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8721A - 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法及其應用 - Google Patents
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法及其應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38721A TW201538721A TW103112574A TW103112574A TW201538721A TW 201538721 A TW201538721 A TW 201538721A TW 103112574 A TW103112574 A TW 103112574A TW 103112574 A TW103112574 A TW 103112574A TW 201538721 A TW201538721 A TW 20153872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anoderma lucidum
- cultivating
- strains
- fermentation broth
- medium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法,以提升發酵液之營養價值,並提供一種沒有無機鹽類之靈芝發酵飲品製備方法,以提升飲品之安全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靈芝的培養方法,特別是關於一種將二種或二種以上之靈芝菌株共培養的方法。
靈芝(Ganoderma spp.)為靈芝屬的生物,係一年生白腐型真菌,主要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及溫帶。目前全世界約有150-200種天然靈芝被鑑定發表,台灣有17種,其中較常見的7種分別為G.australe,G.tropicum,G.weberianum,G.boninense,G.lucidum,G.japonicum與G.formosana。其中,G.lucidum即一般所稱的赤芝,G.japonicum為一般所稱的紫芝,G.formosana則是台灣特有種。
靈芝已經被證實具有降血糖、降血壓、抗氧化、抗腫瘤、抗凝血、免疫調節、護肝等生理活性,其生理活性物質包括:多醣(polysaccharide)、三萜類(triterpenoids)、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蛋白質(protein)、鍺金屬(germanium)、腺苷(adenosine)、類固醇(steroid)等,其中,靈芝多醣體之效果備受關注。
為了因應市場的需求,目前已有人工生產靈芝的方式,包括:
一、生產靈芝子實體:1.藉由段木培養靈芝子實體;2.藉由木屑或米糠組成之太空包培養靈芝子實體
二、生產靈芝菌絲體:在水中添加碳源(例如葡萄糖)、氮源(例如酵母抽出物)以及無機鹽類(例如碳酸鈣、磷酸二氫鉀、磷酸氫二鉀、硫酸鎂),液態培養靈芝菌絲體。
雖然液態培養靈芝菌絲體的方式能在有限的時間、空間下生產大量靈芝菌絲體及靈芝多醣,但一般須添加組成單純、可溶解之碳源、氮源。這樣組成單純的碳源、氮源無法提供生長所需的無機鹽類,因此,相較於子實體之培養方式,一般須額外添加許多碳酸鈣、磷酸二氫鉀、磷酸氫二鉀、硫酸鎂等無機鹽類,供靈芝菌絲體正常生長。
如此一來,發酵液中往往殘留未被完全利用之無機鹽類,長期飲用將對身體、腎臟造成極大的負擔。因此,亟需開發一種液態培養靈芝的新穎方式,能兼顧發酵產物直接利用之安全性、又能確保靈芝菌絲體之產量及發酵液中對人體有益之活性成分。
鑑於習知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法,使在未添加無機鹽類之培養基中仍具有高菌絲體產量及富含對人體有益之活性成分。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法,能顯著增加靈芝菌絲體之抗氧化能力。
本發明再提供一種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法,能顯著增加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靈芝(Ganoderma spp.)之培養方法,其特徵在於,係以至少兩種靈芝菌株共同培養;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接種一第一靈芝菌株至一第一培養基上;(b)接種一第二靈芝菌株至一第二培養基上;(c)從該第一培養基取出一第一靈芝菌株菌絲;(d)從該第二培養基取出一第二靈芝菌株菌絲;(e)將該第一靈芝菌株菌絲以及該第二靈芝菌株菌絲接種至一第一液體培養基中,震動培養至少7天,以得到一發酵液。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液體培養基係由水、酵母抽出物、以及葡萄糖組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液體培養基中不添加碳酸鈣、磷酸二氫鉀、磷酸氫二鉀、硫酸鎂、以及其他無機鹽類。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步驟(e)係以110rpm震動培養至少7天;抑或是,該
步驟(e)之後更包括一步驟(f):將步驟(e)之該發酵液與一第二液體培養基混合,於110rpm下共同培養至少7天。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靈芝菌株以及該第二靈芝菌株係赤芝(Ganoderma lucidum)。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靈芝(Ganoderma spp.)之培養方法,其特徵在於,係以至少二種靈芝菌株共同培養;抑或是,其特徵在於,係以至少三種或至少四種靈芝菌株共同培養。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食品之製備方法,其步驟包括:(a)將至少二種靈芝菌株培養於一培養基中,獲得一可食用發酵液,其中,該培養基中未添加無機鹽類,且該可食用發酵液中包含一第一多醣量;(b)以高溫滅菌方式將該可食用發酵液進行滅菌處理,使溶解在該可食用發酵液中的多醣量提升至至少0.296g/L。
本發明再提供一種食品,係以至少二種靈芝菌株共同培養而得之一可食用發酵液。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溶解在該可食用發酵液中的多醣量至少為0.24g/L。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可食用發酵液中的菌絲體超氧化歧化酵素(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至少為350U/g。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食品,係以下列步驟製成:(a)以至少二種靈芝菌株共同培養;(b)以高溫滅菌方式進行滅菌處理;
(c)去除大多數菌絲體;其中,該食品中之多醣量至少為0.296g/L。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高溫滅菌方式係於121℃滅菌至少15分鐘。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用於共同培養該二種靈芝菌株之培養基中未添加無機鹽類。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用於共同培養該二種靈芝菌株之培養基中未添加碳酸鈣。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用於共同培養該二種靈芝菌株之培養基中未添加磷酸二氫鉀。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用於共同培養該二種靈芝菌株之培養基中未添加磷酸氫二鉀。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用於共同培養該二種靈芝菌株之培養基中未添加硫酸鎂。
圖一:單株及複合靈芝菌株於30℃培養7天之菌絲體量。
圖二:單株及複合靈芝菌株於30℃培養7天之菌絲體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
圖三:單株及複合靈芝菌株於30℃培養7天之胞外多醣量。
圖四:複合靈芝菌株於30℃培養7(A)及21(B)天所得胞外多醣對小鼠巨噬細胞存活率之影響。
圖五:複合靈芝菌株於30℃培養7及21天所得胞外多醣對小鼠巨噬細胞吞噬活性之影響。
圖六:未滅菌(A)與滅菌(B)複合菌株發酵液胞外多醣對小鼠巨噬細胞存活率之影響。
鑒於習知技術的缺陷,發明人依據多年的研究成果及經驗,認為應能建立一種透過靈芝菌株養靈芝菌株之相互共生、競爭關係,在極簡約、低無機鹽或不含無機鹽的液態培養基條件下,產出大量且富含營養價值的複合靈芝菌絲體,同時兼顧食品安全。
以下係利用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詳細說明書,以及本發明之技術、特點。然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作之各種更動、潤飾,均應包含在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製備培養基:
1.液態培養基:本發明之液態培養基由水、酵母抽出物(Yeast Extract,產品編號0203/0-PW-L;廠牌Bio-springer,法國)、以及葡萄糖組成。將水、酵母抽出物、以及葡萄糖混合後,於121℃滅菌15分鐘。其中,水可以為去離子水或無菌水,但不以此為限。較佳者,液態培養基中的酵母抽出物濃度為0.5%~1%,但不以此為限。較佳者,液態培養基中的葡萄糖濃度為2%~2.5%,但不以此為限。
2.平板培養基:本發明之平板培養基係由水、酵母抽出物(產品編號0203/0-PW-L;廠牌Bio-springer,法國)、葡萄糖、以及食品級洋菜醣(Agarose;廠牌BD)組成。將水、酵母抽出物、葡萄糖、以及食品級洋菜醣混合後,於121℃滅菌15分鐘,倒入培養皿中製成平板培養基。其中,水可以為去離子水或無菌水,但不以此為限。較佳者,平板培養基中的酵母抽出物濃度為0.5%~1%,但不以此為限。較佳者,平板培養基中的葡萄糖濃度為2%~2.5%,但不以此為限。
實驗一: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
五株靈芝屬菌株A、B、C、D、H在分類上均為赤芝(Ganoderma lucidum),且均購自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依專利法之相關規定,不需寄存(A菌株產品編號BCRC36111;B菌株產品編號BCRC36123;C菌株產品編號BCRC36674;H菌株產品編號BCRC36821)。小鼠巨噬細胞RAW 264.7亦購自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新竹,台灣),依專利法之規定,不需寄存。
將A、B、C、D、H分別接種至第一培養基、第二培養基、第三培養基、第四培養基、第五培養基上,於30℃培養7天。其中,該些培養基可以是本案之平板培養基(Plate)或本案之液態培養基(Broth),但不以此為限,例如也可以是斜面培養基(Slant)或一般市售之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產品名稱,Potato Dextrose Agar,PDA;廠牌BD)。以第一培養基、第二培養基、第三培養基、第四培養基、第五培養基均為平板培養基為例,經上述步驟培養7天後,分別從該些平板培養基中切割A靈芝菌株之菌絲塊、B
靈芝菌株之菌絲塊、C靈芝菌株之菌絲塊、D靈芝菌株之菌絲塊、H靈芝菌株之菌絲塊,並以不同菌株組合分別加入含250mL本案液態培養基之第一代搖瓶(搖瓶係500mL錐形瓶)中,於30℃、110rpm條件下震動培養7天,得各種菌組合之靈芝菌株發酵液。例如,於第一代搖瓶中,加入D靈芝菌株之菌絲塊以及H靈芝菌株之菌絲塊,於30℃、110rpm條件下共同培養7天,得一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
從第一代搖瓶中取出80mL培養液,移至下一瓶含250mL本案液態培養基之第二代搖瓶中,於30oC、110rpm條件下震動培養7天。以此類推,分析第三代搖瓶之菌絲體量、多醣產量、pH值及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活性。
實驗二: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後之菌絲體量
將培養後之靈芝發酵液離心(4000×g,20min),分離上清液待實驗四使用。將沉澱物加入去離子水,離心(4000×g,20min)。反覆水洗三次,再將沉澱物冷凍乾燥至恆重,求出菌絲體濃度。
請參閱圖一,圖一係單株及複合靈芝菌株於30℃培養7天之菌絲體量。圖一由左至右依序為A靈芝菌株之發酵液、B靈芝菌株之發酵液、C靈芝菌株之發酵液、D靈芝菌株之發酵液、H靈芝菌株之發酵液、CD靈芝菌株共培養之發酵液、DH靈芝菌株共培養之發酵液、BDH靈芝菌株共培養之發酵液、CDH靈芝菌株共培養之發酵液以及ABDH靈芝菌株共培養之發酵液。圖一之縱軸為培養後之菌絲體量。若兩個組別上方標示的字母不同,表示兩組之間的菌絲體量具有顯著差異(p<0.05)。
請先參閱第一群組,即C、D、以及CD發酵液之菌絲體量。C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為0.27g/mL,D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為0.12g/mL,CD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為0.31g/mL。其中,CD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顯著高於單獨培養C或D之靈芝菌株發酵液(p<0.05),顯示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有助於增加靈芝菌絲體量。
請繼續參閱第二群組,即A、B、D、H、DH、BDH、ABDH發酵液之菌絲體量。A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為0.29g/mL,B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為0.22g/mL,D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為0.12g/mL,H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為0.21g/mL,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為0.09g/mL,B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為0.23g/mL,AB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為0.29g/mL。其中,B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並不低於單獨培養B、D、H靈芝菌株之菌絲體量,且AB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菌絲體量並不低於單獨培養A、B、D、H靈芝菌株之菌絲體量。
由以上兩個群組之數據可知,在極簡約、不含無機鹽的液態培養基條件下,以兩種、三種、或四種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式所得之發酵液,其菌絲體產量大致而言不低於單獨培養其中一種菌株所得之菌絲體量,甚至可能顯著高於單獨培養其中每一種菌株所得之菌絲體量,顯然這樣對腎臟負擔較小的培養方式,極具開發潛力及價值。
實驗三: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菌絲體之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
將各組別菌絲體冷凍乾燥,分別加入液態氮研磨。研磨成粉後加入磷酸緩衝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H 7.8,簡稱PBS),10000×g離心15分鐘,取上清液作為待測液。使用RANSOD kit套組(Randox Laboratories,Antrim,UK)測試菌絲體之超氧化歧化酵素(Superoxide Dismutase,簡稱SOD)活性。
請參閱圖二,圖二係單株及複合靈芝菌株於30℃培養7天所得菌絲體之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圖二由左至右依序為D靈芝菌株發酵液之菌絲體、H靈芝菌株發酵液之菌絲體、以及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之菌絲體。圖二之縱軸為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若兩個組別上方標示的字母不同,表示兩組的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具有顯著差異(p<0.05)。
其中,D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菌絲體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為155.56U/g,H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菌絲體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為320.99U/g,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菌絲體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為359.22U/g,且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菌絲體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顯著高於單獨培養D或H之靈芝菌絲體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p<0.05),顯示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有助於增加培養所得之菌絲體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亦即,兩種靈芝菌株共培養能增加菌絲體之於人體之抗氧化能力,此係實驗前無法預期之效果,顯然這樣的培養方式可顯著提升菌絲體之營養價值。
實驗四: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之胞外多醣量
將培養後之靈芝發酵液離心(4000×g,20min),分離上清液及沉殿的菌絲體。將上清液加入四倍體積之95%乙醇,4℃靜置12小時。以4000×g離心20分鐘後,去除上清液,再以75%乙醇沖洗。反覆清洗三次,將沉澱物冷凍乾燥,測其乾重。
請參閱圖三,圖三係單株及複合靈芝菌株於30℃培養7天之胞外多醣量。圖一由左至右依序為A靈芝菌株之發酵液、B靈芝菌株之發酵液、C靈芝菌株之發酵液、D靈芝菌株之發酵液、H靈芝菌株之發酵液、CD靈芝菌株共培養之發酵液、DH靈芝菌株共培養之發酵液、BDH靈芝菌株共培養之發酵液、CDH靈芝菌株共培養之發酵液、以及ABDH靈芝菌株共培養之發酵液。圖三之縱軸為培養後之胞外多醣量。若兩個組別上方標示的字母不同,表示兩組之間的胞外多醣量具有顯著差異(p<0.05)。
請先參閱第一群組,即C、D、CD、以及CDH發酵液之胞外多醣量。C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為0.125g/L,D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為0.188g/L,CD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為0.098g/L,C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為0.247g/L。其中,C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高於單獨培養C、D、或H之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顯示三株靈芝菌株共同培養有助於提升發酵液胞外多醣體產量。
請繼續參閱第二群組,即A、B、D、H、DH、BDH、ABDH發酵液之胞外多醣量。A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為0.188g/L,B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為0.188g/L,D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
量為0.188g/L,H靈芝菌株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為0.188g/L,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為0.098g/L,B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為0.279g/L,AB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為0.344g/L。其中,B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高於單獨培養B、D、或H之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體量,同樣顯示三株靈芝菌株共同培養有助於提升發酵液胞外多醣體量。此外,AB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不但高於單獨培養A、B、D、或H之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體量,且更高於BDH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體量,顯示四株靈芝菌株共同培養比三株靈芝菌株共培養更進一步提升發酵液中胞外多醣體量。
由以上兩個群組之數據可知,在極簡約、不含無機鹽的液態培養條件下,以三種或四種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式所得之發酵液,其胞外多醣量都顯著提升,係實驗前無法預期之效果,顯然這樣的培養方式已提升發酵液之營養價值。
實驗五: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之胞外多醣安全性分析
將RAW 264.7細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Gibco)之DMEM(Gibco)培養液中,使細胞濃度為5×105cells/mL。加入AB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於37℃、5% CO2培養48小時。添加5mg/mL 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偵測細胞粒線體活性,進而分析細胞存活情形。
請參閱圖四,圖四係複合靈芝菌株於30℃培養7(A)及21(B)天所得胞外多醣對小鼠巨噬細胞存活率之影響。若兩個組別上方標示的字母不同,表示兩組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圖四顯示,ABDH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對細胞存活率並無影響。亦即,複數靈芝菌株共培養不會產生具有細胞毒性之胞外多醣,因此,在合格的食品工廠中,利用複數可食用靈芝菌株共培養所得之發酵液,無論是進一步去除大部分菌絲體之培養基殘餘液或是未去除菌絲體之發酵原液,均為可食用發酵液。較佳者,溶解在該可食用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量達0.24以上。較佳者,該可食用發酵液中的菌絲體,其超氧化歧化酵素活性達350U/g。
實驗六:複合靈芝菌株發酵液胞外多醣之免疫細胞吞噬活性分析
將E.coli以FITC(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標示,得FITC-E.Coli。將RAW 264.7細胞培養於含10% FBS之DMEM培養基中,使細胞濃度為5×105cells/mL。於37℃、5% CO2的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使細胞貼附。加入發酵7天或21天所得之ABDH靈芝胞外多醣,於37℃、5% CO2條件下培養24小時。去除上清液,加入1mL FITC-E.coli,於37℃下反應1小時後,冰浴中加入0.1% Gram crystal violet solution(Merck)終止反應。以PBS清洗細胞2次,再以BD FACSCantoTM Flow Cytometer收取10000顆細胞作為樣品,測得樣品之螢光值,並利用CELL Quest軟體(Becton Dickinson)分析RAW 264.7細胞之吞噬活性。另以細胞濃度為5×105cells/mL與1mL之FITC-E.coli為對照組。
請參閱圖五,圖五係複合靈芝菌株於30℃培養7及21天所得胞外多醣對小鼠巨噬細胞吞噬活性之影響。圖五橫座標為多醣量,縱座標為吞噬能力。數據上方標示的字母不同,表示同一濃度的兩組數據具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與對照組間有顯著差異(p<0.05)。
圖五顯示,靈芝菌株共培養7天所得之胞外多醣能提升免疫細胞的吞噬活性,且該胞外多醣在40~400μg/mL濃度範圍具有顯著的提升效果(p<0.05),亦即,靈芝菌株共培養7天所得之胞外多醣具有免疫調節功能。此外,靈芝菌株共培養21天所得之胞外多醣具有類似結果,在40~400μg/mL濃度範圍能顯著提升免疫細胞吞噬活性(p<0.05)。
其中,相對於共培養21天所得之胞外多醣,共培養7天所得之胞外多醣在提升免疫細胞吞噬活性上具有較佳的效果。共培養7天所得之胞外多醣在10μg/mL、100μg/mL及400μg/mL之免疫細胞吞噬活性均顯著高於共培養21天所得之胞外多醣(p<0.05)。
綜合以上實驗結果,由實驗二、三可知,雖然本發明使用極簡約且未添加無機鹽的液態培養基,但透過至少兩種靈芝菌株共培養的方式,使菌絲體產量較高且具有較高之營養價值;由實驗四、五、六可知,去除菌絲體後的培養基殘餘液也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不但無細胞毒性、具有更多胞外多醣、且該胞外多醣具有顯著之營養價值。因此,本發明利用複合靈芝共培養之方式,極具開發及應用價值。
實驗七:滅菌後之胞外多醣安全性分析
將共發酵完的發酵原液,分成未滅菌組與滅菌組,滅菌組以121℃滅菌15分鐘。將未滅菌組與滅菌組分別離心(4000xg,20min,4℃),蒐集上清液及沉澱之菌絲體,上清液供實驗七、八使用,沉澱之菌絲體供實驗八使用。本實驗之安全性分析方法、步驟與實驗五一致。
請參閱圖六,圖六係未滅菌(A)與滅菌(B)複合菌株發酵液胞外多醣對小鼠巨噬細胞存活率之影響。若兩個組別上方標示的字母不同,表示兩組間有顯著差異(p<0.05)。圖六顯示,經滅菌之靈芝菌株共培養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無細胞毒性。
實驗八:滅菌後之胞外多醣量分析
請參閱表一,表一係未滅菌與滅菌複合菌株發酵液之pH值、菌絲體量及胞外多醣量比較。表一顯示,滅菌組之胞外多醣達0.296g/L,明顯高於未滅菌組(p<0.05)。觀察兩組菌絲體量後可知,121℃滅菌15分鐘的方式會使部分菌絲體破裂,使胞外多醣量增加。因此,可善用此滅菌方法,有效增加培養基殘餘液中的胞外多醣體量,提升培養基殘餘液之利用價值。
相較於單株靈芝菌株,本發明以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不但使發酵液中的菌絲體產量提升、菌絲體抗氧化能力提高,也提升發酵液中的胞外多醣體量,提升培養基殘餘液之利用價值。此外,本發明複合靈芝菌株之培養方式,更克服培養基需添加大量無機鹽類始能提高產量之偏見,例如需添加0.188%碳酸鈣(CaCO3)、0.075%~0.15%磷酸氫二鉀(K2HPO4)、0.075%~0.15%磷酸二氫鉀(KH2PO4)、以及0.075%~0.5%MgSO4,進而能利用本發明發展出一種對身體更無負擔、營養價值更高的靈芝食品、飲品,極具產業開發、應用之價值。
應能理解的是,本發明係利用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的方式提高產量及營養價值,因此,添加低無機鹽類或添加足量無機鹽類亦應包括在本案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法的申請專利範圍內。另外,有關以培養基成份作限縮之申請專利範圍,該培養基係由水、酵母抽出物、以及葡萄糖組成。亦或是,該培養基係由其他成分組成,但未添加碳酸鈣(未添加碳酸鈣是指培養基中之碳酸鈣為零檢出或檢出量不大於0.075%)。亦或是,該培養基係由其他成分組成,但未添加磷酸二氫鉀(未添加磷酸二氫鉀是指培養基中的磷酸二氫鉀為零檢出或檢出量不大於0.075%)。亦或是,該培養基係由其他成分組成,但未添加磷酸氫二鉀(未添加磷酸氫二鉀是指培養基中的磷酸氫二鉀為零檢出或檢出量不大於0.075%)。亦或是,培養基係由其他成分組成,但未添加硫酸鎂(未添加硫酸鎂是指培養基中的硫酸鎂為零檢出或檢出量不大於0.075%)。亦或是,培養基係由其他成分組成,但未添加任何無機鹽類(但未添加任何無機鹽類是指培養基中的任何一種無機鹽類均為零檢出或任何一種無機鹽類的檢出量都不大於0.075%)。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各種更動或潤飾等,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17)
- 一種靈芝(Ganoderma spp.)之培養方法,其特徵在於,係以至少兩種靈芝菌株共同培養;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培養一第一靈芝菌株,得到一第一靈芝菌株菌絲;(b)培養一第二靈芝菌株,得到一第二靈芝菌株菌絲;(c)將該第一靈芝菌株菌絲以及該第二靈芝菌株菌絲接種至一第一液體培養基中,震動培養以得到一發酵液。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靈芝之培養方法,該第一液體培養基係由水、酵母抽出物、以及葡萄糖組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靈芝之培養方法,該第一液體培養基中未添加碳酸鈣、磷酸二氫鉀、磷酸氫二鉀、硫酸鎂、以及其他無機鹽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靈芝之培養方法,該步驟(e)係以110rpm震動培養至少7天;抑或是,該步驟(e)之後更包括一步驟(f):將步驟(e)之該發酵液與一第二液體培養基混合,於110rpm下震動培養至少7天。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靈芝之培養方法,該第一靈芝菌株以及該第二靈芝菌株係赤芝(Ganoderma lucidum)。
- 一種靈芝(Ganoderma spp.)之培養方法,其特徵在於,係以至少二種靈芝菌株共同培養;抑或是,其特徵在於,係以至少三種或至少四種靈芝菌株共同培養。
- 一種食品之製備方法,其步驟包括:(a)將至少二種靈芝菌株培養於一培養基中,獲得一可食用發酵液,其中,該培養基中未添加無機鹽類,且該可食用發酵液中包含一第一多醣量;(b)以高溫滅菌方式將該可食用發酵液進行滅菌處理,使溶解在該可食用發酵液中的多醣量提升至至少0.296g/L。
- 一種食品,係以至少二種靈芝菌株共同培養而得之一可食用發酵液。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食品,其中,溶解在該可食用發酵液中的多醣量至少為0.24g/L。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食品,其中,該可食用發酵液中的菌絲體超氧化歧化酵素(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至少為350U/g。
- 一種食品,係以下列步驟製成:(a)以至少二種靈芝菌株共同培養;(b)以高溫滅菌方式進行滅菌處理;(c)去除大多數菌絲體;其中,該食品中之多醣量至少為0.296g/L。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食品,其中該高溫滅菌方式係於121℃滅菌至少15分鐘。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9、10、11、或12項所述之食品,其中,用於共同培養該至少二種靈芝菌株之培養基中未添加無機鹽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9、10、11、或12項所述之食品,其中,用於共同培養該至少二種靈芝菌株之培養基中未添加碳酸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9、10、11、或12項所述之食品,其中,用於共同培養該至少二種靈芝菌株之培養基中未添加磷酸二氫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9、10、11、或12項所述之食品,其中,用於共同培養該至少二種靈芝菌株之培養基中未添加磷酸氫二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9、10、11、或12項所述之食品,其中,用於共同培養該至少二種靈芝菌株之培養基中未添加硫酸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12574A TWI538999B (zh) | 2014-04-03 | 2014-04-03 | 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法及其應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12574A TWI538999B (zh) | 2014-04-03 | 2014-04-03 | 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法及其應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38721A true TW201538721A (zh) | 2015-10-16 |
TWI538999B TWI538999B (zh) | 2016-06-21 |
Family
ID=54851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12574A TWI538999B (zh) | 2014-04-03 | 2014-04-03 | 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法及其應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3899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77847A (zh) * | 2019-03-01 | 2019-05-21 | 宁德师范学院 | 体细胞亲和灵芝菌株对共发酵生产强抗氧化活性多糖的方法 |
-
2014
- 2014-04-03 TW TW103112574A patent/TWI538999B/zh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77847A (zh) * | 2019-03-01 | 2019-05-21 | 宁德师范学院 | 体细胞亲和灵芝菌株对共发酵生产强抗氧化活性多糖的方法 |
CN109777847B (zh) * | 2019-03-01 | 2022-11-22 | 宁德师范学院 | 体细胞亲和灵芝菌株对共发酵生产强抗氧化活性多糖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38999B (zh) | 2016-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73307B (zh) | ||
US20190127763A1 (en) |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f botanicals | |
CN102356912A (zh) | 一种益生菌发酵米乳的制备方法 | |
CN103740772B (zh) | 一种促进樟芝液态发酵生物合成安卓奎诺尔的方法 | |
CN106804285A (zh) | 提高牛樟芝三萜类成分的培养方法 | |
CN104911169B (zh) | 一种培制蛹虫草菌丝体和纤溶酶的方法 | |
CN105018544A (zh) | 具有促进海参生长和抗逆作用的卡拉胶寡糖及其制法和应用 | |
CN104846018A (zh) | 虫草酵素深层液体发酵及其扩培方法 | |
CN105002095A (zh) | 复合灵芝菌株共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 |
Gaur et al. | Optimization of physico‐chemical and nutritional parameters for a novel pullulan‐producing fungus, Eurotium chevalieri | |
Zhu et al. | Effects of cultural medium on the formation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by Cordyceps gunnii | |
Chen et al. | The use of additives as the stimulator on mycelial biomass and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s in submerged culture of Grifola umbellata | |
TWI422680B (zh) | 用以培養牛樟芝子實體之培養基及其培養方法 | |
CN106434368A (zh) | 一种云南白灵芝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 |
TWI538999B (zh) | 複合靈芝菌株共培養方法及其應用 | |
CN101861794A (zh) | 一种北冬虫夏草液体菌种的生产方法 | |
CN105441334B (zh) | 产灰树花多糖的菌株及其应用 | |
TWI385248B (zh) | 一種蟲草屬培養基之配方 | |
TW201737793A (zh) | 無菌培養牛樟芝子實體之方法 | |
Lung et al. | Optimiza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from Armillaria mellea in submerged cultures | |
CN104172177A (zh) | 一种食品抗氧化剂的生产方法 | |
CN106520579B (zh) | 一种促进斑玉蕈生长发育的沙雷氏菌发酵液培养基 | |
CN108977368A (zh) | 一种生产虫草菌粉的固体培养基及生产虫草菌粉的方法 | |
CN104031792A (zh) | 一种桑葚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09183271A (ja) | 大豆及び胡麻を原料とした霊芝菌体の培養方法とその産物及び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