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2332A - 用於具有推送部件之編織機之進料機 - Google Patents

用於具有推送部件之編織機之進料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2332A
TW201502332A TW103106633A TW103106633A TW201502332A TW 201502332 A TW201502332 A TW 201502332A TW 103106633 A TW103106633 A TW 103106633A TW 103106633 A TW103106633 A TW 103106633A TW 201502332 A TW201502332 A TW 2015023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eeder
protrusion
dispensing
braided component
yar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6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2750B (zh
Inventor
Adrian Meir
Original Assignee
Nike Innovate C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e Innovate Cv filed Critical Nike Innovate Cv
Publication of TW201502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2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2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275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54Thread guides
    • D04B15/56Thread guide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88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ing products
    • D04B15/90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ing produc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一編織機之進料機,該進料機包含具有經組態以朝向該編織機之一編織床饋送一股線之一施配區域之一進料機臂。該進料機亦包含由該進料機臂以可操作方式支撐之一推送部件。該推送部件經組態以推送該編織組件之一部分以為將該股線併入於一編織組件中提供空隙。

Description

用於具有推送部件之編織機之進料機
已提出可使編織一織物之一或多個步驟自動化之各種編織機。舉例而言,橫編織機可包含一編織針床、一托架及一進料機。該托架可在進料機朝向織針饋送紗線或其他股線時相對於織針床移動以使進料機相對於織針移動。織針可繼而由股線編織或以其他方式形成編織織物。此等動作可重複直至編織組件完成為止。
各種組件可由此等編織組件產生。舉例而言,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可由編織組件製成。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一編織機之進料機。該編織機具有一編織床,該編織床具有形成一編織組件之複數個織針。該進料機包含具有經組態以朝向該編織床饋送一股線之一施配區域之一進料機臂。該進料機亦包含由該進料機臂以可操作方式支撐之一推送部件。該推送部件經組態以推送該編織組件之一部分以為將該股線併入於該編織組件中提供空隙。
本發明亦揭示一種用於形成一編織組件之編織機。該編織機包含具有複數個織針之一編織床及朝向該編織床饋送一股線之一進料機。該進料機包含具有經組態以朝向該編織床饋送該股線之一施配區域之一進料機臂。該施配區域端接於一施配尖端處。該進料機亦包含 自該施配尖端突出之一推送部件。該推送部件經組態以推送該編織組件之一部分以為將該股線併入於該編織組件中提供空隙。
此外,本發明揭示一種用一編織機編織一編織組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藉助該編織機之一進料機之一施配區域朝向該編織機之一編織床饋送一股線。由該施配區域饋送之該股線將併入至該編織組件中。該方法亦包含:藉助該進料機之一推送部件推送該編織組件之一部分以為將該股線併入於該編織組件中提供空隙。
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詳細地指出表徵本發明之態樣之新穎性之優點及特徵。然而,為獲得對新穎性之優點及特徵之一經改良理解,可參考闡述及圖解說明關於本發明之各種組態及概念之以下說明性事項及附圖。
100‧‧‧鞋類物件/鞋類
101‧‧‧前足區/區
102‧‧‧中足區/區
103‧‧‧足跟區/區
104‧‧‧外側/側
105‧‧‧內側/側
110‧‧‧鞋底結構
111‧‧‧中底
112‧‧‧外底
113‧‧‧鞋墊
120‧‧‧鞋面
121‧‧‧腳踝開口
122‧‧‧鞋帶
123‧‧‧鞋帶孔隙
124‧‧‧舌件
125‧‧‧strobel鞋墊
130‧‧‧編織組件
131‧‧‧編織元件
132‧‧‧鑲嵌股線
133‧‧‧周邊邊緣
134‧‧‧足跟邊緣
135‧‧‧內邊緣
136‧‧‧第一表面
137‧‧‧表面
138‧‧‧紗線
139‧‧‧紗線
140‧‧‧編織層
141‧‧‧浮紗
200‧‧‧編織機
201‧‧‧織針床/織針
202‧‧‧織針
203‧‧‧軌道
204‧‧‧進料機/第一進料機
205‧‧‧托架
206‧‧‧紗線
207‧‧‧捲軸
208‧‧‧紗線導引件
209‧‧‧紗線收回彈簧
210‧‧‧紗線張緊器
211‧‧‧紗線
212‧‧‧進料機臂
213‧‧‧施配尖端
214‧‧‧線圈
215‧‧‧推送部件
216‧‧‧第一突出部/突出部
217‧‧‧第二突出部/突出部
218‧‧‧距離
219‧‧‧驅動螺栓/螺栓
220‧‧‧組合進料機/進料機
221‧‧‧箭頭
222‧‧‧力
223‧‧‧開端式凹槽/凹槽
224‧‧‧終端
225‧‧‧箭頭
230‧‧‧載架
231‧‧‧第一罩部件/罩部件
232‧‧‧第二罩部件/罩部件
233‧‧‧螺栓
234‧‧‧附接元件/第二罩部件
235‧‧‧槽
240‧‧‧進料機臂
241‧‧‧致動螺栓
242‧‧‧彈簧
243‧‧‧滑輪
244‧‧‧環圈
245‧‧‧施配區域
246‧‧‧施配尖端/施配區域
250‧‧‧致動部件/載架
251‧‧‧臂
252‧‧‧板
253‧‧‧表面/外端/端部/圓形端部
254‧‧‧內端/端部
255‧‧‧空間
256‧‧‧孔隙
257‧‧‧傾斜邊緣
260‧‧‧編織組件
300‧‧‧取下總成
301‧‧‧第一群組
302‧‧‧第二群組
303‧‧‧輥
304‧‧‧輥
305‧‧‧輥
306‧‧‧輥
307‧‧‧輥
308‧‧‧輥
309‧‧‧輥
310‧‧‧輥
311‧‧‧輥
312‧‧‧輥
313‧‧‧輥
314‧‧‧輥
315‧‧‧向下箭頭
316‧‧‧列
317‧‧‧列
318‧‧‧列
319‧‧‧列
320‧‧‧偏置部件/部分
321‧‧‧偏置部件
322‧‧‧偏置部件
323‧‧‧偏置部件/偏置負載
324‧‧‧偏置部件
325‧‧‧偏置部件/偏置負載
326‧‧‧致動器
327‧‧‧致動器
328‧‧‧致動器
329‧‧‧致動器
330‧‧‧致動器
331‧‧‧致動器
332‧‧‧控制器
340‧‧‧第一部分/部分
342‧‧‧箭頭
343‧‧‧箭頭
344‧‧‧第二部分/部分
402‧‧‧箭頭
1219‧‧‧驅動螺栓
1220‧‧‧組合進料機/進料機
1225‧‧‧軸承
1250‧‧‧致動部件
1251‧‧‧基座臂/臂
1253‧‧‧凸面彎曲外端
1254‧‧‧內端
2211‧‧‧紗線
2260‧‧‧編織組件
2303‧‧‧輥
2306‧‧‧輥
2307‧‧‧輥
2320‧‧‧部分
2322‧‧‧部分
2326‧‧‧致動器
2327‧‧‧致動器
2332‧‧‧控制器
2360‧‧‧箭頭
3206‧‧‧股線
3220‧‧‧組合進料機/進料機
3230‧‧‧載架
3240‧‧‧進料機臂
3241‧‧‧第一部分
3243‧‧‧滑輪
3245‧‧‧施配區域
3246‧‧‧施配尖端
3247‧‧‧鉸鏈
3249‧‧‧第二部分
3260‧‧‧編織組件
3261‧‧‧擴大端/端部/球根端
3262‧‧‧突出部/第一突出部
3264‧‧‧突出部/第二突出部
3270‧‧‧饋送方向/移動方向
3271‧‧‧箭頭/饋送方向
3272‧‧‧箭頭/順時針方向
3273‧‧‧箭頭
3274‧‧‧箭頭
3275‧‧‧箭頭
當接合附圖閱讀時將較佳理解前述【發明內容】及以下【實施方式】。
圖1係一鞋類物件之一透視圖。
圖2係鞋類物件之一外側立面圖。
圖3係鞋類物件之一內側立面圖。
圖4A至圖4C係鞋類物件之剖面圖,如由圖2及圖3中之剖面線4A至4C所界定。
圖5係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形成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之一部分之一編織組件之一俯視平面圖。
圖6係圖5之編織組件之一仰視平面圖。
圖7A至圖7E係如由圖5中之剖面線7A至7E所界定之編織組件之剖面圖。
圖8A及圖8B係展示圖5之編織組件之編織結構之平面圖。
圖9係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編織機之一透射圖。
圖10至圖12係編織機之一組合進料機之立面圖。
圖13係與圖10對應之一立面圖且展示組合進料機之內部組件。
圖14至圖16係與圖13對應之立面圖且展示組合進料機之操作。
圖17係經展示為處於縮回位置中之圖10至圖16之組合進料機之一立面圖。
圖18係經展示為處於延伸位置中之圖10至圖16之組合進料機之一立面圖。
圖19係編織一編織組件之一習用進料機之一端視圖。
圖20及圖21係經展示為將一股線鑲嵌至圖19之編織組件中之圖10至圖16之組合式進料機之端視圖,其中該組合進料機經展示處於圖20中之縮回位置中,且其中該組合進料機經展示處於圖21中之延伸位置中。
圖22至圖30係利用組合進料機及一習用進料機之一編織程序之示意性透射圖。
圖31係根據本發明之額外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組合進料機之一立面圖。
圖32係圖9之編織機之取下總成之一輥群組之一端視圖。
圖33至圖36係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經展示為在操作期間之取下總成之該輥群組之透視圖。
圖37係沿著圖9之線37-37所截取且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編織機之一取下總成之編織機之一剖面圖。
圖38係圖37之取下總成之輥群組之一示意性透視圖。
圖39至圖42係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經展示為在操作期間之取下總成之輥群組之各別視圖。
圖43係根據本發明之額外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組合進料機之一立面圖。
圖44及圖45係經展示為在使用期間之圖43之組合進料機之立面圖。
以下論述及附圖揭示與編織機、編織組件及編織組件之製造有關之各種概念。儘管編織組件可用於各種產品中,但作為一實例,下文揭示併入有編織組件中之一者之一鞋類物件。除鞋類之外,編織組件亦可用於其他類型之服裝(例如,襯衫、褲子、襪子、夾克、內衣)、運動設備(例如,高爾夫球袋、棒球及足球手套、英式足球限制結構)、容器(例如,背包、提包)及用於傢具(例如,椅子、長沙發、汽車座椅)之裝飾品。編織組件亦可用於床單(例如,被單、毛毯)、桌布、毛巾、旗幟、帳篷、帆及降落傘。編織組件出於工業目的可用作工業用紡織品,包含用於汽車及航空航天應用之結構、過濾材料、醫用紡織品(例如,繃帶、棉棒、植入體)、用於加固堤防之土工織物、用於農作物保護之農用紡織品及保護或絕緣以抗熱及輻射之工業服裝。因此,既出於個人目的又出於工業目的,編織組件及本文中所揭示之其他概念可併入至各種產品中。
鞋類組態
一鞋類物件100在圖1至圖4C中經繪示為包含一鞋底結構110及一鞋面120。儘管鞋類100經圖解說明為具有適於跑步之一一般組態,但與鞋類100相關聯之概念亦可應用於各種其他運動鞋類類型,舉例而言,包含棒球鞋、籃球鞋、自行車專用鞋、足球鞋、網球鞋、英式足球鞋、訓練鞋、步行鞋及徒步靴。概念亦可應用於通常認為係非運動之鞋類類型,包含時裝鞋、平底便鞋、涼鞋及工作靴。因此,關於鞋類100所揭示之概念應用於廣泛各種鞋類類型。
出於參考目的,鞋類100可劃分成三個一般區:一前足區101、一中足區102及一足跟區103。前足區101通常包含與腳趾及連接蹠骨 與趾骨之關節對應之鞋類100之部分。中足區102通常包含與腳之一足弓區域對應之鞋類100之部分。足跟區103通常與腳之後部分(包含跟骨)對應。鞋類100亦包含延伸穿過區101至103中之每一者且與鞋類100之相對側對應之一外側104及一內側105。更特定而言,外側104與腳之一外部區域(即,背對另一腳之表面)對應,且內側105與腳之一內部區域(即,面朝向另一腳之表面)對應。區101至103及側104至105並不意欲劃界鞋類100之精確區域。而是,區101至103及側104至105意欲表示鞋類100之一般區域以有助於以下論述。除鞋類100之外,區101至103及側104至105亦可應用於鞋底結構110、鞋面120及其個別元件。
鞋底結構110固定至鞋面120且當鞋類100被穿上時在腳與地面之間延伸。鞋底結構110之主要元件係一中底111、一外底112及一鞋墊113。中底111固定至鞋面120之一下表面且可由一可壓縮聚合物發泡體元件(例如,一聚氨基甲酸酯或乙烯醋酸乙烯酯發泡體)形成,該可壓縮聚合物發泡體元件當在步行、跑步或其他走動活動期間在腳與地面之間壓縮時減弱地面反作用力(即,提供減震)。在進一步組態中,中底111可併入有板、緩衝體、流體填充室、鉗幫元件、或進一步減弱力、增強穩定性或影響腳之運動之運動控制部件,或中底21可主要由一流體填充室形成。外底112固定至中底111之一下表面且可由經刻紋以賦予牽引力之一耐磨橡膠材料形成。鞋墊113位於鞋面120內且經定位以在腳之一下表面下方延伸以增強鞋類100之舒適性。儘管鞋底結構110之此組態提供可結合鞋面120一起使用之一鞋底結構之一實例,但亦可使用鞋底結構110之各種其他習用或非習用組態。因此,鞋底結構110或與鞋面120一起使用之任何鞋底結構之特徵可顯著變化。
鞋面120相對於鞋底結構110在鞋類100內界定一內腔用於接納及 固定一腳。內腔經塑形以容納腳且沿著腳之一外側、沿著腳之一內側、在腳上方、圍繞足跟及在腳下方延伸。藉由位於至少足跟區103中之一腳踝開口121提供對內腔之接達。一鞋帶122延伸穿過鞋面120中之各種鞋帶孔隙123且准許穿用者修改鞋面120之尺寸以適應腳之比例。更特定而言,鞋帶122准許穿用者將圍繞腳之鞋面120變緊,且鞋帶122准許穿用者鬆開鞋面120以促成腳容易自內腔(即,穿過腳踝開口121)進入及移出。另外,鞋面120包含在鞋帶122及鞋帶孔隙123下方延伸以增強鞋類100之舒適性之一舌件124。在又一組態中,鞋面120可包含額外組件,諸如:(a)在足跟區103中之一足跟穩定器,其用於增強穩定性;(b)在前足區101中之一護趾板,其由一耐磨材料形成;及(c)標誌、商標及具有洗滌說明(care instruction)及材料資訊之標牌。
舉例而言,諸多習用鞋類鞋面由透過縫合或結合而接合之多種材料元件(例如,紡織品、聚合物發泡體、聚合物薄片、皮革、合成皮革)形成。相比而言,大部分鞋面120由一編織組件130形成,編織組件130穿過區101至103中之每一者、沿著外側104及內側105兩者、在前足區101上方及圍繞足跟區103延伸。另外,編織組件130形成鞋面120之一外部表面與一相對內部表面兩者之部分。如此,編織組件130在鞋面120內界定內腔之至少一部分。在某些組態中,編織組件130亦可在腳下方延伸。然而,參考圖4A至圖4C,一strobel鞋墊125固定至編織組件130及中底111之一上表面,藉此形成在鞋墊113下方延伸之鞋面120之一部分。
編織組件組態
編織組件130在圖5及圖6中經繪示與鞋類100之一其餘部分分離。編織組件130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如本文中及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一編織組件(例如,編織組件130)經定義為在透過一編織 程序形成為一單件式元件時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亦即,編織程序實質上形成編織組件130之各種特徵及結構而不需要顯著額外製造步驟或程序。一單一編織構造可用於形成具有包含一或多個緯圈之紗線或其他編織材料之結構或元件之一編織組件,該一或多個緯圈之紗線或其他編織材料經接合以使得該等結構或元件共同包含至少一個緯圈(亦即,共用一共同紗線)及/或包含在該等結構或元件中之每一者之間實質上連續之緯圈。在此配置之情況下,提供單一編織構造之一單件式元件。儘管編織組件130之部分可在編織程序之後彼此接合(例如,編織組件130之邊緣接合在一起),編織組件130保持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此乃因其經形成為一單件式編織元件。此外,編織組件130在於編織程序之後添加其他元件(例如,鞋帶122、舌件124、標誌、商標、具有洗滌說明及材料資訊之標牌)時保持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
編織組件130之主要元件係一編織元件131及一鑲嵌股線132。編織元件131由至少一個紗線形成,該至少一個紗線經操縱(例如,用一編織機)以形成界定各種緯圈(course)及經圈(wale)之複數個交織線圈。亦即,編織元件131具有一編織紡織品之結構。鑲嵌股線132延伸穿過編織元件131且在編織元件131內之各種線圈之間通過。儘管鑲嵌股線132通常沿著編織元件131內之緯圈延伸,但鑲嵌股線132亦可沿著編織元件131內之經圈延伸。鑲嵌股線132之優點包含提供支撐、穩定性及結構。舉例而言,鑲嵌股線132輔助固定圍繞腳之鞋面120,限制鞋面120之區域中之變形(例如,賦予抗拉伸性)且結合鞋帶122一起操作以增強鞋類100之合腳性。
編織元件131具有藉由一周邊邊緣133、一對足跟邊緣134及一內邊緣135而輪廓化之一大體U形組態。當併入至鞋類100中時,周邊邊緣133抵靠中底111之上表面安放且接合至strobel鞋墊125。足跟邊緣 134彼此接合且在足跟區103中垂直延伸。在鞋類100之某些組態中,一材料元件可覆蓋足跟邊緣134之間的一接縫以加固接縫且增強鞋類100之美感訴求。內邊緣135形成腳踝開口121且延伸朝向鞋帶122、鞋帶孔隙123及舌件124位於其中之一區域。另外,編織元件131具有一第一表面136及一相對第二表面137。第一表面136形成鞋面120之外部表面之一部分,而第二表面137形成鞋面120之內部表面之一部分,藉此在鞋面120內界定內腔之至少一部分。
如上文所述,鑲嵌股線132延伸穿過編織元件131且在編織元件131內之各種線圈之間通過。更特定而言,鑲嵌股線132位於編織元件131之編織結構內,該編織結構可在鑲嵌股線132之區域中且在表面136與137之間具有一單個紡織品層之組態,如圖7A至圖7D中所繪示。當編織組件130被併入至鞋類100中時,因此,鑲嵌股線132位於鞋面120之外部表面與內部表面之間。在某些組態中,鑲嵌股線132之部分可在表面136及137中之一者或兩者上可見或曝露。舉例而言,鑲嵌股線132可抵靠表面136及137中之一者安放,或編織元件131可形成鑲嵌股線穿過其之凹口或孔隙。使鑲嵌股線132位於表面136與137之間的一優點係編織元件131保護鑲嵌股線132以免磨損及鉤絲。
參考圖5及圖6,鑲嵌股線132按以下方式重複地延伸:自周邊邊緣133朝向內邊緣135且毗鄰於一個鞋帶孔隙123之一側、至少部分地圍繞鞋帶孔隙123至一相對側,且往回至周邊邊緣133。當編織組件130被併入至鞋類100中時,編織元件131自鞋面120之一喉部區域(即,鞋帶122、鞋帶孔隙123及舌件124所位於之位置)延伸至鞋面120之一下部區域(即,編織元件131與鞋底結構110接合之位置)。在此組態中,鑲嵌股線132亦自喉部區域延伸至下部區域。更特定而言,鑲嵌股線重複地穿過編織元件131自喉部區域至下部區域。
儘管編織元件131可以各種方式形成,但編織結構之緯圈通常沿 與鑲嵌股線132相同之方向延伸。亦即,緯圈可沿在喉部區域與下部區域之間延伸之方向延伸。如此,大部分鑲嵌股線132沿著編織元件131內之緯圈延伸。然而,在毗鄰鞋帶孔隙123之區域中,鑲嵌股線132亦可沿著編織元件131內之經圈延伸。更特定而言,平行於內邊緣135之鑲嵌股線132之節段可沿著經圈延伸。
如上文所論述,鑲嵌股線132往返穿過編織元件131。參考圖5及圖6,鑲嵌股線132亦在周邊邊緣133處重複離開編織元件131且然後在周邊邊緣133之另一位置處重新進入編織元件131,藉此沿著周邊邊緣133形成線圈。此組態之一優點係在喉部區域與下部區域之間延伸的鑲嵌股線132之每一節段可在鞋類100之製造程序期間獨立張緊、鬆開或以其他方式調整。亦即,在將鞋底結構110固定至鞋面120之前,鑲嵌股線132之節段可獨立經調整至恰當張力。
與編織元件131相比,鑲嵌股線132可呈現較大抗拉伸性。亦即,鑲嵌股線132之拉伸性可小於編織元件131。假定鑲嵌股線132之眾多節段自鞋面120之喉部區域延伸至鞋面120之下部區域,鑲嵌股線132為在喉部區域與下部區域之間的鞋面120之部分賦予抗拉伸性。此外,將張力施加於鞋帶122上可為鑲嵌股線132賦予張力,藉此促使喉部區域與下部區域之間的鞋面120之部分抵靠腳。如此,鑲嵌股線132結合鞋帶122一起操作以增強鞋類100之合腳性。
編織元件131可併入有為鞋面120之單獨區域賦予不同性質之各種類型之紗線。亦即,編織元件131之一個區域可由賦予一第一組性質之一第一類型紗線形成,且編織元件131之另一區域可由賦予一第二組性質之一第二類型紗線形成。在此組態中,性質可藉由針對編織元件131之不同區域選擇特定紗線而在整個鞋面120中變化。一特定類型之紗線將賦予編織元件131之一區域之性質特定而言取決於紗線內形成各種長絲及纖維之材料。舉例而言,棉線可提供一軟手感、自然 美感及可生物分解性。彈性纖維及拉伸聚酯各自提供實質拉伸及恢復,其中拉伸聚酯亦提供可回收性。嫘縈提供高光澤及濕氣吸收性。除了絕緣性質及可生物分解性以外,毛料亦提供高濕氣吸收性。尼龍係具有相對高強度之一耐久及抗磨性材料。聚酯係亦提供相對高耐久性之一疏水材料。除了材料以外,針對編織元件131選擇之紗線之其他態樣亦可影響鞋面120之性質。舉例而言,形成編織元件131之一紗線可係一單絲紗線或一多絲紗線。紗線亦可包含各自由不同材料形成之單獨長絲。另外,紗線可包含各自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材料形成之長絲,諸如一雙組分紗線具有具有一鞘芯組態之長絲或由不同材料形成之兩個半體。不同撚度及捲曲度以及不同纖度亦可影響鞋面120之性質。因此,形成紗線及紗線之其他態樣兩者之材料可經選擇以為鞋面120之單獨區域賦予各種性質。
如同形成編織元件131之紗線,鑲嵌股線132之組態亦可極其顯著變化。除了紗線以外,鑲嵌股線132亦可具有(舉例而言)一長絲(例如,一單絲)、線、繩、織物帶、纜或鏈之組態。與形成編織元件131之紗線相比,鑲嵌股線132之厚度可較大。在某些組態中,鑲嵌股線132可具有顯著大於編織元件131之紗線之一厚度。儘管鑲嵌股線132之剖面形狀可係圓形、但亦可利用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橢圓或不規則形狀。此外,形成鑲嵌股線132之材料可包含用於編織元件131內之紗線之任何材料,諸如棉線、彈性纖維、聚酯、嫘縈、毛料及尼龍。如上文所述,鑲嵌股線132可呈現大於編織元件131之抗拉伸性。如此,鑲嵌股線132之適合材料可包含用於高抗拉強度應用之各種工程長絲,包含玻璃、聚芳醯胺(例如,對聚芳醯胺及間聚芳醯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液晶聚合物。作為另一實例,一編帶聚酯線亦可用作鑲嵌股線132。
圖8A中繪示編織組件130之一部分之一適合組態之一實例。在此 組態中,編織元件131包含形成界定多個水平緯圈及垂直經圈之複數個交織線圈之一紗線138。鑲嵌股線132沿著緯圈中之一者延伸且在位於(a)由紗線138形成之線圈之後與(b)在由紗線138形成之線圈之前之間交替。實質上,鑲嵌股線132編入穿過由編織元件131形成之結構。儘管紗線138形成此組態中之每一緯圈,但額外紗線可形成緯圈中之一或多者或可形成緯圈中之一或多者之一部分。
圖8B中繪示編織組件130之一部分之一適合組態之另一實例。在此組態中,編織元件131包含紗線138及另一紗線139。紗線138及139經接結且協作地形成界定多個水平緯圈及垂直經圈之複數個交織線圈。亦即,紗線138及139彼此平行延展。如同圖8A中之組態,鑲嵌股線132沿著緯圈中之一者延伸且在位於由紗線138及139形成之線圈之後與(b)在由紗線138及139形成之線圈之間交替。此組態之一優點係紗線138及139中之每一者之性質可存在於編織組件130之此區域中。舉例而言,紗線138及139可具有不同色彩,其中紗線138之色彩主要存在於編織元件131中之各種組織之一面上且紗線139之色彩主要存在於編織元件131中之各種組織之一反面上。作為另一實例,紗線139可由接觸腳比紗線138較柔軟且較舒適之一紗線形成,其中紗線138主要存在於第一表面136上且紗線139主要存在於第二表面137上。
繼續圖8B之組態,紗線138可由一熱固聚合物材料及天然纖維(例如,棉線、毛料、絲)中之至少一者形成,而紗線139可由一熱塑聚合物材料形成。一般而言,一熱塑聚合物材料在被加熱時熔化且當冷卻時返回至一固態。更特定而言,熱塑聚合物材料當經受足夠熱時自一固態轉變成一軟化或液態,且然後該熱塑聚合物材料當足夠冷卻時自軟化或液態轉變成固態。如此,熱塑聚合物材料通常用於將兩個物件或元件接合在一起。在此情形中,紗線139可用於:(a)將紗線138之一部分接合至紗線138之另一部分;(b)將紗線138及鑲嵌股線 132彼此連接在一起或(c)將另一元件(例如,標誌、商標及具有洗滌說明及材料資訊之標牌)接合至編織組件130,舉例而言。如此,假定紗線139可用於將編織組件130之部分彼此熔接或以其他方式接合,可將該紗線139視為一可熔紗線。此外,假定紗線138並非由通常能夠將編織組件130之部分彼此熔接或以其他方式接合之材料形成,可將該紗線138認為一非可熔紗線。亦即,紗線138可係一非可熔紗線,而紗線139可係一可熔紗線。在編織組件130之某些組態中,紗線138(即,非可熔紗線)可實質上由一熱固聚合物材料形成且紗線139(即,可熔紗線)可至少部分由一熱塑聚合物材料形成。
經接結紗線之使用可為編織組件130賦予優點。當紗線139經加熱且經熔接至紗線138及鑲嵌股線132時,此程序可具有硬化或剛化編織組件130之結構之效應。此外,(a)將紗線138之一部分接合至紗線138之另一部分或(b)將紗線138及鑲嵌股線132彼此接合具有固定或鎖定紗線138及鑲嵌股線132之相對位置,藉此賦予抗拉伸性及硬度之效應。亦即,紗線138之部分當與紗線139熔接在一起時可不相對於彼此滑動,藉此防止編織元件131由於編織結構之相對移動而翹曲或永久拉伸。另一益處係關於若編織組件130之一部分被損壞或紗線138中之一者被切斷則限制拆散。此外,鑲嵌股線132可不相對於編織元件131滑動,藉此防止鑲嵌股線132之部分自編織元件131向外拉動。因此,編織組件130之區域可自在編織元件131內使用可熔及非可熔紗線兩者獲益。
編織組件130之另一態樣係關於毗鄰於腳踝開口121且至少部分地圍繞腳踝開口121延伸之一經襯填區域。參考圖7E,經襯填區域由可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之兩個重疊且至少部分共同延伸編織層140以及在編織層140之間延伸之複數個浮紗141形成。儘管編織層140之側或邊緣彼此固定,但一中心區域通常未經固定。如此,編織層140有 效地形成一管或管狀結構,且浮紗141(圖7E)可位於或鑲嵌於編織層140之間以穿過管狀結構。亦即,在編織層140之間延伸之浮紗141通常平行於編織層140之表面,且亦穿過且填充編織層140之一內體積。而大部分編織元件131係由經機械操作以形成交織線圈之紗線形成,浮紗141在編織層140之間的內體積內通常自由或以其他方式鑲嵌其內。作為一額外事項,編織層140可係至少部分地由一拉伸紗線形成。此組態之一優點係編織層將有效壓縮浮紗141且提供為毗鄰腳踝開口121之經襯填區域提供一彈性態樣。亦即,編織層140內之拉伸紗線可在形成編織組件130之編織程序期間張緊,藉此使編織層140壓縮浮紗141。儘管拉伸紗線之拉伸度可顯著變化,但拉伸紗線可在編織組件130之諸多組態中可拉伸至少百分之百。
浮紗141之存在為毗鄰腳踝開口121之經襯填區域賦予一可壓縮態樣,藉此增強腳踝開口121之區域中之鞋類100之舒適性。諸多習用鞋類物件將聚合物發泡體元件或其他可壓縮材料併入至毗鄰於一腳踝開口之區域中。與習用鞋類物件相比而言,與編織組件130之一剩餘部分一起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之編織組件130之部分可形成毗鄰於腳踝開口121之經襯填區域。在鞋類100之其他組態中,類似經襯填區域可位於編織組件130之其他區域中。舉例而言,類似經襯填區域可經定位作為與蹠骨及鄰近趾骨之間的關節對應之之一區域以為關節賦予襯墊。作為一替代方案,一毛圈線圈結構亦可用於為鞋面120之區域賦予某一程度之襯墊。
基於以上論述,編織組件130為鞋面120賦予各種特徵。此外,編織組件130提供優於某些習用鞋面組態之各種優點。如上文所述,舉例而言,習用鞋面由透過縫合或結合而接合之多種材料元件(例如,紡織品、聚合物發泡體、聚合物薄片、皮革、合成皮革)形成。隨著併入至一鞋面中之材料元件之數目及類型增加,與運輸、貯存、 裁剪及接合材料元件相關聯之時間及費用亦可增加。由裁剪及縫合程序所致之廢料亦隨著併入至鞋面中之材料元件之數目及類型增加而累積至一較大程度。此外,與由較少類型及數目之材料元件形成之鞋面相比,具有大量材料元件之鞋面可較難以回收。藉由減少鞋面中所用之材料元件之數目,因此,廢物可減少同時增加製造效率及鞋面之可回收性。為此,編織組件130形成鞋面120之一實質部分,同時增加製造效率、減少廢物及簡化可回收性。
編織機及進料機組態
儘管編織可手動執行,但編織組件之商業製造通常藉由編織機執行。圖9中繪示適於產生編織組件130之一編織機200之一實例。出於實例之目的,編織機200具有一V床式橫編織機之一組態,但編織機200可具有不同組態而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
編織機200包含兩個織針床201,該兩個織針床相對於彼此成角,藉此形成一V床。織針床201中之每一者包含置於一共同平面上之複數個各別織針202。亦即,來自一個織針床201之織針202置於一第一平面上,且來自另一織針床201之織針202置於一第二平面上。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亦即,兩個織針床201)相對於彼此成角度且交會以形成沿著編織機200之一寬度之大部分延伸之一相交點。如下文更詳細闡述及圖19至圖21中所示,織針202各自具有其中該等織針縮回之一第一位置(以實線展示)及其中該等織針延伸之一第二位置(以虛線展示)。在第一位置中,織針202與其中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交會之相交點經間隔開。在第二位置中,織針202穿過其中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交會之相交點。
一對軌道203在織針床201之相交點上面且平行於其延伸且為多個第一進料機204及組合進料機220提供附接點。每一軌道203具有兩側,每一側容納任一個第一進料機204或一個組合進料機220。如此, 編織機200可包含總計四個進料機204及220。如所繪示,最前方之軌道203在相對側上包含一組合進料機220及一個第一進料機204,且最後方軌道203在相對側上包含兩個第一進料機204。儘管繪示兩個軌道203,但編織機200之其他組態可併入有額外軌道203以為更多進料機204及220提供附接點。
編織機200亦包含托架205,托架205可實質上平行於軌道203之縱向軸在織針床201上面移動。托架205可包含可以可移動方式安裝至托架205之底側之一或多個驅動螺栓219(圖17及圖18)。如圖18中之箭頭402所指示,驅動螺栓219可相對於托架205選擇性地向下延伸並向上縮回。因此,驅動螺栓219可相對於托架205在一延伸位置(圖18)與一縮回位置(圖17)之間移動。
托架205可包含任何數目個驅動螺栓219,且每一驅動螺栓219可經定位以便選擇性地嚙合進料機204、220中之不同者。舉例而言,圖17及圖18展示驅動螺栓219可如何以可操作方式與組合進料機220嚙合。當螺栓219處於縮回位置中(圖17)時,托架205可沿著軌道203移動且繞過進料機220。然而,當螺栓219處於延伸位置中(圖18)時,螺栓219可緊靠於進料機220之一表面253。因此,當螺栓219延伸時,托架205之移動可沿著軌道203之軸驅動進料機220之移動。
此外,相對於組合進料機220,驅動螺栓219可供應一力,其導致組合進料機220朝向織針床201移動(例如,下降)。下文將更詳細論述此等操作。
隨著進料機204、220沿著軌道203移動,進料機204、220為織針202供應紗線。在圖9中,一紗線206藉由一捲軸207而被提供至組合進料機220。更特定而言,紗線206在進入組合進料機220之前自捲軸207延伸至各種紗線導引件208、一紗線收回彈簧209及一紗線張緊器210。儘管未繪示,但額外捲軸207可用於提供紗線至第一進料機 204。
此外,第一進料機204亦可供應織針202操縱以編織、集圈及浮織之一紗線至織針床201。作為一比較,組合進料機220具有供應織針202編織、集圈及浮織之一紗線(例如,紗線206)之能力,且組合進料機220具有鑲嵌紗線之能力。此外,組合進料機220具有鑲嵌各種不同股線(例如,長絲、線、繩、織物帶、纜、鏈或紗線)之能力。進料機204、220亦可併入有標題為「Combination Feeder for a Knitting Machine」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048,527號(其於2011年3月15日提出申請且在2012年9月20日公開為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2-0234051號,且其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中所揭示之進料機之一或多個特徵。
現在將更詳細論述組合進料機220。如在圖10至圖13中所示,組合進料機220可包含一載架230、一進料機臂240及一對致動部件250。儘管大部分組合進料機220可由金屬材料(例如,鋼、鋁、鈦)形成,但舉例而言,載架230、進料機臂240及致動部件250之部分可由聚合物、陶瓷或複合材料形成。如上文所論述,組合進料機220除了編織、集圈及浮織一紗線之外亦可在鑲嵌一紗線或其他股線時使用。具體而言,參考圖10,紗線206之一部分經繪示以圖解說明一股線與組合進料機220介接之方式。
載架230具有一大體矩形組態且包含藉由四個螺栓233接合之一第一罩部件231及一第二罩部件232。罩部件231及232界定進料機臂240及致動部件250之部分位於其中之一內部腔。載架230亦包含自第一罩部件231向外延伸用於將進料機220固定至軌道203中之一者之一附接元件234。儘管附接元件234之組態可變化,但附接元件234經繪示為包含形成一鳩尾形狀之兩個經間隔之凸出區域,如圖11中所繪示。軌道203中之一者上之一相反鳩尾組態可延伸至附接元件234之鳩 尾形狀中以有效將組合進料機220接合至編織機200。亦應注意,第二罩部件234形成一居中定位且伸長之槽235。如圖12中所繪示。
進料機臂240具有穿過載架230(亦即,罩部件231、232之間的腔)且自載架230之一下部側向外延伸之一大體伸長組態
如圖10及圖13中所示,進料機臂240包含一致動螺栓241、一彈簧242、一滑輪243、一環圈244及一施配區域245。致動螺栓241自進料機臂240向外延伸且位於罩部件231與232之間的腔內。致動螺栓241之一側亦位於第二罩部件232中之槽235內,如圖12中所繪示。彈簧242固定至載架230及進料機臂240。更特定而言,彈簧242之一端固定至載架230,且彈簧242之一相對端固定至進料機臂240。滑輪243、環圈244及施配區域245存在於進料機臂240上以與紗線206或另一股線介接。此外,滑輪243、環圈244及施配區域245經組態以確保紗線206或另一股線平滑地穿過組合進料機220,藉此可靠地供應至織針202。再次參考圖10,紗線206圍繞滑輪243延伸、穿過環圈244且延伸至施配區域245中。另外,施配區域245可端接於一施配尖端246處,且紗線206可自施配尖端246延伸出以供應至織針床201之織針202。然而,將瞭解,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進料機220可以不同方式經組態且進料機220可經組態用於以不同方式相對於織針床201致動。
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進料機220可具備經組態以輔助將一紗線或其他股線鑲嵌於一編織組件內之一或多個特徵。此等特徵亦可輔助於在編織程序期間以其他方式將股線併入於一編織組件內。舉例而言,如圖10至圖13中,進料機220可包含由進料機臂240以可操作方式支撐之至少一個推送部件215。推送部件215可推抵編織組件以輔助於將紗線或其他股線嵌入其中,如將論述。
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推送部件215包含自施配尖端246之相對側突出之一第一突出部216及一第二突出部217。換言之,施配尖 端246可在第一突出部216與第二突出部217之間安置及界定。此外,一開端式凹槽223(圖11)可由突出部216、217與施配尖端246之內表面共同界定。
如將論述,進料機220可支撐於編織機200之軌道203上(圖9),且進料機220可沿著軌道203之軸移動。如此,凹槽223可實質上平行於軌道203之縱向軸,且因此實質上平行於進料機220之移動方向延伸。換言之,突出部216、217可沿相反方向且實質上垂直於進料機220之移動方向與施配尖端246經間隔開。
在某些實施例中,突出部216、217可具有經組態以進一步輔助於推送編織組件用於鑲嵌紗線或其他股線及/或用於以其他方式促進將股線併入於編織組件內之一形狀。舉例而言,突出部216、217可經錐形化。突出部216、217可錐形化以便實質上匹配施配區域245之輪廓(參見圖10、12及13)。此外,突出部216、217可各自包含係凸面圓形之一終端224。端部224可三維(例如,半球形)彎曲在額外實施例中,端部224可以二維方式彎曲。
如圖11中所示,每一突出部216、217自施配尖端246大體向下突出一距離218(圖11)以使得突出部216、217可在編織程序期間推抵編織組件。距離218可具有任何適合值,諸如自大約1密爾(0.0254毫米)至大約5毫米。每一突出部216、217可如所示突出實質上相同距離218,或在額外實施例中,突出部216、217可突出不同距離。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突出部216、217可以可移動方式附接至進料機臂240以使得距離218可選擇性地調整。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突出部216、217可相對於施配尖端213具有複數個設定位置,且編織機200之使用可選擇突出部216、217自尖端213突出之距離218。
突出部216、217可由任何適合材料製成。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突出部216、217可由一金屬材料(諸如鋼、鈦、鋁及諸如此 類)製成及/或包含一金屬材料(諸如鋼、鈦、鋁及諸如此類)。此外,在某些實施了中,突出部216、217可由一聚合材料製成。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突出部216、217可至少部分地由一陶瓷材料製成,以使得突出部216、217可具有高強度且可具有一低表面粗糙度。如此,突出部216、217在使用進料機220期間不可能損壞紗線206及/或編織組件130。
在某些實施例中,突出部216、217可整體地連接至施配區域245以便係單體式。舉例而言,施配區域246及突出部216、217可在一共同模具中一起形成或由一材料塊機械加工。在額外實施例中,突出部216、217可經由緊固件、黏合劑或其他適合方式以可移除方式附接至進料機220之施配區域245。
返回參考圖10至圖13,將論述進料機220之致動部件250。致動部件250中之每一者包含一臂251及一板252。每一臂251可伸長且可界定一外端253及一相對內端254。每一板252可係平坦且大體矩形的。
在致動部件250之某些組態中,每一臂251形成為具有板252中之一者之一單件式(單體式)元件。臂251及/或板252可由一金屬、尼龍或另一適合材料製成。
臂251可定位於載架230之外部及載架230之一上部側處,且板252可位於載架250內。臂251經定位以在內端254兩者之間界定一空間255。亦即,臂251彼此縱向經間隔開。此外,如圖11中所示,臂251可橫切經間隔以使得一個臂251較接近於第一罩部件231安置,且另一臂251較接近於第二罩部件232安置。
臂251可另外包含輔助於嚙合及/或解嚙合驅動螺栓219之一或多個特徵。臂251可經塑形以便促建驅動螺栓219之嚙合及/或解嚙合。此外,臂251可包含在解嚙合期間減低摩擦之其他特徵。此可減少進料機220在編織程序期間空針(miss stitch)或以其他方式導致錯誤之可 能性。
舉例而言,在圖10、圖12及圖13中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每一臂251之外端253可係圓形且凸面的。在某些實施例中,端部253可係二維彎曲(亦即,在圖10、圖12及圖13之平面中)。在額外實施例中,端部253可係半球形以便係三維彎曲。另外,端部253可具有一相對低表面粗糙度。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端部253可經拋光。此外,端部253可用一潤滑劑處理。此外,儘管臂251之內端254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係實質上平面的,但內端254可係圓形且凸面的,類似於圖10、圖12及圖13中所示之外端253。
參考圖13,板252中之每一者界定具有一傾斜邊緣257之一孔隙256。此外,進料機臂240之致動螺栓241延伸至每一孔隙256中。
上文所論述之組合進料機220之組態提供促成進料機臂240之一平移移動之一結構。如下文更詳細論述,進料機臂240之平移移動將施配尖端246選擇性地定位於在織針床201之相交點上面或下面(比較圖20及圖21)之一位置處。亦即,施配尖端246具有往復運動穿過織針床201之相交點之能力。進料機臂240之平移移動之一優點係組合進料機220(a)在施配尖端246定位於織針床201之相交點上面時供應用於編織、集圈及浮織之紗線206及(b)在施配尖端246定位於織針床201之相交點下面時供應用於鑲嵌之紗線206或另一股線。此外,進料機臂240取決於使用組合進料機220之方式而在兩個位置之間往復運動。
在往復運動穿過織針床201之相交點時,進料機臂240自一縮回位置平移至一延伸位置。當在縮回位置時,施配尖端246定位於織針床201之相交點上面(圖20)。當在延伸位置時,施配尖端246定位於織針床201之相交點下面(圖21)。施配尖端246在進料機臂240位於縮回位置中時比在進料機臂240位於延伸位置中時更接近於載架230。類似地,施配尖端246在進料機臂240位於延伸位置中時比在進料機臂240 位於縮回位置中時離載架230較遠。換言之,施配尖端246在朝向延伸位置移動時遠離載架230且朝向織針床201移動,且施配尖端246在朝向縮回位置移動時較接近於載架230且遠離織針床201移動。
出於在圖13至圖16中參考之目的,一箭頭221毗鄰於施配區域245而定位。當箭頭221向上或朝向載架230指向時,進料機臂240位於縮回位置中。當箭頭221向下或遠離載架230指向時,進料機臂240位於延伸位置中。因此,藉由參考箭頭221之位置,可容易確定進料機臂240之位置。
彈簧242可使進料機臂240朝向縮回位置(亦即,進料機臂240之中性狀態)偏置,如圖13中所示。進料機臂240可在將一充足力施加至臂251中之一者時自縮回位置朝向延伸位置移動。更特定而言,進料機臂240之延伸在將一充足力222施加於外端253中之沿著且引導朝向空間255時發生(參見圖14及圖15)。因此,進料機臂240如由箭頭221所指示移動至延伸位置。然而,在移除力222之後,進料機臂240旋即將由於彈簧242之偏置力而返回至縮回位置。亦應注意,圖16將力222繪示為作用於內端254上且經向外引導。因此,進料機220將水平移動(沿著軌道203),而且進料機臂240保持處於縮回位置中。
圖13至圖16繪示之組合進料機220,其中第一罩部件231被移除,藉此曝露載架230中之腔內之元件。藉由比較圖13與圖14及圖15,力222促使進料機臂240延伸及縮回之方式可顯而易見。當力222作用於外端253中之一者上時,致動部件250中之一者沿垂直於進料機臂240之長度之一方向滑動。亦即,致動部件250中之一者在圖14至圖15中水平滑動。致動部件250中之一者之移動致使致動螺栓241嚙合傾斜邊緣257中之一者。假定致動部件250之移動限制於垂直於進料機臂240之長度之方向,致動螺栓241抵靠傾斜邊緣257滾動或滑動且促使進料機臂240平移至延伸位置。在移除力222之後,彈簧242旋即將進 料機臂240自延伸位置拉動至縮回位置。
進料機相對於織針床之移動
如上文所論述,進料機204及220由於托架205及驅動螺栓219之動作而沿著軌道203及織針床201移動。更特定而言,自托架205延伸之各別驅動螺栓219可接觸進料機204及220以沿著軌道203推送進料機204及220以在織針床201上方移動。更具體而言,如圖18中所示,驅動螺栓219可自托架205向下延伸,且托架205之水平移動可導致驅動螺栓219推抵外端253,藉此使進料機220與托架205協力地水平移動。另一選擇係,驅動螺栓219可緊靠於內端254中之一者以使進料機240沿著軌道203移動。驅動螺栓219亦可選擇性地推抵第一進料機204之一臂(類似於驅動螺栓219推抵組合進料機220之臂251)以使第一進料機204在織針床201上方移動。由於此移動,進料機204、220可用於朝向織針床201饋送紗線206或其他股線以產生編織組件130。
相對於組合進料機220,驅動螺栓219亦可導致進料機臂240自縮回位置朝向延伸位置移動。如圖18中所示,當驅動螺栓219緊靠於且推抵外端253中之一者時,進料機臂240平移至延伸位置。因此,施配尖端246在織針床201之相交點下面通過,如圖21中所示。
驅動螺栓219可然後自延伸位置(圖18)移動至縮回位置(圖17)以自端部253解嚙合。彈簧242可使進料機220偏置返回至縮回位置中,因此如由圖17中之箭頭221所指示。
將瞭解,摩擦力可抑制驅動螺栓219自進料機220之端部253解嚙合。此外,在組合進料機220之情形中,彈簧242之返回力及/或紗線206中之張力可導致用顯著力將端部253壓入至螺栓219中,藉此增加與螺栓219之摩擦嚙合。若螺栓219未能解嚙合,則進料機220可錯誤地保持處於延伸位置中,螺栓219可使進料機220沿縱向方向移動過遠,及諸如此類,且編織組件可錯誤形成。然而,端部253之凸面圓 形形狀可促進螺栓219與端部253之解嚙合。此乃因端部253之凸面且圓形表面可減小驅動螺栓219與端部253之間的接觸面積。拋光及/或潤滑端部253亦可減低摩擦。因此,驅動螺栓219較佳能夠自端部253解嚙合,進料機220可較準確且高效操作,且編織程序之速度可得以改良。此外,驅動螺栓219及/或端部253在重複彼此解嚙合之後較不易於隨時間磨損。
亦將瞭解,內端254可係彎曲且凸面的,可經拋光,用潤滑劑處理或以其他方式類似於本文中詳細闡述之端部253。如此,驅動螺栓219可類似地較高效解嚙合端部254。此外,第一進料機204可包含具有類似於本文中詳細闡述之端部253之圓形、凸面端部之致動部件。舉例而言,圖22中展示具有圓形端部253之第一進料機204之實施例。
圖31亦圖解說明可以增加效率自驅動螺栓1219解嚙合之一組合進料機1220之額外實施例。進料機1220可實質上類似於上文所闡述之進料機220。然而,進料機1220可包含致動部件1250,每一致動部件具有一基座臂1251及一軸承1225。軸承1225可係可旋轉地附接至基座臂1251之一桶狀輪。軸承1225之外徑向表面可界定致動部件1250之一凸面彎曲外端1253。軸承1225可在驅動螺栓1219解嚙合進料機1220時相對於臂1251旋轉。如此,可促進驅動螺栓1219與進料機1220之間的解嚙合。將瞭解,第一進料機204可包含類似軸承1225以藉此減低與驅動螺栓1219之摩擦嚙合。此外,將瞭解,內端1254可包含類似軸承1225。
編織程序
現在將詳細論述編織機200操作以製造一編織組件130之方式。此外,以下論述將證實在一編織程序期間第一進料機204及組合進料機220之操作。參考圖22,繪示包含各種織針202、軌道203、第一進料機204及組合進料機220之編織機200之一部分。而組合進料機220固 定至軌道203之一前側,第一進料機204固定至軌道203之一後側。紗線206穿過組合進料機220,且紗線206之一端自施配尖端246向外延伸。儘管繪示紗線206,但其他股線(例如,長絲、線、繩、織物帶、纜或鏈或紗線)可穿過組合進料機220。另一紗線211穿過第一進料機204且形成一編織組件260之一部分,且形成編織組件260中之一最上方緯圈之紗線211之線圈藉由位於織針202之端部上之鉤固持。
本文中所論述之編織程序係關於編織組件260之形成,編織組件260可係任何編織組件,包含類似於上文關於圖5及圖6所論述之編織組件130之編織組件。出於論述之目的,圖中僅展示編織組件260之一相對小節段以便准許圖解說明編織結構。此外,編織機200與編織組件260之各種元件之比例尺或比例可經增強以較佳地圖解說明編織程序。
第一進料機204包含具有一施配尖端213之一進料機臂212。進料機臂212經成角度以將施配尖端213定位於(a)居中於織針202之間及(b)在織針床201之一相交點上面之一位置中。圖19繪示此組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注意,織針202置於不同平面上,該等平面相對於彼此成角度。亦即,來自織針床201之織針202置於不同平面上。織針202各自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其以實線展示)中,織針202縮回。在第二位置(其以虛線展示)中,織針202延伸。在第一位置中,織針202與其中織針床201置於其上之平面之相交點間隔開。然而,在第二位置中,織針202延伸且穿過其中織針床201在其上之平面之相交點。亦即,織針202在延伸至第二位置時彼此交叉。應注意,施配尖端213位於平面之相交點上面。在此位置中,出於編織、集圈及浮織之目的,施配尖端213為織針202供應紗線211。
組合進料機220位於縮回位置中,如由圖22中之箭頭221之定向所表明。進料機臂240自載架230向下延伸以將施配尖端246定位於(a) 居中於織針202之間且(b)在織針床201之相交點上面之一位置中。圖20繪示此組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
現在參考圖23,第一進料機204沿著軌道203移動且一新緯圈在編織組件260中由紗線211形成。更特定而言,織針202拉動紗線211之節段穿過先前緯圈之線圈,藉此形成新緯圈。因此,緯圈可藉由使第一進料機204沿著織針202移動而添加至編織組件260,藉此准許織針202操縱紗線211且由紗線211形成額外線圈。
繼續編織程序,進料機臂240現在自縮回位置平移至延伸位置,如圖24中所繪示。在延伸位置中,進料機臂240自載架230向下延伸以將施配尖端246定位於居中於織針202之間及(b)在織針床201之相交點下面之一位置中。圖21繪示此組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注意,施配尖端246由於進料機臂240之平移移動而在圖22B中定位於施配尖端246之位置下面。
現在參考圖25,組合進料機220沿著軌道203移動且紗線206放置於編織組件260之線圈之間。亦即,紗線206以一交替型樣而位於某些線圈之前方且其他線圈之後方。此外,紗線206放置於由來自一個織針床201之織針202固持之線圈之前方,且紗線206放置於由來自另一織針床201之織針202固持之線圈之後方。注意,進料機臂240保持位於延伸位置中以便將紗線206放置於在織針床201之相交點下面之區域中。此有效地將紗線206放置於在圖23中由第一進料機204新近形成之緯圈內。
此外,應注意,進料機220之突出部216、217可在進料機220跨越編織組件260移動時將編織組件260之先前所形成緯圈內之紗線211推開。具體而言,如圖21中所示,突出部216、217可水平(如由箭頭225所表示)推送編織紗線211以加寬緯圈且為鑲嵌紗線206提供充分空隙。在某些實施例中,突出部216、217亦可向下推送編織紗線211。 因此,即時紗線211、206具有一相對大直徑,但紗線206可有效地鑲嵌於編織組件260之緯圈內。此外,由於突出部216、217之端部係圓形的,因此突出部216、217可輔助於防止撕裂或以其他方式損壞紗線211。
為完成將紗線206鑲嵌至編織組件260中,第一進料機204沿著軌道203移動以由紗線211形成一新緯圈,如圖26中所繪示。藉由形成新緯圈,紗線206有效地編織於編織組件260之結構內或以其他方式整合至該結構中。在此階段處,進料機臂240亦可自延伸位置平移至縮回位置。
上文論述中所概述之一般編織程序提供鑲嵌股線132可位於編織元件131中之方式之一實例。更特定而言,編織組件130可藉由使用組合進料機220來將鑲嵌股線132及152有效地插入至編織元件131中而形成。假定進料機臂240之往復運動動作,鑲嵌股線可在形成一新緯圈之前位於一先前形成之緯圈內。
繼續編織程序,進料機臂240現在自縮回位置平移至延伸位置,如圖27中所繪示。組合進料機220然後沿著軌道203移動且紗線206放置於編織組件260之線圈之間,如圖28中所繪示。此將紗線206有效地放置於在圖26中由第一進料機204形成之緯圈內。此外,突出部216、217可將緯圈中之紗線211推開以為鑲嵌紗線206讓出位置。為了完成將紗線206鑲嵌至編織組件260中,第一進料機204沿著軌道203移動以由紗線211形成一新緯圈,如圖29中所繪示。藉由形成新緯圈,紗線206有效地編織於編織組件260之結構內或以其他方式整合至該結構中。在此階段,進料機臂240亦可自延伸位置平移至縮回位置。
參考圖29,紗線206在兩個鑲嵌節段之間形成一線圈214。在上文對編織組件130之論述中,注意到,鑲嵌股線132在周邊邊緣133處重複離開編織元件131且然後在周邊邊緣133之另一位置處重新進入編 織元件131,藉此沿著周邊邊緣133形成線圈,如圖5及圖6中所見。線圈214以一類似方式形成。亦即,線圈214在紗線206離開編織組件260之編織結構且然後重新進入編織結構之情況下形成。
如上文所論述,第一進料機204具有供應織針202操縱以編織、集圈及浮織之一股線(例如,紗線211)之能力。然而,組合進料機220具有供應織針202編織、集圈或浮織以及鑲嵌紗線之一紗線(例如,紗線206)之能力。上文對編織程序之論述闡述組合進料機220在位於延伸位置中時鑲嵌一紗線之方式。組合進料機220亦可在位於縮回位置中時供應用於編織、集圈及浮織之紗線。參考圖30,舉例而言,組合進料機220在位於縮回位置中時沿著軌道203移動且在位於縮回位置中時形成編織組件260之一緯圈。因此,藉由使進料機臂240在縮回位置與延伸位置之間往復運動,組合進料機220可出於編織、集圈、浮織及鑲嵌之目的而供應紗線206。
在上文所闡述之編織程序之後,各種操作可經執行以增強編織組件130之性質。舉例而言,一拒水塗層或其他防水處理可經應用以限制編織結構吸收及保持水之能力。作為另一實例,編織組件130可經蒸汽處理以改良彈性(loft)且促使紗線之熔接。
儘管與蒸汽處理程序相關聯之程序可大大變化,但一種方法涉及在蒸汽處理期間將編織組件130別住(pin)至一夾具。將編織組件130別住至一夾具之一優點係可控制編織組件130之特定區域之所得尺寸。舉例而言,夾具上之別針可經定位以固持對應於編織組件130之周邊邊緣133之區域。藉由保持周邊邊緣133之特定尺寸,周邊邊緣133將具有用於將鞋面120接合至鞋底結構110之鉗幫程序之一部分之正確長度。因此,編織組件130之別住區域可用於控制在蒸汽處理程序之後編織組件130之所得尺寸。
上文針對形成編織組件260所闡述之編織程序可應用於製造鞋類 100之編織組件130。編織程序亦可應用於製造各種其他編織組件。亦即,利用一或多個組合進料機或其他往復運動進料機之編織程序程可用於形成各種編織組件。如此,透過上文所闡述之編織程序或一類似程序形成之編織組件亦可用於其他類型之服裝(例如,襯衫、褲子、襪子、夾克、內衣)、運動設備(例如,高爾夫球袋、棒球及足球手套、英式足球限制結構)、容器(例如,背包、提包)及用於傢具(例如,椅子、長沙發、汽車座椅)之裝飾品。編織組件亦可用於床單(例如,被單、毛毯)、桌布、毛巾、旗幟、帳篷、帆及降落傘。編織組件出於工業目的可用作工業用紡織品,包含用於汽車及航空航天應用之結構、過濾材料、醫用紡織品(例如,繃帶、棉棒、植入體)、用於加固堤防之土工織物、用於農作物保護之農用紡織品及保護或絕緣以抗熱及輻射之工業服裝。因此,既出於個人目的又出於工業目的,透過上文所闡述之編織製程或一類似製程所形成之編織組件可併入至各種產品中。
進料機及編織操作之額外特徵
現在參考圖43,圖解說明組合進料機3220之額外實施例。除如所述外,進料機3220可實質上類似於上文關於圖10至圖21所論述之進料機220。
如將論述,圖43之進料機3220可包含輔助於編織程序之一或多個特徵。舉例而言,進料機3220可相對於進料機3220之饋送方向推送位於進料機3220之施配尖端之前部之先前編織緯圈。將瞭解,圖43僅係各種實施例之示例,且進料機3220可以一或多種方式變化。
進料機3220可包含具有一第一部分3241及一第二部分3249之一進料機臂3240。第一部分3241可附接至載架3230且可自載架3230向下延伸。第一部分3241亦可包含滑輪3243。另外,第二部分3249可以可移動方式附接至第一部分3241。舉例而言,第一部分3241及第二部分 3249可經由一鉸鏈3247、一撓性接頭或其他適合耦合件樞以樞轉方式附接。此外,施配區域3245可附接至第二部分3249。
進料機3220亦可包含一擴大端3261。在某些實施例中,端部3261可係球根狀。端部3261可係中空且經接納於進料機3220之錐形施配區域3245上方。在額外實施例中,端部3261可整體附接至施配區域3245。端部3261可包含係圓形且凸面之一或多個突出部3262、3264。突出部3262、3264可由一空隙分離,且施配尖端3246可安置於突出部3262、3264之間,如圖43中所示。換言之,突出部3262、3264可沿與施配尖端3246相反之方向實質上平行於進料機3220沿著編織機之軌道移動之方向間隔。
由於第一部分3241及第二部分3249以可移動方式附接,因此進料機3220可具有一第一位置(圖44)及一第二位置(圖45)。進料機3220可取決於進料機3220之饋送方向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舉例而言,在進料機3220沿饋送方向3270(圖44)移動時,球根端3261與編織組件3260之間的摩擦可沿如由圖44中之箭頭3272所示之一順時針方向推送且旋轉第二部分3249。在進料機3220沿饋送方向3270線性移動時,第一突出部3262可推抵編織組件3260之先前編織緯圈。更具體而言,第一突出部3262可沿饋送方向3270推送位於施配尖端3246之前部之組織。將第一突出部3262推抵編織組件3260之組織係由箭頭3274所指示。如此,由進料機3220饋送之股線3206可具有充足空隙以併入至編織組件3260中。舉例而言,若股線3206經鑲嵌至編織組件3260中,則第一突出部3262可為此鑲嵌提供空隙。
另一方面,若進料機3220沿如由圖45中之箭頭3271所指示之相反饋送方向移動,則編織組件3260與球根端3261之間的摩擦可導致第二部分3249逆時針旋轉(如由箭頭3273所指示)。因此,隨著進料機3220沿饋送方向3271移動,第二突出部3264可推抵位於施配尖端3246 之前部之組織,如由箭頭3275所指示。因此,第二突出部3264可為將股線3206併入至編織組件3260中提供充分空隙。
因此,突出部3262、3264可隨著進料機3220移動推送位於施配尖端3246之前部之組織以用於更準確編織。此外,將瞭解,編織機可包含毗鄰織針床中之織針安置之所謂「沈降片」或「脫圈」。沈降片可隨著進料機3220跨越織針床移動而依序打敞開且此等沈降片可在進料機3220已通過之後依序閉合以向下推送編織組織。由於施配尖端3246遠離進料機3220之移動方向3270成角度,因此施配尖端3246可較接近於在進料機3220之後閉合之沈降片移動。如此,股線3206可由閉合沈降片快速抓住且推送至編織組件3260中。因此,股線3206較可能恰當地鑲嵌至編織組件3260中。
將瞭解,可以額外方式控制進料機3220在其第一位置(圖44)與其第二位置(圖45)之間的移動。舉例而言,進料機3220可包含一致動器及一控制器用於使進料機3220在其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亦將瞭解,一單個進料機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併入有圖43至圖45之實施例以及圖10至圖21之實施例之一或多個特徵。
取下總成
現在參考圖37,以簡化形式且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展示編織機200之一剖面圖。(圖37係沿著圖9之線37-37截取。)如所示,編織機200可另外包含一取下總成300,取下總成300可推進(例如,拉動等)編織組件260遠離織針床201。更具體而言,編織組件260可形成於織針床201之間,且編織組件260可在將順序緯圈添加於織針床201處沿向下方向生長。取下總成300可如由圖37中之向下箭頭315所指示接納、抓住、拉動及/或推進編織組件260遠離織針床201。此外,取下總成300可在取下總成300自織針床201拉動編織組件260時施加張力至編織組件260。
如將論述,取下總成300可包含一或多個特徵,該等特徵增加在編織組件260形成於織針床201且自其生長時使用者對施加於編織組件260之不同部分之張力之控制。具體而言,取下總成300可包含用於沿著織針床201沿著縱向方向施加不同位準之張力至編織組件260之各種獨立控制且獨立致動部件。
舉例而言,取下總成300可包含複數個輥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如圖37及圖38示意性展示。輥303至314可係圓柱形且可在其外圓周表面上包含橡膠或其他材料。此外,輥303至314可在外圓周表面上包含粗糙化(例如,隆起表面)以增強夾緊,或輥313至314可係實質上平滑的。輥303至314可具有任何適合半徑(例如,在大約0.25英寸與2英寸之間)且可具有任何適合縱向長度(例如,介於大約0.5英寸與5英寸之間)。如將論述,輥303至314可繞各別旋轉軸旋轉且夾緊編織組件360。由於編織組件360在輥303至314旋轉時由織針201固持,因此輥303至314之旋轉可拉動編織組件360且施加張力至編織組件360。
在圖38中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編織機200可包含輥303、304、305、306、307、308(主輥)之一第一群組301及輥309、310、311、312、313、314(輔助輥)之一第二群組302。如所示,輥303至305可大體配置成一列316,該列實質上平行於織針床201之縱向方向延伸。同樣,輥306至308可配置成一列317。此外,輥303之外圓周表面可與輥306之外圓周表面相對。同樣地,輥304可與輥307相對,且輥305可與輥308相對。在第二群組302中,輥309至311可配置成一列318,且輥312至314可配置成一單獨列319。此等輥309至314可相對成對以使得輥309與輥312相對,輥310與輥313相對,且輥311與輥314相對。
如圖38之實施例中所示,取下總成300可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偏 置部件320至325。偏置部件320至325可包含一壓縮彈簧、一板片彈簧或其他類型之偏置部件。偏置部件320至325可使輥303至314之相對對朝向彼此偏置。舉例而言,偏置部件320可以可操作方式耦合(例如,經由機械連桿組等)至輥306之一軸以使得輥306朝向輥303偏置。此外,偏置部件320可使輥306朝向輥303偏置以使得各別旋轉軸保持實質上平行,但經間隔開。同樣,偏置部件321可使輥307朝向輥304偏置,偏置部件322可使輥308朝向輥305偏置,偏置部件323可使輥312朝向輥309偏置,偏置部件324可使輥313朝向輥310偏置,且偏置部件325可使輥314朝向輥311偏置。此等輥之相對對可由於各別偏置部件320至325而壓抵彼此。
此外,取下總成300可包含複數個致動器326至331。致動器312可包含一電動馬達,一液壓或氣動致動器,或任何其他適合類型之自動致動機構。在某些實施例中,致動器326至331亦可包含一伺服馬達。如圖38中所示,致動器326可以可操作方式耦合至偏置部件320,致動器327可以可操作方式耦合至偏置部件321,致動器328可以可操作方式耦合至偏置部件322,致動器329可以可操作方式耦合至偏置部件323,致動器330可以可操作方式耦合至偏置部件324且致動器331可以可操作方式耦合至偏置部件325。致動器326至331可致動以選擇性地調整各別偏置部件320至325之偏置負載。舉例而言,致動器326至331可致動以改變偏置部件320至325之彈簧之長度用於根據虎克定律對偏置負載之此調整。術語「偏置負載」將廣泛地解釋以包含偏置力,彈簧勁度及諸如此類。因此,可選擇性地調整輥303至314之相對對之間的壓縮。
致動器326至331可以可操作方式耦合至一控制器332。控制器332可包含於一個人電腦中且可包含經程式化邏輯、一處理器、一顯示器、輸入裝置(例如,一鍵盤、一滑鼠、一觸敏螢幕等)及其他相關 組件。控制器332可發送電控制信號至致動器326至331以控制致動器326至331之致動。將瞭解,控制器332可獨立控制致動器326至331。因此,偏置力、彈簧勁度等可在偏置部件320至325當中變化。因此,如將闡述,跨越編織組件260之張力可如將所論述地變化,允許跨越編織組件260併入不同組織類型,允許某些縫合區域比其他區域拉得較緊,及諸如此類。
現在將論述取下總成300之操作。如圖37中大體所示。編織組件260可隨著添加緯圈沿一向下方向生長。因此,編織組件260可初始接納於輥309至314之列318、319之間。隨著編織組件260繼續生長,編織組件260可接納於輥303至308之列316、317之間。
此外,由於相對輥303至314之對沿著織針床201之縱向方向經間隔,因此不同輥303至314對接觸且推進編織組件260之不同部分。偏置部件320至325之偏置負載可獨立控制以使得將張力以一所要方式施加至編織組件260之每一部分。
圖39至圖42更詳細展示此等操作。出於清晰目的,僅展示輥309至314;然而,將瞭解,取下總成300之其他輥可以一相關方式使用。在圖39至圖42之實施例中,輥309至314連續旋轉;然而,獨立調整由偏置部件323至325施加之偏置負載。
如圖39中所示,編織組件260之一第一部分340形成於輥310、313之相對對上面。換言之,紗線211經編織至直接在輥310、313上面之一編織區域處之第一部分340中。一旦第一部分340已足夠生長以被接納於輥310、313之間,致動器330致動以增加由偏置部件324施加之偏置負載至一預定位準,且輥310、313可牢固地且推進第一部分340。此在圖39中由箭頭342指示。因此,輥310、313可以一所要張力自織針床201拉動第一部分340以促進第一部分340之編織。同時,其他輥309、311、312、314旋轉,但由偏置部件323、325施加之偏置負 載323、325保持相對低。
隨後,如圖40中所示,編織組件260之一第二部分344可開始形成於直接在輥311、314之對上面之織針床201之一區域上。第二部分344可生長以最終接納於輥311、314之間,如圖41中所示。如圖40及圖41中所示,致動器331可致動以增加由偏置部分325施加之偏置負載至一預定位準。此由圖40及圖41中之箭頭342指示。同時,編織組件260之第一部分340可相對於輥310、313保持靜止(且在直接在輥310、313上面之織針床201之區域處保持靜止)。為保持第一部分340靜止且又處於一所要張力,致動器330可致動以減少由偏置部件324施加於輥310、313上之偏置負載。此由圖40中之箭頭343指示。藉由減少偏置負載,輥310、313可旋轉且在第一部分340之各別表面上滑動而不推進第一部分340遠離織針床201。
然後,如圖42中所示,紗線211可編織一或多個緯圈以將第一部分340及第二部分344接合在一起。致動器330、331可皆致動以分別增加由偏置部件324、325施加之偏置負載。因此,輥310、313可更緊密夾緊編織組件260之第一部分340,且輥311、314可夾緊第二部分344以進一步推進編織組件260且以所要張力自織針床201拉動編織組件260。
舉例而言,在形成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諸如如上文所闡述之編織組件時,可採用此等製造技術。舉例而言,圖39至圖42中所示之第一部分340可表示鞋類物件之一舌件,且第二部分344可表示整體附接至舌件之鞋面之一內側或外側部分。換言之,該等技術可用於形成其中舌件及鞋面之周圍部分藉由鞋面之喉部區域處之至少一個共同、連續緯圈接合之一單件式鞋面。此一鞋面之實例揭示於在2012年2月20日提出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400,511號(其特此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中在編織組件260係橫跨織針床201之一編織織物且藉 由取下總成300以不同張力自織針床201拉動不同340、344之情況下亦可採用此等技術。
將理解,當輥303至314增加編織組件260之各別部分340、344上之張力時,彼等部分340、344中之組織可更緊密且「更整齊」。另一方面,減少各別部分340、344上張力可允許組織更鬆散。如此,調整由取下總成300之輥303至314施加之張力可影響編織組件260之外觀、感覺及/或其他特徵。此外,由輥303至314施加之張力可變化以允許將不同類型之紗線(例如,不同直徑之紗線)併入至編織組件260中。
此外,將瞭解,輥303至314之圓周表面可在編織組件260之側上方均勻連續滾動以推進編織組件260。如此,來自輥303至314之壓縮及切線負載可均勻地分佈於編織組件260之表面上方。如此,編織可以一高度控制方式完成。
圖32至圖36中展示取下總成之額外實例。儘管經單獨展示,但將瞭解,圖32至圖42之取下總成之一或多個特徵可組合。
此外,處於簡潔目的,圖32圖解說明可併入於總成中之一對相對輥2303、2306。如所示,輥2306可以可操作方式耦合至一致動器2326。致動器2326可經組態以使輥2306繞其旋轉軸以驅動方式旋轉。此可由於兩個輥2306、2303之間的壓縮而導致輥2303旋轉。如同圖38至圖42之實施例,致動器2326可包含一電動馬達、一氣動致動器、一液壓致動器及諸如此類。此外,致動器2326可係一輪轂馬達以使得輥2306繞致動器2326之一殼體旋轉。致動器2326可經由一控制器2332控制,類似於圖38至圖42之實施例。
圖33展示圖32之組態可如何用於取下總成之複數個輥2303至2306。如所示,輥2306、2307中之每一者可藉由單獨各別致動器2326、2327以驅動方式旋轉。此外,致動器2326、2327可由控制器2332控制。如將論述,控制器2332可控制致動器2326、2327從而以不 同速度使輥2306、2307以驅動方式旋轉。舉例而言,輥2306可比輥2307較快速驅動,或反之亦然。此外,輥2306可以旋轉方式驅動同時輥2307保持實質上靜止,或反之亦然。
圖33至圖36展示取下總成之操作之一順序,其中輥2306、2307係獨立旋轉。如圖33中所示,輥2307可藉由各別致動器2327以旋轉方式驅動以在輥2307、2304之間推進編織組件2260之部分2320及以一所要張力自正上方之織針床201之區域拉動部分2320。輥2307、2304之驅動旋轉由圖33中之箭頭2360指示。此旋轉可在輥2306保持實質上靜止時發生。
然後,一旦編織組件260之部分2320已達到一預定長度(亦即,已將紗線211之充足緯圈添加至部分320),輥2307、2304即可不連續旋轉。如圖34中所示,可開始形成編織組件260之另一部分2322。
一旦部分2322足夠長以到達輥2306、2303,輥2306可藉由各別致動器2326以旋轉凡是驅動。此旋轉由圖35中之兩個彎曲箭頭2360表示。紗線2211可繼續編織至或以其他方式併入至部分2322中。輥2306、2303亦可在輥2307、2304保持實質上靜止時旋轉。
一旦部分2322已達到一預定長度,輥2303、2306、2304、2307之對可一起旋轉。此可在紗線2211併入至部分2320、2322兩者中時發生。換言之,紗線2211可編織至連接部分2320、2322之一或多個連續緯圈,如圖36中所示。
亦將瞭解,一相對對之輥2303、2306可比另一相對對之輥2304、2307以驅動方式旋轉更快以使得以比部分2320高之一張力拉動部分2322。因此,部分2322中之組織可比部分2320之彼等組織更緊密形成。
因此,本文中所揭示之取下總成可允許以一高度控制方式形成編織組件。此可促進一高品質、高耐久且美觀舒適之編織組件之製 造。
參考各種組態在上文及在附圖中詳細論述本發明。然而,揭示內容所達成之目的係提供與本發明相關之各種特徵及概念之一實例,而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熟習相關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對上文所闡述之組態作出眾多變化及修改,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
201‧‧‧織針床/織針
202‧‧‧織針
203‧‧‧軌道
206‧‧‧紗線
211‧‧‧紗線
216‧‧‧第一突出部/突出部
217‧‧‧第二突出部/突出部
220‧‧‧組合進料機/進料機
221‧‧‧箭頭
225‧‧‧箭頭
230‧‧‧載架
240‧‧‧進料機臂
246‧‧‧施配尖端/施配區域
250‧‧‧致動部件/載架
260‧‧‧編織組件

Claims (30)

  1. 一種用於一編織機之進料機,該編織機具有一編織床,該編織床具有形成一編織組件之複數個織針,該進料機包括:一進料機臂,其具有經組態以朝向該編織床饋送一股線之一施配區域;及一推送部件,其由該進料機臂以可操作方式支撐,該推送部件經組態以推送該編織組件之一部分以為將該股線併入於該編織組件中提供空隙。
  2. 如請求項1之進料機,其中該施配區域端接於一施配尖端處,且其中該推送部件自該施配尖端突出。
  3. 如請求項2之進料機,其中該推送部件自該施配尖端突出大約0.0254毫米與大約5毫米之間。
  4. 如請求項1之進料機,其中該推送部件包含皆自該施配尖端突出之一第一突出部及一第二突出部,且其中該施配尖端界定於該第一突出部與該第二突出部之間。
  5. 如請求項4之進料機,其進一步包括經組態而以可移動方式將該進料機支撐於一軌道上以用於沿著該軌道之一筆直縱向軸移動之一附接元件,該施配尖端、該第一突出部及該第二突出部協作以界定實質上平行於該軌道之該縱向軸延伸之一凹槽。
  6. 如請求項1之進料機,其中該推送部件包含一圓形之終端。
  7. 如請求項1之進料機,其進一步包括一載架,該載架以可移動方式支撐該進料機臂以用於相對於該載架在一延伸位置與一縮回位置之間移動,該施配區域在該延伸位置中與在該縮回位置中相比更接近於織針床,該推送部件經組態以在該進料機臂處於該延伸位置中時推送該編織組件之該部分。
  8. 如請求項7之進料機,其中該推送部件經組態以在鑲嵌該編織組件之該股線時推送該編織組件之該部分。
  9. 如請求項1之進料機,其中該推送部件係至少部分地由一陶瓷材料製成。
  10. 如請求項1之進料機,其中該推送部件整體地附接至該施配區域以便係單體式。
  11. 如請求項1之進料機,其進一步包括經組態而以可移動方式支撐該進料機以用於沿著一饋送方向移動之一附接元件,其中該施配區域端接於朝向該編織床饋送該股線之一施配尖端處,且其中該推送部件沿實質上平行於該饋送方向之一方向與該施配尖端間隔開,該推送部件經組態以沿該饋送方向推送在該施配區域之前部之該編織組件之該部分。
  12. 如請求項11之進料機,其中該推送部件包含一第一突出部及一第二突出部,該施配尖端沿該饋送方向安置於該第一突出部與該第二突出部之間。
  13. 如請求項12之進料機,其中該進料機臂包含以可移動方式附接以用於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之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一突出部經組態以在該進料機臂處於該第一位置中時推送在該施配區域之前部之該編織組件,該第二突出部經組態以在該進料機臂處於該第二位置中時推送在該施配區域之前部之該編織組件。
  14. 如請求項13之進料機,其中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以樞轉方式附接。
  15. 如請求項11之進料機,其進一步包括經組態而以可移動方式支撐該進料機以用於沿著一饋送方向移動之一附接元件,其中該施配區域端接於朝向該編織床饋送該股線之一施配尖端處,且 其中該推送部件沿實質上垂直於該饋送方向之一方向與該施配尖端間隔開。
  16. 一種用於形成一編織組件之編織機,該編織機包括:一編織床,其具有複數個織針;及一進料機,其朝向該編織床饋送一股線,該進料機包含:一進料機臂,其具有經組態以朝向該編織床饋送該股線之一施配區域,該施配區域端接於一施配尖端處,及一推送部件,其自該施配尖端突出,該推送部件經組態以推送該編織組件之一部分以為將該股線併入於該編織組件中之提供空隙。
  17. 如請求項16之編織機,其中該推送部件包含一第一突出部及一第二突出部,且其中該施配尖端界定於該第一突出部與該第二突出部之間。
  18. 如請求項17之編織機,其進一步包括具有一縱向軸之一軌道,且其中該進料機包含以可移動方式將該進料機支撐於該軌道上以用於沿著該軌道之該縱向軸移動之一附接元件,該施配尖端、該第一突出部及該第二突出部協作以界定實質上平行於該軌道之該縱向軸延伸之一凹槽。
  19. 如請求項16之編織機,其進一步包括具有一縱向軸之一軌道,且其中該進料機包含以可移動方式支撐該進料機以沿著該軌道沿著一饋送方向移動之一附接元件,其中該施配區域端接於朝向該編織床饋送該股線之一施配尖端處,且其中該推送部件沿實質上平行於該饋送方向之一方向與該施配尖端間隔開,該推送部件經組態以沿該饋送方向推送在該施配區域之前部之該編織組件之該部分。
  20. 如請求項19之編織機,其中該推送部件包含一第一突出部及一 第二突出部,該施配尖端沿該饋送方向安置於該第一突出部與該第二突出部之間。
  21. 如請求項20之編織機,其中該進料機臂包含以可移動方式附接以用於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之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一突出部經組態以在該進料機臂處於該第一位置中時推送在該施配區域之前部之該編織組件,該第二突出部經組態以在該進料機臂處於該第二位置中時推送在該施配區域之前部之該編織組件。
  22. 如請求項16之編織機,其進一步包括具有一縱向軸之一軌道,且其中該進料機包含經組態而以可移動方式支撐該進料機以用於沿著該軌道沿著一饋送方向移動之一附接元件,其中該施配區域端接於朝向該編織床饋送該股線之一施配尖端處,且其中該推送部件沿實質上垂直於該饋送方向之一方向與該施配尖端間隔開。
  23. 如請求項16之編織機,其中該推送部件包含一圓形之終端。
  24. 如請求項16之編織機,其中該進料機亦包含一載架,該載架以可移動方式支撐該進料機臂以相對於該載架在一延伸位置與一縮回位置之間移動,該施配區域在該延伸位置中與在該縮回位置中相比更接近於織針床,該推送部件經組態以在該進料機臂處於該延伸位置中時推送該編織組件之該部分。
  25. 如請求項24之編織機,其中該推送部件經組態以在將該股線鑲嵌至該編織組件中時推送該編織組件之該部分。
  26. 一種用一編織機編織一編織組件之方法,該方法包括:藉助該編織機之一進料機之一施配區域朝向該編織機之一編織床饋送一股線,由該施配區域饋送之該股線將併入至該編織組件中;及 藉助該進料機之一推送部件推送該編織組件之一部分以為將該股線併入於該編織組件中提供空隙。
  27.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中該推送部件包含自該施配區域之一施配尖端突出之一第一突出部及一第二突出部,其中該施配尖端界定於該第一突出部與該第二突出部之間,且其中推送該編織組件之該部分包含:該第一突出部及該第二突出部協作以加寬該編織組件之該部分。
  28.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使該進料機在一延伸位置與一縮回位置之間移動,該施配區域在該延伸位置中與在該縮回位置中相比更接近於織針床,且其中在該進料機處於該延伸位置中時發生推送該編織組件之該部分。
  29.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將該股線鑲嵌至該編織組件中。
  30.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使該進料機沿一饋送方向移動,且其中推送該編織組件之該部分包含:藉助該推送部件沿該饋送方向推送在該施配區域之前部之該編織組件之該部分。
TW103106633A 2013-02-28 2014-02-27 用於具有推送部件之編織機之進料機及藉由編織機編織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TWI542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81,546 US9404206B2 (en) 2013-02-28 2013-02-28 Feeder for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pushing memb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2332A true TW201502332A (zh) 2015-01-16
TWI542750B TWI542750B (zh) 2016-07-21

Family

ID=50483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6633A TWI542750B (zh) 2013-02-28 2014-02-27 用於具有推送部件之編織機之進料機及藉由編織機編織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404206B2 (zh)
EP (1) EP2961870B1 (zh)
JP (1) JP6588342B2 (zh)
KR (1) KR101803162B1 (zh)
CN (1) CN105209676B (zh)
AR (1) AR094974A1 (zh)
BR (1) BR112015020953B1 (zh)
HK (1) HK1214314A1 (zh)
TW (1) TWI542750B (zh)
WO (1) WO20141342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60570B2 (en) * 2011-03-15 2015-06-23 Nik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knitted component
US8839532B2 (en) 2011-03-15 2014-09-2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DE102012206062B4 (de) 2012-04-13 2019-09-12 Adidas Ag Schuhoberteil
US11666113B2 (en) 2013-04-19 2023-06-06 Adidas Ag Shoe with knitted outer sole
DE102013207155B4 (de) 2013-04-19 2020-04-23 Adidas Ag Schuhoberteil
DE102013207163B4 (de) 2013-04-19 2022-09-22 Adidas Ag Schuhoberteil
DE102013207156A1 (de) 2013-04-19 2014-10-23 Adidas Ag Schuh, insbesondere ein Sportschuh
US9586558B2 (en) * 2013-10-30 2017-03-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uckl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E102014202432B4 (de) 2014-02-11 2017-07-27 Adidas Ag Verbesserter Fußballschuh
DE102014220087B4 (de) 2014-10-02 2016-05-12 Adidas Ag Flachgestricktes Schuhoberteil für Sportschuhe
ES2916216T3 (es) 2015-05-20 2022-06-29 Boehringer Ingelheim Animal Health Usa Inc Compuestos de depsipéptidos antihelmínticos
EP3541789A1 (en) 2016-11-16 2019-09-25 Boehringer Ingelheim Animal Health USA Inc. Anthelmintic depsipeptide compounds
US10711380B2 (en) 2017-07-13 2020-07-14 Under Armour, Inc. Article with embroidered tape segments
US11530501B1 (en) * 2017-10-02 2022-12-20 Apple Inc. Tubular warp knit spacer fabric
US10736381B2 (en) 2018-07-03 2020-08-11 Under Armour, Inc. Article with directional tensioning
US10758007B2 (en) 2018-07-03 2020-09-01 Under Armour, Inc. Article with thermally bonded ribb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US10786043B2 (en) 2018-07-03 2020-09-29 Under Armour, Inc. Article with thermally bonded ribb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US10619280B2 (en) 2018-07-03 2020-04-14 Under Armour, Inc. Method of making article with ribbon structure and embroidered edges
US10736380B2 (en) 2018-07-03 2020-08-11 Under Armour, Inc. Article with ribbon structure and embroidered edges
US10716362B2 (en) 2018-07-03 2020-07-21 Under Armour, Inc. Article with ribbon structure having nodes and links
EP3820870A1 (en) 2018-07-09 2021-05-19 Boehringer Ingelheim Animal Health USA Inc. Anthelminthic heterocyclic compounds
US10993497B2 (en) 2018-11-15 2021-05-04 Under Armour, Inc. Article with ribbon loops for string lasting
PE20220281A1 (es) 2019-03-19 2022-02-25 Boehringer Ingelheim Animal Health Usa Inc Compuestos de aza-benzotiofeno y aza-benzofurano como antihelminticos
WO2020257078A1 (en) * 2019-06-19 2020-12-24 Nike Innovate C.V. Knitted component with inserted elements
US11952512B2 (en) 2020-05-08 2024-04-09 The Boeing Company Chemical process for stripping surfaces
JP2023528822A (ja) 2020-05-29 2023-07-06 ベーリンガー インゲルハイム アニマル ヘルス ユーエスエイ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駆虫性複素環式化合物
US20240116854A1 (en) 2021-01-27 2024-04-11 Intervet Inc. Cyclopropylamide compounds against parasites in fish
US20240316045A1 (en) 2021-01-27 2024-09-26 Intervet Inc. Cyclopropylamide compounds against parasites in fish
US20230279587A1 (en) * 2022-03-04 2023-09-07 Kewu Han Blanket weaving device and a method thereof
WO2024044857A1 (en) * 2022-09-02 2024-03-07 Myant Inc. Yarn carrier device
WO2024054583A1 (en) 2022-09-09 2024-03-14 MillerKnoll, Inc. Seating structure having a knitted suspension 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23648E (en) * 1953-04-21 Thread cabkier
US2147197A (en) 1936-11-25 1939-02-14 Hood Rubber Co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GB538865A (en) 1939-11-18 1941-08-20 Harold Edmund Brew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knitted fabrics and manufactured knitted articles
US2314098A (en) 1941-04-26 1943-03-16 Mary C Mcdonald Method of making shoes
US2343390A (en) 1941-11-26 1944-03-07 United Shoe Machinery Corp Method of stiffening shoes
US2440393A (en) 1944-08-18 1948-04-27 Frank W Clark Process of making last-fitting fabric uppers
US2569764A (en) 1946-07-25 1951-10-02 Boyd Welsh Inc Initially soft stiffenable material
US2608078A (en) 1950-01-04 1952-08-26 Munsingwear Inc Foundation garment and element therefor
US2641004A (en) 1950-12-26 1953-06-09 David V Whit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knitted shoe uppers of shrinkable yarn
US2737794A (en) * 1954-02-04 1956-03-13 Textile Machine Works Yarn carrier for full-fashioned knitting machines
DE1084173B (de) 1954-09-18 1960-06-23 Walter Geissler Schuhoberteil
GB1223285A (en) 1967-08-29 1971-02-24 Onitsuka Co Improvements in shoes
DE2305693A1 (de) 1972-02-07 1973-08-16 Ici Ltd Nicht-gewebte struktur
NL7304678A (en) 1973-04-04 1974-10-08 Non woven stitched fabric - including thermoplastic fibres fused to increase mech resistance
GB1603487A (en) 1978-03-30 1981-11-25 Inmont Corp Leather like materials
DE2831081A1 (de) 1978-07-14 1980-01-24 Steiger Sa Atelier Const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hinderung von am seitlichen strickende von flachstrickartikeln hervorstehenden fadenschlaufen
JPS5771463A (en) * 1980-10-22 1982-05-04 Kouseishiya Kk Yarn guide apparatus in traverse type knitting machine
IT8121560V0 (it) 1981-04-23 1981-04-23 Nuova Zarine Costruzione Macch Calzatura con tomaia zonalmente ricoperta da materiale sintetico iniettato stabilmente unito alla tela.
JPS57183451A (en) * 1981-04-28 1982-11-11 Shima Idea Center Knitted cloth press apparatus in v bed traverse knitting machine
DE3129512C2 (de) * 1981-07-27 1984-06-07 Universal Maschinenfabrik Dr. Rudolf Schieber GmbH & Co KG, 7081 Westhausen Fadenführernüßchen
JPS6325004U (zh) 1986-07-31 1988-02-18
US4756098A (en) 1987-01-21 1988-07-12 Gencorp Inc. Athletic shoe
US4813158A (en) 1987-02-06 1989-03-21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Athletic shoe with mesh reinforcement
US4750339A (en) 1987-02-17 1988-06-14 Golden Needles Knitting & Glove Co., Inc. Edge binding for fabric articles
DE3732879C2 (de) 1987-09-30 1995-07-13 Stoll & Co H Fadenführerarm
IT212179Z2 (it) * 1987-10-02 1989-07-04 Emm Srl Apparato per il supporto,il comando ed il controllo di organi pressamaglia-battimaglia in una macchina rettilinea per maglieria
AU4425889A (en) 1988-10-03 1990-05-01 Jen Jen Holdings, Inc. Heat embossed shoes
JPH0665780B2 (ja) 1989-10-04 1994-08-2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引下げ装置
KR940008979B1 (ko) 1989-10-18 1994-09-28 도레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특수 구조를 갖는 직물의 제조방법
AU1977192A (en) 1991-06-17 1993-01-12 Puma Aktiengesellschaft Rudolf Dassler Sport Method of producing a shaped shoe part from a strip of fabric, and a shaped shoe part produced by this method
JPH06113905A (ja) 1992-02-21 1994-04-26 Daiyu Shoji:Kk シューズ用胛被材
JP2602156B2 (ja) * 1992-11-09 1997-04-23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の編地プレッサー
JPH0813295A (ja) 1994-06-21 1996-01-16 Mitsuboshi Seisakusho:Kk 横メリヤス編機における導糸装置
JPH08109553A (ja) 1994-10-04 1996-04-30 Toho Seni Kk 三層シート用基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三層基布を用いた自動車座席、靴、鞄、袋物など用の三層シート
DE19506037A1 (de) 1995-02-22 1996-08-29 Hoechst Trevira Gmbh & Co Kg Verformbare, hitzestabilisierbare textile Polware
JPH093753A (ja) * 1995-06-21 1997-01-07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におけるヤーンフィーダ
DE59509754D1 (de) 1995-08-11 2001-11-29 Alfred Buck Halbzeug für Verbundwerkstoff
DE29616943U1 (de) 1996-09-28 1996-11-21 Recytex-Textilaufbereitung GmbH & Co. KG, 41751 Viersen Textiles Flächengebilde
KR100521798B1 (ko) 1996-11-06 2006-01-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횡편기에있어서편지인하장치
DE19721233B4 (de) 1997-05-21 2004-12-02 H. Stoll Gmbh & C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legen von Schußfäden
DE19728848A1 (de) 1997-07-05 1999-01-07 Kunert Werke Gmbh Bekleidungsstück mit eingeprägtem Zeichen
JP3044370B2 (ja) * 1997-08-21 2000-05-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糸供給装置
JPH11302943A (ja) 1998-04-20 1999-11-02 Masahiko Ueda アパレル用生地及びブレード、それを用いた形態安定化繊維製品の製造方法
DE19855542A1 (de) 1998-12-01 2000-06-08 Keiper Recaro Gmbh Co Stabilisierung eines Gestricks durch Thermomaterial
JP2000238142A (ja) 1999-02-22 2000-09-05 Ykk Corp 強化繊維入り成形用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安全靴先芯
DE10016760A1 (de) 2000-04-04 2001-10-11 Stoll & Co H Fadenführer für Flachstrickmaschinen
JP2002088624A (ja) * 2000-09-13 2002-03-27 Hiroshi Setsukawa 横編み機のヤーンフィーダ及びヤーンフィーダを用いた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US20020083820A1 (en) 2000-10-10 2002-07-04 Greenhalgh E. Skott Stiffened fabric
GB0104143D0 (en) 2001-02-20 2001-04-11 Courtaulds Textiles Holdings Knitted fabric
CN2490184Y (zh) * 2001-08-07 2002-05-08 林良金 针织横机上的双孔纱嘴
EP1595989B1 (en) * 2003-02-05 2011-03-30 Shima Seiki Mfg., Ltd Stitch presser for a weft knitting machine
JP4125268B2 (ja) * 2004-07-07 2008-07-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給糸装置のヤーンフィーダ
EP1715092B1 (de) * 2005-04-21 2012-08-29 H. Stoll GmbH & Co. KG Fadenführer für eine Flachstrickmaschine
JP2008156786A (ja) * 2006-12-25 2008-07-10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における編糸のテンション装置
CN201433286Y (zh) 2009-07-15 2010-03-31 杨鹭晖 一种编织横机用纱嘴
US8522577B2 (en) 2011-03-15 2013-09-03 Nike, Inc. Combination feeder for a knitt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5020953A2 (pt) 2017-07-18
TWI542750B (zh) 2016-07-21
US20140238082A1 (en) 2014-08-28
KR20150121209A (ko) 2015-10-28
HK1214314A1 (zh) 2016-07-22
US9404206B2 (en) 2016-08-02
WO2014134236A1 (en) 2014-09-04
EP2961870B1 (en) 2019-03-27
JP6588342B2 (ja) 2019-10-09
BR112015020953B1 (pt) 2022-04-05
CN105209676A (zh) 2015-12-30
AR094974A1 (es) 2015-09-09
CN105209676B (zh) 2018-05-25
JP2016511803A (ja) 2016-04-21
KR101803162B1 (ko) 2017-11-29
EP2961870A1 (en)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2750B (zh) 用於具有推送部件之編織機之進料機及藉由編織機編織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TWI589744B (zh) 經組態用於編織一編織組件之編織機及用一編織機製造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TWI547615B (zh) 用於具有摩擦減低特徵之編織機之進料機及包含進料機而用於形成編織組件之系統
TWI589743B (zh) 編織具有一垂直鑲嵌張力元件之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TWI542749B (zh) 編織具有一整體式編織舌件之一編織組件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