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6813A - 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6813A
TW201406813A TW102124308A TW102124308A TW201406813A TW 201406813 A TW201406813 A TW 201406813A TW 102124308 A TW102124308 A TW 102124308A TW 102124308 A TW102124308 A TW 102124308A TW 201406813 A TW201406813 A TW 2014068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phosphine
formula
hydrogen ato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4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3718B (zh
Inventor
Seiji Oda
Takashi Kamikaw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406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3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37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e.g. polyxylylenes
    • C08G61/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e.g. polyxylylenes only aromatic carbon atoms, e.g. polyphenyl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28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 one or more P—C bonds
    • C07F9/50Organo-phosphines
    • C07F9/5022Aromatic phosphines (P-C aromatic link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6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from amin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amino groups, e.g. reduction of unsaturated amines, aromatisation, or substitution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006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mpound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C07F15/006Palladium compounds
    • C07F15/0066Palladium compounds without a metal-carbon link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5/02Boron compounds
    • C07F5/025Boronic and borinic acid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28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 one or more P—C bonds
    • C07F9/54Quaternary phosphonium compounds
    • C07F9/5407Acyclic saturated phospho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28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 one or more P—C bonds
    • C07F9/54Quaternary phosphonium compounds
    • C07F9/5442Aromatic phosphonium compounds (P-C aromatic link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e.g. polyxylyl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31/00Catalytic reactions performed with catalyst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231/40Substitution reactions at carbon centres, e.g. C-C or C-X, i.e. carbon-hetero atom, cross-coupling, C-H activation or ring-opening reactions
    • B01J2231/42Catalytic cross-coupling, i.e. connection of previously not connected C-atoms or C- and X-atoms without rearrangement
    • B01J2231/4205C-C cross-coupling, e.g. metal catalyzed or Friedel-Crafts type
    • B01J2231/4211Suzuki-type, i.e. RY + R'B(OR)2, in which R, R' are optionally substituted alkyl, alkenyl, aryl, acyl and Y is the leaving group
    • B01J2231/4227Suzuki-type, i.e. RY + R'B(OR)2, in which R, R' are optionally substituted alkyl, alkenyl, aryl, acyl and Y is the leaving group with Y= C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31/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catalytic system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531/80Complexes comprising metals of Group VIII as the central metal
    • B01J2531/82Metal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B01J2531/824Pallad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1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coordination complexes
    • B01J31/24Phosphines, i.e. phosphorus bonded to only carbon atoms, or to both carbon and hydrogen atoms, including e.g. sp2-hybridised phosphorus compounds such as phosphabenzene, phosphole or anionic phospholide ligands
    • B01J31/2404Cyclic ligands, including e.g. non-condensed polycyclic ligands, the phosphine-P atom being a ring member or a substituent on the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28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 one or more P—C bonds
    • C07F9/50Organo-phosphines
    • C07F9/52Halophosph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2Non-condensed aromatic systems, e.g. benz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4Condensed aromatic systems, e.g. perylene, anthracene or pyrene
    • C08G2261/3142Condensed aromatic systems, e.g. perylene, anthracene or pyrene fluorene-based, e.g. fluorene, indenofluorene, or spirobifluo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6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08G2261/3162Aryl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40Polymerisation processes
    • C08G2261/41Organometallic coupling reactions
    • C08G2261/411Suzuki reac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Abstract

一種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將式(A)□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於選自由式(C)□所表示之膦及式(F)□所表示之鏻鹽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膦化合物、鹼、鈀化合物以及非質子性有機溶劑之存在下進行混合。

Description

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具有2個以上之芳香環π共軛之結構的芳香族化合物對例如有機電子材料有用。作為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已知有利用鈴木偶合反應(Suzuki coupling reaction)製造芳香族單體之方法。
具體而言,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於乙酸鈀、三(2-甲氧基苯基)膦、氫氧化四乙基銨水溶液及甲苯之存在下,藉由使由9,9-二正辛基茀-2,7-二硼酸及頻那醇(四甲基乙二醇)所形成之硼酸酯、與雙(4-溴苯基)[4-(2-丁基)苯基]胺進行聚合,而製造相對應之芳香族化合物的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126652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造芳香族化合物之新穎方法。
於此狀況下,本發明者等人對製造芳香族化合物之方法進行努力研究,結果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如下者: [1]一種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將式(A)
(式中,X1表示式(1)、(2)、(3)、(4)、(5)或(6)所表示之基,
Ar1表示碳數6~36之1價或2價之芳香族烴基,m表示1或2;該芳香族烴基中所含之碳原子可取代為雜原子或羰基,該芳香族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可取代為氟原子、烷基、環烷基、烷氧基、環烷氧基、烷硫基、環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烷基、芳基環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可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矽烷基、醯基、具有碳-氮雙鍵作為部分結構之基、醯亞胺基、烷氧基羰基、環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羧基、氰基或硝基)
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B)
(式中,X2表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烷基磺醯氧基、氟取代烷基磺醯氧基或芳基磺醯氧基,Ar2表示碳數6~36之1價或2價之芳香族烴基,n表示1或2;該芳香族烴基中所含之碳原子可取代為雜原子或羰基,該芳香族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可取代為氟原子、烷基、環烷基、烷氧基、環烷氧基、烷硫基、環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烷基、芳基環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可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矽烷基、醯基、具有碳-氮雙鍵作為部分結構之基、醯亞胺基、烷氧基羰基、環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羧基、氰基或硝基)
所表示之化合物,於選自由式(C)
(式中,A1及A2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戊基;R1及R5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式(D)
(式中,R6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3~20之環烷基,R7及R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3~20之環烷基,R7與R8亦可鍵結而形成環)
所表示之基或式(E)
(式中,R9、R10、R11及R1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
所表示之基,R2、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其中,R1~R5不全部同時表示氫原子,又,於R1~R5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氟烷基時,其餘之R1~R5中之至少1個不為氫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基;又,R2與R3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R3與R4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
所表示之膦及式(F)
(式中,A1、A2、R1~R5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含義,Z表示陰離子)
所表示之鏻鹽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膦化合物、鹼、鈀化合物以及非質子性有機溶劑之存在下進行混合。
[2]如[1]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A1及A2為可具有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作為取代基之環戊基。
[3]如[1]或[2]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A1及A2為環戊基。
[4]如[1]至[3]中任一項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選自R1及R5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烷氧基。
[5]如[1]至[4]中任一項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2、R3及R4為氫原子。
[6]如[1]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膦化合物係選自由式(G)
(式中,A3及A4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戊基;R13及R17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氧基或式(E)
(式中,R9、R10、R11及R1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
所表示之基,R14、R15及R1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其中,R13~R17不全部同時表示氫原子,於R13~R17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氟烷基時,其餘之R13~R17中之至少1個不為氫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基;又,R14與R15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R15與R16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
所表示之膦及式(H)
(式中,A3、A4、R13~R17、Z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含義)
所表示之鏻鹽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7]如[1]至[6]中任一項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非質子性有機溶劑係選自由醚溶劑、芳香族烴溶劑及脂肪族烴溶劑所組成之 群中之至少1種。
[8]如[1]至[7]中任一項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鈀化合物為鈀(0)錯合物或鈀(II)錯合物。
[9]一種膦,其以式(G)表示,
(式中,A3及A4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戊基;R13及R17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氧基或式(E)
(式中,R9、R10、R11及R1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
所表示之基,R14、R15及R1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其中,R13~R17不全部同時表示氫原子,於R13~R17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氟烷基時,其餘之R13~R17中之至少1 個不為氫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基;又,R14與R15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R15與R16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
[10]如[9]之膦,其中A3及A4為可具有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作為取代基之環戊基。
[11]如[9]或[10]之膦,其中A3及A4為環戊基。
[12]如[9]至[11]中任一項之膦,其中選自R13及R17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烷氧基。
[13]如[9]至[12]中任一項之膦,其中R14、R15及R16為氫原子。
[14]一種鏻鹽,其以式(H)表示,
(式中,A3及A4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戊基;R13及R17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氧基或式(E)
(式中,R9、R10、R11及R1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
所表示之基,R14、R15及R1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其中,R13~R17不全部同時表示氫原子,於R13~R17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氟烷基時,其餘之R13~R17中之至少1個不為氫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基;又,R14與R15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R15與R16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Z表示陰離子)。
[15]如[14]之鏻鹽,其中A3及A4為可具有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作為取代基之環戊基。
[16]如[14]或[15]之鏻鹽,其中A3及A4為環戊基。
[17]如[14]至[16]中任一項之鏻鹽,其中選自R13及R17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烷氧基。
[18]如[14]至[17]中任一項之鏻鹽,其中R14、R15及R16為氫原子。
[19]一種過渡金屬錯合物,其係藉由使如[9]至[13]中任一項之膦與第10族過渡金屬化合物接觸而獲得者。
[20]一種過渡金屬錯合物,其係藉由使如[14]至[18]中任一項之鏻鹽與第10族過渡金屬化合物接觸而獲得者。
根據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可製造芳香族化合物。
<式(A)所表示之化合物及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所使用之式(A)所表示之化合物包括式(A-1)
Ar1-X1 (A-1)
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有時記為化合物(A-1))及式(A-2)
X1-Ar1-X1 (A-2)
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有時記為化合物(A-2)),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包括式(B-1)
Ar2-X2 (B-1)
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有時記為化合物(B-1))及式(B-2)
X2-Ar2-X2 (B-2)
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有時記為化合物(B-2))。
Ar1及Ar2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6~36之1價或2價之芳香族烴基。1價或2價之芳香族烴基包括1價或2價之單環之芳香族烴基、1價或2價之縮合芳香族烴基、以及2個以上之單環之芳香族烴基利用單鍵、雜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等)或羰基(-CO-)連結而形成之1價或2價之基。具體而言,可列舉苯基等1價之單環之芳香族烴基,伸苯基等2價之單環之芳香族烴基,萘基、蒽基、茀基等1價之縮合芳香族烴基,萘二基、蒽二基、茀二基等2價之縮合芳香族烴基,聯苯基等2個以上之單環之芳香族烴基利用單鍵、雜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等)或羰基連結而形成之1價基,伸聯苯基等2個以上之單環之芳香族烴基利用單鍵、雜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等)或羰基連結而形成之2價基。該芳香族烴基中所含之碳原子可取代為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等雜原子或羰基。
上述碳數6~36之1價或2價之芳香族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可取代為氟原子、烷基、環烷基、烷氧基、環烷氧基、烷硫基、環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烷基、芳基環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可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矽烷基、醯基、具有碳-氮雙鍵作為部分結構之基、醯亞胺基、烷氧基羰基、 環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羧基、氰基或硝基。該等取代基中所含之氫原子可取代為氟原子、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碳數6~20之芳氧基、碳數2~20之醯基或氰基。
作為「烷基」,可列舉碳數1~20之烷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具體而言,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2,2-二甲基丙基、正己基、正庚基、2-甲基戊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正十九烷基及正二十烷基。
作為「環烷基」,可列舉碳數3~20之環烷基,具體而言可列舉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及環辛基。
作為「烷氧基」,可列舉碳數1~20之烷氧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具體而言,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正戊氧基、2,2-二甲基丙氧基、正己氧基、正庚氧基、正辛氧基、正壬氧基、正癸氧基、正十一烷氧基、正十二烷氧基、正十三烷氧基、正十四烷氧基、正十五烷氧基、正十六烷氧基、正十七烷氧基、正十八烷氧基、正十九烷氧基及正二十烷氧基。
作為「環烷氧基」,可列舉碳數3~20之環烷氧基,具體而言可列舉環丙氧基、環戊氧基、環己氧基、環庚氧基及環辛氧基。
作為「烷硫基」,可列舉碳數1~20之烷硫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具體而言,可列舉甲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異丙硫基、正丁硫基、異丁硫基、第二丁硫基、第三丁硫基、正戊硫基、正己硫基、正庚硫基、正辛硫基、2-乙基己硫基、正壬硫基、正癸硫基、3,7-二甲基辛硫基及正十二烷硫基。
作為「環烷硫基」,可列舉碳數3~20之環烷硫基,具體而言可列 舉環丙硫基、環戊硫基、環己硫基、環庚硫基及環辛硫基。
作為「芳基」,可列舉碳數6~20之芳基等。具體而言,可列舉苯基、4-甲基苯基、2-甲基苯基、1-萘基、2-萘基、3-菲基及2-蒽基等。
作為「芳氧基」,可列舉於上述碳數6~20之芳基上鍵結氧原子而形成之基。具體而言,可列舉苯氧基、萘氧基、菲氧基及蒽氧基等。
作為「芳硫基」,可列舉於上述碳數6~20之芳基上鍵結硫原子而形成之基。具體而言,可列舉苯硫基及萘硫基。
作為「芳烷基」,可列舉上述碳數1~20之烷基之氫原子取代為上述碳數6~20之芳基之基,具體而言可列舉苯基甲基、萘基甲基等。
作為「芳基環烷基」,可列舉苯基環己基、萘基環己基、苯基環戊基等。
作為「芳基烯基」,可列舉苯基烯基及萘基烯基。作為「烯基」,可列舉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1-己烯基、2-己烯基、1-辛烯基等碳數2~8之烯基。
作為「芳基炔基」,可列舉苯基炔基及萘基炔基。作為「炔基」,可列舉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1-丁炔基、2-丁炔基、1-戊炔基、2-戊炔基、1-己炔基、2-己炔基、1-辛炔基等碳數2~8之炔基。
「可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意指可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式化合物中之一個氫原子成為鍵結鍵之基。作為雜環基,可列舉噻吩基、烷基噻吩基、吡咯基、呋喃基、吡啶基、烷基吡啶基、嗒基、嘧啶基、吡基、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喹啉基及異喹啉基。作為上述雜環基所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烷基,具體而言可列舉上述碳數1~20之烷基。
「可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意指-N(R')2所表示之基,2個R1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作為取代基,可列舉烷基、環烷基、芳基等碳數1~20之烴基及可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較佳為具有取代基之胺 基,即至少一個R'為取代基之胺基。作為「可具有取代基之胺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乙基胺基、正丙基胺基、二正丙基胺基、異丙基胺基、二異丙基胺基、正丁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第二丁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正戊基胺基、正己基胺基、正庚基胺基、正辛基胺基、2-乙基己基胺基、正壬基胺基、正癸基胺基、3,7-二甲基辛基胺基、正十二烷基胺基、環戊基胺基、二環戊基胺基、環己基胺基、二環己基胺基、雙(三氟甲基)胺基、苯基胺基、二苯基胺基、萘基胺基、吡啶基胺基、嗒基胺基、嘧啶基胺基、吡基胺基及三基胺基。
「可具有取代基之矽烷基」意指-Si(R')3所表示之基,3個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作為R',可列舉烷基、環烷基、芳基等碳數1~20之烴基及可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較佳為具有取代基之矽烷基,即至少一個R'為取代基之矽烷基。作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矽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三甲基矽烷基、三乙基矽烷基、三正丙基矽烷基、三異丙基矽烷基、二甲基異丙基矽烷基、二乙基異丙基矽烷基、第三丁基矽烷基二甲基矽烷基、正戊基二甲基矽烷基、正己基二甲基矽烷基、正庚基二甲基矽烷基、正辛基二甲基矽烷基、2-乙基己基二甲基矽烷基、正壬基二甲基矽烷基、正癸基二甲基矽烷基、3,7-二甲基辛基二甲基矽烷基、正十二烷基二甲基矽烷基、苯基烷基矽烷基、烷氧基苯基烷基矽烷基、烷基苯基烷基矽烷基、萘基烷基矽烷基、苯基烯丙基二甲基矽烷基、三苯基矽烷基、三-對二甲苯基矽烷基、三苄基矽烷基、二苯基甲基矽烷基、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及二甲基苯基矽烷基。
作為「醯基」,可列舉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異丁醯基等脂肪族醯基,以及苯甲醯基、萘甲醯基等芳香族醯基。
「具有碳-氮雙鍵作為部分結構之基」意指藉由自具有式:H-N=C <及式:-N=CH-之至少一者所表示之部分結構的亞胺化合物去除該部分結構中之氫原子而形成之基(以下,有時亦記為亞胺殘基),可列舉未基於上述「碳-氮雙鍵」而形成環者。作為「亞胺化合物」,可列舉醛亞胺、酮亞胺及醛亞胺中之氮原子上鍵結之氫原子取代為烷基、芳基、芳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等取代基之化合物。亞胺殘基之碳數通常為2~20,較佳為2~18,更佳為2~16。
作為「亞胺殘基」,可列舉式:-CR"=N-R'''及式:-N=C(R''')2(式中,R"表示氫原子、烷基、芳基、芳烷基、芳基烯基或芳基炔基,R'''分別獨立地表示烷基、環烷基、芳基、芳烷基、芳基環烷基、芳基烯基或芳基炔基;其中,存在2個R'''之情形時,2個R'''相互鍵結而形成2價基,具體而言形成伸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五亞甲基、六亞甲基等碳數2~18之伸烷基)所表示之基。
作為「亞胺殘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以下所示之基。
「醯亞胺基」意指與醯亞胺中所含之氮原子鍵結之氫原子成為鍵結鍵之殘基。作為醯亞胺基之碳數,較佳為4~20,尤其較佳為4~18,進而較佳為4~16。作為「醯亞胺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以下所示之基。
作為「烷氧基羰基」,可列舉於上述烷氧基上鍵結羰基而形成之基。具體而言,可列舉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異丙氧基羰基、正丁氧基羰基、異丁氧基羰基、第二丁氧基羰基、第三丁氧基羰基、正戊氧基羰基、正己氧基羰基、正庚氧基羰基、正辛氧基羰基、2-乙基己氧基羰基、正壬氧基羰基、正癸氧基羰基、3,7-二甲基辛氧基羰基、正十二烷氧基羰基、三氟甲氧基羰基、五氟乙氧基羰基、全氟丁氧基羰基、全氟己氧基羰基及全氟辛氧基羰基。
作為「環烷氧基羰基」,可列舉於上述環烷氧基上鍵結羰基而形成之基。具體而言,可列舉環己氧基羰基。
作為「芳氧基羰基」,可列舉於上述芳氧基上鍵結羰基而形成之 基。具體而言,可列舉苯氧基羰基、萘氧基羰基及吡啶氧基羰基。
作為芳香族烴基,可列舉式(a-1)~(e-1)及式(a-2)~(e-2)所表示之1價或2價之基。
(式中,R表示取代基,p表示0~4之整數)。
作為上述取代基,可列舉與作為Ar1及Ar2之取代基而例示者相同之基。
作為芳香族烴基中所含之碳原子取代為雜原子或羰基之芳香族烴基,可列舉式(f-1)~(z-1)及式(f-2)~(z-2)所表示之1價或2價之基。
(式中,R表示取代基,p表示0~4之整數,Y表示N、S、C=O)。
作為上述取代基,可列舉與作為Ar1及Ar2之取代基而例示者相同之基。
作為2個以上之單環之芳香族烴基利用單鍵、雜原子或羰基連結而形成之1價或2價之基,可列舉式(aa-1)~(ae-1)或式(aa-2)~(ae-2)所表示之1價或2價之基。
(式中,R表示取代基,p表示0~4之整數)。
作為上述取代基,可列舉與作為Ar1及Ar2之取代基而例示者相同之基。
上述式(A)中之Ar1與上述式(B)中之Ar2可相同亦可不同。
作為較佳之Ar1及Ar2,例如為式(a-1)、(a-2)、(b-1)、(b-2)、(c-1)、(c-2)、(d-1)、(d-2)、(e-1)、(e-2)、(m-1)、(m-2)((m-1)及(m-2)中之Y較佳為S)、(y-1)、(y-2)、(aa-1)或(aa-2)所表示之基。
上述式(A)之X1表示式(1)、(2)、(3)、(4)、(5)或(6)
所表示之基。
較佳之X1為式(1)、(2)、(3)或(5)所表示之基。
作為上述式(A-1)所表示之化合物,可列舉苯基硼酸、鄰甲苯基硼酸、間甲苯基硼酸、對甲苯基硼酸、2,3-二甲基苯基硼酸、2,4-二甲基苯基硼酸、2,5-二甲基苯基硼酸、2,6-二甲基苯基硼酸、2,4,6-三甲基苯基硼酸、2,3,5,6-四甲基苯基硼酸、2-乙基苯基硼酸、4-正丙基苯基硼酸、4-異丙基苯基硼酸、4-正丁基苯基硼酸、4-第三丁基苯基硼酸、1-萘基硼酸、2-萘基硼酸、2-聯苯硼酸、3-聯苯硼酸、4-聯苯硼酸、2-氟-4-聯苯硼酸、2-茀基硼酸、9-菲基硼酸、9-蒽基硼酸、1-芘基硼酸、2-三氟甲基苯基硼酸、3-三氟甲基苯基硼酸、4-三氟甲基苯基硼酸、3,5- 雙(三氟甲基)苯基硼酸、2-甲氧基苯基硼酸、3-甲氧基苯基硼酸、4-甲氧基苯基硼酸、2,4-二甲氧基苯基硼酸、2,5-二甲氧基苯基硼酸、2,6-二甲氧基苯基硼酸、3,4-二甲氧基苯基硼酸、2-乙氧基苯基硼酸、3-乙氧基苯基硼酸、4-乙氧基苯基硼酸、2-(苄氧基)苯基硼酸、2-苯氧基苯基硼酸、4-苯氧基苯基硼酸、3,4-亞甲基二氧基苯基硼酸、2-氟苯基硼酸、3-氟苯基硼酸、4-氟苯基硼酸、2,4-二氟苯基硼酸、2,5-二氟苯基硼酸、2,6-二氟苯基硼酸、3,4-二氟苯基硼酸、3,5-二氟苯基硼酸、2-甲醯基苯基硼酸、3-甲醯基苯基硼酸、4-甲醯基苯基硼酸、3-甲醯基-4-甲氧基苯基硼酸、2-氰基苯基硼酸、3-氰基苯基硼酸、4-氰基苯基硼酸、2-乙醯基苯基硼酸、3-乙醯基苯基硼酸、4-乙醯基苯基硼酸、4-乙烯基苯基硼酸、3-羧基苯基硼酸、4-羧基苯基硼酸、3-胺基苯基硼酸、2-(N,N-二甲基胺基)苯基硼酸、3-(N,N-二甲基胺基)苯基硼酸、4-(N,N-二甲基胺基)苯基硼酸、2-(N,N-二乙基胺基)苯基硼酸、3-(N,N-二乙基胺基)苯基硼酸、4-(N,N-二乙基胺基)苯基硼酸、2-(N,N-二乙基胺基甲基)苯基硼酸、呋喃-2-硼酸、呋喃-3-硼酸、5-甲醯基呋喃-2-硼酸、3-甲醯基呋喃-2-硼酸、苯并呋喃-2-硼酸、二苯并呋喃-4-硼酸、噻吩-2-硼酸、噻吩-3-硼酸、4-甲基噻吩-2-硼酸、5-甲基噻吩-2-硼酸、5-氯噻吩-2-硼酸、2-乙醯基噻吩-5-硼酸、3-甲醯基噻吩-2-硼酸、苯并噻吩-2-硼酸、二苯并噻吩-4-硼酸、吡唑-4-硼酸、3-甲基吡唑-4-硼酸、3,5-二甲基吡唑-4-硼酸、噻唑-2-硼酸、吡啶-3-硼酸、吡啶-4-硼酸、嘧啶-5-硼酸、喹啉-8-硼酸、異喹啉-4-硼酸、1,4-苯二硼酸、4,4'-聯苯二硼酸、乙烯基硼酸、3-甲基-2-丁烯-2-基硼酸等。
作為上述式(A-2)所表示之化合物,可列舉2,2'-(9,9-二己基-9H-茀-2,7-二基)雙(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9,9-二己基-9H-茀-2,7-二基)雙(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2'-(9,9-二己基-9H-茀-2,7-二基)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9,9-二己基-9H-茀-2,7- 二基)雙(5,5-二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2'-(9,9-二辛基-9H-茀-2,7-二基)雙(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9,9-二辛基-9H-茀-2,7-二基)雙(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2'-(9,9-二辛基-9H-茀-2,7-二基)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9,9-二辛基-9H-茀-2,7-二基)雙(5,5-二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2'-(9,9-二(十二烷基)-9H-茀-2,7-二基)雙(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9,9-二(十二烷基)-9H-茀-2,7-二基)雙(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2'-(9,9-二(十二烷基)-9H-茀-2,7-二基)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9,9-二(十二烷基)-9H-茀-2,7-二基)雙(5,5-二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2'-(3,5-二甲氧基-9,9-二己基-9H-茀-2,7-二基)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9-辛基-9H-咔唑-3,6-二基)雙(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1,4-伸苯基)雙(5,5-二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2'-(2,5-二甲基-1,4-伸苯基)雙(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2-甲基-5-辛基-1,4-伸苯基)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2,5-二丁基-1,4-伸苯基)雙(5,5-二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2'-[2,5-雙(己氧基)-1,4-伸苯基]雙(5,5-二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5-雙(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噻吩、2,5-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噻吩、2,5-雙(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基)噻吩、2,5-雙(5,5-二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基)噻吩、1,1'-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4,4'-聯苯、1,1'-雙(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4,4'-聯苯、1,1'-雙(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基)-4,4'-聯苯、1,1'-雙(5,5-二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己烷-2-基)-4,4'-聯苯及5,5'-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2,2'-聯噻吩。
其中,較佳為2,2'-(9,9-二己基-9H-茀-2,7-二基)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9,9-二辛基-9H-茀-2,7-二基)雙 (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9,9-二(十二烷基)-9H-茀-2,7-二基)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3,5-二甲氧基-9,9-二己基-9H-茀-2,7-二基)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2'-(2-甲基-5-辛基-1,4-伸苯基)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5-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噻吩、1,1'-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4,4'-聯苯及5,5'-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2,2'-聯噻吩。
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亦可將兩種以上之式(A)所表示之化合物組合使用。
作為上述式(B)之X2,可列舉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烷基磺醯氧基、氟取代烷基磺醯氧基或芳基磺醯氧基。該X2係鍵結於1價或2價之芳香族烴基上。
作為「烷基磺醯氧基」,可列舉甲磺醯氧基等。
作為「氟取代烷基磺醯氧基」,可列舉三氟甲磺醯氧基等。
作為「芳基磺醯氧基」,可列舉對甲苯磺醯氧基等。
作為式(B-1)所表示之化合物,可列舉溴苯、鄰溴甲苯、間溴甲苯、對溴甲苯、4-第三丁基溴苯、2,6-二甲基溴苯、2,4-二甲基溴苯、3,5-二甲基溴苯、2-(2-羥基乙基)溴苯、4-環己基溴苯、3-溴三氟甲苯、3-溴-4-氯三氟甲苯、2-溴萘、9-溴蒽、9,10-二溴蒽、間甲氧基溴苯、4-溴苯甲醛、2-溴苯乙酸甲酯、3-溴苯乙酸甲酯、4-溴苯乙酸乙酯、3-溴肉桂酸甲酯、5-溴水楊酸甲酯、4-溴苯甲醯胺、4-溴苯甲腈、9-溴菲、2-溴茀、5-溴二氫茚酮、6-溴-2-萘酚、2-溴吡啶、2-溴呋喃、3-溴呋喃、2-溴噻吩、4-溴吡唑、2-溴噻唑、2-甲基-5-溴苯并噻唑、5-溴尿嘧啶、8-溴喹啉、4-溴異喹啉、1-苄基-5-溴四唑、氯苯、鄰氯甲苯、4-第三丁基氯苯、3-氯甲苯、4-氯甲苯、2,6-二甲基氯苯、3,5-二甲基氯苯、 4-氯代環己烷、2-氯苯乙酮、4-氯苯乙酮、2-氯-4-氟甲苯、2-氯苯乙酸甲酯、3-氯苯乙酸甲酯、4-氯苯乙酸乙酯、3-氯二苯甲酮、4-氯-1-萘酚、4-氯-N,N-二甲基苯胺、4-氯-N,N-二苯基苯胺、5-氯-N,N-二甲基苯胺、5-氯-2-甲氧基苯胺、2-氯苯甲酸甲酯、4-氯苯甲酸乙酯、2-氯苯甲酸苯酯、N-(2-氯苯基)乙醯胺、N-(4-氯苯基)乙醯胺、2-氯苯乙腈、1-氯萘、2-氯萘、9-氯蒽、2-甲氧基氯苯、3-甲氧基氯苯、4-甲氧基氯苯、3,5-二甲氧基-2-氯甲苯、3-氯苯甲腈、2-氯-3-嗎啉基-1,4-萘醌、3-氯苯甲醛、2-氯吡啶、2-氯-6-三氟吡啶、2-氯-3-甲基吡啶、1-(3-氯苯基)-3-甲基-2-吡唑啉-5-酮、3-氯噻吩、2-氯-3-甲基噻吩、5-氯-1-甲基咪唑、5-氯-1-甲基苯并三唑、5-氯-1-苯基-1H-四唑、4-氯-1-甲基吲哚、2-氯苯并咪唑、8-氯-5-甲氧基喹啉、2-氯苯并唑、2-甲基-5-氯苯并唑、2-氯苯并噻唑、2-甲基-5-氯苯并噻唑、6-氯-9-甲基-9H-嘌呤、2-氯吡、碘苯、鄰碘甲苯、4-第三丁基碘苯、2,6-二甲基碘苯、3,5-二甲基碘苯、4-碘苯乙酮、2-碘苯甲酸乙酯、2-碘萘、9-碘蒽、3-甲氧基碘苯、N-第三丁氧基羰基-4-碘苯丙胺酸甲酯、2-甲基-5-碘苯并唑、2-甲基-5-碘苯并噻唑、2-碘吡啶、2-甲基-5-(對甲苯磺醯氧基)苯并唑、三氟甲磺酸苯酯、三氟甲磺酸4-甲基苯酯、三氟甲磺酸2,6-二甲基苯酯、2-甲磺酸酯、2-甲基-5-(三氟甲磺醯氧基)苯并噻唑等。
作為式(B-2)所表示之化合物,可列舉2,7-二溴-9,9-二己基-9H-茀、2,7-二溴-9,9-二辛基-9H-茀、2,7-二溴-9,9-二(十二烷基)-9H-茀、2,7-二氯-9,9-二己基-9H-茀、2,7-二氯-9,9-二辛基-9H-茀、2,7-二氯-9,9-二(十二烷基)-9H-茀、2-溴-7-氯-9,9-二己基-9H-茀、2-溴-7-氯-9,9-二辛基-9H-茀、2-溴-7-氯-9,9-二(十二烷基)-9H-茀、1,4-二溴苯、1,3-二溴苯、1,4-二溴-2-乙基苯、1,4-二溴-2-甲氧基苯、2,5-二溴對苯二甲酸二甲酯、1,4-二溴萘、3,5-二溴吡啶、1,1'-二溴-4,4'-聯苯、2,5-二溴吡啶、1,4-二溴-2,5-二己氧基苯、1-溴-4-氯苯、1-溴-4-氯甲苯、1-溴-4-氯-2- 丙基苯、2,5-二溴-4'-苯氧基二苯甲酮、2,5-二溴-3-己基噻吩、2,5-二溴-3、2,5-二溴-3-辛基噻吩-十二烷基噻吩、2,5-二氯-3-己基噻吩、5,5'-二溴-2,2'-聯噻吩、5,5'-二溴-3,3'-二己基-2,2'-聯噻吩、雙(4-溴苯基)-4-(4-第三丁基)苯胺、雙(4-溴苯基)-4-(1-甲基丙基)苯胺、雙(4-溴苯基)-4-苯胺、N,N'-雙(4-溴苯基)-N,N'-雙(4-正丁基苯基)-1,4-苯二胺、N,N'-雙(4-溴苯基)-雙環[4,2,0]辛-1,3,5-三烯-3-胺、N,N'-雙(4-溴苯基)-N,N'-雙(4-丁基苯基)-1,4-苯二胺、N,N'-雙(4-溴苯基)-N,N'-雙[4-(1,1-二甲基乙基)-2,6-二甲基苯基]-1,4-苯二胺、4,7-二溴-2,1,3-苯并噻二唑、4,7-二溴-2,1,3-苯并硒二唑、4,7-雙(5-溴-2-噻吩基)-2,1,3-苯并噻二唑、4,7-雙(5-溴-4-甲基-2-噻吩基)-2,1,3-苯并噻二唑、4,7-雙(5-溴-3-甲基-2-噻吩基)-2,1,3-苯并噻二唑、3,7-二溴-10-(4-正丁基苯基)-10H-酚噻、3,7-二溴-10-(4-正丁基苯基)-10H-苯氧基吖、3,3'-[1,1'-聯苯]-4,4'-二基雙[[4-溴苯基]亞胺基]]雙苯甲酸二乙酯及4,4'-雙[(4-溴苯基)苯基胺基]聯苯。
其中,較佳為2,7-二溴-9,9-二己基-9H-茀、2,7-二溴-9,9-二辛基-9H-茀、2,7-二溴-9,9-二(十二烷基)-9H-茀、1,4-二溴苯、1,3-二溴苯、2,5-二溴-3-己基噻吩及雙(4-溴苯基)-4-苯胺。
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亦可將兩種以上之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組合使用。
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式(A)所表示之化合物1莫耳,通常為0.8莫耳~1.2莫耳之範圍,較佳為0.9莫耳~1.1莫耳之範圍。
<鹼>
作為鹼,可列舉無機鹼及有機鹼。
作為無機鹼,可列舉鹼金屬氫氧化物、鹼土金屬氫氧化物、鹼金屬羧酸鹽、鹼土金屬羧酸鹽、鹼金屬碳酸鹽、鹼土金屬碳酸鹽、鹼金屬碳酸氫鹽、鹼土金屬碳酸氫鹽、鹼金屬磷酸鹽及鹼土金屬磷酸鹽, 較佳為鹼金屬碳酸鹽及鹼金屬磷酸鹽。
作為無機鹼之具體例,可列舉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銫、氫氧化鈣、氫氧化鋇、甲酸鈉、甲酸鉀、甲酸鈣、乙酸鈉、乙酸鉀、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碳酸鈣、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磷酸鈉及磷酸鉀,較佳為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磷酸鈉及磷酸鉀。
作為有機鹼,可列舉烷基銨氫氧化物、烷基銨碳酸鹽、烷基銨碳酸氫鹽、烷基銨硼酸鹽、1,5-二氮雜雙環[4.3.0]壬-5-烯(DBN)、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碳-7-烯(DBU)、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DABCO)、二甲基胺基吡啶(DMAP)、吡啶、三烷基胺及四烷基氟化銨等烷基氟化銨。其中,較佳為四甲基銨氫氧化物、四乙基銨氫氧化物、四正丙基銨氫氧化物等四烷基銨氫氧化物。
鹼之使用量通常可列舉0.5當量~20當量之範圍,較佳為0.5當量~6當量之範圍。此處,所謂當量,表示用於將與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中所含之X2之合計物質量相等之氫離子中和所需之鹼之理論物質量相對於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中所含之X2之合計物質量的比。
<相轉移觸媒>
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使用無機鹼作為鹼之情形時,亦可併用相轉移觸媒。作為相轉移觸媒,可列舉四烷基鹵化銨、四烷基硫酸氫銨及四烷基氫氧化銨。較佳為三辛基甲基氯化銨(tricaprylmethyl ammonium chloride)(可自Sigma-Aldrich公司購買Aliquat(註冊商標)336)等四烷基鹵化銨。
相轉移觸媒之使用量通常為0.001當量~1當量之範圍,較佳為0.01當量~0.5當量之範圍。此處,所謂當量,表示相對於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中所含之X2之合計物質量之比。
<非質子性有機溶劑>
「非質子性有機溶劑」意指分子內不具有羥基(-OH)、胺基、羧基 (-COOH)等具有活性氫之基,且可溶解式(A)所表示之化合物及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的有機溶劑。
作為非質子性有機溶劑,可列舉非環狀醚溶劑、環狀醚溶劑等醚溶劑、非質子性極性溶劑、芳香族烴溶劑及脂肪族烴溶劑,較佳為醚溶劑、芳香族烴溶劑及脂肪族烴溶劑。作為非質子性極性溶劑,可列舉N-甲基吡咯啶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亞碸及乙腈。作為非環狀醚溶劑,可列舉二乙醚、二異丙醚、乙二醇二甲醚及二乙二醇二甲醚。作為環狀醚溶劑,可列舉1,4-二烷及四氫呋喃。作為芳香族烴溶劑,可列舉苯、甲苯、二甲苯及均三甲苯。作為脂肪族烴溶劑,可列舉己烷、庚烷及環己烷。
就式(A)所表示之化合物及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溶解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二乙醚、二異丙醚、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1,4-二烷及四氫呋喃。視需要,亦可將2種以上之非質子性有機溶劑組合使用,具體而言可列舉四氫呋喃與甲苯之混合溶劑及乙二醇二甲醚與甲苯之混合溶劑。
<鈀化合物>
所謂鈀化合物係指鈀上鍵結有鈀以外之原子之化合物,較佳可列舉鈀(0)錯合物及鈀(II)錯合物。
作為鈀(0)錯合物,可列舉二亞苄基丙酮配位於0價鈀而成之錯合物,所謂二亞苄基丙酮-鈀(0)錯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三(二亞苄基丙酮)二鈀(0)、三(二亞苄基丙酮)二鈀(0)氯仿加合物及雙(二亞苄基丙酮)鈀(0)。
作為鈀(II)錯合物,可列舉乙酸鈀(II)、三氟乙酸鈀(II)、乙醯丙酮酸鈀(II)等鈀羧酸鹽,氯化鈀(II)、溴化鈀(II)、碘化鈀(II)等鹵化鈀及氯化烯丙基鈀(II)二聚物、雙(2-甲基烯丙基)氯化鈀(II)二聚物、(1,5-環辛二烯)二氯化鈀(II)、雙(乙腈)二氯化鈀(II)、雙(苯甲腈)二氯化鈀(II) 等鹵化鈀錯合物。其中,較佳為三(二亞苄基丙酮)二鈀(0)、雙(二亞苄基丙酮)鈀(0)、氯化鈀(II)、溴化鈀(II)及乙酸鈀(II)。
鈀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1莫耳,通常為0.00001莫耳~0.8莫耳之範圍,較佳為0.00002莫耳~0.2莫耳之範圍。
<式(C)所表示之膦>
式(C)所表示之膦係由下述式(C)所表示。
於式(C)中,A1及A2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戊基。該可具有取代基之環戊基較佳為可具有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作為取代基之環戊基,更佳為環戊基。
A1與A2可相同,亦可不同。較佳為A1與A2相同。
作為碳數1~20之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2,2-二甲基丙基、正己基、正庚基、2-甲基戊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正十九烷基及正二十烷基,較佳為碳數1~6之烷基,更佳為第三丁基。
作為碳數6~20之芳基,可列舉苯基、4-甲基苯基、2-甲基苯基、1-萘基、2-萘基、3-菲基及2-蒽基。
於式(C)中,R2、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 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
作為碳數1~20之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2,2-二甲基丙基、正己基、正庚基、2-甲基戊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正十九烷基及正二十烷基,較佳為碳數1~6之烷基,更佳為碳數1~4之烷基。
作為碳數3~20之環烷基,可列舉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及環壬基,較佳為碳數3~8之環烷基。
作為碳數1~20之氟烷基,可列舉單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五氟乙基、全氟-正丙基及全氟異丙基,較佳為碳數1~6之氟烷基。
作為碳數1~20之烷氧基,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正戊氧基、2,2-二甲基丙氧基、正己氧基、正庚氧基、正辛氧基、正壬氧基、正癸氧基、正十一烷氧基、正十二烷氧基、正十三烷氧基、正十四烷氧基、正十五烷氧基、正十六烷氧基、正十七烷氧基、正十八烷氧基、正十九烷氧基及正二十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6之烷氧基,更佳為碳數1~4之烷氧基。
作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可列舉環戊氧基及環己氧基,較佳為碳數3~8之環烷氧基。
作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可列舉單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2-三氟乙氧基、五氟乙氧基、全氟-正丙氧基及全氟異丙氧基,較佳為碳數1~6之氟烷氧基。
作為碳數6~20之芳基,可列舉苯基、4-甲基苯基、2-甲基苯基、 1-萘基、2-萘基、3-菲基及2-蒽基。
作為碳數6~20之芳氧基,可列舉苯氧基、4-甲基苯氧基、2-甲基苯氧基、1-萘氧基、2-萘氧基、3-菲氧基及2-蒽氧基。
R2、R3及R4較佳為分別獨立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或碳數1~20之氟烷氧基,R2、R3及R4更佳為分別獨立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R2、R3及R4中之任意1個較佳為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其餘2個較佳為氫原子。R2、R3及R4尤其較佳為氫原子。
於式(C)中,R1及R5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式(D)
(式中,R6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3~20之環烷基,R7及R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3~20之環烷基,R7與R8亦可鍵結而形成環)所表示之基或式(E)
(式中,R9、R10、R11及R1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所表示之基。
作為碳數2~20之烷基,可列舉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2,2-二甲基丙基、正己基、正庚基、2-甲基戊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正十九烷基及正二十烷基,較佳為碳數2~6之烷基,更佳為碳數2~4之烷基。
作為碳數3~20之環烷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較佳為碳數3~8之環烷基。
作為碳數1~20之氟烷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較佳為碳數1~6之氟烷基。
作為碳數1~20之烷氧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較佳為碳數1~6之烷氧基,更佳為碳數1~4之烷氧基。
作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較佳為碳數3~8之環烷氧基。
作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較佳為碳數1~6之氟烷氧基。
作為碳數6~20之芳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
作為碳數6~20之芳氧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
作為R6所表示之碳數1~20之烷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較佳為碳數1~6之烷基。作為R6所表示之碳數3~20之環烷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較佳為碳數3~8之環烷基。作為R7及R8所表示之碳數1~20之烷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較佳為碳數1~6之烷基。作為R7及R8所表示之碳數3~20之環烷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較佳為碳數3~8之環烷基。
作為式(D)所表示之基,可列舉以下所示之基。
作為R9、R10、R11及R12所表示之碳數1~20之烷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較佳為碳數1~6之烷基。作為R9、R10、R11及R12所表示之碳數3~20之環烷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較佳為碳數3~8之環烷基。作為R9、R10、R11及R12所表示之碳數6~20之芳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
作為式(E)所表示之基,可列舉以下所示之基。
R1及R5較佳為分別獨立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或碳數6~20之芳基。R1及R5更佳為分別獨立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4之芳基。R1及R5中之一者尤其較佳為氫原子或碳數1~6之烷氧基,另一者尤其 較佳為氫原子、碳數2~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4之芳基。又,選自R1及R5之至少1個較佳為碳數1~20之烷氧基。
其中,於式(C)中,R1~R5不全部同時表示氫原子。又,於R1~R5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氟烷基時,其餘之R1~R5中之至少1個不為氫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基。又,R2與R3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例如苯環),R3與R4亦可鍵結而與其等之鍵結碳原子一併形成環(例如苯環)。
作為式(C)所表示之膦,可列舉:A1與A2為環戊基,R1為氫原子,R5為碳數1~6之烷氧基的式(C)所表示之膦;A1與A2為環戊基,R1為氫原子,R5為碳數2~6之烷基的式(C)所表示之膦;A1與A2為環戊基,R1為氫原子,R5為碳數6~14之芳基的式(C)所表示之膦;A1與A2為環戊基,R1及R5分別獨立為碳數1~6之烷氧基的式(C)所表示之膦;A1與A2為環戊基,R1及R5為相同之碳數1~6之烷氧基的式(C)所表示之膦;A1與A2為環戊基,R2、R3及R4中之任意1個為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其餘2個為氫原子的式(C)所表示之膦;A1與A2為環戊基,R1為氫原子,R5為碳數1~6之烷氧基,R2、R3及R4中之任意1個為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其餘2個為氫原子的式(C)所表示之膦;A1與A2為環戊基,R1為氫原子,R5為碳數1~6之烷氧基,R2、R3及R4之全部為氫原子的式(C)所表示之膦;A1與A2為環戊基,R1為氫原子,R5為碳數2~6之烷基,R2、R3及 R4中之任意1個為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其餘2個為氫原子的式(C)所表示之膦;A1與A2為環戊基,R1為氫原子,R5為碳數2~6之烷基,R2、R3及R4之全部為氫原子的式(C)所表示之膦;A1與A2為環戊基,R1及R5分別獨立為碳數1~6之烷氧基,R2、R3及R4中之任意1個為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其餘2個為氫原子的式(C)所表示之膦;A1與A2為環戊基,R1及R5分別獨立為碳數1~6之烷氧基,R2、R3及R4之全部為氫原子的式(C)所表示之膦;A1與A2為環戊基,R1及R5為相同之碳數1~6之烷氧基,R2、R3及R4中之任意1個為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其餘2個為氫原子的式(C)所表示之膦;以及A1與A2為環戊基,R1及R5為相同之碳數1~6之烷氧基,R2、R3及R4之全部為氫原子的式(C)所表示之膦。
作為式(C)所表示之膦之具體例,可列舉二環戊基(4-氟苯基)膦、二環戊基(3-氟苯基)膦、二環戊基(2-氟苯基)膦、二環戊基(4-甲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甲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異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異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異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第三丁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第三丁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乙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乙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乙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三氟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三氟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五氟乙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五氟乙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五氟乙氧基苯基) 膦、二環戊基([1,1'-聯苯]-4-基)膦、二環戊基([1,1'-聯苯]-3-基)膦、二環戊基([1,1'-聯苯]-2-基)膦;二環戊基(4-苯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苯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苯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氟-2-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4-二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三氟甲基-2-甲氧基苯基)膦及二環戊基(2-萘基)膦、2-[2-(二環戊基膦基)苯基]-4,5-二氫唑、2-[2-(二環戊基膦基)苯基]-4,5-二氫-4-甲基唑、2-[2-(二環戊基膦基)苯基]-4,5-二氫-4-異丙基唑、2-[2-(二環戊基膦基)苯基]-4,5-二氫-4-第三丁基唑、2-[2-(二環戊基膦基)苯基]-4,5-二氫-4-苯基唑、二環戊基(2-(二甲氧基甲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二乙氧基甲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1,3-二氧雜環戊烷-2-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4,4,5,5-四甲基-1,3-二氧雜環戊烷-2-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1,3-二烷-2-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1,1-二甲氧基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2-甲基-1,3-二氧雜環戊烷-2-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2-甲基-4,4,5,5-四甲基-1,3-二氧雜環戊烷-2-基)苯基)膦及二環戊基(2-(2-甲基-1,3-二烷-2-基)苯基)膦。
<式(F)所表示之鏻鹽>
式(F)所表示之鏻鹽係由下述式(F)所表示。
於式(F)中,A1、A2、R1~R5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含義,Z表示陰離子。
作為Z所表示之陰離子,可列舉F-、Cl-、Br-及I-等鹵素離子,過氯酸離子、硫酸氫離子、六氟磷酸離子及式(Y)
[B(R60)4]- (Y)
(式中,R60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可具有取代基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或鹵素原子)
所表示之陰離子等,較佳為式(Y)所表示之陰離子。
作為R60所表示之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可列舉苯基、4-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2-甲基苯基、4-第三丁基苯基、4-氟苯基、五氟苯基等,較佳可列舉苯基、4-甲基苯基、4-氟苯基、五氟苯基,更佳可列舉苯基。
作為R60所表示之可具有取代基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可列舉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4-第三丁基-2-吡啶基、2-噻吩基等,較佳可列舉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更佳可列舉4-吡啶基。
作為R60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較佳可列舉氟原子。
作為R60,上述中尤其較佳為苯基、氟原子,最佳為氟原子。
作為式(F)所表示之鏻鹽之具體例,可列舉:二環戊基(4-氟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氟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氟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甲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甲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異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異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異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第三丁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第三 丁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乙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乙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乙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三氟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三氟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五氟乙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五氟乙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五氟乙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1,1'-聯苯]-4-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1,1'-聯苯]-3-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1,1'-聯苯]-2-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苯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苯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苯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氟-2-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4-二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三氟甲基-2-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及二環戊基(2-萘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二甲氧基甲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二乙氧基甲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1,3-二氧雜環戊烷-2-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4,4,5,5-四甲基-1,3-二氧雜環戊烷-2-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1,3-二烷-2-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1,1-二甲氧基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2-甲基-1,3-二氧雜環戊烷-2-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2-甲基-4,4,5,5-四甲基-1,3-二氧雜環戊烷-2-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及二環戊基(2-(2-甲基-1,3-二烷-2-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鏻四苯基硼酸鹽、二環戊基(2-乙氧基苯基)鏻四苯基硼酸鹽、二環戊基(4-氟-2-甲氧基苯基)鏻四苯基硼酸鹽、 二環戊基(2,4-二甲氧基苯基)鏻四苯基硼酸鹽、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鏻四苯基硼酸鹽、二環戊基(4-三氟甲基-2-甲氧基苯基)鏻四苯基硼酸鹽;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鏻四基硼酸鹽、二環戊基(2-乙氧基苯基)鏻四基硼酸鹽、二環戊基(4-氟-2-甲氧基苯基)鏻四基硼酸鹽、二環戊基(2,4-二甲氧基苯基)鏻四基硼酸鹽、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鏻四基硼酸鹽、二環戊基(4-三氟甲基-2-甲氧基苯基)鏻四基硼酸鹽。
<式(G)所表示之膦>
式(C)所表示之膦較佳為下述式(G)
所表示之膦。
於式(G)中,A3及A4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戊基。該可具有取代基之環戊基較佳為可具有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作為取代基之環戊基,更佳為環戊基。
A3與A4可相同,亦可不同。較佳為A3與A4相同。
作為碳數1~20之烷基及碳數6~20之芳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
於式(G)中,R13及R17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 氧基或上述式(E)所表示之基。
作為碳數2~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1~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氧基及式(E)所表示之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
R13及R17較佳為分別獨立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碳數3~8之環烷氧基或碳數1~6之氟烷氧基。R13及R17更佳為分別獨立為氫原子、碳數2~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R13及R17中之一者尤其較佳為氫原子或碳數1~6之烷氧基,另一者尤其較佳為氫原子、碳數2~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又,選自R13及R17中之至少1個較佳為碳數1~20之烷氧基。
於式(G)中,R14、R15及R1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作為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及碳數6~20之芳氧基,可列舉與上述者相同者。
R14、R15及R16較佳為分別獨立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或碳數1~20之氟烷氧基,R14、R15及R16更佳為分別獨立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R14、R15及R16中之任意1個較佳為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其餘2個較佳為氫原子,R14、R15及R16更佳為氫原子。
於式(G)中,R13~R17不全部同時表示氫原子,於R13~R17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氟烷基時,其餘之R13~R17中之至少1個不為氫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基。又,R14與R15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例如苯環),R15與R16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 子一併形成環(例如苯環)。
作為式(G)所表示之膦,可列舉:A3與A4為環戊基,R13為氫原子,R17為碳數1~6之烷氧基的式(G)所表示之膦;A3與A4為環戊基,R13為氫原子,R17為碳數2~6之烷基的式(G)所表示之膦;A3與A4為環戊基,R13及R17分別獨立為碳數1~6之烷氧基的式(G)所表示之膦;A3與A4為環戊基,R13及R17為相同之碳數1~6之烷氧基的式(G)所表示之膦;A3與A4為環戊基,R14、R15及R16中之任意1個為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其餘2個為氫原子的式(G)所表示之膦;A3與A4為環戊基,R14、R15及R16之全部為氫原子的式(G)所表示之膦;A3與A4為環戊基,R13為氫原子,R17為碳數1~6之烷氧基,R14、R15及R16中之任意1個為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其餘2個為氫原子的式(G)所表示之膦;A3與A4為環戊基,R13為氫原子,R17為碳數1~6之烷氧基,R14、R15及R16之全部為氫原子的式(G)所表示之膦;A3與A4為環戊基,R13為氫原子,R17為碳數2~6之烷基,R14、R15及R16中之任意1個為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其餘2個為氫原子的式(G)所表示之膦;A3與A4為環戊基,R13為氫原子,R17為碳數2~6之烷基,R14、R15及R16之全部為氫原子的式(G)所表示之膦;A3與A4為環戊基,R13及R17分別獨立為碳數1~6之烷氧基,R14、R15及R16中之任意1個為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 基,其餘2個為氫原子的式(G)所表示之膦;A3與A4為環戊基,R13及R17分別獨立為碳數1~6之烷氧基,R14、R15及R16之全部為氫原子的式(G)所表示之膦;A3與A4為環戊基,R13及R17為相同之碳數1~6之烷氧基,R14、R15及R16中之任意1個為氟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其餘2個為氫原子的式(G)所表示之膦;以及A3與A4為環戊基,R13及R17為相同之碳數1~6之烷氧基,R14、R15及R16之全部為氫原子的式(G)所表示之膦。
作為式(G)所表示之膦之具體例,可列舉二環戊基(4-氟苯基)膦、二環戊基(3-氟苯基)膦、二環戊基(2-氟苯基)膦、二環戊基(4-甲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甲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異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異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異丙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第三丁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第三丁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乙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乙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乙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三氟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三氟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五氟乙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五氟乙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五氟乙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1,1'-聯苯]-4-基)膦、二環戊基([1,1'-聯苯]-3-基)膦、二環戊基(4-苯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3-苯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2-苯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氟-2-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甲氧基-2-甲氧基苯基)膦、二環戊基(4-三氟甲基-2-甲氧基苯基)膦及二環戊基(2-萘基)膦。
<式(H)所表示之鏻鹽>
式(F)所表示之鏻鹽較佳為下述式(H)
所表示之鏻鹽。
式中,A3、A4、R13~R17、Z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含義。
作為式(F)所表示之鏻鹽之具體例,可列舉:二環戊基(4-氟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氟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氟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甲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甲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異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異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異丙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第三丁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第三丁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乙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乙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乙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三氟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三氟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五氟乙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五氟乙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五氟乙氧基苯基)鏻四氟 硼酸鹽;二環戊基([1,1'-聯苯]-4-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1,1'-聯苯]-3-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苯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3-苯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苯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氟-2-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甲氧基-2-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4-三氟甲基-2-甲氧基苯基)鏻四氟硼酸鹽及二環戊基(2-萘基)鏻四氟硼酸鹽、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鏻四苯基硼酸鹽、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鏻四苯基硼酸鹽、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鏻四基硼酸鹽、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鏻四基硼酸鹽。
選自由式(C)所表示之膦及式(F)所表示之鏻鹽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膦化合物較佳為式(C)所表示之膦。
膦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鈀化合物1莫耳,通常為0.1莫耳~10莫耳之範圍,較佳為0.5莫耳~5莫耳之範圍。
式(C)所表示之膦係可依據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 2003,200,81-94.等眾所周知之方法進行合成。又,亦可使用市售之式(C)所表示之膦。
式(F)所表示之鏻鹽係可依據Organic Letters2001,Vol.3,No.26,4295-4298.之眾所周知之方法而由相對應之膦進行合成。
式(G)所表示之膦或式(H)所表示之鏻鹽係例如亦可用作Metal-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Second,Completely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Volume 1,2(de Meijere Armin,Diederich Francois編,2004年,Wiley-VCH發行)所揭示之偶合反應之配位基。作為偶合反應之具體例,可列舉Stille偶合、Heck偶合、Hiyama偶合、Sonogashira偶合、Kumada偶合及Buchwald-Hartwig偶合。
<過渡金屬錯合物>
使式(G)所表示之膦與第10族過渡金屬化合物接觸,由此可製造過渡金屬錯合物。此處,作為「第10族過渡金屬化合物」,例如可列舉鎳化合物、鈀化合物、鉑化合物等。較佳可列舉鈀化合物等。此處,作為「鈀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上述<鈀化合物>之說明欄中已進行敍述之鈀化合物等。
由上述膦化合物或式(G)所表示之膦及鈀化合物所構成之過渡金屬錯合物係例如可依據第5版實驗化學講座(日本化學會編纂,丸善(股)發行)21有機過渡金屬錯合物.超分子錯合物p308-327(9.2有機鈀錯合物)等眾所周知之方法而製造。
<反應步驟>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包含將式(A)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鹼、鈀化合物、選自由式(C)所表示之膦及式(F)所表示之鏻鹽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膦化合物以及非質子性有機溶劑之存在下進行混合之步驟,藉由式(A)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而生成芳香族化合物。該等之混合順序並無限制,例如亦可將鈀化合物、上述膦化合物、鹼、式(A)所表示之化合物、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及非質子性有機溶劑一起進行混合。又,亦可將鹼、式(A)所表示之化合物、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及非質子性有機溶劑進行混合後,將所獲得之混合物、非質子性有機溶劑、鈀化合物及上述膦化合物進行混合。又,亦可預先使上述膦化合物與鈀化合物接觸而獲得過渡金屬錯合物後,藉由將鹼、式(A)所表示之化合物、式(B)所表示之化合物及非質子性有機溶劑進行混合所獲得之混合物與上述過渡金屬錯合物進行混合。
若使化合物(A-1)與化合物(B-1)進行反應,則可獲得下述式(H-1)所表示之芳香族化合物。
Ar1-Ar2 (H-1)
若使化合物(A-1)與化合物(B-2)進行反應,則可獲得下述式(H-2)所表示之芳香族化合物。
Ar1-Ar2-Ar1 (H-2)
若使化合物(A-2)與化合物(B-1)進行反應,則可獲得下述式(H-3)所表示之芳香族化合物。
Ar2-Ar1-Ar2 (H-3)
若使化合物(A-2)與化合物(B-2)進行反應,則可獲得下述式(H-4)所表示之具有結構單元之芳香族化合物(式中,Ar1及Ar2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含義)。
反應溫度通常為0℃~180℃之範圍,較佳為30℃~100℃之範圍。反應時間通常為1小時~96小時之範圍,較佳為3小時~48小時之範圍。
於反應結束後,可獲得包含芳香族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係可藉由利用層析之分級等純化處理而提取。又,於芳香族化合物為上述式(H-4)所表示之具有重複單元之芳香族化合物之情形時,例如可利用將該反應混合物與不良溶劑進行混合之方法而 析出目標之芳香族化合物,且利用過濾等通常之分離手段而提取芳香族化合物。為了去除鈀等雜質,亦可利用鹽酸等酸性溶液洗淨該反應混合物後,提取目標之芳香族化合物。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說明。
於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為上述式(H-1)~式(H-3)所表示之芳香族化合物之情形時,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由此求出產率。於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為上述式(H-4)所表示之具有重複單元之芳香族化合物之情形時,利用凝膠滲透層析法(以下,簡稱作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進行分析(分析條件為如下所述),並根據分析結果算出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數量平均分子量(Mn)。
<GPC之分析條件>
.GPC測定裝置:CTO-20A(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管柱烘箱),SPD-20A(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檢測器)
.管柱:PLgel 10μm MIXED-B 300×7.5mm(Polymer Laborato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管柱溫度:40℃
.流動相:四氫呋喃
.流量:2mL/min
.檢測:UV(ultraviolet,紫外線輻射)檢測(波長:228nm)
實施例1
在氮氣環境下,室溫下,於具備冷卻裝置之玻璃製反應容器內,添加由9,9-二正辛基茀-2,7-二硼酸及頻那醇所構成之硼酸酯體5.99mmol、雙(4-溴苯基)[4-(甲基丙基)苯基]胺6.00mmol、20重量%氫氧化四乙基銨水溶液20ml及甲苯110ml。一面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一面 在浴溫100℃下進行加熱。於該混合物中,添加雙(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3μmol及甲苯12ml。一面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一面在浴溫度100℃下進行加熱,進行反應4小時,獲得包含具有下述重複結構單元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對所獲得之芳香族反應混合物之分子量進行GPC分析,結果分子量(Mw)為3.9×105
實施例2
於實施例1中,使用雙(二環戊基(4-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代替雙(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除此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為3.1×105
實施例3
於實施例1中,使用雙(二環戊基(2-乙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代替雙(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除此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為2.0×105
於下述表1中,表示實施例1~3中所使用之膦化合物之結構式及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
[表1]
實施例4
在氮氣環境下,室溫下,於具備冷卻裝置之玻璃製反應容器內,添加由9,9-二正辛基茀-2,7-二硼酸及頻那醇所構成之硼酸酯體5.96mmol、雙(4-溴苯基)[4-(甲基丙基)苯基]胺6.00mmol、20重量%氫氧化四乙基銨水溶液20ml及甲苯110ml。一面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一面在浴溫100℃下進行加熱。於該混合物中,添加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3μmol及甲苯12ml。一面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一面在浴溫度100℃下進行加熱,進行反應4小時,獲得包含具有下述重複結構單元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對所獲得之芳香族反應混合物之分子量進行GPC分析,結果分子量(Mw)為3.1×105
於下述表2中,表示實施例4中所使用之膦化合物之結構式及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
實施例5
在氮氣環境下,室溫下,於具備冷卻裝置之玻璃製反應容器內,添加由9,9-二正辛基茀-2,7-二硼酸及頻那醇所構成之硼酸酯體5.97mmol、雙(4-溴苯基)[4-(甲基丙基)苯基]胺6.00mmol、20重量%氫氧化四乙基銨水溶液20ml及甲苯110ml。一面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一面在浴溫100℃下進行加熱。於該混合物中,添加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3μmol及甲苯12ml。一面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一面在浴溫度100℃下進行加熱,進行反應4小時,獲得包含具有下述重複結構單元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對所獲得之芳香族反應混合物之分子量進行GPC分析,結果分子量(Mw)為3.8×105
實施例6
於實施例5中,使用雙(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代替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除此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實施。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為2.2×105
實施例7
於實施例5中,使用雙(二環戊基(3-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代替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除此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實施。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為1.9×105
實施例8
於實施例5中,使用雙(二環戊基(4-甲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代替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除此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實施。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為1.9×105
實施例9
於實施例5中,使用雙(二環戊基([1,1'-聯苯]-2-基)膦)二氯化鈀(II)代替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除此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實施。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為2.0×105
實施例10
於實施例5中,使用雙(二環戊基(4-氟-2-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代替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除此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實施。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為2.1×105
於下述表3中,表示實施例5~10中所使用之膦化合物之結構式及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
[表3]
實施例11
於實施例5中,使用三(二亞苄基丙酮)二鈀(0)1.5μmol及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6μmol代替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 化鈀(II),除此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進行反應,獲得包含芳香族化合物之混合物。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為2.3×105
比較例1
於實施例5中,使用三(二亞苄基丙酮)二鈀(0)1.5μmol及三-第三丁基膦四氟硼酸鹽6μmol代替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除此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進行反應6小時,獲得包含芳香族化合物之混合物。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為2.8×104
實施例12
於實施例5中,使用乙酸鈀3μmol及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6μmol代替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除此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進行反應5小時,獲得包含芳香族化合物之混合物。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為2.1×105
比較例2
於實施例5中,使用三(二亞苄基丙酮)二鈀(0)1.5μmol及2-二環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聯苯6μmol代替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除此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進行反應6小時,獲得包含芳香族化合物之混合物。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為1.2×104
於下述表4中,表示實施例11~12及比較例1、2中所使用之膦化合物之結構式及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Mw)。
[表4]
實施例13
在氮氣環境下,室溫下,於具備冷卻裝置之玻璃製反應容器內,添加由苯-1,4-二硼酸及頻那醇所構成之硼酸酯體5.97mmol、2,7-二溴-9,9-二正十二烷基茀6.00mmol、20重量%氫氧化四乙基銨水溶液20ml及甲苯110ml。一面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一面在浴溫100℃下進行加熱。於該混合物中,添加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3μmol及甲苯12ml。一面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一面在浴溫度100℃下進行反應7小時,獲得包含具有下述重複結構單元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對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進行GPC分析,結果 分子量(Mw)為3.1×105
實施例14
在氮氣環境下,室溫下,於具備冷卻裝置之玻璃製反應容器內,添加由苯-1,4-二硼酸及頻那醇所構成之硼酸酯體6.00mmol、2,7-二溴-9,9-二正辛基茀4.50mmol、4,7-二溴-2,1,3-苯并噻二唑1.50mmol、20重量%氫氧化四乙基銨水溶液20ml及甲苯110ml。一面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一面在浴溫100℃下進行加熱。於該混合物中,添加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3μmol及甲苯12ml。一面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一面在浴溫度100℃下進行反應7小時,獲得包含具有下述重複結構單元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對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進行GPC分析,結果分子量(Mw)為2.8×105
實施例15
在氮氣環境下,室溫下,於具備冷卻裝置之玻璃製反應容器內,添加由9,9-二正辛基茀-2,7-二硼酸及乙二醇所構成之硼酸酯體6.0mmol、雙(4-溴苯基)[4-(甲基丙基)苯基]胺6.0mmol、Aliquat(註冊商標)336(Sigma-Aldrich公司製造)1.2mmol、3mol/L之濃度之碳酸鈉水 溶液12ml及甲苯110ml。一面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一面在浴溫100℃下進行加熱。於該混合物中,添加雙(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3μmol及甲苯12ml。一面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一面在浴溫度100℃下進行反應6小時,獲得包含具有下述重複結構單元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對所獲得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分子量進行GPC分析,結果分子量(Mw)為2.0×105
實施例16
在氮氣環境下,於安裝有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內,添加2-溴苯甲醚0.91g及四氫呋喃20ml。將所獲得之溶液冷卻至-78℃後,滴入正丁基鋰(1.62M/己烷溶液)3.4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進行攪拌2小時後,在-78℃下滴入藉由將二環戊基氯化膦1.00g溶解於四氫呋喃13ml所獲得之溶液。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3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進行濃縮,獲得包含具有黏性之液體狀之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之混合物1.73g。
在氮氣環境下,於反應容器內,添加上述包含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之混合物、雙(乙腈)二氯化鈀(II)0.50g及乙醇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16小時。利用過濾提取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中所析出之固體,並利用乙醇12ml洗淨3次。將所獲得之固體,在50℃下進行減壓乾燥3小時,獲得淡黃色固體狀之雙(二環戊基(2-甲 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1.24g。
1H-NMR(δ:ppm,CDCl3溶劑,TMS基準)
7.5(m,1H),7.4(m,1H),7.0(m,1H),6.9(m,1H),4.0(s,3H),2.8(quin,2H),2.1(m,4H),2.0(m,4H),1.6(m,8H)
31P-NMR(δ:ppm,CDCl3溶劑)
22.7
實施例17
在氮氣環境下,於安裝有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內,添加4-溴苯甲醚0.91g及四氫呋喃20ml。將所獲得之溶液冷卻至-78℃後,滴入正丁基鋰(1.62M/己烷溶液)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進行攪拌2小時後,在-78℃下滴入藉由將二環戊基氯化膦1.00g溶解於四氫呋喃13ml所獲得之溶液。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3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進行濃縮,獲得包含具有黏性之液體狀之二環戊基(4-甲氧基苯基)膦之混合物1.58g。
在氮氣環境下,於反應容器內,添加上述包含二環戊基(4-甲氧基苯基)膦之混合物、雙(乙腈)二氯化鈀(II)0.50g及乙醇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14小時。利用過濾提取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中所析出之固體,並利用乙醇12ml洗淨3次。將所獲得之固體,在50℃下進行減壓乾燥3小時,獲得淡黃色固體狀之雙(二環戊基(4-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0.92g。
1H-NMR(δ:ppm,CDCl3溶劑,TMS基準)
7.6(m,2H),6.9(m,2H),3.8(s,3H),2.8(quin,2H),2.1(m,2H),1.9(m,6H),1.6(m,8H)
31P-NMR(δ:ppm,CDCl3溶劑)
27.0
實施例18
在氮氣環境下,於安裝有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內,添加2-溴-1,3-二甲氧基苯1.06g及四氫呋喃20ml。將所獲得之溶液冷卻至-78℃後,滴入正丁基鋰(1.62M/己烷溶液)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進行攪拌3小時後,在-78℃下滴入藉由將二環戊基氯化膦1.00g溶解於四氫呋喃13ml所獲得之溶液。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3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進行濃縮,獲得包含具有黏性之液體狀之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之混合物2.06g。
在氮氣環境下,於反應容器內,添加上述包含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之混合物、雙(乙腈)二氯化鈀(II)0.50g及乙醇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16小時。利用過濾提取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中所析出之固體,並利用乙醇12ml洗淨3次。將所獲得之固體,在50℃下進行減壓乾燥3小時,獲得黃色固體狀之雙(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0.82g。
1H-NMR(δ:ppm,CDCl3溶劑,TMS基準)
7.3(t,1H),6.6(dt,2H),3.9(s,6H),3.0(quin,2H),1.8-2.0(m,8H),1.6(m,8H)
31P-NMR(δ:ppm,CDCl3溶劑)
21.2
實施例19
在氮氣環境下,於安裝有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內,添加1-溴-2-乙基苯0.90g及四氫呋喃20ml。將所獲得之溶液冷卻至-78℃後,滴入正丁基鋰(1.62M/己烷溶液)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進行攪拌3小時後,在-78℃下滴入藉由將二環戊基氯化膦1.00g溶解於四氫呋喃13ml所獲得之溶液。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5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進行濃縮,獲得包含具有黏性之液體狀之二環戊基(2-乙基苯基)膦之混合物1.71g。
在氮氣環境下,於反應容器內,添加上述包含二環戊基(2-乙基苯基)膦之混合物、雙(乙腈)二氯化鈀(II)0.50g及乙醇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16小時。利用過濾提取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中所析出之固體,並利用乙醇12ml洗淨3次。將所獲得之固體,在50℃下進行減壓乾燥3小時,獲得黃色固體狀之雙(二環戊基(2-乙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0.85g。
1H-NMR(δ:ppm,CDCl3溶劑,TMS基準)
7.4(m,3H),7.2(m,1H),3.7(q,2H),2.8(quin,2H),2.1(m,2H),1.6-1.9(m,14H),1.4(t,3H)
31P-NMR(δ:ppm,CDCl3溶劑)
18.4
實施例20
在氮氣環境下,於安裝有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內,添加2-溴聯苯1.14g及四氫呋喃20ml。將所獲得之溶液冷卻至-78℃後,滴入正丁基鋰(1.62M/己烷溶液)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進行攪拌2小時後,在-78℃下滴入藉由將二環戊基氯化膦1.00g溶解於四氫呋喃13ml所獲得之溶液。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4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進行濃縮,獲得包含具有黏性之液體狀之二環戊基([1,1'-聯苯]-2-基)膦之混合物2.06g。
在氮氣環境下,於反應容器內,添加上述包含二環戊基([1,1'-聯苯]-2-基)膦之混合物、雙(乙腈)二氯化鈀(II)0.45g及乙醇45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19小時。利用過濾提取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中所析出之固體,並利用乙醇12ml洗淨3次。將所獲得之固體,在50℃下進行減壓乾燥3小時,獲得黃色固體狀之雙(二環戊基([1,1'-聯苯]-2-基)膦)二氯化鈀(II)1.22g。
1H-NMR(δ:ppm,CDCl3溶劑,TMS基準)
8.0(m,1H),7.7(m,2H),7.4(m,5H),7.2(m,1H),2.3(quin,2H),1.3-2.0(m,16H)
31P-NMR(δ:ppm,CDCl3溶劑)
32.7
實施例21
在氮氣環境下,於安裝有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內,添加4-溴甲苯0.84g及四氫呋喃20ml。將所獲得之溶液冷卻至-78℃後,滴入正丁基鋰(1.62M/己烷溶液)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進行攪拌2小時後,在-78℃下滴入藉由將二環戊基氯化膦1.00g溶解於四氫呋喃13ml所獲得之溶液。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3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進行濃縮,獲得包含具有黏性之液體狀之二環戊基(4-甲基苯基)膦之混合物1.61g。
在氮氣環境下,於反應容器內,添加上述包含二環戊基(4-甲基苯基)膦之混合物、雙(乙腈)二氯化鈀(II)0.45g及乙醇45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17小時。利用過濾提取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中所析出之固體,並利用乙醇12ml洗淨3次。將所獲得之固體,在50℃下進行減壓乾燥3小時,獲得黃色固體狀之雙(二環戊基(4-甲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1.07g。
1H-NMR(δ:ppm,CDCl3溶劑,TMS基準)
7.6(m,2H),7.2(m,2H),7.4(m,5H),2.8(quin,2H),2.4(s,3H),1.5-2.1(m,16H)
31P-NMR(δ:ppm,CDCl3溶劑)
28.0
實施例22
在氮氣環境下,於安裝有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內,添加3-溴苯甲醚0.91g及四氫呋喃20ml。將所獲得之溶液冷卻至-78℃後,滴入正丁 基鋰(1.62M/己烷溶液)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進行攪拌2小時後,在-78℃下滴入藉由將二環戊基氯化膦1.00g溶解於四氫呋喃13ml所獲得之溶液。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3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進行濃縮,獲得包含具有黏性之液體狀之二環戊基(3-甲氧基苯基)膦之混合物1.68g。
在氮氣環境下,於反應容器內,添加上述包含二環戊基(3-甲氧基苯基)膦之混合物、雙(乙腈)二氯化鈀(II)0.50g及乙醇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14小時。利用過濾提取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中所析出之固體,並利用乙醇12ml洗淨3次。將所獲得之固體,在50℃下進行減壓乾燥3小時,獲得淡黃色固體狀之雙(二環戊基(3-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1.27g。
1H-NMR(δ:ppm,CDCl3溶劑,TMS基準)
7.3(m,3H),7.0(m,1H),3.8(s,3H),2.8(quin,2H),2.1(m,2H),2.0(m,2H),1.8(m,4H),1.6(m,8H)
31P-NMR(δ:ppm,CDCl3溶劑)
30.1
實施例23
在氮氣環境下,於安裝有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內,添加2-溴-5-氟苯甲醚1.00g及四氫呋喃20ml。將所獲得之溶液冷卻至-78℃後,滴入正丁基鋰(1.62M/己烷溶液)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進行攪拌3小時後,在-78℃下滴入藉由將二環戊基氯化膦1.00g溶解於四氫呋喃13ml所獲得之溶液。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3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進行濃縮,獲得包含具有黏性之液體狀之二環戊基(4-氟-2-甲氧基苯基)膦之混合物1.75g。
在氮氣環境下,於反應容器內,添加上述包含二環戊基(4-氟-2-甲氧基苯基)膦之混合物、雙(乙腈)二氯化鈀(II)0.50g及乙醇30ml。將 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18小時。利用過濾提取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中所析出之固體,並利用乙醇12ml洗淨3次。將所獲得之固體,在50℃下進行減壓乾燥3小時,獲得淡黃色固體狀之雙(二環戊基(4-氟-2-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0.55g。
1H-NMR(δ:ppm,CDCl3溶劑,TMS基準)
7.5(m,1H),6.7(m,2H),3.9(s,3H),2.8(quin,2H),2.1(m,2H),2.0(m,2H),1.5-2.1(m,16H)
31P-NMR(δ:ppm,CDCl3溶劑)
22.6
實施例24
在氮氣環境下,於安裝有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內,添加2-溴苯甲醚0.91g及四氫呋喃20ml。將所獲得之溶液冷卻至-78℃後,滴入正丁基鋰(1.62M/己烷溶液)3.4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進行攪拌2小時後,在-78℃下滴入藉由將二環戊基氯化膦1.00g溶解於四氫呋喃13ml所獲得之溶液。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3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進行濃縮,並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由此獲得具有黏性之液體狀之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1.19g。
1H-NMR(δ:ppm,CDCl3溶劑,TMS基準)
7.4(m,1H),7.3(m,1H),7.0(m,1H),6.9(m,1H),3.9(s,3H),2.3(m,2H),1.9(m,2H),1.7(m,2H),1.4-1.6(m,10H),1.2(m,2H)
31P-NMR(δ:ppm,CDCl3溶劑)
-7.8
實施例25
在氮氣環境下,於安裝有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內,添加2-溴-1,3-二甲氧基苯1.06g及四氫呋喃20ml。將所獲得之溶液冷卻至-78℃後,滴入正丁基鋰(1.62M/己烷溶液)3.0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相同溫 度下進行攪拌3小時後,在-78℃下滴入藉由將二環戊基氯化膦1.00g溶解於四氫呋喃13ml所獲得之溶液。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室溫下進行攪拌3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進行濃縮,並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由此獲得包含具有黏性之液體狀之二環戊基(2,6-二甲氧基苯基)膦之混合物0.37g。
1H-NMR(δ:ppm,CDCl3溶劑,TMS基準)
7.2(m,1H),6.5(m,2H),3.8(s,6H),2.7(m,2H),1.9(m,2H),1.7(m,2H),1.4-1.6(m,10H),1.2(m,2H)
31P-NMR(δ:ppm,CDCl3溶劑)
-12.5
實施例26~29
於安裝有冷卻裝置之玻璃製反應容器內,添加雙(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0.0075mmol、表5所示之化合物(1)1.5mmol、表5所示之化合物(2)1.65mmol、磷酸鉀3.0mmol、甲苯6mL及水1.5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100℃下進行加熱攪拌3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為止,添加水20mL,並利用二乙醚20mL萃取2次。將所獲得之有機層進行混合,並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後,進行過濾,獲得包含目標化合物(3)之溶液。化合物(3)之產率係藉由將所獲得之溶液進行濃縮,並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純化所獲得之粗產物而求出。將結果示於表5。
實施例30~32
於安裝有冷卻裝置之玻璃製反應容器內,添加雙(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0.0075mmol、三辛基甲基氯化銨0.3mmol、表6所示之化合物(1)1.5mmol、表6所示之化合物(2)1.65mmol、碳酸鈉3.0mmol、甲苯6mL及水1.5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100℃下進行加熱攪拌3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為止,添加水20 mL,並利用二乙醚20mL萃取2次。將所獲得之有機層進行混合,並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後,進行過濾,獲得包含目標化合物(3)之溶液。化合物(3)之產率係藉由將所獲得之溶液進行濃縮,並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純化所獲得之粗產物而求出。將結果示於表6。
實施例33
於安裝有冷卻裝置之玻璃製反應容器內,添加雙(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0.015mmol、3-溴吡啶1.5mmol、3-噻吩硼酸2.25mmol、磷酸鉀3.0mmol、正丁醇4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100℃下進行加熱攪拌4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為止,添加水20mL,並利用二乙醚20mL萃取2次。將所獲得之有機層進行混合,並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後,進行過濾,獲得溶液。將該溶液進行濃縮,並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由此以產率92%獲得3-(3-噻吩基)-吡啶。
實施例34
於安裝有冷卻裝置之玻璃製反應容器內,添加雙(二環戊基(2-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鈀(II)0.015mmol、3-溴噻吩1.5mmol、3-噻吩硼酸2.25mmol、磷酸鉀3.0mmol、正丁醇4mL。將所獲得之混合物,在100℃下進行加熱攪拌4小時。將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為止,添加水20mL,並利用二乙醚20mL萃取2次。將所獲得之有機層進行混合,並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後,進行過濾,獲得溶液。將該溶液進行濃縮,並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由此以產率98%獲得3-(3-噻吩基)-噻吩。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製造芳香族化合物。

Claims (19)

  1. 一種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將式(A) (式中,X1表示式(1)、(2)、(3)、(4)、(5)或(6)所表示之基, Ar1表示碳數6~36之1價或2價之芳香族烴基,m表示1或2;該芳香族烴基中所含之碳原子可取代為雜原子或羰基,該芳香族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可取代為氟原子、烷基、環烷基、烷氧基、環烷氧基、烷硫基、環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烷基、芳基環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可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矽烷基、醯基、具有碳-氮雙鍵作為部分結構之基、醯亞胺基、烷氧基羰基、環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羧基、氰基或硝基)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B) (式中,X2表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烷基磺醯氧基、氟取代烷基磺醯氧基或芳基磺醯氧基,Ar2表示碳數6~36之1價或2價之芳香族烴基,n表示1或2;該芳香族烴基中所含之碳原子可取代為雜原子或羰基,該芳香族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可取代為氟原子、烷基、環烷基、烷氧基、環烷氧基、烷硫基、環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烷基、芳基環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可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矽烷基、醯基、具有碳-氮雙鍵作為部分結構之基、醯亞胺基、烷氧基羰基、環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羧基、氰基或硝基)所表示之化合物,於選自由式(C) (式中,A1及A2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戊基;R1及R5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式(D) (式中,R6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3~20之環烷基,R7及R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3~20之環烷基,R7與R8亦可鍵結而形成環)所表示之基或式(E) (式中,R9、R10、R11及R1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所表示之基,R2、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其中,R1~R5不全部同時表示氫原子,又,於R1~R5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氟烷基時,其餘之R1~R5中之至少1個不為氫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基;又,R2與R3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R3與R4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所表示之膦及式(F) (式中,A1、A2、R1~R5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含義,Z表示陰離子)所表示之鏻鹽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膦化合物、鹼、鈀化合物以及非質子性有機溶劑之存在下進行混合。
  2. 如請求項1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A1及A2為可具有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作為取代基之環戊基。
  3. 如請求項1或2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A1及A2為環戊基。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選自R1及R5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烷氧基。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2、R3及R4為氫原子。
  6. 如請求項1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膦化合物係選自由式(G) (式中,A3及A4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戊基;R13及R17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 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氧基或式(E) (式中,R9、R10、R11及R1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所表示之基,R14、R15及R1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其中,R13~R17不全部同時表示氫原子,於R13~R17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氟烷基時,其餘之R13~R17中之至少1個不為氫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基;又,R14與R15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R15與R16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所表示之膦及式(H) (式中,A3、A4、R13~R17、Z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含義)所表示之鏻鹽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非質子性有機溶劑係選自由醚溶劑、芳香族烴溶劑及脂肪族烴溶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鈀化合物為鈀(0)錯合物或鈀(II)錯合物。
  9. 一種膦,其以式(G)表示, (式中,A3及A4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戊基;R13及R17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氧基或式(E) (式中,R9、R10、R11及R1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所表示之基,R14、R15及R1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 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其中,R13~R17不全部同時表示氫原子,於R13~R17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氟烷基時,其餘之R13~R17中之至少1個不為氫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基;又,R14與R15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R15與R16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
  10. 如請求項9之膦,其中A3及A4為可具有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作為取代基之環戊基。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膦,其中A3及A4為環戊基。
  12.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之膦,其中選自R13及R17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烷氧基。
  13. 如請求項9至12中任一項之膦,其中R14、R15及R16為氫原子。
  14. 一種鏻鹽,其以式(H)表示, (式中,A3及A4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戊基;R13及R17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2~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氧基或式(E) (式中,R9、R10、R11及R1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所表示之基,R14、R15及R1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3~20之環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其中,R13~R17不全部同時表示氫原子,於R13~R17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氟烷基時,其餘之R13~R17中之至少1個不為氫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基;又,R14與R15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R15與R16亦可鍵結而與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併形成環;Z表示陰離子)。
  15. 如請求項14之鏻鹽,其中A3及A4為可具有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6~20之芳基作為取代基之環戊基。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鏻鹽,其中A3及A4為環戊基。
  17. 如請求項14至16中任一項之鏻鹽,其中選自R13及R17中之至少1個為碳數1~20之烷氧基。
  18. 如請求項14至17中任一項之鏻鹽,其中R14、R15及R16為氫原子。
  19. 一種過渡金屬錯合物,其係藉由使如請求項9至13中任一項之膦與第10族過渡金屬化合物接觸而獲得者。
TW102124308A 2012-07-06 2013-07-05 Method of producing aromatic compounds TWI5937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2170 2012-07-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813A true TW201406813A (zh) 2014-02-16
TWI593718B TWI593718B (zh) 2017-08-01

Family

ID=4988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4308A TWI593718B (zh) 2012-07-06 2013-07-05 Method of producing aromatic compound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38665B2 (zh)
EP (1) EP2871199B1 (zh)
JP (1) JP6191605B2 (zh)
KR (1) KR102029524B1 (zh)
CN (1) CN104540871B (zh)
TW (1) TWI593718B (zh)
WO (1) WO20140074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2874B2 (ja) * 2012-07-06 2017-06-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6604334B2 (ja) * 2014-11-26 2019-11-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EP3385270A4 (en) * 2015-12-02 2020-01-22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ROMATIC COMPOUND AND PALLADIUM COMPLEX
EP3604450B1 (en) * 2017-03-31 2021-11-17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Gel including condensation product of organic silicon compou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53778B1 (de) * 1992-01-31 2001-12-12 F. Hoffmann-La Roche Ag Asymmetrische Hydrierung
US6268513B1 (en) * 1998-08-06 2001-07-31 Symyx Technologies, Inc. Phosphine ligands metal complexes and compositions thereof for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US9109081B2 (en) * 2005-02-16 2015-08-18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producing aromatic polymer
JP5073212B2 (ja) * 2005-02-16 2012-11-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DE112006002668T5 (de) 2005-10-07 2008-08-14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td. Copolymer und polymere lichtemittierende Vorrichtung unter Verwendung desselben
WO2007101820A1 (en) 2006-03-08 2007-09-13 Ciba Holding Inc. Palladium 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US20090048413A1 (en) * 2006-03-13 2009-02-19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Conjugated Polymer
JP2007277534A (ja) 2006-03-13 2007-10-2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共役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5245285B2 (ja) 2006-07-18 2013-07-2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共役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WO2008067218A1 (en) * 2006-11-28 2008-06-05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Electronically tuned ligands for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JP5591714B2 (ja) * 2007-12-12 2014-09-17 マサチューセッツ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オブ テクノロジー 遷移金属触媒によるクロスカップリングのためのリガンド、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WO2011025053A2 (en) * 2009-08-28 2011-03-03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Production method of copolymer of allyl monomer containing polar group
CN101693723B (zh) * 2009-10-22 2012-09-05 浙江大学 间三烷氧基苯基二烷基膦四氟硼酸盐及其合成和应用
JP2012214707A (ja) * 2011-03-29 2012-11-0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芳香族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71199B1 (en) 2018-02-21
KR102029524B1 (ko) 2019-10-07
CN104540871B (zh) 2016-08-24
US20150322101A1 (en) 2015-11-12
CN104540871A (zh) 2015-04-22
TWI593718B (zh) 2017-08-01
JPWO2014007404A1 (ja) 2016-06-02
EP2871199A4 (en) 2016-01-06
KR20150035823A (ko) 2015-04-07
JP6191605B2 (ja) 2017-09-06
WO2014007404A1 (ja) 2014-01-09
US9238665B2 (en) 2016-01-19
EP2871199A1 (en)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8623B2 (en) Fused thiophenes, methods for making fused thiophenes, and uses thereof
CN108368142B (zh) 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和钯配合物
TWI593718B (zh) Method of producing aromatic compounds
EP2773687A1 (en) Fused thiophenes, methods of making fused thiophenes, and uses thereof
Förtsch et al. New methods for the synthesis of 4H‐dithieno [3, 2‐b: 2′, 3′‐d] pyrrole
KR102266665B1 (ko) 고분자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TWI593717B (zh) 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TW201245262A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aromatic polymer
TW201509933A (zh) 硼酯基稠合噻吩單體
TW201307425A (zh) 芳香族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JP2017190315A (ja) ホウ素含有化合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13112762A (ja) 芳香族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2013075832A (ja) アルコキシチオフェ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