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6872A - 鐵氧體粉、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 - Google Patents

鐵氧體粉、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6872A
TW201806872A TW106110916A TW106110916A TW201806872A TW 201806872 A TW201806872 A TW 201806872A TW 106110916 A TW106110916 A TW 106110916A TW 106110916 A TW106110916 A TW 106110916A TW 201806872 A TW201806872 A TW 2018068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errite powder
resin composition
molded body
mass
ferri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賀康二
五十嵐哲也
Original Assignee
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6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687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03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1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non-metallic substances, e.g. ferrites, e.g. [(Ba,Sr)O(Fe2O3)6] ferrites with hexagonal structure
    • H01F1/1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non-metallic substances, e.g. ferrites, e.g. [(Ba,Sr)O(Fe2O3)6] ferrites with hexagonal structure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03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1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non-metallic substances, e.g. ferrites, e.g. [(Ba,Sr)O(Fe2O3)6] ferrites with hexagonal structure
    • H01F1/1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non-metallic substances, e.g. ferrites, e.g. [(Ba,Sr)O(Fe2O3)6] ferrites with hexagonal structure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 H01F1/11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non-metallic substances, e.g. ferrites, e.g. [(Ba,Sr)O(Fe2O3)6] ferrites with hexagonal structure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in a bonding ag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Hard Magne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種鐵氧體粉,其係能夠利用金屬探測器而檢測到者,並且包含硬鐵氧體粒子,其特徵在於,藉由離子層析法所測得之Na量為1 ppm以上且200 ppm以下。鐵氧體粉之構成粒子之體積平均粒徑較佳為0.1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於施加有10 K・1000/4πA/m之磁場時藉由VSM測定所測得之剩餘磁化較佳為25 A・m2 /kg以上且40 A・m2 /kg以下。

Description

鐵氧體粉、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鐵氧體粉、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
例如於食品之製造現場存在異物混入之問題。若發生異物混入之問題,則會成為嚴重之社會問題,給消費者等帶來極大不安,並且對於食品之製造業者、加工業者等亦造成巨大打擊。
為了防止異物混入,業界引入了金屬探測器,對出貨前之商品進行檢查之機會增多。
然而,金屬探測器無法檢測一般之塑膠材料等,因此於混入有源自製造時所使用之包裝材等工具等的異物時,無法檢測到該異物。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有包含由鐵等金屬所構成之金屬探測材料的作業手套(參照專利文獻1)。
然而,此種技術存在即便作為異物而混入之情形時,利用金屬探測器亦檢測不到之情況。另外,金屬存在因受到氧化反應等化學反應而產生經時變化,從而變得無法利用金屬探測器探測到之情況。
[先前技術文獻]參照[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12097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利用金屬探測器穩定地檢測到之成形體,另外,提供一種可適宜地用於製造上述成形體之鐵氧體粉及樹脂組成物。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上述目的可藉由下述本發明而達成。
本發明之鐵氧體粉,其係能夠利用金屬探測器而檢測到者,並且包含硬鐵氧體粒子,其特徵在於,藉由離子層析法所測得之Na量為1 ppm以上且200 ppm以下。
關於本發明之鐵氧體粉,較佳為包含硬鐵氧體粒子,該硬鐵氧體粒子含有7.8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之Sr、61.0質量%以上且65.0質量%以下之Fe。
關於本發明之鐵氧體粉,較佳為上述鐵氧體粉之構成粒子之體積平均粒徑為0.1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
關於本發明之鐵氧體粉,較佳為於施加有10 K・1000/4πA/m之磁場時藉由VSM(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振動樣品磁力計)測定所測得之剩餘磁化為25 A・m2 /kg以上且40 A・m2 /kg以下。
關於本發明之鐵氧體粉,較佳為於施加有10 K・1000/4πA/m之磁場時藉由VSM測定所測得之保磁力為39.7 kA/m以上且320 kA/m以下。
關於本發明之鐵氧體粉,較佳為藉由離子層析法所測得之Cl量為1 ppm以上且100 ppm以下。
關於本發明之鐵氧體粉,較佳為藉由離子層析法所測得之S量為1 ppm以上且1000 ppm以下。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之特徵在於:包含本發明之鐵氧體粉、與樹脂材料。
關於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較佳為上述鐵氧體粉分散存在於上述樹脂材料中。
關於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較佳為上述樹脂組成物中之上述鐵氧體粉之含有率為5.0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
關於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較佳為上述樹脂材料包含選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PVA)、氟系樹脂、聚矽氧橡膠、丁二烯橡膠、熱塑性彈性體、環氧樹脂及聚矽氧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
本發明之成形體之特徵在於:其具有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部位。
關於本發明之成形體,較佳為上述鐵氧體粉之含有率為2.0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
本發明之成形體較佳為於食品之製造、加工、包裝現場使用。
本發明之成形體較佳為用於烹調器具類、烹調用具類、食品包裝構件之一部分或全部。
本發明之成形體較佳為於厚度方向上自表面起1.0 mm以內之區域包含上述鐵氧體粉。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利用金屬探測器穩定地檢測到之成形體,另外,可提供一種可適宜地用於製造上述成形體之鐵氧體粉及樹脂組成物。
以下,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
《鐵氧體粉》
首先,對本發明之鐵氧體粉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鐵氧體粉之特徵在於包含多個硬鐵氧體粒子。
藉此,可容易地利用金屬探測器檢測到鐵氧體粉或包含該鐵氧體粉之成形體。因此,例如於本發明之鐵氧體粉、或包含該鐵氧體粉之成形體之至少一部分不慎混入至食品等製品中等之情形等時,可適宜地利用金屬探測器進行檢測,而可有效地防止該製品流通至外部等情況。
另外,如上所述之鐵氧體粉係以氧化物作為主成分,化學性質穩定,耐腐蝕性、耐化學品性優異。因此,利用金屬探測器進行檢測之穩定性優異。尤其於應用有由金屬材料所構成之金屬探測材料之情形時,有可能因氧化反應等經時變化而導致難以利用金屬探測器進行檢測,但如上所述之鐵氧體粉於暴露於各種環境下之情形時,利用金屬探測器進行檢測之穩定性均優異。另外,如上所述之鐵氧體粉對人體之安全性亦優異。
另外,本發明之硬鐵氧體粉藉由離子層析法所測得之Na(鈉)量為1 ppm以上且200 ppm以下。
若Na量為上述範圍內之值,則即便成形體中添加有鐵氧體粉以外之金屬粉,使用時亦可長期保持穩定狀態。
較佳為Na量較少,但源自原料中所含之雜質(尤其是Sr原料所含之雜質、或源自工業用水所含之鹽分之雜質)的Na成分無法被完全去除。
另外,若Na量超過上述上限值,則於使用鐵氧體粉作為填料時,導致與樹脂材料混合時黏度上升,或因將成形體於大量水分中用於需要絕緣性之用途時電阻下降,導致SUS球感度超出所需地上升,於利用金屬檢測器所進行之異物檢測中使用時容易出現誤檢測。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硬鐵氧體粉中,藉由離子層析法所測得之Na(鈉)量只要為1 ppm以上且200 ppm以下即可,較佳為1 ppm以上且150 ppm以下,更佳為1 ppm以上且110 ppm以下。
藉此,更顯著地發揮上述效果。
此外,硬鐵氧體粉中之Na量之測定例如可藉由以下方式進行。
首先,對1 g鐵氧體粉添加10 ml超純水(例如Merck股份有限公司製造,Direct-Q UV3等),照射超音波30分鐘而萃取離子成分。
其次,利用預處理用之拋棄式圓盤濾片(例如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W-25-5,孔徑0.45 μm等)對所獲得之萃取液之上清液進行過濾,而製成測定試樣。
其次,藉由離子層析法對測定試樣所含之陽離子成分進行定量分析,藉此可求出Na量(鈉離子量)。
離子層析法之條件可設為例如以下之條件。 ‐分析裝置: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IC-2010 ‐管柱:TSKgel SuperIC-Cation HSII(4.6 mmI.D.×1 cm+4.6 mmI.D.×10 cm) ‐溶離液:甲磺酸(3.0 mmol/L)+18-冠醚-6(2.7 mmol/L) ‐流速:1.0 mL/min ‐管柱溫度:40℃ ‐注入量:30 μL ‐測定模式:無抑制器方式 ‐檢測器:CM檢測器 ‐標準試樣:關東化學公司製造之陽離子混合標準液
另外,本發明之鐵氧體粉亦可包含例如由Ba系鐵氧體等所構成之粒子,但較佳為包含多個如下硬鐵氧體粒子,該硬鐵氧體粒子含有7.8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之Sr、61.0質量%以上且65.0質量%以下之Fe。
藉此,更顯著地發揮上述效果。
相對於此,若硬鐵氧體粒子中之Sr之含有率未達7.8質量%,則Fe量變得過量,導致粒子中包含相對較多之Fe2 O3 ,磁化降低,而存在鐵氧體粉或包含該鐵氧體粉之成形體變得難以利用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可能性。
另外,若硬鐵氧體粒子中之Sr之含有率超過9.0質量%,則Sr量變得過量,導致粒子中包含相對較多之SrO、或包含Sr鐵氧體以外之Sr-Fe氧化物,磁化降低,而存在鐵氧體粉或包含該鐵氧體粉之成形體變得難以利用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可能性。
另外,若硬鐵氧體粒子中之Fe之含有率未達61.0質量%,
則Sr量變得過量,導致粒子中包含相對較多之SrO、或包含Sr鐵氧體以外之Sr-Fe氧化物,磁化降低,而存在鐵氧體粉或包含該鐵氧體粉之成形體變得難以利用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可能性。
另外,若硬鐵氧體粒子中之Fe之含有率超過65.0質量%,則Fe量變得過量,導致粒子中包含相對較多之Fe2 O3 ,磁化降低,而存在鐵氧體粉或包含該鐵氧體粉之成形體變得難以利用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可能性。
另外,於使用軟鐵氧體粒子代替如上所述之硬鐵氧體粒子之情形時,例如會產生如下問題:於藉由微波爐等之微波進行加熱時,鐵氧體粉會發熱而導致樹脂材料熔融等。
如上所述,硬鐵氧體粒子中之Sr之含有率較佳為7.8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更佳為7.9質量%以上且8.9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8.0質量%以上且8.8質量%以下。
藉此,更顯著地發揮上述效果。
另外,硬鐵氧體粒子中之Fe之含有率較佳為61.0質量%以上且65.0質量%以下,更佳為61.1質量%以上且64.9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61.2質量%以上且64.8質量%以下。
藉此,更顯著地發揮上述效果。
構成鐵氧體粒子之金屬元素(Fe、Sr等)之含量可藉由如下方式測定。
即,首先,稱取鐵氧體粒子:0.2 g,將該鐵氧體粒子混合至純水:60 ml、1N之鹽酸:20 ml及1N之硝酸:20 ml之混合溶劑中而獲得混合物。其後,加熱該混合物,使鐵氧體粒子完全溶解而獲得溶液。其後,使用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感應耦合電漿)分析裝置(例如島津製作所製造,ICPS-1000IV)對該溶液進行測定,藉此可求出金屬元素之含量。
構成如上所述之硬鐵氧體粒子之硬鐵氧體亦可包含Fe、Sr、O以外之成分(元素)。作為此種成分,例如可列舉:Ti、Si、Cl、Ca、Al等。
其中,構成如上所述之硬鐵氧體粒子之硬鐵氧體中所含之Fe、Sr、O以外之成分(元素)之含有率較佳為1.0質量%以下。
另外,硬鐵氧體粒子亦可包含硬鐵氧體以外之成分。
其中,硬鐵氧體粒子中所含之硬鐵氧體以外之成分之含有率較佳為1.0質量%以下。
鐵氧體粉之構成粒子之體積平均粒徑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1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更佳為0.2 μm以上且80 μm以下。
藉此,可進一步提高鐵氧體粉於樹脂材料中之分散性,可更適宜地進行包含鐵氧體粉與樹脂材料之樹脂組成物之製造。另外,可進一步提高使用該樹脂組成物所製造之成形體之強度、表面性狀、可靠性。另外,可更穩定地進行使用樹脂組成物之成形體之製造。另外,可更適宜地進行成形體之色調之調整。
相對於此,若鐵氧體粉之構成粒子之體積平均粒徑未達上述下限值,則會因製造樹脂組成物所使用之鐵氧體粉之量等原因,而導致於下述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時,使鐵氧體粉分散至樹脂材料中耗費時間、或於凝集體之狀態下分散,故而欠佳。另外,粒徑變小而使鐵氧體之著色力增強,於染附黑色、灰色、茶色以外之顏色之情形時易成為暗淡色,故而欠佳。
另外,若鐵氧體粉之構成粒子之體積平均粒徑超過上述上限值,則會因製造樹脂組成物所使用之鐵氧體粉之量等原因,亦根據使用樹脂組成物所製造之成形體之形狀或大小等,而存在製成成形體時之成形體之強度或表面性(修飾性)降低之可能性,故而欠佳。另外,例如於採用射出成形法作為成形體之製造方法之情形時,存在樹脂組成物阻塞射出路徑之可能性,故而欠佳。
另外,鐵氧體粉之構成粒子之體積平均粒徑例如根據使用鐵氧體粉所製造之成形體之形狀、大小等而選擇,更具體而言,於用於製造膜、片狀之成形體之情形時,鐵氧體粉之構成粒子之體積平均粒徑較佳為10 μm以下。
另外,於製造成形體時,若除鐵氧體粉以外亦使用填料進行著色,則鐵氧體粉之體積平均粒徑較佳為5 μm以上。
藉此,於著色時可將鐵氧體粉之色調之影響抑制至最小程度。
體積平均粒徑例如可藉由如下測定而求出。即,首先,於100 ml之燒杯中添加作為試樣之鐵氧體粉:10 g與水:80 ml,滴加2~3滴分散劑(六偏磷酸鈉)。繼而,使用超音波均質機(例如SMT.Co.LTD.製造之UH-150型等)進行分散。於使用SMT.Co.LTD.製造之UH-150型作為超音波均質機之情形時,例如可將輸出等級設定為4而進行20秒之分散。其後,去除燒杯表面所產生之泡沫,導入至Microtrac粒度分析計(例如日機裝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型號9320-X100等)而可進行測定。
另外,硬鐵氧體粒子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呈球狀。更具體而言,鐵氧體粉較佳為包含80個數%以上之球狀度為1以上且1.2以下之硬鐵氧體粒子。
藉此,於將樹脂材料與鐵氧體粉混合而製作樹脂組成物時,於樹脂材料為粉末狀之情形時,獲得鐵氧體粉之流動性提高而混合性得以改善之效果,於樹脂材料為液狀之情形時,獲得分散性提高之效果。
球狀率可藉由如下方式求出。
首先,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例如FE-SEM(SU-8020,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等),於倍率100倍~2萬倍下拍攝鐵氧體粉。繼而,根據拍攝所得之SEM圖像,針對構成鐵氧體粉之硬鐵氧體粒子求出外切圓直徑、內切圓直徑,並求出其比(外切圓直徑/內切圓直徑)作為球狀率。於兩直徑相同之情形、即為真球之情形時,該比為1。
另外,本發明之鐵氧體粉除包含如上所述之硬鐵氧體粒子以外,亦可包含其他粒子。例如除包含如上所述之硬鐵氧體粒子以外,亦可包含不滿足上述條件之硬鐵氧體粒子,亦可包含軟鐵氧體粒子。
構成鐵氧體粉之粒子亦可經表面處理。
作為粒子之表面處理所使用之表面處理劑,例如可列舉:矽烷偶合劑、磷酸系化合物、羧酸、氟系化合物等。
尤其若藉由矽烷偶合劑對構成鐵氧體粉之粒子實施表面處理,則可更有效地防止粒子之凝集,可進一步提高鐵氧體粉或包含該鐵氧體粉之樹脂組成物之流動性、易操作性。另外,可進一步提高樹脂組成物中、成形體中之粒子之分散性。
作為矽烷偶合劑,可使用例如具有矽烷基及烴基之矽烷化合物,矽烷偶合劑尤佳為具有碳數8以上且10以下之烷基作為上述烷基。
藉此,可更有效防止硬鐵氧體粒子之凝集,可進一步提高鐵氧體粉或包含該鐵氧體粉之樹脂組成物之流動性、易操作性。另外,可進一步提高樹脂組成物中、成形體中之硬鐵氧體粒子之分散性。
作為磷酸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月桂基磷酸酯、月桂醇聚醚-2磷酸酯、硬脂醇聚醚-2磷酸酯、2-(全氟己基)乙基膦酸之磷酸酯等。
作為羧酸,例如可使用具有烴基與羧基之化合物(脂肪酸)。作為此種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癸酸、十四烷酸、十八烷酸、順式-9-十八碳烯酸等。
作為氟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具有上述矽烷偶合劑、磷酸系化合物、羧酸所具有之氫原子之至少一部分被取代為氟原子之結構的化合物(氟系矽烷化合物、氟系磷酸化合物、氟取代脂肪酸)等。
施加有10 K・1000/4πA/m之磁場時藉由VSM測定所測得之鐵氧體粉之剩餘磁化較佳為25 A・m2 /kg以上且40 A・m2 /kg以下,更佳為27 A・m2 /kg以上且38 A・m2 /kg以下。
藉此,可進一步提高使用鐵氧體粉所製造之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且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韌性、強度等。另外,亦於抑制成形體生產成本之方面有利。
相對於此,若剩餘磁化未達上述下限值,則若不增大使用鐵氧體粉所製造之成形體中之鐵氧體粉之含有率,則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變得不充分。另外,若為了提高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而增大成形體中之鐵氧體粉之含有率,則成形體之韌性、強度容易降低。
另外,若剩餘磁化超出上述上限值,則為了實現該磁特性,鐵氧體粉之組成之調整等變得複雜,亦難以獲得穩定且優異之特性。另外,即便剩餘磁化超出上述上限值,亦無助於在實用上進一步提高鐵氧體粉或包含該鐵氧體粉之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
施加有10 K・1000/4πA/m之磁場時藉由VSM測定所測得之鐵氧體粉之飽和磁化較佳為45 A・m2/kg以上且70 A・m2/kg以下,更佳為47 A・m2/kg以上且65 A・m2/kg以下。
藉此,可進一步提高使用鐵氧體粉所製造之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且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韌性、強度等。另外,亦於抑制成形體生產成本之方面有利。
相對於此,若飽和磁化未達上述下限值,則若不增大使用鐵氧體粉所製造之成形體中之鐵氧體粉之含有率,則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變得不充分。另外,若為了提高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而增大成形體中之鐵氧體粉之含有率,則成形體之韌性、強度容易降低。
另外,若飽和磁化超出上述上限值,則為了實現該磁特性,鐵氧體粉之組成之調整等變得複雜,亦難以獲得穩定且優異之特性。另外,即便飽和磁化超出上述上限值,亦無助於在實用上進一步提高鐵氧體粉或包含該鐵氧體粉之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
施加有10 K・1000/4πA/m之磁場時藉由VSM測定所測得之鐵氧體粉之保磁力較佳為39.7 kA/m以上且320 kA/m以下,更佳為55 kA/m以上且280 kA/m以下。
藉此,可進一步提高使用鐵氧體粉所製造之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另外,可抑制成形體之生產成本。
相對於此,若保磁力未達上述下限值,則對使用本發明之鐵氧體粉所製造之成形體進行磁化之情形時,存在無法實現充分之磁化、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降低的可能性,故而欠佳。
另外,若保磁力超出上述上限值,則為了實現該磁特性,鐵氧體粉之組成之調整等變得複雜,亦難以獲得穩定且優異之特性。另外,即便保磁力超出上述上限值,亦無助於在實用上進一步提高鐵氧體粉或包含該鐵氧體粉之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
此外,上述磁特性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求出。即,首先,於內徑5 mm、高度2 mm之槽內裝滿鐵氧體粉,並設置於振動試樣型磁性測定裝置中。繼而,施以外加磁場,進行掃描直至達到10 K・1000/4π・A/m,繼而減少外加磁場,而製作磁滯曲線。根據該曲線之資料而可求出飽和磁化、剩餘磁化及保磁力。作為振動試樣型磁性測定裝置,例如可使用VSM-C7-10A(東英工業公司製造)等。
硬鐵氧體粉藉由離子層析法所測得之Cl(氯)量較佳為1 ppm以上且100 ppm以下,更佳為1 ppm以上且50 ppm以下。
若Cl量為上述範圍內之值,則即便成形體中添加有鐵氧體粉以外之金屬粉,使用時亦可長期保持穩定狀態。
較佳為Cl量較少,但源自原料中所含之雜質的Cl成分無法被完全去除。
另外,若Cl量超出上述上限值,則於使用鐵氧體粉作為填料時,成形體所含之鐵氧體粉之具有Cl成分之化合物會成為導致成形體中所添加之填料或位於成形體周邊之金屬材料腐蝕之原因。
此外,硬鐵氧體粉中之Cl量(氯化物離子量)之測定可藉由例如燃燒法離子層析法而求出。
燃燒法離子層析法可於例如以下之條件下進行。 ‐燃燒裝置:三菱化學ANALY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AQF-2100H ‐試樣量:50 mg ‐燃燒溫度:1100℃ ‐燃燒時間:10分鐘 ‐氬氣流量:400 ml/min ‐氧氣流量:200 ml/min ‐加濕空氣流量:100 ml/min ‐吸收液:含1%過氧化氫之溶離液 ‐分析裝置: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IC-2010 ‐管柱:TSKgel SuperIC-Anion HS(4.6 mmI.D.×1 cm+4.6 mmI.D.×10 cm) ‐溶離液:NaHCO3 (3.8 mmol/L)+Na2 CO3 (3.0 mmol/L) ‐流速:1.5 mL/min ‐管柱溫度:40℃ ‐注入量:30 μL ‐測定模式:抑制器方式 ‐檢測器:CM檢測器 ‐標準試樣:關東化學公司製造之陰離子混合標準液
硬鐵氧體粉藉由離子層析法所測得之S(硫)量較佳為1 ppm以上且1000 ppm以下,更佳為1 ppm以上且200 ppm以下。
若S量為上述範圍內之值,則可以穩定之狀態製造成形體,且可於長期保持穩定之狀態下使用。
較佳為S量較少,但源自原料中所含之雜質的S成分無法被完全去除。
另外,若S量超出上述上限值,則於使用鐵氧體粉作為填料時,與樹脂材料混合時黏度容易上升,或與其他添加劑發生反應,於長期使用成形體時存在成形體變質之擔憂。
本發明之鐵氧體粉可藉由任意方法而製造,例如可藉由如下所述之方法適宜地製造。
即,首先,將作為原料之Fe2 O3 及SrCO3 進行乾式混合。
乾式混合係使用例如亨舍爾混合機等,混合1分鐘以上、較佳為3分鐘以上且60分鐘以下而進行造粒。
其後,對如此獲得之造粒物進行煅燒。
造粒物之煅燒可使用例如固定式電爐等進行。
煅燒條件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設為:大氣中、溫度:1050℃以上且1250℃以下、煅燒時間:2小時以上且8小時以下(峰值)。
其後,利用珠磨機等對藉由煅燒而獲得之煅燒物進行濕式粉碎,並進行洗淨、脫水、乾燥後,實施熱處理。
該熱處理之條件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設為:溫度:750℃以上且1050℃以下、加熱時間:0.1小時以上且2小時以下。
另外,於鐵氧體粉除包含上述硬鐵氧體粒子以外亦包含其他粒子之情形時,可藉由將以如上方式獲得之包含多個硬鐵氧體粒子之粉末與其他粒子進行混合而獲得目標鐵氧體粉。
《樹脂組成物》
其次,對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加以說明。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包含如上所述之本發明之鐵氧體粉與樹脂材料。
藉此,可提供可適宜地用於製造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檢測之穩定性優異之成形體的樹脂組成物。
關於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鐵氧體粉可以任意形態包含於其中,較佳為鐵氧體粉分散存在於樹脂材料中。
藉此,樹脂組成物之易操作性進一步提高,可更適宜地進行以下詳細記述之成形體之成形。另外,可有效地防止成形體之各部位中之鐵氧體粉之含有率產生非本意之不均,利用金屬探測器檢測到包含鐵氧體粉之成形體之確實性進一步提高。
樹脂組成物中之鐵氧體粉之含有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0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更佳為7.0質量%以上且88質量%以下。
藉此,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成形性,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韌性、強度、可靠性等,並且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檢測之穩定性。
相對於此,若樹脂組成物中之鐵氧體粉之含有率未達上述下限值,則會因硬鐵氧體粒子之組成等原因,而存在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檢測之穩定性變得不充分之可能性。
另外,若樹脂組成物中之鐵氧體粉之含有率超出上述上限值,則存在成形體之成形性降低,且成形體之韌性、強度、可靠性等降低之可能性。
作為樹脂組成物中所含之樹脂材料,例如可使用各種熱塑性樹脂、各種硬化性樹脂等。
更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戊烯-1)、乙烯-丙烯共聚物、環狀聚烯烴等聚烯烴;改性聚烯烴;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樹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樹脂);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醯胺(例:尼龍6、尼龍46、尼龍66、尼龍610、尼龍612、尼龍11、尼龍12、尼龍6-12、尼龍6-66);聚醯亞胺;聚醯胺醯亞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樹脂;聚碳酸酯(PC);離子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環己烷對苯二甲酸酯(PCT)、聚芳酯、芳香族聚酯(液晶聚合物)等聚酯;聚醚;聚縮醛(POM);聚苯醚;改性聚苯醚;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醯亞胺;聚碸;聚醚碸;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氟系樹脂;聚矽氧橡膠、異戊二烯橡膠、丁二烯橡膠、腈橡膠、天然橡膠等橡膠材料;苯乙烯系、聚烯烴系、聚氯乙烯系、聚胺基甲酸酯系、聚酯系、聚醯胺系、聚丁二烯系、反式聚異戊二烯系、氟橡膠系、氯化聚乙烯系等各種熱塑性彈性體;環氧樹脂;酚系樹脂;尿素樹脂;三聚氰胺樹脂;不飽和聚酯;聚矽氧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等、或以該等為主之共聚物、摻合物、聚合物合金等,可使用該等中之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而使用。
其中,樹脂組成物中所含之樹脂材料較佳為包含選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PVA)、氟系樹脂、聚矽氧橡膠、丁二烯橡膠、熱塑性彈性體、環氧樹脂及聚矽氧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
藉此,樹脂組成物中之鐵氧體粉之分散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成形性。另外,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韌性、強度、可靠性等。
尤其於對構成鐵氧體粉之粒子實施有藉由矽烷偶合劑之表面處理之情形時,與各種樹脂之密接性提高,因此樹脂組成物中之鐵氧體粉之分散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成形性。
另外,樹脂組成物中所含之樹脂材料之組成可不同於使用樹脂組成物所製造之成形體中所含之樹脂材料。例如樹脂組成物中所含之樹脂材料可為最終之成形體中所含之樹脂材料之前驅物(例如單體、二聚物、三聚物、低聚物、預聚物等)。
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材料之含有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8.0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
藉此,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成形性,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韌性、強度、可靠性等,並且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檢測之穩定性。
相對於此,若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材料之含有率未達上述下限值,則存在成形體之成形性降低,且成形體之韌性、強度、可靠性等降低之可能性。
另外,若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材料之含有率超出上述上限值,則鐵氧體粉之含有率相對減小,會因硬鐵氧體粒子之組成等原因,而存在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檢測之穩定性變得不充分之可能性。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只要包含鐵氧體粉及樹脂材料即可,亦可進而包含該等以外之成分(其他成分)。
作為此種成分(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顏料、染料等各種著色劑;各種螢光材料;各種蓄光材料;各種磷光材料;溶劑;紅外線吸收材料;紫外線吸收劑;分散劑;界面活性劑;聚合起始劑;聚合促進劑;交聯劑;聚合抑制劑;增感劑;塑化劑;滑澤劑(調平劑);滲透促進劑;濕潤劑(保濕劑);抗靜電劑;固著劑;防腐劑;防黴劑;抗氧化劑;螯合劑;pH值調節劑;增黏劑;氧化鋁、二氧化矽、氧化鈦、氧化鎂、氧化銻、氧化鈣、氧化鋅、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碳酸鈣、鈦酸鉀、玻璃纖維、碳纖維、石膏纖維、金屬纖維、金屬粒子、石墨、滑石、黏土、雲母、矽灰石、硬矽鈣石、水滑石、沸石等填料;抗凝集劑;消泡劑;發泡劑等。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為任意形態,作為樹脂組成物之形態,例如可列舉:粉末、顆粒、分散液、漿料、凝膠等,較佳為顆粒。
藉此,樹脂組成物之易操作性進一步提高,可更適宜地進行使用樹脂組成物之成形體之製造。另外,可進一步提高樹脂組成物之保存穩定性,可更有效地防止樹脂組成物於保存等時構成成分發生劣化等。
於樹脂組成物為顆粒之情形時,其體積平均粒徑較佳為1 mm以上且10 mm以下,更佳為2 mm以上且7 mm以下。
藉此,樹脂組成物之易操作性進一步提高,可更適宜地進行使用樹脂組成物之成形體之製造。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例如可藉由將上述鐵氧體粉、樹脂材料進行混合而製造。鐵氧體粉與樹脂材料之混合可藉由使用例如行星式混合機、雙軸混合機、捏合機、班布里混合機、開放式輥軋機等攪拌混練機、單軸擠出機、雙軸擠出機等混合裝置(混練裝置)而適宜地進行。
另外,視需要亦可於混合時進而使用例如上述其他成分。
《成形體》
其次,對本發明之成形體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成形體具有使用上述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部位。
藉此,可提供能夠利用金屬探測器穩定地檢測到之成形體。
另外,藉由包含如上所述之鐵氧體粉,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強度、耐久性等,例如於施加拉伸或彎曲等外力之情形時,尤其即便於施加較大外力之情形或反覆施加外力之情形等時,亦更有效地防止因斷裂等而導致成形體之一部分發生脫離之情況。因此,可更有效地防止成形體之一部分作為異物而混入至製品等中之情況本身。
本發明之成形體只要至少一部分具有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部位即可,可其整體均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而形成,亦可除具有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部位以外,另具有由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以外之材料所構成之部位。
更具體而言,例如可具有由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以外之材料所構成之基部、與設置於該基部之表面之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表面層。
另外,本發明之成形體例如可將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與其他樹脂組成物(不含本發明之鐵氧體粉之組成物)混合後進行成形。
成形體較佳為至少於其表面附近包含上述鐵氧體粉。
更具體而言,成形體較佳為於其厚度方向上自表面起1.0 mm以內之區域包含鐵氧體粉,更佳為其厚度方向上距離表面0.5 mm以內之區域包含鐵氧體粉。
成形體之表面附近為成形體中特別容易脫離之部位。因此,藉由在此區域包含鐵氧體粉而更顯著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
此外,此種成形體例如可藉由在成形體之成形時(構成樹脂組成物之樹脂材料軟化或熔融之狀態下),自應成為成形體表面之方向施加磁場而適宜地製造。尤其於為厚度相對較大之成形體之情形時,可使上述鐵氧體偏集存在於成形體之表面附近,而可更顯著地發揮上述效果。
本發明之成形體中之上述鐵氧體粉之含有率根據成形體之用途等而異,較佳為2.0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更佳為2.5質量%以上且18質量%以下。
藉此,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韌性、強度、可靠性等,並且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檢測之穩定性。
此外,於成形體不僅具有包含上述鐵氧體粉之部位(即,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部位),亦具有不含上述鐵氧體粉之部位(即,由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以外之材料所構成之部位)之情形時,較佳為包含上述鐵氧體粉之部位滿足上述有關鐵氧體粉之含有率之條件。
本發明之成形體只要其全部或一部分(例如成形體之切片)存在被應用於利用金屬探測所進行之檢查之可能性,換言之,只要存在基於利用金屬探測器進行檢測之目的而使用之可能性,則可用於任何用途,作為本發明之成形體之用途,例如可列舉:食品之製造、加工、包裝(包括捆包;以下相同)之現場用,化妝品、準藥品之製造、加工、包裝之現場用,醫藥品之製造、加工、包裝之現場用,上述以外之製品之製造、加工、包裝之現場用,醫療現場用,進行細胞培養、組織培養、器官培養、基因重組等生物學處理之現場用,進行化合物之合成等化學處理之現場用等。
其中,本發明之成形體較佳為於食品之製造、加工、包裝之現場使用。
對於食品要求較高之安全性,但其製造、加工、包裝通常係於容易混入異物之環境中進行。因此,藉由將本發明應於食品之製造、加工、包裝之現場使用所使用之物品,而更顯著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
另外,食品之製造、加工現場所使用之物品中,應用於微波爐之物品(例如各種烹調具、各種容器、托盤、保鮮膜等)亦較多,本發明之成形體由於使用作為非金屬材料之鐵氧體,故而亦可適宜地應對微波爐之使用。
此外,於本說明書中,食品之形態不僅包括固形狀、半固形狀(果子凍、布丁等凝膠狀等),亦包括液狀,食品係亦包括飲品等在內之概念。另外,食品之概念亦包括食品添加物或補充品(健康輔助食品)。另外,食品之概念亦包括源自動物之食用肉、魚貝類、源自植物之蔬菜、果實、種子、穀物、豆類、海藻之類的天然物或該等之加工物,另外亦包括人工甜味劑、人工調味料等之類的人工合成品。
作為食品之製造、加工現場所使用之成形體,例如可列舉:烹調機器類、烹調器具類、烹調用具類、餐具類、服飾類(穿著於人體而使用之物品)、食品包裝所使用之包裝構件、及隨附於該等而使用之物品、以及該等之維護、修理等所使用之物品等。
更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加熱板、爐具、氣體燃燒器、烤箱、烤麵包片機、微波爐、餐具清洗機、餐具乾燥機、秤(scale)、廚房計時器、溫度計、淨水器、淨水過濾器(濾芯)等烹調機器類;鍋、煎鍋、水壺、該等之蓋子、菜刀、剪刀、湯杓(ladle)、小勺、削皮器、切片機、攪拌機、切碎機、攪糊機、擀麵杖、攪拌棒(muddler)、攪泡器、簍筐、盆(bowl)、脫水機(drainer)、砧板、棕墊、飯勺、成形模具、模切器、去浮沫勺、擦菜板(食品擦碎器)、鍋鏟(平鏟)、食品簽、脫水機、篩子、研磨機、小鍋蓋、製冰皿、燒烤網、燒烤鉗、切蛋器、量杯、量匙等烹調器具類;抹布、廚房紙巾、布手巾、毛巾、紙巾、除水片、保鮮膜、烤箱用紙、擠花袋、火撐架、鍋墊等烹調用具類;盤子、杯子、碗、筷子(包括長筷子)、湯匙、餐叉、餐刀、蟹甲殼類大腿部歩足身取出器具(蟹匙、蟹叉)等餐具類;圍裙、白罩衫、口罩、手套、鞋子、襪子、內衣、帽子、眼鏡等服飾類(穿著於人體而使用之物品);食品用層壓膜等食品用包裝膜、包裝用管、食品用收納瓶、塑膠性密閉容器等食品包裝構件;另外,亦可列舉:曬乾貨網、軟管、擱刀架、擱碗架、海綿、刷帚、洗劑容器、磨石、磨具、或該等之構成構件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本發明之成形體尤佳為用於烹調器具類、烹調用具類、食品包裝構件之一部分或全部。
藉此,於各種成形體中,上述成形體、特別是其至少一部分於食品之製造、加工、包裝現場等混入至食品中之風險較高。因此,藉由將本發明應用於如上所述之成形體,而更顯著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
另外,於應用於醫療現場之情形時,例如於手術等時發生將醫療器具、醫療用具遺忘於體內等情況之情形時,可容易地檢測到,可更有效地防止發展為重大之醫療過失事件。
作為成形體之製造方法,可採用各種成形方法,例如可列舉:射出成形法(嵌入成形法、多色成形法、夾芯成形法、射出(injection)成形法等)、擠出成形法、吹脹成形法、T型模頭膜成形法、層壓成形法、吹塑成形法、中空成形法、壓縮成形法、壓延成形法等成形法、光造形法、三維積層造形法等。
另外,於樹脂組成物包含硬化性樹脂之情形時,進行該硬化性樹脂之硬化反應。硬化反應根據硬化性樹脂之種類等而異,可藉由加熱或紫外線等能量線之照射等而進行。
另外,於製造成形體時,除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以外,亦可使用其他材料(例如稀釋用之樹脂材料等)。
另外,於製造成形體時,可將多種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組合而使用。
另外,於成形體具有使用上述樹脂組成物以外之材料所形成之基部、與設置於該基部上之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表面層之情形時,可於藉由如上所述之方法或鑄造、鍛造、粉末射出成型法(PIM(Powder Injection Molding))等方法所製造之基部上,採用浸漬、毛刷塗裝等塗裝法、噴墨法等各種印刷法等形成表面層而製造。
另外,於成形體之成形時亦可進行磁化。藉此,可進一步提高成形體之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檢測到之性質、檢測之穩定性。
另外,成形體可藉由對利用如上所述之成形方法所獲得之成形體實施例如研削、研磨等後處理而製造。
以上,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主要針對於樹脂組成物中,鐵氧體粉分散存在於樹脂材料中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於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中,例如鐵氧體粉亦可沈澱於液體中,視需要藉由攪拌等使之分散而使用。另外,例如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亦可為於揮發性之液體中分散有鐵氧體粉與樹脂粒子之分散體。另外,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亦可為例如單純將鐵氧體粉與樹脂粉末混合而成之構成。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及比較例而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1》鐵氧體粉之製造
藉由如下方式製造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鐵氧體粉。
(實施例A1)
首先,準備Fe2 O3 與SrCO3 ,將該等以莫耳比計5.6:1.0之比率投入至亨舍爾混合機中,經過10分鐘之乾式混合後進行造粒。
使用固定式電爐,將所獲得之造粒物於大氣中、1075℃下煅燒4小時(峰值)。
進而,使用珠磨機,於固形物成分:60質量%、30分鐘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煅燒所獲得之煅燒物進行濕式粉碎,並進行洗淨、脫水、乾燥後,於大氣中、850℃下進行1小時(峰值)之熱處理而獲得鐵氧體粉。
如此獲得之構成鐵氧體粉之粒子(硬鐵氧體粒子)中之Sr之含有率為8.78質量%、Fe之含有率為62.3質量%。
構成鐵氧體粉之粒子中之金屬元素(Fe、Sr等)之含量係藉由如下方式求出。即,稱取鐵氧體粒子:0.2 g,加熱對純水:60 ml添加1N之鹽酸:20 ml及1N之硝酸:20 ml而成之混合物,使鐵氧體粒子完全溶解而準備水溶液,使用ICP分析裝置(島津製作所製造,ICPS-1000IV)進行測定,藉此求出各金屬元素之含量。此外,對下述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亦藉由相同方式求出。
另外,鐵氧體粉之構成粒子之體積平均粒徑為1.8 μm。
體積平均粒徑係藉由如下測定而求出。即,首先,於100 ml之燒杯中添加作為試樣之鐵氧體粉:10 g與水:80 ml,滴加2滴分散劑(六偏磷酸鈉)。繼而,使用超音波均質機(SMT.Co.LTD.製造之UH-150型)進行分散。此時,將超音波均質機之輸出等級設定為4,進行20秒之分散。其後,去除燒杯表面所產生之泡沫,導入至Microtrac粒度分析計(例如日機裝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型號9320-X100等)而進行測定。此外,對下述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亦藉由相同方式求出。
另外,使用振動試樣型磁性測定裝置對鐵氧體粉進行測定,結果飽和磁化σs:55.8 A・m2/kg、剩餘磁化σr:33.4 A・m2/kg、保磁力Hc:285 kA/m。
上述磁特性係藉由如下方式求出。即,首先,於內徑5 mm、高度2 mm之槽內裝滿鐵氧體粉,並設置於振動試樣型磁性測定裝置(東英工業公司製造,VSM-C7-10A)中。繼而,施以外加磁場,進行掃描直至達到10 K・1000/4π・A/m,繼而減少外加磁場,而製作磁滯曲線。其後,根據該曲線之資料,求出飽和磁化σs、剩餘磁化σr及保磁力Hc。此外,對下述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亦藉由相同方式求出。
另外,藉由如下方式測定硬鐵氧體粉之陽離子含量。
首先,對1 g鐵氧體粉添加10 ml超純水(Merck股份有限公司製造,Direct-Q UV3),照射超音波30分鐘而萃取離子成分。
其次,利用預處理用之拋棄式圓盤濾片(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W-25-5,孔徑0.45 μm)對所獲得之萃取液之上清液進行過濾,而製成測定試樣。
其次,藉由離子層析法,於下述條件下對測定試樣所含之陽離子成分進行定量分析,換算成鐵氧體粉之含有率。 ‐分析裝置: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IC-2010 ‐管柱:TSKgel SuperIC-Cation HSII(4.6 mmI.D.×1 cm+4.6 mmI.D.×10 cm) ‐溶離液:甲磺酸(3.0 mmol/L)+18-冠醚-6(2.7 mmol/L) ‐流速:1.0 mL/min ‐管柱溫度:40℃ ‐注入量:30 μL ‐測定模式:無抑制器方式 ‐檢測器:CM檢測器 ‐標準試樣:關東化學公司製造之陽離子混合標準液
另一方面,陰離子含量之測定係藉由利用燃燒法離子層析法,於下述條件下定量分析鐵氧體粉所含之陰離子成分而進行。 ‐燃燒裝置:三菱化學ANALY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AQF-2100H ‐試樣量:50 mg ‐燃燒溫度:1100℃ ‐燃燒時間:10分鐘 ‐氬氣流量:400 ml/min ‐氧氣流量:200 ml/min ‐加濕空氣流量:100 ml/min ‐吸收液:含1%過氧化氫之溶離液 ‐分析裝置: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IC-2010 ‐管柱:TSKgel SuperIC-Anion HS(4.6 mmI.D.×1 cm+4.6 mmI.D.×10 cm) ‐溶離液:NaHCO3 (3.8 mmol/L)+Na2 CO3 (3.0 mmol/L) ‐流速:1.5 mL/min ‐管柱溫度:40℃ ‐注入量:30 μL ‐測定模式:抑制器方式 ‐檢測器:CM檢測器 ‐標準試樣:關東化學公司製造之陰離子混合標準液 此外,對下述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亦藉由與上述相同之方式進行陽離子含量之測定及陰離子含量之測定。
(實施例A2、A3)
將造粒物之製造所使用之材料之比率設為如表1所示,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A1相同之方式製造鐵氧體粉。
(實施例A4)
首先,準備Fe2 O3 與SrCO3 ,將該等以莫耳比計5.75:1.0之比率進行混合。其次,利用乾式之介質研磨機(振磨機,直徑1/8英吋之不鏽鋼珠)對該混合物進行4.5小時之粉碎,利用輪壓機將所獲得之粉碎物製成約1 mm見方之顆粒。對該顆粒,利用網眼3 mm之振動篩去除粗粉,繼而利用網眼0.5 mm之振動篩去除微粉後,利用旋轉式電爐,於1080℃下加熱3小時進行預煅燒,而獲得預燒結體。
繼而,使用乾式之介質研磨機(振磨機,直徑1/8英吋之不鏽鋼珠),進行粉碎直至體積平均粒徑成為約4 μm,其後,添加水,進而使用濕式之介質研磨機(立式珠磨機,直徑1/16英吋之不鏽鋼珠)粉碎10小時,於其中添加作為黏合劑之聚乙烯醇(PVA)之水溶液(20質量%溶液)而獲得漿料。漿料中之固形物成分為55.0質量%,黏合劑之含有率為1.0質量%。
其次,利用噴霧乾燥器對所獲得之漿料進行噴霧乾燥,而獲得造粒物。
其後,對所獲得之造粒物進行粒度調整,進而利用旋轉式電爐,於650℃下加熱2小時而去除黏合劑。
其後,使用固定式電爐,將所獲得之造粒物於大氣中、1185℃下煅燒4小時(峰值),進而進行壓碎、分級,而獲得鐵氧體粉。
如此獲得之構成鐵氧體粉之粒子(硬鐵氧體粒子)中之Sr之含有率為8.52質量%、Fe之含有率為62.7質量%。
另外,鐵氧體粉之構成粒子之體積平均粒徑為15.0 μm。
另外,使用振動試樣型磁性測定裝置(東英工業公司製造,VSM-C7-10A)對鐵氧體粉進行測定,結果飽和磁化σs:55.3 A・m2 /kg、剩餘磁化σr:32.4 A・m2 /kg、保磁力Hc:161 kA/m。
(實施例A5)
變更對預燒結體之粉碎處理之條件、利用噴霧乾燥器所進行之噴霧乾燥之條件、對造粒物之粒度調整之條件,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A4相同之方式製造鐵氧體粉。
如此獲得之鐵氧體粉之構成粒子之體積平均粒徑為39.0 μm。
(實施例A6)
於本實施例中,藉由如下方式製造含有多個包含Ba代替Sr之組成之粒子的鐵氧體粉。
即,首先,準備Fe2 O3 與BaCO3 ,將該等以莫耳比計5.75:1.0之比率投入至亨舍爾混合機中,乾式混合10分鐘而進行造粒。
使用固定式電爐,將所獲得之造粒物於大氣中、1075℃下煅燒4小時(峰值)。
進而,使用珠磨機,於固形物成分:60質量%、30分鐘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煅燒所獲得之煅燒物進行濕式粉碎,並進行洗淨、脫水、乾燥後,於大氣中、850℃下進行1小時(峰值)之熱處理,而獲得鐵氧體粉。
如此獲得之構成鐵氧體粉之粒子(硬鐵氧體粒子)中之Ba之含有率為12.81質量%、Fe之含有率為59.94質量%。
(比較例A1)
使用Fe2 O3 及碳黑(C)作為造粒物製造用之原料,於氮氣環境中、1000℃、4小時(峰值)之條件下進行正式燒結處理,並且省略對經濕式粉碎所得之粉碎物之熱處理,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A1相同之方式製造鐵氧體粉。
(比較例A2)
於上述熱處理前,對粉碎物:90質量份添加作為熔劑之NaCl:10質量份,於熱處理後使用溫水進行傾析,對所獲得之硬鐵氧體粒子利用水進行清洗直至清洗液之導電率成為0.1 mS/m以下,並加以乾燥,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A2相同之方式製造鐵氧體粉。
(比較例A3)
於上述熱處理前,對粉碎物:50質量份添加作為熔劑之Na2 SO4 :50質量份,於熱處理後使用溫水進行傾析,對所獲得之硬鐵氧體粒子利用水進行清洗直至清洗液之導電率成為0.1 mS/m以下,並加以乾燥,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A2相同之方式製造鐵氧體粉。
將上述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鐵氧體粉之製造條件彙總示於表1,將鐵氧體粉之特性等彙總示於表2。
此外,針對實施例A4、A5之鐵氧體粉,構成鐵氧體粉之硬鐵氧體粒子中,球狀度為1以上且1.2以下之粒子之比率均為90個數%以上,相對於此,關於各比較例,球狀度為1以上且1.2以下之粒子之比率均未達1個數%。此外,球狀度係藉由如下方式求出。即,首先,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例如FE-SEM(SU-8020,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等),於倍率20萬倍下拍攝鐵氧體粉。繼而,根據拍攝所得之SEM圖像,對構成鐵氧體粉之硬鐵氧體粒子求出外切圓直徑、內切圓直徑,並求出其比(外切圓直徑/內切圓直徑)作為球狀率。
[表1]
[表2]
《2》樹脂組成物之製造
使用如上所述之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鐵氧體粉,藉由如下方式製造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B1)
使用捏合機、造粒機,將上述實施例A1中所製造之鐵氧體粉、與作為樹脂材料之聚丙烯以質量比5.0:95.0加以混合、混練後,進行造粒。
藉此,獲得作為體積平均粒徑為3 mm之顆粒的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B2~B5)
將鐵氧體粉與聚丙烯之調配比率變更為如表3所示,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B1相同之方式獲得作為顆粒之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B6)
使用捏合機、造粒機,將上述實施例A1中所製造之鐵氧體粉、作為樹脂材料之聚丙烯、及作為白色顏料之二氧化矽(日本Aerosil公司製造,AEROSIL200)以質量比2.0:93.0:5.0加以混合、混練後,進行造粒。
藉此,獲得作為體積平均粒徑為3 mm之顆粒的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B7、B8)
將鐵氧體粉、聚丙烯及二氧化矽之調配比率變更為如表3所示,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B6相同之方式獲得作為顆粒之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B9~B13)
將鐵氧體粉之種類及樹脂材料之種類變更為如表3所示,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B8相同之方式獲得作為顆粒之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B14)
將鐵氧體粉之種類變更為上述實施例A6中所製造之鐵氧體粉,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B8相同之方式獲得作為顆粒之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B15)
使用球磨機,將上述實施例A4中所製造之鐵氧體粉、尼龍樹脂粉末、及作為白色顏料之二氧化矽粒子以與上述實施例B12相同之質量比進行混合,而獲得粉狀之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B16)
將樹脂材料之種類變更為如表3所示,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B15相同之方式獲得粉狀之樹脂組成物。
(比較例B1)
將鐵氧體粉之種類變更為上述比較例A1中所製造之鐵氧體粉,並變更各成分之調配量,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B6相同之方式獲得作為顆粒之樹脂組成物。
(比較例B2)
將鐵氧體粉之種類變更為上述比較例A2中所製造之鐵氧體粉,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B3相同之方式獲得作為顆粒之樹脂組成物。
(比較例B3)
將鐵氧體粉之種類變更為上述比較例A3中所製造之鐵氧體粉,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B3相同之方式獲得作為顆粒之樹脂組成物。
(比較例B4)
使用鐵粉(金屬粉)代替鐵氧體粉,並變更各成分之調配量,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B6相同之方式獲得作為顆粒之樹脂組成物。
將上述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樹脂組成物之條件彙總示於表3。另外,表3中之MFR欄表示基於JIS K 7210,於溫度:190℃、荷重:2.16 kg之條件下進行測定時之熔體流動速率(MFR)之值。
[表3]
《3》成形體之製造
(實施例C1)
使用捏合機、T型模頭,使上述實施例B1中所製造之樹脂組成物(顆粒)熔融並進行成形,而獲得厚度:100 μm之片狀之成形體。
(實施例C2、C3)
作為樹脂組成物,分別使用上述實施例B2、B3中所製造之顆粒代替上述實施例B1中所製造之顆粒,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C1相同之方式製造片狀之成形體。
(實施例C4)
使用捏合機,使上述實施例B4中所製造之樹脂組成物(顆粒)熔融,於成形模具中進行射出成形,而獲得厚度:2 mm之板狀之成形體。
(實施例C5)
使用捏合機,使上述實施例B5中所製造之樹脂組成物(顆粒)熔融,於成形模具中進行射出成形,而獲得厚度:2 mm之板狀之成形體。
(實施例C6~C14)
作為樹脂組成物,分別使用上述實施例B6~B14中所製造之顆粒代替上述實施例B1中所製造之顆粒,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C1相同之方式製造片狀之成形體。
(實施例C15)
使實施例A1中所製造之鐵氧體粉及SiO2 分散於固形物成分10質量%之PVA水溶液中,使用敷料器進行塗敷、乾燥,而獲得厚度:100 μm之片狀之成形體。此時,使PVA之固形物成分、鐵氧體粉、及SiO2 之質量比分別成為75.0質量%、20.0質量%、5.0質量%。
(實施例C16)
將上述實施例A4中所製造之鐵氧體粉、液狀之環氧樹脂、聚合起始劑、作為硬化劑之三氟化硼單乙基胺錯合物、及作為白色顏料之二氧化矽(日本Aerosil公司製造,AEROSIL200)進行混合,使該混合物流入至聚矽氧樹脂製之成形模具中。其後,加熱至120℃使環氧樹脂硬化,而製造直徑:13 mm、厚度:2.0 mm之圓盤狀之成形體。
所獲得之成形體中之鐵氧體粉之含有率為20.0質量%、樹脂材料之含有率為75.0質量%、著色劑之含有率為5.0質量%。
(實施例C17)
將上述實施例A1中所製造之鐵氧體粉、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及作為白色顏料之二氧化鈦粒子進行混合,使該混合物流入至聚矽氧樹脂製之成形模具中。其後,加熱至120℃,而製造直徑:13 mm、厚度:2.0 mm之圓盤狀之成形體。
所獲得之成形體中之鐵氧體粉之含有率為20.0質量%、樹脂材料之含有率為75.0質量%、著色劑之含有率為5.0質量%。
(實施例C18、C19)
將樹脂材料之種類變更為如表4所示,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C17相同之方式製造圓盤狀之成形體。
(實施例C20)
將上述實施例A1中所製造之鐵氧體粉、聚矽氧樹脂、及作為白色顏料之二氧化鈦粒子以成形體中之鐵氧體粉之含有率為20.0質量%、樹脂材料之含有率為75.0質量%、著色劑(顏料)之含有率為5.0質量%之方式進行混合,使該混合物流入至聚矽氧樹脂製之成形模具中。此時,聚矽氧樹脂係使用利用有機溶劑加以稀釋而獲得之固形物成分20重量%者。於65℃下連同成形型一起進行加熱,藉此使有機溶劑蒸發後,加熱至120℃使聚矽氧樹脂硬化,而製造直徑:13 mm、厚度:2.0 mm之圓盤狀之成形體。
(實施例C21)
將樹脂材料之種類變更為如表4所示,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C20相同之方式製造圓盤狀之成形體。
(實施例C22)
將上述實施例B15中所製造之樹脂組成物(粉狀)投入至模具中後進行加壓,其後自模具中取出,於180℃下加熱4小時使之熔融、硬化,而製造直徑:13 mm、厚度:2.0 mm之圓盤狀之成形體。
(實施例C23)
將上述實施例B16中所製造之樹脂組成物(粉狀)投入至模具中後進行加壓,其後自模具中取出,於180℃下加熱4小時使之熔融、硬化,而製造直徑:13 mm、厚度:2.0 mm之圓盤狀之成形體。
(比較例C1~C4)
作為樹脂組成物,分別使用上述比較例B1~B4中所製造之顆粒代替上述實施例B1中所製造之顆粒,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實施例C1相同之方式製造片狀之成形體。
將上述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成形體之條件彙總示於表4。
[表4]
《4》針對成形體之評價
《4-1》利用金屬探測器所進行之檢測 針對上述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中所製造之成形體,使之通過輸送帶式金屬探測器(System Square公司製造,META-HAWKII),求出可檢測出成形體之感度(位準表(F值、S值)、鐵球感度、SUS球感度)。
《4-2》照射微波時有無異常加熱
針對上述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中所製造之成形體,為了確認於微波照射時有無異常加熱,而使用市售之微波爐,以600 W加熱5分鐘,依據下述基準而評價此時各成形體之狀態。 ○:幾乎未確認到異常加熱。 △:確認到適度範圍內之成形體之溫度上升。 ×:確認到成形體之異常加熱,且確認到成形體之焦糊等。或確認到於微波爐內產生火花等異常,中止評價。
此外,針對將成形體成形為片狀之實施例C1~C3、C6~C15、比較例C1~C4,切斷成80 mm×60 mm尺寸,對切片進行評價。針對實施例C4、C5、C16~C23,將所獲得之成形體直接用於評價。 將該等結果示於表5。
[表5]
如表5所示,於本發明中,獲得了能夠利用金屬探測器穩定地檢測到之成形體。另外,於本發明中,可適宜地進行成形體之表面性狀之控制,亦有效防止因包含粉末而導致產生非本意之凹凸之情況。另外,於本發明中,可利用著色劑將成形體調整為各種顏色。相對於此,比較例未獲得令人滿意之結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鐵氧體粉係能夠利用金屬探測器而檢測到者,其包含硬鐵氧體粒子,該硬鐵氧體粒子含有7.8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之Sr、61.0質量%以上且65.0質量%以下之Fe。因此,可提供可適宜地用於製造能夠利用金屬探測器穩定地檢測到之成形體的鐵氧體粉。因此,本發明之鐵氧體粉具有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Claims (15)

  1. 一種鐵氧體粉,其係能夠利用金屬探測器而檢測到者,並且包含硬鐵氧體粒子,其特徵在於,藉由離子層析法所測得之Na量為1 ppm以上且200 ppm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鐵氧體粉,其中上述鐵氧體粉之構成粒子之體積平均粒徑為0.1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鐵氧體粉,其於施加有10 K・1000/4πA/m之磁場時藉由VSM測定所測得之剩餘磁化為25 A・m2 /kg以上且40 A・m2 /kg以下。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鐵氧體粉,其於施加有10 K・1000/4πA/m之磁場時藉由VSM測定所測得之保磁力為39.7 kA/m以上且320 kA/m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鐵氧體粉,其藉由離子層析法所測得之Cl量為1 ppm以上且100 ppm以下。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鐵氧體粉,其藉由離子層析法所測得之S量為1 ppm以上且1000 ppm以下。
  7. 一種樹脂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包含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鐵氧體粉、與樹脂材料。
  8. 如請求項7之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鐵氧體粉分散存在於上述樹脂材料中。
  9. 如請求項7或8之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樹脂組成物中之上述鐵氧體粉之含有率為5.0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
  10. 如請求項7至9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樹脂材料包含選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PVA)、氟系樹脂、聚矽氧橡膠、丁二烯橡膠、熱塑性彈性體、環氧樹脂及聚矽氧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
  11. 一種成形體,其特徵在於:具有使用請求項7至10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部位。
  12. 如請求項11之成形體,其中上述鐵氧體粉之含有率為2.0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成形體,其中上述成形體係於食品之製造、加工、包裝現場使用。
  14. 如請求項13之成形體,其中上述成形體係用於烹調器具類、烹調用具類、食品包裝構件之一部分或全部。
  15. 如請求項11至14中任一項之成形體,其中上述成形體於厚度方向上自表面起1.0 mm以內之區域包含上述鐵氧體粉。
TW106110916A 2016-03-31 2017-03-30 鐵氧體粉、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 TW2018068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1499A JP6413153B2 (ja) 2016-03-31 2016-03-31 フェライト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JP2016-071499 2016-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6872A true TW201806872A (zh) 2018-03-01

Family

ID=59965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916A TW201806872A (zh) 2016-03-31 2017-03-30 鐵氧體粉、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13153B2 (zh)
TW (1) TW201806872A (zh)
WO (1) WO20171704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8525A (zh) * 2019-05-22 2022-02-01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抗蚀剂组合物纯化品的制造方法、抗蚀剂图案形成方法、及抗蚀剂组合物纯化品
GB201913591D0 (en) 2019-09-20 2019-11-06 Smith Sean Ronald Improvements to gloves
GB2589716A (en) * 2019-09-20 2021-06-09 Ronald Smith Sean Improvements to gloves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4806B2 (ja) * 1976-09-24 1985-10-05 株式会社クラレ 永久磁石用組成物の製造法
JPS5841646B2 (ja) * 1979-04-28 1983-09-13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六角板状マグネトプランバイト型フエライト粒子粉末の製造法
JPS60216524A (ja) * 1985-03-25 1985-10-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氷久磁石の製造方法
JPH06321265A (ja) * 1993-05-07 1994-11-22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断熱性プラスチック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00553B2 (ja) * 1994-07-07 2003-04-28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部分発泡熱成形容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RU2007106872A (ru) * 2004-09-09 2008-10-20 БЕЛЛ Гленда Фэй (AU) Отделение пластика и эластомеров от пищевых и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их продуктов
JP2010145563A (ja) * 2008-12-17 2010-07-01 Toska Co Ltd アタッチ部材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3151352U (ja) * 2009-04-08 2009-06-18 アラム株式会社 食品用ヘラ
JP5583432B2 (ja) * 2010-02-26 2014-09-03 株式会社エスケイ工機 結束バン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860166A4 (en) * 2012-06-07 2016-01-20 Tdk Corp METHOD FOR PRODUCING SR-FERRITE PARTICLES FOR SINTERED MAGNET, METHOD OF USE OF THE SR-FERRITE PARTICLES, SR-FERRITE SINTER MAGNET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MOTOR AND GENERATOR
JP2014010118A (ja) * 2012-07-02 2014-01-20 Nidec Sankyo Corp 磁気センサ装置
JP6459963B2 (ja) * 2013-04-03 2019-01-30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ボンド磁石用フェライト粒子粉末、ボンド磁石用樹脂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成型体
WO2014200047A1 (ja) * 2013-06-14 2014-12-18 ミドリ安全株式会社 手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70426A1 (ja) 2017-10-05
JP2017183613A (ja) 2017-10-05
JP6413153B2 (ja) 2018-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06873A (zh) 鐵氧體粉、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
TWI725181B (zh) 鐵氧體粉、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
TW201806872A (zh) 鐵氧體粉、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
JP5515106B2 (ja) 抗菌性製品及び粉末抗菌剤
JP6814056B2 (ja) フェライト粉および樹脂組成物
TW201935491A (zh) 複合粒子、粉末、樹脂組合物及成形體
KR20170075633A (ko) 항균성 제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7201693A (ja) フェライト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JP2019182699A (ja) 水素発生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rida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 its migration, and toxicity evaluation
WO2019146661A1 (ja) 複合粒子、粉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Khalifa et al. Covalently phenolated-β-lactoglobulin-pullulan as a green halochromic biosensor efficiency monitored Barramundi fish's spoilage
CN113727685A (zh) 包含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伤口密封粉末
KR102598436B1 (ko) 살균 세척을 하기 위한 스마트 도마
KR101709220B1 (ko) 성형성을 향상시킨 항균 플라스틱
KR101545210B1 (ko) 기능성 수지 제품 제조용 수지 조성물
Čurlej et al. SAFETY ISSUES OF MICROPLASTICS RELEASED FROM FOOD CONTACT MATERIALS
Joshi et al.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parameters for Muktā Bhasma (calcined pearl)
JPWO2019159800A1 (ja) 複合粒子、粉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JP6856205B1 (ja) 成形用樹脂組成物
KR100459933B1 (ko) 원적외선을 방사하는 맥섬석 미립자 제조방법과 맥섬석 미립자로 형성된 세라믹을 갖는 용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124085A (en) Antibacterial composition, antibacterial articles and antibacterial method
JP3161711U (ja) 抗菌効果を有するメラミン食器
TWM404663U (en) Melamine ware structure having antibacterial effect
WO2016017671A1 (ja) ホタテ貝焼成粉末入樹脂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