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5136A - 自動停車設備 - Google Patents

自動停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5136A
TW201545136A TW103117950A TW103117950A TW201545136A TW 201545136 A TW201545136 A TW 201545136A TW 103117950 A TW103117950 A TW 103117950A TW 103117950 A TW103117950 A TW 103117950A TW 201545136 A TW201545136 A TW 2015451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self
stage
propelled
automatic par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7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1839B (zh
Inventor
Chiang-Chua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Chiang-Chuan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ang-Chuan Chen filed Critical Chiang-Chuan Chen
Priority to TW103117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1839B/zh
Priority to DE102014113089.8A priority patent/DE102014113089B4/de
Priority to SG10201406470SA priority patent/SG10201406470SA/en
Publication of TW201545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5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1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18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04H6/30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only
    • E04H6/36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only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freely-movable dolli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7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identifying vehicles
    • G08G1/0175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identifying vehicles by photographing vehicles, e.g. when violating traffic r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動停車設備,適於設置有多個停車位的停車場中,以將車輛停放於停車位內。自動停車設備包括至少一自走式載台以及中控裝置,其中自走式載台用以承載車輛,中控裝置適於與自走式載台互相通訊,以發送行進訊號至自走式載台,而自走式載台適於根據行進訊號自動行進至該些停車位其中之一內。此自動停車設備能提升停車場的管理效率以及節省尋找停車位的時間。

Description

自動停車設備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自動化設備,尤其是有關於一種自動停車設備。
隨著車輛的普及,停車場已成為現代生活中重要的設施之一。傳統停車場需由駕駛人尋找停車位並將車輛停入停車位中,導致駕駛人往往需耗費許多時間於停車場中尋找空的停車位。停車場也需設置足夠的空間使駕駛人可於停車場內行進或迴車,造成停車場內空間無法充分利用。此外,傳統停車場也容易因為駕駛人的疏忽,而發生車輛碰撞或撞傷行人等意外。
近年來,倉儲式停車場也逐漸普及。有別於傳統停車場,駕駛人只需將車輛駛入倉儲式停車場的停車平台,倉儲式停車場的傳送機構即可自動將載有車輛的停車平台移至預定的停車位。雖然倉儲式停車場可解決上述傳統停車場的問題,但倉儲式停車場的機械設備無法適用於傳統停車場。若要將傳統停車場改成倉儲式停車場,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成本進行重建工程。
本發明提供一種自動停車設備,其可應用於傳統停車場,以解決傳統停車場的多種問題。
本發明所提供的自動停車設備,適於設置有多個停車位的停車場中,以將車輛停放於這些停車位其中之一內。此自動停車設備包括至少一自走式載台以及中控裝置,自走式載台用以承載車輛,中控裝置適於與自走式載台互相通訊,以發送行進訊號至自走式載台,而自走式載台適於根據行進訊號自動行進至這些停車位其中之一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自走式載台包括載台、移動裝置以及控制裝置,其中載台用以承載車輛,移動裝置連接載台,並適於帶動載台移動,控制裝置配置於載台,並適於與中控裝置及移動裝置互相通訊,且根據行進訊號控置移動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自動停車設備,更包括多個支撐裝置以及多個上平台,其中多個支撐裝置分別配置於停車位,而自走式載台更包括多個升降裝置,配置於載台上,以支撐那些上平台其中之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停車場設有多個識別元件,而自走式載台更包括配置於載台的位置辨識裝置,位置辨識裝置適於根據停車場的識別元件辨識載台的位置,並將識別資料傳輸至控制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識別元件為識別記號,位置辨識裝置為影像辨識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自走式載台更包括配置於載台的車牌辨識裝置,而車牌辨識裝置適於辨識車輛的車牌號碼並將辨識資料傳輸至控制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自走式載台更包括配置於載台的防撞偵測裝置,以偵測載台周邊的物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中控裝置更包括遠端連線系統。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停車場內設置有相鄰的停/取車區域以及載台停靠區域,自動停車設備更包括停/取車終端機,設置於停/取車區域並與中控裝置互相通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自動停車設備更包括安全偵測裝置,配置於停/取車區域,並與中控裝置互相通訊,安全偵測裝置用以偵測使用者是否離開載台停靠區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至少一自走式載台為電力驅動載台,且數量為多個,而自動停車設備更包括多個充電裝置,設置於停車場的停車位,並適於對自走式載台充電。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自動停車設備更包括多個車輛裝卸裝置,分別配置於停車場的這些停車位,每一車輛裝卸裝置適於將自走式載台承載的車輛移至對應的停車位,或將停放於停車位的車輛移至自走式載台。
本發明之自動停車設備係以自走式載台承載車輛,且可藉由中控裝置與自走式載台互相通訊,以發送行進訊號至自走式載台,使自走式載台根據行進訊號自動行進至指定的停車位內。因此,本發明之自動停車設備能應用於傳統停車場中,以解決傳統停車場的多種問題,如尋找車位費時、空間利用率不佳以及車輛容易發生碰撞意外等。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 說明如下。
100‧‧‧自動停車設備
110‧‧‧自走式載台
111、311‧‧‧載台
112‧‧‧移動裝置
113‧‧‧控制裝置
114‧‧‧位置辨識裝置
115‧‧‧車牌辨識裝置
116‧‧‧防撞偵測裝置
120‧‧‧中控裝置
121‧‧‧資料庫
122‧‧‧遠端連線系統
130a‧‧‧停車終端機
130b‧‧‧取車終端機
160‧‧‧安全偵測裝置
170‧‧‧充電裝置
200、200a‧‧‧停車場
240a‧‧‧停/取車區域(停車區域)
240b‧‧‧停/取車區域(取車區域)
250a、250b‧‧‧載台停靠區域
280‧‧‧車輛裝卸裝置
317‧‧‧上平台
318‧‧‧升降裝置
390‧‧‧支撐裝置
S110~S150‧‧‧停車流程步驟
S210~S260‧‧‧取車流程步驟
C、C”‧‧‧車輛
P、P’、P”‧‧‧停車位
R‧‧‧識別元件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方塊示意圖。
圖2是應用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停車場的示意圖。
圖3是應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停車場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自走式載台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停車流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取車流程示意圖。
圖7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部分元件俯視示意圖。
圖7B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部分元件側視示意圖。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方塊示意圖,而圖2是應用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停車場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及圖2,本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100適於設置於有多個停車位P的停車場200中,以將車輛C停放於這些停車位P內。自動停車設備100包括至少一自走式載台110以及中控裝置120,其中自走式載台110用以承載車輛C,中控裝 置120適於與自走式載台110互相通訊,以發送行進訊號至自走式載台110,而自走式載台110適於根據行進訊號自動行進至這些停車位P其中之一內。
本實施例中,中控裝置120例如是藉由無線區域網路與自走式載台110連線,但依據不同使用需求,可使用其他連線方式,並不以此為限。中控裝置120例如具有資料庫121,此資料庫121例如儲存有停車場200的多個停車位P資料、停車場200的地圖資料、每一車輛C的停置位置、車牌號碼、以及進入及離場時間資料等,以對停車場200進行管理。另外,中控裝置120也會依據停車場200的地圖資料及停車位P的使用狀況等因素計算出行進路線,並將行進路線資料傳送至自走式載台110,使自走式載台110可依據中控裝置120所計算出之行進路線自動駕駛至指定的停車位P。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中控裝置120可更包括一遠端連線系統122,以讓使用者可使用外部裝置與遠端連線系統122進行資料傳輸。外部裝置例如為手機、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等行動電子裝置,但不以此為限。使用者可使用外部裝置經由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與遠端連線系統122進行連線,以確認停車場200的使用狀況,以及進行取車時間預約,使使用者可避免花費時間在排隊等候停車或取車。
如圖2所示,停車場200更包括停/取車區域240a、240b以及相鄰之載台停靠區域250a、250b,其中標號240a所指的區域例如是停車區域,而標號240b所指的區域例如是取車區域,且載台停靠區域250a與停車區域240a相鄰,載台停靠區域250b與取車區域240b相鄰。自動停車設備100更具有停/取車終端機130a、130b,設置於停/取車區域240a、240b並可 與中控裝置120互相通訊。標號130a所指的終端機例如是停車終端機,而標號130b所指的終端機例如是取車終端機。停/取車終端機130a、130b與中控裝置120例如是藉由區域網路連線,但不以此為限,而連線方式可為有線或無線。停車終端機130a用以處理使用者停車時的相關程序,而取車終端機130b用以處理使用者取車時的相關程序。有關停車與取車的詳細流程將於下文說明。
雖然本實施例有兩個停/取車區域,分別為停車區域240a與取車區域240b,但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停車區域240a與取車區域240b亦可整合成同一區域。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停/取車區域的數量,停/取車區域的數量可以根據停車場200之停車位P的數量而調整。而且,本發明亦不限定每一個載台停靠區域250a、250b所能停放的自走式載台110的數量,每一個載台停靠區域250a、250b可同時容置一個或多個自走式載台110。
本實施例中,自動停車設備100可更包括安全偵測裝置160,設置於停/取車區域240a、240b並與中控裝置120互相通訊。安全偵測裝置160例如為紅外線人體感測器,但不以此為限。安全偵測裝置160用以感應自走式載台110上是否仍有人員停留。當安全偵測裝置160感應到有人停留於自走式載台110,安全偵測裝置160會發送訊號至中控裝置120,而中控裝置120會使自走式載台110停置在載台停靠區域250a、250b而不移動,以確保人員安全。
本實施例中一個自走式載台110例如是對應至一個停車位P。亦即,自走式載台110的數量至少等於停車位P的數量,且自走式載台110會停入停車位P內。在圖3所示之本發 明的另一實施例中,一個自走式載台110例如對應至多個停車位P’。亦即,自走式載台110的數量少於停車位P的數量,且自走式載台110不會停入停車位P內,而是藉由設置於停車場200a的停車位P’的車輛裝卸裝置280將自走式載台110承載的車輛C移至對應的停車位P’,或將停放於停車位P’的車輛C移動至自走式載台110。車輛裝卸裝置280可與圖1之中控裝置120互相通訊。車輛裝卸裝置280可為機械手臂。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自走式載台的示意圖。請參照圖2與圖4,在本實施例中,自走式載台110包括載台111、移動裝置112以及控制裝置113,其中載台111用以承載車輛C,移動裝置112連接於載台111,以帶動載台111移動。控制裝置113配置於載台111,並適於與中控裝置120(如圖1所示)及移動裝置112互相通訊,且根據行進訊號控制移動裝置112。控制裝置113及其他電路可設置於載台111內部或下方,以避免被車輛C壓損。
移動裝置112例如包括多個馬達機組(圖未示)以及輪胎,以帶動載台111移動。本實施例中輪胎的數量例如為四個,依據不同使用需求,可調整輪胎的數量或是移動裝置112的種類。移動裝置112可使用高扭力的電動馬達配合齒輪組,以達到高負重(例如3000公斤)的優點。此外,每個馬達機組有獨立的轉向系統,可使輪胎達到90度轉向,進而能節省迴車空間。
自走式載台110可為電力驅動載台,但不以此為限。在自走式載台110為電力驅動載台的實施例中,自動停車設備100可更包括多個充電裝置170,分別設置於停車場200的多個停車位P中。如此,當自走式載台110停置於停車位P,充 電裝置170可對自走式載台110進行充電。此外,自走式載台110可更包括配置於載台111的位置辨識裝置114。停車場P中可設置有多個識別元件R,這些識別元件R可設置於每一停車位P旁及供車輛行進的路線中。自走式載台110可藉由位置辨識裝置114辨識識別元件R,以辨識出自走式載台110在停車場200內的位置,並將識別資料傳輸至控制裝置113。識別元件R例如為數字或符號組成的座標標誌,而位置辨識裝置114例如為影像擷取裝置並具有影像辨識處理功能,可辨識由數字或符號組成的座標標誌以轉換為位置資訊,並根據位置資訊得知自走式載台110在停車場內的相對位置。另外,識別元件R可更包括錯誤更正碼,可提高位置辨識裝置114對於識別元件R的辨識率;而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識別元件R例如為可發出電波訊號的元件,位置辨識裝置114例如為訊號接收器,適於擷取識別元件R發射出的電波訊號並將其轉換為位置資訊。在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中,位置辨識裝置114亦可僅具有影像擷取功能或訊號接收功能,而由中控裝置120(如圖1所示)根據位置辨識裝置114所取得的資料來進行位置判別。在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中,位置辨識裝置114也可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來進行位置辨識,如此可不需設置識別元件R。
本實施例中自走式載台110可更包括配置於載台111的車牌辨識裝置115,用以辨識車輛C的車牌號碼,並將辨識資料傳輸至控制裝置113,控制裝置113再將其傳輸至中控裝置120(如圖1所示)進行資料儲存。車牌辨識裝置115例如為影像擷取裝置並具有車牌辨識功能,可辨識停置車輛C的車牌號碼,並將其資料傳輸至中控裝置120儲存。當然,車牌辨 識裝置115也可僅具有影像擷取功能,而藉由中控裝置120根據車牌辨識裝置115所取得的資訊進行車牌辨識。自走式載台110可更包括配置於載台111的防撞偵測裝置116,本實施例中防撞偵測裝置116的數量例如為四個,分別設置於載台111的前方、後方、左側及右側,用以偵測載台111周邊的物體,以避免自走式載台110在行進過程中與闖入停車場200內的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相撞。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停車流程圖。請參照圖1、圖2與圖5,首先,如步驟S110所示,當一自走式載台110停置於載台停靠區域250a,駕駛人可將車輛C駛入自走式載台110。駕駛人可利用停車終端機130a取得停車票卡或是其他可供辨識的資料(如密碼)。在一實施例中,也可由自動停車設備100自行取得的車牌號碼作為前述之可供辨識的資料。另外,若駕駛人已預繳停車費(例如月租費),則可藉由停車終端機130a感應駕駛人的月租感應卡或由自動停車設備100自行辨認車牌號碼,而不需於離場時另行繳費。
接著,如步驟S120所示,由安全偵測裝置160偵測是否有人員停留於自走式載台110。若從車輛C下車的人員仍停留於自走式載台110,則持續等待人員離開,甚至發出警告訊號要求人員離開。確認無人停留於自走式載台110後,則進行步驟S130,由自走式載台110發送停車需求訊號至中控裝置120。之後,如步驟S140所示,中控裝置120指定一停車位P以及計算出一行進路線,並發送指定的停車位P及行進路線的資料至自走式載台110。之後,如步驟S150所示,自走式載台110自動駕駛至指定停車位P。在自走式載台110進行自動駕駛的過程中,可藉由設置於自走式載台110的位置辨識裝置114 辨識停車場200中的識別元件R,以隨時掌握所處的位置。
另外,當駕駛人將車輛C駛入停車區域240a但無可用之自走式載台110時,中控裝置120可依據停車場200實際狀況安排可用的自走式載台110,駕駛人於停車區域240a等待自走式載台110進入載台停靠區域250a。再者,中控裝置120可隨時根據全部停車位P的使用狀況,移動停車位P中的自走式載台110,對停車位P的使用狀況作最佳化。例如,將較易停放的停車位P調整成閒置的停車位P,以提昇停車效率。需說明的是,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當自走式載台110行進至指定的停車位P’旁時,中控裝置120可進一步命令車輛裝卸裝置280將車輛C從自走式載台110移至指定的停車位P’。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取車流程圖。請參照圖1、圖2與圖6,首先,如步驟S210所示,駕駛人進入取車區域240b,並利用設置於取車區域240b的取車終端機130b輸入取車需求,如感應停車票卡或月租感應卡、輸入密碼或車牌號碼。之後,取車終端機130b確認駕駛人是否完成繳費。待駕駛人繳費完畢後,則如步驟S220所示,取車終端機130b發送取車需求訊號出至中控裝置120。接著,如步驟S230所示,中控裝置120計算一行進路線,並發送行進路線至對應的自走式載台110。需說明的是,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中控裝置120更進一步命令車輛裝卸裝置280將車輛C從停車位P移至自走式載台110。
接著,如步驟S240所示,自走式載台110自動駕駛至取車區域240b旁的載台停靠區域250b。在自走式載台110進行自動駕駛的過程中,可藉由設置於自走式載台110的位置辨識裝置114辨識停車場200中的識別元件R,以隨時掌握所處 的位置。接著,如步驟S250所示,安全偵測裝置160偵測駕駛人是否將車輛C駛離自走式載台110。若車輛C未駛離自走式載台110,則持續等待車輛C駛離,甚至發出警告訊號。當車輛C駛離自走式載台110後,則如步驟S260所示,自走式載台110發送行進路線使自走式載台110駛至待命區域。所述的待命區域可為停車區域240a旁的載台停靠區域250a、停車位P或是停車場200中另行規劃出的區域。在停車區域與取車區域整合於同一區域的實施例中,步驟S260亦可省略。
需說明的是,圖2與圖3中,停車位P、P’的配置方式僅為舉例,實際的配置方式可視各停車場的面積及形狀作最有效率的規劃,本發明並不限定停車位的配置方式。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將車輛C從自走式載台110上移至停車位P’的方式,也就是說,上述之車輛裝卸裝置280也可由其他具有類似功能的裝置來取代。以下將配合圖式說明其他能用以取代車輛裝卸裝置280的裝置,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圖7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部分元件俯視示意圖,而圖7B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自動停車設備的部分元件側視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7A及圖7B,在本實施例中,自動停車設備例如更包括多個支撐裝置390以及多個上平台317。支撐裝置390分別配置於停車位P”中,本實施例中支撐裝置390的數量例如為六個,但並不限於此。而自走式載台310例如更包括多個升降裝置318,其中升降裝置318配置於載台311上,用以支撐上平台317,升降裝置318可為類似千斤頂的結構,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如圖7A所示,本實施例中載台311的邊緣範圍小於上平台317的邊緣範圍,而支撐裝置390之間預留有能讓載台311通過的間距,以使載台311可不 受支撐裝置390的影響駛入停車位P”內。本實施例中升降裝置318的數量例如為四個,配置於載台311與上平台317之間,但本發明並不限制升降裝置318的數量。如圖7B所示,當車輛C”駛入上平台317後,設置於載台311上的升降裝置318會將上平台317托高,利用載台311將上平台317輸送至停車位P”。被升降裝置318托高的上平台317的高度會超過設置於停車位P”的支撐裝置390的高度,使承載上平台317的載台311可不受支撐裝置390的影響駛入停車位P”。當載台311駛入停車位P”,中控裝置120(如圖1所示)會控制升降裝置318降低上平台317的高度使支撐裝置390可承托住上平台317,則載台311可駛出停車位P”以承載其他上平台317。
此外,在另一實施例的架構中,載台停靠區域250a、250b(如圖3)也可設置上述支撐裝置390,以支撐上平台317。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自動停車設備具有自走式載台,用以承載車輛並停放至停車位,可節省停車場內空間;中控裝置可與自走式載台互相通訊,依據停車場狀況指定停車位置,並依據停車場的地圖計算出行進路線發送至自走式載台,使自走式載台根據行進路線移動。本發明之自動停車設備能應用於傳統停車場中,以解決傳統停車場的多種問題,如尋找車位費時、空間利用率不佳以及車輛容易發生碰撞意外等。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另外本發明的 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100‧‧‧自動停車設備
110‧‧‧自走式載台
120‧‧‧中控裝置
121‧‧‧資料庫
122‧‧‧遠端連線系統
130a‧‧‧停車終端機
130b‧‧‧取車終端機

Claims (12)

  1. 一種自動停車設備,適於一設置有多個停車位的停車場中,以將一車輛停放於該些停車位其中之一內,該自動停車設備包括:至少一自走式載台,該自走式載台用以承載該車輛;以及一中控裝置,適於與該自走式載台互相通訊,以發送一行進訊號至該自走式載台,而該自走式載台適於根據該行進訊號自動行進至該些停車位其中之一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停車設備,其中該自走式載台包括:一載台;一移動裝置,連接該載台,並適於帶動該載台移動;以及一控制裝置,配置於該載台,並適於與該中控裝置及該移動裝置互相通訊,且根據該行進訊號控制該移動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動停車設備,更包括:多個支撐裝置,分別配置於該些停車位;以及多個上平台,其中該自走式載台更包括多個升降裝置,配置於該載台上,以支撐該些上平台其中之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停車設備,其中該停車場設有多個識別元件,該自走式載台更包括一配置於該載 台的位置辨識裝置,該位置辨識裝置適於根據該停車場的該些識別元件辨識該載台的位置,並將識別資料傳輸至該控制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自動停車設備,其中該些識別元件為識別記號,該位置辨識裝置為影像辨識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停車設備,其中該自走式載台更包括一配置於該載台的車牌辨識裝置,而該車牌辨識裝置適於辨識該車輛的車牌號碼並將辨識資料傳輸至該控制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停車設備,其中該自走式載台更包括一配置於該載台的防撞偵測裝置,以偵測該載台周邊的物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停車設備,其中該中控裝置更包括一遠端連線系統。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停車設備,其中該停車場內設置有相鄰的一停/取車區域以及一載台停靠區域,該自動停車設備更包括一停/取車終端機,設置於該停/取車區域並與該中控裝置互相通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自動停車設備,更包括一安全偵測裝置,配置於該停/取車區域,並與該中控裝置互 相通訊,該安全偵測裝置用以偵測使用者是否離開該載台停靠區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停車設備,其中該至少一自走式載台為電力驅動載台,且數量為多個,而該自動停車設備更包括多個充電裝置,設置於該停車場的該些停車位,並適於對該些自走式載台充電。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停車設備,更包括多個車輛裝卸裝置,分別配置於該些停車位,每一車輛裝卸裝置適於將該自走式載台承載的該車輛移至對應的該停車位,或將停放於該停車位的該車輛移至該自走式載台。
TW103117950A 2014-05-22 2014-05-22 自動停車設備 TWI571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7950A TWI571839B (zh) 2014-05-22 2014-05-22 自動停車設備
DE102014113089.8A DE102014113089B4 (de) 2014-05-22 2014-09-11 Automatische parkvorrichtung
SG10201406470SA SG10201406470SA (en) 2014-05-22 2014-10-09 Automatic park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7950A TWI571839B (zh) 2014-05-22 2014-05-22 自動停車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5136A true TW201545136A (zh) 2015-12-01
TWI571839B TWI571839B (zh) 2017-02-21

Family

ID=54431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7950A TWI571839B (zh) 2014-05-22 2014-05-22 自動停車設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DE (1) DE102014113089B4 (zh)
SG (1) SG10201406470SA (zh)
TW (1) TWI57183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5722A (zh) * 2019-01-16 2020-07-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驻车管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8746A (zh) * 2016-08-02 2016-11-09 宿州学院 一种侧方位停车专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821225B (zh) * 2019-10-30 2021-05-25 长春理工大学 立体车库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593746A (zh) * 2020-12-03 2021-04-02 苏州威达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停车场以及车辆存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07344A1 (de) * 1989-03-08 1990-09-20 Woehr Otto Gmbh Parksystem mit verfahrbaren parkpaletten
US5669753A (en) * 1994-12-09 1997-09-23 Schween; Heiner Modular automated parking system
DE102006053528A1 (de) * 2006-06-07 2007-12-13 Wendelstein, Thomas, Dr. Rangiervorrichtung für auf einer Parkfläche abzustellende Fahrzeuge und Parkanlage mit einer Rangiervorrichtung
TWI374412B (en) * 2008-08-01 2012-10-11 Chih Jen Chuan Automatic parking system
DE102010052850B3 (de) * 2010-11-29 2012-06-06 Serva Transport Systems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Quereinlagern eines Kraftfahrzeuges in einer Lagereinrichtung
US10273704B2 (en) * 2011-12-22 2019-04-30 Park Plus, Inc. Automated parking garage/self-storage apparatus
CN203055182U (zh) * 2013-02-01 2013-07-10 无锡普智联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机器人小车的预约取车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5722A (zh) * 2019-01-16 2020-07-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驻车管理装置
CN111445722B (zh) * 2019-01-16 2022-12-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驻车管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113089B4 (de) 2020-09-24
SG10201406470SA (en) 2015-12-30
DE102014113089A1 (de) 2015-11-26
TWI571839B (zh) 2017-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1925B (zh) 一种无人机场地勤行李运输车辆及商业模式
US10043154B2 (en) Processing container images and identifiers using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and geolocation
TWI571839B (zh) 自動停車設備
US11008033B2 (en) Hitch-mounted robot systems
US1046789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arking facility
US20200198594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utonomous transportation vehicle fleet and service module for an autonomous transportation vehicle fleet
CN105539194A (zh) 一种智能车位管理装置及管理方法
US11527162B2 (en) Networked usage tracking for dockless personal transport vehicles
CN109343530A (zh) 一种agv搬运机器人
CN112776766B (zh) 车辆运输控制装置、车辆运输控制方法以及车辆运输系统
CN107249968A (zh) 用于运行车辆的方法
CN109422109A (zh) 将车辆移上和移下运输车厢
KR101339183B1 (ko) 카트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지능형 주차장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133441A (zh) 一种甩挂运输全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JP7162815B2 (ja) 出庫支援システム及び出庫支援方法
KR20160105200A (ko) 비콘을 이용한 대중교통 결제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11125573B2 (en) Picku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ickup system
JP2023068066A (ja) 自律走行車両を用いた自動船積方法及び装置
CN114333346B (zh) 基于物联网的夹持式停车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7529406U (zh) 公交进出站一卡通设备
CN112681845A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及停车方法
JP4523426B2 (ja) クレーン管理システム
CN111441636A (zh) 一种自助式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KR102395584B1 (ko) 주차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19034217U (zh) 车辆搬运装置以及立体车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