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7064A - 用於將接觸線施用至太陽電池晶圓之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將接觸線施用至太陽電池晶圓之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7064A
TW201427064A TW102141508A TW102141508A TW201427064A TW 201427064 A TW201427064 A TW 201427064A TW 102141508 A TW102141508 A TW 102141508A TW 102141508 A TW102141508 A TW 102141508A TW 201427064 A TW201427064 A TW 2014270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olar cell
wafer
wire
cl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1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enjamin Krause
Christoph Ponisch
Gunter Itta
Martin Seifried
Original Assignee
Schmid Technology System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mid Technology Systems Gmbh filed Critical Schmid Technology Systems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1427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706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76Particular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batch 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 H01L31/18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utomatic inter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1.用於將接觸線施用(貼附)於太陽電池晶圓之裝置及方法。2.1.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安裝提供一串聯連接之太陽電池接觸線的裝置及方法,該等接觸線沿一串列方向連續地延伸於待形成之一太陽電池串列中之一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一上側及跟隨著該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一後太陽電池晶圓之一下側。2.2.該裝置包括一線鋪設機構,其具有一線饋進夾(GZ)及可沿該串列方向相對於該線饋進夾移動之一線傳送夾(GT),該等夾具係配置於一晶圓固持裝置上方;一線固持夾(G2)用以夾緊且固持該等接觸線以置於用於該後太陽電池晶圓之晶圓固持位置的後方;及一線切割器(2)。一旦該前太陽電池晶圓被定位且在該後太陽電池晶圓被定位之前,自該線饋進夾將該等接觸線轉移至該線傳送夾,由該後者沿該串列方向推進該等接觸線至用於該後太陽電池晶圓之該晶圓固持位置的上方及該前太陽電池晶圓的上側,由該線固持夾夾緊且固持該等接觸線至用於該後太陽電池晶圓之該晶圓固持位置的後方,且接著在該線固持夾之後方由該線切割器切斷該等接觸線。2.3.用於光伏工業。3.圖1。

Description

用於將接觸線施用至太陽電池晶圓之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安裝提供一串聯連接之太陽電池接觸線之裝置及方法,該等接觸線沿一串列方向連續地延伸於待形成之一太陽電池串列中之一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一上側及跟隨著該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一後太陽電池晶圓之一下側。
已知串聯電連接複數個太陽電池晶圓(在本案例中亦被簡稱為晶圓),其中藉由利用接觸線將一太陽電池晶圓之上側與串列中之一隨後太陽電池晶圓之下側電連接而形成一般所稱的一太陽電池串列。在此案例中,該術語太陽電池晶圓當前應被理解為意指整合於一晶圓上之一或多個光伏電池之任一習知配置,該配置在該上側及下側之上具有對應連接,通常呈現前接觸及後接觸結構之形式,其可包含點狀及/或線性結構元件。該等術語上側及下側當前在此案例中應被理解為大體上意指太陽電池晶圓之兩個主要側,其中一側充當一前接觸側或入射光側且另一側充當一後接觸側而不包括一特定空間位置之規範。
同屬本案申請者之先前德國專利申請案102011081674.7中,描述了引言中提及之類型之一方法及一裝置。該裝置包括一晶圓固持裝置,其中可沿串列方向將該等太陽電池晶圓依序定位於相應晶圓固持位置中;及一線鋪設機構,其有一線導可移動地配置於該晶圓固持裝置之上方,該線導包括一相應線切割器;及另有一線固持夾機構,在各案例中其包括介於該等晶圓固持位置之間及在最先晶圓固持位置之 前與在最後晶圓固持位置之後之線夾。在一晶圓定位配置至該串列之前部之前,由接觸線首先覆蓋該晶圓之晶圓固持位置。為此,具有待鋪陳之平行接觸線之線導朝向該晶圓固持位置之後之線固持夾移動,轉移該等接觸線端至此且接著朝向該晶圓固持位置之前之線固持夾移動,轉移該等線至此且割斷該等線。接著將該最先的、第一晶圓放置於其固持位置中,使得先前鋪陳之接觸線頂住該晶圓之下側。隨後將該等接觸線安裝於該最先晶圓之上側上及下一晶圓之下側上以串聯連接該等晶圓。為此,該線導朝向該第二晶圓之晶圓固持位置之後之線固持夾移動,轉移該等接觸線至此且接著移動直至在該最先晶圓之前。接著將一壓下裝置放置於該第一晶圓之上側上(接觸線在其上方拉緊)且保持該等接觸線在該處之位置。接著由該線導上之線切割器割斷該等接觸線,且將該第二晶圓放置於其已由該等接觸線覆蓋之固持位置中。接著該晶圓固持裝置前進一個固持位置的距離,且針對下一晶圓對來實施所描述之接觸線鋪設程序,即,目的為將該等接觸線鋪陳於該第二晶圓之上側上及下一晶圓(第三晶圓)之下側上。因此,在此方法中,該線導起初向前移動兩個晶圓長度,即沿該串列方向向後以轉移該等接觸線端至相應線固持夾,接著再返回兩個晶圓長度,即沿該串列方向向前以拉緊在下一晶圓(其尚未定位)及經定位之前晶圓之上側之固持位置之上方之接觸線,該線導引導各案例中之接觸線。
特許公開專利說明書DE 102010016476 A1揭示用於使用包括複數個嘴或孔眼之一定位及沈積配置將接觸線施用至一光伏電池之一表面之一方法及一裝置,其中在各案例中引導至少一接觸線穿過對應嘴或孔眼以將其定位且鋪設於該光伏電池之表面上。
本發明基於提供引言中提及之類型之一裝置及一方法之技術問題,與上文說明之先前技術相比較,其有助於一待形成太陽電池串列 之兩個相鄰太陽電池晶圓之各自上側及下側上之太陽電池接觸線(其提供一串聯連接)之經改良之安裝。
本發明提供具有技術方案1之特徵之一裝置及具有技術方案6之特徵之一方法以解決此問題。在附屬技術方案中詳述本發明之有利開發方案,其中藉此將其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以避免文字不必要之重複。
根據本發明,該裝置包括一晶圓固持裝置(其中可沿該串列方向將該等太陽電池晶圓依序定位於相應晶圓固持位置中)及一線鋪設機構。該線鋪設機構包含一線饋進夾及沿該串列方向相對於該線饋進夾可移動之一線傳送夾(該等夾配置於該晶圓固持裝置之上方),及用於將接觸線夾緊且固持於後太陽電池晶圓之晶圓固持位置之後方之一線固持夾,及一線切割器。為了給一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上側及一隨後太陽電池晶圓之下側提供連續接觸線以串聯連接該等晶圓,對應線鋪設控制構件控制該線鋪設機構之方式為:一旦將該前晶圓定位於其相應晶圓固持位置中且在將該後晶圓定位於其相應晶圓固持位置中之前,將該等接觸線自該線饋進夾轉移至該線傳送夾,且由後者沿該串列方向於該後晶圓之晶圓固持位置之上方及該經定位之前晶圓之上側之上方推進該等接觸線(即,沿待形成之太陽電池串列向前移動)。在該後晶圓之晶圓固持位置的後方,由該線固持夾夾緊且固持該等接觸線。接著可由線切割器在該線固持夾之後方將其割斷。接著可將該後太陽電池晶圓定位於其相應晶圓固持位置中。就根據本發明之線鋪設運動學而言,可依一非常有效及功能上可靠之方式,將該等接觸線連續地安裝於該前晶圓之上側及該隨後後晶圓之下側上,以串聯連接該串列中之晶圓。
在本發明之一開發方案中,自該線饋進夾至該線傳送夾之轉移包含使該線饋進夾被控制自一線夾箝位置進入一線釋放位置,且該線 傳送夾被控制自一線釋放位置進入一線夾箝位置。在該線夾箝位置中,相應之夾緊緊地固持該等接觸線,而在該線釋放位置中,其釋放該等線,即,將其放開。
在本發明之一開發方案中,在介於該線饋進夾與該線固持夾之間之一點處割斷該等接觸線,在割斷該等接觸線之前,控制該線饋進夾自一線釋放位置進入一線夾箝位置。因此,該線饋進夾緊緊地固持該饋進側上之接觸線以用於割斷程序。接著,其可將該等線轉移返回至該線傳送夾以實施下一接觸線鋪設程序。
在根據本發明之裝置之一實例中,該線切割器係由以一平面平行方式之相對於彼此可移位的兩個切割板所形成,其具有協作之線引入開口。饋進側切割板中之線引入開口有利地具有一圓錐形漸縮形狀。
在本發明之一開發方案中,藉由自該前晶圓之上側之一位準至該後晶圓之晶圓固持位置之一位準之一線彎曲器來在該前晶圓之上側與該後晶圓之晶圓固持位置之間彎曲該等推進之接觸線。可因為介於待電串聯連接之兩個太陽電池晶圓之間之此過渡區域中的接觸線而達成一經界定的彎曲或扭結特徵(例如具有一近似Z形狀之進程)。
在本發明之一開發方案中,一旦推進該等接觸線,則將一壓下裝置放置於該前晶圓之上側上。接著,該壓下裝置保持該等接觸線之位置。該線傳送夾可相應地釋放(即放開)該等接觸線且可移動返回自該線體進夾之更新接觸線轉移之一位置。
用於安裝提供一串聯連接之太陽電池接觸線之一裝置之本案例中所關注之一部分在圖1中被示意地繪示,且可被用於機械地耦合或電耦合可預先界定之一數目n個之太陽電池晶圓,其中該等太陽電池晶圓係串聯電連接。為此,該等接觸線沿一串列方向延伸,即平行於該串列中之太陽電池晶圓一個接一個地連續地在一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一上側上及跟隨該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一後太陽電池晶圓之一下側上延伸之方向。此外,接著亦由接觸線覆蓋該串列中之最先太陽電池晶圓之下側及該串列中之最後太陽電池晶圓之表面。該等接觸線可為任一任意橫截面,對於此申請案而言其通常係習知的。
該等接觸線向外為各太陽電池晶圓之上側及下側上之各種區域提供一電耦合。為此,該等接觸線本身可形成相應前接觸結構及後接 觸結構或可與已經設置於晶圓上側及晶圓下側之前/後接觸結構接觸。該等太陽電池晶圓可為任何一種適合於此類藉由經施用之接觸線達成串聯連接之通常類型晶圓。
如圖1中示意地所繪示,根據本發明之此例示性實施例中之裝置包含經部分展示之一晶圓固持裝置1(此處呈一習知晶圓工作台之形式),其可沿該串列方向S水平移動,且其中該等太陽電池晶圓可沿該串列方向S依序被定位於相應晶圓固持位置中,其由對應真空吸入支撐板C1、C2......Cn或稱為卡盤者所形成。例如,該等太陽電池晶圓可被放置於卡盤C1至Cn上「蛋黃朝上」,即使其前接觸側朝下。
此外,該裝置包含一線鋪設機構,其包括一線饋進夾GZ及沿串列方向S相對於該線饋進夾可位移之一線傳送夾GT,該等夾兩者均配置於晶圓工作台1之上方。此外,該線鋪設機構包括一線固持夾機構,其配置於工作台1之下方且其在所展示之實例中包括複數個個別線固持夾G0、G1......Gn(如圖2中之進一步細節可見)。線固持夾G0至Gn配置於該最先卡盤C1之前、在各案例中介於兩個卡盤C1至Cn之間及在一最後卡盤之後,且經設計以夾緊且固持該等接觸線在相應位置中。
該線鋪設機構進一步包括一線切割器2,其在所展示之實例中由以一平面平行方式頂住彼此且垂直於該串列方向S相對於彼此可移動之兩個切割板2a、2b形成。由一相應垂直驅動器11實施兩個切割板2a、2b之相對垂直移動。如圖3之詳細圖中更詳細可見,切割板2a、2b具有對應引入開口3a、3b,當開口3a、3b處於一對準位置中時一接觸線4可穿過其各者。歸因於垂直於該串列方向S之其板平面中之兩個切割板2a、2b之彼此位移,相對於彼此移位引入開口3a、3b,藉此在各案例中之此點處切斷經穿過之接觸線4。如自圖3進一步可見,一饋進側切割板2a中之引入開口3a具有一圓錐形漸縮形狀,而另一者(線 出口側切割板2b)中之引入開口3b經形成作為圓柱形孔徑。
該裝置進一步包括針對各晶圓固持位置C1至Cn之一壓下裝置N1、N2......Nn,以供一隨後焊接/固定程序中,在將晶圓定位於相應卡盤C1至Cn之後將放置於相應太陽電池晶圓之上側上的該等接觸線固持於適當位置。
為了沿該串列方向S之位移,將線傳送夾GT耦合至一相應致動器或一相應位移軸5。此外,將其耦合至一進一步致動器或一進一步位移軸6,其沿該進一步位移軸6可垂直移位,即垂直於晶圓固持裝置1之平面。為了沿該串列方向S移動線饋進夾GZ,其被耦合至一對應致動器或一相應位移軸7。
將提供一串聯連接之接觸線鋪陳於一前晶圓之上側及下一晶圓之下側,使得一旦定位該前晶圓且在將該下一晶圓定位於該晶圓工作台1上之前,將該等接觸線放置於經定位之前晶圓的上側上及用於尚未定位之該下一晶圓的卡盤上。為了補償介於該前晶圓之上側之位準與用於該下一晶圓之卡盤或隨後定位之下一晶圓之下側之間的高度,在該過渡區域中適當彎曲或偏轉該等接觸線。為此,該線鋪設機構包括具有線彎曲器B1......Bn-1之一線彎曲機構,在各案例中其係配置於線固持夾G1至Gn-1旁邊之介於兩個卡盤C1至Cn-1之間之過渡區域中之晶圓工作台1的下方。線固持夾G0至Gn及線彎曲器B1至Bn-1分別經配置以可藉由相對應之致動器來垂直地移動。
為控制上文提及之全部組件,該裝置具有包括各自輸入8a及輸出8b(如圖1中僅示意地繪示)之一機器控制器8。機器控制器8係用於此等機器控制之目的之任一習知類型,且因此此處不需要任何更詳細說明。特定言之,線鋪設控制構件係實施於機器控制器8中,且控制該線鋪設機構之組件以執行一線鋪設程序,其在下文中將更詳細地說明。一般技術者可通過所選合適硬體及/或軟體來實施線鋪設控制構 件,其在此處同樣不需要更詳細說明。或者,取代整合進中央機器控制器8,線鋪設控制構件亦可經產生作為一單獨控制單元。在這方面,僅該單元之控制功能係重要的,如自下文說明將顯示。
下文將更詳細地描述用於安裝提供一串聯連接之太陽電池接觸線之一方法之個別程序(如在由線鋪設控制構件8提供之控制下之根據本發明之一裝置所實施)。圖2至圖12繪示基於待形成之一太陽電池串列之一最先太陽電池晶圓W1之上側上及該串列中之下一(第二)太陽電池晶圓之下側上之接觸線4之放置之實例之此程序之相繼程序階段。此處,同時安裝複數個平行接觸線(例如8至20條接觸線),如自引言中提及之先前技術中眾人所熟知,其中為清晰起見,以一表示方式展示該等圖之一些中之接觸線4之僅一者。接觸線4自成排配置之各自供應捲盤撤出(同樣如眾人所熟知)且平行於該串列方向S以一預先界定之橫向間隔(其取決於晶圓寬度與平行接觸線之數目)之方式安裝於太陽電池晶圓之上側及下側上。
圖2展示提供一串聯連接之一線鋪設程序之開始,在此程序中,將接觸線4連續地安裝於已經定位於該第一卡盤C1上之第一太陽電池晶圓W1之上側上及尚未定位於各自卡盤C2上之下一太陽電池晶圓之下側上。事先將一系列接觸線安裝至該第一晶圓W1之下側,其中將該晶圓工作台進一步向後一個晶圓長度(即一個卡盤)的距離設置,使得該第一卡盤C1設置於圖2中之第二卡盤C2之位置處。為此,在將該第一晶圓W1定位其上之前,該等接觸線在線傳送夾GT的幫助下於該第一卡盤C1之上方被拉緊,被兩個各自線固持夾G0及G1夾緊且固持,且被線切割器2割斷。接著推進晶圓工作台1一個卡盤長度的距離進入圖2之位置。線傳送夾GT再次返回至其在圖2之開始位置,且將第一晶圓W1放置於具有接觸線之該第一卡盤C1上。
接著,用於將該第一晶圓W1串聯連接至下一晶圓之線鋪設程序 即可開始。為此,線饋進夾GZ首先經由其端將饋進至此之接觸線4轉移至線傳送夾GT。為了此目的,線饋進夾GZ(一旦此等被割斷則其繼續緊緊地固持接觸線4以覆蓋該第一卡盤C1)沿該串列方向S稍稍向前移動(例如約10mm),然後線傳送夾GT在端處夾緊接觸線4,因此變得容易操作且緊緊地將其固持。圖3展示此轉移程序,其中線饋進夾GZ靠近線切割器2且向前移動接觸線端穿過線切割器2,使得其可由經移動接近線切割器2之線傳送夾GT夾緊於另一側上。在此情況中,將線傳送夾GT自一線釋放位置逆轉進入一線夾箝位置。相反地,接著將線饋進夾GZ自其線夾箝位置逆轉進入其線釋放位置。現可沿一向前方向之串列方向S自線傳送夾GT推進接觸線4達到與該第一太陽電池晶圓W1之前邊緣一樣遠之約兩個晶圓長度(例如約300mm)之距離。
圖4展示在此程序階段中之裝置。線傳送夾GT設置於該第一晶圓W1之前之一推進位置。此時切換線饋進夾GZ進入其線夾箝位置以伸展(即以一拉伸方式拉緊)該第一晶圓W1及該第二卡盤C2之上方之接觸線4,且沿該串列方向S(即至圖4中之右側)將線饋進夾GZ移動返回一預先界定之伸展長度(例如約30mm)之距離。接著沿該串列方向S直接推進饋進夾GZ一微小之經預先界定之放鬆長度(例如約1mm)之距離以相應地稍稍放鬆經伸展之接觸線4。
現於一線釋放位置配置中垂直向上移動該第二卡盤C2與該第三卡盤C3之間之線固持夾G2穿過形成於晶圓工作臺1中之一間隙直至其抓住拉緊之接觸線4。接著將其逆轉進入一線夾箝位置。在此情況中,由各卡盤C1至Cn之後端處之各自狹長橫向開口9於所展示之實例中形成配置於兩個卡盤之間之各線固持夾G1至Gn-1之間隙。在一詳細圖中,圖5展示線固持夾G2如何穿過該第二卡盤C2之後端處之間隙9且將拉緊之接觸線4緊緊地直接固持於刀片切割器2之前。
接著將線饋進夾GZ逆轉進入其線釋放位置且沿該串列方向S將其 移動返回一預先界定距離長度(例如約19mm(即遠離線切割器2))之距離。接著將其再次切換進入其夾箝位置以緊緊地固持線切割器2之側上之自供應捲盤饋進之接觸線4。現啟動線切割器2,藉此接觸線4在介於緊緊地固持該饋進側上之接觸線4之線饋進夾GZ與緊緊地固持線切割器2之另一側上之接觸線4之線固持夾G2之間之線切割器位置中被割斷。此係由於相對於彼此之兩個切割板2a、2b之一相對垂直移動而發生,藉此該等板中之各自引入開口3a、3b自其對準位置移動,使得在此處切斷經穿過之接觸線4。圖6展示此程序階段之裝置。
接著將線固持夾G2再次垂直地移動返回進入其較低位置,藉此將處於拉緊狀態下之接觸線4放置於第二卡盤C2之上側上,其中卡盤C1至Cn可具有在其上側上之對應線接收溝槽。在該第二卡盤C2之相對前邊緣上,啟動設置於此處之線彎曲器B1,即自一上開始位置垂直向下移動進入一線固定位置。此意味著其通過鉤狀線彎曲元件10抓緊此區域中之拉緊接觸線4且自頂部挾帶該等線至底部直至接觸線4沿約Z形進程自定位於該第一卡盤C1上之該第一晶圓W1之上側之較高位準轉變至該第二卡盤C2之上側之較低位準。為此,各接觸線4之各自線彎曲器B1至Bn-1包括此一彎曲元件10,如自圖7之細節圖可見。
在各案例中,分別將線彎曲器B1至Bn-1直接設置於介於兩個卡盤C1至Cn之間之該過渡區域中之對應線固持夾G1至Gn-1之旁邊如自圖8之側視圖可見更多細節。因此,各自線彎曲器B1至Bn-1可通過其線彎曲元件10垂直穿過與各自相鄰線固持夾G1至Gn-1相同之間隙9,為了此目的,間隙9(如上文提及)設置於該後端區域處或替代地各卡盤C1至Cn之前端處或介於各案例中之兩個卡盤之間。接著,線彎曲器B1在其線固定位置中將接觸線4固定於其自該第一晶圓W1至該第二卡盤C2之彎曲或偏轉過渡區域中,如自圖9之一細節側視圖中可見,一旦該第二晶圓W2被放置於適當位置中,其展示此區域處於一後者程序階 段中。
接著,將各自線壓下裝置N1放置於具有拉緊接觸線4之該第一晶圓W1之上側上。因此,壓下裝置N1將接觸線4固定於該第一晶圓W1之上側上。圖10展示處於此程序階段之裝置。
接著,線傳送夾GT可放開由壓下裝置N1固定之接觸線4,為了此目的,將其逆轉進入其線釋放位置。接著,其垂直向下被移動一預先界定距離(例如30mm)。接著,線傳送夾GT到達壓下裝置N1之上之一位準且現可沿該串列方向S再次被移回直至線切割器2之後(即(例如)約300mm之卡盤長度之兩倍之距離)。接著,其被垂直向下移動先前升起距離(例如30mm)。接著使用配置於下側上之裝置組件(諸如線壓下夾G0至Gn及線彎曲器B1至Bn-1)沿相對於配置於其上方之裝置組件之串列方向S推進晶圓工作臺1一卡盤長度之距離(即至圖10中之左側)。圖11展示處於此程序階段之裝置。
為了準備下一線鋪設程序,接著,垂直向下移動配置於第二卡盤C2與該第三卡盤C3之間之線彎曲器B2穿過該第二卡盤C2之後端區域處之對應間隙9。圖12展示處於此程序階段之裝置,其中為待形成之太陽電池串列提供一串聯連接之該第一線鋪設程序完成且該裝置準備實施下一鋪設程序,其中安裝接觸線以將該第二晶圓W2之上側串聯連接至該第三晶圓W3之下側。為此,首先將該第二晶圓放置於(圖12之階段中)具有拉緊接觸線4之第二卡盤C2上。接著,如參考先前線鋪設程序之上文所描述,此次可將下一組接觸線4安裝至經定位之第二晶圓W2之上側及尚未定位之第三晶圓W3之第三卡盤C3
採用相同方法直到該太陽電池串列之最後晶圓Wn。作為該太陽電池串列之形成之一最後程序,接著亦使用接觸線4覆蓋該最後晶圓Wn之上側。為此,線傳送夾GT僅向前拉動接觸線4一晶圓長度之距離,且一旦啟動被割斷,則定位於該最後卡盤Cn之後之線固持夾夾緊 線切割器2之後之接觸線4且向後將其拉動。接著,將各自壓下裝置Nn放置於具有拉緊接觸線4之最後晶圓Wn之上側上。
當以所描述之方式將該太陽電池串列之全部晶圓W1至Wn定位於晶圓工作臺1之其各自卡盤C1至Cn上,且使用由壓下裝置N1至Nn固定之接觸線4將該太陽電池串列之全部晶圓W1至Wn覆蓋於上側及下側之上時,由一習知固定程序(例如通過一焊接程序)將接觸線4永久地固定於串列晶圓W1至Wn之上側及下側上,其中移動晶圓W1至Wn穿過在一連續操作中之其卡盤C1至Cn之上之一焊接裝置(諸如一焊接爐)。
如由有利例示性實施例之上文描述已清楚闡述,本發明提供根據本發明之一裝置及根據本發明之一方法,其中通過一尤其有利線鋪設程序可將該等接觸線安裝至太陽電池晶圓之上側及下側以串聯連接或接觸於該等太陽電池晶圓(其將被連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串列)之前側及後側。
1‧‧‧晶圓固持裝置
2‧‧‧線切割器
2a‧‧‧切割板
2b‧‧‧切割板
3a‧‧‧引入開口
3b‧‧‧引入開口
4‧‧‧接觸線
5‧‧‧位移軸
6‧‧‧位移軸
7‧‧‧位移軸
8‧‧‧機器控制器
8a‧‧‧輸入
8b‧‧‧輸出
9‧‧‧間隙/狹長橫向開口
10‧‧‧線彎曲元件
11‧‧‧驅動器
B1‧‧‧線彎曲器
B2‧‧‧線彎曲器
B3‧‧‧線彎曲器
C1‧‧‧卡盤/晶圓固持位置
C2‧‧‧卡盤/晶圓固持位置
C3‧‧‧卡盤/晶圓固持位置
C4‧‧‧卡盤/晶圓固持位置
G0‧‧‧線固持夾
G1‧‧‧線固持夾
G2‧‧‧線固持夾
G3‧‧‧線固持夾
GT‧‧‧線傳送夾
GZ‧‧‧線饋進夾
N1‧‧‧壓下裝置
N2‧‧‧壓下裝置
N3‧‧‧壓下裝置
S‧‧‧串列方向
W1‧‧‧前太陽電池晶圓
W2‧‧‧後太陽電池晶圓
圖式中繪示且下文中將描述本發明之有利實例。其中:圖1展示用於施用提供一串聯連接之太陽電池接觸線之一裝置之本發明之必要部分之一示意側視圖,圖2展示自一線鋪設程序之開始時之一開始位置中之圖1之裝置 之一透視圖,圖3展示自圖2之裝置之一線鋪設結構之配置於一晶圓固持裝置之上方之一部分之一示意詳細側視圖,圖4展示一旦推進一線傳送夾之對應於圖2之一圖;圖5展示在該線鋪設程序之一線切割階段中之類似於圖3之一示意詳細側視圖,圖6展示在對應於圖5之該線切割階段之對應於圖4之一圖,圖7展示介於一經定位太陽電池晶圓與尚未被佔據之一晶圓位置之間之過渡區域之一透視細節圖以繪示設置於此處之線彎曲元件,圖8展示根據圖1至圖7之該裝置之一部分側視圖,圖9展示自圖7之區域之一詳細縱向截面圖,圖10展示一旦將一晶圓壓下裝置放置於適當位置中之該程序階段中之自圖6之透視圖,圖11展示一旦移回該線傳送夾之自圖10之透視圖,圖12展示在該線鋪設程序之結束時之自圖11之透視圖。
1‧‧‧晶圓固持裝置
2‧‧‧線切割器
5‧‧‧位移軸
6‧‧‧位移軸
7‧‧‧位移軸
8‧‧‧機器控制器
8a‧‧‧輸入
8b‧‧‧輸出
C1‧‧‧卡盤
C2‧‧‧卡盤
G0‧‧‧線固持夾
G1‧‧‧線固持夾
GT‧‧‧線傳送夾
GZ‧‧‧線饋進夾
S‧‧‧串列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用於安裝提供一串聯連接之太陽電池接觸線(4)之裝置,該等接觸線沿一串列方向(S)連續地延伸於待形成之一太陽電池串列中之一前太陽電池晶圓(W1)之一上側上及跟隨該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一後太陽電池晶圓(W2)之一下側上,其包括:一晶圓固持裝置(1),其中可沿該串列方向依序將該等太陽電池晶圓定位於各自晶圓固持位置(C1至Cn)中,一線鋪設機構,其具有一線饋進夾(GZ)及相對於該線饋進夾之沿該串列方向可移動之一線傳送夾(GT),該等夾係配置於該晶圓固持裝置之上方;經設計以將該等接觸線夾緊且固持於該後太陽電池晶圓之晶圓固持位置之後之一線固持夾(G1);及一線切割器(2),及線鋪設控制構件(8),其控制該線鋪設機構以實施一線鋪設程序,其中一旦該前太陽電池晶圓定位於其各自晶圓固持位置且該後太陽電池晶圓定位於其各自晶圓固持位置中之前,該等接觸線自該線饋進夾被轉移至該線傳送夾,沿該串列方向由該線傳送夾在該後太陽電池晶圓之晶圓固持位置的上方及經定位之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上側的上方推進,由該後太陽電池晶圓之該晶圓固持位置之後的線固持夾夾緊且固持,且接著在該線固持夾之後由該線切割器割斷。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等線鋪設控制機構控制該線饋進夾自一線夾箝位置進入一線釋放位置,且控制該線傳送夾自一線釋放位置進入一線夾箝位置,以將該等接觸線自該線饋進夾轉移至該線傳送夾。
  3.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中該線切割器係配置於該線饋進夾與 該線固持夾之間,且在其啟動該線切割器以割斷該等接觸線之前,該等線鋪設控制構件控制該線饋進夾自一線釋放位置進入一線夾箝位置。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線切割器包含垂直於該串列方向配置之一饋進側切割板(2a)及以一平面平行方式頂住該饋進側切割板之一第二切割板(2b),該兩個切割板在其平行平面中相對於彼此可移位,且具有沿該串列方向延伸之對應線引入開口(3a、3b),其中該饋進側切割板之該等線引入開口具有一圓錐形漸縮形狀。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線鋪設機構包括一線彎曲器(B1),其經組態以彎曲在該後太陽電池晶圓之該晶圓固持位置之上方及該前太陽電池晶圓之該上側之上方,於該前太陽電池晶圓之該上側與該後太陽電池晶圓之該晶圓固持位置之間推進的該等接觸線。
  6. 一種用於安裝提供一串聯連接之太陽電池接觸線(4)之方法,該等接觸線沿一串列方向(S)連續地延伸於一前太陽電池晶圓(W1)之一上側上及跟隨待形成之一太陽電池串列中之該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一後太陽電池晶圓(W2)之一下側上,其包括以下步驟:將該前太陽電池晶圓定位於一具有固持裝置(1)之一各自晶圓固持位置(C1)中,將該等接觸線自配置於該晶圓固持裝置之上方之一線饋進夾(GZ)轉移至一線傳送夾(GT),在該後太陽電池晶圓之一具有固持位置(C2)的上方及該經定位之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上側的上方,沿該串列方向推進該等接觸線穿過該線傳送夾,通過一線固持夾(G2)夾緊且固持該後太陽電池晶圓之該晶圓固 持位置之後之該等接觸線,且通過該線饋進夾夾緊且固持該線固持夾之後之該等接觸線,通過一線切割器(2)切割該線固持夾之後及該線饋進夾之前之該等接觸線,及將該後太陽電池晶圓定位於其各自晶圓固持位置中。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為了將該等接觸線自該線饋進夾轉移至該線傳送夾,控制該線饋進夾自一線夾箝位置進入一線釋放位置,且控制該線傳送夾自一線釋放位置進入一線夾箝位置。
  8. 如請求項6或7之方法,其中在該線饋進夾與該線固持夾之間割斷該等接觸線,且事先控制該線饋進夾自一線釋放位置進入一線夾箝位置。
  9. 如請求項6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通過自該前太陽電池晶圓之該上側之一位準至該後太陽電池晶圓之該晶圓固持位置之一位準之一線彎曲器(B1)來彎曲在該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上側與該後太陽電池晶圓之該晶圓固持位置之間之先前經移動的接觸線。
  10. 如請求項6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一旦推進該等接觸線,則將一壓下裝置(N1)放置於該前太陽電池晶圓之上側上,且一旦放開該等接觸線,則移回該線傳送夾進入傳送自該線饋進夾之復原接觸線之一位置。
TW102141508A 2012-11-14 2013-11-14 用於將接觸線施用至太陽電池晶圓之裝置及方法 TW2014270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220815.1A DE102012220815A1 (de) 2012-11-14 2012-11-14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bringen von Kontaktdrähten auf Solarzellenwaf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7064A true TW201427064A (zh) 2014-07-01

Family

ID=4958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1508A TW201427064A (zh) 2012-11-14 2013-11-14 用於將接觸線施用至太陽電池晶圓之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50137B2 (zh)
EP (1) EP2920821B1 (zh)
CN (1) CN104995746A (zh)
DE (1) DE102012220815A1 (zh)
TW (1) TW201427064A (zh)
WO (1) WO201407613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9888B (zh) * 2014-10-27 2019-02-01 南韓商杰宜斯科技有限公司 串接裝置之導線傳遞裝置
TWI650878B (zh) * 2016-03-24 2019-02-11 南韓商杰宜斯科技有限公司 固定裝置的導線處理裝置
CN110473933A (zh) * 2015-10-02 2019-11-1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附接太阳能电池板的互连器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8889A (zh) * 2018-02-13 2018-06-22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片互联方法
CN111937162A (zh) 2018-03-29 2020-11-13 太阳能公司 太阳能电池的基于导线的金属化和串接
CN112296211A (zh) * 2020-10-29 2021-02-02 苏州晟成光伏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上高温布并引线折弯机
CN114310075B (zh) * 2022-03-03 2022-06-21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焊接方法、电池串、电池组件和焊接设备
CN114770781B (zh) * 2022-06-22 2022-10-14 成都泰美克晶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c晶片改弦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0519A (en) * 1982-05-28 1984-02-07 Amp Incorporated Electron beam welded photovoltaic cell interconnections
EP0749636A1 (en) * 1994-12-01 1996-12-27 Angewandte Solarenergie - ASE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ng solar cells
DE102006006715B4 (de) 2005-02-18 2016-10-20 Komax Holding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srichten und Befestigen eines Bandes an einer Solarzelle
EP2439782A4 (en) * 2009-06-03 2013-07-31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GUIDE WIRE CONN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CELLS
DE102010016476B4 (de) * 2010-04-16 2022-09-29 Meyer Burger (Germany) Gmbh Verfahren zum Aufbringen von Kontaktdrähten auf eine Oberfläche einer Photovoltaikzelle, Photovoltaikzelle, Photovoltaikmodul, Anordnung zum Aufbringen von Kontaktdrähten auf eine Oberfläche einer Photovoltaikzelle
DE102011081674A1 (de) 2011-08-26 2013-02-28 Schmid Technology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lektrischen Kontaktierung von Solarzellenwafer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9888B (zh) * 2014-10-27 2019-02-01 南韓商杰宜斯科技有限公司 串接裝置之導線傳遞裝置
CN110473933A (zh) * 2015-10-02 2019-11-1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附接太阳能电池板的互连器的方法
CN110473933B (zh) * 2015-10-02 2023-10-24 上饶新源越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附接太阳能电池板的互连器的方法
TWI650878B (zh) * 2016-03-24 2019-02-11 南韓商杰宜斯科技有限公司 固定裝置的導線處理裝置
US10741716B2 (en) 2016-03-24 2020-08-11 Zeus Co., Ltd. Wir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abb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20821B1 (de) 2016-11-02
CN104995746A (zh) 2015-10-21
EP2920821A1 (de) 2015-09-23
WO2014076134A1 (de) 2014-05-22
US20160155887A1 (en) 2016-06-02
US9450137B2 (en) 2016-09-20
DE102012220815A1 (de)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27064A (zh) 用於將接觸線施用至太陽電池晶圓之裝置及方法
JP6118597B2 (ja) 電線端処理装置
US4360962A (en) Wire harness
JP6366611B2 (ja) 先進複合構成部材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TW201635579A (zh) 串接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06021935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and fixing ribbon on a solar cell
JP6108103B2 (ja) 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JP2013041888A (ja) 太陽電池セル組立装置及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271632A (ja) ワイヤーストリップ装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圧接機及びワイヤーストリップ方法
US5943751A (en) Wire end alignment assembly for wire crimping apparatus
CN109623221B (zh) 电池片的焊带布设机构及太阳能电池片焊接机
JP2018022679A (ja) ワイヤ束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160301178A1 (en) Wire discharge device
CN206040678U (zh) 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
US20170338011A1 (en) Conductor twis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ading a twisting head
JPH0765652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製造装置
JP2013041889A (ja) 太陽電池セル組立装置及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051916A (ja) コイル及び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CN206236691U (zh) 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
JP2000285748A (ja) 電線の捩れ矯正装置
JP2013237096A (ja) 線材の矯正装置、矯正方法及び線材の供給装置
KR101085432B1 (ko) 접착테이프의 부착장치
CN108376727B (zh) 焊带搬运装置和焊带搬运方法
JP5222760B2 (ja) 電線排出シュート、それを有する端子圧着電線製造機及び端子圧着電線製造方法
JP4346769B2 (ja) 電線圧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