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6858A - 開關 - Google Patents

開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6858A
TW201546858A TW104102618A TW104102618A TW201546858A TW 201546858 A TW201546858 A TW 201546858A TW 104102618 A TW104102618 A TW 104102618A TW 104102618 A TW104102618 A TW 104102618A TW 201546858 A TW201546858 A TW 2015468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light
hole
display
fron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2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2186B (zh
Inventor
Hirohisa Okuno
Noboru Hashimoto
Kazuya Baba
Toshiyuki Takii
Katsuya Imai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46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6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2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21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6Indicators for switching condition, e.g. "on" or "of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開關,在達成外觀改善之同時然能改善顯示部的辨識性。開關包含:開關本體(1),包括接點與光源;以及操作部(2)。操作部(2設置成覆蓋開關本體之正面,並依照按壓操作而將接點的導通(ON)/斷開(OFF)加以切換。操作部包含:基部(21);透光部(22),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並設置於基部(21)之正面;以及導光部(7)。導光部(7)具有至少從透光部(22)之正面露出的顯示部(71),且將從光源放射的光線導至透光部(22)之正面側。基部(21)具有顯示部(71)所插穿的第一孔(21a)。透光部(22)具有顯示部(71)所插穿的第二孔(22a)。在第二孔(22a)的內周面與顯示部(71)之間,沿著顯示部(71)全周均設有空氣層(8)。

Description

開關
本發明係關於開關,更詳細而言是關於安裝在壁面等結構物表面之開關。
以往,提供有一種開關,包含:開關本體,於器體內具有接點;以及操作部,設置成覆蓋開關本體之正面,並依照按壓操作而將接點的導通(ON)/斷開(OFF)加以切換(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此種開關,在開關本體固定於安裝框、且開關本體的後部收納於形成在壁面的埋入用孔之狀態下,經由安裝框而安裝於垣壁。
而且,在專利文獻1的開關之中,開關本體更包括:依照接點的導通/斷開狀態而受到明滅控制的光源。此情況,與光源相向的操作部的部位,形成有往前後方向貫穿的孔,該孔嵌入有顯示部,其係定為透明合成樹脂成型品。從光源放射的光線,經由相向配置的顯示部,導出至操作部之正面側。從而,使用者經由操作部的顯示部,能確認連接於接點的負載之開(ON)/關(OFF)還有操作部的位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31756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為了達成操作部外觀的改善,而將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透光部配置於操作部的基部之正面側的情況下,須將用以使顯示部嵌入並露出的孔形成於透光部。然而,此種情況,從顯示部導出的光線具有以下問題:不僅往操作部的前方、還經由周圍的透光部而往側方擴散,將會模糊。於是,在習知的開關中,若為了達到外觀改善而僅單純設置透光部,則有使用者將難以辨識顯示部的問題。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觀點而成之發明,本發明的目的係提供一種開關,於達到外觀改善之同時能提高顯示部的辨識性。 [解決問題之方式]
本發明之開關包含:開關本體,包括接點與光源;以及操作部,設置成前述開關本體之正面加以,並依照按壓操作而將前述接點的導通/斷開加以切換。前述操作部包含:基部:透光部,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並設於前述基部之正面;以及導光部。前述導光部具有至少從該透光部之正面露出的顯示部,並將從前述光源放射的光線導至前述透光部之正面側。前述基部具有前述顯示部所插穿的第一孔。前述透光部具有前述顯示部所插穿的第二孔。前述第二孔之內周面與前述顯示部之間,沿著前述顯示部全周均設有空氣層。
在此開關之中,前述操作部宜具有:第一端部,在前述開關本體以可以旋轉的方式固持;以及第二端部,位在與前述第一端部相反之側。前述操作部之正面宜具有:第一區域,較前述第一端部與前述第二端部之中心更靠近第一端部側;以及第二區域,較前述中心更靠近前述第二端部側。前述顯示部宜配置於前述第二區域。
在此開關之中,前述操作部宜具有:第一端部,在前述開關本體以可以旋轉的方式;以及第二端部,位在與前述第一端部相反之側。前述操作部之正面宜具有:第一區域,較前述第一端部與前述第二端部之中心更靠近第一端部側;以及第二區域,較前述中心更靠近前述第二端部側。前述光源宜配置在:從正面觀察前述操作部之時,與前述第一區域重疊的位置。
在此開關之中,宜使前述顯示部配置於前述第二區域,且前述導光部具有:延伸部,沿著前述基部的背面,從前述光源朝往前述顯示部延伸。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透光部的第二孔之內周面與顯示部之間,沿著顯示部全周均設有空氣層,所以從顯示部朝往側方導出的光線,在顯示部之側面與空氣層之界面將容易反射。於是,通過透光部向側方之光線的擴散受到抑制,在達到外觀改善之同時能改善顯示部的辨識性。
[實施發明之較佳形態]
以下將參照圖1(a)~圖6,詳細說明包含本實施形態之開關10的開關裝置。
本實施形態之開關10,係安裝至壁面等的結構物表面之埋入型開關,如圖2所示,包括:開關本體1;以及操作手柄2(操作部)。而且,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包括:開關10;安裝框3;以及板片4。於本實施形態,就開關10而言係以寬手柄形開關(所謂的鋼琴鍵桿式開關)舉例顯示,但亦可係寬手柄形以外的開關。此外,以下說明中若無特別註明,在圖2之中規定出上下左右前後的各方向。意即,本實施形態之後方向,係與由使用者將操作手柄2(操作部)按入的方向一致。
開關本體1如圖2所示,形成為矩形箱狀。開關本體1的大小已標準化,形成為可以安裝最多3個至安裝框3的大小(以下,稱此大小為以1個模組尺寸)。在開關本體1之正面,以在前後方向自由移動的狀態安裝有按鈕手柄11。並構成有接點200的切換機構,使得每次將此按鈕手柄按入後方之際,將收納於開關本體1的內部之接點200(參照圖4)的導通(ON)/斷開(OFF)加以切換。
開關本體1之正面的左側,如圖2所示,在上下方向之中央部安裝有具有透光性的遮罩12。開關本體1的內部,如圖4所示,收納有依照接點200的導通/斷開狀態而受到明滅控制的點光源L1及L2,光源L1或L2的光線透過遮罩12向前方放射。此外,在開關本體1的內部,另外也收納有電阻器R1、變流器CT1、二極體D1等,係電路零件,用以點亮光源L1及L2。
以下具體說明光源L1、光源L2及接點200 (參照圖4)。開關10連接成使接點200插入於電源與負載之間,以使用於未圖示的負載(例如照明器具)之開(ON)/關(OFF)。接點200在導通(ON)狀態之時,光源L1點亮為例如紅色,顯示出負載為開(ON)。此時,光源L2不點亮。另外,接點200在斷開(OFF)狀態之時,光源L2點亮為例如綠色,顯示出負載為關(OFF)。此時,光源L1不點亮。此外,開關本體1亦可僅包括光源L1與光源L2任一方。
另外,開關10不限定於以下構成:依照開關本體1內部的接點200之導通/斷開狀態而使光源L1還有光源L2受到明滅控制。亦即,負載係照明器具之情況,亦可構成為依照照明器具的調光程度,而使光源的強度還有顏色變化。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開關10,如圖4所示之單切開關以外,還可為所謂的3路開關。於此情況,例如對1個照明器具使用2個開關10。並構成為如下:即使2個開關10之中一方的開關內部之接點未受到切換,但另一方的開關內部之接點受到切換之時,將兩開關的光源之點亮狀態加以切換。意即,依照連接有負載的迴路之開閉狀態而將各開關10的光源之點亮狀態加以切換。此外,此種3路開關之構成係為以往公知,所以省略詳細說明。
在開關本體1的左側面及右側面,逐一設有2個安裝鉤爪13(圖2僅圖示右側面),用以將開關本體1安裝至安裝框3。開關本體1的右側壁之中,在設有 2個安裝鉤爪13的部位之周圍形成有縫隙,並且,設有2個安裝鉤爪13的部位(此部位稱為可動片14),以其前端側在開關本體1懸臂固持。從而,藉由將設於可動片14的後部之突起15加以按入,而能將設於可動片14的2個安裝鉤爪13拉入開關本體1的內側。
開關本體1之正面的左側,如圖2所示,圓柱狀的2個軸16以將遮罩12包夾且於上下兩側排列的方式裝設,用以將操作手柄2之第一端部(左端部)23側固持成可以旋轉。
在開關本體1的後部,如圖3所示,左右逐一設有2個電線插入孔17,用以將電線(未圖示)插入。開關本體1的內部,收納有分別電性連接至接點200之兩側端子的速接構造之連接端子,在此連接端子連接有從電線插入孔17插入的電線之芯線。
此外,此種開關本體1係以往公知,所以省略詳細構造的圖示及說明
操作手柄2,如圖1(b)所示,包含:基部21、透光部22,設於基部21之正面;以及導光部7。此外,基部21及透光部22形成為雙色成型品。透光部22由聚碳酸酯等透光性材料形成,用以改善操作手柄2的外觀。操作手柄2如圖2所示,形成矩形板狀,具有充分大於按鈕手柄11之正面的尺寸。此外,基部21與透光部22,形成為從正面觀察時,彼此係約略同一尺寸之矩形。操作手柄2之正面的右側,在上下方向之中央部,設有往前後方向貫穿操作手柄2的橢圓形的孔,此孔插入有顯示部71,係導光部7之一部份。具體而言,如圖1(b)所示,基部21具有:第一孔21a,往前後方向貫穿;透光部22具有:第二孔22a,在與第一孔21a相向的位置往前後方向貫穿。上述孔係構成為第一孔21a與第二孔22a相通,顯示部71係藉由將第一孔21a與第二孔22a插穿,而從操作手柄2之正面露出。操作手柄2的背面如圖1(b)所示,安裝有:延伸部72,係導光部7的一部份,且將從開關本體1之遮罩12照射的光線導往顯示部71。而且,因為依照接點200之導通/斷開狀態,而利用收納於開關本體1的光源L1及L2之光線使顯示部71發光,所以使用者能確認開關10的位置、還有負載的狀態。此外,就導光部7(顯示部71及延伸部72)而言,將於之後詳細說明。
另外,操作手柄2如圖1(a)、1(b)及圖2所示,具有:第一端部(左端部)23,在開關本體1固持成可以旋轉;以及第二端部(右端部)24,位在與第一端部23相反之側。操作手柄2之第一端部23的背面(背面側),在與開關本體1的軸16相對的部位,設有:軸承部27(參照圖1(b)),以可以旋轉的狀態安裝有軸16。操作手柄2藉由將軸16固持於軸承部27,而在開關本體1之正面以第一端部23側(左側)支持成可以旋轉。而且,若將操作手柄2之正面的第二端部24側(右側)往後方按入,則操作手柄2以軸16所支持的部位為支點而旋轉。另外,在操作手柄2的背面設有突起28(參照圖1(b)),突起28以伴隨操作手柄2的旋轉,而將按鈕手柄11按入的方式構成。意即,操作手柄2之正面的第二端部24側於每次被按入之際,經由按鈕手柄11,而將收納於開關本體1的內部的接點200之導通/斷開加以切換。
其次,安裝框3如圖2所示,由合成樹脂或金屬板,形成為矩形框狀,並具有:窗孔31,安裝有開關本體1。此安裝框3包含:一對第1梁部32,在長邊方向(圖2的上下方向)之中,夾著窗孔31而相對,以及一對第2梁部33,在與一對第1梁部32相對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左右方向)之中,夾著窗孔31而相對。意即,藉由一對第1梁部32與一對第2梁部33所包圍的空間而形成窗孔31。此窗孔31係矩形,且形成為與上下方向排列配置有3個開關本體1的情況之正面的大小約略相同的大小。
各個第1梁部32,如圖2所示,設有:插入孔34,係插入螺絲(未圖示),用以在將第1梁部32的背面側抵於壁面100(參照圖5)的狀態下將第1梁部32固定於壁面100。另外,各第1梁部32,在較插入孔34更外側、且係左右方向之中央,設有螺絲孔35。
各個第2梁部33,如圖2所示,設有多數個貫穿孔,作為固持部,用以在窗孔31的長邊方向(上下方向)之兩側部及中央部的安裝位置將開關本體1加以固持。亦即,在各第2梁部33的長邊方向之中央部,設有2個貫穿孔36,作為固持部。2個貫穿孔36係設為與位在開關本體1的單側的2個安裝鉤爪13相同間隔。而且,在如同本實施形態,將開關本體1固持於安裝框3的中央部之安裝位置的情況下,2個貫穿孔36各別插入有開關本體1的2個安裝鉤爪13。
另外,各個第2梁部33的長邊方向之一端側(上側部),如圖2所示,設有貫穿孔37與貫穿孔38,作為固持部。而且,在開關本體1固持於安裝框3的上側部之安裝位置的情況下,貫穿孔37與貫穿孔38各別插入有開關本體1的2個安裝鉤爪13。
另外,各個第2梁部33的長邊方向之另一端側(下側部),如圖2所示,也設有貫穿孔37與貫穿孔38,作為固持部。而且,在開關本體1固持於安裝框3的下側部之安裝位置的情況下,貫穿孔37與貫穿孔38各別插入有開關本體1的2個安裝鉤爪13。
意即,各個第2梁部33的上述固持部,由下者所構成:中央部的2個貫穿孔36;上側部的貫穿孔37與貫穿孔38;以及下側部的貫穿孔37與貫穿孔38。此外,就本實施形態而言,係以開關本體1的前端部從窗孔31往前側突出的狀態下,經由上述固持部而在安裝框3的中央部安裝有1個開關本體1。
此安裝框3係在將第1梁部32的背面(背面側)抵在設於壁面100(參照圖5)的埋入用的孔之周緣部的狀態下,藉由安裝至埋入於壁面100的開關匣盒(未圖示),而對壁面100固定。意即,穿過各個第1梁部32的插入孔34的螺絲(未圖示),螺固於開關匣盒的螺絲孔。其中,未埋入有開關匣盒的情況下,則安裝框3亦可使用以往公知的金屬夾持件(未圖示)而固定於壁面。
美化用的板片4如圖2所示,具有:板片體5,安裝於安裝框;以及板片遮罩6,以覆蓋板片體5的方式在板片體5安裝成可以拆卸。
板片體5如圖2所示,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為矩形框狀,具有一對橫向片51與一對縱向片52。於此,一對橫向片51與一對縱向片52所包圍的窗孔53,係設於在將板片體5安裝於安裝框3的狀態下,與安裝框3的窗孔31在前後方向重疊的位置。
各個橫向片51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設有插入孔54,用以將螺絲插入。另外,各個縱向片52的長邊方向(上下方向)之中央部與兩側部,分別設有矩形的貫穿孔55。
板片遮罩6如圖2所示,前壁62與側壁63係作為合成樹脂成形體而構成為一體。前壁62形成為從前後方向加以觀察係四角落彎曲的長方形、且係從周緣朝往中央向前方鼓起的曲面狀。另外,前壁62的中央形成有矩形的窗孔61。再者,前壁62的背面,在對應至設於板片體5的多數個貫穿孔55各者的部位,設有鉤掛部(未圖示),插入於貫穿孔55內並鉤掛於前壁62的周緣部。側壁63形成為前端連接於前壁62的周緣的環狀。此側壁63構成為向前方往外側傾斜。
其次詳細說明操作手柄2的導光部7。導光部7如圖1(a)及圖1(b)所示,構成為將從開關本體1的光源L1或L2放射的光線,導至操作手柄2之正面側,並包含:顯示部71;以及延伸部72。
顯示部71如圖1(a)及圖1(b)所示,係由壓克力樹脂等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成形品,並具有:凸緣部71a,固定於基部21之背面側的第一孔21a之周緣;以及本體部71b,從凸緣部71a往前方突出。
本體部71b,從前後方向加以觀察,形成為與第一孔21a及第二孔22a同樣形狀的橢圓形。本體部71b插穿於第一孔21a與第二孔22a,且本體部71b之正面從操作手柄2之正面露出。此外,本體部71b之正面,如圖1(a)所示,設有溝槽部71c,具有沿著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數條溝槽。藉由溝部71c,光線受到擴散反射,所以能抑制眩光度。
延伸部72如圖1(b)所示,沿著基部21的背面,從開關本體1的光源L1及L2的前方朝往顯示部71延伸。具體而言,延伸部72係往左右方向延伸的細長板狀的稜鏡,並在基部21與開關本體1之間,配置成沿著基部21的背面。延伸部72具有:入射面72a,在左端部側與開關本體1的遮罩12相向;以及出射面72b,在右端部側與顯示部71相向。從開關本體1的光源L1或L2並經由遮罩12放射的光線,從入射面72a入射,並在第1折射面72c折射而導向右方。再者,導向右方的光線,在第2折射面72d向前方折射,並自出射面72b朝往顯示部71出射。
於此,本實施形態之顯示部71的本體部71b之整個周長與第二孔22a的內周面之間,如圖1(a)及圖1(b)所示,設有空氣層8。換言之,顯示部71的本體部71b,係以沿著本體部71b的全周均與透光部22分開的方式配置。於此,相對於空氣層8的折射率係1而言,樹脂成型品的顯示部71及透光部22的折射率均係1.5~1.6左右。從而,藉由設置空氣層8,而使臨界角縮小,從顯示部71朝往側方(朝往透光部22)放射的光線,在顯示部71的側面與空氣層8的界面,將容易發生全反射。意即,藉由設置空氣層8,使光線向透光部22的擴散受到抑制。於是,即使藉由設置透光部22而達到操作手柄2的外觀改善,仍然因為光線向透光部22的光線的擴散受到抑制,而能改善顯示部71的辨識性。
此外,空氣層8的厚度(意即,從前方加以觀察時,縫隙的尺寸)宜係0.5mm以下。另外,就本實施形態而言,如圖1(b)所示,本體部71b與基部21的第一孔21a的內周面之間,也與空氣層8相連設有空氣層。然而,本體部71b與基部21的第一孔21a的內周面之間,更宜為不設置空氣層而使本體部71b與第一孔21a沿著全周均相互接觸。於此情況,能進行顯示部71之穩定定位,且能沿著全周均將空氣層8的厚度保持得更為均等。
另外,操作手柄2之正面,如圖1(a)所示,分割為第一區域25與第二區域26的情況下,本實施形態之顯示部71配置於第二區域26。在此所稱的第一區域25定義如下:較第一端部23與第二端部24的中心C1(圖1(a)的虛線)更靠近第一端部23側的區域(在本實施形態為正面的左半部份);另外,第二區域26定義如下:較中心C1更靠近第二端部24側的區域(在本實施形態為正面的右半部份)。意即,將接點200的導通/斷開加以切換之際,使用者係將操作手柄2之正面的第二區域26往後方按入,且顯示部71也同樣配置於第二區域26。因此,使用者將接點200的導通/斷開加以切換之際,以顯示部71的光線為目標,只要將顯示部71或其周邊往後方按入即可。從而,相較於顯示部配置於在開關本體1固持成可以旋轉的第一端部23側之第一區域25內的情況而言,改善操作性。此外,顯示部71如圖1(a)所示,在第二區域26內,也宜係配置於較中心C1更接近第二端部24的附近。
還有,開關本體1的按鈕手柄11,從正面觀察操作手柄2之時,相對於中心C1,配置成少許靠近第二區域26。因此,就構造方面而言,開關本體1的光源L1、L2及遮罩12係配置於從正面觀察操作手柄2之時,與第一區域25重疊的位置。於此,本實施形態之導光部7,如同上述,具有:延伸部72,沿著基部21的背面,從開關本體1的光源L1及L2的前方朝往顯示部71延伸。從而,即使在如同本實施形態,配置成從正面觀察操作手柄2之時,在開關本體1的光源L1及L2與顯示部71之位置關係為相異的情況下,也能經由延伸部72將光源L1及L2的光線導向顯示部71。
此外,圖1(a)~圖5所示之操作手柄2,係使用於將1個開關本體1安裝至安裝框3的中央部之情況,且操作手柄2的大小形成為與板片遮罩6的窗孔61約略相同大小。相對於此,例如將3個開關本體1安裝至安裝框3的情況,則亦可設置如圖6所示的3個操作手柄2A(操作部)。各個操作手柄2A的大小,形成為與將窗孔61於長邊方向三等分的大小約略相同的大小。於此情況下,由1個開關本體1與1個操作手柄2A構成1個開關。此外,操作手柄2A,在大小之外係具有與操作手柄2同樣的結構,所以省略其說明。另外,雖未圖示,但將2個開關本體1安裝至安裝框3的情況下,亦可設置2個操作手柄(操作部)。於此情況,各個操作手柄的大小,形成為與將窗孔61在長邊方向二等分的大小約略相同的大小。
就以上說明的本實施形態之開關10而言,其包含:開關本體1,包括接點200與光源L1、L2;以及操作部(操作手柄2)。操作部(操作手柄2)設為覆蓋開關本體1之正面,並依照按壓操作而將接點200的導通/斷開加以切換。操作部(操作手柄2)係包含:基部21;透光部22,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並設置於基部21之正面;以及導光部7。導光部7,具有至少從該透光部22之正面露出之顯示部71,並將從光源L1還有L2放射的光線導至透光部22之正面側。基部21具有顯示部71所插穿的第一孔。透光部22具有顯示部71所插穿的第二孔22a。在第二孔22a的內周面與顯示部71之間,沿著顯示部71全周均設有空氣層8。
另外,在開關10之中,操作部(操作手柄2)宜具有:第一端部23,在開關本體1支持成可以旋轉;以及第二端部24,位在與第一端部23相向側。操作部(操作手柄2)之正面,宜具有:第一區域25,較第一端部23與第二端部24的中心C1更靠近第一端部23側;以及第二區域26,較中心C1更靠近第二端部24側。顯示部71宜配置於第二區域26。
另外,在開關10之中,操作部(操作手柄2)宜具有:第一端部23,在開關本體1支持成可以旋轉;以及第二端部24,位在與第一端部23相向側。操作部(操作手柄2)之正面,宜具有:第一區域25,較第一端部23與第二端部24的中心C1更靠近第一端部23側;以及第二區域26,較中心C1更靠近第二端部24側。光源L1及L2宜配置於從正面觀察操作部(操作手柄2)之時,與第一區域25重疊的位置。於此情況,再者,宜使顯示部71係配置於第二區域26,且導光部7具有:延伸部72,沿著基部21的背面,從光源L1及L2朝往顯示部71延伸。   【元件符號之說明】
1‧‧‧開關本體
2‧‧‧操作部
2A‧‧‧操作手柄
3‧‧‧安裝框
4‧‧‧板片
5‧‧‧板片體
6‧‧‧板片遮罩
7‧‧‧導光部
8‧‧‧空氣層
10‧‧‧開關
11‧‧‧按鈕手柄
12‧‧‧遮罩
13‧‧‧安裝鉤爪
14‧‧‧可動片
15‧‧‧突起
16‧‧‧軸
17‧‧‧電線插入孔
21‧‧‧基部
21a‧‧‧第一孔
22‧‧‧透光部
22a‧‧‧第二孔
23‧‧‧第一端部
24‧‧‧第二端部
25‧‧‧第一區域
26‧‧‧第二區域
27‧‧‧軸承部
28‧‧‧突起
31‧‧‧窗孔
32‧‧‧第一樑部
33‧‧‧第二樑部
34‧‧‧插入孔
35‧‧‧螺絲孔
36,37,38‧‧‧貫穿孔
51‧‧‧橫向片
52‧‧‧縱向片
53‧‧‧窗孔
54‧‧‧插入孔
55‧‧‧貫穿孔
61‧‧‧窗孔
62‧‧‧前壁
63‧‧‧側壁
71‧‧‧顯示部
71a‧‧‧凸緣部
71b‧‧‧本體部
71c‧‧‧溝部
72‧‧‧延伸部
72a‧‧‧入射面
72b‧‧‧出射面
72c‧‧‧第1折射面
72d‧‧‧第2折射面
100‧‧‧壁面
200‧‧‧接點
C1‧‧‧中心
CT1‧‧‧變流器
D1‧‧‧二極體
L1,L2‧‧‧光源
R1‧‧‧電阻器
【圖1】圖1(a)係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操作手柄之主要部份的前視圖,圖1(b)係圖1(a)之中A-A的剖面圖。 【圖2】從前方觀察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3】從開關本體與安裝框的後方觀察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立體圖。 【圖4】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開關的電路圖。 【圖5】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於安裝於壁面之狀態的前視圖。 【圖6】本實施形態之其它開關裝置安裝於壁面之狀態的前視圖。
2‧‧‧操作部
7‧‧‧導光部
8‧‧‧空氣層
21‧‧‧基部
21a‧‧‧第一孔
22‧‧‧透光部
22a‧‧‧第二孔
23‧‧‧第一端部
24‧‧‧第二端部
25‧‧‧第一區域
26‧‧‧第二區域
27‧‧‧軸承部
28‧‧‧突起
71‧‧‧顯示部
71a‧‧‧凸緣部
71b‧‧‧本體部
71c‧‧‧溝部
72‧‧‧延伸部
72a‧‧‧入射面
72b‧‧‧出射面
72c‧‧‧第1折射面
72d‧‧‧第2折射面
C1‧‧‧中心

Claims (4)

  1. 一種開關,包含: 開關本體,具有接點與光源;以及 操作部,設置成覆蓋該開關本體之正面,並依照按壓操作,將該接點的導通(ON)/斷開(OFF)加以切換; 且該開關的特徵在於: 該操作部包含: 基部; 透光部,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並設置於該基部之正面;以及 導光部,具有至少從該透光部之正面露出的顯示部,並將從該光源放射的光線導至該透光部之正面側; 且該基部具有該顯示部所插穿的第一孔, 該透光部具有該顯示部所插穿的第二孔, 該第二孔的內周面與該顯示部之間,沿著該顯示部的全周均設有空氣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開關,其中, 該操作部具有:第一端部,以可旋轉方式受固持於該開關本體;以及第二端部,位在與該第一端部相反之側; 且該操作部之正面具有:第一區域,較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的中心更靠近該第一端部側;以及第二區域,較該中心更靠近該第二端部側; 且該顯示部配置於該第二區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開關,其中, 該操作部具有:第一端部,以可旋轉方式受固持於該開關本體;以及第二端部,位在與該第一端部相反之側; 且該操作部之正面具有:第一區域,較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的中心更靠近該第一端部側;以及第二區域,較該中心更靠近該第二端部側; 且該光源配置於從正面觀察該操作部時,與該第一區域重疊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開關,其中, 該顯示部配置於該第二區域, 該導光部具有:延伸部,沿著該基部的背面,從該光源朝往該顯示部延伸。
TW104102618A 2014-02-13 2015-01-27 開關 TWI552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5222A JP6168455B2 (ja) 2014-02-13 2014-02-13 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6858A true TW201546858A (zh) 2015-12-16
TWI552186B TWI552186B (zh) 2016-10-01

Family

ID=53799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2618A TWI552186B (zh) 2014-02-13 2015-01-27 開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168455B2 (zh)
CN (1) CN105981122A (zh)
PH (1) PH12016501571A1 (zh)
TW (1) TWI552186B (zh)
WO (1) WO20151221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3966B (zh) * 2017-10-23 2021-11-09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指示功能的开关按键及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6133A (en) * 1974-04-22 1975-10-28 Allen Bradley Co Optical indicator for enclosed operating mechanism
JP3327506B2 (ja) * 1996-03-12 2002-09-24 東陶機器株式会社 照光式キートップ
JP2001118463A (ja) * 1999-10-15 2001-04-27 Yazaki Corp スイッチの照明構造
JP2001195944A (ja) * 2000-01-14 2001-07-19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スイッチの操作ノブ構造
JP4100141B2 (ja) * 2002-02-25 2008-06-1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用ハンド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
JP4228743B2 (ja) * 2003-03-26 2009-02-2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WO2005013302A2 (en) * 2003-07-25 2005-02-10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Rocker paddle switch with flexible cam driver
DE202005003663U1 (de) * 2005-03-08 2005-07-21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Tastschalter
JP4375404B2 (ja) * 2007-01-22 2009-12-02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照光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映像音響機器
CN201717975U (zh) * 2010-08-02 2011-01-1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指示灯装置及电视机
JP5806515B2 (ja) * 2011-06-06 2015-11-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メータ装置の照明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1122A (zh) 2016-09-28
WO2015122123A1 (ja) 2015-08-20
JP6168455B2 (ja) 2017-07-26
JP2015153558A (ja) 2015-08-24
PH12016501571A1 (en) 2017-02-06
TWI552186B (zh) 2016-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64979A1 (en) Illumination module and illuminated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KR101188371B1 (ko) 조명 기능을 갖춘 장식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전기 기기
US9659719B2 (en) Display switch
WO2016062124A1 (zh) 导光件、按键装置及操作面板
JP6026247B2 (ja) 操作パネルの照明構造
JP4161972B2 (ja) 照明器具
TWI552186B (zh) 開關
KR20060133478A (ko) 기기의 지지체 상에 부착된 조명수단을 포함하는 전기기기
WO2013102996A1 (ja) 車室内照明装置
JP2007033346A (ja) 照明装置
JP6232254B2 (ja) カメラ付ドアホン子機
JP4768062B2 (ja) 自動車の室内照明装置
KR101704001B1 (ko) 차량용 조명버튼
JP2014121240A (ja) 発光表示部
JP4902007B2 (ja) テレビジョン装置、電子機器
JP7253569B2 (ja) 装置
JP4378189B2 (ja) 押しボタン装置
JP2024004541A (ja) 照明装置
JP2018113240A (ja) 導光部材、スイッチハンドル、及び配線器具
WO2019035793A2 (en) HIDDEN SURFACE LIGHTING APPARATUS
JP6355051B2 (ja) 配線器具用取付枠、操作ハンドル、及びスイッチ装置
WO2019163769A1 (ja) 負荷制御装置
JP3077905U (ja) 照明装置
JP5754725B2 (ja) 操作パネル照光機構
CN117953618A (zh) 带发光图标的钥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