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7112A - 風扇、成型用模具及流體輸送裝置 - Google Patents
風扇、成型用模具及流體輸送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37112A TW201337112A TW101148528A TW101148528A TW201337112A TW 201337112 A TW201337112 A TW 201337112A TW 101148528 A TW101148528 A TW 101148528A TW 101148528 A TW101148528 A TW 101148528A TW 201337112 A TW201337112 A TW 20133711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wing
- blade
- section
- pressure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2—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04D29/023—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04D29/28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the leading edge of each vane be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otation axi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8—Blades for rotors, stators, fans, turbines or the like, e.g. screw propell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300/00—Materials; Properties thereof
- F05D2300/40—Organic materials
- F05D2300/43—Synthetic polymers, e.g. plastics; Rub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橫流扇係利用樹脂形成之風扇。橫流扇具備形成包含正壓面(24)與負壓面(25)之翼面(23)之複數個風扇葉片(21)、及設置於風扇葉片(21)之根部(31)且將複數個風扇葉片(21)互相連接之外周框(13)。風扇葉片(21)具有於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之至少任一方形成複數個凹部之翼剖面形狀。風扇葉片(21)係以使其翼剖面之面積隨著自風扇葉片(21)之根部(31)朝向前端部(32)而變小之方式形成。風扇葉片(21)在根部(31)側之凸部形成為厚片。根據如此之構成,提供利用樹脂形成之成型性優異之風扇、成型用模具及流體輸送裝置。
Description
一般而言,本發明係關於風扇、成型用模具及流體輸送裝置,更特定而言,係關於橫流扇或離心扇等之風扇、該風扇之製造時使用之成型用模具及具備該風扇之流體輸送裝置。
關於先前之風扇,例如,日本特開2011-58414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以發揮優異之送風能力為目的之橫流扇。又,日本特開2011-58413號公報(專利文獻2)及日本特開2011-85144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以發揮優異之送風能力為目的之離心扇。
專利文獻1~3中揭示之各種風扇,具有在周向上互相隔開間隔而設置之複數個風扇葉片。在風扇葉片上,形成包含正壓面與負壓面之翼面。風扇葉片在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下,具有於翼面交替形成凹部與凸部之翼剖面形狀。
又,日本特開2010-101222號公報(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一種橫流扇,其目的在於一方面同時抑制峰值聲與異音,並即使使翼傾斜,性能仍不會惡化而降低消耗電力,且使利用模具之樹脂成型較容易。
專利文獻4中揭示之橫流扇,係藉由在中心軸線方向複數積層包含複數個葉片部之葉輪而形成。相對旋轉中心線垂直之葉片部之剖面之中心點,隨著自葉片部之根部朝向
前端部,以旋轉中心線為中心朝向旋轉方向前方側或旋轉方向後方側位移,且位移至徑向外側。
又,日本特開平10-148196號公報(專利文獻5)及日本特開平11-264394號公報(專利文獻6)中,揭示有以低噪音、高效率、且容易變更翼形狀或風扇長度而可靠性較高、廉價為目的之橫流風扇。在專利文獻5及6所揭示之橫流風扇中,在左右一對之端板間以同心狀環狀地配置橫剖面為圓弧狀之複數個翼,且以特定角度傾斜設置。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5841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5841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1-8514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0-101222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平10-148196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平11-264304號公報
如上述專利文獻1~3所揭示般,作為橫流扇或離心扇之風扇葉片,已知有在翼面交替形成有凹部與凸部者。根據如此之風扇葉片之翼剖面形狀,風扇旋轉時,凹部中會產生空氣流之渦流(2次流),藉此,通過翼面之空氣流(主流)沿著凹部中所產生之渦流之外側流動。藉此,由於風扇葉片顯示以形成有渦流之大小使翼剖面形狀厚片化之厚片翼
之狀態,故可使風扇之送風能力提高。
另一方面,利用樹脂形成如此之風扇之情形時,有必要使風扇之成型品自樹脂成型用之模具脫模。然而,根據脫模時之模具與風扇之成型品相互之狀態,表面壓會自模具之側面作用於風扇葉片之翼面。藉此,在形成於翼面之凸部之位置上會產生拉伸應力,從而有風扇之成型品在風扇葉片之根部斷裂之虞。尤其,使用相對風扇之旋轉軸具有傾斜之偏斜翼作為風扇葉片之情形時,有必要一方面在脫模時使模具與風扇之成型品相對旋轉,並自模具拔出成型品。該情形時,由於根據相對之旋轉速度之些許之偏差,會於風扇葉片之翼面上作用過大之表面壓,故風扇之成型品在風扇葉片之根部斷裂之虞增大。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利用樹脂之成型性優異之風扇、成型用模具及流體輸送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風扇,為利用樹脂形成之風扇。風扇具備:複數個葉片部,其形成包含配置於風扇之旋轉方向側之正壓面、及配置於正壓面之背面側之負壓面之翼面,且在周向上互相隔開間隔而設置;及支持部,其係設置於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葉片部之一端,且將複數個葉片部互相連接。葉片部在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下,具有正壓面與負壓面之間之中心線相交於內周側之翼前端之內緣部、及該中心線相交於外周側之翼前端之外緣部。隨著風扇之旋轉,於翼面上產生在內緣部與外
緣部之間流動之流體流。
葉片部在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下,具有於正壓面及負壓面之至少任一方形成複數個凹部之翼剖面形狀。葉片部係以使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之翼剖面之面積,隨著自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葉片部之一端朝向另一端而變小之方式形成。
在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葉片部之一端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葉片部之情形,獲得第1翼剖面,在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葉片部之一端與另一端之間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葉片部之情形,獲得第2翼剖面。以使形成第2翼剖面之外周之翼周線遍及其全周而以等距離向外側移動之方式放大第2翼剖面,直到內緣部及外緣部之間之長度在第1翼剖面與第2翼剖面上成為彼此相等,且將經放大之第2翼剖面之中心線以該中心線上之內緣部及外緣部分別與第1翼剖面之內緣部及外緣部一致之方式重合於第1翼剖面。在該情形下,相較於形成於第1翼剖面之凹部之底部與第2翼剖面之中心線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之底部之背面側之翼面與第2翼剖面之中心線之間之長度較大。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風扇為利用樹脂形成之風扇。風扇具備:複數個葉片部,其係形成包含配置於風扇之旋轉方向側之正壓面、及配置於正壓面之背面側之負壓面之翼面,且在周向上互相隔開間隔而設置;及支持部,其係設置於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葉片部之一端,且將複數個葉
片部互相連接。葉片部在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下,具有正壓面與負壓面之間之中心線相交於內周側之翼前端之內緣部、及該中心線相交於外周側之翼前端之外緣部。隨著風扇之旋轉,於翼面上產生在內緣部與外緣部之間流動之流體流。
葉片部在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下,具有於正壓面及負壓面之至少任一方形成複數個凹部之翼剖面形狀。葉片部係以使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之翼剖面之面積,隨著自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葉片部之一端朝向另一端而變小之方式形成。
在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葉片部之一端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葉片部之情形,獲得第1翼剖面,在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葉片部之一端與另一端之間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葉片部之情形,獲得第2翼剖面。以使放大前之第2翼剖面與放大後之第2翼剖面成為相似形狀之關係之方式放大第2翼剖面,直到內緣部及外緣部之間之長度在第1翼剖面與第2翼剖面上成為彼此相等,且將經放大之第2翼剖面之中心線以其中心線上之內緣部及外緣部分別與第1翼剖面之內緣部及外緣部一致之方式重合於第1翼剖面。在該情形下,相較於形成於第1翼剖面之凹部之底部與第2翼剖面之中心線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之底部之背面側之翼面與第2翼剖面之中心線之間之長度較長。
根據如此般構成之風扇,葉片部在連接於支持部之葉片
部之一端側且凹部之底部之背面側形成為厚片。藉此,樹脂製之風扇之製造時,在使風扇之成型品自成型用模具脫模時,可防止風扇之成型品在葉片部之一端斷裂。藉此,可提高利用樹脂之風扇之成型性。
又,較好的是,葉片部具有形成於正壓面及負壓面之任一方之凹部在正壓面及負壓面之任一另一方形成凸部之翼剖面形狀。相較於形成於第1翼剖面之凹部之底部與第2翼剖面之中心線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之底部之背面側之凸部之頂部與第2翼剖面之中心線之間之長度較長。
根據如此般構成之風扇,葉片部在連接於支持部之葉片部之一端側且凹部之底部之背面側所配置之凸部形成為厚片。樹脂製之風扇之製造時,在使風扇之成型品自成型用模具脫模時,可防止風扇之成型品在葉片部之一端斷裂。藉此,可提高利用樹脂之風扇之成型性。
又,較好的是,形成於第1翼剖面之凸部,形成對應於該凸部且曲率大於形成於第2翼剖面之凸部之翼面。根據如此般構成之風扇,由於在第1翼剖面上形成為厚片之凸部,為較第2翼剖面上之凸部更突出之形狀,故由各翼剖面之凸部形成之翼面之曲率中產生差。
又,較好的是,葉片部係以使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之翼剖面,在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葉片部之一端與另一端之間於風扇之旋轉方向上位移之方式形成。
根據如此般構成之風扇,儘管使風扇之成型品自成型用
模具脫模時表面壓自模具作用於翼面之虞較大,仍可進一步確實地防止風扇之成型品在葉片部之一端斷裂。
又,較好的是,於排列於周向之複數個葉片部之內側形成內側空間,於其外側形成外側空間。上述任一者所揭示之風扇係在自風扇之旋轉軸方向觀察之情形下,自相對於旋轉軸之一側之外側空間將流體引入內側空間,且將引入之流體送出至相對於旋轉軸之另一側之外側空間之橫流扇。根據如此般構成之風扇,可實現利用樹脂之成型性優異之橫流扇。
又,較好的是,於排列於周向之複數個葉片部之內側形成內側空間,於其外側形成外側空間。上述任一者所揭示之風扇係自內側空間將流體送出至外側空間之離心扇。根據如此般構成之風扇,可實現利用樹脂之成型性優異之離心扇。
根據本發明之成型用模具,其係用以成型上述任一者所揭示之風扇。根據如此般構成之成型用模具,使風扇之成型品自成型用模具脫模時,可防止成型品在葉片部之一端斷裂。
根據本發明之流體輸送裝置,其具備送風機,該送風機包含上述任一者所揭示之風扇、及連結於風扇且使複數個葉片部旋轉之驅動馬達。根據如此般構成之流體輸送裝置,利用送風能力優異之樹脂製風扇,可使流體輸送裝置之性能提高。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利用樹脂之成型性優異之風扇、成型用模具及流體輸送裝置。
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另,以下所參照之圖式中,對相同或與其相當之構件,標註相同序號。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橫流扇之立體圖。圖2係顯示構成圖1中之橫流扇之葉輪之1個之立體圖。
參照圖1及圖2,本實施形態之橫流扇(橫流風扇)100具有複數個風扇葉片21。橫流扇100整體上具有大致圓筒形之外觀,複數個風扇葉片21配置於該大致圓筒形之周面。橫流扇100係利用樹脂形成。橫流扇100以圖中所示之假想之中心軸101為中心,在箭頭103所示之方向旋轉。
橫流扇100係利用旋轉之複數個風扇葉片21,在與旋轉軸即中心軸101正交之方向上送風者。橫流扇100係在自中心軸101之軸向觀察之情形下,自相對於中心軸101之一側之外側空間將空氣引入風扇之內側空間,進而將引入之空氣輸送至相對於中心軸101之另一側之外側空間者。橫流扇100在與中心軸101正交之平面內形成與中心軸101交叉之方向上流動之空氣流。橫流扇100形成平行於中心軸101之平面狀之吹出流。
橫流扇100係以家庭用之電器設備等之適用於風扇之低
雷諾數區域之旋轉數使用。
橫流扇100係組合於中心軸101之軸向上排列之複數個葉輪12而構成。在各葉輪12中,複數個風扇葉片21係以中心軸101為中心在其周向上相互隔開間隔而設置。
橫流扇100進而具有作為支持部之外周框13。外周框13具有以中心軸101為中心環狀延伸之環形狀。外周框13係以將設置於各葉輪12之複數個風扇葉片21互相連接之方式設置。外周框13具有端面13a及端面13b。端面13a係面向沿著中心軸101之軸向之一方向而形成。端面13b係配置於端面13a之背面側,且面向沿著中心軸101之軸向之另一方向而形成。
若關注於中心軸101之軸向上依序排列之、圖1中之葉輪12A、葉輪12B及葉輪12C,則葉輪12A包含外周框13A、及複數個風扇葉片21,葉輪12B包含外周框13B、及複數個風扇葉片21,葉輪12C包含外周框13C、及複數個風扇葉片21。
設置於葉輪12A之複數個風扇葉片21係以直立設置於外周框13A之端面13a上,且沿著中心軸101之軸向在自外周框13A遠離之方向上板狀延伸之方式形成。設置於葉輪12B之複數個風扇葉片21直立設置於外周框13B之端面13a上,沿著中心軸101之軸向在自外周框13B遠離之方向上板狀延伸,且連接於外周框13A之端面13b。設置於葉輪12C之複數個風扇葉片21直立設置於外周框13C之端面13a上,沿著中心軸101之軸向在自外周框13C遠離之方向上板狀延
伸,且連接於外周框13B之端面13b。
在圖2中,代表性地顯示由外周框13A與複數個風扇葉片21構成之葉輪12A。在橫流扇100之製造步驟中,圖2中所示之形態之葉輪12係利用樹脂成型而製造。再者,藉由將所製得之複數個葉輪12相互連接,可獲得圖1中之橫流扇100之形態。
圖3係顯示圖2中之葉輪之前視圖。在圖3中,部分顯示自中心軸101之軸向,即橫流扇100之旋轉軸方向觀察之葉輪。
參照圖2及圖3,風扇葉片21具有內周側翼前端部28及外周側翼前端部29。內周側翼前端部28配置於風扇葉片21之內周側之端部。外周側翼前端部29配置於風扇葉片21之外周側之端部。風扇葉片21係以在內周側翼前端部28與外周側翼前端部29之間具有薄壁之翼剖面之方式形成。
風扇葉片21上,形成有包含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之翼面23。正壓面24配置於橫流扇100之旋轉方向側,負壓面25配置於正壓面24之背面側。橫流扇100旋轉時,隨著在翼面23上產生空氣流,正壓面24上產生相對較大之壓力分佈,負壓面25上產生相對較小之壓力分佈。風扇葉片21作為整體,具有以使正壓面24側為凹、負壓面25側為凸之方式,在內周側翼前端部28與外周側翼前端部29之間彎曲之形狀。
風扇葉片21具有根部31及前端部32。風扇葉片21在根部31與前端部32之間沿著中心軸101之軸向延伸。根部31連
接於外周框13之端面13a。前端部32設置於風扇葉片21在自外周框13之端面13a遠離之方向延伸之前端。前端部32連接於鄰接之葉輪12之外周框13之端面13b。
在圖3中,顯示有在根部31利用與中心軸101正交之平面(與橫流扇100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風扇葉片21之情形時獲得之翼剖面21P、在前端部32利用與中心軸101正交之平面切斷風扇葉片21之情形時獲得之翼剖面21Q、及在根部31與前端部32之間之任意位置利用與中心軸101正交之平面切斷風扇葉片21之情形時獲得之翼剖面21R。
風扇葉片21係以由與中心軸101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之翼剖面之面積隨著自根部31朝向前端部32而變小之方式形成。即,根部31與前端部32之間之任意位置之翼剖面21R之面積小於根部31之翼剖面21P之面積,前端部32之翼剖面21Q之面積小於翼剖面21P之面積及翼剖面21R之面積。
如此之風扇葉片21具有之梢細之錐形狀為在圖2中所示之葉輪12之樹脂成型時,考慮到將葉輪12之成型品自成型用模具脫模時之脫模斜度者。
風扇葉片21係以由與中心軸101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之翼剖面在根部31與前端部32之間於橫流扇100之旋轉方向位移之方式形成。在本實施形態中,風扇葉片21係以其翼剖面隨著自根部31朝向前端部32,位移至箭頭103所示之橫流扇100之旋轉方向前方側之方式形成。即,根部31與前端部32之間之任意位置之翼剖面21R,在較根部31之
翼剖面21P更靠向橫流扇100之旋轉方向前方側偏離而定位,前端部32之翼剖面21Q位於較翼剖面21P及翼剖面21R更靠向橫流扇100之旋轉方向前方側。
如此般,在本實施形態之橫流扇100中,作為風扇葉片21,使用相對風扇之旋轉軸即中心軸101具有傾斜之偏斜翼。
在圖3中,顯示有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之厚度方向(連結正壓面24與負壓面25之方向)之中心線106。
中心線106以將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二分為正壓面24側與負壓面25側之方式在翼剖面中延伸。風扇葉片21在中心線106相交於外周側翼前端部29之位置具有外緣部27,在中心線106相交於內周側翼前端部28之位置具有內緣部26。內緣部26配置於風扇葉片21之內周側。外緣部27配置於風扇葉片21之外周側。中心線106在外緣部27與內緣部26之間連續延伸。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在內緣部26與外緣部27之間彎曲延伸。
圖4係顯示圖3中之風扇葉片之根部與前端部之間之翼剖面之剖面圖。在圖4中,顯示有圖3中之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21R。
參照圖3及圖4,風扇葉片21具有於翼面23之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之至少任一方形成複數個凹部之翼剖面形狀。在本實施形態中,正壓面24上形成有複數個凹部41,負壓面25上形成有複數個凹部42。更具體而言,正壓面24上形成有3個凹部41,負壓面25上形成有2個凹部42。正壓面24
上,形成有較形成於負壓面25之凹部42更多數之凹部41。
正壓面24上,進而形成有複數個凸部46。凸部46係向著橫流扇100之旋轉方向前方側突出而形成。利用相互鄰接配置之凸部46間之谷部分,形成有凹部41。凹部41與凸部46係在連結內緣部26與外緣部27之方向交替排列形成。
負壓面25上,進而形成有複數個凸部47。凸部47係向著橫流扇100之旋轉方向後方側突出而形成。利用相互鄰接配置之凸部47間之谷部分,形成有凹部42。凹部42與凸部47係在連結內緣部26與外緣部27之方向交替排列形成。
凹部41與凸部47形成於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之正反對應之位置,凸部46與凹部42形成於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之正反對應之位置。即,在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於正壓面24之凹部41在負壓面25上構成凸部47,形成於負壓面25之凹部42在正壓面24上構成凸部46。在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上正反對應而形成之凹部及凸部,具有大致U字狀之相同剖面形狀。
凹部41、42形成沿著中心軸101之軸向延伸之槽(凹)形狀。包含凹部41、42之槽部,係在中心軸101之軸向之風扇葉片21之一端與另一端之間,即根部31與前端部32之間連續延伸而形成。包含凹部41、42之槽部係在根部31與前端部32之間以直線狀延伸而形成。
另,在上述中,雖參照顯示有翼剖面21R之圖4,而針對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形狀進行說明,但風扇葉片21在中心軸101之軸向之任一位置上均具有相同之翼剖面形狀。
在本實施形態之橫流扇100中,風扇葉片21在根部31側之凸部46、47形成為厚片。以下,就其構造詳細說明。圖5係顯示圖3中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剖面圖。在圖5中,顯示有圖3中之風扇葉片之翼剖面21P。
參照圖4及圖5,將翼剖面21R之厚度方向之中心線106特別稱為中心線106R,將翼剖面21P之厚度方向之中心線106特別稱為中心線106P。將翼剖面21R之內緣部26及外緣部27分別稱為內緣部26R及外緣部27R,將翼剖面21P之內緣部26及外緣部27分別稱為內緣部26P及外緣部27P。在翼剖面21R上,中心線106R與正壓面24之間之長度,與中心線106R與負壓面25之間之長度相等。在翼剖面21P上,中心線106P與正壓面24之間之長度,與中心線106P與負壓面25之間之長度相等。
在翼剖面21R上,內緣部26R與外緣部27R之間之長度為L1,在翼剖面21P上,內緣部26P與外緣部27P之間之長度為L2。在具有梢細之錐形狀之風扇葉片21中,內緣部26P與外緣部27P之間之長度L2,大於內緣部26R與外緣部27R之間之長度L1(L1<L2)。
圖6係放大圖4中之翼剖面之圖。參照圖4至圖6,以使翼剖面21R之內緣部26R與外緣部27R之間之長度L1與翼剖面21P之內緣部26P與外緣部27P之間之長度L2相等之方式,放大翼剖面21R。此時,在本實施形態中,以使形成翼剖面21R之外周之翼周線遍及其全周以等距離g向外側移動之方式,放大翼剖面21R。形成翼剖面21R之外周之翼周線
為封閉曲線。藉此,可獲得圖6中所示之翼剖面21R'。
圖7係顯示圖3中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另一剖面圖。參照圖7,在圖5中之翼剖面21P上,替代中心線106P,而重合圖6中所示之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此時,以中心線106R上所規定之內緣部26R及外緣部27R分別與翼剖面21P之內緣部26P及外緣部27P一致之方式,重合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
在本實施形態之橫流扇100中,相較於形成於翼剖面21P之正壓面24之凹部41之底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41之背面側之負壓面25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較長(T1>T2,T7>T8,T9>T10)。又,相較於形成於翼剖面21P之負壓面25之凹部42之底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42之背面側之正壓面24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較長(T3>T4,T5>T6)。
另,凹部41、42形成槽形狀,凹部41、42之底部係該槽形狀之深度為最深之位置。
在本實施形態中,凹部41與凸部47形成於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之正反對應之位置,凸部46與凹部42形成於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之正反對應之位置。
在如此之構成中,相較於形成於翼剖面21P之正壓面24之凹部41之底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41之背面側之凸部47之頂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較長(劃出通過凹部41之底部、與配置於該凹部41之背面側之凸部47之頂部之直線,且假定該直線與中心線106R相交之
點之情形時,自凸部47之頂部至該交點之長度大於自凹部41之底部至該交點之長度)。又,相較於形成於翼剖面21P之負壓面25之凹部42之底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42之背面側之凸部46之頂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較長(劃出通過凹部42之底部與配置於該凹部42之背面側之凸部46之頂部之直線,且假定該直線與中心線106R相交之點之情形時,自凸部46之頂部至該交點之長度大於自凹部42之底部至該交點之長度)。
另,凸部46、47形成凸形狀,凸部46、47之頂部為該凸形狀最突出之位置。
風扇葉片21在與根部31之翼剖面21P之比較中,在根部31與前端部32之間之任一位置上具有滿足以上所說明之T1~T10之大小關係之翼剖面21R。
圖8係顯示沿著圖3中之VIII-VIII線上之風扇葉片之剖面圖。在圖4及圖5中,顯示有形成於內緣部26與外緣部27之間之中央附近之凹部41s、與配置於其背面側之凸部47s。在圖8中,顯示有沿著中心軸101之軸向之風扇葉片21之縱剖面,且為通過凹部41s之底部與凸部47s之頂部之位置之風扇葉片21之剖面形狀。
參照圖8,顯示位於根部31與前端部32之間之中心之假想之直線33。再者,顯示有連結前端部32之正壓面24與負壓面25之間之中心點51、與直線33上之正壓面24與負壓面25之間之中心點52之假想之直線50。
在本實施形態中,風扇葉片21在根部31側之凸部47中,
具有與前端部32側之凸部47相比較更形成為厚片之厚片部56。因此,根部31之正壓面24與負壓面25之間之中心點53不存在於直線50上,而存在於較直線50更靠近形成有凸部47之負壓面25側之位置。
另,在上述中,雖於圖8中顯示通過凹部41s之底部與凸部47s之頂部之位置之剖面而針對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形狀進行說明,但在通過其他凹部之底部與凸部之頂部之位置,風扇葉片21均具有相同之翼剖面形狀。
參照圖4及圖5,形成於翼剖面21P之凸部46、47,形成對應於該凸部46、47且曲率大於形成於翼剖面21R之凸部46、47之翼面23。例如,形成於翼剖面21P之凸部47s,形成曲率大於形成於翼剖面21R之凸部47s之翼面23。
在本實施形態之橫流扇100中,以全部滿足以上所說明之複數個關係之方式,將風扇葉片21在根部31側之凸部46、47形成為厚片。另,風扇葉片21亦可以根據選自以上所說明之複數個關係之至少1個關係之方式,在根部31側之凸部46、47形成為厚片。
若針對以上所說明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橫流扇100之構造概括說明,則作為本實施形態之風扇之橫流扇100為利用樹脂形成之風扇。橫流扇100具備:作為形成包含配置於風扇之旋轉方向側之正壓面24、與配置於正壓面24之背面側之負壓面25之翼面23,且在周向上相互隔開間隔而設置之複數個葉片部之風扇葉片21;與作為設置於作為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風扇葉片21之一端之根部31,且將複數
個風扇葉片21互相連接之支持部之外周框13。風扇葉片21在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下,具有正壓面24與負壓面25之間之中心線106相交於作為內周側之翼前端之內周側翼前端部28之內緣部26、與該中心線106相交於作為外周側之翼前端之外周側翼前端部29之外緣部27。隨著風扇之旋轉,翼面23上會產生作為在內緣部26與外緣部27之間流動之流體流之空氣流。
風扇葉片21在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下,具有於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之至少任一方形成複數個凹部41、42之翼剖面形狀。風扇葉片21係以使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之翼剖面之面積,隨著自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風扇葉片21之根部31朝向作為另一端之前端部32而變小之方式形成。
在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風扇葉片21之根部31利用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風扇葉片21之情形,獲得作為第1翼剖面之翼剖面21P,在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風扇葉片21之根部31與前端部32之間利用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風扇葉片21之情形,獲得作為翼剖面之翼剖面21R。內緣部26及外緣部27之間之長度在翼剖面21P與翼剖面21R上彼此相等之前,以使形成翼剖面21R之外周之翼周線遍及其全周以等距離向外側移動之方式放大翼剖面21R,且使經放大之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以該中心線106R上之內緣部26R及外緣部27R分別與翼剖面21P之內緣部26P及外緣部27P一致之方式重合於翼剖面21P。在該情形下,
相較於形成於翼剖面21P之凹部41、42之底部與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41、42之底部之背面側之翼面23與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較長。
圖9係顯示使用圖1中之橫流扇之空氣調節機之剖面圖。參照圖9,空氣調節機210包含設置於室內且設置室內側熱交換器229之室內機220、與設置於室外且設置室外側熱交換器及壓縮機之未圖示之室外機。室內機220及室外機,係利用用以使冷卻劑氣體在室內側熱交換器229與室外側熱交換器之間循環之配管而連接。
室內機220具有送風機215。送風機215包含橫流扇100、用以使橫流扇100旋轉之未圖示之驅動馬達、及用以隨著橫流扇100之旋轉而產生特定之氣流之殼體222。
殼體222具有機殼222A及前面板222B。機殼222A受支持於室內之壁面,前面板222B係裝卸自由地安裝於機殼222A。前面板222B之下端部與機殼222A之下端部之間隙中,形成有吹出口225。吹出口225形成為在室內機220之寬度方向延伸之大致矩形,且面對前方下方而設置。在前面板222B之上表面上,形成有格柵狀之吸入口224。
與前面板222B對向之位置上,設置有用以捕集、除去自吸入口224吸入之空氣所含之塵埃之濾氣器228。形成於前面板222B與濾氣器228之間之空間中,設置有未圖示之濾氣器清掃裝置。利用濾氣器清掃裝置,可自動除去累積於
濾氣器228中之塵埃。
在殼體222之內部,形成有自吸入口224向吹出口225流通空氣之送風通道226。於吹出口225中,設置有可變更左右方向之吹出角度之縱通氣孔232、與可將上下方向之吹出角度變更為前上方、水平方向、前下方及正下方之複數個橫通氣孔231。
在送風通道226之路徑上之橫流扇100與濾氣器228之間,配置有室內側熱交換器229。室內側熱交換器229具有於上下方向並設複數段、且於前後方向並設複數行之蜿蜒之未圖示之冷卻劑管。室內側熱交換器229與設置於屋外之室外機之壓縮機連接,藉由壓縮機之驅動使冷凍循環運轉。藉由冷凍循環之運轉,在冷氣運轉時將室內側熱交換器229冷卻至較周圍溫度更低溫,在暖氣運轉時將室內側熱交換器229加熱至較周圍溫度更高溫。
圖10係放大顯示圖9中之空氣調節機之吹出口附近之剖面圖。參照圖9及圖10,殼體222具有前方壁部251及後方壁部252。前方壁部251及後方壁部252係相互隔開間隔而相向配置。
在送風通道226之路徑上,以位於前方壁部251與後方壁部252之間之方式配置有橫流扇100。在前方壁部251上,形成有朝向橫流扇100之外周面突出,而使橫流扇100與前方壁部251之空隙縮小之突出部253。在後方壁部252上,形成有朝向橫流扇100之外周面突出,而使橫流扇100與後方壁部252之空隙縮小之突出部254。
殼體222具有上側引導部256及下側引導部257。送風通道226在較橫流扇100更靠向空氣流之下游側,由上側引導部256及下側引導部257規定。
上側引導部256及下側引導部257分別自前方壁部251及後方壁部252相連,且朝向吹出口225延伸。上側引導部256及下側引導部257係以如下之方式形成:以使上側引導部256成為內周側、下側引導部257成為外周側之方式,使由橫流扇100所送出之空氣轉彎,而向前下方引導。上側引導部256及下側引導部257係以越自橫流扇100朝向吹出口225,則送風通道226之剖面積越為放大之方式形成。
在本實施形態中,前方壁部251及上側引導部256一體化形成於前面板222B。後方壁部252及下側引導部257一體化形成於機殼222A。
圖11係顯示圖9中之空氣調節機之吹出口附近產生之空氣流之剖面圖。參照圖9至圖11,在送風通道226上之路徑上,位於較橫流扇100更靠向空氣流之上游側而形成上游側外側空間246,位於橫流扇100之內側(排列於周向之複數個風扇葉片21之內周側)而形成內側空間247,位於較橫流扇100更靠向空氣流之下游側而形成下游側外側空間248。
橫流扇100旋轉時,以突出部253、254為界,於送風通道226之上游側區域241中,形成自上游側外側空間246通過風扇葉片21之翼面23上而朝向內側空間247之空氣流261,以突出部253、254為界,在送風通道226之下游側區
域242中,形成自內側空間247通過風扇葉片21之翼面23上而朝向下游側外側空間248之空氣流261。此時,在鄰接於前方壁部251之位置上,形成空氣流之強制渦流262。
另,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以空氣調節機為例進行說明,但此外,例如,在空氣淨化機或加濕機、冷卻裝置、換氣裝置等之輸送流體之裝置中,可應用本發明之橫流扇。
圖12係顯示圖1中之橫流扇之製造時使用之成型用模具之剖面圖。參照圖12,成型用模具160具有固定側模具164及可動側模具162。利用固定側模具164及可動側模具162,規定有與橫流扇100大致相同形狀且注入流動性之樹脂之腔室166。
成型用模具160中,可設置用以提高注入腔室166中之樹脂之流動性之未圖示之加熱器。如此之加熱器之設置,例如,在使用如含有玻璃纖維之AS(丙烯腈及苯乙烯之共聚化合物)樹脂之使強度增加之合成樹脂之情形下尤其有效。
另,後述之實施形態2之離心扇10亦係利用具有與圖12中之成型用模具160相同之構造之模具製造。
圖13A及圖13B係顯示使用圖12中之成型用模具製造圖2中之葉輪之步驟之剖面圖。在圖中,顯示有圖8中所示之風扇葉片21之縱剖面、與對應該縱剖面之可動側模具162之剖面。
參照圖13A,藉由在腔室166中注入樹脂,並使樹脂硬
化,使具備外周框13、與自其端面13a延伸之複數個風扇葉片21之葉輪12成型。成型後,為使葉輪12之成型品自成型用模具160脫模,使可動側模具162在自外周框13遠離之方向(箭頭107所示之方向)滑動移動。此時,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風扇葉片21,由於使用相對風扇之旋轉軸即中心軸101具有傾斜之偏斜翼,故有必要一方面使可動側模具162以葉輪12之旋轉軸(中心軸101)為中心旋轉,並使可動側模具162滑動移動。
該情形時,只要可動側模具162之旋轉與滑動移動之同步中略微產生偏差,即會導致表面壓自可動側模具162作用於風扇葉片21之翼面23。在圖13B中,作為其一例,顯示有旋轉速度相對於可動側模具162之滑動移動之速度稍快之情形。此時,可動側模具162之側面162b與風扇葉片21之正壓面24之間會產生微小之空隙,另一方面,可動側模具162之側面162a與風扇葉片21之負壓面25干涉,從而表面壓作用於負壓面25。
圖14係顯示葉輪之成型品之脫模時,表面壓自可動側模具作用於風扇葉片之正壓面側之情形時,於風扇葉片之根部產生之應力之風扇葉片根部之剖面圖。圖15係顯示葉輪之成型品之脫模時,表面壓自可動側模具作用於風扇葉片之負壓面側之情形時,於風扇葉片之根部產生之應力之風扇葉片根部之剖面圖。
參照圖14,葉輪12之成型品之脫模時,表面壓自可動側模具162作用於風扇葉片21之正壓面24之情形時,形成於
正壓面24之凸部64中會產生拉伸應力,形成於正壓面24之凹部41中會產生壓縮應力。參照圖15,葉輪12之成型品之脫模時,表面壓自可動側模具162作用於風扇葉片21之負壓面25之情形時,形成於負壓面25之凸部47中會產生拉伸應力,形成於負壓面25之凹部42中會產生壓縮應力。
在產生有拉伸應力之部位中,使風扇葉片21之根部31自外周框13之端面13a剝離。其結果,葉輪12之成型品之脫模時,會產生風扇葉片21在根部31附近之凸部46、47中斷裂之虞。
與此相對,在本實施形態之橫流扇100中,於產生拉伸應力之部位,即風扇葉片21之根部31附近之凸部46、47中設置厚片部56。根據如此之構成,可確保風扇葉片21在凸部46、47之強度,從而防止風扇葉片21斷裂。
若假定設想於凹部41、42設置有厚片部之情形,則為防止風扇葉片21之斷裂,尤其有必要進行加厚直到在根部附近填補凹部41、42之槽形狀之程度。該情形時,會產生風扇葉片21之重量增大而驅動橫流扇100之馬達大型化之問題、或風扇葉片21之原材料之必要量增大之問題。與此相對,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產生拉伸應力之凸部46、47中設置厚片部56,故可有效地使風扇葉片21之有破損之虞之部位具有強度。
圖16係顯示在圖10中所示之上游側區域中,風扇葉片之翼面上產生之現象之剖面圖。
參照圖16,在上游側區域241中,形成自上游側外側空
間246朝向內側空間247之空氣流時,在風扇葉片21之翼面23上,產生自外緣部27流入,且通過翼面23上,而自內緣部26流出之空氣流。此時,在形成於正壓面24之凹部41中,形成逆時針旋轉之空氣流之渦流62(2次流),在形成於負壓面25之凹部42中,產生順時針旋轉之空氣流之渦流64。藉此,通過翼面23上之空氣流61、63(主流)沿著凹部41、42中產生之渦流62、64之外側流動。
圖17係顯示在圖10中所示之下游側區域中,風扇葉片之翼面上產生之現象之剖面圖。
參照圖17,在下游側區域242中,形成自內側空間247朝向下游側外側空間248之空氣流時,在風扇葉片21之翼面23上,會產生自內緣部26流入,且通過翼面23上,而自外緣部27流出之空氣流。此時,在形成於正壓面24之凹部41中,形成順時針旋轉之空氣流之渦流67(2次流),在形成於負壓面25之凹部42中,產生逆時針旋轉之空氣流之渦流69。藉此,通過翼面23上之空氣流66、68(主流)沿著凹部41、42中產生之渦流62、64之外側流動。
即,在橫流扇100中,若風扇葉片21自上游側區域241移動至下游側區域242,則翼面23上之空氣之流動方向反轉,隨之,凹部41、42中產生之渦流之旋轉方向亦反轉。
在本實施形態之橫流扇100中,儘管風扇葉片21具有薄壁之翼剖面形狀,但顯示以形成有渦流(2次流)之凹部41、42之深度之大小使翼剖面形狀厚片化之厚片翼之狀態。其結果,可使風扇葉片21所產生之揚力大幅增大。
若假定設想於凹部41、42設置有厚片部之情形,則由於凹部41、42之深度較小,故有損在風扇葉片21之根部31之附近由渦流之產生帶來之上述厚片翼之效果。與此相對,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凸部46、47中設置厚片部56,故可充分發揮由渦流之產生帶來之上述厚片翼之效果。
根據如此般構成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橫流扇100,由於在風扇葉片21之根部31附近之凸部46、47中設置厚片部56,故可在葉輪12之成型品之脫模時防止風扇葉片21之斷裂。藉此,可提高樹脂製之橫流扇100之成型性。此時,由於不會損壞形成於翼面23之凹部41、42之凹形狀地設置厚片部56,故可充分發揮凹部41、42之送風能力提高之效果。又,由於在於葉輪12之成型品之脫模時會產生拉伸應力之部位中設置厚片部56,故可抑制風扇之重量不必要地增大。
在本實施形態中,首先,就應用本發明之風扇之離心扇之構造進行說明,接著,就使用該離心扇之送風機及空氣淨化機之構造進行說明。另,本實施形態之離心扇,與實施形態1之橫流扇100相比較,部分具備相同之構造。以下,對於重複之構造不重複其說明。
圖18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離心扇之立體圖。參照圖18,本實施形態之離心扇10具有複數個風扇葉片21。離心扇10作為整體具有大致圓筒形之外觀,複數個風扇葉
片21配置於該大致圓筒形之周面。離心扇10係利用樹脂一體化形成。離心扇10以圖18中所示之假想之中心軸101為中心,在箭頭103所示之方向旋轉。
離心扇10為利用進行旋轉之複數個風扇葉片21將自內周側引入之空氣輸送至外周側之風扇。離心扇10為利用離心力,自風扇之旋轉中心側在其半徑方向輸送空氣之風扇。離心扇10為多翼式風扇。離心扇10係以家庭用之電器設備等之適用於風扇之低雷諾數區域之旋轉數使用。
離心扇10進而具有作為支持部之外周框13p及外周框13q。外周框13p及外周框13q係以中心軸101為中心環狀地延伸而形成。外周框13p及外周框13q分別配置於在中心軸101之軸向上隔開距離之位置。在外周框13p上,介隔圓板部14,一體化形成有用以將離心扇10連結於驅動馬達之輪殼部16。
複數個風扇葉片21係在以中心軸101為中心之周向上相互隔開間隔而排列。複數個風扇葉片21在中心軸101之軸向之兩端,由外周框13p及外周框13q支持。風扇葉片21係以直立設置於外周框13p上且朝向外周框13q沿著中心軸101之軸向延伸之方式形成。
在離心扇10之製造步驟中,首先,利用樹脂成型一體化製造外周框13p、圓板部14、輪殼部16、與自外周框13p延伸之複數個風扇葉片21。進而,藉由將外周框13q連接於所製造之成型品,可獲得圖18中之離心扇10之形態。
風扇葉片21具有與實施形態1之圖3中之風扇葉片21相同
之翼剖面形狀。
即,風扇葉片21具有連接於外周框13p之根部31、與連接於外周框13q之前端部32。風扇葉片21係以其翼剖面之面積隨著自根部31朝向前端部32而變小之方式形成。風扇葉片21係以其翼剖面在根部31與前端部32之間於橫流扇100之旋轉方向位移之方式形成。風扇葉片21具有在翼面23之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之至少任一方形成複數個凹部之翼剖面形狀。風扇葉片21在根部31側之凸部形成為厚片。
圖19係顯示使用圖18中之離心扇之送風機之剖面圖。圖20係顯示沿著圖19中之XX-XX線上之送風機之剖面圖。參照圖19及圖20,送風機320在外裝殼體326內具有驅動馬達328、離心扇10、及殼體329。
驅動馬達328之輸出軸,連結於與離心扇10一體化成型之輪殼部16。殼體329具有誘導壁329a。誘導壁329a係利用配置於離心扇10之外周上之大致3/4圓弧形成。誘導壁329a一方面將因風扇葉片21之旋轉而產生之氣流誘導至風扇葉片21之旋轉方向,並使氣流之速度增大。
殼體329中形成有吸入部330及吹出部327。吸入部330係位於中心軸101之延長上形成。吹出部327係自誘導壁329a之一部分在誘導壁329a之接線方向之一方開放形成。吹出部327呈自誘導壁329a之一部分向誘導壁329a之接線方向之一方突出之角筒形狀。
藉由驅動馬達328之驅動,離心扇10在箭頭103所示之方
向旋轉。此時,空氣自吸入部330被引入殼體329內,且自離心扇10之內周側空間331向外周側空間332輸送。輸送至外周側空間332之空氣沿著箭頭304所示之方向於周向上流動,且通過吹出部327送風至外部。
圖21係顯示使用圖18中之離心扇之空氣淨化機之剖面圖。參照圖21,空氣淨化機340具有外殼344、送風機350、風道345、及(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微粒空氣過濾器))過濾器341。
外殼344具有後壁344a及頂壁344b。外殼344中形成有用以吸入設置有空氣淨化機340之室內之空氣之吸入口342。吸入口342形成於後壁344a。外殼344中,進而形成有向室內放出淨化空氣之吹出口343。吹出口343形成於頂壁344b。一般而言,空氣淨化機340係以使後壁344a與室內壁對向之方式設置於壁邊。
過濾器341在外殼344之內部,與吸入口342相向配置。通過吸入口342導入至外殼344內部之空氣通過過濾器341。藉此,除去空氣中之異物。
送風機350係為將室內之空氣吸引至外殼344內部,且將利用過濾器341所淨化之空氣通過吹出口343輸送至室內而設置。送風機350具有離心扇10、殼體352、及驅動馬達351。殼體352具有誘導壁352a。殼體352中,形成有吸入部353及吹出部354。
風道345設置於送風機350之上方,係作為將淨化空氣自殼體352引導至吹出口343之導風路設置。風道345具有形
成其下端與吹出部354相連且其上端開放之角筒形之形狀。風道345係以將自吹出部354所吹出之淨化空氣朝向吹出口343誘導至層流之方式形成。
在具備如此之構成之空氣淨化機340中,藉由送風機350之驅動,風扇葉片21旋轉,而將室內之空氣自吸入口342吸入外殼344內。此時,於吸入口342及吹出口343間產生空氣流,利用過濾器341除去吸入之空氣所含之塵埃等異物。
通過過濾器341所獲得之淨化空氣被吸入殼體352內部。此時,吸入殼體352內之淨化空氣,利用風扇葉片21周圍之誘導壁352a成為層流。成為層流之空氣沿著誘導壁352a被誘導至吹出部354,且自吹出部354送風至風道345內。空氣自吹出口343向外部空間放出。
另,在本實施形態中,雖舉空氣淨化機為例進行說明,但此外,例如,空氣調節機(空氣調節裝置)或加濕機、冷卻裝置、換氣裝置等之輸送流體之裝置中,可應用本發明之離心扇。
根據如此般構成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離心扇10,可同樣獲得實施形態1所揭示之效果。
在本實施形態中,就圖4至圖7中所示之風扇葉片21之形狀之各種變化例進行說明。
圖22係顯示第1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與前端部之間之翼剖面之剖面圖。圖22中所示之翼剖面對應於圖3中之
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21R。圖23係顯示第1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剖面圖。圖23中所示之翼剖面對應於圖3中之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21P。
參照圖22及圖23,在本變化例中,正壓面24上形成有2個凹部41。2個凹部41係整體偏向較外緣部27更靠近內緣部26之側配置。正壓面24上,進而形成有凸部46。凸部46係朝向橫流扇100之旋轉方向前方側突出而形成。
負壓面25上,形成有1個凹部42。凹部42係偏向較外緣部27更靠近內緣部26之側配置。負壓面25上,進而形成有複數個凸部47。凸部47係朝向橫流扇100之旋轉方向後方側突出而形成。利用相互鄰接配置之凸部47間之谷部分,形成有凹部42。
凹部41與凸部47形成於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之正反對應之位置,凸部46與凹部42形成於正壓面24及負壓面25之正反對應之位置。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在對應凹部41、42及凸部46、47之位置彎曲,與此相對,翼剖面21P之中心線106P在對應凹部41、42及凸部46、47之位置彎曲。
圖24係放大圖22中之翼剖面之圖。圖25係顯示第1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另一剖面圖。
參照圖22至圖24,以使翼剖面21R之內緣部26R與外緣部27R之間之長度L1與翼剖面21P之內緣部26P與外緣部27P之間之長度L2相等之方式,放大翼剖面21R。此時,以使形成翼剖面21R之外周之翼周線遍及其全周以等距離向外側移動之方式,放大翼剖面21R。藉此,可獲得圖24
中所示之翼剖面21R'。
參照圖25,在圖23中之翼剖面21P上,替代中心線106P,重合圖24中所示之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此時,以使中心線106R上規定之內緣部26R及外緣部27R分別與翼剖面21P之內緣部26P及外緣部27P一致之方式,重合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
在本變化例中,相較於形成於翼剖面21P之正壓面24之凹部41之底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41之背面側之凸部47之頂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較長(T3>T4,T5>T6)。又,相較於形成於翼剖面21P之負壓面25之凹部42之底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42之背面側之凸部46之頂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較長(T1>T2)。
根據如此之構成,在本變化例中,亦將風扇葉片21在根部31側之凸部46、47形成為厚片。
圖26係顯示第2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與前端部之間之翼剖面之剖面圖。圖26中所示之翼剖面對應於圖3中之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21R。圖27係顯示第2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剖面圖。圖27中所示之翼剖面對應於圖3中之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21P。
參照圖26及圖27,在本變化例中,正壓面24上形成有3個凹部41。3個凹部41係整體偏向較外緣部27更靠近內緣部26之側配置。在本變化例中,圖26中所示之翼剖面21R上,未於正壓面24形成凹部及凸部。
圖28係放大圖26中之翼剖面之圖。圖29係顯示第2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另一剖面圖。
參照圖28,以使翼剖面21R之內緣部26R與外緣部27R之間之長度L1與翼剖面21P之內緣部26P與外緣部27P之間之長度L2相等之方式,放大翼剖面21R。此時,以使形成翼剖面21R之外周之翼周線遍及其全周以等距離向外側移動之方式,放大翼剖面21R。藉此,可獲得圖28中所示之翼剖面21R'。
參照圖29,在圖27中之翼剖面21P上,替代中心線106P,重合圖28中所示之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此時,以中心線106R上規定之內緣部26R及外緣部27R分別與翼剖面21P之內緣部26P及外緣部27P一致之方式,重合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
在本變化例中,相較於形成於翼剖面21P之正壓面24之凹部41之底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41之底部之背面側之負壓面25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較長(T1>T2,T3>T4,T5>T6)。
根據如此之構成,在本變化例中,風扇葉片21在根部31側且凹部41之背面側形成為厚片。
圖30係顯示第3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與前端部之間之翼剖面之剖面圖。圖30中所示之翼剖面對應於圖3中之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21R。圖31係顯示第3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剖面圖。圖31中所示之翼剖面對應於圖3中之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21P。
參照圖30及圖31,在本變化例中,正壓面24上形成有3個凹部41。3個凹部41係整體偏向較外緣部27更靠近內緣部26之側配置。負壓面25上形成有1個凹部42。該凹部42係整體偏向較內緣部26更靠近外緣部27之側配置。在本變化例中,在圖30中所示之翼剖面21R上,對應凹部41之背面側之負壓面25之位置上未形成凸部,對應凹部42之背面側之正壓面24之位置上未形成凸部。
圖32係放大圖30中之翼剖面之圖。圖33係顯示第3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另一剖面圖。
參照圖32,以翼剖面21R之內緣部26R與外緣部27R之間之長度L1與翼剖面21P之內緣部26P與外緣部27P之間之長度L2相等之方式,放大翼剖面21R。此時,以使形成翼剖面21R之外周之翼周線遍及其全周以等距離向外側移動之方式,放大翼剖面21R。藉此,可獲得圖32中所示之翼剖面21R'。
參照圖33,在圖31中之翼剖面21P上,替代中心線106P,重合圖32中所示之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此時,以使中心線106R上規定之內緣部26R及外緣部27R分別與翼剖面21P之內緣部26P及外緣部27P一致之方式,重合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
在本變化例中,相較於形成於翼剖面21P之正壓面24之凹部41之底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41之底部之背面側之負壓面25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較長(T1>T2,T3>T4,T5>T6)。又,相較於形成於翼剖面21P
之負壓面25之凹部42之底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形成於凹部42之底部之背面側之正壓面24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較長(T7>T8)。
根據如此之構成,在本變化例中,風扇葉片21在根部31側且凹部41及凹部42之背面側形成為厚片。
根據如此般構成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橫流扇,可同樣獲得實施形態1所揭示之效果。另,本變化例之風扇葉片21亦可應用於實施形態2之離心扇。
本實施形態之橫流扇,在自實施形態1中圖4中之翼剖面21R獲得圖6中之翼剖面21R'時放大翼剖面21R之方法,與實施形態1之橫流扇100不同。
圖34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風扇葉片之根部與前端部之間之翼剖面之剖面圖。圖34中所示之翼剖面對應於實施形態1之圖3中之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21R。圖35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剖面圖。圖35中所示之翼剖面對應於實施形態1之圖3中之風扇葉片21之翼剖面21P。
圖36係放大圖34中之翼剖面之圖。參照圖34至圖36,以翼剖面21R之內緣部26R與外緣部27R之間之長度L1與翼剖面21P之內緣部26P與外緣部27P之間之長度L2相等之方式,放大翼剖面21R。此時,在本實施形態之橫流扇中,以滿足放大前之翼剖面與放大後之翼剖面為相似形之方式,放大翼剖面21R。藉此,可獲得圖36中所示之翼剖面
21R'。
圖37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另一剖面圖。參照圖37,在圖35中之翼剖面21P上,替代中心線106P,重合圖36中所示之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此時,以使中心線106R上規定之內緣部26R及外緣部27R分別與翼剖面21P之內緣部26P及外緣部27P一致之方式,重合翼剖面21R'之中心線106R。
在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形成於翼剖面21P之正壓面24之凹部41之底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41之背面側之負壓面25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較長(T1>T2,T7>T8,T9>T10)。又,相較於形成於翼剖面21P之負壓面25之凹部42之底部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配置於凹部42之背面側之正壓面24與中心線106R之間之長度較長(T3>T4,T5>T6)。
根據如此般構成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之橫流扇,可同樣獲得實施形態1所揭示之效果。另,亦可將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之風扇葉片之構造應用於實施形態2之離心扇、或實施形態3之風扇葉片之各種變化例。
應認為,此次揭示之實施形態在所有點上為例示而並非限制者。本發明之範圍並非上述之說明而是利用申請專利範圍表示,且意圖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之含義及範圍內之所有變更。
本發明主要應用於空氣淨化機或空氣調節機等之具有送
風功能之家庭用之電器設備。
10‧‧‧離心扇
12‧‧‧葉輪
12A‧‧‧葉輪
12B‧‧‧葉輪
12C‧‧‧葉輪
13‧‧‧外周框
13A‧‧‧外周框
13a‧‧‧端面
13B‧‧‧外周框
13b‧‧‧端面
13C‧‧‧外周框
13p‧‧‧外周框
13q‧‧‧外周框
14‧‧‧圓板部
16‧‧‧輪殼部
21‧‧‧風扇葉片
21P‧‧‧翼剖面
21Q‧‧‧翼剖面
21R‧‧‧翼剖面
23‧‧‧翼面
24‧‧‧正壓面
25‧‧‧負壓面
26‧‧‧內緣部
26P‧‧‧內緣部
26R‧‧‧內緣部
27‧‧‧外緣部
27P‧‧‧外緣部
27R‧‧‧外緣部
28‧‧‧內周側翼前端部
29‧‧‧外周側翼前端部
31‧‧‧根部
32‧‧‧前端部
33‧‧‧直線
41‧‧‧凹部
41s‧‧‧凹部
42‧‧‧凹部
46‧‧‧凸部
47‧‧‧凸部
47s‧‧‧凸部
50‧‧‧直線
51‧‧‧中心點
52‧‧‧中心點
53‧‧‧中心點
56‧‧‧厚片部
62‧‧‧渦流
64‧‧‧渦流
67‧‧‧渦流
69‧‧‧渦流
100‧‧‧橫流扇
101‧‧‧中心軸
103‧‧‧箭頭
106‧‧‧中心線
106P‧‧‧中心線
106R‧‧‧中心線
110‧‧‧中心軸
160‧‧‧成型用模具
162‧‧‧可動側模具
164‧‧‧固定側模具
166‧‧‧腔室
210‧‧‧空氣調節機
215‧‧‧送風機
220‧‧‧室內機
222‧‧‧殼體
222A‧‧‧機殼
222B‧‧‧前面板
224‧‧‧吸入口
225‧‧‧吹出口
226‧‧‧送風通道
228‧‧‧濾氣器
229‧‧‧室內側熱交換器
231‧‧‧橫通氣孔
232‧‧‧縱通氣孔
241‧‧‧上游側區域
242‧‧‧下游側區域
246‧‧‧上游側外側空間
247‧‧‧內側空間
248‧‧‧下游側外側空間
251‧‧‧前方壁部
252‧‧‧後方壁部
253‧‧‧突出部
254‧‧‧突出部
256‧‧‧上側引導部
257‧‧‧下側引導部
262‧‧‧強制渦流
320‧‧‧送風機
326‧‧‧外裝殼體
327‧‧‧吹出部
328‧‧‧驅動馬達
329‧‧‧殼體
329a‧‧‧誘導壁
330‧‧‧吸入部
331‧‧‧內周側空間
332‧‧‧外周側空間
340‧‧‧空氣淨化機
341‧‧‧過濾器
342‧‧‧吸入口
343‧‧‧吹出口
344‧‧‧外殼
344a‧‧‧後壁
344b‧‧‧頂壁
345‧‧‧風道
350‧‧‧送風機
351‧‧‧驅動馬達
352‧‧‧殼體
352a‧‧‧誘導壁
353‧‧‧吸入部
354‧‧‧吹出部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橫流扇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構成圖1中之橫流扇之葉輪之1個之立體圖。
圖3係顯示圖2中之葉輪之前視圖。
圖4係顯示圖3中之風扇葉片之根部與前端部之間之翼剖面之剖面圖。
圖5係顯示圖3中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剖面圖。
圖6係放大圖4中之翼剖面之圖。
圖7係顯示圖3中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另一剖面圖。
圖8係顯示沿著圖3中之VIII-VIII線上之風扇葉片之剖面圖。
圖9係顯示使用圖1中之橫流扇之空氣調節機之剖面圖。
圖10係放大顯示圖9中之空氣調節機之吹出口附近之剖面圖。
圖11係顯示於圖9中之空氣調節機之吹出口附近產生之空氣流之剖面圖。
圖12係顯示圖1中之橫流扇之製造時所使用之成型用模具之剖面圖。
圖13A係顯示使用圖12中之成型用模具製造圖2中之葉輪之步驟之剖面圖。
圖13B係顯示使用圖12中之成型用模具製造圖2中之葉輪之步驟之另一剖面圖。
圖14係顯示葉輪之成型品之脫模時,表面壓自可動側模具作用於風扇葉片之正壓面側之情形時,於風扇葉片之根部產生之應力之風扇葉片根部之剖面圖。
圖15係顯示葉輪之成型品之脫模時,表面壓自可動側模具作用於風扇葉片之負壓面側之情形時,於風扇葉片之根部產生之壓力之風扇葉片根部之剖面圖。
圖16係顯示在圖10中所示之上游側區域中,在風扇葉片之翼面上產生之現象之剖面圖。
圖17係顯示在圖10中所示之下游側區域中,在風扇葉片之翼面上產生之現象之剖面圖。
圖18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離心扇之立體圖。
圖19係顯示使用圖18中之離心扇之送風機之剖面圖。
圖20係顯示沿著圖19中之XX-XX線上之送風機之剖面圖。
圖21係顯示使用圖18中之離心扇之空氣淨化機之剖面圖。
圖22係顯示第1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與前端部之間之翼剖面之剖面圖。
圖23係顯示第1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剖面圖。
圖24係放大圖22中之翼剖面之圖。
圖25係顯示第1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另一剖面圖。
圖26係顯示第2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與前端部之間
之翼剖面之剖面圖。
圖27係顯示第2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剖面圖。
圖28係放大圖26中之翼剖面之圖。
圖29係顯示第2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另一剖面圖。
圖30係顯示第3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與前端部之間之翼剖面之剖面圖。
圖31係顯示第3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剖面圖。
圖32係放大圖30中之翼剖面之圖。
圖33係顯示第3變化例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剖面圖。
圖34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風扇葉片之根部與前端部之間之翼剖面之剖面圖。
圖35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剖面圖。
圖36係放大圖34中之翼剖面之圖。
圖37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風扇葉片之根部之翼剖面之另一剖面圖。
13‧‧‧外周框
13a‧‧‧端面
13b‧‧‧端面
21‧‧‧風扇葉片
21P‧‧‧翼剖面
21Q‧‧‧翼剖面
21R‧‧‧翼剖面
23‧‧‧翼面
24‧‧‧正壓面
25‧‧‧負壓面
26‧‧‧內緣部
27‧‧‧外緣部
28‧‧‧內周側翼前端部
29‧‧‧外周側翼前端部
31‧‧‧根部
32‧‧‧前端部
103‧‧‧箭頭
106‧‧‧中心線
Claims (9)
- 一種風扇,其係利用樹脂形成者,且包含:複數個葉片部,其形成有包含配置於風扇之旋轉方向側之正壓面、及配置於上述正壓面之背面側之負壓面之翼面,且在周向上互相隔開間隔而設置;及支持部,其設置於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上述葉片部之一端,將複數個上述葉片部相互連接;且上述葉片部在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下,具有上述正壓面與上述負壓面之間之中心線相交於內周側之翼前端之內緣部、及該中心線相交於外周側之翼前端之外緣部;隨著風扇之旋轉,於上述翼面上產生在上述內緣部與上述外緣部之間流動之流體流;上述葉片部在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下,具有於上述正壓面及上述負壓面之至少任一方形成複數個凹部之翼剖面形狀;上述葉片部係以使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之翼剖面之面積,隨著自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上述葉片部之一端朝向另一端而變小之方式形成;在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上述葉片部之一端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上述葉片部之情形,獲得第1翼剖面,在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上述葉片部之一端與另一端之間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上述葉片部之情形,獲得第2翼剖面;且 以使形成上述第2翼剖面之外周之翼周線遍及其全周以等距離向外側移動之方式放大上述第2翼剖面,直到上述內緣部及上述外緣部之間之長度在上述第1翼剖面與上述第2翼剖面上成為彼此相等,且將經放大之上述第2翼剖面之上述中心線以使該中心線上之上述內緣部及上述外緣部分別與上述第1翼剖面之上述內緣部及上述外緣部一致之方式重合於上述第1翼剖面之情形時,相較於形成於上述第1翼剖面之上述凹部之底部與上述第2翼剖面之上述中心線之間之長度,配置於上述凹部之底部之背面側之上述翼面與上述第2翼剖面之上述中心線之間之長度較長。
- 一種風扇,其係利用樹脂形成者,且包含:複數個葉片部,其形成有包含配置於風扇之旋轉方向側之正壓面、及配置於上述正壓面之背面側之負壓面之翼面,且在周向上互相隔開間隔而設置;及支持部,其設置於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上述葉片部之一端,將複數個上述葉片部相互連接;且上述葉片部在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下,具有上述正壓面與上述負壓面之間之中心線相交於內周側之翼前端之內緣部、及該中心線相交於外周側之翼前端之外緣部;隨著風扇之旋轉,於上述翼面上產生在上述內緣部與上述外緣部之間流動之流體流;上述葉片部在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 形下,具有於上述正壓面及上述負壓面之至少任一方形成複數個凹部之翼剖面形狀;上述葉片部係以使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之翼剖面之面積,隨著自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上述葉片部之一端朝向另一端而變小之方式形成;在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上述葉片部之一端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上述葉片部之情形,獲得第1翼剖面,在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上述葉片部之一端與另一端之間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上述葉片部之情形,獲得第2翼剖面;且以滿足放大前之上述第2翼剖面與放大後之上述第2翼剖面為相似形之關係之方式放大上述第2翼剖面,直到上述內緣部及上述外緣部之間之長度在上述第1翼剖面與上述第2翼剖面上成為彼此相等,且將經放大之上述第2翼剖面之上述中心線以使該中心線上之上述內緣部及上述外緣部分別與上述第1翼剖面之上述內緣部及上述外緣部一致之方式重合於上述第1翼剖面之情形時,相較於形成於上述第1翼剖面之上述凹部之底部與上述第2翼剖面之上述中心線之間之長度,配置於上述凹部之底部之背面側之上述翼面與上述第2翼剖面之上述中心線之間之長度較長。
- 如請求項1或2之風扇,其中上述葉片部具有形成於上述正壓面及上述負壓面之任一方之凹部在上述正壓面及上述負壓面之任一另一方形 成凸部之翼剖面形狀;相較於形成於上述第1翼剖面之上述凹部之底部與上述第2翼剖面之上述中心線之間之長度,配置於上述凹部之底部之背面側之上述凸部之頂部與上述第2翼剖面之上述中心線之間之長度較長。
- 如請求項3之風扇,其中形成於上述第1翼剖面之上述凸部,形成對應於該凸部且曲率大於形成於上述第2翼剖面之上述凸部之上述翼面。
- 如請求項1或2之風扇,其中上述葉片部係以使由與風扇之旋轉軸正交之平面切斷之情形之翼剖面在風扇之旋轉軸方向之上述葉片部之一端與另一端之間於風扇之旋轉方向上位移之方式形成。
- 如請求項1或2之風扇,其係如下之橫流扇:於排列於周向之複數個上述葉片部之內側形成有內側空間,於其外側形成有外側空間;且在自風扇之旋轉軸方向觀察之情形下,自相對於旋轉軸之一側之上述外側空間將流體引入上述內側空間,且將引入之流體送出至相對於旋轉軸之另一側之上述外側空間。
- 如請求項1或2之風扇,其係如下之離心扇:於排列於周向之複數個上述葉片部之內側形成有內側空間,於其外側形成有外側空間;且自上述內側空間將流體送出至上述外側空間。
- 一種成型用模具,其係用以成型如請求項1或2之風扇。
- 一種流體輸送裝置,其具備送風機,該送風機包含如請求項1或2之風扇、及連結於上述風扇且使複數個上述葉片部旋轉之驅動馬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79469A JP5893385B2 (ja) | 2011-12-21 | 2011-12-21 | 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37112A true TW201337112A (zh) | 2013-09-16 |
Family
ID=48668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48528A TW201337112A (zh) | 2011-12-21 | 2012-12-19 | 風扇、成型用模具及流體輸送裝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93385B2 (zh) |
CN (1) | CN104011397B (zh) |
SG (1) | SG11201403269WA (zh) |
TW (1) | TW201337112A (zh) |
WO (1) | WO201309438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5043A (zh) * | 2015-12-29 | 2016-04-0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
CN108019375B (zh) * | 2017-12-12 | 2023-06-20 | 嘉善卡固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造风机一体叶的模具 |
JP7524776B2 (ja) | 2021-01-26 | 2024-07-30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多翼ファン及び室内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64895U (ja) * | 1981-10-28 | 1983-05-02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フアン |
JPS5962293U (ja) * | 1982-10-18 | 1984-04-24 | 株式会社東芝 | 横流フアン |
JPS6087397U (ja) * | 1983-11-22 | 1985-06-15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多翼ファン装置 |
JPS6331295U (zh) * | 1986-08-12 | 1988-02-29 | ||
JP2669448B2 (ja) * | 1993-06-15 | 1997-10-27 |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 遠心送風機の羽根車 |
JP2822934B2 (ja) * | 1995-06-30 | 1998-11-1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
JPH09280196A (ja) * | 1996-04-11 | 1997-10-28 | Daikin Ind Ltd | 送風機 |
KR100994966B1 (ko) * | 2002-09-09 | 2010-11-18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송풍팬 |
US20050095133A1 (en) * | 2003-10-31 | 2005-05-05 | O'connor John F.Jr. | Injection molded centrifugal air impeller |
JP2007010259A (ja) * | 2005-07-01 | 2007-01-18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空気調和機 |
JP4294046B2 (ja) * | 2006-10-31 | 2009-07-08 | 日本高分子株式会社 | 遠心ファ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549416B2 (ja) * | 2008-10-22 | 2010-09-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貫流ファン、送風機および羽根車の成形機 |
JP4906010B2 (ja) * | 2010-03-15 | 2012-03-2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CN102235380B (zh) * | 2010-04-28 | 2016-02-17 | 日清纺精密机器株式会社 | 送风机叶轮以及叶轮制造方法 |
JP5345607B2 (ja) * | 2010-12-20 | 2013-11-2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遠心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JP5179638B2 (ja) * | 2011-10-20 | 2013-04-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
2011
- 2011-12-21 JP JP2011279469A patent/JP589338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11-30 SG SG11201403269WA patent/SG11201403269WA/en unknown
- 2012-11-30 CN CN201280061722.7A patent/CN10401139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11-30 WO PCT/JP2012/081097 patent/WO201309438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12-19 TW TW101148528A patent/TW201337112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SG11201403269WA (en) | 2014-10-30 |
JP2013130103A (ja) | 2013-07-04 |
JP5893385B2 (ja) | 2016-03-23 |
CN104011397A (zh) | 2014-08-27 |
CN104011397B (zh) | 2016-08-24 |
WO2013094387A1 (ja) | 2013-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13908B (zh) | Cross flow fan, forming mold and fluid feeding device | |
JP4879318B2 (ja) | 遠心ファン、空気調和機 | |
JP4993791B2 (ja) | 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
JP4993792B2 (ja) | 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
WO2010104083A1 (ja) |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CN102822531B (zh) | 风扇、成型用模具和流体输送装置 | |
KR101607791B1 (ko) | 크로스 플로우 팬 | |
KR101347932B1 (ko) | 관류 팬, 성형용 금형 및 유체 이송 장치 | |
JP4918650B2 (ja) | 多翼ファン | |
JP5744209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10174852A (ja) |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TW201337112A (zh) | 風扇、成型用模具及流體輸送裝置 | |
JP2010209797A (ja) |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KR101348035B1 (ko) | 원심 팬, 성형용 금형 및 유체 이송 장치 | |
TWI661131B (zh) | 遠心風扇、成型用模具及流體輸送裝置 | |
JP5179638B2 (ja) | 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
JP2009250601A (ja) |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JP4775867B1 (ja) | 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
JP2011190747A (ja) | 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
JP2007170771A (ja) |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JP4906011B2 (ja) | 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
TH132288B (th) | เครื่องปรับอากาศ | |
TH132288A (th) | เครื่องปรับอากาศ | |
KR20110001122A (ko) | 팬 어셈블리와, 이를 구비한 환기 장치 및 환기 시스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