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2504A -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2504A
TW201512504A TW103122226A TW103122226A TW201512504A TW 201512504 A TW201512504 A TW 201512504A TW 103122226 A TW103122226 A TW 103122226A TW 103122226 A TW103122226 A TW 103122226A TW 201512504 A TW201512504 A TW 2015125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jack
side wall
joint portion
construc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2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7459B (zh
Inventor
Juichiro Yamada
Shigeki Kato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12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2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7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74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7/00Construction or assembling of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employing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ques in situ or off the site
    • E04H7/02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 E04H7/04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mainly of metal
    • E04H7/06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mainly of metal with vertical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5/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E04H5/10Buildings forming part of cooling pla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7/00Construction or assembling of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employing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ques in situ or off the site
    • E04H7/02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 E04H7/04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mainly of metal
    • E04H7/06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mainly of metal with vertical axis
    • E04H7/065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mainly of metal with vertical axis roof constructions

Abstract

一種具有金屬製的內槽與混凝土製的外槽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具備下述步驟:對外槽的側壁(3)進行施工至完成高度的途中為止之步驟;於側壁(3)的內側組裝圓環狀的關節板(9)之步驟;利用懸掛踏台(5)對側壁(3)的剩餘部分進行施工之步驟;於關節板(9)設置關節輔助具(10)之步驟;於關節板(9)組裝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之步驟;於側壁(3)設置吊起架台(18)之步驟;於吊起架台(18)與關節輔助具(10)之間裝設千斤頂頂起裝置(19)之步驟;以及藉由千斤頂頂起裝置(19)吊起關節板(9),並於關節板(9)的下側裝設內槽側板(7)而組裝內槽之步驟。依據上述構成,可提供一種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係能夠容易地進行千斤頂頂起裝置的組裝及用以保持千斤頂頂起裝置之架台等之施工。

Description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本申請案係依據2013年6月27日於日本申請之日本特願2013-135164號主張優先權,並於此援用其內容。
具有內槽與外槽之二重殼構造之圓筒型槽,係被用於儲存LNG(液化天然氣)及LPG(液化石油氣)等低溫液體。專利文獻1係揭示有具有金屬製的內槽與混凝土製的外槽之圓筒型槽的建設工法。
於專利文獻1揭露有,為了謀求縮短圓筒型槽的工期,而同時對金屬製的內槽與混凝土製的外槽施工之手法。具體而言,係使升降(jack)架台立設於外槽的底部,並使托高(jack up)裝置支撐於預定高度(請參閱專利文獻1之第4(b)圖)。並且,在進行外槽的側壁工程時,在外槽的底部上組裝內槽屋頂及外槽屋頂,接著,一面藉由上述千斤頂頂起裝置使內槽屋頂及外槽屋頂上升,一面將複數段的內槽側板從最上段至最下段依序裝設於內槽屋頂。藉此,實現金屬製的內槽與混凝土製的外槽之同時施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平7-62924號公報
承上,在上述習知技術中,係對於金屬製的內槽與混凝土製的外槽同時施工。然而,會因為施工上的理由,而有例如先施工外槽的側壁的一部分,之後再並列進行外槽的側壁的剩餘部分的施工及內槽的施工之情形。
此時,為了進行外槽的側壁的剩餘部分之施工,係於先行施工之外槽的側壁的一部分上形成懸掛踏台,並從其下側撤走踏台。因此,難以進行內槽施工所需之千斤頂頂起裝置的組裝及用以保持千斤頂頂起裝置之架台等的施工。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情事所研創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係於先施工外槽的側壁的一部分,之後並列進行外槽的側壁的剩餘部分的施工及內槽的施工之情形時,能夠容易地進行千斤頂頂起裝置的組裝及用以保持千斤頂頂起裝置之架台等之施工。
本發明之第1態樣,係一種具有金屬製的內槽與混凝土製的外槽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係具備下述步驟:從下段側起對前述外槽的側壁進行施工至完成高度的途中為止之步驟;於前述外槽的前述側壁的內側組裝圓環狀的關節(knuckle)部之步驟;利用形成於前述側壁之懸 掛踏台對前述外槽的前述側壁的剩餘部分進行施工之步驟;於前述關節部,設置連結於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之複數個被吊構件之步驟;於前述關節部組裝不干涉前述外槽的前述側壁及前述懸掛踏台之屋頂上踏台之步驟;於前述外槽的前述側壁設置用以吊起前述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之複數個吊起部之步驟;於前述外槽的前述側壁的前述複數個吊起部與前述關節部的前述複數個被吊構件之間,分別裝設前述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之步驟;以及藉由前述千斤頂頂起裝置使前述關節部與前述屋頂上踏台一併吊起而上升,並於上升後之前述關節部的下側裝設內槽側板而組裝前述內槽之步驟。
再者,本發明之第2態樣,係於上述第1態樣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中,在組裝前述內槽的步驟中,具有以下之處理:於前述關節部的下側裝設一個內槽側板之處理、與在前述一個內槽側板之下方裝設其他內槽側板之處理之間,於前述外槽的前述側壁的前述複數個吊起部之更上方設置複數個第2吊起部,並分別將前述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移動而設置於前述複數個第2吊起部與前述複數個被吊構件之間,而藉由前述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將前述關節部更往上方吊起而上升。
再者,本發明之第3態樣,係於上述第1或第2態樣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中,前述千斤頂頂起裝置係具有千斤頂(jack)本體、以及以可升降之方式連結於前述千斤頂本體之托高桿(jack-up rod),前述托高桿係藉由沿 長度方向以可拆裝之方式連結複數支桿件而形成者,並且,在組裝前述內槽之步驟中具有:於已藉由前述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使前述關節部與前述屋頂上踏台一併吊起而上升時,將前述托高桿的前述複數支桿件中的上端之桿件自下端側之桿件拆除之處理。
再者,本發明之第4態樣,係於上述第3態樣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中,係於前述屋頂上踏台設置可旋轉之吊架(davit)。
再者,本發明之第5態樣,係於上述第1至第4態樣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中,前述屋頂上踏台的至少一部分係被連結於前述複數個被吊構件,並由前述複數個被吊構件所支撐。
再者,本發明之第6態樣,係於上述第1至第5態樣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中,在組裝前述圓環狀之關節部之步驟中,係藉由將前述關節部裝設於預先組裝之圓環狀之內槽側板的上側而組裝前述關節部,在組裝前述內槽之步驟中,於藉由前述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而上升後之前述關節部的下側的內槽側板組裝下一個內槽側板。
依據本發明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係將不干涉外槽的側壁及懸掛踏台之屋頂上踏台組裝於關節部。因此,在之後進行將屬於用以吊起千斤頂頂起裝置之架台之複數個吊起部之步驟,以及在吊起部及被吊構件之 間分別裝設千斤頂頂起裝置之步驟等時,藉由利用屋頂上踏台而可容易且有效率地進行千斤頂頂起裝置的裝設及吊起部的施工。
1‧‧‧基礎座
2‧‧‧內槽錨箍
3‧‧‧外槽的側壁
4‧‧‧作業口
5‧‧‧懸掛踏台
6‧‧‧附腳架台
7‧‧‧內槽側板
8‧‧‧屋頂架台
9‧‧‧關節板(關節部)
10‧‧‧關節輔助具(被吊構件)
10a‧‧‧輔助板
10b‧‧‧被吊板
10c‧‧‧補強板
10d‧‧‧缺口
11‧‧‧空間保持具
12‧‧‧屋頂骨架
13‧‧‧纜車軌
14‧‧‧內槽屋頂
15‧‧‧吊架
16‧‧‧環狀部
16a‧‧‧環狀板
17‧‧‧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屋頂上踏台)
18‧‧‧吊起架台(吊起部)
19‧‧‧千斤頂頂起裝置
19a‧‧‧螺帽
20‧‧‧托高桿
20a‧‧‧千斤頂本體
20b‧‧‧桿件
21‧‧‧吊樑
23a、23b‧‧‧珍珠岩混凝土塊
24‧‧‧構造用輕量混凝土塊
25‧‧‧第2吊起架台(第2吊部)
26‧‧‧外槽屋頂
27‧‧‧建材
28‧‧‧作業踏台
29‧‧‧裝設端
Y‧‧‧槽構成構件
第1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2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3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4圖係用以說明關節輔助具、空間保持具之裝設狀態之主要部分側視剖面圖。
第5圖係用以說明關節輔助具、空間保持具之裝設狀態之主要部分俯視圖。
第6圖係包含用以說明關節輔助具、空間保持具之裝設狀態之外槽屋頂的屋頂骨架的屋頂側之俯視圖。
第7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8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9圖係顯示在第8圖所示之步驟中,外槽的側壁的主要部分內面側之圖。
第10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主要 部分側視剖面圖。
第11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12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13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14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15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16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17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18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第19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步驟之側視剖面圖。
以下,參閱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的一實施形態。另外,在以下之圖式中,由於將各構件描繪成能夠辨識之大小,故適當變更各構件的縮小比例。在以下之說明中,係例示儲存LNG之地上式 PC(prestressed contrete,預力混凝土)二重殼儲槽作為圓筒型槽。
首先,如第1圖所示,進行大致圓板狀之基礎座(外槽的底部)1之工程,而於基礎座1的上面形成底部填板(liner)(未圖示)。此時,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於較基礎座1的外周緣部靠內側,沿著基礎座1之周方向設置內槽錨箍(anchor strap)2。
接著,於基礎座1的外周緣部之較內槽錨箍2靠外側,以從下段側起至完成時之高度(完成高度)的途中為止之方式形成外槽的側壁(PC壁)3,在本實施形態係形成至全部堆積9段而形成之側壁3的第5段(#5)為止。惟,途中之高度並不限定於第5段,亦可設為任意高度(段)。
再者,於此形成之外槽的側壁(PC壁)3的一部分的下段側,例如於第2段至第3段形成作業口4。再者,由於要於側壁3的一部分之上堆積剩餘段的側壁而在最後形成由9段所組成之側壁3,故必須組裝用於剩餘的段的型框。因此,於側壁3的一部分之上部側,例如在第4段以上之部位設置懸掛踏台5。
如此形成外槽的側壁3的一部分之後,於側壁的內周面側沿其周方向設置內槽側板組裝用之複數個附腳架台6。附腳架台6係用以支撐後述之內槽側板7之門型架台。附腳架台6係以跨過環狀(annular)區域X之方式設置於基礎座1上,該環狀區域X係組合複數個內槽側板7而形成之圓筒狀的內槽在最後放下之區域。
接著,如第2圖所示,利用懸掛踏台5而於側壁3的一部分之上方打設混凝土,而形成第6段(#6)之側壁。另外,於每次側壁3的施工,係隨著依序形成側壁3的上部側,懸掛踏台5亦依序往上側組裝,而無須再使用之下側的懸掛踏台5則依序拆除。
再者,於此同時地於附腳架台6上,沿著側壁3的周方向立設屬於內槽的側壁的一部分之複數個內槽側板7,並將沿橫方向相鄰之內槽側板7熔接成一體。藉此,將各內槽側板7組裝成圓環狀。另外,於此組裝之內槽側板7係成為內槽的最上段(在本實施形態中為第9段[#9])之內槽側板7。內槽側板7係藉由具備優良韌性及強度之鎳(Ni)鋼材等而形成者。
再者,在側壁3的內部係於基礎座1的中央部組裝屋頂架台8。
接著,如第3圖所示於最上段的內槽側板7的上端部裝設複數個關節板(knuckle plate)9(關節部),而藉此組裝關節板9。關節板9係與後述之內槽屋頂14的外周緣部連接,並往下方彎曲。如前述,關節板9的下端部連接有最上段之內槽側板7的上端部。
如第4至6圖所示,於關節板9的外周面係分別裝設有關節輔助具10及空間保持具11。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6圖所示,沿著關節板9的周方向而等間隔地設置複數個(例如30個)關節輔助具10,且該等之間各自逐個設置空間保持具11。另外,於第6圖中,符號12係後 述之外槽屋頂的屋頂骨架,符號13係纜車軌(gondola rail)。
關節輔助具10係鋼板製,且形成後述之連結於千斤頂頂起裝置之被吊構件。如第4圖、第5圖所示,關節部輔助件10係由以下構件所形成:一對的輔助板10a、10a,以側面觀察時形成為大致三角形狀;被吊板10b,係被夾持於輔助板10a、10a之間且以俯視觀察時大致為正方形;以及補強板10c,係被夾持於輔助板10a、10a之間,且連結於被吊板10b的上面而用以補強輔助板10a、10a與被吊板10b之間。
如第4圖所示,輔助板10a、10a之一邊部係對應於關節板9的彎曲形狀而彎曲,並藉由熔接等而裝設固定於關節板9的彎曲面。被吊板10b與補強板10c係在藉由熔接等而互相連結之狀態下,如第5圖所示藉由熔接或螺固等而裝設固定於輔助板10a、10a間。以被吊板10b的外側端(側壁3側之端)與輔助板10a、10a的外側端一致之狀態,將被吊板10b固定於輔助板10a、10a間。被吊板10b係形成有與關節板9相反之側,亦即朝向外槽的側壁3側開口之缺口10d。缺口10d係成為後述之連結於千斤頂頂起裝置之被吊點。
如第4圖、第5圖所示,空間保持具11係被設置成從關節板9的外周面往外側突出。如第6圖所示,空間保持具11係配設於沿著關節板9的周方向等間隔地設置之關節輔助具10之各個之間。空間保持具11係配設於相鄰之關節部輔助件10、10之間的大致中央部,而藉此, 空間保持具11亦沿著關節板9的周方向等間隔地設置。因此,空間保持具11與關節輔助具10係沿著關節板9的周方向而互相等間隔地交互配置。
如第4圖、第5圖所示,空間保持具11係例如由以下構件所形成:一對的鋼板(未圖示),係與輔助板10a同樣地裝設於關節板9;H鋼11a,係被夾持於該等鋼板間;以及鋼板11b,係貼設於H鋼11a的外端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空間保持具11係以空間保持具11的外側端位於較被吊板10b的外側端更靠外側之方式形成並配置。
亦即,以從關節板9的中心至空間保持具11的外側端為止之距離比從關節板9的中心至被吊板10b的外側端為止之距離更長之方式,形成並配置空間保持具11。藉由以此方式配置,可藉由空間保持具11而縮小外槽的側壁3與關節板9之間的實質間隙(clearance)。因此,在藉由後述之千斤頂頂起裝置將關節板9吊起時,即便因地震等影響而造成關節板9往水平方向位移,亦可縮小位移量並使空間保持具11緩和碰撞外槽的側壁3之際的衝擊。
接著,如第7圖所示,在屋頂架台8上搭載內槽屋頂區塊,並組裝內槽屋頂(槽屋頂部)14。
再者,將高處作業車(未圖示)載入基礎座1。再者,為了在附腳架台6的下方之環狀區域X形成環狀部16,係對附腳架台6的一部分施工。
再者,關於外槽的側壁3亦利用懸掛踏台5而依序往 上側堆積,而如第7圖所示將外槽的側壁3施工至屬於最終段之第9段(#9)。另外,在此時點,用以形成側壁3之懸掛踏台5係例如維持在從第6段起組裝至第7段以上之狀態而留存。
接著,如第8圖所示,在關節板9上,以從外槽的側壁3的內周面離開而不干涉側壁3之狀態,且不會干涉懸掛踏台5之高度,組裝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屋頂上踏台)17。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係沿著形成為環狀之關節板9的周方向而形成為環狀,藉此防止關節板9往半徑方向傾倒。再者,在組裝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時,如第8圖、以及用以顯示在第8圖所示之步驟之外槽的側壁3之主要部分內面側的第9圖所示,藉由將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裝設於複數個關節輔助具10,而使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大致整體由複數個關節輔助具10支撐。並且,將傾倒防止材(未圖示)設置於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關節板9與內槽屋頂14之間。藉此,形成固定於關節板9與內槽屋頂14之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8圖所示,在與外槽側壁3的大致第4段(#4)至第5段(#5)對應之位置組裝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
於是,如第8圖、第9圖所示,利用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於側壁3的預定位置,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之第5段(#5)之位置,以沿著側壁3的周方向等間隔之方式設置複數個吊起架台18(吊起部)。具體而言,例如藉 由強固且可拆裝之方式緊固固定於預先埋入側壁3之錨固板(anchor plate),而以從側壁3往其內方大致水平地突出之方式設置吊起架台18。
接著,利用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於吊起架台18與關節輔助具10的被吊板10b之間分別裝設千斤頂頂起裝置19。如第10圖所示,千斤頂頂起裝置19係中空型升降機(center hole jack),具有卡合於吊起架台18之千斤頂本體20a、上端部裝設於千斤頂本體20a而下端部裝設於關節輔助具10的被吊板10b之托高桿20、以及用以將托高桿20的下端部裝設於被吊板10b之螺帽19a。另外,在第10圖中,為了容易觀看而省略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之記載。
在裝設千斤頂頂起裝置19時,首先,在使千斤頂本體20a卡合固定於吊起架台18上之狀態下,垂下托高桿20,並將托高桿20的下端部插入關節輔助具10的被吊板10b的缺口10d。並且,藉由預先準備之螺帽19a將托高桿20的下端部固定於被吊板10b。上述之作業可藉由利用第9圖所示之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而毫無阻礙容易地進行。
沿著外槽的側壁3的周方向以預定間隔設置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19,且又將各個千斤頂頂起裝置19裝設於對應之關節輔助具10的被吊板10b之後,如第8圖所示撤除屋頂架台8。藉此,成為藉由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19支撐槽構成構件的重量之狀態。
如第8圖所示,於此在對應於側壁3的第5段(#5)之位置設置吊起架台18,並在對應於側壁3的第3段(#3)之位置設置關節輔助具10。托高桿20係形成為與吊起架台18與關節輔助具10之間的長度相對應之充分的長度。不過,如後述在使千斤頂頂起裝置19運作而使托高桿20上升時,托高桿20會干涉位於正上方之懸掛踏台5。
為了解決此問題,如第10圖所示,托高桿20係以藉由朝長度方向以螺固等方式而可拆裝地連結複數個桿件20b之方式形成。藉此,在使托高桿20上升時,可將朝吊起架台18更上方突出之桿件20b自該突出之桿件20b之下側的桿件20b拆下(切除),藉此可防止托高桿20干涉懸掛踏台5。
另外,第8圖中的符號15係於形成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時,設置於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的頂部之吊架。吊架15係以可旋轉之方式設置,用以運送從下側的桿件20b拆下(切除)之桿件20b。
再者,第8圖中的符號21係習知之吊樑,用以進行千斤頂頂起裝置19的各構成構件的吊上及吊下,或將從托高桿20拆下並由吊架15運送之桿件20b吊下者,具有樑桿21a、以及設於樑桿21a的一方端部之錘21b。吊樑21係由未圖示之起重機(crane)所懸吊,並藉此控制升降及水平移動之各動作。
再者,在如此之步驟中,於基礎座1上係同時進行環狀部16的隔熱作業及中央部的隔熱作業。於環狀 部16的隔熱工事中,係如第10圖所示在附腳架台6之下方,於底部冷熱抵抗緩和材22上組裝珍珠岩混凝土塊23a、23b、以及構造用輕量混凝土塊24,並於其上裝設環狀板16a。環狀部16係在最後支撐組裝完成之內槽側板。因此,係厚厚地形成環狀部16的環狀板16a,並亦藉由混凝土塊等硬質材料形成其隔熱構造。
接著,如第11圖所示,藉由千斤頂頂起裝置19將關節板9吊起,而使包含有關節板9與由該關節板9所支撐之內槽屋頂14、內槽側板7、關節輔助具10、空間保持具11、以及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之槽構成構件Y上升。具體而言,藉由使千斤頂本體20a正轉驅動,而使托高桿20上升,將關節輔助具10與組裝途中之槽構成構件Y一併托高。
於此,藉由千斤頂頂起裝置19而吊起之關節板9為了連接內槽屋頂14及內槽側板7,其板厚係比內槽側板7的板厚更充分地厚,且強度更高。因此,即便附加包含內槽側板7及內槽屋頂14甚至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之重量亦不會屈曲。
藉由千斤頂頂起裝置19使槽構成構件Y上升達相當於大致一段之內槽側板7的之高度後,將下一段內槽側板7搬入至形成於內槽側板7的下方之空間。內槽側板7的搬入係經由設於側壁3之作業口4而進行。作業口4的周圍係設有第1搬送裝置(未圖示),並藉由第1搬送裝置從側壁3的外側通過作業口4依序將內槽側板7搬 送至附腳架台6上。再者,於附腳架台6上係沿著側壁3的周方向而設有第2搬送裝置(未圖示)。第2搬送裝置係具有沿著側壁3的周方向之軌道(rail)(未圖示),將搬送至附腳架台6上之內槽側板7進一步沿著側壁3的周方向依序搬送。
接著,將由第2搬送裝置所搬送之內槽側板7立設於附腳架台6上,並在經過托高之內槽側板7的下方配置成圓環狀。並且,如第12圖所示,將沿橫方向相鄰之內槽側板7熔接成一體,並將往上下排列之內槽側板7彼此亦熔接成一體,藉此將內槽側板7形成為一體的圓筒形狀。亦即,在成為最上段之第9段(#9)的內槽側板7的下段裝設第8段(#8)的內槽側板7。
另外,亦可將複數個內槽側板7彼此在外槽的側壁3的外側預先往橫方向連結,並在將該複數個內槽側板7搬進側壁3內並形成環狀之後,將往上下排列之內槽側板7彼此熔接。藉由如上述在作業空間的限制較少之側壁3的外側進行上述複數個內槽側板7之橫方向之連結,熔接作業變得容易,而可有效率地進行內槽的組裝。
如第12圖所示,以上述方式進行托高時,千斤頂頂起裝置19的托高桿20的上端係朝吊架台18更上方突出。托高桿20若更加上升就會干涉位於其正上方之懸掛踏台5。因此,在進行內槽側板7彼此的熔接等之期間,將構成托高桿20之複數個桿件20b中之朝吊架台18的更上方突出之桿件20b,自其下側之桿件20b拆除。
於是,利用預先設置於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的頂部之吊架15將拆除之桿件20b置放於內槽屋頂14上。亦即,藉由可旋轉之吊架15將拆除之桿件20b置放於內槽屋頂14上。於內槽屋頂14上預先形成用以暫時保管桿件20b等建材之保管部(未圖示)。關於桿件20b之拆除、拆除之桿件20b之往內槽屋頂14上之吊放、以及將桿件20b保管於保管部等,係利用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進行。再者,為使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不會干涉懸掛踏台5,係藉由吊樑21將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的上部側依序撤除。
接著,藉由千斤頂頂起裝置19使槽構成構件Y上升達相當於大致一段之內槽側板7的之高度,且將下一段內槽側板7搬入至形成於內槽側板7的下方之空間。以與前述之第8段(#8)之內槽側板7之裝設同樣之方式,如第13圖所示裝設第7段(#7)之內槽側板7。此時,亦將朝吊起架台18更上方突出之桿件20b拆除,並使用吊架15將拆除之桿件20b置放於內槽屋頂14。
在以上述之方式裝設從第9段(#9)至第7段(#7)之內槽側板7後,如第14圖所示,將側壁3的內周面側的懸掛踏台5撤除。一般而言,在裝設從第9段(#9)至第7段(#7)之內槽側板7之期間,外槽的側壁3係已完成達最上段之第9段。因此,由於可拆除用以形成側壁3之型框等,故可撤除側壁3的內周面側之懸掛踏台5。另外,關於側壁3的外周面側的踏台等由於往後步驟需要係不撤 除而予以保留。
接著,為了進行千斤頂頂起裝置19的移動設置,如第14圖所示,於外槽的側壁3的頂部2設置第2吊起架台25。再者,係降下(jack down)而暫時將槽構成構件Y(亦包含第8段及第7段之內槽側板7)置放於附腳架台6上。
接著,利用吊樑21及起重機等而將第10圖所示之千斤頂頂起裝置9的托高桿20暫時自關節輔助具10的被吊板10b拆除。再者,將千斤頂頂起裝置19的千斤頂本體20a自吊起架台18拆除。
藉此,千斤頂頂起裝置19係自外槽的側壁3與關節板9之間拆除。再者,將吊起架台18自側壁3拆除。關於該等一連串之作業,亦利用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進行。
於是,將千斤頂頂起裝置19的千斤頂本體20a裝設於第14圖所示之第2吊起架台25。再者,在先前的步驟中,為了不干涉懸掛踏台5而將托高桿20的上部側暫時拆除,並保管於內槽屋頂14上的保管部。不過,由於撤除側壁3的內周面側的懸掛踏台5而使托高桿20能夠自由延伸,因此,將保管於內槽屋頂14上之桿件20b再度裝設於托高桿20,而延長托高桿20。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14圖所示,為了使托高桿20從外槽的側壁3的最上段之第9段(#9)垂下至第5段(#5),更加裝預先另外準備之預備的桿件20b,而將托高桿20調整成所期望之長度。本作業亦可利用第13圖所示之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而進行。
在以上述之方式將千斤頂頂起裝置20調整成所期望之長度後,將托高桿20的下端側再度插入關節輔助具10的被吊板10b的缺口10d內。並且,藉由螺帽19a將托高桿20的下端側固定於被吊板10b。藉此,將千斤頂頂起裝置19予以移動設置。在以上述方式結束千斤頂頂起裝置19的移動設置後,如第14圖所示將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撤除。
接著,如第15圖所示,藉由千斤頂頂起裝置19將關節板9吊起,而使槽構成構件Y上升達相當於大致一段之內槽側板7之高度。
接著,再將下一段之內槽側板7搬入至形成於內槽側板7的下方之空間,以下係以與前述之第8段(#8)、第7段(#7)之內槽側板7之裝設同樣之方式,如第16圖所示裝設第6段(#6)之內槽側板7。
接著,於內槽屋頂14之上方裝設外槽屋頂26。外槽屋頂26之裝設係藉由在內槽屋頂14上裝設多個由溝(channel)型鋼等所構成之連結材(未圖示),並將外槽屋頂26裝設於該等連結材而進行。
再者,對於外槽的側壁3的內周面,開始貼設側部填板(未圖示)之作業。
以下,依序反覆進行千斤頂頂起裝置19所進行之槽構成構件Y之上升、將下一段內槽側板7搬入至內槽側板7(槽構成構件Y)的下方、將搬入之內槽側板7裝設於槽構成構件Y(內槽側板7),而如第17圖所示裝設內 槽側板7至最下段之第1段(#1)。藉此,完成內槽的側壁。
另外,在如上述裝設各段內槽側板7時,亦即在將槽構成構件Y吊起而於其下方產生有空間時,除了內槽側板7之搬入之外,另外將各種建材27搬入至側壁3內的基礎座1上。再者,於外槽屋頂26上組裝作業踏台28。
接著,如第18圖所示,撤除附腳架台6,使槽構成構件Y的下方形成空間。並且,藉由千斤頂頂起裝置19而降下槽構成構件Y,而將外槽屋頂26的屋頂骨架12的外周端連結固定於埋設在外槽的側壁3的頂部內周面之裝設端29。
接著,去除連結外槽屋頂26與內槽屋頂14之間的連結材(未圖示),而解除該等之間的連結。
接著,如第19圖所示,藉由千斤頂頂起裝置19將槽構成構件Y再度降下,使內槽側板7的最下段的下端部下降至環狀部16上。於是,將內槽側板7的最下段的下端部裝設於設置於基礎座1之內槽錨箍2。
接著,從關節板9將關節輔助具10去除,並因應需要而去除空間保持具11。
之後,進行外槽側壁3之緊拉作業。再者,對貼設於外槽的側壁3的內周面之側壁填板(未圖示)噴附冷熱抵抗緩衝材之聚氨酯發泡材(polyurethane foam,PUF)。再者,亦撤除千斤頂頂起裝置19、第2吊起架台25等。並且,封閉作業口4,設置未圖示之泵管,並注水實施耐壓、氣密試驗。
最後,在內槽與外槽之間充填珍珠岩等隔熱材(未圖示)而進行內外槽間隔熱作業。在進行塗裝作業、配管隔熱作業後即完成圓筒型槽100。
在建構如上述構成之圓筒型槽100時,尤其,係於關節板9以不會干涉外槽的側壁3及懸掛踏台5之方式組裝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屋頂上踏台)。因此,在之後利用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可容易地進行在外槽側壁3裝設用以吊起千斤頂頂起裝置19之複數個吊起架台18之步驟,以及在吊起架台18與關節輔助具10之間分別裝設千斤頂頂起裝置19之步驟等。
因此,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圓筒型槽之建構方法,尤其是在先施工外槽側壁3的一部分,並在之後同時進行外槽側壁3的剩餘部分的施工與內槽的施工之情形,亦可在關節板9組裝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屋頂上踏台),故不會干涉外槽側壁3及形成於其上部之懸掛踏台5,而可容易且有效率地進行千斤頂頂起裝置19的組裝及吊起架台18之施工。藉此,可縮短工期,並刪減成本。
再者,在於關節板9的下側組裝內槽側板7而組裝金屬製的內槽之步驟中,進行在吊起架台18的上方設置第2吊起架台25而移動設置千斤頂頂起裝置19之處理。在進行如此之處理時,亦利用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而可容易地進行千斤頂頂起裝置19的拆解及將吊起架台18自側壁3拆除之作業。
再者,在藉由千斤頂頂起裝置19將關節板 9與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一併吊起而上升時,進行將托高桿20的上端之桿件20b自下端側之桿件20b拆除之處理。關於如此之桿件20b之拆除以及將拆除之桿件20b吊放至內槽屋頂14上等,亦可利用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而容易地進行。
再者,由於在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設置可旋轉之吊架15,故在將托高桿20的上端之桿件20b自下端側之桿件20b拆除時,藉由吊架15可容易地將拆除之桿件20b吊放至內槽屋頂14上。
再者,藉由將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裝設於複數個關節輔助具10,可使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的至少一部分由複數個關節輔助具10支撐,於本實施形態中係使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的大致整體由複數個關節輔助具10支撐。因此,可容易地將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裝設於關節板9。再者,在拆解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時,由於並不對於關節板9直接進行作業,而僅主要於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與關節輔助具10之間進行作業,故可將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自關節板9拆除。因此,可防止由於拆解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17而對於作為完成後之圓筒型槽100的構成構件而留下之關節板9造成損傷。
再者,在組裝關節板9之步驟中,係在預先組裝置內槽側板7的上側組裝關節板9。相較於在最初將在高度方向彎曲之關節板9組裝成圓環狀之情形,將在高 度方向未彎曲之內槽側板7組裝成圓環狀,之後再將關節板9裝設於內槽側板7之情形較為容易。因此,可使關節板9的組裝變得容易。
再者,尤其在藉由千斤頂頂起裝置19將槽構成構件Y托高之期間,或是在懸掛之期間發生地震或強風等時,內槽屋頂14及外槽屋頂26係有在外槽內往水平方向大幅度位移之可能性。然而,由於在關節輔助具10、10之間,設置有以比關節輔助具10更位於外側(外槽的側壁3側)之方式配置之空間保持距11,故可藉由空間保持具11縮小外槽的側壁3與關節板9之間的實質間隔。因此,即便由於地震等之影響而導致關節板9往水平方向位移,亦可縮小該位移量。藉此,由空間保持具11緩和衝撞外槽側壁3時之衝擊,而可防止外槽側壁3的損傷。再者,亦可確實防止千斤頂頂起裝置19與被吊板10b之間發生損傷。
以上,雖一面參閱圖式一面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惟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前述之實施形態中所示之各構成構件的各種形狀及組合等僅為一例,只要在未脫離本發明的主旨之範圍內則可依據設計要求等而有各種變更。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係可容易地進行千斤頂頂起裝置的組裝及用以保持千斤頂頂起裝置之架台等的施工。
2‧‧‧內槽錨箍
3‧‧‧外槽的側壁
6‧‧‧附腳架台
7‧‧‧內槽側板
9‧‧‧關節板(關節部)
10‧‧‧關節輔助具(被吊構件)
17‧‧‧千斤頂頂起裝置用踏台(屋頂上踏台)
18‧‧‧吊起架台(吊起部)
19‧‧‧千斤頂頂起裝置

Claims (6)

  1. 一種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係具有金屬製的內槽與混凝土製的外槽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係包括下述步驟:從下段側起對前述外槽的側壁進行施工至完成高度的途中為止之步驟;於前述外槽的前述側壁的內側組裝圓環狀的關節部之步驟;利用形成於前述側壁之懸掛踏台對前述外槽的前述側壁的剩餘部分進行施工之步驟;於前述關節部,設置連結於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之複數個被吊構件之步驟;於前述關節部組裝不干涉前述外槽的前述側壁及前述懸掛踏台之屋頂上踏台之步驟;於前述外槽的前述側壁設置用以吊起前述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之複數個吊起部之步驟;於前述外槽的前述側壁的前述複數個吊起部與前述關節部的前述複數個被吊構件之間,分別裝設前述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之步驟;以及藉由前述千斤頂頂起裝置使前述關節部與前述屋頂上踏台一併吊起而上升,並於上升後之前述關節部的下側裝設內槽側板而組裝前述內槽之步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組裝前述內槽的步驟中,具有下述之處理:於前述關節部的下側裝設一個內槽側板之處理、與 在前述一個內槽側板之下方裝設其他內槽側板之處理之間,於前述外槽的前述側壁的前述複數個吊起部之更上方設置複數個第2吊起部,並分別將前述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移動而設置於前述複數個第2吊起部與前述複數個被吊構件之間,而藉由前述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將前述關節部更往上方吊起而上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前述千斤頂頂起裝置係具有千斤頂本體、以及以可升降之方式連結於前述千斤頂本體之托高桿,前述托高桿係藉由沿長度方向以可拆裝之方式連結複數支桿件而形成者;並且,在組裝前述內槽之步驟中具有:於已藉由前述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使前述關節部與前述屋頂上踏台一併吊起而上升時,將前述托高桿的前述複數支桿件中的上端之桿件自下端側之桿件拆除之處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係於前述屋頂上踏台設置可旋轉之吊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前述屋頂上踏台的至少一部分係被連結於前述複數個被吊構件,並由前述複數個被吊構件所支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組裝前述圓環狀之關節部之步驟 中,係藉由將前述關節部裝設於預先組裝好之圓環狀之內槽側板的上側而組裝前述關節部;在組裝前述內槽之步驟中,於藉由前述複數個千斤頂頂起裝置而上升後之前述關節部的下側的內槽側板組裝下一個內槽側板。
TW103122226A 2013-06-27 2014-06-27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TWI5374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5164A JP6106540B2 (ja) 2013-06-27 2013-06-27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2504A true TW201512504A (zh) 2015-04-01
TWI537459B TWI537459B (zh) 2016-06-11

Family

ID=52141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2226A TWI537459B (zh) 2013-06-27 2014-06-27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06540B2 (zh)
PH (1) PH12015502355A1 (zh)
TW (1) TWI537459B (zh)
WO (1) WO201420867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0861B (zh) * 2015-09-11 2018-04-11 Ihi股份有限公司 圓筒型槽之建構方法
TWI625450B (zh) * 2015-09-11 2018-06-01 Ihi股份有限公司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2985A (ja) * 1983-01-25 1984-08-16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屋根上の運搬装置
WO2012137671A1 (ja) * 2011-04-01 2012-10-11 株式会社Ihi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0861B (zh) * 2015-09-11 2018-04-11 Ihi股份有限公司 圓筒型槽之建構方法
TWI625450B (zh) * 2015-09-11 2018-06-01 Ihi股份有限公司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7459B (zh) 2016-06-11
PH12015502355A1 (en) 2016-02-22
JP6106540B2 (ja) 2017-04-05
JP2015010361A (ja) 2015-01-19
WO2014208672A1 (ja)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46495B2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ylindrical tank
JP5732527B2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JP5732262B2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TWI577866B (zh)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TWI551759B (zh)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TWI537459B (zh)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TWI597410B (zh) 圓筒型槽的構築方法
TWI557299B (zh)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TWI498470B (zh) 圓筒型儲槽之構築方法
TWI502119B (zh) 圓筒型儲槽之構築方法
TWI608153B (zh)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JP6351174B2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JP2016098512A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JP2016098514A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JP2016098508A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JP2016098513A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