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7453A - 接觸墊結構 - Google Patents

接觸墊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7453A
TW201737453A TW105111410A TW105111410A TW201737453A TW 201737453 A TW201737453 A TW 201737453A TW 105111410 A TW105111410 A TW 105111410A TW 105111410 A TW105111410 A TW 105111410A TW 201737453 A TW201737453 A TW 2017374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conductive layer
regions
layers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1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4443B (zh
Inventor
林志曜
Original Assignee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1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444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4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444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37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7453A/zh

Links

Abstract

一種接觸墊結構,包括交替堆疊的N層(N³6)絕緣層及N層導電層,且具有排成二維陣列的N個區域露出各導電層。當該些導電層由下至上編號為第1至第N導電層時,同列的區域中露出之導電層的編號Ln朝一行方向遞減,相鄰兩列的區域之間的Ln值差異固定,同行的區域中Ln由兩端向中央漸減,且相鄰兩行的區域之間的Ln值差異固定。

Description

接觸墊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適用於積體電路的結構,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於多層導電層之電性連接的接觸墊結構。
三維(3D)元件陣列,例如3D記憶體的各層元件的導線皆需要電性連接,所以接觸區中各層導電層皆需露出以供電性連接,從而形成階梯狀的接觸墊結構。
為了形成N層元件的階梯狀接觸墊結構,先前技術使用N-1個光罩進行N-1次微影蝕刻製程,以分別去除接觸區中的N-1個區域中的不同層數的導電層。然而,這種方式非常繁瑣,而且因為間距(pitch)小而需要很精確的製程控制,從而提高了製造成本及製程難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接觸墊結構,其在元件有N層的情況下可使用遠少於N-1次的微影蝕刻製程來形成。
本發明的接觸墊結構包括交替堆疊的N層(N³6)絕緣層及N層導電層,且具有N個區域暴露出各個導電層。該些區域排列成P´Q的二維陣列(P³3、Q³2)。當該些導電層由下至上編號為第1至第N導電層且區域(i, j)(i=1~P, j=1~Q)暴露出之導電層為第Lni,j 導電層時, 在第i列的Q個區域中,Lni,j 隨j值增加而遞減,即Lni,1 >Lni,2 >…>Lni,Q , 第i列的Q個區域及第i+1列的Q個區域之間的Ln值差異固定,即Lni,1 -Lni+1,1 =Lni,2 -Lni+1,2 =…=Lni,Q -Lni+1,Q , 在第j行的P個區域中,Lni, j 由兩端向中央漸減,即Ln1,j , LnP,j >Ln2,j , LnP - 1,j >…,並且 第j行的P個區域及第j+1行的P個區域之間的Ln值差異固定,即Ln1,j -Ln1,j+1 =Ln2,j -Ln2,j+1 =…=LnP,j -LnP,j+1
在第一實施例中,在各該區域(i, j)中不存在高於第Lni,j 導電層的絕緣層或導電層。
在第二實施例中,在暴露出第N導電層之區域以外的各該區域(i, j)中,第Lni,j 導電層暴露於形成在上層之絕緣層及導電層中的接觸窗開口中。各接觸窗開口的側壁可配置有間隙壁。
在一實施例中,P³3且Q³2。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接觸墊結構配置於3D記憶體中。
由於本發明之N層導電層的接觸墊結構可使用遠少於N-1次的微影蝕刻製程來形成,故其製程可大幅簡化,製程控制也比較容易。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將藉由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該等實施方式僅為例示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一例之接觸墊結構的立體圖。圖1B為圖1A之接觸墊結構的上視圖,其中標示各區域暴露出之導電層的編號Lni,j 及須去除之導電層層數Tni,j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在各該區域(i, j)中不存在高於第Lni,j 導電層的絕緣層或導電層。
請參照圖1A及圖1B,此例之接觸墊結構100中有12層絕緣層102及12層導電層104交替堆疊,且暴露出各導電層104的12個區域排成4´3的二維陣列。此即對應N=12、P=4且Q=3之情況。圖中行方向標為i方向、列方向標為j方向,但此i、j方向不一定表示晶圓的x、y方向或y、x方向。該些導電層104由下至上編號為第1至第12(=N)導電層。各區域(i, j)(i=1~4, j=1~3)暴露出之導電層的編號Lni,j 如圖1B左半所示,例如,區域(3, 2)暴露出之導電層的編號Ln3,2 =6。在第i列的3(=Q)個區域中,Lni,j 隨j值增加而遞減,即Lni,1 >Lni,2 >Lni,3 。第i列的3(=Q)個區域及第i+1列的3(=Q)個區域之間的Ln值差異固定,即Lni,1 -Lni+1,1 =Lni,2 -Lni+1,2 =Lni,3 -Lni+1,3 。在第j行的4(=P)個區域中,Lni, j 由兩端向中央漸減,即Ln1,j , Ln4,j >Ln2,j , Ln3,j 。並且,第j行的4(=P)個區域及第j+1行的4(=P)個區域之間的Ln值差異固定,即Ln1,j -Ln1,j+1 =Ln2,j -Ln2,j+1 =Ln3,j -Ln3,j+1 =Ln4,j -Ln4,j+1
為達成此Lni,j 分佈及各該區域(i, j)中不存在高於第Lni,j 導電層的絕緣層或導電層的狀態,須自各區域(i, j)完全去除特定層數Tni,j (=N-Lni,j =12-Lni,j )的導電層,其值如圖1B右半所示,例如,區域(2, 3)須去除其全區11層導電層而露出第1層導電層,即Tn2,3 =11。此Tn值分佈可藉由使用數目遠小於N-1(11)個的光罩進行同數目的微影蝕刻製程,以特定的光罩圖案/蝕刻層數組合來達成,其一例如圖2所示。
請參照圖2,此例使用4個光罩(M=4的情況),其分別在對應區域具有光罩圖案21、22、23、24,且其使用順序可以任意選擇。
光罩圖案21包含以圖示方式分佈之對應導電層去除區的區域212及對應非去除區的區域214,且在使用光罩圖案21的微影蝕刻製程中,導電層蝕刻去除層數Enk=1 為1層,對應區域212之導電層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1 為Enk=1 (1),且對應區域214之非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1 為0。
光罩圖案22包含以圖示方式分佈之對應導電層去除區的區域222及對應非去除區的區域224,且在使用光罩圖案22的微影蝕刻製程中,去除層數Enk=2 為2層,對應區域222之導電層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2 為Enk=2 (2),且對應區域224之非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2 為0。
光罩圖案23包含以圖示方式分佈之對應導電層去除區的區域232及對應非去除區的區域234,且在使用光罩圖案23的微影蝕刻製程中,去除層數Enk=3 為4層,對應區域232之導電層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3 為Enk=3 (4),且對應區域234之非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3 為0。
光罩圖案24包含以圖示方式分佈之對應導電層去除區的區域242及對應非去除區的區域244,且在使用光罩圖案24的微影蝕刻製程中,去除層數Enk=4 為4層,對應區域242之導電層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4 為Enk=4 (4),且對應區域244之非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4 為0。
各微影蝕刻製程之去除層數的總和為N-1(11),即Enk=1 、Enk=2 、Enk=3 與Enk=M=4 之和為N-1(11)。接觸墊之各區域(i, j)在該M次微影蝕刻製程之後累計的導電層去除層數達到前述之須去除層數Tni,j ,即Ani,j,k=1 、Ani,j,k=2 、Ani,j,k=3 與Ani,j,k=M=4 之和為Tni,j 。例如,區域(2, 2)對應光罩圖案21中對應去除區的區域212、光罩圖案22中對應去除區的區域222、光罩圖案23中對應去除區的區域232及光罩圖案24中對應非去除區的區域244,即An2,2,k=1 =Enk=1 =1、An2,2,k=2 =Enk=2 =2、An2,2,k=3 =Enk=3 =4且An2,2,k=M=4 =0,四者之和為Tn2,2 =7(圖1B)。
另外,各層導電層104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N摻雜複晶矽、P摻雜複晶矽,或其組合,各層絕緣層102的材料包含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等。
在各導電層104皆暴露出之接觸墊結構100形成之後,即可於其上形成絕緣層(未繪示),再於此絕緣層中形成深度不同的多個接觸插塞(未繪示)來電性連接各導電層104。
圖3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另一例之接觸墊結構的立體圖。圖3B為圖3A之接觸墊結構的上視圖,其中標示各區域暴露出之導電層的編號Lni,j 及須去除之導電層層數Tni,j
請參照圖3A、3B,此例之接觸墊結構300同樣有12層導電層,但暴露出各導電層的12個區域排成6´2的二維陣列。此即對應N=12、P=6且Q=2之情況。圖中i方向、j方向定義如前。
各區域(i, j)(i=1~6, j=1~2)暴露出之導電層的編號Lni,j 如圖3B左半所示。在第i列的2(Q)個區域中,Lni,j 隨j值增加而遞減,即Lni,1 >Lni,2 。第i列的2(Q)個區域及第i+1列的2(Q)個區域之間的Ln值差異固定,即Lni,1 -Lni+1,1 =Lni,2 -Lni+1,2 。在第j行的6(P)個區域中,Lni, j 由兩端向中央漸減,即Ln1,j , Ln6,j >Ln2,j , Ln5,j >Ln3,j , Ln4,j 。並且,第1行的6(P)個區域及第2行的6(P)個區域之間的Ln值差異固定,即Ln1,1-Ln1,2 =Ln2,1-Ln2,2 =Ln3,1-Ln3,2 =Ln4,1-Ln4,2 =Ln5,1-Ln5,2 =Ln6,1-Ln6,2
為達成此Lni,j 分佈及各該區域(i, j)中不存在高於第Lni,j 導電層的絕緣層或導電層的狀態而須自各區域(i, j)去除之導電層層數Tni,j (=N-Lni,j =12-Lni,j )如圖3B右半所示。此Tn值分佈可藉由使用數目(M)遠小於N-1(11)個的光罩進行同數目的微影蝕刻製程,以特定的光罩圖案/蝕刻層數組合來達成,其一例如圖4所示。
如圖4所示,此例使用4個光罩(M=4的情況),其分別在對應區域具有光罩圖案31、32、33、34,且其使用順序可以任意選擇。
光罩圖案31包含以圖示方式分佈之對應導電層去除區的區域312及對應非去除區的區域314,且在使用光罩圖案31的微影蝕刻製程中,去除層數Enk=1 為1層,對應區域312之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1 為Enk=1 (1),且對應區域314之非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1 為0。
光罩圖案32包含以圖示方式分佈之對應去除區的區域322及對應非去除區的區域324,且在使用光罩圖案32的微影蝕刻製程中,去除層數Enk=2 為2層,對應區域322之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2 為Enk=2 (2),且對應區域324之非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2 為0。
光罩圖案33包含以圖示方式分佈之對應去除區的區域332及對應非去除區的區域334,且在使用光罩圖案33的微影蝕刻製程中,去除層數Enk=3 為4層,對應區域332之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3 為Enk=3 (4),且對應區域334之非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3 為0。
光罩圖案34包含以圖示方式分佈之對應去除區的區域342及對應非去除區的區域344,且在使用光罩圖案34的微影蝕刻製程中,去除層數Enk=4 為4層,對應區域342之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4 為Enk=4 (4),且對應區域344之非去除區的去除層數Ani,j,k=4 為0。
各微影蝕刻製程之去除層數的總和為N-1(11),即Enk=1 、Enk=2 、Enk=3 與Enk=M=4 之和為N-1(11)。接觸墊之各區域(i, j)在該M次微影蝕刻製程之後累計的導電層去除層數達到前述之須去除層數Tni,j ,即Ani,j,k=1 、Ani,j,k=2 、Ani,j,k=3 與Ani,j,k=M=4 之和為Tni,j 。例如,區域(2, 2)對應光罩圖案31中對應去除區的區域312、光罩圖案32中對應非去除區的區域324、光罩圖案33中對應去除區的區域332及光罩圖案34中對應非去除區的區域344,即An2,2,k=1 =Enk=1 =1、An2,2,k=2 =0、An2,2,k=3 =Enk=3 =4且An2,2,k=M=4 =0,四者之和為Tn2,2 =5。
圖5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一例之接觸墊結構的上視圖,其中標示各區域中須部分去除之導電層的層數Tni,j 。圖5B為圖5A之接觸墊結構的B-B’剖面圖。
請參照圖5A、5B,此例之接觸墊結構500的須去除導電層層數Tni,j 分佈與圖1B所示者相同,且光罩圖案分佈/蝕刻層數組合可以與圖2所示者相同,但在暴露出最上方之第N導電層之區域以外的各該區域(i, j)中,第Lni,j 導電層上方的各絕緣層102及各導電層104在該M次微影蝕刻製程中皆僅被部分去除,從而在第Lni,j 導電層上層之絕緣層102及導電層104中形成接觸窗開口106,第Lni,j 導電層即暴露於此接觸窗開口106中。
在該M次微影蝕刻製程之後,可於各接觸窗開口106的側壁形成間隙壁108,以使稍後將形成於區域(i, j)中之接觸窗開口106中的之第Lni,j 導電層的接觸窗與第Lni,j 導電層上方的導電層104隔離。間隙壁108的材質為絕緣材質,例如為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等。
上述各實施方式之接觸墊結構100、300或500例如是配置於3D記憶體中。
由於本發明之N(例如為12)層導電層的接觸墊結構可使用遠少於N-1次的微影蝕刻製程(例如4次)來形成,故其製程可大幅簡化,製程控制也比較容易。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300、500‧‧‧接觸墊
102‧‧‧絕緣層
104‧‧‧導電層
106‧‧‧接觸窗開口
108‧‧‧間隙壁
21、22、23、24、31、32、33、34‧‧‧光罩圖案
212、222、232、242、312、322、332、342‧‧‧對應導電層去除區的光罩區域
214、224、234、244、314、324、334、344‧‧‧對應非去除區的光罩區域
Ani.j,k‧‧‧區域(i, j)於第k次微影蝕刻製程中的導電層去除層數
Enk‧‧‧第k次微影蝕刻製程中導電層去除區的去除層數
Lni,j/Ln3,2‧‧‧區域(i, j)/(3, 2)暴露出之導電層的編號
Tni,j/Tn2,3‧‧‧區域(i, j)/(2, 3)須去除之導電層的層數
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一例之接觸墊結構的立體圖。 圖1B為圖1A之接觸墊結構的上視圖,其中標示各區域暴露出之導電層的編號Lni,j 及須去除之導電層層數Tni,j 。 圖2繪示可達成圖1B之導電層去除層數分佈的光罩圖案/蝕刻層數組合的一個例子。 圖3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另一例之接觸墊結構的立體圖。 圖3B為圖3A之接觸墊結構的上視圖,其中標示各區域暴露出之導電層的編號Lni,j 及須去除之導電層層數Tni,j 。 圖4繪示可達成圖3B之導電層去除層數分佈的光罩圖案/蝕刻層數組合的一個例子。 圖5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一例之接觸墊結構的上視圖,其中標示各區域中須部分去除之導電層的層數Tni,j 。 圖5B為圖5A之接觸墊結構的B-B’剖面圖。
100‧‧‧接觸墊
Lni,j/Ln3,2‧‧‧區域(i,j)/(3,2)暴露出之導電層的編號
Tni,j/Tn2,3‧‧‧區域(i,j)/(2,3)須去除之導電層的層數

Claims (6)

  1. 一種接觸墊結構,包括交替堆疊的N層(N³6)絕緣層及N層導電層,且具有N個區域暴露出各個導電層,其中該些區域排列成P´Q的二維陣列(P³3、Q³2),當該些導電層由下至上編號為第1至第N導電層且區域(i, j)(i=1~P, j=1~Q)暴露出之導電層為第Lni,j 導電層時, 在第i列的Q個區域中,Lni,j 隨j值增加而遞減,即Lni,1 >Lni,2 >…>Lni,Q , 第i列的Q個區域及第i+1列的Q個區域之間的Ln值差異固定,即Lni,1 -Lni+1,1 =Lni,2 -Lni+1,2 =…=Lni,Q -Lni+1,Q , 在第j行的P個區域中,Lni,j 由兩端向中央漸減,即Ln1,j , LnP,j >Ln2,j , LnP - 1,j >…,並且 第j行的P個區域及第j+1行的P個區域之間的Ln值差異固定,即Ln1,j -Ln1,j+1 =Ln2,j -Ln2,j+1 =…=LnP,j -LnP,j+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接觸墊結構,其中在各該區域(i, j)中不存在高於第Lni,j 導電層的絕緣層或導電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接觸墊結構,其中在暴露出第N導電層之區域以外的各該區域(i, j)中,第Lni,j 導電層暴露於形成在上層之絕緣層及導電層中的接觸窗開口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接觸墊結構,其中在各該接觸窗開口的側壁配置有間隙壁。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接觸墊結構,其中P³3且Q³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接觸墊結構,其配置於3D記憶體中。
TW105111410A 2016-04-12 2016-04-12 接觸墊結構 TWI5844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1410A TWI584443B (zh) 2016-04-12 2016-04-12 接觸墊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1410A TWI584443B (zh) 2016-04-12 2016-04-12 接觸墊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4443B TWI584443B (zh) 2017-05-21
TW201737453A true TW201737453A (zh) 2017-10-16

Family

ID=59367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1410A TWI584443B (zh) 2016-04-12 2016-04-12 接觸墊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8444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29919B (zh) * 2013-08-02 2016-04-11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載子供應的半導體陣列排列
US9202750B2 (en) * 2013-10-31 2015-12-01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Stacked 3D memory with isolation layer between memory blocks and access conductors coupled to decoding elements in memory blocks
US9196628B1 (en) * 2014-05-08 2015-11-24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3D stacked IC device with stepped substack interlayer connec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4443B (zh) 2017-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2637B (zh) 接觸墊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US10312090B2 (en) Patterning method
US947242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JP5522622B2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098135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패턴 형성 방법
US10186452B2 (en) Asymmetric stai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7104043B (zh) 图案形成方法以及使用其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KR102186928B1 (ko) 패턴 형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도체 장치 제조 방법
KR20130040364A (ko) 수직형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JP2010045302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CN109148269B (zh) 半导体装置的形成方法
JP2013030557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76645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conductive lines and pads
US9941153B1 (en) Pad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142454B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816270B2 (en) Method of forming minute patterns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double patterning
TWI572016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US869822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forming method of the same
TWI584443B (zh) 接觸墊結構
US9508645B1 (en) Contact pad structure
KR101708606B1 (ko) 반도체 활성 영역 및 분리 구역을 형성하는 이중 패턴화 방법
KR102028475B1 (ko) 절연막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40028906A (ko)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331653B (zh) 接触垫结构
JP2016062930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