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6243A - 自動鉛筆 - Google Patents

自動鉛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6243A
TW201416243A TW102125557A TW102125557A TW201416243A TW 201416243 A TW201416243 A TW 201416243A TW 102125557 A TW102125557 A TW 102125557A TW 102125557 A TW102125557 A TW 102125557A TW 201416243 A TW201416243 A TW 2014162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fill
inner cylinder
shaft
core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5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9457B (zh
Inventor
Kei Oomoto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enci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encil Co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enci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416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6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4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03Propelling pencils with lead sections or lead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06Pencil-barr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16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tepwise feed of writing-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24Assembling, finishing, or repairing propelling penc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3/00Holders or connectors for writing implements; Means for protecting the writing-points
    • B43K23/008Holders comprising finger g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5/00Attaching writing implements to wearing apparel or objects involving constructional changes of the implements
    • B43K25/02Clips
    • B43K25/026Clips combined with othe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5/00Attaching writing implements to wearing apparel or objects involving constructional changes of the implements
    • B43K25/02Clips
    • B43K25/028Clips combined with means for propelling, projecting or retracting the writing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9/00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 B43K29/02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with rubber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自動鉛筆具備有:軸筒(1),其係構成外圍;及內筒,其係由能夠繞軸旋動地容納於該軸筒內的凸輪形成構件(15)所構成;以及操作部(16),其係可以使前述內筒旋動。在前述軸筒(1)及前述內筒(15)之側面,分別形成有軸向較長的筆芯之補給窗(1a、15a),並且在藉由前述操作部(16)之操作而進行前述內筒對前述軸筒之特定的旋動位置中,前述各補給窗(1a、15a)是以連通之方式所構成,且筆芯之補給口(18)能藉由所連通的各補給窗而開口。藉由該構成,可以提供一種可以提高補給筆芯時的操作性,並且即便是在設計上亦為優異的自動鉛筆。

Description

自動鉛筆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以輕易地補給筆芯(備用筆芯:spare lead)的自動鉛筆(mechanical pencil)。
例如敲擊(knock)式的自動鉛筆,係發揮以下的作用:在軸筒之後端部能夠裝卸地安裝有敲擊蓋(knock cover),將該敲擊蓋朝向軸向進行敲擊操作,藉此容納於軸筒內的芯盒之筆芯(備用筆芯),能藉由芯固定夾頭(chuck)和保持夾頭之作用,從軸筒前端側之唇部依次導出。
然後,在補給前述筆芯的情況,係將前述敲擊蓋卸下,並且亦將容納於該敲擊蓋內的橡皮擦卸下,而完成對芯盒後端部之補給口補給筆芯的操作。
在補給該筆芯時,為了要將自動鉛筆之軸筒拿在一隻手上,且用另一隻手拿補給的筆芯,卸下的前述敲擊蓋或橡皮擦就要暫時放在桌子上。因而,屢屢經歷敲擊蓋或橡皮擦從桌子上滾落的問題,也時常招來丟失前述敲擊蓋等的問題。
因此,有針對在補給筆芯時,不需要進行前述敲擊蓋或橡皮擦之卸下操作的自動鉛筆提出方案,此提出方案已揭示於日本特開2005-231148號公報。
可是,在前述日本特開2005-231148號公報中有揭示二個自動鉛筆之形態,其第1構成,係採用以下的構成:藉由支軸而能夠旋動地將夾子(clip)構件安裝於軸筒,並且在前述支軸捲裝有彈簧構件,且前述夾子構件之前端部是藉由前述彈簧構件而壓接於軸筒之外側面。
然後,在軸筒之側面形成有軸向較長的筆芯之補給窗,而覆蓋該補給窗的開閉蓋,是以藉由前述支軸及彈簧構件來維持其始終閉合之狀態的方式所安裝。
依據前述第1構成之自動鉛筆時,因其為夾子構件及補給窗之開閉蓋一同安裝於支軸,而且藉由彈簧構件將夾子構件及開閉蓋朝向閉合之方向彈壓的構成,故而前述支軸及彈簧構件附近的構造複雜化,且需要對該組裝進行特別的工夫。
又,在補給筆芯時,必須用一隻手夾持自動鉛筆之軸筒,且用另一隻手進行將藉由彈簧構件而朝向閉合之方向彈壓的前述開閉蓋予以打開之操作。因而,將筆芯插入於前述補給窗之操作並非容易,且留下欠缺操作性的問題。
另一方面,前述日本特開2005-231148號公報所揭示的第2構成之自動鉛筆,係採用以下的構成:覆蓋軸筒本體之後半部的帽蓋(cap)構件,是能夠旋轉地裝設於前述軸筒本體。然後,在帽蓋構件之周側面施有軸向較長的 筆芯之補給窗,而在其內側之軸筒本體側也施有軸向較長的補給窗。
藉此,可以藉由使前述帽蓋構件朝向軸向旋動,來使分別形成於帽蓋構件和軸筒本體的筆芯補給窗一致,且可以在此狀態下將筆芯補給至芯盒內。
依據前述第2構成之自動鉛筆時,由於其發揮藉由使覆蓋軸筒本體之後半部的帽蓋構件旋動,來使筆芯之補給窗開閉的功能,所以在如前述專利文獻所示般地採用將夾子一體地安裝於帽蓋構件的構成之情況,夾子和筆芯之補給窗,係有必要在圓周方向錯開位置來配置。
因此,筆芯之補給窗係形成始終露出於與夾子之配置位置不同的帽蓋構件之一部分的狀態,且外形較差而期望在設計上下工夫。
又,依據第2構成之自動鉛筆時,因其為使覆蓋軸筒本體之後半部的夾子構件旋動之構成,故而在旋動操作帽蓋構件時,夾持的位置會受到限制。因此難以進行一邊用一隻手拿自動鉛筆同時一邊使帽蓋構件旋動的操作(一隻手迴旋),藉此也有補給筆芯時之操作上的困難點。
本發明係為了消除以往的自動鉛筆之前述問題點而開發完成者,其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自動鉛筆,其藉由操作部之操作使容納於軸筒內之內筒繞軸旋動,而筆芯之補給口是以能開閉的方式所構成,藉此,可以提高補給筆芯時的 操作性,並且在設計上也很優異。
為了解決前述課題而開發完成的本發明之自動鉛筆,其特徵為,具備有:軸筒,其係構成外圍;及內筒,其係能夠繞軸旋動地容納於該軸筒內;以及操作部,其係可以使前述內筒旋動,在前述軸筒及前述內筒之側面,分別形成有軸向較長的筆芯之補給窗,並且在藉由前述操作部之操作而進行前述內筒對前述軸筒之特定的旋動位置中,前述各補給窗是以連通之方式所構成,且筆芯之補給口是以能藉由所連通的各補給窗而開口之方式所構成。
在此情況,可以較佳地採用在可以使前述內筒旋動之操作部係配置有夾子構件的構成,且較佳是構成為:在形成於前述軸筒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窗能藉由前述夾子構件所覆蓋的狀態下前述筆芯之補給口是呈閉塞狀態,在形成於前述軸筒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窗未能藉由前述夾子構件所覆蓋的狀態下前述筆芯之補給口是呈開口狀態。
然後,在本發明之自動鉛筆之一個較佳形態中,前述內筒,係在其內側配置有芯盒的凸輪形成構件,在該凸輪形成構件,係在筆芯之補給口能藉由前述操作部之操作而開口的狀態下,形成有將前述芯盒保持於前進狀態的凸輪面,在前述芯盒之前進狀態下,是構成筆芯之夾持能藉由安裝於前述芯盒之前端部的芯固定夾頭來解除,並且藉由摩擦來保持前述筆芯的保持夾頭,是能採用鄰近於前述筆芯之導出口所配置的構成。
又,在本發明之自動鉛筆之另一個較佳形態中,前述 內筒為芯盒,且構成為:在該芯盒之前端部安裝有芯固定夾頭,芯固定夾頭是構成能夠藉由敲擊操作部之敲擊操作而通過前述芯盒朝向軸向移動,且構成可以基於前述芯固定夾頭之軸向的移動,來將芯盒內之筆芯從軸筒之前端部依次導出。
然後,較佳是具備有限制前述內筒對前述軸筒之繞軸之旋動範圍的止動件機構,且在其一個形態中,係在能藉由前述止動件機構來限制前述內筒之繞軸之旋動的位置,前述筆芯之補給口是以開口之方式所構成。又,在另一個形態中,係在能藉由前述止動件機構來限制前述內筒之繞軸之旋動的位置,形成於前述軸筒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窗是成為能由前述夾子構件所覆蓋的狀態。
依據前述本發明之自動鉛筆時,在構成外圍的軸筒內能夠繞軸旋動地容納有內筒,且藉由操作部之操作來使前述內筒旋動,藉此形成於軸筒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口能進行開閉。
因而,容易一邊夾持構成自動鉛筆之外圍的軸筒,同時一邊用手指等來操作前述操作部,藉此容易藉由前述一隻手迴旋之操作,來進行筆芯之補給口的開閉操作。
故而,由於可以用另一隻手拿筆芯,且將該筆芯投入前述補給口,所以可以特別地提高補給筆芯時的操作性。
又,在採用將夾子構件安裝於前述操作部的構成情況,可以藉由前述夾子構件來覆蓋形成於軸筒之側面之軸向較長的筆芯之補給窗。在此情況,在前述筆芯之補給口 呈閉塞之狀態下,前述夾子構件是以與補給窗對峙之方式所構成,藉此可以在補給筆芯時以外的常態下,藉由前述夾子構件來隱藏筆芯之補給窗。
藉此,能夠提供一種在常態下前述補給窗不會露出之外形整齊的自動鉛筆。
1‧‧‧軸筒
1a‧‧‧補給窗
1b、1c‧‧‧肋條構件
1d‧‧‧縱向槽
1e‧‧‧圓環狀階差部
1f‧‧‧凸部
1g‧‧‧小突起
1h‧‧‧卡止突起
2‧‧‧握柄橡膠
3‧‧‧唇部構件(封口件)
4‧‧‧前端管
5‧‧‧保持夾頭
7‧‧‧芯盒(內筒)
7a‧‧‧補給窗
7b‧‧‧壁厚部
7c‧‧‧導引構件
7d‧‧‧正交面
7e‧‧‧傾斜面
7f、7g‧‧‧旋轉止動件
7h‧‧‧溝槽
8‧‧‧芯固定夾頭
9‧‧‧緊固器
11‧‧‧接頭構件
12‧‧‧夾頭彈簧
13‧‧‧橡皮擦
14‧‧‧敲擊蓋
15‧‧‧凸輪形成構件(內筒)
15a‧‧‧補給窗
15b‧‧‧凸輪面
15c‧‧‧頂面
15d、15e‧‧‧側緣
16‧‧‧操作部
16a‧‧‧凸狀肋條
16b‧‧‧半球狀突起
16c‧‧‧卡止槽
17‧‧‧夾子構件
18‧‧‧芯補給口
L‧‧‧筆芯
第1圖係就本發明的自動鉛筆之第1形態顯示筆芯之補給口呈閉塞之狀態的中央剖視圖。
第2圖係顯示該筆芯之補給口呈開口之狀態的中央剖視圖。
第3圖係第1圖所示之狀態中的前端部分之放大剖視圖。
第4圖係第2圖所示之狀態中的前端部分之放大剖視圖。
第5圖(a)至(c)係顯示第1形態中所用的芯盒之單體構成的立體圖及俯視圖。
第6圖(a)及(b)係顯示第1形態中所用的軸筒之單體構成的立體圖及俯視圖。
第7A圖係顯示第1形態中所用的附夾子內筒(凸輪形成構件)之立體圖。
第7B圖係改變角度而顯示該附夾子內筒(凸輪形成構件)之立體圖。
第7C圖係更進一步改變角度而顯示該附夾子內筒 (凸輪形成構件)之立體圖。
第8圖(a)及(b)係顯示將第5圖所示之芯盒組合於第7A圖及第7B圖所示的附夾子內筒之狀態的俯視圖。
第9圖係就本發明的自動鉛筆之第2形態顯示筆芯之補給口呈閉塞之狀態的中央剖視圖。
第10圖係顯示該筆芯之補給口呈開口之狀態的中央剖視圖。
第11圖(a)及(b)係顯示第2形態中所用的軸筒之單體構成的剖視圖及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第12圖係顯示第2形態中所用的芯盒(內筒)之單體構成的立體圖。
第13圖係配置於顯示第12圖所示的芯盒(內筒)之後端部的附夾子操作部之放大立體圖。
第14圖係顯示將第13圖所示之附夾子操作部組合於第11圖所示之軸筒的狀態之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以下,基於圖所示之實施形態就本發明之自動鉛筆加以說明。另外,在以下所示之各圖中,雖然是以同一符號顯示同一部分或是執行同一功能的部分,但是也有依紙面狀況而在一部分的圖式中,於代表部分附記符號,其詳細構成則引用附記於其他圖式中的符號來加以說明的情況。
首先,第1圖至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自動鉛筆之第 1形態。在第1圖及第2圖中,符號1係顯示構成其外圍的軸筒,在該軸筒1之前端部側,係以捲裝軸筒1之方式而裝設有握柄橡膠(grip rubber)2。又,在前述軸筒1之前端部,亦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般地藉由螺入而安裝有唇部構件(封口件)3,且在該唇部構件3之前端部,以突出之狀態裝設有前端管4。
此外,在前述前端管4中之鄰近芯導出口的內周面,係於中央形成有通孔,且容納有可以藉由摩擦來保持筆芯的橡膠製之保持夾頭5(參照第3圖、第4圖)。
在前述軸筒1內係容納有與軸筒1同軸狀的芯盒7,且在該芯盒7之前端部連結有芯固定夾頭8。在該芯固定夾頭8,係沿著其軸心而形成有通孔,而藉由黃銅所形成的前端部是分割成複數個,被分割出的前端部之周圍,是以游嵌於同樣藉由黃銅而形成環狀之緊固器9(參照第3圖、第4圖)內的方式所裝設。
前述芯固定夾頭8,係能夠朝向軸向滑動地裝設於覆蓋其周圍之呈圓筒狀並形成短軸狀的接頭構件11內,前述接頭構件11之外周面係嵌合安裝於前述軸筒1之前端部的內周面。
又,在前述接頭構件11與芯盒7之間,係配置有螺旋狀的夾頭彈簧12。亦即,前述夾頭彈簧12之後端部係與形成於前述芯盒7之前端部附近的階差部抵接,又前述夾頭彈簧12之前端部係抵接於前述接頭構件11之後端部。
因而,藉由前述夾頭彈簧12之作用,前述芯盒7及芯固定夾頭8係能彈壓於朝向軸向後退的方向,藉由芯固定夾頭8之前端部容納於前述緊固器9內,筆芯就能在芯固定夾頭8之通孔內成為被夾持的狀態。
另一方面,前述芯盒7之後半部係形成稍微粗,且在其後端部之開口,能夠裝卸地裝設有橡皮擦13。又覆蓋前述橡皮擦13的敲擊蓋14是能夠裝卸地安裝於前述芯盒7之後端部圓周表面。又在前述軸筒1之後半部,於軸筒1與芯盒7之間,係配置有可對前述軸筒1發揮作為能夠繞軸旋動之內筒功能的凸輪形成構件15。
另外,作為前述內筒的凸輪形成構件15之一部分,係朝向前述軸筒1之後端部而構成環狀的操作部16,且在此實施形態中,夾子構件17之根部是一體地形成於前述操作部16之一部分。
因而,藉由旋動操作前述夾子構件17或是前述操作部16,作為內筒的凸輪形成構件15,就如同前述般地在軸筒1內繞軸旋動。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在前述軸筒1之側面,係形成有軸向較長的筆芯之補給窗1a,又在作為內筒的凸輪形成構件15之側面,亦形成有軸向較長的筆芯之補給窗15a。進而在前述芯盒7亦形成有軸向較長的筆芯之補給窗7a。
因而如第2圖所示,在前述凸輪形成構件15對前述軸筒1之特定的旋動位置,前述各補給窗1a、15a、7a是 呈連通狀態,藉此筆芯之補給口18是呈開口狀態。故而,可以利用開口的筆芯之補給口18,如第2圖所示般地將筆芯L補給至芯盒7內。
另外,在圖所示的實施形態中,亦可以藉由從前述芯盒7之後端部卸下敲擊蓋14及橡皮擦13,將筆芯L補給至芯盒7內。
第5圖顯示前述芯盒7之單體構成,其中(a)係顯示將前述補給窗7a朝上的狀態之立體圖,(b)係顯示使其對(a)之狀態朝向軸向大致進行半旋轉的狀態之立體圖。又(c)係顯示將(b)所示之面朝上的俯視圖。
在該芯盒7之直徑形成稍微粗的後半部,係如同前述般地形成有軸向較長的筆芯之補給窗7a,且在形成有該補給窗7a的芯盒之背面側突出形成有壁厚部7b。
在該壁厚部7b係形成有軸向較長的導引構件7c、形成於與軸正交之方向的正交面7d、朝向圓周方向連續於該正交面7d的傾斜面7e。
更且,沿著前述壁厚部7b中之軸向所成的兩側緣7f、7g,係供後述的附夾子之內筒(凸輪形成構件)15之一部分抵接,藉此發揮作為限制內筒15之繞軸之旋動範圍的旋轉止動件之功能。
其次,第6圖係顯示前述軸筒1之單體構成,其中(a)係顯示將前述補給窗1a朝上的狀態之立體圖,(b)係顯示去除掉前述補給窗1a側之半周面的狀態之剖視圖。
在前述軸筒1中之形成有補給窗1a的位置之背側的內周面,係如第6圖(b)所示以平行於軸向之狀態且突出於內面之狀態形成有2根肋條(rib)構件1b、1c。藉由前述2根肋條構件1b、1c,於其間實質形成有軸向較長的縱向槽1d。
因而,在將前述芯盒7插入於前述軸筒1內的組裝狀態中,形成於芯盒7之軸向較長的前述導引構件7c,是進入形成於軸筒1內的前述2根肋條構件1b、1c之間的縱向槽1d內,且芯盒7係成為在軸筒1內朝向軸向滑動,且能限制軸旋轉的狀態。
此外在此狀態下,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地,分別形成於軸筒1及芯盒7之軸向較長的筆芯之補給窗1a、7a的位置是以一致之方式所構成。
第7A圖至第7C圖係顯示附夾子之內筒(凸輪形成構件)15的立體圖,第7A圖係前述補給窗15a位於前側之狀態的立體圖,第7B圖及第7C圖係顯示從第7A圖之狀態進而分別使其軸旋轉90度的情況之立體圖。
如同前述般,前述內筒(凸輪形成構件)15,係使其後端部成為環狀的操作部16,在該操作部16一體地成形有夾子構件17。
又,內筒15係以將圓筒體在軸向分割成一半後的狀態所構成,殘餘的半周面之一部分,形成有前述軸向較長的筆芯之補給窗15a。
如第7B圖及第7C圖所示,在前述內筒15中之鄰接 前述操作部16之部分的圓筒部之端面,係形成有對軸形成傾斜狀態的凸輪面15b、以及連續於該凸輪面15b的頂面15c,又在半周面殘餘的內筒15之軸向的兩側緣15d、15e,是與形成於前述芯盒7之旋轉止動件7f、7g抵接,並發揮作為限制內筒15之繞軸之旋動範圍的止動件機構之功能。
第8圖係就前述止動件機構之動作、及將前述芯盒7和芯固定夾頭8設定為前進或是後退狀態的前後移動機構之動作加以說明者。
亦即,第8圖係以在前述內筒15內裝設有前述芯盒7之狀態所示者,其中(a)係顯示芯盒7以及芯固定夾頭8後退的狀態(第1圖、第3圖之狀態),(b)係顯示芯盒7以及芯固定夾頭8前進的狀態(第2圖、第4圖之狀態)。
另外,在第8圖中,芯盒7係僅圖示其後半部之直徑形成稍微粗的部分。
在第8圖(a)所示之狀態中,形成於芯盒7的前述傾斜面7e,係藉由第1圖至第4圖所示的夾頭彈簧12之作用,抵接於內筒(凸輪形成構件)15的凸輪面15b。
藉由前述芯盒7之傾斜面7e抵接於前述內筒15之凸輪面15b,前述內筒15就能朝向右旋轉的方向彈壓,藉此形成於芯盒7的一方之旋轉止動件7g,係與形成於內筒15的一方之側緣15d抵接,且內筒15發揮能限制此程度以上之朝向右方之旋動的止動件機構之功能。
在此狀態下,如第1圖所示,芯盒7及芯固定夾頭8係成為後退狀態,而形成於前述軸筒1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窗1a,則成為能藉由前述夾子構件17所覆蓋的狀態。更且在此狀態下,形成於軸筒1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窗1a,係藉由前述內筒15而在內側閉合,且筆芯之補給口是呈閉塞狀態。
又在此狀態下,如第3圖所示,芯固定夾頭8之前端部,係容納於環狀之緊固器9內,且芯固定夾頭8成為夾持筆芯的狀態。
第8圖(b)係顯示在前述第8圖(a)所示之狀態下,使環狀之操作部16或是與此操作部16一體成形的夾子構件17左旋轉的狀態。
亦即,當在第8圖(a)所示之狀態下使環狀之操作部16或是夾子構件17左旋轉時,形成於前述內筒15的凸輪面15b,就發揮將形成於芯盒7之傾斜面7e朝向前方推出的作用。
當使前述操作部16或是夾子構件17更進一步左旋轉時,如第8圖(b)所示,形成於芯盒7的正交面7d,就會乘坐在形成於前述內筒15之頂面15c上。
然後,形成於內筒15的另一方之側緣15e,會與形成於芯盒7的另一方之旋轉止動件7f抵接,而內筒15係發揮能限制此程度以上之朝向左方向之旋動的止動件機構之功能。
另外,在此實施形態中,第8圖(a)至第8圖(b) 的前述內筒15之旋動範圍,係設定在90度左右。
在第8圖(b)所示之狀態中,如第2圖所示,形成於軸筒1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窗1a,係不藉由前述夾子構件17所覆蓋,而是在形成於軸筒1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窗1a,使得形成於內筒15的補給窗15a以及形成於芯盒7的補給窗7a一致並連通,藉此成為筆芯之補給口18呈開口的狀態。因而,如第2圖所示,可以從所開口之軸向較長的補給口18投入筆芯L。
又,在此狀態下,如第2圖及第4圖所示,芯盒7及芯固定夾頭8係成為前進狀態,而芯固定夾頭8之前端部,係從環狀之緊固器9突出並成為筆芯之夾持被解除的狀態。
因而,補給至芯盒7內的筆芯L,係穿通芯固定夾頭8,且其前端部立即到達(落下)鄰近於前端管4之芯導出口所配置的保持夾頭5之位置。藉此所補給的筆芯L之前端部,就能藉由前述前端管4內之保持夾頭5,保持在即將導出前的狀態。
因此,將前述操作部16或是夾子構件17,返回到第8圖(a)所示之狀態,且敲擊操作前述敲擊蓋14,藉此發揮筆芯L能從前端管4之芯導出口依次導出的作用。
依據以上說明之第1圖至第8圖所示的第1形態之自動鉛筆時,所補給的筆芯L之前端部,就會立即到達鄰近於前端管4之芯導出口所配置的保持夾頭5之位置。因而,藉由將敲擊蓋14進行1至2次左右的敲擊操作,筆 芯L之前端部就會依芯固定夾頭8及保持夾頭5進行的筆芯L之導出動作而從前端管4立即導出,且成為能夠書寫的狀態。
依據前述第1形態時,除了可以獲得能提高補給筆芯時的操作性等在前述發明效果乙欄中所記載之獨自作用效果以外,亦可以獲得能不需要反覆進行為了導出已補給之筆芯而需要多次之敲擊操作等的獨自效果。
其次,第9圖至第14圖係顯示本發明的自動鉛筆之第2形態。第9圖及第10圖係顯示第2形態之全體構成,且以同一符號來顯示完成與已說明之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各部同一功能的部分。因而,其詳細說明係適當省略。
在第2實施形態中,在第1形態中發揮作為內筒之功能的凸輪形成構件15係被去除掉,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前述中筒係兼作芯盒7。
亦即,藉由旋動操作操作部16,作為中筒之芯盒7就能以旋動之方式所構成。藉此,可選擇以下之狀態:形成於軸筒1的補給窗1a、形成於芯盒7的補給窗7a不連通而筆芯之補給口呈閉塞的第9圖所示之狀態、前述補給窗1a、7a連動而筆芯之補給口18呈開口的第10圖所示之狀態。
又,在筆芯之補給口呈閉塞的第9圖所示之狀態下,與第1形態同樣,形成於軸筒1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窗1a,是成為能藉由夾子構件17所覆蓋的狀態。然後,在 筆芯之補給口18呈開口的第10圖所示之狀態下,與第1形態同樣,形成於軸筒1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窗1a,是成為不能藉由夾子構件17所覆蓋的狀態,而可以在此狀態下從軸向較長的補給口18將筆芯L補給至芯盒7內。
又,在第2形態中,由於第1形態中的凸輪形成構件15已被去除,所以藉由旋動操作操作部16,就可以不使芯盒7及芯固定夾頭8前進動作,且在此實施形態中,藉由敲擊操作敲擊蓋14,芯固定夾頭8就會與芯盒7一同前進,並以其前端部從前述緊固器9突出的方式進行動作。
然後,藉由敲擊操作之解除,芯固定夾頭8會與芯盒7一同藉由夾頭彈簧12之作用而後退,而芯固定夾頭之前端部則容納於緊固器9內,且完成與通常的敲擊式之自動鉛筆同樣的動作。
亦即,藉由前述敲擊操作之反覆進行,由芯固定夾頭8所夾持的筆芯,就能發揮依次從前端管4導出的作用。
第11圖係顯示第2形態中所用的軸筒1之構成。第11圖(a)係在補給窗1a部分切斷後的剖視圖,第11圖(b)係放大顯示軸筒1之後端部的立體圖。
在該軸筒1之後端部的開口內部,係形成有圓環狀之階差部1e,而在該圓環狀之階差部1e,係軸旋轉並隔著大致90度而突出形成有凸部1f。該凸部,係如同在後面基於第14圖所說明般,發揮作為限制內筒(芯盒)7對軸筒1之繞軸之旋動範圍的止動件機構之功能。
與形成於前述圓環狀之階差部1e之位在90度之範圍的各凸部1f之內側鄰接,而形成有突出成圓弧狀的小突起1g,此如同基於第14圖所說明般,是為了對操作部16之旋動操作提供鍵音(click)感所設置。
第12圖係顯示作為內筒的芯盒7之構成,該芯盒7之後半部的直徑係形成稍微粗,並形成有軸向較長的筆芯之補給窗7a。又,在直徑形成稍微粗的後半部,係為了避開前述補給窗7a之形成位置而形成有軸向較長的溝槽7h,該溝槽7h係以大致90度之間隔配置於芯盒7之軸周圍。
第13圖係放大顯示裝設於前述芯盒7之後端部的附夾子17之操作部16,在圓環狀之操作部16的內徑部,係在以90度之間隔使凸狀之肋條16a朝向軸向突出的狀態下成形。又,在操作部16之前端緣的180度對向之位置,係形成有半球狀之突起16b。
該第13圖所示的附夾子17之操作部16,係在其後端部之開口可供第12圖所示的芯盒7之前端部插入,而形成於操作部16的前述凸狀之肋條16a,是插入於芯盒7之溝槽7h,藉此操作部16係配置於芯盒7之後端部側。
亦即,操作部16之凸狀的肋條16a,是插入於芯盒7之溝槽7h,藉此,相對於操作部16,芯盒7係朝向軸向滑動,且發揮操作部16之軸向之旋動動作傳遞至芯盒7的作用。
第14圖係顯示前述軸筒1、與能夠旋動地安裝於該 軸筒1之後端部的操作部16之關係,在第14圖中係刪除軸筒1及操作部16之前面側而顯示各自的圓周方向之一部分。
在前述軸筒1之後端部,係形成有朝向內周方向突出的環狀突出部1h,形成於前述操作部16的環狀之槽部16c,可供該環狀突出部1h進入,藉此前述操作部16能夠旋動地裝設於前述軸筒1。
然後,形成於操作部16的前述半球狀突起16b,是成為與形成於軸筒1的圓環狀之階差部1e抵接的狀態。因而,藉由對軸筒1旋動操作操作部16,操作部16側之半球狀突起16b,就能發揮滑動於軸筒1側之圓環狀階差部1e之上方的作用。
又,操作部16側之半球狀突起16b,是抵接於軸筒1側之凸部1f,藉此能限制操作部16之旋動,因而,在此實施形態中,是作為操作部16對軸筒1之旋動範圍成為90度的止動件機構來動作。
更且,由於是與形成於軸筒1之前述凸部1f鄰接,而形成有圓弧狀之小突起1g,所以形成於操作部16之半球狀突起16b,係發揮伴隨操作部16之旋動操作而越過前述小突起1g並抵接於筒1側之凸部1f的作用。
藉此,在前述操作部16之90度之旋動範圍的終端部,可以對操作部16之旋動操作提供鍵音感。
依據以上說明之第2形態的自動鉛筆時,可以獲得能提高補給筆芯時的操作性等在前述發明效果乙欄中所記載 之獨自作用效果。
另外,在前述第1及第2形態之自動鉛筆中,雖然是在使內筒(芯盒7、凸輪形成構件15)旋動的操作部16,一體地形成有夾子構件17,但是該夾子構件17並不一定為必要,亦可以合適地採用在圓環狀之外周面朝向軸向附上條帶(stripe)狀之凹凸等的操作部。
1‧‧‧軸筒
1a‧‧‧補給窗
2‧‧‧握柄橡膠
3‧‧‧唇部構件(封口件)
4‧‧‧前端管
7‧‧‧芯盒(內筒)
7a‧‧‧補給窗
8‧‧‧芯固定夾頭
11‧‧‧接頭構件
12‧‧‧夾頭彈簧
13‧‧‧橡皮擦
14‧‧‧敲擊蓋
15‧‧‧凸輪形成構件(內筒)
15a‧‧‧補給窗
16‧‧‧操作部
18‧‧‧芯補給口
L‧‧‧筆芯

Claims (6)

  1. 一種自動鉛筆,其特徵為,具備有:軸筒,其係構成外圍;及內筒,其係能夠繞軸旋動地容納於該軸筒內;以及操作部,其係可以使前述內筒旋動,在前述軸筒及前述內筒之側面,分別形成有軸向較長的筆芯之補給窗,並且在藉由前述操作部之操作而進行前述內筒對前述軸筒之特定的旋動位置中,前述各補給窗是以連通之方式所構成,且筆芯之補給口是以能藉由所連通的各補給窗而開口之方式所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動鉛筆,其中,在可以使前述內筒旋動之操作部係配置有夾子構件,在形成於前述軸筒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窗能藉由前述夾子構件所覆蓋的狀態下前述筆芯之補給口是呈閉塞狀態,在形成於前述軸筒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窗未能藉由前述夾子構件所覆蓋的狀態下前述筆芯之補給口是呈開口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自動鉛筆,其中,前述內筒,係在其內側配置有芯盒的凸輪形成構件,在該凸輪形成構件,係在筆芯之補給口能藉由前述操作部之操作而開口的狀態下,形成有將前述芯盒保持於前進狀態的凸輪面,在前述芯盒之前進狀態下,是構成筆芯之夾持能藉由安裝於前述芯盒之前端部的芯固定夾頭來解除,並且藉由摩擦來保持前述筆芯的保持夾頭,是鄰近於前述筆芯之導出口所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自動鉛筆,其中,前述內筒為芯盒,在該芯盒之前端部安裝有芯固定夾頭,芯固定夾頭是構成能夠藉由敲擊操作部之敲擊操作而通過前述芯盒朝向軸向移動,且構成可以基於前述芯固定夾頭之軸向的移動,來將芯盒內之筆芯從軸筒之前端部依次導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動鉛筆,其中,該自動鉛筆係具備有限制前述內筒對前述軸筒之繞軸之旋動範圍的止動件機構,且在能藉由前述止動件機構來限制前述內筒之繞軸之旋動的位置,前述筆芯之補給口是以開口之方式所構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自動鉛筆,其中,該自動鉛筆係具備有限制前述內筒對前述軸筒之繞軸之旋動範圍的止動件機構,且在能藉由前述止動件機構來限制前述內筒之繞軸之旋動的位置,形成於前述軸筒之側面的筆芯之補給窗是成為能由前述夾子構件所覆蓋的狀態。
TW102125557A 2012-07-27 2013-07-17 mechanical pencil TWI589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7219A JP5972699B2 (ja) 2012-07-27 2012-07-27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6243A true TW201416243A (zh) 2014-05-01
TWI589457B TWI589457B (zh) 2017-07-01

Family

ID=49997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5557A TWI589457B (zh) 2012-07-27 2013-07-17 mechanical pencil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72699B2 (zh)
TW (1) TWI589457B (zh)
WO (1) WO20140172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4716B2 (ja) * 2013-07-26 2017-12-13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軸筒の連結構造
JP6488734B2 (ja) * 2015-02-03 2019-03-27 コクヨ株式会社 部材の結合構造
FR3075096B1 (fr) * 2017-12-20 2020-01-03 Societe Bic Instrument d'ecriture multifonction comprenant un systeme de portem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6892A (ja) * 1992-09-28 1994-04-19 Iwasaki Kinzoku Kogyo Kk 繰出式筆記具
JP2000127673A (ja) * 1998-10-26 2000-05-09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5231148A (ja) * 2004-02-18 2005-09-02 Tombow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72699B2 (ja) 2016-08-17
JP2014024272A (ja) 2014-02-06
WO2014017258A1 (ja) 2014-01-30
TWI589457B (zh) 2017-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133016A1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TWI589457B (zh) mechanical pencil
WO2007010656A1 (ja) 回転繰出し式筆記具
JP7098418B2 (ja) 筆記具
JP4676239B2 (ja) スタイラスペン付き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006110B2 (ja) 筆記具の軸構造
JP2007050610A (ja) 筆記具
JP3737035B2 (ja) キャップ位置決め構造
US10589563B2 (en) Composite writing implement
JP4906497B2 (ja) 多芯筆記具
JP3614224B2 (ja) 複式筆記具
JPS6222396Y2 (zh)
JPH11208186A (ja) 複合筆記具
JP7162626B2 (ja) 消去部材を備えた筆記具
JP3844417B2 (ja) 複合筆記具
JP6657288B2 (ja) 消去部材を備えた筆記具
JP2006116802A (ja) 複式筆記具
JPH1191289A (ja) 筆記具
JP2020104391A (ja) 繰出式筆記具
JP3611215B2 (ja) 複式筆記具
JPH0852991A (ja) 複式筆記具
JP2006076168A (ja) 複式筆記具
JP2021014050A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088935B2 (ja) ノ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H09254585A (ja) 複式筆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