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3538A - 照明光學系統和影像投影裝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光學系統和影像投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3538A
TW201333538A TW102105382A TW102105382A TW201333538A TW 201333538 A TW201333538 A TW 201333538A TW 102105382 A TW102105382 A TW 102105382A TW 102105382 A TW102105382 A TW 102105382A TW 201333538 A TW201333538 A TW 2013335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y
light
optical system
light source
eye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5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6642B (zh
Inventor
Kazuhiro Inoko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Kk
Publication of TW201333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3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6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66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9/00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 G02B19/0033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 G02B19/0047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for use with a ligh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3/00Producing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r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means of a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pecified in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F21V1/00 - F21V11/00
    • F21V13/02Combinations of only two kinds of elements
    • F21V13/04Combinations of only two kinds of elements the elements being reflectors and refra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14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for producing polarised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05Dividing and/or superposing multiple light bea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Re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5Lenses
    • G02B27/0961Lens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 G02B27/28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comprising arrays of elements, e.g. micropris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26Gas discharge type light sources, e.g. arc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8Homogenising, shaping of the illumination ligh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13Plural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照明光學系統包括以下部件作為光學元件:聚光透鏡系統(3),其會聚來自光源(1)的光;第一蠅眼透鏡(5)和第二蠅眼透鏡(6)。光源產生在與照明光學系統的光軸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具有有限縱向長度的發光體。光源和該等光學元件被配置為形成比第二蠅眼透鏡更接近照明表面的光源影像。光源和該等光學元件被配置為滿足條件:P2/P1≦2.0。在該條件中,P1代表第一方向上的光源影像的排列節距,且P2代表與第一方向和光軸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光源影像的排列節距。

Description

照明光學系統和影像投影裝置
本發明涉及用於諸如液晶投影儀之類的影像投影裝置的照明光學系統。
影像投影裝置具有照明光學系統並具有投影光學系統,該照明光學系統將從光源發射的光引向諸如液晶面板的影像形成元件以用光照射影像形成元件,該投影光學系統將被放大並且被影像形成元件添加了影像資訊的光投影到諸如螢幕的投影表面上。
許多這樣的影像投影裝置使用諸如高壓水銀燈或者金屬鹵化物燈的放電弧管作為光源。高電壓被施加於其彼此分開並且彼此面對的成對放電電極之間的放電弧管在該成對放電電極之間產生弧以從該弧發光。
另一方面,為了用來自光源的光均勻照射影像形成元件,如日本專利公開No.2003-186111所公開的那樣,許多照明光學系統使用由二維排列的多個透鏡單元構成的蠅眼透鏡陣列。
圖16顯示在日本專利公開No.2003-186111中公開的 包括這樣的蠅眼透鏡陣列(以下簡稱為“蠅眼透鏡”)的照明光學系統。來自由放電弧管和反射器構成的光源21的光被第一蠅眼透鏡22的多個透鏡單元分割為多個光束,並且分割的光束被透鏡單元會聚以在第二蠅眼透鏡23附近形成作為光源影像的弧影像。緊跟在第二蠅眼透鏡23的後面佈置偏振轉換元件25。
偏振轉換元件25透過以固定節距排列多個偏振分束器並且透過在偏振分束器的入射表面之中的每隔一個入射表面上佈置半波板而製造,每個偏振分束器具有與構成第二蠅眼透鏡23的透鏡單元的排列節距的1/2對應的寬度(高度)。從光源21發射的為非偏振光的光透過偏振轉換元件25的偏振轉換作用被轉換為具有在特定方向上的偏振方向的線性偏振光。然而,在從光源21發射的光中,只有通過偏振轉換元件25的有效入射區域進入偏振轉換元件25的部分光接受偏振轉換作用。
如作為顯示從光源側看到的偏振轉換元件25的圖17中的陰影區域所示,阻光部件24被佈置在偏振轉換元件25的非有效入射區域中。由於阻光部件24阻擋而沒有通過偏振轉換元件25的有效入射區域進入偏振轉換元件25的光變為損失光。另一方面,形成弧影像AI的一部分並且沒有進入與第一蠅眼透鏡22的透鏡單元以一對一的關係設置的第二蠅眼透鏡23的透鏡單元的光也變為損失光。
即,在穿過第一蠅眼透鏡22並且形成弧影像AI的光 中,除了通過有效入射區域進入偏振轉換元件25並且進一步進入第二蠅眼透鏡23的透鏡單元的光以外的光變為損失光,這劣化了來自光源的光的利用效率。
在日本專利公開No.2003-186111中公開的照明光學系統中,光源21由弧方向(佈置放電電極的方向)被設置為與照明光學系統的光軸平行的放電弧管以及具有關於作為對稱軸的光軸旋轉對稱的抛物面形狀的反射器構成。
在這樣的配置中,弧影像AI如圖17所示的那樣關於光軸放射狀地形成,並且具有相互不同的取向。在這種情況下,難以有效地使形成弧影像AI的所有光通過有效入射區域進入偏振轉換元件25並且進一步進入第二蠅眼透鏡23的透鏡單元。
此外,諸如高壓水銀燈的放電弧管具有以下特性,即,放電電極的頂端隨著累積發光時間的增加而磨損,並且由此弧長也增加。弧長的增加增大弧影像的尺寸,這減少了通過有效入射區域進入偏振轉換元件25並且進一步進入第二蠅眼透鏡23的透鏡單元的光。由此,來自光源的光的利用效率明顯劣化。由此,使用放電弧管的常規照明光學系統對於弧長的增加是敏感的,並且其亮度可能降低。換言之,放電電極的磨損直接引起來自光源的光的利用效率的劣化。
本發明提供一種照明光學系統,即使累積發光時間增 加,其也能夠維持來自光源的光的高利用效率,並且提供使用該照明光學系統的影像投影裝置。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照明光學系統,其包括作為光學元件的以下部件:聚光透鏡系統,其被配置為會聚從光源發射的光;第一蠅眼透鏡,其被配置為將來自聚光透鏡系統的光分割為多個光束,並且使得光束形成二維排列的光源影像;以及第二蠅眼透鏡,其被配置為將來自第一蠅眼透鏡的光束向著要被照射的照明表面透射。光源產生在與照明光學系統的光軸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具有有限縱向長度的發光體(light emitter)。光源和該光學元件被配置為形成比第二蠅眼透鏡更接近照明表面的光源影像,並且滿足以下條件:P2/P1≦2.0,其中,P1代表第一方向上的光源影像的排列節距,P2代表與第一方向和光軸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光源影像的排列節距。
作為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投影裝置,其包括:上述照明光學系統;佈置在照明表面的位置處的影像形成元件;以及被配置為將來自影像形成元件的光投影到投影表面的投影光學系統。
透過參考附圖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以下描述,本發明的進一步特徵和方面將變得清晰。
1‧‧‧燈
2‧‧‧回射鏡
3‧‧‧聚光透鏡系統
4‧‧‧觸發線
5‧‧‧第一蠅眼透鏡
6‧‧‧第二蠅眼透鏡
7‧‧‧偏振轉換元件
8‧‧‧阻光部件
9‧‧‧聚光透鏡
10‧‧‧影像形成元件
11‧‧‧光源
12‧‧‧光壓縮光學系統
13‧‧‧光源
14‧‧‧光壓縮光學系統
15‧‧‧平面反射鏡
21‧‧‧光源
22‧‧‧第一蠅眼透鏡
23‧‧‧第二蠅眼透鏡
24‧‧‧阻光部件
25‧‧‧偏振轉換元件
29‧‧‧鏡
30‧‧‧顏色分離和組合光學系統
31‧‧‧投影透鏡(投影光學系統)
AI‧‧‧弧影像(光源影像)
圖1A和1B分別是顯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照明光學系統的配置的y-z截面圖和x-z截面圖。
圖2A和2B分別顯示實施例1的照明光學系統中的第二蠅眼透鏡附近形成的弧影像和偏振轉換元件後面形成的弧影像。
圖3顯示在實施例1的照明光學系統中和在常規的照明光學系統中的弧長變化和亮度變化的相互關係。
圖4A和4B分別是顯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照明光學系統的配置的y-z截面圖和x-z截面圖。
圖5A和5B分別顯示實施例2的照明光學系統中的第二蠅眼透鏡附近形成的弧影像和偏振轉換元件後面形成的弧影像。
圖6A和6B分別是顯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照明光學系統的配置的y-z截面圖和x-z截面圖。
圖7A和7B分別顯示實施例3的照明光學系統中的第二蠅眼透鏡附近形成的弧影像和偏振轉換元件後面形成的弧影像。
圖8A和8B分別是顯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照明光學系統的配置的y-z截面圖和x-z截面圖。
圖9A和9B分別顯示實施例4的照明光學系統中的第二蠅眼透鏡附近形成的弧影像和偏振轉換元件後面形成的弧影像。
圖10A和10B分別是顯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例5的照明光學系統的配置的y-z截面圖和x-z截面圖。
圖11A和11B分別顯示實施例5的照明光學系統中的第二蠅眼透鏡附近形成的弧影像和偏振轉換元件後面形成的弧影像。
圖12A和12B分別是顯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例6的照明光學系統的配置的y-z截面圖和x-z截面圖。
圖13顯示實施例6的照明光學系統中的第二蠅眼透鏡附近形成的弧影像。
圖14是顯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例7的照明光學系統的配置的截面圖。
圖15是顯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例8的投影儀的配置的截面圖。
圖16是顯示常規照明光學系統的配置的截面圖。
圖17顯示常規照明光學系統中的第二蠅眼透鏡附近形成的弧影像。
下面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1]
圖1A和1B顯示作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實施例1)的照明光學系統的光學配置。該實施例(以及後面描述的其他實施例)將來自光源的光在照明光學系統中行進的方向定義為與光軸方向對應的z方向,並且將與z方向正交並且彼此正交的方向定義為x方向和y方向。圖1A 是照明光學系統的y-z截面圖,圖1B是其x-z截面圖。
參考數字1表示高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1是放電弧管,其產生弧作為裝入在玻璃管中的氣體中被施加了高電壓的成對放電電極之間的發光體並從該弧發光。在該實施例中,成對的放電電極被佈置為彼此面對,在與y-z截面相交的作為第一方向的x方向上彼此隔開距離,並且,弧是沿x方向形成的。即,燈1產生在與照明光學系統的光軸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具有有限縱向長度的弧。以下將成對的放電電極沿其被佈置為彼此面對的方向稱為“弧方向”。
在從燈1發射的光中,朝向照明光學系統(在+z方向上)行進的光被構成照明光學系統的一部分的聚光透鏡系統3會聚和準直,然後進入第一蠅眼透鏡5。聚光透鏡系統3相對於燈1的受光角θ大於80度。
另一方面,在從燈1發射的光中,在相反方向上行進到照明光學系統(即,到聚光透鏡系統3)(在-z方向上)的光被回射鏡2反射,回射鏡2被佈置在隔著燈1與聚光透鏡系統3相對的側。回射鏡2具有所謂的複曲面形狀(toric shape),該複曲面形狀的x-z和y-z截面形狀彼此不同,從而抵消了因燈1的玻璃管形狀而產生的像差,該複曲面形狀將來自燈1(即,來自弧)的光幾乎沒有像差地返回到弧的位置。如上所述,返回到弧的位置並且然後在+z方向上行進的光穿過聚光透鏡系統3而進入第一蠅眼透鏡5。燈1和回射鏡2構成光源。抗反射膜可 以被提供在燈1的玻璃管的至少回射鏡側部分上。
在y-z截面中,從燈1在360度圓周方向上放射性地發射光,然而,在回射鏡2和聚光透鏡系統3之間形成間隙。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燈1的取向被確定為使得燈1的觸發線4位於如圖1B中所示的間隙中。觸發線4是施加使燈1產生弧(即,啟動燈1)所需的電壓的導線,並且不透射光,這導致光的損失。該實施例透過在回射鏡2和聚光透鏡系統3之間的邊界處佈置這樣的觸發線4來使光的損失最小。
第一蠅眼透鏡5由二維排列的並且分別具有與影像形成元件10的形狀類似的矩形形狀的多個透鏡單元構成,該影像形成元件10的影像形成表面被佈置在要被照射的表面(以下稱為“照明表面”)的位置處。進入第一蠅眼透鏡5的光被透鏡單元分割為多個光束,並且分割光束中的每一個被第一蠅眼透鏡5的透鏡單元中的每一個會聚。第一蠅眼透鏡5的每個透鏡單元被配置為使得其焦點位於第二蠅眼透鏡6的對應透鏡單元附近,並且比第二蠅眼透鏡6更接近照明表面。由此,從第一蠅眼透鏡5出射的分割光束在第二蠅眼透鏡6附近並且比第二蠅眼透鏡6更接近照明表面地形成弧影像(光源影像),每個弧影像是發光體的影像。
第二蠅眼透鏡6由二維排列的並且以一對一的關係分別對應於第一蠅眼透鏡5的每個透鏡單元的多個透鏡單元構成。第二蠅眼透鏡6的每個透鏡單元被配置為使得其物 側焦點位於第一蠅眼透鏡5的對應透鏡單元處。第二蠅眼透鏡6的透鏡單元和被佈置為比第二蠅眼透鏡6更接近照明表面的(以下稱為“第二蠅眼透鏡6後面的”)聚光透鏡9構成串列系統。該串列系統以與第二蠅眼透鏡6的每個透鏡單元和聚光透鏡9的焦距的比率對應的橫向倍率形成第一蠅眼透鏡5的透鏡單元的影像,使得透鏡單元影像在佈置在照明表面處的影像形成元件10上彼此疊加。由此,影像形成元件10的整個影像形成表面被均勻地照射。
偏振轉換元件7被佈置成緊跟在第二蠅眼透鏡6的後面。偏振轉換元件7由多個偏振分束器構成,該多個偏振分束器中的每一個在x方向上以對應於在第二蠅眼透鏡6的透鏡單元的y方向(第二方向)上的排列節距的一半的寬度(高度)延伸,並且其在y方向上排列。偏振轉換元件7將作為非偏振光的來自光源的光轉換為具有在一個特定方向上的偏振方向的線性偏振光。在偏振轉換元件7的光入射側,寬度(高度)與每個偏振分束器的相同的阻光部件8被設置為阻擋光進入偏振分束器中的每隔一個的偏振分束器。
每個偏振分束器具有光路分割功能,即,根據進入各偏振分束器的光的偏振方向,將進入各偏振分束器的光分割為透射光和反射光。透射和反射光之一的偏振方向被提供在偏振分束器後面的半波片(未示出)旋轉。由此,進入偏振轉換元件7的所有光的偏振方向被轉換為該一個特 定方向。
圖2A顯示第二蠅眼透鏡6的透鏡單元和偏振轉換元件7的阻光部件8的佈置關係,並且示出在第二蠅眼透鏡6附近形成的並且從照明表面側看到的弧影像AI。圖2B示出從偏振轉換元件7出射之後(即,在偏振轉換元件7後面)形成的弧影像AI,y方向上的弧影像AI的數量透過偏振分束器的光路分割功能而增大。對於圖2A和2B的這些描述也適用於在隨後描述的其他實施例中使用的圖5A和5B、圖7A和7B、圖9A和9B以及圖11A和11B。
影像形成元件10具有4:3的寬高比,並且被佈置為使得其長邊在x方向上延伸。第一和第二蠅眼透鏡5和6相對於彼此離心,並且第二蠅眼透鏡6的透鏡單元具有與第一蠅眼透鏡5的透鏡單元的形狀相同的形狀。第一蠅眼透鏡5和第二蠅眼透鏡6具有在x和y方向上的4:3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
阻光部件8中的每一個具有與第二蠅眼透鏡6的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的一半對應的寬度(高度),並且被佈置為面對第二蠅眼透鏡6的出射表面的在y方向上與彼此相鄰的透鏡單元的邊界相交的區域。因此,只有穿過第二蠅眼透鏡6的透鏡單元中的不面對阻光部件8的區域,即,具有與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的一半對應的寬度的區域的光進入偏振轉換元件7。在偏振轉換元件7的入射表面中,未被阻光部件8覆蓋的區域,即,有效 入射區域具有矩形形狀,該矩形形狀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長度之比為4:1.5。
如圖2A和2B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形成的所有弧影像AI具有在x方向上的縱向(以下,該方向也稱為“弧方向”),這與常規的抛物面反射器被用於燈光源的情況明顯不同。透過設置燈1使得其弧方向與光軸方向正交並且透過將光朝向第一蠅眼透鏡5會聚(不是透過使用具有關於光軸的旋轉對稱形狀的反射器,而是透過使用聚光透鏡系統3),提供本實施例的該不同。
形成這樣的弧影像AI的本實施例對有效入射區域提供其縱向方向(長邊方向)為x方向的長矩形形狀。如圖17所示,在使用常規反射器的情況下,弧影像AI被形成為使得它們的縱向方向放射狀延伸。與這些情況相對照,在本實施例中,所有弧影像AI的弧方向(縱向方向)在x方向上延伸。由此,與使用常規反射器的情況相比,本實施例使得能夠降低光的損耗。
此外,將所有弧影像AI的弧方向設置為相對於在x方向上延伸的長有效入射區域的x方向,減少了對於弧長變化的敏感度。例如,當有效入射區域具有x方向上的長度4並且弧影像具有x方向上的長度2時,即使弧影像的長度增加大約兩倍,光的損耗也不增加,因此,亮度不降低。即,即使隨著累積發光時間的增加,弧長增大,也可維持高的光利用效率。
圖3顯示相對於弧長變化(增加)的本實施例的照明 光學系統的亮度的變化(由實線示出)和常規照明光學系統的亮度的變化(由虛線示出)。從圖3可以理解,相對於常規照明光學系統的使亮度減半的弧長變化,本實施例的照明光學系統的亮度幾乎不降低。
在使用偏振轉換元件7的本實施例的照明光學系統中,如圖2B所示,對於透過從偏振轉換元件7出射的光而最終形成在偏振轉換元件7後面的弧影像AI定義x方向的排列節距Px和y方向的排列節距Py。為了提供上述效果,需要Py/Px(其為最終形成的弧影像AI的排列節距之比),滿足以下條件:Py/Px≦2.0。
比2更高的Py/Px的值增加照明光學系統中的光損失,這使得無法實現作為照明光學系統的目的的高亮度和長壽命。
期望Py/Px滿足以下條件:Py/Px≦1.6,並且更期望Py/Px滿足以下條件:Py/Px≦1.0。
由此,在本實施例中,光源和光學元件(聚光透鏡系統3、第一蠅眼透鏡5和第二蠅眼透鏡6)被配置為使得在偏振轉換元件7後面形成的弧影像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排列節距Px和Py滿足上述條件。
雖然本實施例沒有特別提供Py/Px的下限,但是期望該下限為0.05(即,0.05≦Py/Px),並且更期望下限為 0.1(即,0.1≦Py/Px)。比這樣的下限更低的Py/Px的值增大對於在y方向上的弧影像的位移(以下稱為“弧位移”)的敏感度,這可能因光源相對於照明光學系統的位移而增加亮度的變化。
本實施例將Px設為與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相等的4,並且將Py設為與第二蠅眼透鏡6的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的一半對應的1.5(Px:Py=4:1.5)。因此,在本實施例中Py/Px為0.375,這滿足上述條件。
在與該實施例的配置類似的、其中影像形成元件10具有16:9的寬高比並且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16:9的配置中,Py/Px為0.281(Px:Py=16:4.5),這也滿足上述條件。
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並且在下面描述的實施例4)中,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第一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由F1(=Fx)表示並且第二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由F2(=Fy)表示時,以下關係成立:F1>F2。
此外,在使用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以F2/2的排列節距一維佈置的偏振分束器的偏振轉換元件7並且在第一方向上以排列節距P1並且在第二方向上以排列節距P2在偏振轉換元件7後面形成弧影像的該實施例中,以下關係成立:P1=F1(即,Px=Fx)
P2=F2/2(即,Py=Fy/2),並且滿足以下條件:P2/P1≦2.0。
在本實施例中,期望滿足以下條件:1.3≦P2/P1≦1.7。
[實施例2]
圖4A和4B示出作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實施例2)的照明光學系統的光學配置。圖4A是照明光學系統的y-z截面圖,圖4B是其x-z截面圖。本實施例的基本配置與實施例1的相同,但是與實施例1的不同在於偏振轉換元件7中的偏振分束器和阻光部件8在x方向上被佈置。因此,偏振轉換元件7和弧影像AI的有效入射區域具有圖5A和5B中所示的關係。在本實施例中,對於弧方向上(x方向上)的弧長變化的容許度小於實施例1中的該容許度,但是對於在與弧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的弧長變化的容許度大於實施例1中的該容許度,因此,對於y方向上的弧位移的敏感度降低,這可抑制亮度隨弧位移的變化。
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4:3時,Py/Px為1.5,這滿足實施例1中描述的條件。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16:9時,Py/Px為1.125,這也滿足實施例1中描述的條件。
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以及隨後描述的實施例5)中,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第一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由F1(=Fx)表示並且其第二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由F2(=Fy)表示時,以下關係成立:F1>F2。
此外,在包括使用以F1/2的排列節距在第一方向上一維排列的偏振分束器的偏振轉換元件7並且在第一方向上以排列節距P1和在第二方向上以排列節距P2在偏振轉換元件7後面形成弧影像的該實施例中,以下關係成立:P1=F1/2(即,Px=Fx/2)P2=F2(即,Py=Fy),並且滿足以下條件:P2/P1≦2.0。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期望滿足以下條件:1.3≦P2/P1≦1.7。
[實施例3]
圖6A和6B示出作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實施例3)的照明光學系統的光學配置。圖6A是照明光學系統的y-z截面圖,圖6B是其x-z截面圖。本實施例的基本配置與實施例2的相同,但是與實施例2的不同在於燈1的取向。本實施例中的燈1被佈置為使得其弧方向為y方向,因此,弧沿y方向被形成。即,燈1在作為第一方向的y方向上具有無限縱向長度,並且形成在y方向上延伸的 弧。y方向對應於影像形成元件10的短邊以及第一蠅眼透鏡5和第二蠅眼透鏡6的透鏡單元的短邊延伸的方向。
本實施例中的偏振轉換元件7的有效入射區域和弧影像AI具有圖7A和7B所示的關係。在本實施例中,對於弧方向(y方向)上的弧長變化的容許度小於實施例1中的該容許度,但是大於實施例2中的該容許度。另一方面,對於與弧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的弧長變化的容許度小於實施例2中的該容許度,但是大於實施例1中的該容許度。由此,本實施例使得能夠提供對於弧長變化和弧位移變化兩者的均衡的容許度,這能夠抑制亮度變化並實現長壽命。
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4:3時,Py/Px為0.67,這滿足實施例1中描述的條件。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16:9時,Py/Px為0.89,這也滿足實施例1中描述的條件。
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第一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由F1(=Fy)表示並且其第二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由F2(=Fx)表示時,以下關係成立:F1<F2。
此外,在使用包括以F2/2的排列節距在第二方向上一維排列的偏振分束器的偏振轉換元件7並且在第一方向上以排列節距P1和在第二方向上以排列節距P2在偏振轉 換元件7後面形成弧影像的本實施例中,以下關係成立:P1=F1(即,Py=Fy)P2=F2/2(即,Px=Fx/2),並且滿足以下條件:P2/P1≦2.0。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期望滿足以下條件:1.3≦P2/P1≦1.7。
[實施例4]
圖8A和8B示出作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實施例4)的照明光學系統的光學配置。圖8A是照明光學系統的y-z截面圖,圖8B是其x-z截面圖。本實施例的基本配置與實施例1的相同,但是與實施例1的不同在於第一蠅眼透鏡5和第二蠅眼透鏡6相對於彼此離心以執行光束壓縮。即,第一蠅眼透鏡5和第二蠅眼透鏡6也用作光束壓縮光學系統。光束壓縮可減少照明光學系統的壓縮截面中的照明光學系統的F數,這使得能夠減少顏色不均勻並且使第二蠅眼透鏡6和偏振轉換元件7微型化。
在本實施例中,在y-z截面中執行光束壓縮,並且壓縮比為0.7。本實施例中的偏振轉換元件7的有效入射區域和弧影像AI具有圖9A和9B中所示的關係。
在本實施例中,當影像形成元件10具有4:3的寬高比時,由於在y方向上以0.7的壓縮比執行光束壓縮,因此在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 節距之比為4:2.13。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偏振轉換元件7的偏振分束器在y方向上排列,所以有效入射區域具有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長度之比為4:1.05的矩形形狀。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所有弧影像具有相同的弧方向,所以在與弧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光束壓縮不引起光損失。因此,可以在不降低亮度的情況下使照明光學系統微型化,這不同於常規照明光學系統並且這使得能夠實現充足的亮度和微型化。
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4:3時,Py/Px為0.263,這滿足實施例1中描述的條件。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16:9時,Py/Px為0.197,這也滿足實施例1中描述的條件。
[實施例5]
圖10A和10B示出作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實施例5)的照明光學系統的光學配置。圖10A是照明光學系統的y-z截面圖,圖10B是其x-z截面圖。本實施例的基本配置與實施例4的相同,但是與實施例4的不同在於偏振轉換元件7中的偏振分束器和阻光部件8被佈置在x方向上。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對於與弧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上的弧影像之間的距離的容許度大於實施例4中的該容許度,因此,第一蠅眼透鏡5和第二蠅眼透鏡6相對於彼此比實施例4中更大地離心,由此提供0.6的光束壓 縮比。本實施例中的偏振轉換元件7的有效入射區域和弧影像AI具有圖11A和11B中所示的關係。
當影像形成元件10具有4:3的寬高比時,由於在y方向上以0.6的壓縮比執行光束壓縮,因此,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4:1.8。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偏振轉換元件7的偏振分束器在x方向上排列,因此有效入射區域具有其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長度之比為2:1.8的矩形形狀。
在本實施例中,當在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4:3時,Py/Px為0.9,這滿足實施例1中描述的條件。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16:9時,Py/Px為0.675,這也滿足實施例1中描述的條件。
[實施例6]
圖12A和12B示出作為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實施例6)的照明光學系統的光學配置。圖12A是照明光學系統的y-z截面圖,圖12B是其x-z截面圖。本實施例的基本配置與實施例4的相同,但是與實施例4的不同在於使用諸如DMD(數位微鏡器件)的沒有利用偏振光的元件作為影像形成元件10。即,本實施例沒有使用偏振轉換元件。該配置具有對於在與弧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弧影像之間的距離的大容許度,從而與實施例4中相比,第一蠅眼透鏡5和第二蠅眼透鏡6相對於彼此更大程度地離心, 由此提供0.6的光束壓縮比。本實施例中的第二蠅眼透鏡6的有效入射區域和弧影像AI具有圖13所示的關係。
當影像形成元件10具有4:3的寬高比時,由於在y方向上以0.6的壓縮比執行光束壓縮,因此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4:1.8。由於本實施例沒有使用偏振轉換元件,所以弧影像的數量沒有因其光路分割功能而增多。由此,本實施例將在第二蠅眼透鏡6附近和後面形成的弧影像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排列節距分別定義為Px和Py,如圖13所示的那樣。
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4:3時,Py/Px為0.45,這滿足實施例1中描述的條件。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之比為16:9時,Py/Px為0.338,這也滿足實施例1中描述的條件。
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蠅眼透鏡6的第一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由F1表示並且其第二方向上的透鏡單元排列節距由F2表示時,弧影像的第一方向上的排列節距P1和其第二方向上的排列節距P2具有以下關係:P1=F1 P2=F2,並且滿足以下條件:P2/P1≦2.0。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期望滿足以下條件: 1.3≦P2/P1≦1.7。
[實施例7]
圖14示出作為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實施例7)的照明光學系統的光學配置的x-z截面。該實施例使用兩個光源11和13,每個光源由燈1和回射鏡2構成。在各燈1中,弧方向為y方向。此外,對於第二光源11和13中的每一個提供聚光透鏡系統3。除了比偏振轉換元件7更遠的照明表面側上的配置與實施例1到5的每一個中的配置相同,因此在圖14中省略。
在本實施例中,光壓縮光學系統12和14分別佈置在對於光源11和13提供的聚光透鏡系統3後面。光壓縮光學系統12和14中的每一個是由凸柱面透鏡和凹柱面透鏡構成的無焦光學系統,該凸柱面透鏡和凹柱面透鏡具有在x-z截面上的曲率。光壓縮光學系統12和14執行x-z截面(即,第二方向)上的光束壓縮。
從光源13發射的光在與從光源11發射的光行進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被平面反射鏡15反射。結果,來自光源11的光和來自光源13的光在x-z截面中彼此平行地進入第一蠅眼透鏡5。
由於常規光束壓縮增加第二蠅眼透鏡6附近的光損耗,因此,即使使用第二光源,亮度也僅增加到使用一個光源的情況的亮度的約1.2到1.3倍。
然而,本實施例的配置在與弧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執 行光束壓縮,因此,幾乎不引起光損失。由此,使用兩個光源11和13使得能夠提供為使用一個光源的情況的大約兩倍的亮度。
[實施例8]
圖15示出作為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實施例8)的反射液晶投影儀(影像投影裝置)的光學配置,該反射液晶投影儀使用實施例1到5中的任一個的照明光學系統。雖然這裡將描述反射液晶投影儀,但是可以配置使用實施例1到5中的任一個的照明光學系統的透射液晶投影儀,並且可以配置使用實施例6和7中的任一個的照明光學系統的投影儀。雖然圖15中未示出,但是在實際投影儀中使用圖15中所示的光學元件之外的諸如偏振板和波板之類的各種光學元件。
在圖15中,由燈1和回射鏡2構成的光源的弧方向為平行於圖15的表面的方向。從光源發射的光穿過聚光透鏡系統3以及第一蠅眼透鏡5和第二蠅眼透鏡6,被鏡29反射,然後進入聚光透鏡9。
穿過聚光透鏡9的光被顏色分離和組合光學系統30分離為三原色(RGB)光。RGB光分別進入作為影像形成元件10的三個反射液晶面板,由此被其反射和影像調製。然後,RGB光透過顏色分離和組合光學系統30而彼此組合,並且被投影透鏡(投影光學系統)31投影到諸如螢幕的投影表面(未示出)上。
投影透鏡31的光軸方向平行於圖15的表面地延伸,並且與光源(燈1)的弧方向正交。
上述配置使得照明光學系統微型化。此外,需要盡可能水平地佈置燈1以不產生燈1的兩個放電電極之間的溫度差,因為溫度差降低燈1的發光效率並且縮短其壽命。考慮到此,即使當投影儀被相對於水平位置傾斜地使用時,本實施例也可以將燈1水平地佈置。因此,本實施例可以延長燈1的壽命。
雖然實施例1到8使用放電弧管(燈)作為光源,但是可以使用由在第一方向上排成行的LED構成的光源或者透過用雷射激發被佈置為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發光物質而發光的光源。
雖然參考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於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以下各請求項的範圍被賦予最廣的解釋以包含所有修改、等同的結構和功能。
1‧‧‧燈
4‧‧‧觸發線

Claims (9)

  1. 一種照明光學系統,包括以下部件作為光學元件:聚光透鏡系統(3),被建構為會聚從光源(1)發射的光;第一蠅眼透鏡(5),被建構為將來自該聚光透鏡系統的光分割為多個光束,並且使得該等光束形成二維排列的光源影像(AI);以及第二蠅眼透鏡(6),被建構為將來自第一蠅眼透鏡的光束朝向要被照射的照明表面傳輸,其中,光源產生在與照明光學系統的光軸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具有有限縱向長度的發光體,並且其特徵在於,光源和該等光學元件被建構為形成比第二蠅眼透鏡更接近照明表面的光源影像,並且被建構為滿足以下條件:P2/P1≦2.0,其中,P1代表在第一方向中的光源影像的排列節距,且P2代表在與第一方向和光軸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中的光源影像的排列節距。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照明光學系統,其中,在放電弧管中產生發光體,該放電弧管的成對的放電電極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面對,並且其中,光源影像是藉由該等放電電極之間的放電產生的發光體的影像。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照明光學系統,另外包 括回射鏡(2),該回射鏡(2)具有複曲面形狀並且被建構為將來自放電弧管的光朝向該發光體反射和返回。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照明光學系統,其中,第二蠅眼透鏡包括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排列的透鏡單元,並且成立以下關係:P1=F1 P2=F2,其中,F1代表在第一方向中的透鏡單元的排列節距,且F2代表在第二方向中的透鏡單元的排列節距。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照明光學系統,其中,第二蠅眼透鏡包括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排列的透鏡單元,並且成立以下關係:F1>F2,其中F1代表在第一方向中的透鏡單元的排列節距,F2代表在第二方向中的透鏡單元的排列節距,其中偏振轉換元件被佈置為比第二蠅眼透鏡更接近照明表面,並且偏振轉換元件包括在第二方向中以F2/2的排列節距一維地排列的偏振分束器,以及其中,光源、該等光學元件和偏振轉換元件被建構為形成比偏振轉換元件更接近照明表面的光源影像,並且被建構為滿足以下條件:P2/P1≦2.0,其中,P1=F1並且P2=F2/2。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第二蠅眼透鏡包括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排列的透鏡單元,並且成立以下關係:F1>F2,其中,F1代表在第一方向中的透鏡單元的排列節距,F2代表在第二方向中的透鏡單元的排列節距,其中,偏振轉換元件被佈置為比第二蠅眼透鏡更接近照明表面,偏振轉換元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中以F1/2的排列節距一維地排列的偏振分束器,以及其中,光源、該等光學元件和偏振轉換元件被建構為形成比偏振轉換元件更接近照明表面的光源影像,並且被建構為滿足以下條件:P2/P1≦2.0,其中P1=F1/2並且P2=F2。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照明光學系統,其中,第二蠅眼透鏡包括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排列的透鏡單元,並且成立以下關係:F1<F2,其中,F1代表在第一方向中的透鏡單元的排列節距,且F2代表在第二方向中的透鏡單元的排列節距,其中,偏振轉換元件被佈置為比第二蠅眼透鏡更接近照明表面,偏振轉換元件包括在第二方向中以F2/2的排列節距一維地排列的偏振分束器,以及其中,光源、該等光學元件和偏振轉換元件被建構為形成比偏振轉換元件更接近照明表面的光源影像,並且被 建構為滿足以下條件:P2/P1≦2.0,其中P1=F1並且P2=F2/2。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照明光學系統,另外包括被建構為在第二方向中壓縮光束的光束壓縮光學系統(12,14)。
  9. 一種影像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8項中的任一項的照明光學系統;佈置在照明表面的位置處的影像形成元件(10);以及被建構為將來自影像形成元件的光投影到投影表面的投影光學系統(31)。
TW102105382A 2012-02-13 2013-02-08 照明光學系統和影像投影裝置 TWI486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8507A JP6108666B2 (ja) 2012-02-13 2012-02-13 画像投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3538A true TW201333538A (zh) 2013-08-16
TWI486642B TWI486642B (zh) 2015-06-01

Family

ID=48868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5382A TWI486642B (zh) 2012-02-13 2013-02-08 照明光學系統和影像投影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23122B2 (zh)
JP (1) JP6108666B2 (zh)
KR (1) KR101567931B1 (zh)
CN (1) CN103246147B (zh)
DE (1) DE102013002355A1 (zh)
TW (1) TWI4866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6869B2 (en) * 2013-03-22 2017-07-25 Sony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TWI575300B (zh) * 2015-08-31 2017-03-2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裝置以及照明系統
CN108291702B (zh) * 2015-11-27 2020-08-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和车辆用灯具
US9851631B2 (en) 2015-12-10 2017-12-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source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9817238B2 (en) * 2015-12-11 2017-11-14 Everready Precision Ind. Corp. Optical device
US10768516B2 (en) * 2019-02-08 2020-09-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ojector with laser and phosphor
US10878548B2 (en) * 2019-03-28 2020-12-29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Specular reflection reduction using polarized light sources
CN110441915B (zh) * 2019-07-28 2024-05-28 北京龙翼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矩形针孔阵列的集成成像3d显示装置
TW202141575A (zh) * 2020-03-11 2021-11-01 日商奈米系統解決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901077A (nl) * 1989-04-28 1990-11-1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sche belichtingsstelsel en projectie-apparaat voorzien van een dergelijk stelsel.
JP2973750B2 (ja) * 1992-03-31 1999-11-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照明光学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3347405B2 (ja) 1993-06-29 2002-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該照明装置を備える露光装置
JPH1164792A (ja) * 1997-08-13 1999-03-05 Minolta Co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投影装置
JP2000147658A (ja) 1998-11-12 2000-05-26 Nec Corp 映像投射装置
JP3494092B2 (ja) * 1999-09-27 2004-02-03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てなる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ー
JP4061898B2 (ja) * 2001-12-14 2008-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ならびにプロジェクタとその駆動方法
JP4041700B2 (ja) * 2002-06-25 2008-01-30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光学系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3528850B2 (ja) * 2003-07-10 2004-05-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6018196A (ja) 2004-07-05 2006-01-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照明装置及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4817639B2 (ja) 2004-10-14 2011-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4309332B2 (ja) * 2004-11-29 2009-08-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736570B2 (ja) * 2005-07-04 2011-07-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7121602A (ja) * 2005-10-27 2007-05-17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照明光学系
JP4939070B2 (ja) * 2006-02-09 2012-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光学系および画像投射装置
JP2007309963A (ja) * 2006-05-16 2007-11-29 Hitachi Ltd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5361145B2 (ja) * 2006-06-08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光学系、画像投射用光学系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JP5110979B2 (ja) 2007-06-26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射型表示装置
JP5582287B2 (ja) 2007-11-06 2014-09-03 株式会社ニコン 照明光学装置及び露光装置
JP2009175308A (ja) 2008-01-23 2009-08-06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KR20110000619A (ko) 2008-04-11 2011-01-04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콘 공간 광 변조 유닛, 조명 광학계, 노광 장치, 및 디바이스 제조 방법
JP5311880B2 (ja) * 2008-05-28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CN101634800A (zh) * 2008-07-25 2010-01-27 成都欧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谱重组的led投影光源及其投影引擎
WO2011108077A1 (ja) * 2010-03-02 2011-09-09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2113223A (ja) * 2010-11-26 2012-06-14 Sony Corp 照明装置、投影型表示装置および直視型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002355A1 (de) 2013-08-14
JP6108666B2 (ja) 2017-04-05
US20130215401A1 (en) 2013-08-22
KR20130093024A (ko) 2013-08-21
KR101567931B1 (ko) 2015-11-10
TWI486642B (zh) 2015-06-01
CN103246147A (zh) 2013-08-14
JP2013164548A (ja) 2013-08-22
US9223122B2 (en) 2015-12-29
CN103246147B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6642B (zh) 照明光學系統和影像投影裝置
US8585208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CA2862616C (en) Laser beam-combining optical device
JP5954845B2 (ja) 照明光学系、照明光学系の色むら改善方法、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US9454069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lens arrays including plano-convex lenses wherein some lenses in the second array include a first and a second lens element,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and optical integrator
TW201316035A (zh) 照明光學系統及影像顯示設備
US8414134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JP5162901B2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JP5197149B2 (ja) 照明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投射装置
US6796662B2 (en)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JPWO2005036255A1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15145975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射型表示装置
US20140118707A1 (en)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US9851631B2 (en) Light source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WO2011162321A1 (ja) 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400352B2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487484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5311880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4420428B2 (ja) 偏光照明光学系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0003542A (ja) リフレクタ、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4062985A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8243519A (ja) 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