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2729A - 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2729A
TW201402729A TW102112186A TW102112186A TW201402729A TW 201402729 A TW201402729 A TW 201402729A TW 102112186 A TW102112186 A TW 102112186A TW 102112186 A TW102112186 A TW 102112186A TW 201402729 A TW201402729 A TW 2014027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independently
carbon atoms
hard coat
integ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2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8777B (zh
Inventor
Shinichi Sato
Yasunori Sakano
Original Assignee
Shinetsu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etsu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hinetsu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402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2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8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877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4/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D183/00 - C09D183/1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16Antifouling paints; Underwater pai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可給予即使附著指紋、皮脂、汗等之人脂、化粧品等也不醒目,或即使附著髒污時拭去性也優異之賦予硬塗層表面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本發明的解決手段係一種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其主成分為:(A)硬塗層材料、(B)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C)具有全氟聚醚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

Description

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
本發明關於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材料,更詳細地,關於添加有在同一分子內具有含氟有機基與烴基和(甲基)丙烯酸基之防污性賦予劑,與在同一分子內具有全氟聚醚基與(甲基)丙烯酸基之防污性賦予劑的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
樹脂材料由於具有與金屬比較下不生銹、輕等之特徵,而廣泛使用於各種電化製品或個人電腦、行動電話等的電子機器之殼體等。又,與玻璃比較下,具有不易破裂等之特徵,丙烯酸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等之具有高硬度、高透明性等性質的樹脂,係作為單體或硬塗層材料而使用於液晶顯示器或觸控面板等之顯示體。
近幾年,尤其在電子機器之殼體等中,從設計面來看,要求高光澤的表面。又,於行動電話或個人電腦用顯示器,具有觸控面板的規格者亦增多,於其最表面上,以防止傷痕等為目的,塗佈丙烯酸樹脂或聚矽氧樹脂等之硬塗 層材料。
此等由於頻繁地與人之手等接觸,皮脂或汗、指紋等的髒污容易附著,當彼等成為痕跡時,多損害外表或視覺辨認性降低。特別地,於靜電容量方式的觸控面板中,必須藉由手指來直接接觸而輸入,無法避免此問題。因此,對於此等的硬塗層材料,強烈要求耐指紋性等之防污性能的提升。
作為此之對策,目前有各種的檢討,大致區分為如以下的2個手法。一個手法為使用聚矽氧系化合物或氟系化合物,在硬塗層表面上形成具有低表面能的撥水.撥油性表面,而指紋等的髒污不易附著,且施予容易去除之處理者。
例如,特開2004-250474號公報:如專利文獻1中所示,以具有全氟聚醚基的矽烷化合物來處理硬塗層的最表面,日本發明專利第3963169號公報:如專利文獻2中所示,藉由將全氟聚醚胺基甲酸丙烯酸酯組成物添加到硬塗層組成物中,使偏向於其表面交聯,而形成撥水.撥油性表面,展現防污性能。
此方法雖然使所附著的髒污變容易被拭去,但因為其高撥水.撥油性,所附著的指紋等係形成微細的液滴,由於將光漫反射而透過性或視覺辨認性降低,由於氟化合物為低折射率,與指紋之成分的皮脂或汗等之折射率差大,即使稍微的附著痕跡也會醒目。
又,所附著的指紋含有水分或鹽等的無機成分、蛋白 質或油脂等的有機成分等,其組成為複雜,難以完全地防止此等之附著。
另一個手法為在硬塗層的最表面上形成對於指紋等的髒污成分有高親和性的親水.親油表面,藉由與所附著的髒污親密,使薄地潤濕擴展,而變不醒目。
例如,特開2001-353808號公報:如專利文獻3中所示,以具有長鏈烷基酯基的矽烷化合物來處理硬塗層的最表面,或國際公開第2009/44912號小冊:如專利文獻4中所示,藉由在丙烯酸聚合物組成物中添加膠態矽石,在表面上形成親水.親油表面,而使髒污的視覺辨認性降低。
於此方法中,即使髒污附著硬塗層表面,全體也潤濕擴展而變不易見到。再者,藉由使硬塗層的折射率接近指紋等的髒污成分,可更防止視覺辨認性的降低。然而,由於對髒污成分的親和性高,彼等係徐徐地堆積或難以拭去,故顯示器等的透光性會降低。
又,日本發明專利第4873666號公報:專利文獻5中記載具有全氟聚醚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當單獨添加該化合物時,指紋拭去性係被非常地改良,但指紋不醒目性不充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4-25047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發明專利第3963169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1-353808號公報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09/44912號小冊
[專利文獻5]日本發明專利第4873666號公報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事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可給予即使附著指紋、皮脂、汗等之人脂、化粧品等也不醒目,或即使附著髒污時拭去性也優異之賦予硬塗層表面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
本發明者們為了達成上述目的,重複專心致力的檢討,結果發現於硬塗層材料中,藉由使用添加有下述通式(1)所示之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與下述通式(2)所示之具有全氟聚醚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之2種類的防污添加劑之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所得之硬塗層表面係改良指紋不醒目性,指紋拭去性亦良好,而完成本發明。
因此,本發明提供下述的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
[1]一種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其主成分為:
(A)硬塗層材料,(B)下述通式(1)所示之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 [式中,Rf係碳數2~16的氟伸烷基,Q獨立地係單鍵或碳數1~12的2價有機基,R獨立地係可含氧原子之碳數6~20的烷基或碳數7~20的芳烷基,R1互相獨立地係碳數1~6的烷基、碳數6~10的芳基或碳數7~10的芳烷基,R2係氫原子或甲基,X係下述通式 (式中,R12係碳數1~12的2價烴基)
所示之基,m為2~8之整數,n獨立地為1或2],(C)下述通式(2)所示之具有全氟聚醚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X1-[Z-Rf’-Z-X2]v-Z-Rf’-Z-X1 (2)[式中,Rf’獨立地係2價之分子量500~30,000的全氟聚醚基,亦可含途中分支,X1互相獨立地係下述式(3) [式(3)中,a及c各自為0或1~3之整數,b為1~4之整數,惟a+b+c為2、3或4,各重複單位之排列可為無規;R3獨立地係下述式(4)-(C4H8O)d(C3H6O)e(C2H4O)f(CH2O)gR5 (4)(式(4)中,d、e、f、g係在R3的分子量成為45~600之範圍中,互相獨立地為0或1~20之整數,各重複單位之排列可為無規,R5係碳數1~10的飽和或不飽和1價烴基)所示之基,R4係下述式(5) (式(5)中,R6獨立地係氫原子、氟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R7係碳數1~18的可含醚鍵或酯鍵之2價或3價連結基,u為1或2)
所示之丙烯酸基或含α取代丙烯酸基的基,Q1及Q2互相獨立地係碳數3~20的可含醚鍵、酯鍵、醯胺鍵或胺基甲酸酯鍵之2價連結基,可含途中環狀構造或分支構造,各自可相同或相異]所示之基,X2獨立地係下述式(6) (式(6)中,R3、R4、Q1、Q2係如上述,h、k各自為0或1~3之整數,j為1~3之整數,而且h+j+k為1~3的任一值,各重複單位之排列可為無規)所示之2價基,Z互相獨立地係可含氧原子、氮原子、矽原子且可具有環狀構造、不飽和鍵之2價有機基,v為0或1~5之整數]。
[2]如[1]之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其中(A)成分之硬塗層材料係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硬塗層材料。
[3]如[2]之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其中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硬塗層材料係由(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及光聚合起始劑所構成。
藉由本發明的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可給予即使附著指紋、皮脂、汗等之人脂、化粧品等也不醒目,或即使附著髒污時拭去性也優異之硬塗層表面。
[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的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係將下述的成分作為主成分:(A)硬塗層材料,(B)通式(1)所示之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C)通式(2)所示之具有全氟聚醚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
(A)硬塗層材料
作為本發明的(A)成分之硬塗層材料,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對於後述的(B)、(C)成分之防污性賦予劑,溶解性與表面溶出性之平衡優異的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硬化的樹脂(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特佳為由(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及光聚合起始劑所構成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硬塗層材料。
於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硬塗層材料中,作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例如可使用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羥甲基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酯、苯二甲酸氫-(2,2,2-三(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乙基、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雙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山梨糖醇六(甲基)丙烯酸酯 等之2~6官能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此等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經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氯丙烷、脂肪酸、烷基、胺基甲酸酯改性品、在環氧樹脂附加丙烯酸而得之環氧丙烯酸酯類、將該(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在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氯丙烷、脂肪酸、烷、胺基甲酸乙酯改性產品、環氧樹脂加成丙烯酸所得環氧丙烯酯類、2-羥乙基(甲基)丙烯酯、2-羥基-3-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及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選出之具有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使由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及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中選出之聚異氰酸酯反應之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類、在丙烯酸酯共聚物之側鏈導入有(甲基)丙烯醯基之共聚物等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混合物等,於其中摻合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二苯基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等之光聚合起始劑而使用。
再者,作為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硬塗層材料,可使用市售品,作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例如可使用EBECRYL 40(4官能丙烯酸酯,DAICEL科學公司製),PETIA(3官能丙烯酸酯,DAICEL科學公司製)、A-TMPT(3官能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製)、A-DPH(6官能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製)、UA-306H(6官能丙烯酸酯,協榮社化學製)、UN-952(15官能丙烯酸酯,根上工業製)等。又,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使用Irgacure 184、Irgacure 127、Irgacure 651、Darocure 1173(BASF製)等。
此處,光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100質量份,較佳為1~10質量份,更佳為1~5質量份。配合量若過少,則硬化性不充分,硬化物有變柔軟之情況,若過多,則在硬化物中不參與交聯的不純物會增加,有物性降低之情況。
(B)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
本發明的(B)成分之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係以下述通式(1)所示者,具有防污性賦予劑之作用。
通式(1)中,Rf係碳數2~16、較佳碳數2~10、更佳碳數4~8之直鏈狀或分支狀氟伸烷基,用於將撥水.撥油性、防污性、對硬塗層表面的溶出性等特性賦予化合物者。Rf中的碳數超過上述上限值時,損害與硬塗層材料的相溶性,有發生白化或硬化不良等之虞。
作為如此的含氟基Rf之例,可例示例如下述所示者。
-CpF2p-,-(CF2)r-CH2-(CF2)s-(式中,p為2~10之整數,較佳為4~8之整數,r為1~8,較佳為2~6之整數,s為1~8,較佳為2~6之整數)。
於此等之中,可合適地使用下述所示者。
-CpF2p-(式中,p係與上述相同)。
通式(1)中,Q獨立地係單鍵、或碳數1~12、較佳碳數3~8的2價有機基。作為2價有機基,具體地可為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三亞甲基、甲基伸乙基)、伸丁基(四亞甲基、甲基伸丙基)、六亞甲基、八亞甲基等之伸烷基、伸苯基等之伸芳基、或可為此等之基的2種以上之組合(伸烷基.伸芳基等),或可為於此等之基中插入由醚鍵、醯胺鍵、酯鍵、二有機矽烯基等中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之構造者,再者於上述以外,可舉出含有包含由氧原子、氮原子、矽原子中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之基的2價烴基。
作為如此Q之2價有機基,可舉出下述式所示之基。
-CH2-,-CH2CH2-,-CH2CH2CH2-,-CH2-O-(CH2)t-,-CH2CH2-O-(CH2)t-,-OCH2-,-CO-NH-CH2-,-CO-N(Ph)-CH2-,-CO-NH-CH2CH2-,-CO-N(Ph)-CH2CH2CH2-,-CO-N(CH3)-CH2CH2CH2-,-CO-O-CH2-,-CO-N(CH3)-Ph’-,-CO-NR11-Y’-,-CO-NR11-Y’-CH2CH2-(式中,Ph為苯基,Ph’為伸苯基,t為1~10之整數。
Y’係-CH2-或下述式 所示之2價的基,R11係氫原子或非取代或取代的較佳為碳數1~10之1價烴基)。
此處,作為上述R11之非取代或取代的較佳為碳數1~10之1價烴基,例如可舉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新戊基、己基、辛基等之烷基、環己基等之環烷基、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等之烯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等之芳基、苄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等之芳烷基等,或此等基的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被氟、溴、氯等之鹵素原子、氰基(N≡C-)等所取代者,例如氯甲基、氯丙基、溴乙基、三氟丙基、氰乙基等。
式(1)中,R獨立地係可含氧原子之碳數6~20、較佳碳數8~20的烷基或碳數7~20、較佳碳數8~14的芳烷基,該基具有與髒污或指紋之油成分之親和性,為了使髒污或指紋不醒目而導入。例如,作為烷基,可舉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基、十二基(月桂基)、十四基(肉豆蔻基)、十六基(棕櫚基)、十八基(硬脂基)、二十基等,作為芳烷基,可舉出苄基、苯基乙基、甲苯基乙基等。又,亦可為在此等中插入醚鍵結氧原子(-O-)、羰基鍵(-CO-)、酯鍵(-COO-)等之1種或2種以上者,例如可舉出十一酸乙基、辛基酸乙基、乙氧基戊基等。複數的R可為相同之基或異種之基。
式(1)中,R1互相獨立地係碳數1~6、較佳碳數1~4的烷基、碳數6~10、較佳碳數6~8的芳基、或碳數7~10、較佳碳數7~8的芳烷基,該基係為了在化合物中賦予親油性、對硬塗層材料的相溶性等而導入。例如,可舉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己基、環己基等之烷基、苯基等之芳基、苄基等之芳烷基等。其中,較佳為甲基、正丁基、苯基,特佳為甲基。R1係各自可為相同之基或異種之基。
又,R2係氫原子或甲基。
式(1)中,X係下述通式所示者。
(式中,R12係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等之伸烷基、伸 苯基、伸萘基等之伸芳基等之碳數1~12的2價烴基)。
又,式(1)中,n獨立地為1或2,較佳為2;m為2~8之整數,較佳為2~6之整數。
作為上述通式(1)所示之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具體地可例示下述所示者。
(惟,x+y(平均)=5)。
上述通式(1)所示之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係可藉由已知的方法來容易地製造。例如,可使下述通式(i) (式中,Rf、Q、R1係與上述相同)
所示之含有氫矽烷氧基的含氟化合物、與自式(1)的R基中去掉1個氫原子後的殘基所對應之碳數6~20的α-烯烴系化合物與烯醇,較佳在鉑系觸媒之存在下,藉由習知的方法進行氫矽烷化加成反應而成為含氟有機基改性矽氧烷後,使該矽氧烷與含有(甲基)丙烯酸基的異氰酸酯化合物反應而製造。
此處,α-烯烴系化合物係自式(1)的R中去掉1個氫原子後之烯烴,較佳為在一末端具有乙烯基之烯烴。若使用兩末端含有乙烯基的烯烴,則在氫矽烷化加成反應時,在分子間會發生交聯反應,進行高分子化而生成物凝膠化,或對硬塗層材料的溶解性有降低之虞。作為碳數6~ 20的α-烯烴系化合物,具體地可例示1-十六烯、1-十二烯、10-十一烯酸乙酯、乙氧基-1-戊烯等。
又,作為烯醇,可例示下述式所示者。
HO-R13-CH=CH2(式中,R13係單鍵或碳數1~6的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等之伸烷基)。
所謂之含有氫矽烷氧基的含氟化合物與碳數6~20的α-烯烴系化合物,就是以含有氫矽烷氧基的含氟化合物之SiH基係至少1個殘留之方式使反應者,具體地,較佳係以含有氫矽烷氧基的含氟化合物的SiH基與α-烯烴系化合物之末端乙烯基的莫耳比(Vi/SiH比)為0.167~0.833,更佳為0.333~0.667進行反應,而得到具有至少1個、較佳1~3個SiH基之含氟有機基改性矽氧烷。α-烯烴系化合物若比上述過剩,則在添加於硬塗層材料中時,有發生混濁之虞。
接著,使剩餘的SiH基皆與烯醇反應。上述含有氫矽烷氧基的含氟化合物與α-烯烴系化合物反應後之具有至少1個SiH基的含氟有機基改性矽氧烷、與烯醇,較佳係以該含氟有機基改性矽氧烷的SiH基與烯醇的乙烯基之莫耳比(Vi/SiH比)為0.2~1.5,特佳為0.333~1.2,進行反應,而得到不具有SiH基之含氟有機基改性矽氧烷。
於上述反應中,作為鉑系觸媒,可使用氫矽烷化加成反應時所用之習知的鉑族金屬觸媒。一般由於貴金屬的化合物之高價格,較宜使用比較容易取得之鉑或鉑化合物。 作為如此的鉑化合物,可使用氯鉑酸或氯鉑酸與乙烯等烯烴之錯合物,與醇、乙烯基矽氧烷之錯合物,及擔持在矽石、氧化鋁、碳等上之金屬鉑。作為鉑化合物以外之鉑族金屬觸媒,可使用銠、釕、銥及鈀系化合物,例如可使用RhCl(PPh3)3、RhCl(CO)(PPh3)2、Ru3(CO)12、IrCl(CO)(PPh3)2、Pd(PPh3)4等(式中,Ph為苯基)。
鉑系觸媒之使用量係可為催化量,相對於含有氫矽烷氧基的含氟化合物與α-烯烴系化合物或烯醇之合計量100質量份,較佳為0.1~500ppm(鉑質量換算)之量。
反應溫度係按照溶劑的量或種類來適宜決定,通常可為室溫~200℃,較佳為40~100℃。反應時間係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按照個別的反應條件,充分進行反應即可
於進行上述各階段的氫矽烷化加成反應時,視需要亦可使用溶劑。溶劑宜為將含有氫矽烷氧基的含氟化合物、α-烯烴系化合物及烯醇的任一者皆溶解者,但即使為僅溶解任一者,只要不阻礙氫矽烷化加成反應,則沒有特別的限制。溶劑之使用量係按照含有氫矽烷氧基的含氟化合物、α-烯烴系化合物及烯醇或生成之含氟有機基改性矽氧烷的黏度或加入量來適宜選定,但相對於含有氫矽烷氧基的含氟化合物、α-烯烴系化合物及烯醇之合計量100質量份,較佳為10~200質量份,特佳為20~100質量份。
作為如此的溶劑,可舉出正己烷、正庚烷、異辛烷、異癸烷等之脂肪族烴系化合物,甲苯、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烴系化合物,三氟甲苯、六氟間二甲苯等之含氟芳香族烴 系化合物,全氟丁基甲基醚、全氟丁基乙基醚、1,1,1,2,2,3,4,5,5,5-十氟-3-甲氧基-4-(三氟甲基)戊烷等之氫氟醚系化合物、Daiproyl(DAIKIN工業製)等之氯氟碳系化合物、六甲基二矽氧烷、八甲基三矽氧烷、十甲基四矽氧烷、十二甲基五矽氧烷、2-(三甲基矽氧烷基)-1,1,1,2,3,3,3-七甲基三矽氧烷等之鏈狀矽氧烷、八甲基環五矽氧烷、十甲基環五矽氧烷等之環狀矽氧烷、Fomblin、Galden(SOLVAY SOLEXIS製)、Demnum(DAIKIN工業製)、Krytox(DuPont製)等之全氟聚醚系化合物等。其中,甲苯、二甲苯、六氟間二甲苯係含有氫矽烷氧基的含氟化合物、α-烯烴系化合物、烯醇及生成的含氟有機基改性矽氧烷之溶解性優異而較合適。
使所得之含氟有機基改性矽氧烷與含有(甲基)丙烯酸基的異氰酸酯化合物反應。此時,將含氟有機基改性矽氧烷中的醇量予以定量,宜使其量之1.2~3倍莫耳量、較佳1.5~2倍莫耳量之含有(甲基)丙烯酸基的異氰酸酯化合物反應。
此處,作為含有(甲基)丙烯酸基的異氰酸酯化合物,可例示下述式所示者。
(式中,R2、R12係與上述相同)。
含氟有機基改性矽氧烷與含有(甲基)丙烯酸基的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反應,係可藉由在0~120℃、較佳在25 ~80℃之條件下,將兩者混合而進行。
又,為了增加反應速度,亦可添加適當的觸媒。作為觸媒,例如可例示二乙酸二丁錫、二月桂酸二丁錫、二辛酸二丁錫、二乙酸二辛錫、二月桂酸二辛錫、二辛酸二辛錫、二辛酸亞錫等之烷基錫酯化合物、四異丙氧基鈦、四正丁氧基鈦、四(2-乙基己氧基)鈦、二丙氧基雙(乙醯丙酮)鈦、鈦異丙氧基辛二醇等之鈦酸酯或鈦螯合化合物、鋯四乙醯丙酮化物、鋯三丁氧基單乙醯丙酮化物、鋯單丁氧基乙醯丙酮化物雙(乙基乙醯乙酸酯)、鋯二丁氧基雙(乙基乙醯乙酸酯)、鋯四乙醯丙酮化物、鋯螯合化合物等,但此等係不限定於其1種,也可作為2種或其以上之混合物使用。相對於反應物總質量,藉由以0.01~2質量%、較佳0.05~1質量%來添加此等觸媒,可增加反應速度。
又,視需要亦可用適當的溶劑來稀釋而進行反應。作為如此的溶劑,只要是不與異氰酸酯及羥基反應之溶劑,則可沒有特別限制而使用,具體地可例示四氫呋喃、二異丙基醚、二丁基醚等之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之酮類,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之酯類,甲苯、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烴系溶劑等。
本發明的(B)成分係可調製成為在有機溶劑中均勻溶解之溶液。此時,只要是得到均勻溶液之範圍,則溶液中的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之濃度係沒有特別的限制,通常可為1~50質量%,較佳可為5~30質量%,更佳可為5 ~20質量%左右。
作為溶解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之有機溶劑,選擇不與(A)成分的硬塗層材料反應者,例如可舉出己烷、庚烷、異辛烷、異癸烷等之脂肪族烴系溶劑,甲苯、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烴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之醇系溶劑,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之酮系溶劑,乙二醇單乙基醚、乙二醇單第三丁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等之二醇醚系溶劑,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丙二醇單甲基醚醋酸酯等之酯系溶劑等。其中,較宜使用異癸烷、異丙醇、甲基異丁基酮等。
(B)成分之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的添加量,相對於(A)成分之硬塗層材料100質量份,若以(上述溶液中的固體成分)0.1~3質量份,更佳以0.2~2質量份之比例來添加,則得到良好的表面特性。未達上述下限值時,對硬塗層表面的溶出係困難,有得不到適宜的特性之虞。又,超過上述上限值時,由於損害對樹脂的親和性,有發生外觀的白化或硬度的降低等之虞。
(C)具有全氟聚醚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
本發明的(C)成分之具有全氟聚醚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係下述式(2)所示者,具有防污性賦予劑之作用。
X1-[Z-Rf’-Z-X2]v-Z-Rf’-Z-X1 (2)
式(2)中,Rf’獨立地係2價之分子量500~30,000的全氟聚醚基,亦可含途中分支。
Rf’係含有1~500個通式-CiF2iO-(i係每單位獨立地為1~6之整數)所示的重複單位之2價全氟聚醚殘基,較佳為下述式(7)~(9)所示之全氟聚醚殘基。
式(7)中,Y各自獨立地為F或CF3基,A為2~6之整數,較佳為1~3之整數、B、C各自為0或1~200之整數,較佳為2~100之整數,惟B+C為2~200,較佳為4~100。D為0或1~6之整數,較佳為1~4之整數,各重複單位亦可無規地鍵結。
【化17】-CEF2E(OCF2CF2CF2)GOCEF2E- (8)
式中,E為1~3之整數,G為1~200之整數,較佳為1~100之整數。
式中,Y為F或CF3基,E為1~3之整數,H、J各自為0或1~200之整數,較佳為1~100之整數,惟H+J為2~200,較佳為4~100。各重複單位亦可無規地鍵結。
式(2)中,X1各自獨立地為下述式(3)所示之基。
式(3)中,a及c各自為0或1~3之整數,b為1~4之整數,較佳為2或3,惟a+b+c為2、3、4的任一者,較佳為3或4,各重複單位的排列亦可為無規。
式(3)中,R3獨立地為下述式(4)所示之基。
-(C4H8O)d(C3H6O)e(C2H4O)f(CH2O)gR5 (4)
式(4)中,d、e、f及g係在R3的分子量成為45~600、較佳成為60~300之範圍中,各自獨立地為0或1~20之整數,較佳為1~10之整數,d+e+f+g較佳為1~20,更佳為2~15。再者,式(4)中的伸丙基、伸丁基亦可為分支,各重複單位之排列亦可為無規。
式(4)中,R5係碳數1~10的飽和或不飽和1價烴基,可舉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2-乙基己基、環己基等的烷基、苯基等的芳基、苄基等的芳烷基等。特佳為甲基、乙基。
作為如此的R3,較佳為下述式所示之基。
-(C2H4O)f' (C3H6O)e' CH3(式中,f’、e’為0或1~20之整數,f’+e’為1~40,式中的伸丙基亦可為分支,各重複單位亦可無規地鍵結)
R4係具有下述式(5)所示之至少一個丙烯酸基或α 取代丙烯酸基中的任一者之較佳為碳數1~21的1價有機基。
式(5)中,R6獨立地係氫原子、氟原子、甲基、三氟甲基的任一者,特佳為氫原子、甲基。R7係碳數1~18、較佳為碳數2~10之2價或3價連結基,亦可含醚鍵性氧原子或酯構造,較佳可舉出下述所示者。
又,u為1或2。
作為式(5)所示之基,較佳為下述式所示之基,特佳為含有作為R7的伸乙基之基。
式(3)中,Q1及Q2互相獨立地係碳數3~20的可含醚鍵、酯鍵、醯胺鍵或胺基甲酸酯鍵之2價連的結基,可含途中環狀構造或分支構造,各自可相同或相異。作為Q1及Q2較佳為以下述式所示之基。
式(2)中,X2獨立地係下述式(6)所示之2價基。
式(6)中,R3、R4、Q1、Q2係與上述相同,h、k各自為0或1~3之整數,j為1~3之整數,而且h+j+k為1、2、3的任一值,各重複單位之排列亦可為無規。
式(2)中,Z各自獨立地係可含氧原子、氮原子、二有機矽烯基等的矽原子之2價有機基,而且Z亦可為具有環狀構造、不飽和鍵之基,只要不阻礙丙烯酸基之聚合,則構造係沒有特別的限制。作為Z之例,可舉出下述式所示之基。
其中,較佳為以下述式所示之基。
v為0或1~5之整數,較佳為0、1或2,更佳為0或1。
作為上述通式(2)所示之含有全氟聚醚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具體地可例示下述所示者。
(式中,Rf’係與上述相同)。
本發明之(C)成分係可調製成為在有機溶劑中均勻溶解之溶液。此時,只要是得到均勻溶液之範圍,則溶液中之含有全氟聚醚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之濃度係沒有特別的限制,通常可為1~50質量%,較佳可為5~30質量%,更佳可為5~20質量%左右。
作為溶解含有全氟聚醚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之有機溶劑,選擇不與(A)成分對硬塗層材料反應者,例如可舉出己烷、庚烷、異辛烷、異癸烷等之脂肪族烴系溶劑,甲苯、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烴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之醇系溶劑,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之酮系溶劑,乙二醇單乙基醚、乙二醇單第三丁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等之二醇醚系溶劑,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丙二醇單甲基醚醋酸酯等之酯系溶劑等。其中,較宜使用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異丙醇等。
(C)成分之含有全氟聚醚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之添加量,相對於(A)成分之硬塗層材料100質量份,若以(上述溶液中的固體成分)0.1~3質量份,更佳以0.2~2質量份之比例來添加,則可得到良好的表面特性。未達上 述下限值時,對硬塗層表面的溶出係困難,有得不到適宜的特性之虞。又,超過上述上限值時,由於損害對樹脂的親和性,有發生外觀的白化或硬度的降低等之虞。
本發明之硬塗層組成物,係為了使各成分均勻地分散,可更用能溶解上述(B)、(C)成分之溶劑所例示之溶劑等來適宜稀釋。又,於不損害本發明的目的之範圍內,亦可摻合均平劑、增黏劑等之添加劑。
本發明之硬塗層組成物係藉由在硬塗層材料中摻合上述2種類的防污性賦予劑((B)、(C)成分),而可對硬塗層表面賦予防污性、耐指紋性等。藉此,可賦予即使附著指紋、皮脂、汗等之人脂、化粧品等也不醒目,或即使附著髒污時拭去性也優異之硬塗層表面。因此,本發明之硬塗層組成物係可施予在因人體接觸而有被人脂、化粧品等污染之可能性的物品表面,可使用於形成塗裝膜或保護膜,有用作為硬化性組成物。作為如此的物品,例如可舉出以光磁碟、CD.LD.DVD.藍光光碟等之光碟、全像記錄等為代表之光記錄媒體;眼鏡片、稜鏡、透鏡片、皮膜、偏光板、光學濾片、雙凸透鏡、菲涅透鏡、防反射膜、光纖或光耦合器等之光學零件.光學裝置;CRT、液品顯示器、電漿顯示器、電致發光顯示器、背面投影型顯示器、螢光顯示管(VFD)、場致發光顯示器、碳粉系顯示器等之各種畫面顯示機器,尤其PC、行動電話、攜帶式資訊終端、遊戲機、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自動現金取出存入裝置、自動提款機、自動販售機、汽車用等之 導航裝置、保全系統終端等之影像顯示裝置、及該操作亦進行之觸控面板(觸控感測器、觸控螢幕)式影像顯示輸入裝置;行動電話、攜帶式資訊終端、攜帶式音樂播放器、攜帶式遊戲機、遙控器、控制器、鍵盤等、車載裝置用面板開關等之輸入裝置;行動電話、攜帶式資訊終端、照相機、攜帶式音樂播放器、攜帶式遊戲機等之殼體表面;汽車之外裝、鋼琴、高級家具、大理石等之塗裝及表面;美術品展示用保護玻璃、陳列窗、陳列箱、廣告用蓋、相片座用蓋、手錶、汽車用前玻璃、列車、航空飛機等之窗玻璃、汽車頭燈、尾燈等之透明玻璃製或透明塑膠製(壓克力、聚碳酸酯等)構件、各種鏡面構件等。
藉由將本發明之硬塗層組成物塗佈在上述物品之外面,進行紫外線硬化,而形成硬塗層塗膜(硬化膜)。
作為塗布方法,可例示旋塗、浸塗、刷毛塗佈等。
再者,作為紫外線硬化條件,可藉由以照射量200~2,000mJ/cm2,較佳400~1,600mJ/cm2左右,照射波長100~400nm、較佳200~400nm左右之紫外線而使硬化。
再者,硬塗層硬化膜之厚度通常可為0.1~30μm,較佳可為1~10μm左右。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來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係不受以下之實施例所限定。
[實施例1~4、比較例1] 防污性賦予劑之調製
於10ml玻璃製樣品瓶中,秤量下述防污添加劑(B)、(C)成分中的任一者2.0g與甲基異丁基酮(MIBK)8.0g,進行密栓,振盪30分鐘。確認該防污添加劑已完全溶解,用孔徑0.45μm之PTFE(聚四氟乙烯)製薄膜過濾器來過濾,分別調製含有20質量%的(B)成分或(C)成分作為防污性賦予成分之防污性賦予劑。
(B)成分之防污添加劑 B-1
B-2
B-3
(C)成分之防污添加劑 C-1
Rf’:-CF2(OCF2CF2)G1(OCF2)H1OCF2-(G1/H1=0.9、G1+H1≒45)
C-2
Rf’:-CF2(OCF2CF2)G1(OCF2)H1OCF2-(G1/H1=0.9、G1+H1≒45)
硬塗層組成物之調製
以如下述表1所示之配合來調製硬塗層組成物。
EBECRYL 40:4官能丙烯酸酯,DAICEL科學公司製
Irgacure 184: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CIBA日本公司製
硬塗層塗佈材料之調製
將摻合有防污性賦予劑的各溶液(硬塗層組成物)旋塗在黑色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5×5×0.2cm)上,用輸送型紫外線照射裝置(PANASONIC電工公司製),在氮氣環境中,照射1.6J/cm2之紫外線以形成硬化膜。硬化後的硬塗層膜之膜厚為7μm。將塗佈有此硬塗層膜的材料當作試件,供以下之試驗。
1.外觀試驗
目視評價硬塗層膜之外觀(色調.透明性、平滑性)。表2中記載結果。
2.接觸角測定試驗
使用接觸角計(協和界面科學公司製)來測定硬塗層膜表面對水及油酸之接觸角。表2中記載結果。
3.耐指紋性試驗
用以下之方法進行耐指紋性試驗(指紋視覺辨認性、指紋拭去性)。試驗係藉由5名的小組成員來進行。評價結果係將5名的評價值中最多的評價值當作評價結果。當2個以上的評價值為同數,由5名之協議來決定評價值。表2中記載結果。
.指紋視覺辨認性
用食指按壓硬塗層膜表面,保持3秒後,安靜地使手指離開。在波長發光形螢光燈下,從塗膜之正上方來目視觀察所附著的指紋之視覺辨認性,用以下4個等級來評價。
◎…無法看到指紋。
○…幾乎無法看到指紋。
△…可看到若干指紋。
×…可清晰地看到指紋。
.指紋拭去性
用不織布(Bemcot M-3II[旭化成纖維公司製])單向來回拭去在硬塗層膜表面所附著的指紋。於三波長發光形螢光燈下,自塗膜的傾斜45°上方,目視觀察拭去後之狀 態,用以下的3個等級來評價直到無法目視看到指紋為止的來回次數。
◎…未達3次來回而可拭去指紋。
○…3次來回以上且未達5次來回而可拭去指紋。
×…即使5次來回以上擦拭也無法拭去指紋。
[實施例5、6、比較例2~4]
與前述實施例1同樣,以下述表3之配合來調製硬塗層組成物。
與前述實施例1同樣,調製硬塗層塗佈材料,同樣地測定特性,為下述表4之結果。
以下顯示B-1~B-3成分之合成例。
[合成例1] B-1成分之調製
於安裝有回流冷卻管與溫度計之燒瓶中,加入下述式(I) 所示之含氟氫矽氧烷43.1g(0.050莫耳)、甲苯21.1g、鉑/乙烯基矽氧烷錯合物甲苯溶液0.04g(含有0.2mg的鉑)。將內溫加熱到60℃為止後,自滴液漏斗,以內溫不成為70℃以上之方式,調整滴下速率,滴下1-十六烯44.9g(0.20莫耳)。在60~70℃加熱1小時後,以內溫不成為70℃以上之方式,調整滴下速率,滴下4-戊烯醇17.2g(0.20莫耳)。藉由IR光譜之測定,確認來自含氟氫矽氧烷(I)之SiH基的吸收已消失後,於減壓下餾去六氟間二甲苯與過剩的環四矽氧烷,得到下述式(II)所示之含氟矽氧烷93.8g。
其次,於安裝有回流冷卻管與溫度計之燒瓶中,加入上述所得之含氟矽氧烷(II)44.8g(0.030莫耳)與丙烯醯氧基乙基異氰酸酯8.9g(0.063莫耳)及甲基異丁基酮53.7g。將內溫加熱至50℃為止後,添加二月桂酸二丁錫 0.02g,在50~60℃反應2小時。反應後,添加乙醇0.90g,藉由IR光譜之測定確認NCO的吸收已消失後,在25℃餾去溶劑,結果得到49.9g透明的糊狀生成物。
藉由1H-NMR及IR光譜之測定來分析上述所得之生成物,結果為下述式所示之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
[合成例2] B-2成分之調製
於安裝有回流冷卻管與溫度計之燒瓶中,加入上述式(I)所示之含氟氫矽氧烷43.1g(0.050莫耳)、甲苯18.8g、鉑/乙烯基矽氧烷錯合物甲苯溶液0.04g(含有0.2mg的鉑)。將內溫加熱至60℃為止後,自滴液漏斗,以內溫不成為70℃以上之方式,調整滴下速率,滴下1-十二烯33.6g(0.20莫耳)。在60~70℃加熱1小時後,以內溫不成為70℃以上之方式,調整滴下速率,滴下4-戊烯醇17.2g(0.20莫耳)。藉由IR光譜之測定,確認來自含氟氫矽氧烷(I)之SiH基的吸收已消失後,於減壓下餾去六氟間二甲苯與過剩的環四矽氧烷,得到下述式(III)所示之含氟矽氧烷80.4g。
其次,於安裝有回流冷卻管與溫度計之燒瓶中,加入上述所得之含氟矽氧烷(III)31.4g(0.030莫耳)與丙烯醯氧基乙基異氰酸酯8.9g(0.063莫耳)及甲基異丁基酮40.3g。將內溫加熱至50℃為止後,添加二月桂酸二丁錫0.02g,在50~60℃反應2小時。反應後,添加乙醇1.55g,藉由IR光譜之測定確認NCO的吸收已消失後,在25℃餾去溶劑,結果得到36.4g透明的糊狀生成物。
藉由1H-NMR及IR光譜之測定來分析上述所得之生成物,結果為下述式所示之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
[合成例3] B-3成分之調製
於安裝有回流冷卻管與溫度計之燒瓶中,加入上述式(I)所示之含氟氫矽氧烷43.1g(0.050莫耳)、甲苯20.6g、鉑/乙烯基矽氧烷錯合物甲苯溶液0.04g(含有 0.2mg的鉑)。將內溫加熱至60℃為止後,自滴液漏斗,以內溫不成為70℃以上之方式,調整滴下速率,滴下10-十一烯酸乙酯42.5g(0.20莫耳)。在60~70℃加熱1小時後,以內溫不成為70℃以上之方式,調整滴下速率,滴下4-戊烯醇17.2g(0.20莫耳)。藉由IR光譜之測定,確認來自含氟氫矽氧烷(I)之SiH基的吸收已消失後,於減壓下餾去六氟間二甲苯與過剩的環四矽氧烷,得到述式(IV)所示之含氟矽氧烷93.4g。
其次,於安裝有回流冷卻管與溫度計之燒瓶中,加入上述所得之含氟矽氧烷(IV)30.9g(0.030莫耳)與丙烯醯氧基乙基異氰酸酯8.9g(0.063莫耳)及甲基異丁基酮39.8g。將內溫加熱至50℃為止後,添加二月桂酸二丁錫0.02g,在50~60℃反應2小時。反應後,添加乙醇1.58g,藉由IR光譜之測定確認NCO的吸收已消失後,在25℃餾去溶劑,結果得到34.2g透明的糊狀生成物。
藉由1H-NMR及IR光譜之測定來分析上述所得之生成物,結果為下述式所示之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

Claims (3)

  1. 一種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其主成分為:(A)硬塗層材料,(B)下述通式(1)所示之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 [式中,Rf係碳數2~16的氟伸烷基,Q獨立地係單鍵或碳數1~12的2價有機基,R獨立地係可含氧原子之碳數6~20的烷基或碳數7~20的芳烷基,R1互相獨立地係碳數1~6的烷基、碳數6~10的芳基或碳數7~10的芳烷基,R2係氫原子或甲基,X係下述通式 (式中,R12係碳數1~12的2價烴基)所示之基,m為2~8之整數,n獨立地為1或2],(C)下述通式(2)所示之具有全氟聚醚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X1-[Z-Rf’-Z-X2]v-Z-Rf’-Z-X1 (2)[式中,Rf’獨立地係2價之分子量500~30,000的全氟聚醚基,亦可含途中分支,X1互相獨立地係下述式(3) [式(3)中,a及c各自為0或1~3之整數,b為1~4之整數,惟a+b+c為2、3或4,各重複單位之排列可為無規;R3獨立地係下述式(4)-(C4H8O)d(C3H6O)e(C2H4O)f(CH2O)gR5 (4)(式(4)中,d、e、f、g係在R3的分子量成為45~600之範圍中,互相獨立地為0或1~20之整數,各重複單位之排列可為無規,R5係碳數1~10的飽和或不飽和1價烴基)所示之基,R4係下述式(5) (式(5)中,R6獨立地係氫原子、氟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R7係碳數1~18的可含醚鍵或酯鍵之2價或3價連結基,u為1或2)所示之丙烯酸基或含α取代丙烯酸基的基,Q1及Q2互相獨立地係碳數3~20的可含醚鍵、酯鍵、醯胺鍵或胺基甲酸酯鍵之2價連結基,可含途中環狀構造或分支構造,各自可相同或相異]所示之基,X2獨立地係下述式(6) (式(6)中,R3、R4、Q1、Q2係如上述,h、k各自為0或1~3之整數,j為1~3之整數,而且h+j+k為1~3的任一值,各重複單位之排列可為無規)所示之2價基,Z互相獨立地係可含氧原子、氮原子、矽原子且可具有環狀構造、不飽和鍵之2價有機基,v為0或1~5之整數]。
  2. 如請求項1之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其中(A)成分之硬塗層材料係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硬塗層材料。
  3. 如請求項2之賦予防污性之硬塗層組成物,其中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硬塗層材料係由(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及光聚合起始劑所構成。
TW102112186A 2012-04-05 2013-04-03 A hard coat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n antifouling property TWI558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6245A JP5835069B2 (ja) 2012-04-05 2012-04-05 防汚性付与ハードコート組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2729A true TW201402729A (zh) 2014-01-16
TWI558777B TWI558777B (zh) 2016-11-21

Family

ID=49363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2186A TWI558777B (zh) 2012-04-05 2013-04-03 A hard coat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n antifouling property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35069B2 (zh)
KR (1) KR102015667B1 (zh)
CN (1) CN103360805B (zh)
TW (1) TWI5587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6992B (zh) * 2018-02-02 2020-10-11 日商信越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高分子分散液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導電性薄膜的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4414B2 (ja) * 2013-10-28 2017-11-0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及び基材
JP5954505B2 (ja) * 2013-11-11 2016-07-20 Dic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その硬化物及びその硬化塗膜を有する物品
WO2015098495A1 (ja) * 2013-12-24 2015-07-02 Dic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CN104945615B (zh) * 2014-03-31 2019-01-22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含氟丙烯酸系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固化性组合物、基材
WO2016143565A1 (ja) * 2015-03-12 2016-09-15 旭硝子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および光硬化性組成物
JP6531833B2 (ja) * 2015-11-06 2019-06-19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された樹脂製品
JP7021856B2 (ja) * 2016-03-14 2022-02-17 中国塗料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被膜、被膜付き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基材に対する防曇処理方法
JP6497350B2 (ja) * 2016-04-15 2019-04-1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アクリル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含フッ素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並びに物品
JP6658449B2 (ja) * 2016-10-25 2020-03-0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アクリル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硬化性組成物及び物品
JP7213554B2 (ja) * 2017-10-04 2023-01-27 日東化成株式会社 防汚塗料組成物、該組成物を用いて形成される防汚塗膜を表面に有する塗装物
JP7255666B2 (ja) * 2019-02-18 2023-04-1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硬化性組成物及び物品
JP7236625B2 (ja) * 2019-06-11 2023-03-1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硬化性組成物及び物品
WO2020262272A1 (ja) * 2019-06-25 2020-12-3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アクリル化合物、含フッ素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並びに物品
JP6777212B1 (ja) * 2019-09-05 2020-10-2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ーフルオロポリエーテル基を有するシロキサンアクリレート
JP7158361B2 (ja) * 2019-10-29 2022-10-2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塗料添加剤、塗料組成物、及びコーティング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1459B2 (zh) 1972-01-07 1977-03-31
JP2000007717A (ja) * 1998-06-19 2000-01-11 Takeda Chem Ind Ltd 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
JP2001353808A (ja) 2000-06-13 2001-12-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汚れ目立ち防止被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タッチパネル、それらを用いた情報端末
JP4126522B2 (ja) * 2000-08-04 2008-07-3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被膜形成用組成物用縮合物及び加水分解物の製造方法
EP1411073B1 (en) 2001-06-27 2013-03-20 Daikin Industries, Ltd. Surface-treating agent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4250474A (ja) 2003-02-18 2004-09-09 Daikin Ind Ltd 耐磨耗性、防汚性に優れた透明被覆成形品
CN1984936A (zh) * 2004-07-08 2007-06-20 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涂布剂组合物
JP5235263B2 (ja) * 2004-07-08 2013-07-10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
JP4737401B2 (ja) * 2004-10-13 2011-08-0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膜、反射防止膜形成用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及び反射防止膜を備えた物品
JP2008001872A (ja) 2005-07-14 2008-01-10 Jsr Corp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反射防止膜
JP4496434B2 (ja) * 2005-11-24 2010-07-0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多官能(メタ)アクリレート化合物、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物品
JP2008208243A (ja) * 2007-02-27 2008-09-11 Chisso Corp フッ素系重合体及び樹脂組成物
JP5589386B2 (ja) 2007-10-05 2014-09-17 ハリマ化成株式会社 親水性被覆剤、親水性被膜、及び親水性基材
JP4709271B2 (ja) * 2008-07-29 2011-06-22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アクリレート
WO2010016452A1 (ja) * 2008-08-08 2010-02-11 Dic株式会社 フッ素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
JP4709272B2 (ja) * 2008-12-11 2011-06-22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アクリレート
JP4873666B2 (ja) * 2009-06-10 2012-02-0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ーフルオロポリエーテル基を有するアクリレート化合物
JP5803745B2 (ja) * 2012-03-01 2015-11-0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有機ケイ素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防汚性付与剤及びハードコート材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6992B (zh) * 2018-02-02 2020-10-11 日商信越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高分子分散液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導電性薄膜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13379A (ko) 2013-10-15
JP5835069B2 (ja) 2015-12-24
TWI558777B (zh) 2016-11-21
JP2013216732A (ja) 2013-10-24
CN103360805B (zh) 2017-03-01
KR102015667B1 (ko) 2019-08-28
CN103360805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8777B (zh) A hard coat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n antifouling property
TWI476213B (zh) An acrylate compound having a perfluoropolyether group
EP2196488B1 (en) Fluorine-containing acrylate
JP5691713B2 (ja) 防汚性付与剤及び防汚性が付与されたハードコート材料
TWI663185B (zh) 含氟丙烯酸化合物及其製造方法以及硬化性組成物、基材
KR20180045814A (ko) 함불소 아크릴 화합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경화성 조성물, 및 물품
JP6394512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及び物品
JP7279788B2 (ja) 含フッ素アクリル化合物、含フッ素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並びに物品
JP6777212B1 (ja) パーフルオロポリエーテル基を有するシロキサンアクリレート
JP5803745B2 (ja) 含フッ素有機ケイ素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防汚性付与剤及びハードコート材料
JP7236625B2 (ja) 含フッ素硬化性組成物及び物品
JP2013006819A (ja) 含フッ素有機ケイ素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防汚性付与剤及びハードコート材料
TWI635145B (zh) Sturdy composition and articles having the same
KR20210127973A (ko) 함불소 경화성 조성물 및 물품
CN106543873B (zh) 含氟固化性组合物和物品
CN114981334A (zh) 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全氟聚醚化合物及包含其的组合物
JP2012211257A (ja) 防汚性付与剤及び防汚性が付与されたハードコート材料
JP7476762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被膜および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