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6296B -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 Google Patents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6296B
TWI586296B TW104118652A TW104118652A TWI586296B TW I586296 B TWI586296 B TW I586296B TW 104118652 A TW104118652 A TW 104118652A TW 104118652 A TW104118652 A TW 104118652A TW I586296 B TWI586296 B TW I5862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fastener
zipper
chain
yar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8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7453A (zh
Inventor
Chih Hu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07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7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6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62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拉鏈鏈帶及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鏈鏈帶及拉鏈。
於專利文獻1中,如該文獻之圖6所示般,揭示有由染色部10及非染色部11構成拉鏈鏈布。又,如該文獻之圖5所示般,揭示有使用聚酯纖維12及黏液嫘縈纖維13之混紡紗14而織成鏈布部1。於該文獻中,說明了選擇性地對聚酯製之部分染色且不對黏液嫘縈製之部分染色,而因染色部與非染色部之混合存在可獲得白灰相間狀之色調。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公平5-3049號公報
有於製造拉鏈鏈帶後將閉合狀態之一對拉鏈鏈帶向與拉鏈鏈布之寬度方向吻合之方向拉伸而測試其耐久性之情形。拉鏈鏈布存在包含短纖紗而織成之情形,但於包含該短纖紗之拉鏈鏈布之拉鏈鏈帶中包含無法通過耐久性測試者,較理想為查明其原因並加以解決。
本發明之一形態之拉鏈鏈帶係拉鏈鏈帶(100),該拉鏈鏈帶(100)包含:拉鏈鏈布(10),其係經紗(61)與緯紗(62)織成之織物組織(60),且包含鏈布主體部(12)及鏈齒安裝部(14);以及拉鏈鏈齒(20),其藉 由縫線(25)而縫合於上述鏈齒安裝部(14);且上述鏈布主體部(12)至少包含第1經紗(61)及緯紗(62),上述第1經紗(61)及上述緯紗(62)分別為短纖紗,並且上述鏈齒安裝部(14)至少包含第2經紗(61)及上述緯紗(62),上述第2經紗(61)為長絲紗。
於若干形態中,上述短纖紗係至少將聚酯之長纖維與嫘縈之短纖維撚合而成,上述長絲紗係至少將聚酯之長纖維撚合而成。
於若干形態中,上述鏈齒安裝部(14)中所包含之所有經紗(61)均為上述長絲紗之上述第2經紗(61)。
於若干形態中,上述鏈齒安裝部(14)為2/2之組織。
於若干形態中,於上述鏈齒安裝部(14)中包含5根以上且13根以下之上述第2經紗(61)。
於若干形態中,上述鏈齒安裝部(14)中所包含之上述第2經紗(61)之數量相對於上述拉鏈鏈布(10)中所包含之經紗(61)之總數的比率為10%以上且24%以下。
於若干形態中,於上述拉鏈鏈齒(20)為螺旋鏈齒且芯繩(26)插通於該螺旋鏈齒之情形時,上述芯繩(26)係將長絲紗撚合而成。
本發明之一形態之拉鏈包含:如上述任一項之一對拉鏈鏈帶(100);及拉鏈滑件(30),其用以使上述一對拉鏈鏈帶(100)之各拉鏈鏈齒(20)嚙合、分離。
根據本發明,即便於為了用於拉鏈鏈布而包含短纖紗之情形時,亦可提高所製造之拉鏈鏈帶之耐久性。
10‧‧‧拉鏈鏈布
12‧‧‧鏈布主體部
14‧‧‧鏈齒安裝部
20‧‧‧拉鏈鏈齒
21‧‧‧上腳
22‧‧‧頭部
23‧‧‧下腳
24‧‧‧結合部
25‧‧‧縫線
26‧‧‧芯繩
30‧‧‧拉鏈滑件
31‧‧‧上翼板
31a、32a‧‧‧凸緣部
32‧‧‧下翼板
50‧‧‧可分離式嵌插件
51‧‧‧插銷
52‧‧‧筒銷
53‧‧‧筒部
60‧‧‧織物組織
61‧‧‧經紗
61a~61j‧‧‧經紗
61B、61D、61F、61H、61J‧‧‧經紗
62‧‧‧緯紗
65‧‧‧被縫合區域
65p‧‧‧被縫合區域
65q‧‧‧被縫合區域
65r‧‧‧被縫合區域
100‧‧‧拉鏈鏈帶
200‧‧‧拉鏈
300‧‧‧縫紉機
305‧‧‧縫紉機針
310‧‧‧壓固構件
320‧‧‧底座
325‧‧‧凹處
330‧‧‧線鉤
L21‧‧‧長度
W20‧‧‧拉鏈鏈齒之最大寬度
W26‧‧‧芯繩之寬度
W65p‧‧‧被縫合區域之寬度
W65q‧‧‧被縫合區域之寬度
W65r‧‧‧被縫合區域之寬度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概略性之俯視圖,且表示左右一對拉鏈鏈帶藉由拉鏈滑件大致閉合之狀態。藉由圖中之波形線而省略拉鏈之中途之圖示。
圖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概略性之仰視圖。
圖3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鏈帶中所包含之拉鏈鏈布之組織的說明圖。
圖4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鏈帶之局部放大圖,且表示藉由縫線對拉鏈鏈布之鏈齒安裝部縫合有拉鏈鏈齒之態樣。
圖5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鏈帶之局部剖視模式圖,且表示藉由縫線對拉鏈鏈布之鏈齒安裝部縫合有環扣狀之拉鏈鏈齒的態樣。
圖6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鏈帶中所包含之拉鏈鏈布之組織的說明圖,除於圖式上部表示有拉鏈鏈布以外,亦於圖式下部表示有拉鏈鏈齒以進行對比。
圖7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鏈帶之製造步驟圖,且模式性地表示藉由縫紉機對拉鏈鏈布之鏈齒安裝部縫合拉鏈鏈齒之步驟。
圖8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鏈帶之製造步驟圖,且模式性地表示縫紉機之縫紉機針插入於拉鏈鏈布之鏈齒安裝部及芯繩之狀態。
圖9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鏈帶之製造步驟圖,且模式性地表示藉由縫線對拉鏈鏈布之鏈齒安裝部縫合有拉鏈鏈齒之狀態。
圖10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操作方法的說明圖,且左右之拉鏈鏈齒藉由拉鏈滑件而嚙合、分離。
圖11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操作方法的說明圖,且模式性地表示左右之拉鏈鏈齒於拉鏈滑件內滑動之態樣。
圖12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拉鏈鏈帶之拉鏈鏈布之組織的說明圖。
圖13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拉鏈鏈帶之拉鏈鏈布之組織的說明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各實施形態並非各自獨立者,且不必過多說明就明白只要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則可適當組合,亦可理解藉由該組合所獲得之協同效應。原則上省略實施形態間之重複說明。參照圖式係以發明說明為主要目的者,且適當簡化。
於本案中,左右方向與拉鏈鏈布之寬度方向一致。上下方向與左右方向正交,且與拉鏈鏈布之主面垂直地交叉。前後方向與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且與滑件之移動方向吻合。將拉鏈鏈布之寬度方向上自未設置拉鏈鏈齒之拉鏈鏈布之一側緣部朝向設置有拉鏈鏈齒之另一側緣部的方向設為內側,且將朝向相反方向之方向稱為外側。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至圖11對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係拉鏈之概略性之俯視圖,且表示左右一對拉鏈鏈帶藉由拉鏈滑件大致閉合之狀態。圖2係拉鏈之概略性之仰視圖。圖3係用以說明拉鏈鏈帶中所包含之拉鏈鏈布之組織的說明圖。圖4係拉鏈鏈帶之局部放大圖,且表示藉由縫線對拉鏈鏈布之鏈齒安裝部縫合有拉鏈鏈齒之態樣。圖5係拉鏈鏈帶之局部剖視模式圖,表示藉由縫線對拉鏈鏈布之鏈齒安裝部縫合有環扣狀之拉鏈鏈齒的態樣。圖6係用以說明拉鏈鏈帶中所包含之拉鏈鏈布之組織的說明圖,且除於圖式上部表示有圖示之拉鏈鏈布以外,亦於圖式下部表示有拉鏈鏈齒以進行對比。圖7係拉鏈鏈帶之製造步驟圖,且模式性地表示藉由縫紉機對拉鏈鏈布之鏈齒安裝部縫合拉鏈鏈齒之步驟。圖8係拉鏈鏈帶之製造步驟圖,且模式性地表示縫紉機之縫紉機針插入於拉鏈鏈布之鏈齒安裝部及芯繩之狀態。圖9係拉鏈鏈帶之製造步驟圖,且模式性地表示藉由縫線對拉鏈鏈布之鏈齒安裝部縫合有拉鏈鏈齒之狀態。圖10係用以說明拉鏈之操作方法之說明圖, 左右之拉鏈鏈齒藉由拉鏈滑件而嚙合、分離。圖11係用以說明拉鏈之操作方法之說明圖,且模式性地表示左右之拉鏈鏈齒於拉鏈滑件內滑動之態樣。
如圖1所示,拉鏈200具有左右一對拉鏈鏈帶100、及用以將左右一對拉鏈鏈帶100開閉之拉鏈滑件30。各拉鏈鏈帶100包含拉鏈鏈布10及拉鏈鏈齒20。拉鏈鏈布10係經紗(縱紗)與緯紗(橫紗)織成之織物,包含鏈布主體部12及鏈齒安裝部14。如自下述說明所知,併用2種經紗作為經紗,且使用1種橫紗作為橫紗。然而,於其他形態中,可併用3種以上之經紗,又,可併用2種以上之緯紗,此種形態亦可理解為均包含於隨附之請求範圍內。
鏈布主體部12係除鏈齒安裝部14以外之區域,且係藉由縫紉機等縫合於其他布料等之區域。鏈齒安裝部14包含供縫合拉鏈鏈齒20之部分,且係與拉鏈鏈齒20重合之區域。鏈齒安裝部14係於拉鏈鏈布10中位於側緣部,包含與成對之另一拉鏈鏈布10之側緣部對向之對向側緣部。如圖示般,左側之拉鏈鏈布10具有面向右側之拉鏈鏈布10之對向側緣部,將左側之拉鏈鏈齒20縫合於左側之拉鏈鏈布10之該對向側緣部。又,右側之拉鏈鏈布10具有面向左側之拉鏈鏈布10之對向側緣部,將右側之拉鏈鏈齒20縫合於右側之拉鏈鏈布10之該對向側緣部。
拉鏈鏈齒20係以沿著拉鏈鏈布10之長度方向連續延伸之方式縫合於拉鏈鏈布10。拉鏈鏈齒20藉由拉鏈滑件30之前後移動,而與成對之另一拉鏈鏈齒20嚙合及解除嚙合。雖未必限於此,但於本例中,拉鏈鏈齒20係作為線狀體之長絲呈環扣狀地連續之螺旋鏈齒。於一例中,構成螺旋鏈齒之長絲係包含單一材料之單絲。於一例中,構成螺旋鏈齒之長絲包含與下述芯繩、縫線、長絲紗相同之素材。
拉鏈鏈齒20係藉由縫線25而縫合於拉鏈鏈布10之鏈齒安裝部14。對鏈齒安裝部14縫合拉鏈鏈齒20係使用工業用縫紉機而執行,此 時,使穿有縫線25之縫紉機針穿過經紗與緯紗織成之組織之鏈齒安裝部14。縫紉機針具有銳利之前端,通過經紗彼此之間隙、緯紗彼此之間隙、及經紗與緯紗之間隙。
如圖3所示,拉鏈鏈布10具有經紗61與緯紗62織成之組織。拉鏈鏈布10於鏈布主體部12與鏈齒安裝部14之間具有同一組織,但於兩者之間亦可具有不同之組織。亦可於鏈布主體部12與鏈齒安裝部14之交界以外之其他交界具有不同之組織。
圖3表示2/2之組織,其僅為一例,亦可採用1/1之組織、3/3之組織、4/4之組織、或者除此以外之組織。於揭示之一形態中,拉鏈鏈布10之整體為2/2之組織,可確保柔軟性,且可確保工業用縫紉機之縫紉機針之良好之插通。再者,於2/2之組織中,若著眼於一根經紗61來觀察,則發現其反覆於在4根緯紗62下延伸後於4根緯紗62上延伸。相鄰之4根緯紗62係基於緯紗62之回折而計數為2根緯紗。若著眼於一根緯紗62來觀察,則其反覆於在2根緯紗62下延伸後於2根緯紗62上延伸。由於緯紗62不存在回折,故而直接進行計數。拉鏈鏈布10之組織能夠以平織、斜織、及緞織等多種織法構建。
如上所述,揭示例之拉鏈鏈齒20為螺旋鏈齒,如圖4及圖5所示,係由包含上腳21、頭部22、下腳23、及結合部24之單位連續而形成。上腳21沿著拉鏈鏈布10之寬度方向延伸,於本例中,大致平行於拉鏈鏈布10之寬度方向。又,上腳21沿著拉鏈鏈布10之緯紗62延伸。上腳21不與拉鏈鏈布10接觸,自拉鏈鏈布10之上表面離開而設置。頭部22係線寬較上腳21或下腳23粗之部分。藉由成對之另一拉鏈鏈齒20之頭部22進入至相鄰之頭部22之間,而確保左右一對拉鏈鏈齒20彼此之嚙合。頭部22為了將上腳21之內側端部與下腳23之內側端部彼此連結而呈弧狀地延伸。
下腳23沿著拉鏈鏈布10之寬度方向延伸,於本例中,大致平行 於拉鏈鏈布10之寬度方向。又,下腳23沿著拉鏈鏈布10之緯紗62延伸。下腳23以與拉鏈鏈布10之上表面接觸之態樣延伸。結合部24於下腳23之外側端部與屬於一個橫向單位之上腳之外側端部之間傾斜地延伸並將其等之間連結。
拉鏈鏈齒20之各頭部22以大致固定之間距設置。拉鏈鏈齒20之各構成單位之各上腳21相互大致平行地配向。下腳23亦相同,相互大致平行地配向。於相鄰之單位間,於上腳21之間設置間隔,同樣地,於下腳23之間設置間隔,對該間隔插通縫紉機之縫紉機針。
雖並非為必需之構成要素,但亦可於拉鏈鏈齒20之環扣中設置芯繩26。芯繩26補強環扣狀之拉鏈鏈齒20,又,亦提高對拉鏈鏈布10安裝拉鏈鏈齒20之強度。縫紉機之縫紉機針亦插通於芯繩26。於一例中,芯繩26係對複數根長絲紗加撚而形成之繩。芯繩26之長絲紗之素材例如與下述鏈齒安裝部14之被縫合區域65中所包含之長絲紗之素材相同。
拉鏈鏈齒20及芯繩26使用1根以上之縫線而縫合於拉鏈鏈布10之鏈齒安裝部14。於圖4及圖5中,使用1根縫線25,但於其他形態中,可使用2根以上之縫線。於一例中,縫線25係將長絲紗撚合而形成。縫線25之長絲紗之素材例如與下述鏈齒安裝部14之被縫合區域65中所包含之長絲紗之素材相同。
對拉鏈鏈布10縫合拉鏈鏈齒20之方法為任意方法,於揭示之例中,採用雙重鏈縫,但未必限於此。於雙重鏈縫時,將設置有拉鏈鏈齒20之側之拉鏈鏈布10之面配置於線鉤側。如圖4所示,上腳21藉由並走之3根縫線25按壓而可確保充分之位置穩定性。
關於問題係如上所述般,於包含短纖紗而織成之拉鏈鏈布之拉鏈鏈帶中包含無法通過耐久性測試者,較理想為查明其原因並加以解決。
於本實施形態中,鏈布主體部12之經紗61及緯紗62分別包含短纖紗。另一方面,作為經紗61除了短纖紗以外還併用長絲紗,對鏈齒安裝部14之經紗61使用長絲紗。
根據本案發明者之研究,短纖紗較長絲紗蓬鬆,藉此,於縫紉機針貫通時,與縫紉機針一同貫通拉鏈鏈布之縫線與短纖紗強烈摩擦而損及縫線,預測其成為耐久性測試不合格之主要原因。於藉由同一種短纖紗織造鏈布主體部12與鏈齒安裝部14之一般之方法中,於縫紉機針插通之部位會產生強度降低。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般,於鏈齒安裝部14之經紗61中包含長絲紗,藉此提高拉鏈鏈帶之耐久性。拉鏈鏈帶之耐久性係例如相對於將閉合之狀態之拉鏈鏈帶向與拉鏈鏈布寬度方向吻合之方向拉伸時所受之力的耐久性。再者,於一對拉鏈鏈帶閉合之狀態下,各拉鏈鏈齒處於嚙合之狀態。
因與短纖紗之摩擦所致之縫線之強度降低於將大型之拉鏈鏈齒縫合於大型之拉鏈鏈布的情形時有可能不那麼明顯化。即,於對小型之拉鏈鏈布縫合小型之拉鏈鏈齒之情形時,以高密度對拉鏈鏈布紮入縫紉機針。於此情形時,縫線所受之損傷亦變大,其導致拉鏈鏈帶之耐久性測試不合格。另一方面,於對大型之拉鏈鏈布縫合大型之拉鏈鏈齒之情形時,縫紉機針之紮入密度變小,從而縫線所受之損傷亦變小。
當然,本案所揭示之發明不應限於使用小型之拉鏈鏈齒之情形,但於使用小型之拉鏈鏈齒之情形時可相較於大型之拉鏈鏈齒獲得更顯著之效果。於獲得顯著之效果之一例中,於拉鏈鏈布之長度方向之10cm之單位長度設置60個以上之拉鏈鏈齒頭部。於另一例中,於拉鏈鏈布之10cm之單位長度設置65個以上之拉鏈鏈齒頭部。於又一例中,於拉鏈鏈布之10cm之單位長度設置70個以上、或80個以上、或90個以上之拉鏈鏈齒頭部。每單位長度之頭部之個數之上限並無限 度,例如為90個、100個、110個、120個、130個、140個、150個、160個、170個、180個、190個、或200個。尤佳為,於拉鏈鏈布之10cm之單位長度設置75個~85個拉鏈鏈齒頭部。
於10cm之單位長度設置有60個拉鏈鏈齒頭部之情形時的縫紉機針之紮入數為60次。設置有較佳之75個~85固拉鏈鏈齒頭部之情形時的縫紉機針之紮入次數為75~85次。作為比較例,大型之拉鏈鏈齒係於10cm之單位長度設置55個以下之拉鏈鏈齒頭部。於一例中,大型之拉鏈鏈齒之縫紉機針之紮入次數係相對於小型之拉鏈鏈齒之縫紉機針之紮入數少大約10%以上之紮入數。
於本段中敍述短纖紗之定義。短纖紗係藉由對1種以上之短纖維進行紡紗而形成之紗。於短纖紗中,藉由「加撚」抑制短纖維之脫落,又,藉由短纖維賦予絨毛。於本案中,短纖紗並不限定於僅包含短纖維者,亦含有除短纖維以外還包含長纖維之含義,即,短纖紗係至少包含短纖維之紗。換言之,短纖紗亦含有對長纖維複合有短纖維之複合紗之含義。例如,短纖紗亦含有如以短纖維覆蓋長纖維(纖芯)之周圍般之包芯紗之含義。作為非限定之一例,短纖紗係將聚酯之長纖維與嫘縈之短纖維撚合而成之紗。
於本段中敍述長絲紗之定義。長絲紗係將1種以上之長纖維捆束並撚合而成之紗。於長絲紗中,藉由「加撚」將長纖維彼此相互纏繞而表現出作為紗之特性(作為非限定之例,紗之強度、紗之粗細度、紗之圓度、紗之彈力或伸力、紗之光澤等)。作為非限定之一例,長絲紗係將聚酯之長纖維加撚而成之紗。
一般而言,短纖紗於紗之表面存在絨毛而較為柔軟、蓬鬆。長絲紗於紗之表面不存在絨毛而較為光滑且具有光澤。
短纖紗亦被稱為短纖維紡紗。因此,於與短纖維紡紗之比較中,亦可將長絲紗稱為非短纖維紡紗。就短纖紗具有絨毛之觀點而 言,亦可將短纖紗稱為具有絨毛之紗,將長絲紗稱為不具有絨毛之紗。就短纖紗起毛之觀點而言,亦可將短纖紗稱為起毛紗,且將長絲紗稱為非起毛紗。亦可對請求項應用該名稱之替換讀法。
於非限定之例示之形態中,短纖紗係包含2種以上之纖維之混紡紗。於非限定之例示之形態中,長絲紗包含一種長纖維,於其他實施形態中包含2種以上之長纖維。作為短纖紗中所包含之短纖維之例,可例示各種天然纖維(棉紗、麻、亞麻、竹、羊毛、開司米山羊毛、阿爾帕卡毛、馬海毛、安哥拉兔或安哥拉羊毛、及絲綢等),又,亦可例示再生纖維(黏液嫘縈、乙酸、銅氨、Lyocell、聚酯纖維等)。短纖紗之纖芯及長絲紗之長纖維可例示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尼龍、聚酯、丙烯酸樹脂、維尼綸、聚烯烴(聚乙烯、聚丙烯等)、聚胺基甲酸酯等),作為一例係尼龍纖維或聚酯纖維。於非限定之例示之形態中,長纖維為化學纖維,且經由紡絲步驟而製造。
再者,所謂聚酯係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酯等之用語。於非限定之例示之形態中,聚酯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對短纖紗或長絲紗賦予之加撚之程度為任意,可為弱撚、強撚、普通撚中之任一者。加撚之方向亦為任意,可為「S撚」或「Z撚」中之任一者。
參照圖6對織入至鏈齒安裝部14之長絲紗之經紗之範圍進行說明。較佳為與縫紉機針插通之範圍對應而織入長絲紗之經紗。於非限定之例示之形態中,若長絲紗之數量增加,則使用短纖紗之拉鏈鏈布10之質感會變化,故而較理想為避免過多使用長絲紗。
於第1例中,將長絲紗之經紗用於圖6之經紗61d~61g之合計4根。緯紗62均為短纖紗。設置將長絲紗之經紗61d~61g織於短纖紗之緯紗62而成之被縫合區域65p。被縫合區域65係於拉鏈鏈布10之較長 之方向上較長之長條區域。被縫合區域65之長度與拉鏈鏈布10之長度相等。於本例中,被縫合區域65之寬度與此處所包含之長絲紗之經紗61之寬度之合計大致相等。
被縫合區域65亦為於縫合縫線25時縫紉機針貫通之區域。縫紉機針有於縫製時於寬度方向上略微左右擺動之情形。因此,為了處理縫紉機針之左右擺動而確保縫紉機針之確實之貫通,而設置被縫合區域65。亦可變更縫線之種類、縫紉方法、縫紉位置。為了處理該等變更,設置並非線而作為區域被掌握之被縫合區域65。再者,被縫合區域65由於被設定為用以供縫紉機針貫通之區域,故而包含縫線25之寬度方向兩側之2根以上之經紗。
雖未必限於此,但於本例中,被縫合區域65p係包含於鏈齒安裝部14。於對鏈齒安裝部14縫合拉鏈鏈齒20時,將縫紉機針插入至被縫合區域65p。縫紉機針被插入至長絲紗之經紗61彼此之間。縫紉機針被插入至短纖紗之緯紗62彼此之間。被縫合區域65p之經紗61d~61g為長絲紗,可減少縫線所受之損傷。將被縫合區域65p之寬度設為W65p。
於第2例中,將長絲紗之經紗用於圖6之經紗61c~61h之合計6根。緯紗62均為短纖紗。設置將長絲紗之經紗61c~61h織於短纖紗之緯紗62而成之被縫合區域65q。於本例中,被縫合區域65q亦包含於鏈齒安裝部14。被縫合區域65q係將其寬度設為W65q,寬度較第1例之被縫合區域65p之寬度W65p寬。因此,可放寬與縫紉機針之關係中之被縫合區域65之位置精度。較佳為,於被縫合區域65中包含6根以上之經紗61。於對鏈齒安裝部14縫合拉鏈鏈齒20時,將縫紉機針插入至被縫合區域65q。縫紉機針被插入至長絲紗之經紗61彼此之間。縫紉機針被插入至短纖紗之緯紗62彼此之間。被縫合區域65q之經紗61c~61h為長絲紗,可減少縫線所受之損傷。
於第3例中,將長絲紗之經紗用於圖6之經紗61a~61j之合計10根。緯紗62均為短纖紗。設置將長絲紗之經紗61a~61j織於短纖紗之緯紗62而成之被縫合區域65r。於本例中,被縫合區域65r亦包含於鏈齒安裝部14,直接而言,被縫合區域65r與鏈齒安裝部14吻合。被縫合區域65r將其寬度設為W65r,寬度較第1及第2例之被縫合區域65p、65q之寬度W65p、W65q寬。因此,可放寬與縫紉機針之關係中之被縫合區域65之位置精度。於對鏈齒安裝部14縫合拉鏈鏈齒20時,將縫紉機針插入至被縫合區域65r。縫紉機針被插入至長絲紗之經紗61彼此之間。縫紉機針被插入至短纖紗之緯紗62彼此之間。被縫合區域65r之經紗61a~61j為長絲紗,可減少縫線所受之損傷。
於第1至第3例中,長絲紗之經紗61之數量最大為10根,但亦可為10根以上,例如為12根、14根、16根。雖於第1至第3例中未明示,但構成拉鏈鏈布10之經紗61之數量為50根~70根。於非限定之例示之形態中,構成鏈齒安裝部14中所包含之被縫合區域65之長絲紗之經紗61的根數為拉鏈鏈布10整體之總經紗數之10%以上且24%以下。換言之,長絲紗之經紗61之根數為5根以上且13根以下。亦可說明長絲紗之經紗相對於短纖紗之經紗之織入比率為10%以上且24%以下。於此情形時,可抑制縫紉機針之紮入偏離於被縫合區域65,並且可維持依存於短纖紗之良好之質感之鏈布主體部12。
於第1至第3例中,於鏈齒安裝部14包含被縫合區域65之整體,又,以與拉鏈鏈齒20重合之方式設置被縫合區域65。於此情形時,避免觀察拉鏈鏈帶100之上表面時之被縫合區域65露出。於將拉鏈滑件30之拉片設置於與圖1為相反側之情形時,被縫合區域65積極地露出,但於此情形時,有利用被縫合區域65作為設計上之突出點之餘地。長絲紗存在具有與短纖紗不同之染色性之情形。例如,長絲紗針對某一特定染料較短纖紗更濃或更淺地被染色。將包含長絲紗之被縫 合區域65較鏈布主體部12或除被縫合區域65以外之鏈齒安裝部14更濃或更淺地染色,可同時附加性地獲得設計上之效果。
於第1至第3例中,於被縫合區域65之經紗61包含複數根長絲紗,但除被縫合區域65以外不包含長絲紗。長絲紗存在伸縮性較短纖紗差之情形,又,由於不存在短纖維,故而質感亦不同。因此,藉由將供織入長絲紗之經紗之區域限定於被縫合區域65,可確保短纖紗主體之拉鏈鏈布之特性、質感。
於第2及第3例中,被縫合區域65之寬度為上腳21或下腳23之長度之1/2以上。如圖6所示,上腳21具有長度L21。上腳21為了將結合部24之上端部與頭部22之上端部連接而延伸。例如,上腳21之長度L21之一端為螺旋鏈齒之長絲之線寬變化之點。例如,上腳21之長度L21之另一端為結合部24之U字狀之底部位置。於第3例中,被縫合區域65之寬度為上腳21或下腳23之長度之3/4以上。
於第2及第3例中,被縫合區域65之寬度為芯繩26之寬度W26以上。於第1至第3例中,被縫合區域65之寬度為拉鏈鏈齒20之最大寬度W20以下。雖未必限於此,但較理想為滿足上述條件中之任一個。
參照圖7至圖9,對藉由縫紉機將拉鏈鏈齒20縫合於拉鏈鏈布10之步驟進行說明。於此步驟前,拉鏈鏈布10係藉由自動織機等織機而自經紗與緯紗織成。於本例中,用於拉鏈鏈布10之經紗以短纖紗為主,但如上所述般,於鏈齒安裝部14包含長絲紗,藉此劃定被縫合區域65。用於拉鏈鏈布10之緯紗僅為短纖紗。再者,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適當地構成之織機併用短纖紗與長絲紗作為經紗而可織成拉鏈鏈布之情況係技術常識。
如圖7所示,縫紉機300係於底座320設置凹處325,對其供給嚙合狀態之左右之拉鏈鏈齒20。將左右之拉鏈鏈布10供給至底座320上,並將各拉鏈鏈布10之內側之側緣部放置於各拉鏈鏈齒20上。於拉 鏈鏈布10上配置壓固構件310,而將拉鏈鏈齒20與拉鏈鏈布10按壓於底座320上。於該狀態下,使縫紉機針305及線鉤330之作動開始。於本技術領域中,雙重鏈縫之具體之機制眾所周知,而省略詳細之說明。於縫紉機針305升降時,如圖8模式性地表示般,縫紉機針305被插入至拉鏈鏈布10之鏈齒安裝部14及芯繩26。縫紉機針305被插入至被縫合區域65,於該被縫合區域65包含長絲紗之經紗61。可減少自縫紉機針305受到之損傷。於藉由縫紉機縫合後,如圖9所示般對拉鏈鏈布10牢固地縫合拉鏈鏈齒20。
於對拉鏈鏈布10縫合拉鏈鏈齒20後,藉由模具成形而一體地設置樹脂製之止擋、於本例中為樹脂製之可分離式嵌插件50。可分離式嵌插件50之插銷51覆蓋芯繩26或被縫合區域65。又,可分離式嵌插件50之筒銷52及筒部53覆蓋芯繩26或被縫合區域65。藉此,可阻止芯繩26或被縫合區域65露出。再者,可分離式嵌插件為止擋之一例,亦可採用其他構成之止擋。
於利用拉鏈滑件30將拉鏈鏈帶100開閉時,存在拉鏈滑件30之本體與拉鏈鏈布10接觸而摩擦之情形。如圖10及11所示,於拉鏈滑件30滑動時,存在拉鏈滑件30之上翼板31、下翼板32、及凸緣部31a、32a與拉鏈鏈布10接觸而使拉鏈鏈布10磨損之可能性。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鏈齒安裝部14包含長絲紗之經紗,藉此可強化對摩擦之耐受性。又,長絲紗不存在如短纖紗般之絨毛,故而亦抑制與拉鏈滑件30摩擦之情況,而促進拉鏈滑件30之更容易之滑動。再者,圖10例示被縫合區域65之寬度較鏈齒安裝部14寬之情況。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12對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之揭示中,於被縫合區域65中,長絲紗之經紗於拉鏈鏈布10之寬度方向上連續地設置,又,構成被縫合區域65之經紗均為長絲紗。於本實施形態中, 被縫合區域65被交替地織入於長絲紗之經紗與短纖紗之經紗。即便於此種情形時,亦可得益於存在於被縫合區域65之長絲紗而確保被縫合區域65之相對於縫紉機針之經改善之耐受性。
如圖12所示,於被縫合區域65r中所包含之經紗61中,經紗61a、61c、61e、61g、61i為短纖紗,經紗61B、61D、61F、61H、61J為長絲紗。被縫合區域65中所包含之長絲紗之經紗之數量較理想為被縫合區域65中所包含之短纖紗之數量以上,例如為2/3以上。
<第3實施形態>
參照圖13對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如與第1實施形態之圖10相關聯而敍述般,並非必須使被縫合區域65之整體包含於鏈齒安裝部14。亦可如圖13所示般,被縫合區域65較鏈齒安裝部14更寬幅,而向鏈布主體部12側擴張。於此情形時,被縫合區域65部分地包含於鏈齒安裝部14,被縫合區域65並不整體包含於鏈齒安裝部14。即便於此種情形時,亦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者相同之效果。
<實施例>
藉由織機製造拉鏈鏈布,該拉鏈鏈布係拉鏈鏈布之鏈布主體部包含短纖紗之經紗及緯紗,且鏈齒安裝部包含長絲紗之經紗及短纖紗之緯紗。適當地設定織機之動作模式,將短纖紗及長絲紗投入至供給源,而使織機運轉。於所獲得之拉鏈鏈布中,鏈齒安裝部之經紗均為長絲紗,當然被縫合區域之經紗亦均為長絲紗。其後,藉由雙重鏈縫而將於10cm之單位長度包含80個左右之頭部的環扣狀之拉鏈鏈齒縫合於拉鏈鏈布之鏈齒安裝部。其後,對拉鏈鏈帶染色,且實施乾燥等後處理。
對於材料,使用以下材料。用於拉鏈鏈布之經紗及緯紗之短纖紗係將聚酯之長纖維與嫘縈之短纖維撚合而成。用於拉鏈鏈布之經紗之長絲紗係僅將聚酯之長纖維撚合而成。芯繩係將聚酯之長纖維撚合 而成。縫線係僅將聚酯之長纖維撚合而成。
再者,於上述實施例中,於構成鏈布主體部之經紗中,包含相對於其總根數為8/10以上較佳為9/10以上之根數之短纖紗。於此情形時,於剩餘之經紗中,包含相對於其總根數為2/10以下或1/10以下之長絲紗。於其他例中,鏈布主體部之所有經紗均為短纖紗。
於構成鏈齒安裝部之經紗中,包含相對於經紗之總根數為6/10以上較佳為8/10以上之根數之長絲紗。於此情形時,於剩餘之經紗中,包含相對於經紗之總根數為4/10以下或2/10以下之短纖紗。於其他例中,鏈齒安裝部之所有經紗均為長絲紗。
鏈布主體部中之短纖紗所占之比率大於其他種類之經紗所占之比率。鏈齒安裝部中之長絲紗所占之比率大於其他種類之經紗所占之比率。
於在使一對拉鏈鏈帶嚙合之狀態下賦予解除嚙合之力之測試中,可確認出不良品之產生降低。認為鏈齒安裝部之相對於縫紉機針之耐受性提高作出了貢獻。
根據上述教示,若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則可對各實施形態施加各種變更。於請求範圍中添加之符號係用於參考,不應以限定解釋請求範圍為目的來參照。於技術方案中,將短纖紗之經紗稱為第1經紗,將長絲紗之經紗稱為第2經紗而區別兩者,但此係方便起見之問題。亦可織入第3、第4、第5經紗等其他經紗作為經紗。亦可織入第2、第3、第4、第5緯紗等其他緯紗作為緯紗。
10‧‧‧拉鏈鏈布
12‧‧‧鏈布主體部
14‧‧‧鏈齒安裝部
20‧‧‧拉鏈鏈齒
25‧‧‧縫線
30‧‧‧拉鏈滑件
50‧‧‧可分離式嵌插件
51‧‧‧插銷
52‧‧‧筒銷
53‧‧‧筒部
100‧‧‧拉鏈鏈帶
200‧‧‧拉鏈

Claims (8)

  1. 一種拉鏈鏈帶,其係拉鏈鏈帶(100),包含:拉鏈鏈布(10),其係經紗(61)與緯紗(62)織成之織物組織(60),且包含鏈布主體部(12)及鏈齒安裝部(14);以及拉鏈鏈齒(20),其藉由縫線(25)而縫合於上述鏈齒安裝部(14);且上述鏈布主體部(12)至少包含第1經紗(61)及緯紗(62),上述第1經紗(61)及上述緯紗(62)分別為短纖紗,且上述鏈齒安裝部(14)至少包含第2經紗(61)及上述緯紗(62),上述第2經紗(61)為長絲紗,且上述長絲紗係至少將聚酯之長纖維撚合而成。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鏈帶,其中上述短纖紗係至少將聚酯之長纖維與嫘縈之短纖維撚合而成。
  3.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鏈帶,其中上述鏈齒安裝部(14)中所包含之所有經紗(61)均為上述長絲紗之上述第2經紗(61)。
  4.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鏈帶,其中上述鏈齒安裝部(14)為2/2之組織。
  5.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鏈帶,其中於上述鏈齒安裝部(14)中包含5根以上且13根以下之上述第2經紗(61)。
  6.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鏈帶,其中上述鏈齒安裝部(14)中所包含之上述第2經紗(61)之數量相對於上述拉鏈鏈布(10)中所包含之經紗(61)之總數的比率為10%以上且24%以下。
  7. 一種拉鏈鏈帶,其係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鏈帶,上述拉鏈鏈齒(20)為螺旋鏈齒且芯繩(26)插通於該螺旋鏈齒,且上述芯繩(26)係將長絲紗撚合而成。
  8. 一種拉鏈,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一對拉鏈鏈帶(100);及拉鏈滑件(30),其用以使上述一對拉鏈鏈帶(100)之各拉鏈鏈齒(20)嚙合、分離。
TW104118652A 2014-06-10 2015-06-09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TWI586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65371 WO2015189918A1 (ja) 2014-06-10 2014-06-10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7453A TW201607453A (zh) 2016-03-01
TWI586296B true TWI586296B (zh) 2017-06-11

Family

ID=54833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8652A TWI586296B (zh) 2014-06-10 2015-06-09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586296B (zh)
WO (1) WO20151899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800020731A1 (it) 2018-12-21 2020-06-21 Ykk Corp Fettuccia per chiusura lampo.
WO2020261348A1 (ja) * 2019-06-24 2020-12-30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その識別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セット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40185B (en) * 2002-06-27 2011-04-11 Du Pont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multifilament textured yarn comprising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multiconstituent filaments
CN101721020B (zh) * 2008-10-31 2011-09-14 Ykk株式会社 伸缩性拉链条带以及滑动拉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8809U (ja) * 1981-12-25 1983-07-0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H021050Y2 (zh) * 1986-03-13 1990-01-11
JPH053049Y2 (zh) * 1987-06-30 1993-01-26
JP3447250B2 (ja) * 1999-10-13 2003-09-16 株式会社ヒラシオ コアヤーン
JP4312676B2 (ja) * 2004-07-26 2009-08-1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ー
JP4703510B2 (ja) * 2006-08-11 2011-06-15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40185B (en) * 2002-06-27 2011-04-11 Du Pont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multifilament textured yarn comprising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multiconstituent filaments
CN101721020B (zh) * 2008-10-31 2011-09-14 Ykk株式会社 伸缩性拉链条带以及滑动拉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7453A (zh) 2016-03-01
WO2015189918A1 (ja) 2015-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63201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테이프와 이를 사용한 슬라이드파스너용 스트링거
TWI448259B (zh) Zipp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629953B (zh) 拉鏈用拉鏈鏈帶及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
TWI546024B (zh) 附有拉鏈之物品及附有拉鏈之物品之製造方法、以及鏈帶及拉鏈
US8151418B2 (en) Stretchable fastener stringer and slide fastener
TW200819077A (en) Fastener stringer and slide fastener
TW201212845A (en) Fabric tape for slide fasteners
TWI482601B (zh) Woven into the chain
TWI704877B (zh) 結合於可撓性材的拉鏈、關於此的方法、結合有拉鏈的可撓性材的製造方法、拉鏈鏈布、拉鏈鏈帶、拉鏈、衣類及衣類的製造方法
TWI620528B (zh) 織入鏈帶及縫製品
TWI603691B (zh) Chain and zipper
TWI586296B (zh)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N107637925B (zh) 一种拉链用布带以及拉链
CN210929920U (zh) 拉链链牙带、拉链以及具备拉链的物品
TWI410225B (zh) A zipper chai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astener tape
US11253032B2 (en) Slide fastener tape
TWM563792U (zh) 隱藏局部鏈齒的拉鏈
TWI574645B (z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hain
TW201609015A (zh) 無拉鏈鏈布之鏈帶、無拉鏈鏈布之拉鏈及附有拉鏈之物品
CN220255864U (zh) 一种弹性尼龙拉链
TWI639397B (zh) 拉鏈鏈帶
TWI576063B (zh) Chains without zipper chains and items with zippers
TWI834535B (zh) 平底樹脂拉鏈
CN220442078U (zh) 一种链齿隐形高强耐磨的尼龙拉链
CN113558351A (zh) 一种隐齿拉链、服装、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