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2716A - 支承座及該支承座與連接器的組裝體 - Google Patents

支承座及該支承座與連接器的組裝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2716A
TW201342716A TW101139918A TW101139918A TW201342716A TW 201342716 A TW201342716 A TW 201342716A TW 101139918 A TW101139918 A TW 101139918A TW 101139918 A TW101139918 A TW 101139918A TW 201342716 A TW201342716 A TW 2013427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onductor
support base
support
width direction
restric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9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7315B (zh
Inventor
Haruhiko Murakami
Shuntaro Wada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42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2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7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7315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係在於提供不易產生在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上該扁平型導體對連接器之位置偏移的支承座、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及具有該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電連接器之組裝體。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為,支承座(1)係具有:本體部(11);自本體部(11)朝前方延伸的2個延伸部(12);及在扁平型導體(C)在上述寬度方向成為可動的狀態下,對承受朝後方的外力之扁平型導體(C)進行卡止之卡止部(13),上述本體部(11)之用來支承扁平型導體(C)的支承孔部(11A)是以較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尺寸更大的寬度尺寸形成的,2個延伸部(12)之與支承孔部(11A)連通的溝部(12A)是朝上述寬度方向貫通形成,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側部分的側緣部係在上述寬度方向上,對支承孔部(11A)的內側壁面,位於隔著預定的間隔之位置,並且對延伸部(12),自各延伸部(12)的溝部(12A)朝外側突出位置著。

Description

支承座及該支承座與連接器的組裝體
本發明係關於安裝於扁平型導體並且嵌合於電連接器用以將扁平型導體與該電連接器連接之支承座、將該支承座安裝於扁平型導體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及具有該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電連接器之組裝體。
作為支承座,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支承座為眾所皆知。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保持FPC、FFC等的扁平型導體之作為支承座的導引構件,藉由該導引構件與連接器嵌合,使得保持於導引構件之扁平型導體的電路部與連接器的端子相連接。
上述導引構件具備:呈具有較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更大寬度之長方體外形且自側面承接扁平型導體之本體部;及在上述寬度方向上自該本體部的下面的兩端位置朝下方延伸之四角柱狀的2個導引柱。在上述寬度方向上該2個導引柱的對向面,形成有用來導引扁平型導體的兩側緣之導引溝,其朝上下方向延伸。又,自側方插入到本體部之扁平型導體係在該本體部內朝下方屈曲,在兩導引柱間的區域,該扁平型導體的前端部朝上述本體部的下方延伸,並且該前端部的兩側緣部藉由上述導引溝固定保持在上述寬度方向。
另外,上述連接器具有:用來承接上述導引構件的兩 導引柱之殼體;及在其長度方向上排列保持於該本體部之複數個端子。在該連接器的殼體,用來承接上述導引構件的導引柱之2個導引孔和用來承接被導引構件的導引柱所保持且在兩導引柱間露出的扁平型導體的前端之插槽,以將該2個導引孔相互連通的方式呈細縫狀而形成。
在此專利文獻1,在保持扁平型導體之上述導引構件與上述連接器之嵌合過程,該導引構件的導引柱插入於連接器的導引孔,在插入結束的狀態,導引構件對連接器定位。其結果,藉由導引構件所保持的扁平型導體在其寬度方向上,進行與連接器之間的定位。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5-045947
如上述般,在專利文獻1中,扁平型導體的兩側緣部被固定保持於導引柱的導引溝,但,會有因在該扁平型導體及導引溝製造時可能產生之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上的尺寸誤差,造成在將扁平型導體安裝於導引構件時,該扁平型導體在上述寬度方向上自正確位置(對連接器的端子之正確位置)偏移的位置上保持在上述導引構件之虞。
又,在導引構件與連接器嵌合時,藉由導引柱與導引孔,進行導引構件對該連接器之定位,但,會有因在該導 引柱及導引孔製造時的尺寸誤差,造成導引構件在上述寬度方向自正確位置偏移的位置上與連接器嵌合之虞產生。
因此,會有直接受到扁平型導體、導引構件及連接器的製造誤差所影響,造成在支承座與連接器的嵌合狀態,扁平型導體在上述寬度方向上自連接器的端子偏移的情況產生。又,即使在扁平型導體安裝至導引構件時及導引構件與連接器嵌合時之位置偏移小,但,雙方位置偏移重疊的結果,會有扁平型導體在上述寬度方向自正確位置大幅偏移之情況產生。這種扁平型導體與端子之偏移,係為扁平型導體的電路部與該端子之接觸不良的原因。
本發明係有鑒於這種事情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不易產生在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上該扁平型導體對連接器之位置偏移的支承座、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及具有該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電連接器之組裝體。
<第一發明>
本發明係關於支承座,其安裝於朝扁平型導體的長度方向亦即前後方向延伸之該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並且嵌合於電連接器,用來讓該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與該電連接器連接之支承座。
在該支承座,在本發明,該支承座係形成為將扁平型導體在該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上可動地支承之支承部,該支承部係具有:在本體部的上述寬度方向上,位於與該 本體部隔著間隔之位置,自該本體部朝前方延伸的複數個延伸部;及在扁平型導體在上述寬度方向成為可動的狀態下,對承受朝後方的外力之該扁平型導體進行卡止的卡止部,上述本體部之用來收容扁平型導體且在正確位置將其支承之細縫狀的支承孔部是以較該扁平型導體的寬度尺寸更大的寬度尺寸朝前後方向貫通而形成,上述複數個延伸部是位在扁平型導體的寬度尺寸內,並且與上述支承孔部連通而在前後方向到達上述延伸部的中間位置之溝部是朝上述寬度方向貫通而形成,在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在上述正確位置被支承的狀態下,該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的側緣部係在上述寬度方向上,位於對上述支承孔部的內側壁面隔著預定的間隔之位置,並且對於上述延伸部,自複數個延伸部中位於上述寬度方向之兩端的該延伸部的上述溝部朝外側突出。
在本發明,在前後方向上與支承座的本體部相對應之範圍,因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的側緣部是對於形成於該本體部之支承孔部的內側壁面,在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上位於隔著預定的間隔之位置,所以,扁平型導體係在上述寬度方向上的預定的範圍內,被可動地支承著。又,在前後方向上與支承座的延伸部相對應的範圍,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的側緣部是對於延伸部,在上述寬度方向上自該延伸部的溝部朝外側突出。
因此,當安裝於扁平型導體之支承座與連接器嵌合時,自上述溝部突出的扁平型導體的上述側緣部,會在上述 寬度方向,與形成在對象連接器之用來承接扁平型導體的承接空間的內側壁面抵接,藉由對支承座在上述寬度方向上可動的扁平型導體朝與該承接空間一致之位置移動,自動地進行在該寬度方向上扁平型導體對連接器之定位。如此,扁平型導體與連接器直接抵接而進行定位,所以,即使在產生支承座與扁平型導體之偏移、支承座與連接器之偏移等的情況,亦不會受到該等偏移的影響,可進行扁平型導體的正確定位。
支承座係除了支承部外,亦可為還具備用來將安裝於扁平型導體之支承座安裝在設於電子機器的框體的安裝對應面之安裝部;及承接支承座對該框體之移動的限制之被限制部,扁平型導體的延伸方向是對上述框體的安裝對應面形成平行,上述安裝部係作為支承部的本體部的一部分被設置,對於自框體的安裝對應面突出所形成的對應安裝部,卡止於扁平型導體的厚度方向,上述被限制部係作為上述本體部的一部分被設置,在形成於上述框體的對應安裝部上且對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及對厚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上,分別形成有被限制面,該被限制面是對用來限制上述支承座的移動之限制面隔著預定的間隔而相對向,依據基於上述被限制面與上述限制面卡止之上述寬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上的被限制部的預定量以上的移動的限制,上述支承座的支承部對框體呈可動。又,在該支承座,安裝部及被限制部係具有兼具該安裝部與被限制部之共通部分。
又,支承座係除了支承部外,亦可為還具備用來將安裝於扁平型導體之支承座安裝在設於電子機器的框體的安裝對應面之安裝部;及承接支承座對該框體之移動的限制之被限制部,扁平型導體的延伸方向對上述框體的安裝對應面呈直角,上述安裝部係作為支承部的本體部的一部分被設置,對於框體的安裝對應面卡止於後方,上述被限制部係作為上述本體部的一部分被設置,在成為貫通形成於上述框體的安裝對應面之安裝孔部的周緣的板厚面中,對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及對厚度方向呈直角的面,分別形成有對用來限制上述支承座的移動之限制面隔個預定的間隔而相對向之被限制面,依據基於上述被限制面與上述限制面卡止之上述寬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上的被限制部的預定量以上的移動的限制,上述支承座的支承部對框體呈可動。
如此,藉由在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上,在預定範圍內,支承部對框體呈可動,使得能夠因應在該寬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可能產生的支承座與連接器之偏移。本發明係例如在將安裝於扁平型導體之支承座安裝到框體並且將連接器安裝於其他框體的狀態下,將框體彼此組裝而讓支承座與連接器嵌合的情況極為有效。在該情況,即使支承座與連接器在上述寬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上因製造誤差引起偏移,也能藉由上述支承座對連接器朝一致的位置移動,可簡單地將該支承座與連接器嵌合。又,在以共通部分設置安裝部及被限制部之情況,該部分,可謀求支承 座的小型化。
支承座係具有朝支承座對連接器的嵌合方向延伸且用來將該支承座朝該電連接器導引之導引部為佳。如此,當設有導引部時,藉由該導引部,將支承座朝連接器予以導引,因此,能夠容易將支承於支承座之扁平型構件朝連接器的承接空間內導引。
在支承座對電連接器之嵌合方向為前方的情況,支承座係將導引部設在延伸部的前端為佳。又,在對電連接器之嵌合方向為扁平型導體的厚度方向之情況,支承座係將導引部朝該嵌合方向延伸設置為佳。
<第二發明>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其特徵為第一發明之支承座安裝於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
<第三發明>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電連接器之組裝體,其特徵為,該組裝體係具備第二發明之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和供支承座嵌合的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具有與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對應排列之複數個端子和保持該複數個端子之殼體,該殼體在2個側壁彼此間形成有用來承接扁平型導體之承接空間,該2個側壁是相互對向地位在端子排列方向。
在本發明,當安裝於扁平型導體之支承座與連接器嵌 合時,自上述溝部突出的扁平型導體的上述側緣部是在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上,與形成對象連接器的承接空間之2個側壁的對向面抵接。其結果,藉由對支承座朝寬度方向可動的扁平型導體向與該承接空間一致之位置移動,自動地進行在該寬度方向上之扁平型導體對連接器之定位。如此,在本發明,因扁平型導體的側緣部與連接器的上述對向面直接抵接而進行定位,所以,即使在產生支承座與扁平型導體之偏移、支承座與連接器之偏移等的情況,也不會受到該等偏移所影響,能夠進行扁平型導體的正確定位。
如以上所記載,在本發明,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係被支承於支承座,使得對該支承座成為可動,並且在該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側緣部自延伸部的溝部朝外側突出,所以,能夠使得扁平型導體與連接器直接抵接而在上述寬度方向進行定位,不會受到支承座與扁平型導體之偏移、支承座與連接器之偏移等的影響,能夠進行扁平型導體的正確定位。其結果,能夠確保扁平型導體的電路部與連接器的端子之良好的接觸狀態。
以下,依據圖面,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在本實施形態,說明關於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安裝於電子機器的框體的狀態下與連接器2連接之情況。具體而言,在電子機器製造時,藉由組裝安裝有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電子機器的框體和安裝連接有連接器的電路基板之上述電子機器的其他框體組裝,使得上述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連接器相連接。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的組裝前的斜視圖,其以裝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與支承座分離的組裝前的狀態加以顯示。圖2(A)係朝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觀看圖1所示的支承座之側面圖,(B)係如圖1所示的支承座的IIB、IIB斷面圖,(C)係扁平型導體插入到(B)的支承座予以組裝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的斷面圖,(B)、(C)皆為顯示在上述寬度方向的卡止部的位置之斷面。圖3係顯示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框體的對應安裝部的斜視圖,其顯示具有該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的安裝前的狀態。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扁平型導體C是具有以將該扁平型導體C的插拔方向之前後方向(圖1中的左右方向)作為長度方向而延伸,在前端側(圖1中的右端側)的上面排列形成於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之電路部C1。又,在該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側部分的兩側緣部,於較上述電路部C1更後方位置形成有缺口部C2。該缺口部C2的前緣部係用來作為當承受扁平型導體C朝向拔出方 向(後方)之力時,對後述的支承座1的卡止部13的卡止突部13A卡止於後方之被卡止部C2A來發揮功能(參照圖2(C))。又,在該前端側部分的下面,貼合有用來進行扁平型導體C的補強之補強板C3。
支承座1係如圖3所示,安裝於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側部分,在安裝於扁平型導體C之狀態下與電連接器2(以下僅稱為「連接器2」)嵌合,使該扁平型導體C的電路部C1與上述連接器2的端子30連接。以下,將安裝有支承座1之扁平型導體C稱為「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
支承座1係以合成樹脂等的電氣絕緣材所製作,如圖3所示,形成為支承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側部分。用來支承扁平型導體C之該支承座1係如圖1、3所示,具有:朝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延伸且呈薄型的略長方體外形之本體部11;及隔著間隔位在上述寬度方向上且從該本體部11朝前方呈柱狀延伸之2個延伸部12。
上述本體部11係以較扁平型導體C更大寬度尺寸形成有朝前後方向貫通形成的細縫狀的支承孔部11A,將自後方朝該支承孔部11A插通的扁平型導體C在該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上可動地支承著(參照圖5(A)、(B))。又,如圖2(C)所示,該支承孔部11A,其在扁平型導體C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之尺寸較該扁平型導體C的厚度尺寸若干大,使得該扁平型導體C在厚度方向不會被拘束而可在上述寬度方向容易移動。
上述2個延伸部12係圖1所示,形成有位在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尺寸內(參照圖5(A)、(B)),並且如圖2(B)、(C)所示,在上下方向上以與上述支承孔部11A相同尺寸和該支承孔部11A連通之溝部12A。該溝部12A係在前後方向到達靠近延伸部12的前端之位置並且朝上述寬度方向貫通。又,在該延伸部12的前端,形成有用來將支承座1朝連接器2導引的導引部12B,其形成為朝前方前端變細的形狀之圓錐狀。藉此,上述本體部11及延伸部12是形成以上述支承孔部11A與溝部12A支承扁平型導體C之支承部。
在上述本體部11的上壁,藉由U字狀的切入溝,形成對扁平型導體C可進行卡止的2個卡止部13。該卡止部13係如圖1、3所示,在上述支承孔部11A的寬度尺寸內,位於靠近該支承孔部11A的兩端部之位置,成為藉由本體部11的上壁的上述切入溝所形成之朝後方延伸的單臂懸樑狀的腕部。如圖2(B)、(C)所示,在卡止部13的後端,形成有朝下方突出進入到支承孔部11A之卡止突部13A,如圖2(C)所示,該卡止突部13A自上方突出進入到扁平型導體C的缺口部C2內,當扁平型導體C朝後方移動時,與被卡止部C2A卡止(亦參照圖5(A)、(B))。該卡止部1、3係在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上,以較上述缺口部C2更小尺寸形成(參照圖5(A)、(B))。
又,上述本體部11的下面係如後述般,作為藉由自 上方對框體4的壁部41的安裝對應面41A(參照圖3)進行抵接,承受朝向下方的支承座1的移動的限制之第二下方被限制面來發揮功能。
如前述般,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係藉由將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側部分自該支承座1的後方插入到本體部11的支承孔部11A進行組裝。當扁平型導體C插入到支承座1的支承孔部11A,該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部抵接於支承座1的卡止部13的卡止突部13A的後端時,該卡止部13朝上方彈性位移。又,當該扁平型導體C的插入操作行進,而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到達延伸部12的溝部12A的前端時,該扁平型導體C的缺口部C2到達前後方向上之上述卡止突部13A的位置,上述卡止部13自彈性位移狀態被開放而返回成自由狀態。其結果,如圖2(C)所示,上述卡止突部13A自上方突出進入到缺口部C2內,成為該卡止突部13A的前端面與扁平型導體C的被卡止部C2A相對向而可進行卡止之狀態,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組裝結束。
在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之組裝結束的狀態,在前後方向上之本體部11的位置,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側部分的側緣部會在該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上,隔著間隔位於相對支承座1的支承孔部11A的內側壁面的位置(參照圖5(A)),該扁平型導體C係對支承座1,在上述寬度方向上之上述間隔的範圍內成為可動。又,在前後方向中的延伸部12的位置,如圖3所示,扁平型導 體C的前端側部分的兩側緣部自各延伸部12的溝部12A突出位在上述寬度方向上的外側,朝該寬度方向成為可動。又,如圖3所示,扁平型導體C的電路部C1位於2個延伸部12彼此間。
如圖1、3所示,支承座1係在上述寬度方向上的本體部11的兩端部,分別形成有用來將支承座1安裝於後述的電子機器的框體4之板狀安裝部14及腕狀安裝部15。以下,亦將板狀安裝部14與腕狀安裝部15總括稱為「安裝部14、15」。在該支承座1的上述本體部11及安裝部14、15,形成有自後述的框體4的對應安裝部42、43的限制面承受在上述寬度方向、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上的移動的限制之被限制面。以下,在上述對應安裝部42、43的限制面之關係,針對上述本體部11及安裝部14、15,與框體4的該對應安裝部42、43的結構一同進行說明。
首先,在進行支承座1的本體部11、安裝部14、15的說明前,依據圖3,說明與框體4的面板一體成形之對應安裝部42、43的結構。在圖3,為了圖示方便,框體4的面板的壁部41(對上下方向呈直角的板狀部分)是以與支承座1相對應的尺寸加以顯示,但,實際上,該壁部41係較如圖3所示,更朝前後方向及上述寬度方向擴大,形成作為框體4的面板的一部分。亦即,在圖3,該壁部41中,僅圖示形成安裝著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安裝對應面41A(圖3中之壁部41的上面)的部分。
在本實施形態,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係以扁平型導體C對框體4的安裝對應面41A呈平行的方式安裝於該框體4。該安裝對應面41A係如後述般,具有作為用來抵接於支承座1的本體部11的下面而限制該支承座1朝下方的移動之第二下方限制面之功能。上述框體4係分別與支承座1的板狀安裝部14及腕狀安裝部15對應,在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上相互隔著間隔之位置,具有自上述壁部41朝上方突出的2個對應安裝部42、43。
2個上述對應安裝部42、43中,與上述板狀安裝部14相對應的第一對應安裝部42係具有:對上述寬度方向呈直角之主壁部42A;及自前後方向中之該主壁部42A的兩端部,在上述寬度方向朝上述第二對應安裝部43側延伸且具有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壁面之前方副壁部42B及後方副壁部42C。又,上述主壁部42A,其上下方向之中間部分是在上述寬度方向貫通,形成有用來承接支承座1的板狀安裝部14之孔部42D。該孔部42D的上下方向尺寸係形成較板狀安裝部14的上下方向尺寸(板厚尺寸)若干大。
作為形成上述孔部42D之上述主壁部42A的上下部分之上壁部42E及下壁部42F中,上壁部42E的下面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上方移動時,與上述板狀安裝部14卡止之第一上方限制面42E-1。上述下壁部42F的上面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下方移動時,與上述板狀安裝部14卡止之第一下方限制面 42F-1。
上述前方副壁部42B的側端面(對上述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在寬度方向上移動時,與支承座1的本體部11卡止之第一寬度限制面42B-1。該前方副壁部42B的後面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前方移動時,與上述支承座1的本體部11卡止之第一前方限制面42B-2。又,上述後方副壁部42C的前面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後方移動時,與上述支承座1的本體部11卡止之第一後方限制面42C-1。
2個上述對應安裝部42、43中,與上述支承座1的腕狀安裝部15對應之第二對應安裝部43具有:對上述寬度方向呈直角之主壁部43A;及在上述寬度方向,自前後方向之該主壁部43A的兩端部朝上述第一對應安裝部42側延伸的前方副壁部43B、後方副壁部43C。該後方副壁部43C,用來自後方承接形成於上述腕狀安裝部15的下側爪部15E之四角形狀的窗部43D朝前後方向貫通形成。
上述前方副壁部43B的側端面(對上述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在寬度方向上移動時,與支承座1的本體部11卡止之第二寬度限制面43B-1。該前方副壁部43B的後面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前方移動時,與上述支承座1的本體部11卡止之第二前方限制面43B-2。
上述後方副壁部43C的形成窗部43D的周緣之板厚面中的上面(對上下方向呈直角的面)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上方移動時,與後述的腕狀安裝部15的下側爪部15E卡止之第二上方限制面43D-1。又,上述後方副壁部43C的前面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後方移動時,與上述支承座1的本體部11卡止之第二後方限制面43C-1。
其次,進行支承座1的說明。如圖1,3所示,支承座1的板狀安裝部14係在上述寬度方向上的本體部11的一端側形成作為朝該寬度方向外側延伸之板狀部。該板狀安裝部14係形成於上下方向上的上述本體部11的中間位置。
本體部11的一端側係當朝上下方向觀看時,位於較上述板狀安裝部14更前方之部分被切成角狀而形成階差部,成為該階差部之面中,對上述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係形成作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在寬度方向上移動時,與框體4的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第一寬度限制面42B-1卡止之第一寬度被限制面11B。又,成為上述階差部之面中,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前側的面係與上述板狀安裝部14的前面一同形成1個平坦面。該平坦面係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前方移動時,與上述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第一前方限制面42B-2卡止之第一前方被限制面11C。
又,在本體部11,在上述寬度方向上比起支承孔部 11A位於更靠近板狀安裝部14側之後面係與上述板狀安裝部14的後面相輔相成而形成1個平坦面。該平坦面係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後方移動時,與上述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第一後方限制面42C-1卡止之第一後方被限制面11D。在本實施形態,支承座1的在上述第一前方被限制面11C與第一後方被限制面11D之間的前後方向之尺寸係較框體4的在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第一前方限制面42B-2與第一後方限制面42C-1之間的前後方向的尺寸小。
上述板狀安裝部14的上面係形成作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上方移動時,與上述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第一上方限制面42E-1卡止之第一上方被限制面14A。又,上述板狀安裝部14的下面係形成作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下方移動時,與上述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第一下方限制面42F-1卡止之第一下方被限制面14B。又,上述板狀安裝部14的在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之尺寸係較框體4的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孔部42D小。
在上述寬度方向上對上述本體部11的一端側位於對向位置之該本體部11的另一端側係當朝上下方向觀看時,位於較上述腕狀安裝部15更前方的部分被切成角狀而形成階差部。在成為該階差部之面中,對上述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係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在寬度方向上移動時,與框體4的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第二寬度限制面43B-1卡止之第二寬度被限制面11E。在本實施 形態,支承座1的上述第一寬度被限制面11B與第二寬度被限制面11E之間的上述寬度方向的尺寸係較框體4的第一寬度限制面42B-1與第二寬度限制面43B-1之間的在該寬度方向的尺寸小。
又,在上述另一端側成為階差部之面中,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前側的面係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前方移動時,與上述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第二前方限制面43B-2卡止之第二前方被限制面11F。又,支承座1的本體部11中在該本體部11的承接空間11A的寬度方向範圍外鄰接於腕狀安裝部15之後面,係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後方移動時,與上述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第二後方限制面43C-1卡止之第二後方被限制面11G。在本實施形態,支承座1的第二前方被限制面11F與第二後方被限制面11G之間的在前後方向之尺寸係較框體4的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第二前方限制面43B-1與第二後方限制面43C-1之間的在前後方向之尺寸小。
上述腕狀安裝部15係如圖1及圖2(A)所示,在本體部11的上述寬度方向之另一端側,於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形成作為可撓的腕狀部。該腕狀安裝部15具有:對上下方向呈直角的板狀基部15A;及自該基部15A的前端延伸之可撓的彈性腕部15B。該彈性腕部15B係具有:自上述基部15A的前端朝下方延伸後再朝後方延伸,與該基部15A一同形成橫U字狀之部分;及自該部分的後端朝上方立起之豎立部分。
如圖2(A)所示,上述彈性腕部15B中,上述豎立部分的自由端(上端)位於較基部15A更上方的位置。又,該彈性腕部15B係具有分別自其後面(圖2(A)中左端面)的上端(自由端)及下端分別朝後方突出之上側爪部15D及下側爪部15E。該上側爪部15D係作為用來將上述彈性腕部15B進行變形操作之操作部來發揮功能。又,如圖1、圖3所示,腕狀安裝部15的上側爪部15D與下側爪部15E之間的後面15F係位於較後方被限制面11D、11G更前方的位置(亦參照圖5(A)、(B))。該後面15F的在上下方向之尺寸係較框體4的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上面與第二上方限制面43D-1之間的在上下方向之尺寸大。
支承座1的上述腕狀安裝部15的下側爪部15E的在上下方向及上述寬度方向之尺寸係較框體4的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窗部43D小。該下側爪部15E的上面係為對上下方向呈直角的面,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上方移動時,與上述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第二上方限制面43D-1卡止之第二上方被限制面15E-1。又,該下側爪部15E的下面係形成作為隨著朝後方而朝上方傾斜之傾斜面,用來作為當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安裝於框體4之際,將支承座1的上述腕狀安裝部15朝框體4的上述第二對應安裝部43進行導引之導引面15E-2來發揮功能。
其次,依據圖3及圖4,說明關於具有支承座之扁平 型導體C’朝框體4之安裝。圖4係顯示安裝於圖3的框體4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與安裝於電路基板A的連接器2之斜視圖,顯示上述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與連接器2之連接前的狀態。首先,如圖3所示,以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支承座1的下面與框體4的安裝對應面41A相面對的方式,讓該支承座1位於該安裝對應面41A的上方。其次,使該支承座1傾斜,讓支承座1的板狀安裝部14位於腕狀安裝部15更下方的位置,然後維持著該姿勢的狀態下,將該板狀安裝部14插入至框體4的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孔部42D內(圖3的一點鎖線所示)。
其次,在使上述支承座1的板狀安裝部14位於上述孔部42D內的狀態,以該板狀安裝部14作為支點,讓腕狀安裝部15朝下方轉動,將腕狀安裝部15安裝於框體4的第二對應安裝部43。在該腕狀安裝部15的安裝過程,當該腕狀安裝部15自上方到達上述第二對應安裝部43時,該腕狀安裝部15的下側爪部15E的導引面15E-2會抵接於上述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後方副壁部43C的上緣,該腕狀安裝部15朝前方彈性位移。且,當腕狀安裝部15朝下方移動而上述下側爪部15E到達窗部43D的位置時,該腕狀安裝部15自彈性位移狀態被開放而返回成自由狀態。其結果,如圖4所示,上述下側爪部15E進入到該窗部43D內,完成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安裝。
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安裝於框體4時,顯 示安裝前之如圖3的板狀安裝部14係位於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孔部42D內,板狀安裝部14的下面之第一下方被限制面14B與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第一下方限制面42F-1形成面接觸而朝下方卡止。又,該板狀安裝部14的上面之第一上方被限制面14A處於對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第一上方限制面42E-1隔著間隔相對面而可進行卡止。另外,腕狀安裝部15,其下側爪部15E位於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窗部43D內,下側爪部15E的上面之第二上方被限制面15E-1是處於對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第二上方限制面43D-1隔著間隔相面對而可進行卡止。又,本體部11的下面是與框體4的安裝對應面41A形成面接觸。
如此,板狀安裝部14係藉由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第一上方限制面42E-1及第一下方限制面42F-1,以上述間隔為限度,限制在上下方向之預定量以上的移動。另外,腕狀安裝部15係藉由基於下側爪部15E的上面之第二上方被限制面15E-1與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第二上方限制面43D-1之干涉的限制、及基於支承座本體11的下面與安裝對應面41A之干涉的限制,以上述間隔為限度,限制在上下方向之預定量以上的移動。
因此,即使不經意的外力朝上方對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作用,也因上述第一上方被限制面14A及第二上方被限制面15E-1對第一上方限制面42E-1及上述第二上方限制面43D-1分別朝上方抵接,所以,不會產生具有 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從框體4脫離之情況。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上述第一上方被限制面14A及第二上方被限制面15E-1係具有用來將支承座1對框體4進行安裝的安裝面來發揮功能。
又,在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已被安裝於框體4之狀態,支承座1的本體部11的寬度被限制面11B、11E係處於在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上,與框體4的對應安裝部42、43的寬度限制面42B-1、43B-1隔著間隔相面對而可進行卡止。因此,支承座1係以上述間隔為限度,在上述寬度方向上限制預定量以上的移動。
又,支承座1的前方被限制面11C、11F係處於分別在前後方向上,對框體4的對應安裝部42、43的前方副壁部42B、43B的前方限制面42B-2、43B-2隔著間隔相面對而可進行卡止。又,支承座1的後方被限制面11D、11G係處於分別在前後方向上,對框體4的對應安裝部42、43的後方副壁部42C、43C的後方限制面42C-1、43C-1隔個若干的間隔相面對而可進行卡止。因此,支承座1係藉由上述間隔的存在,容易進行在上下方向、寬度方向上之移動。
又,在本實施形態,如前述般,腕狀安裝部15的上側爪部15D與下側爪部15E之間的後面係位於較後方被限制面11D、11G更前方的位置。因此,當支承座1對框體4朝後方移動時,該支承座1的後方被限制面11D、11G會與框體4的後方限制面42C-1、43C-1抵接,被限 制進一步朝該後方移動。因此,腕狀安裝部15的上述後面不會與上述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前面抵接。其結果,因腕狀安裝部15的後面承受朝前方之力,腕狀安裝部15不會朝前方彈性位移,所以,能夠確實地防止腕狀安裝部15自對應安裝42脫離。
如此,因支承座1係位於對框體4的對應安裝部42、43隔個上下方向、上述寬度方向的可動間隔、且在前後方向較上述預定尺寸之上述可動間隔更窄的若干間隔(裕度),所以,在該間隔的範圍內對框體4成為可動。
因此,如後述般,當使安裝於框體4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與連接器2連接之際,即使在上下方向、上述寬度方向及前後方向,支承座1與連接器2之位置偏移,也能藉由該支承座1對框體4自動地調整移動,可進行連接器2之對位。
其次,依據圖4,說明關於連接有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的連接器2的結構。連接器2為配置於電路基板A上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具有:呈長方體外形之合成樹脂製的殼體20;和在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上,與電路部C1相對應而排列保持於該殼體20之端子30。上述殼體20,其用來承接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側部分之細縫狀的承接空間21是朝後方開口而形成。該承接空間21係藉由位於上下方向相互對向的上壁22及下壁23、前壁24和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相互對向並將上壁22與下壁23的端部彼此連結的2個側壁25包圍形成的。該承接空間 21的寬度尺寸,換言之,端子排列方向上的上述2個側壁25的對向面彼此間的尺寸係與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尺寸大致相同(參照圖5(A))。
上述殼體20係在上述端子排列方向上的承接空間21的範圍內之靠近兩端的位置,為了承接支承座1的延伸部12,朝前後方向貫通形成有與上述承接空間21連通之導引孔部26(參照圖5(A)、(B))。又,在2個上述導引孔部26彼此間,分別用來壓入保持複數個端子30之複數個端子溝27在前後方向上延伸於殼體20的全區域範圍且排列形成於上述端子排列方向。
複數個端子30係自殼體20的前方壓入保持於上述端子溝27。該端子30全體呈延伸於前後方向之形狀,在後端側具有自上方以接觸壓對插入至承接空間21內的扁平型導體C的電路部C1接觸之接觸部(未圖示),並且在前端側具有自殼體20的前壁24朝殼體外延伸並焊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未圖示)之連接部31。
其次,依據圖4、5,說明關於安裝於框體4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與連接於安裝在其他框體(未圖示)的電路基板A的連接器2之連接動作。圖5係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與連接器2之連接動作以扁平型導體的厚度方向上的該扁平型導體的位置之斷面加以顯示的斷面圖,(A)為顯示連接前的狀態,(B)為顯示連接後的狀態。又,在此圖5(A)、(B),框體4及電路基板A的圖式被省略。
首先,如圖4所示,以支承座1的延伸部12朝前方延伸的姿勢,使安裝於框體4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位於焊接於安裝在其他框體(未圖示)的電路基板A之連接器2的承接空間21的後方。又,組裝框體4與上述其他框體,並且將上述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上述承接空間21插入。
在上述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插入到上述承接空間21之插入過程,首先,在連接器2的導引孔部26內,形成於延伸部12的前端之導引部12B在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及上下方向被導引。如前述般,因支承座1對框體4的對應安裝部42、43,在上述寬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可動地安裝著,所以,該支承座1係伴隨上述導引部12B被上述導引孔部26導引,朝該支承座1對連接器2在上述寬度方向及上下方向形成一致的位置移動,進行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對連接器2之大致的定位。
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插入進一步進行時,扁平型導體C插入到承接空間21內。該扁平型導體C之兩側緣部抵接於連接器2的側壁25的內側壁面,在上述寬度方向上的定位。在本實施形態,因扁平型導體C是對支承座1,在上述寬度方向形成可動,所以,能夠朝與該承接空間21形成一致的位置移動,在該寬度方向上自動地進行扁平型導體C對連接器2的定位,能夠將扁平型導體C的電路部C1正確地連接到以狹窄間隔所排列的連接器2的端子30的接觸部。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因扁平型導體C與連接器2直接抵接,進行在寬度方向上的定位,所以,即使有因製造誤差等產生支承座1與扁平型導體C之偏移、支承座1與連接器2之偏移等之情況,也不會受到該等偏移的影響,可進行扁平型導體C的正確定位。
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係如圖5(B)所示,被插入成支承座的延伸部12的前端側部分貫通前壁24而朝外部突出。其結果,支承座1與連接器2嵌合,並且連接器2的端子的接觸部以接觸壓來對扁平型導體C的電路部C1接觸,該電路部C1與端子被電性連接。又,如圖5(B)所示,在扁平型導體C與上述前壁24的後面之間,在前後方向上形成有隙間,扁平型導體C在該隙間的範圍內朝前後方向形成為可動。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因在上述寬度方向及上下方向,支承座1對框體4在預定範圍內成為可動,所以,即使支承座1與連接器2在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因製造誤差等產生偏移,僅藉由將框體彼此組裝,即可自動地進行在該寬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之支承座1與連接器2之對位,進而可進行扁平型導體C與連接器2的端子30之對位。
在本實施形態,支承座15中,板狀安裝部14的第一上方被限制面14A及腕狀安裝部15的下側爪部15E的第二上方被限制面15E-1亦作為支承座1安裝至框體4之卡止面來發揮功能。亦即,板狀安裝部14及腕狀安裝部15 係具有下述兩種功能,即用來限制支承座1對框體4的移動之被限制部的功能,和作為用來將支承座1安裝至框體4的安裝部之功能。在本實施形態,因被限制部與安裝部以具有共通部分而形成,所以,比起將被限制部與安裝部以作為不同的部分而形成之情況,能夠將支承座小型化。再者,在未被要求支承座的小型化之情況,當然亦可將被限制部與安裝部與作為不同的部分而形成。
在本實施形態,支承座1對框體的在寬度方向之移動的限制係藉由框體4的寬度限制面42B-1、43B-1及支承座1的寬度被限制面11B、11E來進行,但在上述寬度方向之限制的形態不限於此。作為本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例如可構成為在板狀安裝部14側,於框體4,將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主壁部42A的內壁面(第二對應安裝部43側的面),亦即,位於孔部42D的上方及下方之面作為第一寬度限制面,並且,於支承座1,將形成有板狀安裝部14之本體部11的側端面亦即位於該板狀安裝部14的上方及下方之面作為第一寬度被限制面,在上述寬度方向,限制支承座1朝第一對應安裝部42側移動。
又,亦可構成為在腕狀安裝部15側,於框體4,將第二對應安裝部43的主壁部43A的內壁面(第一對應安裝部42側的面)作為第二寬度限制面,並且,於支承座1,將腕狀安裝部15的側端面(對上述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作為第二寬度被限制面,在上述寬度方向,限制支承座1朝第二對應安裝部43側移動。
又,如本實施形態般,在支承座1的本體部11的下面與框體4的安裝對應面41A可抵接之情況,可支承座1的板狀安裝部14的第一下方被限制面14B及可與該第一下方被限制面14B卡止之框體4的第一對應安裝部42的第一下方限制面42F-1並非一定需要設置。
在本實施形態,以將用來安裝支承座之2個對應安裝部與框體的面板一體成形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形成具有2個對應安裝部及連結該對應安裝部彼此的連結部之零件,將該零件安裝於框體的面板。
<第二實施形態>
在第一實施形態,以扁平型導體C對框體4的安裝對應面41A呈平行地相面對而延伸的方式,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安裝於該框體4,但,在本實施形態,在扁平型導體以與框體的安裝對應面呈直角延伸的方式安裝於該框體的這一點上,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在本實施形態,在圖6中,因扁平型導體的結構是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所以,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以支承座及框體的結構為中心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說明關於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在安裝於電子機器的框體之狀態下與連接器連接之情況。連接於本實施形態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之連接器係具有與如圖4所示的第一實施形態的連接器2完全相同的結構。圖6係本實施形態之具有 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組裝前的斜視圖,以將扁平型導體C與支承座5分離的狀態加以顯示。圖7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與框體6的安裝孔部62之斜視圖,其顯示具有該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安裝前的狀態。
本實施形態的支承座5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的支承座1同樣地,具有將扁平型導體C在寬度方向上可動地支承的本體部51;及自該本體部51朝前方延伸的2個延伸部52,為了防止扁平型導體C自支承座5脫離用的卡止部53係形成於上述本體部51的上壁。上述本體部51、延伸部52及卡止部53的形狀及功能,因與第一實施形態的本體部11、延伸部12及卡止部13相同,所以,在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對應的部分賦予加上「40」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係藉由將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側部分自該支承座5的後方插入到本體部51的支承孔部51A來組裝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組裝之要領,因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在此省略其說明。
支承座5中,用來將該支承座5安裝至後述的框體6之安裝部54係在上述寬度方向上之本體部51的兩端位置,形成作為可朝該寬度方向彈性位移之彈性腕部。又,該支承座5中,當安裝於框體6時,用來承接該支承座5對框體6的朝上述寬度方向、上下方向及前方之預定量以上的移動的限制的被限制部55係形成在本體部11的後端側 部分。再者,承接限制之部分不限於被限制部55,亦可形成於本體部51及後述的端壁部56、57。關於本體部51、安裝部54及被限制部55,與框體6的安裝孔部62的結構一同進行說明。
首先,在進行支承座5的本體部51、安裝部54及被限制部55的說明前,先依據圖7,說明框體6的安裝孔部62的結構。在圖7中,與圖3同樣地,為了圖示方便,僅圖示框體6的面板的壁部61中安裝有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安裝對應面61A之部分。
框體6,其貫通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面之壁部61,且在上下方向及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上形成對稱的形狀之安裝孔部62形成於該壁部61。該安裝孔部62係具有:在分別與支承座5的2個安裝部54對應的位置,承接後述的安裝部54的爪部54D之端孔部62A;及在2個該端孔部62A彼此間與兩端孔部62A連通,用來承接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在上述寬度方向上跨越扁平型導體C的範圍之部分的中央孔部62B。
如圖7所示,該中央孔部62B比起上述端孔部62A,在上下方向之尺寸較小,在該端孔部62A的上下方向之中間位置,與該端孔部62A連通。又,框體6的壁部61係形成有:在上述中央孔部62B的上緣,朝下方突出進入到安裝孔部62內之上板部61B;及在該中央孔部62B的下緣部,朝上方突出進入到該安裝孔部62內之下板部61C。
在成為上述端孔部62A之邊界的上板部61B及下板部61C的兩側端面(對上述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中,上板部61B的兩側端面係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在寬度方向上移動時,分別與支承座1的上側端壁部56卡止之上側寬度限制面61B-1。又,該上板部61B的下端面係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上方移動時,與支承座5的本體部51卡止之上方限制面61B-2。另外,上述下板部61C的兩側端面(對上述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係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在寬度方向上移動時,分別與支承座1的下側端壁部57卡止之下側寬度限制面61C-1。又,該下板部61C的上端面係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下方移動時,與支承座5的本體部51卡止之下方限制面61C-2。
壁部61之前面(安裝對應面61A相反側的板面)中在上述寬度方向上鄰接於兩端孔部62A之區域是形成作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後方移動時,與後述的支承座5的安裝部54的爪部54D卡止之前方限制面61D(參照圖8(B))。又,該壁部61之後面的安裝對應面61A中,上板部61B的區域、下板部61C的區域、及在上述寬度方向上鄰接於兩端孔部62A之區域形成作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前方移動時,分別與支承座5的被限制部55卡止之第一後方限制面61B-3、第二後方限制面61C-3、第三後方限制面61E。
其次,進行支承座5的說明。如圖7、8所示,支承 座5的安裝部54係朝其板厚方向屈曲而朝上下方向時,呈具有朝前後方向延伸的2個腕部之U字狀,以縮窄腕部彼此之寬度的方式形成作為在上述寬度方向上可彈性位移之彈性腕部。具體而言,U字狀的該安裝部54係具有:在上述本體部51的兩端側朝後方延伸的內側腕部54A;在上述寬度方向上較該內側腕部54A更外側,與該內側腕部54A並行而朝前後方向延伸之外側腕部54B;及將上述內側腕部54A與外側腕部54B的後端彼此連結之連結部54C。
上述外側腕部54B的前端係在前後方向上位於與支承孔部51A的前端緣相同位置,形成有在上述寬度方向朝外側突出的爪部54D。該爪部54D的後面係成為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面,形成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後方移動時,與框體6的前方限制面61D卡止之前方被卡止面54D-1。又,該爪部54D的前面係形成作為隨著朝向前方而在上述寬度方向朝內側傾斜的傾斜面,當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安裝至框體6時,作為用來將上述安裝部54朝框體6的端孔部62A予以導引的導引面54D-2來發揮功能。
支承座的上述被限制部55係在本體部51的後端側部分,朝前後方向觀看時呈四角形外形之框狀。該被限制部55係具有:在本體部51的上部及下部,在上述寬度方向上呈值現狀延伸於包含2個安裝部54之範圍的上側橫部55A及下側橫部55B;及在上下方向上呈直線狀延伸,且 將該上側橫部55A與下側橫部55B的在上述寬度方向之端部彼此連結的縱部55C。上述上側橫部55A及下側橫部55B的在上下方向之尺寸分別較框體6的上板部61B、及下板部61C的在上下方向之尺寸,亦即該框體6朝安裝孔部62內之突入量小。
在上述寬度方向之支承孔部51A的兩端位置,如圖6、7所示,形成有自上述上側橫部55A及下側橫部55B的前面朝前方突出之上側端壁部56及下側端壁部57(參照圖9(A))。上述上側端壁部56彼此間及下側端壁部57彼此間的距離,分別較框體6的上板部61B及下板部61C的寬度尺寸大。
在2個上述上側端壁部56的上述寬度方向上相互對向之內面(對該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係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在寬度方向上移動時,與框體6的上板部61B的上側寬度限制面61B-1卡止之上側寬度被限制面56A。另外,在2個上述下側端壁部57的上述寬度方向相互對向的內面(對該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係形成作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在寬度方向上移動時,與框體6的下板部61C的下側寬度限制面61C-1卡止之下側寬度被限制面57A(參照圖9(A))。
在本體部51之上面中,在上述寬度方向上位於上述上側端壁部56彼此間且較上述上側橫部55A的上面沒入的面係進入到框體6的中央孔部62B內,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上方移動時,與上板部61B的上 方限制面61B-2卡止之上方被限制面51B。又,在該本體部51之下面中,在上述寬度方向上位於上述下側端壁部57彼此間且較上述下側橫部55B的下面沒入的面係進入到上述框體6的中央孔部62B內,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下方移動時,與框體6的下板部61C的下方限制面61C-2卡止之下方被限制面51C(參照圖9(A))。
又,如圖6所示,上述被限制部55的上側橫部55A及下側橫部55B的前面中,在上述寬度方向上之支承孔部51A的範圍之面係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前方移動時,分別與框體6的第一後方限制面61B-3及第二後方限制面61C-3卡止之第一後方被限制面55A-1、第二後方被限制面55B-1(參照圖9(A))。另外,上述縱部55C的前面係形成為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前方移動時,與框體6的第三後方限制面61E卡止之第三後方被限制面55C-1。
其次,依據圖7至圖9,說明關於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框體6之安裝。圖8係顯示將圖7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安裝於框體6之狀態的圖,(A)為斜視圖,(B)為平面圖。圖9(A)係自前方觀看圖8(A)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及框體6的側面圖,(B)為(A)的IXB-IXB斷面圖,顯示在上下方向之該扁平型導體C的位置的斷面,(C)為(A)的IXC-IXC斷面圖,顯示在上下方向之支承座5的上側端壁部56的上 端位置的斷面。
首先,如圖7所示,使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以支承座5的延伸部52朝前方延伸的姿勢位於框體6的安裝孔部62的後方。又,在維持該姿勢的狀態下,將具有該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前方移動而插入至上述安裝孔部62。
在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安裝過程,支承座5的安裝部54係當該安裝部54的爪部54D的導引面54D-2抵接於上述寬度方向的上述安裝孔部62的外側緣部(朝上下方向延伸之緣部)而承接抵接力時,該安裝部54的外側腕部54B在上述寬度方向朝內側彈性位移。且,當安裝部54朝前方移動而上述爪部54D到達較框體6更前方位置時,該安裝部54自彈性位移狀態被開放而返回成自由狀態。其結果,如圖8(B)所示,上述爪部54D在框體6的前方位置處於可對該框體6進行卡止,完成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安裝。
當以如此的方式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安裝於框體6時,如圖8(B)所示,上述爪部54D的前方被卡止面54D-1對框體6的前方限制面61D,在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相面對而可進行卡止。又,形成於支承座5的被限制部55的前面之後方被限制面55A-1、55B-1、55C-1分別對框體6的後面的後方限制面61B-3、61C-3、61E,在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相面對而可進行卡止。
如此,支承座5藉由框體6的前方限制面61D及後 方限制面61B-3、61C-3、61E,以上述間隔為限度,限制在前後方向之預定量以上的移動。換言之,即使對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前方有不經意的外力作用,上述後方被限制面55A-1、55B-1、55C-1也分別抵接於後方限制面61B-3、61C-3、61E並加以卡止。又,即使對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後方有不經意的外力作用,上述前方被限制面54D-1也會抵接於前方限制面61D而加以卡止。因此,不會有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自框體6脫離的情況產生。亦即,在本實施形態,支承座5的上述前方限制面61D及後方被限制面55A-1、55B-1、55C-1係具有作為支承座5對框體6進行安裝用之安裝面的功能。
又,如圖9(A)所示,在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安裝於框體6的狀態,支承座5的寬度被限制面56A、57A,在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上,分別處於與框體6的寬度限制面61B-1、61C-1隔著間隔而相對面並可卡止。因此,支承座1係以上述間隔為限度,被限制在上述寬度方向上之預定量以上的移動。
又,如圖9(A)所示,支承座5的上方被限制面51B係對框體6的上方限制面61B-2,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相面對而可進行卡止。又,支承座5的下方被限制面51C是對框體6的下方限制面61C-2,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相面對而可進行卡止。因此,支承座5係以上述間隔為限度,被限制在上下方向之預定量以上的移動。
又,在本實施形態,如圖9(C)所示,換言之,上側寬度被限制面56A彼此間及下側寬度被限制面57A(圖9(C)中未圖示)彼此間的上述寬度方向之距離(P1)分別較框體6的上板部61B及下板部61C(圖9(C)中未圖示)的寬度尺寸(P2)大。又,在上述寬度方向上,支承座5的跨越2個安裝部54之範圍的尺寸(外側腕部54B的外側面彼此間的距離)Q1係較框體6的安裝孔部62的寬度尺寸Q2小。
在本實施形態,上述距離P1與尺寸P2之差(P1-P2)係形成較上述尺寸Q1與尺寸Q2之差(Q2-Q1)小。因此,在支承座5對框體6朝寬度方向移動,上述寬度被限制面56A、57A與框體6的寬度限制面61B-1、61C-1卡止之狀態,上述安裝部54的外側腕部54B不會抵接於安裝孔部62的在上述寬度方向之兩側端面(朝上下方向延伸之端面)。其結果,因不會有上述安裝部54的外側腕部54B承接在上述寬度方向上朝內側之力而向卡止解除方向彈性位移之情況產生,所以,能夠確實地防止支承座5自框體6脫離。
在本實施形態,支承座5係處於對框體6隔著上下方向、上述寬度方向及前後方向的可動間隔、以及前後方向上較上述預定尺寸之上述可動間隔若干狹窄的間隔(裕度),所以,在此間隔的範圍內,對框體6形成可動。因此,當將安裝於框體6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與連接器2連接時,藉由該支承座5自動地對框體6調整移動 ,能夠進行連接器2之對位。
用來將安裝於框體6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連接於安裝於作為對象側的其他框體(未圖示)之電路基板A的連接器2(參照圖4)進行連接的連接動作,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之連接動作相同。亦即,在連接器2之嵌合過程,該支承座5對連接器2朝在上述寬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一致的位置移動,自動地進行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對連接器2之大致定位。其次,該扁平型導體C的兩側緣部抵接至連接器2的側壁25的內側壁面,扁平型導體C朝與連接器2的承接空間21一致的位置移動,自動地進行在該寬度方向上扁平型導體C對連接器2之定位。
在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說明了關於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在安裝於框體的狀態下與連接器連接的形態,但,亦可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不安裝於框體而與連接器進行連接。在該情況,不需要將用來安裝至框體之安裝部形成於支承座。
<第三實施形態>
在第一實施形態,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對連接器2之插拔方向為前後方向,但,在本實施形態,該插拔方向為上下方向的這一點上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本實施形態之扁平型導體C是除了電路部C1在該扁平型導體C的下面露出的這一點外,其餘與第一實施形態之結構相同,因此,對扁平型導體C,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以支承座及連接器的結構為中心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以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不安裝於電子機器的框體而與連接器進行連接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圖10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與連接器8之斜視圖,顯示連接前的狀態。本實施形態的支承座7係如圖10中的箭號所示,自對扁平型導體C的面呈直角方向之上方嵌合至連接器8。該支承座7的結構,係在不具有用來安裝至框體之安裝部的這一點、和導引部形成於該支承座7的下面的這一點,與具有安裝部且導引部形成於延伸部的前端之第一實施形態的支承座1不同。
上述支承座7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的支承座1同樣地,具有將扁平型導體C在寬度方向上可動支承的本體部71;及從該本體部71朝前方延伸的2個延伸部72,用來防止支承座7從扁平型導體C脫離之卡止部(未圖示)是形成於上述本體部71的上壁。上述本體部71及卡止部的形狀及功能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的本體部11及卡止部13相同。又,上述延伸部72,除了在該延伸部72的前端未形成有導引部的這一點外,其餘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延伸部12之形狀及功能相同。在本實施形態,對於與第一實施形態對應之部分賦予加上「60」的符號。
如圖10所示,在支承座7的下面,用來將支承座7朝連接器8導引之導引部76是形成為具有呈朝下方前端變細的形狀之圓錐頭部的短柱狀。該導引部76係在扁平 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位於延伸部72的相同位置,又,在前後方向,位於本體部71與延伸部72之邊界。
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係藉由將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側部分自該支承座7的後方(圖10中的右側)插入至本體部71的支承孔部來組裝。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組裝之要領,因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連接器8具有殼體80;及排列保持於該殼體80之複數個端子90。該殼體80具有:與電路基板(未圖示)的面平行地延伸的底壁81;在該底壁81的前端位置朝上方豎立而向上述寬度方向延伸的前壁82;及自該前壁82的兩端部朝後方延伸且在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上相互對向之側壁83。在上述寬度方向之該側壁83彼此間的距離係與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尺寸大致相等。被該前壁82及側壁83所包圍的空間係形成作為自上方承接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的承接空間84。
又,在底壁81,在該底壁81的上面朝前後方向延伸並且貫通上述前壁82之端子溝85是排列形成於上述寬度方向,以該端子溝85保持端子90。又,該底壁81係在上述寬度方向之靠近兩端的位置、且在前後方向之靠近後端的位置,形成有導引孔部86,其將該底壁81朝上下方向貫通而形成。
複數個端子90,其全體呈朝前後方向延伸的形狀,從殼體80的前方(圖10中的左側)配設並保持於上述端 子溝85,如後述般由接觸部的位置相互不同的第一端子91及第二端子92所構成,該第一端子91與第二端子92在上述寬度方向上交互地排列著。該端子91、92係分別在端子91的後端側及端子92的在前後方向之中間位置,具有用來對扁平型導體C的電路部C1從下方以接觸壓接觸之接觸部91A、92A。又,該端子91、92在前端側具有焊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未圖示)之連接部91B、92B。在端子91、92被殼體80的端子溝85所保持的狀態下,如圖10所示,上述接觸部91A、92A自端子溝85朝上方突出,並且上述連接部91B、92B自殼體80的前壁82延伸到殼體80外。
其次,依據圖10,說明關於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與連接器8之連接動作。首先,如圖10所示,讓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以支承座1的延伸部72朝前方延伸的姿勢,位於焊接在電路基板(未圖示)的連接器8之上方。其次,如圖10中箭號所示,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朝下方移動而讓支承座7收納到承接空間84內。
在將上述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收納至上述承接空間84內之過程,首先,支承座7的導引部76在連接器8的導引孔部86內,於扁平型導體C的寬度方向及前後方向被導引。結果,該支承座7對連接器8朝在上述寬度方向及前後方向一致的位置移動,進行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對連接器2之大致的定位。
又,扁平型導體C是其兩側緣部抵接於連接器8的側壁83的內側壁面而進行在上述寬度方向上的定位。在本實施形態,因扁平型導體C對支承座7朝上述寬度方向形成可動,所以,能夠在上述寬度尺寸朝與該承接空間84一致之位置移動,可自動地進行在該寬度方向上之扁平型導體C對連接器2的定位。
當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C’進一步朝下方移動,而完成支承座7與連接器8之嵌合時,連接器8的端子91、92的接觸部91A、92A對扁平型導體C的電路部C1以接觸壓進行接觸,使得該電路部C1與端子91、92被電性連接。
在本實施形態,說明了關於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未安裝於框體而與連接器連接之形態,但,亦可將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安裝於框體之狀態下與連接器連接。在此情況,需要在支承座形成用來安裝至框體之安裝部。
在第一至第三實施形態,在扁平型導體的側緣部形成缺口部,以該缺口部的前緣部作為對支承座之被卡止部,但,亦可例如在扁平型導體的靠近兩側緣之位置形成孔部,將該孔部的前緣部作為被卡止部。
在第一至第三實施形態,支承座具有2個延伸部,但,延伸部的數量不限於此,亦可具有在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相互隔著間隔而配置之三個以上的延伸部。在此情況,支承於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的側緣部係複數個延伸部中,處於自位在上述寬度方向的兩端之該延伸部的上述溝部 朝外側突出。
在第一至第三實施形態,藉由從後方朝支承座的本體部的支承孔部及延伸部的溝部插通扁平型導體,將該扁平型導體安裝於支承座,但,扁平型導體的安裝形態不限於此。例如亦可為預先將在上下方向之支承孔部及延伸部的位置可分割的上側構件及下側構件之2個構件加以組裝,獲得支承座,當將扁平型導體安裝至支承座時,首先,從上方將扁平型導體配置到下側構件之支承孔部及溝部後,再將上側構件從上方對下側構件進行組裝,藉此,將扁平型導體收容並支承於支承孔部及溝部內。
1‧‧‧支承座
2‧‧‧連接器
4‧‧‧框體
5‧‧‧支承座
6‧‧‧框體
7‧‧‧支承座
8‧‧‧連接器
11‧‧‧本體部
11A‧‧‧支承孔部
11B‧‧‧第一寬度被限制面
11E‧‧‧第二寬度被限制面
12‧‧‧延伸部
12A‧‧‧溝部
12B‧‧‧導引部
13‧‧‧卡止部
14‧‧‧板狀安裝部
14A‧‧‧第一上方被限制面
14B‧‧‧第一下方被限制面
15‧‧‧腕狀安裝部
15E-1‧‧‧第二上方被限制面
20‧‧‧殼體
21‧‧‧承接空間
25‧‧‧側壁
30‧‧‧端子
41A‧‧‧安裝對應面
42‧‧‧第一對應安裝部
42B-1‧‧‧第一寬度限制面
42E-1‧‧‧第一上方限制面
42F-1‧‧‧第一下方限制面
43‧‧‧第二對應安裝部
43B-1‧‧‧第二寬度限制面
43D-1‧‧‧第二上方限制面
51‧‧‧本體部
51A‧‧‧支承孔部
51B‧‧‧上方被限制面
51C‧‧‧下方被限制面
52‧‧‧延伸部
51B‧‧‧上方被限制面
51C‧‧‧下方被限制面
52‧‧‧延伸部
53‧‧‧卡止部
54‧‧‧安裝部
55‧‧‧被限制部
56A‧‧‧上側寬度被限制面
57A‧‧‧下側寬度被限制面
61A‧‧‧安裝對應面
61B-1‧‧‧上側寬度限制面
61B-2‧‧‧上方限制面
61C-1‧‧‧下側寬度限制面
61C-2‧‧‧下方限制面
62‧‧‧安裝孔部
71‧‧‧本體部
72‧‧‧延伸部
76‧‧‧導引部
80‧‧‧殼體
83‧‧‧側壁
84‧‧‧承接空間
90‧‧‧端子
圖1係第一實施形態之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的組立前的斜視圖,以將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與支承座分離的組裝前的狀態加以顯示。
圖2(A)係朝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上觀看圖1所示的支承座之側面圖,(B)係如圖1所示的支承座的IIB-IIB斷面圖,(C)係扁平型導體插入到(B)的支承座後進行組裝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的斷面圖,(B)、(C)皆顯示在上述寬度方向之卡止部的位置的斷面。
圖3係顯示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框體的對應安裝部之斜視圖,顯示具有該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的安裝前的狀態。
圖4係顯示安裝於圖3的框體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安裝於電路基板的連接器2之斜視圖,其顯示上述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連接器之連接前的狀態。
圖5係以扁平型導體的厚度方向上之該扁平型導體的位置的斷面顯示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連接器之連接動作的斷面圖,(A)為顯示連接前的狀態,(B)為顯示連接後的狀態。
圖6係第二實施形態之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的組裝前的斜視圖,其以將扁平型導體與支承座分離的狀態加以顯示。
圖7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框體的安裝孔部之斜視圖,其顯示具有該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的安裝前的狀態。
圖8係顯示圖7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安裝於框體的狀態之圖,(A)為斜視圖,(B)為平面圖。
圖9(A)係從前方觀看圖8(A)的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及框體之側面圖,(B)為(A)的IXB-IXB斷面圖,其顯示在上下方向中之該扁平型導體的位置的斷面,(C)為(A)的IXC-IXC斷面圖,其顯示在上下方向中之支承座的上側端壁部的上端位置的斷面。
圖10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連接器的斜視圖,其顯示連接前的狀態。
1‧‧‧支承座
2‧‧‧連接器
11A‧‧‧支承孔部
11B‧‧‧第一寬度被限制面
11C‧‧‧第一前方被限制面
11D‧‧‧第一後方被限制面
11E‧‧‧第二寬度被限制面
11F‧‧‧第二前方被限制面
12‧‧‧延伸部
12A‧‧‧溝部
12B‧‧‧導引部
15‧‧‧腕狀安裝部
15D‧‧‧上側爪部
15E‧‧‧下側爪部
15E-1‧‧‧第二上方被限制面
20‧‧‧殼體
21‧‧‧承接空間
22‧‧‧上壁
23‧‧‧下壁
24‧‧‧前壁
25‧‧‧側壁
30‧‧‧端子
31‧‧‧連接部
42A‧‧‧主壁部
42B‧‧‧前方副壁部
42B-1‧‧‧第一寬度限制面
42B-2‧‧‧第一前方限制面
42C‧‧‧後方副壁部
42E‧‧‧上壁部
42E-1‧‧‧第一上方限制面
43A‧‧‧主壁部
43B‧‧‧前方副壁部
43B-1‧‧‧第二寬度限制面
43B-2‧‧‧第二前方限制面
43C-1‧‧‧第二後方限制面
43D‧‧‧窗部
43D-1‧‧‧第二上方限制面
C‧‧‧扁平型導體
C1‧‧‧電路部

Claims (9)

  1. 一種支承座,係安裝於朝扁平型導體的作為長度方向之前後方向延伸之該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並且嵌合於電連接器,用來讓該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與該電連接器連接之支承座,其特徵為:該支承座係形成為將扁平型導體在該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上可動地支承之支承部,該支承部係具有:在本體部的上述寬度方向上,位於與該本體部隔著間隔之位置,自該本體部朝前方延伸的複數個延伸部;及在扁平型導體在上述寬度方向成為可動的狀態下,對承受朝後方的外力之該扁平型導體進行卡止的卡止部,上述本體部之用來收容扁平型導體且在正確位置將其支承之細縫狀的支承孔部是以較該扁平型導體的寬度尺寸更大的寬度尺寸朝前後方向貫通而形成,上述複數個延伸部是位在扁平型導體的寬度尺寸內,並且與上述支承孔部連通而在前後方向到達上述延伸部的中間位置之溝部是朝上述寬度方向貫通而形成,在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在上述正確位置被支承的狀態下,該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的側緣部係在上述寬度方向上,位於對上述支承孔部的內側壁面隔著預定的間隔之位置,並且對於上述延伸部,自複數個延伸部中位於上述寬度方向之兩端的該延伸部的上述溝部朝外側突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支承座,其中, 支承座係除了支承部外,還具備:用來將安裝於扁平型導體之支承座安裝在設於電子機器的框體的安裝對應面之安裝部;及承接支承座對該框體之移動的限制之被限制部,扁平型導體的延伸方向是對上述框體的安裝對應面形成平行,上述安裝部係作為支承部的本體部的一部分被設置,對於自框體的安裝對應面突出所形成的對應安裝部,卡止於扁平型導體的厚度方向,上述被限制部係作為上述本體部的一部分被設置,在形成於上述框體的對應安裝部上且對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及對厚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上,分別形成有被限制面,該被限制面是對用來限制上述支承座的移動之限制面隔著預定的間隔而相對向,依據基於上述被限制面與上述限制面卡止之上述寬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上的被限制部的預定量以上的移動的限制,上述支承座的支承部對框體呈可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支承座,其中,安裝部及被限制部係具有兼具該安裝部與被限制部之共通部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支承座,其中,支承座係除了支承部外,還具備:用來將安裝於扁平型導體之支承座安裝在設於電子機器的框體的安裝對應面之安裝部;及承接支承座對該框體之移動的限制之被限制部,扁平型導體的延伸方向是對上述框體的安裝對應面形 成直角,上述安裝部係作為支承部的本體部的一部分被設置,對於框體的安裝對應面卡止於後方,上述被限制部係作為上述本體部的一部分被設置,在成為貫通形成於上述框體的安裝對應面之安裝孔部的周緣的板厚面中,對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及對厚度方向呈直角的面,分別形成有對用來限制上述支承座的移動之限制面隔個預定的間隔而相對向之被限制面,依據基於上述被限制面與上述限制面卡止之上述寬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上的被限制部的預定量以上的移動的限制,上述支承座的支承部對框體呈可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支承座,其中,該支承座還具有:朝支承座對連接器的嵌合方向延伸並用來將該支承座朝該電連接器導引之導引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支承座,其中,該支承座中,支承座對電連接器之嵌合方向形成為前方,導引部設在延伸部的前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支承座,其中,支承座,其對電連接器嵌合之嵌合方向為扁平型導體的厚度方向,導引部朝該嵌合方向延伸而設置。
  8. 一種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其特徵為: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支承座安裝於扁平型導體的前端側部分。
  9. 一種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與電連接器之組裝體,其特徵為:具備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具有支承座之扁平型導體;及供支承座嵌合的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具有:與扁平型導體的寬度方向對應排列之複數個端子;及用來保持該複數個端子之殼體,該殼體係在位於端子排列方向相互對向之2個側壁彼此間,形成有用來承接扁平型導體之承接空間。
TW101139918A 2011-12-06 2012-10-29 A support seat and an assembly of the support seat and the connector TWI5273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7022A JP5748644B2 (ja) 2011-12-06 2011-12-06 ホルダおよび該ホルダとコネクタとの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2716A true TW201342716A (zh) 2013-10-16
TWI527315B TWI527315B (zh) 2016-03-21

Family

ID=4854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9918A TWI527315B (zh) 2011-12-06 2012-10-29 A support seat and an assembly of the support seat and the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48644B2 (zh)
CN (1) CN103151647B (zh)
TW (1) TWI5273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4745B (zh) * 2016-11-10 2018-12-21 晟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Object bearing struc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516661A (ja) * 2012-06-25 2015-06-11 東莞宇球電子有限公司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と平型導体との組み立て方法
JP6488934B2 (ja) * 2015-07-30 2019-03-27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プラグ
CN110299632B (zh) * 2019-06-28 2020-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插接结构、连接器、插头以及插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4327A (ja) * 2000-10-12 2002-04-2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3929763B2 (ja) * 2001-01-12 2007-06-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フラット配線材用コネクタ
JP2006196424A (ja) * 2005-01-17 2006-07-27 Jst Mfg Co Ltd Fpc用コネクタ
TW200816568A (en) * 2006-09-28 2008-04-01 Chief Land Electronic Co Ltd Circuit board-type connector
CN201549704U (zh) * 2009-07-31 2010-08-11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4745B (zh) * 2016-11-10 2018-12-21 晟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Object bearing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20647A (ja) 2013-06-17
TWI527315B (zh) 2016-03-21
CN103151647A (zh) 2013-06-12
CN103151647B (zh) 2016-10-05
JP5748644B2 (ja) 2015-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8853B (zh) 基板對基板連接器
JP5660756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107819216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US11233346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TWI722288B (zh) 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EP2846409A2 (en) Connector
JP4162142B2 (ja) 中間電気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その接続構造
TWI527315B (zh) A support seat and an assembly of the support seat and the connector
CN110061375A (zh) 连接器、对接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KR20130128314A (ko) 전기 커넥터
CN110247213B (zh) 中间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US1165231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flat-type conductor
JP2019117692A (ja) 回路基板用l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424136A (zh) 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CN114267973A (zh) 带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对象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JP5612831B2 (ja) ループコネクタ及び閉回路形成コネクタ
US116889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lat-type condu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O2015072153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コネクタ装置
JP2019117726A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4063629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KR101110426B1 (ko) 암커넥터 조립체
JP2001126815A (ja) コネクタ
CN110880651A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JP2020187953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構造
JP2001196134A (ja) 嵌合検知用コネクタおよび、嵌合検知用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