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3712A - 品红色调色剂 - Google Patents

品红色调色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3712A
CN103443712A CN2012800138843A CN201280013884A CN103443712A CN 103443712 A CN103443712 A CN 103443712A CN 2012800138843 A CN2012800138843 A CN 2012800138843A CN 201280013884 A CN201280013884 A CN 201280013884A CN 103443712 A CN103443712 A CN 103443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particle
mean
formula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38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泰
高桥薫
仲野正雄
氏房孝行
新藤太一
斋藤惠
村井康亮
井上圭
宫崎健
广濑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443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37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6Organic dy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6Organic dyes
    • G03G9/0914Acridine; Azine; Oxazine; Thiazine-;(Xanthene-)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11/00Diaryl- or thriarylmethane dyes
    • C09B11/04Diaryl- or thriarylmethane dyes derived from triarylmethanes, i.e. central C-atom is substituted by amino, cyano, alkyl
    • C09B11/10Amino derivatives of triarylmethanes
    • C09B11/24Phthalein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 Phthalanes; Fluoranes; Phthalides; Rhodamine dyes; Phthaleins having heterocyclic aryl rings; Lactone or lactame forms of triarylmethane dy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03G9/0806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whereby chemical synthesis of at least one of the toner components takes pla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03G9/08711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具有如高显色性和透明性等光谱反射特性和高耐光性的品红色调色剂。所述品红色调色剂至少包含具有特定结构的非水溶性呫吨染料化合物和粘结剂树脂。

Description

品红色调色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例如电子照相术、静电打印和调色剂喷射方法等图像形成方法中使用的品红色调色剂。
背景技术
在全色数字复印机和打印机中,显影剂中的着色剂显著地影响图像品质。因此,在将颜料用作着色剂的情况中,需要充分地粉碎颜料并将颜料均匀地分散于介质中。
在彩色调色剂中品红色调色剂用着色剂的已知实例包括喹吖啶酮颜料、硫靛蓝颜料、苝颜料、吡咯并吡咯二酮(diketopyrrolopyrrole)颜料、呫吨染料以及单偶氮染料和颜料。
这些化合物中,呫吨染料用作优异的着色剂并具有例如高显色性和透明性等光谱特性。因此,呫吨染料适合用于各种应用(参见专利文献1和2)。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第2009-0804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第5-0349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将颜料粉碎以便改善颜料的例如着色力(tinting power)和透明性等光谱特性的情况中,分散步骤和随后的生产步骤中热量的施加以及与溶剂的接触导致晶体的生长和转变等,由此不利地引起例如着色力和透明性降低等问题。
同时,专利文献1和2中所述的呫吨染料通常不具有充分的耐光性。此外,在呫吨染料用作品红色调色剂用着色剂的情况中,对粘结剂树脂的亲和性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因此,本发明的方面解决了上述问题。
即,本发明的方面提供具有优异的显色性和透明性等以及高耐光性的品红色调色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下面描述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方面提供至少包含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和粘结剂树脂的品红色调色剂:
式(1)
Figure BDA0000383456350000021
[其中式(1)中,R1、R5、R6和R10各自独立地表示烷基;R3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或芳氧基;且R2、R4、R7和R9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由式(2)表示的酰氨基,条件是R2、R4、R7和R9的至少之一表示由式(2)表示的酰氨基:
式(2)
Figure BDA0000383456350000031
(其中式(2)中,R11表示烷基、环烷基、芳基、芳烷基、烯基或杂环基;且*表示键合部位)]。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方面提供具有例如高显色性和透明性等光谱反射特性以及高耐光性的品红色调色剂。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方面的染料化合物(5)在DMSO-d6中在80℃、400MHz下的1H-NMR光谱。
图2为根据本发明方面的染料化合物(6)在DMSO-d6中在80℃、400MHz下的1H-NMR光谱。
图3为根据本发明方面的染料化合物(7)在DMSO-d6中在80℃、400MHz下的1H-NMR光谱。
图4为根据本发明方面的染料化合物(8)在DMSO-d6中在80℃、400MHz下的1H-NMR光谱。
图5为根据本发明方面的染料化合物(10)在DMSO-d6中在80℃、400MHz下的1H-NMR光谱。
图6为根据本发明方面的染料化合物(24)在DMSO-d6中在80℃、400MHz下的1H-NMR光谱。
图7为根据本发明方面的染料化合物(25)在DMSO-d6中在80℃、400MHz下的1H-NMR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方案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发明人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已发现使用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作为品红色调色剂用着色剂提供具有优异的显色性和透明性以及高耐光性的品红色调色剂。该发现导致了本发明的完成。
式1
Figure BDA0000383456350000041
[其中式(1)中,R1、R5、R6和R10各自独立地表示烷基;R3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或芳氧基;且R2、R4、R7和R9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由式(2)表示的酰氨基,条件是R2、R4、R7和R9的至少之一表示由式(2)表示的酰氨基:
式2
Figure BDA0000383456350000042
(其中式(2)中,R11表示烷基、环烷基、芳基、芳烷基、烯基或杂环基;且*表示键合部位)]。
下面将描述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
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具有对有机溶剂的高亲和性。注意在本发明方面中使用的术语“非水溶性”表示水中的溶解性小于1质量%。
式(1)中,由R1、R5、R6和R10表示的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式(1)中,各自由R1、R5、R6和R10表示的烷基可被取代基取代。可使用的取代基的实例包括烷氧基、氰基和卤素原子。具有取代基的R1、R5、R6和R10的具体实例包括羟乙基、甲氧基乙基、氰乙基和三氟甲基。
式(1)中,R1、R5、R6和R10可期望地选自以上所列出的官能团。在R1和R6表示相同的官能团时以及在R5和R10表示相同的官能团的情况中,可容易地产生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此外,在官能团各自表示甲基的情况中,原料易于可用。
式(1)中,由R3和R8表示的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式(1)中,由R3和R8表示的烷氧基的实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和异丙氧基。
式(1)中,由R3和R8表示的芳氧基的实例包括苯氧基和萘氧基。
式(1)中,由R3和R8表示的烷基、烷氧基和芳氧基可被取代基取代。可使用的取代基的实例包括烷基、芳基、芳烷基、羟基、氨基甲酰基、氨磺酰基、烷氧基和氰基以及卤素原子。具有取代基的R3和R8的具体实例包括羟乙基、甲氧基乙基、氰乙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羟乙氧基、对甲氧基苯氧基、邻甲氧基苯氧基、甲苯氧基和二甲苯氧基。
式(1)中,R3和R8的每一个可期望地选自以上所列出的官能团和氢原子。在R3和R8各自表示甲基、乙基或丙基的情况中,可提供令人满意的耐光性。在R3和R8各自表示除了氢原子之外的基团的情况中,考虑到生产的容易性R3和R8可表示相同的官能团。
式(1)中,R2、R4、R7和R9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由式(2)表示的酰氨基。R2、R4、R7和R9的至少之一表示由式(2)表示的酰氨基。为提供具有高显色性和高耐光性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R2、R4、R7和R9的至少之一需要表示由式(2)表示的酰氨基。
特别地,从增强显色性和耐光性的观点,式(1)中R2、R4、R7和R9的2至4个的每一个可表示由式(2)表示的酰氨基。在该情况中,考虑到生产的容易性,酰氨基可以是彼此相同的。此外,式(1)中R2至R7可表示相同的官能团,且式(1)中R4和R9可表示相同的官能团。
式(2)中,由R11表示的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式(2)中,由R11表示的环烷基的实例包括环戊基、环己基和环庚基。
式(2)中,由R11表示的芳基的实例为苯基。
式(2)中,由R11表示的芳烷基的实例包括苯甲基和2-苯乙基。
式(2)中,由R11表示的烯基的实例包括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甲基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和3-丁烯基。
式(2)中,由R11表示的杂环基的实例包括咪唑基、苯并咪唑基、吡唑基、苯并吡唑基、三唑基、噻唑基、苯并噻唑基、异噻唑基、苯并异噻唑基、噁唑基、苯并噁唑基、噻二唑基、吡咯基、苯并吡咯基、吲哚基、异噁唑基、苯并异噁唑基、噻吩基、苯并噻吩基、呋喃基、苯并呋喃基、吡啶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噌啉基、2,3-二氮杂萘基、间二氮杂萘基、喹喔啉基和三嗪基。
式(2)中由R11表示的官能团可被取代基取代。可使用的取代基的实例包括烷基、芳基、芳烷基、烯基、烷氧基、氰基、烷氨基、磺烷基、氨基甲酰基、氨磺酰基和磺酰氨基(sulfonylamino groups)以及卤素原子。具有取代基的R11的具体实例包括羟乙基、甲氧基乙基、氰乙基、三氟甲基、对甲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和邻氯苯基。
式(2)中,R11可以期望地选自以上所列出的官能团。考虑到显色性,R11可表示烷基、环烷基、芳基或芳烷基。考虑到生产的容易性,R11可表示烷基或芳基。考虑到较好的耐光性,R11可表示直链烷基。
如下方案中所示,对于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存在例如由式(3)和(4)表示的互变异构体。这些互变异构体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式(3)和(4)中,R1至R10的定义与式(1)中的R1至R10相同。
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可根据已知生产方法来合成。下面将示出示例性合成方案。
上述化合物B、C和D中,R1至R10的定义与式(1)中的R1至R10相同。
以上示例的方案中,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通过第一行中示出的第一缩合步骤和第二行示出的第二缩合步骤来合成。
第一缩合步骤中,在有机溶剂和缩合剂存在或不存在下加热并缩合化合物A和化合物B以合成化合物C。如第二行中示出的,加热并缩合在第一缩合步骤中合成的化合物C和化合物D以给出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
作为苯胺衍生物的化合物B和C以及化合物A容易地商购可得并且可通过已知的方法容易合成。
下面将描述在以上示出的合成方案中用于缩合反应的有机溶剂。在所述步骤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并不特别限定只要有机溶剂不参与反应即可。其实例包括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甲苯、二甲苯、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环丁砜、氯苯、二氯苯、三氯苯和硝基苯。根据基质的溶解性,这些化合物可单独或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用于所述步骤中的缩合剂的实例包括氧化镁、氯化锌和氯化铝。
所述步骤通常在60℃至2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并通常在24小时内完成。
在第一缩合步骤中的反应温度优选在60℃至100℃并更优选70℃至90℃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反应速率是适当的,并抑制过度反应,由此便于纯化。在第二缩合步骤中的反应温度优选在120℃至220℃并更优选180℃以下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反应速率是适当的,并且令人满意地抑制形成的化合物的分解。
在合成其中在式(1)中R1至R5表示相同的官能团并且其中R6至R10表示相同的官能团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的情况中,方案中化合物B和D可以是相同的化合物。因此,在该情况中,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可通过由化合物A的单缩合步骤来合成。所述反应通常在100℃至220℃下进行并通常在24小时内完成。
通过上述反应方案合成的终产物根据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通常的后处理来处理,然后进行例如重结晶、再沉淀或柱色谱等的纯化,以给出高纯度染料化合物。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可通过,例如1H-核磁共振谱、LC/TOF MS和UV/Vis分光光度法来鉴定。
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可单独用作着色剂。根据需要,两种以上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可以两种以上的组合来使用。可选地,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可与已知的品红色颜料或染料组合使用。此外,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可用作色淀颜料。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品红色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品红色调色剂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并且根据需要可包含蜡和电荷控制剂等。
粘结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以下单体的共聚物:可聚合乙烯基单体,例如苯乙烯系单体,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乙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邻乙基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和对乙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山萮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3-二甲基氨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衍生物单体,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硬脂基酯、丙烯酸山萮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丙烯腈、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乙基)丙烯酰胺,和烯烃单体,例如丁二烯、异戊二烯和环己烯;通过组合其两种以上制备的共聚物;和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混合物。其进一步的实例包括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和非乙烯基缩合树脂;这些树脂和上述乙烯基树脂的混合物;和通过在这些存在下与乙烯基单体聚合制备的接枝聚合物。
粘结剂树脂可单独使用。可选地,通常,可适当地将单体彼此混合并以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Tg)(J.Brandrup和E.H.Immergut,Eds.;"PolymerHandbook",Third edition;John Wiley&Sons,U.S.A.,1989;pp209-277)在40℃至75℃的范围内这样的方式来使用。在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中,保持图像透明性同时令人满意地保持当打印大量纸张时的贮存稳定性和稳定性。
蜡的具体实例包括石油蜡,例如石蜡、微晶蜡和矿脂以及其衍生物;褐煤蜡及其衍生物;通过费托法合成的烃蜡及其衍生物;聚烯烃蜡,例如聚乙烯蜡及其衍生物;和天然蜡,例如巴西棕榈蜡和小烛树蜡及其衍生物。所述衍生物包括它们的氧化物、它们与乙烯基单体的嵌段共聚物以及接枝改性产物。蜡的进一步的实例包括醇,例如高级脂族醇;脂肪酸,例如硬脂酸和棕榈酸;脂肪酸酰胺;脂肪酸酯;蓖麻油及其衍生物;植物蜡;和动物蜡。这些蜡可单独使用或根据需要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蜡优选具有50℃至200℃并更优选50℃至150℃的熔点。在本发明方面中使用的术语“熔点”表示根据ASTM D3418-82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法(DSC)测量的曲线中主吸热峰的峰值温度。具体地,蜡的熔点的测定如下: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822,由Mettler Toledo International Inc.制造)以5℃/min的加热速率在30℃至200℃的测量温度范围内进行测量。在常温和常湿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升温过程以获得在30℃至200℃的温度范围内的DSC曲线。将DSC曲线中主吸热峰的峰值温度定义为熔点。
蜡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优选在1至25质量份并更优选3至20质量份的范围内。
虽然作为包含于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品红色调色剂中的基础调色剂颗粒中的着色剂使用由式(1)表示的染料化合物,然而根据需要,可将另外的着色剂与其组合。
可组合的另外的着色剂的实例包括缩合的偶氮化合物、偶氮金属配合物、吡咯并吡咯二酮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喹吖啶酮化合物、碱性染料色淀化合物、萘酚化合物、苯并咪唑酮化合物、硫靛蓝化合物、苝化合物、次甲基化合物和烯丙基酰胺化合物(allylamide compound)。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局限于C.I.颜料橙1、5、13、15、16、34、36、38、62、64、67、72和74;C.I.颜料红2、3、4、5、6、7、12、16、17、23、31、32、41、48、48:1、48:2、48:3、48:4、53:1、57:1、81:1、112、122、123、130、144、146、149、150、166、168、169、170、176、177、178、179、181、184、185、187、190、194、202、206、208、209、210、220、221、224、238、242、245、253、254、255、258、266、269和282;C.I.颜料紫13、19、25、32和50;和分类为其衍生物的各种着色剂。
着色剂的总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可在1至20质量份的范围内。
根据需要,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品红色调色剂可包含电荷控制剂。这使其可以优化地控制响应于显影系统的摩擦带电量。
可使用任何已知的电荷控制剂作为用于在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品红色调色剂中的基础调色剂颗粒的电荷控制剂。特别地,考虑到高速显影性和图像稳定性可使用摩擦带电速度快并能够稳定地保持一定摩擦带电量的电荷控制剂。在通过直接聚合法生产调色剂的情况中,可使用抑制聚合的程度低且基本上不包含可溶于水性分散介质中的组分的电荷控制剂。
允许调色剂可负带电的电荷控制剂的实例包括各自包含磺酸基、磺酸盐基或磺酸酯基的聚合物和共聚物;水杨酸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单偶氮金属化合物;金属乙酰丙酮化物化合物;芳族羟基羧酸(aromatic oxycarboxylicacid);芳族单和多羧酸及其金属盐、其酸酐和其酯;苯酚衍生物,例如双酚;尿素衍生物;含金属的萘甲酸化合物;硼化合物;季铵盐;杯芳烃;和树脂类电荷控制剂。
允许调色剂可正带电的电荷控制剂的实例包括苯胺黑和用例如脂肪酸的金属盐改性的苯胺黑;胍化合物;咪唑化合物;鎓盐,例如季铵盐,如1-羟基-4-萘磺酸三丁基苄铵和四氟硼酸四丁铵,和其磷鎓盐类似物及其色淀颜料;三苯甲烷染料及其色淀颜料(色淀剂的实例包括磷钨酸、磷钼酸、磷钨钼酸、鞣酸、月桂酸、五倍子酸、铁氰化物和亚铁氰化物);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二有机锡氧化物,例如二丁基氧化锡、二辛基氧化锡和二环己基氧化锡;二有机锡硼酸盐,例如硼酸二丁基锡、硼酸二辛基锡和硼酸二环己基锡;和树脂类电荷控制剂。
这些电荷控制剂中,可组合两种以上的试剂。
根据本发明方面的调色剂可以是磁性调色剂或非磁性调色剂。在使用根据本发明方面的调色剂作为磁性调色剂的情况中,可引入已知的磁性材料。
在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品红色调色剂中,可将外部添加剂,例如无机细粉和树脂细颗粒添加到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的基础调色剂颗粒的表面。无机细粉的实例包括由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及其双氧化物组成的细粉,和通过使这些细粉进行表面处理生产的粉末。树脂细颗粒的实例包括由乙烯基树脂、聚酯树脂和硅酮树脂组成的细颗粒。它们起增强流动性的功能。
用于生产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品红色调色剂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悬浮聚合法、乳化聚集法、悬浮造粒法、乳液聚合法和研磨法,这些是已知的方法。这些生产方法中,从在生产期间实现低环境负荷和良好的粒度可控性的观点,特别地可采用例如悬浮聚合法、乳化聚集法和悬浮造粒法等在水性介质中进行造粒的生产方法。
下面将描述生产调色剂的方法。
首先,下面将描述通过悬浮聚合法生产调色剂。
在通过悬浮聚合法来生产品红色调色剂的情况中,从改善着色剂在调色剂中的分散性的观点,可进行生产其中将包含由式(1)表示的染料化合物的着色剂预先分散或溶解于介质的所谓母料的分散步骤。
例如,如下制备母料:将包含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的着色剂以及根据需要的例如树脂在搅拌下逐渐地添加到要分散着色剂的分散介质,由此使组分与分散介质充分混合。然后用分散机向混合物施加机械剪切力使着色剂稳定地溶解或细微地分散。
可用于母料的分散介质并不特别限定。为有效地提供着色剂的溶解性和分散性,分散介质可以是非水溶性溶剂。非水溶性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和乙酸丙酯;脂族烃,例如己烷、辛烷、石油醚和环己烷;芳族烃,例如苯、甲苯和二甲苯;和含卤素的烃,例如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溴乙烷。
用于母料的分散介质还可以是可聚合单体。可聚合单体为可加成聚合单体或可缩合聚合单体并且可以是可加成聚合单体。其具体实例包括苯乙烯系单体,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乙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邻乙基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和对乙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山萮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衍生物单体,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硬脂基酯、丙烯酸山萮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丙烯腈、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乙基)丙烯酰胺;和烯烃单体,例如丁二烯、异戊二烯和环己烯。
根据需要,还可将树脂添加到母料。作为添加到母料的树脂,可使用可用作粘结剂树脂的树脂。其具体实例包括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基醚树脂、聚乙烯基甲醚树脂、聚乙烯醇树脂和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这些树脂可单独或根据需要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根据需要,母料可进一步包含助剂。其具体实例包括表面活性剂、颜料分散剂和非颜料分散剂、填料、标准化剂(standardizer)、消泡剂、抗静电剂、防尘剂、增量剂、浓淡着色剂(shading colorant)、防腐剂、干燥抑制剂、流变控制添加剂、湿润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及它们的组合。
在母料制备后,将剩余的可聚合单体和蜡等添加到其中以制备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可将极性树脂,例如聚酯树脂或聚碳酸酯树酯添加到可聚合单体组合物。根据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和水性分散介质之间的极性平衡,添加的极性树脂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形成薄膜或从各基础调色剂颗粒的表面向中心以浓度梯度存在。此外,与根据本发明方面的着色剂相互作用的极性树脂的使用使得可以调节存在于调色剂中的着色剂的状态。
在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的品红色调色剂中,在合成粘结剂树脂中可使用交联剂以便增加调色剂的机械强度和调节粘结剂树脂的分子量。
交联剂的实例包括,但不特别局限于,双官能交联剂,例如二乙烯基苯、双(4-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5-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甘醇二丙烯酸酯、三甘醇二丙烯酸酯、四甘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200、#400和#600的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5-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200、#400和#600的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聚酯二甲基丙烯酸酯。
多官能交联剂的实例包括,但不特别局限于,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低聚酯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低聚酯甲基丙烯酸酯、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苯基)丙烷、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和偏苯三酸三烯丙酯。
考虑到调色剂的定影性以及耐污损性,这些交联剂各自优选以相对于100质量份可聚合单体为0.05至10质量份并更优选0.1至5质量份的量使用。
可用于该方法的分散机的实例包括,但不特别局限于,旋转剪切型均化器,例如球磨机、砂磨机和磨碎机等的介质式分散机,和高压对向碰撞式分散机。
在水性介质中分散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并造粒以形成可聚合单体组合物的液滴。使用聚合引发剂在水性介质中将在液滴中的可聚合单体聚合以制备包含调色剂颗粒的悬浮液。然后将调色剂颗粒从包含调色剂颗粒的悬浮液中分离。洗涤并干燥分离的调色剂颗粒。
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已知的聚合引发剂。其具体实例包括偶氮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无机过氧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其更具体的实例包括偶氮化合物,例如2,2'-偶氮双(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2,2'-偶氮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和二甲基2,2'-偶氮双(异丁酸酯);有机过氧化物聚合引发剂,例如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酯、叔己基过氧化苯甲酸酯和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无机过氧化物聚合引发剂,例如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和氧化还原引发剂,例如过氧化氢-亚铁体系、BPO-二甲基苯胺体系和铈(IV)盐-醇体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苯乙酮、苯偶姻醚和缩酮。
考虑到聚合度,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可聚合单体优选在0.1至20质量份并更优选0.1至10质量份的范围内。聚合引发剂的类型根据聚合方法而略微变化。参考其10小时半衰期温度,这些聚合引发剂可单独或根据需要以两种以上的组合来使用。
从实现可聚合单体组合物的令人满意的稳定性的观点,用于悬浮聚合法的水性介质可包含分散稳定剂。可使用的分散稳定剂的实例包括已知的无机和有机分散稳定剂。
在上述分散稳定剂中,在本发明方面中,考虑到在随后的洗涤步骤中除去分散稳定剂,可使用可溶于酸中的难水溶性无机分散稳定剂。本发明方面中,在使用难水溶性无机分散稳定剂制备水性分散介质的情况中,考虑到从可聚合单体组合物的液滴在水性介质中的稳定性,分散稳定剂的使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可聚合单体可为0.2至2.0质量份。考虑到液滴的稳定性,可使用相对于100质量份可聚合单体组合物为300至3000质量份的水来制备水性介质。
在悬浮聚合法中,在水性介质中分散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并使可聚合单体组合物的液滴造粒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使用旋转剪切均化器、高压对向碰撞式分散机或超声波分散机等的已知方法。
在洗涤步骤中的洗涤过程并不特别限定,然而包括通过过滤、用蒸馏水在搅拌下洗涤所得固体,并过滤混合物而使包含调色剂颗粒的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从实现令人满意的调色剂带电性的观点,可重复洗涤直至滤液的电导率达到150μS/cm以下。
在干燥步骤中,可使用通常已知的方法,例如振动型流态化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和快速喷射法(flash jet method)。考虑到带电性,干燥后的基础调色剂颗粒优选具有1.5质量%以下并更优选1.0质量%的水含量。
接下来,将描述通过乳化聚集法生产调色剂。
首先,制备包含分散于水性介质中的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以及包含在水性介质中分散含有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的着色剂颗粒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此外,根据需要,制备包含分散于水性介质中的蜡颗粒的蜡颗粒分散液。将所得分散液混合在一起以制备混合物(分散步骤)。然后使在上述步骤中制备的混合物中包含的颗粒聚集为聚集颗粒(聚集步骤)。加热聚集颗粒以聚结(聚结步骤)。过滤、洗涤并干燥聚结颗粒为调色剂。
在分散步骤中使用的术语“水性介质”指主要含水的介质。水性介质的具体实例包括水、含水和pH调节剂的介质、以及含水和有机溶剂的介质。
构成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的树脂并不特别限定,只要所述树脂对于调色剂用粘结剂树脂是适合的即可。
树脂颗粒分散液通过已知的方法来制备。例如,在包含由乙烯基单体,特别是苯乙烯单体制成的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的情况中,树脂颗粒分散液可通过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单体的乳液聚合来制备。
在通过另外的方法制备的树脂(例如,聚酯树脂)的情况中,将树脂溶解于在水中具有相对低的溶解度的亲油性溶剂中以制备树脂溶液。将所得树脂溶液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电解质一起添加到水性介质。用分散机,例如均化器形成树脂溶液的微细液滴。在加热或减压下蒸发溶剂而提供树脂颗粒分散液。可选地,可通过例如包括添加表面活性剂至树脂和用例如均化器等分散机使所得混合物在水中乳化并分散的方法,或转相乳化法来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
考虑到颗粒的聚集性和调色剂颗粒的造粒性,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优选具有0.005至1.0μm并更优选0.01至0.4μm的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
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度可通过例如动态光散射(DLS)法、激光散射法、离心沉降法、场流分级法(field-flow fractionation method)或电探测器法来测量。本发明方面中使用的术语“平均粒度”指通过在如下所述的动态光散射(DLS)法或激光多普勒法在20℃和0.01质量%固成分下测量的体积基准的50%累积粒度(D50),除非另作说明。
此外,包含着色剂的树脂颗粒分散液可通过将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一起同时供给到水性介质中并在水性介质中分散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来制备。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可包含表面活性剂以便使着色剂颗粒的分散稳定化。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水溶性高分子、无机化合物和离子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考虑到其表面活性可使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别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考虑到其在下游步骤中的可洗性,表面活性剂优选具有10,000以下并更优选5,000以下的分子量。同时,考虑到其表面活性,表面活性剂优选具有100以上并更优选200以上的分子量。
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油酸钠、月桂酸钠和硬脂酸钾;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月桂胺醋酸酯和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月桂基二甲基胺氧化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和聚氧乙烯烷基胺;和无机化合物,例如磷酸三钙、氢氧化铝、硫酸钙、碳酸钙和碳酸钡。这些化合物可单独或根据需要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考虑到下游步骤中的可洗性,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着色剂在0.01至10质量份,优选0.1至5.0质量份,并更优选0.5至3.0质量份的范围内。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通过已知方法制备。例如,可使用旋转剪切均化器,例如球磨机、砂磨机和磨碎机等的介质式分散机,或高压对向碰撞式分散机等。
用于分散步骤中的蜡分散液通过已知方法制备。
树脂颗粒分散液、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和蜡分散液根据需要可进一步包含另外的调色剂组分。
在聚集步骤中形成聚集颗粒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可采用包括添加pH调节剂、絮凝剂和稳定剂等到上述混合物并在加热下向所得混合物适当地施加机械动力(例如搅拌)的方法。
pH调节剂的实例包括,但不特别局限于,碱,例如氨和氢氧化钠;和酸,例如硝酸和柠檬酸。
絮凝剂的实例包括各自具有与用于分散颗粒的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表面活性剂;无机金属盐,例如氯化钠、碳酸镁、氯化镁、硝酸镁、硫酸镁、氯化钙和硫酸铝;和二价或更高价金属配合物。
稳定剂的实例包括表面活性剂;和包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性介质。
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但不特别局限于,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油酸钠、月桂酸钠和硬脂酸钾;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月桂胺醋酸盐和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月桂基二甲基胺氧化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和聚氧乙烯烷基胺;和无机化合物,例如磷酸三钙、氢氧化铝、硫酸钙、碳酸钙和碳酸钡。这些化合物可单独或根据需要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此处形成的聚集颗粒的平均粒度通常可与要生产的调色剂的平均粒度相当。为防止聚集颗粒聚结,可适当地添加pH调节剂和表面活性剂等。
在聚结步骤中,加热聚集颗粒使颗粒聚结,由此形成调色剂颗粒。加热温度可以是包含于聚集颗粒中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树脂分解温度之间的温度。例如,在类似于聚集步骤中的搅拌下,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或调节pH来终止聚集的进行。加热聚集颗粒至等于或高于树脂颗粒中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此使聚集颗粒聚结。加热时间可以是使颗粒充分聚结的时间。具体地,加热时间可在约10分钟至约10小时的范围内。
此外,在聚结步骤前或后可将包含分散其中的细颗粒的细颗粒分散液添加到上述混合物,由此将细颗粒附着到聚集颗粒的表面从而形成各自具有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
使在聚结步骤后获得的包含调色剂颗粒的悬浮液在适当的条件下过滤、洗涤、和干燥等,由此提供调色剂。在该情况中,可充分洗涤调色剂颗粒以便具有调色剂的充分的带电特性。
洗涤步骤和干燥步骤与通过悬浮聚合生产调色剂的情况中的那些相同。
接下来,将描述通过悬浮造粒法生产调色剂。
通过悬浮造粒法的生产方法不包括高温加热步骤。所述方法引起当使用低熔点蜡时发生的树脂和蜡组分之间的相容化的抑制。这防止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于相容化而降低。此外,对于形成为粘结剂树脂的调色剂材料,悬浮造粒法提供广泛选项的选择。因此易于使用具有有利定影性的聚酯树脂作为主要组分。因此,悬浮造粒法有利地用于生产具有不通过悬浮聚合法生产的树脂组成的调色剂。
将包含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的着色剂、粘结剂树脂和任选的蜡组分等混合于溶剂中以制备包含溶剂的组合物。将包含溶剂的组合物分散于水性介质中以使包含溶剂的组合物的颗粒造粒,由此提供包含溶剂的组合物的悬浮液。在减压下从包含溶剂的组合物的悬浮液中除去溶剂提供包含调色剂颗粒的悬浮液。从所得包含基础调色剂颗粒的悬浮液中分离调色剂颗粒。洗涤并干燥分离的调色剂颗粒。
包含溶剂的组合物可通过使包含分散于第一溶剂中的着色剂的分散液与第二溶剂混合来制备。即,使包含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的着色剂充分地分散于第一溶剂,然后与第二溶剂一起和其它调色剂材料混合,从而使包含于调色剂的各调色剂组分在调色剂颗粒中以令人满意的分散状态存在。
可用于包含溶剂的组合物的溶剂的实例包括芳族烃类,例如甲苯和二甲苯;脂族烃类,例如己烷、庚烷和辛烷;含卤素的烃类例如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α-三氯乙烷和四氯化碳;醇类例如甲醇、乙醇、丁醇和异丙醇;多元醇类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溶纤剂类例如甲基溶纤剂和乙基溶纤剂;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醚类例如苯甲醇乙醚、苯甲醇异丙醚和四氢呋喃;和酯类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这些溶剂可单独或根据需要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这些溶剂中,可使用具有低沸点并且能够充分溶解粘结剂树脂的溶剂以便易于除去调色剂颗粒悬浮液中的溶剂。
考虑到粘结剂树脂的溶解性和除去溶剂的容易性,用于包含溶剂的组合物的溶剂的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优选在50至5000质量份并更优选120至1000质量份的范围内。
可使用用于悬浮聚合法的水性介质作为用于悬浮造粒法的水性介质。
水性介质可包含可水混溶的溶剂。可包含的溶剂的实例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甲基溶纤剂、丙酮和甲基乙基酮。这些溶剂可单独或根据需要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悬浮造粒法中,在水性介质中分散包含溶剂的组合物并造粒包含溶剂的组合物的颗粒以提供包含溶剂的组合物的悬浮液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使用旋转剪切均化器、高压对向碰撞式分散机或超声波分散机等的已知方法。
从包含溶剂的组合物的悬浮液除去溶剂以提供包含调色剂颗粒的悬浮液的方法的实例包括,通过逐渐升高整个系统的温度以挥发溶剂、通过使干燥气体在系统中流动或通过减少整个系统中的压力来蒸发和除去悬浮液中的溶剂的方法。可选地,将悬浮液喷射入干燥气氛以蒸发和除去在包含溶剂的组合物中与溶剂一起的水性介质。
使所得包含调色剂颗粒的悬浮液在适当的条件下过滤、洗涤和干燥等,由此提供调色剂。在该情况中,可充分洗涤调色剂颗粒以便具有调色剂的充分的带电特性。
洗涤步骤和干燥步骤与通过悬浮聚合生产调色剂的情况中的那些相同。
接下来,将描述通过研磨法生产调色剂。
在通过研磨法生产调色剂的情况中,调色剂可用已知的生产设备,例如本领域人员已知的混合机、热捏合机和分级机来生产。
使用混合机,例如亨舍尔混合机或球磨机将所述材料一起充分混合。用热捏合机,例如辊、捏合机(kneader)或挤出机熔融混合物并然后捏合以使树脂相容化。将蜡和磁性材料分散于其中。冷却和硬化后,进行研磨和分级以提供调色剂。
用于通过粉碎法生产的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乙烯基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萜烯树脂、酚醛树脂、脂族和脂环族烃树脂、芳族石油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这些树脂中,考虑到带电性和定影性可使用乙烯基树脂和聚酯树脂。特别地,使用聚酯树脂有效改善带电性和定影性。
这些树脂可单独或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在作为混合物使用两种以上的树脂的情况中,可混合具有不同分子量的树脂以便控制调色剂的粘弹性能。
各粘结剂树脂优选具有45℃至80℃并更优选55℃至7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2,500至50,000的数均分子量(Mn)和10,000至1,000,000的重均分子量(Mw)。
相对于全部组分,聚酯树脂的醇组分与酸组分以mol%计的比率,即,醇组分/酸组分可为,但并不特别限定于45/55至55/45。
聚酯树脂的分子链末端基团的数量增加导致调色剂的带电特性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变高。因此,酸值优选90mg KOH/g以下并更优选50mg KOH/g以下。此外,羟值优选50mg KOH/g以下并更优选30mg KOH/g以下。
用于本发明方面的聚酯树脂优选具有50℃至75℃并更优选55℃至6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用于本发明方面的聚酯树脂优选具有1,500至50,000并更优选2,000至20,000的数均分子量(Mn)。
用于本发明方面的聚酯树脂优选具有6,000至100,000并更优选10,000至90,000的重均分子量(Mw)。
考虑到带电稳定性和图像再现性,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品红色调色剂优选具有4.0至9.0μm的重均粒径D4和1.35以下的重均粒径D4与数均粒径D1的比率(以下,还称为“D4/D1”)。更优选,品红色调色剂具有4.9至7.5μm的重均粒径D4和1.30以下的重均粒径D4与数均粒径D1的比率,即D4/D1。
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品红色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和数均粒径D1各自根据生产基础调色剂颗粒的方法而变化。例如,在悬浮聚合法的情况中,这些平均粒度可通过控制用于制备水性介质的分散稳定剂的浓度、反应期间的搅拌速度和反应期间的搅拌时间等来调节。在乳化聚集法的情况中,聚集颗粒的平均粒度可通过控制添加和混合絮凝剂等时的时间和温度以及搅拌和混合条件等来调节。在悬浮造粒法的情况中,这些平均粒度可通过控制在制备包含溶剂的组合物时溶剂的浓度、用于制备水性介质的分散稳定剂的浓度和搅拌速度条件等来调节。
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品红色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用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测量。从实现显著改善调色剂的转印性的观点,品红色调色剂优选具有0.950至0.995并更优选0.960至0.990的平均圆形度。
接下来,将描述生产包含根据本发明方面的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的液体显影剂的方法。
可使用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品红色调色剂作为液体显影剂。下面将描述液体显影剂。
液体显影剂可通过在绝缘性载体液中分散或溶解调色剂颗粒来生产,所述调色剂颗粒包含用作分散剂的分散剂树脂和包含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的着色剂。调色剂颗粒可任选地包含助剂,例如电荷控制剂和蜡。可选地,液体显影剂可通过包括预先制造浓缩的调色剂并用绝缘性载体液稀释浓缩的调色剂的两步法来制备。
用于液体显影剂的分散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但不特别局限于以下单体的均聚物:苯乙烯系单体,例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丙烯酸酯单体,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腈,乙烯基醚单体,例如乙烯基甲基醚和乙烯基异丁基醚,乙烯基酮单体,例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酮,和烯烃单体,例如乙烯、丙烯和丁二烯;通过其两种以上的组合制备的共聚物;以及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混合物。其另外的实例包括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和非乙烯基缩合的树脂;这些树脂和上述乙烯基树脂的混合物;和通过在这些存在下与乙烯单体聚合制备的接枝聚合物。这些树脂可单独或根据需要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可用于液体显影剂的绝缘性载体液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考虑到液体显影剂的转印性可使用具有109Ω·cm以上的高电阻率和3.0以下的低介电常数的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脂族烃,例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和十二烷;Isoper H、G、K、L和M(由Exxon ChemicalCo.,Ltd.制造);和Linealene Dimer A-20和A-20H(由Idemitsu Kosan Co.,Ltd.制造)。有机溶剂可具有68℃至250℃的沸点。这些溶剂可单独或根据需要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以达到系统的粘度不增加的程度。
可用于液体显影剂的电荷控制剂的实例包括,但不特别局限于,在静电荷显影用液体显影剂中使用的电荷控制剂。其实例包括环烷酸钴、环烷酸铜、油酸铜、油酸钴、辛酸锆(zirconium octanoate)、辛酸钴(cobalt octanoate)、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大豆卵磷脂和辛酸铝(aluminumoctoate)。
可用于液体显影剂的分散机的实例包括,但不特别局限于旋转剪切均化器,例如球磨机、砂磨机和磨碎机等的介质式分散机,和高压对向碰撞式分散机。
实施例
虽然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将本发明方面详细描述如下,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份”和“%”基于质量,除非另作说明。所得反应产物通过用如下所述的设备的多种分析法来鉴定。即,所使用的分析设备为1H-核磁共振波谱仪(ECA-400,由JEOL Ltd.制造)、LC/TOF质谱仪(LC/MSD TOF,由Agilent Technologies制造)和UV/Vis分光光度计(UV-3600分光光度计,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关于LC/TOF MS中的离子化法,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法。
通过以下方法来生产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
合成例1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5)的生产
首先,将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7.3g)和上述合成方案中示出的化合物A(7.4g)在氯化锌(4.1g)存在下在150℃加热下在环丁砜(20mL)中反应3小时。冷却所得溶液,然后倒入2N盐酸(50mL)。过滤沉淀晶体,水洗,并由丙酮结晶从而给出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5)。
所得化合物通过使用上述分析设备的1H-NMR光谱、LC/TOF MS和UV/Vis分光光度法来鉴定。分析结果描述如下。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5)的分析结果
[1]1H-NMR(400MHz,DMSO-d6,80℃)(参见图1):
δ[ppm]=9.72(s,2H),9.10(s,2H),8.01(d,1H,J=7.63Hz),7.60(t,1H,J=7.25Hz),7.51(t,1H,J=7.63Hz),7.18-7.08(m,7H),5.92(br,1H),2.16-1.98(m,24H)
[2]质谱法(ESI-TOF):m/z=715.2696(M-H)-
[3]UV/Vis分光光度法(λmax=530nm(CH3OH:2.5×10-5mol/L)
注意到上面描述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5)和如下所述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1)至(4)和(6)至(25)各自具有小于1质量%的水中溶解度并因此为非水溶性化合物。
合成例2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6)的生产
除了使用3-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代替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并且使用量为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的摩尔量的1.3倍以外,如合成例1制备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6)。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6)的分析结果
[1]1H-NMR(400MHz,DMSO-d6,80℃)(参见图2):
δ[ppm]=9.73(s,2H),9.02(s,2H),8.02(d,1H,J=7.63Hz),7.60(t,1H,J=7.63Hz),7.53(t,1H,J=8.39Hz),7.19-7.09(m,7H),5.92(br,1H),2.32(t,4H,J=7.63Hz),2.16-1.97(m,16H),1.14(t,6H,J=7.63Hz)
[2]质谱法(ESI-TOF):m/z=743.2976(M-H)-
[3]UV/Vis分光光度法(λmax=530nm(CH3OH:2.5×10-5mol/L)
合成例3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7)的生产
除了使用3-丁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代替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并且使用量为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的摩尔量的1.5倍以外,如合成例1制备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7)。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7)的分析结果
[1]1H-NMR(400MHz,DMSO-d6,80℃)(参见图3):
δ[ppm]=9.73(s,2H),9.04(s,2H),8.01(d,1H,J=7.63Hz),7.61(t,1H,J=7.63Hz),7.54(t,1H,J=8.39Hz),7.19-7.09(m,7H),5.93(br,1H),2.31(t,4H,J=7.25Hz),2.16-1.98(m,18H),1.66(dd,6H,J=14.9,7.25Hz),0.96(t,6H,J=7.25Hz)
[2]质谱法(ESI-TOF):m/z=771.3306(M-H)-
[3]UV/Vis分光光度法(λmax=530nm(CH3OH:2.5×10-5mol/L)
合成例4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8)的生产
除了使用3-异丁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代替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并且使用量等于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的摩尔量和环丁砜的使用量加倍以外,如合成例1制备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8)。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8)的分析结果
[1]1H-NMR(400MHz,DMSO-d6,80℃)(参见图4):
δ[ppm]=9.75(s,2H),8.99(s,2H),8.01(d,1H,J=8.39Hz),7.60(t,1H,J=7.63Hz),7.51(t,1H,J=8.01Hz),7.18-7.09(m,7H),5.90(br,1H),2.65(td,2H,J=13.4,6.36Hz),2.13(m,11H),1.96(m,6H),1.15(m,13H)
[2]质谱法(ESI-TOF):m/z=771.3295(M-H)-
[3]UV/Vis分光光度法(λmax=530nm(CH3OH:2.5×10-5mol/L)
合成例5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10)的生产
除了使用3-苯甲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代替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并且使用量为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的摩尔量的1.8倍以外,如合成例1制备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10)。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10)的分析结果
[1]1H-NMR(400MHz,DMSO-d6,80℃)(参见图5):
δ[ppm]=9.79(s,2H),9.66(s,2H),7.99(d,6H,J=7.63Hz),7.58-7.51(m,8H),7.18(m,6H),7.18-7.09(m,7H),5.98(br,1H),2.23-2.08(m,18H)
[2]质谱法(ESI-TOF):m/z=839.2973(M-H)-
[3]UV/Vis分光光度法(λmax=530nm(CH3OH:2.5×10-5mol/L)
合成例6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24)的生产
除了使用3-(2-庚基十一烷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代替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并且使用量为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的摩尔量的2倍以外,如合成例1制备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24)。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24)的分析结果
[1]1H-NMR(400MHz,DMSO-d6,80℃)(参见图6):
δ[ppm]=9.72(s,2H),9.07(s,2H),8.02(d,1H,J=7.63Hz),7.61(t,1H,J=7.63Hz),7.52(t,1H,J=7.63Hz),7.11(m,7H),5.89(br,2H),3.30(t,2H,J=7.25Hz),2.69(s,3H),2.40(s,1H),2.19-2.10(m,12H),1.92(m,7H),1.60(s,3H),1.41(s,1H),1.32(s,9H),1.24(s,38H),0.84(s,12H)
[2]质谱法(ESI-TOF):m/z=1165.7665(M+H)+
[3]UV/Vis分光光度法(λmax=531nm(CH3OH:2.5×10-5mol/L)
合成例7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25)的生产
除了使用3-(2-(1,3,3-三甲基丁基)-5,7,7-三甲基)辛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代替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并且使用量为3-乙酰氨基-2,4,6-三甲基苯胺的摩尔量的2倍以外,如合成例1制备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25)。
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25)的分析结果
[1]1H-NMR(400MHz,DMSO-d6,80℃)(参见图7):
δ[ppm]=9.72(s,2H),9.04(s,2H),8.02(d,1H,J=7.63Hz),7.61(t,1H,J=7.63Hz),7.52(t,1H,J=8.01Hz),7.16-7.09(m,7H),5.89(br,1H),2.20-1.99(m,18H),1.99-1.58(m,8H),1.47-1.20(m,12H),1.02-0.87(m,48H)
[2]质谱法(ESI-TOF):m/z=1165.7878(M+H)+
[3]UV/Vis分光光度法(λmax=531nm(CH3OH:2.5×10-5mol/L)
其它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的合成例
表1示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9)和(11)至(23)通过根据合成例1至7的方法来合成。所得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通过使用上述分析设备的1H-NMR光谱、LC/TOF MS和UV/Vis分光光度法来鉴定。
注意到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5)至(25)各自具有小于1质量%的水中的溶解度。
表1中,“nC17H15”表示正硬脂基,且“*”表示键合部位。
[表1]
表1由式(1)表示的染料化合物的结构
Figure BDA0000383456350000311
调色剂的生产
通过下面描述的方法生产品红色调色剂。
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生产例
首先,混合并溶解82.6份苯乙烯、9.2份丙烯酸正丁酯、1.3份丙烯酸、0.4份丙烯酸己二醇酯和3.2份正月桂基硫醇。将1.5份NEOGEN RK(由Dai-ichi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在150份离子交换水中的水溶液添加到所得溶液并分散于其中。在缓慢搅拌另外的10分钟下将0.15份过硫酸钾在10份离子交换水中的水溶液添加到分散液。用氮置换系统中的气氛,然后在70℃下进行乳液聚合6小时。完成聚合后,冷却反应混合物至室温。离子交换水向反应混合物的添加给出具有12.5质量%固成分和0.2μm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D50)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1)的生产例
首先,将100份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5)和15份NEOGEN RK(由Dai-ichi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添加到885份离子交换水。用湿式喷磨机(Model:JN100,由JOKOH Co.,Ltd.制造)分散混合物约1小时以提供着色剂颗粒分散液(1)。着色剂颗粒分散液中的着色剂颗粒具有0.2μm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D50)。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具有10质量%的着色剂颗粒含量。
蜡颗粒分散液(1)的生产例
首先,将100份酯蜡(DSC测量的最大吸热峰的峰值温度:70℃,Mn=704)和15份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添加到385份离子交换水。用湿式喷磨机(Model:JN100,由JOKOH Co.,Ltd.制造)分散混合物约1小时以提供蜡颗粒分散液(1)。所得蜡颗粒分散液具有20质量%的蜡含量。
基础调色剂颗粒(1)的生产例
首先,将160份树脂颗粒分散液(1)、10份着色剂颗粒分散液(1)、10份蜡颗粒分散液(1)和0.2份硫酸镁一起混合并用均化器(Model:ULTRA-TURRAXT50,由IKA制造)分散。在搅拌下加热混合物至65℃。在65℃下连续搅拌1小时。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证明形成了具有约6.0μm的数均粒径的聚集颗粒。在添加2.2份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后,加热所得混合物至80℃并搅拌120分钟以提供聚结的球状基础调色剂颗粒。冷却并过滤混合物以分离固体。然后将720份离子交换水添加到分离的固体。搅拌所得混合物60分钟。过滤包含基础调色剂颗粒的混合物。重复相同的洗涤和过滤直到滤液的电导率达到150μS/cm以下。最后,进行过滤以分离固体。用真空干燥机干燥固体给出基础调色剂颗粒(1)。
注意到滤液的电导率根据日本专利特开第2006-243064号公报中所述的方法来计算。即,丢弃滤液的30份最初部分。将剩余物的温度设定到25±0.5℃。用电导率仪(Model:ES-12,由HORIBA Ltd.制造)测量电导率。样品的电导率由下列表达式计算:
电导率[μS/cm]=A-B
其中A表示滤液的电导率;和B表示用于洗涤的水的电导率。
注意使用具有5μS/cm以下的电导率和pH7.0±1.0的离子交换水。
基础调色剂颗粒(2)的生产例
除了使用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8)代替根据着色剂颗粒分散液(1)生产例的方法中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5)以外,如基础调色剂颗粒(1)的生产例生产基础调色剂颗粒(2)。
树脂着色细颗粒分散液(1)的生产例
在氮气气氛中,将4.0mol对苯二甲酸、1.0摩尔间苯二甲酸和0.04mol二丁基锡氧化物添加到1.5mol的双酚A的2-mol环氧丙烷加成物和1.8mol的双酚A的2-mol氧杂环丁烷在1.1mol环己烷二甲醇和0.62mol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在搅拌下在195℃使混合物反应6小时。然后加热混合物至240℃并反应6小时。将反应容器内的压力降低至10.0mmHg。在减压下使混合物反应0.5小时以给出淡黄色无定形线性聚酯树脂(1)。无定形线性聚酯树脂(1)的通过DSC测量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6℃。无定形线性聚酯树脂(1)具有11,300的重均分子量Mw、4,400的数均分子量和2.6的Mw/Mn比,所述分子量通过GPC换算为苯乙烯来测量。无定形线性聚酯树脂(1)具有12mg KOH/g的酸值,所述酸值根据JIS K0070使用丙酮-甲苯混合溶液来测量。
接下来,用通过改造分散机(Model:Cavitron CD1010,由EuroTec,Ltd制造)制成的高温和高压分散机,分散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8)和无定形线性聚酯树脂(1)。具体地,将79份离子交换水、1份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Seiyaku Co.,Ltd.制造)、1份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8)和20份无定形线性聚酯树脂(1)一起混合。添加氨至混合物以调节混合物的pH至8.5。所得混合物通过在60Hz的桨叶转速和5kg/cm2的压力下运行改造的Cavitron分散机来处理,使用热交换器在140℃下加热混合物。由此,生产具有290nm数均粒径的树脂着色细颗粒分散液(1)。
基础调色剂颗粒(3)的生产例
首先,将160份树脂着色细颗粒分散液(1)、10份蜡颗粒分散液(1)和0.2份硫酸镁一起混合并用均化器(Model:ULTRA-TURRAX T50,由IKA制造)分散。在搅拌下加热混合物至65℃。在65℃下连续搅拌1小时。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证明形成了具有约6.0μm的平均粒度的聚集颗粒。在添加2.2份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后,加热所得混合物至80℃并搅拌120分钟以提供聚结的球状基础调色剂颗粒。冷却并过滤混合物以分离固体。然后用720份离子交换水洗涤分离的固体60分钟。过滤包含基础调色剂颗粒的混合物。重复相同的洗涤和过滤直到滤液的电导率达到150μS/cm以下。用真空干燥器干燥固体给出基础调色剂颗粒(3)。
调色剂(1)至(3)的生产例
向100份各基础调色剂颗粒(1)至(3),添加1.00份用六甲基二硅氮烷表面处理的疏水二氧化硅细粉(具有7nm数均粒径的一次颗粒)、0.15份金红石型氧化钛细粉末(具有45nm数均粒径的一次颗粒)和0.50份金红石型氧化钛细粉末(具有200nm数均粒径的一次颗粒)。使用亨舍尔混合机(由Nippon CokeEngineering Co.,Ltd.制造)将各所得混合物进行干燥混合5分钟以生产调色剂(1)至(3)。
比较调色剂(1)至(3)的生产例
除了使用以下示出的比较化合物(1)至(3)代替根据着色剂颗粒分散液(1)的生产例的方法中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5)以外,如调色剂(1)的生产例生产比较调色剂(1)至(3)。
Figure BDA0000383456350000351
比较化合物(1)
Figure BDA0000383456350000352
比较化合物(2)
比较化合物(3)
调色剂(4)的生产例
向配备高速搅拌器(Model:T.K.HOMO MIXER,由PRIMIX Corporation制造)的2-L四颈烧瓶中添加710份离子交换水和450份0.1mol/L磷酸三钠的水溶液。将转数设定于12,000rpm。加热混合物至60℃。然后将68份1.0mol/L的氯化钙水溶液逐渐地添加到混合物,以制备包含用作微小的难水溶性分散稳定剂的磷酸钙的水性分散介质。
用磨碎机(由Mitsui Mining Co.,Ltd.制造)分散12份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8)和120份苯乙烯的混合物3小时以提供母料(1)。
Figure BDA0000383456350000362
(BONTRON E-88,由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 Co.,Ltd.制造)
极性树脂       10.0份
(环氧丙烷改性的双酚A和间苯二甲酸的缩聚物,Tg=65℃,Mw=10,000,Mn=6,000)
酯蜡            25.0份
(通过DSC测量的最大吸热峰的峰值温度:70℃,Mn=704)
二乙烯基苯单体        0.10份
将上述配方加热至60℃,并用T.K.HOMO MIXER在5,000rpm下均匀溶解或分散。然后将10份用作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溶解于其中以制备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将可聚合单体组合物供给到水性介质中。在保持转数在12,000rpm的同时使所得混合物造粒15分钟。接下来,将高速搅拌器变为设置有的螺旋桨叶片的搅拌器。在60℃的混合物温度下连续聚合5小时。混合物的温度升至80℃。继续聚合8小时。完成聚合反应后,在80℃下减压下除去剩余单体。冷却混合物的温度至30℃以给出聚合物细颗粒分散液。
将聚合物细颗粒分散液转移到洗涤容器。在搅拌下将稀盐酸添加到其中以调节pH至1.5。继续搅拌2小时。用过滤器进行固液分离以给出聚合物细颗粒。重复聚合物细颗粒在水中的再分散和固液分离直到充分除去包含磷酸钙的磷酸和钙的化合物。然后将最终进行固液分离的聚合物细颗粒用干燥器充分干燥以给出基础调色剂颗粒(4)。
对于基础调色剂颗粒(4)进行与调色剂(1)的生产例中相同的外部附加,由此产生调色剂(4)。
调色剂(5)的生产例
除了使用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25)代替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8)以外,如调色剂(4)的生产例生产调色剂(5)。
调色剂(6)的生产例
除了添加1.2份1-丁醇到母料中以外,如调色剂(5)的生产例生产调色剂(6)。
调色剂(7)的生产例
首先,使用亨舍尔混合机(Model:FM-75J,由Mitsui Mining Co.,Ltd制造)将100份粘结剂树脂(聚酯树脂,Tg:55℃,酸值:20mg KOH/g,羟值:16mg KOH/g,分子量:Mp4500,Mn:2,300,Mw:38,000)、5份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23)、0.5份3,5-二叔丁基水杨酸铝化合物和5份石蜡(最大吸热峰的温度:78℃)良好地混合在一起。用设定于130℃和60kg/hr供给率(喷射时捏合的混合物的温度为约150℃)的双螺杆捏合机(Model:PCM-45,由IkegaiIronworks Corp.制造)捏合混合物。冷却捏合的混合物,用锤磨机粗破碎,并用机械式磨机(T-250,由Turbo Kogyo Co.,Ltd制造)在20kg/hr的供给率下细粉碎。
通过多分割分级机(multi-division classifier)利用柯恩达效应来分级所得粉碎的调色剂颗粒,由此产生基础调色剂颗粒(7)。
对于基础调色剂颗粒(7)进行与调色剂(1)的生产例中相同的外部附加,由此产生调色剂(7)。
测量
如下所述测量所得调色剂的物理性质。
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和数均粒径1
通过粒度分布分析根据Coulter方法测量上述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粒径(D1)和重均粒径(D4)。用Coulter Counter TA-II或Coulter MultiSizer II(由BeckmanCoulter,Inc.制造)用作测量设备根据所述设备的操作手册进行测量。可使用约1%氯化钠的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所述水溶液由1级氯化钠制备。例如,ISOTON-II(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是商购可得的并且可以使用。具体测量方法如下:首先,将0.1至5mL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苯磺酸盐)作为分散剂添加到100至150mL电解质溶液。然后将2至20mg测量样品(调色剂)添加到其中。包含悬浮的样品的电解质溶液用超声波分散机进行分散处理约1至约3分钟。在所得分散液中各自具有2.00μm以上大小的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和数量用配备有100-μm孔的测量设备来测量,以计算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分布和数量分布。测定数均粒径(D1)、重均粒径(D4)(各通道的中值取做各通道的代表值)和D4/D1。
作为上述通道,使用以下13个通道:2.00至2.52μm,2.52至3.17μm,3.17至4.00μm,4.00至5.04μm,5.04至6.35μm,6.35至8.00μm,8.00至10.08μm,10.08至12.70μm,12.70至16.00μm,16.00至20.20μm,20.20至25.40μm,25.40至32.00μm,和32.00至40.30μm。
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的测量
用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FPIA-2100”(由Sysmex Corporation制造)进行测量。平均圆形度由下述表达式计算。
[数学式1]
Figure BDA0000383456350000391
[数学式2]
Figure BDA0000383456350000392
此处,术语“颗粒的投影面积”定义为调色剂颗粒的二值化图像的面积。术语“颗粒的投射图像的周长”定义为通过连接调色剂颗粒的图像的边缘点获得的轮廓线的长度。圆形度用作颗粒凹凸程度的指标。当颗粒具有完全的球形时圆形度表示为1.000。表面形状的复杂性的增加则降低圆形度。
评价
品红色调色剂的评价如下所述。表2示出评价结果。
图像样品的亮度和饱和度的评价
使用所得调色剂形成图像样品。评价样品的亮度和饱和度。为比较图像特性,使用LBP-5300(由CANON KABUSHIKI KAISHA制造)的改造设备作为图像形成设备来进行图像输出试验。以用具有8μm厚度的不锈钢刮板替换处理盒中的显影刮板并且可施加对于施加到用作调色剂支承体的显影辊的显影偏压(developing bias)的-200V的刮板偏压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改造。
对于各所得图像样品,用反射浓度计(Model:SpectroLino,由GretagMacbeth制造)来测量L*a*b*颜色系统中的色度(L*、a*、b*)。
在L*a*b*空间中,将表示Japan Color2001的品红色的色坐标定义为X(L1、a1、b1)。在L*a*b*空间中,将包含L*轴和坐标X的平面和通过色度测量获得的图像样品的a*b*曲线的交点的坐标定义为Y(L2、a2、b2)。通过形成具有不同调色剂附着量的多个图像样品来获得a*b*曲线。计算在交点Y的c*值[=c2={(a2 2+b2 2)}1/2]和在坐标X的c*值[=c1={(a1 2+b1 2)}1/2]之差△c(=c2-c1)。计算交点Y的L*值(=L2)和在坐标X的L*值(=L1)之差△L(=L2-L1)。
基于以下评价标准来评价亮度和饱和度。
A:△c为0以上,且△L为0以上;
B:△c为-5以上,且△L为-5以上,排除上述A级的情况;和
C:△c小于-5,或△L小于-5。
在△c为-5以上和△L为-5以上的情况中,将样品评价为具有令人满意的亮度和饱和度。
耐光性的评价
将图像样品放入Atlas Weather-Ometer Ci4000(来自Toyo SeikiSeisaku-sho,Ltd.)并暴露60小时。在该情况中,测量条件如下:黑板温度:50℃,室温度:40℃,相对湿度:70%,和辐照度:0.39W/m2(340nm)。
用反射浓度计(Model:SpectroLino,由GretagMacbeth制造)在暴露试验前后测量L*a*b*颜色系统中的色度(L*、a*、b*)。基于颜色特性的测量由以下表达式计算色差(△E):
色差(△E)={(试验前的a*-试验后的a*)2+(试验前的b*-试验后的b*)2+(试验前的L*-试验后的L*)2}1/2
在60小时后△E小于10的情况中,将样品评价为具有令人满意的耐光性。
表2示出生产例中生产的根据本发明方面的调色剂(1)至(7)和比较调色剂(1)至(3)的评价结果。
[表2]
表2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0383456350000411
如表2所示,在使用比较化合物1的调色剂中,虽然亮度令人满意,但是未提供饱和度和耐光性之间的良好平衡。在使用比较化合物2和3的各调色剂中,虽然耐光性令人满意,但是亮度和饱和度不足。相反,通过使用由式(1)表示的染料化合物生产的各调色剂具有如高亮度和饱和度等光谱反射特性和高耐光性之间的良好平衡。
虽然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已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解释以便包含所有此类改进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1年3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59554号的权益,在此将其整体引入以供参考。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方面提供具有如高显色性和透明性等光谱反射特性和高耐光性的品红色调色剂。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品红色调色剂用于使用电子照相术的图像形成设备,用于电子纸的调色剂显示以及用作用于形成由数字制作的回路图案的调色剂。

Claims (7)

1.一种品红色调色剂,其包括:
由式(1)表示的非水溶性染料化合物;和粘结剂树脂:
式(1)
Figure FDA0000383456340000011
其中式(1)中,R1、R5、R6和R10各自独立地表示烷基;R3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或芳氧基;且R2、R4、R7和R9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由式(2)表示的酰氨基,条件是R2、R4、R7和R9至少之一表示由式(2)表示的酰氨基:
式(2)
Figure FDA0000383456340000012
其中式(2)中,R11表示烷基、环烷基、芳基、芳烷基、烯基或杂环基;且*表示键合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调色剂,其中式(2)中的R11表示烷基或芳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调色剂,其中式(2)中的R11表示直链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调色剂,其中式(1)中,R1和R6表示相同的取代基,R2和R7表示相同的取代基,R3和R8表示相同的取代基,R4和R9表示相同的取代基,且R5和R10表示相同的取代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调色剂,其中所述品红色调色剂包含
基础调色剂颗粒和位于所述基础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的外部添加剂,所述基础调色剂颗粒各自包含粘结剂树脂、蜡和着色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品红色调色剂,其中所述基础调色剂颗粒通过悬浮聚合法来生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品红色调色剂,其中所述基础调色剂颗粒通过乳化聚集法来生产。
CN2012800138843A 2011-03-17 2012-03-09 品红色调色剂 Pending CN1034437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9554 2011-03-17
JP2011-059554 2011-03-17
PCT/JP2012/056792 WO2012124791A1 (en) 2011-03-17 2012-03-09 Magenta ton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3712A true CN103443712A (zh) 2013-12-11

Family

ID=46830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38843A Pending CN103443712A (zh) 2011-03-17 2012-03-09 品红色调色剂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04458A1 (zh)
EP (1) EP2686738A4 (zh)
JP (1) JP2012208496A (zh)
CN (1) CN103443712A (zh)
WO (1) WO201212479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1749A (zh) * 2014-02-28 2016-10-26 佳能株式会社 热敏转印记录用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98004B2 (en) * 2012-12-27 2015-08-04 Kao Corporation Liquid developer
EP2781514B1 (en) * 2013-03-21 2015-11-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pound, ink,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2017090544A (ja) * 2015-11-04 2017-05-25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17A (zh) * 1994-10-05 1996-08-28 佳能株式会社 双组分显影剂、显影方法和成像方法
US20030019392A1 (en) * 2000-02-21 2003-01-30 Shigemi Wakabayashi Water-based ink
US20050188894A1 (en) * 2004-02-27 2005-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ant material, and water dispersion, ink, ink tank, recording uni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2005250000A (ja) * 2004-03-03 2005-09-15 Canon Inc マゼンタトナ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35776A (en) * 1973-09-06 1976-05-12 Ici Ltd Reactive xanthenium dyestuffs
DE3714289A1 (de) * 1987-04-29 1988-11-10 Bayer Ag Fanalpigmente ringgeschlossener indamin- und diphenylmethanfarbstoffe enthaltende trockentoner
JP3743052B2 (ja) * 1996-03-08 2006-0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液
JP3897533B2 (ja) * 2000-02-21 2007-03-28 花王株式会社 水系インク
TWI282808B (en) * 2003-05-16 2007-06-21 Canon Kk Coloring compound and ink-jet ink
JP4621040B2 (ja) * 2004-02-27 2011-0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色素体、それを用いた水分散液、インク、インクタンク、記録ユニ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US7223508B2 (en) * 2004-03-22 2007-05-2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080299477A1 (en) * 2007-05-28 2008-12-0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17A (zh) * 1994-10-05 1996-08-28 佳能株式会社 双组分显影剂、显影方法和成像方法
US20030019392A1 (en) * 2000-02-21 2003-01-30 Shigemi Wakabayashi Water-based ink
US20050188894A1 (en) * 2004-02-27 2005-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ant material, and water dispersion, ink, ink tank, recording uni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2005250000A (ja) * 2004-03-03 2005-09-15 Canon Inc マゼンタトナー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1749A (zh) * 2014-02-28 2016-10-26 佳能株式会社 热敏转印记录用片
CN106061749B (zh) * 2014-02-28 2018-12-25 佳能株式会社 热敏转印记录用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08496A (ja) 2012-10-25
EP2686738A1 (en) 2014-01-22
WO2012124791A1 (en) 2012-09-20
US20140004458A1 (en) 2014-01-02
EP2686738A4 (en) 2014-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3877B (zh) 调色剂
JP6016502B2 (ja) マゼンタ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63491B2 (ja) 顔料分散体、イエロ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9170513B2 (en) Yellow toner
JP6129027B2 (ja) トナー
JP6355378B2 (ja) イエロー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60339A (zh) 黄色调色剂及黄色调色剂的生产方法
CN104583876A (zh) 黄色调色剂和黄色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CN103443712A (zh) 品红色调色剂
JP2014029520A (ja) イエロートナー
EP2701007B1 (en) To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oner
JP6752588B2 (ja) 顔料組成物、顔料分散体及びトナー
JP6478810B2 (ja) イエロートナー
JP5882603B2 (ja) 顔料分散体、イエロートナー
JP6418869B2 (ja) トナー
US10901334B2 (en) Magenta toner
JP2018053157A (ja) 混合物、トナーおよび分散体
WO2020066700A1 (ja) マゼンタ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60363879A1 (en) To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