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45791A - Optical sensor modul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sensor modu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45791A
TW201245791A TW101103051A TW101103051A TW201245791A TW 201245791 A TW201245791 A TW 201245791A TW 101103051 A TW101103051 A TW 101103051A TW 101103051 A TW101103051 A TW 101103051A TW 201245791 A TW201245791 A TW 2012457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unit
groove portion
optical waveguide
substrate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3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yusuke Naito
Emiko Tani
Masayuki Hodono
Yusuke Shimizu
Kei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45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579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54Safety gear
    • B66D1/56Adaptations of limit switch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19Mechanical fixture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the element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n the couplings; Alignment methods for the elements, e.g. measuring or observing methods especially used therefor
    • G02B6/4228Passive alignment, i.e. without a detection of the degree of coupling or the position of the elements
    • G02B6/423Passive alignment, i.e. without a detection of the degree of coupling or the position of the elements using guiding surfaces for the align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02Driving gear
    • B66D1/14Power transmissions between power sources and drums or barrels
    • B66D1/20Chain, belt, or friction drives, e.g. incorporating sheaves of fixed or variable rati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2700/00Capstans, winches or hoists
    • B66D2700/02Hoists or accessories for hoists
    • B66D2700/023Hoists
    • B66D2700/025Hoists motor operat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Description

201245791 六、發明說明: 【明戶斤屬冬好冷貝】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感測器模組,其具有光波導單 元和基板單元,在該基板單元安裝有光學元件。 t先前j 背景技術 如第9(a)圖、第9(b)圖所示,光感測器模組是以如下方 式所製造出·即、分別製作光波導單元W〇與基板單元, 該光波導單元WQ是依序形成下包覆層71、芯72及上包覆声 73,而該基板單元E◦係在基板81上安裝有光學元件82 ;在 已對上述光波導單元WQ的芯72與基板單元Eg的光學元件82 進行了調芯的狀態下,利用接合劑等將上述基板單元£〇接 合於上述光波導單元W〇的端部。另外,在第9(a)圖、第9(b) 圖中,附圖標記75是基座,附圖標記85是密封樹脂。 在此,上述光波導單元WG的芯72與基板單元Eq的光學 元件82之間的上述調芯,通常是使用自動調芯機來進行的 (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該自動調芯機中,係在將光波 導單元W〇固定於固定工作台(未圖示)、並將基板單元^固 定於能夠移動的工作台(未圖示)的狀態下,進行上述調芯。 即,在上述光學元件82為發光元件的情況下,如第9(a)圖所 示,在從該發光元件發出光印的狀態下,相對於芯72的一 端面(光入口)72a改變基板單元的位置,並且對從芯72的 另一端面(光出口)72b經由上包覆層73的頂端部的透鏡部 201245791 73b出射的光的光量(自動調芯機所具有的受光元件91所產 生的電動勢)進行監視,將該光量成為最大的位置確定為調 芯位置(芯72與光學元件82相互對準的位置)。另外,在上述 光學元件82為受光元件的情況下,如第9(b)圖所示,在自芯 72的另一端面72b入射一定量的光(從自動調芯機所具有的 發光元件92發出、並穿透上包覆層73的頂端部的透鏡部73b 的光)H2、並使該光H2從芯72的一端面72a經由上包覆層73 的後端部73a出射的狀態下,相對於芯72的一端面72a改變基 板單元E〇的位置,並且對利用該受光元件接收到的光量(電 動勢)進行監視,將該光量成為最大的位置確定為調芯位置。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196831號公報 t發明内容3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在使用上述自動調芯心機進行的調芯中,雖然 能夠進行高精度的調芯,但是費時費力,不適於量產。 因此,本申請人提出有不需要如上述的設備與作業就 能夠進行調芯的光感測器模組,並且已提出專利申請(日本 特願2009-180723)。第10(a)圖是該光感測器模組的俯視 圖、第10(b)圖是從右斜上方觀察其右端部的立體圖;如第 10(a)圖、第10(b)圖所示,在光波導單元\\^中,將上包覆層 43中之不存在芯42的兩側部分(第10(a)圖中右端部的上下 4 201245791 部分)沿著这42的軸線方向(第10(a)圖中的右方向)延長。而 且’在該延長部分44中’基板單元嵌合用的一對縱溝部44a 係形成在相對於芯42的透光面(一端面)42a適當的位置,且 該縱溝部44a係在光波導單元\\^的厚度方向延伸。另一方 面’在基板單元艮的左右兩側部(橫向的兩側部),嵌合部51 a 係形成在相對於光學元件54適當的位置,且與上述縱溝部 44a嵌合。 另外,在上述光感測器模組中,以在上述嵌合部5ia嵌 合於上述縱溝部44a的狀態下,結合有光波導單元w!與上述 基板單元Eja ’上述嵌合部51a係形成於上述基板單元E,, 而上述縱溝部44a係形成於上述光波導單元W|。在此,上述 光波導早元W1的縱溝部44a被設計成相對於上述芯42的透 光面42a係位於適當的位置’而上述基板單元£,的嵌合部 51a被設計成相對於上述光學元件54係位於適當的位置,因 此’利用上述縱溝部44a與上述嵌合部51a的嵌合,上述芯 42與上述光學元件54會自動地進行調芯。另外,在第1〇(a) 圖、第10(b)圖中’附圖標記45為基座,附圖標記45a為形成 於基座45上之供基板單元£1貫通的貫通孔,附圖標記Μ為 形成有上述嵌合部51a的整形基板,附圖標記55為密封樹 脂。 如上所述,在本申請人在先提出專利申請的上述光感 測器模組中,不需要對光波導單元>^的芯42與基板單元e 的光學元件54進行調芯作業就能夠成為已自動進行了調J 的狀態。而真,不需要進行花費時間的調芯作業,因此^ 201245791 能夠量產光感測器模組,且生產率優異。 然而,近年來,對於上述光感測器模組,係越來越要 求縮小光波導單⑽的寬度,若縮小上述光波導單 元Wl的寬度,則不能在其兩側部分形成上述延長部分44, 而僅能在單側形成上述延長部分44。在這種情況下,形成 於上述延長部分44的基板單元嵌合用的縱溝部4如也僅有 單側,因此,即使在該縱溝部44a嵌合基板單元&,由於該 彼σ。卩51 a也僅有單側,從而基板單元E|的支承不穩定。因 此即使在上述縱溝部44a嵌合基板單元&,也有可能不能 設成適當的調芯狀態之虞。而在這一點上存在改善的餘地。 本發明疋鑑於上述的情況做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 種光感測器模組,其是使基板單元的嵌合部嵌合在光波導 單元的溝部而成者,其中,即使基板單元的嵌合部僅為單 側’基板單元的支承也穩定。 用以欲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的光感測器模組是使光 波導單元與安裝有光學元件的基板單元結合而成者,其係 採用如下述的構成:上述光波導單元具備有:下包覆層; 光路徑用線狀芯,其形成於該下包覆層的表面;上包覆層, 其係覆蓋該線狀芯者;單側延長部分,其係是在上述芯的 軸線方向延長該上包覆層的單側側緣部者;基板單元嵌合 用溝部,其係形成於上述單側延長部分;以及突出片,其 係突出形成於該溝部内的側壁面,並抵接上述基板單元的 嵌合部者;上述基板單元具備有:基板;光學元件,其係 201245791 安裝在該基板上的預定部分;及嵌合部,其係形成於上述 基板的一部分,且與上述光波導單元的基板單元嵌合用溝 部嵌合;且上述光波導單元與上述基板單元的結合是以下 述的狀態而進行:使上述基板單元的上述嵌合部與上述光 波導單元的上述溝部嵌合,並使上述溝部内的突出片抵接 該嵌合部,從而對上述線狀芯的透光面與上述光學元件進 行了調芯。 本發明的光感測器模組中,在光波導單元中,芯的透 光面與基板單元嵌合用溝部係處於適當的位置關係。另 外,在基板單元中,光學元件及與上述溝部嵌合的嵌合部 係處於適當的位置關係。因此,在使上述基板單元的嵌合 部嵌合於上述光波導單元的溝部的狀態下,即,在結合上 述光波導單元與上述基板單元的狀態下,會成為已自動進 行了調芯的狀態。另外,在該狀態下,上述溝部内的突出 片係抵接於上述基板單元的嵌合部,因此,即使上述基板 單元的嵌合部僅有單側,該基板單元的支承也穩定,能夠 維持芯與光學元件適當的調芯狀態。 特別是,在以如下的方式所配置的上述突出片,即, 其係在上述基板單元嵌合用溝部内之彼此相對的兩側壁面 形成有多數個,且一側側壁面的相鄰突出片與突出片間的 凹部係面對著另一側側壁面的突出片,而在該情況下,基 板單元的支承更穩定,能夠高度地維持芯與光學元件之調 芯狀態。 圖式簡單說明 201245791 第1(a)圖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光感測器模組的一 實施形態的俯視圖,第1(b)圖是從右斜上方觀察第1(a)圖中 右端部的立體圖。 第2 (a)圖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光感測器模組的光波導 單元的俯視圖,第2(b)圖是從右斜上方觀察第2(a)圖中右端 部的立體圖。 第3(a)圖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光感測器模組的基板單 元的俯視圖,第3(b)圖是從左斜上方觀察第3(a)圖左側的立 體圖。 第4(a)圖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光波導單元的下包覆層 的形成步驟的說明圖,第4(b)圖是示意性地表示接續第4(a) 圖的芯的形成步驟的說明圖。 第5(a)圖是示意性地表示用於形成上述光波導單元的 上包覆層的成形模的立體圖,第5(b)圖〜第5(d)圖是示意性 地表示該上包覆層的形成步驟的說明圖。 第6(a)圖〜第6(d)圖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基板單元的 製作步驟的說明圖。 第7(a)圖〜第7(c)圖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光感測 器模組的其他實施形態的縱溝部的俯視圖。 第8圖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了上述光感測器模組的觸 控面板用檢測機構的俯視圖。 第9(a)圖、第9(b)圖是示意性地表示習知光感測器模組 的調怎方法的說明圖。 第10(a)圖是示意性地表示本案申請人在先前提出申請 8 201245791 的光感測器模組的俯視圖,第10(|3)圖是從右斜上方觀察第 10(a)圖中右端部的立體圖。 C實施方式;j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接著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第1(a)圖是表示本發明的光感測器模組的一實施形態 的俯視圖,第1(b)®是從右斜上方觀察其右端部的立體圖。 該光感測H模組是以下述的方絲成本巾請人在綠出申 請的光感測器模組中(參照第10⑷圖、第1〇剛)的光波導 單元Wl與基板單元El。即,光波導單元W2&寬度形成得較 乍,而伴隨此,僅在單側形成有延長部分4。而且在形成 於該單側的延長部分4的縱溝部6Q内的側壁面上係與延長 部分4 一體地形成有多數個突出片6]^在本實施形態中上 述大出片61疋在光波導單元%的厚度方向延伸,且其橫截 面係呈梯形狀。另外,上述突出片61係在上述縱溝部60内 之彼此相面對的兩側壁面上分卿成有4個且以—側側壁 面上相鄰的突出片61與突出㈣間的凹部係與另—側側壁 面的突出片61相面對的方式所配置。另外,在基板單元匕 上’係僅在單側部分形成有與上述縱溝部喊合的嵌合部 5a。 &另外,在上述基板單元述級導單元%嵌合的 狀態下’位於上述基板單元&單㈣嵌合部&係與上述縱 ^部60嵌合’錄溝箱_突出片⑽抵接於上述嵌合 部5a的表面與背面^由於職接,即使上述基板單元匕的 201245791 嵌合部5a僅有單側’也能夠穩定地支承基板單元e2。如上 所述’本發明的主要特徵在於,其係在上述光波導單元w2 的縱溝部60内形成上述突出片61、並使該突出 片61與位於 上述基板單元E2單側的嵌合部5a相抵接,因此,即使上述 基板單元E2的嵌合部化僅有單側,也能夠穩定地支承基板 單元E2。 進一步地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的上述光波導單元W2 與本申請人在先提出申請的光感測器模組的光波導單元 w,(參照第10(a)圖、第^(…圖)的不同的點在於,如上所 述’光波導單元W2自身的寬度較窄、且僅在單側部分有延 長部分4這一點’以及在形成於該延長部分4的縱溝部6〇内 的側壁面上形成有突出片61這一點。另外,從可穩定地支 承上述基板單元E2這一點考慮,在上述縱溝部6〇内相對著 的突出片61與突出片61間的距離Μ係被設定為與嵌合於該 縱溝部60的上述基板單元ε2的嵌合部5a的厚度相同或者是 較其略窄。除此之外,係與本申請人在先提出申請的光感 測器模組的光波導單元Wi相同。 對與光波導單元W2相同的部分進行說明,第2(a)圖係 表示上述光波導單元W2的俯視圖,第2(b)圖係表示從右斜 上方觀察其右端部的立體圖,如第2(a)圖、第2(b)圖所示, 其係利用接合劑接合在基座10的表面,且具備有:下包覆 層1,其係接合於上述基座10的表面;光路徑用芯2,其係 在該下包覆層1的表面形成成預定圖案的線狀;以及上包覆 層3,其係以已覆蓋該芯2的狀態下形成於上述下包覆層1的 10 201245791 表面。在光波導單元%的一端部側(在第2⑷圖中右側),不 存在芯2的上包覆層3的單側側緣部係沿著芯2的軸線方向延 長並向下方延長到上述基座的表面為止從而構成了延 長部分4。另外,該延長部分4中,上述縱溝部60係以在厚度 方向上貝通该延長部分4的狀態、且與芯2的軸線方向成直角 地形成。該縱溝獅相對於幻的透光面_形成在適當的 位置。 另一方面,在上述基板單元E2除了與上述光波導單元 W2的縱溝部60嵌合的嵌合部5a僅有單側之外,其他部分係 與本申請人在先提出申請的光感測器模組的基板單元 Ει(參照第l〇(a)圖、第i〇(b)圖)相同。即,第3(a)圖係表示上 述基板單元E2的俯視圖,第3(b)圖係表示從左斜上方觀察其 的立體圖,如第3(a)圖、第3(b)圖所示’其具備有:整形基 板5;光學元件8,其係藉由絕緣層(未圖示)及光學元件安裝 用墊(未圖示)安裝於該整形基板5的表面;及密封樹脂9 ,其 係密封該光學元件8者。另外,在上述整形基板5上形成^ 用以與上述縱溝部60(參照第2(a)圖、第2〇3)圖)嵌合的嵌合 部5a,且該嵌合部5a是以向整形基板5的橫向中的單側方向 (第3(b)圖的左向)突出的狀態下所形成。該嵌合部&是利用 蝕刻方式而形成,且相對於上述光學元件安裝用墊係有適 當地定位並整形。因此’上述欲合部5a相對於安事在上述 光學元件安裝用整上的光學元件8係形成在適當的1置。宜 將該叙合部5a的突出長度L,設定為與上述縱溝部6〇向裡側 的深度大致相同的值。另外’上述絕緣層係形成於上述整 11 201245791 形基板5中的除了嵌合部5&之外的表面。上述光學元件安裝 用塾係形成在上述絕緣層的表面中央部。上述光學元件8係 安裝在光學元件安裝用墊上。上述光學元件8的發光部或者 受光部係料在該光學元件8_面。糾,在上述絕緣層 的表面形成有祕與光學元件安裝輕連接的電路(未圖 示)。 於是’如第1⑷圖、第所示,在上述光感測器模 組中’光料單元1與基板單元E2以域縱溝獅與上述 嵌合部5a嵌合的狀態下結合而—體化,上述縱溝部⑼係形成 於上述光料單元延長部分4,而上述嵌合部_ 形成於上述基板單元E2單側。在城態下,如上所述,縱溝 部_的突出片61係抵接於與上述縱溝部崎合的上述嵌 合部5a的表面與背面’而利用該抵接可财地支承基 E2。 —形成於光波導單元W2的上述縱滴 6〇相對於芯2的透光面2a係形成在適當的位置。另外,用 於基板單元E2㈣合部5a相對於光學元件㈣形成在適 的位置。因此,利用上述縱溝⑽與嵌合部㈣嵌合, 幻的透光面23與光學元件8適當地定位,從而成為已自 地進订了調芯的㈣。即,彻上稍合使上述光學元4 在平灯於上述基座10的表面的方向(第丨㈨圖中芯2的軸 方向(X軸方向)及垂直於雜線方向PC財向)的方向(γ 方向))適當地定位。其中,在γ轴方向的定位,例如㈣ 由下述等方式進仃,即,使±述嵌合部的橫向頂端緣 12 201245791 接於上述縱溝部60的底壁面,或者設定上述嵌合部53之在γ 軸方向的嵌合長度。另外,在上述嵌合狀態下,向單側突 出的上述嵌合部5a的下端緣係抵接於基座1〇的表面,且利 用該抵接使上述光學元件8在垂直於基座1〇的表面的方向 (第1圖(b)中的Z軸方向)適當地定位。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a)圖、第i(b)圖所示, 在基座10之與上述基板單元&相對應的部分形成有四邊形 的缺口部10a,而基板單元&的一部分係自上述基座1〇的背 面突出。該基板單元&的突出部分係在基座10的背面側, 例如係與用以向光學元件8輸送信號等的主機板(未圖示)等 連接。 藉由下述(1)〜(3)的步驟製造上述光感測器模組。(1) 是製作上述光波導單元的步驟(參照第4(a)圖〜第4(b) 圖、第5⑷圖〜第5⑷圖)。另外,說明該步驟的第4⑻圖〜 第4(b)圖、第5⑷圖〜第5⑷圖係相冑於第1⑷圖的縱剖視圖 的圖(2)疋製作上述基板單元匕的步驟(參照第6⑷圖〜第 6⑷圖)。(3)是結合上述基板單咕與上述光波導單元%的 步驟。 況明上述(1)的光波導單元%的製作步驟。首先,準備 在形成下包覆層1時使用的平板狀的基板2〇(參照第4⑷ 圖)。作為該基板20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舉出玻璃石英、 石夕、樹脂、金屬等。其中1為不銹鋼製基板。其原因在 於’不錄鋼製基板對熱的耐伸縮性優異,而在上述光波導 裝置的製造過財,各種各樣的尺寸能夠大致維持在設計 13 201245791 另外基板的厚度例如係設定在20μηι〜1 mm的範圍 内。 接著,如第4(a)圖所示,在上述基板2〇的表面的預定區 域上利用光微影法形成下包覆層1 ^作為該下包覆層1的 形成材料,係使用感光性環氧樹脂等感光性樹脂。下包覆 層1的厚度例如係設定在丨〜咒卜⑺的範圍内。 一接著,如第4(b)圖所示,在上述下包覆層丨的表面利用 光微影法形成預定圖案的芯2。作為該芯2的形成材料,例 如可列舉出與上述下包覆層i同樣的感光性樹脂,且可使用 折射率比上述下包覆層1及上包覆層3(參照第5⑷圖)的形 成材料大的材料。該折射率的調整能夠藉由例如對上述下 覆層1、心2、上包覆層3的各形成材料的種類進行選擇或 調整組成比率來進行。芯2的厚度例如係設定在5 〜ΙΟΟμηι 的範圍^而芯2的寬度例如係設定在5〜刚μηι的範圍内。 、接著,準備成形模30(參照第5(a)圖)。該成形模3〇是用 二同時對上包覆層3(參照第5(e)圖)、與上包覆層3的延長部 刀4進行模具成形的成形模,該上包覆層3的延長部分*具有 基板單元嵌合㈣縱溝⑽(參照第5_)。第5⑷圖是從 下方觀察該成形模30的立體圖,如該圖所示,在該成形模 的下面形成有凹部31,其具有與上述上包覆層3的形狀相 應的模面。該凹部31具有用以形成上述延長部分4的部分 31a,、及用以形成透鏡部3b(參照第5⑷圖)的部分训。另 夕|在上述延長部分形成用的部分3la形成有突條32,其係 用以形成上述基板單元嵌合用的縱溝部6卜另外在該突 14 201245791 條32的表面形成有凹溝32a,其係用以在縱溝部60内的側壁 面形成突出片61(參照第2(a)圖、第2(b)圖)。另外,在上述 成形模30的上面形成有對準標記(未圖示),其係用以在使用 該成形模30時將芯2的透光面2a(第5(b)圖中右端面)對位而 適當地定位成形模3〇,且將上述凹部31及突條32形成在以 該對準標記為基準的適當的位置。 因此’使上述成形模3〇的對準標記與芯2的透光面2a對 位而设置上述成形模3〇,而在該狀態下成形時,能夠在以 芯2的透光面2a為基準的適當的位置,同時對上包覆層3與 基板單元嵌合用的縱溝部6〇進行模具成形。另外,上述成 形模3〇的°又置疋藉由將該成形模30的下面貼緊於基板20的 表面而進行的,藉由進行該貼緊,由上述凹部31的模面及 突條32的模面、基板20的絲、下包覆層1的表面與芯2的 表面所圍成的空間會成為成形空間33。另外,在上述成形 模30上減有注人孔(未圖示),其制以將上包覆層形成用 樹脂注入到上述成形空間33中,且是以與上述凹部Η連通 的狀態下所形成。 另外作為上述上包覆層形成用樹脂,例如可列舉出 與上述下包覆層1同樣的感光性樹脂。在此情況下,由於需 要利用紫外線等照射線透過該成形模3G對充滿於上述成形 空間33的感光性樹脂進行曝光,因此,作為上述成形模30, 可以使用由可透過放射線的材料所構成者(例如石英製的 成形模)。另外,作為上包覆層形成用樹脂,也可以使用熱 固性樹脂,在此料下,㈣上域轉3〇,無論透· 15 201245791 如何均可,例如可以使用金屬製、石英製者。 另外,如第5(b)圖所示,上述成形模30係在使上述成形 模30的對準標記與上述芯2的透光面2a對位並將成形模30 整體適當地定位的狀態下,將該成形模30的下面貼緊於基 板20的表面。接著,將上包覆層形成用樹脂從形成在上述 成形模30上的注入孔注入到由上述凹部31的模面及突條32 的模面、基板20的表面、下包覆層1的表面與芯2的表面所 圍成的成形空間33中,用上述樹脂充滿上述成形空間33。 接著,在該樹脂為感光性樹脂的情況下,係在透過上述成 形模30利用紫外線等照射線進行曝光之後進行加熱處理, 而在上述樹脂為熱固性樹脂的情況下,係進行加熱處理。 由此,上述上包覆層形成用樹脂會硬化,且與上包覆層3同 時形成基板單元嵌合用的縱溝部60(上包覆層3的延長部分 4)。此時,在下包覆層1與上包覆層3為相同的形成材料的 情況下,下包覆層1與上包覆層3會在其接觸部分同化。 接著,進行脫模,如第5(c)圖所示,得到了上包覆層3、 上包覆層3的延長部分4以及基板單元嵌合用的縱溝部 60(包括突出片61)。如上所述,該基板單元嵌合用的縱溝部 60(包括突出片61)的部分是使用上述成形模30並以芯2的透 光面2a為基準而形成,因此,相對於芯2的透光面2a係定位 在適當的位置。另外,上述上包覆層3的透鏡部3b也定位在 適當的位置。 上述上包覆層3的厚度(自下包覆層1的表面起的厚度) 通常係設定在大於芯2的厚度且在1200μιη以下的範圍内。 16 201245791 另外,如上所述,上述基板單元後合用的縱溝部60(包括突 出片61)的大小係以與嵌合於該縱溝部60的基板單元仏的 嵌合部5a的大小相對應的方式而形成。例如,在上述縱溝 部60内相對著的突出片61與突出片61間的距離M(參照第 1(a)圖)係設定在0.〇25〜0.15mm的範圍内,而上述縱溝部6〇 向裡側的深度(第1(b)圖Y軸方向的深度)係設定在3〜3〇mm 的範圍内。另外,上述突出片61的突出量(突出高度)例如係 設定在0.2〜1.5mm的範圍内,而上述突出片61的截面梯形 狀的頂面寬度例如係設定在0.5〜5mm的範圍内。 接著,如第5(d)圖所示’從下包覆層1的背面剝離基板 20(參照圖示的箭頭)。藉由進行該剝離,得到了光波導單元 W2 ’其具備有下包覆層1、芯2、以及上包覆層3,且在上包 覆層3的延長部分4上形成有上述基板單元嵌合用的縱溝杳p 60(包括突出片61),則上述(1)的光波導單元W2的製作步驟 就結束了。 然後,如第2(a)圖、第2(b)圖所示’利用接合劑將上述 光波導單元W2接合在壓克力板等基座1〇上《此時,使下包 覆層1與基座10接合。作為上述基座10,係使用在表面没有 凹凸者,雖然不限定材質、透明性、厚度,但例如,除了 上述壓克力板之外,還可列舉出聚丙烯(PP)板、金屬板 陶瓷板、石英玻璃板、以及藍板玻璃等。另外,上述展座 10的厚度例如係設定在ΙΟΟμιη〜5mm的範圍内。 接著,說明上述(2)的基板單元E2的製作步驟。首先, 準備成為上述整形基板5的基材的基板5A(參照第6(a)圖) 17 201245791 作為該基板5A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舉出金屬、樹脂等。 其中,從加工容易性及尺寸穩定性的觀點考慮,宜為不銹 鋼製基板。另外,上述基板5A的厚度例如係設定在0.02〜 0.1mm的範圍内。 接著,如第6(a)圖所示,在上述基板5A的表面的預定 區域中塗敷清漆,該清漆是將感光性聚醯亞胺樹脂等的絕 緣層形成用的感光性樹脂溶解於溶劑中而成者,之後根據 需要,對該已塗敷的清漆進行加熱處理使其乾燥,從而形 成絕緣層形成用的感光性樹脂層。然後,隔著光罩利用紫 外線等放射線對該感光性樹脂層進行曝光,從而形成預定 形狀的絕緣層6。絕緣層6的厚度例如係設定在5〜15 μιη的 範圍内。 接著,如第6(b)圖所示,在上述絕緣層6的表面形成光 學元件安裝用墊7及與該光學元件安裝用墊7連接的電路 (未圖示)。該安裝用墊7(包括電路)的形成例如係以如下的 方式進行。即,首先,藉由在上述絕緣層6的表面利用濺射 或者非電解電鍍等形成金屬層(厚度60〜260nm左右)。該金 屬層會成為進行之後的電解電鍍時的晶種層(成為電解電 鐘層形成的基底的層)。接著,在由上述基板5A、絕緣層6 及晶種層所構成的積層體的兩面黏接乾膜抗蝕劑之後,在 形成有上述晶種層該側的乾膜抗蝕劑上利用光微影法形成 孔部,該孔部為上述安裝用墊7(包括電路)的圖案,並在該 孔部的底部暴露上述晶種層的表面部分。接著,利用電解 電鍍,在暴露於上述孔部底部的上述晶種層的表面部分積 18 201245791 層形成電解電鑛層(厚度5〜20μηι左右)。然後,利用氫氧化 鈉水溶液等剝離上述乾膜抗蝕劑。然後,利用軟蝕刻除去 未形成有上述電解電鍍層的晶種層部分,並將由剩餘的電 解電鍍層與其下面的晶種層所構成的積層部分形成為安裝 用墊7(包括電路)。 接著’如第6(c)圖所示’將上述基板5A形成為整形基 板5,其相對於安裝用墊7在適當的位置具有嵌合部5a。該 整形基板5的形成例如係以如下的方式進行。即,首先,用 乾膜抗敍劑覆蓋上述基板5A的背面。然後,利用光微影法 留下要形成形狀的乾膜抗触劑的部分,以使相對於安裝用 墊7在適當的位置形成嵌合部5a。然後,藉由使用氯化鐵水 溶液進行蝕刻而除去該剩餘有乾膜抗蝕劑的部分以外之暴 露的基板5A部分。由此,將上述基板5A會形成為具有嵌合 部5a的整形基板5。接著,利用氫氧化鈉水溶液等剝離上述 乾膜抗蝕劑。另外’上述整形基板5的嵌合部化的大小例如 係设疋為橫向的長度(突出長度)]^在5〜25mm的範圍内、高 度L〗在0.3〜5.0mm的範圍内。 然後,如第6(d)圖所示,將光學元件8安裝在安裝用塾7 上之後’利用透明樹脂裝填密封上述光學元件8及其周邊 部。上述光學元件8的安裝係使用安裝機而進行的,利用該 安裝機所具有的定位照相機等定位裝置精確地定位於安農 用墊7來進行該安裝。如上所述,得到基板單元匕,其具備 有:具有嵌合部5a的整形基板5、絕緣層6、安裝用墊7、光 學元件8、以及密封樹脂9,而上述(2)的基板單元E2的製作 19 201245791 步驟就結束了。如上所述,在該基板單元E2中,係以安裝 用墊7為基準而形成有嵌合部5a,因此,安裝在該安裝用塾 7上的光學元件8與嵌合部5a係處於適當的位置關係。 接著’說明上述(3)的光波導單元W2與基板單元E2之結 合步驟。即,在使基板單元&(參照第3(幻圖、第3(b)圖)的 光學元件8的表面(發光部或者受光部)朝向光波導單元 WK參照第2(a)圖、第2(b)圖)的芯2的透光面2a側的狀態下, 使形成於上述基板單元^的嵌合部化嵌合在形成於光波導 單兀W2的基板單元嵌合用的縱溝部6〇,而一體化上述光波 導單與基板單元Es(參照第1(勾圖、第1(b)圖)。此時, 使嵌合部5a的下端緣係抵接於上述基座1〇的表面。另外, 為了進行上述嵌合,既可以從上方將嵌合部5a插入縱溝部 60中,也可以從橫向插入。另外,根據需要,也可以用接 合劑固定上述縱溝部6〇與嵌合部5a之嵌合部分。如上所 述,就完成了作為目的的光感測器模組。 在此,如上所述,在上述光波導單元W2中,芯2的透光 面2a與基板單元嵌合用的縱料6()係處於適當的位置關 係。另外’在安裝有上述光學元件8的絲單吨巾光學 兀件8與嵌合部5a係處於適當的位置關係。HU匕,如上所 述,將上述嵌合部5a嵌合於上述縱溝部6G而製作上述光 測器模組時,芯2的透光面2a與光學元件8會自動調芯。^ 結果,則不需要進行調芯作業。 “ 1第7(a) ®〜第7(e)圖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光感測 益模組的其他的實施形態的縱溝部6G的俯視圖。該等實扩 20 201245791 形態的特徵為形成於光波導單元W2的縱溝部6〇的突出片61 的配置。即,在第7(a)圖中’未形成有如第2(a)圖所示之形 成於縱槽部60的一側側壁面的最深側的突出片61,從而該 側壁面的突出片61為3個、而另一側側壁面的突出片61為4 個。在第7(b)圖、第7(c)圖中,係僅在縱溝部6〇内的任一側 側壁面上形成有突出片61(在第7(b)圖中為3個、在第7(c)圖 中為4個)。在第7(a)圖〜第7(c)圖中,上述以外的部分係與 第1(a)圖、第1(b)圖所示的實施形態相同。另外,在第7(a) 圖〜第7(c)圖所示的實施形態中,也起到有與第i(a)圖、第 1(b)圖所示的實施形態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係將基板單元嵌合用的 縱溝部60内的突出片61的橫截面形狀形成為梯形狀,但也 可以為其他的形狀,例如,也可以為長方形狀、半圓狀' 二角形狀等。另外’突出片61的數量也可以適當地作設定。 例如,在如第2(a)圖、第7(a)圖般要在縱溝部6〇内之彼此相 對的兩側壁面上形成突出片61的情況下,只要在一側側壁 面上形成1個以上、而在另一側側壁面上形成2個以上即 可。而在如第7(b)圖、第7(c)圖般要在縱溝部6〇内的任一側 側壁面上形成突出片61的情況下,只要形成丨個以上即可。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係將形成縱溝部6〇的兩 側壁面的長度(第1(b)圖中的Y軸方向的長度)形成為相同的 長度’但也可以形成為其他形式,也可以形成為任一側側 壁面較長。另外,在第1(b)圖中,嵌合於縱溝部6〇之基板單 元E2的嵌合部5a的高度LX參照第6(c)圖)係圖示為與縱溝部 21 201245791 60高度相同,但只要能夠利用上述嵌合來支承基板單元 E2,則嵌合部5a的高度L2既可以高於縱溝部60的高度,也 可以低於縱溝部60的高度。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在嵌合縱溝部60與嵌合 部5a之後,根據需要用接合劑在該嵌合部分進行了固定, 但在使用該接合劑的情況下,也可以如下方式進行:首先, 將接合劑塗敷於上述縱溝部60,並在該接合劑固化之前, 使嵌合部5a嵌合於縱溝部60。如此一來,接合劑就會起到 潤滑劑的作用,因此,易於進行上述嵌合。而且,從作業 性的觀點考慮,宜將嵌合部5a從橫向插入縱溝部60中,使 其嵌合於縱溝部60。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利用接合劑將光波導單 元W2接合於基座1〇的表面,但該基座1〇既可以相對於光波 導單元W2的下包覆層1的下面整面作設置,也可以在與嵌合 基板單元E2的縱溝部60相對應的部分等局部地作設置,也 可以完全不設置❶另外,在完全不設置基座1〇的情況下, 係不使用接合劑就將光波導單元W2放置於基座1〇的表面, 並在將基板單元E2嵌合於縱溝部6〇之後,去除上述基座1〇。 另外’例如,如第8圖所示,上述本發明的光感測器模 組係形成為兩個L字形的光感測器模組s,、s2,並將該等光 感測器模組S, ' S2形成為四邊形的框狀而使用,由此,能 夠用作檢測觸控面板中手指等的觸摸位置的檢測部件。 即,在一方L字形的光感測器模組&中,於角部在光波導 單元W2係嵌合有安裝有發光元件8a的基板單元E2,且出射 22 201245791 光的。2的i而面2b及上包覆層3的透鏡面係朝向上述框狀 的内側。而在另—方L字形的光感測器模組§2中,於角部, 在光波導單元W2係嵌合有安裝有受光元件8b的基板單元 E2’入射光Η的上包覆層3的透鏡面及芯2的端面⑽朝向上 述汇狀的内側。於是,將上述兩個[字形的光感測器模組以 圍繞觸控面板的四邊形顯示器D的顯示勞幕的方式沿著該 螢幕周緣部的四邊形設置,使得可用另_机字形的光感測 器模組S2接收來自—方L字形的域測轉組I的出射光 H。由此,上述出射光Η能夠在顯示器〇的螢幕上與該登幕 平打地以格子狀走行。因此,用手指觸摸顯示器D的勞幕 時,該手指會阻隔出射光Η的-部分,利用受光元件崎測 該被阻隔的部分,從而能夠檢測出上述手指所接觸部分的 位置。另外,在第8圖中’用虛線表示芯2,而該虛線的粗 細表不芯2的粗細,並且省略圖示芯2的數量。 接著,說明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實施例。 【實施例】 〔下包覆層、上包覆層(包括延長部分)的形成材料〕 藉由將雙苯氧基乙醇苟二縮水甘油叫成分Α)35重量 份、為脂環式環氧樹脂的3,,4,-環氧環己基甲基_3,4_環氧基 環己烷羧酸酯(大赛璐化學工業社製α CELLOX膽021P)(成分B)40重量份、…,^氧基環把己烧) 甲基-3’,4’-環氧環己基-羧酸酯(大赛璐化學工業社製造、 CELLOXIDE2081)(成分〇25重量份、及4,4,·雙〔二印^基 乙氧基)苯亞項醯〕苯基硫化物雙·六氟錄_的5()重量% 23 201245791 碳酸亞丙酯溶液(成分D)2重量份混合,製備下包覆層及上 包覆層的形成材料。 〔芯的形成材料)〕 藉由將上述成分A : 70重量份、1,3,3-三{ 4-〔 2-(3-氧 雜環丁基)〕丁氧基苯基} 丁烷:30重量份、及上述成分D : 1重量份溶解在乳酸乙酯中,製備芯的形成材料。 〔光波導單元的製作〕 使用上述下包覆層、芯、及上包覆層的各形成材料在 不鏽鋼製基板上,以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方法製作了光 波導單元。然後,從下包覆層的背面剝離上述不鏽鋼製基 板之後,使用接合劑將所得的光波導單元接合在壓克力板 上。 將形成於上包覆層的延長部分的縱溝部作為第2(a)圖 所示者。該延長部分的高度(厚度)設為1mm。另外,在縱溝 部的尺寸中,將相對著的突出片與突出片間的距離設為 0.05mm,將縱溝部的深度設為13.47mm,將突出片的突出 量(突出高度)設為1mm,並將突出片的截面梯形狀的頂面寬 度設為1 mm。 〔基板單元的製作〕 以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方式,在不鏽鋼製基板 (25111111><3〇111111><0.05111111(厚度))表面的一部分形成絕緣層、 光學元件安裝用墊及電路,並將該不鏽鋼製基板的單側形 成為嵌合於上述縱溝部的嵌合部。在該嵌合部的尺寸中, 將高度設為1 mm,將橫向的長度(突出長度)設為15mm。 24 201245791 然後,在上述光學元件安裝用墊的表面塗敷銀漿之 後,藉著銀漿將引線接合型的發光元件(Optowell公司製, SM85-1N001)安裝在光學元件安裴用墊上。然後,利用透 明樹脂(日東電工公司製,NT-8038)將上述發光元件及其周 邊部裝填密封。如上所述,製作出基板單元。 〔光感測器模組的製造)〕 在上述光波導單元中的基板單元定位用的縱溝部上塗 敷接合劑’並在該接合劑固化之前,使上述基板單元的嵌 合部在橫向上滑動,從而使其嵌合於上述縱溝部。然後, 使該嵌合部的橫向頂端緣抵接於上述縱溝部的底壁面,並 且使該嵌合部的下端緣抵接於壓克力板的表面。然後,使 上述接合劑固化。如上所述,製造出光感測器模組。 〔光傳輸試驗〕 使電流在上述實施例的光感測器模組的發光元件中流 動,並使光從發光元件出射。然後,確認光從感測器模組 的另一端部出射的情況。 由該結果可知,在上述製法中,即使不進行光波導單 70的芯與基板單元的發光元件之調芯作業,所得到的光感 測器模組也能適當地進行光傳輸。 本^明的光感測器模組能夠用於檢測觸控面板中手指 等的觸摸位置的檢測部件、或者用於以高速傳送或處理聲 音、影像等數位信號的資訊通信設備、信號處理裝置等。 【圖式簡單明】 第1 (a)圖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光感測器模組的— 25 201245791 實施形態的俯視圖,第1(b)圖是從右斜上方觀察第1(a)圖中 右端部的立體圖。 第2(a)圖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光感測器模組的光波導 單元的俯視圖,第2(b)圖的是從右斜上方觀察第2(a)圖中右 端部的立體圖。 第3(a)圖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光感測器模組的基板單 元的俯視圖,第3(b)圖是從左斜上方觀察第3(a)圖左側的立 體圖。 第4(a)圖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光波導單元的下包覆層 的形成步驟的說明圖,第4(b)圖是示意性地表示接續第4(a) 圖的芯的形成步驟的說明圖。 第5(a)圖是示意性地表示用於形成上述光波導單元的 上包覆層的成形模的立體圖,第5(b)圖〜第5(d)圖是示意性 地表示該上包覆層的形成步驟的說明圖。 第6(a)圖〜第6(d)圖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基板單元的 製作步驟的說明圖。 第7(a)圖〜第7(c)圖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光感測 器模組的其他的實施形態的縱溝部的俯視圖。 第8圖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了上述光感測器模組的觸 控面板用檢測部件的俯視圖。 第9(a)圖、第9(b)圖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光感測器模 組的調芯方法的說明圖。 第10(a)圖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申請人在先提出申請的光 感測器模組的俯視圖,第10(b)圖是從右斜上方觀察第10圖 26 201245791 (a)中右端部的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71...下包覆層 2、 42、72...芯 2a...芯2的透光面 2b...端面 3、 43、73…上包覆層 3b、73b...透鏡部 4、 44...延長部分 5、 51...整形基板 5a、51a...欲合部 5A、20、81...基板 6.. .絕緣層 7.. .安裝用墊 8、 54、82…光學元件 8a、92…發光元件 8b、91...受光元件 9、 55、85...密封樹脂 10、 45、75…基座 10a...缺口部 30.. .成形模 31.. .凹部 31a...形成延長部分的部分 31b...形成透鏡部的部分 32.. .突條 32a...凹溝 33.. .成形空間 42a...芯42的透光面 44a、60...縱溝部 45a...貫通孔 61.. .突出片 72a...芯72的一端面(光入口) 72b...芯72的另一端面(光出 口) 73a...後端部 W〇、Wr W2…光波導單元 Eo' E,、E2...基板單元 D...顯示器 H...出射光、入射光 氏、H2...光 Li...散合部的長度 L2...嵌合部的高度 S,、S2...光感測器模組 M...縱溝部内相對著的突出 片與突出片間的距離 27

Claims (1)

  1. 20124579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光感測器模組,係使光波導單元、與安裝有光學元 件的基板單元結合而成者,其特徵在於, 上述光波導單元具備有: 下包覆層; 光路徑用線狀芯,其係形成在該下包覆層的表面; 上包覆層,其係被覆該線狀芯者; 單側延長部分,其係在上述芯的軸線方向延長該上 包覆層的單側側緣部者; 基板單元嵌合用溝部,其係形成於上述單側延長部 分;以及 突出片,其係突出形成於該溝部内的側壁面,並抵 接上述基板單元的嵌合部者; 上述基板單元具備有: 基板; 光學元件,其係安裝在該基板上的預定部分;及 嵌合部,其係形成於上述基板的一部分,且與上述 光波導單元的基板單元嵌合用溝部嵌合;且 上述光波導單元與上述基板單元的結合是以下述 的狀態而進行:使上述基板單元的上述般合部與上述光 波導單元的上述溝部嵌合,並使上述溝部内的突出片抵 接該嵌合部,從而對上述線狀芯的透光面與上述光學元 件進行了調芯。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感測器模組,其中, 28 201245791 上述基板單元嵌合用溝部内之突出片係在該溝部内之 彼此相對的兩側壁面上形成有多數個,且以一側側壁面 的相鄰突出片與突出片間的凹部係面對另一側側壁面 的突出片的狀態下配置上述突出片。 29
TW101103051A 2011-02-03 2012-01-31 Optical sensor module TW20124579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1857A JP5693986B2 (ja) 2011-02-03 2011-02-03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5791A true TW201245791A (en) 2012-11-16

Family

ID=46587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3051A TW201245791A (en) 2011-02-03 2012-01-31 Optical sensor modul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52138B2 (zh)
JP (1) JP5693986B2 (zh)
KR (1) KR20120089574A (zh)
CN (1) CN102629615A (zh)
TW (1) TW20124579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3876A (ja) * 2009-08-03 2011-02-17 Nitto Denko Corp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2011102955A (ja) * 2009-10-14 2011-05-26 Nitto Denko Corp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2011186036A (ja) * 2010-03-05 2011-09-22 Nitto Denko Corp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5308408B2 (ja) * 2010-07-27 2013-10-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5325184B2 (ja) * 2010-08-31 2013-10-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5693986B2 (ja) 2011-02-03 2015-04-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DE102017104108B4 (de) 2017-02-28 2023-12-21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mit laserdiode
JP7114989B2 (ja) * 2018-03-30 2022-08-09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位置決め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波合成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22417A1 (en) 1991-07-09 1993-01-13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imited Light-receiving apparatus with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EP0548440A1 (en) 1991-12-23 1993-06-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ilithic composite for optoelectronic integration
JPH05196831A (ja) 1992-01-22 1993-08-06 Fujitsu Ltd 自動調芯装置と自動調芯方法
US5265184A (en) 1992-05-28 1993-11-23 Motorola, Inc. Molded waveguid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5359686A (en) 1993-03-29 1994-10-25 Motorola, Inc. Interface for coupling optical fibers to electronic circuitry
US5428704A (en) 1993-07-19 1995-06-27 Motorola, Inc. Optoelectronic interfa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W255015B (zh) 1993-11-05 1995-08-21 Motorola Inc
US5521992A (en) 1994-08-01 1996-05-28 Motorola, Inc. Molded optical interconnect
EP1018050B1 (en) 1995-06-30 2001-12-1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ligning an optoelectronic device
JP3147141B2 (ja) 1995-08-30 2001-03-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アセンブリ
US5835646A (en) 1995-09-19 1998-11-10 Fujitsu Limited Active optical circuit sheet or active optical circuit board, active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MCM,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optical waveguide, and devices obtained thereby
JPH1082930A (ja) 1996-09-06 1998-03-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272751A1 (en) 1996-12-31 1998-07-09 Honeywell Inc. Flexible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JP3042453B2 (ja) 1997-07-02 2000-05-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受光モジュール
US6456766B1 (en) * 2000-02-01 2002-09-24 Cornell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Optoelectronic packaging
US6766082B2 (en) 2000-10-18 2004-07-2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aveguide-type opt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6917056B2 (en) 2001-01-31 2005-07-12 Shipley Company, L.L.C. Optoelectronic submount having an on-edge optoelectronic device
KR100427356B1 (ko) 2001-08-14 2004-04-1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광마우스용 서브 칩 온 보드
KR100439088B1 (ko) 2001-09-14 2004-07-05 한국과학기술원 상호 자기 정렬된 다수의 식각 홈을 가지는 광결합 모듈및 그 제작방법
US6912333B2 (en) 2002-06-21 2005-06-28 Fujitsu Limited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interconnection module
TWI294262B (en) * 2002-06-28 2008-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 light reception/emission device built-in module with optical and electrical wiring combined therei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SE525405C2 (sv) 2002-08-09 2005-02-15 Acreo Ab Speglar för polymera vägledare, förfarande för deras framställning, samt optisk vågledaranordning
JP2004240220A (ja) 2003-02-06 2004-08-26 Seiko Epson Corp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混成集積回路、混成回路基板、電子機器、光電気混載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150569B2 (en) 2003-02-24 2006-12-19 Nor Spark Plug Co., Ltd. Optical device mounted substrate assembly
US7195941B2 (en) * 2003-03-26 2007-03-27 Intel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to construct the same
JP2004302345A (ja) 2003-04-01 2004-10-28 Aica Kogyo Co Ltd 光電気プリント配線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75951B1 (ko) 2003-11-11 2006-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인쇄회로기판 집적형 광연결 패키징 장치
US7389012B2 (en) 2003-12-30 2008-06-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module comprising flexible connection cab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4196839B2 (ja) 2004-01-16 2008-12-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高分子光導波路の製造方法
WO2006067778A1 (en) 2004-02-18 2006-06-29 Color Chip (Israel)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n electro-optical module
US7146080B2 (en) 2004-03-11 2006-12-05 Lambda Crossing, Ltd. Method of connecting an optical element to a PLC
US7313293B2 (en) 2004-03-16 2007-12-25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power monitoring apparatus, optical power monitoring method, and light receiving device
JP2005266179A (ja) 2004-03-17 2005-09-29 Omron Corp 光導波路装置及び光導波路装置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導波路装置の中間体
CN100492079C (zh) 2004-06-09 2009-05-2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波导模块
JP2006051629A (ja) * 2004-08-10 2006-02-23 Eko Globe:Kk 新聞ホルダー
US7308167B2 (en) 2004-09-01 2007-12-11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assembly with optoelectronic device alignment
JP2006091241A (ja) 2004-09-22 2006-04-06 Hitachi Cable Ltd 光電気複合配線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6235031A (ja) 2005-02-23 2006-09-07 Fuji Xerox Co Ltd マルチチップ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実装方法
CN100458484C (zh) * 2005-12-23 2009-02-0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光电板及其制造方法
US7391572B2 (en) 2006-03-01 2008-06-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ybrid optical/electronic structures fabricated by a common molding process
WO2007114384A1 (ja) 2006-04-03 2007-10-11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信号伝送機器
JP4929821B2 (ja) 2006-04-27 2012-05-0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
US7373033B2 (en) 2006-06-13 2008-05-13 Intel Corporation Chip-to-chip optical interconnect
JP2008102283A (ja) 2006-10-18 2008-05-01 Sony Corp 光導波路、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導波路の製造方法
JP5156502B2 (ja) 2007-06-26 2013-03-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
JP4892457B2 (ja) * 2007-11-06 2012-03-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導波路デバイスの製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る光導波路デバイス
JP5541764B2 (ja) 2008-01-30 2014-07-09 パロ・アルト・リサーチ・センター・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物体検出に応答して情報を取得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JP5131023B2 (ja) 2008-05-15 2013-01-30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光電気変換モジュール
JP5463646B2 (ja) * 2008-10-08 2014-04-09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
JP5271141B2 (ja) 2009-04-06 2013-08-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電気混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光電気混載モジュール
JP2011033876A (ja) 2009-08-03 2011-02-17 Nitto Denko Corp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2011102955A (ja) 2009-10-14 2011-05-26 Nitto Denko Corp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2011186036A (ja) 2010-03-05 2011-09-22 Nitto Denko Corp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5308408B2 (ja) 2010-07-27 2013-10-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5325184B2 (ja) 2010-08-31 2013-10-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5693986B2 (ja) 2011-02-03 2015-04-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89574A (ko) 2012-08-13
JP5693986B2 (ja) 2015-04-01
JP2012163618A (ja) 2012-08-30
CN102629615A (zh) 2012-08-08
US20120201490A1 (en) 2012-08-09
US8452138B2 (en) 2013-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45791A (en) Optical sensor module
TWI477834B (zh) 光傳感器模塊的製造方法和用該方法得到的光傳感器模塊
TWI504954B (zh) 光感測器模組
JP5271141B2 (ja) 光電気混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光電気混載モジュール
TWI578040B (zh) 光電混合基板
US8467640B2 (en) Optical sensor module
JP2011102955A (ja)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TW201140183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sensor module and optical sensor module obtained thereby
JP2012208306A (ja) 光電気混載基板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010107558A (ja) 光電気混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光電気混載モジュール
TWI612350B (zh) 光電混合模組
JP2012208305A (ja) 光電気混載基板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009175275A (ja) 光導波路デバイスの製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る光導波路デバイス、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光導波路接続構造
TW201432338A (zh) 光電混合模組
US20120251055A1 (en) Opto-electric hybrid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