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4676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4676A
TW201804676A TW106120510A TW106120510A TW201804676A TW 201804676 A TW201804676 A TW 201804676A TW 106120510 A TW106120510 A TW 106120510A TW 106120510 A TW106120510 A TW 106120510A TW 201804676 A TW201804676 A TW 2018046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nector
conductor
fla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0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8928B (zh
Inventor
浦野哲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4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4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8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89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6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coupling devices, e.g.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3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連接器具有一板狀安裝部及從該安裝部朝第一方向突出之一電纜裝配部。該安裝部具有配置在面向該第一方向之第一平坦表面上且適合於固定至一板之一固定部以及配置在面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的第二平坦表面上之一平坦部。該電纜裝配部具有適合於收容電纜之一收容部、形成於該收容部之一端且允許該電纜插入通過之一開口部以及將被電性連接至該電纜之一電纜接觸部。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申請案係主張基於2016年7月21日所提出之日本特願第2016-143090號的優先權。且其所有揭示內容藉由參照的方式併入本說明書中。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連接器,特別是一種適合於安裝至板及收容電纜的連接器。在此申請案中,電纜意指線性導體及特別包括包覆導體。
提出一種在JP-A-2010-514138(以下,稱為專利文獻1)中所述之表面安裝連接器,作為一種類型的連接器。如第24圖所示,專利文獻1所述之表面安裝連接器係構造成為例如一種與發光二極體(LED)750與電阻器740一起配置在一板730之表面上的低身(low-profile)表面安裝電連接器(SMEC)720。在第24圖中,垂直於該板730且在該圖中向上及向下之方向分別稱為向上及向下方向,而沿著該板730之方向稱為水平方向。
在此,該SMEC 72本身具有低的高度,以便在該LED 750所發射之光束中,大部分具有向上光學路徑及斜上光學路徑的光束不會被該SMEC 720阻斷。然而, 水平光學路徑及一些幾乎呈水平之斜上光學路徑會被該SMEC 720阻斷。
例如,該LED 750朝在圖中箭頭A1所描繪之方向發射的光束沒有被該SEMC 720阻斷,而該LED 750朝在圖中箭頭A2所描繪之方向發射的光束被該SEMC 720阻斷。
如上所述,會有下面的問題:該連接器阻斷該LED沿著該板所發射的一些光束,以及結果,促使包括該LED之作為光源的照明裝置所射出之光量的減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514138號公報
有鑑於上述情況而提出本發明。本發明之一目的提出一種連接器,其適合於被安裝至一板及收容一線性導體,以便使一在板上所形成之接觸件與該線性導體電性連接,且該連接器不會阻斷沿著該板之上表面的方向之光學路徑。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提供一種連接器,其包括一板狀安裝部及從該安裝部朝第一方向突出之一電纜裝配部;該安裝部具有:一第一平坦表面,其面向該第一方向;一第二平坦表面,其面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之第 二方向;一固定部,其適合於固定至一板且配置在該第一平坦表面上;以及一平坦部,其配置在該第二平坦表面上;該電纜裝配部具有:一收容部,其適合於收容一電纜;一開口部,其形成於該收容部之一端且允許該電纜通過;以及一電纜接觸部,其將被電性連接至該電纜。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提供一種照明裝置,其包括具有一第一主面、一第二主面及一通孔之一板;配置在該第二主面上之一發光部;以及一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一板狀安裝部及從該安裝部朝第一方向突出之一電纜裝配部;該安裝部具有:一第一平坦表面,其面向該第一方向;一第二平坦表面,其面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一固定部,其適合於固定至一板且配置在該第一平坦表面上;以及一平坦部,其配置在該第二平坦表面上;該電纜裝配部具有:一收容部,其適合於收容一電纜;一開口部,其形成於該收容部之一端且允許該電纜插入通過;以及一電纜接觸部,其將被電性連接至該電纜;該電纜裝配部從該第二主面經由該通孔突出至該第一主面上,該固定部係被固定至該第二主面。
依據本發明之該一態樣,當該連接器被安裝至該板時,該安裝部從該板之一表面突出,而該電纜裝配部從該板之另一表面突出。因為該安裝部係由一板狀構件所形成,所以可降低該連接器在該安裝部側之突出高度。
1‧‧‧連接器
2‧‧‧安裝部
3‧‧‧電纜裝配部
3A‧‧‧收容器
4‧‧‧連接器
5‧‧‧第一平坦表面
6‧‧‧第二平坦表面
7‧‧‧板接觸部(固定部)
8‧‧‧吸部
9‧‧‧上蓋
10‧‧‧開口
11‧‧‧電纜接觸部
12‧‧‧彎曲部
13‧‧‧突出部
15‧‧‧電纜阻擋部
16‧‧‧包覆導體
17‧‧‧導體
17A‧‧‧裸導體
18‧‧‧覆蓋層
20‧‧‧板
21‧‧‧安裝表面
22‧‧‧後表面
23‧‧‧LED
24‧‧‧通孔
25‧‧‧板導體
30‧‧‧連接器
31‧‧‧彎曲部
32‧‧‧安裝表面水平線
40‧‧‧連接器
41‧‧‧插入起端
42‧‧‧插入終端
50‧‧‧連接器
720‧‧‧低身表面安裝電連接器
730‧‧‧板
740‧‧‧電阻器
750‧‧‧發光二極體
A1‧‧‧箭頭
A2‧‧‧箭頭
B‧‧‧角度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虛線
I‧‧‧虛線
L‧‧‧長度
S‧‧‧高度
T‧‧‧高度
U‧‧‧厚度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連接器1之上視立體圖;第2圖係該連接器1之側視圖;第3圖係該連接器1之下視立體圖;第4圖係一形成該連接器1之金屬板在展開狀態下的立體圖;第5圖係該連接器1之部分立體圖,其描述一彎曲部12及一突出部13防止開口10之寬度擴大;第6圖係該連接器1之部分立體圖,其描述該彎曲部12及該突出部13防止該開口10之寬度擴大;第7圖係描述一在該開口10後面所形成之電纜阻擋部(cable stopper)15在一預定位置處阻擋一包覆導體16插入之立體圖;第8圖係描述該連接器1處於該包覆導體16被插入至由該電纜阻擋部15所界定之該預定位置的狀態之立體圖;第9圖係在第2圖中之一電纜接觸部11周圍的區域之放大圖;第10圖係描述該電纜接觸部11咬入一導體17之狀態的沿著第9圖之線B-B所取得的剖視圖;第11圖係顯示緊接在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被安裝至一板20之兩個連接器1的每一者前之狀態的立體圖;第12圖係顯示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被安裝至該板20之兩個導體1的每一者之狀態的立體圖;第13圖係顯示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被安裝至該板20 之該導體1的狀態之立體圖;第14圖係顯示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被安裝至該板20之該導體1的狀態之側視圖;第15圖係顯示沒有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被安裝至該板20之該導體1的狀態之前視圖;第16圖係描述因一安裝部2之低高度所造成的效果之側視圖;第17圖係作為該連接器1之第一實施例的一連接器30之立體圖;第18圖係該連接器30之側視圖;第19圖係作為該連接器1之第二實施例的一連接器40之立體圖;第20圖係該連接器40之側視圖;第21A圖係被安裝至該板20之該連接器40的側視圖;第21B圖係第21A圖之一部分的放大圖;第22圖係作為該連接器1之第三實施例的一連接器50之立體圖;第23圖係該連接器50之側視圖;以及第24圖係描述在專利文獻1中所述之連接器720的立體圖。
參考第1至3圖,將描述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連接器1。在該等圖式中所述之連接器1包括一將被安裝至一板20(第12圖等)之安裝部2及一適合於收容一為線性導體之電纜的電纜裝配部3。在該等圖式中所述之 電纜裝配部3係朝第一方向D1形成於該安裝部2之底部上。如後所述,該安裝部2及該電纜裝配部3係藉由彎曲一被切成預定形狀之金屬板所形成。
該安裝部2係一板狀構件。如第1圖所示,構成該安裝部2之該板狀構件具有兩個表面,亦即,一第一平坦表面5(或一下表面5)及一第二平坦表面6(或一上表面6)。該第一平坦表面5朝該第一方向D1面向第1圖之下側。該第二平坦表面6朝與該第一方向D1相反之第二方向D2面向第1圖之上側。
該安裝部2在該第一平坦表面5之縱向上的相對端處具有板接觸部(固定部)7。該等板接觸部7可以稱為表面安裝技術(SMT)部7。當該連接器1被安裝在該板20之一表面上時,該等板接觸部7電性連接至將描述於後之在該板20的一安裝表面21上所形成之板導體25(第13圖)。
該安裝部2在該第二平坦表面(上表面)6之縱向與橫向上的中心周圍之區域中具有一吸部8。當一拾取工具(collet)抓住該連接器1時,使在該拾取工具之末端的吸入口與該吸部8接觸。該拾取工具係一在一自動安裝裝置吸取一待安裝零件時所使用的吸嘴。該拾取工具在它的一端處具有要與該待安裝零件接觸之吸入口。該吸部8係平坦的。因此,當該拾取工具吸取該連接器1時,在該拾取工具之末端與該吸部8間沒有形成間隙。該吸部8係形成於該安裝部2之中心周圍。因此,在該拾取工具之吸取期間,該連接器1幾乎不會失去平衡。該拾取工具可以抓住該連接器1,同時使該連接器1保持在穩定位置。
如第2圖所示,該電纜裝配部3具有一作為用以收容該電纜之主部的收容部3A及一用以連接該收容器3A至該安裝部2之連接部4。該收容部3A具有一上蓋9及電纜接觸部11。該等電纜接觸部11係設置在該上蓋下方。
該收容部3A具有一開在第1至3圖之左側的開口10。當經由該開口10將一包覆導體(coated conductor)16(它將在後面參考第7圖等來描述)插入時,該收容部3A收容該包覆導體16。因此,該開口10係位於一決取於上面將安裝該連接器1之該板20的厚度U而定之位置處。當該連接器1被安裝至該板20時,使該開口10從該板20暴露至至少可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之程度。在第2圖中,使該開口10從該板20完全暴露。該收容部3A具有該等電纜接觸部11設置在其內部且在該開口後面10。該等電纜接觸部11係與一從該包覆導體16之覆蓋層18暴露之裸導體17A接觸。
連接該安裝部2與該收容部3A之該連接部4具有使該安裝部2與該上蓋9連接之橋接部分。在此實施例中,該連接部4之橋接部分傾斜地連接該安裝部2與該收容部3A。如後所述,將該包覆導體16朝第2圖的虛線I所描繪之插入方向插入該收容部3A。虛線H表示與該安裝部2之第一及第二平坦表面5及6平行的水平面。當該連接器1被安裝至該板20時,該板20(將描述於後)之安裝表面21及後表面22亦與該虛線H平行。該圖所示,該虛線I係相對於該虛線H以一角度B傾斜。在下面敘述中,該虛線I所描繪之插入方向可以簡稱為插入方向I。同樣地,該虛線H所描繪之水平面可以簡稱為水平面H。
因此,該插入方向I沒有與該水平面H(該安裝部2之第一及第二平坦表面5及6)平行。因而,表示該插入方向I之虛線(或它的延長部分)係與該安裝部2所界定之平坦面相交。同樣地,當該連接器被安裝至後面所要描述之該板20時,該插入方向I亦與沿著該第一平坦表面5設置之該板20相交。
對該收容部3A提供該傾斜角度B,以便有助於該包覆導體16經由該開口10插入之操作。
將進一步詳細描述。首先,假設該連接器1被安裝至該板20而該包覆導體16尚未被插入該連接器1。接下來,假設為了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該收容部3A,操作員抓住該包覆導體16且使該包覆導體16之末端靠近該開口10。在此情況下,假設該包覆導體16之末端剛好位於該開口10的前面且操作員在與該端稍微分開之位置處抓住該包覆導體16。
在那個時候,因為提供該傾斜角度B,所以操作員所抓住之該包覆導體16的位置會比該包覆導體16之末端還遠離該板20。因此,相較於在沒有該傾斜角度B下該插入方向I係與該水平面H平行之情況,可以在操作員之指尖與該板20間獲得較寬的空間,以便操作員可以輕易地執行該操作。
上述連接器1係係藉由彎曲如第4圖所示之金屬板所形成。於是,具有下列優點:該連接器1需要少數的零件且可輕易地降低製造成本。
另一方面,該金屬板之這樣的彎曲結構會造 成另一個問題。簡單來說,從第4圖可了解到,在該連接器1中,該安裝部2、該收容部3A及該連接部4係藉由彎曲在縱向上大致矩形之該金屬板及接著使包含短邊之相對末端區域重疊來形成。由於該金屬板之彎曲結構,如果朝不彎曲方向施加一外力,很可能使該連接器1彎形。
特別地,當將該包覆導體16經由該開口10插入該收容部3A時,可能施加使得該包覆導體16之末端加壓該收容部3A之內壁的力量,而成為一朝從第2圖之圖紙的平面向後或向前之方向的外力。為了抵抗該外力及防止該收容部變形,該收容部3A具有一彎曲部12及一突出部13。
如第4圖所示,構成該連接器1之該金屬板具有大致矩形形狀。特別地,簡單來說,該收容部3A之結構係藉由朝該矩形形狀之縱向彎曲及捲曲該金屬板所形成。在形成該收容部3A之最後階段,如第5及6圖所示,從該開口10向外彎曲該彎曲部12。結果,該彎曲部12與該突出部13係設置成彼此接合。由於該接合,縱使朝使該開口10之寬度變寬的方向對該開口10施加力量,可防止該開口10變形。
如第7圖所示,該收容部3A在它的一端形成有四邊形的開口10。該包覆導體16被插入該開口10。該包覆導體16具有一導體17及該覆蓋層18。在該包覆導體16之末端處移除該覆蓋層18之一部分,以暴露該裸導體17A。在該開口10的後面,設置電纜阻擋部15,以便使該開口10之寬度朝該圖之橫向變窄。
該等電纜阻擋部15在該開口10之後面包括從該收容部3A之內壁朝與該包覆導體16之插入方向I相交的方向突出之兩個板狀構件,該內壁在該圖之左右側。
如果經由該插入方向I觀看該包覆導體16被收容於該收容部3A之狀態,則該兩個板狀構件係與該覆蓋層18重疊而沒有與該導體17重疊。例如,假如該包覆導體16具有圓形剖面,該兩個板狀構件之間隙係比該裸導體17A之直徑還寬,但是比包含該覆蓋層18之該包覆導體16的直徑還窄。因此,允許沒有該覆蓋層18之該裸導體17A通過該等電纜阻擋部15間之間隙,然而該覆蓋層18沒有通過該等電纜阻擋部15間之間隙。因而,該等電纜阻擋部15阻擋該覆蓋層18之末端,以便防止該包覆導體16在該收容部3A內進一步向後移動。
藉由提供該等電纜阻擋部15,減少使該包覆導體16連接至該連接器1之操作的負荷。當使該包覆導體16連接至該連接器1時,必須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該收容部3A有一作為插入長度之適當長度。如果沒有設置該等電纜阻擋部15,則例如,操作員必須在該包覆導體16上畫出一代表該包覆導體16之插入長度的記號,以及之後,經由該開口10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然而,藉由在該收容部3A之適當位置設置該等電纜阻擋部15,操作員只需將具有從末端暴露之該裸導體17A的該包覆導體16插入,直到他感覺出阻擋之觸覺為止。因此,沒有必要例如在該包覆導體16之末端處預先提供代表該插入長度之記號。
如第4圖所示,該連接器1係藉由彎曲一金屬板所形成。該金屬板係由比該導體17還硬之材料所製成。該等電纜接觸部11係形成於一對藉由彎曲該金屬板所分別形成之平板上。
參考第2圖,將該包覆導體16沿著該虛線I經由該開口10插入該收容部3A之插入方向可以稱為後方,而相反的方向,亦即,拔出在該收容部3A中所收容之該包覆導體16的拔出方向,可以稱為前方。然後,如第10圖所示,該對平板之前端係被固定至該收容部3A。該等平板之每一者被構造成一具有一固定至該收容器3A之固定端的懸臂樑(cantilever beam)。
該等平板之每一者從該收容部3A朝該插入方向I延伸及向內,亦即,朝與該插入方向I傾斜相交之方向,彎曲,以形成一彎曲部。之後,該等平板之每一者從該彎曲部直線延伸。藉由該等彎曲部,該等電纜接觸部11形成前寬後窄之錐形。由於該等彎曲部,該等電纜接觸部11充當可彈性變形來回應該包覆導體16之插入的板片彈簧(leaf springs)。
當沒有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時,該等電纜接觸部11係位於可阻擋待插入之該包覆導體16的移動路徑之位置。特別地,該等電纜接觸部11,亦即,該兩個懸臂樑之自由端,係設置成彼此接觸。在另一選擇中,該等自由端可以設置成在其間具有一間隙。在此情況下,該間隙必須具有某一長度,以便當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時,該包覆導體16之末端,亦即,該裸導體17A,係與該 兩個自由端接觸。例如,假如該裸導體17A具有圓形剖面,該兩個自由端係設置成使得它們之間的間隙比該裸導體17A之直徑還窄。
當將該包覆導體16經由該開口10插入及逐漸地推進時,使該裸導體17A之末端傾斜地與構成該等電纜接觸部11之該兩個金屬板接觸。這是因為該兩個自由端如上所述係設置成用以阻擋該包覆導體16之移動路徑。
在使該裸導體17A之末端與該等電纜接觸部11接觸後,將該包覆導體16持續地進一步插入。然後,回應來自該裸導體17A之壓力,該兩個金屬板作為該等板片彈簧會彈性變形,使該錐形之末端變寬。同時,當在由該等電纜接觸部11之表面所形成的斜面上滑動時,該裸導體17A之末端前進。如上所述,當沒有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時,該等電纜接觸部11阻擋該包覆導體16之移動路徑。然而,因為該等電纜接觸部11之錐形係由可彈性彎形之該等金屬板所形成,所以等電纜接觸部11回應該裸導體17A之末端的壓力,會像雙擺動門被打開。
當使該包覆導體16進一步推進時,該裸導體17A之末端達到由該等電纜接觸部11之表面所形成的斜面之端部,亦即,該等懸臂樑之自由端。當該導體17及該覆蓋層18之每一者具有圓形剖面時,該兩個自由端彼此面對且在它們之間插入有該裸導體17A之末端,以及該裸導體17A之直徑係與該兩個自由端間之間隙的長度相符。當使該包覆導體16進一步推進時,該裸導體17A之末端通過該等電纜接觸部11上方,以便向後移動。此時, 該等電纜接觸部11因彈力而壓靠在該裸導體17A之側面且沿著該裸導體17A之側面滑動。該錐形之末端打開有一對應於該裸導體17A之直徑的長度,以及當該裸導體17A滑過該錐形之因而打開的末端時,該包覆導體16向該收容部3A之後方移動。在此,假設該導體17及該覆蓋層18之每一者具有不同於圓形之剖面形狀。在此情況下,因為該剖面形狀不是圓形的,所以當該裸導體17A之末端達到該等懸臂樑之自由端時,不是與該兩個自由端間之間隙的長度相符的直徑。然而,熟習技藝者將顯而易知,當在該收容部3A中收容該導體17時,該導體17之對應於它的剖面形狀之寬度的尺寸係與該等懸臂樑之自由端間的間隙之長度相符。
當將該包覆導體16進一步向該收容部15之後面推進時,該覆蓋層18之末端最終抵觸該等電纜阻擋部15。此狀態係顯示於第8及10圖中。由於抵觸,正在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該收容部3A之操作員可以知道,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至在該收容部3A中之一預定位置處及完全該插入操作。如第10圖所示,使該兩個懸臂樑彼此面對,以便將朝插入方向I被插入該收容部3A之該裸導體17A夾在該等懸臂樑之自由端間。之後,該收容部3A收容如此所插入之該包覆導體16。在那時,該裸導體17A電性連接至該等電纜接觸部11。
如上所述,如朝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之插入方向I觀看,構成該等電纜接觸部11之該兩個懸臂樑,特別是從該等彎曲部向前之端部,構成前寬後窄之錐形。 如朝相反方向,亦即,朝拔出該包覆導體16之拔出方向觀看,該錐形具有顛倒的錐形結構。構成該連接器1之金屬板係由比該導體17還硬之材料所製成。例如,構成該連接器1之金屬板係卡遜合金(Corson alloy)(Cu-Ni-Si),而該導體17係由軟或退火銅所製成。
利用上述結構,可以防止該包覆導體16從該連接器1鬆脫。該等懸臂樑將該等電纜接觸部11壓靠在該裸導體17A之側面。因此,如果朝從該連接器1拔出該包覆導體16之拔出方向施加一力量,會在該等電纜接觸部11與該裸導體17A間產生摩擦阻力,以防止該包覆導體16之移動及鬆脫。
如朝拔出該包覆導體16之拔出方向觀看,該等電纜接觸部11具有顛倒的錐形結構。因此,如果同時施加該等懸臂樑將該等電纜接觸部11壓靠在該裸導體17A之側面的力及拔出該包覆導體16之力,則朝一傾斜地咬入該裸導體17A之方向對該等電纜接觸部11之末端施力。因為構成該等電纜接觸部11之金屬板比該裸導體17A還硬,所以該等電纜接觸部11之末端逐漸地咬入該裸導體17A之側面。結果,如第10圖所示,該等電纜接觸部11之末端咬入該裸導體17A之側面,以防止該包覆導體16鬆脫。
接下來,將描述將該連接器1安裝至該板20之程序及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被安裝至該板20之該連接器1的程序。如第11至15圖所示,該板20具有位於圖之上側的該安裝表面21及位於圖之下側的該後表面22。在該 安裝表面21上,安裝3個LED 23。該安裝表面21及該後表面22分別對應於在所附請求項中之第二主面及第一主面。該板20具有一從該安裝表面21貫穿至該後表面22之通孔24。
該通孔24具有大於該電纜裝配部3之涵蓋面(footprint)且小於該安裝部2之涵蓋面的開口。尤其是,朝縱向比較該通孔24之開口、該電纜裝配部3之涵蓋面及該安裝部2之涵蓋面,該電纜裝配部3之涵蓋面在縱向上的長度比該通孔24之開口在縱向上的長度還短。因為該安裝部2具有朝縱向相對端延伸之該等板接觸部7,所以該安裝部2之涵蓋面在縱向上比該電纜裝配部3之涵蓋面還長有至少對應於該等板接觸部7之數量。藉由適當地選擇該等板接觸部7之長度,可將該連接器1構造成當從該通孔24正上方之位置使該連接器1垂直地下降時,該電纜裝配部3通過該通孔24,從該後表面22突出,同時該安裝部2不會通過該通孔24且該等板接觸部7係位於該安裝表面21上。
現在,假設該等LED 23已被安裝至該板20,而該連接器1尚未被安裝。在上述狀態下,藉由使用該拾取工具吸取該吸部8來抓持該連接器1,接著,將該連接器1運送至該通孔24之正上方的位置。然後,經由該通孔24將該電纜裝配部3插入。如上所述,該安裝部2不會通過該通孔24。因此,使該安裝部2之板接觸部7與該安裝表面21接觸。在該通孔24周圍對應於該等板接觸部7之位置處設置像導體圖案之板導體25。使該等板導體25與該 等板接觸部7接觸。結果,在該安裝表面21上之板導體25與該連接器1間建立電性連接。視需要,藉由焊接接合該等板導體25與該等板接觸部7。
如第1圖所示,當該連接器1被安裝至該板20時,該吸部8係形成於離該板20之安裝表面21最高之位置處。因此,當藉由使用該拾取工具來吸取該連接器1時,只在該拾取工具之吸口與該吸部8處使該拾取工具與該連接器1彼此接觸。通常,該拾取工具之吸口係形成於該拾取工具之主體的一端。另一方面,如從該安裝表面21觀看,該連接器1沒有部件設置在比該吸部8高之位置處。因此,該拾取工具除該吸口之外的主體與該連接器1沒有彼此接觸。
在藉由使用該拾取工具將該連接器1安裝至該板20之程序中,亦即,在該連接器1(尚未被安裝至該板20)被該拾取工具吸住後及在該連接器1被安裝至該板20且從該連接器1移除該拾取工具前之期間,該拾取工具與該連接器1只在該吸口及該吸部8處彼此接觸,而沒有在任何其它部件處彼此接觸。
因此,依據該連接器1,具有下列優點:可靈活地處理用於吸取之該拾取工具的末端之形狀及尺寸的選擇。
已知拾取工具有各種的形狀。在此,舉例來說,該拾取工具具有這樣的形狀:在圓筒之一端處設置錐形截圓錐。在該截圓錐之一端的底面開出吸口,而另一底面係連接至該圓筒。在該類型的拾取工具中,該圓 筒在直徑上大於該吸口周圍的部分。
在傳統的連接器方面,一特別拾取工具可能無法用以吸取該連接器,因為雖然該拾取工具之吸口具有足以吸取該吸部8之尺寸,該拾取工具之圓筒會阻礙該連接器之一部分。
然而,在該連接器1方面,如從該安裝表面21觀看,沒有部分高於該吸部8。因此,即使該圓筒具有相對大的直徑,該拾取工具可用以吸取連接器1。例如,如朝該圓筒之軸向觀看,該拾取工具可以具有使得該拾取工具之外部形狀在橫向或縱向上延伸遍及該安裝部2之尺寸。
在藉由使用該拾取工具將該連接器1安裝至該板20後,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該連接器1。如配合該連接部4所述,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之插入方向I係相對於該安裝部2之第一及第二平坦表面5及6傾斜有該角度B。因此,該插入方向I相對於該板20亦傾斜有該角度B。換句話說,該插入方向I朝一與該板20相交之方向延伸。如第2圖所示,作成為傾斜,使得具有該開口10之該電纜裝配部3的一側係遠離該板20,而不具有該開口之另一側則靠近該板20。被插入電纜裝配部3之該包覆導體16的一部分係藉由該電纜裝配部來夾持,同時保持在該插入方向I上。
參考第11至14圖將了解到,在使該包覆導體16(尚未被插入該連接器1)之末端靠近該電纜裝配部3及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該連接器1之過程中,操作員使該包 覆導體16保持在沿著該插入方向I之位置及使該包覆導體16靠近該連接器1。在此過程中,該包覆導體16保持在這樣的位置:它的末端靠近該板20,而它的遠端該末端之部分則遠離該板20。通常,操作員不是夾住該包覆導體16之末端,而是稍微離開該末端之位置。因此,在操作員所夾住之位置處該包覆導體16與該板20間之距離比該包覆導體16之末端與該板20間之距離還長。結果,在該連接器1方面,有助於該包覆導體16之插入操作。
如上所述,為了方便將該包覆導體16經由該開口10插入該收容部3A,使該開口10從該板20暴露至少至下面的程度:當該連接器1被安裝至該板20時,可以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參考第14及16圖,將做進一步的詳述。
現在,假設該包覆導體16經由該開口10插入。特別地,該包覆導體16被收容在該收容部3A中由該等電纜阻擋部15所界定之預定位置處。將考量該開口10之寬度。在佔據該開口10之寬度的該包覆導體16之剖面中,以第14圖之P描繪一在朝第二方向D2之末端處的點。該點P係位於在該開口10中之該包覆導體16上朝該第二方向D2的末端處。從該點P朝該第一平坦表面5畫出一條垂直線。該垂直線具有大於該板20之厚度U的長度。
該板20之厚度U係在該板20之安裝表面21(第二主面)與該後表面22(第一主面)間的長度。
位於該板20之安裝表面21上的該連接器1之部分只有該安裝部2。用以收容該包覆導體16之該電纜裝 配部3係配置在該板20之後表面22上。因為該安部2包含金屬板,所以從該安裝表面21算起之該安裝部2的高度T對應於金屬板之厚度。如同該安裝部2,同樣被安裝至該板20之該等LED 23係配置在該安裝表面21上。從該安裝表面21算起的該等LED 23之高度係以S來表示。如第16圖所示,對應於金屬板之高度T比該等LED 23之高度S還低。因此,通常,所發射之平行於該安裝表面21的光束不會被該安裝部2阻斷。同樣的理由,可允許從該等LED 23產生之熱空氣擴散而不受該安裝部2阻擋。
從第3圖可顯而易知,該電纜裝配部3係連接至該安裝部2。再者,該電纜裝配部3之上蓋9具有不與該安裝部2所形成之平面平行的平面。換句話說,該連接器1具有該上蓋9沿著位於該安裝部2與該等電纜接觸部11間之虛擬平面。然而,該上蓋9對本發明來說不是必要的。如稍後所述,該安裝部2可以直接覆蓋在該等電纜接觸部11正上方的區域。在此情況下,該上蓋9不是必要的。
〔第一變形〕
參考第17及18圖,將描述一作為該連接器1之第一變形的連接器30。在該等圖式中所示之連接器30不同於該連接器1之處在於:安裝部2具有兩個彎曲部31。
特別地,該連接器30具有該兩個彎曲部31彼此面對,而在它們之間設有該安裝部2之中心部分,該中心部分包括吸部8。在該兩個彎曲部31間之該中心部分構成一朝該電纜裝配部3陷入之凹部。如第18圖所示,兩個板接觸部7係配置在該安裝表面21上。另一方面,在該兩 個彎曲部31間之該中心部分係構造成使得該吸部8位於比一由代表該安裝表面21之高度的虛線所描繪的安裝表面水平線32低且比該後表面22高之位置處。
利用上述構造,在該等彎曲部31間之該安裝部2的中心部分中,完全排除從該板20之安裝表面21突出之部分。於是,可進一步縮小會遮蔽在該安裝表面21上所安裝之LED 23的側面之那些物件。
當使該拾取工具之吸口與該連接器30之吸部8接觸時,將該拾取工具之末端插入該板20之通孔24,以被該通孔24之壁面所包圍。因此,可用以吸取該連接器30之該拾取工具具有一端小於該通孔24。然而,在吸取期間,只需要將對應於從該安裝表面水平線32至該吸部8之高度的該拾取工具之末端的一部分插入該通孔24。因此,如果對應於從該安裝表面水平線32至該吸部8之高度的部分小於該通孔24,則該拾取工具可用以吸取該連接器30。位於比該安裝表面水平線32高之位置的該拾取工具之剩餘部分可能大於該通孔24。
在該安裝表面水平線32與該吸部8之高度完成一致之情況下,從該安裝表面水平線32至該吸部8之高度係等於零,因而,其間沒有空間存在。在此情況下,甚至可以使用末端大於該通孔24之拾取工具。
〔第二變形〕
參考第19、20、21A及21B圖,將描述一作為該連接器1之第二變形的連接器40。除了該安裝部2外,該連接器1還具有該上蓋9,以覆蓋在該等電纜接觸部11 上方之區域。與其相關的是,該連接器1具有使該安裝部2與該上蓋9連接之該連接部4。相較下,該連接器40不同於該連接器1之處在於:在該等電纜接觸部11上方之區域係由該安裝部2直接覆蓋。因此,該連接器40不具有該連接部4及該上蓋9。該等電纜接觸部11直接面對該安裝部2。
如上所述,相較於該連接器1,簡化該連接器40之結構,以及因此,該連接器變得容易製造。因為該連接器40需要具有較小面積之金屬板,所以可減少製造成本。
如第20圖所示,像該連接器1,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該電纜裝配部3之插入方向I係相對於該板20之安裝表面21及該安裝部2之第一平坦表面5傾斜有該角度B。將被插入該電纜裝配部3之該包覆導體16保持在該插入方向I上。
因而,該連接器40不具有該連接部4及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該電纜裝配部3之插入方向係相對於該板20成傾斜。因此,考量該角度B、該板20之厚度U及該包覆導體16之剖面的形狀及尺寸,該連接器40適當地構造成當該連接器40被安裝至該板20時,將該收容部3A之上面部分嵌入該通孔24,同時在該收容部3A之具有該開口10的側上,使該開口10從該通孔24暴露至可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之程度。在此,當朝該插入方向觀看該收容部3A時,位於該開口10側之該收容部3A的一端稱為一插入起端41,而一相對端稱為一插入終端42。當該連接器40被安裝至該板20時,在該圖中之該插入終端42的上面部 分係設置成處於被嵌入該板20之通孔24的狀態。
相較於該連接器1,將描述該收容部3A從該板20突出之數量。參考第14圖,該連接器1之連接部4係位於該通孔24內,因而,該收容部3A完全從該板2後突出。相較下,如第21A圖所示,該連接器40不具有該連接部4,因此,該收容部3A之上面部分係位於該通孔24內。尤其是,該插入終端42之上面部分係位於該通孔24內。因此,在該連接器40中,可減少該收容部3A從該板20(向下)突出之高度。
現在,假設經由該開口10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尤其是,該包覆導體16被收容在該收容部3A中由該等電纜阻擋部15所界定之預定位置處。將考量該開口10之寬度。在佔據該開口10之寬度的該包覆導體16之剖面中,以第21B圖中之P描繪一在朝該第二方向D2之末端處的點。該點P係在該開口10中之該包覆導體16朝該第二方向D2的末端。從該點P朝該第一平坦表面5畫出一條垂直線。該垂直線具有大於該板20之厚度U的長度L。該板20之厚度U係該板20之安裝表面21(第二主面)與該後表面22(第一主面)間的長度。
〔第三變形〕
參考第22及23圖,將描述一作為該連接器1之第三變形的連接器50。在該連接器1中,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該收容部3A之插入方向I係相對於該板20之安裝表面21及該安裝部2之第一平坦表面5傾斜有該角度B。相較下,在該連接器50中,該插入方向I係與該板20之安裝 表面21及該安裝部2之第一平坦表面5平行。將被插入該連接器50之收容部3A的該包覆導體16收容且保持在插入方向I上。
在該連接器50中,可以保持該收容部3A之底面與該板20平行。因此,當將上面安裝有該連接器50之該板20配置在另一板上時,容易使該板20穩固。
雖然上面已以該實施例及其變形來描述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非侷限於此。
例如,以示例的方式,描述該等LED作為要安裝在該板(該板安裝有該連接器)上之發光元件。然而,該等發光元件可以是任何類型。完全沒有限制該等發光元件之發光原理。
可以將不同於該等發光元件之元件或裝置安裝至安裝有本發明之連接器的該板。在依據本發明之連接器中,可以減少在該板之表面上的突出,以便不但不會阻斷光束,而且不會阻斷氣流。因此,可有效地將本發明之連接器與需要藉由沿著該板之氣流來冷卻的元件或裝置一起安裝至該板。
如第10圖所示,在上述實施例中,該兩個懸臂樑係設置成彼此面對且有該包覆導體16介於其間,以及該等懸臂樑之末端充當該等電纜接觸部11。然而,本發明並非侷限於上述結構。
例如,可以省略該兩個懸臂樑中之一。在此情況下,該裸導體17A較佳地具有一些硬度,以便當該剩餘懸臂樑之自由端施壓該裸導體17A時,該裸導體17A將 該自由端推回,以保持其間之接觸。同樣地,在此情況下,像上述連接器1,如果該電纜接觸部11係比該裸導體17A硬,則可防止該包覆導體16鬆脫。
在另一選擇中,可以在面對該剩餘懸臂樑之自由端的位置處朝垂直於該插入方向I之方向配置一板狀構件。該板狀構件之一端面係設置成離被插入之該裸導體17A留有小的空間。因此,在對應於該懸臂樑之電纜接觸部11的位置處,設置相當於該等電纜阻擋部15之板狀構件的另一板狀構件。在此情況下,該懸臂樑之自由端用來將裸導體17A壓靠在該板狀構件之該端面上。
在上述實施例及變形中,以示例方式描述在該等圖式中所示之電纜阻擋部15。然而,可以使用不同於該等電纜阻擋部15之類型的電纜阻擋部。
一般來說,該等電纜阻擋部包括如下的板狀構件。朝該插入方向I可以看到該包覆導體16被收容在該收容部3A之狀態。此時,充當該等電纜阻擋部之板狀構件係設置成用以與該覆蓋層18重疊,而不與該導體17重疊。可以提出不同於上述電纜阻擋部15之各種類型的電纜阻擋部,以作為滿足上述條件之電纜阻擋部。
例如,該等板狀構件可以朝不同方向突出。該等電纜阻擋部15包括從該開口10後面之內壁(圖式之左右側)朝垂直於將該包覆導體16插入之插入方向I的方向突出之兩個板狀構件。取而代之,該兩個板狀構件可以分別從圖式中之上下內壁突出。
再者,該等板狀構件之數目可以是不同的。 等電纜阻擋部15包括兩個板狀構件,但是該等板狀構件之數目並非侷限於兩個。該(等)電纜阻擋部可以包括單一板狀構件或者3個或3個以上板狀構件。
此外,在該等電纜阻擋部間之間隙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狀。在形成該等電纜阻擋部15之兩個板狀構件的末端間,形成一矩形間隙。取而代之,該間隙可以具有不同於該矩形之形狀。例如,該間隙可能形成圓孔或橢圓孔。
至於將受該等電纜阻擋部阻礙之電纜,可以提出不同於上述實施例及變形之變化。在該實施例及該等變形中,該電纜係該包覆導體。該包覆導體16基本上具有圓形剖面且該導體17亦具有圓形剖面。然而,該電纜並非侷限於上述包覆導體。用於本發明之連接器的電纜可以不是該包覆導體。在此情況下,沒有必要提供該連接器有該等電纜阻擋部。再者,該剖面形狀可以不是圓形的。例如,該包覆導體或該導體可以具有橢圓或矩形剖面。
該等電纜接觸部11之末端咬入該裸導體17A,以防止該包覆導體16鬆脫。為了有助於咬入,可以使該等電纜接觸部11之末端變尖銳。
1‧‧‧連接器
2‧‧‧安裝部
3‧‧‧電纜裝配部
4‧‧‧連接器
5‧‧‧第一平坦表面
6‧‧‧第二平坦表面
7‧‧‧板接觸部(固定部)
8‧‧‧吸部
9‧‧‧上蓋
10‧‧‧開口
11‧‧‧電纜接觸部
12‧‧‧彎曲部
13‧‧‧突出部
15‧‧‧電纜阻擋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18)

  1. 一種連接器,其包括一板狀安裝部及從該安裝部朝第一方向突出之一電纜裝配部;該安裝部具有:一第一平坦表面,其面向該第一方向;一第二平坦表面,其面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一固定部,其適合於固定至一板且配置在該第一平坦表面上;以及一平坦部,其配置在該第二平坦表面上;該電纜裝配部具有:一收容部,其適合於收容一電纜;一開口部,其形成於該收容部之一端且允許該電纜通過;以及一電纜接觸部,其將被電性連接至該電纜。
  2.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其中該安裝部具有平坦的形狀。
  3.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其中:該安裝部具有朝該第一方向陷入之一凹部;該平坦部係設置在該凹部中。
  4. 如請求項3之連接器,其中:當該固定部係被固定至該板時,該平坦部係位於該板之面向該第一方向的第一主面與該板之面向該第二方向的第二主面之間。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收容部係相對於該第一平坦表面傾斜,使得離 該第一平坦表面之距離從該收容部之設有該開口部的一端朝該收容部之與該一端相對的另一端逐漸減小。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當該固定部係被固定至該板時,該收容部之與設有該開口部之該一端相對的該另一端之至少一部分係位於該板之面向該第一方向的第一主面與該板之面向該第二方向的第二主面之間。
  7. 如請求項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當該固定部係被固定至該板時,該收容部之與設有該開口部之該一端相對的該另一端之至少一部分係位於該第一主面與該第二主面之間。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電纜具有一導體及覆蓋該導體之一覆蓋部;該收容部具有一板狀構件,該板狀構件係配置在與將該電纜插入該收容部之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當經由該插入方向觀看該電纜被收容於該收容部中之狀態時,該板狀構件與該覆蓋部重疊而沒有與該導體重疊。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電纜接觸部包括由比收容在該收容部中之該電纜的導體硬之材料製成的一平板;當朝將該電纜經由該開口部插入該收容部之方向觀看該電纜時,該平板之向前的一端係被固定至該收容部;該平板從該收容部朝將該電纜插入之方向延伸, 且之後,朝與將該電纜插入之方向傾斜相交之方向彎曲,以形成一彎部;該平板從該彎部直線延伸;當朝將該電纜經由該開口部插入該收容部之方向觀看該電纜時,該平板之向後的一端在該電纜收容於該收容部時接觸該電纜之導體。
  10.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電纜接觸部包括由比收容在該收容部之該電纜的導體硬之材料製成的一對平板;當朝將該電纜經由該開口部插入該收容部之方向觀看該電纜時,該等平板之向前的一端係被固定至該收容部;該等平板從該收容部朝將該電纜插入之方向延伸,且之後,朝與將該電纜插入之方向傾斜相交之方向彎曲,以形成彎部;該等平板從該等彎部直線延伸;當朝將該電纜經由該開口部插入該收容部之方向觀看該電纜時,該等平板之向後的一端在該電纜收容於該收容部時夾住該電纜之導體。
  11.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電纜裝配部進一步具有連接該安裝部與該收容部之一連接部。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係藉由彎曲一個金屬板所形成。
  13. 如請求項12之連接器,其中: 該金屬板之一端與另一端係被彎曲成彼此重疊;該一端設有一突出部;該另一端具有彎曲成與該突出部接合之一彎曲部。
  1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從插入該開口部之該電纜的一點P畫至該第一平坦表面或其延長部分之垂直線的長度係比從該板之面向該第一方向的第一主面至該板之面向該第二方向的第二主面之距離還長,其中該點P係位於在該開口部中之該電纜上朝該第二方向的一端。
  15. 如請求項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從插入該開口部之該電纜的一點P畫至該第一平坦表面或其延長部分之垂直線的長度係比從該第一主面至該第二主面之距離還長,其中該點P係位於在該開口部中之該電纜上朝該第二方向的一端。
  16. 一種照明裝置,其包括具有一第一主面、一第二主面及一通孔之一板;配置在該第二主面上之一發光部;以及一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一板狀安裝部及從該安裝部朝第一方向突出之一電纜裝配部;該安裝部具有:一第一平坦表面,其面向該第一方向;一第二平坦表面,其面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一固定部,其適合於固定至一板且配置在該第一平坦表面上;以及 一平坦部,其配置在該第二平坦表面上;該電纜裝配部具有:一收容部,其適合於收容一電纜;一開口部,其形成於該收容部之一端且允許該電纜插入通過;以及一電纜接觸部,其將被電性連接至該電纜;該電纜裝配部從該第二主面經由該通孔突出至該第一主面上,該固定部係被固定至該第二主面。
  17. 如請求項16之照明裝置,其中該安裝部從該第二主面突出之高度比該發光部從該第二主面突出之高度還低。
  18. 如請求項16或17之照明裝置,其中從插入該開口部之該電纜的一點P畫至該第一平坦表面或其延長部分之垂直線的長度係比從該第一主面至該第二主面之距離還長,其中該點P係位於在該開口部中之該電纜上朝該第二方向的一端。
TW106120510A 2016-07-21 2017-06-20 連接器 TWI6489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3090A JP6806482B2 (ja) 2016-07-21 2016-07-21 コネクタ
JP2016-143090 2016-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4676A true TW201804676A (zh) 2018-02-01
TWI648928B TWI648928B (zh) 2019-01-21

Family

ID=60988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0510A TWI648928B (zh) 2016-07-21 2017-06-20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4649B2 (zh)
JP (1) JP6806482B2 (zh)
CN (1) CN107645072B (zh)
TW (1) TWI6489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2889B2 (ja) * 2017-03-28 2021-07-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器具
JP6902890B2 (ja) * 2017-03-28 2021-07-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9021443A (ja) * 2017-07-13 2019-02-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及び端子付き基板
JP7074523B2 (ja) * 2018-03-26 2022-05-24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火災感知器
DE202018107302U1 (de) * 2018-12-20 2020-03-23 Zumtobel Lighting Gmbh LED-Leiterplattenmodul und Leuchtensystem
US11189943B2 (en) 2019-01-25 2021-11-30 Fci Usa Llc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 connection to a midboard
US11437762B2 (en) * 2019-02-22 2022-09-06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 performanc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12879823A (zh) * 2021-01-20 2021-06-01 深圳市战狼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模块化led漫反射灯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9436A (en) * 1980-02-06 1981-11-10 Univers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309252B2 (en) * 2005-02-22 2007-12-1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surface mount connector
US20060228947A1 (en) * 2005-04-11 2006-10-1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oke-in wire connector and contact therefor
JP2007141570A (ja) * 2005-11-16 2007-06-07 Tokai Rika Co Ltd 雌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US7448901B2 (en) * 2006-12-22 2008-11-1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 poke-in connector
US7513793B2 (en) 2006-12-22 2009-04-0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 poke in connector
JP5258123B2 (ja) 2009-11-20 2013-08-0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照明装置
CN102299428B (zh) * 2010-06-28 2014-04-23 西门子公司 冷压端子
JP5541991B2 (ja) * 2010-07-20 2014-07-09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表面実装型コンタク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5088427B2 (ja) 2011-03-02 2012-12-0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4160558B (zh) * 2012-03-28 2018-02-1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电线对基板用连接器
US8851903B2 (en) * 2012-07-17 2014-10-0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ies for connector systems
US8764459B2 (en) * 2012-07-17 2014-07-0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ies for connector systems
US8968022B2 (en) 2013-02-25 2015-03-0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ke-in wire contact
KR101390960B1 (ko) * 2013-03-29 2014-05-02 몰렉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포크인 커넥터
KR101457065B1 (ko) * 2013-06-07 2014-10-31 몰렉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가요성 케이블 커넥터의 설치구조 및 설치방법
US9306297B2 (en) * 2014-04-29 2016-04-05 Avx Corporation Interlocking poke home contact
CN204067641U (zh) * 2014-09-22 2014-12-3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I568114B (zh) * 2014-10-03 2017-01-21 Excel Cell Electronic Co Ltd Terminal block
CN204696277U (zh) * 2015-04-27 2015-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8928B (zh) 2019-01-21
CN107645072B (zh) 2020-03-06
US10224649B2 (en) 2019-03-05
JP6806482B2 (ja) 2021-01-06
CN107645072A (zh) 2018-01-30
JP2018014237A (ja) 2018-01-25
US20180026382A1 (en) 2018-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8928B (zh) 連接器
TWI823154B (zh) 連接器
JP6341522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7278344B (zh) 插入式电连接器
KR101928630B1 (ko) 커넥터 장치
KR0185965B1 (ko) 케이블용 접속기
CN105075022B (zh) 连接端子或接线端子
US957081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an electrical wire
JP2019021389A (ja) コネクタ
JP2018120686A (ja) コネクタ
TW201513469A (zh) 線狀導體連接用端子
US8764459B2 (en) Connector assemblies for connector systems
JP2018195415A (ja) 端子台
TWI700867B (zh) 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JP2017016845A (ja) コネクタ
US9583872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n elastic engaging portion
TWI707504B (zh) 端子以及連接器
KR20150054089A (ko) 커넥터
JP6184022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TWI767778B (zh) 夾線連接器
WO2022153556A1 (ja) 端子台
JP5177687B2 (ja) 速結端子、端子台および照明器具
JP2017010836A (ja) コネクタ用のキャップ
WO2019044578A1 (ja) コネクタ
KR20160066289A (ko) 양단 리셉터클 터미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