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7157A - 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 - Google Patents

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7157A
TW201427157A TW101148224A TW101148224A TW201427157A TW 201427157 A TW201427157 A TW 201427157A TW 101148224 A TW101148224 A TW 101148224A TW 101148224 A TW101148224 A TW 101148224A TW 201427157 A TW201427157 A TW 2014271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carbon substrate
self
negative electrode
electrod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8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7806B (zh
Inventor
Fu-Sheng Li
Nai-Li Wu
Xian-Cong Zhou
yu-xiang Wu
Original Assignee
Long Time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 Time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 Time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48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27157A/zh
Priority to CN201310684557.7A priority patent/CN10388747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27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7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7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78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3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說明書揭示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上述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包含碳基材、第一修飾層位於碳基材上、以及第二修飾層位於第一修飾層上。上述第一修飾層與第二修飾層之組成包含有機高分子。藉由自組裝分子設計,高分子鍍層對碳基材進行表面改質,以提昇高分子表面鍍層與碳基材之間的接合性和均勻性,進而更加延長使用此一表面改質後的碳基材作為電極的電池之性能。

Description

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碳基材電極結構,特別是關於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及其製備方法。
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高性能正、負極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目前實用的中間相碳微球材料(MCMB)的製備成本偏高。而天然和人造石墨方面,為了降低初期不可逆電容量和提升循環壽命,需要以瀝青類芳烴化合物材料進行表面改質,製備過程中需要1300℃以上的高溫下實現碳化,其中,原材料(瀝青類芳烴化合物)價格波動大,以及高溫碳化下所產生的環境汙染與能源大量消耗,皆不是長久永續經營之方向。
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高性能正、負極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目前廣泛應用之中間相碳微球材料(MCMB)的製備成本頗高,而使用天然或人造石墨來作為電極材料時,為了降低初期的不可逆電容量與提升電池的循環壽命,通常需要先以瀝青類芳烴化合物材料來進行表面改質,而且在製備過程中需要藉由1300℃以上的高溫環境來實現碳化。其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瀝青類芳烴化合物)價格波動大,以及高溫碳化下所產生的環境汙染與能源大量消耗,皆不是長久永續經營之方向。
有鑑於此,開發可有效增加表面鍍層與石墨基材之間的接合性和均勻性,進而大幅降低電池初期不可逆電 容量與延長電池的循環壽命,且不會產生大量環境污染與不需消耗大量能源來進行碳化之碳基材電極結構及其製備方法,是一項相當值得產業重視的課題。
鑒於上述之發明背景中,為了符合產業上之要求,本發明提供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及其製備方法,上述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不僅製程簡易、成本便宜,更具有大幅降低電池初期不可逆電容量與延長電池的循環壽命等優越性能,更好的是,不需消耗大量能源來進行碳化以達到環保與簡約之目標,進而可有效提昇產業競爭力。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及其製備方法,藉由採用複數層高分子對天然或人造石墨材料之石墨基材進行表面改質,以提昇高分子表面鍍層與石墨基材之間的接合性和均勻性,進而大幅降低使用此一表面改質後的石墨基材作為電極的電池之初期不可逆電容量。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及其製備方法,藉由採用複數層高分子對天然或人造石墨材料之石墨基材進行表面改質,以減少充放電期間上述表面改質後之石墨基材的體積變化所造成之結構破壞與剝落現象,進而更加延長使用此一表面改質後的石墨基材作為電極的電池之循環壽命。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及其製備方法,藉由採用自組裝分子設計導入複數層高分子鍍層對天然或人造石墨材料之石墨基 材進行表面改質,以提昇高分子表面鍍層與石墨基材之間的接合性和均勻性,進而更加延長使用此一表面改質後的石墨基材作為電極的電池之性能。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及其製備方法,藉由採用自組裝分子設計導入複數層高分子鍍層對天然或人造石墨材料之石墨基材進行表面改質,上述的複數層高分子鍍層的製備方法不需使用高達一千多度的高溫來進行碳化,進而可有效達到節約能源與環境保護之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之目的,本發明揭示了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及其製備方法。上述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包含碳基材、第一修飾層位於上述碳基材上、與第二修飾層位於上述第一修飾層上。其中上述第二修飾層之組成具有至少一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與上述第一修飾層相互吸引並形成物理性或化學性的連結,以達到自組裝之效果。上述之第一修飾層與第二修飾層可藉由升溫乾燥程序形成於碳基材表面。上述之第一修飾層的組成在升溫乾燥過程中可由碳基材表面滲透進入碳基材內部的奈米級或微米級的缺陷或孔洞,使得第一修飾層與碳基材之間形成較強的包覆均勻性。上述第一修飾層更可改變碳基材的極性,進而有利於吸引第二修飾層的高分子組成得以均勻包覆。更好的是,根據本說明書的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及其製備方法可不需使用極高溫的製程,以達到節約能源與環境保護之目標。
本發明在此所探討的方向為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 池負極結構及其製備方法。為了能徹底地瞭解本發明,將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詳盡的製程步驟或組成結構。顯然地,本發明的施行並未限定於該領域之技藝者所熟習的特殊細節。另一方面,眾所周知的組成或製程步驟並未描述於細節中,以避免造成本發明不必要之限制。本發明的較佳體系會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這些詳細描述之外,本發明還可以廣泛地施行在其他的體系中,且本發明的範圍不受限定,以其之後的專利範圍為準。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上述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包含一碳基材、第一修飾層、與第二修飾層。上述第一修飾層位於上述碳基材之上,上述第二修飾層位於上述第一修飾層之上。上述之碳基材可以是選自下列一者或其組合:天然石墨(nature graphite)、人造石墨(artificial graphite)、中間相碳微球(MCMB)、軟碳、硬碳。
上述第一修飾層之組成包含一第一有機高分子,且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具有至少一可形成氫鍵(hydrogen bonding)的末端極性官能基。上述的至少一末端極性官能基可以是選自下列一者或其組合:氫氧基(-OH)、一級胺基(-NH2)、二級胺基(-NH)、氟(-F)。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高分子可以是一無溶劑型液態高分子。根據本實施例之設計,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單獨存在時,在室溫(約25℃)至一高溫狀態(例如200℃)下,可維持液體型態。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可以是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者或其組合: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月桂酸酯。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之平均分子量約為400-2200。例如,當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為聚乙二 醇辛基苯基醚時,其平均分子量可以是500-2000。
根據本實施例,上述第二修飾層之組成包含一第二有機高分子。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具有至少一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上述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以是位於第二有機高分子的主鏈或是側鏈,且上述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與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的末端極性官能基之間相互吸引並形成物理性或化學性的連結,進而形成自組裝(self-assembly)的效果。更好的是,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的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與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的末端極性官能基之間可形成氫鍵。更好的是,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在提供適當能量後,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的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與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的末端極性官能基之間可形成化學鍵結。上述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以是選自下列一者或其組合:氫氧基(-OH)、一級胺基(-NH2)、二級胺基(-NH)、氟(-F)。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的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與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的末端極性官能基不同時為氟。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第二高分子之鏈長大於第一高分子之鏈長。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可以是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者或其組合:聚烯丙胺(PAA)、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羧甲基纖維素(CMC)、甲基纖維素(MC)、聚丙烯酸(PAA)、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胺。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之平均分子量約為2000-200000。例如,當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為聚烯丙胺(PAA)時,其平均分子量可以是3000-200000。當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為聚乙烯醇(PVA) 時,其平均分子量可以是2000-180000。
根據本實施例,將上述第一修飾層與第二修飾層設置於碳基材上的製程可包含一升溫乾燥程序。上述的升溫乾燥程序可以是烘箱加熱、噴霧乾燥、攪拌乾燥、或其他一習知該項技藝者所熟知的乾燥方式。
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的升溫乾燥程序可以是一逐步升溫的過程。在逐步升溫的過程中,上述的第一高分子與第二高分子將發生關鍵性的變化。第一A圖至第一C圖分別為根據本實施例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在升溫乾燥程序中的示意圖。首先,在升溫乾燥程序一開始,溫度為T0,碳基材120表面的第一修飾層140中的第一高分子與第二修飾層160中的第二高分子均為液態,如第一A圖所示。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溫度T0可以是20℃。上述隨著溫度漸漸升高至T1,如第一B圖所示,第二修飾層160中的第二高分子將隨著溶劑逐漸揮發而變成固態。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溫度T1可以是200℃。此時,第一修飾層140中的第一高分子仍可維持液態,使得第一修飾層140與第二修飾層160之間產生微相分離。由於第一高分子仍為液態,使得第一高分子可以容易由碳基材120表面滲透進入碳基材120內部的奈米級或微米級的缺陷或孔洞。亦即,第一修飾層140對於碳基材120可發揮極佳的包覆均勻性,使得作為電極的碳基材在電池充放電期間因為體積變化所造成的結構破壞與剝落現象可大幅降低,進而可延長電池的循環壽命。另一方面,第一修飾層140也具有改變碳基材120極性的效果,使得第二修飾層160可以在碳基材120上發揮極佳的包覆均勻性與接合性。
上述第一修飾層140與第二修飾層160將隨著升溫乾燥程序中不同的之乾燥溫度、乾燥時間,以及第一高分子和第二高分子的分子設計比例(如黏度、固含量等)等因素,而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包含液態、溶膠凝膠態與固態等。在升溫乾燥程序的後期,如第一C圖所示,第一修飾層140與第二修飾層160的界面將會發生交聯現象。上述交聯現象可以是第一高分子與第二高分子之間發生脫水反應而形成化學鍵結,或是第一高分子與第二高分子之間因為氫鍵而形成之物理鍵結。在上述第一修飾層140與第二修飾層160間發生交聯現象後,第一修飾層140也將漸漸轉變為固態,進而讓上述碳基材120之表面形成由至少兩種高分子所組成之高分子鍍膜。當上述碳基材120應用於電池電極時,由於上述碳基材120的表面具備此一高分子鍍膜,將可大幅降低上述電池的初期不可逆電容量。更好的是,根據本實施例之設計,關於上述第一修飾層140與第二修飾層160的交聯現象,上述第一高分子與第二高分子在升溫乾燥程序中,可藉由極性、電性、甚至氫鍵或凡得瓦力等分子間作用力而形成自組裝的效果。隨著所提供能量的增加,例如加熱,上述第一高分子與第二高分子之間可進一步形成穩固的化學鍵結。第一高分子與第二高分子之間的自組裝特性不僅能讓上述的第一修飾層140與第二修飾層160的結構更緻密,更可有效提昇第一修飾層140與第二修飾層160之間的連結性,使得上述的第一修飾層140與第二修飾層160可對碳基材120提供更好的均勻包覆性,並可有效提昇根據本實施例的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的性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 負極結構之製備方法。上述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之製備方法包含混合碳基材與第一高分子溶液以形成具有第一高分子鍍膜之碳基材、混合上述具有第一高分子鍍膜之碳基材與第二高分子溶液、以及進行升溫乾燥程序。
第二圖係根據本實施例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之製備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參照第二圖,如步驟220與步驟240所示,依序混合碳基材與第一高分子溶液、第二高分子溶液,使得碳基材表面上依序具有第一高分子鍍膜與第二高分子鍍膜。接下來,如步驟260所示,以上述具有第一高分子鍍膜與第二高分子鍍膜之碳基材進行升溫乾燥程序。根據本實施例之設計,上述升溫乾燥程序可分為第一升溫程序262與第二升溫程序264。其中,上述第一升溫程序的溫度低於第二升溫程序。上述的升溫乾燥程序260可以是一連續升溫的過程。上述的升溫乾燥程序260可以是烘箱加熱、噴霧乾燥、攪拌乾燥、或其他一習知該項技藝者所熟知的乾燥方式。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第一升溫程序可以是從20℃升溫至200℃。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第二升溫程序可以是從200℃升溫至600℃。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實施範例中,上述第二升溫程序可以是從100℃升溫至600℃。
根據本實施例,在第一升溫程序262中,上述的第二高分子鍍膜將溶劑逐漸揮發而變成固態,進而第二高分子鍍膜逐漸形成一第二修飾層。此時,位於碳基材與第二高分子鍍膜之間的第一高分子仍可維持液態。如此一來,第一高分子鍍膜中的第一高分子將可由碳基材的表面滲入碳基材內部,並對於碳基材內部的奈米級或微 米級的缺陷或孔洞進行填補。
在第二乾燥升溫程序中,第一高分子鍍膜與第二高分子鍍膜的界面將會發生交聯現象。上述交聯現象可以是第一高分子與第二高分子之間發生脫水反應而形成化學鍵結,或是第一高分子與第二高分子之間因為氫鍵而形成之物理鍵結。在上述第一高分子鍍膜與第二高分子鍍膜間發生交聯現象後,第一高分子鍍膜也將漸漸轉變為固態。亦即,流體狀態的第一高分子鍍膜在第二升溫程序中隨著溫度升高將逐漸轉變為固態的第一修飾層。如此一來,上述碳基材之表面可形成由兩種高分子所組成之高分子鍍膜修飾層。
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如果在進行升溫乾燥程序之前,先以不同高分子溶液來多次重複步驟240,則在升溫乾燥程序之後,將可在碳基材表面上得到由複數種高分子所組成之高分子鍍膜修飾層。
根據本實施例,上述之碳基材可以是選自下列一者或其組合:天然石墨(nature graphite)、人造石墨(artificial graphite)、中間相碳微球(MCMB)、軟碳、硬碳。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具有至少一可形成氫鍵(hydrogen bonding)的末端極性官能基。上述的至少一末端極性官能基可以是選自下列一者或其組合:氫氧基(-OH)、一級胺基(-NH2)、二級胺基(-NH)、氟(-F)。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高分子可以是一無溶劑型液態高分子。根據本實施例之設計,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單獨存在時,在室溫(約25℃)至一高溫狀態(例如200℃)下,可維持液體型態。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可以是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者或其組合: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月桂酸酯。 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之平均分子量約為400-2200。例如,當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為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時,其平均分子量可以是500-2000。
上述的第二有機高分子具有至少一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上述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以是位於第二有機高分子的主鏈或是側鏈,且上述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與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的末端極性官能基之間相互吸引並形成物理性或化學性的連結,進而形成自組裝(self-assembly)的效果。更好的是,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的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與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的末端極性官能基之間可形成氫鍵。更好的是,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在提供適當能量後,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的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與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的末端極性官能基之間可形成化學鍵結。上述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以是選自下列一者或其組合:氫氧基(-OH)、一級胺基(-NH2)、二級胺基(-NH)、氟(-F)。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的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與上述第一有機高分子的末端極性官能基不同時為氟。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第二高分子之鏈長大於第一高分子之鏈長。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可以是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者或其組合:聚烯丙胺(PAA)、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羧甲基纖維素(CMC)、甲基纖維素(MC)、聚丙烯酸(PAA)、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胺。在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較佳範例中,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之平均分子量約為2000-200000。例如,當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為 聚烯丙胺(PAA)時,其平均分子量可以是3000-200000。當上述第二有機高分子為聚乙烯醇(PVA)時,其平均分子量可以是2000-180000。
以下將敘明數種根據本實施例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及其製備方法的較佳範例與比較例之結構、形成方式、與測試結果。然而,本說明書之範圍應以其後的申請專利範圍為準,而不應以下列實施範例為限。
範例1:(X-100,PAA)
首先將帶有極性官能基的無溶劑型液態非離子型高分子C14H22O(C2H4O)n(n=9-10)均勻分散於水中,調製成濃度為3 wt%的水溶液。於所得之3 wt%高分子水溶液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石墨基材100 wt%(需要表面處理的原石墨材料),以適當的轉速(600 rpm)均勻分散,作第一層高分子鍍膜。接著加入2 wt%具有高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的高分子[CH2CH(CH2NH2)]n,以適當轉速(600 rpm)進行第二層高分子鍍膜。均勻攪拌後,進行一般乾燥或噴霧乾燥(120℃)。
範例2:(X-100,PVA)
首先將帶有極性官能基的無溶劑型液態非離子型高分子C14H22O(C2H4O)n(n=9-10)均勻分散於水中,調製成濃度為1.5 wt%的水溶液。於所得之1.5 wt%高分子水溶液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石墨基材100 wt%(需要表面處理的原石墨材料),以適當的轉速(600 rpm)均勻分散,作第一層高分子鍍膜。接著加入1.5 wt%具有高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的高分子(CH2CHOH)n,以適當轉速(600 rpm)進行第二層高分子鍍膜。均勻攪拌後,進行 一般乾燥或噴霧乾燥(120℃)。
範例3:(X-100,PAA)
首先將帶有極性官能基的無溶劑型液態非離子型高分子C14H22O(C2H4O)n(n=9-10)均勻分散於水中,調製成濃度為3 wt%的水溶液。於所得之3 wt%高分子水溶液中加入適當比例的軟碳100 wt%(需要表面處理的原石墨材料),以適當的轉速(600 rpm)均勻分散,作第一層高分子鍍膜。接著加入2 wt%具有高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的高分子[CH2CH(CH2NH2)]n,以適當轉速(600 rpm)進行第二層高分子鍍膜。均勻攪拌後,進行一般乾燥或噴霧乾燥(120℃)。
比較例1:(Pitch)
將10 wt%的石油焦瀝青與石墨基材(100%)以3D行星式攪拌器作固相混合30 min,將混合均勻的粉末於氮氣氣氛下進行1100℃的熱處理13小時(包含降溫時間)。
比較例2:(PAA)
將具有高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的高分子[CH2CH(CH2NH2)]n配製成2 wt%的水溶液,於所得之2 wt%高分子水溶液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石墨基材100 wt%(需要表面處理的原石墨材料),以適當轉速(600 rpm)進行高分子鍍膜。均勻攪拌後,進行一般乾燥或噴霧乾燥(120℃)。
比較例3:(PVA)
將具有高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的高分子(CH2CHOH)n配製成3 wt%的水溶液,於所得之3 wt%高分子水溶液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石墨基材100 wt%(需 要表面處理的原石墨材料),以適當轉速(600 rpm)進行高分子鍍膜。均勻攪拌後,進行一般乾燥或噴霧乾燥(120℃)。
負極極片塗佈製程範例:
在本極片塗佈製程範例中,所採用之材料如下: a. Conductive Carbon Black(Super-P)b. Polyvinylidene fluoride或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c. N-methyl-2-pyrrolidone(NMP)
首先,將改質後之石墨(例如上述範例1的產物)進行烘乾,以去除水分。將5 wt%的PVDF溶於1.6倍於PVDF重量之NMP溶劑中。接著依序在上述NMP溶液中加入3 wt%導電劑Super-P,與92 wt%的改質後之石墨,並均勻攪拌以獲得一活性漿料,並隨後對上述活性漿料進行真空除泡。將裁切為適當尺寸之銅箔以酒精擦拭乾淨後,平鋪貼緊於自動塗佈機的平台上。將上述活性漿料倒至銅箔上,並使用100微米之刮刀,慢慢將活性漿料均勻塗佈於銅箔上。將塗佈好之銅箔,放至加熱平台上乾燥,接著置入真空烘箱內抽真空,以120℃之溫度去除殘餘溶劑。將去除殘餘溶劑之銅箔,放置碾壓機上,以適當的輾壓厚度,對銅箔進行輾壓。輾壓後的 銅箔再經打孔機裁切成直徑為13 mm負極極片,以及18 mm隔離膜,完成後並置入於充滿氬氣環境的手套箱內(濕度及氧氣小於1 ppm),待組裝成鈕扣型電池。
電池組裝製程:
首先將鈕扣型電池組件之電池上蓋、底蓋、彈簧片、不鏽鋼電流收集片等以酒精及去離子水清洗乾淨,置入溫度設定於110℃之真空烘箱內,以去除水分。待水份完全揮發後,將上述各部件置入手套箱內。於充滿氫氣的手套箱中,先將負極極片置入電池底蓋的中心位置,並於負極極片滴入電解液。將隔離膜先浸泡於電解液使隔離膜濕潤後再將隔離膜覆蓋在負極極片上,並確認負極極片與隔離膜維持在底蓋的中心位置。將作為正極的鋰金屬片,或其他金屬材質之金屬片,裁壓成與電流收集片相同大小後,將鋰金屬片置於底蓋的中心位置。接著將不鏽鋼電流收集片放在鋰金屬上方。接下來,將彈簧片放置不鏽鋼電流收集片中心上,蓋上頂蓋,並以電池專用壓合機壓合,密封鈕扣型電池組,即完成電池組裝。
上述各範例與比較例所形成之表面改質石墨的所測得數據如下表1。
在上表1中,為減少實驗中的變因,各範例與比較例皆係以天然石墨作為基材。如上表1所示,比較例1中的天然石墨基材在以瀝青包覆後,其第一次不可逆的比例可以降低至8.5%,且其第一次電容量也可降低至350 mAh/g左右。在比較例2中,係以PAA高分子來對天然石墨基材進行表面包覆。比較例2的表面改質後,可以獲得第一次電容量與不可逆各約為348 mAh/g和11.8%。其第一次電容量表現與業界瀝青包覆後差異不大,但是,其第一次不可逆的數值對業界而言,恐難將此一材料應用於產品上。在比較例3中,以PVA高分子對天然石墨基材進行包覆後,可以測得第一次電容量與第一次不可逆各約為352 mAh/g和10.1%。其第一次電容量表現與業界慣用之瀝青包覆後的數值雖然差異不大,但是其第一次不可逆的數值對業界而言仍不夠理想。
參照上述,在根據本說明書之範例1中,係以雙層不同的高分子對天然石墨基材進行包覆,所測得之第一次電容量可以達到351 mAh/g的水準,且其第一次不可逆範圍落在8.0%。在範例2中,所測得之第一次電容量與第一次不可逆各約為355 mAh/g和7.9%。由上表1可看出,根據本說明書之範例1與範例2以雙層不同高分子對天然石墨基材進行表面改質的結果相較於上述各比較例以單層高分子對天然石墨基材進行表面改質的結果之間有相當大的差異。相較於業界目前採用高溫瀝青包覆天然石墨基材所得到的結果,上述範例1與範例2的結果已可呈現出相同,甚至更好的性能。
以範例1所製成之電池進行循環壽命測試結果如下表2所示。
以根據本說明書之範例1的雙層高分子鍍膜進行表面改質之石墨基材來作為負極材料所製成之電池,可測得其第2圈電容量為354 mAh/g,庫倫效率為100.0%。更好的是,當測試進行到第50圈時,其電容量仍可維持在348 mAh/g,且其庫倫效率仍有99.2%的水準。第三圖係根據範例1形成的石墨基材之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的照片示意圖。由第三圖可看出,每一石墨基材的表面皆均勻包覆著高分子鍍膜所形成之修飾層。
第四圖係採用根據本說明書的雙層高分子技術來包覆石墨基材與採用瀝青包覆石墨基材的第一次充放電曲線圖。由第四圖可以發現,採用根據本說明書的雙層高分子鍍膜技術進行表面改質與採用習知技藝的高溫瀝青來進行表面改質所測得之結果,基本上具有相似的曲線。換言之,採用根據本說明書的雙層高分子鍍膜技術進行表面改質並不會改變石墨負極的放電平台電位。
上述範例3係以軟碳來作為碳基材,其餘實驗操作皆與範例1相同。下列表3係軟碳,與上述範例3之比表面積、以及作為電池的電極時所測得之各項數據結果比較。由表3可明顯看出,在軟碳的表面進行根據本說明書的表面改質後,其各項性能均優於原本的軟碳。
第五圖係不同碳基材的電池循環測試之比較圖。其中,X軸為循環測試圈數;Y軸為比電容量,單位為mAh/g。參照第五圖,方形點係表示天然石墨;圓形點係表示石墨以瀝青進行表面改質,亦即上述比較例1之產物;三角形點係上述範例1,以本說明書揭露方式,使用雙層高分子鍍膜對石墨進行表面改質。由第五圖可明顯看出,採用本說明書的設計對石墨進行表面改質後,其電池循環壽命明顯延長其穩定性,且優於習知技藝中以瀝青進行表面改質之結果。
綜上所述,本說明書揭露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上述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可在碳基材上藉由自組裝分子設計導入複數層高分子鍍層,並形成結構緻密地包覆。更好的是,本說明書揭露之技術可採用有機高分子對上述碳基材進行表面改質。根據本說明書之設計,可藉由在碳基材表面以至少兩層有機高分子鍍膜進行改質,使得根據本說明書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可有效地降低電池初期的不可逆電容量、提高充放電之庫倫效率、與延長電池循環壽命。上述電池可以是一鋰電池。上述碳基材表面上至少包含第一修飾層、與第二修飾層。上述第一修飾層包含第一高分子, 且第一高分子可以是無溶劑型液態高分子。上述第二修飾層包含第二高分子,且上述之第二高分子可與上述之第一高分子形成分子間作用力。上述的分子間作用力可以是氫鍵、或是化學鍵結。上述之第一高分子與第二高分子可以是有機高分子。在升溫乾燥程序中,上述第一修飾層與第二修飾層會隨著製程之乾燥溫度、時間與自組裝分子設計之比例(黏度、固含量等),而呈現不同的狀態,包含液態、溶膠凝膠態與固態。在升溫乾燥程序中,上述第一修飾層與第二修飾層之界面可發生交聯現象。上述交聯現象可以是脫水反應形成化學鍵結,或是形成一物理鍵結,例如氫鍵或凡得瓦力。隨著升溫乾燥程序中的溫度繼續升高,上述第一修飾層與第二修飾層所形成之之雙鍍膜將會逐漸形成固態之高分子膜。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說明書所提出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有以下之進步性。第一,本說明書所揭露之雙層高分子鍍膜技術可以有效降低鋰離子第一次不可逆電容量。第二,根據本說明書之雙層高分子鍍膜可以有效提升碳基材在充放電時之材料穩定性。第三,根據本說明書之雙層高分子鍍膜可以有效提升碳基材在充放電時之庫倫效率。第四,根據本說明書之雙層高分子鍍膜藉由自組裝而對碳基材表面提供更有效地包覆性,進而可有效節省高分子對碳石墨基材的使用量,且不影響其導電性。
顯然地,依照上面體系中的描述,本發明可能有許多的修正與差異。因此需要在其附加的權利要求項之範圍內加以理解,除了上述詳細的描述外,本發明還可以廣泛地在其他的體系中施行。上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體系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它 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下述申請專利範圍內。
120‧‧‧碳基材
140‧‧‧第一修飾層
160‧‧‧第二修飾層
220‧‧‧混合碳基材與第一高分子溶液以形成具有第一高分子鍍膜之碳基材
240‧‧‧混合具有第一高分子鍍膜之碳基材與第二高分子溶液
260‧‧‧進行升溫乾燥程序
262‧‧‧第一升溫程序
264‧‧‧第二升溫程序
第一A圖至第一C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之第一高分子鍍膜與第二高分子鍍膜在升溫乾燥程序中的變化示意圖;第二圖係一根據本說明書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之製備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第三圖係一根據本說明書的表面改質後之石墨基材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照片示意圖;第四圖係一根據本說明書的雙層高分子鍍膜之石墨電極與採用瀝青包覆之石墨電極的第一次充放電曲線圖;以及第五圖係不同碳基材的電池循環壽命之比較圖。
120‧‧‧碳基材
140‧‧‧第一修飾層
160‧‧‧第二修飾層

Claims (12)

  1. 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之製備方法,其包含:混合碳基材與第一高分子溶液以形成具有第一高分子鍍膜之碳基材;混合上述具有第一高分子鍍膜之碳基材與第二高分子溶液,以形成第二高分子鍍膜於上述第一高分子鍍膜上;以及對上述具有第一高分子鍍膜與第二高分子鍍膜之碳基材進行升溫乾燥程序,其中上述第一高分子鍍膜之組成包含第一高分子,上述第二高分子鍍膜之組成包含第二高分子,上述第一高分子具有至少一可形成氫鍵(hydrogen bonding)的末端極性官能基,上述第二高分子具有至少一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其中上述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係位於上述第二高分子的主鏈或是側鏈,且上述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與上述第一高分子的末端極性官能基相互吸引並形成物理性或化學性的連結,其中上述第二高分子之鏈長大於上述第一高分子之鏈長。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之製備方法,其中該升溫乾燥程序包含一第一升溫程序、與一第二升溫程序,其中,上述第一升溫程序之溫度係低於上述第二升溫程序之溫度。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之製備方法,其中在該第一升溫程序中,該第一高分子鍍膜為液態且該第二高分子鍍膜逐漸固化為一第二修飾層,其中在該第二升溫程序中,該第一高分子鍍膜逐漸固化為一第一修飾層。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之製備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高分子係有機高分子,其中上述第一高分子係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者或其組合: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月桂酸酯。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之製備方法,其中上述第二高分子係有機高分子,其中該第二高分子可以是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者或其組合:聚烯丙胺(PAA)、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羧甲基纖維素(CMC)、甲基纖維素(MC)、聚丙烯酸(PAA)、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胺。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之製備方法,其中上述第一升溫程序係從20℃升溫至200℃,上述第二升溫程序係從100℃升溫至600℃。
  7. 一種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其包含:一碳基材;一第一修飾層,上述第一修飾層位於上述碳基材上,其中上述第一修飾層包含一第一高分子,上述第一高分子具有至少一可形成氫鍵(hydrogen bonding)的末端極性官能基;以及一第二修飾層,上述第二修飾層位於上述第一修飾層上,其中上述第二修飾層包含一第二高分子,其中上述第二高分子具有至少一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其中上述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係位於上述第二高分子的主鏈或是側鏈,且上述極性或離子性官能基可與上述第一高分子 的末端極性官能基相互吸引並形成物理性或化學性的連結,其中上述第二高分子之鏈長大於上述第一高分子之鏈長。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其中上述碳基材係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者或其組合:天然石墨(nature graphite)、人造石墨(artificial graphite)、中間相碳微球(MCMB)、軟碳、硬碳。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其中上述第一高分子係一無溶劑型液態高分子。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其中上述第一高分子係有機高分子,其中上述第一高分子係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者或其組合: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月桂酸酯。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其中上述第二高分子係有機高分子,其中該第二高分子可以是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者或其組合:聚烯丙胺(PAA)、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羧甲基纖維素(CMC)、甲基纖維素(MC)、聚丙烯酸(PAA)、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胺。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其中該第一修飾層與該第二修飾層係藉由一升溫乾燥程序來形成於該碳基材上。
TW101148224A 2012-12-19 2012-12-19 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 TW2014271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8224A TW201427157A (zh) 2012-12-19 2012-12-19 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
CN201310684557.7A CN103887475B (zh) 2012-12-19 2013-12-12 自组装碳基材电池负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8224A TW201427157A (zh) 2012-12-19 2012-12-19 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7157A true TW201427157A (zh) 2014-07-01
TWI497806B TWI497806B (zh) 2015-08-21

Family

ID=50956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8224A TW201427157A (zh) 2012-12-19 2012-12-19 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87475B (zh)
TW (1) TW20142715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8124B (zh) * 2014-02-25 2018-01-12 江门市荣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具复数层自组装修饰膜的碳基材电池负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64374A (zh) * 2014-07-02 2014-09-24 长沙国容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容器电极制造过程中的混浆方法及制得浆料的使用方法
TWI565654B (zh) 2014-08-08 2017-01-11 Kureha Corp Production method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 for negative electrode of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carbonaceous material for negative electrode of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TWI617075B (zh) 2016-04-18 2018-03-01 國立清華大學 海水電池循環系統、海水電池、海水電池之陰極及其製造方法
CN107305943B (zh) * 2016-04-25 2020-06-23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7259863B2 (ja) * 2018-10-18 2023-04-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5275190B (zh) * 2022-09-22 2023-05-16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的自支撑软/硬炭膜及其制备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9635C (zh) * 2003-05-16 2006-10-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石墨的制备方法
CN101916846B (zh) * 2010-08-19 2012-12-05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425702B (zh) * 2010-09-13 2014-02-01 Long Time Technology Co Ltd 鋰離子二次電池負極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CN102074678B (zh) * 2010-12-24 2012-10-03 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极及制作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2723469A (zh) * 2011-03-31 2012-10-10 荣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复合碳材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97806B (zh) 2015-08-21
CN103887475A (zh) 2014-06-25
CN103887475B (zh) 2016-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en et al. Highly‐safe and ultra‐stable all‐flexible gel polyme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iming for scalable applications
TW201427157A (zh) 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
JP7263397B2 (ja) 長期サイクル用変性黒鉛系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材料を含む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4810504B (zh) 一种柔性石墨烯集流体与活性材料一体化电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TWI628838B (zh) 非水二次電池電極用黏結劑樹脂、非水二次電池電極用黏結劑樹脂組成物、非水二次電池電極用漿料組成物、非水二次電池用電極、非水二次電池
CN107240688A (zh) 一种硫基固态电解质包覆的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hong et al. The polyacrylic latex: an efficient water-soluble binder for LiNi 1/3 Co 1/3 Mn 1/3 O 2 cathode in li-ion batteries
Ji et al. Nitrogen-doped graphene enwrapped silicon nanoparticles with nitrogen-doped carbon shell: a novel nanocomposit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2760883A (zh) 锂离子电池用新型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水系粘结剂
TW201633590A (zh) 電極用集電體,電極用集電體之製造方法,電極,鋰離子二次電池,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電雙層電容器
WO2015180472A1 (zh) 萜烯树脂基水系粘结剂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或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TW201544454A (zh) 藉由電化學剝落製備的二維碳材料
CN109742369B (zh) 高分子改性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04868095A (zh) 碳硅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28083A (zh) 一种具备高导电率高机械强度的电极浆料
JP2013115031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セパレータ用塗工液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セパレータ
US10230096B2 (en)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battery
Benehkohal et al. Enabling green fabrication of Li-ion battery electrodes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growth of thick binder-free mesoporous TiO2-carbon anode films
TW201843870A (zh) 蓄電裝置用集電體、其製造方法,及用於其製造的塗覆液
Lee et al. Electrochemical effect of coating layer on the separator based on PVdF and PE non-woven matrix
JP2007280657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の製造方法、その正極およ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hen et al. Vegetable Oil‐Based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as Eco‐Binders for Sulfur Cathod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Zaidi et al. Polymer-free electrospun separator film comprising silica nanofibers and alumina nanoparticles for Li-ion full cell
JP2015225734A (ja) 二次電池電極用バインダ樹脂、二次電池電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TWI686002B (zh) 蓄電裝置用集電體、其製造方法及用於其製造之塗佈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