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8153B -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8153B
TWI608153B TW104138032A TW104138032A TWI608153B TW I608153 B TWI608153 B TW I608153B TW 104138032 A TW104138032 A TW 104138032A TW 104138032 A TW104138032 A TW 104138032A TW I608153 B TWI608153 B TW I6081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joint
support
plate
inn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8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2702A (zh
Inventor
山田寿一郎
加藤成貴
Original Assignee
Ihi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Ihi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2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2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8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8153B/zh

Links

Description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本案係基於2014年11月19日於日本提出申請的日本特願2014-234542號而主張優先權,且將該內容援用於此。
具有內槽和外槽的雙層殼體構造之圓筒型槽,係被用於LNG(液化天然氣)或LPG(液化石油氣)等低溫液體之貯藏。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49416號公報)中,已有揭示一種具有金屬製之內槽和混凝土製之外槽的圓筒型槽的建設工方法。
在專利文獻1中,已有揭示一種為了謀求圓筒型槽之工期縮短化,而同時進行內槽和外槽之施工的手法。具體而言,係沿著外槽下層之內周面設置架台,接著在該架台上交替地反覆進行:藉由舉升(jack up)裝置而致使的內槽側板之上升、及下一個內槽側板對已上升的內槽側板之下側的熔接,而組裝內槽。又,外槽亦與此種內槽之組裝並行地進行,從最上層至最下層依次地施工。
在前述專利文獻1之技術中,係在藉由舉升 裝置而使內槽側板上升時,一邊使安裝於最上層的內槽側板上之關節板(關節部)的內槽屋頂等一起上升,一邊依次地安裝於使成為下一層的內槽側板上升後的內槽側板之下端。但是,在如此的步驟中,當藉由舉升裝置而懸垂內槽屋頂等,且在停止上升的期間發生地震或強風等時,就有內槽屋頂等在外槽內朝向水平方向大幅地位移的可能性。又,即便不是強風,因內槽屋頂等仍會藉由受風而在外槽內朝向水平方向搖動,故而有內槽屋頂等之搖動造成損壞工程之安定性之一因的情況。
亦即,因內槽屋頂中的舉升裝置之安裝部朝向外側(例如徑向外側)突出,故而安裝部會隨著內槽屋頂之搖動而衝撞到外槽之內周面,而有破損的可能性。更且,在地震或強風時會大幅地搖動,藉此有內槽屋頂損毀,或是因前述安裝部之集中荷重而使外槽損毀的可能性。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情事而開發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藉由舉升裝置而吊起內槽之屋頂的期間,可以防止起因於受風等的影響而使內槽之屋頂朝向水平方向搖動的不良狀況,且提高工程之安定性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係提供一種具有內槽和外槽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該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係具備:在外槽之內側組裝圓環狀之關節部的關節部組裝步驟;在關節部之圓周方向設置複數個關節支撐件的關節支撐件設置步驟;使能夠伸縮的支撐式千斤頂與外槽之側壁 相對向而設置於關節支撐件的支撐式千斤頂設置步驟;以及藉由複數個舉升裝置吊起關節部而使之上升,且將內槽側板安裝於已上升的關節部之下側而組裝內槽的內槽組裝步驟。又,在內槽組裝步驟中,係在吊起關節部而使之上升時,使支撐式千斤頂伸長以使之在外槽之側壁與關節支撐件之間進行支撐,且將關節部固定於外槽之側壁。
本發明之第2態樣,係如上述第1態樣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關節支撐件設置步驟中,係在各關節支撐件設置被連結在舉升裝置的被懸吊部。又,上述第1態樣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係在內槽組裝步驟之前,更具有:將複數個舉升裝置安裝於懸吊部,並且將舉升裝置連結於被懸吊部的步驟,其中,該懸吊部係設置於外槽之側壁且用以懸吊舉升裝置者。
本發明之第3態樣,係如上述第1或第2態樣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支撐式千斤頂設置步驟中,係在複數個關節支撐件之各者設置支撐式千斤頂。
本發明之第4態樣,係如上述第1至第3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關節部組裝步驟中,係事先在組裝成圓環狀的內槽側板之上側安裝並組裝關節部;在內槽組裝步驟中,係在藉由複數個舉升裝置而上升後的關節部之下側的內槽側板,安裝下一個內槽側板。
本發明之第5態樣,係如上述第1至第4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內槽組 裝步驟之前,更具有:在關節部之外周面之相鄰的關節支撐件間,設置比該關節支撐件還朝向槽之徑向外側突出的間隔保持件的步驟。
依據本發明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則由於藉由舉升裝置吊起關節部而使之上升,且在懸垂內槽之屋頂時,使支撐式千斤頂伸長並在外槽之側壁與關節支撐件之間進行支撐,而將關節部固定於外槽之側壁,所以可以防止關節部或內槽屋頂受地震或風的影響而朝向水平方向搖動。藉此,可以確實地防止所謂內槽屋頂或外槽損毀的不良狀況。
又,由於防止內槽屋頂等在水平方向之搖動,所以可以提高工程之安定性。
1‧‧‧基礎版(外槽之底部)
2‧‧‧內槽錨箍
3‧‧‧側壁(PC壁)
4‧‧‧工事口
5‧‧‧懸垂踏台
6‧‧‧附腳架台(門型架台)
7‧‧‧內槽側板
8‧‧‧屋頂架台
9‧‧‧關節板(關節部)
10‧‧‧關節支撐件(關節補強材)
10a‧‧‧支撐板
10b‧‧‧被懸吊板(被懸吊部)
10c‧‧‧補強板
10d‧‧‧缺口(被懸吊點)
10e‧‧‧肋板
11‧‧‧間隔保持件
11a‧‧‧H型鋼
11b‧‧‧鋼板
12‧‧‧屋頂骨架
13‧‧‧纜車軌道
14‧‧‧內槽屋頂
16‧‧‧環狀部
16a‧‧‧環狀板
17‧‧‧舉升裝置用踏台
18‧‧‧懸吊架台(懸吊部)
19‧‧‧舉升裝置
19a‧‧‧螺帽
20‧‧‧舉升桿
20a‧‧‧千斤頂本體
20b‧‧‧桿
21‧‧‧懸吊天秤
21a‧‧‧天秤棒
21b‧‧‧錘
22‧‧‧底部抗冷熱緩和材
23a、23b‧‧‧珍珠岩混凝土塊
24‧‧‧構造用輕量混凝土塊
25‧‧‧第2懸吊架台
26‧‧‧外槽屋頂
27‧‧‧資材
28‧‧‧作業踏台
50‧‧‧支撐式千斤頂
51‧‧‧支承部
52‧‧‧千斤頂手柄
52a‧‧‧公螺紋部
53‧‧‧支柱端部
54‧‧‧間隔件
100‧‧‧圓筒型槽
X‧‧‧環狀區域
Y‧‧‧槽構成構件
第1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2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3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4圖係用以說明關節支撐件、支撐式千斤頂及間隔保持件(space keeper)之安裝狀態的槽之主要部分縱剖視圖。
第5圖係用以說明關節支撐件、支撐式千斤頂及間隔 保持件之安裝狀態的槽之主要部分俯視圖。
第6圖係用以說明關節支撐件、支撐式千斤頂及間隔保持件之包含外槽屋頂骨架的屋頂之俯視圖。
第7圖係顯示支撐式千斤頂之概略構成的立體圖。
第8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的圓筒型槽的構件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9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構件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10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構件方法的槽之主要部分縱剖視圖。
第11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構件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12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構件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13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構件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14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構件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15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構件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16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構件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17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構件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18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構件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第19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圓筒型槽的構件方法之建構中的槽之縱剖視圖。
以下,參照圖式就本發明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之一實施形態加以詳細說明。另外,在以下之圖式中,係為了形成為能夠辨識各構件的大小,而適當變更各構件之縮尺。在以下之說明中,係例示貯藏LNG的地上式之PC(預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雙層殼體貯槽,作為圓筒型槽。本實施形態之圓筒型槽的內槽為金屬製,而外槽為混凝土(預力混凝土)製。
首先,如第1圖所示,進行大致圓板狀之基礎版1(外槽之底部)的工程,且在其上面形成底部襯墊(liner)(未圖示)。此時,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比基礎版1之外周緣部更靠近內側,沿著基礎版1之圓周方向而設置內槽錨箍2。
接著,在基礎版1之外周緣部之比內槽錨箍2更靠近外側,形成外槽之側壁3(PC壁)之一部分、例如全部堆起九層所形成的側壁3之第5層(#5)。
另外,在此所形成的外槽之側壁3(PC壁)之一部分,係從其下層側、例如及於第2層至第3層,形成工事口4。又,由於要在該側壁3之一部分之上方堆起其餘層的側壁並最終形成由九層所構成的側壁3,所以會 事先在側壁3之一部分的上部側、例如第4層以上的部位,設置用於上述其餘層用的模箱之組裝等的懸垂踏台5。
如此,在形成外槽之側壁3之一部分之後,在該側壁3之內周面側沿著其圓周方向,設置複數個內槽側板組裝用的附腳架台6。附腳架台6係用以支承後述之內槽側板的門型架台。以橫跨能供組合複數個內槽側板所形成的圓筒狀之內槽最終所要卸放之區域的環狀區域X的方式,將該附腳架台6設置於基礎版1上。
接著,如第2圖所示,在側壁3之一部分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第6層(#6)之側壁。另外,在此種的側壁3之施工中,就懸垂踏台5而言,亦是伴隨依次地形成其上部側,而使其依次地朝向上側移動。
與此並行地,在附腳架台6上,沿著側壁3之圓周方向豎設複數個成為內槽之側壁之一部分的內槽側板7,且一體地熔接橫向相鄰的內槽側板7。藉此,將複數個內槽側板7組裝成圓環狀。另外,在此組裝的內槽側板7係最終構成內槽之最上層(本實施形態中為第9層(#9))(以下,有稱為「最上層之內槽側板7」的情況)。內槽側板7係藉由具備優異之韌性和強度的鎳(Ni)鋼材等所形成。
又,在側壁3之內部,係在基礎版1之中央部組裝屋頂架台8。
接著,如第3圖所示,於外槽之側壁3之內側,在最上層之內槽側板7的上端部安裝關節板(關節部)9之各板,藉此組裝關節板 9並且將此安裝於內槽側板7之上端部。關節板9係以在後述的內槽屋頂之外周緣部朝向下方彎曲的方式所形成,且如前面所述般地在其下端部連接有最上層之內槽側板7的上端部。亦即,關節板9係在其縱剖視觀察以朝向槽之徑向外側突出的方式所彎曲。
如第4圖至第6圖所示,在該關節板9之外周面安裝關節支撐件10(關節補強材)。如第6圖所示,在本實施態中,係沿著關節板9之圓周方向以等間隔設置複數個(例如30個)關節支撐件10。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圓周方向相鄰的關節支撐件10之間,分別設置一個間隔保持件11。另外,在第6圖中,符號12係顯示後述的外槽屋頂之屋頂骨架,符號13係顯示纜車軌道(gondola rail)。又,在第6圖中係省略了後述的支撐式千斤頂50之記載。
關節支撐件10係用以形成與後述之舉升裝置連結之被懸吊部的鋼板製構件,且如第4圖、第5圖所示,具有以下構件所形成:形成為側面觀察大致呈三角形狀的一對支撐板10a;夾持於該等支撐板10a間之俯視觀察大致呈正方形狀的被懸吊板10b(被懸吊部);以及夾持於支撐板10a間,且連結於被懸吊板10b之上面側以補強支撐板10a與被懸吊板10b之間的補強板10c。一對支撐板10a係在關節板9之圓周方向相鄰。
如第4圖所示,支撐板10a係使對應關節板9之彎曲形狀而彎曲所形成的一邊部,接合於關節板9之 彎曲面,且藉由熔接等而安裝固定。被懸吊板10b和補強板10c係在藉由熔接而彼此連結的狀態下,如第5圖所示,藉由熔接或螺接等而安裝固定於支撐板10a間。被懸吊板10b係在使其外側端(靠側壁3之端部)一致於支撐板10a之外側端的狀態下,固定於一對支撐板10a間。
在該被懸吊板10b之與關節板9為相反之側,係形成有朝向外槽之側壁3而開口的缺口10d。該缺口10d係成為連結於後述之舉升裝置的被懸吊點。因而,形成有如此之缺口10d的被懸吊板10b,就成為本發明中的被懸吊部。又,在缺口10d之兩側(圓周方向之兩側)係分別設置有側視觀察呈三角形狀的肋板10e。該肋板10e係一體地形成於被懸吊板10b與補強板10c之間。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此種關節支撐件10之全部安裝有支撐式千斤頂50。亦即,支撐式千斤頂50係以與外槽之側壁3相對向的方式,設置於複數個關節支撐件10之各個上。支撐式千斤頂50係如顯示其概略構成之立體圖的第7圖所示,藉由以往公知的螺旋千斤頂所形成。螺旋千斤頂係藉由自身的伸縮來調整受壓的支柱之長度尺寸,且加壓對象物的裝置。支撐式千斤頂50係具有相對向而配置的一對支承部51、設置於該等支承部51間的千斤頂手柄52、以及一體地設置於各支承部51之外側的支柱端部53而構成為能夠伸縮。亦即,支撐式千斤頂50係產生如使配置於其兩側(槽之徑向的兩側)的二個對象物(本實施形態中的側壁3和補強板10c)彼此拉離的力(支 撐力)。
在支承部51係形成有母螺紋部,而在千斤頂手柄52之兩端係分別形成有與前述支承部51之母螺紋部螺合的公螺紋部52a。該等公螺紋部52a係以朝彼此相反的方向之方式切出螺紋。又,與該等公螺紋部52a螺合的前述支承部51之母螺紋部,亦以在一對支承部51間彼此相反的方向之方式切出螺紋。
藉由如前述之構成,支撐式千斤頂50(螺旋千斤頂)係藉由將千斤頂手柄52朝向一方旋轉而使一對支承部51彼此離開並使支柱端部53間伸長,且藉由將千斤頂手柄52朝向另一方旋轉而使一對支承部51靠近並使支柱端部53間縮短。亦即,可以藉由將千斤頂手柄52朝向一方旋轉而伸長以發揮支撐力,且藉由將千斤頂手柄52朝向另一方旋轉而縮短以解除支撐力。
並且,在本實施形態中,該支撐式千斤頂50係安裝固定於關節支撐件10。亦即,如第5圖、第7圖所示,在關節支撐件10之被懸吊板10b上,被配置於缺口10d之一方側的支撐板10a與肋板10e之間。並且,一方的支柱端部53能藉由熔接等而固定於補強板10c。藉此,另一方的支柱端部53係與外槽之側壁3對向,即便是在以縮短的狀態下亦比被懸吊板10b之外側端(徑向外側短)些微地朝向外側突出。因而,如後面所述,在組裝內槽的步驟中吊起關節板9並使其上升時,就可以藉由將千斤頂手柄52朝向一方旋轉而使支撐式千斤頂50伸長,且使另一方 的支柱端部53抵接於外槽之側壁3。亦即,能夠在側壁3與關節支撐件10(補強板10c)之間使支撐式千斤頂50進行支撐。另外,在支撐式千斤頂50對關節支撐件10之安裝、固定時,亦可按照需要而在被懸吊板10b與支撐式千斤頂50之間設置木片等的間隔件54。
前述間隔保持件11係以朝向比前述關節支撐件10靠外側(槽之徑向的外側)突出之方式設置於關節板9之外周面,且如第6圖所示,被配設於沿著關節板9之圓周方向以等間隔所設置的複數個關節支撐件10之各個之間、即相鄰的關節支撐件10間。該等間隔保持件11係配設於相鄰的關節支撐件10間之大致中間部,藉此,複數個間隔保持件11亦能沿著關節板9之圓周方向以等間隔而設置。因此,間隔保持件11和關節支撐件10係能沿著關節板9之圓周方向彼此以等間隔交替地配置,因而設置於關節支撐件10的支撐式千斤頂50和間隔保持件11亦沿著關節板9之圓周方向而交替地配置。
如第5圖所示,例如,此種的間隔保持件11係藉由以下所形成:與前述支撐板10a同樣地安裝於關節板9的一對鋼板(未圖示);夾持於該等鋼板間的H型鋼11a;以及貼設於該H型鋼11a之外端面的鋼板11b。並且,在本實施形態中,該間隔保持件11係形成、配置為從關節板9之中心至該間隔保持件11之外側端的距離,比從關節板9之中心至形成前述被懸吊部的被懸吊板10b之外側端的距離還長。
亦即,形成前述被懸吊部的被懸吊板10b之外側端,係配置成位在與關節板9形成同心圓狀的一個圓之大致圓周上(同一圓周上)。另一方面,間隔保持件11之外側端係配置成位在具有比前述被懸吊板10b之外側端所形成之圓些微大之直徑的圓之周圍上。例如,間隔保持件11之外側端係位在與縮短時的前述支撐式千斤頂50之外側端(另一方的支柱端部53之外側端)所形成的圓大致相同的圓之周圍上。
藉此,如後述之方式,在藉由舉升裝置而吊起關節板9的途中(上升移動中)等,即便關節板9因地震等的影響而朝向水平方向大幅地位移,且使支撐式千斤頂50衝撞到側壁3,仍因間隔保持件11與支撐式千斤頂50一起地衝撞外槽之側壁3,而可以使衝撞時的荷重分散,且可以防止支撐式千斤頂50之破損或側壁3之破損。又,因該等支撐式千斤頂50或間隔保持件11比作為被懸吊部的關節支撐件10(被懸吊板10b)還早衝撞外槽之側壁3,故而可以防止關節支撐件10之破損或關節板9之破損。
另外,就間隔保持件11而言,亦可不使其外側端位在與支撐式千斤頂50縮短時之外側端所形成的圓大致相同的圓之周圍上,而是位在與被懸吊板10b之外側端所形成的圓大致相同的圓之周圍上。亦即,亦可將間隔保持件11設置於槽之徑向且與關節支撐件10(被懸吊板10b)同一位置,更詳言之,間隔保持件11之外側端亦可配置於槽之徑向且與被懸吊板10b之外側端同一位置。在該 情況下,當支撐式千斤頂50因地震等的影響衝撞側壁3而破損,且關節支撐件10衝撞外槽之側壁3時,因間隔保持件11亦會與關節支撐件10一起衝撞外槽之側壁3,故而可以使衝撞時的荷重分散。
接著,如第8圖所示,在屋頂架台8上搭載內槽屋頂塊體,而組裝內槽屋頂14(槽屋頂部),並且將組裝後的內槽屋頂14安裝於關節板9。另外,在第8圖至第18圖中,係省略了前述支撐式千斤頂50之記載。
又,將高處作業車(未圖示)駛入基礎版1上。又,為了在附腳架台6之下方的環狀區域X形成環狀部16,而施工環狀部16之一部分。又,就外槽之側壁3而言亦依次地朝向上側堆起,且將外槽之側壁3施工至成為最終層的第9層(#9)為止。另外,在此時間點,形成側壁3用的懸垂踏台5是在被組起至例如第6層至第7層以上之範圍的狀態下保留著。
接著,如第9圖所示,以已從外槽之側壁3之內周面拉離的狀態,且不干涉於前述懸垂踏台5的高度,將舉升裝置用踏台17組裝於關節板9上。作為該舉升裝置用踏台17,係沿著形成環狀的關節板9之圓周方向而形成環狀,藉此防止朝向半徑方向傾倒。又,在該組裝中,係使前述關節支撐件10支承舉升裝置用踏台17之大致整體,進而將傾倒防止材(未圖示)設置於與關節板9或內槽屋頂14之間,藉此在已固定於關節板9或內槽屋頂14的狀態下形成舉升裝置用踏台17。如第9圖所示,在本實施 形態中,係與外槽之側壁3的第4層(#4)至第5層(#5)大致對向,而組裝舉升裝置用踏台17。
並且,利用該舉升裝置用踏台17將懸吊架台18(懸吊部)以在側壁3之圓周方向成為等間隔的方式設置複數個於側壁3之指定位置、在本實施形態中為第5層(#5)。亦即,將該懸吊架台18能夠牢固且裝卸地鎖緊連結固定於例如已事先埋入側壁3的錨板等,且從側壁3朝向其內方大致水平地凸設。
接著,在懸吊架台18與關節支撐件10之被懸吊板10b之間安裝舉升裝置19。亦即,連結於關節板9之具有後述之舉升桿20的舉升裝置19,係安裝在被設置於外槽之側壁3的懸吊架台18上。舉升裝置19係連結於被懸吊板10b。如第10圖所示,舉升裝置19係構成作為中空型千斤頂(center hole jack),且具有以下構件所構成:卡合支承於懸吊架台18的千斤頂本體20a;上端部安裝於千斤頂本體20a而下端部安裝於關節支撐件10之被懸吊板10b的舉升桿20;以及用以將舉升桿20之下端部安裝於被懸吊板10b的螺帽19a。在舉升桿20之下端部係形成有用以螺合螺帽19a的公螺紋部。另外,在第10圖中,為了說明舉升裝置19而省略了舉升裝置用踏台17之記載。
此種舉升裝置19之安裝,係在使千斤頂本體20a卡合固定於懸吊架台18之上方的狀態下使舉升桿20從千斤頂本體20a垂下,進而將該舉升桿20之下端部插入關節板10之被懸吊板10b的前述缺口10d內。並且, 藉由已事先準備好的螺帽19a將舉升桿20之下端部固定於被懸吊板10b。
如此,在外槽之側壁3的圓周方向以指定間隔設置複數個舉升裝置19,進而分別連結於關節支撐件10之被懸吊板10b之後,如第9圖所示,撤去屋頂架台8。當撤去屋頂架台8時,槽構成構件(最上層之內槽側板7、關節板9、關節支撐件10、內槽屋頂14、支撐式千斤頂50、間隔保持件11及舉升裝置用踏台17)之重量就成為能藉由複數個舉升裝置19而保持的狀態。
如第9圖所示,因懸吊架台18所設置的位置為側壁3之第5層(#5),且關節支撐件10所設置的位置為與側壁3之第3層(#3)對向的位置,故而前述舉升桿20係形成該等間之距離以上的長度。但是,如後面所述,形成如此長度的舉升桿20,係在使舉升裝置19動作並使舉升桿20上升時,有該舉升桿20干涉位在其正上方之懸垂踏台5的情況。
如第10圖所示,舉升桿20係使複數個桿20b連結於長度方向所形成,該等係藉由固定螺釘等而構成能夠裝卸。因此,可以在使舉升桿20上升時,將比懸吊架台18還朝向上方突出的桿20b從其下側之桿20b切離,藉此防止舉升桿20干涉懸垂踏台5。另外,第9圖中的符號21係顯示用以進行前述舉升裝置19的各構成構件之吊起或懸吊、或是懸吊已切離之桿20b的懸吊天秤,該懸吊天秤21係在天秤棒21a之一方端部設置錘21b所構成的公 知構件。該懸吊天秤21係能藉由未圖示的起重機所懸吊,藉此能控制升降或水平移動之各動作。
又,在如此的步驟中,在基礎版1上係並行進行前述環狀部16之保冷工程以及基礎版1之中央部的保冷工程。如第10圖所示,環狀部16之保冷工程係藉由在附腳架台6之下方,將珍珠岩混凝土塊23a、珍珠岩混凝土塊23b、及構造用輕量混凝土塊24組裝於底部抗冷熱緩和材22之上方,並在其上方安裝環狀板16a所進行。環狀部16係最終支承被組裝後之內槽側板7的部位,且環狀板16a形成為較厚,就連其保冷構造也是由混凝土塊等的硬質材質所形成。
接著,如第11圖所示,利用舉升裝置19吊起關節板9,藉此使槽構成構件Y上升,該槽構成構件Y係包含該關節板9和由該關節板9所支承的內槽屋頂14、內槽側板7、關節支撐件10、支撐式千斤頂50、間隔保持件11、以及舉升裝置用踏台17。具體而言,係藉由使千斤頂本體20a正轉驅動來使舉升桿20上升,且與關節支撐件10一起頂起組裝途中的槽構成構件Y。
藉由舉升裝置19所吊起的關節板9,係用以連接內槽屋頂14和內槽側板7的構件,因板厚比內槽側板7還充分的厚,且強度較高,故而即便附加有包含內槽側板7或內槽屋頂14、進而舉升裝置用踏台17的重量仍可以防止關節板9之變形等。
使包含關節板9和由該關節板9所支承之內 槽屋頂14等的槽構成構件Y,藉由舉升裝置19而上升(吊起)內槽側板7之大致一層量,之後使藉由舉升裝置19而致使的上升停止之後,旋轉關節支撐件10上所安裝之第7圖所示的支撐式千斤頂50之千斤頂手柄52,而使該支撐式千斤頂50伸長以使另一方的支柱端部53抵靠於外槽之側壁3。藉此,透過關節支撐件10而在側壁3與關節板9之間使支撐式千斤頂50張緊。此時,較佳是事先按照需要而在側壁3與另一方的支柱端部53之間設置木片等的間隔件,藉此防止混凝土製的側壁3受傷。
如此,藉由使全部的支撐式千斤頂50之支柱端部53抵靠、張緊於側壁3,就可以透過支撐式千斤頂50及關節支撐件10而使圓環狀之關節板9以及於全周之方式支承、固定於外槽之側壁3的內面。
因而,在此後的步驟中,可以防止關節板9或內槽屋頂14等受地震或風的影響而朝向水平方向搖動。因而,因關節板9或內槽屋頂14等在此後的步驟中不會朝向水平方向搖動,故而可以安定地進行工程。
另外,在如此地將全部的支撐式千斤頂50之支柱端部53抵靠於側壁3的狀態下,間隔保持件11係能維持在將其外側端對側壁3隔出預定之間隔而對向的狀態。
接著,在內槽側板7之下方所形成的空間,搬入下一個內槽側板7。內槽側板7之搬入係透過設置於側壁3的工事口4而進行。在工事口4周邊係設置有第1搬運裝置(未圖示),能藉由該搬運裝置從側壁3之外通過 工事口4而依次地搬運內槽側板7至附腳架台6上。又,在附腳架台6上係沿著側壁3之圓周方向而設置有第2搬運裝置(未圖示)。該第2搬運裝置係具有沿著側壁3之圓周方向的軌道(未圖示)所構成,用以將被搬運至附腳架台6上而來的內槽側板7,更進一步朝向側壁3之圓周方向依次地搬運。
接著,將第2搬運裝置所搬運而來的內槽側板7豎設於附腳架台6上,且在被頂起的內槽側板7之下方配置成圓環狀。並且,如第12圖所示,一體地熔接被搬運並在橫向相鄰的內槽側板7,並且一體地熔接上下排列的內槽側板7,藉此將該等內槽側板7形成一體的圓筒狀。亦即,在成為最上層的第9層(#9)之內槽側板7之下方安裝第8層(#8)之內槽側板7。
另外,亦可在外槽之側壁3之外事先橫向連結複數個內槽側板7,且在將此取入側壁3內並形成環狀之後,熔接上下排列的內槽側板7。如此,藉由在作業空間限制少的側壁3之外進行複數個內槽側板7之連結,就可以使熔接作業變得容易,且效率佳地組裝內槽。
當如上述方式進行頂起作業時,舉升裝置19就會如第12圖所示使其舉升桿20之上端比懸吊架台18還朝向上方突出,而在更進一步上升的情況下就會成為干涉位在其正上方的懸垂踏台5的狀態。因此,在進行上述的內槽側板7之熔接等的期間,卸下構成舉升桿20的複數個桿20b當中之比懸吊架台18還朝向上方突出的桿20b。 並且,藉由已設置於舉升裝置用踏台17之頂部的吊柱(未圖示)而事先卸放在內槽屋頂14上。桿20b之卸下係利用舉升裝置用踏台17而進行。又,就舉升裝置用踏台17而言,亦是以不干涉懸垂踏台5的方式藉由懸吊天秤21而依次地撤去其上部側。
接著,旋轉第7圖所示的支撐式千斤頂50之千斤頂手柄52以使支撐式千斤頂50縮短,且解除支柱端部53對外槽之側壁3的頂靠、張緊。藉此,解除關節板9(關節支撐件10)等對側壁3之內面的支承、固定。
接著,藉由舉升裝置19使槽構成構件Y上升內槽側板7之大致一層量,且在內槽側板7之下方所形成的空間更進一步搬入下一個內槽側板7,以下,設為與前面所述的第8層(#8)之內槽側板7的情況相同,並如第13圖所示安裝第7層(#7)之內槽側板7。此時,亦在停止藉由舉升裝置19而致使的上升之後,使支撐式千斤頂50伸長以使該支撐式千斤頂50的支柱端部53抵靠、支撐於外槽之側壁3。又,在使藉由舉升裝置19而致使的上升重新開始、或是進行後面所述的下降時,係使支撐式千斤頂50縮短以解除該支撐式千斤頂50的支柱端部53對外槽之側壁3的抵靠、支撐。又,卸下比懸吊架台18還朝向上方突出的桿20b,且藉由上述吊柱而事先卸放在內槽屋頂14上。
如此,在將第9層(#9)至第7層(#7)之內槽側板7安裝於關節板9之後,如第14圖所示,撤去側壁3之內周面側的懸垂踏台5。亦即,由於在至此的期間已經 過充分的時間,所以外槽之側壁3會完成至最上層的第9層(#),因而能夠卸下模箱等,故而可以撤去側壁3之內周面側的懸垂踏台5。另外,就側壁3之外周面側的懸垂踏台5而言,因在後段步驟中還需要故而並未撤去而是直接保留下來。
接著,如第14圖所示,為了將舉升裝置19移設至上方,而在外槽之側壁3的頂部設置第2懸吊架台25。又,將被設置於懸吊架台18的舉升裝置19下降,以將槽構成構件Y(亦包含第8層或第7層之內槽側板7)卸放在附腳架台6上。此時,如前面所述,事先使支撐式千斤頂50縮短,以解除另一方的支柱端部53對外槽之側壁3的抵靠、支撐。
接著,利用懸吊天秤21或起重機等,將第10圖所示的舉升裝置19之舉升桿20從關節支撐件10之被懸吊板10b卸下。又,將舉升裝置19之千斤頂本體20a從懸吊架台18卸下。
藉此,將舉升裝置19從外槽之側壁3與關節板9之間卸下。更且,將懸吊架台18從側壁3卸下。
並且,將舉升裝置19之千斤頂本體20a安裝於第14圖所示的第2懸吊架台25。又,雖然為了迴避與懸垂踏台5之干涉而卸下舉升桿20之上部側的桿20b,且事先卸放在內槽屋頂14上,但是因側壁3之內周面側的懸垂踏台5已被撤去而不會發生與舉升桿20之干涉,故而將已事先卸放在內槽屋頂14上的桿20b再次安裝於舉升桿 20,且事先加長舉升桿20。另外,如第13圖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因會有需要使舉升桿20從外槽之側壁3之最上層的第9層(#9)垂下至第5層(#5),故而會追加已事先另外準備的預備之桿20b,來將舉升桿20調整至所期望的長度。
如此,在將舉升桿20調整至所期望的長度之後,將其下端側再次插入關節支撐件10的被懸吊板10b之前述缺口10d內。並且,藉由螺帽19a將舉升桿20之下端部固定於被懸吊板10b。藉此,舉升裝置19能移設至上方(即從懸吊架台18移設至第2懸吊架台25)。如此,在結束舉升裝置19對外槽之側壁3的頂部之移設之後,如第14圖所示,撤去舉升裝置用踏台17。
接著,如第15圖所示,利用被設置於第2懸吊架台25的舉升裝置19來吊起關節板9,而使槽構成構件Y上升內槽側板7之大致一層量。並且,使已安裝於關節支撐件10之全部的支撐式千斤頂50伸長,且使各自的支柱端部53抵靠、張緊於外槽之側壁3。
接著,在內槽側板7之下方所形成的空間更進一步搬入下一個內槽側板7,以下,設為與前面所述的第8層(#8)、第7層(#7)之內槽側板7的情況同樣,並如第16圖所示之方式安裝第6層(#6)之內槽側板7。
接著,在藉由支撐式千斤頂50使關節板9等支承於外槽之側壁3的內面之狀態下,在內槽屋頂14之上方安裝外槽屋頂26。此種外槽屋頂26之安裝,係藉 由在內槽屋頂14上安裝由多數個槽型鋼等所構成的連結材(未圖示),且在該等連結材安裝外槽屋頂26所進行。
又,對外槽之側壁3的內周面,開始貼設側部襯墊(未圖示)的作業。
以下,分別反覆進行:藉由舉升裝置19而致使的槽構成構件Y之上升、藉由支撐式千斤頂50之伸長而致使的支柱端部53對側壁3之抵靠(支撐)、下一個內槽側板7對內槽側板7(槽構成構件Y)之下方的搬入、已搬入的內槽側板7對槽構成構件Y(內槽側板7)之安裝、以及藉由支撐式千斤頂50之縮短而致使的支柱端部53對側壁3之抵靠解除,且如第17圖所示,將內槽側板7安裝至最下層的第1層(#1)。藉此,完成內槽的側壁。
另外,在進行此種的各層之內槽側板7的安裝時,亦即在吊起槽構成構件Y並在其下方形成空間的期間,與內槽側板7之搬入不同,另行將各種的資材27搬入側壁3內之基礎版1上。又,在外槽屋頂26之上方係事先組起作業踏台28。
接著,如第18圖所示,撤去附腳架台6,藉此在槽構成構件Y之下方形成空間。此時,使支撐式千斤頂50伸長以使支柱端部53事先抵靠、張緊於側壁3。
之後,使支撐式千斤頂50縮短以解除支柱端部53對側壁3之抵靠。並且,藉由舉升裝置19將槽構成構件Y下降,且將外槽屋頂26之屋頂骨架12之外周端連結固定於已埋設於外槽之側壁3之頂部內周面的安裝端(未圖 示)。另外,在此時間點,內槽側板7之最下層的下端部並未與環狀部16相接。
接著,去除用以連結外槽屋頂26與內槽屋頂14之間的連結材(未圖示),且解除該等之間的連結。
接著,如第19圖所示,藉由舉升裝置19將槽構成構件Y更進一步頂下,且將內槽側板7之最下層的下端部卸放在環狀部16上。並且,將設置於基礎版1的內槽錨箍2安裝於內槽側板7之最下層。
接著,從關節板9一起卸下支撐式千斤頂50和關節支撐件10,且更進一步按照需要而卸下間隔保持件11。
之後,進行外槽之側壁3的張拉工程。又,對已貼設於外槽之側壁3之內周面的側部襯墊(未圖示),吹送作為抗冷熱緩和材的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PUF)。更且,亦撤去舉升裝置19、第2懸吊架台25等。並且,在經過工事口4之閉鎖、未圖示的泵筒之設置之後,將水充填於內槽內以實施耐壓、氣密試驗。
最後,在內槽與外槽之間充填珍珠岩等的保冷材(發泡體、未圖示)以進行內外槽間保冷工程,進而經過塗裝工程、配管保冷工程而建構圓筒型槽100。
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在藉由舉升裝置19而吊起關節板9並使其上升,且懸垂於內槽屋頂14側時,使支撐式千斤頂50伸長並在外槽之側壁3與關節支撐件10之間支撐,且透過關節支撐件10而使關節板9支承、固定於外槽之側壁3。因此,可以防止 關節板9或內槽屋頂14受地震或風的影響而朝向水平方向搖動。藉此,可以確實地防止內槽屋頂14或外槽之側壁3損毀的所謂不良狀況。又,由於防止內槽屋頂14等在水平方向的搖動,所以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定性。
又,在組裝內槽的步驟之前,具有將複數個舉升裝置19安裝於懸吊架台18與關節支撐件10之被懸吊板10b之間的步驟,該懸吊架台18係設置於外槽之側壁3且用以懸吊舉升裝置。因此,藉由事先在關節支撐件10設置支撐式千斤頂50,就可以在藉由舉升裝置19而使關節支撐件10上升、停止時,進行藉由支撐式千斤頂50而致使的關節支撐件10對外槽之側壁3的支承、固定及其解除。
又,由於在複數個關節支撐件10之全部上,分別設置支撐式千斤頂50,所以可以使關節支撐件10以及於全周之方式支承於外槽之側壁3,藉此就可以將關節支撐件10或其上方的內槽屋頂14等,不偏移地安定固定在外槽之側壁3之圓周方向的一部分上。
又,由於在組裝關節板9的步驟中,係在已事先組裝的內槽側板7之上側安裝並組裝前述關節板9,所以將並未在高度方向彎曲的內槽側板7組裝成圓環狀,會比將朝向高度方向彎曲的關節板9於最初組裝成圓環狀還更容易組裝,因而能夠容易進行關節板9之圓環狀的組裝。
又,在組裝內槽的步驟之前,在關節板9 之外周面之相鄰的關節支撐件10間,設置比該關節支撐件10還朝向外側突出的間隔保持件11。因此,即便例如藉由舉升裝置19來吊起關節板9的途中受到地震等的影響使關節板9朝向水平方向大幅地位移,仍可以藉由間隔保持件11與支撐式千斤頂50一起衝撞外槽之側壁3,來防止關節支撐件10直接衝撞側壁3。因而,可以防止關節支撐件10或關節板9之破損。
以上,雖然已一邊參照圖式一邊就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加以說明,但是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在前面所述之實施形態中所示的各構成構件之形狀或組合等係其一例,只要在未脫離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內皆能夠基於設計要求等而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在前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已在多數個關節支撐件10之全部上配置支撐式千斤頂50,但是本發明並未被限定於該方法。例如,亦可對多數個關節支撐件10在圓周方向每隔一個、或是每隔複數個來設置支撐式千斤頂50。
又,就支撐式千斤頂50對關節支撐件10之配置部位而言,亦可以任意地設定。
在前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在內槽之組裝時已將用以支承內槽側板7的複數個附腳架台6設置於外槽之側壁3的內周面側,但是本發明並未被限定於該方法。亦即,亦可不用使用附腳架台6,而是利用基礎版1、具體而言是利用設置於基礎版1之上面的底部襯墊來支承內槽 側板7。
3‧‧‧外槽之側壁(PC壁)
9‧‧‧關節板(關節部)
10‧‧‧關節支撐件(關節補強材)
10a‧‧‧支撐板
10b‧‧‧被懸吊板(被懸吊部)
10c‧‧‧補強板
10d‧‧‧缺口(被懸吊點)
10e‧‧‧肋板
11‧‧‧間隔保持件
11a‧‧‧H型鋼
11b‧‧‧鋼板
12‧‧‧屋頂骨架
13‧‧‧纜車軌道
50‧‧‧支撐式千斤頂

Claims (9)

  1. 一種具有內槽和外槽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該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係具備:在前述外槽之內側組裝圓環狀之關節部的關節部組裝步驟;在前述關節部之圓周方向設置複數個關節支撐件的關節支撐件設置步驟;使能夠伸縮的支撐式千斤頂與前述外槽之側壁相對向而設置於前述關節支撐件的支撐式千斤頂設置步驟;以及藉由複數個舉升裝置吊起前述關節部而使之上升,且將內槽側板安裝於已上升的前述關節部之下側而組裝內槽的內槽組裝步驟;其中在前述內槽組裝步驟中,係在吊起前述關節部而使之上升時,使前述支撐式千斤頂伸長以使之在前述外槽之側壁與前述關節支撐件之間進行支撐,且將前述關節部固定於前述外槽之側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前述關節支撐件設置步驟中,係在各關節支撐件設置被連結在前述舉升裝置的被懸吊部;在前述內槽組裝步驟之前,更具有:將前述複數個舉升裝置安裝於懸吊部,並且將前述舉升裝置連結於前述被懸吊部的步驟,其中,該懸吊部係設置於前述外槽之側壁且用以懸吊舉升裝置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前述支撐式千斤頂設置步驟中,係在前述複數個關節支撐件之各者設置前述支撐式千斤頂。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前述關節部組裝步驟中,係事先在組裝成圓環狀的內槽側板之上側安裝並組裝前述關節部;在前述內槽組裝步驟中,係在藉由前述複數個舉升裝置而上升後的前述關節部之下側的內槽側板,安裝下一個內槽側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前述關節部組裝步驟中,係事先在組裝成圓環狀的內槽側板之上側安裝並組裝前述關節部;在前述內槽組裝步驟中,係在藉由前述複數個舉升裝置而上升後的前述關節部之下側的內槽側板,安裝下一個內槽側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前述內槽組裝步驟之前,更具有:在前述關節部之外周面之相鄰的前述關節支撐件間,設置比該關節支撐件還朝向前述槽之徑向外側突出的間隔保持件的步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前述內槽組裝步驟之前,更具有:在前述關節部之外周面之相鄰的前述關節支撐件間,設置比該關節支撐件還朝向前述槽之徑向外側突出的間隔保持件的步 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前述內槽組裝步驟之前,更具有:在前述關節部之外周面之相鄰的前述關節支撐件間,設置比該關節支撐件還朝向前述槽之徑向外側突出的間隔保持件的步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其中,在前述內槽組裝步驟之前,更具有:在前述關節部之外周面之相鄰的前述關節支撐件間,設置比該關節支撐件還朝向前述槽之徑向外側突出的間隔保持件的步驟。
TW104138032A 2014-11-19 2015-11-18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TWI6081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4542A JP6351173B2 (ja) 2014-11-19 2014-11-19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2702A TW201632702A (zh) 2016-09-16
TWI608153B true TWI608153B (zh) 2017-12-11

Family

ID=56077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8032A TWI608153B (zh) 2014-11-19 2015-11-18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51173B2 (zh)
PH (1) PH12015000397A1 (zh)
TW (1) TWI60815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04992A (zh) * 2012-07-24 2014-02-01 Ihi Corp 圓筒型儲槽之構築方法
TW201404991A (zh) * 2012-07-24 2014-02-01 Ihi Corp 圓筒型儲槽之構築方法
TW201420856A (zh) * 2012-11-06 2014-06-01 Ihi Corp 圓筒型槽的構築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8576A (ja) * 1984-12-29 1986-07-18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スヘロイド型地下タンクのナツクルプレ−ト組立工法
US8603375B2 (en) * 2007-06-05 2013-12-10 Chicago Bridge & Iron Company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storage tank for cryogenic liquid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04992A (zh) * 2012-07-24 2014-02-01 Ihi Corp 圓筒型儲槽之構築方法
TW201404991A (zh) * 2012-07-24 2014-02-01 Ihi Corp 圓筒型儲槽之構築方法
TW201420856A (zh) * 2012-11-06 2014-06-01 Ihi Corp 圓筒型槽的構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5000397A1 (en) 2017-06-14
TW201632702A (zh) 2016-09-16
JP6351173B2 (ja) 2018-07-04
JP2016098509A (ja) 2016-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27453B2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TWI577866B (zh)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US9863144B2 (en) Dome-shaped roof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dome-shaped roof intermediate structure
JP5998616B2 (ja) 独立ライナユニット及びタンクの建設方法
CA2915584C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ylindrical tank
JP6106539B2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TWI608153B (zh)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JP6319869B2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JP6106540B2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TWI498470B (zh) 圓筒型儲槽之構築方法
TWI564462B (zh)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WO2017043622A1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JP2019078051A (ja) タンク及び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TW201404992A (zh) 圓筒型儲槽之構築方法
TWI675956B (zh) 頂部支撐件
TWI620861B (zh) 圓筒型槽之建構方法
TWI582297B (zh) 圓筒型槽的建構方法
TW201907081A (zh) 頂部支持結構、頂部支持系統以及槽體之構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