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1758A - 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 - Google Patents

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1758A
TW201431758A TW102105240A TW102105240A TW201431758A TW 201431758 A TW201431758 A TW 201431758A TW 102105240 A TW102105240 A TW 102105240A TW 102105240 A TW102105240 A TW 102105240A TW 201431758 A TW201431758 A TW 2014317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gas
air
column
si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5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58668B (zh
Inventor
Yaw-Shin Liao
Original Assignee
Air Bag Packing Co Ltd
Yaw-Shin Li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Bag Packing Co Ltd, Yaw-Shin Liao filed Critical Air Bag Packing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05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8668B/zh
Priority to US13/800,377 priority patent/US8728595B1/en
Priority to JP2013051648A priority patent/JP5519048B1/ja
Priority to DE102013115004.7A priority patent/DE102013115004B4/de
Publication of TW201431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1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8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86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5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 B65D81/051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pillow-like elements filled with cushioning material, e.g. elastic foam, fabric
    • B65D81/05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pillow-like elements filled with cushioning material, e.g. elastic foam, fabric filled with fluid, e.g. inflatable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34Nonself-supporting tubular film or bag [e.g., pouch, envelope, packet,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種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包含第一緩衝部、第二緩衝部;第一緩衝部包含第一氣柱、第一熱封段及第二熱封段;第二緩衝部包含第二氣柱、第一連接側、第二連接側及轉角區;其中,第一連接側位於複數第二氣柱,第一連接側之一端連接第一熱封段並與第一氣柱之間形成第一夾角;第二連接側位於第二氣柱,並與第一連接側相間隔設置,第二連接側之一端連接第二熱封段並與第一氣柱之間形成第二夾角;轉角區一端連接第一連接側,另一端連接第二連接側,用以抵持箱體之內表面,第二氣柱與第一氣柱之間形成緩衝槽孔,當物件抵持第一氣柱而以第一氣柱緩衝保護物件,並壓迫緩衝槽孔壓縮而輔助緩衝保護物件。

Description

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氣柱裝置,特別是一種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及其包裝箱。
空氣密封體是以樹脂膜為材料,並經由熱封成為密封狀態形成氣柱,且設有可供充氣之充氣口,當氣體經由充氣口充入氣柱後,空氣密封體便可用於內包裝中作為緩衝材料。
一般空氣密封體皆只提供單層緩衝效果,亦即,當空氣密封體受到物件的重量抵壓時,只以內部填充的氣體作緩衝,然而,在物件體積較大且重量超出空氣密封體可緩衝的重量時,物件將無法有效受到緩衝與保護。
因此,如何設計一種密封體,使其能讓空氣密封體具有多重緩衝效果,並且可自動開啟入氣口而連續充氣以節省充氣時間,於充氣時可自動閉氣,且閉氣後可自動鎖氣,以保持長時間空氣不外洩,係為本案之發明人以及從事此相關行業之技術領域者所需面對的技術課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包含第一緩衝部、第二緩衝部;第一緩衝部包含第一氣柱、第一熱封段及第二熱封段;第二緩衝部包含第二氣柱、第一連接側、第二連接側及轉角區;其中,第一連接側位於複數第二氣柱,第一連接側之一端連接第一熱封段並與第一氣柱之間形成第一夾角;第二連接側位於第二氣柱,並與第一連接側相間隔設置,第二連接側之一端連接第二熱封段並與第一氣柱之間形成第二夾角;轉角區一端 連接第一連接側,另一端連接第二連接側,用以抵持箱體之內表面,第二氣柱與第一氣柱之間形成緩衝槽孔,當物件抵持第一氣柱而以第一氣柱緩衝保護物件,並壓迫緩衝槽孔壓縮而輔助緩衝保護物件。
本發明藉由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在氣柱裝置受到物件擠壓時,轉角區及第一氣柱之間的緩衝槽孔形成第一道緩衝作用,亦即,緩衝槽孔內的空間提供物件擠壓時的緩衝距離。並且,第一氣柱與第二氣柱內部膨脹的氣體,提供彈性作用,形成的第二道緩衝作用。此外,氣柱裝置具有自動開啟入氣口而連續充氣以節省充氣時間,於充氣時可自動閉氣,且閉氣後可自動鎖氣,以保持長時間空氣不外洩。
有關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及其功效,茲配合圖式說明如後。
請參閱第1圖、第2圖及第3圖,為本發明之具多重緩衝效果之緩衝氣柱裝置的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的氣柱裝置1包括第一緩衝部2、第二緩衝部3。第一緩衝部2主要具有複數第一氣柱21、複數第一熱封段22及複數第二熱封段23。在此,請參閱第8圖、第9圖,第一緩衝部2經由彎折形成容置空間(即第一緩衝部2圍成一盒體形狀),用以收容物件9,使第一緩衝部2當成是一個外箱,包覆物件9使用,然而,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1圖、第2圖所示,複數第一氣柱21具有相對之第一面與第二面所組成,在此,第一面為面向容置空間。此外,複數第一氣柱21具有二片外膜21a與21b、二片內膜21c與21d及耐熱材料21e。在此,二片外膜21a與21b上下疊合,二片內膜21c與21d介於二片外膜21a與21b之間,且 置於二片外膜21a與21b內頂部稍低處,二片內膜21c與21d之寬度與二片外膜21a與21b相同,長度則短於外膜21a與21b,每一內膜具有相對之第一側邊211與第二側邊212。此外,二片內膜21c與21d於第一側邊211之間為間隔塗佈複數耐熱材料21e(如第2圖所示),以利用耐熱材料21e做為空氣可流通之通路。
藉以熱封手段接著二片外膜21a與21b及二片內膜21c與21d,因此,在二片外膜21a與21b內而形成可流通氣體的充氣通道24,並於充氣通道24之一端形成充氣口24a。沿著直向的熱封線接著二片外膜21a與21b,以於二片外膜21a與21b之間形成複數複數第一氣柱21。二片內膜21c與21d之間塗佈耐熱材料21e後,經由熱封手段接著而於熱封線相接處形成複數入氣口24b,且每一入氣口24b對應每一複數第一氣柱21,藉由二片內膜21c與21d構成可同時對多個複數第一氣柱21充氣的連續性氣閥。
使用者在使用時僅需對準充氣口24a吹氣,當進入充氣口24a之氣體膨脹充氣通道24後,將二片外膜21a與21b於縱方向上向外拉開,藉以自動開啟入氣口24b(如第2圖所示),使引氣道21f之二片內膜21c與21d向外拉開,使得二片內膜21c與21d預先塗耐熱材料21e而後熱封形成的缺口自然擠開。由於入氣口24b自動開啟,即可以一個充氣通道24同時對複數複數第一氣柱21充氣,無需對各入氣口24b定位後充氣,可節省充氣時間,且因各複數第一氣柱21相互獨立,即時有些複數第一氣柱21破損也不致影響空氣密封體的整體緩衝效果。此外,使用者僅需對準充氣口24a吹氣,即可對各個複數第一氣柱21進行充氣,無須使用高壓充氣機,使得充氣作業更加簡單、便利。
本實施例中,複數入氣口24b之側邊的預定位置處形成複數熱封區塊5,未設置熱封區塊5處會因充氣而膨脹,設置熱封區塊5處不會充氣膨脹,熱封區塊5擠壓二片內膜21c與21d,並經由二內膜21c與21d隨著二外膜21a與21b於縱方向上向外拉開,藉以自動開啟入氣口24b。
填充氣體經由引氣道21f及入氣口24b而進入複數第一氣柱21後,複數第一氣柱21之氣體的內部壓力壓迫阻二片內膜21c與21d之第二側邊212,使二片內膜21c與21d貼附在一起而封閉複數第一氣柱21,使氣體不外洩而達成閉氣的效果。在此,二片內膜21c與21d受氣體壓迫而懸掛於複數第一氣柱21內,或是二片內膜21c與21d可與其中一外膜21a或21b相接著,氣體進入複數第一氣柱21後壓迫二片內膜21c與21d貼附於外膜21a或21b而封閉複數第一氣柱21。
如第1圖所示,複數第一熱封段22以熱封手段進行熱封複數第一氣柱21,複數第一氣柱21上形成橫向的熱封線,在此,複數第一熱封段22形成複數相互間隔距離的熱封點。
如第1圖所示,複數第二熱封段23以熱封手段進行熱封複數第一氣柱21,複數第二熱封段23並與複數第一熱封段22相間隔設置,在此,複數第二熱封段23形成複數相互間隔距離的熱封點。
如第1圖、第2圖所示,第二緩衝部3堆疊於第一緩衝部2,第二緩衝部3具有複數第二氣柱31,在此,複數第二氣柱31的結構型式類似複數第一氣柱21的結構型式,然而,並不以此為限。在此,複數第二氣柱31堆疊於複數第一氣柱21之第二面(如第8圖所示),然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複數第二氣柱31堆疊於複數第一氣柱21之第一面(如第9圖所 示)。第二緩衝部3主要在複數第二氣柱31上形成複數第一連接側41、複數第二連接側42及轉角區43。
如第2圖、第3圖所示,複數第二氣柱31具有二片外膜31a與31b、二片內膜31c與31d及耐熱材料31e。在此,二片外膜31a與31b上下疊合,二片內膜31c與31d介於二片外膜31a與31b之間,且置於二片外膜31a與31b內頂部稍低處,二片內膜31c與31d之寬度與二片外膜31a與31b相同,長度則短於外膜31a與31b,每一內膜具有相對之第三側邊311與第四側邊312。此外,二片內膜31c與31d於第三側邊311之間為間隔塗佈複數耐熱材料31e(如第2圖所示),以利用耐熱材料31e做為空氣可流通之通路。
藉以熱封手段接著二片外膜31a與31b及二片內膜31c與31d,因此,在二片外膜31a與31b內而形成可流通氣體的充氣通道34,並於充氣通道34之一端形成充氣口34a。沿著直向的熱封線接著二片外膜31a與31b,以於二片外膜31a與31b之間形成複數複數第二氣柱31。二片內膜31c與31d之間塗佈耐熱材料31e後,經由熱封手段接著而於熱封線相接處形成複數入氣口34b,且每一入氣口34b對應每一複數第二氣柱31,藉由二片內膜31c與31d構成可同時對多個複數第二氣柱31充氣的連續性氣閥。
使用者在使用時僅需對準充氣口34a吹氣,當進入充氣口34a之氣體膨脹充氣通道34後,將二片外膜31a與31b於縱方向上向外拉開,藉以自動開啟入氣口34b(如第2圖所示),使引氣道31f之二片內膜31c與31d向外拉開,使得二片內膜31c與31d預先塗耐熱材料31e而後熱封形成的缺口自然擠開。由於入氣口34b自動開啟,即可以一個充氣通道34同時對 複數複數第二氣柱31充氣,無需對各入氣口34b定位後充氣,可節省充氣時間,且因各複數第二氣柱31相互獨立,即時有些複數第二氣柱31破損也不致影響空氣密封體的整體緩衝效果。此外,使用者僅需對準充氣口34a吹氣,即可對各個複數第二氣柱31進行充氣,無須使用高壓充氣機,使得充氣作業更加簡單、便利。
本實施例中,複數入氣口34b之側邊的預定位置處形成複數熱封區塊5,未設置熱封區塊5處會因充氣而膨脹,設置熱封區塊5處不會充氣膨脹,熱封區塊5擠壓二片內膜31c與31d,並經由二內膜31c與31d隨著二外膜31a與31b於縱方向上向外拉開,藉以自動開啟入氣口34b。
填充氣體經由引氣道31f及入氣口34b而進入複數第二氣柱31後,複數第二氣柱31之氣體的內部壓力壓迫阻二片內膜31c與31d之第四側邊312,使二片內膜31c與31d貼附在一起而封閉複數第二氣柱31,使氣體不外洩而達成閉氣的效果。在此,二片內膜31c與31d受氣體壓迫而懸掛於複數第二氣柱31內,或是二片內膜31c與31d可與其中一外膜31a或31b相接著,氣體進入複數第二氣柱31後壓迫二片內膜31c與31d貼附於外膜31a或31b而封閉複數第二氣柱31。
如第1圖所示,複數第一連接側41位於複數第二氣柱31,複數第一連接側41之一端連接複數第一熱封段22,在此,複數第一連接側41之一端為形成第一段熱封線411,亦即,為一整條第一段熱封線411連接耐熱材料31e。第一段熱封線411位於充氣口34a之一側,並且,複數第一連接側41之第一段熱封線411以熱封手段進行熱封複數第一熱封段22。此外,複數第一連接側41與第一緩衝部2之複數第一氣柱21之間形成第一夾角 41a。
如第1圖所示,複數第二連接側42位於複數第二氣柱31,並與複數第一連接側41相間隔設置,複數第二連接側42之一端連接複數第二熱封段23,在此,複數第二連接側42之一端為形成第二段熱封線421,亦即,為複數相互間隔距離的熱封點連接複數第二氣柱31上,第二段熱封線421與第一段熱封線411之間具有轉角區43(即未與複數第一氣柱21熱封的區段)。此外,複數第二連接側42之第二段熱封線421以熱封手段進行熱封複數第二熱封段23。並且,複數第二連接側42與第一緩衝部2之複數第一氣柱21之間形成第二夾角42a。
如第3圖所示,轉角區43一端連接複數第一連接側41,另一端連接複數第二連接側42,在此,轉角區43用以抵持箱體8之內表面(如第6A圖所示),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轉角區43用以抵持物件9(如第9圖所示)。在此,轉角區43具有第一轉折段431,亦即,第一轉折段431為熱封過後所形成間斷式的薄型的熱封線而連接複數第二氣柱31上。複數第二氣柱31與第一氣柱21之間形成緩衝槽孔44。本實施例中,轉角區43與複數第一連接側41及複數第二連接側42之連接處形成第三夾角43a,面向複數第一氣柱21,在此,第一緩衝部2與第二緩衝部3之截面投影為形成三角形(特此說明的是形成一個三角形結構),然而,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如第3圖所示,在此,第二緩衝部3更包含轉折區45(即第二段熱封線421),轉折區45之一端連接複數第二連接側42,另一端連接另一個複數第一連接側41(即複數第一連接側41連接第一個複數第一連接側41, 複數第二連接側42連接第二個複數第一連接側41)。如此,藉由轉折區45彎折並連接複數第二熱封段23,使複數第二連接側42可再接續連接另一個複數第一連接側41,並使其複數第一連接側41熱封於複數第一氣柱21上,亦即,第一緩衝部2與第二緩衝部3之截面投影為形成複數個三角形的結構形態(即形成橋樑式的緩衝氣柱裝置1)。
如第4圖所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氣柱裝置1更包含第三連接側46,在此,第三連接側46截面投影的長度距離短於複數第一連接側41截面投影的長度距離。第三連接側46之一端連接複數第一連接側41,另一端連接複數第二連接側42,並且,第三連接側46實質上平行於複數第一氣柱21,然而,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4圖所示,第一緩衝部2與第二緩衝部3之截面投影為形成梯形,然而,本創作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緩衝部2與第二緩衝部3之截面投影可形成正方形(如第5圖所示),在此,第三連接側46截面投影的長度距離等於複數第一氣柱21(即複數第一熱封段22至複數第二熱封段23之間)截面投影的長度距離。然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第一緩衝部2與第二緩衝部3之截面投影亦可形成三角形結構、梯形結構或其它形狀結構搭配。
如第4圖所示,第三連接側46之兩端分別具有第一轉折段431、第二轉折段432,第一轉折段431連接複數第一連接側41,第二轉折段432連接複數第二連接側42,本實施例中,第一轉折段431及第二轉折段432為熱封過後所形成間斷式的薄型的熱封線。
如第4圖所示,本實施態樣中,第三連接側46與複數第一連接側41 之連接處形成第四夾角47a,第三連接側46與複數第二連接側42之連接處形成第五夾角47b,第四夾角47a及第五夾角47b面向複數第一氣柱21。
如第6A圖、第6B圖、第7圖所示,第6A圖為結合箱體之俯視示意圖,第6B圖為結合箱體之側視示意圖,第7圖為使用時的局部側視示意圖。在此,藉由複數第一緩衝部2的搭配,利用長矩不同距離的各個第一緩衝部2,經由彎折形成容置空間(即第一緩衝部2圍成一盒體形狀),包圍在物件9,使用者可將氣柱裝置1放置於箱體8,氣柱裝置1形成內箱,用以承載外部物件9,在此,物件9可以是各式產品(例如主機外殼、筆記型電腦)。
本實施例中,複數第一氣柱21之第二面為抵持箱體8之內表面,其中,當物件9抵持複數第一氣柱21,以複數第一氣柱21緩衝保護物件9,並壓迫緩衝槽孔44壓縮而輔助緩衝保護物件9(第8圖所示)。關於物件9抵持複數第一氣柱21僅是列舉,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物件9可抵持複數第二氣柱31,當物件9抵持複數第二氣柱31而以複數第二氣柱31緩衝保護物件9,並壓迫緩衝槽孔44壓縮而輔助緩衝保護物件9(第9圖所示)。
本實施例中,當氣柱裝置1之轉角區43或複數第一氣柱21受到物件9之重量抵持時,緩衝槽孔44內部的空間距離會壓縮成一緩衝高度D2,亦即,未壓縮前為未緩衝高度D1(即預設高度,如第3圖所示),壓縮後為緩衝高度D2(如第7圖所示)。在此,緩衝高度D2小於未緩衝高度D1,藉此,緩衝槽孔44形成第一道緩衝作用。此外,複數第一氣柱21與複數第二氣柱31內部膨脹的氣體,提供彈性作用,形成第二道緩衝效果,也就是說,物件9在抵持氣柱裝置1時,會藉由緩衝槽孔44的空間距離,以及 複數第一氣柱21與複數第二氣柱31本身彈性結構,提供多重緩衝效果,並且,氣柱裝置1藉由複數第二氣柱31彎折並連接在複數第一氣柱21上,形成立體結構的緩衝氣柱。
本實施例中,物件9為抵貼第一緩衝部2,使物件9的擠壓方向是朝向第一緩衝部2,當物件9是擠壓第一緩衝部2的方向時,另一側的第二緩衝部3則抵持在箱體8,然而此種方式僅是列舉。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物件9的擠壓方向可以是朝向第二緩衝部3,亦即,當物件9是擠壓第二緩衝部3的方向時,另一側的第一緩衝部2則抵持在箱體8。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氣柱裝置
2‧‧‧第一緩衝部
21‧‧‧第一氣柱
21a/21b‧‧‧外膜
21c/21d‧‧‧內膜
21e‧‧‧耐熱材料
21f‧‧‧引氣道
211‧‧‧第一側邊
212‧‧‧第二側邊
22‧‧‧第一熱封段
23‧‧‧第二熱封段
24‧‧‧充氣通道
24a‧‧‧充氣口
24b‧‧‧入氣口
3‧‧‧第二緩衝部
31‧‧‧第二氣柱
31a/31b‧‧‧外膜
31c/31d‧‧‧內膜
31e‧‧‧耐熱材料
31f‧‧‧引氣道
311‧‧‧第三側邊
312‧‧‧第四側邊
34‧‧‧充氣通道
34a‧‧‧充氣口
34b‧‧‧入氣口
41‧‧‧第一連接側
41a‧‧‧第一夾角
411‧‧‧第一段熱封線
42‧‧‧第二連接側
42a‧‧‧第二夾角
421‧‧‧第二段熱封線
43‧‧‧轉角區
43a‧‧‧第三夾角
431‧‧‧第一轉折段
432‧‧‧第二轉折段
44‧‧‧緩衝槽孔
45‧‧‧轉折區
46‧‧‧第三連接側
47a‧‧‧第四夾角
47b‧‧‧第五夾角
5‧‧‧熱封區塊
8‧‧‧箱體
9‧‧‧物件
D1‧‧‧未緩衝高度
D2‧‧‧緩衝高度
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於充氣前的平面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於充氣時的局部側視示意圖(一)。
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於充氣時的局部側視示意圖(二)。
第4圖為本發明第二緩衝部另一態樣的局部側視示意圖(一)。
第5圖為本發明第二緩衝部另一態樣的局部側視示意圖(二)。
第6A圖為本發明使用時的側視示意圖。
第6B圖為本發明使用時的側視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使用時的局部側視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形成外箱的側視示意圖(一)。
第9圖為本發明形成外箱的側視示意圖(二)。
1‧‧‧氣柱裝置
2‧‧‧第一緩衝部
21‧‧‧第一氣柱
21e‧‧‧耐熱材料
22‧‧‧第一熱封段
23‧‧‧第二熱封段
24‧‧‧充氣通道
3‧‧‧第二緩衝部
31‧‧‧第二氣柱
34‧‧‧充氣通道
41‧‧‧第一連接側
41a‧‧‧第一夾角
411‧‧‧第一段熱封線
42‧‧‧第二連接側
42a‧‧‧第二夾角
421‧‧‧第二段熱封線
43‧‧‧轉角區
43a‧‧‧第三夾角
431‧‧‧第一轉折段
44‧‧‧緩衝槽孔
45‧‧‧轉折區
D1‧‧‧未緩衝高度

Claims (10)

  1. 一種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包含:一第一緩衝部,經由彎折形成一容置空間,用以收容一物件,該第一緩衝部包含:複數第一氣柱,包含相對之一第一面與一第二面,該第一面為面向該容置空間;複數第一熱封段,熱封該些第一氣柱;複數第二熱封段,熱封該些第一氣柱,並與該些第一熱封段相間隔設置;及一第二緩衝部,包含:複數第二氣柱,堆疊於該些第一氣柱之該第二面;複數第一連接側,位於該些第二氣柱,該些第一連接側之一端連接該些第一熱封段並與該些第一氣柱之間形成一第一夾角;複數第二連接側,位於該些第二氣柱,並與該些第一連接側相間隔設置,該些第二連接側之一端連接該些第二熱封段並與該些第一氣柱之間形成一第二夾角;及一轉角區,一端連接該些第一連接側,另一端連接該些第二連接側,用以抵持一箱體之內表面,該些第二氣柱與該些第一氣柱之間形成一緩衝槽孔,當該物件抵持該些第一氣柱而以該些第一氣柱緩衝保護該物件,並壓迫該緩衝槽孔壓縮而輔助緩衝保護該物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其中該轉角區與該些第一連接側及該些第二連接側之連接處形成一第三夾角,面向該些第一氣柱。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更包含複數第三連接側,一端連接該些第一連接側,另一端連接該些第二連接側。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其中該些第三連接側實質上平行於該些第一氣柱。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其中該些第三連接側與該些第一連接側之連接處形成一第四夾角,該些第三連接側與該些第二連接側之連接處形成一第五夾角,該第四夾角及該第五夾角面向該些第一氣柱。
  6. 一種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包含:一第一緩衝部,經由彎折形成一容置空間,用以收容一物件,該第一緩衝部包含:複數第一氣柱,包含相對之一第一面與一第二面,該第二面為抵持一箱體之內表面;複數第一熱封段,熱封該些第一氣柱;複數第二熱封段,熱封該些第一氣柱,並與該些第一熱封段相間隔設置;及一第二緩衝部,包含:複數第二氣柱,堆疊於該些第一氣柱之該第一面;複數第一連接側,位於該些第二氣柱,該些第一連接側之一端連接該些第一熱封段並與該些第一氣柱之間形成一第一夾角;複數第二連接側,位於該些第二氣柱,並與該些第一連接側相間隔設置,該些第二連接側之一端連接該些第二熱封段並與該些第 一氣柱之間形成一第二夾角;及一轉角區,一端連接該些第一連接側,另一端連接該些第二連接側,用以抵持該物件,該些第二氣柱與該些第一氣柱之間形成一緩衝槽孔,當該物件抵持該些第二氣柱而以該些第二氣柱緩衝保護該物件,並壓迫該緩衝槽孔壓縮而輔助緩衝保護該物件。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其中該轉角區與該些第一連接側及該些第二連接側之連接處形成一第三夾角,面向該些第一氣柱。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更包含複數第三連接側,一端連接該些第一連接側,另一端連接該些第二連接側。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其中該些第三連接側實質上平行於該些第一氣柱。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具立體結構之緩衝氣柱,其中該些第三連接側與該些第一連接側之連接處形成一第四夾角,該些第三連接側與該些第二連接側之連接處形成一第五夾角,該第四夾角及該第五夾角面向該第一氣柱。
TW102105240A 2013-02-08 2013-02-08 A three -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buffer column TWI4586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5240A TWI458668B (zh) 2013-02-08 2013-02-08 A three -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buffer column
US13/800,377 US8728595B1 (en) 2013-02-08 2013-03-13 Buffer air column with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JP2013051648A JP5519048B1 (ja) 2013-02-08 2013-03-14 立体構造を備えた緩衝空気室
DE102013115004.7A DE102013115004B4 (de) 2013-02-08 2013-12-31 Luftpolsterkissen mit einer räumlichen Struktu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5240A TWI458668B (zh) 2013-02-08 2013-02-08 A three -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buffer colum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1758A true TW201431758A (zh) 2014-08-16
TWI458668B TWI458668B (zh) 2014-11-01

Family

ID=50692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5240A TWI458668B (zh) 2013-02-08 2013-02-08 A three -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buffer column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28595B1 (zh)
JP (1) JP5519048B1 (zh)
DE (1) DE102013115004B4 (zh)
TW (1) TWI45866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3757A (zh) * 2014-09-29 2015-11-25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321311D0 (en) * 2013-12-03 2014-01-15 Jf Hillebrand Ltd A Protective liner for use in the shipping of articles
US10850907B2 (en) * 2015-06-17 2020-12-01 Shanghai Air-Paq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Air-filling packaging apparatus
CN105035536B (zh) * 2015-09-09 2018-05-04 昆山亚比斯环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护套
WO2017212493A1 (en) * 2016-06-08 2017-12-14 Airguard Ltd. Multipurpose inflatable package
CN110817123B (zh) * 2019-10-15 2022-02-25 昆山亚比斯环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角套缓冲装置
TWI707810B (zh) * 2019-11-08 2020-10-21 亞比斯包材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密封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70210B2 (ja) * 1992-05-18 1997-10-29 株式会社シン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環形膨張可能エアバッグ
JP2001213479A (ja) * 2000-02-03 2001-08-07 Daiwa Packs:Kk 緩衝体
JP2003137352A (ja) * 2001-11-07 2003-05-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緩衝包装袋
JP2004010167A (ja) * 2002-06-05 2004-01-15 Yasuzumi Tanaka 多重層間仕切り空気袋梱包セット
US7000767B2 (en) * 2004-05-26 2006-02-21 Air-Paq, Inc.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shock absorbing capability
US7533772B2 (en) * 2005-10-20 2009-05-19 Air- Paq, Inc.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US7422109B2 (en) * 2006-04-25 2008-09-09 Air-Paq, Inc.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TWM312504U (en) * 2006-12-21 2007-05-21 Chian-Hua Liao Sealing reusable air buffering bag
CN101462622B (zh) * 2007-12-19 2011-05-25 廖建华 可转折的多段缓冲包装套袋及装有该包装套袋的包装箱
JP4686556B2 (ja) * 2008-01-09 2011-05-25 廖建華 吊り下げ式空気防振カバー
US7631762B2 (en) * 2008-01-30 2009-12-15 Chieh Hua LIAO Hammock-type vibration-absorbing air sheath
JP3152278U (ja) * 2009-05-14 2009-07-23 株式会社マルソウ 釣用携帯クーラーバッグ
US9050783B2 (en) * 2009-11-16 2015-06-09 The Glad Products Company Multi-layered bags with shortened inner layer
US8356834B1 (en) * 2011-08-29 2013-01-22 Yaw Shin Liao Airbag with bent head portion and a repeated sealing and filling effect
TWI439399B (zh) * 2011-11-23 2014-06-01 Air Bag Packing Co Ltd 自動饋縮緩衝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3757A (zh) * 2014-09-29 2015-11-25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83758A (zh) * 2014-09-29 2015-11-25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83758B (zh) * 2014-09-29 2019-02-01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19048B1 (ja) 2014-06-11
JP2014151970A (ja) 2014-08-25
TWI458668B (zh) 2014-11-01
DE102013115004A1 (de) 2014-08-14
DE102013115004B4 (de) 2015-08-27
US8728595B1 (en) 2014-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8668B (zh) A three -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buffer column
TWI399325B (zh) Naturally open the air valve of the air seal
US7770731B2 (en) Apparatus using air cylinders as cushioning medium
US8875890B2 (en) Mouth blown air-sealed body with automatically opened air inlet
JP4468413B2 (ja) 多機能エアーシール体および逆向チョークバルブ装置
US8088459B2 (en) Air enclosure with independent double layer air chambers
US7694701B2 (en) Structure of check valve for air-packing device
JP4381430B2 (ja) 連続ポンプの多機能のエアーシール体及びそのエアーバルブ装置
CN101357705B (zh) 逆向止气阀及带有该逆向止气阀的空气密封装置
JP4468405B2 (ja) 側端に緩衝機能を有するエアーシール体
JP2008127104A (ja) ギャップ孔型の空気弁を有するエアーシールとギャップ孔型の空気弁
US7254932B2 (en) Multi-purpose air-packing method and system
JP6038891B2 (ja) 空気セル緩衝材
US8813961B2 (en) Automatically retracting cushioning device
TWI608974B (zh) 緩衝裝置
JP5022429B2 (ja) 自然にエアバルブを開く気体密封シート
CN206478377U (zh) 用于大口径管道的充气密封装置
JP4119468B2 (ja) 空気注入式衝撃吸収性包装材およびその製法
CN208470559U (zh) 充气缓冲垫
TW202031565A (zh) 延伸型氣柱緩衝結構
CN206813668U (zh) 一种专用防撞充气包装袋
CN104108537A (zh) 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缓冲气柱
CN202848348U (zh) 新型充气包装袋
WO2024045762A1 (zh) 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212244565U (zh) 一种u型护角缓冲气柱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