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40718A - Ammonia detoxificat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mmonia detoxificat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40718A
TW201240718A TW101107336A TW101107336A TW201240718A TW 201240718 A TW201240718 A TW 201240718A TW 101107336 A TW101107336 A TW 101107336A TW 101107336 A TW101107336 A TW 101107336A TW 201240718 A TW201240718 A TW 2012407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mmonia
air
air supply
combus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7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sutomu Tsukada
Hiroshi Imamura
Hiroki Kuzuoka
Hiroaki Kaneshiro
Isamu Nagai
Takashi Kataoka
Original Assignee
Kanken Techn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ken Techn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ken Techn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40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071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46Sequential or parallel reactions, e.g.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peptides or polynucleotides; Apparatus and devices for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or for making molecular ar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54Nitrogen compounds
    • B01D53/58Ammon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F23G7/0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F23G7/0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 F23G7/061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 F23G7/063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electric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F23G7/0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 F23G7/061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 F23G7/065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using gaseous or liquid fuel
    • F23G7/06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using gaseous or liquid fuel preheating the waste gas by the heat of the combustion, e.g. recuperation type incinerator
    • F23G7/068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using gaseous or liquid fuel preheating the waste gas by the heat of the combustion, e.g. recuperation type incinerator using regenerative heat recovery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5/00Heating of air supplied for combustion
    • F23L15/02Arrangements of re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215/00Preventing emissions
    • F23J2215/10Nitrogen; Compound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219/00Treatment devices
    • F23J2219/40Sorption with wet devices, e.g. scrub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219/00Treatment devices
    • F23J2219/80Quench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Exhaust Gas Treatment By Means Of Catalyst (AREA)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Description

20124071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當將處理對象氣體中所含的氨藉由熱 分解予以除去時能使氮氧化物的產生極小化之氨除去裝置 【先前技術】 氨(NH3)氣體會發出特有的強烈刺激臭味且在常溫 常壓下爲無色的,對人類黏膜具有強刺激性,若吸入濃度 0.1 %以上的氣體會呈現危險症狀。因此,氨依據惡臭防止 法被指定爲特定惡臭物質的一種,又在毒物及劇毒物管理 法中也被指定爲劇毒物。 另一方面,氨是硝酸等基礎化學品的原料,在工業上 是極重要的物質,且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常以副產物的形式 被合成出,因此在會發生含有氨的排氣之生產設備中,要 求設置能將該排氣中所含的氨予以除去之氨除去裝置》 作爲將氨除去的方法,例如讓水或藥液吸收氨之濕式 除去方法、將氨熱分解之熱分解方法等,已有許多方法被 開發出。 特別是熱分解方法,比起濕式除去方法,不須另外設 置排水處理裝置而能使氨除去裝置變得小型且運轉成本低 ,因此現在已廣泛普及。 〔專利文獻〕 -5- 201240718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51921號公報 【發明內容】 然而’使用熱分解方法之氨除去裝置仍有進一步 的餘地。亦即,當氨分解時,處理對象氣體中、空氣 氧會與該熱分解所產生的氮在高溫下反應,而發生一 氮、二氧化氮等的氮氧化物(會引發光化學煙霧、酸 之大氣汚染原因物質),因此當氨熱分解後,必須進 藉由脫硝觸媒(例如專利文獻1 )等將氮氧化物從處 象氣體除去,這是相當費事的。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的問題點而開發完 。本發明的主要課題是爲了提供一種當將氨藉由熱分 以除去時可避免發生氮氧化物之氨除去裝置。 請求項1所記載的發明爲, 「一種氨除去裝置10,係具備: 電加熱器1 4、 用來接收含有氨之處理對象氣體F且藉由來自前 加熱器14的熱將前述氨以無氧狀態進行熱分解之氨 室24、 用來接收從前述氨分解室24排出後之含有經由 氨的熱分解所產生的氮及氫之處理對象氣體F之熱分 體燃燒室26、以及 將用來讓前述氫燃燒的空氣A從外部供應給前述 解氣體燃燒室26之空氣供應手段16」。 改善 中的 氧化 雨等 一步 理對 成的 解予 述電 分解 前述 解氣 熱分 -6- 201240718 依據本發明,從發生源(例如,GaN (氮化鎵)系的 LED製造裝置)排出之含有氨的處理對象氣體F,被氨分 解室24接收,在該氨分解室24藉由來自電加熱器14之 熱,將氨以無氧狀態進行熱分解。由於在無氧狀態下進行 熱分解,氨如下式般分解成氮和氫,另一方面,由於在氨 分解室24中沒有氧存在,理論上,在氨熱分解中不會產 生氮氧化物(本發明中,將熱源限定爲電加熱器1 4的理 由在於,比起氣體燃燒器等之需要燃燒用空氣的熱源,能 確實地實現「無氧狀態」)。 2NH3 -> N2 + 3H2 含有氮及氫之熱分解後的處理對象氣體F,被熱分解 氣體燃燒室26接收,藉由空氣供應手段16供應來自外部 的空氣A,如下式般使該空氣A中的氧和氫結合(亦即, 讓氫燃燒)而產生水。 2H2 + 02 — 2H20 如以上般,依據本發明之氨除去裝置10,不致產生氮 氧化物即可將氨予以分解除去而成爲氮及水。 請求項2所記載的發明,是關於請求項1所記載的氨 除去裝置10之改良,其特徵在於「前述氨分解室24和前 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是透過比兩室之流動方向的截面 積具有更小的截面積之縮徑部22而互相連通」》 本發明之氨除去裝置10中,在氨分解室24熱分解處 理後之處理對象氣體F,被導入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之 前會通過截面積小的縮徑部22。處理對象氣體F在縮徑 201240718 部22進行急劇收縮,然後進入熱分解氣體想 行急劇膨脹,藉此產生亂流,因此可促進藉 段16導入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後之空氣A 亦即含有氫)的處理對象氣體F之攪拌。如 氣體F中的氫和空氣A中的氧之接觸機率變 以未燃燒的狀態從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排出 請求項3所記載的發明,是關於請求項 的氨除去裝置1〇之改良,其特徵在於「前 段16是對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供應: 分解室24之處理對象氣體F所含的氫燃燒 A、以及讓從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排出 體F的溫度降低之空氣A」。 依據本發明,由空氣供應手段16,除了 體F所含的氫燃燒所需量之空氣A以外,還 氣體燃燒室26排出之處理完畢的處理對象 稱爲「處理完畢的氣體V」)的溫度降低之: 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因此能使從該熱分 26排出時之處理完畢的氣體v成爲期望溫 了將從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排出之處理完I 保有的熱予以再利用,而將熱交換器18設 體燃燒室26下游側的情況,能使所排出之 體V的溫度降低至該熱交換器18的耐熱溫g 請求項4所記載的發明,是關於請求項 記載的氨除去裝置10之改良,其特徵在於 S燒室26後進 由空氣供應手 和熱分解後( 此,處理對象 高,可降低氫 的可能性。 1或2所記載 述空氣供應手 讓來自前述氨 所需量的空氣 之處理對象氣 讓處理對象氣 將讓從熱分解 氣體F (以下 g氣A供應給 解氣體燃燒室 度。例如,爲 i的氣體v所 置於熱分解氣 處理完畢的氣 :以下。 1〜3中任一項 「前述含有氨 201240718 之處理對象氣體F,進一步含有經由氧化成爲粉體之被氧 化物質; 該氨除去裝置具有殼體12,該殼體12係具備:具有 內部空間156a之外側殼體156、以及呈有底筒狀且以頂端 離開前述外側殼體1 56之頂側內面1 56b的狀態配設於前 述外側殻體156的前述內部空間156a之內側殼體158 ; 前述氨分解室24是形成於前述內側殼體158的內部 空間1 5 8 a ; 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是形成在前述內側殻體158 的外面和前述外側殼體1 5 6的內面之間; 前述空氣供應手段16係具備:將讓來自前述氨分解 室24之處理對象氣體F所含的氫及被氧化物質燃燒氧化 所需量的空氣A供應給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之第1 空氣供應手段166、以及將讓從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 排出之處理對象氣體F的溫度降低之空氣A供應給比前述 第1空氣供應手段166更下游側的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 26之第2空氣供應手段168」。 依據本發明,將含有氨、及經由氧化成爲粉體之被氧 化物質(例如,從GaN系的LED製造裝置排出之處理對 象氣體F的話,就是Ga [鎵])之處理對象氣體F,導入 形成於內側殻體1 5 8的內側之氨分解室24,藉此如上述般 將氨熱分解成氮和氫。 然後,處理對象氣體F通過內側殼體1 5 8的頂端和外 側殼體156的頂側內面156b之間而進入熱分解氣體燃燒 201240718 室26 (=內側殻體1 58的外面和外側殼 空間),對於該處理對象氣體F,首先 段166供應讓氫及被氧化物質燃燒氧化 用所供應的空氣A中之氧,讓氫燃燒成 物質氧化而生成粉狀的氧化物(上述例 )° 從該第1空氣供應手段166供應的 對象氣體F所含的氫及被氧化物質進行 藉由燃燒氧化的反應熱而使處理對象氣 如1 300 °C )。來自成爲高溫後之處理對 給內側殼體1 58而將位於其內側的氨分 象氣體F加熱,如此即使電加熱器14 維持氨分解室24的溫度。 如此,即使含有經由氧化成爲粉體 於在熱處理後含有粉體而無法通過一般 行熱的再利用之處理對象氣體F,仍不 而將流路堵塞的問題,能將熱分解氣體 的熱毫無浪費地予以利用而實施省能源: 進一步說,如果處理對象氣體F中 能讓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所產生的熱 室24維持高溫,因此即使電加熱器1 4 續進行處理對象氣體F的處理。 請求項5所記載的發明,是關於請 去裝置10之改良,其特徵在於「前述| 體156的內面間之 從第1空氣供應手 所需的空氣A。利 爲水,並讓被氧化 爲Ga203 [氧化鎵] 空氣A,是讓處理 燃燒氧化之氧源, 體F成爲高溫(例 象氣體F的熱,傳 ‘解室24之處理對 的運轉率降低仍能 之被氧化物質,由 熱交換器、難以進 致發生起因於粉體 燃燒室26所產生 運轉。 的氨濃度高的話, 量增多而將氨分解 的運轉停止仍能繼 求項4記載的氨除 g 1空氣供應手段 -10- 201240718 166所供應之前述空氣A的量,爲了使前述熱分解氣體燃 燒室26的溫度比氮氧化物的生成溫度更低而設定成比理 論空氣量少; 前述第2空氣供應手段168所供應之前述空氣A的量 是調整成,讓從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排出之處理對 象氣體F的溫度降低,且將藉由來自前述第1空氣供應手 段166的前述空氣A尙未進行燃燒氧化之氫及被氧化物質 予以燃燒氧化」。 將第1空氣供應手段1 66所供應之空氣A量設定成比 「讓氫及被氧化物質燃燒氧化所需量」之理論空氣量更少 ,即使處理對象氣體F所含之氨量多而使熱分解後的氫量 變多的情況等,仍能抑制燃燒氧化所產生的反應熱。如此 ,可避免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的溫度過高而產生氮氧化 物(NOx)。又藉由來自第1空氣供應手段166的空氣A 尙未進行燃燒氧化之氫及被氧化物質,是藉由來自第2空 氣供應手段1 6 8的空氣A進行燃燒氧化。 請求項6所記載的發明,是關於請求項1記載的氨除 去裝置10之改良,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具備: 分別塡充有蓄熱用塡充材104之3個流通路102a、 102b、 102c ' 用來供應含有氨的前述處理對象氣體F之處理對象氣 體供應手段1 5、以及 用來排出讓前述氫燃燒後的處理完畢的氣體V之處理 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1 7 ; -11 - 201240718 前述各流通路l〇2a、102b、102c之一端部彼此互相 連通; 在前述各流通路102a、102b、102c之另一端設有吸 排氣孔105,該吸排氣孔105是用來接收前述處理對象氣 體F或來自前述空氣供應手段16之空氣A、或是用來排 出前述處理完畢的氣體V; 前述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5、前述空氣供應手段 16、及前述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17,能夠互不重複地 切換對於前述各流通路l〇2a、102b、102c的前述吸排氣 孔105之連接狀態」。 依據本發明,對於各流通路l〇2a、102b、102c之吸 排氣孔,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 5、空氣供應手段1 6、 或是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17是互不重複地進行連接 。如此,3個流通路102a、102b、102c可對應於各手段的 連接狀態而成爲氧分解室24、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及 空氣供應路124。 藉由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5供應給氨分解室24之 處理對象氣體F,一邊通過氨分解室24(=流通路l〇2a) 內所塡充的蓄熱用塡充材1〇4,一邊在無氧狀態下吸收來 自電加熱器14的熱,藉此在到達氨分解室24之一端部的 階段,使處理對象氣體F中的氨分解成氮和氫。 然後,含有氮及氫之熱分解後的處理對象氣體F,從 氨分解室24之一端部進入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 (=流通 路102b)的一端部,在此,與從空氣供應路124之一端部 -12- 201240718 流入的空氣A進行混合,藉此使該空氣A中的氧和氫結 合(亦即讓氫燃燒)而產生水。如此,氨被分解除去而成 爲無害的氮及水,處理對象氣體F成爲處理完畢的氣體V 。處理完畢的氣體V,通過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而藉由 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17往外部排出。 這時,在對應於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之流通路102b 內所設置的蓄熱用塡充材104,可蓄積來自讓氫燃燒後之 高溫的處理完畢的氣體V之熱,藉由該蓄熱用塡充材104 將熱吸收而使溫度降低後之處理完畢的氣體V是通過處理 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17而往外部排出。 在該蓄熱用塡充材104充分蓄熱後的階段,將處理對 象氣體供應手段15、空氣供應手段16、及處理完畢的氣 體排出手段17的連接狀態進行切換,使剛才是熱分解氣 體燃燒室26的流通路102b變成氨分解室24,剛才是氨分 解室24之流通路102a變成空氣供應路124,剛才是空氣 供應路124之流通路102c變成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 如此,含有氨之處理對象氣體F,由於可吸收來自充 分蓄熱後的蓄熱用塡充材1〇4之熱量,讓氨熱分解所需之 來自電加熱器14的熱量變得少量或根本不需要。 此外,剛才仍是氨分解室24之流通路l〇2a的蓄熱用 塡充材104也蓄積有來自電加熱器14的熱量,因此在將 連接狀態切換後,來自空氣供應手段1 6之空氣A可吸收 該蓄熱用塡充材1〇4的熱量’而將要導入熱分解氣體燃燒 室26之前的空氣A予以預熱。 -13- 201240718 再者,剛才仍是空氣供應路124之流通路102c的蓄 熱用塡充材104,會降溫至來自空氣供應手段16的空氣A 之溫度(例如,外氣溫度)附近,因此在將連接狀態切換 後,能將通過該蓄熱用塡充材104之高溫的處理完畢的氣 體V予以充分地冷卻。 如此般,當對應於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之流通路 102b的蓄熱用塡充材104充分蓄熱時,或是對應於氨分解 室24之流通路102a的蓄熱用塡充材104之蓄熱量成爲既 定程度以下的時點,依序將連接狀態切換,藉此能將電加 熱器1 4停止或減少電加熱器1 4的發熱量(亦即減少耗電 量)而繼續進行氨的熱分解。 此外,如果處理對象氣體F中的氨濃度夠高的話,經 由熱分解所生成的氫量會變多,因此讓該氫燃燒後之處理 完畢的氣體V溫度也會變高。因此,如果處理對象氣體F 中的氨濃度夠高的話,可確實建立上述般讓電加熱器14 停止而不須使用外部能量之氨的熱分解循環,如果氨濃度 更高的話,剩餘的熱量例如可用來製作水蒸氣而進行餘熱 利用。亦即,能將氨作爲燃料來使用。 依據本發明,能提供一種當將氨藉由熱分解予以除去 時可避免發生氮氧化物之氨除去裝置。 【實施方式】 以下,針對運用本發明之氨除去裝置10的實施例, 使用圖式作說明。第丨實施例之氨除去裝置10,是將殼體 -14- 201240718 12內部分割成上下兩個,或是分割成內外兩個,上層(內 側)成爲氨分解室24,下層(外側)成爲熱分解氣體燃燒 室26。此外,第2實施例之氨除去裝置10,是將圓筒狀 的殼體1 2內部沿周方向分割成三份而構成3個流通路1 02 ,藉由切換對於該等流通路102之處理對象氣體F、空氣 A、及處理完畢的氣體V的導入/排出口,能將各流通路 102分別依序作爲氨分解室24、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及 空氣供應路124來使用。又對於第2實施例的說明中與第 1實施例共通的部分,是援用第1實施例的說明而省略其 說明,主要針對不同部分作說明。此外,關於各符號,將 各部位以上位槪念表示的情況是單純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當必須區別各部位的情況(亦即以下位槪念表示的情況) 是在阿拉伯數字附加英文小寫而予以區別。 (第1實施例) 第1實施例之氨除去裝置10,如第1圖所示般係具備 :殻體1 2、電加熱器1 4、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 5、空 氣供應手段16、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17'按照需要 而設之熱交換器18、以及排氣風扇20。 殼體12具有內部空間12a,外側是由不鏽鋼等的金屬 所形成,在內側配設有必要厚度及材質之耐火材。在本實 施例’在內部空間12a之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耐 火材製的縮徑部22,包含該縮徑部22之內部空間12a的 上側成爲氨分解室24 ’下側成爲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 -15- 201240718 此外,縮徑部22’在其中央部具有縮徑部連通孔28 縮徑部連通孔28的截面積比氨分解室24及熱分解氣 燒室26之流動方向的截面積更小,透過該縮徑部連 28使氨分解室24及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互相連通》 ,在縮徑部連通孔2 8,朝鉛直方向插設後述高溫側處 象氣體供應導管48,如第2圖所示般,爲了抑制該高 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48搖晃,從縮徑部連通孔28 緣朝向中心延伸設置支承部1 3 0 (在本實施例爲4根 其根數沒有特別的限定)亦可。 此外,在殼體12側面之與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 的位置,形成有空氣供應孔3 0 (供空氣供應手段16 ),在比該空氣供應孔30更下方,形成有用來將處 畢的氣體V往外部排出之排出孔3 2,在該排出孔3 2 著高溫側排出等管3 8,該高溫側排出導管3 8能讓熱 氣體燃燒室26和熱交換器18內互相連通。此外,在 側排出導管3 8,安裝用來測定處理完畢的排氣溫度之 計40,溫度計40所測定的溫度信號,是送往用來控 氣供應風扇34(後述)之空氣供應風扇控制裝置42 述)。 又本實施例之殼體12,是上下分割成兩個,對於 開口之下部殻體12b,將在底部形成有縮徑部22之上 體12c予以載置後,進行氣密固定而完成殼體12。當 也可以是上下一體型的殼體12,也能分割成三個以上 電加熱器14,是用來將氨分解室24昇溫至能將 ,該 體燃 通孔 此外 理對 溫側 的周 ,但 對應 連接 理完 連接 分解 高溫 溫度 制空 (後 頂面 部殼 然, 氨熱 -16- 201240718 分解的溫度,在本實施例,是將透過未圖示的供電線進行 供電之電氣式護套加熱器(當然’只要是電加熱器即可’ 也能採用其他型式)從殼體12的頂面插設於氨分解室24 內。 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5,是用來將含有氨之處理對 象氣體F供應給氨分解室24,在本實施例係包含:將來 自發生源之處理對象氣體F供應給熱交換器1 8之低溫側 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46、將經由熱交換器1 8昇溫後之 處理對象氣體F供應給氨分解室24之高溫側處理對象氣 體供應導管48。 高溫側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48,是貫穿與熱分解氣 體燃燒室26對應之殻體12側面而進入該熱分解氣體燃燒 室26內後,朝向圖中上方延伸,其前端通過形成於縮徑 部22之縮徑部連通孔2 8而到達氨分解室24內。如此, 流通於高溫側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48內之處理對象氣 體F,可吸收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及氨分解室24內的熱 量,在從高溫側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48排出的階段成 爲充分高溫,而能減少爲了維持氨分解室24溫度所需之 電加熱器14的熱量。 此外,在本實施例,用來將高溫氮N導入處理對象氣 體F之高溫氮導入導管52是連接於低溫側處理對象氣體 供應導管46,當裝置10起動時等,可對應於在導入熱交 換器1 8之前的階段必須將處理對象氣體F加熱的情況。 空氣供應手段1 6,是用來將空氣A (讓藉由將處理對 -17- 201240718 象氣體F中的氨熱分解所生成的氫燃燒)從外部供應至熱 分解氣體燃燒室26,在本實施例是包含:空氣供應風扇 3 4、空氣供應導管3 6、以及空氣供應風扇控制裝置42。 又空氣供應導管36,是圖中雖是從縮徑部22的稍下方之 一處進行供應,但爲了使空氣A和處理對象氣體F之混合 更均一,也能設置複數個空氣供應導管36而從殼體12的 全周供應空氣A。此外,如第2圖所示般,將複數個空氣 供應導管36安裝於殼體12的切線方向,將空氣A朝熱分 解氣體燃燒室26內的切線方向供應,在該室26內產生漩 渦以促進處理對象氣體F和空氣A的混合亦可。 .空氣供應風扇34,是透過空氣供應導管36將外部空 氣A從殼體12之空氣供應孔30供應至熱分解氣體燃燒室 26,如上述般,藉由空氣供應風扇控制裝置42來控制其 空氣供應量,該空氣供應風扇控制裝置42是接收安裝於 高溫側排出導管3 8之溫度計40的溫度信號。 針對空氣供應量的控制作具體地說明,藉由空氣供應 手段1 6供應給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之空氣A具有兩個作 用。第1個作用,是作爲讓藉由氨熱分解所生成的氫燃燒 之氧源;第2個作用,是作爲將經由氫燃燒而變得更高溫 之處理完畢的氣體V予以冷卻之冷卻空氣。如本實施例般 ,設置用來接收離開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之處理完畢的 氣體V之熱交換器18的情況’處理完畢的氣體V溫度必 須成爲該熱交換器18的耐熱溫度(例如’ 1〇〇〇°C )以下 (當未設置熱交換器18的情況,排氣風扇20之耐熱溫度 -18- 201240718 成爲問題)。因此,空氣供應風扇控制裝置4 2能將空氣 供應風扇34控制成,除了根據處理對象氣體f所含的氨 量而計算出之作爲氧源的空氣量以外,還能供應所需的冷 卻空氣量。又雖未圖示出,當要進行更精密的空氣量控制 的情況’可將來自處理對象氣體F之發生源、或是來自設 置於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 5之氨濃度計等的信號導入 空氣供應風扇控制裝置42,藉由空氣供應風扇控制裝置 42控制空氣供應風扇34,以供應將「作爲氧源之空氣量 j及「冷卻空氣量」雙方最佳化之空氣量。 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17是包含:讓熱分解氣體 燃燒室26和熱交換器1 8互相連通之上述高溫側排出導管 38、以及將從熱交換器18排出之處理完畢的氣體V導向 排氣風扇20之低溫側排出導管50。當然,在未設置熱交 換器18的情況,亦可爲將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和排氣風 扇20互相連接之1根排出導管。又在本實施例,是將用 來供應稀釋空氣KA (爲了將從熱交換器18排出之處理完 畢的氣體V進行最後稀釋)之稀釋空氣供應導管54連接 於低溫側排出導管5 0。 按照需要而設置之熱交換器18,是透過高溫側排出導 管38接收從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排出之高溫的處理完畢 的氣體V,並透過低溫側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46接收 處理對象氣體F,利用處理完畢的氣體V熱量將該處理對 象氣體F預熱,藉此使供應至氨分解室24之處理對象氣 體F溫度昇高而減少電加熱器1 4之能量消耗,並將處理 -19- 201240718 完畢的氣體V溫度降低而避免熱造成排氣風扇20損傷。 又熱交換器18的型式沒有特別的限定,可採用殼管型、 平板型等任意型式者。 排氣風扇20,是將透過低溫側排出導管50導入之處 理完畢的氣體V往外部之適當場所排出,並讓氨除去裝置 10內維持適當的負壓,可使用渦輪風扇、輻流風扇、軸流 風扇、或是多葉式風扇等之任意形式的風扇。 接著說明,使用第1實施例之氨除去裝置10將處理 對象氣體F中的氨予以除去的順序。首先起動電加熱器 1 4而開始進行氨分解室24的昇溫。當確認氨分解室24內 的溫度充分超過氨的分解溫度後,將空氣供應手段16之 空氣供應風扇34起動,透過空氣供應導管36開始對熱分 解氣體燃燒室26供應空氣A。然後,從未圖示的發生源 對低溫側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46開始供應處理對象氣 體F。 供應至低溫側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46之處理對象 氣體F,被導入熱交換器18,在熱交換器18內吸收從熱 分解氣體燃燒室26排出的熱風(在處理開始階段,還不 是處理完畢的氣體V,是將藉由空氣供應手段16供應而 在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內昇溫後之空氣A作爲熱風而排 出)之熱量而昇溫後,通過高溫側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 48內而通過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後,朝氨分解室24內放 出。 朝氨分解室24放出後的氨,在無氧狀態下吸收來自 -20- 201240718 電加熱器14的熱量,如下式般被分解成氮和氫。如此般 在無氧狀態下將氨進行熱分解,理論上在氨的熱分解中不 會發生氮氧化物。 2 Ν Η 3 ~~► Ν 2 + 3 Η 2 然後,含有氮及氫之熱分解後的處理對象氣體F,被 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接收,在此藉由空氣供應手段16供 應來自外部的空氣A,如下式般讓該空氣中的氧與氫結合 (亦即,讓氫燃燒)而產生水。如此,氨分解成無害的氮 及水而被除去,處理對象氣體F成爲處理完畢的氣體V。 2H2 + 02 — 2H20 .在氨分解室24被熱分解處理後之處理對象氣體F, 在導入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之前先通過截面積較小之縮 徑部22的縮徑部連通孔28。處理對象氣體F在縮徑部22 進行急劇收縮,然後進入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之後進行 急劇膨脹,藉此可產生亂流,而能促進藉由空氣供應手段 16導入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之空氣A和熱分解後(亦即 含有氫)的處理對象氣體F之攪拌。如此,處理對象氣體 F中的氫和空氣中的氧之接觸機率變高,可減低氫以未燃 燒的狀態從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排出的可能性。 從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通過排出孔32而排出之處理 完畢的氣體V,透過高溫側排出導管38進入熱交換器18 ,在與新的處理對象氣體F間進行熱交換而使其溫度降低 後,從熱交換器1 8排出,透過低溫側排出導管5 0及排氣 風扇20朝外部放出。 -21 - 201240718 如以上般,依據本實施例的氨除去裝置10,不致產生 氮氧化物能將氨予以分解除去而成爲氮及水。 此外,空氣供應手段16之空氣供應風扇控制裝置42 是將空氣供應風扇34控制成,除了讓處理對象氣體F所 含的氫燃燒所需量的空氣A以外,還能將讓處理對象氣體 F的溫度降低之空氣A供應給熱分解氣體燃燒室,因此能 使從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排出時之處理完畢的氣體V成 爲期望的溫度,例如能使該處理完畢的氣體V的溫度降低 至熱交換器18的耐熱溫度(例如1 000 °C )以下。 又在上述a施例,雖是將殼體1 2內部分割成氨分解 室24和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但當流通於高溫側處理對 象氣體供應導管4 8內的期間,利用來自電加熱器1 4的熱 量就能讓處理對象氣體F充分進行熱分解的情況,如第3 圖所示般,能將高溫側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48內當作 氨分解室24,並將殼體12內部當作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 。如此,如果殻體12尺寸相同的話,可增大熱分解氣體 燃燒室26的容積,使藉由熱分解所生成之氫與空氣A中 的氧之接觸機會增加,而進一步降低讓未燃燒的氫從殼體 1 2排出的可能性。 此外,供應給氨除去裝置10之處理對象氣體F,除 了氨以外,當含有經由氧化成爲粉體之被氧化物質的情況 ,在熱處理後之處理對象氣體F會含有粉體。在此情況, 若像上述實施例那樣使用熱交換器18,粉體會堆積在熱交 換器1 8內,最糟的情況可能將流路堵塞而變得無法繼續 -22- 201240718 進行處理對象氣體F的處理^ 於是,作爲適用於處理含有被氧化物質的處理對象 體F之氨除去裝置10,可考慮採用如第4圖所示的實 例。 本實施例之氨除去裝置10,除了上述殻體12、電 熱器1 4、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 5及空氣供應手段1 6 外,進一步具備氣體冷卻器150、循環水槽152及出口 淨器154。 本實施例之殼體1 2係具備外側殼體1 5 6和內側殼 1 5 8。外側殼體1 5 6,是形成具有內部空間1 5 6 a之有蓋 底的筒狀,其材質與上述殼體12相同。內側殼體158 形成無蓋有底的筒狀,是以其頂端與外側殼體1 56之頂 內面1 5 6b分離的狀態配設於該外側殼體1 5 6之內部空 156a。此外,電加熱器14及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5 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160,是從外側殼體156的頂面 下延伸到內側殼體158的內部空間158a。特別是處理對 氣體供應導管160的前端(圖中下端)位於內側殼體1 的底面附近。又如前述實施例般,在處理對象氣體供應 管160連接未圖示的高溫氮導入導管亦可。 如此,內側殼體158的內部空間158a成爲氨分解 24,內側殼體158的外面和外側殼體156的內面間成爲 分解氣體燃燒室26。此外,內側殼體1 5 8的頂端和外側 體156的頂側內面156b之間成爲縮徑部22。 再者,在內側殼體1 5 8之底部側面、以及與其相對 氣 施 加 以 洗 體 Art 是 側 間 之 向 象 58 導 室 熱 殼 向 -23- 201240718 之外側殻體156的內面,分別突設有凸狀部162, 等之間形成讓流動方向的截面積變窄之第2縮徑部 該第2縮徑部164,雖不屬於必須構成要素,但藉 該第2縮徑部164,能在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內產 而使處理對象氣體F的溫度變得更均一,因此較佳 第2縮徑部164。 本實施例之空氣供應手段16係具備第1空氣 段166及第2空氣供應手段168 ;該第1空氣供 166’是爲了讓來自氨分解室24之處理對象氣體F 氫及被氧化物質燃燒氧化而將作爲氧源之空氣A供 分解氣體燃燒室26;·該第2空氣供應手段168,是 讓從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排出之處理對象氣體F 低之空氣A供應給比第1空氣供應手段1 6 6更下游 分解氣體燃燒室26。各空氣供應手段166' 168分 氣供應風扇34和空氣供應導管36所構成。 此外,各空氣供應風扇34,是分別藉由空氣供 控制裝置42來控制空氣供應量,該空氣供應風扇 置42’是接收設置在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的中央 第2縮徑部丨64更下游側的一對溫度計40之溫度 作爲空氣供應量的控制例,是根據安裝在熱分解氣 室26的中央部之溫度計40的溫度信號,以維持既 的方式調節來自第1空氣供應手段1 66之空氣供應 即’當溫度高的情況,將空氣量設定成比「氫及被 質的燃燒氧化所需量」(=當量、理論空氣量)更 而在其 1 6 4 〇 由形成 生亂流 爲形成 供應手 應手段 所含的 應給熱 將用來 溫度降 側之熱 別由空 應風扇 控制裝 部及比 信號。 體燃燒 定溫度 量。亦 氧化物 少而減 -24- 201240718 少所產生的熱量;當溫度低的情況,則設定成接近理論空 氣量之空氣量。同時,根據安裝於比第2縮徑部164更下 游側之溫度計40的溫度信號,以維持適於導入下游側之 氣體冷卻器150的溫度(例如1〇0〇〇C)的方式調節來自第 2空氣供應手段168之空氣供應量。當然空氣供應量之控 制方法並不限於此。 氣體冷卻器150,是用來將通過第2縮徑部164而從 外側殻體1 56底部排出之高溫(例如1 〇〇〇°c )的處理完畢 的氣體V(處理對象氣體F)予以冷卻,在本實施例,雖 是採用在流通於內部之冷卻水CW和處理完畢的氣體V( 處理對象氣體F)之間進行熱交換之水冷套管構造,但也 能採用其他方式。又讓從空氣供應手段16之第2空氣供 應手段168供應的冷卻用空氣A量增加,而使處理完畢的 氣體V溫度降低至能由循環水槽1 52直接排出的程度(例 如,400°C )的情況,不須設置氣體冷卻器150。 循環水槽152,是用來貯留藉由出口洗淨器154噴射 的水W (亦可取代水W而使用藥液)之水槽,在其頂面 設有:用來接收通過氣體冷卻器150後之處理完畢的氣體 V(處理對象氣體F)之氣體冷卻器安裝孔170、供安裝出 口洗淨器154之出口洗淨器安裝孔172。此外,在所貯留 的水W之水面和循環水槽152的內側頂面152a之間形成 處理對象氣體流通空間174,從氣體冷卻器安裝孔170流 入循環水槽152內之處理完畢的氣體V(處理對象氣體F ),通過該處理對象氣體流通空間174後從出口洗淨器安 -25- 201240718 裝孔1 72排出。又也能設置用來將所貯留的水W 卻之水冷卻器(未圖示)。 出口洗淨器154係具備:筒體176、水噴射噴 、水配管180、及水送給泵182。該筒體176的下 於循環水槽152之出口洗淨器安裝孔172;該水噴 178,是在筒體176內側朝向圖中下方(與處理完 體V(處理對象氣體F)的氣流相對向)噴射水W 配管180,一端連接於循環水槽152底部,另一端 水噴射噴嘴178 :該水送給泵182,是安裝於水配管 用來將貯留於循環水槽152之水送給水噴射噴嘴1 第4圖中的符號177表示例如Tellerette (商標) 充材。藉由在出口洗淨器154內部配置塡充材177 藉由水噴射噴嘴178噴射的水W和處理完畢的氣律 氣液接觸高效率地進行。 在本實施例,通過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160 給內側殻體1 5 8的內側、亦即供應給氨分解室24 對象氣體F,是以無氧狀態吸收來自電加熱器14 量而分解成氮和氫。如此般在無氧狀態下將氨實施 ,理論上在氨的熱分解中不會產生氮氧化物。 然後,熱分解後的處理對象氣體F通過縮徑部 進入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在此藉由從第1空氣供 166供應的空氣A,使處理對象氣體F中的氫燃燒 被氧化物質氧化成粉體。 進行燃燒氧化後之高溫的處理對象氣體F,接; 進行冷 嘴 178 端安裝 射噴嘴 畢的氣 :該水 連接於 180, 78 〇又 等的塡 ,能讓 I V之 而供應 之處理 等的熱 熱分解 22而 應手段 ,並使 著藉由 -26- 201240718 來自第2空氣供應手段168之空氣A,被冷卻至可導入氣 體冷卻器150的程度的溫度(例如1 000°C ),通過第2縮 徑部164而從殼體12排出。此階段的處理對象氣體F成 爲處理完畢的氣體V。 從殼體12排出之處理完畢的氣體V,通過氣體冷卻 器1 50而被進一步冷卻(例如400°C )後,導入循環水槽 152內。然後,從循環水槽152進入出口洗淨器154,藉 由從水噴射噴嘴178噴射的水W而被進一步冷卻且與粉 體分離。被冷卻到數十°C且與粉體分離後之處理完畢的氣 體V,被排出系統外。 依據本實施例.,熱分解後的處理對象氣體F,通過內 側殼體158的頂端和外側殼體156的頂側內面156b間之 縮徑部22而進入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對於該處理對象 氣體F,首先從第1空氣供應手段166供應讓氫及被氧化 物質燃燒氧化所需量的空氣A »藉由所供應的空氣A中之 氧,讓氫燃燒成水且讓被氧化物質氧化而生成粉狀的氧化 物(在上述例爲Ga203 [氧化鎵])» 若將從該第1空氣供應手段166供應的空氣A量設定 爲「讓氫及被氧化物質燃燒氧化所需的量」(=當量、理 論空氣量)’藉由燃燒氧化之反應熱使處理對象氣體F成 爲最高溫(例如1 3 00°C)。成爲高溫後的處理對象氣體F 的熱’會傳給內側殼體1 58而將位於其內側的氨分解室24 之處理對象氣體F加熱,如此即使電加熱器1 4的運轉率 降低仍能維持氨分解室24的溫度,因此是理想的。 -27- 201240718 如此,即使含有經由氧化成爲粉體之被氧化物質,由 於在熱處理後含有粉體而無法通過熱交換器18之處理對 象氣體F,仍不致發生該粉體所造成之流路堵塞問題,能 將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所產生的熱毫無浪費地予以利用 而實施省能源運轉。 進一步說,如果處理對象氣體F中的氨濃度高的話, 能讓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所產生的熱量增多而將氨分解 室24維持高溫,因此即使電加熱器14的運轉停止仍能繼 續進行處理對象氣體F的處理。 當然,亦可將第1空氣供應手段166所供應之空氣A 量,爲了使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的溫度比氮氧化物的生 成溫度更低而設定成比理論空氣量少;將第2空氣供應手 段168所供應之空氣A量調整成,讓從熱分解氣體燃燒室 26排出之處理對象氣體F的溫度降低,且將藉由來自第1 空氣供應手段166的空氣A尙未進行燃燒氧化之氫及被氧 化物質予以燃燒氧化。 如此,即使處理對象氣體F所含之氨量多而使熱分解 後的氫量變多的情況等,仍能抑制燃燒氧化所產生的反應 熱,可避免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的溫度過高而產生氮氧 化物(NOx)。又藉由來自第1空氣供應手段166的空氣 A尙未進行燃燒氧化之氫及被氧化物質,是藉由來自第2 空氣供應手段168的空氣A進行燃燒氧化。 此外,雖未圖示出,能在面對內側殼體1 5 8的內部空 間1 58a之內面和外面之間形成處理對象氣體流通空間, -28- 201240718 在該處理對象氣體流通空間讓供應給作爲氨分解室24的 內部空間158a之處理對象氣體F流通。 具體而言,使本實施例的內側殼體1 5 8筒部形成雙層 構造,在該雙層構造的內壁和外壁之間形成處理對象氣體 流通空間。該處理對象氣體流通空間,是讓供應給氨分解 室24之處理對象氣體F流通的空間,在內側殼體1 5 8的 底部連通於內部空間158a (亦即氨分解室24),從內側 殼體158的頂部貫穿外側殻體156而連接於處理對象氣體 供應手段1 5。又內側殼體1 58的內部空間1 58a和外側殻 體156的內部空間156a,是在內側殼體158的上部形成連 通。 如此般在內側殼體158的筒部設置處理對象氣體流通 空間,流通於該處理對象氣體流通空間之處理對象氣體F ’在進入氨分解室24之前會吸收來自熱分解氣體燃燒室 26的熱而實施充分地預熱。結果,處理對象氣體F中的 氨在氨分解室24中能更確實地被分解,也能減少加熱用 的電加熱器1 4之耗電量而有助於節約能源^ (第2實施例) 接下來針對第2實施例之氨除去裝置10,使用第5圖 及第6圖作說明。如前述般,第2實施例之氨除去裝置10 ’是將圓筒狀的殻體12內部藉由隔板100沿周方向分割 成三份’藉此構成3個流通路102,並藉由切換處理對象 氣體F'空氣A、及處理完畢的氣體V之導入/排出口, -29- 201240718 而將各流通路102依序作爲氨分解室24、熱分解 室26、及空氣供應路124來使用。又關於第2實 明中與第〗實施例的共通部分,是援用第1實施 而省略其說明,主要針對不同部分來作說明。此 6圖,爲了更容易了解各氣體等的流動而將3 102a、102b、102c排列在平面上,兩端的流通路 l〇2c是相鄰的。 第2實施例之氣除去裝置10係具備·威體 熱器14、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5'空氣供應= 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17、以及排氣風扇20。 圓筒狀的殼體1 2具有內部空間1 2a,外側是 等的金屬所形成,在內側配設有必要厚度及材質 。此外,內部空間12a,是藉由耐火材等的耐熱 成的隔板1〇〇沿周方向分割成三份,結果在殻體 度方向分成3個流通路102a、102b、102c。 隔板100之圖中下端,與殼體12的內底面 ,另一方面,隔板1〇〇之圖中上端是與殻體12 12f分離。因此,3個流通路102a、102b、102c (亦即,圖中上端側)是在殻體12的上端部內 〇 此外,各流通路 l〇2a、102b、102c的另一 ,在各流通路l〇2a、102b、102c之與殻體12 1 2e對應的位置,分別形成有吸排氣孔1 05 ;該 1〇5,是用來接收處理對象氣體F或來自空氣供| 氣體燃燒 施例的說 例的說明 外,在第 個流通路 l〇2a 及 1 2、電加 戸段16、 由不鏽鋼 之耐火材 材料所形 12的高 12e抵接 的內頂面 之一端部 互相連通 端,亦即 的內底面 吸排氣孔 I手段16 -30- 201240718 的空氣A,或是將處理完畢的氣體V排出;如後述般,處 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5、空氣供應手段16、及處理完畢 的氣體排出手段17,能以互不重複的方式切換對於各流通 路102a、102b、102c的吸排氣孔105之連接狀態。 又在第6圖,雖是在各流通路102a、102b、102c的 另一端分別形成一個吸排氣孔1 05 ;但如第7圖所示般, 該吸排氣孔105亦可包含:接收處理對象氣體F之處理對 象氣體接收孔106、接收來自空氣供應手段16的空氣A 之空氣接收孔108、及排出處理完畢的氣體V之處理完畢 的氣體排出孔1 1 0,而分別將對應於各孔1 06、1 08、1 1 0 之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5.、空氣供應手段16、及處理 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1 7予以連接。 在各流通路102的中央部,分別塡充有蓄熱用塡充材 104。該蓄熱用塡充材104,是由粒狀、塊狀、或是纖維狀 等的陶瓷等之蓄熱量及表面積大且具有耐熱性的材料所形 成。作爲該蓄熱用塡充材104的例子,可列舉使用鋰電氣 石、堇青石、磁器、或是多孔性磁器等之蜂巢狀蓄熱體。 電加熱器1 4,與第1實施例相同,是透過未圖示的供 電線進行供電之電氣式護套加熱器(當然,只要是電加熱 器即可,也能採用其他形式),在本實施例,3個電加熱 器14,是對應於各流通路102a、102b、102c而分別從殼 體12的內頂面12f垂設。 本實施例之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 5係具備處理對 象氣體供應導管112以及3個處理對象氣體切換閥114。 -31 - 201240718 該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112,爲了將來自發生源的處理 對象氣體F供應給各流通路102a、102b、102c的吸排氣 孔105(或是處理對象氣體接收孔106),其下游側分歧 成3處,且各下游端分別連接於吸排氣孔1〇5(或是處理 對象氣體接收孔106):該3個處理對象氣體切換閥114 ,分別安裝在比分歧位置更下游側之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 管 1 1 2。 又該處理對象氣體切換閥114、後述空氣供應切換閥 116及處理完畢的氣體切換閥118,可採用球閥、閘閥等 的任意形式者,且是手動閥或自動閥皆可。此外,各切換 閥114、116、118是由一個三向閥所構成亦可。再者,雖 未圖示出,如第1實施例所說明般,將高溫氮導入導管52 (用來將高溫氮導入處理對象氣體F)連接於處理對象氣 體供應導管1 1 2亦可。 本實施例之空氣供應手段16係具備:空氣供應導管 120、3個空氣供應切換閥1 16、空氣供應風扇34以及空 氣供應風扇控制裝置42。該空氣供應導管120,爲了將空 氣A (讓將處理對象氣體F中的氨藉由熱分解所生成的氫 燃燒)從外部供應至各流通路l〇2a、102b、102c的吸排 氣孔1 05 (或是空氣接收孔1 08 ),其下游側分歧成3處 ,且各下游端分別連接於吸排氣孔1 05 (或是空氣接收孔 1 08 );該3個空氣供應切換閥1 1 6,分別安裝在比分歧位 置更下游側的空氣供應導管1 20上。又關於空氣供應量的 控制是如第1實施例所說明般。 -32- 201240718 本實施例之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丨7係具備:處 理完畢的氣體排出導管122、及3個處理完畢的氣體切換 閥118»該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導管122,爲了從各流通 路102a、102b、102c將處理完畢的氣體V排出而在上游 側分歧成3處,且各上游端分別連接於吸排氣孔1 05 (或 是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孔110);該3個處理完畢的氣體 切換閥118,分別安裝在比分歧位置更上游側的處理完畢 的氣體排出導管122上。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導管122之 下游端是連接於排氣風扇20。雖未圖示出,與第1實施例 同樣的,將用來供應稀釋空氣KA(爲了將處理完畢的氣 體V進行最後稀釋)之稀釋空氣供應導管54連接於處理 完畢的氣體排出導管122之下游側亦可。 接下來說明,使用第2實施例之氨除去裝置10將處 理對象氣體F中的氨除去的順序。首先,將3個流通路 102a、102b、102c分別設定成氨分解室24、熱分解氣體 燃燒室26、及空氣供應路124 (在第6圖,是將流通路 102a設定成氨分解室24,將流通路102b設定成熱分解氣 體燃燒室26,將流通路102c設定成空氣供應路124)。 然後,以互不重複地在氨分解室24連接處理對象氣體供 應導管112、在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連接處理完畢的氣體 排出導管122、且在空氣供應路124連接空氣供應導管 120的方式,設定處理對象氣體切換閥114、處理完畢的 氣體切換閥118、及空氣供應切換閥116。 接著,將與作爲氨分解室24之流通路l〇2a對應的電 -33- 201240718 加熱器14起動而開始進行氨分解室24的昇溫(這時,可 將其他電加熱器14停止)。當確認氨分解室24內的溫度 充分超過氨的分解溫度後,將空氣供應手段1 6之空氣供 應風扇34起動,透過空氣供應導管120開始對空氣供應 路124供應空氣A。然後,從未圖示的發生源開始對處理 對象氣體供應導管112供應處理對象氣體F。 供應至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112之處理對象氣體F ,通過吸排氣孔105供應給氨分解室24內,一邊通過氨 分解室24 (=流通路102a)內所塡充的蓄熱用塡充材104 ,一邊以無氧狀態吸收來自電加熱器14的熱量,在到達 氨分解室24上端部的階段,如下式所示般分解成氮和氫 。如此般在無氧狀態下將氨進行熱分解,理論上在氨的熱 分解中不會發生氮氧化物。 2NH3 — N2 + 3H2 然後,含有氮及氫之熱分解後的處理對象氣體F,是 從氨分解室24的上端部進入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 =流 通路102b)的上端部,在此與從空氣供應路124( =流通 路102c)的上端部流入之空氣A混合,藉此如下式般讓 該空氣A中的氧和氫結合(亦即,讓氫燃燒)而產生水。 如此,氨被分解除去而成爲無害的氮及水,處理對象氣體 F成爲處理完畢的氣體V。又藉由讓氫燃燒,處理完畢的 氣體V溫度變成比氨熱分解後的狀態之處理對象氣體F更 高溫。 -34- 201240718 處理完畢的氣體V,朝圖中下方進入熱分解氣體燃燒 室26,在通過塡充於流通路102b之蓄熱用塡充材104時 熱量被奪走而進行冷卻。通過蓄熱用塡充材104後之處理 完畢的氣體V,通過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導管122進入排 氣風扇20,從該排氣風扇20朝外部放出。 經過一般時間,以此狀態繼續進行氨除去處理後,當 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內所塡充的蓄熱用塡充材104充分 蓄熱後的階段,切換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1 5、空氣供應 手段1 6、及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1 7之連接狀態,如 第8圖所示般,剛才是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的流通路 102 b成爲氨分解室24,剛才是氨分解室· 24的流通路102 a 成爲空氣供應路1 24,剛才是空氣供應路1 24的流通路 102 c成爲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此外,將流通路102 a之 電加熱器14停止,並起動流通路10 2b的電加熱器14。 藉由如此般切換連接狀態,被導入剛才仍是熱分解氣 體燃燒室26的流通路102b之處理對象氣體F,可吸收藉 由處理完畢的氣體V充分蓄熱後之蓄熱用塡充材104的熱 量,因此爲了將處理對象氣體F中的氨分解所需之來自流 通路102b的電加熱器14之熱量變少,更詳細的說,如果 處理對象氣體F中的氨濃度高的話,氫發生量變多而使處 理完畢的氣體V溫度變高,來自電加熱器14的熱量也可 能變成不需要9 此外,剛才仍是氨分解室24的流通路102a之蓄熱用 塡充材104也會蓄積來自電加熱器14的熱量,在如上述 -35- 201240718 般切換連接狀態後,來自空氣供應手段16的空氣A可吸 收該蓄熱用塡充材104的熱量,藉此能將導入熱分解氣體 燃燒室26之前的空氣A實施預熱。 再者,剛才仍是空氣供應路124的流通路l〇2c之蓄 熱用塡充材104,由於降溫至來自空氣供應手段16的空氣 A之溫度(例如外氣溫度)附近,在如上述般切換連接狀 態後,能將通過該蓄熱用塡充材104之高溫的處理完畢的 氣體V予以充分地冷卻。 如此般,當對應於熱分解氣體燃燒室26之流通路 102b的蓄熱用塡充材104充分蓄熱時(例如,當熱分解氣 體燃燒室26之蓄熱用塡充材104的入口及出口之處.理完 畢的氣體V溫度成爲既定溫度差以下的情況,或該蓄熱用 塡充材104的出口之處理完畢的氣體V溫度成爲既定溫度 以上,據此可判斷已「充分地蓄熱」),或是對應於氨分 解室24之流通路102a的蓄熱用塡充材104之蓄熱量成爲 既定程度以下的時點(例如,當氨分解室24之蓄熱用塡 充材104的入口及出口之處理對象氣體F的溫度成爲既定 溫度差以下的情況,或該蓄熱用塡充材104的出口之處理 對象氣體F溫度成爲既定溫度以下,據此可判斷「蓄熱量 成爲既定程度以下」),依序切換連接狀態,藉此將電加 熱器14停止、或是將電加熱器14的發熱量減低(亦即減 少耗電量),並能繼續進行氨的熱分解。 此外,如上述般,如果處理對象氣體F中的氨濃度夠 高的話,熱分解所生成之氫量變多,讓該氫燃燒後之處理 -36- 201240718 完畢的氣體V溫度也變高。因此,如果處理對象氣體F中 的氨濃度夠高的話,可確實建立上述般讓電加熱器14停 止而不須使用外部能量之氨的熱分解循環,如果氨濃度更 高的話’剩餘的熱量例如可用來製作水蒸氣而進行餘熱利 用。亦即,能將處理對象氣體F中的氨作爲燃料來使用。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運用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的氨除去裝置之流 動圖。 第2圖係第1實施例的其他實施例之氨除去裝置的截 面圖。 . 第3圖係第1實施例的其他實施例之氨除去裝置的流 動圖。 第4圖係第1實施例的再其他實施例之氨除去裝置的 流動圖。 第5圖係運用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的氨除去裝置之立 體圖。 第6圖係第2實施例之氨除去裝置的流動圖。 第7圖係第2實施例的其他實施例之流動圖。 第8圖顯示從第6圖狀態將處理對象氣體等的供應對 象切換後的狀態之流動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氨除去裝置 -37- 201240718 12 :殼體 1 4 :電加熱器 1 5 :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 1 6 :空氣供應手段 1 7 :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 1 8 :熱交換器 2 0 :排氣風扇 2 2 :縮徑部 24 :氨分解室 26:熱分解氣體燃燒室 28 :縮徑部連通孔 3 0 :空氣供應孔 3 2 :排出孔 3 4 :空氣供應風扇 3 6 :空氣供應導管 3 8 :高溫側排出導管 40 :溫度計 42 :空氣供應風扇控制裝置 46 :低溫側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 48 :高溫側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 5 0 :低溫側排出導管 52 :高溫氮導入導管 54 :稀釋空氣供應導管 1〇〇 :隔板 -38- 201240718 1 0 2 :流通路 104 :蓄熱用塡充材 1 〇 5 :吸排氣孔 106 :處理對象氣體接收孔 1 〇 8 :空氣接收孔 110: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孔 112: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 114:處理對象氣體切換閥 1 1 6 :空氣供應切換閥 118:處理完畢的氣體切換閥 120 :空氣供應導管 122: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導管 124 :空氣供應路 1 3 0 :支承部 1 5 0 :氣體冷卻器 152 :循環水槽 1 5 4 :出口洗淨器 1 5 6 :外側殼體 1 5 8 :內側殼體 160:處理對象氣體供應導管 162 :凸狀部 1 64 :縮徑部 166 :第1空氣供應手段 1 6 8 :第2空氣供應手段 -39- 201240718 170 :氣體冷卻器安裝孔 172 :出口洗淨器安裝孔 174 :處理對象氣體流通空間 1 76 :筒體 1 7 8 :水噴射噴嘴 1 8 0 :水配管 1 8 2 :水送給泵 F :處理對象氣體 A :空氣 V:處理完畢的氣體 -40

Claims (1)

  1. 20124071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氨除去裝置,其特徵在於,係具備: 電加熱器、 用來接收含有氨之處理對象氣體且藉由來自前述電加 熱器的熱將前述氨以無氧狀態進行熱分解之氨分解室、 用來接收從前述氨分解室排出後之含有經由前述氨的 熱分解所產生的氮及氫之處理對象氣體之熱分解氣體燃燒 室、以及 將用來讓前述氫燃燒的空氣從外部供應給前述熱分解 氣體燃燒室之空氣供應手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氨除去裝置,其中, 前述氨分解室和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是透過比兩 室之流動方向的截面積具有更小的截面積之縮徑部而互相 連通。 .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氨除去裝置,其 中, 前述空氣供應手段是對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供應: 讓來自前述氨分解室之處理對象氣體所含的氫燃燒所需量 的空氣、以及讓從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排出之處理對象 氣體的溫度降低之空氣。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氨除去 裝置,其中, 前述含有氨之處理對象氣體,進一步含有經由氧化成 爲粉體之被氧化物質; -41 - 201240718 該氨除去裝置具有殼體,該殼體係具備:具有內部空 間之外側殼體、以及呈有底筒狀且以頂端離開前述外側殼 體之頂側內面的狀態配設於前述外側殼體的前述內部空間 之內側殻體; 前述氨分解室是形成於前述內側殼體的內部空間; 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是形成在前述內側殻體的外面 和前述外側殼體的內面之間; 前述空氣供應手段係具備:將讓來自前述氨分解室之 處理對象氣體所含的氫及被氧化物質燃燒氧化所需量的空 氣供應給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之第1空氣供應手段、以 及將讓從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排出之處理對象氣體的溫 度降低之空氣供應給比前述第1空氣供應手段更下游側的 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之第2空氣供應手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氨除去裝置,其中, 前述第1空氣供應手段所供應之前述空氣量,爲了使 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的溫度比氮氧化物的生成溫度更低 而設定成比理論空氣量少; 前述第2空氣供應手段所供應之前述空氣量是調整成 ,讓從前述熱分解氣體燃燒室排出之處理對象氣體的溫度 降低,且將藉由來自前述第1空氣供應手段的前述空氣尙 未進行燃燒氧化之氫及被氧化物質予以燃燒氧化。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氨除去裝置,其中, 進一步具備: 分別塡充有蓄熱用塡充材之3個流通路、 -42- 201240718 用來供應含有氨的前述處理對象氣體之處理對象氣體 供應手段、以及 用來排出讓前述氫燃燒後的處理完畢的氣體之處理完 畢的氣體排出手段; 前述各流通路之一端部彼此互相連通; 在前述各流通路之另一端設有吸排氣孔,該吸排氣孔 是用來接收前述處理對象氣體或來自前述空氣供應手段之 空氣、或是用來排出前述處理完畢的氣體; 前述處理對象氣體供應手段、前述空氣供應手段、及 前述處理完畢的氣體排出手段’能夠互不重複地切換對於 前述各流通路的前述吸排氣孔之連接狀態。 -43-
TW101107336A 2011-03-07 2012-03-05 Ammonia detoxification device TW20124071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9233 2011-03-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0718A true TW201240718A (en) 2012-10-16

Family

ID=46797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7336A TW201240718A (en) 2011-03-07 2012-03-05 Ammonia detoxificat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120072B2 (zh)
EP (1) EP2684594A4 (zh)
JP (1) JP5893606B2 (zh)
KR (1) KR20140023280A (zh)
CN (1) CN103476483B (zh)
TW (1) TW201240718A (zh)
WO (1) WO20121207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35371B1 (ko) * 2012-10-16 2014-08-29 주식회사 글로벌스탠다드테크놀로지 CO, NOx 개별 제어 방식을 이용한 저공해 연소방법
ITMI20130056A1 (it) * 2013-01-17 2014-07-18 Syngen S R L Procedimento per l'estrazione di azoto da biomasse e/o digestati da fermentazione metanogenica
JP5785979B2 (ja) * 2013-04-24 2015-09-30 大陽日酸株式会社 排ガス処理装置
GB2550382B (en) 2016-05-18 2020-04-22 Edwards Ltd Burner Inlet Assembly
BR112019021375A2 (pt) * 2017-04-13 2020-05-05 Cummins Emission Solutions Inc módulo de dosagem para uso em sistemas de tratamento de gases de escape para motores de combustão interna
CN111479772A (zh) * 2017-12-21 2020-07-31 卡萨乐有限公司 生产含氢合成气的方法
CN112513528A (zh) * 2018-11-12 2021-03-16 北京康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废气除害装置
KR102247197B1 (ko) * 2020-06-24 2021-05-04 (주)원익머트리얼즈 암모니아 개질기
CN111809169B (zh) * 2020-07-07 2023-06-23 安徽和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式被膜炉
KR102247199B1 (ko) * 2020-12-28 2021-05-04 (주)원익머트리얼즈 암모니아를 이용한 고순도 수소 제조방법, 이를 위한 제조장치 및 on-site형 모듈 시스템
CN114651729B (zh) * 2022-03-28 2023-05-30 延寿县润和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养殖棚内空气调节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43586A (zh) * 1931-10-20 1933-04-01
US3661507A (en) * 1969-04-10 1972-05-09 Still Fa Carl Process for decomposing ammonia
US3804596A (en) * 1970-09-25 1974-04-16 Allied Chem Catalytic ammonia burner
US5460789A (en) 1991-12-20 1995-10-24 Eisenmann Maschinenbau Kg Apparatus for purifying pollutant-containing outgoing air from industrial installations by regenerative afterburning
US5871349A (en) * 1997-10-16 1999-02-16 Smith Engineering Company Rotary valve thermal oxidizer
JP2001332498A (ja) 2000-05-22 2001-11-30 Nippon Sanso Corp ガス除害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GB0219735D0 (en) * 2002-08-23 2002-10-02 Boc Group Plc Utilisation of waste gas streams
JP2004162963A (ja) 2002-11-12 2004-06-1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ガス加熱方法及び加熱装置
JP2005265234A (ja) 2004-03-17 2005-09-29 Babcock Hitachi Kk アンモニア含有排ガス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01462860U (zh) * 2009-07-27 2010-05-12 上海是达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有机废气处理热氧化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6483B (zh) 2015-11-25
JPWO2012120773A1 (ja) 2014-07-07
EP2684594A1 (en) 2014-01-15
WO2012120773A1 (ja) 2012-09-13
EP2684594A4 (en) 2014-08-20
JP5893606B2 (ja) 2016-03-23
KR20140023280A (ko) 2014-02-26
US9120072B2 (en) 2015-09-01
US20140056785A1 (en) 2014-02-27
CN103476483A (zh)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40718A (en) Ammonia detoxification device
JP5952984B1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
KR102238253B1 (ko) 고효율 에너지 절감형 NOx 및 VOC 제거설비
EP2000195B1 (en) Method of making hcd gas harmles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TW200900135A (en) Gas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4190684A (ja) 除害機能付真空ポンプ
KR20070006183A (ko) 다중 폐가스 처리장치
JPWO2008096466A1 (ja) ガス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用いたガス処理システムとガス処理方法
JP2008231644A (ja) 炭素繊維製造装置並びに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10023000A (ja) 排ガス除害装置
JP4606512B1 (ja) 火葬炉用窒素酸化物削減システム
JP2008253903A (ja) ガス処理方法およびガス処理装置
JP2006207864A (ja) 燃焼脱臭装置、及び燃焼脱臭方法
CN115461131A (zh) 半导体制造废气的处理装置
JP5398881B2 (ja) Voc含有ガスの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JP3937232B2 (ja) 炭化装置
CN115803102A (zh) 气体处理炉以及使用气体处理炉的排出气体处理装置
CN217382974U (zh) 一种新型废气治理rco催化燃烧处理设备
WO2024075312A1 (ja) ガス除害装置及びガス処理方法
KR101074038B1 (ko) 습식 화상형성장치의 캐리어 정화장치
JP2004198024A (ja) 除害装置
TW202417785A (zh) 蓄熱式氣體處理裝置以及使用其之氣體淨化方法
JP4070698B2 (ja) 排ガス供給方法とその逆火防止装置
CN106164431B (zh) 用于废气处理系统的加热系统
KR200186836Y1 (ko) 반도체장치 스크러버 시스템의 연소장치용 히팅챔버