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7778B - 夾線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夾線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7778B
TWI767778B TW110124333A TW110124333A TWI767778B TW I767778 B TWI767778 B TW I767778B TW 110124333 A TW110124333 A TW 110124333A TW 110124333 A TW110124333 A TW 110124333A TW I767778 B TWI767778 B TW I7677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abutting
segment
elastic arm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4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4065A (zh
Inventor
黃文星
王志強
Original Assignee
瀚荃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瀚荃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瀚荃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24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777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77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4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406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Sheet Hold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夾線連接器,包含殼體及接觸構件。殼體具有穿孔。接觸構件設置於殼體中,接觸構件包含底板結構及彈性片體。底板結構面對殼體的頂壁設置,底板結構包含凸起部,凸起部包含接觸面。彈性片體的一端固定於頂壁,彈性片體具有尖角結構,尖角結構鄰近接觸面設置,而尖角結構與接觸面之間形成有插入間隙。通過穿孔而插入插入間隙的電線的芯體,將被尖角結構及接觸面共同夾持,且彈性片體將受壓而產生彈性回復力,據以將使芯體緊靠接觸面。

Description

夾線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接器,特別是一種夾線連接器。
現有的夾線連接器,大多是使接觸結構以點接觸的方式夾持電線的芯體,因此,存在有電線容易受外力作用而脫離接觸結構的問題,且因為接觸結構是以點接觸的方式與芯體相接觸,因此,接觸結構與芯體的電性連接的效果也不佳。
本發明公開一種夾線連接器,主要用以改善現有的夾線連接器所存在的電線容易受外力作用而脫離的問題,以及利用點接觸的方式與電線的芯體相接觸所存在的電性連接效果不佳的問題。
本發明的其中一實施例公開一種夾線連接器,其包含:一殼體及至少一接觸構件。殼體具有至少一穿孔及至少一容槽,容槽貫穿殼體的一頂壁,穿孔貫穿殼體的其中一側壁,穿孔與容槽相互連通。接觸構件設置於殼體中,接觸構件包含:一底板結構及一彈性片體。底板結構面對頂壁設置,底板結構包含一凸起部,凸起部包含一接觸面。彈性片體的一端固定於頂壁,彈性片體的一部分是由固定於頂壁的部分向凸起部的方向延伸形成,彈性片體具有一尖角結構,尖角結構鄰近接觸面設置,而尖角結構與接觸面之間形成有一插入間隙。其中,穿孔用以提供一電線穿入,穿入穿孔的電線的一芯體能進入插入間隙,而被尖角結構及接觸面共同夾持,且彈性片體受壓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將使芯體緊靠接觸面設置;其中,所述彈性片體包含一固定段、一彈臂段及一彎曲段,所述固定段固定於所述頂壁,所 述彈臂段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段相連接,所述彈臂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彎曲段相連接,所述彈臂段由所述固定段向所述底板結構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彎曲段由所述彈臂段的一端向遠離所述底板結構的方向彎曲形成,所述彎曲段與所述彈臂段之間形成有一開口,所述開口用以提供一工具插入;插入所述開口中的所述工具能被操作而使所述彈臂段及所述彎曲段向遠離所述底板結構的方向移動;所述彈臂段的末端形成有所述尖角結構,而所述尖角結構鄰近所述開口設置。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夾線連接器,通過彈性片體、尖角結構、接觸面等設計,彈性片體及底板結構將是以面接觸的方式與芯體相接觸,且芯體插入插入間隙中時,彈性片體受壓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將使彈性片體及底板結構提供相對更好的夾持力道來夾持芯體。
為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附圖僅用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00:夾線連接器
1:殼體
11:穿孔
12:容槽
13:頂壁
131:凹槽
14:側壁
15:底壁
151:開口
16:卡合槽
17:擋壁
18:限位結構
19:滑槽
191:凸塊
2:接觸構件
21:底板結構
22:第一焊接段
23:第一平緩段
24:凸起部
241:上升段
242:平台段
2421:接觸面
243:下降段
25:第二平緩段
26:第二焊接段
27:固定結構
3:彈性片體
3A:開口
31:固定段
32:彈臂段
321:內側面
33:彎曲段
331:抵靠部
34:連接段
35:輔助彎曲段
36:尖角結構
361:第一抵靠面
362:第二抵靠面
4:滑動件
41:頂壁
42:側壁
43:第一抵頂部
431:凸出部
432:平緩部
44:第二抵頂部
441:導引斜面
44A:避讓間隙
45:限位部
C:漸縮通道
C1:入口端
C2:固持端
W:電線
W1:芯體
W2:絕緣層
S1:插入間隙
S2:空隙
S3:間隙
D:間距
T:工具
θ 1:夾角
θ 2:夾角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接觸構件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接觸構件的側視圖。
圖6及圖7分別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未插設及插設電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工具插入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接觸構件的開口的剖面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12及圖13分別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滑動件位於第一位置且未插設及插設有電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14及圖15分別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滑動件位於第二位置且未插設及插設有電線的剖面示意圖。
於以下說明中,如有指出請參閱特定圖式或是如特定圖式所示,其僅是用以強調於後續說明中,所述及的相關內容大部份出現於該特定圖式中,但不限制該後續說明中僅可參考所述特定圖式。
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7,其分別顯示為本發明的夾線連接器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本發明的夾線連接器100包含一殼體1及兩個接觸構件2,兩個接觸構件2設置於殼體1中。在實際應用中,夾線連接器100可以是僅包含單一個接觸構件2,或者,夾線連接器100也可以是包含三個以上的接觸構件2,於此不加以限制。
殼體1具有兩個穿孔11及兩個容槽12。各容槽12貫穿殼體1的一頂壁13,兩個穿孔11貫穿殼體1的其中一側壁14,各個穿孔11與其中一個容槽12相互連通。各個容槽12可以是貫穿殼體1的一底壁15的一部分。兩個穿孔11不相互連通,且兩個容槽12之間具有一擋壁17。
兩個容槽12可以是貫穿殼體1的底壁15,而底壁15可以是對應形成有兩個開口151,兩個接觸構件2則可以是通過兩個開口151設置於殼體1中。在實際應用中,各個接觸構件2可以是包含有四個固定結構27,殼體1則可以是對應具有四個卡合槽16,而各個接觸構件2設置於殼體1中時,各個固定結構27是對應卡合於其中一個卡合槽16中,而各個固定結構27將穩固地 設置於殼體1中。關於各個接觸構件2所包含的固定結構27及殼體1所包含的卡合槽16的數量皆可依據需求增減。
各個接觸構件2包含:一底板結構21及一彈性片體3。底板結構21及彈性片體3可以是一體成型地設置,底板結構21可以是向彈性片體3的方向彎折形成有四個固定結構27,且其中兩個固定結構27彼此相面對地設置,另外兩個固定結構27彼此相面對地設置。底板結構21與彈性片體3可以是通過其中一個固定結構27相互連接。
底板結構21還可以包含一第一焊接段22、一第一平緩段23、一凸起部24、一第二平緩段25及一第二焊接段26。凸起部24包含一上升段241、一平台段242及一下降段243,平台段242的兩端連接上升段241的一端及下降段243的一端,平台段242具有一接觸面2421。第一平緩段23的兩端連接第一焊接段22及上升段241,第二平緩段25的兩端連接下降段243及第二焊接段26。第一焊接段22及第二焊接段26用以提供使用者將接觸構件2焊接固定於電路板上。第一平緩段23及第二平緩段25可以是大致平行於水平面設置,且第一平緩段23的表面及第二平緩段25的表面可以是大致相互齊平,上升段241是由第一平緩段23的一端向遠離水平面的方向逐漸上升形成的傾斜片狀結構,平台段242可以是大致平行於水平面設置,下降段243是由平台段242的另一端向水平面的方向逐漸下降形成的傾斜片狀結構。
其中兩個固定結構27可以是由第一平緩段23的兩個相反設置的側邊向大致垂直於水平面的方向延伸形成,且其中一個固定結構27與彈性片體3相連接,另外兩個固定結構27可以是由第二平緩段25的兩個相反設置的側邊向大致垂直於水平面的方向延伸形成。
如圖3至圖6所示,彈性片體3包含一固定段31、一彈臂段32、一彎曲段33、一連接段34、一輔助彎曲段35及一尖角結構36。固定段31卡合設置於頂壁13的一凹槽131中,固定段31的一端與彈臂段32的一端相連接, 且彈臂段32是由固定段31的一端向靠近底板結構21的平台段242的方向逐漸靠近延伸形成。彈臂段32的另一端與彎曲段33的一端相連接,彎曲段33是由彈臂段32的一端向遠離底板結構21且靠近彈臂段32的外側面的方向延伸形成,而彎曲段33的外型可以是大致呈現為U字型。彎曲段33的另一端與連接段34的一端相連接,連接段34的另一端與輔助彎曲段35相連接,而彎曲段33、連接段34及輔助彎曲段35的外型可以是大致呈現為U字型。連接段34可以是由彎曲段33的一端向遠離底板結構21且靠近彈臂段32的外側面的方向延伸形成。輔助彎曲段35可以是由連接段34的一端向靠近彈臂段32的方向彎曲形成,且輔助彎曲段35與彈臂段32的外側面之間具有一空隙S2。
在實際應用中,彎曲段33與彈臂段32之間可以形成有一開口3A,尖角結構36可以是形成於彈臂段32的末端(即彈臂段32相反於與固定段31的一端相連接的一端),尖角結構36則是鄰近於開口3A設置,且尖角結構36的一部分可以是對應位於開口3A中,尖角結構36的尖端處是朝向平台段242的接觸面2421,而尖角結構36與接觸面2421之間形成有一插入間隙S1。具體來說,尖角結構36可以大致是三角柱狀的結構。
在較佳的實施例中,尖角結構36的面對接觸面2421的一第一抵靠面361與彈臂段32面對底板結構21的一內側面321齊平,且尖角結構36的第一抵靠面361與水平面的夾角θ不大於90度;尖角結構36的一第二抵靠面362與第一抵靠面361的夾角θ可以是介於45~65度,所述第二抵靠面362是與第一抵靠面361相鄰接。如此,在芯體W1插入插入間隙S1時,尖角結構36的尖端處將更容易地插入芯體W1中。
如圖6所示,彈性片體3及底板結構21共同形成一漸縮通道C,漸縮通道C的兩端分別定義為一入口端C1及一固持端C2,入口端C1鄰近穿孔11設置,固持端C2鄰近插入間隙S1設置,漸縮通道C的內徑由入口端C1向固持端C2逐漸縮小。在較佳的應用中,插入間隙S1的間距D可以是不大於 芯體W1的10分之一,舉例來說,在夾線連接器100是用來夾持芯體W1的線徑介於0.50~1.10公釐的電線W的實施例中,插入間隙S1的間距D可以對應為0~0.15公釐。
如圖7所示,當電線W插入夾線連接器100中時,電線W的一部分將位於漸縮通道C中,且電線W的芯體W1將通過插入間隙S1,而被彈性片體3及底板結構21共同固持,尖角結構36的末端(即尖端處)則能插入芯體W1中。由於插入間隙S1的間距D是小於芯體W1的外徑,且底板結構21是固定於殼體1,因此,彈臂段32將被芯體W1推抵而向遠離底板結構21的方向彈性變形,藉此,彈臂段32受推抵而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將使尖角結構36更穩定地與底板結構21共同固持芯體W1。
另外,插入芯體W1中的尖角結構36,其第一抵靠面361及第二抵靠面362將與芯體W1以面接觸的方式連接,且底板結構21接觸面2421同樣是以面接觸的方式與芯體W1相連接,因此,芯體W1與接觸構件2將具有相對較佳的電性連接的效果。另外,由於芯體W1被彈性片體3及底板結構21共同固持時,尖角結構36的尖端處是對應插入芯體W1中,因此,電線W不容易受外力作用,即脫離夾線連接器100。
在更好的實施例中,接觸面2421可以是弧狀面,而弧狀面的中心位置是相對於弧狀面的兩側低,如此,插入間隙S1中的芯體W1將能對應位於接觸面2421的中間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如圖7所示,通過上升段241的設計,電線W的一絕緣層W2將被阻擋,而無法進入插入間隙S1,如此,將可以確保電線W在被插入於夾線連接器100中時,批覆於芯體W1外的絕緣層W2不會進入插入間隙S1中,而可以確保芯體W1被彈性片體3及底板結構21有效地電性連接。
如圖8所示,彈性片體3的開口151可以用來提供一工具T插入,而使用者即可通過操作工具T,而使彈臂段32及彎曲段33向遠離底板結構21的方向扳動,從而讓彈性片體3不再與底板結構21共同固持芯體W1,藉此,芯體W1將能被夾線連接器100中取出。
請一併參閱圖9至圖15,其顯示為本發明的夾線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夾線連接器100還包含一滑動件4,滑動件4能滑動地與殼體1相連接,且滑動件4能被操作而於一第一位置(如圖12所示)及一第二位置之間(如圖14所示)移動。本實施例的夾線連接器100所包含的殼體1及接觸構件2,與前述實施例相同,以下將不再贅述,而僅將針對殼體1、接觸構件2分別與滑動件4相關的部分進行說明。
滑動件4內可以具有一頂壁41、兩個側壁42、兩個第一抵頂部43、四個第二抵頂部44及一限位部45。頂壁41的彼此相反的兩側邊分別像同一方向延伸形成兩個側壁42。滑動件4位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時,頂壁41能對應遮蔽各個容槽12的至少一部分。兩個第一抵頂部43設置於頂壁41的內側,且各第一抵頂部43對應位於其中一容槽12中,四個第二抵頂部44設置於頂壁41的內側,其中兩個第二抵頂部44對應位於其中一個容槽12中,另外兩個第二抵頂部44位於另一個容槽12中。各個第一抵頂部43位於滑動件4靠近穿孔11的一端,各個第二抵頂部44則是位於滑動件4靠近滑動件4的另一端。
如圖12所示,當滑動件4位於第一位置,且彈性片體3及底板結構21未固持芯體W1時,第一抵頂部43與彈性片體3之間形成有一空隙S2。如圖12及圖13所示,在滑動件4位於第一位置的狀態下,芯體W1被插入間隙S1中,而彈性片體3與底板結構21共同固持芯體W1時,彈臂段32及尖角結構36將被芯體W1推抵,而向靠近滑動件4的頂壁41的方向彈性變形,且連接段34將隨彈臂段32一同向靠近滑動件4的頂壁41的方向移動,而第一抵頂部43 將抵壓連接段34的外側;在實際應用中,第一抵頂部43可以是同時抵壓連接段34及輔助彎曲段35。
當連接段34的外側被第一抵頂部43抵壓時,彎曲段33將對應彈性變形,彎曲段33彈性變形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將會使連接段34及尖角結構36分別更更緊密地抵靠於第一抵頂部43及芯體W1。
換句話說,當芯體W1被彈性片體3及底板結構21共同固持時,連接段34將被第一抵頂部43抵頂,而彈臂段32及連接段34皆將彈性變形,且彈臂段32及連接段34彈性變形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將使得尖角結構36更緊密地與平台段242的接觸面2421相接觸。也就是說,通過滑動件4的第一抵頂部43、彎曲段33及連接段34等設計,可以讓彈性片體3及底板結構21能夠以相對更大的夾持力道夾持芯體W1,而電線W將更不容易受外力作用而脫離夾線連接器100。
如圖10及圖13所示,當滑動件4位於第一位置時,滑動件4的限位部45將是對應卡合設置於殼體1的一限位結構18中,而滑動件4將相對不容易相對於殼體1活動。具體來說,殼體1的頂壁13可以是具有一滑槽19,滑槽19中可以是設置有一凸塊191,凸塊191設置於滑槽19遠離穿孔11的位置,而凸塊191與滑槽19的一端壁之間形成有一限位槽(即所述限位結構18),當滑動件4位於第一位置時,限位部45將對應位於限位槽(即限位結構18)中,而滑動件4將不會輕易地受外力作用就相對於殼體1滑動。
在實際應用中,滑動件4位於第一位置時,限位部45與滑槽19的底部的最短垂直距離,可以是小於凸塊191的垂直高度,如此,當使用者將滑動件4由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或者,使用者將滑動件4由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的過程中,限位部45將會通過凸塊191,而使用者將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限位部45與凸塊191相互抵頂,藉此,使用者將可以清楚地知道滑動件4已經離開第一位置,或者,滑動件4已經到達第一位置。
如圖4及圖10所示,彈性片體3所包含的開口3A能將彎曲段33對應區隔為兩個抵靠部331。滑動件4的兩個第二抵頂部44之間形成有一避讓間隙44A,避讓間隙44A對應開口3A設置,而兩個第二抵頂部44面對兩個抵靠部設置。避讓間隙44A能用來容置被彈性片體3及底板結構21固持的芯體W1的一部分。
如圖12及圖14所示,在彈性片體3及底板結構21未固持芯體W1,且滑動件4由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的過程中,兩個第二抵頂部44將對應推抵兩個抵靠部331,而各個抵靠部331將沿相鄰的第二抵頂部44的一導引斜面441向遠離底板結構21的方向移動,藉此,插入間隙S1的間距將變大,而外徑相對較大的芯體W1將可以更容易地進入插入間隙S1中。
也就是說,使用者欲將線徑相對較大的芯體W1插入夾線連接器100中時,使用者可以是先使滑動件4移動至第二位置,以通過第二抵頂部44將插入間隙S1稍微撐開,如此,使用者將可以相對輕易地將具有相對較大的線徑的芯體W1插入插入間隙S1中。
值得一提的是,滑動件4位於第二位置時,各第二抵頂部44是不與平台段242相接觸,而各第二抵頂部44與平台段242之間是存在有一間隙S3,亦即,滑動件4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移動的過程中,第二抵頂部44是不會與平台段242相接觸。
如圖10及圖13所示,各個第一抵頂部43具有一凸出部431及一平緩部432,凸出部431相對於滑動件4的頂壁41的高度大於平緩部432相對於頂壁41的高度。當滑動件4位於第二位置時,第一抵頂部43的凸出部431將抵靠於輔助彎曲段35,第二抵頂部44將抵靠彎曲段33,而彎曲段33、連接段34及輔助彎曲段35將對應被第一抵頂部43及第二抵頂部44固持。
如圖13至圖15所示,在滑動件4位於第二位置,且芯體W1插入插入間隙S1的過程中,彈臂段32將向遠離底板結構21的方向移動,而彎曲 段33將沿第二抵頂部44的導引斜面441移動,輔助彎曲段35則會被第一抵頂部431抵頂而帶動連接段34向彈臂段32的方向彈性變形,而後,使用者可以是將滑動件4由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以使第一抵頂部43的凸出部431抵壓於連接段34的外側,進而可以讓尖角結構36與底板結構21更好地固持芯體W1。也就是說,使用者在將大線徑的電線插入夾線連接器100的流程可以是:先將滑動件4移動至第二位置,再將電線插入夾線連接器100,最後,將滑動件4移動至第一位置。
依上所述,本實施例的夾線連接器100通過滑動件4及其所包含的第一抵頂部43、第二抵頂部44及限位部45等設計,可以讓彈性片體3及底板結構21更好地固持芯體W1,且可以讓使用者更容易地將線徑相對較大的芯體W1插入插入間隙S1中。
需特別強調的是,上述本發明的夾線連接器所包含的接觸構件,也可以是被單獨地製造、實施、販售,而接觸構件不侷限於僅可與殼體一同作為一夾線連接器進行製造、實施、販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100:夾線連接器
1:殼體
11:穿孔
12:容槽
13:頂壁
131:凹槽
2:接觸構件
21:底板結構
22:第一焊接段
23:第一平緩段
24:凸起部
241:上升段
242:平台段
243:下降段
25:第二平緩段
26:第二焊接段
27:固定結構
3:彈性片體
3A:開口
31:固定段
32:彈臂段
36:尖角結構
W:電線
W1:芯體
W2:絕緣層

Claims (9)

  1. 一種夾線連接器,其包含:一殼體,其具有至少一穿孔及至少一容槽,所述容槽貫穿所述殼體的一頂壁,所述穿孔貫穿所述殼體的其中一側壁,所述穿孔與所述容槽相互連通;至少一接觸構件,其設置於所述殼體中,所述接觸構件包含:一底板結構,其面對所述頂壁設置,所述底板結構包含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包含一接觸面;一彈性片體,其一端固定於所述頂壁,所述彈性片體的一部分是由固定於所述頂壁的部分向所述凸起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彈性片體具有一尖角結構,所述尖角結構鄰近所述接觸面設置,而所述尖角結構與所述接觸面之間形成有一插入間隙;其中,所述穿孔用以提供一電線穿入,穿入所述穿孔的所述電線的一芯體能進入所述插入間隙,而被所述尖角結構及所述接觸面共同夾持,且所述彈性片體受壓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將使所述芯體緊靠所述接觸面設置;其中,所述彈性片體包含一固定段、一彈臂段及一彎曲段,所述固定段固定於所述頂壁,所述彈臂段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段相連接,所述彈臂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彎曲段相連接,所述彈臂段由所述固定段向所述底板結構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彎曲段由所述彈臂段的一端向遠離所述底板結構的方向彎曲形成,所述彎曲段與所述彈臂段之間形成有一開口,所述開口用以提供一工具插入;插入所述開口中的所述工具能被操作而使所述彈臂段及所述彎曲段向遠離所述底板結構的方向移動;所述彈臂段的末 端形成有所述尖角結構,而所述尖角結構鄰近所述開口設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線連接器,其中,所述接觸面為一弧狀面,所述弧狀面用以使插入所述插入間隙中的所述芯體能位於所述接觸面的中間位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線連接器,其中,所述彈性片體及所述底板結構共同形成一漸縮通道,所述漸縮通道的兩端分別定義為一入口端及一固持端,所述入口端鄰近所述穿孔設置,所述固持端鄰近所述插入間隙設置,所述漸縮通道的內徑由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固持端逐漸縮小;所述尖角結構面對所述接觸面的一第一抵靠面與所述彈臂段面對所述底板結構的一內側面齊平,且所述尖角結構的所述第一抵靠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不大於90度。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夾線連接器,其中,所述尖角結構還包含一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二抵靠面與所述第一抵靠面相鄰接,所述第二抵靠面與所述第一抵靠面的夾角介於45~65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線連接器,其中,所述夾線連接器還包含一滑動件,所述滑動件能滑動地與所述殼體相連接,所述滑動件能被操作而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滑動件內具有一第一抵頂部,所述第一抵頂部對應位於所述容槽中;當所述滑動件位於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彈性片體及所述底板結構未固持所述芯體時,所述第一抵頂部與所述彈性片體之間形成有一空隙;當所述彈性片體與所述底板結構共同固持所述芯體,且所述滑動件位於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抵頂部將推抵所述彈性片體, 而使所述彈性片體向所述接觸面抵壓。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夾線連接器,其中,所述彈性片體包含一固定段、一彈臂段、一彎曲段、一連接段及一輔助彎曲段,所述固定段固定於所述頂壁,所述彈臂段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段相連接,所述彈臂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彎曲段相連接,所述彈臂段由所述固定段的一端向所述底板結構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彎曲段由所述彈臂段的一端向遠離所述底板結構的方向彎曲形成,所述彎曲段與所述彈臂段之間形成有一開口,所述彈臂段的末端形成有所述尖角結構,而所述尖角結構鄰近所述開口設置;所述彎曲段相反於與所述彈臂段相連接的一端與所述連接段的一端相連接,所述連接段的另一端與所述輔助彎曲段相連接,所述連接段面對所述彈臂段設置,所述輔助彎曲段是由所述連接段的一端向所述彈臂段的方向彎曲形成;所述滑動件位於所述殼體的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抵頂部抵頂所述連接段及所述輔助彎曲段兩者中的至少一個,而所述彎曲段將受壓而產生彈性回復力,且所述彎曲段受壓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將使所述芯體緊靠所述接觸面設置。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夾線連接器,其中,所述滑動件內具有一第二抵頂部,所述滑動件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抵頂部將位於所述尖角結構及所述接觸面之間,而所述第二抵頂部將抵頂所述彈性片體而撐開所述插入間隙。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夾線連接器,其中,所述彈性片體包含一固定段、一彈臂段、一彎曲段、一連接段及一輔助彎曲段,所述固定段固定於所述頂壁,所述彈臂段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段相連接,所述彈臂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彎曲段相連接,所述彈臂段由所述固定段的一端向所述底板結構的方 向延伸形成,所述彎曲段由所述彈臂段的一端向遠離所述底板結構的方向彎曲形成,所述彎曲段與所述彈臂段之間形成有一開口,所述彈臂段的末端形成有所述尖角結構,而所述尖角結構鄰近所述開口設置;所述彎曲段相反於與所述彈臂段相連接的一端與所述連接段的一端相連接,所述連接段的另一端與所述輔助彎曲段相連接,所述連接段面對所述彈臂段設置,所述輔助彎曲段是由所述連接段的一端向所述彈臂段的方向彎曲形成;所述滑動件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抵頂部是抵頂所述彎曲段,而使所述彈性片體向遠離所述底板結構的方向移動,據以撐開所述插入間隙,而所述滑動件未與所述底板結構相接觸;所述滑動件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彎曲段、所述連接段及所述輔助彎曲段被所述第一抵頂部及所述第二抵頂部共同固持。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夾線連接器,其中,所述開口將所述彎曲段區隔為兩個抵靠部,所述滑動件內具有兩個所述第二抵頂部,兩個所述第二抵頂部之間形成有一避讓間隙,所述避讓間隙對應所述開口設置,且兩個所述第二抵頂部面對兩個所述抵靠部設置;被所述彈性片體及所述底板結構固持的所述芯體的一部分能容置於所述避讓間隙;於所述滑動件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兩個所述第二抵頂部將對應推抵兩個所述抵靠部,而各個所述抵靠部將沿相鄰的所述第二抵頂部的一導引斜面向遠離所述底板結構的方向移動。
TW110124333A 2021-07-02 2021-07-02 夾線連接器 TWI767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4333A TWI767778B (zh) 2021-07-02 2021-07-02 夾線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4333A TWI767778B (zh) 2021-07-02 2021-07-02 夾線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7778B true TWI767778B (zh) 2022-06-11
TW202304065A TW202304065A (zh) 2023-01-16

Family

ID=83103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4333A TWI767778B (zh) 2021-07-02 2021-07-02 夾線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777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0976A (zh) * 1999-03-01 2001-04-11 莫列斯公司 电气端子
TWM404509U (en) * 2010-12-21 2011-05-2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06277U (en) * 2011-01-28 2011-06-2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23983U (zh) * 2016-02-16 2016-06-11 Cvilux Corp 夾線連接器
US9799968B2 (en) * 2016-01-18 2017-10-24 Excel Cell Electronic Co., Ltd. Wire terminal connector
US10193244B2 (en) * 2015-07-07 2019-01-29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Push-in clamp retainer, push-in clamp assembly and electric connector 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0976A (zh) * 1999-03-01 2001-04-11 莫列斯公司 电气端子
TWM404509U (en) * 2010-12-21 2011-05-2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06277U (en) * 2011-01-28 2011-06-2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193244B2 (en) * 2015-07-07 2019-01-29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Push-in clamp retainer, push-in clamp assembly and electric connector element
US9799968B2 (en) * 2016-01-18 2017-10-24 Excel Cell Electronic Co., Ltd. Wire terminal connector
TWM523983U (zh) * 2016-02-16 2016-06-11 Cvilux Corp 夾線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4065A (zh) 202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28630B1 (ko) 커넥터 장치
JP6254542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
TWM581312U (zh) Flexible c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47518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7645072B (zh) 连接器
WO2018221312A1 (ja) 接続機器
US6840797B2 (en) Structure for engaging and releasing connectors
TW201820705A (zh) 導體接頭接觸元件(一)
TW201902037A (zh) 電連接器與電連接器裝置
TWI767778B (zh) 夾線連接器
US20200212617A1 (en) Connector
US633479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nd housing having a lance in a terminal accommodation chamber
TWI707504B (zh) 端子以及連接器
CN216145850U (zh) 夹线连接器
JP2012146401A (ja) コネクタ装置
KR101164362B1 (ko) 와이어 투 보드 커넥터
US2005017629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6007369A (en) Wire retention contact i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0866657U (zh) 连接器总成及板端连接器
TWM620969U (zh) 接觸構件
JP2601193Y2 (ja) 差込形接続端子
TW201640760A (zh) 電連接器
JP6613129B2 (ja) 金属端子
TWI523347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9679920U (zh) 绳索扣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