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0872A -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0872A
TW201720872A TW105136755A TW105136755A TW201720872A TW 201720872 A TW201720872 A TW 201720872A TW 105136755 A TW105136755 A TW 105136755A TW 105136755 A TW105136755 A TW 105136755A TW 201720872 A TW201720872 A TW 2017208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olycarbonate resin
mass
resin composition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6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1986B (zh
Inventor
Nobuhiro Watanabe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Publication of TW201720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0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1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19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1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08K5/103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with poly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5Light gu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4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G77/18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to alkoxy or aryloxy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20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unsaturated aliphatic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6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having improved processability or containing aids for moulding metho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或(2)以及由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或(2)獲得之成形品,該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相對於(A)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而含有(B)聚矽氧化合物0.01~0.25質量份、及(C)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0.015~0.25質量份,且上述(B)成分中之鈉含量為15質量ppm以下,該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相對於(A)100質量份而含有(B)0.01~0.25質量份、及(C)0.015~0.25質量份,且(C)成分之改性率為30%以下。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更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即便於高溫下之成形或滯留時間較長之嚴酷之成形溫度條件下成形品亦不易黃變、不會降低脫模性、且可防止銀條等成形品之外觀不良之產生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
聚碳酸酯樹脂具有透明性、耐熱性、機械特性等優異之特徵,被用於OA(Office Automation,辦公自動化)及家電之殼體或電氣及電子領域之構件、各種光碟基板或透鏡等光學材料、車庫屋頂材料、各種建築材料等廣泛之用途,其生產量及用途正不斷擴大。基於此種背景,發明出可耐受各種用途之各種樹脂構成,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有藉由使用作為脫模劑之鈉含量為15 ppm以下之季戊四醇與脂肪族羧酸之全酯及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可獲得不僅具有優異之耐候性及透明性,而且具有良好之脫模性之成形體。此係假定尤其於室外之使用或於螢光燈照射下之室內使用中尤其要求紫外線吸收之效果之情形。發明之內容係針對於將作為脫模劑之季戊四醇與脂肪族羧酸之全酯、及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併用之情形時未充分發揮紫外線吸收劑之效果之問題,藉由規定鈉含量而達成上述效果,但對於獲得不易產生銀條等而外觀優異之成形品並未進行研究。 又,專利文獻2關於薄板收納搬送容器用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有所記載,記載有於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中含有多元醇與高級脂肪酸之酯,且將組合物中之鈉含量設為0.1 ppm以下。該專利文獻2可減少對表面污染敏感之半導體晶圓或磁碟等薄板之表面污染,且改善成形時之脫模性。 如上所述,上述專利文獻1及2中關於在使用聚碳酸酯樹脂製造光學零件時不會降低脫模性、成形品不易黃變、且可防止銀條等成形品之外觀不良之產生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並無記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251013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2/141336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課題係以提供一種即便於高溫下之成形或滯留時間較長之嚴酷之成形溫度條件下成形品亦不易黃變、不會降低脫模性、且可防止銀條等成形品之外觀不良之產生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為目的。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將鈉含量較低之聚矽氧化合物、及甘油與高級脂肪酸之酯與聚碳酸酯樹脂併用,可獲得不會降低脫模性、即便於高溫下之成形或滯留時間較長之嚴酷之成形溫度條件下成形品亦不易黃變、且可防止銀條等成形品之外觀不良之產生的光學成形品,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下述[1]至[16]。 [1]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係含有作為(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作為(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及作為(C)成分之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者,並且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含有上述(B)成分0.01質量份以上且0.25質量份以下、及上述(C)成分0.015質量份以上且0.25質量份以下,上述(B)成分中之鈉含量為15質量ppm以下。 [2]如上述[1]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A)成分中之鈉含量為200質量ppb以下。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C)成分中之鈉含量為2質量ppm以下。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C)成分為硬脂酸與甘油之酯。 [5]如上述[4]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硬脂酸與甘油之酯為甘油單硬脂酸酯。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B)成分為矽原子上鍵結有選自由氫原子、烷氧基、羥基、環氧基及乙烯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的聚矽氧化合物。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A)成分為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A)成分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9,000以上且30,000以下。 [9]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A)成分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上且20,000以下。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進而含有作為(D)成分之丙烯酸系樹脂0.01~0.5質量份。 [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進而含有作為(E)成分之抗氧化劑0.003~0.2質量份。 [12]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係含有作為(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作為(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及作為(C)成分之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者,並且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含有上述(B)成分0.01質量份以上且0.25質量份以下、及上述(C)成分0.015質量份以上且0.25質量份以下,該組合物中之(C)成分之改性率為30%以下。 [13]一種成形品,其係將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而成。 [14]如上述[13]所記載之成形品,其中上述成形品為光學成形品。 [15]如上述[14]所記載之成形品,其中上述光學成形品為液晶面板用導光板。 [16]如上述[15]所記載之成形品,其中上述光學成形品為車輛用導光零件。 [發明之效果] 藉由使用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可獲得即便於高溫下之成形或滯留時間較長之嚴酷之成形溫度條件下成形品亦不易黃變、不會降低脫模性、且可防止銀條等成形品之外觀不良之產生的成形品。
以下,對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及(2)、以及其成形品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於本說明書中,視為較佳之規定可任意採用,可認為較佳者彼此之組合更佳。又,於本說明書中,關於數值之記載之用語「A~B」意指「A以上且B以下」(A<B之情形)或「A以下且B以上」(A>B之情形)。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為:一種含有作為(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作為(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及作為(C)成分之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且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而含有上述(B)成分0.01質量份以上且0.25質量份以下、及(C)成分0.015質量份以上且0.25質量份以下,上述(B)成分中之鈉含量為15質量ppm以下[稱為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以及一種含有作為(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作為(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及作為(C)成分之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且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而含有上述(B)成分0.01質量份以上且0.25質量份以下、及(C)成分0.015質量份以上且0.25質量份以下,該組合物中之(C)成分之改性率為30%以下[稱為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 <(A)聚碳酸酯樹脂>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使用聚碳酸酯樹脂作為(A)成分。作為聚碳酸酯樹脂,可為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亦可為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使用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於耐衝擊性、耐熱性方面更優異,故而較佳。 (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 作為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可使用藉由芳香族二酚與碳酸酯前驅物之反應所製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由於與其他熱塑性樹脂相比耐熱性、阻燃性及耐衝擊性良好,因此可作為樹脂組合物之主成分。 作為芳香族二酚,可列舉:4,4'-二羥基聯苯;1,1-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及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等雙(4-羥基苯基)烷烴;雙(4-羥基苯基)環烷烴;雙(4-羥基苯基)醚;雙(4-羥基苯基)硫醚;雙(4-羥基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亞碸;雙(4-羥基苯基)酮等。其中,較佳為雙酚A。作為芳香族二酚,可為使用該等芳香族二酚之一種而成之均聚物,亦可為使用兩種以上而成之共聚物。進而,亦可為將多官能性芳香族化合物與芳香族二酚併用而獲得之熱塑性無規支鏈聚碳酸酯樹脂。 作為碳酸酯前驅物,可列舉碳醯鹵、鹵甲酸酯、碳酸酯等,具體而言,可列舉:光氣、二酚之二鹵甲酸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酯、及碳酸二乙酯等。 於本發明中較佳地使用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過程中,可視需要使用末端封端劑。作為末端封端劑,使用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中之公知之末端封端劑即可,例如,作為其具體之化合物,可列舉:苯酚、對甲酚、對第三丁基苯酚、對第三辛基苯酚、對異丙苯基苯酚、對壬基苯酚、及對第三戊基苯酚等。該等一元酚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組合而使用。 本發明中較佳地使用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亦可具有支鏈結構。為了導入支鏈結構,使用支鏈劑即可,例如可使用:1,1,1-三(4-羥基苯基)乙烷;α,α',α''-三(4-羥基苯基)-1,3,5-三異丙基苯;1-[α-甲基-α-(4'-羥基苯基)乙基]-4-[α',α'-雙(4''-羥基苯基)乙基]苯;間苯三酚、偏苯三甲酸、及靛紅雙(鄰甲酚)等具有三個以上之官能基之化合物等。 本發明所使用之(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就樹脂組合物之機械強度等物性方面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000~40,000,更佳為9,000~30,000,進而較佳為10,000~30,000,進而更佳為14,000~30,000。又,就將樹脂組合物製成導光零件等光學成形品之觀點而言,考慮到成形性,較佳為9,000~20,000,更佳為10,000~20,000,進而較佳為11,000~18,000。再者,黏度平均分子量(Mv)可藉由使用烏氏黏度計,測定20℃下之二氯甲烷溶液[濃度:g/L]之黏度,據此測定極限黏度[η],並根據Schnell之式([η]=1.23×10-5 Mv0.83 )而算出。 又,於本發明中,於使用芳香族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或含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者作為聚碳酸酯樹脂之情形時,可提高阻燃性及低溫下之耐衝擊性。就阻燃性之方面而言,構成該共聚物之聚有機矽氧烷更佳為聚二甲基矽氧烷。 <(B)聚矽氧化合物>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含有聚矽氧化合物作為(B)成分。(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係因具有於將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進行顆粒化時作為潤滑劑發揮作用而抑制黃變之效果、或具有於成形時防止銀條等外觀不良之效果而使用者。 作為(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可使用如聚二甲基矽氧烷、聚甲基乙基矽氧烷、聚甲基苯基矽氧烷等化合物所示般於矽原子上具有碳數為1~12之烴基之聚矽氧化合物。 又,作為(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亦可使用純矽油及改性聚矽氧油。 所謂純矽油係鍵結於矽原子上之有機基為甲基、苯基或氫原子之聚矽氧化合物。作為純矽油之具體例,可例示:聚矽氧烷之側鏈及末端全部為甲基之二甲基聚矽氧油、聚矽氧烷之側鏈之一部分為苯基之甲基苯基聚矽氧油、聚矽氧烷之側鏈之一部分為氫原子之甲基氫聚矽氧油。 所謂改性聚矽氧油係對純矽油之側鏈或末端導入有機基而成之聚矽氧化合物,根據有機基之導入位置而分為側鏈型、兩末端型、單末端型及側鏈兩末端型。作為導入至改性聚矽氧油中之有機基,可列舉:氫原子、烷基、芳基、芳烷基、氟烷基、胺基、醯胺基、環氧基、巰基、羧基、聚醚基、羥基、烷氧基、芳氧基、聚氧伸烷基、乙烯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等。 (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較佳為含有下式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聚合物或共聚物,為矽原子上鍵結有選自由氫原子、烷氧基、羥基、環氧基及乙烯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的聚矽氧化合物。 (R1 )a (R2 )b SiO(4-a-b)/2 [式中,R1 表示選自由氫原子、烷氧基、羥基、環氧基及乙烯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R2 表示碳數1~12之烴基;又,a、b分別為滿足0<a≦3、0≦b<3、0<a+b≦3之整數] 作為R1 ,較佳為甲氧基、乙烯基。又,作為R2 所表示之烴基,可列舉甲基、乙基、苯基等。 上述聚矽氧化合物中,用作本發明中之(B)成分而有用性尤其高者為包含含有苯基作為上述式中之R2 所表示之烴基之結構單元的含官能基之聚矽氧化合物。又,作為上述式中R1 所表示之有機基,可為含有一種有機基者,亦可為含有不同種類之複數個有機基者,亦可為該等之混合物。此外,可適宜地使用上述式中之有機基(R1 )/烴基(R2 )之值為0.1~3、較佳為0.3~2者。進而,聚矽氧化合物可為液狀,亦可為粉末狀。若為液狀者,較佳為其室溫下之黏度為10~500,000 cSt左右者。又,於光學用途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較佳為減少與聚碳酸酯樹脂之折射率差,聚矽氧化合物之折射率較佳為1.45~1.65,更佳為1.48~1.60。 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中,(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需要鈉含量為15質量ppm以下。若(B)成分中之鈉含量超過15質量ppm,則於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而製成成形品時,成形品之黃色度上升,故而欠佳。若以鈉含量超過15質量ppm而含有,則(C)成分之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之一部分成為改性物,因此推測該改性物亦成為黃變之原因。(B)成分中之鈉含量較佳為10質量ppm以下。(B)成分可使用市售之化合物,但即便為市售之化合物,進而即便製造商相同且為同一等級之製品,亦存在鈉含量發生變動之情況。因此,於使用(B)成分之情形時,必須預先調查(B)成分中之鈉含量率,使用鈉含量率較低之(B)成分,或降低鈉含量率而使用。(B)成分亦存在著色為淡黃色之情形,較佳為使用著色較少之(B)成分。 作為減少上述所示之鈉等金屬成分之方法,已知有藉由氫氧化鋁、合成水滑石、矽酸鎂、矽酸鋁、活性碳等進行吸附處理之方法。 <(C)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 於本發明中,(C)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係用以提高將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進行成形時之脫模性者。該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係藉由使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進行酯化反應製成單酯、二酯、或三酯而獲得者。此處,作為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可列舉:十二烷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棕櫚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硬脂酸)、十九烷酸等飽和脂肪族羧酸;及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等不飽和脂肪族羧酸。該等中,較佳為碳數為14~20者,尤佳為硬脂酸及棕櫚酸。 硬脂酸之類的脂肪族羧酸係由天然油脂類製造,多為含有碳原子數不同之其他羧酸成分之混合物。於上述脂肪酸酯中,較佳為使用由包含由天然油脂類製造而含有其他羧酸成分之混合物之形態的硬脂酸或棕櫚酸所獲得之酯化合物。 作為上述酯化合物類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以甘油單硬脂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甘油單棕櫚酸酯、甘油單山萮酸酯等作為主成分者。其中,較佳為使用以甘油單硬脂酸酯或甘油單棕櫚酸酯作為主成分者。進而較佳為,適宜地使用單甘油酯比率95%以上者。 (C)成分較佳為硬脂酸與甘油之酯,更佳為甘油單硬脂酸酯。 關於上述(A)成分及(C)成分中之鈉含量,亦與(B)成分同樣,就抑制被認為源自(C)成分之改性物之產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鈉含量率較低之(A)成分及(C)成分。(A)成分中之鈉含量較佳為設為200質量ppb以下,(C)成分中之鈉含量較佳為設為10質量ppm以下,更佳為設為5質量ppm以下,進而較佳為設為2質量ppm以下。 再者,所使用原料中之鈉(Na)含量係於各測定試樣(所使用原料)5 g中添加硫酸並進行加熱灰化處理後,製成鹽酸之水溶液,藉由利用電感耦合電漿-發射光譜分析法(Inductive Coupling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法)之測定而求出。再者,本測定之定量下限為200質量ppb。 <(B)成分及(C)成分之含量> 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中,作為(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之含量需要相對於(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為0.01~0.25質量份。若(B)成分未達0.01質量份,則於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製成成形品時,有熱穩定性降低而導致於成形品表面產生銀條等外觀不良之虞,故而欠佳。又,即便含有(B)成分超過0.25質量份,亦無法進一步提高熱穩定性,反而因(B)成分與(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之折射率之差異會導致YI(Yellowness Index,黃度指數)上升而損及透光率,故而欠佳。(B)成分較佳為0.03~0.20質量份,更佳為0.05~0.15質量份。再者,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中之(B)成分之含量可藉由氣相層析法進行測定,但不存在(B)成分之含量與熔融混練前之調配量相比發生較大變化之情況。 於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中,作為(C)成分之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之含量需要相對於(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為0.015~0.25質量份。若(C)成分未達0.015質量份,則於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而製成成形品時,脫模性變差,故而欠佳。又,若(C)成分超過0.25質量份,則有(C)成分附著於模具表面而對製品之表面外觀造成不良影響之可能性,故而欠佳。(C)成分較佳為0.015~0.18質量份,更佳為0.03~0.10質量份。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中之(C)成分之含量可藉由氣相層析法進行測定。 <(C)成分之改性物>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可藉由將特定量之(A)成分、(B)成分、(C)成分、進而視需要之其他成分進行混練而獲得。根據發明者之努力研究,判明作為(C)成分之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於組合物之製造步驟中、尤其於熱之影響下容易改性,可知即便為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該混練過程亦會導致含有(C)成分之改性物。尤其於(B)成分中之鈉含量多於15質量ppm之情形時,有因較高之改性率而改性之虞。作為該改性物,例如可列舉單酯所具有之2個羥基進行反應而具有碳酸酯結構之化合物。推測該改性物為黃變原因之一。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中之(C)成分之改性物之含量亦可藉由氣相層析法進行測定。該改性物係以下述式(I)表示。 [化1]於上述式(I)中,R10 表示碳數11~21之烷基。 <(C)成分之改性率>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較佳為(C)成分之改性率為30%以下。藉由將(C)成分之改性率設為30%以下,於製成成形品時,可抑制成形品之黃色度之上升。(C)成分之改性率可對含有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之顆粒中之(C)成分含量及源自(C)成分之改性物之含量進行測定,根據[(顆粒中之源自(C)成分之改性物含量)/[顆粒中之(C)成分含量+顆粒中之源自(C)成分之改性物之含量]]×100(%)而求出。 <(D)丙烯酸系樹脂>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可視需要含有丙烯酸系樹脂作為(D)成分。尤其是將由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獲得之成形體製成導光板等光學構件之情形時,藉由含有丙烯酸系樹脂,可提高全光線透過率,故而較佳。作為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可含有之丙烯酸系樹脂,係指以丙烯酸、丙烯酸酯、丙烯腈及其衍生物之單體單元作為重複單元之聚合物,係指均聚物或與苯乙烯、丁二烯等之共聚物。具體而言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腈、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氯乙酯共聚物、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該等中,尤其可較佳地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為公知者即可,較佳為於過氧化物或偶氮系之聚合起始劑之存在下將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進行塊狀聚合而製成者。 進而,(D)成分之丙烯酸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200~10萬,更佳為2萬~6萬。若重量平均分子量為上述範圍內,則於成形時不易發生聚碳酸酯樹脂與丙烯酸系樹脂間之相分離,而對製成導光板時之導光性造成不良影響之擔憂變低。於在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中含有(D)成分之丙烯酸系樹脂之情形時,相對於(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0.01~0.5質量份,更佳為0.015~0.4質量份,尤佳為0.03~0.15質量份。 <(E)抗氧化劑>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可視需要含有抗氧化劑作為(E)成分。作為抗氧化劑,可使用選自由酚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及硫系抗氧化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作為酚系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制,可適宜地使用受阻酚系。作為代表性之例,可列舉: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N,N'-六亞甲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桂皮醯胺]、2,2-硫二伸乙基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4-雙(正辛硫基)-6-(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胺基)-1,3,5-三、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及異氰脲酸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酯等。 作為磷系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二苯酯壬酯、亞磷酸二苯酯(2-乙基己基)酯、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亞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亞磷酸二苯酯異辛酯、亞磷酸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酯辛酯、亞磷酸二苯酯異癸酯、亞磷酸二苯酯單(十三烷基)酯、亞磷酸苯酯二異癸酯、亞磷酸苯酯二(十三烷基)酯、亞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亞磷酸三異癸酯、亞磷酸三(十三烷基)酯、亞磷酸二丁酯、三硫代亞磷酸三月桂酯、四(2,4-二第三丁基苯基)-4,4'-伸聯苯基二亞磷酸酯、亞磷酸4,4'-亞異丙基二苯酚酯十二烷基酯、亞磷酸4,4'-亞異丙基二苯酚酯十三烷基酯、亞磷酸4,4'-亞異丙基二苯酚酯十四烷基酯、亞磷酸4,4'-亞異丙基二苯酚酯十五烷基酯、亞磷酸4,4'-亞丁基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基)酯二(十三烷基)酯、1,1,3-三(2-甲基-4-亞磷酸三癸酯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雙(2,6-二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異丙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3,4:5,6-二苯并-1,2-氧磷雜環己烷、三苯基膦、二苯基丁基膦、二苯基十八烷基膦、三(對甲苯基)膦、三(對壬基苯基)膦、三(萘基)膦、二苯基-(羥基甲基)-膦、二苯基-(乙醯氧基甲基)-膦、二苯基-(β-乙基羧基乙基)-膦、三(對氯苯基)膦、三(對氟苯基)膦、二苯基苄基膦、二苯基-β-氰基乙基膦、二苯基-(對羥基苯基)-膦、二苯基-1,4-二羥基苯基-2-膦、苯基萘基苄基膦等。 上述抗氧化劑之含有率相對於(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0.003~0.5質量份,更佳為0.003~0.2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01~0.2質量份。藉由以此種範圍含有抗氧化劑,可提高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熱穩定性。 <(F)脂環式環氧化合物>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可視需要含有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作為(F)成分。(F)成分之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係指具有脂環式環氧基、即對脂肪族環內之乙烯鍵加成1個氧原子而成之環氧基的環狀脂肪族化合物。具體而言,可適宜地使用如日本專利特開平11-158364號公報所示之下述式(1)~(10)所表示者。 [化2][化3](R:H或CH3 ) [化4](R:H或CH3 ) [化5][化6](a+b=1或2) [化7](a+b+c+d=1~3) [化8](a+b+c=n(整數),R:烴基) [化9](n:整數,R:烴基) [化10](R:烴基) [化11](n:整數,R:烴基) 上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中,就於聚碳酸酯樹脂中之相容性優異、不會損及透明性之方面而言,更佳為使用式(1)、式(7)或式(10)所表示之化合物。 藉由向聚碳酸酯樹脂中調配脂環式環氧化合物,變得亦能夠提高耐水解性。 (F)成分之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0.005~0.05質量份。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可視需要以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含有其他添加劑,例如可含有紫外線吸收劑、阻燃劑、阻燃助劑、光穩定劑、塑化劑、抗靜電劑、抗黏連劑、抗菌劑、相容劑、著色劑(染料、顏料)、滑劑、玻璃纖維等強化填充材料。 於欲獲得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時,可藉由將特定量之(A)成分、(B)成分、(C)成分、進而視需要之其他成分進行混練而獲得。作為混練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使用帶式混合機、亨舍爾(Henschel)混合機、班布里(Banbury)混合機、轉鼓、單螺桿擠出機、雙螺桿擠出機、雙向捏合機、多螺桿擠出機等之方法。又,為了減少樹脂中之異物,亦可使用於加熱缸與模嘴之間裝備有熔融過濾器之擠出機。混練時之加熱溫度通常較佳為200~340℃,更佳為240~325℃。由此可以顆粒等之形式獲得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之特徵在於:其相對於(A)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含有(B)聚矽氧化合物0.01~0.25質量份、及(C)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0.015~0.25質量份,且該組合物中之(C)成分之改性率為30%以下。(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可使用與上述所說明之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所使用之(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相同之聚碳酸酯樹脂。又,(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亦可使用與上述所說明之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所使用之(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相同之聚矽氧化合物。此外,(C)成分之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亦可使用與上述所說明之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所使用之(C)成分之酯相同之酯。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需要含有(B)成分0.01~0.25質量份、含有(C)成分0.015~0.25質量份。與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之情形同樣,若(B)成分未達0.01質量份,則於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製成成形品時,有熱穩定性降低而導致於成形品表面產生銀條等外觀不良之虞,故而欠佳。又,即便含有(B)成分超過0.25質量份,亦無法進一步提高熱穩定性,反而因(B)成分與(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之折射率之差異會導致YI上升而損及透光率,故而欠佳。(B)成分較佳為0.03~0.20質量份,更佳為0.05~0.15質量份。再者,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中之(B)成分之含量可藉由氣相層析法進行測定。 又,於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中,若(C)成分未達0.015質量份,則於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而製成成形品時,脫模性變差,故而欠佳。又,若(C)成分超過0.25質量份,則有(C)成分附著於模具表面而對製品之表面外觀造成不良影響之可能性,故而欠佳。(C)成分較佳為0.015~0.18質量份,更佳為0.03~0.10質量份。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中之(C)成分之含量可藉由氣相層析法進行測定。 <(C)成分之改性物>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可藉由將特定量之(A)成分、(B)成分、(C)成分、進而視需要之其他成分進行混練而獲得。根據發明者之努力研究,判明作為(C)成分之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於組合物之製造步驟中、尤其於熱之影響下容易改性,可知即便為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該混練過程亦會導致含有(C)成分之改性物。尤其於(B)成分中之鈉含量多於15質量ppm之情形時,有於該過程中(C)成分因較高之改性率而改性之虞。作為該改性物,例如可列舉單酯所具有之2個羥基進行反應而具有碳酸酯結構之化合物。推測該改性物為黃變原因之一。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中之(C)成分之改性物之含量亦可藉由氣相層析法進行測定。該改性物係以下述式(I)表示。 [化12]於上述式(I)中,R10 表示碳數11~21之烷基。 <(C)成分之改性率>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需要(C)成分之改性率為30%以下。藉由將(C)成分之改性率設為30%以下,於製成成形品時,可抑制成形品之黃色度之上升。(C)成分之改性率可對含有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之顆粒中之(C)成分含量及源自(C)成分之改性物之含量進行測定,根據[(顆粒中之源自(C)成分之改性物含量)/[顆粒中之(C)成分含量+顆粒中之源自(C)成分之改性物之含量]]×100(%)而求出。(C)成分之改性率較佳為25%以下。 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中,為了使(C)成分之改性率成為30%以下,較佳為將(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所含之鈉含量設為15質量ppm以下。若(B)成分中之鈉含量過高,則有無法使上述(C)成分之改性率成為30%以下之虞,故而欠佳。如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之說明中所進行般,(B)成分可使用市售之化合物,但即便為市售之化合物,進而即便製造商相同且為同一等級之製品,亦存在鈉含量發生變動之情況。因此,於使用(B)成分之情形時,必須預先調查(B)成分中之鈉含量率,使用鈉含量率較低之(B)成分,或降低鈉含量率而使用。(B)成分亦存在著色為淡黃色之情形,較理想為使用著色較少之(B)成分。 作為減少上述所示之鈉等金屬成分之方法,已知有藉由氫氧化鋁、合成水滑石、矽酸鎂、矽酸鋁、活性碳等進行吸附處理之方法。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除了含有上述(B)成分及(C)成分以外,亦可含有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中所說明之(D)成分、(E)成分、(F)成分或該等以外之添加劑。於含有(D)成分、(E)成分、(F)成分或該等以外之添加劑之情形時,亦可設為與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之情形同樣之含量而獲得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又,於欲獲得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2)時,與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中所說明同樣,藉由將特定量之(A)成分、(B)成分、進而視需要之其他成分進行混練而獲得。混練方法亦同樣地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帶式混合機、亨舍爾混合機、班布里混合機、轉鼓、單螺桿擠出機、雙螺桿擠出機、雙向捏合機、多螺桿擠出機等而獲得。 [成形品] 藉由使用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或(2)進行成形,可獲得各種成形品。 作為成形方法,可使用先前公知之各種成形方法,例如可列舉射出成形法、射出壓縮成形法、擠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加壓成形法、真空成形法及發泡成形法等。 再者,聚碳酸酯樹脂以外之含有成分亦可預先與聚碳酸酯樹脂進行熔融混練,即亦可作為母料而添加。 又,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或(2)較佳為進行顆粒化後進行射出成形,藉此製成射出成形品。射出成形時可使用通常之射出成形法或通常之射出壓縮成形法、或可使用氣體輔助成形法等特殊成形法,由此可製造成形品。 進而,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或(2)亦較佳為進行顆粒化後進行擠出成形而製成片狀成形體。為了進行擠出成形而獲得片狀成形體,可使用T模擠出機等公知之擠出成形機製造片狀成形體。 製造成形品時之成形溫度較佳為240~320℃,更佳為250~320℃。 於將本發明之成形品用作外觀構件之情形時,亦可使用熱循環成形法、高溫模具、隔熱模具等提高外觀之成形技術。 又,於對零件要求阻燃化之情形時,亦可使用與具有阻燃性之樹脂材料之積層成形、二色成形等成形技術。 為了獲得大型薄壁之射出成形體,可使用射出壓縮成形或者高壓或超高壓之射出成形,具有部分之薄壁部之成形品之成形亦可使用部分壓縮成形等。 本發明之成形品可用於燈罩、保護罩、OA、影印機、家電製品之殼體、透鏡、電子零件、窗製品等各種用途,由於不會降低脫模性,成形品不易黃變,且可防止銀條等成形品不良之產生,因此尤其是可適宜地用作利用透光性之光學成形品、更詳細而言為導光零件。此種導光零件尤其可適宜地用作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電視等之液晶顯示器用導光板(液晶面板用導光板)、或汽車、軌道、附帶原動機(prime mover)之腳踏車等車輛用之導光零件。近年,為了提高白天及日落前後之黃昏時段之汽車之視認性,以歐洲為中心作為日間行車燈而被廣泛使用,使用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1)或(2)之成形品可適宜地用作包括適於日間行車燈之汽車用途在內之車輛用導光零件。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再者,本發明並不受該等例所限定。再者,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之測定評價係藉由以下所示之方法進行。 <鈉(Na)含量> 所使用原料中之鈉(Na)含量係於各測定試樣(所使用原料)5 g中添加硫酸並進行加熱灰化處理後,製成鹽酸之水溶液,藉由利用電感耦合電漿-發射光譜分析法(ICP-AES法)之測定而求出。作為測定機種類,使用Agilent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720-ES。本測定之定量下限為200質量ppb。 <顆粒中之(C)成分及(C)成分改性物之含量> 將含有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顆粒2.0 g溶解於氯仿15 mL中,添加甲醇25 mL使聚碳酸酯再沈澱並靜置後,將上清液20 mL濃縮並乾燥去除。藉由3 mL之DMF(dimethylformamide,二甲基甲醯胺)將所獲得之乾燥物進行再溶解,添加BSA[(N,O-雙(三甲基矽烷基)乙醯胺)]試劑1 mL並加以攪拌,進行矽烷化處理。對於所獲得之反應物,於具備氫焰離子化偵測器之氣相層析儀(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Model 7890A」)上安裝「DB-1」(長度15 m、直徑0.53 mm、內徑1.5 μm)之管柱,進行定量分析。測定條件係設為下述之條件。 注入口溫度為330℃,偵測器溫度為330℃,烘箱升溫條件設為以10℃/min之升溫速度自120℃至330℃為止,注入量設為1 μL。 使用預先製作之校準曲線對(C)成分及源自(C)成分之下述式(II)所表示之改性物進行定量,藉由以下之方法求出改性率。再者,本測定之定量下限為30質量ppm。 [化13](C)成分之改性率係根據[(顆粒中之源自(C)成分之改性物含量)/[顆粒中之(C)成分含量+顆粒中之源自(C)成分之改性物含量]]×100(%)而求出。再者,於顆粒中之源自(C)成分之改性物含量未達定量下限30質量ppm之情形時,記為無法算出。 <YI值之測定> 於成形體之YI值之測定中,由於近年成形品向大型化、薄壁化方向發展,存在於高於所推薦之成形機之汽缸溫度設定之溫度下進行成形之情況,因此於更嚴格之溫度條件即350℃下進行評價。 使用含有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顆粒,對於射出成形機,將射出成形溫度設為350℃,使用分光光度計「SE-2000」(日本電色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C光源、2度視野之條件下對射出成形而獲得之尺寸30 mm×20 mm×厚度3 mm之平板試片測定黃度指數(YI)值。該數值越高,表示黃色度越高,著色程度越高。再者,於測定YI值時,測定於通常週期(滯留時間:30秒)下進行成形而成之平板與在射出成形機內滯留10分鐘進行成形而成之平板之YI值而求出。10分鐘滯留後之YI值越高,表示耐熱性越差。再者,將射出成形機之汽缸溫度保持為350℃而進行射出成形。 <脫模性之評價> 將測定YI值時進行射出成形而獲得之平板試片自模具取出時,以下述之基準對脫模性進行評價。 A:於無破損之情況下成功地將平板試片自模具中取出。 B:將平板試片自模具中取出時,見到平板試片有一部分破損。 <有無產生銀條> 對於在射出成形機內滯留10分鐘進行成形而獲得之平板試片,按照以下之評價基準藉由目視對其表面外觀(有無產生銀條)進行評價。 A:未觀察到銀條。 B:觀察到銀條。 實施例1~9及比較例1~5 以表1所示之調配量使用(A)~(E)成分,並且使用附帶排氣孔之雙軸擠出機(東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造,「TEM-37SS」,L/D=40.5)於汽缸溫度320℃下進行熔融混練而獲得顆粒。於藉由附帶排氣孔之雙軸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時,自擠出機之原料投入口添加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為0.1質量份之離子交換水(導電率:1 μS/m以下),將排氣孔出口之真空度設為-720 mmHg之減壓進行熔融混練而獲得顆粒。將所獲得之含有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顆粒之評價結果及使用該顆粒進行射出成形而獲得之試片之評價結果示於表1。再者,實施例及比較例所使用之(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係使用同一等級之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聚矽氧化合物「商品名:KR-511」,使用雖然為同一等級但鈉含量不同之5種批次之聚矽氧化合物「KR-511(a)~KR-511(e)」、及自KR-511(e)減少鈉含量而獲得之KR-511(f)。 [表1-1] [表1-2] [表1-3] ﹡1 FN1500:雙酚A聚碳酸酯樹脂(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黏度平均分子量(Mv)14,400,鈉含量未達0.2質量ppm) ﹡2 FN1700:雙酚A聚碳酸酯樹脂(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黏度平均分子量(Mv)17,700,鈉含量未達0.2質量ppm) ﹡3 KR-511(a):具有甲氧基及乙烯基作為官能基之聚矽氧化合物(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折射率1.518,鈉含量4質量ppm) ﹡4 KR-511(b):具有甲氧基及乙烯基作為官能基之聚矽氧化合物(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折射率1.518,鈉含量10質量ppm) ﹡5 KR-511(c):具有甲氧基及乙烯基作為官能基之聚矽氧化合物(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折射率1.518,鈉含量13質量ppm) ﹡6 KR-511(d):具有甲氧基及乙烯基作為官能基之聚矽氧化合物(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折射率1.518,鈉含量18質量ppm) ﹡7 KR-511(e):具有甲氧基及乙烯基作為官能基之聚矽氧化合物(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折射率1.518,鈉含量25質量ppm) ﹡8 KR-511(f):於上述KR-511(e)(鈉含量25質量ppm)100毫升中添加Kyoword 700(協和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合成矽酸鋁作為主成分之吸附劑)1 g,進行8 hr之攪拌吸附處理,藉由0.2 mPTFE (polytetrafluorethylene,聚四氟乙烯)過濾器將Kyoword過濾分離。獲得吸附處理後之聚矽氧化合物作為KR-511(f)。所獲得之KR-511(f)中之鈉含量為1質量ppm以下。 ﹡9 S-100A:甘油單硬脂酸酯(Riken Vitami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Rikemal S-100A,鈉含量未達2質量ppm) ﹡10 BR-83:丙烯酸系樹脂(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Dianal BR83,Tg=75℃,重量平均分子量40,000,鈉含量未達1質量ppm) ﹡11 PEP-36A:磷系抗氧化劑,雙(2,6-二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dekastab PEP-36A,鈉含量未達1質量ppm] ﹡12 Cel-2021P:3,4-環氧環己基甲基-3',4'-環氧環己烷羧酸酯,商品名「Celloxide 2021P」,Daice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表1之結果顯示,實施例1~9中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於獲得成形品時,即便於高溫下之成形或滯留時間較長之嚴酷之成形溫度條件下成形品亦不易黃變,脫模性不會降低,且防止銀條之產生。另一方面顯示,比較例1~5中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於獲得成形品時,脫模性降低,或成形品黃變,或成形品產生銀條。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由其獲得之成形品由於即便於高溫下之成形或滯留時間較長之嚴酷之成形溫度條件下成形品亦不易黃變,不會降低脫模性,且可防止銀條等成形品不良之產生,因此可用於燈罩、保護罩、OA、影印機、家電製品之殼體、透鏡或導光零件等光學成形品、電子零件、窗製品等各種用途。尤其可適宜地用於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電視等之液晶顯示器用導光板(液晶面板用導光板)、或包括適於日間行車燈之汽車用途在內之車輛用導光零件。

Claims (16)

  1.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係含有作為(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作為(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及作為(C)成分之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者,並且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含有上述(B)成分0.01質量份以上且0.25質量份以下、及上述(C)成分0.015質量份以上且0.25質量份以下,上述(B)成分中之鈉含量為15質量ppm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A)成分中之鈉含量為200質量ppb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C)成分中之鈉含量為2質量ppm以下。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C)成分為硬脂酸與甘油之酯。
  5. 如請求項4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硬脂酸與甘油之酯為甘油單硬脂酸酯。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B)成分為矽原子上鍵結有選自由氫原子、烷氧基、羥基、環氧基及乙烯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的聚矽氧化合物。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A)成分為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A)成分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9,000以上且30,000以下。
  9.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A)成分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上且20,000以下。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進而含有作為(D)成分之丙烯酸系樹脂0.01質量份以上且0.5質量份以下。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進而含有作為(E)成分之抗氧化劑0.003質量份以上且0.2質量份以下。
  12.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係含有作為(A)成分之聚碳酸酯樹脂、作為(B)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及作為(C)成分之碳數為12~22之脂肪族羧酸與甘油之酯者,並且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含有上述(B)成分0.01質量份以上且0.25質量份以下、及上述(C)成分0.015質量份以上且0.25質量份以下,該組合物中之(C)成分之改性率為30%以下。
  13. 一種成形品,其係將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進行成形而成。
  14. 如請求項13之成形品,其中上述成形品為光學成形品。
  15. 如請求項14之成形品,其中上述光學成形品為液晶面板用導光板。
  16. 如請求項14之成形品,其中上述光學成形品為車輛用導光零件。
TW105136755A 2015-11-20 2016-11-11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 TWI7519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7963 2015-11-20
JP2015227963 2015-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872A true TW201720872A (zh) 2017-06-16
TWI751986B TWI751986B (zh) 2022-01-11

Family

ID=58718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6755A TWI751986B (zh) 2015-11-20 2016-11-11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71235A1 (zh)
JP (1) JP6837987B2 (zh)
KR (1) KR20180086193A (zh)
CN (1) CN108291081B (zh)
DE (1) DE112016005329T5 (zh)
TW (1) TWI751986B (zh)
WO (1) WO201708621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6991B (zh) * 2019-02-27 2020-10-11 日商住化Pc有限公司 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光學用成形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51214B1 (ko) * 2020-03-27 2020-09-02 현 동 장 성형 발포체 제조용 다층 시트 및 이를 성형하여 형성한 성형 발포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0189B2 (ja) * 1999-09-01 2003-02-24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材料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基板
JP4886153B2 (ja) * 2000-06-01 2012-02-29 帝人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その組成物および用途
JP3992508B2 (ja) * 2002-02-18 2007-10-1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基板用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4478428B2 (ja) * 2003-10-07 2010-06-0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部品
JP5005949B2 (ja) * 2006-05-01 2012-08-2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光学成形品及び照明ユニット
JP5047543B2 (ja) * 2006-06-19 2012-10-1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光拡散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光拡散板
JP5273877B2 (ja) * 2008-05-28 2013-08-28 帝人株式会社 眼鏡レンズ
JP5369052B2 (ja) * 2010-02-01 2013-12-1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CN102140237B (zh) * 2010-02-01 2014-09-24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3597031B (zh) 2011-04-15 2015-10-14 帝人株式会社 用于片材储存/运输容器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JP5739730B2 (ja) 2011-05-31 2015-06-2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JP5206847B2 (ja) * 2011-08-05 2013-06-12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パネル及びパネル設置構造
CN103717392B (zh) * 2011-08-05 2016-02-03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面板和面板设置结构
CN103975016B (zh) * 2011-12-13 2017-05-31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光学成型品
CN107286300B (zh) * 2012-10-31 2021-09-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形体
JP7271860B2 (ja) * 2015-05-29 2023-05-1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6795515B2 (ja) * 2015-11-20 2020-12-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6991B (zh) * 2019-02-27 2020-10-11 日商住化Pc有限公司 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光學用成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1986B (zh) 2022-01-11
US20180371235A1 (en) 2018-12-27
CN108291081B (zh) 2021-03-23
JP6837987B2 (ja) 2021-03-03
WO2017086210A1 (ja) 2017-05-26
CN108291081A (zh) 2018-07-17
DE112016005329T5 (de) 2018-08-23
KR20180086193A (ko) 2018-07-30
JPWO2017086210A1 (ja) 2018-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03211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성형체
EP3604443A1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body
CN109153810B (zh) 包含填料、羧酸及其甘油酯或双甘油酯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WO2005035659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部品
KR102140433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성형체
EP2411473B1 (de) (co)polycarbonate mit verbesserten optischen eigenschaften
TWI751986B (zh)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
TW201720871A (zh) 聚碳酸酯樹脂粒之製造方法
JP5352568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
JP2015003979A (ja) ボス穴を有する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
JP608774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5864345B2 (ja) 厚肉成形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6575979B2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6027211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KR20240068066A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펠릿의 제조 방법
JP6904236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用着色防止剤
CN111363079B (zh) (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材料、表面硬度改进剂、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型体
JP2015003978A (ja) ボス穴を有する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