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3347B - Electrical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3347B
TWI523347B TW103101842A TW103101842A TWI523347B TW I523347 B TWI523347 B TW I523347B TW 103101842 A TW103101842 A TW 103101842A TW 103101842 A TW103101842 A TW 103101842A TW I523347 B TWI523347 B TW I5233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base
bent
groove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1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0929A (zh
Inventor
Norio Yoshida
Original Assignee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101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334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0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0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3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3347B/zh

Links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尤指對接插座與連接插頭外部為分別結合有金屬材質製成之定位彈片及扣接片體,並利用定位彈片之彈扣扣持於扣接片體之補強肋上,可避免因膠體相互磨損所造成之嵌合力降低或結構破壞等,以確保多次插拔對接的電性接觸效果。
按,現今電腦及電子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各式各樣之電子產品已普及於社會中的各個角落,而隨著科技愈發達,其電腦及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亦朝運算功能強、速度快及體積小的方向邁進,產品內部之連接器便需隨之大幅縮小,以因應目前之發展趨勢,相形之下薄形連接器與一般線材或軟性電路板之接合及固定上勢必更加困難。
再者,隨著電子產品體積越來越微小,電子產品內部電路板上之零組件構造則需更為精密且小型化,整體結構強度亦需隨之加強,而一般的連接器(如板對板連接器、線對板連接器等)通常會利用一個公端連接器及一個母端連接器進行配合對接,並將訊號或電源透過電路板來傳送至控制電路中,請參閱如第九圖所示,係為習用連接器模組之立體分解圖,其中該母座A之基座A1內部為具有嵌合空間A0,並於基座A1之二側壁A11內側處設有相對之扣槽A12,且基座A1前方處定位有 複數第一端子A2,而公頭B之本體B1二側處為設有凸扣B11,並於本體B1內部定位有複數第二端子B2及連接於第二端子B2上而延伸至本體B1外部之纜線B3。
當公頭B與母座A對接時,為了降低整體結構高度大都採用嵌合的方式進行組裝,即可將公頭B之本體B1嵌插於母座A之嵌合空間A0內,並使本體B1之凸扣B11扣持於基座A1之扣槽A12內,且本體B1之複數第二端子B2抵持接觸於基座A1上對應之第一端子A2後形成電性連接,惟該本體B1之凸扣B11與基座A1之扣槽A12為由樹酯製的膠體直接一體成型所製成,此種本體B1與基座A1利用凸扣B11與扣槽A12相互嵌合卡固的方式便會因多次插拔而相互磨損,並造成整體嵌合力降低,甚至是本體B1與基座A1拆卸時容易因過度的擠壓使膠體受損或結構上之破壞,整體結構亦不穩定,便為從事此行業者所亟欲重新設計之關鍵所在。
故,發明人有鑑於習用連接器模組使用上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的評估及考量,並利用從事於此行業之多年研發經驗不斷的試作與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電連接器發明專利誕生。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乃在於對接插座之基座二側壁外表面上為結合有定位彈片,並於定位彈片之第一基板向內彎折延伸有彈扣,而連接插頭之本體外表面上結合有具第二基板之扣接片體,且第二基板二側處設有對應於本體二側相對向內的扣槽處之扣持部,即可將本體嵌入於基座內部所形成之容置空間,並使定位彈片之彈扣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 而伸入於扣槽內後,再利用彈扣扣持於扣持部之補強肋上形成鎖定狀態,此種定位彈片及扣接片體為分別由金屬材質所製成具有良好的結構強度,不但可避免對接插座配合連接插頭利用嵌合卡固的方式因本身(如塑體)材質相互磨損所造成之嵌合力降低或結構破壞等情況發生,並提昇整體對接時之扣合力,以確保多次插拔對接的電性接觸效果。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乃在於當對接插座之本體嵌入於基座之容置空間內時,可透過本體二側處之扣槽增加定位彈片之彈扣彈性位移的行程而具有較佳之彈性不易產生過度變形或結構破壞,並利用彈扣末端處之抵持端扣持於扣持部之補強肋上形成鎖定狀態,即可將對接插座與連接插頭利用嵌插扣合的方式穩固結合成為一體,使連接插頭之纜線受到外力拉扯時不易脫出於對接插座之外,並具有穩定的阻擋定位及止退之效用,進而達到結構穩定、便於插拔對接且訊號傳輸確實之效用。
1‧‧‧對接插座
10‧‧‧容置空間
101‧‧‧開口
11‧‧‧基座
111‧‧‧側壁
112‧‧‧定位槽道
1121‧‧‧抵持凸塊
113‧‧‧結合部
114‧‧‧透空槽
115‧‧‧阻擋部
1151‧‧‧軌槽
12‧‧‧導電端子
121‧‧‧基部
122‧‧‧焊接腳
123‧‧‧嵌槽
1231‧‧‧凸刺
13‧‧‧定位彈片
131‧‧‧第一基板
1310‧‧‧缺槽
1311‧‧‧限位擋板
1312‧‧‧定位卡板
132‧‧‧彈扣
1321‧‧‧抵持端
1322‧‧‧彎折部
133‧‧‧第一焊接部
134‧‧‧第二焊接部
2‧‧‧連接插頭
21‧‧‧本體
210‧‧‧穿孔
211‧‧‧容置槽
212‧‧‧對接部
2120‧‧‧插接口
2121‧‧‧穿置通道
213‧‧‧定位部
214‧‧‧扣槽
215‧‧‧抵持部
2151‧‧‧導軌
216‧‧‧鏤空孔
22‧‧‧對接端子
221‧‧‧基部
2211‧‧‧第一彎折片
2212‧‧‧第二彎折片
2213‧‧‧切槽
2214‧‧‧抵持肩部
222‧‧‧懸臂
223‧‧‧接觸部
2231‧‧‧定位凸點
23‧‧‧纜線
24‧‧‧扣接片體
240‧‧‧通孔
241‧‧‧第二基板
2411‧‧‧支臂
242‧‧‧扣持部
2420‧‧‧缺槽
2421‧‧‧補強肋
2422‧‧‧導引斜面
A‧‧‧母座
A0‧‧‧嵌合空間
A1‧‧‧基座
A11‧‧‧側壁
A12‧‧‧扣槽
A2‧‧‧第一端子
B‧‧‧公頭
B1‧‧‧本體
B11‧‧‧凸扣
B2‧‧‧第二端子
B3‧‧‧纜線
第一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發明對接插座與連接插頭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發明對接插座與連接插頭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對接前之立體分解圖。
第五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對接前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六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對接時之前視剖面圖。
第七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對接後之前視剖面圖。
第八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對接後之立體剖面圖。
第九圖 係為習用連接器模組之立體分解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構造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對接插座與連接插頭之立體分解圖及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為包括有對接插座1及連接插頭2,故就本案之主要構件及特徵詳述如后,其中:
該對接插座1為具有一基座11,並於基座11前方及二側處形成有側壁111,且位於側壁111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10,再於容置空間10後方處形成有開口101,而基座11之前方側壁111上為縱向剖設有複數定位槽道112,並於定位槽道112內皆定位有導電端子12;另,基座11之左右二側壁111外表面上為形成有延伸至前方側壁111處之凹陷狀結合部113,並於結合部113內可利用嵌合卡固或埋入射出的方式結合有至少一個定位彈片13,且二結合部113上相對向內剖設有連通至容置空間10內之透空槽114,再於透空槽114前方相鄰於二側壁111處相對向內凸設有阻擋部115,且二阻擋部115與前方側壁111之間形成有縱向軌槽1151。
再者,基座11之定位槽道112為由前方側壁111前後二側處向下貫通至基座11外部,並於定位槽道112底部形成有抵持凸塊1121,而導電端子12為具有一基部121,並於基部121前 後二側處向下延伸有焊接腳122,且基部121與二焊接腳122之間形成有可供抵持凸塊1121嵌卡定位之嵌槽123,再於嵌槽123其中一內壁面處設有嚙入於抵持凸塊1121上之凸刺1231。
然而,上述對接插座1之二定位彈片13為具有結合定位於基座11的結合部113上之第一基板131,其第一基板131上方處縱向剖設有缺槽1310,並由缺槽1310內緣處相對向內彎折延伸有穿過透空槽114處且伸入於容置空間10內之彈扣132,再於彈扣132末端處朝透空槽114向下反折有抵持端1321,且抵持端1321與彈扣132連接處形成有一彎折部1322,而定位彈片13之第一基板131前側處為向內彎折延伸有限位擋板1311,並於限位擋板1311下方處向前彎折延伸有第一焊接部133,且第一基板131後側上方處先向內彎折再向下彎折延伸有定位卡板1312,再於定位卡板1312下方處向後彎折延伸有第二焊接部134。
該連接插頭2為具有一本體21,並於本體21底面處凹設有複數容置槽211,其容置槽211內皆定位有可供纜線23連接之對接端子22,且容置槽211前方處設有對接部212,再於容置槽211後方處設有至少一個穿孔210,而本體21之對接部212底面處為凹設有對應於容置槽211處之複數穿置通道2121,並於穿置通道2121前方處剖設有貫通至本體21外部之插接口2120。
此外,本體21之二側及後方外表面上為形成有凹陷狀之定位部213,並於定位部213內可利用嵌合卡固或埋入射出的方式結合有至少一個扣接片體24,且本體21二側處相對向內剖設有連通至定 位部213內之扣槽214,再於扣槽214前方處相對向外凸設有具縱向導軌2151之抵持部215,且本體21表面上設有連通至容置槽211內之複數鏤空孔216。
又,對接端子22為具有定位於容置槽211內之基部221,並於基部221之前後二側處分別向下彎折有第一彎折片2211及第二彎折片2212,且基部221中央處縱向剖設有延伸至第一彎折片2211與第二彎折片2212上之切槽2213,再於切槽2213內壁面相鄰於基部221處形成有抵持於鏤空孔216內緣處之抵持肩部2214,而基部221之第一彎折片2211端部為朝前方同向延伸有越過對接部212底面處之水平懸臂222,並由懸臂222向上彎折有伸入於穿置通道2121內之接觸部223,且二接觸部223相對內側處形成有對應於插接口2120處之定位凸點2231;然而,纜線23前段位置為分別穿過本體21之穿孔210中而伸入於容置槽211內,並由基部221之第一彎折片2211與第二彎折片2212利用刺破的方式向下壓接於切槽2213內後,即可將纜線23外部之包覆層剝離,使纜線23內部穿設之芯線(圖中未示出)與對接端子22固持牢靠定位而形成良好的電性連接狀態。
此外,上述扣接片體24為具有結合定位於本體21的定位部213上之第二基板241,並於第二基板241表面上設有對應於穿孔210處且可供纜線23穿出後延伸至外部之複數通孔240,而扣接片體24之第二基板241二側處為同向延伸有相對之支臂2411,並於支臂2411上皆設有扣持部242,其扣持部242上具有對應於 扣槽214處之水平補強肋2421,且扣持部242上方處縱向剖設有延伸至補強肋2421處之缺槽2420,再於補強肋2421下方處向上斜伸形成有導引斜面2422。
請搭配參閱第四、五、六、七、八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對接前之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對接時之前視剖面圖、對接後之前視剖面圖及立體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之電連接器為線對板連接器,便可將對接插座1定位於電路板(圖中未示出)上,並使導電端子12之各焊接腳122,以及定位彈片13之第一焊接部133與第二焊接部134抵貼於電路板上對應之焊點後,再利用表面黏著技術(SMT)或插孔(Through Hole)焊接的方式形成電性連接,用以進行傳輸電源或訊號之使用。
當本發明於使用時,係先將連接插頭2之本體21向下嵌插於對接插座1之容置空間10內,並由抵持部215之導軌2151位於阻擋部115之軌槽1151內縱向位移之導引與限位作用,不易產生偏擺或晃動之情況發生,同時使纜線23向後穿出於基座11之開口101處延伸至外部後,即可將基座11上之導電端子12為分別由本體21之穿孔210處穿入至容置槽211內,使對接端子22之接觸部223受到導電端子12之基部121推頂作用後可以懸臂222作為支點產生向外彈性變形,且待本體21嵌入至定位後,便可將二接觸部223相對內側處之定位凸點2231抵持接觸於基部121上形成夾持定位,以確保整體電性接觸與訊號傳輸之效果。
而連接插頭2之本體21於嵌入的過程中,可使扣接片體 24之扣持部242為以導引斜面2422向下推頂於對接插座1定位彈片13之彈扣132上,其彈扣132受到推頂的作用便可以彎折部1322作為支點產生向外彈性變形,且待彈扣132之抵持端1321沿著導引斜面2422越過扣持部242之補強肋2421後,便可將彈扣132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而伸入於本體21之扣槽214內,即可透過扣槽214增加彈扣132彈性位移的行程而具有較佳之彈性不易產生過度變形或結構破壞,並利用彈扣132之抵持端1321扣持於扣持部242之補強肋2421上形成鎖定狀態,使對接插座1與連接插頭2利用嵌插扣合的方式穩固結合成為一體。
當使用者欲將連接插頭2之本體21自對接插座1之容置空間10內取出時,僅需利用手工具(圖中未示出)向下穿入本體21之扣槽214內,並扳動於定位彈片13之彈扣132使其抵持端1321脫離於扣接片體24扣持部242之補強肋2421,即可將本體21向上取出於對接插座1之容置空間10外,以利於使用者將連接插頭2之本體21自對接插座1之容置空間10內作快速組裝或拆卸,此種對接插座1與連接插頭2相接面處之定位彈片13及扣接片體24分別由金屬材質所製成具有良好的結構強度,不但可避免對接插座1配合連接插頭2利用嵌合卡固的方式因本身(如塑體)材質相互磨損所造成之嵌合力降低或結構破壞等情況發生,亦可藉由定位彈片13之彈扣132扣持於扣接片體24之扣持部242上提昇整體對接時之扣合力,使連接插頭2之纜線23受到外力的拉扯時不易脫出於對接插座1之容置空間10外,並具有穩定的阻擋定位及止退之效用,以確保多次插拔對接的電性接觸效果,進而 達到結構穩定、便於插拔對接且訊號傳輸確實之效用。
是以,本發明為針對接插座1之基座11二側壁111外表面上為結合有至少一個定位彈片13,並於定位彈片13之第一基板131向內彎折延伸有彈扣132,而連接插頭2之本體21外表面上為結合有具第二基板241之扣接片體24,並於第二基板241二側處設有對應於本體21的扣槽214處之扣持部242,即可將本體21嵌入於基座11內部之容置空間10,並使定位彈片13之彈扣132伸入扣槽214內再扣持於扣持部242之補強肋2421上形成鎖定狀態,此種定位彈片13及扣接片體24為分別由金屬材質製成可提昇其整體對接時之扣合力,以確保多次插拔對接的電性接觸效果。
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發明一種較佳之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技藝精神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於本發明所涵蓋之專利範圍中。
綜上所述,本發明上述之電連接器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發明,實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發明人之辛苦發明,倘若 鈞局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發明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對接插座
10‧‧‧容置空間
101‧‧‧開口
11‧‧‧基座
111‧‧‧側壁
112‧‧‧定位槽道
1121‧‧‧抵持凸塊
113‧‧‧結合部
114‧‧‧透空槽
115‧‧‧阻擋部
1151‧‧‧軌槽
12‧‧‧導電端子
121‧‧‧基部
122‧‧‧焊接腳
123‧‧‧嵌槽
1231‧‧‧凸刺
13‧‧‧定位彈片
131‧‧‧第一基板
1310‧‧‧缺槽
1311‧‧‧限位擋板
1312‧‧‧定位卡板
132‧‧‧彈扣
1321‧‧‧抵持端
1322‧‧‧彎折部
133‧‧‧第一焊接部
134‧‧‧第二焊接部
2‧‧‧連接插頭
21‧‧‧本體
2120‧‧‧插接口
2121‧‧‧穿置通道
213‧‧‧定位部
214‧‧‧扣槽
215‧‧‧抵持部
2151‧‧‧導軌
216‧‧‧鏤空孔
22‧‧‧對接端子
221‧‧‧基部
2211‧‧‧第一彎折片
2212‧‧‧第二彎折片
2213‧‧‧切槽
2214‧‧‧抵持肩部
222‧‧‧懸臂
223‧‧‧接觸部
2231‧‧‧定位凸點
23‧‧‧纜線
24‧‧‧扣接片體
240‧‧‧通孔
241‧‧‧第二基板
2411‧‧‧支臂
242‧‧‧扣持部
2420‧‧‧缺槽
2421‧‧‧補強肋
2422‧‧‧導引斜面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係包括有對接插座及連接插頭,其中:該對接插座為具有基座,並於基座內部所形成之容置空間定位有複數導電端子,且基座之二側壁外表面上結合有至少一個定位彈片,而定位彈片為具有第一基板,並由第一基板皆向內彎折延伸有末端處具抵持端且伸入於容置空間內之彈扣;該連接插頭為具有嵌插於對接插座的容置空間內之本體,並於本體內部定位有可供導電端子電性接觸之複數對接端子,且本體外表面上結合有至少一個扣接片體,再於本體二側處相對向內剖設有扣槽,而扣接片體為具有第二基板,並於第二基板二側處設有對應於扣槽處之扣持部,且扣持部上具有可供彈扣伸入扣槽內後再扣持於其上形成鎖定狀態之補強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對接插座之基座前方及二側處為形成有側壁,並於基座內部容置空間後方處形成有開口,而連接插頭之本體底面處為凹設有可供對接端子定位之複數容置槽,並於對接端子上連接有纜線,且容置槽後方處設有至少一個可供纜線穿過伸入於容置槽內之穿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對接插座基座之前方側壁上為剖設有可供導電端子定位之複數定位槽道,並於定位槽道底部形成有抵持凸塊,而導電端子為具有基部,其基部前後二側處向下延伸有焊接腳,且基部與二焊接腳之間形成有可供抵持凸塊嵌卡定位於其內之嵌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連接插頭本體之容置槽前方處為設有對接部,並於對接部底面處凹設有複數穿置通道,且穿置通道前方處剖設有插接口,而對接端子為具有定位於容置槽內之基部,其基部二側朝前方同向延伸有越過對接部底面處之懸臂,並由懸臂向上彎折有伸入於穿置通道內之接觸部,且二接觸部相對內側處形成有對應於插接口處之定位凸點。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對接端子之基部前後二側處為向下彎折有第一彎折片及第二彎折片,並於基部中央處剖設有延伸至第一彎折片與第二彎折片上且可供纜線利用刺破的方式壓接後形成電性連接之切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連接插頭扣接片體之第二基板表面上為設有可供纜線穿出後延伸至外部之複數通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對接插座之基座二側壁外表面上為形成有可供定位彈片利用嵌合卡固或埋入射出的方式結合之凹陷狀結合部,並於結合部上相對向內剖設有連通至容置空間內之透空槽,而定位彈片之第一基板上方處為剖設有一缺槽,並由缺槽內緣處所彎折延伸之彈扣穿過透空槽處伸入於容置空間內,且抵持端與彈扣連接處形成有彎折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定位彈片之第一基板前側處為向內彎折延伸有一限位擋板,並於限位擋板下方處彎折延伸有第一焊接部,且第一基板後側處彎折延伸有定位卡板,再於定位卡板下方處彎折延伸有第二焊接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對接插座基座之透空槽前方相鄰於二側壁處為相對向內凸設有阻擋部,並於阻擋部前方形成有縱向軌槽,而連接插頭之本體二側處為相對向外凸設有抵持部,且抵持部上具有位於軌槽內縱向位移之導軌。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連接插頭之本體二側及後方外表面上為形成有可供扣接片體利用嵌合卡固或埋入射出的方式結合之凹陷狀定位部,並於本體二側處剖設有連通至定位部內之扣槽,而扣接片體之第二基板二側處為同向延伸有支臂,並於支臂上之扣持部上方處皆縱向剖設有延伸至補強肋處之缺槽,且補強肋下方處向上斜伸形成有導引斜面。
TW103101842A 2014-01-17 2014-01-17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233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1842A TWI523347B (zh) 2014-01-17 2014-01-17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1842A TWI523347B (zh) 2014-01-17 2014-01-17 Electrical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0929A TW201530929A (zh) 2015-08-01
TWI523347B true TWI523347B (zh) 2016-02-21

Family

ID=54342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1842A TWI523347B (zh) 2014-01-17 2014-01-17 Electrical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233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9541B2 (ja) * 2015-09-15 2018-06-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0929A (zh) 2015-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4705B (zh) 電連接器
JP624967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475756B (zh) 電線對基板連接器
US20080032540A1 (en) Connector
TWM518826U (zh) 插頭電連接器與插座電連接器
JP6784580B2 (ja) 抜け防止構造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
WO2011047539A1 (zh) 电连接器
CN109378608B (zh) 插座连接器
TW201530930A (zh) 電連接器
TWI523347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93178B (zh) 插座連接器
TWM576745U (zh) Connector combination locking structure
TWI418099B (zh) 插頭
TWM492560U (zh) 電連接器
TW201611432A (zh) 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
TWM541134U (zh) 線對板電連接器
JP2015028953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CN210692912U (zh) 具有快速定位结构的连接器
JP6281743B2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TW201517422A (zh) 電連接器
TWM452487U (zh) 插座連接器
TWI809976B (zh) 線端連接器、板端連接器及其組合
CN210156610U (zh) 电连接器座及电连接器插头组合改良结构
TWM539715U (zh) 板對板連接器
US20220416455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