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0149A -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40149A
TW201740149A TW105114303A TW105114303A TW201740149A TW 201740149 A TW201740149 A TW 201740149A TW 105114303 A TW105114303 A TW 105114303A TW 105114303 A TW105114303 A TW 105114303A TW 201740149 A TW201740149 A TW 2017401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lens
light absorbing
absorbing portion
lens
ima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4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1376B (zh
Inventor
林正峰
賴奕瑋
周明達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4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1376B/zh
Priority to CN202010787493.3A priority patent/CN111830681B/zh
Priority to CN201610402524.2A priority patent/CN107357024B/zh
Priority to US15/201,668 priority patent/US1023465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1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137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40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0149A/zh
Priority to US16/251,320 priority patent/US10578839B2/en
Priority to US16/748,874 priority patent/US11086108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透鏡中的至少一者為雙色模造透鏡,雙色模造透鏡包含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學有效區。光線吸收部位於雙色模造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表面,光線吸收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光線吸收部包含開孔。開孔為非圓形且與光學有效區對應設置。當滿足特定條件時,可抑制雜散光以提升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

Description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成像鏡頭,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電子裝置上的小型化成像鏡頭。
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搭載有成像裝置的個人化電子產品及行動通訊產品的普及,連帶帶動小型化成像鏡頭的興起,對具有高解析度與優良成像品質的小型化成像鏡頭的需求也大幅攀升。
塑膠透鏡通常用以有效降低成像鏡頭的生產成本,習用的塑膠透鏡主要使用射出成型的方法製造而成,由於塑膠透鏡的表面光滑明亮並具有較高的反射率,當雜散光由成像鏡頭的光學元件表面反射至塑膠透鏡的表面時,因而無法有效衰減雜散光入射至塑膠透鏡的表面之反射光強度。
因此,如何滿足小型化成像鏡頭在抑制雜散光方面的要求,進而提升小型化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以滿足高階成像裝置的需求,已成為當今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藉由成像鏡頭中的雙色模造透鏡,以及其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的配置,有效抑制雜散光以提升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透鏡中的至少一者為雙色模造透鏡,雙色模造透鏡包含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學有效區。光線吸收部位於雙色模造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表面,光線吸收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光線吸收部包含開孔。開孔為非圓形且與光學有效區對應設置。開孔通過光軸的最小直徑為ψBmin,透光部的最大外徑為ψL,其滿足下列條件:0.20<ψBmin/ψL<0.75。藉由本段所提及的特徵,可較有效率地抑制雜散光以提升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可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光線吸收部可更包含環型凹縮結構,其由光線吸收部的表面沿平行光軸的方向凹縮。環型凹縮結構平行光軸方向的深度為w,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15mm<w<0.35mm。光線吸收部可更包含環型凸起結構,其環繞開孔。環型凸起結構在光軸徑向方向的寬度為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4mm<t<0.80mm。開孔可為多邊形。開孔的邊數為m,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m<13。光學有效區在雙色模造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所述表面可為非球面。光線吸收部可位於雙色模造透鏡的像側表面,且光學有效區最接近成像面的一點較光線吸收部接近 成像面。光學有效區在雙色模造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所述表面可包含至少一反曲點。光學有效區在雙色模造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所述表面可包含非圓形外緣。透光部的最大外徑為ψL,光線吸收部的最大外徑為ψM,其可滿足下列條件:ψL<ψM。光線吸收部可更包含粗糙表面,其未與透光部接觸。光線吸收部可更包含抗反射膜層,其鍍在光線吸收部上未與透光部接觸的至少部分表面。開孔通過光軸的最小直徑為ψBmin,開孔通過光軸的最大直徑為ψBmax,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35<ψBmin/ψBmax<0.75。雙色模造透鏡可為透鏡中最接近成像面的一者。成像鏡頭可更包含膠水材料,其連接光線吸收部。藉由上述提及的各點技術特徵,可兼顧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及雙色模造透鏡的成型良率。
依據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成像鏡頭模組,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的成像面。藉此,有助於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透鏡中的至少一者為雙色模造透鏡,雙色模造透鏡包含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學有效區,光學有效區在雙色模造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表面包含非圓形外緣。光線吸收部位於雙色模造透鏡的所述表面,光線吸收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光線吸收部包含開孔。開孔與非圓形外緣對應設 置。非圓形外緣通過光軸的最小直徑為ψWmin,非圓形外緣通過光軸的最大直徑為ψWmax,其滿足下列條件:0.35<ψWmin/ψWmax<0.75。藉此,光學有效區在雙色模造透鏡的所述表面的非圓形外緣具有特定非圓形的形狀特徵,有助於雙色模造透鏡的模具設計。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可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光線吸收部可位於雙色模造透鏡的像側表面,且光線吸收部更包含環型凹縮結構,其由光線吸收部在雙色模造透鏡的像側表面沿平行光軸的方向凹縮,環型凹縮結構平行光軸方向的深度為w,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15mm<w<0.35mm。光線吸收部可更包含抗反射膜層,其鍍在光線吸收部上未與透光部接觸的至少部分表面。雙色模造透鏡可為透鏡中最接近成像面的一者。成像鏡頭可更包含膠水材料,其連接光線吸收部。成像鏡頭的透鏡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N<10。藉由本段落所揭露的技術內容,可減少工序,以提高成像鏡頭的生產效率。
依據本發明再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成像鏡頭模組,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的成像面。藉此,有助於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的高規格的成像需求。
10、20、30‧‧‧電子裝置
11、21、31‧‧‧成像鏡頭模組
1000、2000、3000‧‧‧成像鏡頭
1101、1102、1103、1104、1105、2101、2102、2103、2104、3101、3102、3103、3104、3105‧‧‧透鏡
1200、2200、3200‧‧‧鏡筒
1300、2300、3300‧‧‧膠水材料
100、200、300‧‧‧雙色模造透鏡
101、201、301‧‧‧物側表面
102、202、302‧‧‧像側表面
130、230、330‧‧‧透光部
133、233、333‧‧‧光學有效區
139、239、339‧‧‧非圓形外緣
150、250、350‧‧‧光線吸收部
154、254、354‧‧‧開孔
155、255、355‧‧‧環型凹縮結構
156、256‧‧‧環型凸起結構
157、257、357‧‧‧粗糙表面
158、258、358‧‧‧抗反射膜層
m‧‧‧開孔的邊數
N‧‧‧成像鏡頭的透鏡的數量
t‧‧‧環型凸起結構在光軸徑向方向的寬度
w‧‧‧環型凹縮結構平行光軸方向的深度
ψBmax‧‧‧開孔通過光軸的最大直徑
ψBmin‧‧‧開孔通過光軸的最小直徑
ψL‧‧‧透光部的最大外徑
ψM‧‧‧光線吸收部的最大外徑
ψWmax‧‧‧非圓形外緣通過光軸的最大直徑
ψWmin‧‧‧非圓形外緣通過光軸的最小直徑
第1A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1B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的示意圖;第1C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的立體圖;第1D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的另一立體圖;第1E圖繪示第1D圖的雙色模造透鏡的俯視圖;第1F圖繪示第1D圖的雙色模造透鏡的另一俯視圖;第1G圖繪示依照第1F圖剖面線1G-1G的剖視圖;第2A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第二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的示意圖;第2C圖繪示第二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的俯視圖;第2D圖繪示第二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的另一俯視圖;第2E圖繪示依照第2D圖剖面線2E-2E的剖視圖;第3A圖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第三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的示意圖;第3C圖繪示第三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的俯視圖;第3D圖繪示第三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的另一俯視圖;第3E圖繪示依照第3D圖剖面線3E-3E的剖視圖;第4圖繪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5圖繪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6圖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1A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1000的示意圖。由第1A圖可知,成像鏡頭1000包含複數透鏡,透鏡中的一者為雙色模造透鏡100。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成像鏡頭可包含二片或更多的雙色模造透鏡。
請參照第1B圖,其繪示第一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100的示意圖。由第1A圖及第1B圖可知,雙色模造透鏡100包含透光部130及光線吸收部150,即是經過二次射出成型或二次模造後而製成包含透光部130及光線吸收部150的雙色模造透鏡100。
透光部130包含光學有效區133,成像光線通過光學有效區133並於成像面(圖未揭示)形成影像,光學有效區133可包含平面或是具有屈光度非球面的表面,遮住此區域會影響成像。
請參照第1C圖及第1D圖,第1C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100的立體圖,及第1D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100的另一立體圖。由第1A圖至第1D圖可知,光線吸收部150位於雙色模造透鏡100的物側表面101及像側表面102中的一表面(第一實施例中,所述表面為像側表面102),光線吸收部15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1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第一實施例中,光線吸收部150的塑膠材質具有吸收可見光線性質,其顏色為黑色,透光部130的塑膠材質具有可見光線穿透性質,其顏色為透明 無色,故光線吸收部15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1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光線吸收部可位於雙色模造透鏡的物側表面,或是光線吸收部可位於雙色模造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
光線吸收部150包含開孔154,開孔154與光學有效區133對應設置,以使成像光線通過光學有效區133於成像面形成影像。藉此,可抑制雜散光以提升成像鏡頭1000的成像品質。
詳細來說,請參照第1E圖,第1E圖繪示第1D圖的雙色模造透鏡100的俯視圖。由第1E圖可知,光線吸收部150的開孔154可為非圓形。藉此,有助於提高雙色模造透鏡100的製作良率。
請參照第1F圖,第1F圖繪示第1D圖的雙色模造透鏡100的另一俯視圖。由第1F圖可知,光學有效區133可在雙色模造透鏡100的像側表面102包含非圓形外緣139。藉此,光學有效區133的非圓形外緣139的形狀設計有助雙色模造透鏡100的成型需求。
由第1B圖、第1E圖及第1F圖可知,光線吸收部150的開孔154可與光學有效區133的非圓形外緣139對應設置,即是非圓形外緣139包圍的區域等於開孔154的區域,或是非圓形外緣139包圍的區域在開孔154的區域之內。藉此,有助於雙色模造透鏡100的模具設計。第一實施例中,非圓形外緣139包圍的區域等於開孔154的區域。
請參照第1G圖,第1G圖繪示依照第1F圖剖面線1G-1G的剖視圖。由第1E圖及第1G圖可知,開孔154通過光軸的最小直徑為ψBmin,透光部130的最大外徑為ψL,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0<ψBmin/ψL<0.75。藉此,可更加抑制雜散光以提升成像鏡頭1000的成像品質。
由第1F圖可知,非圓形外緣139通過光軸的最小直徑為ψWmin,非圓形外緣139通過光軸的最大直徑為ψWmax,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35<ψWmin/ψWmax<0.75。藉此,非圓形外緣139具有特定非圓形的形狀特徵,有助於雙色模造透鏡100的模具設計。
進一步來說,由第1A圖可知,成像鏡頭1000的透鏡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N<10。藉此,可使成像鏡頭1000滿足更多拍攝需求。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100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透鏡1101、1102、1103、1104、1105及雙色模造透鏡100,其中成像鏡頭1000的透鏡的數量為六片。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成像鏡頭的透鏡的數量可為五片、七片、八片或其他更多的透鏡數量。此外,成像鏡頭1000可更包含鏡筒1200,使成像鏡頭1000的六片透鏡置於鏡筒1200中,以遮擋大量額外雜散光,降低其進入光學有效區以外的部位,避免在透鏡結構間徒增無謂的反射。
雙色模造透鏡100可為成像鏡頭1000的透鏡中最接近成像面的一者。藉此,可有效遮擋透鏡間傳遞的雜散 光。第一實施例中,雙色模造透鏡100為成像鏡頭1000的透鏡中最接近成像面的一者。
成像鏡頭1000可更包含膠水材料1300,其連接雙色模造透鏡100的光線吸收部150。藉此,可增加成像鏡頭1000的結構穩定性。第一實施例中,膠水材料1300連接光線吸收部150及鏡筒1200。
雙色模造透鏡100的透光部130及光線吸收部150可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藉此,可減少工序,以提高雙色模造透鏡100的生產效率。
由第1G圖可知,透光部130的最大外徑為ψL,光線吸收部150的最大外徑為ψM,其可滿足下列條件:ψL<ψM。藉此,以提高成像鏡頭1000遮蔽雜散光的範圍。
由第1A圖可知,光學有效區133在雙色模造透鏡100的像側表面102可為非球面。藉此,有助於減少像差。
光學有效區133在雙色模造透鏡100的像側表面102可包含至少一反曲點。藉此,有效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以提升周邊的成像品質。第一實施例中,光學有效區133在雙色模造透鏡100的像側表面102離軸處包含至少一反曲點,其中像側表面102近光軸處為凹面。
第一實施例中,光線吸收部150位於雙色模造透鏡100的像側表面102,且光學有效區133最接近成像面的一點可較光線吸收部150接近成像面。藉此,可使遮光設計滿足小體積的需求,並維持遮光效率與小體積的平衡。
由第1E圖可知,光線吸收部150的開孔154可為多邊形。藉此,有助於增加透光部130與光線吸收部150之間的接觸面積,以提高雙色模造透鏡100的製作良率。第一實施例中,開孔154為多邊形。
光線吸收部150的開孔154的邊數為m,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m<13。藉此,有助於兼顧成像品質與雙色模造透鏡100的成型良率。第一實施例中,開孔154的邊數為八個,即開孔154為八邊形。
開孔154通過光軸的最小直徑為ψBmin,開孔154通過光軸的最大直徑為ψBmax,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35<ψBmin/ψBmax<0.75。藉此,可在維持光學規格的前提下,使成像鏡頭1000具有較好的遮光效率。
由第1A圖及第1B圖可知,光線吸收部150可更包含環型凹縮結構155,其由光線吸收部150的表面沿平行光軸的方向凹縮。藉此,環型凹縮結構155可作為膠水材料1300的容置槽,以防膠水材料1300溢流。第一實施例中,光線吸收部150更包含環型凹縮結構155,其由光線吸收部150在雙色模造透鏡100的像側表面102沿平行光軸的方向凹縮,且環型凹縮結構155毗鄰鏡筒1200,以令膠水材料1300連接光線吸收部150及鏡筒1200。
環型凹縮結構155平行光軸方向的深度為w,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15mm<w<0.35mm。藉此,使接近雙色模造透鏡100外緣的環型凹縮結構155具有合適的深度,以提高固定雙色模造透鏡100的穩定性。
光線吸收部150可更包含環型凸起結構156,其環繞開孔154。藉此,有助於控制膠水材料1300的範圍。第一實施例中,光線吸收部150更包含環型凸起結構156,其環繞開孔154,且環型凸起結構156毗鄰環型凹縮結構155並較環型凹縮結構155接近光軸。
環型凸起結構156在光軸徑向方向的寬度為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4mm<t<0.80mm。藉此,更加防止膠水材料1300的溢流。
光線吸收部150可更包含粗糙表面157,其未與透光部130接觸,即是粗糙表面157可位於光線吸收部150未與透光部130連接的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藉此,可降低雙色模造透鏡100表面的反射程度。第一實施例中,粗糙表面157位於雙色模造透鏡100的像側表面102上的光線吸收部150的部分表面。再者,粗糙表面157係於雙色模造透鏡100的射出成型過程中轉寫模具表面的加工性質成粗糙表面157,所述加工性質可以是放電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噴砂(Sand Blasting)及雷射蝕刻(Laser Related Etching)等,粗糙表面157可使雙色模造透鏡100表面的光澤度(Gloss Level)降低,以減低雜散光的影響及提升成像品質。
光線吸收部150可更包含抗反射膜層158,其鍍在光線吸收部150上未與透光部130接觸的至少部分表面,即是抗反射膜層158鍍在光線吸收部150上未與透光部130連接的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抗反射膜層158可鍍在像側表 面102上的光線吸收部150。藉此,可降低雙色模造透鏡100表面的反射程度。此外,抗反射膜層(未另標號)亦可鍍在像側表面102上的透光部130。第一實施例中,抗反射膜層158鍍在雙色模造透鏡100的像側表面102上的光線吸收部150的全部表面。再者,抗反射膜層158可為多層二氧化矽(SiO2)與多層二氧化鈦(TiO2)材質以蒸鍍方式交互層疊附著於光線吸收部150的表面,且材質、附著層數與附著方式可視需求而調整。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一,其表列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1000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並如第1B圖及第1E圖至第1G圖所繪示。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2A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2000的示意圖。由第2A圖可知,成像鏡頭2000包含複數透鏡,透鏡中的一者為雙色模造透鏡200。
請參照第2B圖,其繪示第二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200的示意圖。由第2A圖及第2B圖可知,雙色模造透鏡200包含透光部230及光線吸收部250,即是經過二次 射出成型後而製成包含透光部230及光線吸收部250的雙色模造透鏡200。
透光部230包含光學有效區233,成像光線通過光學有效區233並於成像面(圖未揭示)形成影像。
光線吸收部250位於雙色模造透鏡200的物側表面201及像側表面202中的一表面(第二實施例中,所述表面為像側表面202)。光線吸收部250的塑膠材質具有吸收可見光線性質,其顏色為黑色,透光部230的塑膠材質具有可見光線穿透性質,其顏色為透明無色,故光線吸收部25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2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光線吸收部250包含開孔254,開孔254與光學有效區233對應設置。
詳細來說,請參照第2C圖及第2D圖,第2C圖繪示第二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200的俯視圖,及第2D圖繪示第二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200的另一俯視圖。由第2C圖及第2D圖可知,光線吸收部250的開孔254為非圓形,且開孔254為多邊形,開孔254的邊數為八個,即開孔254為八邊形。
光學有效區233在雙色模造透鏡200的像側表面202包含非圓形外緣239,光線吸收部250的開孔254與光學有效區233的非圓形外緣239對應設置,且非圓形外緣239包圍的區域等於開孔254的區域。
由第2A圖及第2B圖可知,光學有效區233在雙色模造透鏡200的像側表面202為非球面,且光學有效區 233在雙色模造透鏡200的像側表面202離軸處包含至少一反曲點,其中像側表面202近光軸處為凹面。光線吸收部250位於雙色模造透鏡200的像側表面202,且光學有效區233最接近成像面的一點較光線吸收部250接近成像面。
成像鏡頭200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透鏡2101、2102、2103、2104及雙色模造透鏡200,其中成像鏡頭2000的透鏡的數量為五片,且雙色模造透鏡200為成像鏡頭2000的透鏡中最接近成像面的一者。
成像鏡頭2000更包含膠水材料2300,膠水材料2300連接光線吸收部250及鏡筒2200。光線吸收部250更包含環型凹縮結構255,其環繞開孔254並由光線吸收部250在雙色模造透鏡200的像側表面202沿平行光軸的方向凹縮,且環型凹縮結構255毗鄰鏡筒2200,以令膠水材料2300連接光線吸收部250及鏡筒2200。光線吸收部250更包含環型凸起結構256,其環繞開孔254,且環型凸起結構256毗鄰環型凹縮結構255並較環型凹縮結構255接近光軸。
光線吸收部250更包含粗糙表面257,其未與透光部230接觸。光線吸收部250更包含抗反射膜層258(圖未如第一實施例之抗反射膜層158以粗線揭示),其鍍在光線吸收部250上未與透光部230接觸的部分表面。
請參照第2E圖,第2E圖繪示依照第2D圖剖面線2E-2E的剖視圖。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二,其表列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2000參數m、N、t、w、ψBmax、ψBmin、ψL、ψM、ψWmax、ψWmin、ψBmin/ψBmax、 ψBmin/ψL及ψWmin/ψWmax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並如第2B圖至第2E圖所繪示。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3A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3000的示意圖。由第3A圖可知,成像鏡頭3000包含複數透鏡,透鏡中的一者為雙色模造透鏡300。
請參照第3B圖,其繪示第三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300的示意圖。由第3A圖及第3B圖可知,雙色模造透鏡300包含透光部330及光線吸收部350,即是經過二次射出成型後而製成包含透光部330及光線吸收部350的雙色模造透鏡300。
透光部330包含光學有效區333,成像光線通過光學有效區333並於成像面(圖未揭示)形成影像。
光線吸收部350位於雙色模造透鏡300的物側表面301及像側表面302中的一表面(第三實施例中,所述表面為像側表面302)。光線吸收部350的塑膠材質具有吸收可見光線性質,其顏色為黑色,透光部330的塑膠材質具有可見光線穿透性質,其顏色為透明無色,故光線吸收部350的 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3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光線吸收部350包含開孔354,開孔354與光學有效區333對應設置。
詳細來說,請參照第3C圖及第3D圖,第3C圖繪示第三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300的俯視圖,及第3D圖繪示第三實施例中的雙色模造透鏡300的另一俯視圖。由第3C圖及第3D圖可知,光線吸收部350的開孔354為非圓形,且開孔354為多邊形,開孔354的邊數為八個,即開孔354為八邊形。
光學有效區333在雙色模造透鏡300的像側表面302包含非圓形外緣339,光線吸收部350的開孔354與光學有效區333的非圓形外緣339對應設置,且非圓形外緣339包圍的區域等於開孔354的區域。
由第3A圖及第3B圖可知,光學有效區333在雙色模造透鏡300的像側表面302為非球面,且光學有效區333在雙色模造透鏡300的像側表面302離軸處包含至少一反曲點,其中像側表面302近光軸處為凹面。光線吸收部350位於雙色模造透鏡300的像側表面302,且光學有效區333最接近成像面的一點較光線吸收部350接近成像面。
成像鏡頭300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透鏡3101、3102、3103、3104、3105及雙色模造透鏡300,其中成像鏡頭3000的透鏡的數量為六片,且雙色模造透鏡300為成像鏡頭3000的透鏡中最接近成像面的一者。
成像鏡頭3000更包含膠水材料3300,膠水材料3300連接光線吸收部350及鏡筒3200。光線吸收部350更包含環型凹縮結構355,其環繞開孔354並由光線吸收部350在雙色模造透鏡300的像側表面302沿平行光軸的方向凹縮,且環型凹縮結構355毗鄰鏡筒3200,以令膠水材料3300連接光線吸收部350及鏡筒3200。
光線吸收部350更包含粗糙表面357,其未與透光部330接觸。光線吸收部350更包含抗反射膜層358(圖未如第一實施例之抗反射膜層158以粗線揭示),其鍍在光線吸收部350上未與透光部330接觸的部分表面。
請參照第3E圖,第3E圖繪示依照第3D圖剖面線3E-3E的剖視圖。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三,其表列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3000參數m、N、w、ψBmax、ψBmin、ψL、ψM、ψWmax、ψwmin、ψBmin/ψBmax、ψBmin/ψL及ψWmin/ψWmax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並如第3B圖至第3E圖所繪示。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的示意圖。第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10包含成像鏡頭模組11,成像鏡頭模組1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圖未揭示)。藉此,以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故能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的高規格的成像需求。此外,成像鏡頭模組11可更包含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設置的位置係位於或鄰近成像鏡頭的成像面(圖未揭示)。較佳地,電子裝置1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第5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的示意圖。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係一平板電腦,電子裝置20包含成像鏡頭模組21,成像鏡頭模組2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圖未揭示)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的成像面(圖未揭示)。
<第六實施例>
請參照第6圖,其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的示意圖。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係一穿戴裝置(Wearable Device),電子裝置30包含成像鏡頭模組31,成像鏡頭模組3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圖未揭示)以 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的成像面(圖未揭示)。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0‧‧‧成像鏡頭
1101、1102、1103、1104、1105‧‧‧透鏡
1200‧‧‧鏡筒
1300‧‧‧膠水材料
100‧‧‧雙色模造透鏡
101‧‧‧物側表面
102‧‧‧像側表面
130‧‧‧透光部
133‧‧‧光學有效區
139‧‧‧非圓形外緣
150‧‧‧光線吸收部
154‧‧‧開孔
155‧‧‧環型凹縮結構
156‧‧‧環型凸起結構

Claims (27)

  1.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該些透鏡中的至少一者為一雙色模造透鏡,該雙色模造透鏡包含:一透光部,其包含:一光學有效區;以及一光線吸收部,其位於該雙色模造透鏡的一物側表面及一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表面,該光線吸收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該透光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該光線吸收部包含:一開孔,其為非圓形且與該光學有效區對應設置;其中,該開孔通過光軸的最小直徑為ψBmin,該透光部的最大外徑為ψL,其滿足下列條件:0.20<ψBmin/ψL<0.7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透光部及該光線吸收部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更包含:一環型凹縮結構,其由該光線吸收部的一表面沿平行光軸的方向凹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環型凹縮結構平行光軸方向的深度為w,其滿足下列條件:0.015mm<w<0.35m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更包含: 一環型凸起結構,其環繞該開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環型凸起結構在光軸徑向方向的寬度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0.04mm<t<0.80m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開孔為多邊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開孔的邊數為m,其滿足下列條件:3<m<13。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有效區在該雙色模造透鏡的該物側表面及該像側表面中的該表面為非球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位於該雙色模造透鏡的該像側表面,且該光學有效區最接近一成像面的一點較該光線吸收部接近該成像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有效區在該雙色模造透鏡的該物側表面及該像側表面中的該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有效區在該雙色模造透鏡的該物側表面及該像側表面中的該表面包含一非圓形外緣。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透光部的最大外徑為ψL,該光線吸收部的最大外徑為ψM,其滿足下列條件:ψL<ψM。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更包含:一粗糙表面,其未與該透光部接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更包含:一抗反射膜層,其鍍在該光線吸收部上未與該透光部接觸的至少部份表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開孔通過光軸的最小直徑為ψBmin,該開孔通過光軸的最大直徑為ψBmax,其滿足下列條件:0.35<ψBmin/ψBmax<0.75。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為該些透鏡中最接近一成像面的一者。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更包含:一膠水材料,其連接該光線吸收部。
  19.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成像鏡頭模組,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以及 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的一成像面。
  20.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該些透鏡中的至少一者為一雙色模造透鏡,該雙色模造透鏡包含:一透光部,其包含:一光學有效區,該光學有效區在該雙色模造透鏡的一物側表面及一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表面包含一非圓形外緣;以及一光線吸收部,其位於該雙色模造透鏡的該表面,該光線吸收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該透光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該光線吸收部包含:一開孔,其與該非圓形外緣對應設置;其中,該非圓形外緣通過光軸的最小直徑為ψWmin,該非圓形外緣通過光軸的最大直徑為ψWmax,其滿足下列條件:0.35<ψWmin/ψWmax<0.75。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透光部及該光線吸收部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位於該雙色模造透鏡的該像側表面,且該光線吸收部更包含:一環型凹縮結構,其由該光線吸收部在該雙色模造透鏡的該像側表面沿平行光軸的方向凹縮,該環型凹縮結構平行光軸方向的深度為w,其滿足下列條件:0.015mm<w<0.35mm。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更包含:一抗反射膜層,其鍍在該光線吸收部上未與該透光部接觸的至少部份表面。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為該些透鏡中最接近一成像面的一者。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更包含:一膠水材料,其連接該光線吸收部。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頭的該些透鏡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5N<10。
  27.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成像鏡頭模組,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的一成像面。
TW105114303A 2016-05-09 2016-05-09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591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4303A TWI591376B (zh) 2016-05-09 2016-05-09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CN202010787493.3A CN111830681B (zh) 2016-05-09 2016-06-08 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201610402524.2A CN107357024B (zh) 2016-05-09 2016-06-08 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US15/201,668 US10234658B2 (en) 2016-05-09 2016-07-05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6/251,320 US10578839B2 (en) 2016-05-09 2019-01-18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6/748,874 US11086108B2 (en) 2016-05-09 2020-01-22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4303A TWI591376B (zh) 2016-05-09 2016-05-09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1376B TWI591376B (zh) 2017-07-11
TW201740149A true TW201740149A (zh) 2017-11-16

Family

ID=60048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4303A TWI591376B (zh) 2016-05-09 2016-05-09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0234658B2 (zh)
CN (2) CN107357024B (zh)
TW (1) TWI5913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799B (zh) * 2021-06-16 2023-0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93068A (ko) * 2016-02-04 2017-08-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의 스케쥴링 방법
TWI647480B (zh) * 2018-01-30 2019-01-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WO2020063236A1 (zh) * 2018-09-27 2020-04-0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多群组镜头、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和组装方法
CN111175859B (zh) * 2018-11-13 2021-10-22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2色成形透镜
CN109298499A (zh) * 2018-12-04 2019-02-0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镜片、镜头及影像设备
TWI692400B (zh) * 2018-12-14 2020-05-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CN110196477B (zh) * 2019-06-10 2021-09-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相机模组、电子装置和镜头的制造方法
CN110166677A (zh) * 2019-06-25 2019-08-23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透射体以及相应成像设备
TWI702433B (zh) * 2019-07-25 2020-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01473B (zh) * 2019-09-11 2020-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02419B (zh) 2019-09-25 2020-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728585B (zh) * 2019-12-06 2021-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US11372258B2 (en) * 2020-02-13 2022-06-28 Pixart Imaging Inc. Lens piece, lens assembly and imag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742687B (zh) 2020-05-22 2021-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透鏡與成像鏡頭
TWI762355B (zh) 2021-06-11 2022-04-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3860A (en) * 1987-04-20 1992-10-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focusing and tracking errors in detected recorded signals
US7653215B2 (en) * 1997-04-02 2010-01-26 Gentex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exterior vehicle lights
FR2776081B1 (fr) * 1998-03-11 2001-11-02 Jay Electronique Sa Bloc optique de barriere lumineuse a composant optoelectronique d'emission/reception
JP4698874B2 (ja) 2001-04-24 2011-06-08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6950242B2 (en) 2001-07-20 2005-09-27 Michel Sayag Design and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a lens system optically coupled to an image-capture device
JP4866750B2 (ja) 2007-01-30 2012-0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JP4577584B2 (ja) * 2008-01-23 2010-1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ユニット
CN101614833A (zh) * 2008-06-26 2009-12-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片、镜头模组以及该镜片的制造方法
JP2010164755A (ja) 2009-01-15 2010-07-29 Fujinon Corp 光学素子、撮影光学系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5903892B2 (ja) 2010-01-21 2016-04-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701544B2 (ja) 2010-09-02 2015-04-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とその製造方法と樹脂成形品用成形型
JP5804692B2 (ja) 2010-11-24 2015-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光学部材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EP2657742B1 (en) * 2010-12-21 2018-10-24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CN202025099U (zh) * 2011-04-08 2011-11-02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遮光片式光学镜片及其光学镜头
JP5874007B2 (ja) * 2011-08-25 2016-03-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5795379B2 (ja) * 2011-09-29 2015-10-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3842144B (zh) 2011-09-30 2015-08-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透镜及透镜的成形方法
CN103562770B (zh) * 2012-01-13 2016-06-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顶端部件及内窥镜
JP5668174B2 (ja) 2012-03-08 2015-02-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複合形成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29319B2 (ja) 2012-05-23 2016-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光学部材、プラスチック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レンズ
JP5512857B2 (ja) * 2012-06-18 2014-06-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当該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ならびに当該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201411217A (zh) 2012-09-14 2014-03-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
CN103728705B (zh) 2012-10-16 2017-03-0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
CN103852851A (zh) 2012-12-06 2014-06-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
JP6406861B2 (ja) 2013-05-07 2018-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複合成形レンズ、その製造方法、カメラ、撮像レンズ、ファインダー、および双眼鏡
CN104516081A (zh) * 2013-09-30 2015-04-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4570168A (zh) * 2013-10-16 2015-04-2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镜片、镜头及镜片的制造方法
US9726846B2 (en) * 2014-05-06 2017-08-08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Dual-shot injection molded optical components
US9341813B1 (en) 2014-11-19 2016-05-1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799B (zh) * 2021-06-16 2023-0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1376B (zh) 2017-07-11
US20190155001A1 (en) 2019-05-23
US10578839B2 (en) 2020-03-03
CN107357024A (zh) 2017-11-17
CN111830681A (zh) 2020-10-27
US20200158996A1 (en) 2020-05-21
US11086108B2 (en) 2021-08-10
CN107357024B (zh) 2020-09-01
US20170322395A1 (en) 2017-11-09
US10234658B2 (en) 2019-03-19
CN111830681B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1376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614518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54155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1679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5333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M486779U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組及行動裝置
TWI54153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494589B (zh)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TWI479183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29411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490533B (zh) 攝像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639027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521256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633331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494588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94003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629500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638185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51235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47527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201344278A (zh) 微型鏡頭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