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1240A - 不織布及不織布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不織布及不織布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1240A
TW201631240A TW104143174A TW104143174A TW201631240A TW 201631240 A TW201631240 A TW 201631240A TW 104143174 A TW104143174 A TW 104143174A TW 104143174 A TW104143174 A TW 104143174A TW 201631240 A TW201631240 A TW 2016312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abric
heat
expandable particles
belt
fluff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3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3228B (zh
Inventor
Takayoshi Konishi
Toshio Hiraoka
Original Assignee
Uni 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 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31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1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3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32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13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ontaining granules other than absorbent substan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webs, e.g. by layering web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1/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 D21H21/5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 D21H21/56Fo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含有熱膨脹性粒子的蓬鬆不織布,為了提供熱膨脹性粒子不易發生脫落,強度、特別是濕潤時的拉伸強度及耐摩擦堅牢度經改良之蓬鬆不織布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蓬鬆不織布(100)之製造方法,包含步驟A及步驟B;步驟A係準備具有第1面及與該第1面相反的第2面之不織纖維薄片(64),該不織纖維薄片(64)含有蓬鬆不織纖維層(105),該蓬鬆不織纖維層(105)含有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160)和纖維(150)且構成前述第1面;步驟B係藉由熱輥或熱壓花輥將前述不織纖維薄片(64)的至少第1面加熱,使前述不織纖維薄片(64)的至少位於第1面側的表層部之前述熱膨脹性粒子(160)熔融。

Description

不織布及不織布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蓬鬆不織布及其製造方法。
近年來,作為紙巾和吸收性物品等使用的不織布,具備含有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之紙漿纖維層的蓬鬆不織布受到討論。作為這種蓬鬆不織布,在專利文獻1提案一種不織布,該不織布係於一側之面具備第1層,該第1層具有複數個溝槽部且包含纖維,於另一側之面具備第2層,該第2層含有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和纖維。
此專利文獻1揭示的不織布,係藉由設置前述第1層提升不織布的乾燥拉伸強度及濕潤拉伸強度、以及耐摩擦堅牢度,且藉由設置含有熱膨脹性粒子的前述第2層來提升不織布的蓬鬆。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09767號公報
但是,含有熱膨脹性粒子的以往之蓬鬆不織布,由於熱膨脹性粒子只是分散在纖維層中並未固定,因此將這種不織布應用於紙巾和吸收性物品等時,會有使用時因振動等使得熱膨脹性粒子從不織布脫落之虞。再者,含有熱膨脹性粒子的以往之蓬鬆不織布,於強度、特別是濕潤時的拉伸強度及耐摩擦堅牢度之點仍舊有改良之餘地。
因此,本發明係關於含有熱膨脹性粒子的蓬鬆不織布,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蓬鬆不織布及其製造方法,使熱膨脹性粒子的脫落不易產生,改良強度、特別是濕潤時的拉伸強度及耐摩擦堅牢度。
本發明之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包含:步驟A,係準備具有第1面及與該第1面相反的第2面之不織纖維薄片,該不織纖維薄片含有蓬鬆不織纖維層,該蓬鬆不織纖維層含有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和纖維且構成前述第1面;及步驟B,係藉由熱輥或熱壓花輥將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至少第1面加熱,使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至少位於第1面側的表層部之前述熱膨脹性粒子熔融。
本發明之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係藉由熱輥或熱壓花輥將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至少第1面加熱,以 將位於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第1面側的表層部的前述熱膨脹性粒子優先地加熱使其熔融之方式,使該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至少局部地填充在纖維間使得纖維彼此結合,防止存在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內部之前述熱膨脹性粒子脫落到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外部且提升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表層部之強度,而作為補強被膜之功能,因此前述步驟B以後的步驟、將蓬鬆不織布加工到各種製品的步驟、及使用以蓬鬆不織布製造的製品時等,即使賦予震動,存在蓬鬆不織布的內部之熱膨脹性粒子亦不易脫落,且拉伸強度(特別是濕潤時的拉伸強度)及耐摩擦堅牢度等的表面強度優異,而能獲得具有上述優點之蓬鬆不織布。
而且,在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係藉由熱輥或熱壓花輥將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至少第1面加熱,因此該熱輥或熱壓花輥對於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至少第1面的表面,以一定時間以上、均勻地接觸予以加熱,而能將位於上述不織纖維薄片的表層部之前述熱膨脹性粒子優先地加熱使其熔融。因而,能更確實地獲得藉由前述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達成的上述作用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可獲得熱膨脹性粒子的脫落不易產生,經改良強度、特別是濕潤時的拉伸強度及耐摩擦堅牢度之蓬鬆不織布。
1‧‧‧不織布製造裝置
1’‧‧‧不織布製造裝置
10‧‧‧帶體形成部
11‧‧‧原料供給頭
12‧‧‧第1搬運輸送帶
13‧‧‧第2搬運輸送帶
14‧‧‧加壓脫水部
15‧‧‧第3搬運輸送帶
16‧‧‧第1帶體原料供給頭
17‧‧‧圓網(第2帶體形成手段)
18‧‧‧抄造槽(第2帶體原料供給手段)
20‧‧‧乾燥部
21‧‧‧乾燥輥(楊克式烘缸)
22‧‧‧第1乾燥輥(楊克式烘缸)
23‧‧‧第2乾燥輥(楊克式烘缸)
30‧‧‧高溫處理部
31‧‧‧高溫高壓水蒸氣供給裝置
32‧‧‧高溫高壓水蒸氣吸引裝置
40‧‧‧表面熱處理部
41‧‧‧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
42‧‧‧第2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
50‧‧‧捲繞部
51‧‧‧捲繞輥
61‧‧‧初期帶體
62‧‧‧脫水後帶體
63‧‧‧乾燥後帶體(混抄薄片)
64‧‧‧高溫處理後帶體(不織纖維薄片)
65‧‧‧第1面側熱處理後帶體
66‧‧‧第2面側熱處理後帶體
70‧‧‧高壓水流處理部
71‧‧‧吸引箱
72‧‧‧高壓水流噴嘴
81‧‧‧第1帶體
82‧‧‧第2帶體
83‧‧‧積層帶體
84‧‧‧脫水後積層帶體
85‧‧‧第1乾燥後積層帶體(混抄薄片)
86‧‧‧高溫處理後積層帶體(不織纖維薄片)
87‧‧‧第2乾燥後積層帶體
88‧‧‧熱處理後積層帶體
100‧‧‧蓬鬆不織布
105‧‧‧蓬鬆不織纖維層
110‧‧‧第1面側的表層部
120‧‧‧第2面側的表層部
130‧‧‧不織纖維薄片的內部
140‧‧‧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
150‧‧‧纖維
160‧‧‧熱膨脹性粒子
200‧‧‧蓬鬆不織布
205‧‧‧蓬鬆不織纖維層
210‧‧‧第1面側的表層部
220‧‧‧蓬鬆不織纖維層的內部
230‧‧‧非蓬鬆不織纖維層
240‧‧‧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
250‧‧‧纖維
260‧‧‧熱膨脹性粒子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使用的不織布製造裝置之概略圖。
圖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藉由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獲得的蓬鬆不織布之剖視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使用的不織布製造裝置之概略圖。
圖4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藉由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獲得的蓬鬆不織布之剖視示意圖。
圖5(a)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蓬鬆不織布之剖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5(b)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蓬鬆不織布的第1面(熱處理後之面)之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6(a)係本發明之比較例的蓬鬆不織布之剖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6(b)係本發明之比較例的蓬鬆不織布的第1面(相當於實施例1之熱處理後的面之面)之電子顯微鏡照片。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使用的不織布製造裝置1之概略圖。
如圖1所示,不織布製造裝置1具備:帶體 形成部10,係具有用以形成初期帶體61的原料供給頭11、第1搬運輸送帶12及第2搬運輸送帶13;加壓脫水部14,係用以將前述初期帶體61脫水;乾燥部20,係具有用以將脫水後帶體62乾燥的楊克式烘缸等乾燥輥21;高溫處理部30,係具有高溫高壓水蒸氣供給裝置31及高溫高壓水蒸氣吸引裝置32,該高溫高壓水蒸氣供給裝置31具備蒸氣噴嘴,用以藉由高溫處理使分散在乾燥後帶體63(即,混抄薄片)中的熱膨脹性粒子膨脹,該高溫高壓水蒸氣吸引裝置32具備吸引鼓,用以吸引從前述高溫高壓水蒸氣供給裝置31供給的水蒸氣;表面熱處理部40,係具有第1面側熱處理加熱輥41及第2面側熱處理加熱輥42,該第1面側熱處理加熱輥41係用以將高溫處理後帶體64(即,不織纖維薄片)的第1面進行熱處理,該第2面側熱處理加熱輥42係用以將第1面側熱處理後帶體65的第2面進行熱處理;及捲繞部50,係具有捲繞輥51,用以捲繞第2面側熱處理後帶體66。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從後述帶體形成部10的初期帶體形成步驟到高溫處理部30的高溫處理步驟之步驟,相當於本發明之步驟A的步驟。
使用這種不織布製造裝置1,可實施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以下,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的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首先,將含有纖維、熱膨脹性粒子及水的帶體原料(例如,使纖維及熱膨脹性粒子分散於水中之懸浮液等)供給到原料供給頭 11。將被供給到該原料供給頭11的帶體原料,從原料供給頭11供給到第1搬運輸送帶12的搬運帶上,堆積在該帶上且形成初期帶體61(初期帶體形成步驟)。此外,第1搬運輸送帶12的搬運帶較佳為蒸氣能通過的具有透氣性之支撐體,例如可使用金屬線篩網、毛氈等。
本發明中,帶體原料所含的纖維沒有特別限定,例如使用纖維長為20mm以下的短纖維為佳。作為這種短纖維,例如可舉出:針葉樹和闊葉樹等化學紙漿、半化學紙漿或機械紙漿等木材紙漿;該等木材紙漿經化學處理後的絲光處理化紙漿或交聯紙漿;麻和棉等非木材系纖維;含有嫘縈纖維等之再生纖維的纖維素系纖維;聚乙烯纖維、聚丙烯纖維、聚酯纖維、聚醯胺纖維等合成纖維等,其中以木材紙漿,非木材系纖維或纖維素系纖維為佳。
本發明中,前述帶體原料所含的熱膨脹性粒子,只要是能藉由熱而膨脹的粒子則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含有由熱可塑性樹脂構成的殼部、及封入在該殼部的內部之低沸點溶劑等膨脹劑之粒子等。作為該熱膨脹性粒子的殼部所使用的熱可塑性樹脂,例如可舉出偏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共聚物等。作為熱膨脹性粒子的膨脹劑所使用的低沸點溶劑,例如可舉出異丁烷、戊烷、石油醚、己烷、低沸點鹵化烴、甲基矽烷等。
且,前述帶體原料所含的熱膨脹性粒子的比 例沒有特別限定,對於100質量份的纖維,較佳為1~40質量份,更佳為3~20質量份。前述帶體原料所含的熱膨脹性粒子的比例,對於100質量份的纖維為1質量份以上時,於後述高溫處理步驟時,可使熱膨脹性粒子充分地膨脹。且,前述帶體原料所含的熱膨脹性粒子的比例,若對於100質量份的纖維為40質量份以下,則於後述高溫處理步驟時,可使膨脹性粒子的膨脹有效率地進行。
本發明中,熱膨脹性粒子的膨脹前的平均粒徑,較佳為5~30μm,更佳為8~14μm。熱膨脹性粒子加熱到膨脹起始溫度以上的溫度時,熱可塑性樹脂構成的殼部軟化並且內包於殼部的低沸點溶劑氣化,體積膨脹成更大的中空熱膨脹性粒子。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的體積相較於膨脹前的熱膨脹性粒子的體積,較佳為20~125倍,更佳為50~80倍。作為這種熱膨脹性粒子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Matsumoto Microsphere(F-36、F-30D、F-30GS、F-20D、F-50D、F-80D)(松本油脂製藥(股)製),Expancel(WU、DU)(瑞典製,經銷商Japan Fillite(股))等。
且,本發明中,為了讓熱膨脹性粒子容易固定於帶體原料所含的纖維,前述帶體原料亦可含有,例如FilexRC-104(明成化學工業(股)製,陽離子改質丙烯酸系聚合物)、FilexM(明成化學工業(股)製,丙烯酸系共聚物)等固定劑。再者,前述帶體原料亦可含有陰離子性、非離子性、陽離子性或兩性的利用率改善劑、上漿 劑等各種添加劑。
本實施形態中,形成在前述第1搬運輸送帶12的搬運帶上的初期帶體61,及從該初期帶體61的上面(與第1搬運輸送帶12的搬運帶相接的面相反側之面)側供給的第2搬運輸送帶13的搬運帶(例如,搬運用毛氈等),係於藉由前述第1搬運輸送帶12的搬運帶夾持及加壓後,被轉印到前述第2搬運輸送帶13的搬運帶上且朝既定的搬運方向(MD方向)被搬運。此外,前述初期帶體61係熱膨脹性粒子分散存在於纖維中。
接著,如圖1所示,前述第2搬運輸送帶13的搬運帶上的初期帶體61被搬運到加壓脫水部14。在該加壓脫水部14,前述初期帶體61及從該初期帶體61的上面(與第2搬運輸送帶13的搬運帶相接的面相反側之面)側供給的第3搬運輸送帶15的搬運帶(例如,搬運用毛氈等),係藉由前述第2搬運輸送帶13的搬運帶壓縮,使初期帶體61中的水分脫水並且被轉印到前述第3搬運輸送帶15的搬運帶上(脫水步驟)。進一步,將被轉印到前述第3搬運輸送帶15的搬運帶上之脫水後的帶體(脫水後帶體62),接著如圖1所示,與乾燥部20的乾燥輥21,藉由前述第3搬運輸送帶15的搬運帶夾持及加壓,而被轉印到前述乾燥輥21的表面上。
本實施形態中,前述乾燥輥21係將脫水後帶體62邊朝MD方向搬運邊加熱,使該脫水後帶體62乾燥(乾燥步驟)。該乾燥輥21例如使用楊克式烘缸等。前 述乾燥輥21具備藉由蒸氣等將表面加熱至既定溫度(例如,105℃)的旋轉之圓筒狀乾燥機,讓前述脫水後帶體62附著在該旋轉之圓筒狀乾燥機的表面,邊朝MD方向搬運邊使前述脫水後帶體62乾燥。此外,乾燥輥的溫度為帶體中的纖維(特別是熱熔接纖維)之熔點以下的溫度(例如,未達110℃)為佳。乾燥輥的溫度若是比帶體中的纖維之熔點高的溫度,則在乾燥步驟中纖維彼此熱熔接,使得帶體的強度變成過強,以致在後述高溫處理步驟中,會有妨礙熱膨脹性粒子的膨脹之情形。
前述乾燥輥21係將前述脫水後帶體62乾燥成,乾燥後的帶體(乾燥後帶體63)的水分率為較佳為10~80%,更佳為20~80%,再更佳為20~60%。此處,水分率係指帶體的乾燥質量為100%時,帶體含有的水之質量的比例。
若前述乾燥後帶體63的水分率比10%小,則使得帶體中的纖維間的氫結合力變成過強,在後述高溫處理步驟中,會有藉由高溫高壓的水蒸氣使熱膨脹性粒子的膨脹,因為前述纖維間的氫結合而被妨礙之情形。另一方面,若前述乾燥後帶體63的水分率比80%大,則在後述高溫處理步驟中,藉由高溫高壓的水蒸氣賦予的熱之大多數,被使用在帶體中的水分之蒸發,而有無法將充分的熱賦予熱膨脹性粒子之情形。此外,在後述高溫處理步驟中,將前述乾燥後帶體63乾燥至既定的水分率以下所需要的能量,會有增加之情形。
接著,如圖1所示,前述乾燥後帶體63被搬運到高溫處理部30,在高溫高壓水蒸氣吸引裝置32的圓筒狀吸引鼓的篩網狀外周面上移動。此時,來自配置在吸引鼓的外周面的上方之高溫高壓水蒸氣供給裝置31的蒸氣噴嘴之高溫高壓的水蒸氣,對前述乾燥後帶體63的上面(帶體的第2面側之面)噴射(高溫處理步驟)。前述吸引鼓內設有吸引裝置,從前述蒸氣噴嘴噴射的水蒸氣係透過前述乾燥後帶體63,被該吸引裝置吸引。該高溫高壓的水蒸氣能邊使帶體中的水分蒸發,邊將帶體瞬間地加熱到熱膨脹性粒子的熱膨脹開始溫度以上之溫度,因此能防止帶體中的水分率變成過低使得纖維間展現氫結合,此外能將前述熱熔接性粒子加熱而不使產生纖維(特別是熱熔接纖維)的熱熔接。藉由這種高溫高壓的水蒸氣之熱,使分散在前述乾燥後帶體63中的熱膨脹性粒子,瞬間加熱到熱膨脹性粒子的熱膨脹開始溫度以上之溫度而膨脹,且前述乾燥後帶體63之蓬鬆,例如提高30%以上。此外,本實施形態中,由蓬鬆不織纖維層構成的單層構造的高溫處理後帶體64相當於本發明之不織纖維薄片。
本發明中,在高溫處理步驟使用的高溫高壓的水蒸氣,可採用由100%的水構成的水蒸氣,亦可採用含有空氣等其他氣體的水蒸氣(濕熱空氣)。作為熱膨脹性粒子的加熱手段,若使用這種濕熱空氣或水蒸氣,則如使用高溫液體之情形,不易發生因為高溫流體的壓力使得熱膨脹性粒子脫落的情形。
且,前述水蒸氣的溫度只要是熱膨脹性粒子能膨脹之溫度則沒有特別限定,可根據使用的熱膨脹性粒子之種類等適當選擇,較佳為熱膨脹性粒子的殼部軟化、熱膨脹性粒子膨脹起始的溫度(熱膨脹性粒子的膨脹起始溫度)以上之溫度(例如140℃)。且,熱膨脹性粒子由於到達既定溫度以上即收縮,因此前述水蒸氣的溫度為熱膨脹性粒子開始收縮的溫度(熱膨脹性粒子的收縮開始溫度)以下之溫度為佳。作為這種溫度,例如可舉出120~190℃範圍內的溫度。此外,前述水蒸氣的溫度由於與後述水蒸氣的蒸氣壓力有相關之關係,因此可藉由測量水蒸氣的蒸氣壓力而容易地算出。
本實施形態中,配置在前述吸引鼓的上方之蒸氣噴嘴的構造及配置形態,只要是能將充分的熱量賦予前述乾燥後帶體63讓熱膨脹性粒子膨脹,則沒有特別限定,可採用任意之構造及配置形態。例如,前述蒸氣噴嘴亦可構成為,將複數個噴嘴孔朝MD方向及與該MD方向正交的CD方向分別排列配置4列以上。
且,前述蒸氣噴嘴的噴嘴孔的孔徑未有特別限制,較佳為100~250μm。若噴嘴孔的孔徑比100μm小,則賦予前述乾燥後帶體63的熱能不足,而有無法將熱膨脹性粒子充分地加熱之情形。若前述蒸氣噴嘴的孔徑比250μm大,則賦予前述乾燥後帶體63的熱能過大,而有前述乾燥後帶體63損傷之情形。且,前述蒸氣噴嘴的噴嘴孔的孔間距(與CD方向鄰接的噴嘴孔的中心間之距 離)未有特別限制,較佳為0.5~1.0mm。若噴嘴孔的孔間距比0.5mm小,則有蒸氣噴嘴的耐壓降低、破損之虞。若噴嘴孔的孔間距比1.0mm大,則有在前述乾燥後帶體63產生加熱不足的區域之情形。若在前述乾燥後帶體63產生這種加熱不足的區域,則有在高溫處理步驟後的高溫處理後帶體64(不織纖維薄片)產生大幅蓬鬆不均之虞。
本實施形態中,從高溫高壓水蒸氣供給裝置31的蒸氣噴嘴噴射的水蒸氣之蒸氣壓力未有特別限定,較佳為0.2~1.5MPa。若該水蒸氣的蒸氣壓力比0.2MPa小,則無法對分散於帶體中的熱膨脹性粒子充分地賦予高溫高壓的水蒸氣,而有熱膨脹性粒子未被充分地加熱之情形。且,若水蒸氣的蒸氣壓力比1.5MPa大,則有帶體開孔、帶體破損或帶體飛起之情形。
且,本實施形態中,被搬運到前述高溫處理部30的前述乾燥後帶體63,係藉由內設於高溫高壓水蒸氣吸引裝置32的吸引鼓之吸引裝置,而被吸引到該吸引鼓的表面上。該吸引鼓的吸引力未有特別限定,較佳為-5~-12kPa。若吸引鼓的吸引力比-5kPa小,則無法吸完從上述蒸氣噴嘴噴射的水蒸氣,而產生噴起之情形。且,若吸引鼓的吸引力比-12kPa大,則有對吸引鼓內纖維脫落變多之情形。
本實施形態中,高溫高壓水蒸氣供給裝置31的蒸氣噴嘴的前端和乾燥後帶體63的表面之間的距離未 有特別限制,較佳為1.0~10mm。若該距離比1.0mm小,則有帶體開孔、帶體破損或帶體飛起之情形。且,若該距離比10mm大,則高溫高壓的水蒸氣分散掉,而有無法對分散於帶體中的熱膨脹性粒子有效率地賦予熱之情形。
本發明中,高溫處理步驟後的帶體(不織纖維薄片)的水分率,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30%以下。若該水分率比40%大,則在後述熱處理步驟中,賦予帶體的熱之大多數被使用於帶體中水分的蒸發,而有無法對帶體賦予充分的熱之情形,進一步會有不易使第1面的熱處理後之帶體的水分率成為5%以下之虞。因而,以使高溫處理步驟後的帶體(不織纖維薄片)之水分率成為40%以下,能減少如上述之熱損失,而能將高溫處理步驟後的帶體(不織纖維薄片)有效率地加熱。
本實施形態中,經過前述高溫處理步驟的高溫處理後帶體64,接著如圖1所示,被轉印到表面熱處理部40的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41。該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係邊將高溫處理後帶體64朝MD方向搬運邊將前述高溫處理後帶體64的第1面加熱,使位於前述高溫處理後帶體64的第1面側的表層部之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熔融(第1面側熱處理步驟)。此外,在本說明書中,「表層部」係指以薄片的各表面為基準,分別在全體厚度的15%以內之區域,例如距離表面0.1mm以內的區域。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41具備旋轉之圓筒狀 的熱輥,該熱輥係將表面加熱至既定溫度,較佳為加熱至構成熱膨脹性粒子的殼部之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以上之溫度,更佳為加熱至構成熱膨脹性粒子的殼部之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以上且較該熔點高10℃之溫度以下的溫度(例如200℃),邊讓前述高溫處理後帶體64附著於該熱輥的表面且朝MD方向搬運,邊將前述高溫處理後帶體64的第1面加熱。此時,若將前述高溫處理後帶體64(不織纖維薄片)的第1面,以構成前述熱膨脹性粒子的殼部之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以上且較前述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高10℃之溫度以下的溫度進行加熱,則能使位於前述高溫處理後帶體64的第1面側的表層部之熱膨脹性粒子更確實地熔融,並且由於前述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以上之熱不易傳遞到前述高溫處理後帶體64的內部,而能防止內包在該內部的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因此能更確實地保持前述高溫處理後帶體64的蓬鬆構造。此外,在本說明書中,「第1面」係指不織布具有的兩個面當中,藉由含有熱膨脹性粒子之層形成的一側之面,而「第2面」係指不織布具有的兩個面當中,與前述第1面相反的另一側之面。因而,如本第1實施形態,蓬鬆不織布係由蓬鬆不織纖維層的單層構成之情形,該蓬鬆不織纖維層的任一面皆可作為「第1面」,但如後述第2實施形態,蓬鬆不織布係由含有熱膨脹性粒子的蓬鬆不織纖維層、及不含熱膨脹性粒子的纖維層(非蓬鬆不織纖維層)之兩層的積層體構成之情形,前述蓬鬆不織纖維層之與前述非蓬鬆不織纖維 層相反側之面作為「第1面」。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將前述高溫處理後帶體64(不織纖維薄片)的第1面藉由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41(熱輥)進行加熱,因此該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41對於前述高溫處理後帶體64的表面,以一定時間以上、均勻地接觸予以加熱,而能將位於上述高溫處理後帶體64的第1面側的表層部之前述熱膨脹性粒子優先地加熱使其熔融。
且,本發明中,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步驟後的帶體,水分率較佳為5%以下,更佳為3%以下。若該水分率比5%大,則在後述第2面側熱處理步驟中,賦予帶體的熱之大多數被使用於帶體中的水分之蒸發,而有對帶體無法賦予充分的熱之情形。因而,以使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步驟後的帶體之水分率成為5%以下,能減少如上述之熱損失,而能將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步驟後的帶體有效率地加熱。進一步,在後述第2面側熱處理步驟中,作為加熱手段使用熱輥或熱壓花輥之情形,由於可採用尺寸小的輥,因此也能謀求製造設備之小型化和節省能源。
而且,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經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步驟的帶體(第1面側熱處理後帶體65),如圖1所示,從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41剝離並且反轉,而轉印到配置在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41的MD方向下流側之第2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42。該第2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42,係邊將前述第1面側熱處 理後帶體65朝MD方向搬運邊將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後帶體65的第2面加熱,使位於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後帶體65的第2面側的表層部之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熔融(第2面側熱處理步驟)。前述第2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42具備旋轉之圓筒狀的熱輥,該熱輥係將表面加熱至既定溫度,較佳為加熱至構成熱膨脹性粒子的殼部之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以上之溫度,更佳為加熱至構成熱膨脹性粒子的殼部之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以上且較該熔點高10℃之溫度以下的溫度(例如200℃),邊讓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後帶體65附著於該熱輥的表面且朝MD方向搬運,邊將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後帶體65的第2面加熱。此時,若將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後帶體65的第2面,以構成前述熱膨脹性粒子的殼部之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以上且較前述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高10℃之溫度以下的溫度進行加熱,則能使位於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後帶體65的第2面側的表層部之熱膨脹性粒子更確實地熔融,並且由於前述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以上之熱不易傳遞到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後帶體65的內部,而能防止內包在該內部的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因此能更確實地保持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後帶體65的蓬鬆構造。
此外,本發明中,將高溫處理步驟後的帶體(不織纖維薄片)的第1面或第1面側熱處理步驟後的帶體的第2面加熱之手段,只要是能將薄片表面加熱者則未有特別限制,上述熱輥之外,亦適合使用熱壓花輥。作為 不織纖維薄片表面的加熱手段若使用熱輥或熱壓花輥,則該熱輥或熱壓花輥對於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表面,以一定時間以上、均勻地接觸予以加熱,而能將位於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各表層部之熱膨脹性粒子優先地有效率地加熱使其熔融,因此能藉由前述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提升獲得的蓬鬆不織布的表面強度,特別是耐摩擦堅牢度。
另一方面,作為不織纖維薄片的表面的加熱手段,例如使用熱風之情形,不織纖維薄片的(特別是表層部的)熱膨脹性粒子會有被噴起之虞,且使用高溫雰圍氣下的溫室之情形,熱傳遞到不織纖維薄片的內部,而有因為存在該內部的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使得不織纖維薄片的柔軟舒服的肌膚觸感(輕柔感)受損之虞。
且,作為前述不織纖維薄片表面的加熱手段所使用的熱輥,例如,可使用楊克式烘缸。本發明中,作為乾燥機使用的楊克式烘缸,通常可作為上述不織纖維薄片表面的加熱手段使用,因此不需設置特段熱輥裝置作為蓬鬆不織布之製造裝置,而能抑制設備投資之增加。
而且,如圖1所示,經前述第2面側熱處理步驟之帶體(第2面側熱處理後帶體66)係朝捲繞部50被搬運且捲繞於捲繞輥51。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步驟及前述第2面側熱處理步驟相當於本發明之步驟B。
如此地獲得的蓬鬆不織布之剖視示意圖係顯示於圖2。如圖2所示,蓬鬆不織布100在第1面側的表 層部110及第2面側的表層部120,分別讓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140至少局部地填充於纖維150之間而將纖維150彼此結合,該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140係作為補強被膜之功能,用以防止存在不織纖維薄片(蓬鬆不織纖維層105)的內部130(即,兩表層部間)的熱膨脹性粒子160從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兩面側朝外部脫落,且使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各表面強度提升,因此在將蓬鬆不織布100加工到各種製品的步驟和使用利用蓬鬆不織布100的製品時等,即使賦予振動,存在蓬鬆不織布100的內部130之熱膨脹性粒子160也不易脫落,且強度、特別是濕潤時的拉伸強度及耐摩擦堅牢度優異。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圖3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使用的不織布製造裝置1’之概略圖。
如圖3所示,不織布製造裝置1’具備:帶體形成部10,係具有用以形成第1帶體81之原料供給頭16、第1搬運輸送帶12及第2搬運輸送帶13、用以在前述第1帶體81的表面形成溝槽部之高壓水流處理部70、以及用以形成第2帶體82之圓網17及抄造槽18;加壓脫水部14,用以將前述第1帶體81及第2帶體82積層而成之積層帶體83進行脫水;乾燥部20,係具有第1乾燥輥22及第2乾燥輥23,用以將脫水後積層帶體84以2個階段進行乾燥;高溫處理部30,具有高溫高壓水蒸氣供給裝置31和高溫高壓水蒸氣吸引裝置32,該高溫高壓 水蒸氣供給裝置31係具備蒸氣噴嘴用以使分散在第1乾燥後積層帶體85的前述第2帶體中的熱膨脹性粒子藉由高溫處理而膨脹,該高溫高壓水蒸氣吸引裝置32係具備吸引鼓用以吸引從前述高溫高壓水蒸氣供給裝置31供給的水蒸氣;表面熱處理部40,係具有第1面側熱處理加熱輥41,用以將高溫處理後積層帶體86(即,不織纖維薄片)藉由上述第2乾燥輥23乾燥後,將第2乾燥後積層帶體87的第1面(第2帶體側之面)進行熱處理;及捲繞部50,係具備捲繞輥51用以將熱處理後積層帶體88捲繞。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後述從帶體形成部10的第1帶體形成步驟到藉由第2乾燥輥23的第2乾燥步驟之步驟,相當於本發明的步驟A之步驟。
可使用這種不織布製造裝置1’,實施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以下,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的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首先,將含有纖維及水的第1帶體原料(例如,使纖維分散於水中的纖維懸浮液等)供給到原料供給頭16。如圖3所示,供給到該原料供給頭16的帶體原料,從原料供給頭16被供給到第1搬運輸送帶12的搬運帶上而堆積在該帶上,形成第1帶體81(第1帶體形成步驟)。此外,第1搬運輸送帶12及第2搬運輸送帶13的搬運帶可使用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者。
本實施形態中,第1帶體原料所含的纖維可使用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帶體原料所使用者同樣。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形成在前述第1搬運輸送帶12的搬運帶上之第1帶體81,係邊朝搬運方向(MD方向)被搬運,邊通過高壓水流噴嘴72和吸引箱71之間,該高壓水流噴嘴72係配置在前述第1搬運輸送帶12的搬運帶的上方之高壓水流處理部70的高壓水流噴嘴72,該吸引箱71係配置在前述搬運帶的下方之與前述高壓水流噴嘴72對向的位置。此通過時,前述高壓水流噴嘴72將並排在前述第1帶體81的寬度方向(CD方向)之複數個高壓水流朝前述第1帶體81噴射,而在前述第1帶體81的表面形成朝前述MD方向延伸的複數條溝槽部,另一方面,前述吸引箱71吸引從前述高壓水流噴嘴72噴射之水予以回收(高壓水流處理步驟)。此外,前述高壓水流噴嘴72的噴嘴孔的孔徑和配置,可配合欲形成的溝槽部之形態和處理效率等而適當設定。
在該高壓水流處理步驟中,前述第1帶體81藉由上述高壓水流而在表面形成複數條溝槽部,並且第1帶體81中的纖維彼此交絡使得帶體的強度增加,因此在後述高溫處理步驟中,即使高溫高壓的水蒸氣噴射到第1乾燥後積層帶體85,亦不易造成帶體開孔、帶體破損或帶體飛起。且,即使不在上述第1帶體原料添加增強劑等,亦能增加第1帶體81濕潤時的拉伸強度。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經前述高壓水流處理步驟的第1帶體81,係藉由從該第1帶體81的上面(和與第1搬運輸送帶12的搬運帶相接的面相反側之 面)側供給之第2搬運輸送帶13的搬運帶(例如,搬運用毛氈等)與前述第1搬運輸送帶12的搬運帶,予以夾持及加壓後,被轉印到前述第2搬運輸送帶13的搬運帶上且朝搬運方向(MD方向)被搬運。然後,前述第1帶體81從和與前述搬運帶相接的面相反側之面,將第2帶體82積層,而形成積層帶體83。
此處,第2帶體82係如下述製作。首先,對設置有旋轉之圓網17(第2帶體形成手段)的抄造槽18(第2帶體原料供給手段)中,供給含有纖維、熱膨脹性粒子及水的第2帶體原料(例如,使纖維及熱膨脹性粒子分散於水中之懸浮液等)。此外,第2帶體原料所含的纖維及熱膨脹性粒子可使用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帶體原料所使用的同樣者。且,前述第2帶體原料所含的纖維及熱膨脹性粒子的含有比例,以及在前述第2帶體原料可含有的添加劑等,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而且,如圖3所示,被供給到前述抄造槽18內的第2帶體原料,係被吸引到旋轉之圓網17,而在該圓網17的表面上形成薄片狀的第2帶體82(第2帶體形成步驟)。此外,前述第2帶體82係熱膨脹性粒子分散存在於纖維中。如圖3所示,如此地形成之第2帶體82藉由旋轉之前述圓網17,係邊重疊在藉由前述第2搬運輸送帶13搬運的前述第1帶體81的表面(與第2搬運輸送帶13的搬運帶相接的面相反側之面)邊被壓縮,而形成積層有前述第1帶體81和前述第2帶體82之積層帶體 83(積層帶體形成步驟)。
如圖3所示,形成在前述第2搬運輸送帶13的搬運帶上之前述積層帶體83,被搬運到加壓脫水部14。在該加壓脫水部14,藉由從前述積層帶體83的上面(與第2搬運輸送帶13的搬運帶相接的面相反側之面)側供給之第3搬運輸送帶15的搬運帶(例如,搬運用毛氈等)與前述第2搬運輸送帶13的搬運帶,將前述積層帶體83壓縮,使前述積層帶體83中的水分脫水,並且轉印到前述第3搬運輸送帶15的搬運帶上(脫水步驟)。進一步,將轉印到前述第3搬運輸送帶15的搬運帶上之脫水後積層帶體84,接著如圖3所示,藉由乾燥部20的第1乾燥輥22、及前述第3搬運輸送帶15的搬運帶夾持及加壓,且轉印到前述第1乾燥輥22的表面上。
本實施形態中,前述第1乾燥輥22係將脫水後積層帶體84邊朝MD方向搬運邊加熱,使該脫水後積層帶體84乾燥(第1乾燥步驟)。該第1乾燥輥22例如使用楊克式烘缸等。前述第1乾燥輥22具備藉由蒸氣等將表面加熱至既定溫度(例如,105℃)的旋轉之圓筒狀乾燥機,讓前述脫水後積層帶體84附著在該旋轉之圓筒狀乾燥機的表面,邊朝MD方向搬運邊使前述脫水後積層帶體84乾燥。此外,該第1乾燥輥22的較佳溫度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乾燥輥同樣。
前述第1乾燥輥22係使前述脫水後積層帶體84乾燥成乾燥後的帶體(第1乾燥後積層帶體85)之水分 率,較佳為10~80%,更佳為20~80%,再更佳為20~60%。若該第1乾燥後積層帶體85的水分率比10%小,則帶體中的纖維間的氫結合力變得過強,在後述高溫處理步驟中,會有藉由高溫高壓的水蒸氣使熱膨脹性粒子的膨脹,因為前述纖維間的氫結合而被妨礙之情形。另一方面,若前述第1乾燥後積層帶體85的水分率比80%大,則在後述高溫處理步驟中,藉由高溫高壓的水蒸氣賦予的熱之大多數,被使用在帶體中的水分之蒸發,而有無法將充分的熱賦予熱膨脹性粒子之情形。此外,在後述高溫處理步驟中,將前述第1乾燥後積層帶體85乾燥至既定的水分率以下所需要的能量,會有增加之情形。
接著,如圖3所示,前述第1乾燥後積層帶體85被搬運到高溫處理部30,在高溫高壓水蒸氣吸引裝置32的圓筒狀吸引鼓的篩網狀外周面上移動。此時,來自配置在吸引鼓的外周面的上方之高溫高壓水蒸氣供給裝置31的蒸氣噴嘴之高溫高壓的水蒸氣,對前述第1乾燥後積層帶體85的上面(帶體的第1面側之面(即,第2帶體側的表面))噴射(高溫處理步驟)。前述吸引鼓內設有吸引裝置,從前述蒸氣噴嘴噴射的水蒸氣係透過前述第1乾燥後積層帶體85,被該吸引裝置吸引。此外,在該高溫處理步驟中使用的高溫高壓的水蒸氣,可使用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者。
而且,藉由這種高溫高壓的水蒸氣之熱,使分散在來自前述第1乾燥後積層帶體85的前述第2帶體 之纖維層中的分散熱膨脹性粒子,邊蒸發帶體中的水分,邊瞬間加熱到熱膨脹性粒子的熱膨脹開始溫度以上之溫度而膨脹,且來自前述第2帶體的纖維層之蓬鬆,例如提高30%以上,形成蓬鬆不織纖維層。此外,本實施形態中,來自含有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的第2帶體之纖維層(蓬鬆不織纖維層)、與來自不含熱膨脹性粒子的第1帶體之纖維層(非蓬鬆不織纖維層)積層之高溫處理後積層帶體,相當於本發明之不織纖維薄片。
且,在上述高溫處理步驟後的高溫處理後積層帶體86(不織纖維薄片),來自不含熱膨脹性粒子的第1帶體之纖維層(非蓬鬆不織纖維層),如上述係藉由高壓水流處理步驟使強度增加之層,另一方面,來自含有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的第2帶體之纖維層(蓬鬆不織纖維層),係藉由熱膨脹性粒子的膨脹解開纖維彼此而使該纖維層的強度降低,但膨鬆(厚度)增加之層。如此地,藉由具備強度高的非蓬鬆不織纖維層、及強度低但膨鬆高的蓬鬆不織纖維層,能形成蓬鬆且強度高的不織纖維薄片。此外,本發明中,不織纖維薄片係前述蓬鬆不織纖維層的厚度為前述非蓬鬆不織纖維層的厚度之2倍以上為佳。各纖維層的厚度若為這種關係,即能實現蓬鬆性和強度具有平衡之不織纖維薄片。
此外,本發明中,在前述蓬鬆不織纖維層和前述非蓬鬆不織纖維層之間,亦可設置1層以上之其他層。於該情形,亦可藉由具備前述蓬鬆不織纖維層和前述 非蓬鬆不織纖維層,實現蓬鬆且強度高的不織纖維薄片。
本實施形態中,上述高溫處理步驟使用的高溫高壓的水蒸氣之溫度、蒸氣噴嘴的構造及配置形態、從蒸氣噴嘴噴射的水蒸氣之蒸氣壓力、吸引鼓的吸引力等,皆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此外,高溫處理步驟後的高溫處理後積層帶體86(不織纖維薄片)之水分率,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30%以下。若該水分率比40%大,則在後述第2乾燥步驟及熱處理步驟中,賦予積層帶體的熱之大多數被使用於帶體中水分的蒸發,而有無法對前述積層帶體賦予充分的熱之情形,進一步會有不易使後述第2乾燥步驟後的積層帶體(第2乾燥後積層帶體87)的水分率成為5%以下之虞。因而,以使高溫處理後積層帶體86之水分率成為40%以下,能減少如上述之熱損失,而能將前述高溫處理後積層帶體86有效率地加熱。進一步,在後述第1面側熱處理步驟中,作為加熱手段使用的熱輥或熱壓花輥之情形,可採用尺寸小的輥,因此能謀求製造設備之小型化和節能。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經前述高溫處理步驟的高溫處理後積層帶體86,接著轉印到第2乾燥輥23。該第2乾燥輥23係將高溫處理後積層帶體86乾燥至水分率成為5%以下(第2乾燥步驟)。第2乾燥輥23例如使用楊克式烘缸。第2乾燥輥23具備藉由蒸氣等將表面加熱至既定溫度(例如,160℃等)的旋轉之圓筒 狀乾燥機,使前述高溫處理後積層帶體86附著在該旋轉之圓筒狀乾燥機的表面,邊沿MD方向搬運邊使前述高溫處理後積層帶體86乾燥。前述第2乾燥輥23係使前述高溫處理後積層帶體86乾燥成乾燥後的帶體(第2乾燥後積層帶體87)之水分率為5%以下,更佳為3%以下。
而且,如圖3所示,經前述第2乾燥步驟的第2乾燥後積層帶體87,係轉印到表面熱處理部40的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41。該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係邊將前述第2乾燥後積層帶體87沿MD方向搬運,邊將前述第2乾燥後積層帶體87的第1面(即,膨脹後的含有熱膨脹性粒子的蓬鬆不織纖維層側之面)加熱,使位於前述第2乾燥後積層帶體87的第1面側的表層部之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熔融(第1面側熱處理步驟)。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41的種類、構造、設定溫度及功能等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而且,如圖3所示,經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步驟的帶體(熱處理後積層帶體88),係朝捲繞部50被搬運,並捲繞於捲繞輥51。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步驟相當於本發明之步驟B。
如此地獲得之蓬鬆不織布的剖視示意圖係顯示於圖4。如圖4所示,蓬鬆不織布200係藉由在不織纖維薄片的第2面側存在不含熱膨脹性粒子的不織纖維層(非蓬鬆不織纖維層230),而能防止分散在位於不織纖 維薄片的第1面側的蓬鬆不織纖維層205中之熱膨脹性粒子260從不織纖維薄片的第2面側脫落,並且能賦予蓬鬆不織布200一定的柔軟性。此外,不織纖維薄片的第1面側的表層部210,係讓前述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240至少局部地填充於纖維250之間而將纖維250彼此結合,該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240發揮補強被膜之功能,亦即防止存在蓬鬆不織纖維層205的內部220(即,第1面側的表層部210和前述非蓬鬆不織纖維層230之間)之前述熱膨脹性粒子260從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第1面側朝外部脫落,且使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表面強度提升,因此,存在蓬鬆不織布200的內部之熱膨脹性粒子260不易脫落,而能提升蓬鬆不織布200的拉伸強度(特別是濕潤時拉伸強度)及前述第1面的表面強度(耐摩擦堅牢度)。再者,在熱處理步驟中,由於僅將積層帶體的一側之面(第1面)加熱,因此熱不易傳遞到前述蓬鬆不織纖維層205的內部220,而能使位於前述第1面的表層部210的熱膨脹性粒子更有效率地、更確實地熔融。
此外,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步驟A係從帶體原料連續地製造含有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之不織纖維薄片的步驟,但本發明中不限定於這種形態,例如,準備含有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之不織纖維薄片的步驟A,也可以是準備藉由其他步驟等製造的不織纖維薄片或市售的不織纖維薄片等的步驟等。進一步,本發明不受上述各實施形態限制,在不超出本發明之目的、宗旨的範圍內,可適 當組合或變更等。
依照本發明之製造方法製造的蓬鬆不織布,除了因為蓬鬆而對汙垢的捕捉性能高以外,即使賦予振動等亦不易令熱膨脹性粒子脫落,因此應用於紙巾等時,即使經長期間仍能發揮優異的擦拭性。再者,本發明之蓬鬆不織布由於蓬鬆而在不織布內存在許多用於蓄積水的空間,除了保水力高以外,藉由內部含有許多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而具有柔軟舒適的肌膚觸感,因此可適用於作為擦屁股等要求柔軟的對人用紙巾。且,本發明之蓬鬆不織布,位於表層部的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發揮使表面強度提升之補強被膜之功能,除了表面強度、特別是濕潤時拉伸強度及耐摩擦堅牢度高以外,由於形態安定性亦優異,因此應用於衛生護墊等吸收性物品之吸收體時,能實現蓬鬆不易塌陷、不易變形之吸收體。
[實施例]
以下,例示實施例及比較例進一步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僅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實施例1〕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使用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所使用的不織布製造裝置1,按照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各步驟製作實施例1的蓬鬆不織布。首先,調製含有以下成分之帶體原料:針葉樹漂白生皮紙漿(NBKP)48質量% ;纖度為0.7dtex、纖維長為4mm之嫘縈纖維(Daiwabo Rayon(股)製,CORONA)18質量%;粒徑為5~15μm、膨脹起始溫度為75℃、形成殼部的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為190℃之熱膨脹性粒子(松本油脂製藥(股)製,Matsumoto microsphereF-36)10質量%;具有纖度為1.1dtex、纖維長為5mm的PET/低熔點PET(熔點110℃)的芯鞘構造之熱熔接纖維(帝人(股)製,TJ04CN)18質量%;陽離子改質丙烯酸系共聚物的熱膨脹性粒子固定劑(明成化學工業(股)製,FilexRC-104)3.0質量%;以及陰離子性丙烯酸系共聚物的熱膨脹性粒子固定劑(明成化學工業(股)製,FilexM)3.0質量%。如圖1所示,使用原料供給頭將該帶體原料供給到第1搬運輸送帶的搬運帶上,形成基重為40g/m2的初期帶體。然後,如圖1所示,將前述初期帶體轉印到第2搬運輸送帶的搬運帶上進行搬運,在加壓脫水部脫水後,轉印到加熱至105℃的楊克式烘缸(乾燥輥),將脫水後帶體乾燥至水分率到達60%。
接著,使用蒸氣噴嘴(噴嘴孔徑200μm,沿MD方向6列,孔間距1mm),以0.4MPa的蒸氣壓力將約140℃的水蒸氣噴射到乾燥後帶體(混抄薄片)的第2面。藉由該高溫處理,使分散在前述乾燥後帶體內的熱膨脹性粒子膨脹。前述蒸氣噴嘴和乾燥後帶體之間的距離為2.0mm。且,在前述乾燥後帶體的第1面側,配置在與前述蒸氣噴嘴相對向之位置的吸引鼓,係使用外周具備不鏽 鋼製的18網包開孔的套筒,吸引鼓的吸引力為-5.0kPa。
然後,將高溫處理後的帶體轉印到加熱至200℃的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進行加熱,使存在前述帶體的第1面側的表層部之熱膨脹性粒子熔融而與帶體內的構成纖維熔接。進一步,將第1面側熱處理後的帶體轉印到加熱至200℃的第2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進行加熱,使存在前述帶體的第2面側的表層部之熱膨脹性粒子熔融而與帶體內的構成纖維熔接。前述第1面側熱處理後的帶體及第2面側熱處理後的帶體的各水分率,分別為5%以下及3%以下。然後,將第2面側熱處理後的帶體捲繞於捲繞輥,藉此獲得實施例1的蓬鬆不織布。此外,上述帶體的基重及水分率係按照後述測量方法測量。
〔實施例2〕
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所使用的不織布製造裝置1’,按照上述第2實施形態的順序製作實施例2的蓬鬆不織布。首先,調製含有下述成分的第1帶體原料:針葉樹漂白生皮紙漿(NBKP)50質量%;以及纖度為0.7dtex、纖維長為7mm之嫘縈纖維(Daiwabo Rayon(股)製,CORONA)50質量%。然後,如圖3所示,使用第1帶體原料供給頭將該第1帶體原料供給到第1搬運輸送帶的搬運帶(NIPPONFILCON(股)製OS-80)上,形成基重為20g/m2的第1帶體。然後,使用高壓水流噴嘴將高壓水流噴射到前述第1帶 體,將前述第1帶體進行高壓水流處理。該高壓水流處理的條件,係使用:高壓水流能量為0.28460kW/m2(0.14230kW/m2實施2次),處理速度為70m/分,高壓水流噴嘴的前端和前述第1帶體之間的距離為10mm,前述高壓水流噴嘴係使用以0.5mm間距排列孔徑92μm的噴嘴孔者。此外,上述高壓水流能量可藉由下述式算出。
能量(kW/m2)=1.63×噴射壓力(kg/cm2)×噴射流量(m3/分)/處理速度(m/分)/60
此處,噴射流量(m3/分)=750×孔口開孔總面積(m2)×噴射壓力(kg/cm2)0.495
然後,將高壓水流處理後的第1帶體轉印到第2搬運輸送帶的搬運帶上進行搬運,此外調製含有以下成分之第2帶體原料:針葉樹漂白生皮紙漿(NBKP)48質量%;纖度為0.7dtex、纖維長為4mm之嫘縈纖維(Daiwabo Rayon(股)製,CORONA)18質量%;粒徑為5~15μm、膨脹起始溫度為75℃、形成殼部的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為190℃之熱膨脹性粒子(松本油脂製藥(股)製,Matsumoto microsphereF-36)10質量%;具有纖度為1.1dtex、纖維長為5mm的PET/低熔點PET(熔點110℃)的芯鞘構造之熱熔接纖維(帝人(股)製,TJ04CN)18質量%;陽離子改質丙烯酸系共聚物的熱膨脹性粒子固定劑(明成化學工業(股)製,FilexRC-104)3.0質量%;以及陰離子性丙烯酸系共聚物的熱膨脹性粒子固定劑(明成化學工業(股)製,FilexM)3.0質量%。將該第 2帶體原料供給到抄造槽內,藉由旋轉之圓網吸引,使基重為20g/m2的第2帶體形成於圓網上。然後,將形成在圓網上的第2帶體積層在轉印到上述第2搬運輸送帶的搬運帶上之第1帶體上,而製作積層帶體。
然後,如圖3所示,將前述積層帶體在加壓脫水部脫水後,轉印到加熱至105℃的第1楊克式烘缸(第1乾燥輥),使脫水至水分率成為60%後的積層帶體乾燥。接著,使用蒸氣噴嘴(噴嘴孔徑200μm,在MD方向6列,孔間距1mm),以0.4MPa的蒸氣壓力將約140℃的水蒸氣噴射到乾燥後的積層帶體的第1面(第2帶體側之面)。藉由該高溫處理,使分散在來自前述積層帶體的第2帶體之纖維層中的熱膨脹性粒子膨脹。前述蒸氣噴嘴和乾燥後帶體之間的距離為2.0mm。且,配置在與前述蒸氣噴嘴相對向之位置的吸引鼓及其吸引力係與實施例1同樣。
而且,將高溫處理後的積層帶體轉印到加熱至160℃的第2楊克式烘缸(第2乾燥輥),乾燥至水分率成為5%以下。進一步,將藉由前述第2楊克式烘缸之乾燥後的積層帶體,轉印到加熱至200℃的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進行加熱,使存在前述積層帶體的第1面側(第2帶體側)的表層部之熱膨脹性粒子熔融,而與帶體內的構成纖維熔接。該第1面側熱處理後的積層帶體的水分率為3%以下。而且,將第1面側熱處理後的積層帶體捲繞於捲繞輥,藉此獲得實施例2的蓬鬆不織布。此外, 上述帶體的基重及水分率係按照後述測量方法測量。
〔實施例3〕
除了表面熱處理部的第1面側及第2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係使用熱壓花輥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而獲得實施例3的蓬鬆不織布。
〔比較例1〕
除了未進行藉由表面熱處理部的第1面側及第2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之熱處理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而獲得比較例1的蓬鬆不織布。
對於實施例1~3及比較例1的蓬鬆不織布,按照以下的各測量方法測量:藉由各乾燥輥之乾燥後及藉由各熱處理用加熱輥之熱處理後的水分率、初期帶體、第1帶體及第2帶體的基重、以及蓬鬆不織布的厚度、密度、乾燥時拉伸強度、濕潤時拉伸強度、水分吸收量、耐摩擦堅牢度及熱膨脹性粒子脫落之有無。測量蓬鬆不織布的厚度、密度、乾燥時拉伸強度、濕潤時拉伸強度、水分吸收量、耐摩擦堅牢度及熱膨脹性粒子脫落之有無係顯示於表1。且,對於實施例1及比較例1的蓬鬆不織布,藉由電子顯微鏡照片拍攝蓬鬆不織布之剖面及第1面的表面。拍攝到的電子顯微鏡照片係顯示於圖5及圖6。
<水分率>
對30cm×30cm大小的試驗片進行採樣,測量該試驗片的重量(W1)。將測量重量後的試驗片在105℃之恆溫槽靜置1小時使其乾燥後,測量重量(D1)。根據下述式算出水分率。此外,水分率為10個試驗片的平均值。
水分率=(W1-D1)/W1×100(%)
<基重>
初期帶體係將第1帶體及第2帶體之測量用帶體分別藉由不織布製造裝置製作。而且,從各帶體分別採樣30cm×30cm大小的測量用試料,藉由分別測量採樣的測量用試料的重量而算出各帶體的基重(g/m2)。此外,基重為10個測量用試料的平均值。
<厚度>
從製造的蓬鬆不織布採樣10cm×10cm大小的測量用試料。使用具備15cm2的測量件之厚度計((股)大榮化學精器製作所製型式FS-60DS),以3gf/cm2測量負載之測量條件,測量測量用試料的厚度。對1個測量用試料測量3個部位之厚度,將該3個部位的厚度之平均值作為蓬鬆不織布的厚度(mm)。
<密度>
從製造的蓬鬆不織布採樣10cm×10cm大小的測量用試料。測量測量用試料的重量,根據該重量和上述厚度算 出蓬鬆不織布的密度(g/cm3)。
<乾燥時拉伸強度>
從製造的蓬鬆不織布裁切:長度方向與MD方向一致的25mm寬度之長方形試驗片,及長度方向與CD方向一致的25mm寬度之長方形試驗片,製作測量用試料。對於MD方向及CD方向的測量用試料,使用具備最大負載容量為50N的測力計之拉伸試驗機(島津製作所(股)製,Autogaraph型式AGS-1kNG),以100mm的夾具間距離、100mm/分的拉伸速度條件,測量拉伸強度。測量係分別使用3個測量用試料進行3次,將該3次測量值的平均值分別作為MD方向及CD方向的乾燥時拉伸強度(N/25mm)。
<濕潤拉伸強度>
從製造的蓬鬆不織布裁切:長度方向與MD方向一致的25mm寬度之長條形試驗片,及長度方向與CD方向一致的25mm寬度之長條形試驗片,製作測量用試料。將製作的測量用試料的質量之2.5倍的蒸餾水含浸於測量用試料(含水倍率250%)。對於MD方向及CD方向的測量用試料,使用具備最大負載容量為50N的測力計之拉伸試驗機(島津製作所(股)製,Autogaraph型式AGS-1kNG),以100mm的夾具間距離、100mm/分的拉伸速度條件,測量拉伸強度。測量係分別使用3個測量用試料進 行3次,將該3次測量值的平均值分別作為MD方向及CD方向的濕潤時拉伸強度(N/25mm)。
<水分吸收量>
從製造的蓬鬆不織布採樣10cm×10cm大小的測量用試料。測量測量用試料的質量後,將測量用試料在蒸餾水中浸漬1分鐘。接著,在網(80篩網)上放置1分鐘後,測量該測量用試料的質量。將從浸漬於蒸餾水後的測量用試料的質量減去浸漬於蒸餾水前的測量用試料的質量之值,換算成毎1m2不織布之值,將該換算值作為水分吸收量(g/m2)。
<耐摩擦堅牢度>
從製造的蓬鬆不織布採樣寬度300mm×長度200mm大小的測量用試料,在染色物耐摩擦堅牢度試驗機((股)大榮科學精機製作所製),以欲測量之面為上面安裝測量用試料。此時,在試驗機的安裝面中之與測量用試料相接的面安裝布膠帶,將測量用試料配置成滑動片的移動方向與測量用試料的200mm長度方向一致。然後,以30次/分的摩擦往返速度及200g負載之條件,進行摩擦係數測量至測量用試料表面產生破損為止。將該測量用試料表面產生破損為止的摩擦係數測量之次數作為耐摩擦堅牢度(次)。
<熱膨脹性粒子脫落試驗>
從製造蓬鬆不織布採樣寬度150mm×長度150mm大小的測量用試料。以A4尺寸的黑色畫紙夾住測量用試料,使用縱型振盪機(IWAKI公司,SHKV-200),以300rpm振盪10分鐘後,目視確認黑色畫紙上是否有熱膨脹性粒子脫落。
如表1所示,未進行表面熱處理的比較例1之蓬鬆不織布確認有熱膨脹性粒子之脫落,但實施例1~3的蓬鬆不織布皆未看到熱膨脹性粒子之脫落。且,實施例1~3的蓬鬆不織布相較於比較例1的蓬鬆不織布,乾燥時拉伸強度、濕潤時拉伸強度及耐摩擦堅牢度皆較優異。
且,根據圖5(a)及(b)所示之電子顯微鏡 照片,得知實施例1的蓬鬆不織布在表層部,熱膨脹性粒子熔融而與構成纖維熔接,被覆蓬鬆不織布表面之大部分。再者,得知實施例1的蓬鬆不織布在比表層部更內側的內部,熱膨脹性粒子維持膨脹粒子狀的形態。
另一方面,根據圖6(a)及(b)所示之電子顯微鏡照片,得知未進行表面熱處理的比較例1之蓬鬆不織布有許多的熱膨脹性粒子存在蓬鬆不織布的表面及表層部,由於使用時的振動等而呈容易脫落之狀態。
1‧‧‧不織布製造裝置
10‧‧‧帶體形成部
11‧‧‧原料供給頭
12‧‧‧第1搬運輸送帶
13‧‧‧第2搬運輸送帶
14‧‧‧加壓脫水部
15‧‧‧第3搬運輸送帶
20‧‧‧乾燥部
21‧‧‧乾燥輥(楊克式烘缸)
30‧‧‧高溫處理部
31‧‧‧高溫高壓水蒸氣供給裝置
32‧‧‧高溫高壓水蒸氣吸引裝置
40‧‧‧表面熱處理部
41‧‧‧第1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
42‧‧‧第2面側熱處理用加熱輥
50‧‧‧捲繞部
51‧‧‧捲繞輥
61‧‧‧初期帶體
62‧‧‧脫水後帶體
63‧‧‧乾燥後帶體(混抄薄片)
64‧‧‧高溫處理後帶體(不織纖維薄片)
65‧‧‧第1面側熱處理後帶體
66‧‧‧第2面側熱處理後帶體
MD‧‧‧方向

Claims (9)

  1. 一種蓬鬆不織布之製造方法,包含:步驟A,係準備具有第1面及與該第1面相反的第2面之不織纖維薄片,該不織纖維薄片含有蓬鬆不織纖維層,該蓬鬆不織纖維層含有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和纖維且構成前述第1面;及步驟B,係藉由熱輥或熱壓花輥將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至少第1面加熱,使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至少位於第1面側的表層部之前述熱膨脹性粒子熔融。
  2. 如請求項1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步驟A包含形成前述蓬鬆不織纖維層之步驟,該步驟係藉由使熱膨脹性粒子的膨脹開始溫度以上的濕熱空氣或水蒸氣接觸於將未膨脹的熱膨脹性粒子和纖維混抄而成的混抄薄片,使前述未膨脹的熱膨脹性粒子膨脹而形成前述蓬鬆不織纖維層。
  3. 如請求項1或2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熱膨脹性粒子包含由熱可塑性樹脂構成的殼部、及內包在該殼部的膨脹劑,前述步驟B包含以前述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以上且比前述熱可塑性樹脂的熔點高10℃的溫度以下之溫度,將前述不織纖維薄片加熱。
  4. 如請求項1或2之製造方法,其中,將前述不織纖維薄片加熱前的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含水率為5質量%以下。
  5. 如請求項1或2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蓬鬆不織纖維層構成與前述第1面相反的前述第2面,前述步驟B包含:將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第1面及第2面加熱,使分 別位於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第1面側及第2面側的各表層部之前述熱膨脹性粒子熔融。
  6. 如請求項1或2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不織纖維薄片進一步包含構成前述第2面且不含熱膨脹性粒子的不織纖維層,前述步驟B包含:僅將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第1面加熱,使位於前述不織纖維薄片的第1面側的表層部之前述熱膨脹性粒子熔融。
  7. 一種蓬鬆不織布,係具有第1面及與該第1面相反的第2面,前述蓬鬆不織布含有蓬鬆不織纖維層,該蓬鬆不織纖維層含有膨脹後的熱膨脹性粒子和纖維且構成前述第1面,前述蓬鬆不織布的至少第1面側的表層部,含有至少局部地填充在纖維間而將前述纖維彼此結合的前述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
  8. 如請求項7之蓬鬆不織布,其中,前述蓬鬆不織纖維層構成與前述第1面相反的前述第2面,前述蓬鬆不織布的第1面側及第2面側的各表層部,分別含有至少局部地填充在纖維間而將前述纖維彼此結合的前述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
  9. 如請求項7之蓬鬆不織布,其中,前述蓬鬆不織布進一步含有構成前述第2面且不含熱膨脹性粒子的不織纖維層,前述蓬鬆不織布的第1面側的表層部,含有至少局部地填充在纖維間而將前述纖維彼此結合的前述熱膨脹性粒子的熔融物。
TW104143174A 2014-12-25 2015-12-22 Non-woven fabric and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6332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3677 2014-12-25
JP2014263677A JP6305330B2 (ja) 2014-12-25 2014-12-25 不織布及び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1240A true TW201631240A (zh) 2016-09-01
TWI633228B TWI633228B (zh) 2018-08-21

Family

ID=56150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3174A TWI633228B (zh) 2014-12-25 2015-12-22 Non-woven fabric and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05330B2 (zh)
TW (1) TWI633228B (zh)
WO (1) WO201610398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2406B (zh) * 2017-10-27 2019-09-21 信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自黏透氣不織布製程及其成品
TWI810746B (zh) * 2020-12-17 2023-08-01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包裝體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3038B2 (ja) * 2016-07-07 2022-02-21 株式会社タイキ 化粧品
CN112064194A (zh) * 2019-12-06 2020-12-11 长春博超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纤维毡、纤维板及其制备装置和方法
JP2021183297A (ja) * 2020-05-20 2021-1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フィルター、マスク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5200A (ja) * 1993-02-05 1994-08-23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木質系板状繊維板の製造方法
JP3560276B2 (ja) * 1997-10-09 2004-09-02 特種製紙株式会社 脱臭紙
JP2005097749A (ja) * 2000-06-26 2005-04-14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機能性不織布
JP2003003398A (ja) * 2001-06-22 2003-01-08 Oji Paper Co Ltd 低密度紙
JP4318997B2 (ja) * 2003-09-30 2009-08-26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耐熱クッションシート材
JP2005213712A (ja) * 2004-02-02 2005-08-11 Daiken Trade & Ind Co Ltd 軽量繊維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畳床
JP5752078B2 (ja) * 2012-03-30 2015-07-2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5966676B2 (ja) * 2012-06-28 2016-08-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繊維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5912931B2 (ja) * 2012-07-04 2016-04-27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気体処理装置用保持材、気体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6196763B2 (ja) * 2012-09-28 2017-09-1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板紙、段ボールシート及び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2406B (zh) * 2017-10-27 2019-09-21 信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自黏透氣不織布製程及其成品
TWI810746B (zh) * 2020-12-17 2023-08-01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包裝體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03984A1 (ja) 2016-06-30
JP2016121427A (ja) 2016-07-07
TWI633228B (zh) 2018-08-21
JP6305330B2 (ja) 2018-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3228B (zh) Non-woven fabric and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564450B (zh) Manufacture of nonwovens and nonwovens
JP5901129B2 (ja)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6423578B2 (ja) 積層不織布、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製品
BR112015009434B1 (pt) Processo de formação de uma manta laminada emaranhada por fluido
TW201900962A (zh) 具有纖維直徑分布的非織纖維素纖維織物
WO2012132966A1 (ja)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TWI544889B (zh) Wet wip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WO2013047863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non-woven fabric
JP6920142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及び吸収性物品
TW201348546A (zh) 不織布及不織布之製造方法
US2018244A (en) Paper product and method of making
TWI567259B (zh) Manufacture of nonwovens and nonwovens
JP6016769B2 (ja) 不織布及び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TW201400661A (zh) 不織布及不織布之製造方法
ES2781874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fabricar paños de limpieza para cilindros de impresión
JP2019077966A (ja) セルロース系消臭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6579192B2 (ja) 皮膚貼着用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26606B2 (ja) フェイスマスク用木綿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44281A (ja) 風合いに優れたスパンレース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TW212817B (en) Patterned spunlaced fabrics containing woodpulp
JP2005105439A (ja) 繊維ウエブ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繊維ウエブを用いた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