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0327A - 拉鏈用鏈布構件及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拉鏈用鏈布構件及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0327A
TW201720327A TW105139830A TW105139830A TW201720327A TW 201720327 A TW201720327 A TW 201720327A TW 105139830 A TW105139830 A TW 105139830A TW 105139830 A TW105139830 A TW 105139830A TW 201720327 A TW201720327 A TW 2017203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side edge
fabric
cloth
r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9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9953B (zh
Inventor
Yusuke Hosokawa
Yuko Fukuda
Yoshiyuki Sho
Naoyuki Himi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20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0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9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99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4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 A44B19/06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with substantially rectangular members having interlocking projections and pie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40Connection of separate, or one-piec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Reinforcing such connections, e.g. by stitc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40Connection of separate, or one-piec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Reinforcing such connections, e.g. by stitching
    • A44B19/403Connection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44Securing metal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ready-made stringer tapes
    • A44B19/46Securing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2Means for making slide fasteners gas or watertight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拉鏈用鏈布構件(20、30、40、50、60)包含鏈布體(23)、及沿著長度方向配置於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32、42、62)之芯繩部(24、24a、24b、54a、54b、64),芯繩部(24、24a、24b、54a、54b、64)係藉由繩構件(25、25a、25b)利用機縫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32、42、62)而形成。又,繩構件(25、25a、25b)未由機縫之針線(26、56、66)刺穿,藉由機縫中使用之至少1根線一面接觸繩構件(25、25a、25b)之外周面一面交叉而呈直線狀固定。由此,可藉由之後將繩構件(25、25a、25b)固定於具備所期望之性質之鏈布體(23)而容易設置芯繩部(24、24a、24b、54a、54b、64),因此,能夠以相對較低之成本簡單地製造增加有附加價值之鏈布構件。

Description

拉鏈用鏈布構件及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設置有自鏈布體朝表裏方向凸出之芯繩部之拉鏈用鏈布構件、及該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
拉鏈包含:於窄幅狀之拉鏈鏈布之鏈布側緣部形成有包括複數個拉鏈鏈齒之鏈齒排之左右一對拉鏈鏈帶,及安裝於鏈齒排之滑件。對於此種拉鏈而言,可藉由使滑件沿著鏈齒排滑動而使左右之拉鏈鏈齒嚙合及分離,從而將拉鏈開合。 又,對於例如於拉鏈鏈布射出成形合成樹脂製之拉鏈鏈齒而獲得之拉鏈鏈帶、或藉由使金屬製之拉鏈鏈齒塑性變形並固定於拉鏈鏈布而獲得之拉鏈鏈帶而言,一般地,為了提高拉鏈鏈齒相對於拉鏈鏈布之安裝強度,而於拉鏈鏈布之鏈布側緣部形成有朝鏈布表裏方向凸出之芯繩部。 作為包含此種芯繩部之拉鏈鏈布之一例,於例如國際公開第2013/057807號(專利文獻1)之圖3中圖示有安裝有金屬製之拉鏈鏈齒之拉鏈鏈布。該專利文獻1之拉鏈鏈布係使用包含聚酯纖維等合成纖維之緯紗與複數個經紗梭織而成。 又,專利文獻1之拉鏈鏈布包含:縫製於衣類或提包類等拉鏈被安裝製品之鏈布主體部,及自鏈布主體部之一側緣沿鏈布寬度方向延伸且安裝有複數個拉鏈鏈齒之鏈布側緣部(亦稱為鏈齒安裝部),且於鏈布側緣部中之與對方之拉鏈鏈布對向之對向側緣設置有朝鏈布表裏方向凸出之芯繩部。 於專利文獻1中,拉鏈鏈布之芯繩部係藉由在拉鏈鏈布之對向側緣形成筒織組織並且於該筒織組織內保持固定稱為芯繩之繩構件而形成。即,專利文獻1之芯繩部係於梭織拉鏈鏈布時,將繩構件與經紗一同供給,並以內包該繩構件之方式使用緯紗與經紗形成筒織組織,藉此一體地設置於拉鏈鏈布。 又,於例如美國專利第1,817,837號說明書(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藉由利用縫製將繩構件縫製於鏈布側緣部而形成芯繩部之拉鏈鏈布。於該專利文獻2記載之實施例中之1個拉鏈鏈布,鏈布側緣部繞著繩構件以將該繩構件包在內側之方式捲繞,進而,於鏈布側緣部捲繞於該繩構件之狀態下進行縫製,形成針跡線之縫製線刺穿繩構件與捲繞於該繩構件之鏈布側緣部而將繩構件縫製於鏈布側緣部,藉此,於拉鏈鏈布之鏈布側緣部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形成芯繩部。 又,於專利文獻2記載之另一實施例之拉鏈鏈布,形成針跡線之縫製線刺穿裸露之繩構件與拉鏈鏈布之鏈布側緣部而將繩構件沿著鏈布長度方向縫製於鏈布側緣部,藉此,於鏈布側緣部形成芯繩部。 於專利文獻2記載之上述2個實施例之拉鏈鏈布,藉由形成針跡線之縫製線刺穿繩構件與鏈布側緣部,而將繩構件沿著長度方向固定於鏈布側緣部而形成芯繩部。 又,於專利文獻2中,亦記載有如下拉鏈鏈布,該拉鏈鏈布係於鏈布側緣部沿著鏈布長度方向配置繩構件並且將該繩構件於鏈布側緣部包在內側而被覆,進而,使與被覆繩構件之鏈布被覆部之內側及外側鄰接之鏈布部分相互重疊並縫合,藉此,形成芯繩部。該類型之拉鏈鏈布之芯繩部係縫製線未刺穿繩構件,藉由利用縫製線之針跡線保持繩構件由鏈布側緣部包裹之狀態而形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057807號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1,817,837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先前以來,用於衣類或提包類等之布料係根據用途等使用各種合成纖維或天然纖維而形成。又,近年來,具有防水透濕性、吸水(吸汗)・快乾性、蓄熱性、防污性等各種功能之纖維或布料得到開發,並逐漸使用於衣類或提包類之布料。進而,衣類或提包類除如上所述之布料以外,有時亦使用動物之天然皮革或合成皮革等各種素材而製造。 另一方面,於衣類或提包類安裝拉鏈之情形時,用於其拉鏈之拉鏈鏈布通常使用聚酯纖維等合成纖維而形成,例如使用合成纖維以外之素材形成拉鏈鏈布或使拉鏈鏈布本身具有防水透濕性等功能由於成本效益較小而幾乎不實施。因此,現狀為拉鏈鏈布之種類與用於衣類或提包類之布料或素材之種類相比受到限定。 尤其是於製造具有芯繩部之拉鏈鏈布之情形時,一般地,如上述專利文獻1記載般,於梭織拉鏈鏈布時,一面於拉鏈鏈布之對向側緣形成筒織組織,一面於該筒織組織內保持固定繩構件,因此,於具有芯繩部之拉鏈鏈布使用梭織物以外之素材之情況較少。進而,對如此般梭織成之拉鏈鏈布重新賦予防水透濕性等功能之情形時,與例如購入具有所期望之功能之布料並於該布料縫製繩構件而形成芯繩部的情形相比,有導致製造成本大幅度增大之問題。 另一方面,亦可準備具有例如防水透濕性等所期望之功能之布料或皮革等任意之素材,如例如上述專利文獻2記載般,於上述已準備之素材之鏈布側緣部一面導引繩構件一面進行縫製,以縫製線(針線)刺穿繩構件之方式形成針跡線,藉此,於所期望之素材之鏈布側緣部設置芯繩部而形成拉鏈鏈布。 但是,於如上述專利文獻2記載般實際形成芯繩部之情形時,必須一面使縫紉機針刺紮繩構件一面於鏈布側緣部縫製繩構件,但繩構件本身相對較細且且縫製時容易移動,因此,於使縫紉機針刺穿時繩構件之位置容易偏移。因此,有如下問題,即,難以利用縫紉機針於特定之位置準確地刺穿較細之繩構件,為了藉由縫紉機針之刺穿將較細之繩構件於鏈布側緣部之特定位置遍及長度方向之整體穩定地固定,而需要較高之技術力量。 又,於專利文獻2中,亦記載有如下拉鏈鏈布,該拉鏈鏈布如上述般,於鏈布側緣部將繩構件包在內側之狀態下將其鏈布被覆部之內側鄰接部分與外側鄰接部分縫合,藉此,於縫製線不刺穿繩構件之狀態下形成芯繩部。藉由使用此種形態,亦能夠於具有所期望之功能之布料等素材設置芯繩部而形成拉鏈鏈布。 但是,於該情形時,繩構件由鏈布側緣部之鏈布被覆部包裹,但於鏈布被覆部內繩構件未固定,因此,有繩構件於鏈布被覆部內於鏈布長度方向移動之虞。因此,有容易產生如下不良情況的問題,即,於對布料或素材之具有芯繩部之鏈布側緣部射出成形例如合成樹脂材料而安裝拉鏈鏈齒時,拉鏈鏈齒之姿勢產生傾斜,拉鏈鏈齒之位置於鏈布長度方向上產生偏移,或於射出成形時產生漏鑄等。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之課題而完成者,其具體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拉鏈用鏈布構件、及該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上述拉鏈用鏈布構件係針對任意之素材將繩構件利用機縫使縫製線不刺穿繩構件而穩定地縫製於特定之位置,藉此形成芯繩部,且可防止或抑制所固定之繩構件於鏈布長度方向移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由本發明提供之拉鏈用鏈布構件係安裝並支持複數個拉鏈鏈齒之拉鏈用鏈布構件,且係包含具備可撓性之鏈布體、及沿著長度方向配置於上述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且自上述鏈布體朝表裏方向凸出之芯繩部的鏈布構件,其最主要之特徵在於:上述芯繩部係藉由繩構件利用機縫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固定於上述鏈布側緣部而形成,上述繩構件未由上述機縫之針線刺穿,而藉由上述機縫中使用之至少1根線一面接觸上述繩構件中之與和上述鏈布體相接之內周面相反之外周面一面交叉,而呈直線狀固定於上述鏈布側緣部。 於如上所述之本發明之鏈布構件,較佳為上述繩構件僅藉由上述針線而固定,且形成為較上述針線粗。於該情形時,較佳為上述鏈布側緣部包含供上述針線走針之第1鏈布面、及配置於上述第1鏈布面之相反側且上述針線刺穿上述鏈布側緣部而形成線圈的第2鏈布面,且上述繩構件係藉由上述針線於各針跡於上述繩構件之上述外周面分別交叉2次而固定於上述鏈布側緣部之上述第2鏈布面。 又,於本發明之鏈布構件,亦可為,上述繩構件係藉由使用上述針線與梭芯線相對於鏈布長度方向呈鋸齒狀彎曲而形成之鎖型針步之針跡而固定,上述鏈布側緣部包含供上述針線走針之第1鏈布面、及配置於上述第1鏈布面之相反側且供上述梭芯線走針之第2鏈布面,且上述繩構件插入至上述針線與上述第1鏈布面之間、或上述梭芯線與上述第2鏈布面之間,並且藉由上述針線或上述梭芯線於上述繩構件之上述外周面呈鋸齒狀交叉而固定於上述鏈布側緣部。 進而,於本發明之鏈布構件,亦可為,上述繩構件係藉由使用上述針線與1根或2根彎針線所形成之鎖邊之針跡而固定,上述鏈布側緣部包含供上述針線走針之第1鏈布面、及配置於上述第1鏈布面之相反側且上述針線刺穿上述鏈布側緣部而形成線圈之第2鏈布面,且上述繩構件插入至上述彎針線與上述第1或第2鏈布面之間,並且藉由上述彎針線於各針跡於上述繩構件之上述外周面交叉而固定於上述鏈布側緣部。 於本發明之鏈布構件,較佳為上述繩構件包含相互平行地配置於上述鏈布側緣部中之一鏈布面之第1繩構件與第2繩構件,上述鏈布側緣部包含固定上述第1繩構件之第1鏈布固定部、及固定上述第2繩構件之第2鏈布固定部,且上述第2鏈布固定部相對於上述第1鏈布固定部折回至上述第1鏈布固定部之另一鏈布面。 尤其是,於該情形時,較佳為上述第1鏈布固定部與折回之上述第2鏈布固定部於相較上述第1及第2繩構件更靠鏈布內側之位置藉由沿著上述第1及第2繩構件形成之鏈布縫製線而相互縫合而成。 又,於本發明之鏈布構件,亦可為,上述鏈布側緣部包含將上述繩構件固定於一鏈布面之鏈布固定部、及相對於上述鏈布固定部折回至上述鏈布固定部之另一鏈布面之鏈布折回部,且上述鏈布折回部係藉由在上述鏈布折回部折回並重疊於上述鏈布固定部之狀態下進行固定上述繩構件之上述機縫,而與上述繩構件一同縫合於上述鏈布固定部。 進而,於本發明之鏈布構件,亦可為,上述鏈布側緣部包含:鏈布被覆部,其於觀察上述鏈布構件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時將上述繩構件包在內側而被覆;第1鄰接部,其鄰接配置於上述鏈布被覆部之一側;及第2鄰接部,其鄰接配置於上述鏈布被覆部之另一側;且於上述繩構件由上述鏈布被覆部包裹之狀態下,上述第1鄰接部與上述第2鄰接部藉由沿著上述繩構件形成之鏈布縫製線而相互縫合。 而且,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拉鏈,其包含於具備上述構成之上述鏈布構件安裝複數個拉鏈鏈齒而成之左右一對拉鏈鏈帶。 其次,由本發明提供之拉鏈用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係使用縫紉機,於具備可撓性之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固定繩構件,藉此,製造包含自上述鏈布體朝表裏方向凸出之芯繩部之拉鏈用鏈布構件,其最主要之特徵在於包含如下步驟:將上述繩構件用作雙重鏈縫用之彎針線;藉由上述縫紉機之縫紉機針與彎針進行雙重鏈縫之動作,而使針線刺穿上述鏈布側緣部,並且使上述針線之線圈與上述繩構件之線圈相互進行內圈聯環;及於進行上述雙重鏈縫之動作時,對上述繩構件於上述縫紉機之每一針間斷性地施加張力,而使上述繩構件呈直線狀延長,與此同時,藉由上述針線之線圈將上述繩構件固定於上述鏈布側緣部。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拉鏈用鏈布構件包含具備可撓性之鏈布體、及藉由將繩構件利用機縫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固定於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而形成的芯繩部。又,芯繩部之繩構件係利用機縫中使用之至少1根線一面接觸繩構件之外周面一面交叉而呈直線狀固定於鏈布側緣部。 根據如此般構成之本發明之鏈布構件,繩構件利用機縫中使用之針線等縫製線以保持之方式固定於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即,於本發明之鏈布構件,可對鏈布體使用如具備所期望之功能之布料等般之任意之素材,並且可將繩構件於機縫中使用之縫製線不刺穿該繩構件之狀態下遍及鏈布長度方向之整體縫製於其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因此,可於任意之素材之特定位置容易且穩定地形成芯繩部。 又,於固定於鏈布側緣部之繩構件,至少1根縫製線以接觸繩構件之外周面之狀態交叉,因此,繩構件穩定地固定於鏈布側緣部,並且可有效地防止或抑制繩構件於鏈布長度方向或鏈布寬度方向移動,藉此,可防止芯繩部之位置偏移或芯繩部變形。 於如上所述之本發明之鏈布構件,較針線粗之繩構件僅藉由針線固定於鏈布側緣部。藉由如此般藉由刺穿鏈布側緣部之針線之交叉而將較粗之繩構件固定,即便針線不刺穿芯繩部,亦可於鏈布構件呈直線狀穩定地形成芯繩部。 尤其是,於該情形時,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包含供針線走針之第1鏈布面、及配置於第1鏈布面之相反側且針線刺穿鏈布側緣部而形成線圈的第2鏈布面。又,繩構件係於利用縫紉機之縫製時用作雙重鏈縫用之彎針線,並且藉由在縫紉機之每一針間斷性地施加張力而呈直線狀延長而配置,且該繩構件係藉由針線於各針跡於繩構件之外周面分別交叉2次而固定於鏈布側緣部之第2鏈布面。 藉由如此般使雙重鏈縫用之彎針線筆直地延長而設為繩構件,並且使該繩構件與針線進行內圈聯環加以固定而形成芯繩部,藉此,可將繩構件呈直線狀確實穩定地固定於鏈布側緣部。又,於進行機縫時無須除縫製線以外另外準備繩構件並進行導引,因此,藉由使用縫紉機縫製便可於任意之素材容易地且有效率地形成芯繩部。 進而,於該情形時,使用縫紉機針與彎針進行雙重鏈縫之動作之雙重鏈縫縫紉機進行繩構件之固定,藉此,於縫紉機之構造上,可連續地較長地供給彎針線(繩構件),因此,與例如形成必須進行梭芯線之更換之鎖型針步之針跡之情形相比,可於鏈布長度方向以較長之距離連續地進行利用機縫之繩構件之固定。 又,於本發明之鏈布構件,繩構件亦可藉由使用針線與梭芯線相對於鏈布長度方向呈鋸齒狀彎曲而形成之鎖型針步之針跡而固定。於該情形時,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包含供針線走針之第1鏈布面、及配置於第1鏈布面之相反側且供梭芯線走針之第2鏈布面。又,繩構件插入至針線與鏈布側緣部之第1鏈布面之間或梭芯線與鏈布側緣部第2鏈布面之間,並且藉由針線或梭芯線於繩構件之外周面呈鋸齒狀交叉而固定於鏈布側緣部。 藉由如此般使用鋸齒狀之鎖型針步之針跡將繩構件固定,即便針線不刺穿芯繩部,由於呈直線狀配置之繩構件於縫紉機之每一針由針線或梭芯線繫緊,因此,亦可將繩構件牢固且穩定地固定於鏈布側緣部。藉此,可於任意之素材容易地形成芯繩部。 進而,於本發明之鏈布構件,繩構件亦可藉由使用針線與1根或2根彎針線所形成之鎖邊之針跡而固定。於該情形時,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包含供針線走針之第1鏈布面、及配置於第1鏈布面之相反側且針線刺穿鏈布側緣部而形成線圈並且與彎針線進行內圈聯環的第2鏈布面。又,繩構件插入至彎針線與鏈布側緣部之第1或第2鏈布面之間,並且藉由彎針線於各針跡於繩構件之外周面以固定之間隔交叉而固定於鏈布側緣部。 藉由如此般使用鎖邊之針跡將繩構件固定,即便針線不刺穿芯繩部,亦可將繩構件呈直線狀確實穩定地固定於鏈布側緣部,因此,可於任意之素材容易地形成芯繩部。 於如上所述之本發明之鏈布構件,繩構件包含相互隔開特定之間隔且平行地配置於鏈布側緣部中之一鏈布面之第1繩構件與第2繩構件,鏈布側緣部包含固定第1繩構件之第1鏈布固定部、及固定第2繩構件之第2鏈布固定部。又,鏈布側緣部之第2鏈布固定部相對於第1鏈布固定部折回至第1鏈布固定部之另一鏈布面。 藉此,可於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中之於表裏方向露出之表裏兩面(即,正側外表面及背側外表面)容易地形成芯繩部。又,於該情形時,第2鏈布固定部以如下方式折回,即,即便例如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中之鏈布寬度方向之前端(側緣端)為經裁剪之未處理之狀態,其側緣端亦不露出至外部。 因此,於形成拉鏈時,左右之鏈布構件中之相互對向之鏈布側緣(即,彎折端)看上去美觀,因此,拉鏈之外觀品質提昇,並且使得不易於左右之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產生線之綻線等不良情況,而可長期穩定地維持拉鏈之品質或性能。 又,於該情形時,鏈布側緣部之第1鏈布固定部與折回之第2鏈布固定部係於相較第1及第2繩構件更靠鏈布寬度方向之內側之位置藉由沿著第1及第2繩構件形成之鏈布縫製線而相互縫合而成。藉此,穩定地維持第2鏈布固定部折回之狀態,因此,可有效地防止鏈布體之側緣端露出至外部,又,可穩定地進行之後進行之拉鏈鏈齒之安裝作業。 又,於本發明之鏈布構件,亦可為,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包含將繩構件固定於一鏈布面之鏈布固定部、及相對於該鏈布固定部折回至鏈布固定部之另一鏈布面之鏈布折回部,並且藉由在鏈布折回部折回並重疊於鏈布固定部之狀態下進行固定繩構件之上述機縫,而鏈布折回部與繩構件一同縫合於鏈布固定部。 藉此,可於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容易地形成芯繩部。又,即便例如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中之鏈布寬度方向之前端(側緣端)為經裁剪之未處理之狀態,鏈布折回部亦以折回至鏈布固定部之狀態與繩構件一同縫製,因此,於形成拉鏈時,左右之鏈布構件中之相互對向之鏈布側緣(即,彎折端)看上去美觀,並且可使得不易於左右之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產生線之綻線等不良情況。 進而,於本發明之鏈布構件,亦可為,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包含:鏈布被覆部,其於觀察鏈布構件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時將繩構件包在內側而被覆;第1鄰接部,其鄰接配置於鏈布被覆部之一側;及第2鄰接部,其鄰接配置於鏈布被覆部之另一側;並且於繩構件由鏈布被覆部包裹之狀態下,第1鄰接部與第2鄰接部藉由形成於沿著相對於繩構件為鏈布寬度方向之內側之位置之鏈布縫製線而相互縫合。 藉此,可於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容易地形成芯繩部,並且由於繩構件由鏈布被覆部被覆而得到保護,因此,即便繩構件受到外力,亦可防止繩構件產生綻線或繩構件被切斷。又,即便例如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中之鏈布寬度方向之前端(側緣端)為經裁剪之未處理之狀態,由於以其側緣端朝向鏈布體之內側之狀態將第1鄰接部與第2鄰接部縫合,故而,於形成拉鏈時,左右之鏈布構件中之相互對向之鏈布側緣看上去美觀,並且可使得不易於左右之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產生線之綻線等不良情況。 而且,由本發明提供之拉鏈係使用於具備如上所述之構成之鏈布構件安裝複數個拉鏈鏈齒而成之左右一對拉鏈鏈帶而形成,因此,成為高品質之拉鏈,該拉鏈恰當且穩定地具備滑動性或橫拉強度等拉鏈本來之性能,並且增加有鏈布構件之鏈布體具備如防水透濕性等般之所期望之功能的新的附加價值。 其次,由本發明提供的拉鏈用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係使用縫紉機,於具備可撓性之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固定繩構件,藉此製造包含自上述鏈布體朝表裏方向凸出之芯繩部之鏈布構件時,將例如較繩構件細之線用作針線,又,將上述繩構件用作雙重鏈縫用之彎針線。 又,藉由縫紉機之縫紉機針與彎針進行雙重鏈縫之動作,而使針線刺穿鏈布側緣部,並且使針線之線圈與繩構件之線圈相互進行內圈聯環。又,於進行此種雙重鏈縫之動作時,對繩構件於縫紉機之每一針間斷性地施加張力,而使繩構件呈直線狀延長,與此同時,藉由針線之線圈將繩構件固定於鏈布側緣部。 若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於本發明中,於進行雙重鏈縫之動作時,對以雙重鏈縫之針跡形式彎折之繩構件間斷性地施加張力,藉此,使該繩構件呈直線狀延長,並且使繩構件交叉之針線之線圈之形狀變形。其結果,於本發明中,可於呈直線狀延長之繩構件之外周面使由針線形成之各線圈交叉2次,因此,可於不使針線刺穿繩構件之狀態下將繩構件呈直線狀確實穩定地固定於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 藉此,可於鏈布體之鏈布側緣部容易且有效率地形成朝表裏方向凸出之芯繩部,因此,可穩定地製造上述之本發明之鏈布構件。進而,縫紉機之縫紉機針與彎針進行雙重鏈縫之動作而進行繩構件之固定,因此,與例如形成必須進行梭芯線之更換之鎖型針步之針跡之情形相比,可於鏈布長度方向以較長之距離連續地進行利用機縫之繩構件之固定。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一面列舉實施例並參照圖式一面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受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任何限定,只要具有與本發明實質上相同之構成且發揮相同之作用效果,便可實施多種變更。 例如,於以下之各實施例中,對在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藉由射出成形安裝複數個合成樹脂製之拉鏈鏈齒的情形進行說明,但亦可於本發明中之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安裝金屬製之拉鏈鏈齒而代替合成樹脂製之拉鏈鏈齒,藉此形成拉鏈鏈帶及拉鏈。於該情形時,金屬製之拉鏈鏈齒係與先前同樣地,將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插入至拉鏈鏈齒之兩腳部內,並將拉鏈鏈齒之腳部朝向鏈布側緣部按壓而使其塑性變形,藉此固定於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 實施例1 圖1係表示本實施例1之拉鏈之俯視圖。圖2係放大表示該拉鏈中之拉鏈鏈帶之主要部分之立體圖,圖3係圖2所示之III-III線上之剖視圖。圖4及圖5係表示該拉鏈鏈帶之主要部分之俯視圖及仰視圖。再者,於圖2~圖5中,省略針線之圖示。 又,於以下之說明中,前後方向係指鏈布構件之鏈布長度方向,且為與滑件滑動之滑動方向相同之方向。尤其是,將於將拉鏈閉合時使滑件滑動之方向設為前方,將於將拉鏈開啟時使滑件滑動之方向設為後方。 又,左右方向係指鏈布構件之鏈布寬度方向,且指與鏈布構件之長度方向及表裏方向正交之方向。進而,上下方向係指鏈布構件之鏈布表裏方向,尤其是,將使用拉鏈時露出至外部之方向(例如,相對於鏈布構件配置滑件之拉片之方向)設為上方,將其相反方向設為下方。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1之拉鏈1包含:左右一對拉鏈鏈帶10,其等係沿著左右之鏈布構件20之對向之各鏈布側緣部22形成鏈齒排11而成;左右之第1止擋12(亦稱為上止擋),其等與鏈齒排11鄰接地配置於各拉鏈鏈帶10之前端部;可分離式嵌插件13,其與鏈齒排11鄰接地配置於一對拉鏈鏈帶10之後端部;及滑件14,其安裝於鏈齒排11且可沿著鏈齒排11滑動。 該本實施例1之拉鏈1係形成為拉鏈鏈帶10之鏈布構件20具備防水性而抑制液體自鏈布構件20之正面側朝背面側滲入的止水拉鏈。又,本實施例1之可分離式嵌插件13包含:插銷,其與鏈齒排11鄰接地配置於左側之鏈布構件20之後端部;筒銷,其與鏈齒排11鄰接地配置於右側之鏈布構件20之後端部;及開尾筒,其與筒銷一體地形成於筒銷之後端部且可供插銷插入。 再者,本實施例1之拉鏈1中之第1止擋12、可分離式嵌插件13、及滑件14分別與先前之止水拉鏈中通常使用之第1止擋、可分離式嵌插件、及滑件同樣地形成,因此,此處,省略該等之詳細說明。又,於本發明中,亦可與鏈齒排11鄰接地設置跨及左右之鏈布構件20形成之第2止擋(亦稱為下止擋)而代替可分離式嵌插件13。 左右之拉鏈鏈帶10包含細帶狀之鏈布構件20、及沿著鏈布構件20之與對方對向之鏈布側緣部22形成之鏈齒排11。鏈齒排11係藉由在鏈布側緣部22藉由射出成形以固定之間隔設置複數個合成樹脂製拉鏈鏈齒15而形成。 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5例如具有與先前之一般之止水性拉鏈中配置之拉鏈鏈齒相同之形狀。 若簡單地進行說明,則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齒15包含:第1鏈齒部15a,其配置於鏈布構件20之鏈布背面側;及第2鏈齒部15b,其配置於鏈布構件20之鏈布正面側,且具備與第1鏈齒部15a不同之形狀。 此處,鏈布構件20之鏈布正面(構件正面)係指如下述般將鏈布構件20中之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固定部22c折回,進而,藉由鏈布縫製線29保持鏈布側緣部22之折回形態,於此狀態下朝向上方露出至外部的面(上表面)。又,鏈布構件20之鏈布背面(構件背面)係指配置於鏈布正面之相反側且於保持上述之第2鏈布固定部22c之折回形態之狀態下朝向下方的面(下表面)。 拉鏈鏈齒15之第1鏈齒部15a包含:第1主體部,其固著於鏈布構件20;頸部,其自第1主體部連續地形成,且具有收縮之形狀;及橢圓形狀之嚙合頭部,其自頸部連續地形成。 第2鏈齒部15b包含:大致長方體狀之第2主體部,其固著於鏈布構件20;及鏈齒頭部,其以自鏈布構件20之鏈布內對向側緣突出之方式自第2主體部沿鏈布寬度方向延伸。又,第2鏈齒部15b之鏈齒頭部具有鏈布長度方向之尺寸朝向鏈齒頭部之前端分2個階段逐漸減少之形狀。再者,於本發明中,拉鏈鏈齒15之形狀並無限定,可任意地變更。 本實施例1之鏈布構件20包含:鏈布體23,其係將具備可撓性及防水透濕性之厚度較薄之布料裁剪成窄幅狀而形成;及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其等沿著鏈布長度方向設置於其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於該情形時,第1芯繩部24a係以自鏈布體23朝上方凸出之方式設置於鏈布構件20之構件正面,第2芯繩部24b係以自鏈布體23朝下方凸出之方式設置於鏈布構件20之構件背面。 構成鏈布構件20之鏈布體23係藉由準備具有防水透濕性之較薄之布料並將該布料裁剪成窄幅之形狀(或所期望之形狀)而形成。再者,作為如上所述之具備防水透濕性之較薄之布料,可使用例如Gore-Tex(註冊商標)等之布料。 又,於本發明中,鏈布體23亦可使用具有吸水(吸汗)・快乾性、蓄熱性或防污性等其他性質而並非如上所述之防水透濕性的布料而形成,又,亦可使用動物之天然皮革或合成皮革等之布料以外之素材而形成。 本實施例1之鏈布構件20包含:鏈布主體部21,其縫製於衣服或提包等拉鏈被安裝製品;及鏈布側緣部22,其自鏈布主體部21之一側緣沿鏈布寬度方向延伸,且包括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於鏈布側緣部22,於設置有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之狀態下藉由射出成形而形成有複數個拉鏈鏈齒15。因此,鏈布側緣部22有時亦稱為鏈齒安裝部。 再者,本實施例1之鏈布構件20如上述般具有窄幅狀之形態,但於本發明中,亦可將例如構成衣服等拉鏈被安裝製品之一部分之布料(亦稱為服裝布料)直接用作鏈布構件,並於其服裝布料藉由射出成形直接形成複數個拉鏈鏈齒15,藉此製造拉鏈。 於該情形時,鏈布構件(或鏈布體)具有與用於其拉鏈被安裝製品之構成部分對應之形狀而並非窄幅之形狀。例如,於複數個拉鏈鏈齒15直接形成於形成衣服之開襟部之服裝布料(開襟部之構成部分)之情形時,形成拉鏈鏈齒15之鏈布構件之鏈布體係藉由將具有所期望之性質(例如防水透濕)之布料裁剪成與開襟部之構成部分對應之形狀而並非窄幅狀之形狀而形成。藉此,可獲得與衣服等拉鏈被安裝製品具有一體感而且柔軟且輕量的拉鏈。 於本實施例1中,鏈布構件20之鏈布側緣部22如圖8所示,包含:第1鏈布固定部22a,其自鏈布主體部21沿鏈布寬度方向連續地配置,且形成有第1芯繩部24a;折彎部22b,其自第1鏈布固定部22a延伸,且朝構件背面側彎折成大致U字狀;及第2鏈布固定部22c,其自折彎部22b朝向鏈布內側延伸。又,第2鏈布固定部22c重疊於第1鏈布固定部22a,並且藉由鏈布縫製線29縫製於第1鏈布固定部22a。 又,本實施例1之鏈布側緣部22包含:第1鏈布面,其於使第2鏈布固定部22c重疊於第1鏈布固定部22a時成為對向之內表面;及第2鏈布面,其形成鏈布側緣部22之構件正面及構件背面。 此處,第1鏈布面及第2鏈布面係指於鏈布體23平坦之狀態(第2鏈布固定部22c折回之前之狀態)下其鏈布體23所具有之一鏈布面與另一鏈布面,尤其是,第1鏈布面係指於對鏈布體23進行固定下述繩構件25之縫製加工時,於使縫紉機針5刺穿時朝向上表面且供針線26沿著鏈布長度方向走針的鏈布面,第2鏈布面係指利用刺穿之縫紉機針5形成針線26之線圈之側之鏈布面。尤其是,於本實施例1之鏈布體23,第2鏈布面成為固定繩構件25之側之鏈布面。 因此,於本實施例1之鏈布側緣部22,第2鏈布固定部22c經由折彎部22b,以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面朝向外側並且第1鏈布面形成內周面之方式,折回並縫合於第1鏈布固定部22a。 於該情形時,第1鏈布固定部22a之靠近鏈布主體部21之部分與第2鏈布固定部22c之靠前端之部分(靠成為鏈布體23之裁剪線之鏈布側端緣之部分)係於第1及第2鏈布固定部22c重疊之狀態下藉由鏈布縫製線29而相互縫合而成。 本實施例1之第1芯繩部24a係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設置於鏈布側緣部22中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之構件正面(第2鏈布面),第2芯繩部24b係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設置於鏈布側緣部22中之第2鏈布固定部22c之構件背面(第2鏈布面)。 又,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如例如圖9中模式性地表示第1芯繩部24a之構造般,分別藉由鬆軟之具有蓬鬆性之包括撚線之1根繩構件25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配置,並且該繩構件25利用1根針線26固定而形成。再者,於圖9中,為了更容易理解地表示第1芯繩部24a之構造,而以如下形態圖示,即,與實際形成之第1芯繩部24a相比,將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繩構件25、及針線26間之各者之間隔擴大,並且將針線26自身之交錯放寬鬆。 於本實施例1之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如圖9所示,針線26於鏈布長度方向反覆形成固定之針跡形式,並且該針線26之線圈纏繞於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之各繩構件25,藉此,針線26不刺穿繩構件25而將繩構件25繫緊並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 於該情形時,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之各繩構件25之粗度可根據形成於鏈布構件20之拉鏈鏈齒15之大小或形狀等而任意地選擇。又,於本實施例1之情形時,形成第1芯繩部24a之第1繩構件25a與形成第2芯繩部24b之第2繩構件25b為具有相同之粗度者,但於本發明中,亦可使第1繩構件25a之粗度與第2繩構件25b之粗度互不相同。 又,本實施例1之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可使用具有任意之顏色之繩構件25。即,於本實施例1中,可對鏈布體23、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針線26、以及拉鏈鏈齒15之各者之顏色進行選擇,藉此,可增大拉鏈1之設計之變動而有效地提高拉鏈被安裝製品之設計性。 本實施例1之針線26係使用較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之繩構件25細之線。該針線26係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1鏈布面走針,且以固定之間隔將鏈布體23自第1鏈布面刺穿至第2鏈布面,並且於刺穿之每一針於第2鏈布面上形成1個線圈。又,針線26形成之1個1個之線圈係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面側,不刺穿蓬鬆之繩構件25,且一面接觸該繩構件25之外周面一面分別交叉2次。 藉由針線26形成如上所述之線圈之形態(針跡),而呈直線狀延長之繩構件25藉由1根針線26以不於鏈布長度方向或鏈布寬度方向移動之方式確實地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再者,繩構件25之外周面係指配置於接觸鏈布體23之內周面之相反側且露出至外部之側之繩構件25之周面。 此處,一面參照圖6~圖13,一面對藉由準備裁剪加工成窄幅狀之鏈布體23並於該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而製造圖8所示之鏈布構件20的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於所準備之窄幅狀之鏈布體23中之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面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於該情形時,如圖6及圖7所示,對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固定部22c相對於第1鏈布固定部22a折回之前之平坦狀態之鏈布體23進行機縫,藉此,將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地且相互平行地固定。 又,第1繩構件25a係藉由針線26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之第2鏈布面,第2繩構件25b係藉由針線26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固定部22c之第2鏈布面。 於本實施例1中,於將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分別利用機縫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1及第2鏈布固定部22a、22b的情形時,使用具備進行雙重鏈縫之動作之縫紉機針5及彎針6之縫紉機,並且將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分別用作彎針線(底線),進行以下詳細敍述般之縫製加工。 再者,於本實施例1中,用於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之固定之縫紉機係使用縫紉機針5與彎針6以形成日本工業標準(JIS)之L0120-1984中規定為顯示記號401之雙重鏈縫之針跡形式之方式動作的雙重鏈縫縫紉機。 又,於以下之說明中,對將第1繩構件25a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而形成第1芯繩部24a的情形進行說明,但於本實施例1中,於將第2繩構件25b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固定部22c而形成第2芯繩部24b之情形時,亦進行與第1芯繩部24a之情形相同之縫製加工。 於藉由縫製加工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固定第1繩構件25a之情形時,其縫製加工如圖10~圖13所示,藉由如下步驟而進行,即,使穿有針線26之縫紉機針5於上下方向升降,並且彎針6於針板之背面側於特定之時點反覆前進及後退,同時使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配合縫紉機針5之上下移動間斷性地朝向下游側(後方)以特定之進給量移動。 若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藉由縫紉機針5下降,而如例如圖10所示,將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自第1鏈布面刺穿至第2鏈布面,進而,其縫紉機針5穿過藉由彎針6之後退形成之第1繩構件25a(彎針線)之線圈27a內並移動至針最下位置。 繼而,縫紉機針5開始自針最下位置上升。藉由該縫紉機針5之上升,而如圖11所示,於縫紉機針5之前端部,針線26之線圈26a變鬆(隆起)。進而,於特定之待機位置待機之彎針6一面於其前端部保持第1繩構件25a,一面以穿過針線26之變鬆之線圈26a內之方式前進,而該彎針6鉤起針線26之線圈26a(換言之,第1繩構件25a之下一線圈27b與針線26之線圈26a進行內圈聯環)。隨之,縫紉機針5以針線26之線圈26a繞於彎針6之狀態進一步上升,並移動至鏈布側緣部22之上方。又,此時,藉由對針線26施加張力,而針線26被拉緊。 藉此,如圖12所示,成為如下狀態,即,形成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面側之針線26之線圈26a穿過靠近鏈布側緣部22之已形成之第1繩構件25a之線圈27a內,並且第1繩構件25a之接下來形成之線圈27b穿過其針線26之線圈26a之前端部內。 繼而,如圖12中箭頭所示般,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藉由縫紉機之進給動作而朝下游側移動,藉此,縫紉機針5相對於鏈布側緣部22相對地前進,並且其縫紉機針5開始下降並刺穿鏈布側緣部22。又,穿過針線26之線圈26a內之彎針6亦配合鏈布側緣部22之移動而後退。此時,如圖13所示,於彎針6之前端部,第1繩構件25a之線圈27b變鬆。 其後,已刺穿鏈布側緣部22之縫紉機針5進一步下降,而形成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面側之針線26之下一線圈26b穿過彎針6之前端部之第1繩構件25a之線圈27b內(換言之,針線26之線圈26b與第1繩構件25a之線圈27b進行內圈聯環)。與此同時,彎針6以縫紉機針5落於第1繩構件25a之線圈27b之狀態後退,該彎針6自縫紉機針5於前1次刺穿鏈布側緣部22時形成之針線26之線圈26a內退出並返回至待機位置。 進而,伴隨該彎針6之後退,而未圖示之彎針線之張力賦予部將第1繩構件25a(彎針線)如圖13所示般有力地拉伸而對第1繩構件25a施加張力。藉此,使自第1繩構件25a之前1個之線圈27a至已刺穿鏈布側緣部22之縫紉機針5之範圍之第1繩構件25a筆直地延長,與此同時,使針線26之前1個之線圈26a與針線26之前2個之線圈26z變形。進而,此時,可藉由對針線26施加張力而將針線26拉緊並確實地纏繞至第1繩構件25a。 藉此,針線26與第1繩構件25a發展為圖10所示之狀態,針線26之前2個之線圈26z一面接觸筆直地延長之第1繩構件25a之外周面一面以交叉2次之方式纏繞,而成為將第1繩構件25a繫緊之狀態(即,圖10所示之相較線圈26z為前面1個之針線26之線圈之狀態),因此,第1繩構件25a藉由針線26之線圈26z而固定。 如上述般,配合縫紉機之進給動作而於每一針(縫紉機之每1間距)縫紉機之縫紉機針5與彎針6反覆進行雙重鏈縫之動作,並且配合縫紉機針5刺穿鏈布側緣部22之時點間斷性地對第1繩構件25a附加較強之張力,藉此,通常之雙重鏈縫之針跡變形,使第1繩構件25a呈直線狀延長,並且針線26之線圈相對於其直線狀之第1繩構件25a交絡。 其結果,針線26可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1鏈布面走針,且刺穿鏈布側緣部22而於第2鏈布面於每一針形成線圈,並且其針線26之各線圈可於呈直線狀延長之第1繩構件25a之外周面分別交叉2次而繫緊。 藉此,形成如圖9所示般之針線26之針跡,因此,可於針線26不刺穿第1繩構件25a之狀態下將直線狀之第1繩構件25a藉由針線26之各線圈之交絡沿著鏈布長度方向確實穩定地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面而形成第1芯繩部24a。又,於所形成之第1芯繩部24a,針線26之各線圈以將第1繩構件25a繫緊之方式交絡於第1繩構件25a,因此,亦能夠防止第1繩構件25a之位置於鏈布長度方向或鏈布寬度方向上偏移。 進而,於本實施例1中,與形成該第1芯繩部24a同時地或者於形成第1芯繩部24a之前或之後,使用針線26與第2繩構件25b,與第1芯繩部24a之情形同樣地進行利用雙重鏈縫縫紉機之縫製加工,藉此可形成第2芯繩部24b。 形成該第2芯繩部24b時,亦形成如圖9所示般之針線26之針跡,因此,可於針線26不刺穿第2繩構件25b之狀態下將直線狀之第1繩構件25b藉由針線26之各線圈之交絡沿著鏈布長度方向確實穩定地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面。 而且,藉由如上述般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而如圖6及圖7所示,第1繩構件25a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地設置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並且第2繩構件25b與第1芯繩部24a相隔且與第1芯繩部24a平行地呈直線狀地設置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固定部22b。尤其是,於該情形時,例如即便鏈布體23為具備伸縮性者,亦可將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呈直線狀地筆直地固定於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 因此,於本實施例1中,之後可容易地對具備稱為防水透濕性之所期望之特性之不存在芯繩部之鏈布體23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又,亦能夠防止產生所形成之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之位置偏移或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於鏈布長度方向移動等不良情況。 進而,於本實施例1中,於進行機縫時,無須除縫紉機用之針線及彎針線以外另外準備繩構件25並進行導引,又,藉由使用縫紉機縫製1次便可形成第1芯繩部24a或第2芯繩部24b。因此,可簡便且有效率地進行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之形成。而且,可使用先前之一般之雙重鏈縫縫紉機而並非例如進行特殊動作之特別之構造之縫紉機,因此,亦可抑制設備費用等成本之增大。 而且,如上述般,於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之後(參照圖6及圖7),將鏈布側緣部22之形成有第2芯繩部24b之第2鏈布固定部22c如例如圖8所示般以第1芯繩部24a與第2芯繩部24b之中間位置為基準,相對於形成有第1芯繩部24a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以鏈布側緣部22之供針線26走針之第1鏈布面朝向內側之方式於鏈布寬度方向折回並重疊。藉此,第1鏈布固定部22a與第2鏈布固定部22c之間之折彎部22b彎折成大致U字狀。 進而,將上述重疊後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與第2鏈布固定部22c於相較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更靠鏈布內側之位置(靠近鏈布主體部21之位置)縫合。此時,於本實施例1中,第1鏈布固定部22a與第2鏈布固定部22c使用雙重鏈縫縫紉機沿著鏈布長度方向縫合,因此,基於雙重鏈縫之鏈布縫製線29沿著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形成於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與鏈布主體部12之間之位置。 藉由如此般第1鏈布固定部22a與第2鏈布固定部22c利用鏈布縫製線29縫合,而製造如圖2及圖3所示般之本實施例1之鏈布構件20,該鏈布構件20係於鏈布側緣部22之構件正面以朝上方凸出之方式配置第1芯繩部24a,且於鏈布側緣部22之構件背面以朝下方凸出之方式配置第2芯繩部24b。 於以此方式製造之實施例1之鏈布構件20,第2鏈布固定部22c以折回之狀態縫合於第1鏈布固定部22a。因此,即便第2鏈布固定部22c之鏈布側緣端為例如經裁剪之未處理之狀態(裁剪線之狀態),其未處理之鏈布側緣端亦折回至鏈布構件20之構件背面側而不會露出至拉鏈1中之左右之鏈布構件20之對向之側面部。 因此,鏈布體23之未處理之側緣端不易自外部(尤其是拉鏈之上表面側)看到,因此,可使拉鏈1之外觀品質提昇。又,即便反覆進行滑件14之滑動操作,亦不易於左右之鏈布構件20之對向側面部產生線之綻線等不良情況,因此,可長期穩定地維持滑件14之滑動性等品質或性能。 再者,於本實施例1中,於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藉由固定包括撚線之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而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但是,於本發明中,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之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亦可使用單絲或藉由在將複數個線集中捆紮之狀態下對其周圍進行編織而獲得之編織繩,而代替如上所述之撚線。 而且,於本實施例1中,於形成有如上所述之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之鏈布構件20之鏈布側緣部22射出成形合成樹脂材料,形成具有特定形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15,藉此製造拉鏈鏈帶10。 於該情形時,各拉鏈鏈齒15能以重疊於將鏈布側緣部22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與第2鏈布固定部22c縫合之鏈布縫製線29般(跨過鏈布縫製線29般)之大小形成,又,亦能以不重疊於鏈布縫製線29般之大小(於相較鏈布縫製線29更靠近折彎部22b之區域內形成之大小)形成。 進而,將如上述般製造之本實施例1之拉鏈鏈帶10以2個為一組而進行組合,對該一組拉鏈鏈帶10之鏈齒排11安裝滑件14並且形成第1止擋12及可分離式嵌插件13,藉此製造圖1所示之拉鏈1。 對於以此方式獲得之本實施例1之拉鏈1,準備具備防水透濕性之鏈布體23,之後將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固定於該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藉此製作具備朝表裏方向凸出之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之鏈布構件20。因此,能夠以相對較低之製造成本簡單地製造具備防水透濕性之拉鏈用鏈布構件20。 進而,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藉由針線26之交叉(或交絡)確實地固定而形成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因此,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之位置不易於鏈布寬度方向或鏈布長度方向上產生偏移。 藉此,可防止於鏈布構件20之鏈布側緣部22以射出成形之方式形成拉鏈鏈齒15時產生漏鑄,而可將拉鏈鏈齒15穩定地安裝於特定之位置,又,亦能夠有效地防止所成形之拉鏈鏈齒15之姿勢傾斜或拉鏈鏈齒15之位置於鏈布長度方向上產生偏移。 因此,本實施例1之拉鏈1不僅恰當且穩定地具備橫拉強度等拉鏈本來之性能,而且增加有鏈布構件20具備防水透濕性之附加價值。進而,該拉鏈1因鏈布體23較薄而滑件14之滑動阻力減輕,因此,成為滑件14之滑動性提昇之高品質之拉鏈1。具有此種特徵之拉鏈1較佳地用於例如戶外用之製品。 再者,於上述實施例1中,鏈布構件20之鏈布側緣部22如圖8所示,包含形成第1芯繩部24a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大致U字狀之折彎部22b、及形成第2芯繩部24b之第2鏈布固定部22c而形成。但是,本發明中之鏈布側緣部22之形態並不限定於此,亦能夠以例如圖14及圖15所示般之形態形成鏈布側緣部32、42。 如例如圖14中表示實施例1之第1變化例之鏈布構件30之剖視圖般,該第1變化例之鏈布構件30之鏈布側緣部32包含:鏈布固定部32a,其自鏈布主體部31沿鏈布寬度方向連續地配置,且於構件正面形成有芯繩部24;折彎部32b,其自鏈布固定部32a延伸,且朝構件背面側彎折成大致U字狀;及鏈布折回部32c,其自折彎部32b朝向鏈布內側延伸,且重疊於鏈布固定部32a。 於該情形時,鏈布固定部32a之靠近鏈布主體部31之部分與鏈布折回部32c之前端部係於鏈布固定部32a與鏈布折回部32c重疊之狀態下,藉由將繩構件25固定於鏈布固定部32a之針線26而相互縫合而成。 第1變化例中之芯繩部24係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設置於鏈布側緣部32之鏈布固定部32a。該芯繩部24係藉由包括撚線之1根繩構件25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配置並且該繩構件25利用較該繩構件25細之成為固定線之1根針線26固定而形成。 再者,第1變化例之固定繩構件25之針線26之針跡本身係與上述實施例1中之於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固定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之針線26之針跡同樣地形成。 即,該第1變化例中之芯繩部24係藉由雙重鏈縫縫紉機,將繩構件25用作彎針線並進行與上述實施例1之情形相同之縫製加工,將該繩構件25利用針線26固定於鏈布固定部32a,藉此形成。於該情形時,於雙重鏈縫縫紉機,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如下作業,即,使縫紉機針5與彎針6進行雙重鏈縫之動作,並且於特定之時點對繩構件25間斷性地施加較強之張力而使其呈直線狀延長。 又,於該第1變化例中,鏈布側緣部32之鏈布固定部32a與鏈布折回部32c如上所述藉由與將繩構件25固定於鏈布固定部32a之針線26相同之針線26而縫合。 例如上述實施例1中之鏈布側緣部22如圖6~圖8所示,藉由將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分別固定於第1及第2鏈布固定部22a、22c之後將第2鏈布固定部22c折回並與第1鏈布固定部22a縫合而形成。 與此相對,於圖14所示之第1變化例中,將繩構件25固定於鏈布側緣部32之前,鏈布側緣部32之鏈布折回部32c折回並重疊於鏈布固定部32a。然後,於鏈布折回部32c重疊於鏈布固定部32a之狀態下,進行利用雙重鏈縫縫紉機之形成如上所述之芯繩部24之縫製加工,藉此,將繩構件25固定於鏈布固定部32a之表面(與重疊有鏈布折回部32c之鏈布面相反之鏈布面),與此同時,將重疊之鏈布固定部32a與鏈布折回部32c縫合。 於以此方式形成之第1變化例之鏈布側緣部32,繩構件25確實地固定於鏈布固定部32a之構件正面,而芯繩部24容易且穩定地僅形成於鏈布側緣部32之構件正面。 又,於該情形時,鏈布折回部32c之鏈布側緣端即便為經裁剪之未處理之狀態,其未處理之側緣端亦不會露出至左右之鏈布構件30之對向之側面部。因此,於第1變化例中,與上述實施例1之情形同樣地,拉鏈1之外觀品質提昇,又,即便反覆進行滑件14之滑動操作,亦不易於左右之鏈布構件30之對向側面部產生線之綻線等不良情況,因此,可長期穩定地維持拉鏈1之品質或性能。 再者,於該實施例1之第1變化例中,與於鏈布固定部32a固定繩構件25同時地於該鏈布固定部32a縫製鏈布折回部32c,但於本發明中,亦可於未將鏈布折回部32c縫製於鏈布固定部32a之狀態下將繩構件25固定於鏈布固定部32a,進而,其後,將鏈布折回部32c折回至鏈布固定部32a,將其鏈布折回部32c藉由接著等或者藉由利用射出成形之拉鏈鏈齒15按壓而固定於鏈布固定部32a。 另一方面,圖15所示之實施例1之第2變化例之鏈布構件40包含:鏈布被覆部42a,其於觀察該鏈布構件40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時,將所固定之繩構件25包在內側而被覆;第1鄰接部(鏈布內側鄰接部)42b,其自鏈布被覆部42a中之鏈布主體部側之第1端緣延伸;及第2鄰接部(鏈布外側鄰接部)42c,其自鏈布被覆部42a中之與第1端緣為相反側之第2端緣延伸。 於該情形時,第1鄰接部42b鄰接配置於鏈布被覆部42a之鏈布主體部側,第2鄰接部42c鄰接配置於其鏈布被覆部42a之相反側。又,第1鄰接部42b自鏈布主體部41沿鏈布寬度方向連續地配置,自該第1鄰接部42b沿鏈布寬度方向依序配置鏈布被覆部42a與第2鄰接部42c。 於該第2變化例中,首先,於鏈布被覆部42a之第2鏈布面固定繩構件25而形成芯繩部24,繼而,將鏈布被覆部42a以捲繞至所固定之繩構件25之周面之方式覆蓋而將繩構件25包在鏈布被覆部42a之內側,並且使第2鄰接部42c重疊於第1鄰接部42b。其後,使用雙重鏈縫縫紉機,將經重疊之第2鄰接部42c與第1鄰接部42b沿著繩構件25縫合,藉此,形成鏈布側緣部42。 該第2變化例中之芯繩部24係藉由如下而形成,即,包括撚線之1根繩構件25利用雙重鏈縫縫紉機將繩構件25用作彎針線並進行與上述實施例1之情形相同之縫製加工,從而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固定於鏈布被覆部42a。於該第2變化例中,固定繩構件25之針線26之針跡係與上述實施例1中之第1及第2芯繩部24a、24b之情形同樣地形成。 於以此方式形成之第2變化例之鏈布側緣部42,於鏈布被覆部42a之內周面(第2鏈布面)確實地固定繩構件25而穩定地形成芯繩部24。又,所固定之繩構件25由鏈布被覆部42a包裹而得到保護,因此,不易於芯繩部24產生絨毛等,而可提昇芯繩部24之耐久性。 進而,於該第2變化例中,第2鄰接部(鏈布外側鄰接部)42c之鏈布側緣端亦不露出至左右之鏈布構件40之對向之側面部,因此,即便其鏈布側緣端為經裁剪之未處理之狀態,亦與上述實施例1或第1變化例同樣地,拉鏈1之外觀品質提昇,並且可長期穩定地維持拉鏈1之品質或性能。 實施例2 圖16係表示本實施例2之鏈布部之鏈布側緣部之剖視圖。圖17及圖18係表示於該鏈布構件中第2鏈布固定部折回之前之鏈布側緣部的俯視圖及剖視圖。圖19係模式性地表示於該鏈布側緣部固定繩構件之鎖型針步之針跡的模式圖。 於本實施例2之鏈布構件50,作為於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固定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之方法,使用利用針線56與梭芯線57所得之鋸齒狀之鎖型針步之針跡而代替使用如上述實施例1般之針線26之針跡。 再者,關於本實施例2之鏈布構件50中之固定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之針跡以外之構成,與上述實施例1實質上同樣地形成。因此,於本實施例2中,以與上述實施例1不同之構成為中心進行說明,關於具有與上述實施例1實質上相同之構成之部位或構件,藉由使用相同之符號進行表示而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例2之鏈布構件50包含將具備可撓性及防水透濕性之布料裁剪成窄幅狀而形成之鏈布體23、及沿著鏈布長度方向設置於該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之第1及第2芯繩部54a、54b。本實施例2之鏈布體23係與上述實施例1中之鏈布體23同樣地形成。 又,鏈布構件50之鏈布側緣部22包含:第1鏈布固定部22a,其自鏈布主體部21延伸,且形成第1芯繩部54a;折彎部22b,其自第1鏈布固定部22a延伸,且彎折成大致U字狀;及第2鏈布固定部22c,其自折彎部22b進一步延伸而配置,且形成第2芯繩部54b。又,第1鏈布固定部22a與第2鏈布固定部22c係於相互重疊之狀態下,藉由形成於靠近鏈布主體部21之部分之鏈布縫製線29而相互縫合而成。 於該情形時,第1芯繩部54a係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設置於鏈布側緣部22之構件正面(換言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之第1鏈布面),第2芯繩部54b係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設置於鏈布側緣部22之構件背面(換言之,第2鏈布固定部22c之第1鏈布面)。 又,第1及第2芯繩部54a、54b分別藉由包括撚線之1根繩構件25(即,第1繩構件25a或第2繩構件25b)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配置,並且該繩構件25利用由較該繩構件25細之針線56及梭芯線57形成之鋸齒狀之鎖型針步之針跡固定而形成。 於本實施例2中,將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之鎖型針步之針跡係藉由圖19所示之針線56與梭芯線57之針跡形式於鏈布長度方向連續地重複,而相對於第1或第2繩構件25b呈鋸齒狀彎曲而形成。 於該情形時,第1或第2繩構件25a、25b以插入至鏈布側緣部22之第1鏈布面與針線56之間之方式配置,並且形成針跡之針線56一面接觸繩構件25之外周面一面呈鋸齒狀交叉,藉此,將第1或第2繩構件25a、25b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1鏈布面。 此處,圖19所示之針跡形式係JIS之L0120-1984中規定為顯示記號304之針跡形式。即,於本實施例2中使用之針跡形式,針線56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1鏈布面走針,並且針線56自第1鏈布面穿過鏈布側緣部22而到達至第2鏈布面,並於第2鏈布面與梭芯線57交叉(他線交織)。 又,於針線56與梭芯線57交叉時,進行針線56之拉回,藉此,針線56與梭芯線57之交叉部分引入至鏈布側緣部22內而形成針腳。進而,於縫紉機針5之每一針形成之1個1個之針腳(針跡部分)形成於相對於鄰接之針腳交叉之方向,藉此,連續之複數個針腳以跨過繩構件25之方式呈鋸齒狀配置。 於製作如上所述之本實施例2之鏈布構件50之情形時,首先,如圖17及圖18所示,一面對平坦狀態之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使用縫紉機以插入至鏈布側緣部22之第1鏈布面與針線56之間之方式供給第1或第2繩構件25a、25b,一面進行重複圖19所示之針跡形式之鋸齒狀之鎖型針步而將第1或第2繩構件25a、25b固定,藉此,依次(或同時)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54a、54b。 於該情形時,第1繩構件25a係於未由針線56刺穿之狀態下確實牢固地固定於平坦之鏈布側緣部22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又,第2繩構件25b係於未由針線56刺穿之狀態下確實牢固地固定於第2鏈布固定部22c。藉此,如圖17及圖18所示,可於具備防水透濕性之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容易且有效率地形成相互平行且呈直線狀地配置之第1及第2芯繩部54a、54b。 如上述般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54a、54b後,將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固定部22c以第1芯繩部54a與第2芯繩部54b之中間位置為基準相對於第1鏈布固定部22a以鏈布側緣部22之供梭芯線57走針之第2鏈布面朝向內側之方式於鏈布寬度方向折回並重疊。藉此,第1鏈布固定部22a與第2鏈布固定部22c之間之折彎部22b彎折成大致U字狀。 進而,將上述重疊後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與第2鏈布固定部22c於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與鏈布主體部21之間之位置藉由利用例如雙重鏈縫縫紉機之縫製而縫合。藉此,沿著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形成基於雙重鏈縫之鏈布縫製線29。 藉由如此般將第1鏈布固定部22a與第2鏈布固定部22c藉由鏈布縫製線29縫合,而製造包含圖16所示之鏈布側緣部22之本實施例2之鏈布構件50。進而,於該本實施例2之鏈布構件50射出成形合成樹脂材料並以特定之安裝間距形成具有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之形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15,藉此製造拉鏈鏈帶。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例2中,於具備防水透濕性之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藉由鋸齒狀之鎖型針步固定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藉此,鎖型針步之針跡確實結實地形成針腳,因此,能夠以相對較低之製造成本簡單地製造於鏈布側緣部22牢固地形成有朝表裏方向凸出之第1及第2芯繩部54a、54b的具備防水透濕性之鏈布構件50。 而且,藉由使用本實施例2之拉鏈鏈帶10製造拉鏈,可簡單地獲得高品質之拉鏈,該拉鏈係恰當且穩定地具備拉鏈本來之性能,且鏈布構件50具備防水透濕性,並且滑件14之滑動性提昇。 再者,於上述實施例2中,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插入至鏈布側緣部22中之第1鏈布面與針線56之間而固定,但於本發明中,於製造鏈布構件50時,例如亦可一面以插入至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面與梭芯線57之間之方式供給第1或第2繩構件25a、25b一面進行鋸齒狀之鎖型針步,藉此,於鏈布側緣部22之第2鏈布面形成第1及第2芯繩部54a、54b。 又,於上述實施例2中,鏈布構件50之鏈布側緣部22如圖16所示,包含形成第1芯繩部54a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大致U字狀之折彎部22b、及形成第2芯繩部54b之第2鏈布固定部22c而形成。但是,於本發明中,亦可使用實施例2中所說明之鋸齒狀之鎖型針步之針跡將鏈布構件50之鏈布側緣部形成為例如包含實施例1之第1變化例中所說明般之鏈布固定部32a、折彎部32b、及鏈布折回部32c之鏈布側緣部32(參照圖14)之形態,又,亦可使用實施例2中所說明之鋸齒狀之鎖型針步之針跡將鏈布構件50之鏈布側緣部形成為例如包含實施例1之第2變化例中所說明般之鏈布被覆部42a、第1鄰接部42b、及第2鄰接部42c之鏈布側緣部42(參照圖15)之形態。 進而,於上述實施例2中,作為將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之鎖型針步之針跡形式,採用JIS之L0120-1984中規定為顯示記號304之針跡形式(圖19),但於本發明中,亦可採用例如JIS之L0120-1984中規定為顯示記號404之針跡形式代替該針跡形式而將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固定於鏈布側緣部22。此處,JIS之L0120-1984中規定為顯示記號404之針跡形式係使用針線與彎針線藉由雙重鏈縫而形成之針腳呈鋸齒狀配置之針跡形式。 實施例3 圖20係表示本實施例3之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之俯視圖。圖21係模式性地表示於該鏈布側緣部固定繩構件之鎖邊之針跡的模式圖。 於本實施例3之鏈布構件60,作為於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62固定繩構件25之方法,採用使用針線66與2個彎針線67、68而形成之鎖邊(亦稱為包縫)之針跡。 再者,關於本實施例3之鏈布構件60中之固定繩構件25之針跡以外之構成,與上述實施例1實質上同樣地形成。因此,於本實施例3中,關於具有與上述實施例1實質上相同之構成之部位或構件,亦藉由使用相同之符號進行表示而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例3之鏈布構件60包含將具備可撓性及防水透濕性之布料裁剪成窄幅狀而形成之鏈布體23、及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設置於其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62之構件正面的芯繩部64。 又,鏈布構件60之鏈布側緣部62雖省略圖示,但與上述實施例1之第1變化例之情形同樣地,包含:鏈布固定部,其自鏈布主體部61沿鏈布寬度方向連續地配置,且於構件正面形成芯繩部64;折彎部,其自鏈布固定部延伸,且朝構件背面側彎折成大致U字狀;及鏈布折回部,其自折彎部朝向鏈布內側延伸,且重疊並縫合於鏈布固定部。於該情形時,本實施例3之鏈布折回部係與於鏈布固定部藉由鎖邊之針跡固定繩構件25同時地,以相同之鎖邊之針跡縫合於鏈布固定部。 本實施例3之芯繩部64係藉由包括撚線之1根繩構件25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呈直線狀配置並且該繩構件25利用由較繩構件25細之針線66與較繩構件25細之第1及第2彎針線67、68形成之鎖邊之針跡固定而形成。 本實施例3中之鎖邊之針跡係藉由圖21所示之針跡形式於鏈布長度方向連續地重複而形成。形成該針跡之第1彎針線67一面接觸繩構件25之外周面一面於鏈布長度方向以固定之間隔以相對於鏈布寬度方向斜向傾斜之方式交叉,藉此,將繩構件25固定於鏈布側緣部62之構件正面。 此處,圖21所示之針跡形式係JIS之L0120-1984中規定為顯示記號504之鎖邊之針跡形式。即,於本實施例3中使用之針跡形式,針線66於鏈布側緣部62之第1鏈布面(鏈布固定部之第1鏈布面)上走針,並且其針線66之線圈66a穿過第1彎針線67之第1線圈67a與鏈布側緣部62,並於鏈布側緣部62之第2鏈布面與第2彎針線68交叉(內圈聯環)。又,第2彎針線68之線圈68a係於鏈布側緣部62中之對向側緣之側面部與第1彎針線67之第2線圈67b交叉(內圈聯環)。 於該情形時,第1彎針線67之第1線圈67a係自第1彎針線67之第2線圈67b與第2彎針線68之線圈68a交叉之位置,一面接觸繩構件25之外周面一面拉長至下一針腳處之針貫通點,藉此,第1彎針線67之第1線圈67a於繩構件25斜向交叉。藉此,繩構件25利用圖21所示之針跡穩定地固定於鏈布側緣部62。 於製作具有如上所述之形態之本實施例3之鏈布構件60之情形時,首先,將鏈布側緣部62之鏈布折回部折回並重疊於鏈布固定部,進而,於鏈布折回部重疊於鏈布固定部之狀態下,使用縫紉機以形成如上所述之鎖邊之針跡之方式進行縫製加工。 藉由進行此種縫製加工,可將繩構件25利用第1彎針線67固定於鏈布固定部之構件正面(鏈布固定部之與鏈布折回部重疊之鏈布面相反之鏈布面),與此同時,可將重疊之鏈布固定部與鏈布折回部利用鎖邊之針跡縫合。藉此,製造本實施例3之鏈布構件60,該鏈布構件60之鏈布側緣部62包括鏈布固定部、大致U字狀之折彎部、及縫合於鏈布固定部之鏈布折回部,並且於其鏈布固定部之構件正面形成有芯繩部64。 進而,於所製造之本實施例3之鏈布構件60射出成形合成樹脂材料,並以特定之安裝間距形成具有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之形狀之複數個拉鏈鏈齒15,藉此製造拉鏈鏈帶。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例3中,能夠以相對較低之製造成本簡單地製造於鏈布側緣部62包含芯繩部64並且具備防水透濕性之鏈布構件60。進而,藉由使用本實施例3之拉鏈鏈帶製造拉鏈,可簡單地獲得高品質之拉鏈,該拉鏈恰當且穩定地具備拉鏈本來之性能,且鏈布構件60具備防水透濕性,並且滑件14之滑動性提昇。 再者,於上述實施例3中,繩構件25使用圖21所示之鎖邊之針跡形式而固定於鏈布側緣部62中之鏈布固定部之構件正面(第1鏈布面),藉此形成芯繩部64。但是,於本發明中,例如亦可將繩構件25插入至鏈布側緣部62之構件背面與圖21所示之鎖邊之針跡形式中之第2彎針線68之間,並且使其第2彎針線68之線圈一面接觸繩構件25之外周面一面交叉,藉此,於鏈布側緣部62之構件背面固定繩構件25而形成芯繩部。 進而,於上述實施例3中,作為將繩構件25固定於鏈布側緣部62之鎖邊之針跡形式,採用JIS之L0120-1984中規定為顯示記號504之圖21之針跡形式,但於本發明中,亦可採用JIS之L0120-1984中規定為顯示記號502之針跡形式或圖22所示之針跡形式代替該針跡形式而將繩構件25固定於鏈布側緣部62。 此處,JIS之L0120-1984中規定為顯示記號502之針跡形式係使用1根針線與1根彎針線而形成之鎖邊之針跡形式。於該顯示記號502之針跡形式,針線於鏈布側緣部62之第1鏈布面(構件正面)上走針,並且其針線之線圈穿過彎針線之第1線圈與鏈布側緣部62,並於鏈布側緣部62之第2鏈布面(構件背面)側與彎針線之第2線圈交叉(內圈聯環)。 於該情形時,彎針線之第1線圈係自配置於鏈布側緣部62之構件背面之第1彎針線之第2線圈之位置,以接觸鏈布側緣部62之對向側緣之側面部並且跨過該側面部之方式自第2鏈布面到達至第1鏈布面,進而,一面接觸繩構件25之外周面一面拉長至下一針腳處之針貫通點,藉此,相對於繩構件25斜向交叉。藉此,繩構件25藉由該針跡穩定地固定於鏈布側緣部62。 又,圖22所示之針跡形式係藉由使圖21所示之針跡形式(JIS之L0120-1984中規定為顯示記號504之針跡形式)中之第2彎針線68之線圈68a縮短並且使第1彎針線67之第1線圈67a加長而形成的針跡形式。 於該圖22所示之針跡形式之情形時,第1彎針線67之第1線圈67a係自第1彎針線67之第2線圈67b與第2彎針線68之線圈68a交叉之位置,以接觸鏈布側緣部62之對向側緣之側面部並且跨過該側面部之方式自第2鏈布面到達至第1鏈布面,進而,一面接觸繩構件25之外周面一面拉長至下一針腳處之針貫通點,藉此,相對於繩構件25斜向交叉。藉此,繩構件25藉由圖22所示之針跡穩定地固定於鏈布側緣部62。 即便為使用如上所述之JIS之L0120-1984中規定為顯示記號502之針跡形式或者使用圖22所示之針跡形式將繩構件25固定於鏈布側緣部62的鏈布構件,亦獲得與上述實施例3之鏈布構件60相同之效果。
1‧‧‧拉鏈 5‧‧‧縫紉機針 6‧‧‧彎針 10‧‧‧拉鏈鏈帶 11‧‧‧鏈齒排 12‧‧‧第1止擋 13‧‧‧可分離式嵌插件 14‧‧‧滑件 15‧‧‧拉鏈鏈齒 15a‧‧‧第1鏈齒部 15b‧‧‧第2鏈齒部 20‧‧‧鏈布構件 21‧‧‧鏈布主體部 22‧‧‧鏈布側緣部 22a‧‧‧第1鏈布固定部 22b‧‧‧折彎部 22c‧‧‧第2鏈布固定部 23‧‧‧鏈布體 24‧‧‧芯繩部 24a‧‧‧第1芯繩部 24b‧‧‧第2芯繩部 25‧‧‧繩構件 25a‧‧‧第1繩構件 25b‧‧‧第2繩構件 26‧‧‧針線 26a‧‧‧針線之線圈 26b‧‧‧針線之線圈 26z‧‧‧針線之線圈 27a‧‧‧第1繩構件之線圈 27b‧‧‧第1繩構件之線圈 29‧‧‧鏈布縫製線 30‧‧‧鏈布構件 31‧‧‧鏈布主體部 32‧‧‧鏈布側緣部 32a‧‧‧鏈布固定部 32b‧‧‧折彎部 32c‧‧‧鏈布折回部 40‧‧‧鏈布構件 41‧‧‧鏈布主體部 42‧‧‧鏈布側緣部 42a‧‧‧鏈布被覆部 42b‧‧‧第1鄰接部 42c‧‧‧第2鄰接部 50‧‧‧鏈布構件 54a‧‧‧第1芯繩部 54b‧‧‧第2芯繩部 56‧‧‧針線 57‧‧‧梭芯線 60‧‧‧鏈布構件 61‧‧‧鏈布主體部 62‧‧‧鏈布側緣部 64‧‧‧芯繩部 66‧‧‧針線 66a‧‧‧針線之線圈 67‧‧‧第1彎針線 67a‧‧‧第1彎針線之第1線圈 67b‧‧‧第1彎針線之第2線圈 68‧‧‧第2彎針線 68a‧‧‧第2彎針線之線圈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拉鏈之俯視圖。 圖2係放大表示該拉鏈中之拉鏈鏈帶之主要部分之立體圖。 圖3係圖2所示之III-III線上之剖視圖。 圖4係該拉鏈鏈帶之俯視圖。 圖5係該拉鏈鏈帶之仰視圖。 圖6係表示實施例1之鏈布構件中之第2鏈布固定部折回之前之鏈布側緣部的俯視圖。 圖7係表示鏈布構件中之第2鏈布固定部折回之前之鏈布側緣部的剖視圖。 圖8係表示鏈布構件中之第2鏈布固定部折回並縫合於第1鏈布固定部之狀態之鏈布側緣部的剖視圖。 圖9係模式性地表示於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藉由針線呈直線狀固定有繩構件之狀態的模式圖。 圖10係表示於固定繩構件之機縫時針線刺穿鏈布側緣部並穿過繩構件(彎針線)之線圈之狀態的模式圖。 圖11係表示於該機縫時縫紉機針自圖10之狀態略微上升後之狀態的模式圖。 圖12係表示於該機縫時縫紉機針線自圖11之狀態進一步上升並且保持繩構件之彎針穿過針線之線圈之狀態的模式圖。 圖13係表示於該機縫時鏈布體朝後方送出並且縫紉機針下降而穿過繩構件之線圈之狀態的模式圖。 圖14係表示實施例1之變化例之鏈布構件之剖面的剖視圖。 圖15係表示實施例1之另一變化例之鏈布構件之剖面的剖視圖。 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2之鏈布部之鏈布側緣部之剖視圖。 圖17係表示於該鏈布構件中第2鏈布固定部折回之前之鏈布側緣部的俯視圖。 圖18係表示於該鏈布構件中第2鏈布固定部折回之前之鏈布側緣部的剖視圖。 圖19係模式性地表示於該鏈布側緣部固定繩構件之鎖型針步之針跡的模式圖。 圖20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3之鏈布構件之鏈布側緣部之俯視圖。 圖21係模式性地表示於該鏈布側緣部固定繩構件之鎖邊之針跡的模式圖。 圖22係模式性地表示實施例3之變化例中使用之鎖邊之針跡的模式圖。
10‧‧‧拉鏈鏈帶
11‧‧‧鏈齒排
15‧‧‧拉鏈鏈齒
15a‧‧‧第1鏈齒部
15b‧‧‧第2鏈齒部
20‧‧‧鏈布構件
21‧‧‧鏈布主體部
22‧‧‧鏈布側緣部
23‧‧‧鏈布體
24a‧‧‧第1芯繩部
24b‧‧‧第2芯繩部
25a‧‧‧第1繩構件
25b‧‧‧第2繩構件

Claims (11)

  1. 一種鏈布構件,其係安裝並支持複數個拉鏈鏈齒(15)之拉鏈用鏈布構件(20、30、40、50、60),且係包含具備可撓性之鏈布體(23)、及沿著長度方向配置於上述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32、42、62)且自上述鏈布體(23)朝表裏方向凸出之芯繩部(24、24a、24b、54a、54b、64)的鏈布構件(20、30、40、50、60),其特徵在於: 上述芯繩部(24、24a、24b、54a、54b、64)係藉由繩構件(25、25a、25b)利用機縫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固定於上述鏈布側緣部(22、32、42、62)而形成, 上述繩構件(25、25a、25b)未由上述機縫之針線(26、56、66)刺穿,而藉由上述機縫中使用之至少1根線(26、56、57、67、68)一面接觸上述繩構件(25、25a、25b)中之與和上述鏈布體(23)相接之內周面相反之外周面一面交叉,呈直線狀固定於上述鏈布側緣部(22、32、42、62)。
  2. 如請求項1之鏈布構件,其中上述繩構件(25、25a、25b)僅藉由上述針線(26)固定,且形成為較上述針線(26)粗。
  3. 如請求項2之鏈布構件,其中上述鏈布側緣部(22、32、42)包含供上述針線(26)走針之第1鏈布面、及配置於上述第1鏈布面之相反側且上述針線(26)刺穿上述鏈布側緣部(22、32、42)而形成線圈的第2鏈布面,且 上述繩構件(25、25a、25b)係藉由上述針線(26)於各針跡於上述繩構件(25、25a、25b)之上述外周面分別交叉2次而固定於上述鏈布側緣部(22、32、42)之上述第2鏈布面。
  4. 如請求項1之鏈布構件,其中上述繩構件(25、25a、25b)係藉由使用上述針線(56)與梭芯線(57)相對於鏈布長度方向呈鋸齒狀彎曲而形成之鎖型針步之針跡而固定, 上述鏈布側緣部(22、32、42)包含供上述針線(56)走針之第1鏈布面、及配置於上述第1鏈布面之相反側且供上述梭芯線(57)走針之第2鏈布面,且 上述繩構件(25、25a、25b)插入至上述針線(56)與上述第1鏈布面之間、或上述梭芯線(57)與上述第2鏈布面之間,並且藉由上述針線(56)或上述梭芯線(57)於上述繩構件(25、25a、25b)之上述外周面呈鋸齒狀交叉而固定於上述鏈布側緣部(22、32、42)。
  5. 如請求項1之鏈布構件,其中上述繩構件(25)係藉由使用上述針線(66)與1根或2根彎針線(67、68)所形成之鎖邊之針跡而固定, 上述鏈布側緣部(62)包含供上述針線(66)走針之第1鏈布面、及配置於上述第1鏈布面之相反側且上述針線(66)刺穿上述鏈布側緣部(62)而形成線圈之第2鏈布面,且 上述繩構件(25)插入至上述彎針線(67、68)與上述第1或第2鏈布面之間,並且藉由上述彎針線(67、68)於各針跡於上述繩構件(25)之上述外周面交叉而固定於上述鏈布側緣部(62)。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鏈布構件,其中上述繩構件(25、25a、25b)包含相互平行地配置於上述鏈布側緣部(22)中之一鏈布面之第1繩構件(25a)與第2繩構件(25b), 上述鏈布側緣部(22)包含固定上述第1繩構件(25a)之第1鏈布固定部(22a)、及固定上述第2繩構件(25b)之第2鏈布固定部(22c),且 上述第2鏈布固定部(22c)相對於上述第1鏈布固定部(22a)折回至上述第1鏈布固定部(22a)之另一鏈布面。
  7. 如請求項6之鏈布構件,其中上述第1鏈布固定部(22a)與折回之上述第2鏈布固定部(22c)係於相較上述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更靠鏈布內側之位置藉由沿著上述第1及第2繩構件(25a、25b)形成之鏈布縫製線(29)而相互縫合而成。
  8.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鏈布構件,其中上述鏈布側緣部(32、62)包含將上述繩構件(25)固定於一鏈布面之鏈布固定部(32a)、及相對於上述鏈布固定部(32a)折回至上述鏈布固定部(32a)之另一鏈布面之鏈布折回部(32c),且 上述鏈布折回部(32c)係藉由在上述鏈布折回部(32c)折回並重疊於上述鏈布固定部(32a)之狀態下進行固定上述繩構件(25)之上述機縫,而與上述繩構件(25)一同縫合於上述鏈布固定部(32a)。
  9.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鏈布構件,其中上述鏈布側緣部(42)包含:鏈布被覆部(42a),其於觀察上述鏈布構件(40)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時將上述繩構件(25)包在內側而被覆;第1鄰接部(42b),其鄰接配置於上述鏈布被覆部(42a)之一側;及第2鄰接部(42c),其鄰接配置於上述鏈布被覆部(42a)之另一側;且 於上述繩構件(25)由上述鏈布被覆部(42a)包裹之狀態下,將上述第1鄰接部(42b)與上述第2鄰接部(42c)藉由沿著上述繩構件(25)形成之鏈布縫製線(29)而相互縫合。
  10. 一種拉鏈,其包含於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上述鏈布構件(20、30、40、50、60)安裝複數個拉鏈鏈齒(15)而成之左右一對拉鏈鏈帶(10)。
  11. 一種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係使用縫紉機,於具備可撓性之鏈布體(23)之鏈布側緣部(22、32、42)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固定繩構件(25、25a、25b),藉此,製造包含自上述鏈布體(23)朝表裏方向凸出之芯繩部(24、24a、24b)之拉鏈用鏈布構件(20、30、40),其特徵在於包含如下步驟: 將上述繩構件(25、25a、25b)用作雙重鏈縫用之彎針線; 藉由上述縫紉機之縫紉機針(5)與彎針(6)進行雙重鏈縫之動作,而使針線(26)刺穿上述鏈布側緣部(22、32、42),並且使上述針線(26)之線圈與上述繩構件(25、25a、25b)之線圈相互進行內圈聯環;及 於進行上述雙重鏈縫之動作時,對上述繩構件(25、25a、25b)於上述縫紉機之每一針間斷性地施加張力,而使上述繩構件(25、25a、25b)呈直線狀延長,與此同時,藉由上述針線(26)之線圈將上述繩構件(25、25a、25b)固定於上述鏈布側緣部(22、32、42)。
TW105139830A 2015-12-02 2016-12-02 拉鏈用拉鏈鏈帶及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 TWI6299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83909 2015-12-02
PCT/JP2015/083909 WO2017094145A1 (ja) 2015-12-02 2015-12-02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部材及びテープ部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327A true TW201720327A (zh) 2017-06-16
TWI629953B TWI629953B (zh) 2018-07-21

Family

ID=58796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9830A TWI629953B (zh) 2015-12-02 2016-12-02 拉鏈用拉鏈鏈帶及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3801B2 (zh)
EP (1) EP3384799B1 (zh)
JP (1) JP6644446B2 (zh)
CN (2) CN206350549U (zh)
TW (1) TWI629953B (zh)
WO (1) WO201709414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915B (zh) * 2018-03-12 2019-06-2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zipp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4446B2 (ja) * 2015-12-02 2020-02-1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部材及びテープ部材の製造方法
US11406165B2 (en) * 2017-02-02 2022-08-09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attached product
CN207118675U (zh) * 2017-07-12 2018-03-20 吉田拉链(深圳)有限公司 拉链带、拉链及拉链带制作设备
JP7088950B2 (ja) * 2017-10-13 2022-06-21 Juki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縫着方法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製品
CN109864398A (zh) * 2017-12-01 2019-06-11 Ykk株式会社 一种拉链用布带以及拉链
JP2023503233A (ja) 2019-11-23 2023-01-27 タロン 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ッド 湾曲ジッパー
US11363860B2 (en) 2019-11-23 2022-06-21 Talon Technologies, Inc. Waterproof curved zipp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43234A (en) * 1967-09-26 Continuous filament slide fastener
US1817837A (en) * 1929-07-11 1931-08-04 Lion Fastener Inc Fastening device
US2858592A (en) * 1953-04-02 1958-11-04 Cue Fastener Inc Method of making slide fasteners and the resulting product
US3412438A (en) * 1965-06-01 1968-11-26 Talon Inc Slide fastener
JPS4411298B1 (zh) * 1966-02-18 1969-05-24
DE1610404A1 (de) * 1967-03-04 1970-12-23 Prym Werke William Reissverschluss
DE1908068C2 (de) * 1969-02-18 1983-12-29 Hans-Ulrich 5408 Nassau Sohr Reißverschluß
US3600767A (en) * 1969-06-17 1971-08-24 Singer Co Coil-type zipper stringer
DE2235828C2 (de) * 1972-07-21 1974-04-04 Opti-Holding Ag, Glarus (Schweiz)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Reißverschlüssen
JPS5911624Y2 (ja) * 1974-02-07 1984-04-1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DE2520425C2 (de) * 1974-05-14 1983-01-05 Carmelo Milano Motta Reißverschluß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sowi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4078280A (en) * 1975-01-09 1978-03-14 Textron Inc. Folded tape slide fastener stringer with securing stitches
JPS5620974Y2 (zh) * 1976-10-12 1981-05-18
JPS5736003Y2 (zh) * 1977-02-08 1982-08-09
JPS5563605A (en) * 1978-11-06 1980-05-13 Yoshida Kogyo Kk Gear apparatus of fastener stringer
JPS5951809B2 (ja) * 1980-09-10 1984-12-1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開離嵌插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S581313U (ja) * 1981-06-24 1983-01-06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間欠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チエ−ンの製造装置
AU560327B2 (en) * 1982-12-15 1987-04-02 Yoshida Kogyo K.K. Water-resistant slide fastener
AU545571B2 (en) * 1983-05-11 1985-07-18 Yoshida Kogyo K.K. Slide fastener
CA2011944C (en) * 1989-03-16 1996-02-20 Yoshiyuki Horita Slide fastener and fastener elements therefor
JP3621014B2 (ja) * 1999-04-22 2005-02-16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チェンおよびその末端成形方法ならびに末端成形装置
JP3580725B2 (ja) 1999-04-30 2004-10-27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4016688A (ja) * 2002-06-20 2004-01-22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9015909B2 (en) * 2009-07-07 2015-04-28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GB0912179D0 (en) * 2009-07-13 2009-08-26 Ykk Europ Ltd Watertight zip fastener
CN102655777B (zh) * 2009-12-24 2015-03-25 Ykk株式会社 拉链牙链带的缝制方法及拉链被覆制品的制造方法、以及拉链被覆制品及缝纫机压脚
US20130232737A1 (en) * 2010-11-24 2013-09-12 Ykk Corporation Fastener Stringer and Slide Fastener
EP2682015B1 (en) * 2011-03-04 2019-05-22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DE112011105638B4 (de) * 2011-09-21 2018-11-22 Ykk Corp. Reißverschluß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Reißverschlusses
KR101594269B1 (ko) 2011-10-19 2016-02-15 와이케이케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슬라이드 파스너 및 은폐 슬라이드 파스너
CN108185589A (zh) * 2013-01-31 2018-06-22 Ykk株式会社 带拉链的物品以及带拉链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US9173458B2 (en) * 2013-06-07 2015-11-03 Lien-Chou Wang Waterproof, anti-split, high transverse tensile strength double-layer zipper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JP6644446B2 (ja) * 2015-12-02 2020-02-1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部材及びテープ部材の製造方法
US11406165B2 (en) * 2017-02-02 2022-08-09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attached product
JP6980557B2 (ja) * 2018-02-19 2021-12-15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およ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取付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915B (zh) * 2018-03-12 2019-06-2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zipp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17614A1 (en) 2018-11-08
US10863801B2 (en) 2020-12-15
EP3384799B1 (en) 2023-08-02
CN106798376B (zh) 2020-11-10
TWI629953B (zh) 2018-07-21
CN106798376A (zh) 2017-06-06
EP3384799A4 (en) 2019-07-03
JPWO2017094145A1 (ja) 2018-06-07
CN206350549U (zh) 2017-07-25
EP3384799A1 (en) 2018-10-10
JP6644446B2 (ja) 2020-02-12
WO2017094145A1 (ja) 2017-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20327A (zh) 拉鏈用鏈布構件及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
JP6884489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及びエレメント部材、並びに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の製造方法
JP438712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と同テープを使った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ー
ES2549179T3 (es) Banda portadora de cierre estirable y cierre de cremallera
EP1541052A1 (en) Slide fastener
US10258114B2 (en) Stringers without fastener tape and article with slide fastener
TW443920B (en) Belt
TW201212838A (en) Fastener stringer and slide fastener
TWI482601B (zh) Woven into the chain
JP4062617B2 (ja) 線条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上止
CN106535693A (zh) 牙链带、拉链以及带拉链物品
JP3126490U (ja) パイピング用テープ
JP6876110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586296B (zh)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N106572727B (zh) 无拉链带牙链带、无拉链带拉链以及带拉链物品
US5787510A (en) High stretch composite elastic waistband
TW201130442A (en) Fastener chain, method for sewing rows of element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astener stringers
JP3127172U (ja) 装飾用テープ
US20240074548A1 (en) Fastener string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astener stringer
JP7496003B2 (ja)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製造方法
TWI576063B (zh) Chains without zipper chains and items with zippers
JP5297157B2 (ja) タオル類似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979857A (zh) 带拉链产品的制造方法、带拉链产品及牙链带部件
JPS61289158A (ja) 縫成資材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