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7341A - 發泡擴散反射體 - Google Patents

發泡擴散反射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7341A
TW201337341A TW102105432A TW102105432A TW201337341A TW 201337341 A TW201337341 A TW 201337341A TW 102105432 A TW102105432 A TW 102105432A TW 102105432 A TW102105432 A TW 102105432A TW 201337341 A TW201337341 A TW 2013373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amed
reflector
diffused reflector
diffused
fo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5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kira Hirao
Tomonori Hyodo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37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734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voids or po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8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refl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泡擴散反射體,其係具有氣泡結構者,且該氣泡結構係經精密控制,氣泡率較高,且上述發泡擴散反射體具有經精密控制之多數個細微的表面開口部,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係含有發泡體者,該發泡體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有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並且於該發泡體之至少單面上具有複數個高度為0.05 mm~0.5 mm之凸部,利用平滑板自上下表面夾持該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該凸部之側面上端與側面上端之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為0.5 mm以上,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未達20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5 μm以下,於該發泡體之表面上具有平均孔徑為20 μm以下之表面開口部。

Description

發泡擴散反射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泡擴散反射體。
反射體係藉由在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裝置、螢光燈、白熾燈、LED(light-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照明器具等中所具備,而表現出反射性能。
尤其對於小型液晶、筆記型電腦及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裝置)監視器及LED照明、亮燈式廣告面板等中所採用之邊緣照明方式之背光單元中導入的反射體而言,要求較高之擴散反射性能(即,兼具較高之光反射性能及較高之光擴散性能)。再者,邊緣照明式背光裝置通常包含冷陰極管或LED等光源、反射體及導光板。導光板有如下方式:利用白色墨水將反射點印刷於壓克力板上之絲印方式;利用壓模或射出對壓克力板面賦予凹凸之成形方式;利用點狀之黏著劑將壓克力板與反射板貼附之黏著點方式;溝槽加工方式等。
作為具有較高之擴散反射性能之擴散反射體,已知有於金屬等基材之表面上堆積金屬蒸鍍膜而形成有金屬鏡面之擴散反射體、或使提高光之擴散性之顏料或微粒子含有於膜中之擴散反射體。然而,形成有金屬鏡面之擴散反射體有以下問題:雖然光反射性能較高,但光擴散性能較低。又,使提高光之擴散性之顏料或微粒子含有於膜中之擴散反射體有以下問題:為了抑制光向背面之洩露,必需使顏料或微粒子之添加量增多,但另一方面,顏料或微粒子之添加量越多,越無 法忽視由光吸收所引起之損耗,光反射性能下降。
最近,作為新穎之擴散反射體,報告有含有細微氣泡之聚酯發泡體(例如專利文獻1)。該擴散反射體係利用以下性質者,即,光藉由多數個細微氣泡而擴散反射。
然而,專利文獻1所報告之聚酯發泡體係將細微氣泡配置於聚酯發泡體之內部,於兩表面附近具有未發泡之表層。因此有以下問題:於兩表面附近不存在細微氣泡,無法表現出充分之光擴散性能。進而,於將此種發泡體作為擴散反射體而用於例如背光裝置中之情形時,有面內之亮度之均勻性變得不充分之情形。
又,近年來,對於作為主流之組合絲印方式之導光板與反射板之邊緣照明式背光單元而言,有以下情形:因導光板與反射體之接觸導致印刷點磨損,面板面內亮度之均勻性變得不充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再公表97/1117號公報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發泡擴散反射體,其係具有氣泡結構者,並且該氣泡結構係經精密控制,氣泡率較高,且上述發泡擴散反射體具有經精密控制之多數個細微的表面開口部,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係含有發泡體者,該發泡體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有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並且於該發泡體之至少單面上具有複數個高度為0.05 mm~0.5 mm之凸部,利用平滑板自上下表面夾持該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 壓縮5%時,相鄰之該凸部之側面上端與側面上端之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為0.5 mm以上,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未達20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5 μm以下,於該發泡體之表面上具有平均孔徑為20 μm以下之表面開口部。
於較佳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係含有發泡體者,該發泡體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有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並且於該發泡體之至少單面上具有複數個高度為0.05 mm~0.5 mm之凸部,利用平滑板自上下表面夾持該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該凸部之側面上端與側面上端的最短距離y為0.2 mm以上,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未達20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5 μm以下,於該發泡體之表面上具有平均孔徑為20 μm以下之表面開口部。
於較佳實施形態中,於厚度方向上將上述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上述凸部之上表面之俯視形狀為大致圓形,且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該凸部上表面直徑的平均值La與相鄰之該凸部之側面上端間之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之比(Ly/La)為1以上。
於較佳實施形態中,於厚度方向上將上述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上述凸部之上表面之俯視形狀為多邊形,且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內接於該凸部上表面之圓之直徑b的平均值Lb與相鄰之該凸部之側面上端間之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之比(Ly/Lb)為1.2以上。
於較佳實施形態中,上述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
於較佳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400 nm~600 nm之波長範圍內之擴散反射率為90%以上。
於較佳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400 nm~800 nm之波長範圍內之擴散反射率為90%以上。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發泡擴散反射體,其係具有氣泡結構者,並且該氣泡結構係經精密控制,氣泡率較高,且上述發泡擴散反射體具有經精密控制之多數個細微的表面開口部,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除了具有上述氣泡結構外,亦於至少單面上設置有複數個凸部,藉此可表現出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又,於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用於邊緣照明式背光裝置中之情形時,藉由該凸部,可於導光板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之間形成空氣層。結果,本發明之擴散反射體於邊緣照明式背光裝置中,可促進光之擴散反射,有助於高亮度化及面內亮度之均勻化。進而,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如上述般具有凸部,藉此於與導光板組合使用之情形時,可防止導光板之印刷點圖案之劣化。
2‧‧‧導光板
3‧‧‧面板
4‧‧‧LED光源
5‧‧‧LED基板
6‧‧‧鋁框架
10‧‧‧發泡體
10a‧‧‧發泡體
10b‧‧‧發泡體
11‧‧‧凸部
20‧‧‧基材
30‧‧‧剝離膜
100‧‧‧發泡擴散反射體
a‧‧‧直徑
x‧‧‧高度
y‧‧‧最短距離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較佳實施形態之概略剖面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另一較佳實施形態之概略剖面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另一較佳實施形態之概略剖面圖。
圖4係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反射面側之照片圖,且係表示於表面上具有複數個凸部之狀態之照片圖。
圖5係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具有之凸部之概略剖面圖。
圖6(a)係利用平滑板自上下表面夾持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之概略剖面圖。(b)係 利用平滑板自上下表面夾持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之概略平面圖。
圖7係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剖面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照片之照片圖,且係明確表示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有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的照片圖。
圖8係表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的面內亮度之測定中所使用之背光單元之構成的概略剖面圖。
圖9係表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面內亮度之測定中的發光面內之測定點的概略平面圖。
圖10係表示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測定之面內亮度之各行測定點之平均亮度的繪製圖。
圖11係表示於實施例1中製作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擴散反射率之測定結果的繪製圖。
圖12係於實施例1中製作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凸部剖面之數位顯微鏡觀察的照片圖。
圖13係傾斜拍攝於實施例1中製作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平面部所得之表面/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14係傾斜拍攝於實施例1中製作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凸部所得之表面/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
圖15係表示於實施例2中製作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擴散反射率之測定結果的繪製圖。
圖16係於實施例2中製作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凸部剖面之數位顯微鏡觀察的照片圖。
圖17係表示於比較例1中製作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擴散反射率之測定結果的繪製圖。
《《A.發泡擴散反射體》》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含有具有球狀氣泡之發泡體。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之發泡體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有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作為代表性結構,可列舉:包含發泡體10之發泡擴散反射體100(圖1);於發泡體10之單側含有基材20(下文將述)之發泡擴散反射體100(圖2);於發泡體10a與發泡體10b之間含有基材20之發泡擴散反射體100(圖3)。再者,於圖1及圖3中,為了保護發泡擴散反射體之表面而設有剝離膜30,但亦可不設置該剝離膜。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發泡體之至少單面(反射面)上具有複數個凸部(圖4)。上述凸部較佳為設置成大致矩陣狀。
圖5係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具有之凸部11之概略剖面圖。上述凸部11之高度x為0.05 mm~0.5 mm,較佳為0.05 mm~0.3 mm,更佳為0.1 mm~0.3 mm。藉由具有此種凸部,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光擴散性能。又,於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用於邊緣照明式背光裝置中之情形時,可促進光之擴散反射,有助於高亮度化及面內亮度之均勻化。進而,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如上述般具有凸部,藉此於與導光板組合使用之情形時,可防止導光板之印刷點圖案之劣化。
圖6(a)係利用平滑板1自上下表面夾持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之概略剖面圖。利用平滑板1自上下表面夾持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上述凸部11之側面上端與側面上端之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較佳為0.5 mm以上,更佳為0.5 mm~2 mm,特佳為0.8 mm~1.5 mm。藉由具有此種凸部,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光擴散性能。又,於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用於邊緣照明式背光裝置中之情形時,可促進光之擴 散反射,有助於高亮度化及面內亮度之均勻化。進而,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如上述般具有凸部,藉此於與導光板組合使用之情形時,可防止導光板之印刷點圖案之劣化。再者,上述平均值Ly例如係將相鄰之上述凸部隨機選出5組以上(較佳為5組)而算出。
利用平滑板1自上下表面夾持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上述凸部11之側面上端與側面上端的最短距離y較佳為0.2 mm以上,更佳為0.2 mm~2.3 mm,特佳為0.5 mm~2 mm,最佳為0.8 mm~1.8 mm。藉由具有此種凸部,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光擴散性能。又,於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用於邊緣照明式背光裝置中之情形時,可促進光之擴散反射,有助於高亮度化及面內亮度之均勻化。進而,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如上述般具有凸部,藉此於與導光板組合使用之情形時,可防止導光板之印刷點圖案之劣化。
上述凸部之俯視形狀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形狀。上述凸部之底面之俯視形狀較佳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更佳為圓形或橢圓形,進而較佳為圓形。上述凸部之剖面視形狀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形狀。上述凸部之剖面視形狀較佳為半圓形、半橢圓形或多邊形。又,上述凸部之上表面亦可為平面。於上述凸部之上表面為平面之情形時,該凸部之上表面之俯視形狀較佳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更佳為圓形或橢圓形,進而較佳為圓形。再者,凸部底面及上表面之面積可根據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用途(具體而言為發泡擴散反射體於使用時之尺寸)而設定為任意適當之面積。
圖6(b)係利用平滑板自上下表面夾持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之概略平面圖。於圖6(b)中,表示於發泡擴散反射體中存在複數個之凸部11之一部分。又,於圖6(b)中,表示於厚度方向上壓縮5%時凸部11上表面之俯視形 狀成為大致圓形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在厚度方向上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凸部11上表面之俯視形狀成為大致圓形之情形時,於厚度方向上將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凸部11上表面直徑a的平均值La」與「相鄰之凸部11之側面上端間之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之比(Ly/La)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1.2以上,特佳為1.5~3。藉由具有此種凸部,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光擴散性能。又,於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用於邊緣照明式背光裝置中之情形時,可促進光之擴散反射,有助於高亮度化及面內亮度之均勻化。進而,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如上述般具有凸部,藉此於與導光板組合使用之情形時,可防止導光板之印刷點圖案之劣化。再者,上述「凸部11上表面之直徑a的平均值La」例如係將上述凸部隨機選出5個以上(較佳為10個)而算出。
於在厚度方向上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凸部11上表面之俯視形狀成為大致圓形之情形時,於厚度方向上將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凸部11之上表面直徑a、a的平均值La'(即,相鄰之2個凸部之上表面直徑之平均)與側面上端間的最短距離y之比(y/La')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1.2以上,特佳為1.5~3。藉由具有此種凸部,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光擴散性能,例如於用於邊緣照明式背光裝置中之情形時,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面內亮度之均勻性。又,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與導光板組合使用之情形時,可防止導光板之印刷點圖案之劣化。
於在厚度方向上壓縮5%時凸部上表面之俯視形狀成為多邊形之情形時,於厚度方向上壓縮發泡擴散反射體5%時,「內接於凸部上表面之圓之直徑b的平均值Lb」與「相鄰之凸部11之側面上端間之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之比(Ly/Lb)較佳為1.2以上,更佳為1.4以上,特佳為1.7~3.2。藉由具有此種凸部,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 出非常優異之光擴散性能,例如於用於邊緣照明式背光裝置中之情形時,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面內亮度之均勻性。又,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與導光板組合使用之情形時,可防止導光板之印刷點圖案之劣化。再者,上述「內接於凸部上表面之圓之直徑b的平均值Lb」例如係將上述凸部隨機選出5個以上(較佳為10個)而算出。
於在厚度方向上壓縮5%時凸部上表面之俯視形狀成為多邊形之情形時,於厚度方向上將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凸部的內接於上表面之圓之直徑b、b的平均值Lb'(即,相鄰之2個凸部之內接於上表面之圓的直徑之平均)與側面上端間之最短距離y的比(y/Lb')較佳為1.2以上,更佳為1.4以上,特佳為1.7~3.2。藉由具有此種凸部,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光擴散性能,例如於用於邊緣照明式背光裝置中之情形時,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面內亮度之均勻性。又,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與導光板組合使用之情形時,可防止導光板之印刷點圖案之劣化。
利用平滑板自上下表面夾持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上述凸部上表面之總面積相對於發泡擴散反射體之上表面投影面積之比率較佳為10%~70%,更佳為20%~50%。藉由具有此種凸部,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光擴散性能,例如於用於邊緣照明式背光裝置中之情形時,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面內亮度之均勻性。又,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與導光板組合使用之情形時,可防止導光板之印刷點圖案之劣化。
本說明書中,所謂「球狀氣泡」,亦可不為嚴格之圓球狀之氣泡,例如,亦可為局部存在變形之大致球狀之氣泡或包含具有較大變形之空間的氣泡。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有之發泡體可具有之球狀氣泡的 平均孔徑未達20 μm,較佳為15 μm以下,更佳為10 μm以下。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有之發泡體具有之球狀氣泡的平均孔徑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0.01 μm,更佳為0.1 μm,進而較佳為1 μm。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有之發泡體具有之球狀氣泡的平均孔徑控制於上述範圍內,可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有之發泡體之球狀氣泡的平均孔徑精密地控制為較小,可提供一種柔軟性及耐熱性優異的新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有之發泡體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有貫通孔的連續氣泡結構。該連續氣泡結構可為於大部分或所有的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有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亦可為該貫通孔之數量相對較少之半獨立半連續氣泡結構。藉由使用具有此種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
鄰接之球狀氣泡間所具有之貫通孔影響發泡擴散反射體之物性。例如,有貫通孔之平均孔徑越小,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強度越變高之傾向。於圖7中,表示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且該照片圖明確地表示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有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
鄰接之球狀氣泡間所具有之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5 μm以下,較佳為4 μm以下,更佳為3 μm以下。鄰接之球狀氣泡間所具有之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的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0.001 μm,更佳為0.01 μm。藉由將鄰接之球狀氣泡間所具有之貫通孔之平均孔徑控制於上述範圍內,可提供一種柔軟性及耐熱性優異的新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有之發泡體於表面具有表面開口部。該表面開口部之平均孔徑為20 μm以下,較佳為未達20 μm,更佳 為15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5 μm以下,特佳為4 μm以下,最佳為3 μm以下。表面開口部之平均孔徑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0.001 μm,更佳為0.01 μm。藉由使用具有此種表面開口部連續氣泡結構之發泡體,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且可具有充分之密接力。由於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如此般具有充分之密接力,故可不另外設置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而進行貼合。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有之發泡體之密度較佳為0.15 g/cm3~0.6 g/cm3,更佳為0.15 g/cm3~0.5 g/cm3,進而較佳為0.15 g/cm3~0.45 g/cm3,特佳為0.15 g/cm3~0.4 g/cm3。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有之發泡體之密度控制於上述範圍內,可於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有之發泡體之密度的範圍控制得較廣的基礎上,提供一種柔軟性及耐熱性優異的新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有之發泡體之氣泡率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進而較佳為50%以上。藉由在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中將氣泡率控制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且可具有優異之柔軟性與優異之耐熱性。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氣泡率」,係指使用將發泡體之表觀密度除以構成發泡體之樹脂成分本身(僅將製造乳液時之油相成分(下文將述)聚合所得之聚合物)之密度所得的相對密度,如下述式般算出之值。
氣泡率=(1-相對密度)×100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之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藉由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之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可提供一種新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其氣泡結構經精密控制,氣泡率較高,且具有經精密控制之多數個細微的表 面開口部,可表現出非常優異之擴散反射性能,且具有優異之柔軟性與優異之耐熱性。
關於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之發泡體與其所含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的詳細情況,於下文將述之製造方法之說明中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400 nm~600 nm之波長範圍內之擴散反射率較佳為90%以上,更佳為95%以上,進而較佳為98%以上,特佳為99%以上,最佳為99.5%以上。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400 nm~800 nm之波長範圍內之擴散反射率較佳為90%以上,更佳為95%以上,進而較佳為98%以上,特佳為99%以上,最佳為99.5%以上。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50%壓縮負載較佳為100 N/cm2以下,更佳為70 N/cm2以下,進而較佳為50 N/cm2以下,特佳為40 N/cm2以下,最佳為30 N/cm2以下。藉由將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50%壓縮負載控制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表現出優異之柔軟性及密接性。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之尺寸變化率較佳為未達±5%,更佳為±3%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藉由對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125℃下保存22小時之時之尺寸變化率控制於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具有優異之耐熱性。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厚度、長邊及短邊等之長度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值。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基材。作為於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中含有基材之形態,例如可列舉:於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內部設置有基材之層之形態。作為此種基材,例如可列舉:繊維織布、纖維不織布、纖維積 層布、纖維編布、樹脂片材、金屬箔膜片材、無機纖維等。於一實施形態中,基材為遮光層。於該實施形態中,例如可使用經金屬加工之樹脂片材、金屬箔膜片材等作為基材(遮光層),該基材(遮光層)係設置於發泡擴散反射體之與反射面為相反側之表面上。
作為纖維織布,可採用由任意適當之纖維所形成之織布。作為此種纖維,例如可列舉:植物纖維、動物纖維、礦物纖維等天然纖維;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半合成纖維、人造無機纖維等人造纖維等。作為合成纖維,例如可列舉對熱塑性纖維進行溶融紡絲而成之纖維等。又,纖維織布亦可藉由鍍敷或濺鍍等而進行金屬加工。
作為纖維不織布,可採用由任意適當之纖維所形成之不織布。作為此種纖維,例如可列舉:植物纖維、動物纖維、礦物纖維等天然纖維;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半合成纖維、人造無機纖維等人造纖維等。作為合成纖維,例如可列舉對熱塑性纖維進行溶融紡絲而成之纖維等。又,纖維不織布亦可藉由鍍敷或濺鍍等而進行金屬加工。更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紡黏不織布。
作為纖維積層布,可採用由任意適當之纖維所形成之積層布。作為此種纖維,例如可列舉:植物纖維、動物纖維、礦物纖維等天然纖維;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半合成纖維、人造無機纖維等人造纖維等。作為合成纖維,例如可列舉對熱塑性纖維進行溶融紡絲而成之纖維等。又,纖維積層布亦可藉由鍍敷或濺鍍等而進行金屬加工。更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聚酯纖維積層布。
作為纖維編布,例如可採用由任意適當之纖維所形成之編布。作為此種纖維,例如可列舉:植物纖維、動物纖維、礦物纖維等天然纖維;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半合成纖維、人造無機纖維等人造纖維等。作為合成纖維,例如可列舉對熱塑性纖維進行溶融紡絲而成之纖維等。又,纖維編布亦可藉由鍍敷或濺鍍等而進行金屬加工。
作為樹脂片材,可採用由任意適當之樹脂所形成之片材。作為此種樹脂,例如可列舉熱塑性樹脂。樹脂片材亦可藉由鍍敷或濺鍍等而進行金屬加工。於樹脂片材經金屬加工之情形時,上述樹脂片材發揮作為遮光層之功能。
作為金屬箔膜片材,可採用由任意適當之金屬箔膜所形成之片材。
作為無機纖維,可採用任意適當之無機纖維。作為此種無機纖維,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玻璃纖維、金屬纖維、碳纖維等。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於基材中存在空隙之情形時,亦可於該空隙之一部分或全部中存在與發泡擴散反射體相同之材料。
基材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B.發泡擴散反射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利用任意適當之方法而製造。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較佳為可藉由對W/O(water-in-oil,油包水)型乳液進行賦形及聚合而製造。
作為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製造方法,例如可列舉「連續法」,其係連續地向乳化機供給連續油相成分與水相成分而製備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繼而,使所得之W/O型乳液聚合而製造含水聚合物,然後對所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作為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製造方法,又可列舉例如「批次法」,其係將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為適當量之水相成分添加於乳化機中,一面進行攪拌一面連續地供給水相成分,藉此製備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使所得之W/O型乳液聚合而製造含水聚合物,然後對所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
使W/O型乳液連續聚合之連續聚合法之生產效率較高,可最有效地利用聚合時間之縮短效果與聚合裝置之縮短化,因此為較佳之方 法。
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較佳為可藉由包括以下步驟之製造方法而製造:製備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之步驟(I);對獲得之W/O型乳液進行賦形之步驟(II);使所賦形之W/O型乳液聚合之步驟(III);及對所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之步驟(IV)。
此處,對所得之W/O型乳液進行賦形之步驟(II)與使所賦形之W/O型乳液聚合之步驟(III)亦可同時進行至少一部分。
《B-1.製備W/O型乳液之步驟(I)》
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係含有連續油相成分及與該連續油相成分為不溶混性之水相成分者。若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W/O型乳液係水相成分分散於連續油相成分中而成者。
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中,水相成分與連續油相成分之比率可於能形成W/O型乳液之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比率。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中,水相成分與連續油相成分之比率可能於決定藉由該W/O型乳液之聚合而獲得之發泡體的結構特性、機械特性及性能特性的方面成為重要的因素。具體而言,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中,水相成分與連續油相成分之比率可能於決定藉由該W/O型乳液之聚合而獲得之發泡體的密度、氣泡尺寸、氣泡結構、及形成多孔結構之壁體之尺寸等方面成為重要的因素。
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中之水相成分的比率之下限值較佳為30重量%,更佳為40重量%,進而較佳為50重量%,特佳為55重量%,上限值較佳為95重量%,更佳為90重量%, 進而較佳為85重量%,特佳為80重量%。若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中之水相成分的比率在上述範圍內,則可充分地表現出本發明之效果。
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添加劑。作為此種添加劑,例如可列舉:增稠樹脂;滑石;碳酸鈣、碳酸鎂、矽酸或其鹽類、黏土、雲母粉、氫氧化鋁、氫氧化鎂、鋅白、膨潤土、碳黑、二氧化矽、氧化鋁、矽酸鋁、乙炔黑、鋁粉等填充劑;顏料;染料等。此種添加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作為製造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方法。作為製造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之方法,例如可列舉「連續法」或「批次法」等,上述「連續法」係將連續油相成分與水相成分連續地供給於乳化機,藉此形成W/O型乳液,上述「批次法」係將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為適當量之水相成分添加至乳化機中,一面進行攪拌一面連續地供給水相成分,藉此形成W/O型乳液。
製造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時,作為用以獲得乳液狀態之剪切方法,例如可列舉使用定子-轉子混合機、均質器、微流化裝置等之高剪切條件的應用。又,作為用以獲得乳液狀態之其他剪切方法,例如可列舉應用低剪切條件之連續及分散相之平穩混合,其係利用使用動葉混合機或葉式混合機之振盪、電磁攪拌棒等。
作為用以藉由「連續法」來製備W/O型乳液之裝置,例如可列舉:靜態混合機、定子-轉子混合機、葉式混合機等。亦可藉由提高攪拌速度,或藉由在混合方法中使用以使水相成分更細微地分散於W/O型乳液中之方式設計之裝置,而達成更為激烈之攪拌。
作為用以藉由「批次法」來製備W/O型乳液之裝置,例如可列舉:手動之混合或振盪、從動動葉混合機、3片螺旋漿混合葉片等。具體而言,PRIMIX公司製造之「T.K.AGI HOMOMIXER(商品名)」或「T.K.COMBI MIX(商品名)」等可於減壓下製造目標W/O型乳液,大幅度地減少所得之W/O型乳液中之氣泡混入。
作為製備連續油相成分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方法。作為製備連續油相成分之方法,具代表性的是例如較佳為製備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混合漿,繼而,於該混合漿中調配聚合起始劑、交聯劑、其他任意之適當成分,而製備連續油相成分。
作為製備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方法。作為製備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方法,具代表性的是例如藉由以下方式而獲得:使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與二異氰酸酯化合物於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之存在下進行反應。
<B-1-1.水相成分>
作為水相成分,可採用實質上與連續油相成分為不溶混性之所有水性流體。就操作容易性或低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離子交換水等水。
於水相成分中,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添加劑。作為此種添加劑,例如可列舉聚合起始劑、水溶性之鹽等。水溶性之鹽因使W/O型乳液更穩定,故可成為有效之添加劑。作為此種水溶性之鹽,例如可列舉:碳酸鈉、碳酸鈣、碳酸鉀、磷酸鈉、磷酸鈣、磷酸鉀、氯化鈉、氯化鉀等。此種添加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水相成分中可含有之添加劑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B-1-2.連續油相成分>
連續油相成分較佳為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乙烯性不飽和單體。關於連續油相成分中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及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含有比率,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含有比率。
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亦取決於構成該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單元中的聚氧乙烯比率、或所調配之水相成分量,但例如較佳為相對於乙烯性不飽和單體70~90重量份,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為10~30重量份之範圍,更佳為相對於乙烯性不飽和單體75~90重量份,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為10~25重量份之範圍。又,例如相對於水相成分100重量份,較佳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為1~30重量份之範圍,更佳為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為1~25重量份之範圍。若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含有比率在上述範圍內,則可充分地表現出本發明之效果。
(B-1-2-1.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
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較佳為含有源自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且該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之5重量%~25重量%為聚氧乙烯。
如上所述,上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之聚氧乙烯之含有比率較佳為5重量%~25重量%,下限值更佳為10重量%,上限值更佳為25重量%,進而較佳為20重量%。上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之聚氧乙烯係表現出使水相成分穩定地分散於連續油相成分中之效果者。於上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之聚氧乙烯之含有比率未達5重量%之情形時,有難以使水相成分穩定地分散於連續油相成分中之虞。於上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單元中之聚氧乙烯之含有比率超過25重量%之情形時,有隨著接近HIPE(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高內相乳液)條 件而自W/O型乳液向O/W型(水包油)乳液發生相轉變之虞。
先前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係藉由使二異氰酸酯化合物與疏水性長鏈二醇、聚氧乙二醇及其衍生物、低分子活性氫化合物(鏈伸長劑)進行反應而獲得,但利用此種方法而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中所含之聚氧乙烯基的數量不均,因此含有此種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W/O型乳液有乳化穩定性下降之虞。另一方面,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之連續油相成分所含有的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具有如上述之特徵性結構,藉此於含於W/O型乳液之連續油相成分中之情形時,即便未積極地添加乳化劑等,亦可表現出優異之乳化性及優異之靜置保存穩定性。
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較佳為藉由使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與二異氰酸酯化合物進行反應而獲得。該情形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與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之比率以NCO/OH(當量比)計,下限值較佳為1,更佳為1.2,進而較佳為1.4,特佳為1.6,且上限值較佳為3,更佳為2.5,進而較佳為2。於NCO/OH(當量比)未達1之情形時,有製造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時容易生成凝膠化物之虞。於NCO/OH(當量比)超過3之情形時,有殘存二異氰酸酯化合物變多,從而可用於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W/O型乳液變得不穩定之虞。
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例如可列舉: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聚醚多元醇(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 L-31、L-61、L-71、L-101、L-121、L-42、L-62、L-72、L-122、25R-1、25R-2、17R-2);或日本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Pronon(註冊商標)052、102、202)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芳香族、脂肪族、脂環族之二異氰酸酯,該等二異氰酸酯之二聚物或三聚物,聚苯基甲烷聚異氰酸酯等。作為芳香族、脂肪族、脂環族之二異氰酸酯,可列舉: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氫化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氫化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5-萘二異氰酸酯、1,3-苯二異氰酸酯、1,4-苯二異氰酸酯、丁烷-1,4-二異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環己烷-1,4-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1,3-雙(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甲基環己烷二異氰酸酯、間四甲基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等。作為二異氰酸酯之三聚物,可列舉異氰尿酸酯型、縮二脲型、脲基甲酸酯型等。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就與多元醇之胺基甲酸酯反應性等觀點而言,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只要適當選擇其種類或組合等即可。就與多元醇之快速之胺基甲酸酯反應性或抑制與水之反應等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脂環族二異氰酸酯。
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下限值較佳為5000,更佳為7000,進而較佳為8000,特佳為10000,且上限值較佳為50000,更佳為40000,進而較佳為30000,特佳為20000。
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亦可於末端具有可進行自由基聚合之不飽和雙鍵。藉由在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末端具有可進行自由基聚合之不飽和雙鍵,可進一步表現出本發明之效果。
(B-1-2-2.乙烯性不飽和單體)
作為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只要為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之單體,則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單體。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較佳為含有(甲基)丙烯酸酯。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中(甲基)丙烯酸酯之含有比率之下限值較佳為80重量%,更佳為85重量%,且上限值較佳為100重量%,更佳為98重量%。(甲基)丙烯酸酯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較佳為具有碳數為1~20之烷基(亦包括環烷基、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之概念)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上述烷基之碳數較佳為4~18。再者,所謂(甲基)丙烯酸基,意指丙烯酸基及/或甲基丙烯酸基,所謂(甲基)丙烯酸酯,意指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
作為具有碳數為1~20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基酯等。該等之中,較佳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基酯。具有碳數為1~20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較佳為進而含有可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之 極性單體。藉由含有該極性單體,可進一步表現出本發明之效果。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中極性單體之含有比率之下限值較佳為0重量%,更佳為2重量%,且上限值較佳為20重量%,更佳為15重量%。極性單體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作為極性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ω-羧基-聚己內酯單丙烯酸酯、鄰苯二甲酸單羥基乙基丙烯酸酯、伊康酸、馬來酸、富馬酸、丁烯酸等含羧基之單體;馬來酸酐、伊康酸酐等酸酐單體;(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基月桂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甲基環己基)甲酯等含羥基之單體;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含醯胺基之單體等。
(B-1-2-3.聚合起始劑)
於連續油相成分中,較佳為含有聚合起始劑。
作為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氧化還原聚合起始劑等。作為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熱聚合起始劑、光聚合起始劑。
作為熱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偶氮化合物、過氧化物、過氧碳酸、過氧羧酸、過硫酸鉀、過氧化異丁酸第三丁酯、2,2'-偶氮二異丁腈等。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酮(其例為Ciba Japan公司製造的商品名:Darocure-2959)、α-羥基-α,α'-二甲基苯乙酮(其例為Ciba Japan公司製造的商品名:Darocure-1173)、甲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其例為Ciba Japan公司製造的商品名:Irgacure-651)、2-羥基-2-環己基苯乙 酮(其例為Ciba Japan公司製造的商品名:Irgacure-184)等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苯偶醯二甲基縮酮等縮酮系光聚合起始劑;其他鹵化酮;氧化醯基膦(其例為Ciba Japan公司製造的商品名:Irgacure-819)等。
聚合起始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關於聚合起始劑之含有比率,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總體,下限值較佳為0.05重量%,更佳為0.1重量%,且上限值較佳為5.0重量%,更佳為1.0重量%。於聚合起始劑之含有比率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總體而未達0.05重量%之情形時,有未反應之單體成分變多,所得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中之殘存單體量增加之虞。於聚合起始劑之含有比率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整體而超過5.0重量%之情形時,有所得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機械物性下降之虞。
再者,由光聚合起始劑所得之自由基產生量亦根據照射之光之種類或強度或照射時間、單體及溶劑混合物中的溶氧量等而變化。並且,於溶氧較多之情形時,有由光聚合起始劑所得之自由基產生量受到抑制,聚合未充分地進行,未反應物變多的情況。因此,較佳為預先於光照射前向反應系統中吹入氮氣等惰性氣體,利用惰性氣體置換氧氣,或預先藉由減壓處理進行脫氣。
(B-1-2-4.交聯劑)
於連續油相成分中,較佳為含有交聯劑。
交聯劑典型而言係為了連結聚合物鏈彼此、構築更為立體之分子結構而使用。交聯劑之種類與含量之選擇係取決於所得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需的結構特性、機械特性及流體處理特性。交聯劑之具體之種類及含量的選擇於實現發泡擴散反射體之結構特性、機械特性、及流體處理特性之理想組合之方面較為重要。
於製造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重量平 均分子量不同之至少2種交聯劑作為交聯劑。
於製造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方面而言,更佳為併用「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中之1種以上」與「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中之1種以上」作為交聯劑。此處,所謂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具體而言,係指於1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所謂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具體而言,係指於1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
作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二丙烯酸酯類、三丙烯酸酯類、四丙烯酸酯類、二甲基丙烯酸酯類、三甲基丙烯酸酯類、四甲基丙烯酸酯類等。
作為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可列舉:二丙烯醯胺類、三丙烯醯胺類、四丙烯醯胺類、二甲基丙烯醯胺類、三甲基丙烯醯胺類、四甲基丙烯醯胺類等。
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自二醇類、三醇類、四醇類、雙酚A類等衍生。具體而言,例如可自1,10-癸二醇、1,8-辛二醇、1,6己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烷-2-烯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對苯二酚、鄰苯二酚、間苯二酚、三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糖醇、聚丙二醇、聚醚雙醇、雙酚A環氧丙烷改性物等衍生。
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例如可自對應之二胺類、三胺類、四胺類等衍生。
作為聚合反應性低聚物,可列舉:(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較佳為疏水性(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
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500以上,更佳為2000以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10000以下。
於併用「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中之1種以上」與「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中之1種以上」作為交聯劑的情形時,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中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及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中之1種以上」之使用量的下限值較佳為40重量%,且上限值較佳為100重量%,更佳為80重量%。 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中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及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中之1種以上」之使用量未達40重量%的情形時,有所得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凝聚力下降之虞,且有難以兼具韌性與柔軟性之虞。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中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及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中之1種以上」之使用量超過100重量%的情形時,有W/O型乳液之乳化穩定性下降,無法獲得所需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虞。
於併用「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及聚合反應性低聚物酯中之1種以上」與「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中之1種以上」作為交聯劑的情形時,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中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及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 量,「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中之1種以上」之使用量的下限值較佳為1重量%,更佳為5重量%,且上限值較佳為30重量%,更佳為20重量%。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中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及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中之1種以上」之使用量未達1重量%的情形時,有耐熱性下降,於對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之步驟(IV)中因收縮導致氣泡結構破壞之虞。相對於連續油相成分中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及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合計量,「選自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中之1種以上」之使用量超過30重量%的情形時,有所得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韌性下降,顯示出脆性之虞。
交聯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B-1-2-5.連續油相成分中之其他成分)
於連續油相成分中,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含有任意適當之其他成分。作為此種其他成分,具代表性的是較佳可列舉觸媒、抗氧化劑、光穩定劑、有機溶劑等。此種其他成分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作為觸媒,例如可列舉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作為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可採用任意適當之觸媒。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二月桂酸二丁基錫。
觸媒之含有比率可根據目標觸媒反應而採用任意適當之含有比率。
觸媒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作為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酚系抗氧化劑、硫醚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等。
抗氧化劑之含有比率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含有比率。
抗氧化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作為有機溶劑,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有機溶劑。
有機溶劑之含有比率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含有比率。
有機溶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作為光穩定劑,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光穩定劑。
光穩定劑之含有比率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含有比率。
光穩定劑可僅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B-2.對W/O型乳液進行賦形之步驟(II)》
作為步驟(II)中對W/O型乳液進行賦形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賦形方法。例如可列舉:向移動之帶上連續地供給W/O型乳液,於帶上賦形為片材狀的方法。又,可列舉於熱塑性樹脂膜之一面上進行塗佈而賦形之方法。較佳為上述帶及熱塑性樹脂膜具有與發泡擴散反射體表面之凸部之所需形狀相對應的凹部。上述帶及熱塑性樹脂膜之表面亦可經壓花加工成與發泡擴散反射體表面之凸部之所需形狀相對應的凹凸形狀。藉由使用此種帶及熱塑性樹脂膜進行賦形,可獲得於表面具有凸部之發泡擴散反射體。
採用於熱塑性樹脂膜之一面上進行塗佈而賦形之方法作為步驟(II)中對W/O型乳液進行賦形之方法的情形時,作為塗佈之方法,例如可列舉使用輥式塗佈機、狹縫擠壓式塗佈機、刮刀塗佈機等之方法。
《B-3.使所賦形之W/O型乳液聚合之步驟(III)》
作為步驟(III)中使所賦形之W/O型乳液聚合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聚合方法。例如可列舉:向藉由加熱裝置對傳送帶式之帶表面進行加溫之結構的移動之帶上連續地供給W/O型乳液,一面於帶上賦形為片材狀,一面藉由加熱進行聚合的方法;向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對傳送帶式之帶表面進行加溫之結構的移動之帶上連續地供給W/O型乳液,一面於帶上賦形為片材狀,一面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進行聚合的方法。
於藉由加熱進行聚合之情形時,聚合溫度(加熱溫度)之下限值較佳為23℃,更佳為50℃,進而較佳為70℃,特佳為80℃,最佳為90℃,且上限值較佳為150℃,更佳為130℃,進而較佳為110℃。於聚合溫度未達23℃之情形時,有聚合需要較長時間,工業生產性下降之虞。於聚合溫度超過150℃之情形時,有所得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孔徑變得不均勻,或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強度下降之虞。再者,聚合溫度無需固定,例如亦可於聚合中分兩個階段或多階段而使溫度變動。
於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進行聚合之情形時,作為活性能量線,例如可列舉紫外線、可見光線、電子束等。作為活性能量線,較佳為紫外線、可見光線,更佳為波長為200 nm~800 nm之可見~紫外光。W/O型乳液使光散射之傾向較強,因此若使用波長為200 nm~800 nm之可見~紫外光,則可使光穿透W/O型乳液。又,可於200 nm~800 nm之波長下活化之光聚合起始劑容易獲取,且光源容易獲取。
活性能量線之波長之下限值較佳為200 nm,更佳為300 nm,且上限值較佳為800 nm,更佳為450 nm。
作為用於活性能量線之照射之具代表性的裝置,例如可列舉於波長300 nm~400 nm區域中具有光譜分佈之裝置作為可進行紫外線照射的紫外線燈,作為其例,可列舉化學燈、黑光燈(Toshiba Lighting&Technology(股)製造之商品名)、金屬鹵化物燈等。
進行活性能量線之照射時之照度可藉由調節自照射裝置至被照射物之距離或電壓而設定為任意適當之照度。例如,可藉由日本專利特開2003-13015號公報所揭示之方法,將各步驟中之紫外線照射分別分成複數個階段而進行,藉此精密地調節黏著性能。
為了防止具有聚合抑制作用之氧造成之不良影響,紫外線照射例如較佳為:於熱塑性樹脂膜等基材之一面上塗佈W/O型乳液而進行賦形後,於惰性氣體環境下進行紫外線照射;於熱塑性樹脂膜等基材之一面上塗佈W/O型乳液而進行賦形後,覆蓋塗佈有矽酮等剝離劑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紫外線通過但阻斷氧之膜而進行紫外線照射。若使用具有凹部之膜作為阻斷氧之膜,則可獲得具有凸部之發泡擴散反射體表面。又,若使用具有凹部之膜作為阻斷氧之膜,且使用具有凹部之膜作為熱塑性樹脂膜等基材,則可獲得於兩面上具有凸部之發泡擴散反射體。
作為熱塑性樹脂膜,只要為可於一面上塗佈W/O型乳液而進行賦形者,則可採用任意適當之熱塑性樹脂膜。作為熱塑性樹脂膜,例如可列舉:聚酯、烯烴系樹脂、聚氯乙烯等塑膠膜或片材。又,亦可對該膜之一個面或其兩面進行剝離處理。
所謂惰性氣體環境,係指藉由惰性氣體置換光照射區域中之氧而成之環境。因此,於惰性氣體環境中,必需儘可能地不存在氧,氧濃度較佳為5000 ppm以下。
《B-4.對所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之步驟(IV)》
步驟(IV)中,對所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於步驟(III)中所得之含水聚合物中,水相成分以分散狀態存在。藉由脫水將該水相成分去除而進行乾燥,藉此可獲得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所含有之發泡體。所得之發泡體可直接成為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又,如下所 述,可藉由與基材組合而成為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
作為步驟(IV)中之脫水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乾燥方法。作為此種乾燥方法,例如可列舉:真空乾燥、冷凍乾燥、壓榨乾燥、電子爐乾燥、熱烘箱內之乾燥、利用紅外線之乾燥、或該等技術之組合等。
《B-5.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含有基材之情形》
於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含有基材之情形時,作為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製造方法的較佳實施形態之一,可列舉如下形態:將W/O型乳液塗佈於基材之一面上,於惰性氣體環境下或於藉由塗佈有矽酮等剝離劑之紫外線穿透性膜進行被覆而阻斷氧的狀態下,進行加熱或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藉此使W/O型乳液聚合而製成含水聚合物,對所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藉此製成具有基材/發泡層之積層結構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上述紫外線穿透性膜具有與發泡擴散反射體表面之凸部之所需形狀相對應的凹部。藉由使用此種帶及熱塑性樹脂膜進行賦形,可獲得於表面具有凸部之發泡擴散反射體。
作為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之製造方法的較佳其他實施形態之一,可列舉如下形態:準備2片將W/O型乳液塗佈於塗佈有矽酮等剝離劑之紫外線穿透性膜之一面上而成者,於該2片中之1片W/O型乳液塗佈片材之塗佈面上積層基材,於所積層之該基材之另一面上,以貼合另一片W/O型乳液塗佈片材之塗佈面的方式進行積層,於該狀態下,進行加熱或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藉此使W/O型乳液聚合而製成含水聚合物,對所得之含水聚合物進行脫水,藉此製成具有發泡層/基材/發泡層之積層結構之發泡擴散反射體。上述紫外線穿透性膜具有與發泡擴散反射體表面之凸部之所需形狀相對應的凹部。藉由使用此種帶及熱塑性樹脂膜進行賦形,可獲得於表面具有凸部之發泡擴散反射體。
作為將W/O型乳液塗佈於基材或塗佈有矽酮等剝離劑之紫外線穿透性膜之一面上的方法,例如可列舉:輥式塗佈、狹縫擠壓式塗佈、刮刀塗佈等。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再者,所謂常溫意指23℃。
(分子量測定)
藉由GPC(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膠滲透層析法)求出重量平均分子量。
裝置:Tosoh(股)製造之「HLC-8020」
管柱:Tosoh(股)製造之「TSKgel GMHHR-H(20)」
溶劑:四氫呋喃
標準物質:聚苯乙烯
(平均孔徑之測定)
將利用薄片切片機於厚度方向上切割所得之發泡體而成者作為測定用試樣。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日立製造,S-3400N)以800~5000倍拍攝測定用試樣之切割面。使用拍攝之圖像,測定任意範圍之球狀氣泡之孔徑、任意範圍之貫通球狀氣泡間之貫通孔的孔徑、任意範圍之表面開口部之孔徑,根據其測定值而算出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貫通孔之平均孔徑、表面開口部之平均孔徑。
(擴散反射率)
使用具備積分球裝置之島津製作所製造之分光光度計UV-2250,以1 nm為單位測定190 nm~800 nm之波長範圍內之擴散反射率。此時,將硫酸鋇粉末之擴散反射率設為100%而調整測定裝置。
(氣泡率之測定)
僅使製造乳液時之油相成分聚合,將所得之聚合物片材切出5片 100 mm×100 mm之大小而作為試驗片,將重量除以體積而求出表觀密度。將所得之表觀密度的平均值作為構成發泡擴散反射體之樹脂成分的密度。發泡擴散反射體之氣泡率係使用將發泡擴散反射體之密度除以上述樹脂成分之密度所得的相對密度,如下述式般算出。
氣泡率=(1-相對密度)×100
(面內亮度之測定)
將所得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切割成190 mm×140 mm之大小,於如圖8所示之背光單元(藤田產業公司製造,商品名「SOLEITA D ECO LIGHTKIT」,發光面尺寸:150 mm×100 mm,導光板2之厚度:5 mm,面板3之厚度:2 mm,半透明壓克力板單面墊,LED光源4:日亞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高亮度晶片LED(白)7個,LED基板5之寬度:8 mm,鋁框架6)中,使具有凸部之面朝上而設置於導光板2之下側,製成測定面板。
面內亮度之測定係使用亮度分佈測量系統(I-SYSTEM公司製造,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相機:SON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DXC-390」),自發光面之上方(垂直高度680 mm)進行測定。測定點係如圖9所示,設定為行方向上等間隔11點、列方向上等間隔11點共計121點。
將所有測定點之亮度的平均值作為整個面平均亮度而示於表1中。又,將每行11點之亮度平均所得之值作為各行之平均亮度而示於圖10中。進而,將各行之平均亮度作為各個值而算出標準偏差,將該標準偏差作為面內亮度之均勻性而示於表1中。再者,於圖9及圖10中,將最接近光源之行之行編號設定為1,將最遠之行之行編號設定為11。
[製造例1]:混合漿1之製備
於具備冷凝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之反應容器中,投入包含作 為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丙烯酸2-乙基己酯(東亞合成(股)製造,以下簡稱為「2EHA」)之單體溶液173.2重量份、作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之ADEKA(註冊商標)PluronicL-62(分子量2500,ADEKA(股)製造,聚醚多元醇)100重量份、作為胺基甲酸酯反應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DBTL」)0.014重量份,一面進行攪拌,一面滴加氫化二甲苯二異氰酸酯(武田藥品(股)製造,Takenate 600,以下簡稱為「HXDI」)12.4重量份,於65℃下反應4小時。再者,聚異氰酸酯成分與多元醇成分之使用量為NCO/OH(當量比)=1.6。其後,滴加丙烯酸2-羥基乙酯(Kishida Chemical(股)製造,以下簡稱為「HEA」)5.6重量份,於65℃下反應2小時,獲得於兩末端具有丙烯醯基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漿。所得之於兩末端具有丙烯醯基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萬。相對於所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漿100重量份,添加2EHA 27.3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BA」)51.8重量份、丙烯酸異基酯(例如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造,以下簡稱為「IBXA」)17.6重量份、作為極性單體之丙烯酸(例如東亞合成(股)製造,以下簡稱為「AA」)10.5重量份,製成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漿1。
[實施例1]
於製造例1中獲得之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混合漿1之100重量份中,均勻混合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NK ESTER A-HD-N」)(分子量226)11.9重量份、作為反應性低聚物之由聚(1,4丁二醇)(以下簡稱為「PTMG」)與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IPDI」)所合成之聚胺基甲酸酯之兩末端經HEA處理的於兩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丙 烯酸胺基甲酸酯(以下簡稱為「UA」)(分子量3720)47.7重量份、作為光起始劑之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0.48重量份、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nox 1010」)0.95重量份、光穩定劑(其例為BASF公司製造的商品名;TINUVIN123)2重量份,製成連續油相成分(以下稱為「油相」)。另一方面,於常溫下,於作為添加有上述油相之乳化機之攪拌混合機內,相對於上述油相100重量份而連續地滴加供給作為水相成分(以下稱為「水相」)之離子交換水300重量份,製備穩定之W/O型乳液。再者,水相與油相之重量比為75/25。
將所得之W/O型乳液於常溫下靜置保存1小時後,以光照射後之平面部厚度成為0.7 mm之方式,塗佈於藉由矽噴射實施了脫模處理之壓花加工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合同樹脂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PG-62」,厚度:50 μm)上。進而於塗佈面上覆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使用黑光燈(15 W/cm),對該片材照射光照度5 mW/cm2(由峰值感度最大波長350 nm之TOPCON公司製造之商品名「UVR-T1」所測定)之紫外線,獲得高含水交聯聚合物。繼而剝離壓花加工PET膜,於130℃下將上述高含水交聯聚合物加熱20分鐘,藉此獲得平面部厚度約0.7 mm且於上表面整個面上具有複數個凸部之發泡擴散反射體(1)。
將結果示於表1、圖10及圖11中。
利用薄片切片機於厚度方向上切割所得之發泡擴散反射體(1),並利用數位顯微鏡(KEYENCE製造,商品名「VHX-100F」,透鏡:VH-Z100,倍率:100倍)觀察凸部之剖面視形狀,結果如圖12所示般為梯形狀。又,凸部高度為約0.3 mm。
進而,利用載玻片自上下表面夾持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上述凸部之側面上端 與側面上端的最短距離y為1.2 mm~1.6 mm,隨機選擇5組之相鄰之凸部之側面上端與側面上端的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為1.4 mm。
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凸部之上表面(大致圓形)直徑的平均值La'(即,相鄰之2個凸部之上表面直徑之平均)」為0.9 mm~1.3 mm,隨機選擇10個之凸部上表面之直徑a的平均值La為1.1 mm。
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凸部之上表面直徑的平均值La'與側面上端間的最短距離y之比(y/La')為1.22~1.32。
又,將傾斜拍攝所得之發泡擴散反射體(1)之平面部之表面/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13中。再者,於圖13中,未拍攝到凸部。
又,將傾斜拍攝所得之發泡擴散反射體(1)之凸部之表面/剖面SEM照片的照片圖示於圖14中。
[實施例2]
於實施例1中,使用經壓花加工之PET膜(合同樹脂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PG-62」,厚度:50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發泡擴散反射體(2)。
將結果示於表1、圖10及圖15中。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觀察凸部之剖面視形狀,結果如圖16所示般為半圓形狀。凸部之高度為約0.25 mm。
進而,利用載玻片自上下表面夾持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上述凸部之側面上端與側面上端的最短距離y為1 mm~1.4 mm,隨機選擇5組之相鄰之凸部之側面上端與側面上端的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為1.2 mm。
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凸部之上表面(大致圓形)直徑的平均值La'(即,相鄰之2個凸部之上表面直徑之 平均)」為0.6 mm~1.0 mm,隨機選擇10個之凸部上表面之直徑a的平均值La為0.8 mm。
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凸部之上表面直徑的平均值La'與側面上端間的最短距離y之比(y/La')為1.45~1.55。
[比較例1]
於實施例1中,代替壓花加工PET膜而使用未經壓花加工之PET膜,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平面部厚度約1 mm之發泡擴散反射體(3)。所得之發泡擴散反射體(3)不具有凸部。
將結果示於表1、圖10及圖17中。
根據表1及圖10可明確,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藉由具有特定形狀之凸部,擴散反射率優異,可有助於提高背光裝置之亮度及其均勻性。再者,表1、圖11及圖15中,雖有擴散反射率超過100%之實施例,但推測其原因在於將硫酸鋇粉末之擴散反射率設為100%而調整了測定裝置。然而,理論上,可認為將顯示出100%擴散反射率之硫酸鋇粉末作為比較物質之情形時,擴散反射率之測定結果超過100%之實施例顯示出與硫酸鋇粉末同等以上之擴散反射率。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可用作LED基板、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裝置、螢光燈、白熾燈等照明器具等所具備的擴散反射體。

Claims (11)

  1. 一種發泡擴散反射體,其係含有發泡體者,該發泡體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有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並且於該發泡體之至少單面上具有複數個高度為0.05 mm~0.5 mm之凸部,利用平滑板自上下表面夾持該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該凸部之側面上端與側面上端之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為0.5 mm以上,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未達20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5 μm以下,於該發泡體之表面上具有平均孔徑為20 μm以下之表面開口部。
  2. 一種發泡擴散反射體,其係含有發泡體者,該發泡體具有於鄰接之球狀氣泡間具有貫通孔之連續氣泡結構,並且於該發泡體之至少單面上具有複數個高度為0.05 mm~0.5 mm之凸部,利用平滑板自上下表面夾持該發泡擴散反射體,並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相鄰之該凸部之側面上端與側面上端的最短距離y為0.2 mm以上,該球狀氣泡之平均孔徑未達20 μm,該貫通孔之平均孔徑為5 μm以下,於該發泡體之表面上具有平均孔徑為20 μm以下之表面開口部。
  3. 如請求項1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其中於厚度方向上將上述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上述凸部之上表面之俯視形狀為大致圓 形,且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該凸部上表面直徑的平均值La與相鄰之該凸部的側面上端間之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之比(Ly/La)為1以上。
  4. 如請求項2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其中於厚度方向上將上述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上述凸部之上表面之俯視形狀為大致圓形,且於厚度方向上將該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該凸部上表面直徑的平均值La與相鄰之該凸部的側面上端間之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之比(Ly/La)為1以上。
  5. 如請求項1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其中於厚度方向上將上述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上述凸部之上表面之俯視形狀為多邊形,且於厚度方向上將上述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內接於該凸部上表面之圓之直徑b的平均值Lb與相鄰之該凸部之側面上端間之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之比(Ly/Lb)為1.2以上。
  6. 如請求項2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其中於厚度方向上將上述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上述凸部之上表面之俯視形狀為多邊形,且於厚度方向上將上述發泡擴散反射體壓縮5%時,內接於該凸部上表面之圓之直徑b的平均值Lb與相鄰之該凸部之側面上端間之最短距離y的平均值Ly之比(Ly/Lb)為1.2以上。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其中上述發泡體含有親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其於400 nm~600 nm之波長範圍內之擴散反射率為90%以上。
  9. 如請求項7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其於400 nm~600 nm之波長範圍內之擴散反射率為90%以上。
  10.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其於400 nm~800 nm之波長範圍內之擴散反射率為90%以上。
  11. 如請求項7之發泡擴散反射體,其於400 nm~800 nm之波長範圍內之擴散反射率為90%以上。
TW102105432A 2012-02-15 2013-02-08 發泡擴散反射體 TW2013373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0387A JP2013167721A (ja) 2012-02-15 2012-02-15 発泡拡散反射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7341A true TW201337341A (zh) 2013-09-16

Family

ID=4898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5432A TW201337341A (zh) 2012-02-15 2013-02-08 發泡擴散反射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67721A (zh)
TW (1) TW201337341A (zh)
WO (1) WO20131219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97449A (ja) * 2014-03-31 2015-11-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多孔質シート、熱可塑性樹脂多孔質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可塑性樹脂多孔質反射シート
WO2022189187A1 (en) * 2021-03-11 2022-09-15 Signify Holding B.V. Illumination device, optical element and lumina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90165B2 (ja) * 2001-06-26 2011-10-12 エスケー化研株式会社 開放型多孔質反射体
JP2008058669A (ja) * 2006-08-31 2008-03-13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3次元形状反射板
JP5205000B2 (ja) * 2007-06-29 2013-06-05 旭化成株式会社 反射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21907A1 (ja) 2013-08-22
JP2013167721A (ja) 201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4155B (zh) Composite sheet
JP5481324B2 (ja) 発泡粘着体
JP5431679B2 (ja) シート状光学部材、光学シート用樹脂組成物、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42489B2 (ja) 耐熱性低熱伝導発泡体
CN102754018A (zh) 背光单元
TW200804556A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for applying optically functional film, optically functional film and production process for the same
TW201348796A (zh) 平面顯示器之製造方法
TW201416430A (zh) 輻射熱傳導抑制片材
JP6732045B2 (ja) 波長変換フィルム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201331038A (zh) 止滑材及暫時固定材
TW201335615A (zh) 發泡擴散反射體
JP2013124279A (ja) 保護材
TW201313482A (zh) 將二片貼合之板可再使用地分離之方法及用於該方法之裝置
JP6027422B2 (ja) 仮固定材
JP5877656B2 (ja) 発泡体シート
WO2013011882A1 (ja) 発泡体シート
TW201337341A (zh) 發泡擴散反射體
JP2013114137A (ja) 印刷層付発泡体
WO2013089086A1 (ja) 表示用貼付物
TW201329121A (zh) 衝擊吸收材
JP2013112768A (ja) 衝撃吸収発泡体
JP2013147521A (ja) 近赤外光反射材
JP5749986B2 (ja) 複合シート
JP5496024B2 (ja) 発泡拡散反射体
JP2012097250A (ja) 高気密性発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