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6672A - 製造玻璃帶的玻璃製造設備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製造玻璃帶的玻璃製造設備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6672A
TW201406672A TW102118788A TW102118788A TW201406672A TW 201406672 A TW201406672 A TW 201406672A TW 102118788 A TW102118788 A TW 102118788A TW 102118788 A TW102118788 A TW 102118788A TW 201406672 A TW201406672 A TW 2014066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llers
pair
roller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8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0075B (zh
Inventor
Anmol Agrawal
Steven Roy Burdette
Gautam Narendra Kudva
Michael Yoshiya Nishimoto
Vinay Patel
Original Assignee
Cor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ning Inc filed Critical Corning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06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0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007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8Means for providing the drawing force, e.g. traction or draw roll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文中描述一種玻璃製造設備,該玻璃製造設備包含形成裝置及拉引滾軸裝置,該形成裝置係配置用以製造玻璃帶,且該拉引滾軸裝置將來自該形成裝置的玻璃帶向下拉。該拉引滾軸裝置具有第一滾軸設備、第二滾軸設備及第三滾軸設備。該拉引滾軸裝置係配置成至少可獨立地操作該第一滾軸設備、第二滾軸設備及第三滾軸設備,使得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的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扭力(torque)轉動,且使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的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angular velocity)轉動。在進一步實例中提供製造玻璃帶的方法。

Description

製造玻璃帶的玻璃製造設備及方法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引用】
此申請案依據專利法主張享有2012年5月31號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653,806號的優先權權益,該案內容以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案。
本案揭示內容是關於玻璃製造領域,且更明確言之,是有關使用拉引滾軸裝置製造玻璃帶的玻璃製造設備及方法,其中該拉引滾軸裝置具有至少一第一滾軸設備、一第二滾軸設備及一第三滾軸設備。
已知玻璃製造設備是例如利用融合下拉製程(fusion down draw process)來製造玻璃板。Anderson等人共同讓予且於2009年4月30號公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號第2009/0107182A1號中揭示一種示例性玻璃製造設備,該玻璃製造設備具有下方拉引滾軸設備,且該下方拉引滾軸設備具有主馬達以使一對下方滾軸以恆定的角速度轉動。該示例性玻璃製造設備進一步包含上方拉引滾軸設備,該上方拉引滾軸設備配置有上方從動馬達(slave motor),且該上方從動馬達 用符合該對下方滾軸主馬達所測得扭力之一預定百分比的扭力來轉動一對上方滾軸。在各種製程應用中,Anderson等人之公開文獻所揭示之該下方拉引滾軸設備與上方拉引滾軸設備的主-從配置結構可能是有利。然而,仍希望能加強該玻璃製造設備,以使該玻璃製造設備具有對廣泛製程應用有利的結構配置。
本案之獨立項中描述一種用於製造玻璃帶的玻璃製造設備及方法。該等附屬項中描述用於製造玻璃帶之玻璃製造設備及方法的較佳實施例。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提供一種玻璃製造設備,該玻璃製造設備包括:(a)形成裝置,該形成裝置配置用於製造玻璃帶,且該玻璃帶包含伸展在第一邊緣部分與第二邊緣部分之間的寬度;及(b)拉引滾軸裝置,該拉引滾軸裝置包括:(i)第一滾軸設備,且該第一滾軸設備包含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係配置用於從該形成裝置沿著橫向展開達到該玻璃帶寬度的拉引路徑來拉引該玻璃帶的第一邊緣部分;(ii)第二滾軸設備,該第二滾軸設備包含第一對中游滾軸,且該第一對中游滾軸沿著該拉引路徑配置在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的下游處,其中該第一對中游滾軸配置成可與該玻璃帶的第一邊緣部分互動;(iii)第三滾軸設備,該第三滾軸設備包含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沿該拉引路徑配置在該第一對中游滾軸的下游處,其中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配置成可沿該拉引路徑進一步拉引該玻 璃帶的第一邊緣部分;及(iv)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配置成可獨立地操作至少該第一滾軸設備和該第三滾軸設備,以使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從該形成裝置向下游拉引該玻璃帶,而使該玻璃帶通過黏性區、凝固區(setting zone)且隨後通過彈性區。在一實例中,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位於該黏性區內,該第一對中游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及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彈性區內。在另一實例中,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該第一對中游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及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彈性區內。
在本發明的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製造玻璃帶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拉引滾軸裝置,該拉引滾軸裝置包括:(i)第一滾軸設備,該第一滾軸設備包含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ii)第二滾軸設備,該第二滾軸設備包含第一對中游滾軸,且該第一對中游滾軸沿該拉引路徑配置在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的下游處;及(iii)第三滾軸設備,該第三滾軸設備包含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沿該拉引路徑配置在該第一對中游滾軸的下游處;(b)形成玻璃帶,且該玻璃帶具有伸展在第一邊緣部分與第二邊緣部分之間的寬度;(c)獨立地操作該第一滾軸設備,以使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而沿著該拉引路徑拉引該玻璃帶的第一邊緣部分;及(d)獨立地操作該第三滾軸設備,以使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之其中至少 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而進一步沿該拉引路徑拉引該玻璃帶的第一邊緣部分。朝下游拉引該玻璃帶而使該玻璃帶通過黏性區、凝固區且隨後通過彈性區。在一實例中,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位於該黏性區內,該第一對中游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及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彈性區內。在另一實例中,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該第一對中游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及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彈性區內。
在本發明的又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製造玻璃帶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拉引滾軸裝置,該拉引滾軸裝置包括:(i)第一滾軸設備,該第一滾軸設備包含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ii)第二滾軸設備,該第二滾軸設備包含第一對中游滾軸,且該第一對中游滾軸沿該拉引路徑配置在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的下游處;及(iii)第三滾軸設備,該第三滾軸設備包含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沿該拉引路徑配置在該第一對中游滾軸的下游處;(b)形成玻璃帶,且該玻璃帶具有伸展在第一邊緣部分與第二邊緣部分之間的寬度;(c)在一段時間內獨立地操作該第一滾軸設備,以使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沿著該拉引路徑對該玻璃帶的第一邊緣部分施加實質恆定的力;及(d)在該段時間內獨立地操作該第三滾軸設備,以使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沿該拉引路徑對該玻璃帶的第一邊緣部分施加可變的力;及(e)於該段時間內,在沿著該拉引路徑而位於該第一對下游拉引 滾軸下游的一位置處將該玻璃帶連續地分割成複數個玻璃片。朝向下游拉引該玻璃帶而使該玻璃帶通過黏性區、凝固區且接著通過彈性區。在一實例中,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位於該黏性區內,該第一對中游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及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彈性區內。在另一實例中,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該第一對中游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及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彈性區內。
在實施方式、圖式及後附任一申請專利範圍中,將舉出一部分的本發明附加態樣,且藉由該實施方式可推得本發明的部分附加態樣,或可藉由實施本發明而學習到本發明的附加態樣。應瞭解,以上整體概述及以下實施方式兩者僅做為示範和解說之用,而非用於限制所揭示之發明。
100‧‧‧玻璃製造設備
100a‧‧‧玻璃製造設備
102‧‧‧形成裝置
104‧‧‧玻璃帶
104a‧‧‧第一邊緣部分
104b‧‧‧第二邊緣部分
106‧‧‧熔化槽
108‧‧‧澄清槽
110‧‧‧混合槽
112‧‧‧輸送槽
114、114a、114b、114c、114d‧‧‧拉引滾軸裝置
116‧‧‧分割裝置
118‧‧‧箭頭
120‧‧‧熔融玻璃
121‧‧‧傾斜管
122‧‧‧連接管
124‧‧‧連接管
126‧‧‧下導管
128‧‧‧入口
130‧‧‧開口
132‧‧‧槽
134a、134b‧‧‧側面
136‧‧‧根部
140a、140b‧‧‧玻璃板
202、202’‧‧‧第一滾軸設備
204、204’‧‧‧第二滾軸設備
206、206’‧‧‧第三滾軸設備
208、208’‧‧‧控制裝置
210‧‧‧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
210’‧‧‧上游拉引滾軸
212‧‧‧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
212’‧‧‧上游拉引滾軸
214‧‧‧拉引路徑
216‧‧‧第一對中游滾軸
216’‧‧‧中游拉引滾軸
218‧‧‧第二對中游滾軸
218’‧‧‧中游滾軸
220‧‧‧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
220’‧‧‧下游拉引滾軸
220a‧‧‧橫向拉伸張力
220b‧‧‧橫向拉伸張力/側向拉力
220c‧‧‧橫向拉伸張力
222‧‧‧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
222’‧‧‧下游拉引滾軸
302‧‧‧黏性區
304‧‧‧凝固區
306‧‧‧彈性區
307a‧‧‧第一拉引滾軸構件
307b‧‧‧第二拉引滾軸構件
309a、309b‧‧‧耐火滾軸覆蓋物/表面
311a、311b‧‧‧馬達
315a‧‧‧第一拉引滾軸構件
315b‧‧‧第二拉引滾軸構件
317a、317b‧‧‧耐火滾軸覆蓋物/表面
319a、319b‧‧‧馬達
325a‧‧‧第一滾軸構件
325b‧‧‧第二滾軸構件
327a、327b‧‧‧耐火滾軸覆蓋物/表面
329a、329b‧‧‧馬達
333a‧‧‧第一滾軸構件
333b‧‧‧第二滾軸構件
335a、335b‧‧‧耐火滾軸覆蓋物/表面
337a、337b‧‧‧馬達
343a‧‧‧第一拉引滾軸構件
343b‧‧‧第二拉引滾軸構件
345a、345b‧‧‧耐火滾軸覆蓋物
347a、347b‧‧‧馬達
348、349‧‧‧主要表面/主要側
350a‧‧‧第一拉引滾軸構件
350b‧‧‧第二拉引滾軸構件
351a‧‧‧第一拉引滾軸構件
351b‧‧‧第二拉引滾軸構件
352a‧‧‧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
352b‧‧‧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
353a、353b‧‧‧耐火滾軸覆蓋物
354‧‧‧第一上柄部
355a、355b‧‧‧馬達
356a‧‧‧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
356b‧‧‧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
357‧‧‧第二上柄部
358a、358b‧‧‧馬達
360a‧‧‧第一拉引滾軸構件
360b‧‧‧第二拉引滾軸構件
362a‧‧‧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
362b‧‧‧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
364‧‧‧第一中游柄部
366a‧‧‧第一對中游滾軸
366b‧‧‧第二對中游滾軸
367‧‧‧第二中游柄部
368a、368b‧‧‧馬達
370a‧‧‧第一拉引滾軸構件
370b‧‧‧第二拉引滾軸構件
372a‧‧‧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
372b‧‧‧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
374‧‧‧第一上柄部
376a‧‧‧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
376b‧‧‧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
377‧‧‧第二上柄部
378a、378b‧‧‧馬達
502、504、506‧‧‧虛線
508、510‧‧‧曲線
512、514、516‧‧‧曲線
W‧‧‧寬度
θ‧‧‧角度
配合附圖參閱下述實施方式將可更完整地瞭解本發明,其中: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實例之示例性玻璃製造設備的概要圖;第2圖是第1圖之示例性玻璃製造設備的局部透視圖,該玻璃製造設備包含根據本發明實例的拉引滾軸裝置;第3A~3F圖是第1圖之示例性玻璃製造設備的局部視圖,該等局部視圖示出不同的示例性拉引滾軸裝置,其中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每個示例性拉引滾軸裝置包含位在黏性區的第一滾軸設備、位在凝固區的第二滾軸設備及位在彈性區的第三滾軸設備; 第4A~4C圖是第1圖之示例性玻璃製造設備的局部視圖,該等局部視圖示出不同的示例性拉引滾軸裝置,其中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每個示例性拉引滾軸裝置包含位在凝固區的第一滾軸設備、位在凝固區的第二滾軸設備及位在彈性區的第三滾軸設備;及第5A~5C圖是數個圖表,該等圖表圖示根據本發明實例,使用第3A~3D圖所示之示例性拉引滾軸裝置從形成裝置拉引出玻璃帶的實驗結果。
現將於下文中,參照繪示數個示例性實施例的附圖更完整地描述多個實例。在所有圖式中,盡可能地使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位。然而,本發明態樣可實施成諸多不同形式,且不應將本發明侷限於本文中所舉出的實施例。
參閱第1圖,圖中示出可根據本發明之態樣使用的示例性玻璃製造設備100的概要圖。所示的示例性玻璃製造設備100是一種下拉式融合設備,但在進一步實例中可使用其他的形成設備。在一實例中,該玻璃製造設備100可包含形成裝置102以用於製造玻璃帶104,該玻璃帶104包含伸展在玻璃帶104之第一邊緣部分104a與第二邊緣部分104b之間的寬度「W」。
如第1圖進一步所示,玻璃製造設備100可包含熔化槽106、澄清槽(fining vessel)108、混合槽110、輸送槽112、形成裝置102、拉引滾軸裝置114、114a、114b、114c和114d 及分割裝置116。在熔化槽110處,如箭頭118所示般引入玻璃批次材料,並熔化該玻璃批次材料而形成熔融玻璃120。澄清槽108具有高溫處理區,該高溫處理區經由傾斜管121接收來自該熔化槽106的熔融玻璃120(未於此處示出),並在該高溫處理區內去除熔融玻璃120中的氣泡。藉由澄清槽至攪拌腔室的連接管122使澄清槽108與混合槽106連接。藉由攪拌腔室至碗狀容器(bowl)的連接管124使混合槽110與輸送槽112連接。輸送槽112經由下導管126將熔融玻璃120輸送至入口128並進入該形成裝置102。
有各種形成裝置可按照本發明態樣予以使用。例如,如第1圖和第2圖所示,示例性的形成裝置102包含開口130,開口130接收熔融玻璃120,使熔融玻璃120流入槽132。如第2圖所做之最佳顯示,熔融玻璃120接著從該槽132溢流而出並從兩側面134a及134b向下流動,隨後在該形成裝置102的根部136處融合在一起。該兩側面134a及134b在根部136處匯合,且熔融玻璃120從兩側面134a及134b個別溢流而出所形成的兩個溢流牆在該根部136處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玻璃帶104,並將該玻璃帶104向下拉離該根部136。
玻璃製造設備100進一步包含該等拉引滾軸裝置114、114a、114b、114c和114d及分割裝置116,兩者皆概要圖示於第1圖中。以下將參照第2圖做更完整討論,提供拉引滾軸裝置114以幫助拉引來自根部136的玻璃帶104並亦將該玻璃帶104拉成期望的厚度。可提供分割裝置116以在一段時間內將玻璃帶104連續地分割成複數個玻璃板140a 和140b(圖中僅示出兩個玻璃板)。分割裝置116可包括如圖所示的滑動式砧板機(traveling anvil machine),但也可使用其他類型的分割裝置在一段時間內將玻璃帶104連續地分割成複數個玻璃板140a和140b(圖中僅示出兩個玻璃板)。在另一替代實例中,可能沒有分割裝置116,因此可捲繞該玻璃帶104而形成玻璃繞卷。
參閱第2圖,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該拉引滾軸裝置114的更詳細圖式。如第2圖所示,示例性的拉引滾軸裝置114可包含第一滾軸設備202、第二滾軸設備204、第三滾軸設備206及控制裝置208(例如,可程式化的邏輯控制器208、處理器-記憶體208)。在此實例中,第一滾軸設備202包含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及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該等第一對和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係配置用於從該形成裝置102沿著橫向展開達到該玻璃帶104之寬度「W」的拉引路徑214來分別拉引該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和第二邊緣部分104b(註:圖示該等拉引滾軸210和212是縱向向下傾斜(vertically down-tilted)的滾軸210和212並在玻璃帶104中施加橫向拉伸張力(cross-tension)220a,但該等拉引滾軸可具有水平位向,且若該等拉引滾軸具有水平位向時,則該等拉引滾軸可彼此相連接)。第二滾軸設備204包含第一對中游滾軸216和第二對中游滾軸218,該等第一對和第二對中游滾軸分別沿著該拉引路徑214而配置在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和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的下游處(註:圖中顯示該等拉引滾軸216和218是縱向向下傾斜的滾軸216和218並在 玻璃帶104中施加橫向拉伸張力220b,但該等拉引滾軸可具有水平位向,且若該等拉引滾軸具有水平位向時,則該等拉引滾軸可彼此相連接)。第三滾軸設備206包含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2和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4,該等第一對和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分別沿著該拉引路徑214而配置在該第一對中游滾軸216和第二對中游滾軸218的下游處(註:圖中顯示該等拉引滾軸222和224是縱向向下傾斜的滾軸222和224並在玻璃帶104中施加橫向拉伸張力220c,但該等拉引滾軸可具有水平位向,且若該等拉引滾軸具有水平位向時,則該等拉引滾軸可彼此相連接)。控制裝置208至少配置成可獨立地操作該第一滾軸設備202及第三滾軸設備206,使得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2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以下參照第3~4圖提供有關不同態樣之拉引滾軸裝置114在不同處理應用中的更詳細討論。
參閱第3A~3F圖,圖中為根據本發明數個實例之形成裝置102及拉引滾軸裝置114a和114b的各種概要圖。如第3A~3B圖所示,該拉引滾軸裝置114a運作以從該形成裝置102的根部136將玻璃帶104拉入黏性區302,在黏性區中使玻璃帶104薄化至最終厚度。隨後從黏性區302將玻璃帶104的該部分拉入凝固區304中。在凝固區302中,玻璃帶104的該部分以所欲的輪廓從黏性狀態凝固成彈性狀態。凝固區304可界定為在溫度滿足下式的區域: 0.2sec<<10000sec,其中η為玻璃黏度(Pa.sec),T為溫度(℃),且G為玻璃帶104在室溫下的剪力模數(Pa)。隨後從凝固區304將玻璃帶104的該部分拉入彈性區306中。一旦進入彈性區306,玻璃帶104可能發生有限度但非永久性改變玻璃帶104輪廓的變形。在此實例中,拉引滾軸裝置114a經過配置,以使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和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位在黏性區302中,使第一對中游滾軸216和第二對中游滾軸218位在凝固區304中,及使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2和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4位在彈性區306中。分割裝置116可位在彈性區306中。
在特定的第3A~3C圖中,示出根據本發明一態樣之拉引滾軸裝置114a的第一實例,但在進一步實例中可提供其它的拉引滾軸裝置結構。如圖所示,拉引滾軸裝置114a可包含第一滾軸設備202,該第一滾軸設備202包含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配置成可從該形成裝置102沿著橫向展開達到該玻璃帶104之寬度「W」的拉引路徑214來拉引該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
如圖所示,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可包含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07a及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07b。第一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07a和307b可各自配備有各自的耐火滾軸覆蓋物309a和309b,且耐火滾軸覆蓋物309a和309b係配置用以將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咬合在該耐火滾軸覆蓋物309a和309b之間。第一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07a和307b之 其中至少一者可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11a和馬達311b。例如,如圖所示,第一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07a和307b兩者皆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11a和馬達311b。在進一步實例中,該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07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07b僅其中一者配備有馬達,且其中的另一個拉引滾軸構件可配備有軸承(bearing),如此僅驅動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07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07b其中之一。
在另一實例中,除了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之外或用來替代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該第一拉引滾軸設備202可包含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配置成可從該形成裝置102沿著該拉引路徑214拉引該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部分104b。如圖所示,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可包含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15a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15b。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15a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15b可各自配備有各自的耐火滾軸覆蓋物317a和317b,且耐火滾軸覆蓋物317a和317b係配置用以將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部分104b咬合在該耐火滾軸覆蓋物317a和317b之間。第一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15a和315b之其中至少一者可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19a和馬達319b。例如,如圖所示,第一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15a和315b兩者皆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19a和馬達319b。在進一步實例中,該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15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15b僅其中一者配備有馬達,且其中的另一個拉引滾軸構件可配備有軸承,如此僅驅動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15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15b其中之一。
該拉引滾軸裝置114a進一步包含第二滾軸設備204,第二滾軸設備204包含第一對中游滾軸216,且該第一對中游滾軸216沿著拉引路徑214配置在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的下游處。在此實例中,第一對中游滾軸216呈縱向向下傾斜且配置成可對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104a施加側向拉力220b(橫向拉伸張力220b)。如圖所示,第一對中游滾軸216可包含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25a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25b。第一滾軸構件325a和第二滾軸構件325b可各自配備有各自的耐火滾軸覆蓋物327a和327b,且耐火滾軸覆蓋物327a和327b係配置用以將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咬合在該耐火滾軸覆蓋物327a和327b之間。第一和第二滾軸構件325a和325b之其中至少一者可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29a和馬達329b。例如,如圖所示,第一和第二滾軸構件325a和325b兩者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29a和馬達329b。在進一步實例中,該第一滾軸構件325a或第二滾軸構件325b僅其中一者配備有馬達,且其中的另一個拉引滾軸構件可配備有軸承,如此僅驅動第一滾軸構件325a或第二滾軸構件325b其中之一。在某些實例中,該第一對中游滾軸216並非藉由馬達來驅動,而是處於閒置狀態(idle),使得當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104a通過該第一對中游滾軸216之間時,該第一對中游滾軸216可自由轉動。
在另一實例中,除了第一對中游滾軸216之外或用來替代第一對中游滾軸216,該第二滾軸設備204可包含第二對中游滾軸218,且第二對中游滾軸218沿著該拉引路徑214 而配置在該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的下游處。在此實例中,第二對中游滾軸216呈縱向向下傾斜且配置成可對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104b施加側向拉力220b(橫向拉伸張力220b)。如圖所示,第二對中游滾軸216可包含第一滾軸構件333a和第二滾軸構件333b。第一滾軸構件333a和第二滾軸構件333b可各自配備有各自的耐火滾軸覆蓋物335a和335b,且耐火滾軸覆蓋物335a和335b係配置用以將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部分104b咬合在該耐火滾軸覆蓋物335a和335b之間。第一和第二滾軸構件333a和333b之其中至少一者可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37a和馬達337b。例如,如圖所示,第一和第二滾軸構件333a和333b兩者皆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37a和馬達337b。在進一步實例中,該第一滾軸構件333a或第二滾軸構件333b僅其中一者配備有馬達,且其中的另一個滾軸構件可配備有軸承,如此僅驅動第一滾軸構件333a或第二滾軸構件333b其中之一。在某些實例中,該第二對中游滾軸218並非藉由馬達來驅動,而是處於閒置狀態(idle),使得當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104b通過該第二對中游滾軸218之間時,該第二對中游滾軸218可自由轉動。
拉引滾軸裝置114a進一步包含第三滾軸設備206,第三滾軸設備206包含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沿著拉引路徑214配置在第一對中游滾軸216的下游處。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配置成沿著該拉引路徑214進一步拉引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如圖所示,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可包含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43a 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43b。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43a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43b可各自配備有各自的耐火滾軸覆蓋物345a和345b,且耐火滾軸覆蓋物345a和345b係配置用以將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咬合在耐火滾軸覆蓋物345a和345b之間。第一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43a和343b之其中至少一者可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47a和馬達347b。例如,如圖所示,第一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43a和343b兩者皆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47a和馬達347b。在進一步實例中,該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43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43b僅其中一者配備有馬達,且其中的另一個拉引滾軸構件可配備有軸承,如此僅驅動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43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43b其中之一。
在另一實例中,除了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之外或用來替代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該第三滾軸設備206可包含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沿著拉引路徑214配置在該第二對中游滾軸218的下游處。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配置成可進一步沿著拉引路徑214拉引該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部分104b。如圖所示,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可包含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51a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1b。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51a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1b可各自配備有各自的耐火滾軸覆蓋物353a和353b,且耐火滾軸覆蓋物353a和353b係配置用以將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部分104b咬合在該耐火滾軸覆蓋物353a和353b之間。第一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1a和351b之其中至少一者 可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55a和馬達355b。例如,如圖所示,第一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1a和351b兩者皆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55a和馬達355b。在進一步實例中,該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51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1b僅其中一者配備有馬達,且其中的另一個拉引滾軸構件可配備有軸承,如此僅驅動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51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1b其中之一。
玻璃製造設備100的拉引滾軸裝置114a可進一步包含控制裝置208(例如,可程式化的邏輯控制器208、處理器-記憶體208),控制裝置208配置成至少可獨立地操作第一滾軸設備202及第三滾軸設備206,使得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就本發明之目的而言,獨立操作第一滾軸設備202和第三滾軸設備206意指可操作該第一滾軸設備202和第三滾軸設備206之其中一者而不會受到該第一拉引滾軸設備202和第三拉引滾軸設備206之其中另一者的影響。如此一來,例如使用控制裝置208獨立地操作該第一拉引滾軸設備202時,可使控制裝置208操作第一拉引滾軸設備202而無需考慮到第三拉引滾軸設備206之操作參數的變化。
如先前所述,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可包含單個馬達,且該單個馬達與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07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07b其中一者聯繫。在此實例中,控制裝置208可操作該單個馬達,以使與馬達聯繫的第一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07a或307b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如以上進一步描述般, 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07a與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07b可各自配備有對應的馬達311a和311b。在此實例中,控制裝置208可操作該等馬達311a和311b,以使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的兩個滾軸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以實質恆定的扭矩轉動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的兩個拉引滾軸構件307a和307b是希望在玻璃帶104之第一邊緣部分104a的兩側均等施力。
如先前所述,第一滾軸設備202亦可包含選用性的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在此種實例中,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可包含單個馬達,且該單個馬達與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15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15b其中一者聯繫。在此實例中,控制裝置208可操作該單個馬達,以使與馬達聯繫的第一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15a或315b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如以上進一步描述般,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15a與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15b可各自配備有對應的馬達319a和319b。在此實例中,控制裝置208可操作該等馬達319a和319b,以使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的兩個滾軸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以實質恆定的扭矩轉動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的兩個拉引滾軸構件315a和315b是希望在玻璃帶104之第二邊緣部分104b的兩側均等施力。
儘管並非必要,在某些實例中,控制裝置208能操作與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聯繫之馬達311a及311b的其中一個或兩個馬達以實質恆定的第一扭力轉動,且同時能操作與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聯繫之馬達319a及319b的其中一個或兩個馬達以實質恆定的第二扭力轉動,且該第二扭 力與該第一扭力實質相等。可期望提供實質相等的第一和第二扭力以例如對玻璃帶104及第一邊緣部分104a和第二邊緣部分104b施加實質相同的力。
如先前所述,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可包含單個馬達,且該單個馬達與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43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43b其中一者聯繫。在此實例中,控制裝置208可操作該單個馬達,以使與馬達聯繫的第一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43a或343b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如以上進一步描述般,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43a與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43b可各自配備有對應的馬達347a和347b。在此實例中,控制裝置208可操作該等馬達347a和347b,以使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的至少其中一個滾軸(例如,兩個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可期望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的兩個拉引滾軸構件343a和343b以在玻璃帶104之第一邊緣部分104a的兩側平均地拉引玻璃帶。
如先前所述,第三滾軸設備206亦可包含選用性的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在此種實例中,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可包含單個馬達,且該單個馬達與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51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1b其中一者聯繫。在此實例中,控制裝置208可操作該單個馬達,以使與馬達聯繫的第一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1a或351b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如以上進一步描述般,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51a與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1b可各自配備有對應的馬達355a和355b。在此實例中,控制裝置208可操作以使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的 兩個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可期望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的兩個拉引滾軸構件351a和351b以在玻璃帶104之第二邊緣部分104b的兩側均等地拉引玻璃帶104。
儘管並非必要,在某些實例中,控制裝置208能操作與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聯繫之馬達347a及347b的其中一個或兩個馬達以實質恆定的第一角速度轉動,且同時能操作與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聯繫之馬達355a及355b的其中一個或兩個馬達以實質恆定的第二角速度轉動,且該第二角速度與該第一角速度實質相等。可期望提供實質相等的第一和第二角速度,藉以例如在第一邊緣部分104a和第二邊緣部分104b平均地拉引該玻璃帶。通常,會調節第一與第二角速度以使玻璃帶104的行進軌跡保持筆直且維持所欲的厚度。若第一角速度與第二角速度實質不同,則玻璃帶104會朝向一側彎曲。然而,由於玻璃帶104兩側之間的伸展作用有小幅差異,因此第一角速度與第二角速度並非絲毫不差。
再者,控制裝置208(例如,可程式化的邏輯控制器208、處理器-記憶體208)可配置成可控制第一滾軸設備202、第二滾軸設備204及第三拉引滾軸設備206。在此情況中,第二滾軸設備204可經過配置,而可利用一或多個馬達329a、329b、337a及337b驅動第一對中游滾軸216和第二對中游滾軸218的其中一者或兩者。如有需要,控制裝置208可配置成可獨立操作第二滾軸設備204,使得該等滾軸325a、325b、333a及333b之其中一個滾軸或多個滾軸將以實質恆定的扭力 或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或者,控制裝置208可配置成根據該第一滾軸設備202和第三滾軸設備206之其中一者或兩者的操作參數來操作該第二滾軸設備204。
如上述,至少第一滾軸設備202和第三滾軸設備206包含至少一個馬達。第二滾軸設備204可具有或不具有至少一個馬達。該等馬達可包括伺服馬達,該伺服馬達可選擇性地配備有變速箱(gear box)以驅動各別的滾軸。若有提供伺服馬達,該等伺服馬達可提供扭力及/或角速度測量值以反饋給控制裝置208(例如,可程式化的邏輯控制器208、處理器-記憶體208),且隨後控制裝置208可使用該等扭力及/或角速度測量值來實施所欲的控制方案。或者,控制裝置208可與其他種類的馬達控制器(例如,變頻驅動器)互動,藉以控制各別馬達的角速度及/或扭力。在此實例中,可使用扭力感測器及/或角速度感測器感測操作狀態並將所測得的狀態反饋給控制裝置208。
在某些實例中,本案說明書各處中所討論數對的滾軸210、212、216、218、220及222可具有類似於Anderson等人共同讓予且於2009年4月30號公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號第2009/0107182號所舉出的配置結構和位向,且該專利申請案以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案。例如,該數對滾軸210、212、216、218、220及222中的任一對滾軸可以是相對於玻璃帶104而言呈縱向向下傾斜或橫向水平的滾軸。再者,如第3D圖所示,該數對滾軸210、212、216、218、220及222(橫向水平或縱向向下傾斜)中的任一對滾軸可配置成具有預定的 水平角度θ,使該等滾軸210、212、216、218、220及222各自的表面309a、309b、317a、317b、327a、327b、335a、335b、345a、345b、353a及353b可相對於該玻璃帶104的各別主要表面348和表面349呈角度θ的配置。水平角度θ是可取的,藉以幫助控制和提供適當程度的橫向拉伸張力220a、220b和220c及/或調節在滾軸的正常磨耗期間可能發生的漸縮效應(taper effect)。相較之下,第3C圖圖示該數對滾軸210、212、216、218、220及222的俯視圖,該數對滾軸不具有預定的水平角度θ,取而代之的是,將該數對滾軸210、212、216、218、220及222各自的表面309a、309b、317a、317b、327a、327b、335a、335b、345a、345b、353a及353b配置成與玻璃帶104的主要表面348和349完全接觸。
第3A~3B圖圖示第一對和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和212、第一對和第二對中游滾軸216和218及第一對和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0和222的每一對滾軸皆包括相對於玻璃帶104呈現縱向向下傾斜的滾軸。任一對拉引滾軸的向下傾斜角度可依據製程考量而與任一其他對拉引滾軸的向下傾斜角度不同或相同。使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及/或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向下傾斜能在兩對拉引滾軸210和212之間的玻璃帶104中提供所欲程度的橫向拉伸張力220a。第一對和第二對中游縱向向下傾斜滾軸216和218的向下傾斜狀態能在兩對拉引滾軸216和218之間的玻璃帶104中提供所欲程度的橫向拉伸張力220b。同樣地,使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及/或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向下傾斜能在兩對拉 引滾軸220和222之間的玻璃帶104中提供所欲程度的橫向拉伸張力220c。
在某些實例中,控制裝置208可配置成可啟動自動定位器(圖中未示出)或可使用手動機械來調整該數對滾軸210、212、216、218、220及222的向下傾斜位置,以便於控制(或調節)在橫跨玻璃帶104的平均橫向拉伸張力220a、220b及220c。
在進一步實例中,該數對拉引滾軸210、212、220及222的其中一對或多對滾軸可以是相對於玻璃帶104而言呈橫向水平的滾軸,而非縱向向下傾斜的滾輪。例如,第3E及3F圖分別圖示拉引滾軸裝置114b的正視圖和數個俯視圖,該拉引滾軸裝置114b包含相對於玻璃帶104而言呈橫向水平的數對拉引滾軸210’、212’、216’、218’、220’及222’,其中該旋轉軸的延伸方向與玻璃帶104的拉引路徑214呈實質垂直。若橫向張力(cross-wise tension)無需沿著該數對滾軸210’、212’、216’、218’、220’及222’而橫跨玻璃帶104的寬度「W」,可期望使該拉引滾軸裝置114b之該數對滾軸210’、212’、216’、218’、220’及222’的其中一對或多對滾軸作為橫向水平式滾軸。實務上,應了解,即使當該等水平滾軸210’、212’、216’、218’、220’及222未呈縱向傾斜狀,但該等水平滾軸仍將產生小量的橫向張力220a、220b及220c。
實務上,第3E和3F圖圖示另一種示例性玻璃製造設備100a,該設備100a包含拉引滾軸裝置114b,且拉引滾軸裝置114b具有第一滾軸設備202’(在此特定應用中,第一 滾軸設備202’位於黏性區302中),第一滾軸設備202’包含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和212’,且拉引滾軸210’和拉引滾軸212’分別包含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50a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0b。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50a可包含與第一上柄部354耦接的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52a及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52b。同樣地,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0b可包含與第二上柄部357耦接的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56a及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56b。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52a和356a係配置用於將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咬合在該等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52a和356a之間,並拉引該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同樣地,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52b和356b係配置用於將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部分104b咬合在該等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52b和356b之間,並拉引該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部分104b。
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50a及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0b其中至少一者可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58a和馬達358b。例如,如圖所示,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50a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0b兩者皆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58a和馬達358b。馬達358a可使第一上柄部354與耦接至第一上柄部354的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52a和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52b一起轉動。同樣地,馬達358b可使第二上柄部357與耦接至第二上柄部357的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56a和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56b一起轉動。在進一步實例中,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50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50b僅其中一者配備有馬達,其中的另一個拉引滾軸構件可配備有軸承,如此僅驅動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50a或第 二拉引滾軸構件350b其中之一。
拉引滾軸裝置114b進一步包含第二滾軸設備204’(在此特定應用中,第二滾軸設備204’位於凝固區304中),第二滾軸設備204’包含一對中游滾軸210’和212’,且中游滾軸210’和212’分別包含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60a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60b,且該對中游滾軸210’和212’沿著拉引路徑214配置在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和212’的下游處。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60a可包含與第一中游柄部364耦接的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62a及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62b。同樣地,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60b可包含與第二中游柄部367耦接的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66a及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66b。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62a和366a係配置成至少將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咬合在該等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62a和366a之間。同樣地,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62b和366b係配置成至少將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部分104b咬合在該等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62b和366b之間。
如有需要,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60a及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60b其中至少一者可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68a和馬達368b。例如,如圖所示,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60a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60b兩者皆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68a和馬達368b。馬達368a可使第一中游柄部364與耦接至第一中游柄部364的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62a和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62b一起轉動。同樣地,馬達368b可使第二中游柄部367與耦接至第二中游柄部367的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66a和第二耐火滾 軸覆蓋物366b一起轉動。在進一步實例中,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60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60b僅其中一者配備有馬達,其中的另一個拉引滾軸構件可配備有軸承,如此僅驅動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60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60b其中之一。在另一實例中,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60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60b將不具有一個馬達或數個馬達來驅動滾軸,取而代之的是,該等滾軸構件360a和360b將隨著向下移動的玻璃帶104自由轉動(或閒置)。
拉引滾軸裝置114b進一步包含第三滾軸設備206’(在此特定應用中,第二滾軸設備206’位於彈性區306中),第三滾軸設備206’包含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和222’,且拉引滾軸220’和拉引滾軸222’分別包含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70a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70b,且該對下游滾軸220’和222’沿著拉引路徑214配置在該對中游滾軸216’和218’的下游處。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70a可包含與第一上柄部374耦接的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72a及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72b。同樣地,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70b可包含與第二上柄部377耦接的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76a及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76b。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72a和376a配置成至少將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咬合在該等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72a和376a之間。同樣地,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72b和376b配置成將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部分104b咬合在該等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72b和376b之間。
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70a及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70b 其中至少一者可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78a和馬達378b。例如,如圖所示,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70a和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70b兩者皆配備有各自的馬達378a和馬達378b。馬達378a可使第一上柄部374與耦接至第一上柄部374的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72a和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72b一起轉動。同樣地,馬達378b可使第二上柄部377與耦接至第二上柄部377的第一耐火滾軸覆蓋物376a和第二耐火滾軸覆蓋物376b一起轉動。在進一步實例中,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70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70b僅其中一者配備有馬達,其中的另一個拉引滾軸構件可配備有軸承,如此僅驅動第一拉引滾軸構件370a或第二拉引滾軸構件370b其中之一。
如第3E和3F圖所示,玻璃製造設備100a可進一步包含控制裝置208’(例如,可程式化的邏輯控制器208’、處理器-記憶體208’),控制裝置208’配置成至少可獨立地操作第一滾軸設備202’及第三滾軸設備206’,使得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和212’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和222’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再者,控制裝置208’可配置成可獨立操作第二滾軸設備204’,以使該對中游滾軸216’和218’之其中至少一滾軸將可以實質恆定的扭力或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或者,控制裝置208’可配置成能根據第一滾軸設備202’及第三滾軸設備206’之其中一者或兩者的操作參數來操作第二滾軸設備204’。在又另一替代方案中,可將控制裝置208’配置成可監控該對中游滾軸216’和218’的轉動,該對中 游滾軸216’和218’不具有一個馬達或多個馬達來驅動該等滾軸,取而代之的是,該等滾軸構件216’和218’將隨著玻璃帶104而自由轉動(或閒置)。
如上述,至少第一滾軸設備202’及第三滾軸設備206’包含至少一個馬達。第二滾軸設備204’可具有或不具有至少一個馬達。該等馬達可包括伺服馬達,該等伺服馬達可選擇性地配備有變速箱以驅動各別的滾軸。若有提供伺服馬達,該等伺服馬達可提供扭力及/或角速度測量值以反饋給控制裝置208’(例如,可程式化的邏輯控制器208’、處理器-記憶體208’),且隨後控制裝置208’可使用該等扭力及/或角速度測量值來實施所欲的控制方案。或者,控制裝置208’可與其他種類的馬達控制器(例如,變頻驅動器)互動,藉以控制各別馬達的角速度及/或扭力。在此實例中,可使用扭力感測器及/或角速度感測器來感測操作狀態(operating condition)並將所測得的狀態反饋給控制裝置208’。
參閱第4A~4C圖,圖中為根據本發明數個實例之該形成裝置102及拉引滾軸裝置114c和拉引滾軸裝置114d的概要圖。如第4A圖所示,拉引滾軸裝置114c包含第一滾軸設備202、第二滾軸設備204、第三滾軸設備206及控制裝置208(例如,可程式化的邏輯控制器208、處理器-記憶體208)。實際上,拉引滾軸裝置114c具有與上述拉引滾軸裝置114a相同的結構,除了在此實例中,第一滾軸設備202及第二滾軸設備204兩者是位在凝固區304中,且第三滾軸設備206是位在彈性區306。如圖所示,第一滾軸設備202包含第 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及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該第一對和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配置成可從該形成裝置102沿著橫向展開達到玻璃帶104之寬度「W」的拉引路徑214來分別拉引該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和第二邊緣部分104b(註:圖中顯示該等拉引滾軸210和212是縱向向下傾斜的滾軸210和212並在玻璃帶104中施加橫向拉伸張力(cross-tension)220a,但該等拉引滾軸可具有水平位向,且若該等拉引滾軸具有水平位向時,則該等拉引滾軸可彼此相連)。第二滾軸設備204包含第一對中游滾軸216和第二對中游滾軸218,該第一對和第二對中游滾軸分別沿著拉引路徑214而配置在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和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的下游處(註:圖中顯示該等滾軸216和218是縱向向下傾斜的滾軸216和218並在玻璃帶104中施加橫向拉伸張力220b,但該等拉引滾軸可具有水平位向,且若該等拉引滾軸具有水平位向時,則該等拉引滾軸可彼此相連)。第三滾軸設備206包含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2和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4,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和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分別沿著拉引路徑214而配置在該第一對中游滾軸216和第二對中游滾軸218的下游處(註:圖中顯示該等拉引滾軸222和224是縱向向下傾斜的滾軸222和224並在玻璃帶104中施加橫向拉伸張力220c,但該等拉引滾軸可具有水平位向,且若該等拉引滾軸具有水平位向時,則該等拉引滾軸可彼此相連),請見第3A~3C圖以得到第一滾軸設備202、第二滾軸設備204及第三滾軸設備206之相關構件的更詳細說 明。控制裝置208配置成至少可獨立地操作該第一滾軸設備202及第三滾軸設備206,使得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2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
如第4B~4C圖所示,拉引滾軸裝置114d包含第一滾軸設備202’、第二滾軸設備204’、第三滾軸設備206’及控制裝置208’(例如,可程式化的邏輯控制器208’、處理器-記憶體208’)。實際上,拉引滾軸裝置114d具有與上述拉引滾軸裝置114b相同的結構,除了在此實例中,第一滾軸設備202’及第二滾軸設備204’兩者是位在凝固區304中,且第三滾軸設備206’是位在彈性區306。如圖所示,第一滾軸設備202’包含位在玻璃帶104之一主要側349上的第一上游滾軸210’(含有耐火滾軸覆蓋物352a和352b)及位在玻璃帶104之另一主要側348上的第二上游拉引滾軸212’(含有耐火滾軸覆蓋物356a和356b)。第二滾軸設備204’包含位在玻璃帶104之一主要側349上的第一中游滾軸216’(含有耐火滾軸覆蓋物362a和362b)及位在玻璃帶104之另一主要側348上的第二中游拉引滾軸218’(含有耐火滾軸覆蓋物366a和366b)。第三滾軸設備206’包含位在玻璃帶104之一主要側349上的第一下游滾軸220’(含有耐火滾軸覆蓋物372a和372b)及位在玻璃帶104之另一主要側348上的第二下游拉引滾軸222’(含有耐火滾軸覆蓋物376a和376b),請見第3E~3F圖以得到第一滾軸設備202’、第二滾軸設備204’及第三滾軸設備206’之相關構件的更詳細說明。控制裝置208’至少配置成可獨立地操作第 一滾軸設備202’及第三滾軸設備206’,以使第一上游滾軸210’與第二上游滾軸212’之其中至少一者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及使第一下游滾軸220’與第二下游滾軸222’之其中至少一者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
現將參照第3A~3D圖所示之拉引滾軸裝置114a來描述製造玻璃帶104的方法,並可理解可使用第3E~3F及4A~4C圖所示的該等拉引滾軸裝置114b、114c和114d執行類似(例如相同)的方法以製造玻璃帶104。
參閱第3A~3D圖,該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提供第一滾軸設備202,且該第一滾軸設備202包含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在另一實例中,第一拉引滾軸設備202可選用性地配備有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
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提供第二滾軸設備204,且該第二滾軸設備204包含第一對中游滾軸216,且該第一對中游滾軸216係沿著拉引路徑214而配置在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的下游處。在進一步實例中,第二拉引滾軸設備204可選用性地配備有第二對中游滾軸218,且該第二對中游滾軸218是沿著拉引路徑214而配置在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的下游處。
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提供第三滾軸設備206,且該第三滾軸設備206包含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係沿著拉引路徑214而配置在第一對中游滾軸216的下游處。在進一步實例中,第三拉引滾軸設備206可選用性地配備有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且 該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是沿著拉引路徑214配置在第二對中游滾軸218的下游處。
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形成玻璃帶104,且玻璃帶104具有伸展在第一邊緣部分104a與第二邊緣部分104b之間的寬度「W」。可在第三滾軸設備206不參與的情況下,使用控制裝置208獨立地操作第一滾軸設備202。例如,可獨立地操作第一滾軸設備202,以使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的其中至少一個滾軸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藉以沿拉引路徑214拉引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在另一實例中,可操作第一滾軸設備202,以使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的兩個滾軸皆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
若提供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亦可獨立地操作該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以使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的其中至少一個滾軸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藉以沿拉引路徑214拉引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部分104b。在一實例中,可操作第一滾軸設備202,以使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的兩個滾軸皆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再者,可操作第一滾軸設備202,以使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210和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212兩者皆以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如此,可在介於根部136與第一滾軸設備202之間的玻璃帶104中保持與拉引路徑214方向相同的所欲向下張力。
該方法進一步獨立地操作該第二滾軸設備204,以使第一對中游滾軸216的其中至少一個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或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藉以沿拉引路徑214進一步拉 引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在一實例中,該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操作第二滾軸設備204,以使第一對中游滾軸216的兩個滾軸皆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或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或者,該方法可根據第一滾軸設備202和第三滾軸設備206之其中一者或兩者的操作參數來操作該第一對中游滾軸216。在又另一替代實例中,該方法無需操作第一對中游滾軸216,或如有需要,可只監控該第一對中游滾軸216’的轉動,該第一對中游滾軸216’不具有一個或多個馬達來驅動該等滾軸),取而代之的是,可將該第一對中游滾軸216’配置成可隨著玻璃帶104而自由地(閒置或)轉動。
若提供第二對中游拉引滾軸218,亦可獨立地操作該第二對中游拉引滾軸218,以使第二對中游滾軸218的其中至少一個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或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藉以沿該拉引路徑214進一步拉引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部分104b。通常,期望以恆定的角速度驅動最下方的該組滾軸,並以恆定的扭力驅動其他的滾軸。然而,某些瞬時的啟動情況或再啟動狀情況(recovery situations)可能需要其他的配置結構。在一實例中,該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操作第二對中游滾軸218,以使第二對中游拉引滾軸218的兩個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或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如此,可在介於第一滾軸設備202與第二滾軸設備204之間的玻璃帶104中保持與拉引路徑214方向相同的所欲向下張力。或者,該方法根據第一滾軸設備202和第三滾軸設備206之其中一者或兩者的操作參數來操作第二對中游滾軸218。在又另一替代實例 中,該方法無需操作第二對中游滾軸218,或如有需要,可只監控該第二對中游滾軸218’的轉動,該第二對中游滾軸218’不具有一個或多個馬達來驅動該等滾軸,取而代之的是,可將該第二對中游滾軸218’配置成可隨著玻璃帶104而自由地(閒置或)轉動。
該方法進一步獨立地操作第三滾軸設備206,以使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的其中至少一個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藉以沿拉引路徑214進一步拉引玻璃帶104的第一邊緣部分104a。在一實例中,該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操作第三滾軸設備206,以使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9的兩個滾軸皆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
若提供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亦可獨立地操作該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以使第二對下游滾軸222的其中至少一個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藉以沿該拉引路徑214進一步拉引玻璃帶104的第二邊緣部分104b。在一實例中,該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操作第二滾軸設備206,以使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的兩個滾軸以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再者,可操作第三滾軸設備206,以使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及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222兩者皆以實質相同的恆定角速度轉動。如此,可在介於第二滾軸設備204(或第一滾軸設備202)與第三滾軸設備206之間的玻璃帶104中保持與拉引路徑214方向相同的所欲向下張力。
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於一段時間內,在沿著拉引路徑214而位於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220下游的 一位置處將玻璃帶104連續地分割成複數個玻璃板140a和140b(玻璃板140a和140b為舉例示範)。例如,如第1圖所示,可週期性地啟動該分割裝置116,以當從該形成裝置102拉出玻璃帶104時,分割裝置116可連續地分割出複數個玻璃板140a和140b。
參閱第5A~5C圖,圖中的數個圖表示出使用示例性拉引滾軸裝置114a從該形成裝置102向下拉引玻璃帶104的實驗結果。在此等實驗中,該拉引滾軸裝置114a經過配置,使得第一滾軸設備202驅動縱向向下傾斜的拉引滾軸210和212,第二滾軸設備204閒置(不驅動)縱向向下傾斜的滾軸216和218,及第三滾軸設備206驅動縱向向下傾斜的拉引滾軸220和222。
如第5A圖圖示一圖表,該圖表顯示玻璃帶104在兩個不同時間點處的彎曲幅度,在其中一個時間點處設定該拉引滾軸裝置114a以配置該第二滾軸設備204,而使該等未驅動的縱向向下傾斜滾軸216和218在玻璃帶104中提供19英磅的橫向張力220b(見圖「A」)。以及,在該第二個時間點處設定該拉引滾軸裝置114a以配置該第二滾軸設備204,而使該等未驅動的縱向向下傾斜滾軸216和218在玻璃帶104中提供3.5英磅的橫向張力220b(見圖「B」)。圖「A」和圖「B」的y-軸代表玻璃帶104中的彎曲幅度(單位為毫米)且x-軸代表(單位為毫米)。虛線502代表第一滾軸設備202的位置。虛線504代表第二滾軸設備204的位置。及,虛線506代表第三滾軸設備206的位置。由於當分割裝置116分割玻 璃帶104時在玻璃帶104中所造成的波動(motion)將不會傳播到凝固區304內或至少不會傳播至凝固區304內太多(若傳播至凝固區內會對玻璃帶104的品質造成不良影響),故期望縮小彎曲幅度。基本上,圖「A」和圖「B」是在z方向上之玻璃帶位移的等高線圖。y方向是從該隔離管根部136起算的向下距離。x方向是水平橫跨該玻璃帶104的寬度且以該隔離管之根部136的中心為零。該y軸的方向與重力方向呈平行。z方向與藉由該隔離管之根部136及重力所界定的平面呈垂直。
如第5B圖圖示一曲線圖,該曲線圖顯示玻璃帶104在兩個不同時間點處的平面外玻璃位置(或玻璃帶104的波動情形),在其中一個時間點處設定該拉引滾軸裝置114a以配置該第二滾軸設備204,而使該等未驅動的縱向向下傾斜滾軸216和218在玻璃帶104中提供19英磅的橫向張力220b(見曲線508)。以及,在第二個時間點處設定該拉引滾軸裝置114a以配置該第二滾軸設備204,而使該等未驅動的縱向向下傾斜滾軸216和218在玻璃帶104中提供3.5磅的橫向張力220b(見曲線510)。此曲線圖的y-軸代表沿著玻璃帶104之中心線(0,67秒)的玻璃帶波動(毫米,mm),且x-軸代表時間(秒)。在此曲線圖中,玻璃帶波動的振幅增加可解釋為在該玻璃帶104中令人不喜的形狀變異程度提高了。
如第5C圖圖示一曲線圖,該曲線圖顯示隨著將該拉引滾軸裝置之未驅動的縱向傾斜滾軸216和218調整成向下傾斜所造成的橫向張力220b提高,玻璃帶的波動(ribbon motion)會減小,見曲線512。在曲線514中,以在凝固區304 中的玻璃帶中心線為基準,用y1-軸的平面外玻璃帶位置(out of plane ribbon position,單位為毫米)對x-軸的時間(5分鐘)作圖。線516是以y2-軸的平面外玻璃帶位置之波動標準偏差(moving standard deviation,單位為毫米)對x-軸的時間(5分鐘)作圖。尤其,該x-軸涵蓋16小時、48分鐘,且圖中在y1-軸上所繪製的是5分鐘的活動平均位置,及該圖中在y2-軸上繪製的是5分鐘的標準偏差。這些實驗結果是由使用一特定玻璃組成的應用中所取得,但該特定玻璃組成與其他玻璃組成相似。
再者,應理解,以上已描述將該拉引滾軸裝置114、114a、114b、114c及114d併入使用融合製程來製造玻璃帶104的玻璃製造系統中。應明白,該拉引滾軸裝置114、114a、114b、114c及114d可併入或用於任何種類的玻璃製造系統中。例如,該拉引滾軸裝置114、114a、114b、114c及114d可與融合拉引法、流孔拉引法、下拉法和其他具有連續玻璃板形成及分割製程的玻璃板形成方法併用。因此,不應侷限的方式來解釋本文中所描述的拉引滾軸裝置114、114a、114b、114c及114d。
儘管該等附圖及上述實施方式中已圖示和描述本發明的數個實施例,但應瞭解,本發明不限於所揭示之實施例,而是能夠在不偏離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描述和界定之本發明的情況下,做出諸多重配置、修飾和取代。
100‧‧‧玻璃製造設備
100a‧‧‧玻璃製造設備
102‧‧‧形成裝置
104‧‧‧玻璃帶
104a‧‧‧第一邊緣部分
104b‧‧‧第二邊緣部分
114‧‧‧拉引滾軸裝置
130‧‧‧開口
132‧‧‧槽
134a、134b‧‧‧側面
136‧‧‧根部
202‧‧‧第一滾軸設備
204‧‧‧第二滾軸設備
206‧‧‧第三滾軸設備
208‧‧‧控制裝置
210‧‧‧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
212‧‧‧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
214‧‧‧拉引路徑
216‧‧‧第一對中游滾軸
218‧‧‧第二對中游滾軸
220‧‧‧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
220a‧‧‧橫向拉伸張力
220b‧‧‧橫向拉伸張力/側向拉力
220c‧‧‧橫向拉伸張力
222‧‧‧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
W‧‧‧寬度

Claims (10)

  1. 一種玻璃製造設備(100、100a),包括:一形成裝置(102),該形成裝置(102)配置用於製造一玻璃帶(104),該玻璃帶(104)包含伸展在一第一邊緣部分(104a)與一第二邊緣部分(104b)之間的一寬度;及一拉引滾軸裝置(114、114a、114b、114c、114d),包括:一第一滾軸設備(202、202'),該第一滾軸設備包含一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309a、309b、352、356a),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配置用於從該形成裝置沿著橫向展開達到該玻璃帶之該寬度的一拉引路徑(214)來拉引該玻璃帶的該第一邊緣部分;一第二滾軸設備(204、204'),該第二滾軸設備包含一第一對中游滾軸(327a、327b、362a、366a),該第一對中游滾軸沿該拉引路徑配置在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的下游處,其中該第一對中游滾軸是配置用以與該玻璃帶的該第一邊緣部分互動;一第三滾軸設備(206、206'),該第三滾軸設備包含一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345a、345b、372a、376a),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沿該拉引路徑配置在該第一對中游滾軸的下游處,其中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是配置用以沿該拉引路徑進一步拉引該玻璃帶的該第一邊緣部分;及一控制裝置(208、208'),該控制裝置係配置用於獨立地操作至少該第一滾軸設備和該第三滾軸設備,以使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一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 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一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製造設備,其中該玻璃帶是從該形成裝置向下游拉引而通過一黏性區(302)、一凝固區(304)且隨後通過一彈性區(306),其中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位於該黏性區內,該第一對中游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及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彈性區內。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製造設備,其中該玻璃帶從該形成裝置向下游拉引而通過一黏性區(302)、一凝固區(304)且隨後通過一彈性區(306),其中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該第一對中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及該第一對下游滾軸位於該彈性區內。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製造設備,其中該第一對中游滾軸包含縱向向下傾斜的滾軸,且該等縱向向下傾斜的滾軸沿該拉引路徑配置在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的下游處,其中該縱向向下傾斜的第一對中游滾軸係配置用於對該玻璃帶的該第一邊緣部分施加一側向張力(220b)。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製造設備,其中該第一滾軸設備包含一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317a、317b、352b、356b),該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配置用於從該形成裝置沿該拉引路徑拉引 該玻璃帶的該第二邊緣部分,其中該控制裝置進一步配置用於操作該第一拉引滾軸設備,以使該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一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玻璃製造設備,其中該第二滾軸設備包含一第二對中游滾軸(335a、335b、362b、366b),該第二對中游滾軸沿該拉引路徑配置在該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的下游處,其中該第二對中游滾軸是配置用以與該玻璃帶的該第二邊緣部分互動。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玻璃製造設備,其中該第三滾軸設備包含一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353a、353b、372b、376b),該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係沿該拉引路徑配置在該第二對上游拉引滾軸及該縱向向下傾斜之第二對中游滾軸的下游處,其中該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是配置用以沿該拉引路徑進一步拉引該玻璃帶的該第二邊緣部分,及該控制裝置係進一步配置用於操作該第二拉引滾軸設備,以使該第二對下游拉引滾軸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一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
  8. 一種製造一玻璃帶(104)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拉引滾軸裝置(114、114a、114b、114c、114d),該拉引滾軸裝置包括:一第一滾軸設備(202、202’),該第一滾軸設備包含一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309a、309b、352a、356a); 一第二滾軸設備(204、204’),該第二滾軸設備包含一第一對中游滾軸(327a、327b、362a、366a),且該第一對中游滾軸沿一拉引路徑(214)配置在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的下游處;及一第三滾軸設備(206、206’),該第三滾軸設備包含一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345a、345b、372a、376a),且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沿該拉引路徑配置在該第一對中游滾軸的下游處;形成該玻璃帶,且該玻璃帶具有伸展在一第一邊緣部分(104a)與一第二邊緣部分(104b)之間的一寬度;獨立地操作該第一滾軸設備,以使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一實質恆定的扭力轉動而沿該拉引路徑拉引該玻璃帶的該第一邊緣部分;及獨立地操作該第三滾軸設備,以使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之其中至少一滾軸以一實質恆定的角速度轉動而進一步沿該拉引路徑拉引該玻璃帶的該第一邊緣部分。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玻璃帶被拉向下游而通過一黏性區(302)、一凝固區(304)且隨後通過一彈性區(306),其中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位於該黏性區內,該第一對中游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及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彈性區內。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玻璃帶被拉向下游而通 過一黏性區(302)、一凝固區(304)且隨後通過一彈性區(306),其中該第一對上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該第一對中游滾軸位於該凝固區內,及該第一對下游拉引滾軸位於該彈性區內。
TW102118788A 2012-05-31 2013-05-28 製造玻璃帶的玻璃製造設備及方法 TWI5700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53806P 2012-05-31 2012-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672A true TW201406672A (zh) 2014-02-16
TWI570075B TWI570075B (zh) 2017-02-11

Family

ID=48577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8788A TWI570075B (zh) 2012-05-31 2013-05-28 製造玻璃帶的玻璃製造設備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388065B2 (zh)
EP (1) EP2855377B1 (zh)
JP (1) JP5989898B2 (zh)
KR (1) KR102067045B1 (zh)
CN (1) CN104540789B (zh)
IN (1) IN2014DN10158A (zh)
TW (1) TWI570075B (zh)
WO (1) WO20131811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27684B2 (en) * 2007-10-29 2014-01-14 Corning Incorporated Pull rol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lass sheet tension
US9346699B2 (en) * 2008-10-06 2016-05-24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king a glass laminate having controlled strength
US9315409B2 (en) * 2011-11-29 2016-04-19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9038418B2 (en) * 2012-09-25 2015-05-26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es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and methods of managing pulling forces applied to glass ribbon
US9593033B2 (en) * 2013-10-04 2017-03-14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sheet
US10343943B2 (en) * 2014-04-24 2019-07-09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9682882B2 (en) 2014-07-17 2017-06-20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producing a glass ribbon
US10392288B2 (en) 2014-10-03 2019-08-27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heet width attenuation of sheet glass
JP6945454B2 (ja) * 2015-05-18 2021-10-06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製造装置における張力制御
CN106477858A (zh) * 2015-08-31 2017-03-08 安瀚视特控股株式会社 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基板的制造装置
KR20170132048A (ko) * 2016-05-23 2017-12-01 코닝정밀소재 주식회사 글라스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US20200308040A1 (en) * 2016-06-21 2020-10-01 Corning Incorporated Multi-elevation drive apparatus for a glas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with tension control in bottom of draw
EP3504166B1 (en) * 2016-08-24 2021-05-05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manufacturing methods
JP6796282B2 (ja) * 2016-10-11 2020-12-0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20200026316A (ko) * 2017-07-28 2020-03-10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유리 가공 장치 및 방법들
TW202023989A (zh) * 2018-09-14 2020-07-01 美商康寧公司 玻璃邊緣處理設備及方法
CN111072267A (zh) * 2019-12-11 2020-04-28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基板整平装置、设备及方法
CN111186988B (zh) * 2019-12-30 2021-11-09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短辊角速度的方法及系统
JP2022091351A (ja) * 2020-12-09 2022-06-2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7999248A (zh) * 2021-09-22 2024-05-07 康宁公司 处理玻璃带的方法及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2030A (en) * 1985-06-11 1986-09-16 Smids Ronald 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variegated, cathedral, antique or flashed glass in a continuous sheet
JP3586142B2 (ja) * 1999-07-22 2004-11-10 エヌエッチ・テクノグラス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及び液晶デバイス
DE10064977C1 (de) * 2000-12-23 2002-10-02 Schott Glas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dünnen Glasscheiben
JP4753067B2 (ja) * 2005-08-18 2011-08-17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の成形方法
US8627684B2 (en) * 2007-10-29 2014-01-14 Corning Incorporated Pull rol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lass sheet tension
JP2011009884A (ja) 2009-06-23 2011-01-13 Fujitsu Ltd 移動交換システム及び管理サーバ
US8146388B2 (en) * 2009-10-29 2012-04-03 Corning Incorporated Low friction edge roll to minimize force cycling
US9315409B2 (en) * 2011-11-29 2016-04-19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TWI561481B (en) * 2012-02-29 2016-12-11 Corning Inc Glas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0789B (zh) 2017-07-11
KR102067045B1 (ko) 2020-01-16
KR20150022928A (ko) 2015-03-04
JP5989898B2 (ja) 2016-09-07
WO2013181184A1 (en) 2013-12-05
EP2855377A1 (en) 2015-04-08
CN104540789A (zh) 2015-04-22
US9388065B2 (en) 2016-07-12
TWI570075B (zh) 2017-02-11
EP2855377B1 (en) 2018-09-05
US20130319050A1 (en) 2013-12-05
IN2014DN10158A (zh) 2015-08-21
JP2015523308A (ja) 2015-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0075B (zh) 製造玻璃帶的玻璃製造設備及方法
KR102115823B1 (ko) 유리 제조 기기 및 유리 제조 방법
KR102087459B1 (ko) 유리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TWI516458B (zh) 具有改良玻璃熔融流速及厚度分布之溢流下拉法
KR20190022671A (ko) 드로우 바닥부에서의 장력 조절을 갖는 유리 제조 장치를 위한 다중-상승 구동 장치
JP6761349B2 (ja) 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619492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