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2079C - 光波导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波导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92079C CN100492079C CNB2005800270137A CN200580027013A CN100492079C CN 100492079 C CN100492079 C CN 100492079C CN B2005800270137 A CNB2005800270137 A CN B2005800270137A CN 200580027013 A CN200580027013 A CN 200580027013A CN 100492079 C CN100492079 C CN 10049207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waveguide
- light receiving
- receiving element
- wiring plate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19—Mechanical fixture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the element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n the couplings; Alignment methods for the elements, e.g. measuring or observing methods especially used therefor
- G02B6/4228—Passive alignment, i.e. without a detection of the degree of coupling or the position of the elements
- G02B6/4232—Passive alignment, i.e. without a detection of the degree of coupling or the position of the elements using the surface tension of fluid solder to align the elements, e.g. solder bump techniqu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光波导模块,包括:布线板(7);光接收元件(9)与光波导衬底(1),其中光接收元件(9)与光波导衬底(1)位于该布线板(7)的两侧,布线板(7)插在两者中间。布线板(7)由以下构成:基本构件(5),其对于能够被光接收元件(9)接收的波长的光具有透明性;表面电气布线(4),其在基本构件(5)的表面上;滤光膜(6),其在基本构件(5)的背面上,用于只通过能够被光接收元件(9)接收的波长的光而反射其它波长的光。比光波导(2)的芯(3)大的孔(8)形成在表面电气布线(4)中。利用凸点(11),将光接收元件(9)倒装贴装在表面电气布线(4)上,并且光接收元件(9)的光接收区(10)被布置为面对布线板(7)。利用树脂(12),将布线板(7)的靠近滤光膜(8)的一侧的表面固定到光波导衬底(1)的端面。光波导(2)的芯(3)的光轴以具有±5μm到±10μm的误差的精度与光接收元件(9)的光接收区(10)的中心对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光通信,并且特别是在波分复用传输中使用的光波导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的扩展,带来了对更小且更便宜的光模块的需求。特别地,在用户光通信系统中,即,在使用光纤将用户家与通信提供商的站点连接在一起的系统(也被称为:“光接入系统”与“FTTH(光纤入户)”)中,期望波分复用通信,用于通过在一根光纤内使用两种波长来实现两路光通信。结果,实现这种通信系统所要求的更小且更便宜的波分复用光发射与接收模块成为至关紧要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开始研究光波导模块,并在实践中使用能够具有更小尺寸且更低成本的结构。
以下解释关于光波导模块的现有技术例子。
图1示出了光波导模块的第一个现有技术例子的构造(公开于JP-A-2001-133666与JP-A-2001-305365)。包括滤光膜103与光屏蔽膜104的滤波片102被树脂106固定到光波导衬底100的靠近光接收元件107的端面,其中光波导101形成在光波导衬底100上。滤光膜103使光接收元件107能够接收的波长的光通过,而反射其他波长的光。滤波片102的光屏蔽膜104包括孔105,该孔105用于使能够被光接收元件107接收的光通过。相对于光波导衬底100来定位滤波片102,使得孔105与光波导101的光轴对准。利用焊料112将该光波导衬底100固定到陶瓷衬底111上。利用焊料110将光接收元件107结合在光接收元件载体109。利用焊料113将光接收元件载体109结合在陶瓷衬底111。在这种光波导模块中,光接收元件107的光轴与光波导101的光轴的相对位置精度取决于光接收元件107的光接收区108相对于光接收元件载体109的轮廓的位置精度以及光接收元件载体109与光波导衬底100的相对位置精度,其中光波导衬底100结合到陶瓷衬底111上。
光发射器件(未示出)贴装在光波导衬底100上。光发射器件发射的光的波长与光接收元件107能够接收的光的波长不同,并且该光通过光波导101传播。从光发射器件发射并且通过光波导101传播的几乎所有的光被滤波片102的滤光膜103反射,因此能够将入射到光接收元件107上的多余的光减小到一个微小的量。当光发射器件发射的但并没有入射到光波导101上的泄漏的光通过光波导衬底100传播,然后通过滤光膜103时,产生了少量的多余的光,光屏蔽膜104进一步截止该少量的多余的光,由此能够防止多余的光传播到光接收元件107。
图2示出了光波导模块的现有技术的第二个例子(公开于JP-A-H10-54917)。滤波片123插入在光波导121的中间,其中该光波导121形成在光波导衬底120上。滤波片123使能够被光接收元件125接收并且由光发射器件126发射的波长为λ1的光通过,而反射其他波长的光。在通过公共端口122传播的多个波长的光中,只有波长为λ1的光通过滤波片123,其他波长的光被滤波片123反射并且被导向反射端口124。在滤波片123之后,光波导121分为两部分,以实现与光接收元件125和光发射器件126的每一个的光耦合。光接收元件125与光发射器件126贴装在光波导衬底120上,使得它们的光轴与两个分开的光波导121的每个光轴对准。从光发射器件126发射但是没有入射到光波导121上的泄漏的光通过光波导121传播,但在光屏蔽槽127的部分中被截止,因此能够防止从光发射器件126泄漏的光传播到反射端口124。
然而,现有技术的上述光波导模块具有以下问题。
如前所述,在现有技术的第一个例子中,光接收元件107的光轴与光波导101的光轴的相对位置精度取决于光接收元件107的光接收区108相对于光接收元件载体109的外形的位置精度以及光接收元件载体109与光波导衬底100的位置精度,其中光波导衬底100被固定到陶瓷衬底111上。滤波片102必须被精确固定,使得孔105的位置与从光波导101发射的、通过滤光膜103的光对准,从而使该光不被阻碍。在波分复用传输中使用的光波导模块要求精确装配,从而保持光轴的偏差小(误差在±5μm到±10μm的量级)。例如,图1所示的构造要求三个高精度的装配步骤(将光接收元件107安装到光接收元件载体109上的步骤,将光波导衬底100与光接收元件载体109固定到陶瓷衬底111的步骤,以及将滤波片102贴附在光波导衬底100上的步骤),因此为了进行该装配而需要昂贵的高精度装配设备。还需要两个形成布线的步骤(在光接收元件107与光接收元件载体109之间形成电气布线的步骤,以及在光接收元件载体109与陶瓷衬底111之间形成电气布线的步骤)。因此,第一个现有技术例子的这种构造的制造需要许多高精度装配步骤,而这些要求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还妨碍了产量的提高。此外,实现高精度装配的需要要求使用具有优异机械强度与低热变形水平的陶瓷作为光接收元件载体109与陶瓷衬底111的材料,还要求误差被抑制到大约±1μm的高尺寸精度,这更加有助于提高制造成本。
现有技术的第二个例子要求使用光从端面入射的边入射型光接收元件125。与传统的光从主表面入射的主表面入射型光接收元件相比,边入射型光接收元件125引起更高的成本,而且目前只有极少几种产品可以使用。此外,光接收元件125必须这样贴装,使得在光波导121的光轴与光接收元件125的光轴之间的误差在±1μm的量级内,而这种工艺要求非常昂贵的高精度贴装设备。另外,对于一些类型的光波导模块,光发射器件126贴装的位置与光接收元件125贴装的位置必须每一个独立地位于昂贵的光波导衬底120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从单一衬底制造出的光波导衬底120的数量减少了,这再次导致了更高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一种具有简单构造的光波导模块,这种光波导模块易于贴装与装配,并且其特征是尺寸小且制造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该光波导模块包括:布线板,其中在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电气布线;光接收元件,其贴装在布线板上,使得光接收区布置成面对已经形成电气布线的表面;以及光波导衬底,其上已经形成光波导,该光波导衬底位于所述光接收元件的相对侧,其间插有布线板;该光波导模块的特征是:布线板的基本构件对于能够被光接收元件接收的波长的光具有透明性;波长滤光器布置在布线板的基本构件与光波导之间,其中波长滤光器用于反射除了能够被光接收元件接收的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在面对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区的位置处,孔形成在电气布线中,该孔比光波导的芯的轮廓大;以及通过所述波长滤光片与所述孔光学地耦合光波导衬底的光波导的端部与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区。
根据该光波导模块,光接收元件贴装在布线板上,布线板直接贴附在光波导衬底的端。部因此,只要三个组件,即光接收元件、布线板以及光波导衬底的相对位置关系是精确的,则在贴附其它构件的步骤中不要求高精度。结果,与现有技术的构造相比,要求严格精度的步骤的数目减少了,其中在现有技术的构造中,光接收元件与光波导衬底每一个都独立地贴附在衬底上。
波长滤光器可以是形成在布线板的一侧上的表面上的膜,其中布线板的一侧位于有贴装光接收元件的表面的相对侧上。在这种情况下,构件的数目减少了,并且构造简单了,因此贴附操作容易。
另外,波长滤光器也可以是布置在光波导衬底与布线板的贴装有光接收元件的表面的相对侧的表面之间的片。这种构造消除了制备其上形成有膜状波长滤光器的特殊布线板的需要,并且允许自由的选择以及使用以传统方法制造并且已经在使用中的片状波长滤光器,因此这种构造是有效的且实用的,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在电气布线中的孔可以形成在面对光接收区的位置,并且可以延伸覆盖比光接收区的轮廓的区域更宽的区域;并且片形状波长滤光器可以具有包含用于屏蔽在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中不需要的光的光屏蔽膜,并且具有形成在光屏蔽膜的面对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区的位置的孔,该孔比光波导的芯的轮廓大。这种构造允许在贴附光接收元件和布线板的步骤中进一步减轻相对位置精度,因此进一步方便制造和减小制造成本。
在电气布线中的孔与形成在基本构件中的孔相通,以形成贯通布线板的通孔。在这种情况下,通孔的制造比只在电气布线中形成孔容易。
可以使用柔性介质构件作为基本构件来形成布线板。在这种情况下,布线板优选在除了贴装有光接收元件的部分的位置弯曲,并且一部分布线板的表面优选地基本上与光波导的光轴平行。在典型的光模块中,通常的构造是光波导的光轴与在光模块端部处的布线板平行,通常优选这种类型的构造。当使用柔性介质作为布线板的基本构件时,能够通过弯曲其上贴装了光学元件的布线板来实现光波导的光轴平行于在光学模块端部处的布线板的构造。特别地,采用聚合物作为基本构件的柔性布线板在许多电气设备中广泛使用。这些板非常便宜并且具有能够通过使用这种布线板使模块便宜的优点。
集成电路芯片也可以接近光接收元件地贴装在布线板上。光接收元件的电输出信号非常弱,因此优选地,尽可能靠近光接收元件地来贴装用于放大信号的集成电路。采用如聚合物的材料作为基本构件的柔性布线板也适用贴装这种集成电路。
利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要求严格高精度装配的步骤的数目能够降低,并且能够进一步被消除进行光接收元件布线的步骤。因此本发明能够使制造容易并且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因为布线板直接固定到光波导衬底上,所以不需要如昂贵的陶瓷衬底或者光接收元件载体等构件,因此构件的数目减少了,并且制造成本降低了。此外,本发明的光波导模块能够使用传统的并且便宜的主表面入射型光接收元件。在昂贵的光波导衬底上不需要用于贴装光接收元件的空间,因此通过减小要使用的光波导衬底的尺寸,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在根据本发明的光波导模块中,电气布线也在将光接收元件贴装在布线板上的阶段中完成,结果,能够检查光接收元件的特性并且能够在结合到光波导衬底上之前消除有缺陷的元件。从而,能够只将好的光接收元件贴装到光波导衬底上,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用昂贵的光波导衬底而不浪费。此外,能够使用主动对准方法作为使光波导的光轴和光接收元件的光轴对准的方法,因此光耦合的效率能够提高。
最后,使用具有诸如聚合物的柔性材料的布线板,能够确保将光波导衬底与布线板固定到相同的衬底,以得到简单且容易的光模块结构。用于放大光接收信号的集成电路芯片能够容易地贴装在光接收元件附近,以实现特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剖面图,示出了光波导模块的第一现有技术例子的结构;
图2是透视图,示出了光波导模块的第二现有技术例子的结构;
图3是剖面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波导模块;
图4是平面图,示出了图3所示的光波导模块应用到接收模块的例子;
图5是剖面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波导模块;
图6是剖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波导模块的改进;
图7是剖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波导模块;以及
图8是剖面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波导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波导模块的光波导与光接收元件之间的光耦合的构造。图3是沿包括光波导的芯的光轴的切割面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50μm的厚度的布线板7由基本构件5、表面电气布线4以及滤光膜(膜形状波长滤光器)6构成。基本构件5对于能够被光接收元件9接收的波长λ1(例如,1.55μm)的光具有透明性。滤光膜6形成在表面电气布线4的背表面上,具有通过能够被光接收元件9接收的波长λ1的光且反射其他波长的光的特性。孔8具有100μm的直径,比光波导的芯3的直径大,其形成在表面电气布线4中。使用具有约20μm高的金钉头凸点11将主表面入射型光接收元件9倒装贴装在表面电气布线4上。该光接收元件9的光接收区10被布置成面对布线板7。在布线板7上贴装光接收元件9的精度应该在一定程度内,使得光接收元件9的具有直径80μm的光接收区10在具有100μm直径的孔8的区域内,更具体地,应该具有±0μm量级的误差。利用树脂12将布线板7的滤光膜6的表面固定在光波导衬底1的端面。光波导2的芯3的光轴与光接收元件9的光接收区10的中心以具有±5μm到±10μm量级的误差的精度对准。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布线板7的基本构件5由诸如聚合物这样的柔性材料构成。这样,如图3所示,利用树脂12,将其上贴装有光接收元件9的布线板7的部分固定到光波导衬底1的端面上,如前所述,弯曲13基本上弯成直角,并且利用树脂15将布线板7的衬底区16与光波导衬底1一起固定到衬底14上。利用凸点18将用于放大光接收元件9的光接收信号的信号放大IC(集成电路芯片)17贴装在衬底区16上。
当制造该光波导模块时,利用凸点11,将光接收元件9固定到布线板7之后,布线板7与光波导衬底1被彼此对准地放置且固定在一起。此时,当光从光波导2被导向光接收元件9时,电流能够流到光接收元件9,并且,当监测光耦合效率时,能够调整光接收元件9与光波导2的相对位置,从而得到这两个组件之间最佳位置关系,之后用树脂12将布线板7固定到光波导衬底1。换言之,能够施行主动对准方法。因此,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实施光接收元件9以及光波导2的对准与固定。然而,在布线板7与光波导衬底1已经对准与固定后,光接收元件9也能够被固定到布线板7上。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光波导2的光轴与布线板7的衬底区16是平行的,所以能够容易地实施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并且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实施诸如信号放大IC 17等部件到衬底区16的贴装。
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信号放大IC 17的贴装位置可以是在平行于光接收元件9的位置(面对光波导衬底1的端面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信号放大IC 17被放置在靠近光接收元件9的位置,甚至光接收元件的微弱电输出信号也能够有效地传送到信号放大IC 17且被放大。
可以在将衬底区16固定到衬底14之前实施信号放大IC 17的贴装,或者也可以在将衬底区16固定到衬底14之后实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减少了用于形成光波导2与光接收元件9的光耦合结构的装配步骤的数目,并且特别地,减少了要求高精度的装配步骤的数目。结果,非常方便制造本实施例。更具体地,只要获得三个组件,即光接收元件9、布线板7、以及光波导衬底1的相对位置关系的高精度,用于贴附其他组件的步骤不要求特别高的精度。在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构造中,光接收元件107与光波导衬底100每个都独立贴附于衬底111,并且光接收元件107、光接收元件载体109、光波导衬底100、以及衬底111的每个相对位置关系都需要高精度。与现有技术的该构造相比,本实施例要求较少的需要严格精度的步骤。
此外,不需要提供与布线板分离的滤波片,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要求更少的组件。另外,本实施例不要求使用昂贵的材料(如陶瓷),而这是现有技术中为了获得更高的精度所需要的,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能够采用更便宜的材料。结果,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允许使用传统的并且便宜的主表面入射型光接收元件9,因此不需要在昂贵的光波导衬底1上贴装光接收元件9所需的空间,因此能够减少使用的昂贵的光波导衬底1的尺寸,从而实现进一步降低成本。
图4是平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上述光波导模块中光波导与光接收元件的光学耦合结构被应用到光波导发送与接收模块的例子,其中光波导发送与接收模块用于波分复用传输中。
在本例中,两个光波导2形成在光波导衬底1内,其中一个用于传输端口20,一个用于公共端口21。在两个光波导2的靠近光接收元件9的一侧上的端部处,两个光波导2以10°到30°的角度交叉。光发射器件19和光纤22安装在光波导衬底1的与光接收元件9相对侧的端部。用于传输端口20的光波导2的芯3的光轴与光发射器件19的光轴以具有±1μm量级的误差的精度对准。用于公共端口21的光波导2的芯3的光轴与光纤22的光轴以具有±2μm量级的误差的精度对准。从光发射器件19发射的波长为λ2(如,1.3μm)的光通过用于传输端口20的光波导2传播,并且被滤光膜6反射,进而通过用于公共端口21的光波导2传播,被导引到光纤22并且传送到光波导模块之外。另一方面,由光纤22从外面传送的波长为λ1的光通过用于公共端口21的光波导2传播,通过滤光膜6,并且被导向光接收元件9的光接收区10。
从光发射器件19发射的光包含少量的波长为λ1的光,并且该光通过用于传输端口20的光波导2传播并通过滤光膜6。然而,用于传输端口20的光波导2的光轴与用于公共端口21的光波导2的光轴一起形成10°到30°的角度,并且孔8与光接收元件9的光接收区10的中心被布置成面对用于公共端口21的光波导2的光轴。因此,通过滤光膜6的、来自用于传输端口20的光波导2的光,被表面电气布线4截止,而不入射到光接收区10上。此外,在光波导模块内经历散射的多余的光被表面电气布线4截止,防止其入射到光接收元件9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波导模块中的光波导与光接收元件的光耦合构造。图5是沿包括光波导芯的光轴的切割面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50μm的厚度的布线板32由基本构件31与表面电气布线30构成。基本构件31对于波长λ1(例如,1.55μm)的光具有透明性,其中波长为λ1的光能够被光接收元件9接收。具有比光波导2的芯3的直径大的100μm直径的孔33形成在布线板32的表面电气布线30中。使用具有约20μm高的金钉头凸点11,将主表面入射型光接收元件9倒装贴装在表面电气布线30上。该光接收元件9的光接收区10被布置为面对布线板32。光接收元件9相对于布线板32的贴装精度应该是这样的程度,即光接收元件9的具有80μm直径的光接收区10进入具有100μm直径的孔33的区域内,更具体地,应该具有±10μm量级的误差。具有滤光膜35的滤波片34(片状的波长滤光器)被树脂36固定到光波导衬底1的端面。滤光膜35具有通过波长为λ1的光并且反射其它波长的光的特性,其中波长为λ1的光能够被光接收元件9接收。利用树脂37,将布线板32的与贴装光接收元件9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固定到滤波片34上。光波导2的芯3的光轴与光接收元件9的光接收区10的中心以具有±5μm到±10μm的误差的精度对准。其它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似,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用于形成光波导2与光接收元件9的光学耦合构造的装配步骤的数目没有很大不同。然而,滤波片34不需要精确地固定到波导衬底1上。此外,因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原因,能够减少要求高精度装配的步骤的数目。这些因素都对制造成本的降低有贡献。
此外,本实施例还允许自由的选择与使用已经传统地制造且使用中的滤波片34,因而,本实施例是有效且实际地,并且压缩了制造成本。
图6示出了该第二实施例的改进。如在该改进中所示,使用双面布线板39的构造也是可能的,其中双面布线板39由基本构件31、表面电气布线30以及背面布线板38构成,并且在背表面布线板38中提供针孔38a。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波导模块中光波导与光接收元件的光学耦合结构。图7是沿包括光波导芯的光轴的切割面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50μm厚度的布线板42由基本构件41与表面电气布线40构成。基本构件41对于能够被光接收元件9接收的波长为λ1(例如,1.55μm)的光具有透明性。具有充分大于光波导2的芯3的直径的200μm直径的孔43形成在布线板42的表面电气布线40中。然后,使用具有大约20μm高的金钉头凸点11,将主表面入射型光接收元件9倒装贴装在表面电气布线40上。该光接收元件9的光接收区10布置为面对布线板42。将光接收元件9贴装到布线板42的精度应该是这样的程度,即光接收元件9的具有80μm直径的光接收区10进入到具有200μm直径的孔43的区域内,更具体地,应该具有±60μm的量级的误差。利用树脂48,将具有滤光膜45与光屏蔽膜46的滤波片44(片状的波长滤光器)固定到光波导衬底1的端面。滤光膜45具有通过能够被光接收元件9接收的波长为λ1的光而发射其它波长的光的特性。孔47形成在光屏蔽膜46内,其中孔47具有比光波导的芯3的直径大的100μm直径。利用树脂49,将滤波片44固定到布线板42的与贴装了光接收元件9的表面相对侧的表面上。光波导的芯3的光轴以具有±5μm到±10μm的误差的精度与光接收元件9的光接收区10的中心匹配。除此之外,该构造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构造相似,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解释。
在本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用于形成光波导与光接收元件的光学耦合结构的装配步骤的数目没有大的不同。然而,本实施例消除了高精度地将光接收元件9固定到布线板42的需要。此外,因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原因,能够减少要求高精度的装配步骤的数目。由于这些原因,降低了制造成本。
图8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波导模块中的光波导与光接收元件的光学耦合结构。图8是沿包括光波导芯的光轴的切割面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50μm厚度的布线板52由基本构件51与表面电气布线50形成。对于能够被光接收元件9接收波长为λ1的光(例如,1.55μm),基本构件51具有光屏蔽性质。通孔53形成在布线板52中,其中通孔53具有比光波导的芯3的直径大的100μm直径。该通孔53与位于表面电气布线50中的孔以及位于在基本构件51中的孔相通。
使用具有约20μm高的金钉头凸点11,将主表面入射型光接收元件9是倒装贴装在表面电气布线50上。该光接收元件9布置成面对布线板52。将该光接收元件9贴装到布线板52的精度应该是这样的程度,即光接收元件9的具有80μm直径的光接收区10进入到具有100μm直径的通孔53的区域,更具体地,应该具有±10μm量级的误差。利用树脂56,将具有滤光膜55的滤波片(片状的波长滤光器)54固定到光波导衬底1的端面上。滤光膜55具有通过能够被光接收元件9接收的波长为λ1的光而反射其它波长的光的特性。利用树脂57,将布线板52的表面固定到滤波片54上,该表面位于贴装了光接收元件9的相对侧。光波导的芯3的光轴以具有±5μm到±10μm的误差的精度与光接收元件9的光接收区10的中心匹配。除此之外,该构造与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解释。
在本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用于形成光波导2与光接收元件9的光学耦合构造的装配步骤的数目没有大的不同。然而,由于通孔53的相对大的尺寸,本实施例消除了高精度地将滤光片54固定到光波导衬底1的需要。此外,因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原因,能够减少要求高精度装配的步骤的数目,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Claims (8)
1.一种光波导模块,包括:
布线板,在所述布线板中,在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电气布线;
光接收元件,所述光接收元件贴装在所述布线板上,使得光接收区布置成面对已经形成所述电气布线的表面;以及
光波导衬底,在所述光波导衬底上已经形成光波导,所述光波导位于所述光接收元件的相对侧,所述布线板介于所述光波导和所述光接收元件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板的基本构件对于能够被所述光接收元件接收的波长的光具有透明性;
波长滤光器被布置在所述布线板的所述基本构件与所述光波导之间,所述波长滤光器用于反射除了能够被所述光接收元件接收的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
孔形成在面对所述光接收元件的所述光接收区的位置处的所述电气布线中,该孔比所述光波导的芯的轮廓大;以及
通过所述波长滤光器与所述孔,光学地耦合所述光波导衬底的所述光波导的端部与所述光接收元件的所述光接收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模块,其中所述波长滤光器是形成在所述布线板的一侧的表面上的膜,其中所述布线板的一侧是贴装有所述光接收元件的表面的相对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模块,其中所述波长滤光器是布置在所述光波导衬底与所述布线板的贴装有所述光接收元件的表面的相对侧的表面之间的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波导模块,其中:
在所述电气布线中的所述孔形成在面对所述光接收区的位置处,并且延伸覆盖比所述光接收区的轮廓更宽的区域;以及
片状的所述波长滤光器具有用于屏蔽在所述光接收元件中的光接收所不需要的光的光屏蔽膜,并且具有形成在所述光屏蔽膜的面对所述光接收元件的所述光接收区的位置处的孔,该孔比所述光波导的芯的轮廓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波导模块,其中在所述电气布线中的所述孔与形成在所述基本构件中的孔相通,以形成贯通所述布线板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模块,其中所述布线板的所述基本构件由柔性介质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波导模块,其中所述布线板在除了其中贴装有所述光接收元件的部分之外的位置弯曲,并且一部分所述布线板的表面基本上与所述光波导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模块,其中集成电路芯片贴装在靠近所述光接收元件的所述布线板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71551 | 2004-06-09 | ||
JP171551/2004 | 2004-06-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02123A CN101002123A (zh) | 2007-07-18 |
CN100492079C true CN100492079C (zh) | 2009-05-27 |
Family
ID=35503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8002701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2079C (zh) | 2004-06-09 | 2005-06-08 | 光波导模块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03676B2 (zh) |
JP (1) | JPWO2005121855A1 (zh) |
CN (1) | CN100492079C (zh) |
WO (1) | WO200512185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WO2005121855A1 (ja) * | 2004-06-09 | 2008-04-1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光導波路型モジュール |
JP2008139492A (ja) * | 2006-11-30 | 2008-06-19 | Fujitsu Ltd | 光モジュール |
JP4803387B2 (ja) * | 2007-01-15 | 2011-10-2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光導波路型モジュール |
WO2008096716A1 (ja) * | 2007-02-05 | 2008-08-14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半導体サブモジュール、コネクタと半導体サブモジュールとの接続方法、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
JP2008244364A (ja) * | 2007-03-28 | 2008-10-09 | Nec Corp | 光モジュール |
US7654753B2 (en) * | 2008-06-02 | 2010-02-02 |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 Optical subassembly for an electro-optical assembly |
JP5271141B2 (ja) * | 2009-04-06 | 2013-08-2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電気混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光電気混載モジュール |
US8705906B2 (en) * | 2009-04-23 | 2014-04-22 | Kore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stitute |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
JP2011033876A (ja) * | 2009-08-03 | 2011-02-17 | Nitto Denko Corp |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
US10852069B2 (en) | 2010-05-04 | 2020-12-01 | Fractal Heatsink Technologie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efficiency of a fractal heat sink |
US9228785B2 (en) | 2010-05-04 | 2016-01-05 | Alexander Poltorak | Fractal heat transfer device |
JP5308408B2 (ja) | 2010-07-27 | 2013-10-09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
JP5325184B2 (ja) | 2010-08-31 | 2013-10-23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
JP5693986B2 (ja) | 2011-02-03 | 2015-04-0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
JP5608125B2 (ja) * | 2011-03-29 | 2014-10-1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電気混載基板およびその製法 |
KR101256000B1 (ko) * | 2011-04-13 | 2013-04-1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광 모듈용 인터포저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모듈, 인터포저의 제조방법 |
CN102436042A (zh) * | 2011-10-28 | 2012-05-02 | 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灵活耦合的高速光电器件 |
WO2014205636A1 (zh) * | 2013-06-24 | 2014-12-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及光网络系统 |
EP3655718A4 (en) | 2017-07-17 | 2021-03-17 | Alexander Poltorak | SYSTEM AND PROCESS FOR MULTI-FRACTAL HEAT SINK |
US10338329B2 (en) * | 2017-08-02 | 2019-07-02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Arrangement for connecting photonic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
KR102182768B1 (ko) * | 2017-11-24 | 2020-11-25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차광막이 형성되어 있는 도파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67865B2 (ja) | 1991-11-18 | 2000-07-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光半導体素子の実装構造 |
JPH06208030A (ja) | 1993-01-12 | 1994-07-26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光結合構造 |
US5625734A (en) | 1995-05-31 | 1997-04-29 | Motorola | Optoelectronic interconnec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
JP3324936B2 (ja) | 1996-08-09 | 2002-09-17 |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 光導波路型モジュール |
JPH11202140A (ja) | 1998-01-08 | 1999-07-30 | Fujitsu Ltd | 光送受信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11352341A (ja) | 1998-06-04 | 1999-12-24 | Nec Corp | 導波路型波長多重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
JP3557966B2 (ja) | 1999-11-09 | 2004-08-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遮光フィルタ付き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
JP2001305365A (ja) | 2000-04-25 | 2001-10-31 | Nec Corp | 光導波路モジュールにおける迷光の遮光構造 |
JP2002353508A (ja) | 2001-05-23 | 2002-12-06 | Fuji Xerox Co Ltd | 光伝送装置 |
WO2003096095A1 (fr) * | 2002-05-09 | 2003-11-20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 Dispositif optique |
KR20040016406A (ko) * | 2002-08-15 | 2004-02-21 | 호야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광 모듈 |
JP2004133038A (ja) * | 2002-10-08 | 2004-04-30 |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 フィルタモジュール |
JPWO2005121855A1 (ja) * | 2004-06-09 | 2008-04-1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光導波路型モジュール |
JP4704125B2 (ja) * | 2005-06-22 | 2011-06-15 |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 光デバイス |
-
2005
- 2005-06-08 JP JP2006514550A patent/JPWO2005121855A1/ja active Pending
- 2005-06-08 WO PCT/JP2005/010517 patent/WO200512185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6-08 US US11/628,848 patent/US740367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6-08 CN CNB2005800270137A patent/CN10049207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5121855A1 (ja) | 2005-12-22 |
US20080037927A1 (en) | 2008-02-14 |
JPWO2005121855A1 (ja) | 2008-04-10 |
US7403676B2 (en) | 2008-07-22 |
CN101002123A (zh) | 2007-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92079C (zh) | 光波导模块 | |
US8380075B2 (en) |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 |
US9363021B2 (en) | Receiver optical module including optical de-multiplexer, lenses, and photodiodes vertically arranged to each other within housing | |
US6445849B2 (en) | Wavelength multiplexer and optical unit | |
TW200540481A (en) | Light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odule | |
JP2003255166A5 (zh) | ||
CN215575818U (zh) | 一种耦合装置及光模块 | |
KR20050064571A (ko) | 병렬 광접속 모듈용 광접속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병렬광접속 모듈 | |
CN1507065B (zh) | 光收发装置 | |
US6408121B1 (en) |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 |
CN103270443A (zh) | 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
CN1318869C (zh) | 用于光学波导和光学器件的耦合结构及利用此结构的光学校准方法 | |
CN114967004A (zh) | 光纤阵列和硅光芯片的耦合方法以及光模块 | |
JP2003156665A (ja) |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送受信装置 | |
JP2000249874A (ja) |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 |
CN201429715Y (zh) | 一种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 | |
CN100397128C (zh) | 一种光纤波导式光学次模块 | |
CN113296201A (zh) | 一种光学组件及光模块及工作方法 | |
EP1975658A2 (en) | Optical Module | |
US5432338A (en) | Silicon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 for fiber optic gyros or communication | |
CN211180428U (zh) | 一种合波装置 | |
CN219016636U (zh) | 便于快速组装的多通道波分复用器 | |
CN115079347B (zh) | 光发射接收组件和用于光发射接收组件的光路耦合方法 | |
JP2001291923A (ja) |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 |
WO2022247851A1 (zh) | 波导光放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