯示裝置視辨側的觸控面板等輸入裝置一起使用。以前述觸控面板而言,可適用於光學方式、超聲波方式、電容方式、電阻膜方式等的觸控面板。特別適宜用於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上述觸控面板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用於手機、平板電腦、可擕式資訊終端等。
發明背景 液晶顯示裝置等基於其影像形成方式而必須在液晶單元的兩側配置偏光元件,通常黏貼有偏光薄膜。前述偏光薄膜可使用在偏光件的單側或兩側具有透明保護薄膜的偏光薄膜。前述透明保護薄膜,使用例如利用了三醋酸纖維素等的纖維素系樹脂薄膜。另外,前述偏光件方面,由於具有高透射率、高偏光度而廣泛使用例如在聚乙烯醇中吸附碘並拉伸而成的結構的碘系偏光件。但是,這種偏光件會有因水分等而發生收縮、膨脹的傾向。對所述偏光件使用如前述纖維素系樹脂薄膜那種透濕度高的透明保護薄膜而得之偏光薄膜,在加濕環境下的耐久性低,偏光度容易降低。
為了提高前述偏光薄膜的加濕耐久性,提出了使用與前述纖維素系樹脂薄膜相比透濕度低的低透濕度熱塑性樹脂(例如聚碳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類樹脂、聚酯樹脂、環狀聚烯烴樹脂)薄膜作為透明保護薄膜(例如專利文獻1)。但是,在偏光件的兩面使用低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時,機械強度不充分,此外,不能充分滿足加濕環境下的耐久性。另外,提出了在偏光件一側使用低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並在另一側使用高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專利文獻2)。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30534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4849115號說明書
發明概要 但是,即使是如前所述在偏光件兩側使用了透濕度不同的透明保護薄膜而得的偏光薄膜,在高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其透濕度過高的情況下,也存在如下問題:在加濕環境下因來自外部的水侵入而使偏光件吸濕,引起偏光度劣化。另一方面已知,對於前述高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若為了防止加濕環境下來自外部的水侵入而將透濕度設定得較低,則在使用水系接著劑製造偏光薄膜時,因該接著劑的乾燥不足而使偏光薄膜的偏光功能降低。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在偏光件的兩面隔著水系接著劑層具有低透濕和高透濕的透明保護薄膜的偏光薄膜,其能夠抑制加濕環境下的偏光度降低。
進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使用了前述偏光薄膜的液晶面板,進而,提供使用了前述偏光薄膜或液晶面板的液晶顯示裝置。 用於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通過下述偏光薄膜等能夠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涉及一種偏光薄膜, 其在偏光件的兩面隔著水系接著劑層具有第1透明保護薄膜和第2透明保護薄膜,該偏光薄膜之特徵在於: 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的透濕度(p1)為370~430g/m2 /24h, 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的透濕度(p2)為1~15g/m2 /24h。
前述偏光薄膜中,前述偏光件的厚度優選為5~25μm。
前述偏光薄膜中,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優選具有纖維素樹脂薄膜。
前述偏光薄膜中,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可以具有表面處理層。
前述偏光薄膜中,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的厚度優選為25~47μm。
前述偏光薄膜中,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優選具有環狀聚烯烴樹脂薄膜。
前述偏光薄膜中,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的厚度優選為10~25μm。
另外,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面板,其配置有液晶單元、並且在前述液晶單元的視辨側和背面側配置有偏光薄膜,該液晶面板之特徵在於: 其以前述偏光薄膜來作為前述液晶單元視辨側之偏光薄膜,且配置成使第1透明保護薄膜(b1)成為視辨側、第2透明保護薄膜(b2)成為液晶單元側。
另外,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使用了前述液晶面板。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偏光薄膜分別在偏光件的單面具有高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在另一單面具有低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任一透明保護薄膜均隔著水系接著劑層而設置。進而,本發明的偏光薄膜中,高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方面選擇透濕度(p1)為370~430g/m2 /24h的透明保護薄膜,並且,低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方面選擇透濕度(p2)為1~15g/m2 /24h的透明保護薄膜,將它們組合來使用。通過使用已如此控制之低透濕和高透濕的透明保護薄膜,從而提高了加濕環境下的偏光薄膜的加濕耐久性,抑制了偏光度降低。
如前所述,利用水系接著劑黏貼高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和低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而得到的偏光薄膜中,在針對高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以降低透濕度(例如增大透明保護薄膜的厚度)的方式進行設定時,觀察到加濕環境下由偏光件劣化導致的偏光度降低。推測這是因為,即使在使用了高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的情況下,透濕度較小時,在乾燥時偏光件成為燜燒狀態,形成結晶度低、耐水性弱的偏光件。另一方面,推測如本發明般針對高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通過以透濕度不會變得過高(例如,透明保護薄膜的厚度不會變得過薄)的方式進行設定,能夠防止乾燥時的燜燒狀態,得到結晶度高、耐水性強的偏光薄膜。
如此,本發明是深入調查加濕環境下的偏光薄膜中偏光件的劣化機制,發現偏光件是否充分乾燥對於偏光件劣化的影響很大,本發明即是基於這一研究結果而完成的。本發明根據前述研究結果推斷,如前所述分別選擇滿足透濕度(p1)和透濕度(p2)的前述規定範圍的透明保護薄膜,有助於製作在實際使用環境下光學加濕耐性強的偏光薄膜。
本發明的偏光薄膜對於例如行動式取向的偏光薄膜是有用的。行動式取向的偏光薄膜要求特性為低收縮性且高耐久性。偏光薄膜的低收縮化可以通過減薄偏光件的厚度來實現,但另一方面,加濕環境下的光學特性和機械特性容易顯著降低,表現為偏光度的降低(ΔP)。本發明的偏光薄膜中,即使在使用薄型偏光件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加濕環境下的光學特性劣化。
另外,本發明的偏光薄膜可以在例如液晶單元(例如IPS型液晶單元)的視辨側適宜地應用。如此應用在視辨側的偏光薄膜係配置成低透濕度(且低相位差)的透明保護薄膜成為液晶單元側、高透濕度的透明保護薄膜成為視辨側。
對於本發明偏光薄膜的實施方式,以下邊參照圖式邊進行說明。
如圖1A所示,本發明的偏光薄膜(P)在偏光件(a)的兩面隔著水系接著劑層(c1、c2)具有第1透明保護薄膜(b1)和第2透明保護薄膜(b2)。本發明的偏光薄膜(P)優選應用在液晶單元的視辨側,以第1透明保護薄膜(b1)成為視辨側、第2透明保護薄膜(b2)成為液晶單元側的方式配置。圖1A所示的偏光薄膜(P)中,示出了第1透明保護薄膜(b1)為1層的情況。另外,如圖1B所示的偏光薄膜(P)那樣,作為第1透明保護薄膜(b1),可以使用在基材薄膜(b11)具有表面處理層(b12)的透明保護薄膜。
如圖2所示,圖1A(關於圖1B也同樣)的偏光薄膜(P)可以配置在液晶單元(C)的視辨側而形成液晶面板。圖2中,前述偏光薄膜(P)透過黏合劑層(A)被配置在視辨側。需要說明的是,圖2中,雖未圖示,但在液晶單元的背面側配置有其它的偏光薄膜。
<偏光件> 偏光件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使用各種偏光件。作為偏光件,例如可列舉出:對於聚乙烯醇系薄膜、部分縮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局部皂化薄膜等親水性高分子薄膜,使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材料吸附,並單軸拉伸而得到的偏光件;聚乙烯醇的脫水處理物、聚氯乙烯的脫氯化氫處理物等多烯系定向薄膜等。這些之中,由聚乙烯醇系薄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質製成的偏光件是優選的。
將聚乙烯醇系薄膜以碘染色並單軸拉伸而成的偏光件例如可以如下製作:通過將聚乙烯醇浸漬於碘的水溶液而染色,並拉伸至原長度的3~7倍,從而製作。也可以根據需要浸漬於硼酸、碘化鉀等的水溶液。進而,也可以根據需要在染色之前將聚乙烯醇系薄膜浸漬於水而進行水洗。通過對聚乙烯醇系薄膜進行水洗,不僅能夠清洗掉聚乙烯醇系薄膜表面的污漬、抗結塊劑,還具有通過使聚乙烯醇系薄膜溶脹而防止染色不均等不均勻的效果。拉伸可以在以碘染色後進行,也可以一邊染色一邊拉伸,此外,也可以在拉伸後以碘染色。也可以在硼酸、碘化鉀等的水溶液中、水浴中進行拉伸。
關於前述偏光件的厚度,從抑制由水分導致的膨脹的觀點出發,優選使用5~25μm的偏光件。前述厚度從薄型化的觀點出發優選為23μ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20μ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15μm以下。另一方面,偏光件的厚度從光學特性、耐久性的觀點出發,優選為5μ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7μm以上。
<透明保護薄膜> 如前所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b1)使用透濕度(p1)為370~430g/m2 /24h的透明保護薄膜。在使用水系接著劑製造偏光薄膜的情況下,會因該接著劑的乾燥不足而導致偏光薄膜的偏光功能降低,從這一觀點出發,前述透濕度(p1)優選為390~410g/m2 /24h。前述透濕度(p1)不足370g/m2 /24h時,加濕環境下的耐久性不充分,無法充分抑制偏光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前述透濕度(p1)超過430g/m2 /24h時,加濕環境下的耐久性也不充分,無法充分抑制偏光度的降低。
另一方面,第1透明保護薄膜(b2)使用透濕度(p2)為1~15g/m2 /24h的透明保護薄膜。前述透濕度(p2)從光學可靠性的觀點出發優選為10~14g/m2 /24h。前述透濕度(p2)超過15g/m2 /24h時,加濕環境下的耐久性不充分,無法充分抑制偏光度的降低。
關於本發明的偏光薄膜,藉由一方的第2透明保護薄膜(b2)使用已將透濕度極力控制得低的低透濕度(p2)的透明保護薄膜,並且另一方的第1透明保護薄膜(b1)使用已將透濕度控制為規定範圍的高透濕度(p1)的透明保護薄膜,從而抑制了加濕環境下的偏光度降低。為了更有效地進行前述抑制,例如優選以高透濕度(p1)與低透濕度(p2)之比(p1/p2)滿足33~90的方式控制。
作為構成第1透明保護薄膜(b1)、第2透明保護薄膜(b2)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透明性、機械強度、熱穩定性、水分阻隔性、等向性等優異的熱塑性樹脂。作為這種熱塑性樹脂的具體例,可列舉出三醋酸纖維素等纖維素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樹脂、聚醚碸樹脂、聚碸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烯烴樹脂、(甲基)丙烯酸類樹脂、具有環系和/或降烯結構的環狀聚烯烴樹脂、聚芳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乙烯醇樹脂、以及它們的混合物。透明保護薄膜中也可以包含1種以上任意適當的添加劑。作為添加劑,例如可列舉出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潤滑劑、塑化劑、脫模劑、防著色劑、阻燃劑、成核劑、抗靜電劑、顏料、著色劑等。透明保護薄膜中的上述熱塑性樹脂的含量優選為50~100重量%、更優選為50~99重量%、進一步優選為60~98重量%、特別優選為70~97重量%。透明保護薄膜中的上述熱塑性樹脂的含量為50重量%以下時,有可能無法充分體現出熱塑性樹脂原本具有的高透明性等。
第1透明保護薄膜(b1)的透濕度(p1)、第2透明保護薄膜(b2)的透濕度(p2)可以通過形成各透明保護薄膜的材料及厚度來控制。透明保護薄膜的厚度可以適當決定,通常從強度、處理性等操作性、薄層性等觀點出發為1~200μm左右。特別優選1~100μm,更優選5~100μm,進一步優選5~80μm的薄型的情況。
作為形成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b1)的熱塑性樹脂,例如可列舉出纖維素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類樹脂、聚酯樹脂、環烯烴系樹脂薄膜等,這些之中,纖維素樹脂從透濕度的觀點出發是優選的。另外,從前述透濕度(p1)的控制的觀點出發,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b1)的厚度優選為25~47μm。
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b1)可以如圖1A所示以單獨薄膜的形式滿足前述透濕度(p1),也可以如圖1B所示以在前述基材薄膜(b11)上設有表面處理層(b12)的附有表面處理層之透明保護薄膜的形式滿足前述透濕度(p1)。即,前述附有表面處理層之透明保護薄膜可以使用以包括表面處理層在內整體計滿足370~430g/m2 /24h的透濕度(p1)的透明保護薄膜。另外,前述附有表面處理層之透明保護薄膜優選為與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b1)同樣的厚度。即,前述附有表面處理層之透明保護薄膜包括表面處理層厚度在內優選為32~47μm。
使用前述附有表面處理層之透明保護薄膜來作為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b1)時,前述基材薄膜(b11)不需要滿足前述透濕度(p1)。反而,基材薄膜(b11)優選使用透濕度為650~1200g/m2 /24h的高透濕度薄膜。優選使用藉由該高透濕度基材薄膜(b11)與表面處理層(b12)之組合而已控制為整體滿足前述透濕度(p1)的附有表面處理層之透明保護薄膜。作為前述附有表面處理層之透明保護薄膜,優選附有表面處理層之纖維素樹脂薄膜。前述基材薄膜(b11)的厚度優選為25~40μm。
作為表面處理層,可列舉出硬塗層、附有防眩功能之硬塗層、附有防反射功能之硬塗層等。以作為針對水分的阻隔層而發揮功能這點而言,這些硬塗層是優選的。另外,作為表面處理層,也可以將另行設有硬塗層等表面處理層的基材薄膜以前述表面處理層成為視辨側的方式隔著黏合劑層黏貼於另一基材薄膜,從而設置。
硬塗層的鉛筆硬度從捲曲、耐裂紋性的觀點出發優選為4H以下。需要說明的是,硬塗層只要具有耐擦傷性即可,可以為鉛筆硬度H以上的比較硬的硬塗層,也可以為不足H(HB以下)的比較軟的硬塗層。硬塗層的鉛筆硬度按照JIS K 5600-5-4的刮擦硬度試驗(鉛筆法)以500g的外加負載來測定。
作為前述硬塗層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舉出熱硬化性樹脂、利用紫外線或光進行硬化的游離輻射線硬化性樹脂。前述形成材料之中,優選紫外線硬化性樹脂。
作為前述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例如,優選利用光(紫外線)進行硬化之具有丙烯醯基和甲基丙烯醯基中至少一種基團的(甲基)丙烯酸類硬化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出聚矽氧樹脂、聚酯樹脂、聚醚樹脂、環氧樹脂、胺甲酸乙酯樹脂、醇酸樹脂、螺縮醛樹脂、聚丁二烯樹脂、多硫醇多烯樹脂、多元醇等多官能化合物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的低聚物或預聚物等。它們可以單獨使用1種,也可以組合使用2種以上。
前述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中,例如也可以使用具有丙烯醯基和甲基丙烯醯基中至少一種基團的反應性稀釋劑。前述反應性稀釋劑例如可列舉出單官能丙烯酸酯、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
前述表面處理層(例如硬塗層)的厚度優選為0.5~30μm、進一步優選為1~20μm。
前述硬塗層例如可通過在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b1)上塗覆硬塗層形成材料,並利用例如紫外線照射使其硬化來形成。另外,其它表面處理層可以利用各種手段形成,例如,以附有防眩功能之硬塗層、附有防反射功能之硬塗層的情況而言,可以利用周知手段適當地賦予防眩功能、防反射功能。
另一方面,作為形成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b2)的熱塑性樹脂,例如可列舉出聚碳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類樹脂、聚酯樹脂、環狀聚烯烴樹脂等,這些之中,環狀聚烯烴樹脂從透濕度的觀點出發是優選的。另外,從前述透濕度(p2)的控制的觀點出發,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的厚度優選為10~25μm。
另外,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第2透明保護薄膜可以使用面內相位差值小的透明保護薄膜。特別是將本發明的偏光薄膜應用於IPS型的液晶單元時,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優選面內相位差小之物,優選面內相位差值為5nm以下之物。
<水系接著劑層> 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b1)、第2透明保護薄膜(b2)與偏光件(a)係透過水系接著劑層(c1、c2)來層疊。
水系接著劑層由水系接著劑形成。水系接著劑的種類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使用各種水系接著劑。前述接著劑層只要是光學性透明,就沒有特別限制。作為水系接著劑,可例示出異氰酸酯系接著劑、聚乙烯醇系接著劑、明膠系接著劑、乙烯基系膠乳系、水系聚酯等。水系接著劑通常以由水溶液構成之接著劑的形式來使用,通常含有0.5~60重量%的固體成分。
水系接著劑的塗覆方式可以根據接著劑的黏度、目標厚度適當選擇。作為塗覆方式的例子,例如可列舉出逆式塗布機、凹版塗布機(直接、逆式、平版)、刮棒逆式塗布機、輥塗機、模塗機、刮棒塗布機、棒塗機等。此外,塗覆可以適當使用浸漬方式等方式。
另外,前述水系接著劑的塗覆優選以最終形成的水系接著劑層的厚度成為30~300nm的方式進行。前述水系接著劑層的厚度進一步優選為60~250nm。
<中介層> 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b1)、第2透明保護薄膜(b2)與偏光件(a)除了隔著水系接著劑層(c1、c2)之外還可以進一步隔著易接著層、底塗層(底漆層)等中介層來層疊。
易接著層例如可以由具有聚酯骨架、聚醚骨架、聚碳酸酯骨架、聚胺甲酸酯骨架、聚矽氧系、聚醯胺骨架、聚醯亞胺骨架、聚乙烯醇骨架等的各種樹脂形成。這些聚合物樹脂可以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另外,易接著層的形成中也可以加入其它添加劑。具體而言,可以進一步使用增黏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耐熱穩定劑等穩定劑等。
易接著層通常預先設置於透明保護薄膜,利用水系接著劑層將該透明保護薄膜的易接著層側與偏光件層疊。易接著層的形成可以通過利用公知技術將易接著層的形成材料塗覆在透明保護薄膜上並乾燥而進行。易接著層的形成材料通常是考慮乾燥後的厚度、塗覆的順利性等來調整而製成已稀釋為適當濃度的溶液。易接著層的乾燥後厚度優選為0.01~5μm、進一步優選為0.02~2μm、進一步優選為0.05~1μm。需要說明的是,可以設置多個易接著層,此時也優選使易接著層的總厚度成為上述範圍。
底塗層(底漆層)是為了提高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的密合性而形成的。作為構成底漆層的材料,只要是對透明保護薄膜與偏光件兩者發揮一定程度的強密合力的材料就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透明性、熱穩定性、拉伸性等優異的熱塑性樹脂等。作為熱塑性樹脂,例如可列舉出丙烯酸類樹脂、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或它們的混合物。
<黏合劑層> 在前述黏合劑層的形成上可以使用適當的黏合劑,對其種類沒有特別限制。作為黏合劑,可列舉出橡膠系黏合劑、丙烯酸類黏合劑、聚矽氧系黏合劑、胺甲酸乙酯酯系黏合劑、乙烯基烷基醚系黏合劑、聚乙烯醇系黏合劑、聚乙烯基吡咯啶酮系黏合劑、聚丙烯醯胺系黏合劑、纖維素系黏合劑等。
這些黏合劑之中,優選使用光學透明性優異、顯示出適當潤濕性和凝聚性和接著性的黏合特性、耐候性和/或耐熱性等優異的黏合劑。作為顯示出這種特徵的黏合劑,優選使用丙烯酸類黏合劑。
作為形成黏合劑層的方法,例如通過如下方法製作:將前述黏合劑塗布於經剝離處理的分隔件等,乾燥去除聚合溶劑等而形成黏合劑層後進行轉印的方法;或者,直接塗布黏合劑,乾燥去除聚合溶劑等而形成黏合劑層的方法等。再者,在塗布黏合劑時,也可以適當新加入聚合溶劑以外的一種以上溶劑。
作為經剝離處理的分隔件,優選使用聚矽氧剝離襯墊。在這種襯墊上塗布本發明的黏合劑並使其乾燥而形成黏合劑層的步驟中,作為使黏合劑乾燥的方法,可以根據目的採用適當適切的方法。優選使用將上述塗布膜加熱乾燥的方法。加熱乾燥溫度優選為40℃~200℃、進一步優選為50℃~180℃、特別優選為70℃~170℃。通過將加熱溫度設為上述範圍,能夠得到具有優異黏合特性的黏合劑。
乾燥時間可以採用適當適切的時間。上述乾燥時間優選為5秒~20分鐘、進一步優選為5秒~10分鐘、特別優選為10秒~5分鐘。
作為黏合劑層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各種方法。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出輥塗、接觸輥塗、凹版塗布、逆式塗布、輥刷、噴塗、浸漬輥塗、棒塗、刀塗、氣刀塗布、簾式塗布、唇模塗布、利用模塗機等的擠出塗布法等方法。
黏合劑層的厚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為1~100μm左右。優選為2~50μm、更優選為2~40μm、進一步優選為5~35μm。
在前述黏合劑層呈露出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經剝離處理的片材(分隔件)保護黏合劑層直到供於實際使用為止。
<液晶面板> 本發明的偏光薄膜(P)如圖2所示優選用作液晶單元(C)的視辨側的偏光薄膜,形成液晶面板。本發明的偏光薄膜(P)以第1透明保護薄膜(b1)成為視辨側、第2透明保護薄膜(b2)成為液晶單元(C)側的方式配置。液晶面板中,在液晶面板的背面側也可配置偏光薄膜,對該偏光薄膜並沒有特別限制。
液晶單元例如可以使用TN型、STN型、π型、VA型、IPS型等任意類型的液晶單元,本發明的液晶面板中適宜使用IPS型的液晶單元。
在液晶面板的形成上,除了前述偏光薄膜之外,還可以應用其它光學層。對該光學層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在液晶單元的視辨側和/或背面側使用1層或2層以上的反射板、半透射板、相位差板(包括1/2、1/4等的波長板)、視角補償薄膜、亮度增強薄膜等用於形成液晶面板的光學層。
<液晶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上述液晶面板,並根據需要適當組裝照明系統等構成零件,裝配驅動電路等來形成。進而,在形成液晶顯示裝置時,例如可以在適當的位置配置1層或2層以上的擴散板、防眩層、防反射薄膜、保護板、稜鏡陣列、透鏡陣列片、光擴散板、背光等適當零件。另外,可以形成在照明系統中使用背光或反射板等的適當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
以下記載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定於這些。
<偏光件的製作:厚度12μm> 將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9.9莫耳%、厚度30μm的聚乙烯醇薄膜浸漬於30℃的溫水中,一邊使其膨脹一邊以PVA系樹脂薄膜長度成為原長度2.0倍的方式進行單軸拉伸。接著,在0.3重量%(重量比:碘/碘化鉀=0.5/8)的30℃碘溶液中浸漬,一邊以PVA系樹脂薄膜長度成為原長度3.0倍的方式進行單軸拉伸一邊染色。然後,在6硼酸4重量%、碘化鉀5重量%的水溶液中以PVA系樹脂薄膜長度成為原長度6倍的方式進行拉伸。進而,在碘化鉀3重量%的水溶液(碘浸滲浴)中進行碘離子浸滲處理,然後,用60℃的烘箱乾燥4分鐘,得到厚度12μm的偏光件。
上述偏光件的製作中,控制聚乙烯醇薄膜的厚度、總拉伸倍率,得到厚度22μm的偏光件。
<第1透明保護薄膜(b1)> ≪附有表面處理層之透明保護薄膜(b1-1)≫ 基材薄膜(b11):使用已對厚度25μm的三醋酸纖維素薄膜實施皂化處理而得到的基材薄膜。該基材薄膜的透濕度為1200g/m2 ・24h。 使丙烯酸類硬塗樹脂(DIC Corporation製造,Unidic 17-813)分散於異丙醇而成固體成分濃度25重量%的塗覆液,將該塗覆液塗布於前述基材薄膜(b11)的單面,以80℃進行2分鐘乾燥,進而進行紫外線處理,從而形成厚度7μm的硬塗層(鉛筆硬度3H),實施皂化處理來使用。所得到的附有表面處理層之透明保護薄膜(b1-1)的厚度為32μm、透濕度為400g/m2 ・24小時。
≪附有表面處理層之透明保護薄膜(b1-2)≫ 附有表面處理層之透明保護薄膜(b1-1)中,使用對厚度40μm的三醋酸纖維素薄膜實施皂化處理而得到的基材薄膜(該基材薄膜的透濕度為650g/m2 ・24h)來代替基材薄膜(b11),除此之外,進行同樣的操作。所得到的附有表面處理層之透明保護薄膜(b1-2)的厚度為47μm、透濕度為350g/m2 ・24h。
<第2透明保護薄膜(b2)> 薄膜(b2-1):對厚度13μm的環狀聚烯烴薄膜(Zeon Corporation製造:ZEONOR)實施電暈處理來使用。該薄膜(b2-1)的透濕度為12g/m2 ・24h。 薄膜(b2-2):對厚度23μm的環狀聚烯烴薄膜(Zeon Corporation製造:ZEONOR)實施電暈處理來使用。該薄膜(b2-2)的透濕度為5g/m2 ・24h。
<透濕度> 按照JIS Z0208中記載的防濕包裝材料的透濕度試驗方法(杯法)測定。
實施例1 一邊在上述偏光件(厚度12μm)的兩面以水系接著劑層厚度成為0.1μm的方式塗布聚乙烯醇系接著劑,一邊黏貼上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b1-1:未設置表面處理層的一側)和第2透明保護薄膜(b21),然後以50℃進行5分鐘的乾燥,製作偏光薄膜。
實施例2~4、比較例1~2 實施例1中,將偏光件的種類(厚度)、第1透明保護薄膜、第2透明保護薄膜的種類改變為表1所示那樣,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製作偏光薄膜。
<黏合劑層的形成> (丙烯酸類聚合物(A1)的製備) 在具備攪拌葉片、溫度計、氮氣導入管、冷凝器的四頸燒瓶中投入含有丙烯酸丁酯74.8份、丙烯酸苯氧基乙酯23份、N-乙烯基-2-吡咯啶酮1.5份、丙烯酸0.3份、丙烯酸4-羥丁酯0.4份的單體混合物。進而,相對於前述單體混合物(固體成分)100份,將作為聚合引發劑的2,2’-偶氮二異丁腈0.1份和乙酸乙酯100份一起投入,一邊緩慢攪拌一邊導入氮氣,進行氮氣置換後,將燒瓶內的液溫保持在55℃附近,進行8小時聚合反應,得到重量平均分子量(Mw)160萬、Mw/Mn(數目平均分子量)=3.7的丙烯酸類聚合物(A)的溶液。
相對於前述丙烯酸類聚合物(A)溶液的固體成分100份,摻混異氰酸酯交聯劑(三井化學(股)製TAKENATE D160N,三羥甲基丙烷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0.1份、過氧化苯甲醯(日本油脂(股)製NYPER BMT)0.3份、和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 KBM-403 ) 0.2份,製備丙烯酸類黏合劑組合物溶液。將上述黏合劑溶液以乾燥後的厚度成為25μm的方式塗布在由已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厚度38μm)構成的脫模片材(分隔件)表面並乾燥,形成黏合劑層。
針對由實施例和比較例得到的偏光薄膜,進行下述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
<加濕耐久性:偏光度變化的測定> 將各例中得到的偏光薄膜的第2透明保護薄膜側隔著上述黏合劑層黏貼於玻璃後作為樣品。將該樣品投入至85℃/85%R.H.的恆溫恆濕機中500小時。使用附有積分球之分光光度計(日本分光(股)製V7100)測定投入前與投入後的偏光薄膜的偏光度,求出偏光度的變化量ΔP(%)=(投入前的偏光度(%))-(投入後的偏光度(%))。偏光度的變化量ΔP優選為0.05%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03%以下,進一步優選不足0.02%。 再者,偏光度P是將2片相同的偏光薄膜之第2透明保護薄膜側(玻璃側)彼此以兩者透射軸平行的方式重疊時的透射率(平行透射率:Tp)和以兩者透射軸正交的方式重疊時的透射率(正交透射率:Tc)應用於以下算式而求出的。偏光度P(%)={(Tp-Tc)/(Tp+Tc)}1/2 ×100 各透射率由將通過格蘭·泰勒稜鏡偏光件得到的完全偏光設為100%並利用JIS Z8701的2度視場(C光源)進行可見度校正而得到的Y值表示。測定波長為波長410nm。將所得到的410nm下的正交透射率作為光學特性評價的指標。
[表1]
A‧‧‧黏合劑層
a‧‧‧偏光件
b1、b1-1、b1-2‧‧‧第1透明保護薄膜
b11‧‧‧基材薄膜
b2、b2-1、b21‧‧‧第2透明保護薄膜
b12‧‧‧表面處理層
C‧‧‧液晶單元
c1、c2‧‧‧水系接著劑層
H‧‧‧鉛筆硬度
P‧‧‧偏光薄膜
p1、p2‧‧‧透濕度
Tc‧‧‧正交透射率
Tp‧‧‧平行透射率
圖1A為示出本發明偏光薄膜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截面圖。 圖1B為示出本發明偏光薄膜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截面圖。 圖2為示出將本發明偏光薄膜應用於液晶單元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截面圖。

Claims (9)

  1. 一種偏光薄膜,其在偏光件的兩面隔著水系接著劑層具有第1透明保護薄膜和第2透明保護薄膜,該偏光薄膜之特徵在於: 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的透濕度(p1)為370~430g/m2 /24h, 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的透濕度(p2)為1~15g/m2 /24h。
  2. 如請求項1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偏光件的厚度為5~25μm。
  3. 如請求項1或2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具有纖維素系樹脂薄膜。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具有表面處理層。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的厚度為25~47μm。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具有環狀烯烴系樹脂薄膜。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的厚度為10~25μm。
  8. 一種液晶面板,其配置有液晶單元、並且在前述液晶單元視辨側和背面側配置有偏光薄膜,該液晶面板之特徵在於: 其以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來作為前述液晶單元視辨側之偏光薄膜,且配置成使第1透明保護薄膜(b1)成為視辨側、第2透明保護薄膜(b2)成為液晶單元側。
  9.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使用了如請求項8之液晶面板。
TW106130636A 2016-09-12 2017-09-07 偏光薄膜、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7043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7801A JP6983497B2 (ja) 2016-09-12 2016-09-12 偏光フィルム、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177801 2016-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2343A true TW201812343A (zh) 2018-04-01
TWI704370B TWI704370B (zh) 2020-09-11

Family

ID=6160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0636A TWI704370B (zh) 2016-09-12 2017-09-07 偏光薄膜、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83497B2 (zh)
KR (1) KR102363486B1 (zh)
CN (1) CN107817549B (zh)
TW (1) TWI7043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93645A1 (en) 2018-03-13 2019-09-19 Nof Corporation Heterobifunctional compound having monodispersed polyethylene glycol in main chain and side chain
CN113661423A (zh) * 2020-03-10 2021-11-16 株式会社凸版巴川光学薄膜 偏光板以及使用了该偏光板的显示装置
CN117043644A (zh) 2021-03-01 2023-11-1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5345A (ja) 2000-04-21 2001-10-31 Sekisui Chem Co Ltd 偏光板
JP2003315543A (ja) * 2002-04-23 2003-11-06 Sekisui Chem Co Ltd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100830392B1 (ko) * 2004-03-25 2008-05-20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화상 표시장치
JP2008299175A (ja) * 2007-06-01 2008-12-1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98666A (ja) * 2008-02-20 2009-09-03 Fujifilm Corp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849115B2 (ja) 2008-10-27 2012-01-1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積層体、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320318A1 (en) * 2010-03-03 2012-12-20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plate, polarizing plate manufactured using the metho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10113310A (ko) * 2010-04-09 2011-10-1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712892B2 (ja) * 2010-11-29 2015-05-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313297B2 (ja) * 2010-12-24 2013-10-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834880B2 (ja) * 2011-12-19 2015-1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140086018A (ko) * 2012-12-28 2014-07-0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내구성이 우수한 편광판
JP6122337B2 (ja) * 2013-04-26 2017-04-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258911B2 (ja) * 2014-12-22 2018-01-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トフィルム付偏光板及びそれを含む積層体
JP2016139027A (ja) * 2015-01-28 2016-08-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2078395B1 (ko) * 2016-09-19 2020-02-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마트 윈도우 및 그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83497B2 (ja) 2021-12-17
KR102363486B1 (ko) 2022-02-15
JP2018044992A (ja) 2018-03-22
TWI704370B (zh) 2020-09-11
CN107817549A (zh) 2018-03-20
KR20180029897A (ko) 2018-03-21
CN107817549B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47884A1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885298B (zh) 光学薄膜、剥离方法以及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TWI802529B (zh) 附黏合劑層的偏光薄膜組、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JP5991883B2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11919149A (zh) 偏光件、偏光薄膜、层叠偏光薄膜、图像显示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21240882A1 (ja) 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13218106A (ja) 偏光子、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704370B (zh) 偏光薄膜、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WO2014208265A1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673175B (zh) 光學積層體、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721275B (zh) 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KR20200115083A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그 광학 적층체를 사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JP6772402B1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671556B (zh) 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WO2018221320A1 (ja)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60121431A (ko) 점착제층 부착 편광 필름 세트, 액정 패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