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7840A - 微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7840A
TW201807840A TW106128118A TW106128118A TW201807840A TW 201807840 A TW201807840 A TW 201807840A TW 106128118 A TW106128118 A TW 106128118A TW 106128118 A TW106128118 A TW 106128118A TW 201807840 A TW201807840 A TW 2018078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layer
doped semiconductor
light
type doped
emitt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8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3207B (zh
Inventor
丁紹瀅
蘭彥廷
黃靖恩
黃逸儒
Original Assignee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7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7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3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32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01L33/38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the electrode extending partially in or entirely through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0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lurality of light emitting regions, e.g. laterally discontinuous light emitting layer or photoluminescent region integrated withi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62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 H01L33/0066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a III-V compound
    • H01L33/007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a III-V compound comprising nitride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93Wafer bonding; Removal of the growth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33/32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ntaining nitrog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01L33/385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the electrode extending at least partially onto a side surface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16Process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0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quantum effect structure or superlattice, e.g. tunnel junction
    • H01L33/0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quantum effect structure or superlattice, e.g. tunnel junction within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e.g. quantum confinement structure or tunnel barri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包括磊晶疊層、第一電極以及第二電極。磊晶疊層包括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磊晶疊層具有第一平台部以及第二平台部並各別形成一第一型導電區以及一第二型導電區。第一電極設置於第一平台部。第二電極設置於第二平台部。第二電極與位於第二平台部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接觸。另,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亦被提供。

Description

微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發光二極體,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Micro LED, μLED)。
隨著照明技術的演進,傳統白熾燈泡與螢光燈由於發光效率低落或者是環保的因素而逐漸被微型發光二極體所取代。微型發光二極體具有壽命長、體積小、高發光效率以及低功率消耗等優點,因而被使用於各種不同的應用領域。
近年來,發展出一種將原本發光二極體的尺寸縮小至微米等級,而被稱為微型發光二極體(Micro LED, μLED)。當微型發光二極體用於顯示技術的領域中時,每一個微型發光二極體可被當作顯示面板中的子畫素(Sub-pixel),而此種顯示面板則被稱為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Micro LED Display)。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的每一個子畫素中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可被定址控制以及單點驅動發光,並具有高亮度、低功耗、高解析度以及色彩飽和度等優點。相較於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OLED Display)來說,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更具有壽命較長的優勢。因此,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被視為下一個世代的顯示技術的主流。
然而,微型發光二極體在製造的過程中常遭遇到以下的問題。舉例來說,在一般的覆晶式(Flip-Chip)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中,由於兩個電極是分別設置在水平高度不同的平台部與凹陷部上,因此當微型發光二極體接合(Bonding)於外界的基板時,常會遭遇到傾斜的現象,造成接合的良率不佳。並且,由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尺寸相對於一般的發光二極體為小,因此上述傾斜的現象更為嚴重。為了解決上述傾斜的現象,一種做法是將兩個電極設置在兩個相同水平高度的平台部上,以使兩個電極的表面設計為同一水平面。但由於此種解決方式需要將設置N型電極的平台部進行蝕刻出孔洞,再蒸鍍保護層於此孔洞的表面以使N型電極與N型電極的平台部中的P型摻雜半導體層與發光層絕緣,並且蝕刻部分的保護層以暴露出N型摻雜半導體層,以使N型電極與N型摻雜半導體層電性連接。但由於此孔洞非常微小(約10微米x 10微米以下),保護層較難以形成於孔洞中,造成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程更為困難。此外,保護層的存在也限制了N型電極的大小。因此,以現有製程製作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良率低,限制了微型發光二極體的技術發展。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其具有簡單的結構以及良好的製造良率。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製造上述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其製造流程較為簡單,且製造良率高。
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包括磊晶疊層、第一電極以及第二電極。磊晶疊層包括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位於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之間。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與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電性相反。磊晶疊層具有第一平台部以及第二平台部並各別形成第一型導電區以及第二型導電區,且第一平台部與第二平台部透過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相連。第一電極電性連接於磊晶疊層,且設置於第一平台部。第二電極電性連接於磊晶疊層,且設置於第二平台部。第二電極與位於第二平台部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接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磊晶疊層具有第一凹陷部以及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定義出第一平台部與第二平台部且暴露出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第二平台部具有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定義出在第二平台部中的第一子平台部與第二子平台部。第二凹陷部使在第二平台部中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及部分發光層暴露。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電極具有暴露於外界的第一表面。第二電極具有暴露於外界的第二表面。至少部分的第一表面與至少部分的第二表面為同一水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平台部中的部分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發光層以及部分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構成第一二極體。第一子平台部中的部分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發光層以及部分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構成第二二極體。第二子平台部中的部分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發光層以及部分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構成第三二極體。第一二極體的正極端耦接於第一電極,第一二極體的負極端耦接於第二二極體的負極端與第三二極體的負極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更包括電流分散層。第一電極或第二電極透過電流分散層與磊晶疊層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為P型摻雜半導體層與N型摻雜半導體層中的其中一者,且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為P型摻雜半導體層與N型摻雜半導體層中的其中另一者。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更包括基板。磊晶疊層、第一電極以及第二電極設置於基板的同一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更包括絕緣層。絕緣層設置於磊晶疊層的側面以及磊晶疊層的部分頂面以使第一平台部與第二平台部暴露。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電極覆蓋部分的絕緣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絕緣層由磊晶疊層的側面延伸至基板的表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磊晶疊層更包括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位於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與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絕緣層與第一電極之間具有第一間隙,且絕緣層與第二電極之間具有第二間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基板為圖案化基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電極直接接觸在第一平台部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對角線長度落在小於100微米的範圍內。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包括提供基板。形成磊晶疊層於該基板上。磊晶疊層包括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位於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與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之間,且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與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電性相反。蝕刻磊晶疊層,以使磊晶疊層具有第一平台部以及第二平台部並各別形成第一型導電區及第二型導電區。分別在第一型導電區形成第一電極於第一平台部以及在第二型導電區形成第二電極於第二平台部。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與該磊晶疊層電性連接。第二電極與第二平台部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接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蝕刻磊晶疊層的步驟中更包括:蝕刻部分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的發光層以及部分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以使磊晶疊層具有第一凹陷部以及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定義出第一平台部與第二平台部各別形成第一型導電區及第二型導電區,且第二凹陷部定義出第二平台部中的第一子平台部以及第二子平台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蝕刻磊晶疊層以使磊晶疊層具有第一平台部以及第二平台部的步驟後更包括:蝕刻磊晶疊層,以暴露出部分基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蝕刻磊晶疊層以暴露出部分基板的步驟後更包括:形成絕緣層於磊晶疊層的側面以及磊晶疊層的部分頂面以使第一平台部與第二平台部暴露。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分別形成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於第一平台部以及第二平台部的步驟前,更包括:形成電流分散層於磊晶疊層。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包括提供基板。形成磊晶疊層於基板上。磊晶疊層包括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位於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與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之間,且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與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電性相反。蝕刻磊晶疊層,以使磊晶疊層形成多個彼此分離的子磊晶疊層且暴露出該部分基板。各子磊晶疊層包括部分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的發光層以及部分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蝕刻各子磊晶疊層,以使各子磊晶疊層具有第一平台部以及第二平台部並各別形成第一型導電區及第二型導電區。在這些第一型導電區形成多個第一電極分別於這些第一平台部,在這些第二型導電區形成多個第二電極分別於這些第二平台部。各第一電極與其對應的子磊晶疊層電性連接,各第二電極與其對應的子磊晶疊層電性連接,以在基板上形成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在各微型發光二極體中,第二電極與其對應的第二平台部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接觸。各微型發光二極體透過基板相互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蝕刻各子磊晶疊層的步驟中,更包括:蝕刻各子磊晶疊層中的部分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的發光層以及部分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以使各子磊晶疊層具有第一凹陷部以及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定義出第一平台部與第二平台部以各別形成第一型導電區及第二型導電區。第二凹陷部定義出第二平台部中的第一子平台部以及第二子平台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在基板上形成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的步驟後,更包括:提供暫時基板。將在基板上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中的至少部分選定為預定分離部分,將此預定分離部分中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與基板分離。將分離後的預定分離部分中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轉移至暫時基板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暫時基板上的預定分離部分中的任一微型發光二極體為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在第一方向上與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中的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相鄰,且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與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具有第一間距。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在不同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與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中的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相鄰,且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與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具有第二間距。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平台部的正投影面積與第二平台部的正投影面積實質上相同。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中,透過將第二電極與位於第二平台部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接觸的設計,相較於先前技術中所述及的在孔洞中蒸鍍與蝕刻保護層的結構,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結構較為簡單,且製造良率高,同時也不會限制第二電極的面積。另外,在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可以製造出上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可以製造流程較為簡單,且製造良率高。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圖1B為圖1A的剖線A-A的剖面示意圖。圖1C是圖1A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外接於外界電源的等效電路圖。
請先參照圖1A,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00的形式例如是覆晶式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微型發光二極體100的尺寸大小例如是微米等級(Micron-level)的尺寸大小。詳言之,微型發光二極體100的對角線W長度的尺寸例如是落在1微米(Micrometer, µm)至100微米的範圍內,其中最佳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的對角線W長度落在10微米至50微米的範圍。請再參照圖1B,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包括磊晶疊層110、第一電極120、第二電極130、電流分散層140、絕緣層150以及基板160,於以下的段落中會詳細地說明上述各元件的具體功能。
在本實施例中,磊晶疊層110包括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發光層114、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以及未刻意摻雜(Unintentionally Doped)的半導體層118。發光層114位於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與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之間。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發光層114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堆疊於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118上。詳言之,磊晶疊層110具有第一平台部Mes1以及第二平台部Mes2,且磊晶疊層110具有第一凹陷部D1以及第二凹陷部D2。第一凹陷部D1定義出第一平台部Mes1以及第二平台部Mes2以各別形成第一型導電區及第二型導電區。第一平台部Mes1與第二平台部Mes2係透過磊晶疊層110中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相互連接。第二平台部Mes2具有第二凹陷部D2,第二凹陷部D2定義出第一子平台部SMes1以及第二子平台部SMes2。並且,第二凹陷部D2使在第二平台部Mes2中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暴露。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平台部Mes1、第一子平台部SMes1、第二子平台部SMes2皆具有部分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部分的發光層114以及部分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不同於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具體而言,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與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彼此電性相反。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為P型摻雜半導體層與N型摻雜半導體層中的其中一者,且例如是P型摻雜半導體層,而P型摻雜半導體層的材料例如是P型氮化鎵(p-GaN)。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為P型摻雜半導體層與N型摻雜半導體層中的其中另一者,且例如是N型摻雜半導體層,而N型摻雜半導體層的材料例如是N型氮化鎵(n-GaN)。發光層114的結構例如是由多層井層(Well Layer)與多層阻障層(Barrier Layer)所交替堆疊而構成的多重量子井層(Multiple Quantum Well, MQW)或由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之電洞與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之電子交匯形成的結合區。在本實施例中,多重量子井層中的井層例如是氮化銦鎵層(InGaN),且多重量子井層中的阻障層例如是氮化鎵層(GaN)。由於井層相對於阻障層具有較低的能隙(Energy Band Gap),阻障層可以限制電子(Electron)和電洞(Hole)以使兩者於井層中結合,而發射出光子(Photon)。於其他的實施例中,發光層114的結構例如是單一量子井層(Single Quantum Well, SQW),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並且,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118的材料例如是未刻意摻雜的氮化鎵(u-GaN),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總體來說,本發明實施例的磊晶疊層110例如是氮化物的半導體結構。於其他的實施例中,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118的材料例如是氮化鋁(AlN)。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0電性連接於磊晶疊層110,且設置於磊晶疊層110的第一平台部Mes1。第一電極120具有暴露於外界的第一表面S1。第一電極120例如是P型電極。第一電極120例如是金屬電極,且其材料例如是金(Au)、鎳(Ni)、鉑(Pt)、錫(Sn)、鋁(Al)、鈦(Ti)、鋁/銅合金(Al/Cu Alloy)、錫/銀/銅合金(Sn/Ag/Cu alloy)、金/錫合金 (Au/Sn alloy)、錫合金(Sn alloy)或其合金,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130電性連接於磊晶疊層110,且設置於磊晶疊層110的第二平台部Mes2。第二電極130例如是N型電極。第二電極130具有暴露於外界的第二表面S2以及相對於第二表面S2的第三表面S3。第二電極130以第三表面S3與位於第二平台部Mes2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發光層114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直接接觸。更詳細來說,第三表面S3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第一部分S31、第二部分S32以及第三部分S33。第二電極130以第三表面S3的第一部分S31與位於第一子平台部SMes1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發光層114以及部分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直接接觸。第二電極130以第三表面S3的第二部分S32與位於第二平台部Mes2中被第二凹陷部D2暴露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直接接觸。第二電極130以第三表面S3的第三部分S33與位於第二子平台部SMes2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發光層114以及部分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直接接觸。第二電極130例如是金屬電極,且其材料例如是金、鎳、鉑、錫、鋁、鈦、鋁/銅合金、錫/銀/銅合金、金/錫合金、錫合金或其合金,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
請參照圖1B,在本實施例中,至少部分的第一電極120的第一表面S1與至少部分的第二電極130的第二表面S2係為同一水平面。換言之,至少部分的第一表面S1與至少部分的第二表面S2實質上切齊。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在與外界基板(例如是顯示面板中的薄膜電晶體基板)進行接合時,較不容易遭遇到傾斜的問題,透過上述的設計可以進一步提升製造良率。另外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30的金屬電極中,包含有一錫材料,使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在與外界基板(例如是顯示面板中的薄膜電晶體基板)進行接合時,使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可直接與外界基板電路電性接合,或者是外界基板上的電路金屬電極中,包含有一錫材料,使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在與外界基板(例如是顯示面板中的薄膜電晶體基板)進行接合時,使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可直接與外界基板電路電性接合,透過上述的設計以減少微型發光二極體100與外界基板之間進行接合時額外的連接焊料的使用。
在本實施例中,電流分散層140(Current Spreading Layer)設置於第一電極120與第一平台部Mes1之間。第一電極120透過電流分散層140以與磊晶疊層110電性連接。電流分散層140的材質例如是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或銦鋅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或透明金屬層等透明導電材料或反射層等具反射功能的金屬材料例如是金、鎳、鉑、錫、鋁、鈦、鎢金合金、鋁/銅合金、錫/銀/銅合金、錫合金或其合金,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層150設置於磊晶疊層110的側面SS以及磊晶疊層110的部分頂面TS以使第一平台部Mes1與第二平台部Mes2暴露。絕緣層150與第一電極120以及第二電極130之間具有間隙。絕緣層150的材料例如是絕緣材料或二種不同折射率材料之堆疊組合,且具有保護或反射的作用,因此絕緣層150也可被視為保護層(Protective Layer)。絕緣層150例如是二氧化矽(SiO2 )或氮化矽(Si3 N4 )或二氧化鈦(TiO2 ),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60例如是藍寶石基板(Sapphire Substrate, Al2 O3 )。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基板160可例如是矽基板(Silicon Substrate)、碳化矽基板(Silicon Carbide Substrate, SiC)或者是其他適於生長磊晶疊層110的基板。磊晶疊層110、第一電極120以及第二電極130設置於基板160的同一側。更詳細來說,磊晶疊層110中的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118、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發光層114以及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依序堆疊於基板160上。
請同時參照圖1B以及圖1C,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與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電性相反,因此第一平台部Mes1中的部分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部分發光層114以及部分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可被視為第一二極體Dio1。第一子平台部SMes1中的部分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部分發光層114以及部分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可被視為第二二極體Dio2。第二子平台部SMes2中的部分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部分發光層114以及部分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可被視為第三二極體Dio3。本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等效適於外接一外接電源Vs(繪示於圖1C),外接電源Vs的正極耦接於微型發光二極體100的第一電極120。第一二極體Dio1的正極端TP1 耦接於第一電極120,第一二極體Dio1的負極端TN1 耦接於第二二極體Dio2的負極端TN2 與第三二極體Dio3的負極端TN3 。外接電源Vs的負極、第二二極體Dio2的正極端TP2 與第三二極體Dio3的正極端TP3 可被視為接地(Grounded)。微型發光二極體100中的元件所具有的電阻可被等效為電阻R。
請再參照圖1B以及圖1C,當外接電源Vs對微型發光二極體100提供電流i時,由於電流i對於第一平台部Mes1的第一二極體Dio1係為順向偏壓,而電流i對於第一子平台部SMes1的第二二極體Dio2以及第二子平台部SMes2的第一二極體Dio2係為逆向偏壓,因此電流i會較不容易從第一子平台部SMes1以及第二子平台部SMes2的頂面流往第二電極130。詳細來說,電流i會依序通過第一電極120、電流分散層140、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即P型摻雜半導體層112)、發光層114、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即N型摻雜半導體層116),接著再由第二電極130的第三表面S3的第二部分S32(即第二電極130中直接與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接觸的部分表面)進入第二電極130,電流i再由第二電極130離開微型發光二極體100。換言之,第二電極130與在第二平台部Mes2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接觸的部分(即第一子平台部SMes1以及第二子平台部SMes2)具有電流阻礙的功能,而第二電極130與在第二平台部Mes2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接觸的部分則具有導通電流的功能。
承上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中,透過將第二電極130與位於第二平台部Mes2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發光層114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接觸的設計,相較於先前技術中所述及的在孔洞中蒸鍍與蝕刻保護層的結構,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的結構較為簡單,且製造良率高,同時也不會限制第二電極130的面積。
圖2A至圖2K是製造本發明圖1A以及圖1B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流程圖。於以下的段落會詳細地說明如何製造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
請先參照圖2A,提供基板160。基板160例如是用以成長磊晶疊層110的成長基板。
請參照圖2B,形成磊晶疊層110於基板160上,其中磊晶疊層110包括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發光層114、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以及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其作用例如是做為低溫成核層(Low temperature nucleation layer)或緩衝層(Buffer Layer),主要成份為氮化鎵或氮化鋁)118或經由非磊晶成長過程中形成的緩衝層(Buffer Layer),例如是氮化鎵、氮化鋁、碳化矽(SiC)或包含有一碳材料或碳共價鍵結之組合。發光層114位於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與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之間。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與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電性相反。詳細來說,先形成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118於基板160上。接著,形成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於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118上。接著,形成發光層114於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上。最後,形成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於發光層114上。上述成長磊晶疊層110的方法例如是採用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法(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但不以此為限制。
請參照圖2C,形成一犧牲層SL(Sacrificial Layer)於磊晶疊層110上。犧牲層SL的材料例如是二氧化矽、二氧化鈦或二種不同折射率材料之堆疊組合,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
請參照圖2D,形成圖案化光阻層PPR於犧牲層SL上。
請參照圖2E,蝕刻(Etching)部分的犧牲層SL。蝕刻的方式例如是透過乾式化學蝕刻、濕式化學蝕刻、物理蝕刻或以上三種之組合蝕刻犧牲層SL,將圖案化光阻層PPR之形狀轉移到犧牲層SL上,以形成圖案化犧牲層PSL且暴露出部分的磊晶疊層110。
請參照圖2F,蝕刻磊晶疊層110以使部分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暴露,形成第一凹陷部D1以及第二凹陷部D2。具體來說,蝕刻部分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部分的發光層114以及部分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以使磊晶疊層110具有第一平台部Mes1以及第二平台部Mes2,並且第二平台部Mes2更具有第一子平台部SMes1以及第二子平台部SMes2,其中圖案化犧牲層PSL以及圖案化光阻層PPR做為蝕刻的阻擋層。詳細來說,在圖2F的蝕刻製程中,係透過形成第一凹陷部D1,以定義出第一平台部Mes1與第二平台部Mes2,並且係透過形成第二凹陷部D2,以定義出第二平台部Mes2中的第一子平台部SMes1以及第二子平台部SMes2,其中更可透過蝕刻製程中,將圖案化犧牲層PSL以及圖案化光阻層PPR的形狀轉移定義出第一平台部Mes1與第二平台部Mes2的形狀。在本實施例中,蝕刻的製程例如是透過乾式化學蝕刻或者是物理蝕刻的方式,可透過只以圖案化犧牲層PSL做為蝕刻的阻擋層,並定義出第一平台部Mes1與第二平台部Mes2,並且係透過形成第二凹陷部D2,以定義出第二平台部Mes2中的第一子平台部SMes1以及第二子平台部SMes2,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
請參照圖2G,移除圖案化光阻層PPR以及圖案化犧牲層PSL,以暴露出第一平台部Mes1以及第二平台部Mes2。
請參照圖2H,蝕刻部分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部分的發光層114、部分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以及部分的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118,以暴露出部分基板160。詳細來說,在圖2H製程方法中,可如圖2F製程中,有一圖案化犧牲層及圖案化光阻層或以一圖案化犧牲層作為蝕刻時的阻擋層,以形成部分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部分的發光層114、部分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以及部分的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118,以及暴露出部分基板160。
請參照圖2I,形成絕緣層150於磊晶疊層110的側面SS以及磊晶疊層110的部分頂面TS以使第一平台部Mes1與第二平台部Mes2暴露。形成絕緣層150的方式例如是透過電漿輔助化學氣相(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沉積或者是電子束蒸鍍法(E-Gun Evaporation)來形成。或者是,使用黃光微影製程光阻剝離(Lift-off)或蝕刻方式,將圖案化光阻層形成於磊晶疊層110上,並進行透過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或者是電子束蒸鍍法來形成絕緣層在圖案化光阻層及磊晶疊層110上,再經由光阻剝離方式去除圖案化光阻層,以形成絕緣層150在磊晶疊層110及部分基板160上,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
請參照圖2J,形成電流分散層140於第一平台部Mes1處,其中電流分散層140與位於第一平台部Mes1處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接觸。形成電流分散層140的方式例如是透過電子束蒸鍍法或者是濺鍍法(Sputtering)來形成。詳細來說,形成電流分散層140的方式是使用黃光微影製程光阻剝離(Lift-off)或蝕刻方式,將圖案化光阻層形成於磊晶疊層110上,並進行透過濺鍍法沉積或者是電子束蒸鍍法來形成電流分散層140在圖案化光阻層及磊晶疊層110上,在經由光阻剝離方式去除圖案化光阻層,以形成電流分散層140在磊晶疊層110上。
請參照圖2K,分別形成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30於第一平台部Mes1以及第二平台部Mes2。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30與磊晶疊層110電性連接。詳細來說,至此,圖1A以及圖1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大體上已經製作完成。
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圖3B為圖3A的剖線B-B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3A以及圖3B,圖3A以及圖3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a大致類似於圖1A以及圖1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其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00a的基板160’例如是圖案化基板160’,且例如是圖案化的藍寶石基板(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PSS)。
圖4A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圖4B為圖4A的剖線C-C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4A以及圖4B,圖4A以及圖4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b大致類似於圖1A以及圖1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其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00c的絕緣層150由磊晶疊層110的側面SS更延伸至基板160的表面。換言之,絕緣層150覆蓋基板160的局部表面。
圖5A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圖5B為圖5A的剖線D-D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5A以及圖5B,圖5A以及圖5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c大致類似於圖1A以及圖1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其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00c的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30各別覆蓋部分的絕緣層150。換言之,部分的絕緣層150設置於第一電極120與磊晶疊層110之間以及第二電極130與磊晶疊層110之間。
圖6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圖6B為圖6A的剖線E-E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6A以及圖6B,圖6A以及圖6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d大致類似於圖1A以及圖1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其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00d的第一電極120直接接觸在第一平台部Mes1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
圖7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圖7B為圖7A的剖線F-F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7A以及圖7B,圖7A以及圖7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e大致類似於圖1A以及圖1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其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00e的電流分散層140設置於第二平台部Mes2處、部分第一子平台部SMes1以及部分第二子平台部SMes2,其中電流分散層140與位於第二平台部Mes2處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電性接觸。
圖8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圖8B為圖8A的剖線G-G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7A以及圖7B,圖8A以及圖8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大致類似於圖1A以及圖1B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其主要差異在於:第一電極120覆蓋電流分散層140,換言之,電流分散層140位於第一電極120投影於磊晶疊層110的投影區域內。第一電極120暴露於外界的第一表面S1具有不同的水平高度,且第二電極130暴露於外界的第二表面S2具有不同的水平高度。至少部分的第一表面S1與至少部分的第二表面S2為同一水平面。
圖9A至20A為製造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上視流程圖。圖9B至圖20B分別是圖9A至圖20A的製造剖面流程圖。圖21為本發明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於加熱狀態的示意圖。圖22A至圖26A為製造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上視流程圖。圖22B至圖26B分別是圖22A至圖26A的製造剖面流程圖。
圖9A、圖9B、圖10A以及圖10B的製造流程類似於圖2A以及圖2B,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11A以及圖11B,蝕刻磊晶疊層110並使基板160的局部表面暴露,以使磊晶疊層110形成多個彼此分離的子磊晶疊層110S。各子磊晶疊層110S包括部分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部分的發光層114、部分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以及部分的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118。
請參照圖12A以及圖12B,蝕刻各子磊晶疊層110S中的部分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部分的發光層114以及部分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以使各子磊晶疊層110S具有第一凹陷部D1以及第二凹陷部D2。第一凹陷部D1定義出第一平台部Mes1與第二平台部Mes2且暴露出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以各別形成第一型導電區及第二型導電區。第二平台部具有第二凹陷部D2。第二凹陷部D2定義出在第二平台部Mes2中的第一子平台部SMes1與第二子平台部SMes2。第二凹陷部D2使在第二平台部Mes2中的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部分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及部分發光層114暴露。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平台部Mes1的正投影面積以及形狀分別與第二平台部Mes2的正投影面積以及形狀實質上相同。第一凹陷部D1位於第一型導電區與第二型導電區之間。
請參照圖13A以及圖13B,在這些第一型導電區形成多個第一電極120分別於這些第一平台部Mes1。在這些第二型導電區形成多個第二電極130於該些第二平台部Mes2。各第一電極120與對應的子磊晶疊層110S電性連接,各第二電極130與對應的子磊晶疊層110S電性連接,以在基板160上形成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其中,在各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中,第二電極130與位於第一平台部Mes2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112、發光層114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116接觸且各第二電極130包覆該各第二凹陷部D2。當然,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亦可增設如同前述圖式中的電流分散層或絕緣層等元件,本發明並不以此限制。
請參照圖14A以及圖14B,提供暫時基板S’。暫時基板S'上例如設置有黏著層(Adhesive Layer)。
請參照圖15A以及圖15B,將在基板160上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倒置設置在暫時基板S'上。
請參照圖16A以及圖16B,將設置在暫時基板S'上之基板160上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中的至少部分選定為預定分離部分PDP。預定分離部分PDP中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的數量例如是四個,且例如分別是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2、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3以及第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4。於其他的實施例中,預定分離部分PDP中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的數量也可以是大於四個或者是小於四個,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
請參照圖17A以及圖17B,將預定分離部分PDP與基板160的其餘部分分離,分離的方式例如是透過雷射剝離法、光化學反應法或者是光物理反應法。
請參照圖18A以及圖18B,移除基板160,以完成將預定分離部分PDP中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轉移至暫時基板S’的步驟。在暫時基板S’上的預定分離部分PDP中的任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為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在第一方向X1上與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中的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2相鄰,且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與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2具有第一間距G1。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在不同於第一方向X1的第二方向X2上與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中的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3相鄰,且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與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3具有第二間距G2。詳言之,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在第一方向X1上與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3相鄰,且在第二方向X2上與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2相鄰。第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4在第二方向X2上與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3相鄰,且在第一方向X1上與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2相鄰。第一方向X1例如是垂直於第二方向X2,於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一方向X1與第二方向X2兩者之間也可以具有一非90度的夾角,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間距G1大於第二間距G2,於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一間距G1也可以是等於第二間距G2,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第一間距G1與第二間距G2可依照微型發光二極體之對應封裝或者是模組設計匹配而互相對應。此外,任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在第一方向X1上的正投影於暫時基板S’上的長度大於或等於在第二方向X2上的正投影於暫時基板S’上的長度。於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與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2之間的第二間距G2大於或等於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與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3之間的第二間距G2。任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正投影於暫時基板S’上的形狀可為長方形或正方形,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
請參照圖19A以及圖19B,提供永久基板PS’,且該永久基板PS’上具有多個預定接合位置PBP,且這些預定接合的位置PBP之間具有與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的第一間距G1與第二間距G2相對應的間距。且這些預定接合的位置PBP具有多個預定接合電極PE與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的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30相對應設置。
請參照圖20A以及圖20B,將如圖18A以及圖18B的暫時基板S’上的預定分離部分PDP中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轉移至永久基板PS’上,且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的多個第一電極120與多個第二電極130與永久基板PS’上多個預定接合電極PE相對應電性相接設。在上述轉移至永久基板的過程中,更可包含有一加熱、加壓或二者之組合製程。請參照圖21,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被加熱製程加熱後其第一電極120、第二電極130形成半弧形狀。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以具有多個半弧形狀的第一電極120、第二電極130與永久基板PS’上多個預定接合電極PE形成共晶或焊接接合。透過半弧形狀的電極120、130可以直接與永久基板上的預定接合電極PE直接接合且電性相接。
延續圖16A以及圖16B,請參照圖22A以及圖22B將在基板160上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中的至少部分選定為預定分離部分PDP,並且將此帶有部分基板160的預定分離部分PDP與基板160的其餘部分進行切割,切割的方式例如是透過雷射切割法、光化學反應法或光物理反應法以在基板160形成多個痕跡。透過劈裂裝置沿著這些痕跡將預定分離部分PDP與基板160的其餘部分分離。
請參照圖23A以及圖23B,將切割後的預定分離部分PDP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轉移至暫時基板S’上。
請參照圖24A以及圖24B,將切割後的預定分離部分PDP中的基板160分離,分離的方式例如是透過雷射剝離、光化學反應或者是光物理反應,將預定分離部分PDP中的基板160與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分批性或一次性分離。
請參照圖25A以及圖25B,移除基板160,完成將預定分離部分PDP中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轉移至暫時基板S’的步驟。在暫時基板S’上的預定分離部分中的任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為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在第一方向X1上與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中的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2相鄰,且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與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2具有第一間距G1。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在不同於第一方向X1的第二方向X2上與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中的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相鄰100g3,且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1與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3具有第二間距G2。
請參照圖26A以及圖26B,提供如圖19A以及圖19B的永久基板PS’,將暫時基板S’上的預定分離部分PDP中的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100g轉移至永久基板PS’上並與永久基板PS’上的這些預定接合電極PE相對應電性相接設,其過程類似於圖19A、圖19B、圖20A、圖20B以及圖21,於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中,透過將第二電極與位於第二平台部的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以及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接觸的設計,相較於先前技術中所述及的在孔洞中蒸鍍與蝕刻保護層的結構,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結構較為簡單,且製造良率高,同時也不會限制第二電極的面積。另外,在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可以製造出上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可以製造流程較為簡單,且製造良率高。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微型發光二極體
100g1‧‧‧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
100g2‧‧‧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
100g3‧‧‧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
100g4‧‧‧第四微型發光二極體
110‧‧‧磊晶疊層
110S‧‧‧子磊晶疊層
112‧‧‧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
114‧‧‧發光層
116‧‧‧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
118‧‧‧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
120‧‧‧第一電極
130‧‧‧第二電極
140‧‧‧電流分散層
150‧‧‧絕緣層
160‧‧‧基板
160’‧‧‧圖案化基板
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O-O’、P-P’、Q-Q’、R-R’、S-S’、T-T’、U-U’、V-V’、W-W’、X-X’‧‧‧剖線
D1‧‧‧第一凹陷部
D2‧‧‧第二凹陷部
Dio1‧‧‧第一二極體
Dio2‧‧‧第二二極體
Dio3‧‧‧第三二極體
G1‧‧‧第一間距
G2‧‧‧第二間距
i‧‧‧電流
Mes1‧‧‧第一平台部、第一型導電區
Mes2‧‧‧第二平台部、第二型導電區
R‧‧‧電阻
PE‧‧‧預定接合電極
PSL‧‧‧圖案化犧牲層
PPR‧‧‧圖案化光阻層
PDP‧‧‧預定分離部分
PBP‧‧‧預定接合位置
S’‧‧‧暫時基板
PS’‧‧‧永久基板
SL‧‧‧犧牲層
SMes1‧‧‧第一子平台部
SMes2‧‧‧第二子平台部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S3‧‧‧第三表面
SS‧‧‧磊晶疊層的側面
S31‧‧‧第一部分
S32‧‧‧第二部分
S33‧‧‧第三部分
TS‧‧‧磊晶疊層的頂面
TP1、TP2、TP3‧‧‧正極端
TN1、TN2、TN3‧‧‧負極端
Vs‧‧‧外接電源
W‧‧‧對角線長度
X1‧‧‧第一方向
X2‧‧‧第二方向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 圖1B為圖1A的剖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1C是圖1A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外接於外界電源的等效電路圖。 圖2A至圖2K是製造本發明圖1A以及圖1B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流程圖。 圖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 圖3B為圖3A的剖線B-B的剖面示意圖。 圖4A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 圖4B為圖4A的剖線C-C的剖面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 圖5B為圖5A的剖線D-D的剖面示意圖。 圖6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 圖6B為圖6A的剖線E-E的剖面示意圖。 圖7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 圖7B為圖7A的剖線F-F的剖面示意圖。 圖8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上視示意圖。 圖8B為圖8A的剖線G-G的剖面示意圖。 圖9A至20A為製造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上視流程圖。 圖9B至圖20B分別是圖9A至圖20A的製造剖面流程圖。 圖21為本發明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於加熱狀態的示意圖。 圖22A至圖26A為製造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上視流程圖。 圖22B至圖26B分別是圖22A至圖26A的製造剖面流程圖。
100‧‧‧微型發光二極體
110‧‧‧磊晶疊層
112‧‧‧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
114‧‧‧發光層
116‧‧‧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
118‧‧‧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
120‧‧‧第一電極
130‧‧‧第二電極
140‧‧‧電流分散層
150‧‧‧絕緣層
160‧‧‧基板
A-A’‧‧‧剖線
D1‧‧‧第一凹陷部
D2‧‧‧第二凹陷部
Dio1‧‧‧第一二極體
Dio2‧‧‧第二二極體
Dio3‧‧‧第三二極體
i‧‧‧電流
Mes1‧‧‧第一平台部
Mes2‧‧‧第二平台部
SMes1‧‧‧第一子平台部
SMes2‧‧‧第二子平台部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S3‧‧‧第三表面
SS‧‧‧磊晶疊層的側面
S31‧‧‧第一部分
S32‧‧‧第二部分
S33‧‧‧第三部分
TS‧‧‧磊晶疊層的頂面

Claims (25)

  1.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包括: 一磊晶疊層,包括一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一發光層以及一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且該發光層位於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以及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之間,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與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電性相反,其中該磊晶疊層具有一第一平台部以及一第二平台部並各別形成一第一型導電區以及一第二型導電區,且該第一平台部與該第二平台部透過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相連; 一第一電極,電性連接於該磊晶疊層,且設置於該第一平台部;以及 一第二電極,電性連接於該磊晶疊層,且設置於該第二平台部, 其中,該第二電極與位於該第二平台部的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該發光層以及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接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磊晶疊層具有一第一凹陷部以及一第二凹陷部,該第一凹陷部定義出該第一平台部與該第二平台部且暴露出部分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且該第二平台部具有該第二凹陷部,該第二凹陷部定義出在該第二平台部中的一第一子平台部與一第二子平台部,且該第二凹陷部使在該第二平台部中的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及部分該發光層暴露。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電極具有暴露於外界的一第一表面,該第二電極具有暴露於外界的一第二表面,至少部分的該第一表面與至少部分的該第二表面為同一水平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 該第一平台部中的部分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該發光層以及部分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構成一第一二極體, 該第一子平台部中的部分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該發光層以及部分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構成一第二二極體, 該第二子平台部中的部分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該發光層以及部分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構成一第三二極體, 其中,該第一二極體的正極端耦接於該第一電極,該第一二極體的負極端耦接於該第二二極體的負極端與該第三二極體的負極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更包括一電流分散層,該第一電極或該第二電極透過該電流分散層與該磊晶疊層電性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為P型摻雜半導體層與N型摻雜半導體層中的其中一者,且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為P型摻雜半導體層與N型摻雜半導體層中的其中另一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微型發光二極體更包括一基板,且該磊晶疊層、該第一電極以及該第二電極設置於該基板的同一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更包括一絕緣層,該絕緣層設置於該磊晶疊層的側面以及該磊晶疊層的部分頂面以使該第一平台部與該第二平台部暴露。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二電極覆蓋部分的該絕緣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絕緣層由該磊晶疊層的該側面延伸至該基板的表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磊晶疊層更包括一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且該未刻意摻雜的半導體層位於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與該基板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絕緣層與該第一電極之間具有一第一間隙,且該絕緣層與該第二電極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基板為圖案化基板。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電極直接接觸在該第一平台部的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對角線長度落在10微米至100微米的範圍內。
  16.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板; 形成一磊晶疊層於該基板上,其中該磊晶疊層包括一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一發光層以及一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該發光層位於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與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之間,且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與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電性相反; 蝕刻該磊晶疊層,以使該磊晶疊層具有一第一平台部以及一第二平台部並各別形成一第一型導電區及一第二型導電區;以及 分別在該第一型導電區形成一第一電極於該第一平台部以及在該第二型導電區形成該第二電極於該第二平台部,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與該磊晶疊層電性連接, 其中,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二平台部的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該發光層以及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接觸。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的第16項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蝕刻該磊晶疊層的步驟中,更包括: 蝕刻部分的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的該發光層以及部分的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以使該磊晶疊層具有一第一凹陷部以及一第二凹陷部, 其中該第一凹陷部定義出該第一平台部與該第二平台部以各別形成該第一型導電區及該第二型導電區, 且該第二凹陷部定義出該第二平台部中的一第一子平台部以及一第二子平台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蝕刻該磊晶疊層以使該磊晶疊層具有該第一平台部以及該第二平台部的步驟後更包括: 蝕刻該磊晶疊層,以暴露出部分該基板。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蝕刻該磊晶疊層以暴露出部分該基板的步驟後更包括: 形成一絕緣層於該磊晶疊層的一側面以及該磊晶疊層的部分頂面以使該第一平台部與該第二平台部暴露。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分別形成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於該第一平台部以及該第二平台部的步驟前,更包括: 形成一電流分散層於該磊晶疊層。
  21.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板; 形成一磊晶疊層於該基板上,其中該磊晶疊層包括一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一發光層以及一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該發光層位於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與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之間,且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與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電性相反; 蝕刻該磊晶疊層,以使該磊晶疊層形成多個彼此分離的子磊晶疊層,其中各該子磊晶疊層包括部分的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的該發光層以及部分的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 蝕刻各該子磊晶疊層,以使各該子磊晶疊層具有一第一平台部以及一第二平台部並各別形成一第一型導電區及一第二型導電區;以及 在該些第一型導電區形成多個第一電極分別於該些第一平台部,在該些第二型導電區形成多個第二電極分別於該些第二平台部,各該第一電極與其對應的該子磊晶疊層電性連接,各該第二電極與其對應的該子磊晶疊層電性連接,以在該基板上形成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 其中,在各該微型發光二極體中, 該第二電極與其對應的該第二平台部的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該發光層以及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接觸。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蝕刻各該子磊晶疊層的步驟中,更包括: 蝕刻各該子磊晶疊層中的部分的該第一型摻雜半導體層、部分的該發光層以及部分的該第二型摻雜半導體層,以使各該子磊晶疊層具有一第一凹陷部以及一第二凹陷部, 其中該第一凹陷部定義出該第一平台部與該第二平台部以各別形成該第一型導電區及該第二型導電區,且該第二凹陷部定義出該第二平台部中的一第一子平台部以及一第二子平台部。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製造方法,其中在該基板上形成該些微型發光二極體的步驟後,更包括: 提供一暫時基板; 將在該基板上的該些微型發光二極體中的至少部分選定為一預定分離部分,將該預定分離部分中的該些微型發光二極體與該基板分離;以及 將分離後的該預定分離部分中的該些微型發光二極體轉移至該暫時基板上。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製造方法,其中在該暫時基板上的該預定分離部分中的任一該微型發光二極體為一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其中, 該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在一第一方向上與該些微型發光二極體中的一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相鄰,且該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二微型發光二極體具有一第一間距, 該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在不同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與該些微型發光二極體中的一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相鄰,且該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三微型發光二極體具有一第二間距。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平台部的正投影面積與該第二平台部的正投影面積實質上相同。
TW106128118A 2016-08-18 2017-08-18 微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TWI7232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76890P 2016-08-18 2016-08-18
US62/376,890 2016-08-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7840A true TW201807840A (zh) 2018-03-01
TWI723207B TWI723207B (zh) 2021-04-01

Family

ID=612659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8118A TWI723207B (zh) 2016-08-18 2017-08-18 微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TW110106344A TWI783385B (zh) 2016-08-18 2017-08-18 微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6344A TWI783385B (zh) 2016-08-18 2017-08-18 微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0134950B2 (zh)
CN (1) CN107768495A (zh)
TW (2) TWI72320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4750B (zh) * 2018-03-07 2019-07-01 大陸商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Led晶片及其製造方法、顯示面板以及電子設備
TWI673888B (zh) * 2019-02-25 2019-10-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的製作方法
TWI710127B (zh) * 2018-03-29 2020-11-11 大陸商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備方法
US10868216B2 (en) 2018-03-29 2020-12-15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Display devices,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868217B2 (en) 2018-03-07 2020-12-15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LED chip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s
CN112259572A (zh) * 2020-10-26 2021-01-22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TWI721340B (zh) * 2018-12-04 2021-03-11 榮創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TWI736455B (zh) * 2020-10-26 2021-08-1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754283B (zh) * 2020-05-19 2022-02-01 大陸商深超光電(深圳)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
TWI782840B (zh) * 2021-12-30 2022-1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包含其之發光組件及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8487A (zh) 2016-08-18 2018-03-06 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巨量转移电子元件的方法
TWI723207B (zh) 2016-08-18 2021-04-01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US20190296188A1 (en) * 2017-01-10 2019-09-26 PlayNitride Display Co., Ltd.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chip
KR102486391B1 (ko) * 2017-11-09 2023-0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해상도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7094694B2 (ja) * 2017-12-01 202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アレ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露光ヘッドと画像形成装置
TWD191816S (zh) * 2017-12-12 2018-07-21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晶片
CN114759060A (zh) * 2017-12-13 2022-07-1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309349B2 (en) 2018-08-21 2022-04-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type semiconductor layers coupled to N-type semiconductor layers
US10964845B2 (en) * 2018-09-27 2021-03-30 Lumileds Llc Micro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10923628B2 (en) * 2018-09-27 2021-02-16 Lumileds Llc Micrometer scale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s on patterned templates and substrates
US11271033B2 (en) * 2018-09-27 2022-03-08 Lumileds Llc Micro light emitting devices
CN109411583B (zh) * 2018-11-01 2020-1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1293202A (zh) * 2018-12-06 2020-06-16 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10542A (zh) * 2019-04-18 2019-07-12 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 微型led器件、微型led阵列及制造方法
CN110265531B (zh) * 2019-06-14 2021-02-2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及显示面板
US11340734B2 (en) * 2019-07-10 2022-05-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control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operating touch control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ouch control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pparatus
CN110379314B (zh) * 2019-07-23 2020-10-1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拼接屏
CN112750931B (zh) * 2019-10-31 2022-06-28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微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129165B (zh) * 2019-12-05 2023-11-2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肖特基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US11948922B2 (en) * 2020-01-03 2024-04-02 Seoul Viosys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E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1749708B2 (en) 2020-01-03 2023-09-05 Seoul Viosys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E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1322542B2 (en) * 2020-03-27 2022-05-03 Harvatek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LED cell of the same
WO2021230402A1 (ko) * 2020-05-14 2021-1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719931B (zh) * 2020-10-22 2021-02-21 光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
TWI775194B (zh) 2020-10-26 2022-08-2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CN112259573B (zh) * 2020-10-26 2022-11-22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TWI773322B (zh) * 2021-05-14 2022-08-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
CN113421894B (zh) * 2021-06-22 2024-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9646A (en) 1886-09-21 Block
US2019653A (en) 1932-06-14 1935-11-05 Clarence R Buyer Building block
USD243855S (en) 1974-10-07 1977-03-29 Paul Thomas Hynes Building brick
DE69534387T2 (de) * 1994-03-22 2006-06-14 Toyoda Gosei Kk Lichtemittierende Halbleitervorrichtung, die eine Stickstoff enthaltende Verbindung der Gruppe III verwendet
US6005258A (en) * 1994-03-22 1999-12-21 Toyoda Gosei Co., Ltd.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group III Nitrogen compound having emission layer doped with donor and acceptor impurities
USD468839S1 (en) 2000-06-27 2003-01-14 Springair 2000 Limited Set of bricks
US6977953B2 (en) 2001-07-27 2005-12-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Nitride-base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03110139A (ja) * 2001-09-28 2003-04-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窒化物系半導体発光素子
TWI313069B (en) * 2002-11-08 2009-08-01 Epistar Corporatio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M255518U (en) 2004-04-23 2005-01-11 Super Nova Optoelectronics Cor Vertical electrode structure of Gallium Nitride based LED
JP2006324587A (ja) 2005-05-20 2006-11-30 Toshiba Corp 半導体発光素子
USD531140S1 (en) 2005-11-14 2006-10-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ght 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932806B2 (en) 2007-03-30 2011-04-26 Tdk Corporation Varistor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WO2009088084A1 (ja) 2008-01-11 2011-05-26 ローム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
USD610100S1 (en) 2008-05-21 2010-02-1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axial light source
TWI373153B (en) 2008-09-22 2012-09-21 Ind Tech Res Inst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packag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8008683B2 (en) * 2008-10-22 2011-08-30 Samsung Led Co., Ltd.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I473292B (zh) 2008-12-15 2015-02-11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發光二極體晶片
US7939847B2 (en) 2009-03-31 2011-05-10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uasi-vertical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2231413A (zh) 2009-10-13 2011-11-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US20110089447A1 (en) 2009-10-19 2011-04-21 Wu-Cheng Kuo Light-emiting device chip with micro-lense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WO2011071100A1 (ja) 2009-12-11 2011-06-1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半導体発光素子を用いた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161448B2 (en) 2010-03-29 2015-10-13 Semprius, Inc. Laser assisted transfer welding process
KR101110937B1 (ko) 2010-05-17 2012-03-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WO2012067311A1 (en) 2010-11-18 2012-05-24 Seoul Opto Device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 having electrode pad
KR101300781B1 (ko) 2011-01-04 2013-08-29 갤럭시아포토닉스 주식회사 개구부가 형성된 전류 분산층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USD654032S1 (en) 2011-01-07 2012-02-14 Silitek Electronic (Guangzhou) Co., Ltd. Package of a light emitting diode
JP5754173B2 (ja) * 2011-03-01 2015-07-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1238043A (en) * 2011-03-11 2012-09-16 Chi Mei Lighting Tech Corp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916020B1 (ko) 2011-07-11 2018-11-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발광 소자 제조방법 및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US9070613B2 (en) * 2011-09-07 2015-06-30 Lg Innotek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5869678B2 (ja) * 2011-09-16 2016-02-24 ソウル バイオシ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eoul Viosys Co.,Ltd.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TW201407747A (zh) * 2012-08-03 2014-02-16 Chi Mei Lighting Tech Corp 發光二極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GB2502303A (en) 2012-05-22 2013-11-27 Applied Microengineering Ltd Method of handling a substrate using a pressure variance
KR20150022771A (ko) 2012-05-21 2015-03-04 디 엘 어소시에이트 인크. 칩 온 보드형의 패키지 기판을 갖는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1401558A (zh) 2012-06-28 2014-01-01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發光二極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476953B (zh) * 2012-08-10 2015-03-11 Univ Nat Taiwan 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TWI535055B (zh) 2012-11-19 2016-05-21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氮化物半導體結構及半導體發光元件
KR101493321B1 (ko) * 2012-11-23 2015-02-13 일진엘이디(주) 전류 분산 효과가 우수한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202753B2 (en) 2013-01-30 2015-12-0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se
TWM460413U (zh) 2013-04-09 2013-08-21 Gang Li 半導體發光元件結構
KR102086365B1 (ko) * 2013-04-19 2020-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US9087764B2 (en) 2013-07-26 2015-07-21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hesive wafer bonding with controlled thickness variation
JP2015092529A (ja) * 2013-10-01 2015-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発光ユニット、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発光素子
KR20150039518A (ko) 2013-10-02 2015-04-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TWI478387B (zh) 2013-10-23 2015-03-21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發光二極體結構
CN104600166A (zh) 2013-10-31 2015-05-06 无锡华润华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US9159871B2 (en) * 2014-01-13 2015-10-13 Epista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reflective structure and a metal mesa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520697B2 (en) 2014-02-10 2016-12-13 Soraa Laser Diode, Inc. Manufacturable multi-emitter laser diode
JP6280400B2 (ja) 2014-03-07 2018-02-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アンダーフィル材、積層シート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5192100A (ja) 2014-03-28 2015-11-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およ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160111618A1 (en) * 2014-05-07 2016-04-21 Sens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improved thermal management
USD750579S1 (en) 2014-09-30 2016-03-01 Lite-On Opto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USD750578S1 (en) 2014-09-30 2016-03-01 Lite-On Opto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USD757665S1 (en) 2014-09-30 2016-05-31 Lite-On Opto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USD757664S1 (en) 2014-09-30 2016-05-31 Lite-On Opto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KR102256632B1 (ko) * 2015-01-21 2021-05-2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전자 빔 증착 장치
TWI583019B (zh) 2015-02-17 2017-05-11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847258B2 (en) 2015-09-30 2017-12-19 Nxp B.V. Plasma dicing with blade saw patterned underside mask
WO2017075776A1 (en) 2015-11-04 2017-05-11 Goertek. Inc Transferring method, manufacturing method,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of micro-led
KR102427644B1 (ko) * 2015-11-16 2022-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원 모듈, 광원 모듈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911629B2 (en) 2016-02-10 2018-03-0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 package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USD774476S1 (en) 2016-02-25 2016-12-20 Kingbright Electronics Co. Ltd. LED component
USD791885S1 (en) 2016-03-02 2017-07-11 EverBlock Systems, LLC Block for a modular system
US10193038B2 (en) 2016-04-04 2019-01-29 Glo Ab Through backplane laser irradiation for die transfer
TWI723207B (zh) 2016-08-18 2021-04-01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KR20180065700A (ko) 2016-12-08 2018-06-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4750B (zh) * 2018-03-07 2019-07-01 大陸商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Led晶片及其製造方法、顯示面板以及電子設備
US10868217B2 (en) 2018-03-07 2020-12-15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LED chip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s
TWI710127B (zh) * 2018-03-29 2020-11-11 大陸商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備方法
US10868216B2 (en) 2018-03-29 2020-12-15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Display devices,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721340B (zh) * 2018-12-04 2021-03-11 榮創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TWI673888B (zh) * 2019-02-25 2019-10-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的製作方法
TWI754283B (zh) * 2020-05-19 2022-02-01 大陸商深超光電(深圳)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
CN112259572A (zh) * 2020-10-26 2021-01-22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TWI736455B (zh) * 2020-10-26 2021-08-1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US11342377B2 (en) 2020-10-26 2022-05-24 PlayNitride Display Co., Ltd.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12259572B (zh) * 2020-10-26 2022-11-08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TWI782840B (zh) * 2021-12-30 2022-1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包含其之發光組件及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03565A1 (en) 2020-06-25
CN107768495A (zh) 2018-03-06
TWI783385B (zh) 2022-11-11
US20180090639A1 (en) 2018-03-29
US10134950B2 (en) 2018-11-20
TW202129993A (zh) 2021-08-01
TWI723207B (zh) 2021-04-01
US10580934B2 (en) 2020-03-03
US20190088819A1 (en) 2019-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3207B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US10998479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US10522588B2 (en) Optoelectronic units in an optoelectronic device
TWI625868B (zh) 光電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KR20160046538A (ko)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782286B (zh) 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TW201342657A (zh) 半導體發光裝置、發光二極體陣列與其製法
CN102263120A (zh) 半导体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信号灯器和道路信息装置
KR102562063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US10002991B2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TWI614916B (zh) 光電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N104882461A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US20210202794A1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445770A (zh) 具有高效率反射結構之發光元件
TW201705538A (zh) 具有高效率反射結構之發光元件
TWI704687B (zh) 發光二極體
TWI662720B (zh) 光電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758603B (zh) 光電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JP2024515638A (ja) Ledディスプレイ用ユニットピクセル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790911B (zh) 光電元件
KR20050100291A (ko)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842276B (zh) 光電元件
TWI790912B (zh) 光電元件
JP6400281B2 (ja) 複数の発光構造を有する発光素子
TWI659549B (zh) 發光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