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7997A - 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7997A
TW201607997A TW104121745A TW104121745A TW201607997A TW 201607997 A TW201607997 A TW 201607997A TW 104121745 A TW104121745 A TW 104121745A TW 104121745 A TW104121745 A TW 104121745A TW 201607997 A TW201607997 A TW 2016079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dye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dy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1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西諒
清水慎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化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化藥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化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7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799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抑制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中之粉體凝集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中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並且上述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藉由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即便於高溫下進行加熱之情形時亦可抑制粉體凝集。

Description

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中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
例如作為著色材料,含有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係用於紫外線硬化型油墨、熱硬化型油墨、噴墨油墨、凹版油墨、平版油墨等各種油墨、液體調色劑、轉印式鹵化銀感光材料、熱敏轉印方式之記錄材料、記錄筆、光記錄媒體材料、接著劑、粉體塗料、粉體調色劑等各種領域。
作為該等粉體所含有之著色劑,可列舉各種顏料或染料。然而,含有分散染料或油溶性染料作為著色劑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不同於其他著色劑,已知例如於輸送時作為著色材料而使用時,因長期之保存或經時變化,而特徵性地產生尤其於高溫下之粉體凝集,因此該情況之抑制成為極其重大之課題。
有該粉體凝集係由以下情況產生之啟示:於樹脂組合物中均勻熔融或分散之染料可能因熱而發生不均勻化,從而出現於樹脂組合物之表面,藉此出現於該表面染料間之物理性或化學性之相互作用而產生該粉體凝集。若產生此種凝集,則會導致損害粉體之流動性、分散性、或帶電性等各物性,因此強烈要求抑制粉體凝集。
專利文獻1中,關於水性噴墨記錄用油墨之原料之著色劑微粒子 分散液,揭示有由選自油溶性染料、分散染料中之疏水性著色劑及作為天然樹脂之松香化合物所製作之著色劑微粒子分散液。
又,作為以電子照相方式使用之乾式粉體調色劑或液體調色劑,例如專利文獻2~5中揭示有各種類者。
使用電子照相方式之昇華轉印染色係揭示於例如下述專利文獻6~10中。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8-3494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2-182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5-2747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平9-73198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平3-18866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平02-295787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平06-051591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特開平10-058638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特開2000-029238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專利特表2006-500602號公報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抑制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中之粉體凝集的方法。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於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中,藉由將上述樹脂之溶解性參數(Solubility Parameter,以下稱為「SP值」)設為9.5以上,可 解決上述課題,從而完成本發明。即,本發明係關於以下1)~10)。
1)一種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其係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中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並且該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2)如上述1)中所記載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其中上述染料為分散染料及/或溶劑染料;3)一種樹脂組合物之粉體,其係如上述1)中所記載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所使用者,並且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該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4)如上述1)中所記載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其中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係進而至少含有蠟、帶電控制劑、及外添劑之調色劑;5)如上述4)中所記載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其中上述染料為分散染料及/或溶劑染料;6)一種調色劑,其係如上述5)所記載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所使用者,並且至少含有樹脂、染料、蠟、帶電控制劑、及外添劑;7)一種粉體,其係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之樹脂組合物者,並且該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8)一種調色劑,其係至少含有樹脂、染料、蠟、帶電控制劑及外添劑者,並且該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9)一種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至少將樹脂、及染料混合而獲得樹脂-染料混合物之步驟,將上述樹脂-染料混合物熔融混練而獲得樹脂組合物之步驟,將上述樹脂組合物粉碎之步驟,並且上述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及 10)一種調色劑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至少將樹脂、染料、蠟、帶電控制劑及外添劑混合而獲得樹脂-染料混合物之步驟,將上述樹脂-染料混合物熔融混練而獲得樹脂組合物之步驟,將上述樹脂組合物粉碎之步驟,並且上述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抑制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中之粉體凝集的方法。
於本說明書中,樹脂組合物之所謂「粉體」係以包括具有粒子狀等各種形狀之全部粉體之含義使用。
又,於本說明書中,只要無特別說明,則「%」及「份」包括實施例等在內,均以質量基準進行記載。
又,SP值之單位為「(cal/cm3)1/2」。
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至少含有SP值為9.5以上之樹脂。該樹脂組合物之粉體可僅含有SP值為9.5以上之樹脂,亦可併用SP值為9.5以上之樹脂及其以外之樹脂。作為SP值為9.5以上之樹脂,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聚酯。
作為上述「其以外之樹脂」,並無特別限定,若為可與染料混合之樹脂,則可自公知之樹脂中根據使用目的而適當選擇。
作為其具體例,例如可列舉: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之聚合物、苯乙烯系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環氧樹脂、環氧多元醇樹 脂、聚胺基甲酸酯、聚醯胺、聚乙烯丁醛、聚丙烯酸樹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樹脂、脂肪族烴樹脂、脂環族烴樹脂、芳香族系石油樹脂、氯化石蠟、石蠟等。該等之中,較佳為苯乙烯系共聚物。
上述樹脂均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將2種以上之樹脂併用時,較佳為將聚酯樹脂彼此併用。
於單獨使用該等樹脂,或併用該等樹脂時,樹脂之SP值通常為9.5以上,較佳為9.5~15.0,更佳為9.5~12.0,進而較佳為9.5~11.0,尤佳為9.8~10.4。
作為上述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之聚合物,例如可列舉:聚苯乙烯、聚對氯苯乙烯、聚乙烯基甲苯等。
作為上述苯乙烯系共聚物,例如可列舉:苯乙烯-對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等)、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等)、苯乙烯-α-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乙烯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苯乙烯-順丁烯二酸共聚物、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酯共聚物等。
該等樹脂可合成,亦可作為市售品取得。
作為上述樹脂之市售品之一例,可列舉:作為聚酯而已知之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684、DIACRON FC-2232、DIACRON FC-1224、DIACRON FC-316、DIACRON ER-508等;作為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而已知之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CPR-100、CPR-250、CPR-390等;等。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SP值意指「K.W.Suh,J.M.Corbett,J.Appl.Polym.Sci.,Vol.12,p.2359-2370(1968).」所揭示之根據濁點滴定法之結果所求出之值。該方法係向使樹脂0.5g溶解於Tml(Tetramethyllead,四甲基鉛)之THF(四氫呋喃)而成之溶液中,分別使用並滴加SP值較低之不良溶劑(正己烷)及SP值較低之不良溶劑(去離子水),分別測定至產生渾濁為止所需之不良溶劑之滴加量。可根據測定所獲得之正己烷及去離子水之滴加量,根據下述計算式算出SP值。
SP值=(VH 0.5δml+VD 0.5δmh)/(VH 0.5+VD 0.5)。
在此,上述計算式中之各符號等之含義如下。
VH=H/(T+H)。
VD=D/(T+D)。
δmlT×T/(T+H)+δH×H/(T+H)。
δmhT×T/(T+D)+δD×D/(T+D)。
VH:正己烷之體積分率。
VD:去離子水之體積分率
δml:正己烷/THF混合溶液之SP值。
δmh:去離子水/THF混合溶液之SP值。
δT:THF之SP值=9.52。
δH:正己烷之SP值=7.24。
δD:去離子水之SP值=23.43。
T:使樹脂溶解所需之THF之量(ml)。
H:正己烷之滴加量(ml)。
D:去離子水之滴加量(ml)。
作為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至少含有之染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反應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金屬錯合鹽酸性染料 或媒染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及分散染料、鹼性染料、甕染料、溶劑染料等油溶性染料等非水溶性染料;等。該等中,較佳為非水溶性染料,其中更佳為分散染料及/或溶劑染料。
再者,本說明書中所謂「非水溶性染料」意指對於水為不溶性或難溶性之染料。所謂對於水為「難溶性」意指對於25℃下之水之溶解度通常為0.11g/升以下,較佳為0.01g/升以下,更佳為0.001g/升以下之染料。
作為反應染料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C.I.活性黃2、3、18、81、84、85、95、99、102等黃色染料;C.I.活性橙5、9、12、13、35、45、99等橙色染料;C.I.活性棕2、8、9、17、33等棕色染料;C.I.活性紅3、3:1、4、13、24、29、31、33、125、151、206、218、226、245等紅色染料;C.I.活性紫1、24等紫色染料;C.I.活性藍2、5、10、13、14、15、15:1、49、63、71、72、75、162、176等藍色染料;C.I.活性綠5、8、19等綠色染料;C.I.活性黑1、8、23、39等黑色染料;等。
作為直接染料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C.I.直接黃4、5、11、12、50、86、87、127、130、132、142、147、153等黃色染料;C.I.直接橙15、34、39、102等橙色染料;C.I.直接棕195、209、210等棕色染料;C.I.直接紅81、89、224、225、226、227、239、243、252、255等紅色染料;C.I.直接紫9、51、66等紫色染料;C.I.直接藍86、87、108、199、200、202、218、237、248、267、273、279、281等藍色染料;C.I.直接綠59、80等綠色染料;C.I.直接黑19、22、112、117、161、170、171等黑色染料;等。
作為酸性染料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C.I.酸性黃1、3、11、17、18、19、23、25、36、38、40、40:1、42、44、49、59、59:1、61、65、72、73、79、99、104、110、159、169、176、184、 193、200、204、207、215、219、219:1、220、230、232、235、241、242、246等黃色染料;C.I.酸性橙3、7、8、10、19、24、51、56、67、74、80、86、87、88、89、94、95、107、108、116、122、127、140、142、144、149、152、156、162、166、168等橙色染料;C.I.酸性棕2、4、13、14、19、28、44、123、224、226、227、248、282、283、289、294、297、298、301、355、357、413等棕色染料;C.I.酸性紅1、6、8、9、13、18、27、35、37、52、54、57、73、82、88、97、97:1、106、111、114、118、119、127、131、138、143、145、151、183、195、198、211、215、217、225、226、249、251、254、256、257、260、261、265、266、274、276、277、289、296、299、315、318、336、337、357、359、361、362、364、366、399、407、415等紅色染料;C.I.酸性紫17、19、21、42、43、47、48、49、54、66、78、90、97、102、109、126等紫色染料;C.I.酸性藍1、7、9、15、23、25、40、61:1、62、72、74、80、83、90、92、103、104、112、113、114、120、127、127:1、128、129、138、140、142、156、158、171、182、185、193、199、201、203、204、205、207、209、220、221、224、225、229、230、239、249、258、260、264、277:1、278、279、280、284、290、296、298、300、317、324、333、335、338、342、350等藍色染料;C.I.酸性綠9、12、16、19、20、25、27、28、40、43、56、73、81、84、104、108、109等綠色染料;C.I.酸性黑1、2、3、24、24:1、26、31、50、52、52:1、58、60、63、107、109、112、119、132、140、155、172、187、188、194、207、222等黑色染料;等。
作為金屬錯合鹽酸性染料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C.I.酸性黃59、111、112、116、161等黃色染料;C.I.酸性橙82、87、88、95、122、147等橙色染料;C.I.酸性紅209、211、215、216、217、256、 262、317、355等紅色染料;C.I.酸性紫66、75、116等紫色染料;C.I.酸性藍167、168、171、234、250、276等藍色染料;C.I.酸性棕30、44、45、46、224、282、283、294、295、296、297、333、352、353、369、368等棕色染料;C.I.酸性綠43、60、76、77、80等綠色染料;C.I.酸性黑52:1、107、110、132、155、179等黑色染料;等。
作為媒染染料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C.I.媒染黃5、8、10、16、20、26、30、31、33、42、43、45、50、56、61、62、65等黃色染料;C.I.媒染橙3、4、5、8、12、13、14、20、21、23、24、28、29、32、34、35、36、37、42、43、47、48等橙色染料;C.I.媒染紅1、2、3、4、9、11、12、14、17、18、19、22、23、24、25、26、30、32、33、36、37、38、39、41、43、45、46、48、53、56、63、71、74、85、86、88、90、94、95等紅色染料;C.I.媒染紫2、4、5、7、14、22、24、30、31、32、37、40、41、44、45、47、48、53、58等紫色染料;C.I.媒染藍2、3、7、8、9、12、13、15、16、19、20、21、22、23、24、26、30、31、32、39、40、41、43、44、48、49、53、61、74、77、83、84等藍色染料;C.I.媒染綠1、3、4、5、10、15、19、26、29、33、34、35、41、43、53等綠色染料;等。
作為鹼性染料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C.I.鹼性黃1、2、11、28、51、57、87等黃色染料;C.I.鹼性橙2、14、21、24、31等橙色染料;C.I.鹼性棕1、16、17等棕色染料;C.I.鹼性紅1、2、5、9、12、13、14、15、18、22、27、29、35、36、40、51、76、118等紅色染料;C.I.鹼性紫1、2、3、4、7、10、14、15、20、27等紫色染料;C.I.鹼性藍1、3、5、7、9、16、22、24、25、26、28、29、64、99、117等藍色染料;C.I.鹼性綠1、4、5等綠色染料;C.I.鹼性黑2等黑色染料;等。
作為甕染料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C.I.甕黃2、4、10、20、33 等黃色染料;C.I.甕橙1、2、3、5、7、9、13、15等橙色染料;C.I.甕紅1、2、10、13、15、16、41、61等紅色染料;C.I.甕紫1、2、9、13、21等紫色染料;C.I.甕藍1、3、4、5、6、8、12、14、18、19、20、29、35、41等藍色染料;C.I.甕綠1、2、3、4、8、9等綠色染料;C.I.甕棕1、3、25、44、46等棕色染料;C.I.甕黑1、8、9、13、14、20、25、27、29、36、56、57、59、60等黑色染料;等。
作為分散染料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C.I.分散黃3、4、5、7、8、9、13、23、24、30、33、34、39、42、44、49、50、51、54、56、58、60、63、64、66、68、71、74、76、79、82、83、85、86、88、90、91、93、98、99、100、104、114、116、118、119、122、124、126、135、140、141、149、160、162、163、164、165、179、180、182、183、186、192、198、199、200、202、204、210、211、215、216、218、224、237等黃色染料;C.I.分散橙1、1:1、3、5、7、11、13、17、20、21、23、25、25:1、29、30、31、32、33、37、38、42、43、44、45、47、48、49、50、53、54、55、56、57、58、59、61、66、71、73、76、78、80、86、89、90、91、93、96、97、118、119、127、130、139、142等橙色染料;C.I.分散紅1、4、5、7、11、12、13、15、17、27、43、44、50、52、53、54、55、55:1、56、58、59、60、65、70、72、73、74、75、76、78、81、82、86、88、90、91、92、93、96、103、105、106、107、108、110、111、113、117、118、121、122、126、127、128、131、132、134、135、137、143、145、146、151、152、153、154、157、158、159、164、167、169、177、179、181、183、184、185、188、189、190、190:1、191、192、200、201、202、203、205、206、207、210、221、224、225、227、229、239、240、257、258、277、278、279、281、283、288、298、302、303、310、311、312、320、323、 324、328、343、359等紅色染料;C.I.分散紫1、4、8、11、17、23、26、27、28、29、31、33、35、36、38、40、43、46、48、50、51、52、56、57、59、61、63、69、77、97等紫色染料;C.I.分散綠9等綠色染料;C.I.分散棕1、2、4、9、13、19等棕色染料;C.I.分散藍3、5、7、9、14、16、19、20、26、26:1、27、35、43、44、54、55、56、58、60、60:1、62、64、64:1、71、72、72:1、73、73:1、75、77、79、79:1、81、81:1、82、83、87、91、93、94、95、64:1、96、102、106、108、112、113、115、118、120、122、125、128、130、131、139、141、142、143、145、146、148、149、153、154、158、165、165:1、165:2、167、171、173、174、176、181、183、185、186、187、189、197、198、200、201、205、207、211、214、224、225、257、259、266、267、270、281、284、285、287、288、291、293、295、297、301、315、330、333、334、341、353、354、358、359、360、364、365、368等藍色染料;C.I.分散黑1、3、10、24等黑色染料。
作為溶劑染料之具體例,例如可分別列舉:C.I.溶劑黃9、17、19、21、24、31、35、43、44、58、61、80、93、100、102、103、105、112、114、162、163等黃色染料;C.I.溶劑橙1、67等橙色染料;C.I.溶劑紅1、3、8、23、24、25、27、30、49、81、82、83、84、100、109、121、146等紅色染料;C.I.溶劑紫8、21等紫色染料;C.I.溶劑藍2、11、25、36、55、63、83、105、111等藍色染料;C.I.溶劑綠3等綠色染料;C.I.溶劑棕3等棕色染料;C.I.溶劑黑3、5、7、22、27、29等黑色染料;等。
上述染料均可單獨使用。又,為了獲得所需色調,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例如,於黑色油墨之製備中,以藍色染料為主體適當調配橙色 染料、及紅色染料而調色為黑色,而可將其用作黑色染料。又,例如為了將藍色、橙色、紅色、紫色、或黑色等色調微調整為所需色調,亦可調配複數種染料。
上述染料中,含有分散染料或溶劑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容易產生粉體凝集。又,於分散染料或溶劑染料中,具有昇華性之染料更容易產生粉體凝集。於含有該等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中,極良好地發揮出本發明之抑制粉體凝集之效果。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具有昇華性之染料意指「對乾熱處理之染色堅牢度(color fastness)試驗方法[JIS L 0879:2005](2010年確認,2005年1月20日修改,財團法人日本規格協會發行)」中之熱敏處理試驗(C法)污染(聚酯)之試驗結果通常為4級以下,較佳為3.5級或接近3級且4級以下,更佳為3級以下之染料。即,於本說明書中,熱敏處理試驗(C法)污染(聚酯)之試驗結果為4級之染料包含於具有昇華轉印適合性之染料。
此種染料中,作為公知之染料,例如可列舉以下之染料:作為黃色染料,可列舉:C.I.分散黃3、7、8、23、39、51、54、60、71、86;C.I.溶劑黃43、114、163;等。
作為橙色染料,可列舉:C.I.分散橙1、1:1、5、20、25、25:1、33、56、76;等。
作為棕色染料,可列舉:C.I.分散棕2;等。
作為紅色染料,可列舉:C.I.分散紅11、50、53、55、55:1、59、60、65、70、75、93、146、158、190、190:1、207、239、240;C.I.甕紅41;等。
作為紫色染料,可列舉:C.I.分散紫8、17、23、27、28、29、36、57;等。
作為藍色染料,可列舉:C.I.分散藍19、26、26:1、35、55、 56、58、64、64:1、72、72:1、81、81:1、91、95、108、131、141、145、359、360;C.I.溶劑藍3、63、83、105、111;等。
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所含有之染料之總含量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目的而適當選擇。作為其標準,相對於該粉體之總質量,通常為1~40%,較佳為2~35%,更佳為3~25%。
若染料之總含量未達1%,則作為著色材料無法發揮出充分之性能,若超過40%,則會產生該粉體中之染料之熔融或分散不良,變得難以抑制粉體凝集。
作為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用途,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含有紫外線硬化型油墨、熱硬化型油墨、噴墨油墨、凹版油墨、平版油墨等印刷油墨或液體調色劑之著色材料;轉印式鹵化銀感光材料;熱敏轉印方式之記錄材料;記錄筆、光記錄媒體材料、接著劑等所含有之著色材料;粉體塗料、粉體調色劑等所含有之著色材料等用途。該等用途中,較佳為紫外線硬化型油墨、熱硬化型油墨、噴墨油墨、凹版油墨、平版油墨等印刷油墨或液體調色劑;粉體塗料、粉體調色劑等所含有之作為各著色材料之用途,可列舉液體調色劑所含之粉體之著色樹脂組合物、粉體塗料、粉體調色劑等。
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可用於如上所述之各種用途。因此,該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亦可根據其使用用途而含有樹脂以外之添加劑。
作為添加劑之一例,若列舉粉體調色劑,則例如可列舉:蠟、帶電控制劑、外添劑等添加劑。關於該等之種類、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總質量中之含量、及含有該等添加劑之粉體調色劑之製造方法等,均記載於公知之先前技術文獻中。於將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用作粉體調色劑時,可基於公知之先前技術文獻而製備為粉體調色劑,用於其他用途時,亦可同樣地製備。
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即便於含有此種添加劑時,亦發揮出充 分之抑制凝集之效果。
作為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體積平均粒徑(D50 Vol.),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其使用目的及/或用途而製成適當粒徑。
於將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用作粉體調色劑時,通常為1μm~12μm,較佳為2μm~10μm,更佳為3μm~10μm,進而較佳為5μm~8μm左右。
再者,平均粒徑係使用精密粒度分佈測定裝置(Beckman Coulter公司製造,Mulitisizer 4)進行測定,只要本說明書中無特別說明,則對測定值之小數點以下進行四捨五入而記載。
作為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造方法,亦可使用如下之公知之任意製造方法:至少將樹脂、染料混練後,進行粉碎、分級之粉碎法;於昇華性染料等染料之存在下,使聚合性之單體進行聚合,同時一面控制形狀或大小,一面製備粉體之聚合法(例如乳化聚合法、溶解懸浮法、乳化聚集法、聚酯拉伸法等);等。就可高速地製造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粉碎法,就減小該粉體之體積平均粒徑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聚合法。
上述中,藉由粉碎法所進行之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造例如可藉由下述製造步驟1~3之3個步驟進行。
[製造步驟1]
利用韓歇爾混合機等混合機至少將聚酯樹脂、昇華性染料混合,而獲得樹脂-染料混合物之步驟。
[製造步驟2]
利用密封式捏合機、或單軸或雙軸之擠出機等將製造步驟1中所獲得之樹脂-染料混合物熔融混練,進行冷卻而獲得樹脂組合物之步驟。
[製造步驟3]
利用錘磨機等將製造步驟2中所獲得之樹脂組合物粗粉碎後,利用噴射磨機等進行微粉碎,視需要使用各種分級機或旋風分離器以成為目標粒度分佈之方式進行分級,而獲得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步驟。
本發明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於尤其是高溫下之輸送時、使用時、或保存時等情況下,可抑制染料出現於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表面之現象。因此,可提供一種可抑制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凝集,耐熱穩定性、經時穩定性極高,可用於各種用途的高品質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並未受該等實施例限定。
實施例中,平均粒徑係使用精密粒度分佈測定裝置「Mulitisizer 4(Beckman Coult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測定。
[樹脂之SP值之計算]
以下,以DIACRON FC-316為例記載SP值之計算方法。
分別使用正己烷及去離子對向100ml之THF中溶解DIACRON FC-316(0.5g)所獲得之溶液進行滴定,直至達到濁點。正己烷及去離子水之滴定量分別為37.1ml及17.3ml。
使用該等數值,根據上述計算式,求出DIACRON FC-316之SP值。再者,對於其他樹脂,亦可與上述同樣地求出滴定量,並根據上述計算式求出各自之SP值。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
以下,記載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例。各製備例中所使用之混合機為ZOJIRUSHI CORPORATION製造之BM-RS08。
[實施例1]: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將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91份)、Kayaset Yellow A-G(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I.分 散黃54:4.5份)、下述式(1)所表示之染料(4.5份)於加熱至200℃之加熱板上熔融摻合。冷卻後,藉由利用混合機將所獲得之混練物粉碎,而獲得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再者,下述式(1)所表示之染料係藉由日本專利特開平6-184481號所記載之方法而合成。
[實施例2]: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將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90份)、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C.I.分散藍359(6份)、下述式(2)所表示之染料(4份)於加熱至200℃之加熱板上熔融摻合。冷卻後,藉由利用攪拌器將所獲得之混練物粉碎,而獲得本發明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再者,下述式(2)所表示之染料係藉由日本專利特開平6-228444號所記載之方法而合成。
[實施例3]: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使用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2247代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實施例4]: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使用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2247代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獲得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比較例1]:比較用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使用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LMATEX CPR-390代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比較用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比較例2]:比較用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使用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LMATEX CPR-390代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獲得比較用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基於下述方法,對藉由上述方式所製備之各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滲出性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
[滲出性試驗]
稱量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製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5.0g,置於50ml之玻璃管瓶(日電理化玻璃公司製造,SV-50A)中,利用封蓋進行密封,而製備試驗用之各樣品。將所獲得之各樣品於下述2個條件下進行保管後,靜置恢復至室溫。其後,拍攝各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電子顯微鏡(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製造,S-4800型場發射型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依據下述A~D之評價 基準,分別對自該粉體有無滲出染料進行評價。
條件1:於室溫(25℃)下保管24小時。
條件2:放入60℃±1℃之恆溫器中,保管24小時。
[評價基準]
A:幾乎未觀測到滲出之染料。
B:略微觀測到滲出之染料,但大部分為未達1μm之較小固體。
C:觀測到滲出之染料,大量觀測到1μm以上且未達3μm之中型固體。
D:滲出之染料非常多,大量觀測到3μm以上之較大固體。
下述表1中之簡稱等表示以下含義。
DpY54:C.I.分散黃54。
DpB359:C.I.分散藍359。
RT:室溫。
作為上述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一例,製備粉體調色劑,試驗其抑制凝集之效果。
[實施例5]
(步驟1)
將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100份)、Kayaset Yellow A-G(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I.分 散黃54:5份)、上述式(1)所表示之染料(5份)、BONTRON E-84(1份)、巴西棕櫚蠟C1(4份)放入韓歇爾混合機,以30m/秒之旋轉速度預備混合10分鐘後,利用雙軸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藉由將所獲得之熔融混練物使用粉碎/分級機進行粉碎、分級,而獲得平均粒徑為7.8μm之調色劑母粒子。
(步驟2)
將製備例1(步驟1)中所獲得之調色劑母粒子(100份)、CLARIANT JAPAN公司製造之H05TM(1.5份)、CABOT公司製造之TG-811F(1.5份)、TITAN KOGYO公司製造之STT-30A(0.5份)及SW-350(1.0份)放入韓歇爾混合機,以30m/秒之旋轉速度攪拌10分鐘,而製備黃色調色劑。
[實施例6]
(步驟1)
將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96份)、C.I.分散藍359(8份)、上述式(2)所表示之染料(6份)、BONTRON E-84(1份)、巴西棕櫚蠟C1(4份)放入韓歇爾混合機,以30m/秒之旋轉速度預備混合10分鐘後,利用雙軸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藉由將所獲得之熔融混練物使用粉碎/分級機進行粉碎、分級,而獲得平均粒徑為7.9μm之調色劑母粒子。
(步驟2)
將製備例2(步驟1)中所獲得之調色劑母粒子(100份)、CLARIANT JAPAN公司製造之H05TM(1.5份)、CABOT公司製造之TG-811F(1.5份)、TITAN KOGYO公司製造之STT-30A(0.5份)及SW-350(1.0份)放入韓歇爾混合機,以30m/秒之旋轉速度攪拌10分鐘,而製備藍色調色劑。
[比較例3]
(步驟1)
將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LMATEX CPR-390(100份)、Kayaset Yellow A-G(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I.分散黃54:5份)、上述式(1)所表示之染料(5份)、BONTRON E-84(1份)、巴西棕櫚蠟C1(4份)放入韓歇爾混合機,以30m/秒之旋轉速度預備混合10分鐘後,利用雙軸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藉由將所獲得之熔融混練物使用粉碎/分級機進行粉碎、分級,而獲得平均粒徑為7.8μm之調色劑母粒子。
(步驟2)
將製備例3(步驟1)中所獲得之調色劑母粒子(100份)、CLARIANT JAPAN公司製造之H05TM(1.5份)、CABOT公司製造之TG-811F(1.5份)、TITAN KOGYO公司製造之SW-350(1.0份)放入韓歇爾混合機,以30m/秒之旋轉速度攪拌10分鐘,而獲得僅包含1種染料之比較用之黃色調色劑。
[比較例4]
(步驟1)
將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LMATEX CPR-390(96份)、C.I.分散藍359(8份)、下述式(2)所表示之染料(6份)、BONTRON E-84(1份)、巴西棕櫚蠟C1(4份)放入韓歇爾混合機,以30m/秒之旋轉速度預備混合10分鐘後,利用雙軸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藉由將所獲得之熔融混練物使用粉碎/分級機進行粉碎、分級,而獲得平均粒徑為7.9μm之調色劑母粒子。
(步驟2)
將製備例2(步驟1)中所獲得之調色劑母粒子(100份)、CLARIANT JAPAN公司製造之H05TM(1.5份)、CABOT公司製造之TG-811F(1.5份)、TITAN KOGYO公司製造之SW-350(1.0份)放入韓歇爾混合機, 以30m/秒之旋轉速度攪拌10分鐘,而製備藍色調色劑。
基於下述方法,對藉由上述方式所製備之各調色劑之滲出性、凝集性、有無凝集塊進行評價。將試驗結果、與所使用之各樹脂之SP值示於下述表2。
再者,下述表2中之「RT」意指室溫。
[滲出性試驗]
稱量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製備之各調色劑5.0g,置於50ml之玻璃管瓶(日電理化玻璃公司製造,SV-50A)中,利用封蓋進行密封,而製備試驗用之各樣品。將所獲得之各樣品於下述2個條件下進行保管後,靜置恢復至室溫。其後,拍攝各調色劑之電子顯微鏡(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製造,S-4800型場發射型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依據下述A~D之評價基準,分別對自該粉體有無滲出染料進行評價。
條件1:於室溫(25℃)下保管24小時。
條件2:放入60℃±1℃之恆溫器中,保管24小時。
[評價基準]
A:幾乎未觀測到滲出之染料。
B:觀測到滲出之染料,但大部分為未達1μm之較小固體。
C:觀測到滲出之染料,大量觀測到1μm以上且未達3μm之中型固體。
D:滲出之染料非常多,大量觀測到3μm以上之較大固體。
[凝集性評價試驗]
稱量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製備之各調色劑5.0g,置於50ml之玻璃管瓶(日電理化玻璃公司製造,SV-50A)中,利用封蓋進行密封,而製備試驗用之各樣品。將所獲得之各樣品於下述4個條件下進行保管後,靜置恢復至室溫。其後,開蓋倒置玻璃管瓶,依據下述A~C 之評價基準,分別對各粉體調色劑之排出狀態、及有無粉體之凝集塊進行評價。
條件1:於室溫(25℃)下保管24小時。
條件2:放入40℃±1℃之恆溫器中,保管24小時。
條件3:放入50℃±1℃之恆溫器中,保管24小時。
條件4:放入60℃±1℃之恆溫器中,保管24小時。
[凝集性評價基準]
A:倒置後調色劑立即因自然落下而被排出。
B:即便倒置亦未立即排出,但於30秒~1分鐘以內調色劑自然落下而被排出。
C:倒置經過1分鐘以上,調色劑亦未自然落下。
由於粉體越凝集越難以自然落下,故而至自然落下為止之時間較短者意味著未產生粉體凝集,而為優異狀態。
[有無凝集塊]
A:於自然落下之調色劑中未見凝集塊。
B:自然落下之調色劑稍有變成塊狀,若用手指按壓則立即恢復為粉狀。
C:掉落之調色劑中有凝集塊,即便用手指按壓不會恢復為粉狀。
粉體越不產生凝集塊,意味著越為優異狀態。
由表1明確,本發明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具有抑制高溫下之滲出之效果。又,由表2明確,本發明之粉體調色劑於凝集性及凝集塊之形成之任一方面均減少粉體凝集,具有抑制粉體凝集之效果。隨著滲出之評價結果自A惡化為D,凝集性及凝集塊之狀態亦惡化,確認滲出與凝集性具有相關性。
[實施例7]: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使用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FC-2232代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實施例8]: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使用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FC-2232代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獲得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實施例9]: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使用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M-325代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實施例10]: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使用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M-325代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獲得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比較例5]:比較用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使用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B-391代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比較用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比較例6]:比較用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使用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B-391代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獲得比較用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比較例7]:比較用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使用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B-370代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比較用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比較例8]:比較用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備
使用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B-370代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IACRON FC-31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獲得比較用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
與上述[滲出性試驗]及[評價基準]同樣地對藉由上述方式所製備之實施例5~8及比較例3~6之各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滲出性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下述表3。
由表3之結果明確,各實施例於抑制滲出之效果、尤其是高溫下之抑制滲出之效果方面優異。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由於可抑制可用於各種用途之含 有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凝集故而極有用。

Claims (10)

  1. 一種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其係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中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該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其中上述染料為分散染料及/或溶劑染料。
  3. 一種樹脂組合物之粉體,其係如請求項1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所使用者,其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該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
  4. 如請求項1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其中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之樹脂組合物之粉體進而至少含有蠟、帶電控制劑、及外添劑之調色劑。
  5. 如請求項4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其中上述染料為分散染料及/或溶劑染料。
  6. 一種調色劑,其係如請求項5之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所使用者,並且至少含有樹脂、染料、蠟、帶電控制劑、及外添劑。
  7. 一種粉體,其係至少含有樹脂、及染料之樹脂組合物者,該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
  8. 一種調色劑,其係至少含有樹脂、染料、蠟、帶電控制劑及外添劑者,該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
  9. 一種樹脂組合物之粉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至少將樹脂、及染料混合而獲得樹脂-染料混合物之步驟,將上述樹脂-染料混合物熔融混練而獲得樹脂組合物之步驟,將上述樹脂組合物粉碎之步驟,並且 上述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
  10. 一種調色劑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至少將樹脂、染料、蠟、帶電控制劑及外添劑混合而獲得樹脂-染料混合物之步驟,將上述樹脂-染料混合物熔融混練而獲得樹脂組合物之步驟,將上述樹脂組合物粉碎之步驟,並且上述樹脂之SP值為9.5以上。
TW104121745A 2014-07-04 2015-07-03 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 TW2016079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8203 2014-07-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7997A true TW201607997A (zh) 2016-03-01

Family

ID=55019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1745A TW201607997A (zh) 2014-07-04 2015-07-03 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6002813A1 (zh)
TW (1) TW201607997A (zh)
WO (1) WO20160028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0888B2 (ja) * 2017-04-13 2021-05-12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4980B2 (ja) * 2002-01-31 2010-08-1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着色微粒子の水性分散体、水性インク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466697B (zh) * 2006-04-13 2013-05-15 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氧化型混合环状苯酚硫化物、使用其的电荷控制剂及调色剂
JP2009057422A (ja) * 2007-08-30 2009-03-19 Kao Corp 非水系顔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AU2013275607B2 (en) * 2012-06-11 2015-08-27 Jx Nippon Oil & Energy Corporation Organic EL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U2013342566A1 (en) * 2012-11-08 2015-05-14 Etowas Co., Ltd. Sublimation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and developer
WO2015020165A1 (ja) * 2013-08-09 2015-02-12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粉体、粉体凝集の抑制方法および染色性の改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02813A1 (ja) 2017-04-27
WO2016002813A1 (ja) 2016-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02098B2 (ja) 重合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重合トナー、トナー用結着樹脂の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用結着樹脂
US20050234189A1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latex polymer comprising wax and colorant
CN1577121A (zh) 有机调色剂工艺
JP2011522297A (ja) 広い色相領域を具現できる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用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34137A (ja) 黒色液体現像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印刷物
JP2015145985A (ja) 液体現像剤、及び印刷物
TW555814B (en) Composite pigments, coloring compositions, and image recording substances
JP2015131934A (ja) ブリードアウトの抑制方法
TW201607997A (zh) 粉體凝集之抑制方法
JP6188137B2 (ja) 染色性の改善方法
CN100510979C (zh) 电荷调节树脂粒子及静电显像用调色剂
JP6188136B2 (ja) 染色性の改善方法
JP2015057459A (ja) 粉体凝集の抑制方法
JP6249526B2 (ja) 粉体凝集の抑制方法
CN103443712A (zh) 品红色调色剂
JP2002244338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3304812B2 (ja) トナー用結着樹脂の製造方法
JP2015131933A (ja) ブリードアウトの抑制方法
JPWO2015020165A1 (ja) 粉体、粉体凝集の抑制方法および染色性の改善方法
JP2002214833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6512045B2 (ja) 液体現像剤用高分子分散剤、液体現像剤、及び印刷物
JP6478810B2 (ja) イエロートナー
JP2006317784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02697A (ja)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268359B2 (ja) 顔料マスターバッチ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