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2537A - 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螢幕 - Google Patents

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螢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2537A
TW201432537A TW102134657A TW102134657A TW201432537A TW 201432537 A TW201432537 A TW 201432537A TW 102134657 A TW102134657 A TW 102134657A TW 102134657 A TW102134657 A TW 102134657A TW 201432537 A TW201432537 A TW 2014325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conductive layer
substrate
electrode le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4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3724B (zh
Inventor
yu-long Gao
Zheng Cui
Chao Sun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 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867824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1432537(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 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 Film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32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2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3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37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96Conductive pattern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sub groups H05K1/02 - H05K1/0295
    • H05K1/0298Multilay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44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building the multilayer layer by layer, i.e. build-up multilayer circu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螢幕。導電膜包括基片、第一基質層、第一導電層、第二基質層及第二導電層。第一基質層附著於基片之第一表面,第一導電層嵌設於第一基質層內。第二基質層附著於第一基質層上遠離基片之一側,第二導電層嵌設於第二基質層內。由於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便可形成電容,故採用上述導電膜製備觸控式螢幕時,無需將兩導電膜進行黏合,只需將上述導電膜貼附於玻璃面板上即可。是以,利用上述導電膜製備之觸控式螢幕具有較小之厚度。

Description

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螢幕
本發明涉及電子技術,特別係涉及一種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螢幕。
導電膜係具有良好導電性與可撓性之薄膜。目前主要應用於觸控式螢幕等領域,具有極其廣闊之市場空間。傳統之導電膜包括基片及形成於該基片上之導電層。導電層藉由鍍膜、噴塗等工藝形成於基片上。實際應用中於用到該種導電膜時,通常需要將兩導電膜藉由膠黏劑黏合於一起,以使之具備特殊用途,如電磁屏膜、觸摸感應薄膜等。
以用於手機觸控式螢幕中之導電膜為例,兩導電膜藉由光學透明膠黏合於一起,兩層導電膜疊加後,每一導電膜上之特定區域與另一導電膜上之特定區域空間交疊,構成類似於電容之結構,當手指或觸控筆接近其中一導電膜時,引起交疊處之電容變化,以實現觸摸位置之感知及觸摸指令之執行。
綜上可知,傳統之導電膜於實際應用中,需先將導電膜成型後再進行雙片貼合。由於基材較厚,且貼合所採用之透明膠亦具有一定厚度。是以,傳統之導電膜貼合會使觸控式螢幕具有較大之厚度,從而不利於電子產品向輕薄化方向發展。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有效減小觸控式螢幕厚度之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螢幕。
一種導電膜,包括:基片,包括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設置之第二表面; 第一基質層,設於該第一表面上,該第一基質層由膠狀物塗層固化形成;第一導電層,嵌設於該第一基質層,該第一導電層之厚度小於該第一基質層之厚度;第二基質層,附著於該第一基質層上遠離該基片之一側,該第二基質層由膠狀物塗層固化形成;第二導電層,嵌設於該第二基質層,該第二導電層之厚度小於該第二基質層之厚度;其中,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絕緣。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基質層及該第二基質層厚度之和小於該基片之厚度。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之間距小於該基片之厚度。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基質層遠離該基片之一側開設有第一凹槽,該第二基質層遠離該第一基質層之一側設有第二凹槽,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二導電層分別收容於該第一凹槽及該第二凹槽內。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導電層之厚度不大於該第一凹槽之深度,該第二導電層之厚度不大於該第二凹槽之深度。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二導電層均為由導電細線交叉構成之導電網格,該導電網格包括複數網格單元,該第一導電層中之導電細線收容於該第一凹槽中,該第二導電層中之導電細線收容於該第二凹槽中,該導電細線之線寬為500nm-5um。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該網格單元為矩形、菱形、平行四邊形或曲邊四邊形,該第二導電層上之網格單元之中心於該第一導電層上之投影與該第一導電層上網格單元之中心間隔預設距離。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第二導電層上之網格單元之中心於第一導電層上之投影與第一導電層上網格單元之中心間隔為1/3a~/2,其中a為網格單元之邊長。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第二導電層上位於同一排列方向上之 網格單元之中心連線於該第一導電層上之投影與該第一導電層上位於同一排列方向上之網格單元之中心連線不重合。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還包括:第一增黏層,位於該基片與該第一基質層之間,該第一增黏層用於連接該第一基質層與該基片;第二增黏層,位於該第一基質層與該第二基質層之間,該第二增黏層用於連接該第一基質層與該第二基質層。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還包括第一電極引線及第二電極引線,該第一電極引線嵌設於該第一基質層中並與該第一導電層電連接,該第二電極引線嵌設於該第二基質層中並與該第二導電層電連接。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導電層分為複數相互絕緣之第一網格條帶,該第二導電層分為複數相互絕緣之第二網格條帶,該第一電極引線為複數且分別與該複數第一網格條帶電連接,該第二電極引線為複數且分別與該複數第二網格條帶電連接。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電極引線靠近該第一導電層之一端設有條形之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部比第一電極引線之其他部位寬,該第二電極引線靠近該第二導電層之一端設有條形之第二連接部,第二連接部比第二電極引線之其他部位寬。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電極引線及該第二電極引線均由導電細線呈網格交叉連接形成,該第一電極引線及該第二電極引線之網格週期小於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二導電層之網格週期。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電極引線與該第一導電層之間設有第一電極轉接線,該第二電極引線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設有第二電極轉接線,該第一電極轉接線及該第二電極轉接線均為連續之導電細線,該第一電極轉接線同時與該第一導電層及第一電極引線上至少兩條導電細線之端部連接,該第二電極轉接線同時與該第二導電層及第二電極引線上至少兩條導電細線之端部連接。
一種觸控式螢幕,包括:玻璃面板;及 如上述優選的技術方案任一項所述的導電膜,該第二基質層遠離該第一基質層之一側與該玻璃面板貼合,以使該導電膜貼附於該玻璃面。
一種導電膜之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基片,該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設置之第二表面;於該第一表面塗覆膠狀物,並使該膠狀物固化以形成第一基質層,於該第一基質層上遠離該基片之一側開設第一凹槽;向該第一凹槽內填充導電材質,以形成第一導電層;於該第一基質層上遠離該基片之一側塗覆膠狀物,並使該膠狀物固化以形成第二基質層,於該第二基質層上開設第二凹槽;向該第二凹槽中填充導電材質,以形成第二導電層。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於該向該第一凹槽內填充導電材質,以形成第一導電層之同時,形成與該第一導電層電連接之第一電極引線;於該第二槽內填充導電材質,以形成第二導電層之同時,形成與該第二導電層電連接之第二電極引線。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一電極引線均為由導電細線交叉構成之導電網格,該導電網格包括複數網格單元,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一電極引線之導電細線收容於該第一凹槽中,該第二導電層及該第二電極引線均為由導電細線交叉構成之導電網格,該導電網格包括複數網格單元,該第二導電層及該第二電極引線之導電細線收容於該第二凹槽中,第一電極引線及第二電極引線之網格週期小於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二導電層之網格週期。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電極引線與該第一導電層之間設有第一電極轉接線,該第二電極引線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設有第二電極轉接線,該第一電極轉接線及該第二電極轉接線均為連續之導電細線,該第一電極轉接線同時與該第一導電層及第一電極引線上至少兩條導電細線之端部連接,該第二電極轉接線同時與該第二導電層及第二電極引線上至少兩條導電細線之端部連接。
有益效果
1、上述導電膜具有兩個相對設置之導電層,分別為第一導電層及第二導電層。由於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便可形成電容,因此,採用上述導電膜製備觸控式螢幕時,無需將兩個導電膜進行黏合,只需將上述導電膜貼附於玻璃面板上即可。此外,第一基質層及第二基質層厚度之和小於基片之厚度。是以,利用上述導電膜製備之觸控式螢幕具有較小之厚度;2、採用上述導電膜製備觸控式螢幕時,不需經過貼合過程。因此,可避免於貼合過程中引入雜質,從而影響導觸控式螢幕之外觀及性能。而且,利用上述導電膜製備觸控式螢幕可簡化工藝流程,提高觸控式螢幕之加工效率。
10‧‧‧觸控式螢幕
100‧‧‧導電膜
110‧‧‧基片
120‧‧‧第一基質層
130‧‧‧第一導電層
140‧‧‧第二基質層
150‧‧‧第二導電層
160‧‧‧第一電極引線
170‧‧‧第二電極引線
180a‧‧‧第一增黏層
180b‧‧‧第二增黏層
111‧‧‧第一表面
113‧‧‧第二表面
121‧‧‧第一凹槽
131‧‧‧第一網格單元
133‧‧‧第一網格條帶
141‧‧‧第二凹槽
151‧‧‧第二網格單元
153‧‧‧第二網格條帶
161‧‧‧第一連接部
163‧‧‧第一電極轉接部
171‧‧‧第二連接部
173‧‧‧第二電機轉接部
200‧‧‧玻璃面板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方式或習知技術中之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或習知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之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之附圖僅僅係本發明之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於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之前提下,還可根據該等附圖獲得其他之附圖。
圖1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觸控式螢幕示意圖;圖2係圖1所示觸控式螢幕之層狀結構示意圖;圖3係圖1所示觸控式螢幕中導電膜之層狀結構示意圖;圖4係圖2所示導電膜之結構示意圖;圖5係圖2所示導電膜之另一視角之結構示意圖;圖6係圖2所示導電膜之第一導電層之局部放大圖;圖7係圖2所示導電膜之第二導電層之局部放大圖;圖8係另一實施例中導電膜之第一電極引線及第二電極引線之局部放大圖;圖9係一實施例中導電膜之製備方法之流程示意圖;圖10係一實施例中導電膜之製備方法工藝流程圖; 圖11係一實施例中觸控式螢幕電極引線之結構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僅僅係本發明一部分實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實施方式。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於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皆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之觸控式螢幕10包括導電膜100及玻璃面板200。其中,導電膜100貼附於玻璃面200上。
請一併參閱圖3,導電膜100包括基片110、第一基質層120、第一導電層130、第二基質層140、第二導電層150、第一電極引線160、第二電極引線170、第一增黏層180a及第二增黏層180b。
基片110包括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13,第二表面113與第一表面111相對設置。於本實施例中,基片110為絕緣材質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可容易地理解,於其他實施例中,基片110還可為其他材質之薄膜,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塑膠(PC)以及玻璃等。當導電膜100應用于觸控式螢幕製備時,製備基片110之材質優選為透明絕緣材質。
第一基質層120附著於基片110之第一表面111。第一基質層120由塗覆於第一表面111之膠狀物固化形成,是以,其厚度小於基片110之厚度。此外,第一基質層120由透明絕緣材質製成,且該材質異於基片110之材質。
於本實施例中,形成第一基質層120之膠狀物為無溶劑紫外固化亞克力樹脂。於其他實施例中,形成第一基質層120之膠狀物還可為其他光固膠、熱固膠及自幹膠。其中光固膠為預聚物、單體及光引發劑及助劑按照摩爾配比:30~50%、40~60%、1~6%及0.2~1%組成之混合物。其中,預聚物選為環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丙烯酸樹脂中之至少一種;單體為單官能(IBOA、IBOMA、HEMA 等)、二官能(TPGDA、HDDA、DEGDA、NPGDA等)、三官能及多官能(TMPTA、PETA等)中之至少一種;光引發劑為二苯甲酮、二苯乙酮等。進一步地,於上述混合物中還可添加摩爾配比為0.2~1%之助劑。助劑可為對苯二酚、對甲氧基苯酚、對苯醌、2,6一二叔丁基甲苯酚等。
第一導電層130嵌設於第一基質層120內。第一導電層130之厚度小於第一基質層120之厚度,第一基質層120對該第一導電層130形成保護,防止該第一導電層130於後續程式中被破壞,進一步地,使該第一基質層120遠離該基片110之表面具有較小之凹凸度,便於後續塗布工藝之進行。
請一併參閱圖6,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基質層120設有第一凹槽121,第一凹槽121之深度大於第一導電層130之厚度,第一導電層130收容於第一凹槽121中。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130之厚度亦可等於第一凹槽121之深度。
進一步地,第一導電層130為由金屬導電細線交叉構成之導電網格,導電網格包括複數網格單元。其中,第一導電層130中之網格單元為第一網格單元131。可容易地理解,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130不限於為由金屬導電細線交叉構成之導電網格,第一導電層130還可為其他導電材質形成之細線,如導電高分子、石墨烯、碳納米管以及氧化銦錫(ITO)等。
第二基質層140附著於第一基質層120上遠離基片110之一側。第二基質層140由塗覆於第一基質層120上之膠狀物固化形成,其厚度小於基片110之厚度。而且,第一基質層120及第二基質層140厚度之和小於基片110之厚度。具體的,第二基質層140遠離第一基質層120之一側與玻璃面板200貼合,以使導電膜100貼附於玻璃面板200上。
於本實施例中,形成第二基質層140之材質與形成第一基質層120之材質相同。而且,還可根據需要,於形成第二基質層140之材質中添加上述助劑。
第二導電層150嵌設於第二基質層140內。第二導電層150之厚度小於第二基質層140之厚度,第二基質層140對該第二導電層150 形成保護,防止該第二導電層150於後續程式中被破壞,進一步地,使該第二基質層140朝向該玻璃面板200之表面具有較小之凹凸度,便於後續塗布及貼合工藝之進行。第二導電層150與第一導電層130之間間隔第一基質層120及第二基質層140,以使與第一導電層130與第二導電層150絕緣,從而使第一導電層130與第二導電層150之間形成電容結構。
請一併參閱圖7,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基質層140遠離第一基質層120之一側設有第二凹槽141,第二凹槽141之深度大於第二導電層150之厚度,第二導電層150收容於第二凹槽141內。具體的,第二導電層150為由金屬導電細線交叉構成之導電網格,導電網格包括複數網格單元。其中,第二導電層150中之網格單元為第二網格單元151。可容易地理解,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150不限於為由金屬導電細線交叉構成之導電網格,第二導電層150還可為其他導電材質形成之細線,如導電高分子、石墨烯、碳納米管以及氧化銦錫(ITO)等。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150之厚度亦可等於第二凹槽141之深度。
此外,本實施例中用於製備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二導電層150之材質為自金、銀、銅、鋁、鎳、鋅或其中至少二者之合金。可理解,製備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二導電層150之材質為電之導體即可實現相應功能。
請一併參閱圖4及圖5,於本實施例中,網格單元為菱形。第二導電層150上之網格單元之中心於第一導電層130上之投影與第一導電層130上網格單元之中心間隔預設距離。具體於本實施例中,該預設距離為1/3a~/2,其中a為網格單元之邊長。是以,可使構成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二導電層150之導電細線相互錯開一定距離,從而避免導電膜100於用於液晶顯示幕時產生嚴重之莫爾條紋現象。於其他實施例中,網格還可為矩形、平行四邊形或曲邊四邊形,曲邊四邊形具有四條曲邊,相對之兩條區邊具有相同之形狀及曲線走向。
進一步地,第二導電層150上位於同一排列方向上之第二網格單元151之中心連線於第一導電層130上之投影與第一導電層130上位於同一排列方向上之第一網格單元131之中心連線不重合。是以,可進一 步減輕莫爾條紋。
請一併參閱圖6及圖7,第一電極引線160嵌設於第一基質層120中並與第一導電層130電連接。導電膜100用於製備電子設備之觸控式螢幕時,第一電極引線160用於將第一導電層130與電子設備之控制器電連接,從而使控制器感測到觸控式螢幕上之操作。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引線160為單列實心導電條,第一基質層120上開設有收容第一電極引線160之凹槽,第一電極引線160收容於該凹槽內。進一步地,第一電極引線160靠近第一導電層130之一端設有條形之第一連接部161,第一連接部161比第一電極引線160之其他部位寬,具有較大之接觸面積,從而便於第一電極引線160與第一導電層130上之多條導電細線實現電連接。
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引線160與第一導電層130同時形成於該第一基層層120上之凹槽中,於其它之實施例中,亦可為於形成第一導電層130後藉由絲網印刷或噴墨列印形成於該第一基質層120之表面。
第二電極引線170嵌設於所述第二基質層140中並與第二導電層150電連接。導電膜100用於製備電子設備之觸控式螢幕時,第二電極引線170用於將第二導電層150與電子設備之控制器電連接,從而使控制器感測到觸控式螢幕上之操作。於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引線170為單列實心導電條,第二基質層140上開設有收容第二電極引線170之凹槽,第二電極引線170收容於該凹槽內。進一步地,第二電極引線170靠近第二導電層150之一端設有條形之第二連接部171,第二連接部171比第二電極引線170之其他部位寬,具有較大之接觸面積,從而便於第二電極引線170與第二導電層150之多條導電細線實現電連接。
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引線160與第二導電層150同時形成於第二基層層140上之凹槽中,於其它之實施例中,亦可為於形成第二導電層150後藉由絲網印刷或噴墨列印形成於該第二基質層140之表面。
請一併參閱圖8,於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引線160及第二電極引線170均由金屬導電細線呈網格交叉連接形成。第一電極引線160及第二電極引線170上分別設有連續之第一電極轉接線163及第二電極轉接線173,且第一電極轉接線163及第二電極轉接線173均為連續之金屬 細線。
第一電極引線160及第二電極引線170之網格週期與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二導電層150之網格週期不同,網格週期即網格單元之大小。第一電極引線160及第二電極引線170之網格週期比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二導電層50之網格週期小。是以,第一電極引線160及第二電極引線170與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二導電層150電連接時,可能難以對準。具體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161及第二連接部171分別藉由第一電極轉接線163及第二電極轉接線173與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二導電層150電連接。由於第一電極轉接線163及第二電極轉接線173均為連續之金屬細線,故第一電極轉接線163可同時與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一電極引線160上至少兩條金屬導電細線之端部連接,第二電極轉接線173可同時與第二導電層150及第二電極引線170上至少兩條金屬導電細線之端部連接。是以,第一電極轉接線163及第二電極轉接線173可解決於網格週期不同之網格中,金屬導電細線連接時難以對準之問題,從而使第一電極引線160及第二電極引線170更好地與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二導電層150電連接。
圖中為突顯第一電極轉接線163、第二電極轉接線173,第一電極轉接線163、第二電極轉接線173比構成第一電極引線160、第二電極引線170之金屬導電細線粗,但不應理解為限定第一電極轉接線163、第二電極轉接線173比構成第一電極引線160、第二電極引線170之金屬導電細線粗。於具體應用時可根據應用環境決定第一電極轉接線163、第二電極轉接線173之粗細。
可容易地理解,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引線160及第二電極引線170可省卻。於製備觸控式螢幕時,可採用外接引線將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二導電層150引出。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130分為複數相互絕緣之第一網格條帶133,第二導電層150分為複數相互絕緣之第二網格條帶153,第一電極引線160為複數且分別與複數第一網格條帶133電連接,第二電極引線170為複數且分別與複數第二網格條帶153電連接。具體的,第一導電層130之金屬導電細線沿一個方向被截斷,形成若干相互平行之第一網格 條帶133,第一網格條帶133於實際應用中可用作驅動網格條帶。第二導電層150之金屬導電細線沿一個方向被截斷成若干相互平行之第二網格條帶153,第二網格條帶153實際應用中可用作感應網格條帶。
第一增黏層180a位於基片110與第一基質層120之間。第一增黏層180a用於連接第一基質層120與基片110。第一增黏層180a由塗覆於基片110第一表面111之膠黏劑形成,是以,第一增黏層180a可起到加強第一基質層120與基片110之間黏合強度之作用。具體於本實施例中,形成第一增黏層180a之膠黏劑可為環氧樹脂、環氧矽烷、聚醯亞胺樹脂中之一種。
第二增黏層180b位於第一基質層120與第二基質層140之間。第二增黏層180b用於連接第一基質層120與第二基質層140。第二增黏層180b由塗覆於第一基質層120上之膠黏劑形成,是以,第二增黏層180b可起到加強第一基質層120與第二基質層140之間黏合強度之作用。於本實施例中,形成第二增黏層180b之膠黏劑與形成第一增黏層180a之膠黏劑相同。
可容易地理解,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增黏層180a及第二增黏層180b均可省卻。
與傳統導電膜相比,導電膜100具有至少如下優點:
1、導電膜100具有兩個相對設置之導電層,分別為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二導電層150。由於於第一導電層130與第二導電層150之間便可形成電容,是以,採用導電膜100製備觸控式螢幕10時,無需將兩個導電膜進行黏合,只需將導電膜100貼附於玻璃面200板上即可。此外,第一基質層120及第二基質層140厚度之和小於基片110之厚度。是以,利用導電膜100製備之觸控式螢幕10具有較小之厚度;2、採用導電膜100製備觸控式螢幕10時,不需經過貼合過程。是以,可避免於貼合過程中引入雜質,從而影響導觸控式螢幕10之外觀及性能。而且,利用導電膜100製備觸控式螢幕10可簡化工藝流程,提高觸控式螢幕10之加工效率。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導電膜之製備方法。
請參閱圖9、圖10及圖11,於一實施例中,導電膜之製備方法包括步驟S110~S150。
步驟S110,提供一基片110,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及與第一表面相對設置之第二表面。
本實施例中,基片110之材質為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可容易地理解,於其他實施例中,基片110還可為其他材質,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塑膠(PC)以及玻璃等。具體於本實施例中,基片110厚度為125微米。於其他實施例中,基片110之厚度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更改。
步驟S120,於第一表面塗覆膠狀物,並使膠狀物固化以形成第一基質層120,於第一基質層120上遠離基片110之一側開設第一凹槽121。
於本實施例中,塗覆於第一表面之膠狀物為無溶劑紫外固化亞克力樹脂。於其他實施例中,膠狀物還可為光固膠、熱固膠及自幹膠。其中光固膠為預聚物、單體及光引發劑及助劑按照摩爾配比:30~50%、40~60%、1~6%及0.2~1%組成之混合物。其中,預聚物選為環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丙烯酸樹脂中之至少一種;單體為單官能、二官能、三官能及多官能中之至少一種;光引發劑為二苯甲酮、二苯乙酮等。進一步地,於上述混合物中還可添加摩爾配比為0.2~1%之助劑。助劑可為對苯二酚、對甲氧基苯酚、對苯醌、2,6一二叔丁基甲苯酚等。
進一步地,採用壓印之方式於第一基質層120遠離基片110之一側形成第一凹槽121。具體的,第一凹槽121之深度為3微米,寬度為2.2微米。
步驟S130,向第一凹槽121內填充導電材質,以形成第一導電層130。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凹槽121為網格狀,導電材質形成於第一凹槽121內形成相互交錯之金屬導電細線,該金屬導電細線組成導電網 格。具體地,使用刮塗技術於第一凹槽121中填充納米銀墨水,再於150℃條件下燒結,使納米銀墨水中之銀單質燒結成金屬導電細線。其中,銀墨水固含量35%,溶劑於燒結中揮發。
於本實施例中,上述步驟S130同時還包括:形成與第一導電層130電連接之第一電極引線160。
具體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凹槽121包括用於收容第一電極引線160之凹槽。於向第一凹槽121內填充導電材質時,導電材質於收容第一電極引線160之凹槽內形成第一電極引線160。
步驟S140,於第一基質層120上遠離基片110之一側塗覆膠狀物,並使膠狀物固化以形成第二基質層140,於第二基質層140上開設第二凹槽141。
於本實施例中,形成第二基質層140之材質與形成第一基質層120之材質相同。而且,還可根據需要,於形成第二基質層140之材質中添加上述助劑,以使第二基質層140與第一基質層120相區別。
進一步地,採用壓印之方式於第二基質層140遠離第一基質層120之一側形成第二凹槽141。具體的,第二凹槽141之深度為3微米,寬度為2.2微米。
步驟S150,向第二凹槽141中填充導電材質,以形成第二導電層150。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凹槽141為網格狀,導電材質形成於第二凹槽141內形成相互交錯之金屬導電細線,該金屬導電細線組成導電網格。具體地,使用刮塗技術於第二凹槽141中填充納米銀墨水,再於150℃條件下燒結,使納米銀墨水中之銀單質燒結成金屬導電細線。其中,銀墨水固含量35%,溶劑於燒結中揮發。
於本實施例中,上述步驟S150同時還包括:形成與第二導電層150電連接之第二電極引線170。
具體的,第二凹槽141包括用於收容第二電極引線170之凹槽。於向第二凹槽141內填充導電材質時,導電材質於收容第二電極引線170之凹槽內形成第二電極引線170。
於本實施例中,於上述步驟S120之前,上述導電膜之製備方法還包括:於第一表面上塗覆膠黏劑,以形成第一增黏層。
具體的,第一增黏層由塗覆於基片110第一表面之膠黏劑形成,是以,第一增黏層可起到加強第一基質層120與基片110之間之黏合強度之作用。具體於本實施例中,形成第一增黏層之膠黏劑可為環氧樹脂、環氧矽烷、聚醯亞胺樹脂中之一種。具體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基質層120塗覆於第一增黏層上。
進一步地,於上述步驟S140之前,上述導電膜之製備方法還包括:於第一基質層120遠離基片110之一側塗覆膠黏劑,以形成第二增黏層。
具體的,第二增黏層由塗覆於第一基質層120上之膠黏劑形成,是以,第二增黏層可起到加強第一基質層120與第二基質層140之間之黏合強度之作用。具體於本實施例中,形成第一增黏層之膠黏劑為形成第一增黏層之膠黏劑相同。此外,第二基質層140塗覆於第二增黏層上。
與傳統導電膜製備方法相比,藉由上述導電膜之製備方法得到之導電膜具有兩個相對設置之導電層。由於於第一導電層130與第二導電層150之間便可形成類似電容結構,是以,於製備觸控式螢幕時,藉由上述導電膜之製備方法得到之導電膜可減小觸控式螢幕之厚度並提高效率。此外,由於基材與基質層上分別壓印形成第一凹槽121及第二凹槽141。藉由於第一凹槽121及第二凹槽141中填充導電材質便可形成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二導電層150,從而不必採用鍍膜後蝕刻成型之方式形成第一導電層130及第二導電層150。是以,上述導電膜之製備方法可簡化流程並節約原料。
100‧‧‧導電膜
110‧‧‧基片
120‧‧‧第一基質層
130‧‧‧第一導電層
140‧‧‧第二基質層
150‧‧‧第二導電層
180a‧‧‧第一增黏層
180b‧‧‧第二增黏層
111‧‧‧第一表面
113‧‧‧第二表面
121‧‧‧第一凹槽
141‧‧‧第二凹槽

Claims (20)

  1. 一種導電膜,包括:基片,包括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設置之第二表面;第一基質層,設於該第一表面上,該第一基質層由膠狀物塗層固化形成;第一導電層,嵌設於該第一基質層,該第一導電層之厚度小於該第一基質層之厚度;第二基質層,附著於該第一基質層上遠離該基片之一側,該第二基質層由膠狀物塗層固化形成;第二導電層,嵌設於該第二基質層,該第二導電層之厚度小於該第二基質層之厚度;其中,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絕緣。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電膜,其中該第一基質層及該第二基質層厚度之和小於該基片之厚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電膜,其中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之間距小於該基片之厚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電膜,其中該第一基質層遠離該基片之一側開設有第一凹槽,該第二基質層遠離該第一基質層之一側設有第二凹槽,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二導電層分別收容於該第一凹槽及該第二凹槽內。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導電膜,其中該第一導電層之厚度不大於該第一凹槽之深度,該第二導電層之厚度不大於該第二凹槽之深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電膜,其中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二導電層均為由導電細線交叉構成之導電網格,該導電網格包括複數網格單元,該第一導電層中之導電細線收容於該第一凹槽中,該第二導電層中之導電細線收容於該第二凹槽中,該導電細線之線寬為500nm-5um。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導電膜,其中該網格單元為矩形、菱形、平行四邊形或曲邊四邊形,該第二導電層上之網格單元之中心於該第一導電層上之投影與該第一導電層上網格單元之中心間隔預設距離。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導電膜,其中第二導電層上之網格單元之中心於第一導電層上之投影與第一導電層上網格單元之中心間隔為1/3a~/2,其中a 為網格單元之邊長。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導電膜,其中第二導電層上位於同一排列方向上之網格單元之中心連線於該第一導電層上之投影與該第一導電層上位於同一排列方向上之網格單元之中心連線不重合。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電膜,其中還包括:第一增黏層,位於該基片與該第一基質層之間,該第一增黏層用於連接該第一基質層與該基片;第二增黏層,位於該第一基質層與該第二基質層之間,該第二增黏層用於連接該第一基質層與該第二基質層。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電膜,其中還包括第一電極引線及第二電極引線,該第一電極引線嵌設於該第一基質層中並與該第一導電層電連接,該第二電極引線嵌設於該第二基質層中並與該第二導電層電連接。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導電膜,其中該第一導電層分為複數相互絕緣之第一網格條帶,該第二導電層分為複數相互絕緣之第二網格條帶,該第一電極引線為複數且分別與該複數第一網格條帶電連接,該第二電極引線為複數且分別與該複數第二網格條帶電連接。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導電膜,其中該第一電極引線靠近該第一導電層之一端設有條形之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部比第一電極引線之其他部位寬,該第二電極引線靠近該第二導電層之一端設有條形之第二連接部,第二連接部比第二電極引線之其他部位寬。
  14. 如請求項11或請求項13所述的導電膜,其中該第一電極引線及該第二電極引線均由導電細線呈網格交叉連接形成,該第一電極引線及該第二電極引線之網格週期小於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二導電層之網格週期。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導電膜,其中該第一電極引線與該第一導電層之間設有第一電極轉接線,該第二電極引線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設有第二電極轉接線,該第一電極轉接線及該第二電極轉接線均為連續之導電細線,該第一電極轉接線同時與該第一導電層及第一電極引線上至少兩條導電細線之端部連接,該第二電極轉接線同時與該第二導電層及第二電極引線上至少兩條導電細線之端部連接。
  16. 一種觸控式螢幕,包括:玻璃面板;及如上述請求項1至請求項15任一項所述的導電膜,該第二基質層遠離該第一基質層之一側與該玻璃面板貼合,以使該導電膜貼附於該玻璃面。
  17. 一種導電膜之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基片,該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設置之第二表面;於該第一表面塗覆膠狀物,並使該膠狀物固化以形成第一基質層,於該第一基質層上遠離該基片之一側開設第一凹槽;向該第一凹槽內填充導電材質,以形成第一導電層;於該第一基質層上遠離該基片之一側塗覆膠狀物,並使該膠狀物固化以形成第二基質層,於該第二基質層上開設第二凹槽;向該第二凹槽中填充導電材質,以形成第二導電層。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導電膜之製備方法,其中於該向該第一凹槽內填充導電材質,以形成第一導電層之同時,形成與該第一導電層電連接之第一電極引線;於該第二槽內填充導電材質,以形成第二導電層之同時,形成與該第二導電層電連接之第二電極引線。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導電膜之製備方法,其中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一電極引線均為由導電細線交叉構成之導電網格,該導電網格包括複數網格單元,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一電極引線之導電細線收容於該第一凹槽中,該第二導電層及該第二電極引線均為由導電細線交叉構成之導電網格,該導電網格包括複數網格單元,該第二導電層及該第二電極引線之導電細線收容於該第二凹槽中,第一電極引線及第二電極引線之網格週期小於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二導電層之網格週期。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導電膜之製備方法,其中該第一電極引線與該第一導電層之間設有第一電極轉接線,該第二電極引線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設有第二電極轉接線,該第一電極轉接線及該第二電極轉接線均為連續之導電細線,該第一電極轉接線同時與該第一導電層及第一電極引線上至少兩 條導電細線之端部連接,該第二電極轉接線同時與該第二導電層及第二電極引線上至少兩條導電細線之端部連接。
TW102134657A 2013-02-06 2013-09-26 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面板 TWI503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8421.7A CN103187119B (zh) 2013-02-06 2013-02-06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2537A true TW201432537A (zh) 2014-08-16
TWI503724B TWI503724B (zh) 2015-10-11

Family

ID=48678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4657A TWI503724B (zh) 2013-02-06 2013-09-26 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面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13887B2 (zh)
JP (1) JP5833260B2 (zh)
KR (1) KR20140109797A (zh)
CN (1) CN103187119B (zh)
TW (1) TWI503724B (zh)
WO (1) WO20141215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6953B (zh) * 2013-02-06 2014-11-2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CN103187119B (zh) 2013-02-06 2014-08-0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CN103247366B (zh) * 2013-03-28 2015-04-08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透明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55198B (zh) * 2013-07-30 2016-12-28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单层多点式触控屏及其单层多点式导电膜
CN103425340B (zh) * 2013-07-30 2017-11-21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单层多点式触控屏及其单层多点式导电膜
CN103426503A (zh) * 2013-07-30 2013-12-04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单层多点式触控屏及其单层多点式导电膜
CN104346005A (zh) * 2013-07-31 2015-02-11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和电容式触摸屏
CN103440064B (zh) * 2013-07-31 2017-10-13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元件及触摸屏
CN103427819A (zh) * 2013-07-31 2013-12-04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按键装置
CN107533392B (zh) * 2014-03-13 2021-02-2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触摸窗以及具有触摸窗的显示器
KR20160046621A (ko) * 2014-10-21 2016-04-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칩 패키지 테스트용 테스트 소켓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545480B (zh) * 2015-01-07 2016-08-1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KR102285456B1 (ko) 2015-02-10 2021-08-03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도전패턴
KR20180054558A (ko) 2015-06-25 2018-05-24 로스웰 바이오테크놀로지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생체분자 센서들 및 방법들
KR102492215B1 (ko) * 2015-11-27 2023-01-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그 제작 방법
CN109328301B (zh) 2016-01-28 2021-03-12 罗斯韦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大规模并行dna测序装置
US11624725B2 (en) 2016-01-28 2023-04-11 Roswell Blo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alytes using polymerase in large scale molecular electronics sensor arrays
WO2017139493A2 (en) 2016-02-09 2017-08-17 Roswell Biotechnologies, Inc. Electronic label-free dna and genome sequencing
US10597767B2 (en) 2016-02-22 2020-03-24 Roswell Biotechnologies, Inc. Nanoparticle fabrication
US9829456B1 (en) 2016-07-26 2017-11-28 Roswell Bio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making a multi-electrode structure usable in molecular sensing devices
WO2018132457A1 (en) 2017-01-10 2018-07-19 Roswell Bio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na data storage
EP3571286A4 (en) 2017-01-19 2020-10-28 Roswell Biotechnologies, Inc SOLID STATE SEQUENCING DEVICES WITH TWO-DIMENSIONAL LAYER MATERIALS
WO2018159395A1 (ja) * 2017-02-28 2018-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A3057151A1 (en) 2017-04-25 2018-11-01 Roswell Biotechnologies, Inc. Enzymatic circuits for molecular sensors
US10508296B2 (en) 2017-04-25 2019-12-17 Roswell Biotechnologies, Inc. Enzymatic circuits for molecular sensors
KR102606670B1 (ko) 2017-05-09 2023-11-24 로스웰 바이오테크놀로지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분자 센서들을 위한 결합 프로브 회로들
WO2019031400A1 (ja) * 2017-08-10 2019-02-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WO2019046589A1 (en) 2017-08-30 2019-03-07 Roswell Biotechnologies, Inc. PROCESSIVE ENZYME MOLECULAR ELECTRONIC SENSORS FOR STORING DNA DATA
KR20200067871A (ko) 2017-10-10 2020-06-12 로스웰 바이오테크놀로지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증폭 dna 데이터 저장을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JP2019121311A (ja) * 2018-01-11 2019-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板、表示装置及び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19197423A (ja) 2018-05-10 2019-11-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10030145A (ko) * 2019-09-09 2021-03-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을 갖는 표시장치
JP2021163393A (ja) * 2020-04-03 2021-10-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34885B (en) * 2002-03-26 2005-06-21 Fujikura Ltd Electroconductive glass and photovoltaic cell using the same
KR101196342B1 (ko) * 2005-05-26 2012-11-01 군제 가부시키가이샤 투명 평면체 및 투명 터치스위치
TWI367437B (en) * 2007-09-29 2012-07-01 Au Optronics Corp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2401669B1 (en) * 2009-02-26 2016-04-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creen sensor and patterned substrate having overlaid micropatterns with low visibility
US20100245370A1 (en) * 2009-03-25 2010-09-30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Em shielding for display devices
JP5353458B2 (ja) * 2009-06-12 2013-11-2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板
CN201489234U (zh) * 2009-07-28 2010-05-26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屏
JP2012014669A (ja) 2009-11-20 2012-01-19 Fujifilm Corp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TWI461996B (zh) * 2010-03-03 2014-11-21 Miraenanotech Co Ltd 靜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KR20110137550A (ko) 2010-06-17 2011-12-23 (주)플라웍스 투명도전 적층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패널
KR20120018059A (ko) 2010-08-20 2012-02-29 미래나노텍(주)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용 기판,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들의 제조방법
JP5667938B2 (ja) * 2010-09-30 2015-02-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5645581B2 (ja) 2010-10-05 2014-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5496851B2 (ja) * 2010-10-22 2014-05-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
CN103348417A (zh) * 2011-01-06 2013-10-09 琳得科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层压体以及有机薄膜装置
KR101274945B1 (ko) 2011-04-27 2013-06-14 주식회사 이노터치테크놀로지 투영 정전용량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2012243058A (ja) 2011-05-19 2012-12-10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499957B (zh) * 2011-06-22 2015-09-11 Sharp Kk 觸摸面板系統及電子裝置
CN102722279A (zh) 2012-05-09 2012-10-10 崔铮 金属网格导电层及其具备该导电层的触摸面板
CN102708946B (zh) * 2012-05-09 2015-01-0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图形化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03423B (zh) 2012-10-25 2015-05-13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中的导电结构、透明导电膜及制作方法
CN103106953B (zh) 2013-02-06 2014-11-2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CN103187119B (zh) * 2013-02-06 2014-08-0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109797A (ko) 2014-09-16
CN103187119B (zh) 2014-08-06
JP5833260B2 (ja) 2015-12-16
CN103187119A (zh) 2013-07-03
TWI503724B (zh) 2015-10-11
WO2014121584A1 (zh) 2014-08-14
US9313887B2 (en) 2016-04-12
JP2015510206A (ja) 2015-04-02
US20140253827A1 (en) 2014-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3724B (zh) 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面板
TWI503715B (zh) 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面板
TWI536225B (zh) 監視器及其觸控式螢幕感應模組
US20140218637A1 (en) Conductiv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screen including the conducting film
TWI533330B (zh) 觸摸屏
JP603022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36214B (zh) 觸控式螢幕及其製造方法
TWI492121B (zh) 觸摸屏
US20140307178A1 (en) Touch screen sensing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435695A (zh) 觸控式螢幕及其製造方法
US9268446B2 (en) Monitor, touchscreen sensing module thereof,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touchscreen sensing module
CN203894715U (zh) 一种柔性触摸屏及触控设备
US20140253824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0063272A1 (zh) 一种超薄复合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3588216U (zh) 一种石墨烯触摸屏
CN214751822U (zh) 触控模组及采用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屏
CN215494964U (zh) 超薄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