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51804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51804A
TW201351804A TW102106484A TW102106484A TW201351804A TW 201351804 A TW201351804 A TW 201351804A TW 102106484 A TW102106484 A TW 102106484A TW 102106484 A TW102106484 A TW 102106484A TW 201351804 A TW201351804 A TW 2013518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connector
locking
receiving
out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6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5766B (zh
Inventor
Hiroyuki Yokoo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ublication of TW201351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1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5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57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2Strain reliev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連接器具有承容部、外殼及致動器。外殼具有突出到上方之鎖固部、及形成有底部之凹部。致動器具有按壓部。致動器係被外殼支撐,使得可在打開位置與關閉位置之間旋轉。當致動器在打開位置時,包括被夾持部及被鎖固部之板狀或片狀之對象物,例如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係被插入承容部而被收容。當對象物被承容部收容時,被夾持部位於凹部的上方,而且,被鎖固部位於鎖固部的後方。當致動器自打開位置旋轉至關閉位置時,按壓部與底部夾持被夾持部。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與如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或FFC(Flexible Flat Cable)之板狀或片狀對象物相連接之連接器。
此型式之連接器係例如開示在日本特開2011-181439號公報。該公報之內容係因為參照而成為本專利說明書的一部份。
開示於日本特開2011-181439號公報之連接器,係具有可在打開位置與關閉位置間旋轉之致動器(參照第13A圖)。在致動器設有鎖固部。另外,在板狀或片狀之對象物形成有凹部(參照第13B圖)。對象物係當致動器在打開位置時,被插入連接器。當致動器旋轉至關閉位置時,鎖固部突出到下方而被凹部收容。藉此,防止對象物自連接器拔出或脫落。
但是,在日本特開2011-181439號公報之連接器中,在致動器旋轉操作前,有對象物移動而位置偏移之虞。換言之,日本特開2011-181439號公報之連接器,當致動器在打開位置時,無法暫時保持對象物在適切位置。又,當致動器在關閉位置時,對象物之移動係藉致動器的鎖固部限制。因此,例如當連接器係具有不容許鎖固部具有較大寬度或較大突出 長度之較小尺寸時,鎖固部無法強固地鎖固對象物。因此,有對象物自連接器被拔出之虞。
在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更確實防止在致動器旋轉操作前之對象物位置偏移,同時更確實防止在致動器旋轉操作後之對象物脫落之連接器。
本發明之一側面(第1側面),係提供一種可使包括被夾持部及被鎖固部之板狀或片狀對象物,自前端往後方沿著插入方向插入之連接器。前述連接器具有承容部、外殼及致動器。前述承容部具有底面。前述承容部係構成使得收容被插入之前述對象物。前述外殼係具有鎖固部及凹部。前述鎖固部係越過前述承容部的前述底面以突出到上方。前述凹部係位於前述鎖固部的後方。前述凹部具有底部。前述凹部的前述底部係位於前述承容部的前述底面下方。前述致動器具有按壓部。前述致動器係被前述外殼支撐,使得可在打開位置與關閉位置間旋轉。位於前述打開位置之前述致動器,係容許前述對象物被前述承容部收容。被收容之前述對象物的前述被夾持部,係位於前述凹部的上方之位置。被收容之前述對象物的前述被鎖固部,係位於前述被鎖固部的後方之位置。當前述致動器自前述打開位置旋轉至前述關閉位置時,位於前述凹部上方之按壓部與前述凹部的前述底部,係夾持被收容之前述對象物的前述被夾持部。
一邊參照附圖一邊檢討下述最佳實施形態之說明,藉此,應該可正確理解本發明之目的,而且,應該可完全 理解其構成。
10‧‧‧連接器
10F‧‧‧前端
10R‧‧‧後端
20‧‧‧對象物
30‧‧‧承容部
100‧‧‧接觸件
120‧‧‧端子部
130‧‧‧被保持部
140‧‧‧上腕部
150‧‧‧下腕部
152‧‧‧接觸部
210‧‧‧上表面
212‧‧‧接地圖案
220‧‧‧下表面
222‧‧‧帶狀領域
224‧‧‧訊號圖案(接點部)
230‧‧‧插入端
240‧‧‧缺口部
250‧‧‧被鎖固部
260‧‧‧被夾持部
300‧‧‧外殼
310‧‧‧保持部
320‧‧‧底板部
322‧‧‧導引部
324‧‧‧載置部
326‧‧‧凹部
328‧‧‧底部
329‧‧‧後壁
330‧‧‧上部構造體
340‧‧‧側部
342‧‧‧第1凸部
350‧‧‧鎖固部
352‧‧‧頂部
354‧‧‧傾斜部
356‧‧‧鎖固面
400‧‧‧殼體
410‧‧‧上部
412‧‧‧下壓部
414‧‧‧接觸部
416‧‧‧握持部
420‧‧‧下部
422‧‧‧連接部
430‧‧‧側部
432‧‧‧按住件
500‧‧‧致動器
510‧‧‧旋轉軸
520‧‧‧第2凸部
530‧‧‧按壓部
540‧‧‧收容部
542‧‧‧上壓部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連接器與對象物的前端部分之立體圖。在此,連接器的致動器係在打開位置。
第2圖係表示使第1圖連接器的致動器在關閉位置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3圖係表示第1圖連接器的後端側之立體圖。
第4圖係表示第1圖對象物之仰視圖。
第5圖係表示使第1圖連接器的側部沿著V-V線局部剖開之放大立體圖。在此,V-V線係通過連接器的鎖固部附近。
第6圖係表示第1圖連接器及對象物之沿著VI-VI線之剖面圖。在此,虛線係概略描繪通過鎖固部上方之對象物被夾持部的位置。
第7圖係表示使第1圖連接器及對象物,在對象物被收容而暫時保持之狀態下,沿著VII-VII線之剖面圖。
第8圖係表示使第2圖連接器及對象物,在對象物被收容而保持之狀態下,沿著VIII-VIII線之剖面圖。在此,VIII-VIII線係通過鎖固部的附近。
第9圖係表示第1圖連接器及對象物之沿著IX-IX線之剖面圖。在此,IX-IX線係通過鎖固部。
第10圖係表示第1圖連接器及對象物之沿著X-X線之剖面圖。在此,X-X線係通過致動器的收容部及殼體的下壓部。
第11圖係使第2圖連接器及對象物,在對象物被收容而 保持之狀態下,沿著XI-XI線之剖面圖。在此,XI-XI線係通過致動器的收容部及殼體的下壓部。
第12圖係第1圖連接器及對象物之沿著XII-XII線之剖面圖。在此,XII-XII線係通過致動器的收容部及殼體的下壓部。
第13A圖係表示先前連接器與被保持在先前連接器上之對象物之剖面圖。在此,連接器的致動器係在關閉位置。第13B圖係表示第13A圖對象物之俯視圖。
本發明雖然可藉多樣之變形或種種形態來實現,但是,茲做為一例而針對如圖示之特定實施形態,做以下之詳細說明。圖面及實施形態並非用於侷限本發明在開示之特定形態者,在明示於附加之專利申請範圍的範圍內之全部變形例、均等物及替代例,皆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內。
由第1圖~第3圖可知: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係被搭載於基板(未圖示)者。連接器10係形成沿著左右方向(Y方向)延伸之方柱狀。連接器10係在前後方向(X方向)中,具有前端10F及後端10R。
連接器10之構成,係使如FPC或FFC之板狀或片狀對象物20,自前端10F往後端10R(亦即,朝向後方),可沿著插入方向(+X方向)插入。詳細說明時,在連接器10內部形成有承容部30。承容部30係往前端10F開口。承容部30的開口附近的Y方向中之寬度,係比對象物20的Y方向中之寬度僅大少許。對象物20係自前端10F被插入承容部30而被收容,其與連接器10電性連接。換言之,連接器10之構成 係具有承容部30,使得收容被插入之對象物20。
如第1圖及第4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對象物20 係形成,使得具有平行XY平面延伸之片狀形狀。詳細說明時,對象物20係具有:兩個主面(亦即,上表面210及下表面220),相向上下方向(Z方向);以及插入端230,被插入連接器10的承容部30。對象物20具有Y方向中之兩側部。對象物20的兩側部係分別被局部剖開,藉此,在對象物20形成有兩個缺口部240。本實施形態之缺口部240係具有矩形形狀,藉此,形成有具有直交X方向之平面形狀之被鎖固部250。缺口部240位於插入端230的附近。對象物20而且具有兩個被夾持部260。各被夾持部260係形成於缺口部240與插入端230之間。 只要對象物20具有如上述構成之被夾持部260及被鎖固部250,缺口部240之形狀也可以不為矩形。
對象物20係具有分別設於上表面210及下表面 220上之接地圖案212及帶狀領域222。接地圖案212及帶狀領域222係分別沿著Y方向延伸。在帶狀領域222設有複數個訊號圖案(接點部)224。
如第1圖~第3圖所示,連接器10具有金屬製之 複數個接觸件100、由絕緣性材料所構成之外殼300、金屬製之殼體400及由絕緣性材料所構成之致動器500。接觸件100係被外殼300保持,使得可分別連接到對象物20之接點部224。本實施形態之殼體400係自前端10F被安裝到外殼300,使得局部性覆蓋外殼300。
外殼300係形成使得在Y方向較長地延伸。外殼 300係在Y方向中之兩端部分分別具有兩個側部340。各側部340形成有往Y方向內側突出之第1凸部342(參照第3圖)。 外殼300具有使兩個側部340之間分別往Y方向延伸之保持部310及底板部320。詳細說明時,兩個側部340係在後端10R中,藉保持部310連結,在連接器10的下側(亦即,-Z側)中,藉底板部320連結。
由第5圖可知:外殼300而且具有使兩個側部340 在Y方向連結之上部構造體330。上部構造體330係使承容部30的上方往Y方向延伸。上部構造體330係具有Z方向中之下表面,承容部30具有Z方向中之上表面。在承容部30的Y方向中之側部中,上部構造體330的下表面係承容部30的上表面。換言之,上部構造體330係在承容部30的Y方向中之側部中,界定承容部30的上部。
如第2圖、第5圖及第6圖所示,在外殼300的 底板部320的上表面,形成有導引部322、載置部324、凹部326及鎖固部350。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分別由凹部326與鎖固部350所構成之兩組,係分別設於底板部320的兩側部。 載置部324係在Y方向上延伸,使得連結兩個鎖固部350。詳細說明時,鎖固部350係被形成於載置部324的兩端,使得其在Y方向中對應對象物20的被鎖固部250。導引部322係使載置部324及鎖固部350的前側在Y方向上延伸。
導引部322係自連接器10的前端10F(亦即,承 容部30的入口)至載置部324及鎖固部350的前端(亦即,-X側的端),緩緩往上方傾斜之斜面。換言之,導引部322係 持續斜交X方向地,在Y方向上延伸。載置部324係平行XY平面延伸之水平面。本實施形態之載置部324係界定承容部30的下部之底面。換言之,本實施形態之承容部30,具有由外殼300的載置部324(亦即,外殼300的一部份)所構成之底面。
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凹部326係位於鎖固部 350的後方。換言之,凹部326係在X方向中,位於鎖固部350與後端10R之間。本實施形態之凹部326係形成於底板部320的上表面上之凹陷。凹部326具有底部328及後壁329。本實施形態之底部328係平行XY平面延伸之平面。底部328係在Z方向中,位於載置部324(亦即,承容部30的底面)的下方。 本實施形態之後壁329係直交X方向之平面。
如第5圖、第6圖及第9圖所示,鎖固部350係自凹部326越過載置部324而突出到上方(亦即,往+Z方向)。換言之,鎖固部350係越過承容部30的底面而突出到上方。鎖固部350具有頂部352、傾斜部354及鎖固面356。本實施形態之頂部352係平行XY平面延伸之平面。傾斜部354係自頂部352朝前方(亦即,往-X方向)往斜下方傾斜,與導引部322相連接。本實施形態之鎖固面356係形成使得具有直交X方向之平面形狀。鎖固面356係位於頂部352的後方。
如第1圖~第3圖及第5圖可知:本實施形態之殼體400係切斷一張金屬板,彎曲加工以形成。殼體400具有上部410、下部420及兩個側部430。上部410係在Y方向延伸(參照第5圖),使得覆蓋外殼300的上部構造體330。下部420係沿著外殼300的底板部320的下表面,沿著Y方向延伸 (參照第5圖)。兩個側部430分別位於殼體400的Y方向中之兩端部分。各側部430係使上部410與下部420在Z方向中連接。
由第2圖、第10圖及第12圖可知:上部410的Y 方向中之中間部份的大部分,係往外殼300的內部被彎曲,使得覆蓋上部構造體330的下側。詳細說明時,上部410的中間部份,具有斷續形成之複數個下壓部412(參照第10圖)及複數個握持部416(參照第12圖)。
下壓部412係在+X方向上延伸,使得可在Z方向 上彈性變形。更具體說來,下壓部412係持續往下方傾斜,在X方向中,越過鎖固部350以延伸。握持部416係位於導引部322的上方。更具體說來,握持部416係覆蓋上部構造體330的下側,使得在Z方向上握持上部構造體330。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如上述構成之握持部416,係防止上部410往Z方向之變形。由上述說明可知:下壓部412及握持部416係在承容部30的Y方向中之中間部份中,界定承容部30的上部。下壓部412的尖端附近係僅往下方撓曲少許,藉此,形成有接觸部414。
由第1圖~第3圖及第10圖可知:在殼體400的 下部420設有電性連接到基板上的接地圖案(未圖示)之複數個連接部422。在各側部430設有被固定在基板(未圖示)上之按住件432。按住件432係自側部430的上部往下方(亦即,往-Z方向)延伸。
如第1圖~第3圖所示,致動器500具有在Y方 向上較長之板狀形狀。致動器500係在Y方向中之兩端部分,分別具有兩個旋轉軸510。旋轉軸510係可旋轉地被外殼300支撐。詳細說明時,致動器500係被外殼300支撐,使得可在可插入對象物20到連接器10的承容部30之打開位置(表示於第1圖及第3圖之位置),與對象物20被保持連接在連接器10上之關閉位置(表示於第2圖之位置)間旋轉。
如第3圖及第5圖所示,在致動器500的Y方向 中之兩端部份,分別形成有兩個第2凸部520。第2凸部520係往Y方向外側突出。當使致動器500往關閉位置旋轉時,第2凸部520係越過外殼300的第1凸部342,以位於第1凸部342之下。第1凸部342係鎖固第2凸部520,所以,可防止在關閉位置之致動器500往打開位置之旋轉。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可防止在關閉位置之致動器500,意外地回到打開位置。
由第3圖、第5圖、第6圖及第8圖可知:在致 動器500的Y方向中之兩端部分,分別形成有兩個按壓部530。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按壓部530係當致動器500在打開位置時,往連接器10的後端10R(亦即,往+X方向)延伸。如第8圖所示,當致動器500在關閉位置時,按壓部530位於凹部326的上方,往下方(亦即,往-Z方向)延伸。
由第3圖及第10圖可知:在致動器500形成有分 別對應接觸件100之複數個收容部540。本實施形態之收容部540係使在打開位置之致動器500往X方向貫穿之狹縫(參照第10圖)。在收容部540的各內部,形成有上壓部542。當致動器500在打開位置時,上壓部542在X方向上較長地延伸。
如第3圖及第10圖所示,接觸件100係自連接器 10的後端10R往前方,被壓入外殼300。各接觸件100具有端子部120及被保持部130。端子部120係電性連接基板的訊號圖案(未圖示)。被保持部130藉外殼300的保持部310與底板部320在Z方向上被夾持,藉此,接觸件100被固定在外殼300上。接觸件100的一部份具有由上腕部140及下腕部150所構成之U字形形狀。上腕部140及下腕部150係相向Z方向,自被保持部130往-X方向(亦即,往前端10F)延伸。
如第10圖所示,接觸件100的上腕部140係通過 收容部540,使得其位於致動器500的上壓部542之上。下腕部150係沿著底板部320的上表面延伸,收容有形成於底板部320上之凹槽。在下腕部150的尖端設有接觸部152。接觸部152係突出到上方(亦即,往+Z方向)。
由第5圖~第7圖可知:當如上構成之連接器10 的致動器500在打開位置時,可使對象物20沿著+X方向插入承容部30而被收容。換言之,如下所述,在打開位置之致動器500,係容許對象物20被承容部30收容。首先,被插入承容部30之對象物20的被夾持部260,係被導引部322及鎖固部350的傾斜部354導引,以往上方傾斜而往後端10R移動。
如第9圖所示,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上部構造 體330與鎖固部350的傾斜部354間之最短距離(D1),與上部構造體330與鎖固部350的頂部352間之最短距離(D2),皆比對象物20的被夾持部260的厚度(TH)還要大。而且,本實施形態之對象物20,係具有不破損地局部彈性變形程度之 柔軟性。因此,上部構造體330與鎖固部350的頂部352間之Z方向中之距離(D3),係即使比對象物20的被夾持部260的厚度(TH)還要小,被夾持部260也可往上方反翹而越過頂部352(參照第6圖)。
如第7圖所示,當被夾持部260越過頂部352時, 對象物20係被承容部30收容。被承容部30收容之對象物20的被夾持部260,係位於凹部326的上方,被收容之對象物20的被鎖固部250係位於鎖固部350的後方。鎖固部350係如此地被缺口部240收容,被夾持部260係往下方移動。當鎖固部350位於缺口部240內時,對象物20係在暫時保持狀態。當在暫時保持狀態之對象物20更往+X方向移動時,插入端230抵觸到凹部326的後壁329,對象物20被連接器10(完全地)收容。由以下說明可知:插入端230無法超過後壁329以移動到後方。換言之,後壁329限制對象物20之在+X方向中之移動範圍。
當對象物20在暫時保持狀態時,即使對象物20 承受往前方之力量(亦即,往-X方向之力量),對象物20的被鎖固部250與鎖固部350的鎖固面356係局部性抵觸。藉此抵觸,可暫時性防止對象物20往前方移動而位置偏移或脫落。 換言之,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係具有鎖固面356,鎖固面356係鎖固在暫時保持狀態之對象物20的被鎖固部250,藉此,防止對象物20之位置偏移。因此,當致動器500自打開位置旋轉至關閉位置時,無須以任何構件支撐對象物20。
由第10圖及第11圖可知:在對象物20未被插入 之狀態中,下壓部412與載置部324間之Z方向中之距離係被設計,使得比對象物20的插入端230的厚度(TH)還要小。 被插入承容部30之對象物20,係承受自下壓部412往下方之力量,而往+X方向移動。因此,被鎖固部250越過頂部352,以在對象物20轉移到暫時保持狀態時(參照第7圖),產生觸擊感。藉此觸擊感,可知對象物20在暫時保持狀態。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插入端230的Y方向中之中間部份的厚度(TH),係與被夾持部260的厚度(TH)相同。但是,此兩個厚度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使被夾持部260的厚度較大。
由第7圖、第10圖及第11圖可知:當對象物20 在暫時保持狀態時,對象物20的Y方向中之中間部份,係藉殼體400的下壓部412被往下方下壓。因此,設於對象物20的下表面220之帶狀領域222係被載置部324壓抵。換言之,本實施形態之下壓部412,係當致動器500在打開位置時,按壓被承容部30收容之對象物20的帶狀領域222往載置部324,藉此,暫時性防止對象物20之往上方之移動。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對象物20的上表面210藉下壓部412被下壓,藉此,對象物20被維持在暫時保持狀態。
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當對象物20被承容部30 收容而在暫時保持狀態時,可使致動器500自打開狀態傾倒至關閉位置。當致動器500自打開位置旋轉至關閉位置時,致動器500的按壓部530與凹部326的底部328,係夾持被收容之對象物20的被夾持部260。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被夾持部260藉按壓部530而被壓抵在底部328,對象物20(完全)轉 移到保持狀態。
由第8圖可知:當對象物20在保持狀態時,被夾 持部260係藉按壓部530與底部328而被夾持。因此,即使對對象物20施加往前方之力量(亦即,沿著-X方向之力量),能防止對象物20往前方之移動。假設即使對象物20往前方移動,對象物20的被鎖固部250與鎖固部350的鎖固面356係彼此抵觸,能防止對象物20更往前方移動而自連接器10脫落。
由第8圖及第9圖可知: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 不加大連接器10的高度(亦即,Z方向中之尺寸)地,能減少上部構造體330與鎖固部350的頂部352間之Z方向中之距離(D3)(參照第9圖)。換言之,即使減少載置部324與頂部352間之Z方向中之距離(亦即,將載置部324當做基準之鎖固面356的高度),不增大連接器10的高度地,可加大鎖固面356的高度(D4)。而且,藉凹部326凹陷較深,可使將載置部324當做基準之鎖固面356的高度保持一定大小地,增大凹部326的底部328與頂部352間之Z方向中之距離(亦即,鎖固面356的高度(D4))。由上述說明可知: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不加大連接器10的高度(亦即,Z方向中之尺寸)地,可使對象物20更強固地暫時保持及保持。
而且,當鎖固面356的高度(D4)比對象物20的 厚度(TH)還要大時,可更強固地保持對象物20。但是,當無法使凹部326凹陷較深時,例如欲盡量使連接器10低背化時,鎖固面356的高度(D4)也可以比對象物20的厚度(TH)還要小。
由第7圖及第8圖可知:本實施形態之傾斜部354 的傾斜角度,係比導引部322的傾斜角度還要大。因此,可使鎖固面356的高度(D4)較高。
本實施形態之鎖固面356係垂直面。即使如此, 只要對象物20具有充分之柔軟性,即使鎖固面356的高度(D4)較大,也可使在暫時保持狀態之對象物20自連接器10卸下。 但是,當更容易卸下對象物20很重要時,也可以使鎖固面356的上端部份形成傾斜面。
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在對象物20被承容部 30收容之狀態中,當旋轉致動器500至關閉位置時,致動器500的上壓部542係旋轉使得在Z方向上較長地延伸。藉此,上壓部542係上壓接觸件100的上腕部140,同時使下壓部412下壓對象物20。對象物20係藉自上壓部542承受之按壓力而被下壓,對象物20的帶狀領域222係被置於載置部324上而被壓抵。
由上述說明可知:對象物20係在彈性變形之下壓 部412與載置部324之間被確實保持。而且,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對象物20係藉下壓部412與下腕部150而被夾持,藉此,對象物20的保持狀態被更確實地維持。又,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當在保持狀態之對象物20的被夾持部260(亦即,Y方向中之側部)往下方變形時(參照第8圖),也能防止對象物20的Y方向中之中間部份往上方撓曲。為獲得如以上之效果,最好隔開既定間隔,以設置複數個下壓部412。或者,也可以設置下壓部412在連接器10的Y方向中之中央部份。
如第11圖所示,當對象物20在保持狀態時,藉 致動器500往關閉位置之移動,下腕部150的接觸部152係往上方位移。此時,對象物20係往載置部324被壓抵,藉此,對象物20的接點部224往下方位移。往上方位移之接觸部152係被壓抵到往下方位移之接點部224,接點部224係電性連接在下腕部150的接觸部152。同時,下壓部412的接觸部414係與對象物20的接地圖案212電性連接。因此,接點部224及接地圖案212係分別與基板的訊號圖案及接地圖案(未圖示)電性連接。
本實施形態可做種種變形。例如也可以承容部30 的底面(亦即,載置部324),不為外殼300之一部分,而為殼體400的一部份。例如也可以使殼體400的下部420往前方延伸再往後方彎曲,藉此,形成載置部324。又,下壓部412也可以與殼體400為不同個體。而且,鎖固部350也可以配合對象物20的形狀而設於適切位置。例如也可以在連接器10的Y方向中之中央部份,形成有一個鎖固部350。
本發明係依據2012年3月1日提出到日本專利廳 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2-045805號,其內容因為參照而成為本專利說明書的一部份。
雖然說明過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但是,該業 者可知在不脫逸本發明精神之範圍內,可變形實施形態,這種實施形態也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10‧‧‧連接器
10F‧‧‧前端
10R‧‧‧後端
20‧‧‧對象物
30‧‧‧承容部
210‧‧‧上表面
212‧‧‧接地圖案
220‧‧‧下表面
240‧‧‧缺口部
250‧‧‧被鎖固部
260‧‧‧被夾持部
300‧‧‧外殼
400‧‧‧殼體
422‧‧‧連接部
500‧‧‧致動器
520‧‧‧第2凸部

Claims (7)

  1. 一種連接器,可使包括被夾持部及被鎖固部之板狀或片狀對象物,自前端往後方沿著插入方向插入,其具有承容部、外殼及致動器,前述承容部具有底面,前述承容部係構成使得收容被插入之前述對象物,前述外殼係具有鎖固部及凹部,前述鎖固部係越過前述承容部的前述底面以突出到上方,前述凹部係位於前述鎖固部的後方,前述凹部具有底部,前述凹部的前述底部係位於前述承容部的前述底面下方,前述致動器具有按壓部,前述致動器係被前述外殼支撐,使得可在打開位置與關閉位置間旋轉,位於前述打開位置之前述致動器,係容許前述對象物被前述承容部收容,被收容之前述對象物的前述被夾持部,係位於前述凹部的上方之位置,被收容之前述對象物的前述被鎖固部,係位於前述被鎖固部的後方之位置,當前述致動器自前述打開位置旋轉至前述關閉位置時,位於前述凹部上方之按壓部與前述凹部的前述底部,係夾持被收容之前述對象物的前述被夾持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鎖固部具有頂部、傾斜部及鎖固面,前述傾斜部係自前述頂部往前下方傾斜,前述鎖固面係位於前述頂部後方之位置,使得可鎖固前述被鎖固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承容部 的前述底面係由前述外殼局部所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而且具有接觸件,前述對象物具有設有接點部之帶狀領域,前述接觸件係被前述外殼保持,使得可連接到前述接點部,前述外殼具有載置部,在前述對象物被前述承容部收容之狀態中,當旋轉前述致動器至前述關閉位置時,前述對象物的前述帶狀領域被置於前述載置部之上,前述承容部的前述底面,係由前述外殼的前述載置部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而且具有下壓部,前述下壓部係下壓被前述承容部收容之前述對象物的前述帶狀領域往前述載置部,藉此,暫時防止前述對象物之往上方之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而且具有上部構造體,前述上部構造體係界定承容部的上部,前述上部構造體與前述鎖固部的前述頂部間之直交前述插入方向之上下方向中之距離,係比前述對象物的厚度還要小,前述上部構造體與前述鎖固部的前述傾斜部間之最短距離,及前述上部構造體與前述鎖固部的前述頂部間之最短距離,皆比對象物的厚度還要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凹部的前述底部與前述頂部間之前述上下方向中之距離,係比對象物的厚度還要大。
TW102106484A 2012-03-01 2013-02-25 連接器 TWI4757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5805A JP5645312B2 (ja) 2012-03-01 2012-03-0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1804A true TW201351804A (zh) 2013-12-16
TWI475766B TWI475766B (zh) 2015-03-01

Family

ID=49043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6484A TWI475766B (zh) 2012-03-01 2013-02-25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79570B2 (zh)
JP (1) JP5645312B2 (zh)
KR (2) KR101647349B1 (zh)
CN (1) CN103296509B (zh)
TW (1) TWI475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9511B2 (ja) * 2013-07-17 2016-12-0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184522B1 (en) * 2014-04-25 2015-11-10 Xerox Corporation Latch apparatus for retaining a flexible circuit cable within a receptacle mounted on a circuit board
JP6293634B2 (ja) 2014-10-03 2018-03-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52393B2 (ja) * 2014-11-13 2019-01-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86477B2 (ja) * 2015-08-26 2019-03-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98572B2 (ja) * 2015-09-15 2019-04-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平型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6540674B2 (ja) * 2016-12-09 2019-07-1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881996B2 (ja) * 2017-02-09 2021-06-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99583B2 (ja) * 2017-08-07 2021-07-0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947195B2 (ja) 2019-02-20 2021-10-13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996521B2 (ja) * 2019-02-20 2022-01-17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841290B2 (ja) 2019-02-20 2021-03-10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KR102282746B1 (ko) 2021-06-17 2021-07-29 김지호 게르마늄 파동에너지 전사 기능성 섬유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기능성 섬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153U (ja) * 1992-07-31 1994-03-04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H1174043A (ja) 1997-08-29 1999-03-16 Molex Inc 平型柔軟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と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におけるロック構造
JP4090059B2 (ja) * 2004-11-01 2008-05-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31417B2 (ja) 2005-12-27 2012-05-1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TWM299368U (en) 2006-01-20 2006-10-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384210B2 (ja) * 2007-07-31 2009-12-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199972B2 (ja) * 2009-09-18 2013-05-1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1086428A (ja) * 2009-10-14 2011-04-28 I-Pex Co Ltd コネクタ装置
JP4978871B2 (ja) * 2009-11-18 2012-07-18 Smk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JP5016695B2 (ja) 2010-03-03 2012-09-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08606B2 (ja) * 2010-03-18 2012-04-0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45312B2 (ja) 2014-12-24
JP2013182786A (ja) 2013-09-12
US8979570B2 (en) 2015-03-17
KR20130100699A (ko) 2013-09-11
TWI475766B (zh) 2015-03-01
CN103296509A (zh) 2013-09-11
KR20150011025A (ko) 2015-01-29
KR101647349B1 (ko) 2016-08-10
CN103296509B (zh) 2016-08-17
US20130231002A1 (en) 201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5766B (zh) 連接器
JP5881333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943774B2 (ja) コネクタ
TWI548148B (zh) 連接器
JP4951086B2 (ja) コネクタ
KR101478042B1 (ko) 커넥터
JP5123975B2 (ja) コネクタ
JP5102858B2 (ja) コネクタ
JP5016695B2 (ja) コネクタ
JP2013114869A (ja) コネクタ
TWI515976B (zh) 連接器
JP4989534B2 (ja) コネクタ
TWI472094B (zh) 連接器
JP2009252692A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TWI442646B (zh) Connector
JP2011222270A (ja) コネクタ
US9281593B2 (en) Connector which is reduced in possibility of damage due to warping of a connection object without decreasing the insert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object
JP5391295B2 (ja) コネクタ
JP4938113B2 (ja) コネクタ
JP2018125276A (ja) 速結端子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